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经营管理的有益探索1(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0:1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良贷款经营管理的有益探索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良贷款经营管理的有益探索1》。

第一篇:不良贷款经营管理的有益探索1

不良贷款经营管理的有益探索

——周口农信社不良贷款集中管理的探索与启示

褚家茂 董自轩 朱 超

不良贷款的管理与清收始终是各级管理人员高度重视而又劳神费力的一项工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多年来始终局限于传统思路、固有模式,在前清后增、责任不明的怪圈中负重前行,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信社的发展。针对不良贷款清收管理现状,周口市农信办转变思路、创新机制,积极推行“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新老划断、分账经营、打包清收、比例提取”的集中管理新模式,初步显现出了良好成效。

主要做法

创新思路。由于受以往粗放经营、管理失当等各种因素影响,周口市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较低,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且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态不实、前清后增以及责任界定不清、难以追究的现象,严重阻碍着信用社的健康发展。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周口市农信办转变经营思路,创新管理方式:县联社成立风险资产经营部,将全辖农信社的所有不良贷款统一划转到风险资产经营部管理,实行新老划段,组织专职清收队伍,对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强力清收。今后新增的不良贷款,在责任严格落实和追究到位的基础上,每年划转一次。

试点引路。2007年7月,周口市农信办在辖内的市区联社尝试了不良贷款集中管理的新模式,至当年底,就现金清收不良贷款本金3211万元,收回利息1007万元。在此基础上,市农信办又于今年2月份选择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经营包袱较重的一家联社作为突破口,派出得力人员,予以强化指导。在市办指导下,该联社理清思路、强力推进,迅速打开了不良贷款集中管理的突破口,在全市农信社率先完成了风险资产经营部的组建,并立即进入集中清收阶段,经营效果很快显现,至3月底,该联社短短一个月现金收回不良贷款本金2600万元、利息340万元。

完善制度。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周口市农信办经过充分酝酿、认真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出台了《周口市农信社风险资产经营部经营管理及人员薪酬分配指导意见》,对风险资产经营部的组织架构、清收管理标准、不良贷款的经营管理、清收方式和专职清收人员的薪酬构成及分配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用于指导不良贷 款的管理与清收工作。为充分调动专职清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对薪酬分配实行弹性管理方式,允许各县级联社在市农信办制定的手续费提取比例范围内,根据本联社实际情况予以浮动,对个别原贷日期久远、贷款余额较大、常年催收无果、诉讼时效丧失、多人参与清收而收回的不良贷款,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确定提取比例,但不得突破最高限额。之后,市农信办又进一步完善制度,对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中的委托清收提取分成、责任贷款限期清收等作出规定,以提高原贷款信用社协助清收的积极性和原贷款责任人自觉清收的主动性。

全面推行。2月底,市农信办成立5个督导组,对新机制的推行进行强力督导。督导人员进驻到县级联社,针对每项具体工作制定出明确的时间表,并分层次召开相关人员会议,阐明不良贷款集中管理对农信社轻装上阵、加快发展的意义,消除了基层管理人员认识上的误解和思想上顾虑。对基层农信社,督导组逐个予以技术指导,现场监督其做好不良贷款的数据统计、档案整理和借据移交工作,加快了工作进度,保证了各阶段工作按时顺利完成。在各联社完成机构组建、档案整理、借据移交工作后,不良贷款数据能否在综合业务网络中实现顺利划转,直接关系着这一新的管理模式的成败。请示省联社有关领导后,省联社信息科技中心首先对鹿邑联社的不良贷款数据成功进行了试划转。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又于3月19日至23日对全市其余9家联社的不良贷款数据进行了成功划转,实现了全市农信社70万笔不良贷款集中管理的历史性突破,为新机制的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成效初显。新机制的推行,不仅减轻了基层社的经营压力,而且充分调动了专职清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清收不良贷款增加了新动力,实现了向不良资产要效益。至4月底,全市农信社现金清收不良贷款16786万元,清收成效是始料未及的。显著的清收盘活成绩和丰厚的薪酬收入使清收人员热情高涨、工作更加积极,也使广大员工切实看到了“不良贷款集中管理、专职清收”带来的巨大变化,更加坚定了全市农信社推行新机制的决心和信心。

几点启示

规范了贷款形态。统一管理清收风险资产是实现新老不良贷款彻底划段的有效手段,彻底改变了原来各种形态贷款划分不清楚、历史遗留和新增不良贷款相互牵扯、前清后增、无法追究责任的局面。对划转的不良贷款数据实行逐社逐笔清理核实,真实反映了贷款形态,澄清了底子,有利于对各类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分类经营。

