第一篇: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分析
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2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120名,按学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名。给予对照组学生传统教学法,给予观察组学生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对比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及综合能力。结果 对两组学生实际操作进行评定,其中对照组学生平均分为(80.5±3.56)分,实验组学生平均分为(92.1±6.3)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学生评价内容进行分析,比之对照组的传统教学法,实验组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在培养学生各个能力方面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值得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analysi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imaging SONG Jie,WANG Li-zhou,ZHOU Shi.Department of Radi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yang Medical College,Guizhou 55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e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practice.Methods Selected 120 professional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students in our hospital in 2012 grade,and randomly dividing them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60 students for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for students,teaching observation group of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problems,results and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students in the two group comparison study.Results Assessment of two groups of students in the actual operation,average score of control group was(80.5±3.56),experimental group was(92.1±6.3),compared the two groups,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o evaluate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students,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problem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more advantag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ividual ability,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s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teaching in medical imag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promot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so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Problem based;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Practice
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已在各个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理想效果。目前研究领域对于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师实践中的分析较少。本研究主要对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医学影像学X线摄影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改革并促进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进一步发展与进步,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名学生均为本校2012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按学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男23名,女37名,实验组学生男22名,女38名。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成绩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学生均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课程一致。其中对照组教师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讲述,具体教学方法:①教师按教学计划准备好上课所用物品,并在上课前一天提醒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②上课时先就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并对X线常规摄影位置实训的目的、应注意事项以及操作要点进行详细讲解,并对实训操作进行演示,然后将学生分为10人组,男女混合,进行分组训练。教师在课程最后对实训内容、结果等进行总结。
实验组教师按照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讲课。具体教学方法:①教师按教学计划准备好上课所用物品,并总结往届学生实训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提出针对性问题。比如针对摄影位置选择错误教师可提出“面对患者应如何更好的选择摄影位置”,针对体位摆放不正确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教师可提出“体位摆放时应注意什么”,针对疏忽防护造成患者明显不适教师可以提出“如何做好防护”等。②在实训课前1周将准备好的临床典型病理及问题等发放给学生,提醒学生对实训内容等进行预习,并做好充分预习。③将学生分为10人组,男女混合,针对相关资料及问题,发挥各个学生之所长,明确分工,充分利用相关资料与资源,共同探讨,分析并解决问题,达到自学的目的。④课堂上,将之前设定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将每组讨论结果进行阐述。然后由教师随机抽取2名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及影像技师,将X线常规摄影操作进行演练,其余学生观察其中存在的亮点与不足之处。表演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适当说明与点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最后将具体操作要点、过程等进行总结,学生分组训练,充分表演患者及技术,直至所有的学生均表演过两个角色。⑤课后学生拍摄2幅X线常规摄像位置摄像图片,并由教师对其结果进行评定。学生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书面总结。
1.3 评价标准及方法
1.3.1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口方法 ①评价标准。由学校相关领导组成评委小组,根据技能考核标准,对两组学生的摄像前准备(核对性别、性别、摄影位置等信息,消除影响摄像图片质量的相关因素,训练呼气、吸气等)、操作要点(位置选择、体位摆放、焦-片距选择、呼吸方式、防护方法、照片标记等)。满分为100分。②评价方法。准备120份临床常见病例,每位学生随机抽取1份,从接待患者至摄像结束,控制时间在5 min之内。由评委组各个评委打分,去除最高分与最低分,剩余数所得平均分为学生实际得分。
