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比较教育名词解释、材料分析

时间:2019-05-13 10:3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比较教育名词解释、材料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比较教育名词解释、材料分析》。

第一篇:学前比较教育名词解释、材料分析

2008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31.1942年《青少年福利法》

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1分)基本奠定现代德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基调,即把学前儿童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并划归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2分)提出“白天的幼儿之家”和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1分)3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 学前教育在费用上实行由国家和社会共同负担,(1分)使所有儿童从出生6个月开始直到入学前在托儿所、幼儿园接受平等的免费教育。(1分)托儿所招收进幼儿园的孩子,幼儿园对4周岁至5周岁的儿童进行入学前的准备教育。(2分)33“先行计划”

1965年秋,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该计划,(1分)这是实现学前教育计划均等目标的一项重要计划,(1分)以90%以上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家庭的3-5岁儿童为对象,制定了多方面发展的目标与内容,帮助贫困儿童获得与富裕儿童同等受教育的机会。(2分)34视觉一空间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2分)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2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5简述英国学前教师的培养。(1)

教师。(1分)展开酌情给2分(2)托儿所保姆(1分)展开酌情给1分 36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特点 多区域、多层次;(1分)全方位、立体化;(1分)重个性、讲自由;(1分)重活动、重“工作”;(1分)重表现、尚创造。(1分)37发展适宜性课程模式述评 第一,把适应儿童的发展作为决定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重视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和个别儿童发展的差异。(2分)

第二,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主要方式,提供和支持儿童游戏被看作是高质量方案的标志。(2分)

第三,重视成人和儿童关系的质量。(1分)

38简述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的幼儿教育目标 第一,为幼儿健康打下基础,培养良好习惯态度。(1分)第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友爱之心、合作态度。(1分)第三,培养思考能力,启迪情操、兴趣与关心。(1分)第四,培养对语言的兴趣和关心、态度和感受力(1分)第五,培养创造力,增加感性认知。(1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9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地认识。(1分)展开酌情给2分

(二)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1分)展开酌情给2分

(三)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分)展开酌情给2分

(四)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1分)展开酌情给1分 40加拿大早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存在问题:

第一,看护服务的需求量增加1分 第二,资金来源1分

第三,师资队伍质量令人堪忧。1分 第四,看护选择多样化1分 第五,私营机构面临困境。1分 第六,幼小衔接问题。1分

第七,学校开办日托所的比例不断上升。1分

对策可着点分开论述,也可综合论述,主要可从加大经费投入(2分)、提高师资素质(1分)、理顺管理体制(1分)等方面展开论述。五材料分析题

41有个孩子在课堂上总是哼歌,一个教师会想:“多吵呀,为什么他就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不干扰别人呢?”而另一个教师却想:“他好像对音乐很感兴趣,也许把数学游戏配上音乐,或者用一首歌来开始上课效果会更好。”请运用你所学知识,分析哪位教师的方法更有利于儿童发展,其中蕴含了怎样的儿童评价观与教育观?(1)后一位教师的做法更有利于儿童发展。(2分)

(2)儿童评价观和教育观:儿童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一个体的治理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2分)结合案例展开论述酌情给2分

教师应积极发展儿童多方面的智力与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分)。应为幼儿提供发挥强项提供平台,使儿童在强项的展现中找到自信,从而促进儿童多方面发展。(2分)结合案例展开论述酌情给2分

2007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比较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二、名词解释

31.编织学校

1770年,由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1分),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1分),课程内容主要有编织、缝纫、阅读、书法、唱歌等(2分)。32.1924 《青少年福利法》

德国颁布此法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2分)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2分)。

33.教学—训导型模式

教学目的是让儿童掌握知识技能(1分);教师不得不完成教学大纲(1分);在教学中学生是客体(1分);面向全体,小学化(1分)。34.新西兰毛利语言所

起源于1982年的毛利文化再生运动,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励使用毛利语言和文化(1分);是新西兰第四大学前教育机构(1分);确保儿童一出生,就用毛利语与之对话(1分);家庭和社区在管理和资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1分)。