控制了新增不良贷款。不良贷款划转联社集中管理清收后,各基层社完全解除了 “包袱”,对新增不良贷款可及时认定责任、实施责任追究,严查重处直接责任人和审批责任人,从而有效控制了新的不良贷款增加,确保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同时,由于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分账经营,有利于暴露违规违纪放贷形成的不良贷款问题,有利于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提高了清收效率。抽调清收工作能力强的员工统一调配、联合“作战”,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整合,打造集约化、专业化的清收盘活队伍,提高清收效率。针对多年来费时费力、盘而不活、累收无果的不良贷款,风险资产管理部门可以集中打包清收、实行“兵团作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最佳的清收效果。

避免了弄虚作假。新的机制打破了“大锅饭”,端掉了“铁饭碗”,有利于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风险资产经营部在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与原贷款信用社的业务不再交叉,避免了在指标任务压力下的以贷还贷、以贷还息、以息转本、违规展期等“自杀式”经营行为,真实反映了不良贷款清收盘活的成效,是减亏增效的重要手段。

减轻了经营压力。巨额的不良贷款严重困扰着农信社的经营与发展,以往的清收盘活措施存在诸多弊端。把不良贷款划转到专门机构管理清收,可使基层社从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创建“信用工程”、经营正常贷款等工作中,从而实现轻装上阵,促进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周口市办公室)联系电话:0394-8306896 3

第二篇:有益的探索

有益的探索

——对循环大课堂的一点思考

叶嘉风

接触高效课堂模式一说,非自去北门中学观摩现场课始,而是在全国(荆州)新课改经验交流暨高效课堂现场观摩会上。在这次会议上,听取了山东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的报告《高效课堂——素质教育的新突破》;兖州一中校长杜金山的报告《循环大课堂模式介绍》;杜郎口中学副校长张代英的报告《杜郎口中学的学校管理与评价机制及“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的具体操作》。观摩了一节“271模式”现场英语课,一节“循环大课堂模式”语文现场课。说实话,当我看到会议目标赫然写着:“高效课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时,我是有疑虑的。再者,我对时下流行的模式说,一直不以为然,因为世界多元多变,复杂的精神活动岂可以所谓“模式”范之?终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不过,两天下来,我有了耳目一新之感,有了跃跃一试的冲动。北门中学敢为荆州先,有如“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弃毛笔用钢笔一样,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入手,实行“循环大课堂模式”,课改力度之大令人刮目。我两次去北门中学观摩学习,看到的是生动活泼的课堂,相比传统的做法,那真是另一番“风景”。表面上看,教师的作用似乎淡化了,实则不然:如何依据认知规律编制学案,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都离不开老师的引领,从而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是因为: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都要通过课堂这个形式去体现其价值。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学,也特别关注老师的“教”,我们推举或组织观摩了那么多的优质课,不都是在研究怎么“教”吗?至于学生怎么学,当然也有研究,还不乏很有价值的研究,然而,终是以“教”为出发点来研究“学”的,课改陷于了两难的境地。新课改的先驱者们,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放眼于宏观,着手于微观,重新审视课堂,以“学”为出发点去研究“教”,我认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由此,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模式。虽然提法各异,其主旨却是一致的,这就是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真正步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才是以人为本呀!

我们不妨看看昌乐二中“271”模式的构成:学习内容上:20%自己学会;70%合作学会;10%老师教会;学生组成上:20%特优生;70%优秀生;10%待优生;学习时间上:预习、展示、反馈(依次“271”)。试想,有了这样的课堂,“解放了”的学生的参与性、投入性、精彩性、深刻性,就可以预期了,说它是高效课堂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这样的课堂改革,既是勇者的探索,也是有益的探索,成功与否,需要决策者的勇气,需要广大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在实践中完善。

第三篇: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党员“一带二”先锋工程,福建省电力公司这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效实践与探索,对当前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公司每一名党员职工与两名非党员职工建立“一带二”的结对帮带关系,签订帮带责任书,制订帮带内容,明确帮带目标,形成“三人一组”,使之成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战斗集体,体现了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组织载体的创新。

党员帮带非党员的过程,就是党员接受非党员评判的过程。通过帮带活动,非党员可以近距离甚至零距离了解党员、掌握党员、熟悉党员,从而获得评判党员的资格和根据,可以更好地评判党员,体现了企业党员先进性评判载体的创新。

