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初探:“以问题为中心”三步教学法
自从提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来,我在各种期刊上仔细研究了相关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大胆尝试了一个领子福三步教学法具体过程如下:
衣领是第一步,也就是教师的整体命题。由于刚开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学生觉得不熟悉,所以老师带领学生走,教学生提问题,具体做法是:每个学校一篇文章,由老师用文字内容,类的预览提示和课后问题,设计的文章紧密相关的文章的问题,类产生这些问题,使学生有问题阅读,圆圈绘图注释,思维,沟通,查询,报告,通过独立合作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有能力提问,然后尝试练习第二步帮助,也就是教师半职,学生尝试问题,老师帮助梳理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用来学习预览提示和课后问题,也可以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提一提,学生可以提出思考的价值,足以证明他对一定程度的理解文本内容。
当学生可以独立地提出问题时,也就是说,尝试练习第三步,放在什么时候,当学生通过独立问题,找到自己的答案。如学习读写字,我让学生自己根据每个内容尝试问问题,自我回答形式向你报告,然后由学生选择最好的问题,出出最好的问题明星,以鼓励学生提出兴趣的问题,帮助学生发展,只要学习提出问题,解决好的阅读习惯的问题。
问题伴随着内容和问题伴随的阅读解决方案,我相信以问题为中心的语言课堂教学模式将伴随每个老师的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学习,每个学生的成长。
以问题为中心是最好的教学模式和最好的阅读方式。教学尝试使用并继续创新,你会收到乘数效应。
第二篇:“以问题为中心”的“五环三步”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感悟
“以问题为中心”的“五环三步”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感悟
“以问题为中心”的“五环三步”教学模式正逐渐的成为占据我市中小学课堂的最主要的、最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从备课到上课,从课堂到课外,从形式,到实质,在不断探索和积累“以问题为中心”的“五环三步”教学模式实施的经验,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就物理教学实践中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五环三步”教学模式的尝试和体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感悟。
一、领会其内涵
“以问题为中心”的“五环三步”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全员参与性。其核心之一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教材,再带着问题走出教材、走出课堂,保持学生亢奋的学习状态,以便让学生继续探索研究。
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五环三步”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学虽无定法,但也有法。任何教学都反对机械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但并非没有模式,也不是不要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本着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力求从五个方面体现学生的自主。即把“提出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放给学生,把“归纳概括”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拓展应用”的能力让给学生。把“生成创新”的机会留给学生。
二、抓三个关键点
1、教案中探究问题的设计
题目不宜大,不宜难。要便于学生讨论,便于学生提出问题,能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又便于学生组织语言回答。例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创设情景:汽车过后,尘土飞扬,树叶向路中间移动。提出问题:汽车过后,为什么尘土飞扬,树叶向路中间移动? 猜想与假设(学生活动):可能是空气流速的影响。教师指出:这是流体的流速对压强的影响。提出问题: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引导实验设计:利用纸片、水、水槽、吸管、纸船等设计实验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学生实验。
交流实验现象并说明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师总结。
学生思考: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应用。
2、老师要当好导演
物理老师的任务只在于“导”。并且要因势利导,老师要巡回指导,可参与到学生中去。“提出问题”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经过“解决问题”学生自己积极
思考,相互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归纳概括”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同时在“拓展应用”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并及时对各种意见进行比较,培养比较思维和评价思维,以达到“生成创新”。
3、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实施“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的起点,关系到“ 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
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根据各自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并把探究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结果,可采取不同形式来进行,或板书讲解,或口头表述,或现场演示,不一而足。本着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的原则,让学生大胆地来讲,讲结论,讲答案,讲思路。学生的讲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够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可以让别的学生、小组发言争辩。在“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接近客观的结论或认识。这是“提出问题”这一过程的继续和延伸。老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当好主持人,而不是评委,不要简单地急于下结论,草率地评判学生讲的对与错,是与非。但不要忘了,关键时候还是要拉一拉,扶一扶,最大限度提高学生讨论、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三、赋予学生四种权利
1、赋予学生自由表达与展示自我的权利。学生应该享受的第一个权利就是发言权。也就是自由表达观点、看法、思想、情感的权利。把课堂的