1.3.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针对两种教学方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学生创新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当场发放、当场收回,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操作结果评分 对两组学生实际操作进行评定,其中对照组学生平均分为(80.5±3.56)分。实验组学生平均分为(92.1±6.3)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教学评价结果对比 对两组学生评价内容进行分析,比之对照组的传统教学法,实验组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在培养学生各个能力方面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讨论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实施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在学习成绩、学习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比之实施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实验组,结果明显更低。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教学法只是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忆学习内容,在实训过程中也只是将教师所指点的内容单纯的模仿出来,没有从本质上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多数学生在进行考核之前也知识对操纵步骤进行复习与记忆,没有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更没有对创新精神进行培养与提升。教师教学过程中,只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枯燥的讲述与训练,致使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传统式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远不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以问题为主教学法主要以解决问题为主,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将解决,进而起到掌握学习知识,培养各种学习能力的目的。其具体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教师为引导,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病患X线摄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讲课之前将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合理分工,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由于案例具有典型性,因此学生在其中可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而促进自身不断思考,不断探究,最终突破自我。特别是解决方法均为学生原创,在很大程度上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②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课前通过小组协作,不断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作为问题的发现者与探索者,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思考,对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显著的培养作用。③由于学生在课前准备工作中、课堂讨论以及实训部分均是有多人共同参与的、一起协作完成的。每个学生均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特长与特点,为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培养自身技能方面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所得成果也是由他人一起参与才完成的,对学生相互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均具有显著的锻炼效果。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也是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一种学习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反复复习与回顾的过程,是对所学理论进一步拓展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是学生在探索与肯定过程中不断激发个人潜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红,姜宝法,谢波,等.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基础医学教育,2013,15(9):862-863.[2] 蒋栋栋.试论医学影像学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消费导刊,2012,(10):35.[3] 张益兰,张慧丽,许凤.比较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X线摄影实训教学中的应用,重庆医学,2013,42(24):2941-2942.[4] 宫媛媛,康澍,蒋根娣.关于医学影像学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3):338-339.[5] 徐贵平,金晨望,强永乾.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策略与趋势的探讨.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817.[6] 李清锋,黄斌,黄德尤,等.综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本科教学中的初步应用.右江医学,2013,41(2):300-301.[7] 袁小平,陈建宇,李勇,等.TBL教学法结合影像诊断思维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4):1-72.[8] 刘诚.当前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农垦医学,2012,35(2): 188-189.[收稿日期:2014-03-14]
第二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中国医科大学2008级预防医学60名学生为样本,按教学班分为传统教学组(LBL组)和PBL教学组,每组30人。一个学期后,让2组学生分别对各自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打分。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2组学生的基线资料可比。PBL 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有明显优势,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参与意识、综合分析、语言表达、获取信息能力和学习效率,加强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更好消化课堂所学内容、增强本科生实践能力、锻炼写作能力、加强师生交流沟通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BL 组赞同人数构成比大于LBL 组。结论 PBL 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也是医务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的必备工具之一[1]。作为一门方法学,流行病学的理论性较强且存在特有的复杂性和抽象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近年来流行病学教学中颇为重视但尚未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 , PBL)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式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2-3]。基于此,现研究探索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流行病学》实习案例分析并有机结合互联网知识和其他资源进行学习,以期为改进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实习课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
