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楚县畜牧业经验发言材料(定稿)7月25
——巴楚县畜牧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
加快提升传统畜牧业 向现代畜牧业的过渡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针对本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用水困难,劳动力不足,依靠农业,农民增收空间较小的突出矛盾,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以羊、鸡为主要养殖品种,不断扩大多元化养殖规模,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2008年预计畜牧业实现人均收入1500元,占农民年人均总收入的25%。
一、主要做法:
1、以养殖小区、基地为龙头,带动全乡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既是全乡的龙头,又是养殖和疾病防疫的示范、技术培训基地,起着示范样板作用。过去由于传统的养殖方式落后,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与市场衔接不紧密,畜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影响了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殖小区的建成,使农民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都可以在小区基地得到解决;同时,以“基地+小区+农户”的养殖模式,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畜牧业,利用小区的集中养殖,订单销售,信息畅通的诸多优势,解决养殖户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2、突出规模化养殖、抓住两个重要环节。大力培植养殖大户,在喂养上,采用集中喂养、科学指导、合理配方、以草为主、以料为
辅、圈养为主、放养为辅、草畜结合的喂养模式,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加强防疫工作的管理,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分批次的进行技术培训,成立疫病防治领导小组,驻村蹲点,对养殖户出现的畜牧家禽疫病及时防治,定期指导,通过养殖+培训的形式,培养一批懂养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3、制定优惠政策、加强示范引导。为了切实做好畜牧业这篇农民增收的大文章,乡党委、政府将群众积极性较高、养殖户较多、养殖规模较大的6村确定为家禽养殖小区,着力扩大其实力和规模,树立样板,强力推进。在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上,出台了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为养殖小区的养殖户无偿划拨鸡舍棚圈建设用地和饲草地;为家禽养殖1000只以上的免除义务工及其他优惠政策。积极发挥养殖户的示范作用,以大户的养殖模式、养殖方式和养殖效益带动其他农户,最后辐射到全乡;通过各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下载相关的科学喂养、科学防疫节目,组织农民进行观看学习,积极引导,科学示范,把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建设成为既是基地又是农民进行学科技用科技的课堂,各项措施的到位,为加快提升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过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积极探索订单畜牧业,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积极探索订单畜牧业,为养殖户和企业架起桥梁,形成长期稳固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拓宽和扩大销售渠道,以提前预付定金、保护价收购、让利促销等形式促进养殖户增产增收。同时,乡党委、政府在提供服务方面及时组织力量,搜集畜产品销售信息,培养、组织本地畜产品经纪人,研究市场行情,定期公布市场价格信息,积极做好产、供、销一体化工作,着力解决养殖户销售的后顾之忧。
二、今后发展方向和目标:
我们的发展方向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确立畜牧业的主导总之,我乡畜牧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起步发展阶段,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我们坚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把畜牧业作为全乡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去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加快提升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过地位,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推进畜牧业基地建设,突出规模化养殖和畜牧疫病防治,进一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提升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过渡。