发言权交给学生之后,老师才有可能让每一个主体因素活跃起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比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就要允许而且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经过激烈的探究,有的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有的认为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有的认为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有的认为与所放物体的材料有关,有的认为与物体所放位置有关……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赋予学生随时质疑和争辩的权利。在课堂上多倾听学生的声音,把学习过程,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在动态的课堂学习、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对同伴、同组或对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而在第一时间内消除学习中的障碍。比如,在学习了固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以后,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压力是否就是重力?有何联系?面对这样的质疑,我意识到学生已把压力与重力混为一谈,此时,我让学生画出生活中各种情形的压力,让学生与自己对问互答,通过引导,解决疑问,这样就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当然,围绕学习内容与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等,每个学生也都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意见,提出自己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实现思想交流,方法互补,智慧碰撞,多元学习,多重提高。
3、允许学生有偶尔出错的权力。在以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是不允许学生出错的,一旦有错,我就会严历的批评他们,这样其他学生想回答问题也不敢再说了。比如,在学习机械效率时,有这样一个情景,一个人
用滑轮组将500牛的沙子提到四楼,他需要借助10牛的箱子来装,设每个楼层高3米,求他做了多少有用功?这里应当允许学生出现三种易犯的错误,其一有的学生误将克服510牛的重物所做的功认为是有用功;其二有的学生误认为提升高度为12米;其三有的学生同时犯了其
一、其二的错误。此时,作为教师的我应该认为学生在这些地方犯的错误是件好事,他给其余的学生和教师提了醒,为以后的不犯错提出了告诫。所以,要想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习规律,允许学生尝试错误和失败,之后才能不断进步。
4、赋予学生自我评价的权利。评价不再是教师手中的魔杖,课堂真正的主持者是学生自己,评价是这一次表现的终点,也是下一个表现的起点。在学生充分表现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依据表现任务准则及学习目标,对每个学生或小组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或表现学习的质量与水平,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或自己对自己进行多维评价,最大限度地肯定学生的表现。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下,与学生开展应变性的多向交流活动,多维度、多层次地吸收与处理信息,并通过自我鉴别和判断,形成自己的表现方式和内容,使其表现能力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进而在评价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大气压强”的概念引入过程中,评价与交流的主题是对小组获得的实验现象谈看法、提问题,并能揭示这些实验现象的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在建立大气压强概念之后,运用马德堡半球实验,体验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去发现与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气压强如何测定。
“以问题为中心”的“五环三步”教学模式的教学让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得到极大激发,想象变得更加丰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我相信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以问题为中心”的“五环三步”教学模式一定会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新课程的实施注入更多的活力。
第三篇:开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活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问题开始,问题也是深入学习的起点。“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活动是新课改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只是提供了现成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教学的关键。叶圣陶说:“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这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去发现问题,特别是针对教材提出疑问,而这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大多数学生习惯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对于新的学习方法一下子很不适应。与此同时也要求我们每位一线教师改变教法,下功夫、下力气培养锻炼学生。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经过几年的摸索尝试,探究出适合我校的具体办法,特总结如下:
一、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以问题为中心”这个研究话题一直是我们学校重点研讨内容,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此课题研究,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训。并要求每位教师利用休息时间自学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形成学习笔记。其次让一线教师走出去,参加外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的问题意识。第三是以研促教。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校本教研为手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具体做法:
一、加强教研的日常工作,培养教师有主题式的教研活动。主题式教研活动是教师凭借扎根于自主教学实践和有目的、有计划、有诊断、有指导、有经验共享的教研活动展开的课例分析。我校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为轴心,教师自身通过自己教学问题的梳理,把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和普通意义的问题,经过一定的理性加工转化为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课题;教研组对教师提出的课题加以集中、归纳和整理,形成教师具体教学活动的主题。我们有效利用农远这一有利阵地,把各教研组具体教研时间固定,并排入农远课表。每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由中心发言人牵头,进行具体广泛的教研活动。通过这样的集备、教研,为学科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研究的平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例如:让教师明确
(一)“问题设计的几个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和所任学科的教材准确理解、充分掌握,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每一个问题,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主旨精神和要求。2.梯度性原则。人们认识问题时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
3.层次性原则。学生的知识维度是多层次的,有优秀的或相对落后的,设计问题时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己解决几个问题,问题过难过易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掌握。
4.启发性原则。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层层设问即层层启发,提出的问题不是由教师越俎代疱,而是诱导学生思维,启发他们跟着老师,跟着问题的思路,进行逻辑推进得出正确结论。