于2012-05/06以中国医科大学2008级预防医学60名学生为样本,按教学班分为2组,分别进行传统教学模式“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教学和PBL教学模式教学。1个学期后,2组学生分别对各自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打分。具体评价指标为: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参与意识、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更好消化课堂所学内容、增强本科生实践能力、锻炼写作能力、加强师生交流沟通、加强团队协作意识 [4]。通过主客观资料综合评价PBL教学效果,主观资料为按照课题组事先设计好的指标体系编写问卷并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以自己的实际感受打分,客观资料为期末考试成绩。数据采用Excel 2003 录入计算机,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所有假设检验的检验水平为α=0.05。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60名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其中PBL组和LBL组各30 人。2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均无显著差异。PBL 组和LBL 组在参加文献/ 信息检索训练、阅读过医学文献、听说过PBL、参加课题研究、参加社会调查、参加发表文章等方面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基线可比(P>0.05),见表1。
2.2 教学效果评价
PBL 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有明显优势,各项主观评价指标都比传统教学模式高;其中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参与意识、综合分析、语言表达、获取信息能力和学习效率,加强团队协作意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PBL 组赞同人数构成比大于LBL 组,见表2。
对PBL 组和LBL 组期末考试总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PBL 组的平均成绩为80.27±9.01,LBL 组的平均成绩为79.50±10.29,t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7, P=0.760)。3讨论
PBL 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的医学教育,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先提出,目前已成为国际医学教育通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该研究探索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流行病学》实习案例分析并有机结合互联网知识和其他资源进行学习。这种以问题为基础、教师作为引导、学生主导的学习模式,学生处于一个将来知识被应用时相似的环境中,可以促进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了自我指导性学习、问题解决技巧等能力。本研究选取流行病学实习作为PBL实践的教学单元主要是综合考虑了流行病学课程特点及PBL教学的特点,PBL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体,如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再进一步利用教科书、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获取新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PBL课程设置时,应该在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再对实习的内容进行讨论。这时学生对流行病学整体思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一定思维方向,讨论起来不会漫无目的;也可以充分发挥PBL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
实施PBL 教学,教师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转变学生思维方式。学生一旦掌握这张学习方法,便会努力探索最好的方式解决遇到的新问题,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该研究结果表明,PBL 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有明显优势,各项指标都比传统教学模式高,且其中大部分指标在2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无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中,PBL 组赞同人数构成比亦大于LBL 组;虽然2组客观考试成绩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但PBL组平均成绩仍高于LBL组。
经过在流行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实践和学生的反馈表明,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 实习中结合PBL 教学法, 强化了学生对流行病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从而培养了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 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师生的双向交流中, 教学信息能及时的反馈, 并能随时加以调控以适应教与学的需要,从而能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能够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以后从事防病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初步证明,PBL 在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尽管PBL 教学模式有许多优势,但在我国流行病学教学特别是实习课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实施而不是照搬,仍是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PBL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了充分了解PBL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也要考虑我国目前实施PBL教学的障碍:首先,PBL教学模式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能积极大胆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要有更宽的知识面, 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还必须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掌握丰富的科学研究实例,并具有灵活的教学技能, 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提高教学水平[5]。第二,对教室和设备及图书和信息的获取有较高要求,要有足够的藏书量和必须的数据库资源,添置必要设备和教学器具,以及更多的带教教师。第三,缺乏针对PBL 教学法的规范教材。好的教材是PBL 教学成败的关键,尽管内容经常更新,但编排体系并不一定适合PBL教学。最后,目前国内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缺乏对学生个人及学习效果全面、科学、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这可能会阻碍PBL 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流行病学中的教学实践证明PBL 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的长远角度考虑, 这种教学方法更适于现代教学的需要, 随着教学的深入和积累, 这种课程改革应逐步推开。但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和评价尚需进一步探讨。