1、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畜牧业发展见效快、周期短的实际,进一步投入人力、物力,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原有的1、2村养鸽专业村、6村养鸡小区、9村巴尔楚克羊专业村进行扩建。
2、建立一支懂养殖、会销售的技术队伍。充分利用“农牧民科技文化学校”阵地,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养殖户到北疆部分县市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的科学管理、科学防疫和科学喂养的好经验,使每个养殖户都有一名科技明白人,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积极开拓畜产品销售之路。不断探索畜牧业的销售之路,扩大销售渠道,培养农村销售经纪人,实现订单养殖,逐步把畜牧业向“公司+小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向推进。
我们的目标是:“十一五”末畜牧业实现人均收入3150元,占农民年人均总收入的35%。
“十二五”末畜牧业实现人均收入8120元,从而达到畜牧业占农民年人均总收入的50%的目标。
渡,使畜牧业真正成为我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中共夏马勒乡委员会夏马勒乡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七月
第二篇:畜牧业经验介绍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做大做强青贮产业作为实施畜牧业特别是奶牛业战略升级工程的突破口,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大事大项和农村重点工作突出出来,通过浓化氛围发动、培育典型牵动、大打战役推动、配套服务拉动、政策激励促动、聚集合力联动等举措,强有力推进畜牧业特别是奶牛业规模大扩张,质效大提高,产业大升级。2006年,全市新建青贮窖1125个,总量达到5526个,青贮饲料种植面积17.4万亩,截止目前,已储存青贮45万吨,仅饲喂青贮一项,预计养奶牛户户均增收可达到5100元。青贮饲料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畜牧业大发展,全市奶牛存栏已达12.5万头,肉牛、生猪、山绵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27.6万头、112万头、61.6万只、1746万只。在发展青贮饲料产业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升认识自觉贮
我们把青贮饲料作为一大产业来对待,一大战略来研究,实行退耕还饲、还草。对一个粮食生产大市来说,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都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被动到能动的过程,在确立青贮饲料产业地位,奠定思想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效益吸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青贮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强化宣传。过去,我们青贮饲料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原创网站wmjy.net,就是大多农民不了解青贮饲料,不懂青贮技术,认为拿好地种青贮是没正事,不合算,没有认识到发展青贮饲料效益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更没有认识到发展青贮饲料作用和意义。随着我市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户已深刻认识到,传统养殖放牧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化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市现有草原严重不足原创网站wmjy.net,今年又对全市所有草原实行休牧禁牧,利用秸秆饲喂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初级标准上,广大养殖户也在探索新的饲养模式,我们大力发展青贮饲料产业正迎合了广大养殖户的心理,我们抓住这一有力契机,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各种宣传舆论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印发宣传资料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青贮饲料产业对缓解草原压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奶牛标准化饲养水平、调整种植结构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教育引导广大养殖户,摒弃传统养殖方式,走种青贮,贮青贮,奶牛一年四季喂青贮的路子。二是效益吸引。我市目前奶牛群体单产水平仅在4.3吨左右,除与品种有关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没有饲喂青贮饲料,我们从算效益对比帐入手,组织畜牧专家、有经验干部、种青贮典型养殖大户组成宣讲团,深入奶牛小区、养殖大场大户和农户,与养牛户算奶牛喂青贮与不喂青贮效益帐,喂青贮的奶牛每头每年可提高产奶量1吨以上,纯增效益千元以上,与种植户算种粮与种青贮的对比帐,青贮玉米每亩可达1万斤,亩效益400元,与种玉米相比亩纯增收100元,使广大养牛户真正认识到,青贮就是奶量,青贮就是效益,使广大种植户认识到种青贮就优于种粮食,种青贮就增效。