5.全面性原则。问题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尽可能要涵盖每个课时的全部知识点,这样解决全部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6.开放性原则。设计好的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各执一词时,教师既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由争论,也可以参与辩论,但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这样,既活跃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又可留下一定的课后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二)问题的类型研究
1.判断型问题。这是指对事实、概念、结论等作出判断或识别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不对”、“是不是”、“是这样,还是那样”等问句。
2.叙述型问题。这是指对事实、概念、结论以及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进行叙述的一类问题,设计有“是什么”、“怎么样”等问句。
3.述理型问题。这是指对事物发生的条件与原因、条件与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等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类问题,设计有“为什么”等问句。
4.评价型问题。这是指对人物、现象等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你有怎样的评价”等问句。5.运用型问题。这是指对拟定的情景或可联系的现实,要求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设计有“当你„„你该怎么办”等问句。
二、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按我校实际特点,为培养新教师,我们侧重抓中年段语文阅读教学。可我校中年段都是刚上任的年轻教师,连基本的课型还搞不懂,又怎能很好的完成研讨任务呢?于是我们大胆的起用老教材、老教师来承担重任。王鹏老师-------省级优秀教师每次接到任务后,都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主动备课,做好课前功。平时我们要求老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同时必须考虑自身的优势和本班的实际,在教学设计上可以有自己的独树一帜。对于骨教师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间,鼓励他们撰写总结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并在教师中交流、推广。于是在周二的集体备课时间大家积极探讨,出谋划策,使教案围绕“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老教材,新讲法。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我校于2008年9月20日由六年王鹏老师执教进行了“以问题为中心”语文阅读观摩研讨课,受到在场领导与教师的好评。
众所周知语文的教学研究,应该着眼于小课堂服务于大课堂,语文的教学科研的本质就是:追问实践。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让课堂教学远离虚伪的美丽,让学生摆脱被追问的境地,以学得促进习得。本着这样的观点,导入环节王老师采用“回忆性问题”展开-------“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悠悠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很多英雄豪杰,他们给祖国的历史画卷描上了浓浓的一笔-------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请说一说。”为突出教学重点,王老师在这一环节中采用“理解性问题”--------“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谁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分析性问题”--------“从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你想到了什么?”;“综合性问题”--------“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人字形线路是怎么回事?火车怎么走?”“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采用什么方法开凿隧道?说明什么?”这样的研讨课,老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自主探究,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得到尝试,学生学习兴趣浓、热情高、效果卓著。活动中也看出教师有课改意识,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向新课程挑战,为我校课程改革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会后,我们又利用教研时间对这节观摩课进行了反思、点评。
总之,这次“以问题为中心”语文阅读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新课程改革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它进一步推动了我校课改进程,并使教学活动沿着科研的轨道有序进行。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去寻找答案。久而久之,就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之间的联系。虽然有些问题可能是错的,毫无根据的,有的问题可能很稚嫩、浅显,没有太大价值,但教师也应积极鼓励学生去想、去问。虽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有满意的答案,但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即使是错误的问题,学生也能从为什么错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因为,科学的发展历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和问题的解答史。这一点正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素质教育要求有高素质的新型教师,要求教师摆脱工匠式向创新型过渡。所以我们鼓励教师每节课后都应检查自己是否采用启发式,问题意识强不强。在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上是否到位、有没有成效。教师首先强化问题意识,对问题设计、新问题的处理,对不能肯定的未知问题的态度都会影响学生。学生也就从你那里学会想问题、解决问题、揭示问题之间的联系。渐渐地就学会思考、分析、判断,并渐渐具有了创新的能力。敢想别人没想的问题、敢问不懂的问题、敢去解决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屡遭失败,但失败过后,他们会总结经验教训,重新确定探索问题的方向。再实践、再总结,直到有明确的结果。学生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书本上找不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思维得到了锻炼。这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财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正是要一个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去服务于社会,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强盛的根。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推行和使用必须因人、因时、因内容而异,根本目的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达到教学和育人双丰收的目标。我们只是作了一些肤浅的尝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这么一种,这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实践。