第三篇:开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活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问题开始,问题也是深入学习的起点。“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活动是新课改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只是提供了现成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教学的关键。叶圣陶说:“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这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去发现问题,特别是针对教材提出疑问,而这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大多数学生习惯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对于新的学习方法一下子很不适应。与此同时也要求我们每位一线教师改变教法,下功夫、下力气培养锻炼学生。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经过几年的摸索尝试,探究出适合我校的具体办法,特总结如下:
一、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以问题为中心”这个研究话题一直是我们学校重点研讨内容,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此课题研究,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训。并要求每位教师利用休息时间自学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形成学习笔记。其次让一线教师走出去,参加外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的问题意识。第三是以研促教。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校本教研为手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具体做法:
一、加强教研的日常工作,培养教师有主题式的教研活动。主题式教研活动是教师凭借扎根于自主教学实践和有目的、有计划、有诊断、有指导、有经验共享的教研活动展开的课例分析。我校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为轴心,教师自身通过自己教学问题的梳理,把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和普通意义的问题,经过一定的理性加工转化为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课题;教研组对教师提出的课题加以集中、归纳和整理,形成教师具体教学活动的主题。我们有效利用农远这一有利阵地,把各教研组具体教研时间固定,并排入农远课表。每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由中心发言人牵头,进行具体广泛的教研活动。通过这样的集备、教研,为学科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研究的平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例如:让教师明确
(一)“问题设计的几个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和所任学科的教材准确理解、充分掌握,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每一个问题,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主旨精神和要求。2.梯度性原则。人们认识问题时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
3.层次性原则。学生的知识维度是多层次的,有优秀的或相对落后的,设计问题时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己解决几个问题,问题过难过易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掌握。
4.启发性原则。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层层设问即层层启发,提出的问题不是由教师越俎代疱,而是诱导学生思维,启发他们跟着老师,跟着问题的思路,进行逻辑推进得出正确结论。
5.全面性原则。问题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尽可能要涵盖每个课时的全部知识点,这样解决全部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6.开放性原则。设计好的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各执一词时,教师既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由争论,也可以参与辩论,但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这样,既活跃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又可留下一定的课后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二)问题的类型研究
1.判断型问题。这是指对事实、概念、结论等作出判断或识别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不对”、“是不是”、“是这样,还是那样”等问句。
2.叙述型问题。这是指对事实、概念、结论以及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进行叙述的一类问题,设计有“是什么”、“怎么样”等问句。
3.述理型问题。这是指对事物发生的条件与原因、条件与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等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类问题,设计有“为什么”等问句。
4.评价型问题。这是指对人物、现象等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你有怎样的评价”等问句。5.运用型问题。这是指对拟定的情景或可联系的现实,要求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设计有“当你„„你该怎么办”等问句。
二、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按我校实际特点,为培养新教师,我们侧重抓中年段语文阅读教学。可我校中年段都是刚上任的年轻教师,连基本的课型还搞不懂,又怎能很好的完成研讨任务呢?于是我们大胆的起用老教材、老教师来承担重任。王鹏老师-------省级优秀教师每次接到任务后,都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主动备课,做好课前功。平时我们要求老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同时必须考虑自身的优势和本班的实际,在教学设计上可以有自己的独树一帜。对于骨教师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间,鼓励他们撰写总结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并在教师中交流、推广。于是在周二的集体备课时间大家积极探讨,出谋划策,使教案围绕“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老教材,新讲法。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我校于2008年9月20日由六年王鹏老师执教进行了“以问题为中心”语文阅读观摩研讨课,受到在场领导与教师的好评。
众所周知语文的教学研究,应该着眼于小课堂服务于大课堂,语文的教学科研的本质就是:追问实践。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让课堂教学远离虚伪的美丽,让学生摆脱被追问的境地,以学得促进习得。本着这样的观点,导入环节王老师采用“回忆性问题”展开-------“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悠悠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很多英雄豪杰,他们给祖国的历史画卷描上了浓浓的一笔-------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请说一说。”为突出教学重点,王老师在这一环节中采用“理解性问题”--------“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谁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分析性问题”--------“从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你想到了什么?”;“综合性问题”--------“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人字形线路是怎么回事?火车怎么走?”“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采用什么方法开凿隧道?说明什么?”这样的研讨课,老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自主探究,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得到尝试,学生学习兴趣浓、热情高、效果卓著。活动中也看出教师有课改意识,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向新课程挑战,为我校课程改革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会后,我们又利用教研时间对这节观摩课进行了反思、点评。