三、简答题

35.简述法国重视幼小衔接的做法。1990年政府颁布政令,把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和为一体(2分);1990年继政令后,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监督工作(2分);增加男性教师(1分)。36.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的主要特点。丰富而有序的学习环境——活动区(1分);环环相扣的一日生活安排(1分);主动学习的儿童(1分);支持、协助与引导儿童学习并进行课程开发的教师(1分)。除要点外有任何展开的给1分。

37.美国幼儿教育标准化运动述评。

1989年以来,布什召集50州的州长构想了著名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6条“美国教育标准”(2分);指明了课程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共同标准和方向,有助于统一美国各地幼儿教育的水准(2分),但高标准给综合教育改革带来挑战(1分)。38.简述多元智力理论关于智力结构的主要含义。

第一,每一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1分);

第二,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2分); 第三,个体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制约(1分); 第四,智力是多维的(1分)。

四、论述题

39.怎样全面认识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第一,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2分);要全面认识蒙氏教育法的内容,包括:儿童观、教育方法、三方面(2分);

第二,合理借鉴蒙氏教育法有两条思路(2分):当“以我为主,他为我用”时,要借鉴蒙氏多层次、全方位、重个性、重和谐、重实践教育方法(2分);当“以他为主,他我结合” 时,要关注教育内容与班级组织形式两个问题(2分)。40.俄罗斯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存在问题:依靠有偿服务和部分收费等(2分);给与教育机构最大的自主权,赋予权力(2分);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1分)。

发展趋势:非政治化和非意识化趋势(2分);民主化和多元化方向(2分);个性化和民族化(2分)。

五、材料分析题

41.2 个 5 岁男孩正在准备餐桌,这个班由 5 岁的儿童轮流来决定各人就餐的位置。老师们觉得这样比由老师来固定就餐位置或让孩子随便就坐都要好。在安排位置上引起的争论,教师鼓励孩子自己协商解决。

请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其中的儿童观和教师观。

儿童观:儿童是发展的主人,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1分),儿童不是孤立和抽象的(1分),儿童是学习者和研究者(1分),以上三条结合材料深入阐述者酌情给3分。教师观:教师成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和研究者(2分),支持作用结合材料分析的给(2分);研究作用结合材料分析的给(2分)。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比较教育试题

二、名词解释

31.幼儿凭证计划

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的一项耗资7.3亿英镑的计划(1分)。该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是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2分)。凭证计划增加了家长们的选择范围。其主要局限表现为不能帮助4岁以下的儿童(1分)。32.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

苏联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1分)这种模式的目的使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并使之听话。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童被视为是受某种教育体系影响的客体。偏向面向全体的教育形式(2分)。在这种模式下,形式主义泛滥造成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疏远。(1分)。33.图式

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1分)。他认为图示是动作结构或组织,这种结构或组织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以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一种相同的情境中去。皮亚杰认为人的智慧和人的身体一样都有一定的结构,人的智慧结构就叫图示,也叫认知结构。(3分)。34.《儿童权利公约》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这个文献被认为是“为儿童人权拟定种种保证的第一项国际法律文书”(2分)。这个公约为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订立了54项条款,要求所有的缔约国保证所有18岁以下儿童的合法权益(1分)。公约可概括为4项原则:儿童的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意见原则;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原则;无歧视原则(1分)。

三、简答题

35.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

⑴调查法(含参观访问法、现场研究法、问卷法)(2分); ⑵ 文献法(1分);

⑶ 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1分); ⑷ 分析法(1分)。

36.日本《幼儿园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

⑴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培养健康、安全、幸福的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生活习惯和态度(1分);

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对他人的友爱与信赖之心,启迪自立精神与他人合作的精神(1分);

⑶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启迪丰富的情操于对自然界与周围世界的兴趣与关心(1分); 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与关心,是幼儿养成积极的听、说、问的态度和对语言的感染力(1分);

⑸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通过各种体验,增加丰富的感性认识(1分)。37.朝鲜学前教育的特色。⑴重视礼仪教育(1分);

⑵重视艺术情感教育(1分); 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1分);

⑷通过集体对儿童进行教育(1分);

⑸师资培养规格高,再教育体系完善(1分);(6)办园形式多样,支援体系健全(1分)。答出一点给1分,满分不超过5分。

38.瑞吉欧幼教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

(1)理论基础(2分);