通过广泛的帮带,互帮互学的潜移默化影响不断深入,广大职工的和谐意识大为增强。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职工与非党员职工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有力地促进了整个企业的和谐发展。(记者 林智岚 文/图)

第四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天字号大事,是经济效益的保障,企业发展的基础。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矿企业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途径。近年来,XX煤矿把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作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载体,把安全投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了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自XX年元月份以来,已生产原煤1300多万吨,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6之内,实现利润近6亿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矿井先后获得全国高产高效矿井、全国文明煤矿、全国“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20余项荣誉称号。

明确安全文化功能,坚定创建决心

XX矿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零散的活动到逐步建立健全机制的过程。多少年来,XX矿职工和全国煤矿工人一样,在向社会奉献光和热的同时,也付出了牺牲,历届领导班子为实现安全苦心积虑,工人因担心安全心有余悸,职工家属盼安全而忧心忡忡,安全管理费劲不少,但总是缺少可靠的把握,难以进入“自由王国”。这虽与煤矿生产的恶劣环境有关,但安全管理与国内外先进 水平的差距却显而易见,安全文化建设则是明显的弱项。通过认真总结回顾,学习先进经验,矿党政逐步认清了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重要途径;逐步认清了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硬件投资和强化法制管理的辩证关系,认清了安全管理与职工技术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密切关系,认清了法规制度管理与构筑安全防线、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积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自觉性。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该矿的企业安全文化基本形成了四个板块,即安全理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规则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安全理念的确立,包括安全技术的教育培训和行为控制,包括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管理,还包括思想上和行动XX度重视安全技术研究和硬件投资。党政工团分工协作,落实“一岗双责”,组建了矿党政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建网络,健全了责任体系、管理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展示了大政工网络的功能,深化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整了职工安全心态,凝聚了职工群众,调动了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使安全管理逐步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初步由“不可知型”向“可知型”转变,掌握了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安全形象。

建设安全理念文化,强化全员安全意识

安全理念文化是培育正确的安全生产的思想、理念和观念、打造良好的安全思维态势的途径和过程,其目标是“安全自主化”,是安全行为文化、安全规范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的基础,是建设安全型企业的前提。XX矿目前所定位的的安全理念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依法管理、以人为本、保障健康”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一个转变、两个坚持、三个加大、四个强化”的安全工作思路,“责任为天、关爱生命、规范严谨、精细过程”的管理理念,“三严、四不”的安全工作精神,“安全是最大的幸福,违章就是自杀、违章指挥就是杀人”的安全价值观念,“高标准,高档次,高品位”的质量理念,和“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工作理念等。通过建设安全理念文化,使广大职工增强了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安全警觉性和责任心。矿党政突出抓干部安全观念的转变,在强化教育引导、明确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干部安全素质的逐步提高。对于个别干部不思进取,不负责任的则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毫不迁就。各级组织和管理人员时时处处把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安排工作首先安排安全,检查工作首先检查安全,总结工作首先总结安全。在建设安全理念文化的过程中,该矿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安全“四会”制度,保证安全决策的导向力和影响力。所谓“四会”,即月度的安全办公会,周六的安全碰头会,每天早晨的安全调度会,职工班前安全动员会,通过会议排查安全思路、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隐患,敲响安全钟,及时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二是坚持职工状态和心理分析,把握思想脉搏。为消除职工群众思想上的隐患,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为职工释疑解惑,使大家认清“三违”的危害,帮助职工解决具体困难。采煤三队等单位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 “五互”帮教活动,互讲不足、互揭疮疤、互查隐患、互找问题、互相帮助,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三是坚持创新安全教育方法,营造浓厚的安全舆论氛围。在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矿推行安全教育“十六法”,主要内容有:媒体宣传、班组学习、专题教育、承诺评议、专题辩论、安全对话、谈心家访、典型宣传、案例教育、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家属协管等。为适应形势的发展的深化教育的需要,方法又不断创新,内容在不断充实。XX年第三季度的安全辩论会和第四季度的安全对话,形式新颖,扣人心弦,深受职工欢迎。安全教育十六法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使职工受到了潜移默化地教育。四是坚持重点突出,强化宣传教育。煤矿的安全生产的环境和条件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生产重点和要求是不断变化的,职工群体的善和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安全教育的重点和内容必须随着作相应的调整。近两年来,针对不同时期安全工作的 难点和重点,姚桥矿坚持每个季度组织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有针对性地扫清思想障碍,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