总之,这次“以问题为中心”语文阅读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新课程改革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它进一步推动了我校课改进程,并使教学活动沿着科研的轨道有序进行。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去寻找答案。久而久之,就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之间的联系。虽然有些问题可能是错的,毫无根据的,有的问题可能很稚嫩、浅显,没有太大价值,但教师也应积极鼓励学生去想、去问。虽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有满意的答案,但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即使是错误的问题,学生也能从为什么错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因为,科学的发展历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和问题的解答史。这一点正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素质教育要求有高素质的新型教师,要求教师摆脱工匠式向创新型过渡。所以我们鼓励教师每节课后都应检查自己是否采用启发式,问题意识强不强。在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上是否到位、有没有成效。教师首先强化问题意识,对问题设计、新问题的处理,对不能肯定的未知问题的态度都会影响学生。学生也就从你那里学会想问题、解决问题、揭示问题之间的联系。渐渐地就学会思考、分析、判断,并渐渐具有了创新的能力。敢想别人没想的问题、敢问不懂的问题、敢去解决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屡遭失败,但失败过后,他们会总结经验教训,重新确定探索问题的方向。再实践、再总结,直到有明确的结果。学生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书本上找不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思维得到了锻炼。这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财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正是要一个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去服务于社会,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强盛的根。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推行和使用必须因人、因时、因内容而异,根本目的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达到教学和育人双丰收的目标。我们只是作了一些肤浅的尝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这么一种,这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实践。
第四篇:教学初探:“以问题为中心”三步教学法
自从提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来,我在各种期刊上仔细研究了相关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大胆尝试了一个领子福三步教学法具体过程如下:
衣领是第一步,也就是教师的整体命题。由于刚开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学生觉得不熟悉,所以老师带领学生走,教学生提问题,具体做法是:每个学校一篇文章,由老师用文字内容,类的预览提示和课后问题,设计的文章紧密相关的文章的问题,类产生这些问题,使学生有问题阅读,圆圈绘图注释,思维,沟通,查询,报告,通过独立合作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有能力提问,然后尝试练习第二步帮助,也就是教师半职,学生尝试问题,老师帮助梳理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用来学习预览提示和课后问题,也可以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提一提,学生可以提出思考的价值,足以证明他对一定程度的理解文本内容。
当学生可以独立地提出问题时,也就是说,尝试练习第三步,放在什么时候,当学生通过独立问题,找到自己的答案。如学习读写字,我让学生自己根据每个内容尝试问问题,自我回答形式向你报告,然后由学生选择最好的问题,出出最好的问题明星,以鼓励学生提出兴趣的问题,帮助学生发展,只要学习提出问题,解决好的阅读习惯的问题。
问题伴随着内容和问题伴随的阅读解决方案,我相信以问题为中心的语言课堂教学模式将伴随每个老师的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学习,每个学生的成长。
以问题为中心是最好的教学模式和最好的阅读方式。教学尝试使用并继续创新,你会收到乘数效应。
第五篇: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应用中的几点初浅体会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应用中的几点初浅体会
陈 懿
(湖南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湖南长沙 410208)
1【摘要】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知识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而“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PBL教学法却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提高素质,是实施PBL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应当把握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医学科学信息量不断膨胀,与日俱增的生理学教学内容更加 丰富多彩应接不暇,相对而言,学时却在逐步萎缩,形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地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大师,他们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无不得益于思维。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日益膨胀的知识,具有像科学大师那样的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我们教师苦苦寻求的一个现实问题。哈佛大学校长曾经说过: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六位总统、三十六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每一位学生以充分选择、发展的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千百年来,我们的传统教育在强调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但是却存在着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不足。难怪前科学大师钱学森在临终前一个令他挥之不去的问题始终在他脑海里萦绕: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就不能培养出世界顶尖级的领军人物?我想,问题可能与我们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有关联。“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地调整、改进和完善原有不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在摸索中尝试,在创新中前进,与时俱进,适应日新月异变化的时代要求,为社会培养出栋梁之才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自古以来,在我国,面对知识技能的传授,老师一直都是以“引路人”、“长者”的身份自居出现在学生面前,简单地担当起了“填鸭式”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重“授业”、“解惑”,却疏于传道,疏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来,我们老担心学生对课本的认知力有限,对所学内容把握能力不够,不敢让学生在全面系统掌握知识的情况下 1陈懿(1975-),女,湖南省永兴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理学教学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