第四篇:“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内科学是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在第二学年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所有开设临床科目中的一门重点、难点学科,内科学的学习需要其他各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内科的学习对医院各科高质量医学人才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医学实用性人才的要求日趋鲜明,在这种背景之下,内科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提出直到九十年代被国际高峰教育会议推荐,到如今已经历经五十余年的实践。当今欧美国家大多数医学院校通过PBL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明确证明了PBL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较传统教学更为突出[1]。如今国内部分开设医学专业的高校也尝试朝该方向进行教学改革,并颇具成效。
一、PBL教学法在内涵
内科学是一门临床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涉及面非常广泛,相关知识涉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亚学科,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在内科学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理论授课,理论内容遵循课本顺序,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诊断、治疗进行阐述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承担“讲”的工作,学生则担任“听”的任务,这种学习模式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过程,学生听讲过程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PBL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将学习与问题挂钩,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PBL教学法对比传统教学,很明显的区别是主体由教师改变为学生,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起“指引”的作用,学生在主动思考问题出现方向性偏差时教师给予正确引导,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发思考问题、搜集资料、分析问题、鉴别、推理过程为核心。PBL教学法普遍将学生分组,通过学生小团队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协作、交流达到知识获取的最大化,这样的锻炼对学生走上临床后的诊疗思维培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PBL教学法的优势
内科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对各大系统的疾病逐个篇章按顺序进行,在学习某个疾病的时候只是单独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重点学习,对关系密切的其他相关系统疾病的学习只是一笔带过,学习模块化的的特征非常突出,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走上临床工作是不利的。PBL教学非常重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结合内科学的课程特点,以精心编写的临床病例作为切入点,开展临床讨论,可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以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互动教学,打破各系统之间的界限,调动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不理解的各种临床问题的高度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推断,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形成内科学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3]。
三、PBL教学法的实施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问题在内科学的应用主要就是病例的分析讨论。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章节,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病案室搜集大量相关临床实例,并且根据临床实践编写广度、深度符合教学目的病例内容。在上课开始,教师需要将本节课学习主要疾病的相关概念给学生交代清楚,随后把病例展示给学生,学生需要根据病例分析的目的进行主动学习。学生通过既往所学的诊断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等基础知识,自主分析,针对病例临床表现的突出特点深入挖掘其原因、机制并与易误诊的相关疾病进行鉴别,最后按要求完成分析。在主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相关知识模糊甚至空白的情况,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检索网站来获取最新的资料。在病例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号将学生每5-8人划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立组长,组长的职责是组织组员进行团队讨论并且做好笔记记录,要求每个组员都应当参与讨论,可以进行分工协作。全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组长统一报告病例分析结果,并且简述在病例分析中遇到的障碍。教师在所有组长发言后对遇到的疑难点进行统一讲解,并对该疾病的分析进行梳理和总结。同时对同学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可以进行新一轮的检索查阅、再讨论并进行总结[4]。
四、PBL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存在不足
PBL教学法的实施除了作为主体的学生、教师外,剩下最重要的就是核心案例的提出。如果没有设计合理的案例分析,那么PBL教学发也就无法顺利进行。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没有编写出版基于PBL教学法的内科案例教学教材,这对于广大内科教师来说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如何结合临床实例并将课本的知识点融合汇聚编纂出深度适中的疾病案例分析。
结语
?R床医生最基本、最能体现医务工作者的代表性临床活动就是临床逻辑思维能力,这是诊疗的核心。如何培养在校医学生形成伴随一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学教育的重点,运用PBL教学方法进行内科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医学生整体理论素养,还可以培育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这正满足了我国现阶段加快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需要,同时也为祖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淑芳.P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06):76-79.[2]王兴强,程宇琪,王维,戴南,冯大莺,赖爱云,徐健.三种教学法在我国内科临床教学中教学效果比较的网络Meta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2):19-22.[3]杨立新.PBL教学模式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2,13(05):57-59.[4]张玉峰,施斌.PBL教学模式在口腔种植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06):1125-1126+1220.