建设安全行为文化,提高职工自律能力

安全行为文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职工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转化、提高和规范的过程,其目标是“行为规范化”,其内容主要包括规范思想行为、约束上岗行为、戒免“三违”行为,是以职工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主体,企业组织实施教育引导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要依靠企业组织和广大职工的双向努力。的其目的就是通过学习、教育、训练或反省,在增强安全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技能水平,养成遵守安全法规制度、自觉按照规程施工、严格按照标准作业、以个体保安确保整体保安的良好习惯,实现职工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逐步迈向“本质安全化、安全自主化”的境界,实现企业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为建好安全行为文化,姚桥矿着重从三个环节上狠下功夫。一抓安全技能培训,提升职工技能。完善了企业内部培训管理模式,使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做到了日常培训“五到位”,培训计划“五兑现”,教学实践“五融合”,三年培训职工2.8万余人次。通过学习和培训,干部增强了安全法规、施工技术和 科学管理的能力;工人提高了遵守规程措施、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和落实安全十项权力的自觉性。二抓行为规范教育,统一思想和工作行为。“三违”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大敌。姚桥矿在建设安全行为文化的过程中,把减少和杜绝“三违”作为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深入开展了“行为规范月”、排查“不规范行为”自我“对号入座”和“落实安全责任,人人遵章守纪”等教育活动,使职工明确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XX年,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年初职工人人写出安全承诺书,展示自己实现安全生产的决心和措施,在规范行为上找差距、找问题,在认真整改上狠下功夫。教育干部和管理人员尽职尽责,落实安全责任,强化现场管理。掘进四队在职工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中适时开展现身说教和“病房说教”活动,让 “三违”和受伤住院者讲事故经过,谈“三违”危害,统一了“违章作业就是杀人或自杀”,“违章指挥就是谋杀”的认识。就是通过这样长期的行为规范教育,引导职工规范作业行为,履行岗位责任,杜绝违章行为,减少安全隐患,避免或将事故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抓激励鞭策,调动职工积极性。为增强职工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性,矿大力开展了以争创安全班组、安全示范岗、争当安全标兵、安全卫士、安全好矿嫂等争先创优竞赛活动。坚持动态检查,月度自我总结,季度评比考核,评选安全标兵等办法,今年已经表彰各类安全先进 集体25队(科)次,先进个人已达136人次。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活动,使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蔚然成风。“管理科学化、工作规范化、工程精品化、质量标准化”的目标已初步实现。

建设安全规则文化,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人的行为的养成,一要靠教育,二要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机制,有制度,有标准;同时,还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和严格的考核。因此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现场管理是建设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管理法制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姚桥矿矿把建设安全规则文化看作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需要,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是落实职工的职责、义务和合法权益的需要,是完善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突出四个重点来建设安全规则文化,使安全管理步入了法治化、人格化、科学化的境界。(一)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编织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科学管理网络。在矿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职能部门和科队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工会抓网,共青团抓岗,纪委抓安全联保互保,女工家属协管安全。健全了“二全”、“三查”、“四勤”、“五保”、“六落实”的闭路式管理机制。(二)认真整合并完善各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增强科学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去年以来,矿以往常的规章制度为基础,整合各类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管理制度36类496条,把现场作业或操作者融入安全管理的系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的原则,实现了人格化管理。如明确了党、政、技主管人员分别为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跟班队长为现场安全“第一责任人”。同时,下大气力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使职工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干、不应该怎样干,违反什么规定应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明确为确保安全随时有权行使安全生产“十项权力”,对危害安全的行为进行斗争。今年以来,为杜绝一些恶性“三违”行为,该矿在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关于斜巷运输的五条禁令》的同时,又先后下发了《关于消防设施五条的禁令》和《关于通风瓦斯管理的七条禁令》和《禁酒令》,增强了制度规章的严肃性,有效地扼制了“三违”现象的发生。(三)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工作质量、工程质量和管理质量,夯实安全基础。积极贯彻(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S0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严格质量标准,落实“三高”要求,努力提高各系统、各方面的工作质量、工程质量、管理质量和监督质量,使完善的质量体系成为保护职工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建设环保型企业的重要保障。在工作中,坚持质量管理“零缺陷”,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负责,下道工序为市场负责,人人处处严把质量关。为提高监督质量,矿领导对 质量管理和验收人员的工作更是经常动态检查、“严”字当头。(四)强化现场管理,确保把规程措施、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落到实处。现场安全管理的强弱是安全能否实现的关键。该矿始终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现场,把安全管理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现场。基层干部和生产管理人员坚持现场跟班把好安全关,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坚持动态检查、及时消除安全管理的盲点和死角;全矿认真落实以隐患、三违、事故为内容的三级考核,对“三违”人员和安全事故责任人坚持过“七关”教育。为避免安全罚款单位职工平均摊的做法,推行安全罚款落实到个人,一律到财务科交付现款的管理办法,突现了安全管理的严肃性。针对生产现场的薄弱环节,适时了开展“防灭火”、“一通三防”、“提升运输”、“顶板管理”等专项治理会战,改善了安全环境,强化了现场安全管理。