Tel: *** E-mail: chenyi075@yahoo.com.cn 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研究讨论问题。这样做实际上适得其反,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养成了懒于思考的惰性,荒芜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事实上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理解、掌握复杂的科学知识。“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PBL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同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客体,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不足。PBL教学方法,则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在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团队精神、师生沟通、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能力等方面获得提高。只有把两者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相得益彰,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实践体会到,实施PBL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提高素质。在实施过程中,有几点需要加以注意和把握。
一、循序渐进
PBL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提出和解决问题来实现知识、经验以及能力的获
得。它强调将学生置于结构复杂的具有真实性的问题之中,来学习隐藏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我们的学生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受到的教育方式就是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育,由此产生依附性,使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技巧不足。他们从家门跨入学校门,由学校的这个门进入那个学校门,没有来得及踏入社会的大门,就又进了大学的校门,因此社会阅历浅,考虑问题较简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弱是他们的共性。在这样一种状况下,让刚刚进入大学,对教师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习惯于从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学生,立即轰轰烈烈地全部按照“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PBL教学法进行学习,一般的都会感到事发“突然”而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增加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毕竟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国的时间不长,人们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有这样的反应是不足为怪很正常的。这些年来,我们既教本国学生,也教留学生。两个不同类型的学生,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的个性不同,造成本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完全不同。本国学生在课堂上“中规中矩”听教师讲课,很少有同学在课堂上就不懂的问题向教师“发难”,秩序显得“井然有序”。外国留学生上课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课堂异常活跃,显得有些“混乱”,对不懂或未听明白的地方随时向教师提问,非得当场弄个明白。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因此,在进行“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PB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盲目地推行,更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一口气吃个大胖子。要以效果为出发
[2]
[1]点,不要顾及形式上量的多少,切忌贪多,贪多嚼不烂。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问题”量,并“适可而止”。通过教学,我们感觉到每一届的学生,每个班级的学生,其智力是不一样的,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如果用一个标准去实施,效果与我们预想的可能会有较大的出入。因此,实施过程中,在充分了解掌握教学对象水平的前提下,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因班而异,因地制宜,制定计划。在确保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的前提下,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着眼,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地确定“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问题”量。最好是一章里面这样的课程设置一堂,通过这堂课,达到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的效果:通过“问题”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把所学的知识串连起来,总结巩固已学知识;同时又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当方案实施后,应当根据信息反馈和实际效果量体裁衣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学生逐步适应“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PBL教学法,达到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自信心,让PBL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调整心态
PBL教学法的创始人Barrows教授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理想的指导者应该既是一个学科专家,又是一个指导专家;稍差点的指导者,即便不是一个学科专家,也至少应该擅长指导;最糟糕的指导者莫过于虽然是一个学科专家,但却拙于指导。”可见,PBL教学法取得成效的关键是教师。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远远高于传统教学教师的要求,他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而且必须具有善于启发、指导和激励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最起码也要具有指导学生的能力。达不到这个要求,PBL教学就是华而不实的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对于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宁缺勿滥。所以在进行PBL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打有准备之仗,一定要打有把握之仗,不要匆忙上阵。做好这一点,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调整好心态。一是消除畏难情绪。PBL教学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难度大得多,因此首先就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心理上战胜它,当然在具体的战术上必须全力以赴地重视他。在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的时候,教师对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资源的可获取性、问题设置的难度等都要有比较全面的把握,这个“把握”就是难度。难点一,运用 PBL教学法,从表面上看,重心转移到了学生,教师的工作量似乎有所减少,但是,实际上恰恰相反,教师的工作量不是减少而是成倍地增加,不可避免地要艰难地挤时间。难点二,实施PBL教学法,教师仅有某一学科的知识是不够的,是不能适应PBL教学法的,必须要加强知识结构的调整,实现多学科之间知识的横向交叉与融会贯通,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其时必定遇到许多的困难。