第五篇:“六环三步”教学模式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体会(张颖)
“六环三步”教学模式下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体会 “六环”“三步”教学模式是在“以问题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无论从“六环”还是“三步”,无论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是最后的生成创新,我认为这一模式集中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有问题可问,有问题可探究。
目前,教材的编排贯穿课改的精神和课标的要求,注重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通过近两年的摸索、实践,我校教师都能恰当的运用:“创设教学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研究问题——小组交流合作,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围绕目标训练落实问题,精彩追问,延伸问题。”教学模式进行上课,在课堂上灵活处理相关步骤,以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即学生有学会提问、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养成主动提问、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
⒈如何诱导和启发学生提问
在“六环三步”教学模式中如何解决学生由被动提问到主动提问,这是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按照问题是核心,情境是前提的论断,课堂上教师建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情境。首先是尊重学生,分层施教。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小主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课前“备学生”,打有准备之仗,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实际评价学生,因材施“备”,因材施“导”,因材施“评”。其次是形成宽松的学习氛围。
爱是核心。教师要以种种艺术手法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做到宽容与期待。课堂上尽量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我能行”。即使学生有理解上失误,出了错,也选择合适的评价语言鼓励,启发学生,让他在改正错误中得到进步。
在创设情境时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①把情境创设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体验和感受里。②把情境创设在想解决的问题中。③把情境创设在学生愤悱的心坎上。
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情感做了铺垫,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是学生能提出问题的前提,方法有时学生能“悟”出,但不会的学生怎么办?导、教。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导的方法及深度要有不同,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教导下,逐渐掌握提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会提问的能力,养成了读书好思考的问题意识。教师教学中也真切地认识到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⒉如何整合、梳理与教学有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可谓五花八门,哪些选用,哪些不用,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当即要做的工作,教师如果选择问题,符合教学目标上课才能思路清晰,得心应手,并能用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选择的问题与设计的想法差距大,不但费时多,效果反而不好。如果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解决,那么课堂就忙忙乱乱,冲淡了重点,成了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而当学生提问题后,教师又不能及时整合、梳理,教学中又因为解决重复问题而浪费时间;还有,对学生提出问题不能及时评价、也会误导学生提问题的质量„„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指导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探究。
具体方法如下:①围绕教学目标选问题,并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②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选问题,并突出语文学科特点;③围绕课题找切入点选问题,明确本课的重点;④围绕课后思考题选问题,突破课文难
点„„对所选问题要遵循学生急需要解决的,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是在学生已具备知识基础上的,是通过充足的时间能解决的原则,这些问题的梳理、选择,同样经过了实践探索。实践证明,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了什么是高质量问题,提问题时逐渐注重了问题的思维含量,强化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就是整合、梳理,若所提出的问题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时,教师可再启发——引导,使学生提出更加合适的问题以供选择。在教学中,我发现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专业能力更强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有刻苦钻研,方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
⒊如何引导解决问题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智力发展的结果,是问题学习研究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主体作用学会解决问题?引导教师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思想。
具体做法是:师先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理解生词方法:①查字典或其它工具书。②联系上下文。③联系生活实际。④换词法。再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①把其放在文中反复读,读中见义。②抓句中关键词理解,以点带面。③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教给学生方法落实问题,以达到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目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教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悟”出法来,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运用。此时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先尝试解决,遇到困难教师帮其解决,重点指导在对方法的解读上。当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必须做到:
第一、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独立思考,批批注注; 第二、给学生足够的讨论交流时间; 第三、指导学生汇报,引导对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正误。
第四、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在“六环”“三步”模式上的教学,注重了教师的善问,善挖掘,善培养,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学,在自学中去发现与探究。教师要时时关注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适时调整角色的转换,但对问题解决必须坚持“先自学再指导”的原则,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张扬其个性。
4、探究阶段成果
(1)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改进了教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提高了老师们的理论水平,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能力。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及教学设计水平均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智能。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表演操作,在教学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在实践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水平都有质的提高,学生的课堂语言丰富了,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通过这一模式探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参与意识浓,由 “学会”向“会学”转变,由“会
学”向“创新学习”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营造发展学生创新空间。积极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中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努力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创设语言交流情境,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努力创设合作交流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实践,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有明显提高。问题意识增强了。在教学中,合作、交流、设问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挑战性的问题,一般先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一方面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实践的经验不断证实:“六环三步”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真正把编者的教材领会了,把教者的知识学到了,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了。以“问题”为切入点,以“问题”为焦点,更以“问题”为终点,点点到位、点点升华,最后达到了点点闪亮,这就是我们一贯所追求的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教师主导引领学习。“六环三步”模式指导教学,真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