①进步主义

②建构主义(2)基本思路(3分);

①社区参与管理

②学校人员的组成与时间安排

③环境的布置

四、论述题

39.评述德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

德国的学前教育出现过三种代表性的课程理论:功能论、学科论、情境论(1分);(1)功能论:

功能论的目的在于运用所编的程序或练习材料,使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代表人物是科热尔(1分)。(2)学科论:

学科论的宗旨是:以学科本身固有的结构为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1分)。

功能论与学科论先后为学前教育所抛弃。主要原因有(2分):

①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脱节;

②都片面强调能力的训练;

③使学前教学活动趋向学校化,导致学前教育日渐失去其特色。(3)情境论:

情境论的主要特点是:

①以儿童为中心;

②社会学习与知识学习相结合;

③建立混合组以代替传统的同龄组;

④家长、邻里与其他成年人的积极 ⑤教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于幼儿园; ⑥灵活的教学安排;

⑦将幼儿园变成儿童的生活环境(4分)。

在情境论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兴趣,而不是简单的决定儿童应学什么。教师不是学习过程的专家或知识的拥有者,而是工作框架的提供者,使儿童尽可能的独立工作。目前德国大多数幼儿园仍遵循传统的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但情境教育模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分)。

40.如何全面认识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

(一)争取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内容

(1)全面认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内容(2分);(2)认识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局限(4分);

①把儿童心理发展归于天赋能力的表现;

②寄希望通过蒙氏教育达到和平社会;

③对环境以及环境作用的认识不够科学严谨;

④感官训练带有一定的孤立性和机械性。

(二)合理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1)以我为主,他为我用(2分);(2)以他为助,他我结合(3分);

①关于教育内容;

②班级组织问题。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2分)41.地图真奇妙

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国旗、国徽、天安门、中国地图及少数民族展,在幼儿自由参观时,有幼儿大声地说:“看,这象不象一只鸡。”这个发现立即引来了五六名幼儿的围观,他们一边肯定着这位小朋友的说法,一边在地图上指指画画,“这儿是头”、“这儿是尾巴”、“这儿是肚子”,我轻声地说:“这是什么呀?”“是中国地图”。“我们家也有地图,明天我也要带到幼儿园来”。在这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共有二十六名幼儿带来了四十多份地图„„,在这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对地图的极大好奇与关注,于是我们结合幼儿的兴趣生成了《地图真奇妙》这一主题。

主题生成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活动l:地图的种类

讨论:这是什么地图?你是怎样知道的?

准备:将幼儿带来的地图布置在教室的四周,办地图展。

活动2:地图上的道路

组织策略:让幼儿自由结伴选择地图,观察地图。

活动3:地图上的标志

组织策略:经过探索发现地图上的各种标志。

活动4:我为教室画地图

组织策略:让幼儿自由选择视角为教室画地图。

请用所学的多元智力课程理论进行分析,并说明对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1)课题生成:源于学生;

(2)目标: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

(3)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智力活动进行安(4)课程实施:多样化

(5)课程评价:多元化或者个性化。

以上仅是参考框架,只要考生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满分为6分。

(6)启示:(6分)

①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地发展;

②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化;

第二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名词解释

操作法

答: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数学教学活动

答: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学习活动。

计数活动

答:技术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小组活动形式

答:小组活动形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

感知集合教育

答: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再不交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数的守恒

答: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状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数学区

答:在幼儿活动的场所内,专辟一个小区域,设置各种可用以进行数学活动的各种材料,供幼儿子优选择和运用。

第三篇:学前比较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比较教育复习要点(名词解释)

1、整体研究: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2、局部研究:局部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

3、专题比较:专题比较是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是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

4、总体比较:总体比较是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5、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了,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

6、1816年,英国的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

7、1820年,英国的怀尔德斯平在偏离伦敦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

8、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这所学校以确保贫民和工人家庭子女的健康、预防流行疾病为宗旨,在此基础上以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的方法教育儿童。

9、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并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以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

10、哈多报告:1933年,英国颁布了《哈多报告》,(即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这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

11、幼儿凭证计划: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为7、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凭证计划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不能帮助4岁以下的儿童。