建设物质安全文化,注重安全和技术投资

所谓物质安全文化,就是从思想上重视并加强安全科研工作,重视并加大安全生产的硬件投入,重视并加强对安全系统工程和各类安全设施的完善管理,把安全作为煤矿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打造“装备现代化”、“质量标准化”新形象。这种投入是自主型的投入,是确保本质安全型的投入,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完善安全生产的基础设施,增强矿井抵御风险的能力,创造安全生产的良好环 境。应该说,物质安全文化建设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护职工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是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是真正把安全放在首位,实现安全目标的物质基础;是改变煤矿安全落后面貌,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为此,矿领导班子坚定了建设安全物质文化的信心,增强了搞好安全科研、确保安全装备投资的决心,只要是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工作需要的,再大的难关也要攻克,再多的投入也不含乎。在建设安全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做到了“三个提高”。一是提高安全投入的计划性。矿党政坚持全矿安全生产一盘棋,运筹帷幄,通盘考虑,掌握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的主动权。矿党政把目标定位在构筑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提供可靠的安全物质保证,塑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形象上。对安全生产的投资做到长计划、短安排、严谨周密,既有长期规划、计划,也有特殊情况下的应急计划。每年都有一整灾害预防计划和安全计措工程计划等,季度和月度都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对计划的落实兑现情况,都如实向职代会报告。该矿在加大质量标准化投入的同时,坚持把安全投入的重点放在大系统的改造、关键设施的更新换代和安全关键工程的建设上,不断增强矿井的本质安全性能。二是提高安全投入的时效性。所谓时效性,就是与时俱进,增强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提升劳动效率和效益。该矿不断加大安全科研工作力度,积极引进 和推广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三年多来,在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共投资5000多万元,用以安全技术革新、安全技措工程的投入,建设“精品”工程,改善职工的安全环境。与科研院所合作,完成各类技术进步项目700余项,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和国家专利30余项,创经济效益1.2亿多元。全矿实现了采煤机械化,掘进锚网化,提升运输自动化,安全监控现代化,为实现安全生产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提高系统安全管理的稳定性。矿党政定期组织矿井安全性能评价,定期分析安全投资实施和管理状况,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对各系统和作业场所的安全性能进行度量分析和科学预测,分析安全投入的实施进展情况,探讨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针对存在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安排配套工程,“加固工程”,及时到位。坚持工程质量打假,提高安全投入质量;坚持运输、提升、通风、供水、注浆等安全系统工程改造,着力为职工建设安全舒适的生产环境。先后实现了新老井井下各大系统的联网,完成了一号主副井提升系统的自动化改造。XX年,安装更换井下供水和注浆管路2.6万多米,采后注浆量超过了10.2万立方;改造整修了井下大巷,整钉道25600多米,更换了标准轨道4100多米,建设了装备一流的-400东大巷和-650轨道大巷、中央轨道绞车房等“四个一”样板工程;井下大巷、各采区和要害场所统一安装了节能灯、路标指示牌、安全警 语灯箱等,投入的资金和精力之大是建矿以来所没有的。

第五篇: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有益探索

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有益探索

—湖北省大悟县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新要求。湖北省大悟县抢抓列入全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的新机遇,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扶贫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胆创新,扎实推进,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成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在如何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和探索。

一、基本情况与成效

2007年8月,湖北省确定著名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悟县作为全省唯一的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根据国家试点文件精神,大悟县上上下下经过近3个月的紧张准备工作,于2007年10月全面启动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计划用三年时间、分两期推进,完成试点建设任务。首期试点选择贫困村相对集中连片的宣化店、吕王、丰店、黄站四镇(简称“宣吕片区”)进行实施,探索和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然后在全县总结推广和组织实施“整县推进、连片开发”。