为确保今年青贮种植丰产丰收,增产增效,在今年年初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带领相关部门一把手,深入各乡镇逐乡召开青贮种植现场办公会,根据各地实际,做到种植村屯、农户、地块、种子四落实,并在全市青贮玉米种植工作会议上,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春种期间,市委、市政府抽调专人组成了专项督办组,由畜牧局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四个专项组,深入村屯和地块,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和跟踪督办,在今年低温春涝不利条件下,全市17.4万亩青贮玉米获得了大丰收。三是典型示范。为加快发展青贮饲料,我们培育了不同层面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带动群众。宋站镇瑞光村家家养奶牛,普及了青贮技术,全村青贮窖130处,年贮饲料1.8万吨,仅喂青贮饲料一项养殖户增收120万元。某镇奶牛养殖大户范志清,奶牛存栏248头,种植青贮饲料600亩,通过走舍饲精养之路,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吨以上,仅喂青贮纯增收入30万元。宋站镇立军青贮公司,自己种值青贮340亩,还与农户签订种植青贮合同,以每斤0.04元的价格收购青贮玉米,年贮饲料800吨,出售500吨,年获利2.4万元。黎明镇长富村村民王洪义,种植青贮玉米500亩,生产青贮饲料2500吨,以每吨170元的价格卖给养殖户,纯获利润17万元,比种植玉米增收12万元。在这些典型影响带动下,养殖户、种植户进一步增强了发展青贮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形成了全社会种青贮、贮青贮、喂青贮的浓厚氛围。
二、多轮驱动全面贮
种植青贮的前提是贮上贮好。我们针对近两年大打奶牛攻坚会战,奶牛总量剧增的实际,年初就抓青贮饲料,组织动员广大养牛户和社会各界力量大上青贮,现在我们抓住当前青贮的最佳时期,做到所有青贮玉米和贪青晚熟玉米应贮尽贮。一是奶牛小区必须贮。奶牛高产攻关示范园区,是推广青贮饲料的最有效载体,年初我们就要求奶牛小区按照小区入栏奶牛头数严格落实青贮面积。全市85处奶牛小区106处青贮窖可贮青贮7400吨。二是订单种植联合贮。按有畜无地户和有地无畜户年初签订饲料种植订单,组成青贮联合体,养奶牛户按照订单合同收贮,全市订单面积0.6万亩,组成青贮联合体118个。三是养殖大户重点贮。我们把奶牛养殖大户作为重点,按照每头牛2亩饲料地的要求,养多少种多少,养殖20头以上的大户,都建100吨以上青贮窖,确保成母奶牛一年四季喂青贮。目前共有1600户养殖大户储存青贮18万吨。四是组建公司专业贮。按照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股份合作,采取个人建,政府扶持的方式,积极鼓励支持个人出资组建青贮公司。全市青贮公司发展5处,贮存规模可达6000吨。五是自种自管户户贮。要求奶牛专业村、专业屯所有的奶牛户都必须种青贮,贮青贮,喂青贮。宣化乡荣兴村542户,户户养奶牛,户户种青贮。六是综合利用转化贮。今年我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严重春涝、阶段性低温、多雨、寡照,致使部分地块农作物生育期拖后,玉米贪青晚熟,为降低损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秸秆利用率,我们趋利避害,综合利用,把2.2万亩贪青晚熟玉米全部转化为青贮。全市从9月5日开始,已全面掀起青贮高潮,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平均每天可贮5万吨,预计9月20日可全部贮完。
三、优质服务保障贮
发展青贮饲料涉及种植、青贮、饲喂等方面,投入大,技术高,管理要求严,如果指导不到位,服务不跟进就会影响奶牛生产发展,造成经济损失。为保证青贮质量,我们对青贮生产的各个环节实行全方位跟踪服务。一是健全服务网络。我们以市畜牧局草原管理站为龙头,以乡镇畜牧综合服务中心为骨干,以奶牛科技示范园区为基础,以奶牛养殖大户为重点的四级技术指导服务网络。在产前服务上,严把饲草饲料种子选用关。每年市乡两级都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对重点推广应用的饲草饲料种子先在园区试验示范,然后推广,几年来我们共推广高油115、中原单
32、龙福208、粮饲1号、黑饲1号、紫花苜蓿、紫粒苋等品种。在产中服务上,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农户,深入地块面对面地全程指导青贮生产。在产后服务上,组织全市百名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到青贮户中,对青贮窖建设、青贮收贮工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做到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通过给技术人员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定奖罚,确保青贮窖建设和青贮收贮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二是增加科技含量。为了使养牛户都能熟练地掌握青贮技术,我们加强了技术培训工作,采取专家授课和办班培训相结合,电视讲座和印发资料相结合,从种植、建窖、青贮到饲喂全过程把技术传授给养牛户。先后举办培训班43次,培训养殖户1.1万人次;又在肇电视台开辟专栏进行定期讲座,购入青贮饲料技术光碟入乡入村入户播放讲座。同时,我们还聘请专家,成立了4个巡回授课指导组,深入到各乡镇、村屯和青贮现场,实行面对面讲授和指导。三是政策扶持。为扩大青贮规模,我们因地制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青贮饲料生产的优惠政策。有些乡村对种植青贮饲料农户无偿提供种子,免征当年农业税;对具有一定规模养奶牛大户,乡村无偿提供青贮饲料地;对在国家项目区内修建砖窖的养牛户,乡镇无偿提供红砖和水泥;对个人投资兴建200吨以上大型青贮窖并贮满贮足的农户,经验收合格后,由金融部门优先提供贷款。同时,牢牢把握国家扶持政策,通过向上争取补贴资金7.8万元,政府拿出7.8万元,农民自筹19.2万元,购进了五台大型青贮机械,农民自己购进小型青贮机145台套。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和农户发展青贮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青贮饲料产业的发展。