12、编织学校:17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编织学校,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学前教师用以下课程训练儿童:编织、缝纫、阅读、唱歌、书法、背诵、算术、辨色,自然史、圣经等。

13、凯果尔:法国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母育学校”的先驱,她具体领导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改革,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为母育学校,并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14、母育学校:母育学校以实施“母性养护及早期教育”为宗旨,对全体儿童进行体、德、智全面发展的教育。母育学校招收2—6岁的儿童,并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

15、巴乌利美托儿所:德国巴乌利美托儿所招收母亲从事日间农业劳动并已断奶的1—5岁的婴幼儿,重点在于保护其健康。保育所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和营养丰富的饮食,大力提倡户外活动。作为农忙季节的托儿所,教育在那里只是附带进行的,内容有语言训练、唱歌、社会道德训练和生活规律的培训。

16、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德国热心于幼儿教育事业的新教派牧师,在她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幼儿学校运动。

17、福禄倍尔幼儿园:1837年,福禄倍尔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命名为“幼儿园”。与德国以往的幼儿保育机构不同,福禄倍尔的幼儿园以教育而非看护为主要任务,并以中上层家庭的儿童为对象。

18、青少年福利法:1924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福利法》,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基本奠定学前儿童教育的基调,即把学前儿童的教

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并规划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并提出“白天的幼儿之家”和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

19、教育结构计划:1970年,联邦德国教育委员会在讨论《教育结构计划》时,也把学前儿童的教育纳入计划的构想之中。将整个教育系统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领域,并把幼儿园3—4岁儿童的教育纳入了教育体系中的初等教育部分;把5—6岁的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从此,学前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中初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20、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体统的幼儿园;幼儿园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根据不同教育家的名字命名的幼教机构。

21、情景教育论:教学应围绕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培养其应付未来生活的能力。

22、美国最早的学前儿童的教育机构是在欧文的影响下出现的幼儿学校。1825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办的共产主义公社“新和协村”的教育机构中,设有幼儿学校。在他的影响下,美国许多州都建立了幼儿学校。

23、1855年,舒尔兹创立了美国最早的幼儿园,招收的都是德国移民的孩子,教学用语也是德语。她用福禄倍尔的教育方法指导孩子,对当时的美国学前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4、1860年,美国妇女皮博尔在波士顿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英语幼儿园。在美国人看来,她才是美国幼儿园真正的奠基人。皮博尔帮助创立了美国的第一所幼儿园教师培训学校。

25、美国幼教机构的类型:幼儿园和保育学校。

26、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有:海伊斯科普认知取向课程模式、银行街模式、直接指导模式、发展适宜性课程、显性课程和零点计划课程。

27、1860年,在俄国出现了第一所幼儿园。

28、1869年,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刊物《幼儿园》,这份杂志的发行对于促进学前教育成为俄国教育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俄国学前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9、提出教育民族性原则,对俄国幼教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家是乌申斯基。

30、《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1938年,苏联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它是根据《幼儿园规程》编写的,它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式等具体化了。

31、1876年,日本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正式开办。

32、日本一向有重视幼教师资培养的传统,幼儿园和保育所的教师均称为“保姆”。

1949年,文部省公布了《教谕许可法》和《教谕许可法施行令》,将幼儿园的保姆改称为“教谕”和“助教谕”,与小学教师是同级人员,并对“教谕”的任免作了具体规定。

33、日本现行的教育行政制度是依据民主政治原则和地方自治原则建立的中央教育行政和地方教育行政。日本的学制是“六三三四制”的单轨学制,义务教育年限从6年延长到9年。

34、澳大利亚高丽夫人儿童中心:1938年,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幼儿教育领域,并在此领域作出了第二项大的举动—成立了高丽夫人儿童中心。联邦健康部出资在每一个州的省会建立一个高丽夫人儿童中心,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为了纪念高丽夫人对澳大利亚幼儿教育组织所作的巨大贡献。

35、新西兰《米德报告》:米德报告建议政府对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增加资金投入,建议政府关注家庭、社区和国家在学前教育中的相对作用。它在资金方面的建议对新西兰早期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6、1975年,巴西教育部设立了下属部门学前教育协调局。它的主要目标是为学前教育制定细致的国家规划。