宣吕片区位于大悟县东部老区中心腹地,是大悟最贫困的区域和边远乡镇,北与河南罗山县接壤,东与河南新县、湖北红安县毗邻,地处大别山南麓,属低山丘陵地区。片区共有国土面积551平方公里,96个村、13.93万人,山场52万亩,耕地10.26万亩。虽然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已有35个村完成了整村推进的项目建设,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至2006年底,还有贫困人口2.53万人(赤贫人口1.26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1.27万人),占全县总数的28%;有54个村为重点贫困村,占总村数的56.25%;有48个村不通路;有6.58万人饮水困难,占总人口的52.1%;病险水库16座;人均耕地仅0.74亩,且旱涝保收能力差;农村“八难”问题普遍存在;部分群众住房简易、破旧,甚至住居危房;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严重;板栗、花生、茶叶、药材等产业因开发水平较低,加之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尚未对农民增收形成有力支撑,大部分农户主要靠打工增收收入。连片开发试点这一难得机遇,给宣吕片区乃至整个大悟县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聚合效应。居弱图强、后发快进的强劲态势已初露端倪。从半年来的实施情况看,连片开发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极为明显。

1、资金投入到位迅速。“宣吕片区”建设半年累计完成投资9386万元,占计划总投资26158万元的35.9%,其中国家试点补助资金472万元,涉农部门项目投入6314万元,银行贷款15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36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4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远远超出了计划。特别是农户用于发展产业、“一建三改”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资金往往超过了政府用于以奖代补的资金2-3倍。

2、农户脱贫步伐加快。首批重点扶持11个整村推进贫困村、8个老区村和12个重点示范贫困村(包含重复交叉的5个整村推进村)发展产业,开展“一建三改”和村容村貌整治。重点扶持贫困农户5172户,其中绝对贫困户2768户,低收入户2404户,占片区贫困户总数的82.5%。其中,26个重点贫困村的贫困农户受扶率达到100%。劳动力转移培训20500人,实用技能培训9600人。

3、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试点片区已新建基地14970亩,其中板栗8250亩,茶叶6720亩;老基地改造45100亩;制茶中心建设4个3980平方米;调运茶叶种籽9.69万斤、无性系茶苗671.75万株,板栗实生苗53.88万株、嫁接苗6.65万株,年内可基本实现人均1.5亩高效经济林的目标。新建“150”养殖模式猪舍32栋,新发展养殖大户49户,宣化店镇陈河万头猪场正在建设中;吕王镇成立了仙居顶养羊专业合作社,网络22家养羊大户,存栏近5000只。

4、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增高产农田建设4000亩;新建万方塘堰88口,整修当家塘堰106口,水库除险加固11座;新建饮水工程建设11处惠及12234人;通村公路完成水泥路面84公里,路基193.6公里;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17736户;中小学危房改造23所25310平方米。

5、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正在开展,墙面粉刷55590平方米,完成“一建三改”生态家园1712户,改造危房110户;新建村级办公场所53个,文化室23个,卫生室41个。宣化店镇玄坛村筹资18万元对乡村清洁和墙面装饰工程进行补助,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党员、退休干部13人组成的清洁工程督查组,对全村336个农户的清洁卫生进行检查评比。撬动和激活群众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共拆除不符合规划和废弃、闲置危房51处100余间,新建住房31间;有150户完成了改厕、改厨、改圈,拆除和改造猪舍牛圈34处,新建沼气池35口;沿线有137家农户11500平方米的房屋墙面全部进行了刷白;整修塘堰7口,新建水泥稻场2处,新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主要作法与措施

大悟作为在湖北省内的唯一一个国家级连片开发试点县,县委县政府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广泛宣传,在全县上下掀起了深入扎实开展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热潮。