四、强化领导逼着贮
我们不断加大牧业发展特别是青贮饲料产业发展中的党员因素、干部因素、领导因素,全面升温加压,通过积极有效、创造性的组织领导,实现高质效推进。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我们把发展青贮饲料产业,提升到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市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主抓,市主管农业副书记、副市长、乡镇党委副书记专抓,各级领导干部都把精力用在抓奶牛特别是青贮饲料上,市里确定两名副处级领导按产业分工专门负责青贮饲料产业发展。二是建立责任机制。我们把发展青贮饲料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农村目标管理体系之中,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中,从市到乡到村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的职责分明的推进机制,不仅重视目标管理,更强化过程管理,自始至终有效解决责任脱节、敷衍塞责、浅尝辄止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干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抓好此项工作。三是建立包扶机制。实行市直部门包扶奶牛专业村,抽调副职领导和两名工作人员常年包扶奶牛生产,重点负责奶牛青贮饲料发展工作,每个包扶部门都要扶持种植青贮饲料200亩以上,全市83个部门共投入扶持资金567万元,种植青贮玉米1.3万亩,建永久性青贮窖83处,购买小型青贮揉碎机53台。
在畜牧业发展上,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使80以上农户
从事牧业生产,畜禽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牧业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8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进一步把发展青贮作为有效手段和重中之重,以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全力做大做强青贮产业,促进我市“”目标早日实现。
第三篇:畜牧业工作发言材料
发言材料
2011年02月28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向各位领导就我乡畜牧业工作进行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泉吉乡辖6个行政村(其中1个农业村),19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其中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农牧户1303户,5227人,劳动力2560人,总面积1448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185.9万亩,其中冬春草场84.4万亩,夏秋草场101.5万亩。农作物耕地2188亩,退耕还林草1892亩。全乡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经营各类牲畜18.9万头(只、匹),其中马0.34万匹,牛2.8万头,羊15.76万只。农牧民人均收入达5095.83元(其中牧民人均收入达5498.54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736.09元)。
全乡建设暖棚541幢,覆盖率为41.5%;贮草棚18幢,覆盖率为2%;草场围栏90.24万亩,覆盖率为48.5%;药浴池2座,覆盖率为33%。建成水利管道4条,全长92.6公里,供水点50处,土井225眼。大电网通村覆盖率为100%,农牧户通电1077户,户通电率为95.14%。建成村级砂路6条,全长121.7公里,建成村级硬化道路13.7公里。
二、畜牧业经营现状
畜牧业生产发展,我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在原有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集约化经营,截止2010年底共组建股份制联合经营小组65个、230户,涉及人口894人,劳动力459人,整合草场161821亩,牲畜26896只,其中马89匹,牛3154头(其中适龄母牛1432头,牛犊1424头,驮牛298头),羊23653只(其中适龄母羊18906只,后备母羊4747只,适龄母羊比例达79.9%),修建暖棚106幢、13190平方米,集中管理种公羊765只。整合草场建立牛羊育肥基地5处,群众参与率达38.53%。组建了《年乃索麻村舍布齐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扎苏合村美陇劳务输出专业合作社》《宁夏村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切吉村夏宗帐篷藏服营销专业合作社》,《冶合茂村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新泉村绿源集约化经营专业合作社》等10个专业合作社。