难点三,进行PBL教学,既要少教导,又要多指导;既要启发引导,又不能越俎代庖;既要到前台,又要站幕后,分寸把握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们思想重视,消除畏难情绪,下大力气,锲而不舍地钻研,一定能够逐步地适应他,满足他,胜任他。二是放下架子。进行PBL教学,老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教师不再以传授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研究,身份是平等的。这时候,如果教师放不下架子,依旧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学生就很难放得开,思维就活跃不起来,效果就很难达到。因此,放下架子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教师在消化、归纳整理学生的讨论“问题”结果后,回归到教师的角色,对信息进行反馈和过程评价的时候,有可能一时不能全部清楚地解释学生在追究“问题”中来不及追究的问题,而被置于尴尬的境地。这时,教师就要摆下位子,拿出“三人同行,必有我师”,能者为师的大度气魄,放下架子,溶合到“问题”中去,和学生共同探讨。遇到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把“问题”当作新的“问题”交由下去进行再讨论。事实上,教师在这个角色的转化过程中,教师的“权威”形象虽然有时在学生心目中有所降低,但却有利于消除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三是不可“心太软”。长久以来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习惯于听教师讲的被动式学习,老师知道的比自己多得多的烙印已深深烙在他们的心里,不懂就问老师。因此在进行PBL教学时候,想吃现成饭,不想去“大海捞针”解决问题的现象,依然存在。以往我们上生理实验课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一些不愿动脑子的学生,一遇到困难就喊:老师,我弄不好,请你帮我弄一下。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君子动口不动手”,狠下心来,只提示注意点,不越俎代庖,不动手帮他们解决,让他们想办法自己去解决。生理学实验,一般的,一个项目只有一次实验,如果老师代替学生做了,学生也就失去了实验的机会,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利。按PBL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同样有这样的状况出现,如果我们“心太软”,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使他们满意而归,那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因此实施PBL教学法,需要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一定要心“狠”,不能“心太软”当“好好先生”。
三、提高素质
通过PBL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不仅要求教师提高学科本身理论,还要对其它学科知识有效兼容;不仅在理论上提高,还要在备课水平、驾驭能力等诸多方面都要有所提高。
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教师不能安于现状,只满于现有专业理论水平和知识的熟悉程度,要进一步刻苦钻研吃透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本专业的理论水平和熟知程度。1661年,马尔比基之所以能够发现毛细血管,得益于他善于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将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改制成了显微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不是一个学科知识所能回答的,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才能阐述清楚。因此,要下大力气对横向交叉多学科之间知识进行融会与贯通。现代科学发展迅猛,新知识层出不穷,要经常关注世界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进展,做到胸有成竹,从容应对指导。除此还要及时了解教学相关的信息,取众人之长补已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日臻完善。
提高备课水平1923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弗里达雷克.班廷(Frederick G Banting)备课就很不一般。1920年,当时他还只有28岁,仅仅是加拿大西安大略医学院生理学的一名极其普通的教师,却备出了不同凡响的水平。在备胰腺生理课时,教科书讲得太少,许多问题都没有说清楚,在他大脑中产生了诸多问题,比如:胰腺是怎样控制血糖的?他通过大量查阅资料,从中获得灵感,经过不懈努力,发现了胰岛素。他的这种备课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PBL教学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备课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炒现饭,而是要备出新意。要根据“能力”这一目标制定出详尽的适合于学生水平的教学计划;要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设置“问题”;从有利于学生总结归纳巩固提高已学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角度进行设计。
提高驾驭讨论“问题”的能力 驾驭“问题”就像驾驶汽车,方向盘要不断地左右调整方向,这样才能保证汽车不偏离方向,否则,就可能出现状况。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由于水平的限制,跑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跑题后,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于以纠正,才是最重要的。讨论过程中,也许有的讨论小组,总是浮在表面,深入不到“问题”的深处,或是讨论处于停止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让讨论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就是有效的驾驭能力。要具备这种能力。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具备在学生准备不足,探讨肤浅,与设计目标发生偏离时,及时有效地将学生引导到问题的关键部分的引导能力。这种驾驭能力来自对情况的熟悉程度,比如,对学生本学科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对学生相互关系及小组学习能力的了解等。要增加这些了解,平时必须多和学生接触,多和相关学科的教师交流。
总之,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对于成功进行 PBL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伋,任涛,康凤娥,等.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变化.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6):75-77
[2] 齐建光, 陈永红, 王玉燕.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8,28(5):50-52
Experiences 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CHEN Yi(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410208, Hunan
China)Abstract: Traditional education has played an immeasurable positive effect on preparing students for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ccess to knowledge, while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teaching method help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find, analyze, and then solve problems.Adaptation to local conditions, step by step, and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re the basic principles to put PBL teaching method in practice.Keyword:
problem-based learning;improvement of teachers’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