37、1982年,韩国制定并颁布了《幼儿教育振兴法》。该法将“新村合作幼儿园”更名为“新村幼儿园”,并把“农忙时期幼儿园”和“幼儿之家”并入其中。

38、《朝鲜人民民主义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1976年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学前教育在费用上实行由国家和社会共同负担,使所有儿童从出生6个月开始到入学前在托儿所、幼儿园接受平等的免费教育。托儿所招收进幼儿园以前的孩子,幼儿园对4周岁至5周岁的儿童进行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39、1938年,南非新教育研究基金会,召开了一次大型的国际教育会议。大会的直接影响是1939年南非成立了南非学前教育联合会。

40、《蒙台梭利教育法》:1909年,蒙台梭利总结了“儿童之家”的经验,出版了《适用于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也译为《蒙台梭利教育法》,全面阐述了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41、生理胚胎:人有和动物共同的由一细胞发育成胎儿过程的“生理胚胎期”。

42、心理胚胎:从出生的“精神空白”到1岁左右形成和发展了许多心理感受点和器官的“心理胚胎期”。

43、“工作”:把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发地选择和操作活动材料并经由专注于活动而有所发现和发展的活动。

44、“有准备的环境”

1、必须是能够适合儿童发展的节奏和步调的环境;

2、必须是儿童能够自由操作材料的环境;

3、必须是对活动材料有所限制的环境;

4、必须是有秩序的环境;

5、必须是与成人环境有关联的环境;

6、必须是能够保护孩子并让孩子有安全感的环境;

7、必须是对儿童有吸引力的美的环境。

45、“导师”是环境的提供者、自由的保障者、发展的协助者。

46、图式: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种结构或组织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以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一种相同或类似的情景中去。

47、同化:同化是把外界现实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48、顺应:是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

49、平衡:在主体对环境能动的适应过程中,同化与顺应这两种技能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就叫做“平衡”。

50、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51、物理经验:主要指儿童在主动与物体作实际的接触并对接触的事物加以操作、捉摸而获得的经验。

52、社会经验:是指从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即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观念的交流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经验,是儿童无法从和物体直接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与概念。

53、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即决定因素是平衡化或自我调节。平衡化是儿童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儿童自我调节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54、多元智力理论:是指智力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而且,这组能力中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55、《心智的结构》: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他所谓的多元理论的基本结构。

56、非普遍性理论:是指儿童和成人进行的许多活动是发展性的但不一定是普遍性的,也就是说非普遍性领域指的是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领域或发展的才能。

57、言语—语言智力: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如:演说家、作家和政治领袖丘吉尔。

58、音乐—节奏能力: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如:音乐天才:莫扎特。

59、逻辑—数理能力: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

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如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

60、视觉—空间智力: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画家毕加索。

61、身体—动觉智力: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如:美国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

62、自知—自省能力: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如:哲学家柏拉图。

63、交往—交流智力: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如:美国黑人领袖、社会活动家马丁-路德-金。

64、自然观察者智力:是指关于观察、分类、鉴别、乐于饲养、种植的能力,表现在对自然现象敏感和对探索大自然的热爱上。如进化论者达尔文。

65、方案教学:是一个教和学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土过程。

66、儿童的百种语言:儿童的百种语言意味着儿童用100种(多种)不同的方式或者100种(多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来表达他们的态度。儿童能够用文字来表示视觉,也能够用图象来表达声音,他们对各种媒介的运用,构成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67、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89):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这个文献被誉为是“为儿童人权拟定种种保证的每一项国际法律文书”,该公约为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和福利订立了54项条款,要求所有的缔约国保证18岁以下儿童的合法权益。公约可概括为4项基本原则:儿童的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意见的原则,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68、早期儿童教育:被视为一个统一的领域,现已为国际所公认。它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

69、家园共育: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在《母育学校》一书中论述了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当今,家园共育是大教育观的体现,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本站推荐)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学校教育

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活动。

2.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3.受教育者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4.教育内容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

5.人的个体的发展

是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6.身体的发展

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

7.心理的发展

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的发展。

8.全民教育

是保证每一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9.终身教育

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

第二章

1.物质环境

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天然环境包括: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人工环境包括: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环境等)

2.精神环境

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3.狭义的文化

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4.广义的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文化变迁