1、聚众人智慧编制规划。面对列入全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的难得机遇,大悟县广泛动员,深入发动,在全县抽调30余名精兵强将,组成6个工作专班,集中一个多月的时间,会同宣吕片区镇村干部,开展了区域基本情况、建设发展项目、涉农项目投入等“三项摸底调查”,采取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工作程序,编制试点项目规划。县委、县政府相继召开了10余次不同形式、不同对象的会议进行征求意见和讨论修改。该试点规划选择贫困村相对集中连片的宣化店、吕王、丰店、黄站4个乡镇(简称“宣吕片区”)进行实施,涉及96个村、13.93 万人口,版图面积占到大悟县总面积的1/3,是全国20多个连片开发试点县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试点。该试点规划一出台就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2、举上下之力加大投入。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国家安排专项试点资金比较有限。为此,省政府召开大悟县扶贫开发专题会议,形成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整合17个部门扶持措施14条,对试点片区扶持资金1亿多元。大悟县更是全县动员,在项目规划中整合资金,在整合资金中落实项目。试点规划建设项目71个,其中产业发展项目23个,基础设施项目36个,社会事业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26158万元,其中国家试点补助资金950万元,省配套扶贫资金500万元,整合县级切块扶贫资金和老区建设资金55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399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6600万元,社会融资170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35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518万元。资金投入规模成为历年来扶贫投入最多的一年,也是全国连片开发试点资金投入最大的县市之一。

3、依本地实际分解任务。大悟县是全国的著名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落后,在试点的过程中,不可能样样都做,样样都做到最好。而是根据本地实际,按照沿线重点村、整村推进村和老区重点村、面上村和重点涉农项目的区域布局,确立了分层次的建设任务,做到点、线、面“三位一体”建设,力求把点办成精品、把线办成风景、把面办成背景。具体目标任务是,板栗、茶叶等支柱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人均达到1.5亩以上高效经济林园,农民年均增收300元以上;所有村通村公路实现水泥化;对农村青壮年劳力普遍进行一次免费培训,每户培养1个科技明白人,实现户平转移一个劳动力;每村建成一个规范、标准的卫生室,做到村卫生室、村部、村文化活动室“三位一体”;消除农村危房,改造土坯住房和简易房;完成“一建三改”,美化村容村貌,真正实现“青山绿水砖瓦楼、收入增长可持续、食有鱼肉穿讲究、家庭富裕有储蓄”等十大项目标。

4、以奖励政策促进开发。为了充分调动宣吕片区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悟县在扶持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大胆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制定了重点项目建设补助政策。对12个沿线重点村的村容村貌整治按每个村补助20万元,门面粉刷见新按每平方米补助10元;新建设村卫生室补助1万元,通村公路建设每公里在原来省补助10万元、县补助1万元的基础上再补助1万元,塘堰整治每口补助5000元;新建板栗基地每亩补助200元,改造板栗基地每亩补助30元;新建茶叶基地农户每亩补助400元,招商业主开发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建“150”养殖模式的养猪大户按每栋补助1万元,对养牛、养羊、养鸡大户给予适当补助;新建万头养猪场补助100万元;新建制茶中心的龙头企业补助20万元,新建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补助30万元,新建板栗贮藏加工龙头企业补助100万元。各项具体而又明确的以奖代补扶持政策极大的促进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大悟县历年来板栗年产量高达2-3万吨,但冷库贮藏只有1000多吨,远远不能够满足需要。新的政策出台后,已有两个3000吨的冷库即将投产使用。茶叶加工厂、生猪养殖场、花生市场等产业化龙头项目更是进入了建设高峰年。

5、瞄贫困农户重点帮扶。解决和巩固片区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是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这类试点区别于其他试点的重要标志。大悟县在政策规划制定、任务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群众受益的原则,突出26个重点贫困村建设,始终坚持把贫困农户问题作为连片开发的工作重点,要求片区内三分之二的贫困人口基本脱贫,解决1万赤贫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1.1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农民年均增收300元以上。县“四大家”领导实行全员驻村,每人包保1-2个贫困村建设。强化“1321”帮扶机制,每个贫困村由1名县级领导挂帅,带3个以上部门驻村,用2年的时间,限期解决1个村的脱贫问题。挂点领导与村干部共同协商建设重点内容和补助标准,对重点贫困户给予倾斜照顾,确保每个贫困农户都优先得到政策扶持。针对一般贫困农户劳动力少的情况,在产业发展、“一建三改”和村容村貌整治过程中,优先安排施工人员解决贫困户的项目建设问题。宣化店镇乌铺村是一个有着养殖传统的贫困村,挂点领导与村干部共同协商,由村统一组织购买种猪、饲料,分送到每一个贫困户家中,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帮扶工作组还安排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使该村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预计今年该村仅出栏生猪6000头以上,人平3头以上,仅此一项人平收入1500元,比上年增加500元。该村34户贫困户将一举脱贫。