是指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

6.人的个体社会化

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第三章

l.发展

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量变和质变的过程。2.儿童的发展

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3.遗传决定论

这一流派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4.成熟势力说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而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该理论夸大了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5.环境决定论

这一流派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6.年龄特征

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7.儿童观

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8.社会本位儿童观

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也得不到保障。在这种儿童观下,儿童受教育只不过是成人的赐予或国家和社会利益的需要。教育的目的也只是为了造就出符合成人或成人社会期望的某种类型的人。成人在教育过程中享有绝对的权威,学习也变成了苦役。9.人本位儿童观

尊重儿童和儿童所有的各种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10.教育观

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第四章

1.“白板说”

由英国学者洛克提出。他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2.恩物

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3.儿童中心论

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他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即尊重儿童真正的面貌来熟悉儿童,尊重自我指导学习,尊重作为学习的刺激和中心活动。

4.蒙台梭利教学法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了“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幼儿,进行教育实验,逐步制定了整套的教材、教具和方法,创立了蒙台梭利教学法。其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5.发现式教学方法

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6.多层智力观

由加德纳提出。他指出,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即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以及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7.完整学习

是指为幼儿提供完整的、等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8.最近发展区

有维果斯基提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能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9.情商

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10.教学做合一

由陶行知提出。其基本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怎样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要怎样教,怎样教就要怎样训练教师;二是要在做中教,做中学;三是“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11.整个教学法

由陈鹤琴提出。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

第五章

二、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2.学前教育目标

是指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第六章

1.活动区的界限性

是指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2.活动区的相容性

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3.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是指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4.创造性游戏

是学前儿童主动地、能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5.有规则游戏

是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6.结构游戏

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第七章

1.独立自主原则

是指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2.发展适宜性原则

是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考虑和利用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3.综合性原则

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4.启蒙性原则

是指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6.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第八章

l.直观形象法

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的方法。2.演示法

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的教学方法。3.示范法

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的一种教学方法。4.范例法

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指教师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的方法。5.参观法

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6.教育活动游戏化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7.语言法

是幼儿教师最常用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8.故事法

指幼儿园运用故事这种手段向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 9.讨论法

是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问题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10.移情法

它是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方法。11.角色扮演法

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12.环境体验法

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13.行动操练法

即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14.发泄法

是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的方法。15.社会性惩罚

也称心理惩罚,主要是通过剥夺儿童的某些社会性愿望,从而达到促其“自省”和明辨是非的目的。16.自然后果惩罚法

即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17.生理性惩罚

实际上就是体罚,即通过对儿童身体的野蛮、粗暴管制,试图使儿童思想行为发生转变的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法。

第九章

1.家庭结构

P205 主要指家庭规模以及家庭的完整性。2.核心家庭

P198、P205 指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家庭,家庭关系比较密切。3.联合家庭

P198、P205 由三代人结合而成的家庭或由两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4.扩大家庭

P198、P205 是指包括叔侄、姑舅成员在内的家庭。

第十章 1.托儿所

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2.保教性

托儿所教育是保教并重的教育,是根据小儿的胜利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保育和教育,事3岁前儿童获得健康的成长。3.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十一章

1.幼儿园

P257 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2.“提前开始”计划

P261 美国著名的“提前开始”计划,就是面向有色人种和贫穷的白人家庭中的孩子进行的,其宗旨就在于向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促使他们和其他家庭背景的孩子一样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幼儿园教育目标

P261、P264 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阶段的具体化,是幼儿园培养人才的具体规格和要求。它是指导幼儿园开展工作的纲领性目标,具有普遍指导意义。4.幼儿园中期目标

P264 即幼儿园小、中、大灯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5.幼儿园近期目标

P264 也称短期目标。它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6.活动目标

P265 即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7.“完整儿童”

P265 即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8.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P267 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9.广义幼儿园环境

P268 指影响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10.狭义幼儿园环境

P268 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

第十二章

1.入园教育

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新入园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教育。

2.分离焦虑

是指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3.幼儿常规

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4.学前班

是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

5.混合班

是指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第十三章

1.开放日制度

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所谓开放就是请家长来园所参观各种保教活动,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看到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教育要求和方法,增进对园所工作的感性认识。2.家长接待日