6、建指挥专班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加大对项目建设的协调、支持力度,经省政府研究决定,建立了湖北省“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分管领导负总责,省扶贫办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大悟县连片开发工作。大悟县成立了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工作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夏贤格任政委,县长徐玉琼任指挥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政委、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从县委办、政府办及涉农部门抽调事业心强的业务骨干15人进行集中办公,组建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村容村貌、综合协调等5个工作专班,负责项目申报审批、资金分段拨付、项目竣工验收、政府集中采购和检查督办通报等,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宣吕片区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总协调,建立领导分工负责和专班协调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

大悟县的试点实践说明,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上水平、上层次的新举措,是集中力量、集中投入、集中解决贫困地区最基本的问题和困难的新措施,它对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的困难问题、提升产业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该试点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加强。

1、组织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大悟县委县政府把连片开发工作拿在手中、紧抓不放,每周一次巡视检查,每月一次现场会督办。但给人的印象是试点工作结束后,后续发展和扶持会削弱。要想在更大范围开展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必须进一步研究解决好试点工作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组织模式,建立一支组织协调力强、长期不走不撤的组织机构,以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广。

2、群众参与有待进一步发动。目前,类似大悟县的贫困乡村,由于田地少、收入低,大部分农民劳动力均外出打工。在家里农民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劳动力素质相对较差。由于宣传发动的力度、深度、广度不够,群众对连片开发的政策认识不够透彻,在少数地方形成了干部热、群众冷的倾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少数地方甚至出现政府包办代替农民建设项目的问题。对此,建议进一步搞好发动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组织群众自主筹资、投工投劳,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合力。特别是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要采取发一封信、打一次电话或利用春节返乡之际召开动员会等办法进行宣传发动,让广大群众自觉参与连片开发项目建设,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扶贫开发成果由人民群众共建共享。

3、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整合。在国家安排大规模资金扶持“三农”的背景下,涉农部门很多具体项目的资金投入均超过了1000万元。连片开发的片区试点资金不足1000万元,很难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难以起到整合其他资金的粘合作用。对此,建议国家增加连片开发试点资金规模,加大整合涉农部门扶持资金力度。同时,撬动群众投资,吸纳社会投资,用市场的办法研究连片开发的投资机制。既要鼓励业主投资开发,又要以奖代补引导群众开发,还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扶贫力度,鼓励组织动员家乡在外企业家或外商关心和支持试点项目建设。

4、建设内容有待进一步统筹。连片开发试点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最现实、最需要、最迫切的事情抓起。从总体上来看,大悟县试点进展较快,但建设的内容不够全面。少数乡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高,对产业增收项目的投入研究少;对新农村建设房屋拆建的热情高,对村容村貌整治的办法研究少。因此,建议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产业基地开发要突出连片、成线,完善机制、增加投入,真正让群众在产业开发中稳定增收。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水利、道路、通讯设施配套建设,真正让群众在连片开发中受益。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创新、积累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中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体现民主民治的措施和办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作者:项克强(大悟县常委、副县长)

来源:中国扶贫信息网 发表时间:2008-06-10

下载不良贷款经营管理的有益探索1(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良贷款经营管理的有益探索1(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域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发展的实践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县域发展的理论研究蓬勃兴起。湖南县域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宁乡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选择“县域和谐发展”这个新鲜的课题......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益探索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益探索胡功民2010年第4期 ——党的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开展棋类活动的有益探索

    3~6岁的孩子能否学会下作为竞技性很强的国际象棋、围棋?开始我们也存有疑惑,虽然在97年~99年的两年中我园幼儿的国际象棋已得到了资深教练刘镇国先生的多次首肯,在一定的范围内已......

    三峡区域农业银行经营管理探索

    三峡区域农业银行经营管理探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变了国内金融竞争的现有格局,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基层商业银行如何生存、发......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管理探索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管理探索 林志川随我国高速公路各路段的陆续通车运营,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也应相继投入使用。因为服务区的良性运转,是高速公路走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

    防范小额信贷风险的有益探索[合集5篇]

    防范小额信贷风险的有益探索 ——关于海南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实践的调查 2011-03-01 作者:陈奎明 陈通(天津大学)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为满足农民方便快捷地获......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最终版]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 别必雄 2010年第3期 ——经济建设 双剅口村是天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村,也是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新农村建设重点扶持村。该村现有耕地面积3112亩,......

    关于村民自治机制的有益探索5篇范文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确保农民政治权益 ――强湾乡关于村民自治机制的有益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日新月异,同时在社会治理上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