是指由园所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园长或主要管理者接待家长的来访,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3.家长参与

是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一致。

第十四章 1.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2.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3.保育员

保育员是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

第十五章 1.社区

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2.“提前开端计划”P359 美国1965年政府颁布“提前开端计划”,该计划以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

第五篇: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归纳

1.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中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有语言教育,婴幼儿时期事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代家庭十分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识字教育,让孩子在入学前识得一些汉字,是一般家庭得普遍做法;计算,一般是粗浅得数字计算,多为日用的需要;自然常识,古代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进

行的方法,遇物而教。神童教育: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良好的严格的家庭教育的儿童,便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出类拔萃的早慧儿童,采取措施,对神童加以选拔任用。4.简述陈鹤琴的幼儿心理特点论: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称赞。.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古罗马“农夫-军人”学前教育:家长制、小农经济和战备要求,决定了这时期罗马的育实施一种“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男孩在幼年起就跟父亲学习农时耕作和军事本领,同时还要接受精神方面的教诲。儿童在家中也学习阅读、书写、计算以及骑马、游泳、作战和使用武器。真正成为一名农夫或军人为止。.中世纪骑士的早期教育: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出生至7岁为第一阶段;7岁至14岁为第二阶段;14至21岁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即骑士养成的幼儿教育时期,都是在自己家里度过,教师是父母。教育的目的是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和身体养护。.《普洛登报告书》(1966):1966年,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普洛登女士发表了一篇报告书。该报告在第九章《为义务教育前的幼儿提供教育设施》中,呼吁大力发展英国的幼儿教育,尤其是在教育不发达的地区。该报告提议:(1)幼儿教育应以20人为1组划成1个“保育集体”;1~3个保育集体组成· 个“保育中心”;它们可以与保育所或者儿童中心的诊疗所结合起来。(2)在公立保育机构得到扩充之前,地方教育当局有权对非盈利私立保育团体进行援助,以资鼓励。(3)最理想的是将保育集体在内的一切幼儿保护服务机构都统一在各个收容儿童的设施及小学校的领导之下,同时,在制定新的地区计划和对老区重新规划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幼儿教育。.《哈比教育法》:1975年法国颁布的一个法案。规定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启发儿童个性;消除儿童由于出身和家庭条件差异而造成的成功机会的不均等;早期发现和诊治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及身体器官上的残疾;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根据此法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四重作用,即教育、补偿、诊断治疗及与小学衔接的作用。.日本《幼稚园令》(1926):1926年,文部省制定了日本第一部《幼稚园令》。该法令规定幼儿园教育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首次明确了幼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规定幼儿园是为父母都从事生产劳动、无暇进行家庭教育的阶层的幼儿而设的保育机构;规定幼儿园以保育幼儿身体健康、培养善良性格、辅助家庭教育为目的;放宽了入园年龄的限制。1.发生认识论 :所谓“发生认识论”是关于儿童智力(思维)发展的结构理论,其探索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出生后,认识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受哪些因素所制约,其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问题。.结构:所谓结构,也叫整体、系统或集合,“是具有整体性的阿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有自身调整性质的图式体系。”结构具有三个基本性质,即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整性。

下载学前比较教育名词解释、材料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比较教育名词解释、材料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

    1 .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中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有语言教育,婴幼儿时期事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代家庭十分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识字教育,让孩子在入学......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目录1.1.广义的教育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1.3.教育者1.4.正规学校教育1.5.非正规教育1.6.非正式教育1.7.全民教育1.8.终身教育1.9.教育民主化1.l0.教育现代化1.11.人的个......

    自考学前教育学 名词解释(推荐)

    1、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和专职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2.、教育者、凡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中,某一反应或某种行为在 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广义的教育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1.3.教育者 1.4.正规学校教育 1.5.非正规教育 1.6.非正式教育 1.7.全民教育 1.8.终身教育 1.9.教育民主化 1.l0.教育现代化......

    学前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推荐]

    《学前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1、 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2、 学前公共教育是指由家庭之外的社......

    学前儿童家庭名词解释[合集五篇]

    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对学前儿童的认识和看法。主要指学前儿童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权利和地位、儿童的特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