三、2011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暖棚、贮草棚、草场围栏建设,提高畜牧业生产抗灾能力。二是加强水利建设、增加供水点和土井建设,确保人畜饮水需求,确保畜牧业生产。三是加强电网建设,使通电覆盖率达100%,户通电率96%以上。四要加强村级道路建设,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证。
(二)加强草地“三害”治理,积极遏制天然草地的退化。坚持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并重的原则,加大草地“三害”治理力度,防止草场破坏或退化。从而达到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地产出能力,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畜疫防治工作,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服务体系,实现重大动物疫病防疫100%覆盖,建立、完善疫情测报制度;积极发挥畜牧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好畜疫防治工作,提高牲畜的病虫害抵抗能力,提高仔畜的成活率出栏率,从而促进农牧户的增收。
(四)以草畜平衡为基础,发展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一是严格实行以草定畜,完善草场管理制度,核减草场超载牲畜、使草场载畜为4亩/羊单位,缓解草畜矛盾,积极科学地组织好牲畜转场,尽量减少冬春草场的采食,有效保护天然草场。加强羔羊专业化生产和牛羊育肥贩运,加大非生产畜的出售力度,减轻草场压力。二是以生态畜牧业试点为依托,积极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采取舍饲、半舍饲育肥、草场育肥等方式,促使牧草生产与牲畜生产实现平衡持久发展,使畜牧业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努力实现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农牧业生产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具体措施上,按照县上提出的“六大产业基地”规划,积极引导建以高产燕麦套种豌豆优质牧草生产为主的草产业基地;建设以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优质藏羊良种繁育为主的藏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羔羊集中育肥养殖为主的羔羊舍饲育肥基地,逐步提高各个基地的产业功能,促进生态畜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五)优化种群结构,提高母畜比例。进一步优化种群结构,积极引进、繁育、改良种畜品种,缩短周期,加快推广,使优良
种畜与母畜比例达到1:30。同时,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种公羊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饲养、统一配种、有尝使用,逐步建立藏系种公羊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当家品种的优势,提高牲畜的个体生产性能和母畜比例,在现有母畜比例的基础上,每年以20%的比例发展后备母畜,逐年提高母畜存栏数,力争将母畜比例提高到91%以上。
(六)、加强草原防火,做好抗灾保畜工作。一是严格按乡草原防火预案,做好草原火灾的监测、值班工作,使草原火灾发生率降到最低,确保畜牧业正常生产。二是加强抗灾保畜工作,加强饲草种植和储备,使储备饲草料量保持在羊25公斤/只,牛30公斤/只、马40公斤/只,从而做到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目的。
(七)、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一是加强畜牧业科技培训工作,加快建立以技术指导、生产服务、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劳务信息、经济分析等为主的乡村两级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制度建设,转变服务观念,建立激励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二是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和增收能力。三是大力培养农牧业经营能手和劳务输出经纪人,培育一批懂科学、善经营、有文化、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推动全乡畜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四篇:山东畜牧业发展经验
山东畜牧业发展经验来源:山东畜牧网作者:发布日期:(2010-09-06)我要评论
一是坚持面向国内市场与开拓国际市场相结合,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早在80年代后期,我们就确立了立足国内发展、面向国际提升的战略。在坚持夯实省内市场、积极开拓大中城市高端市场的同时,充分发挥开放程度高、养殖基础好、地理区位优越的有利条件,始终把畜产品出口摆在重要位置。在建立出口基地、加强出口扶持、搞好出口应对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畜产品出口实现了从土畜产品到禽猪兔产品的转换、从初级冷冻产品到调理加工制品的升级、从日韩和港澳到欧盟和俄罗斯拓展,引领了全国畜产品出口的潮流,形成了以内促外、以外带内、内外互促的良性循环。
二是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逐步形成发展合力。我们在坚持畜牧业发展市场化取向、调动生产经营者积极性的同时,力争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通过放开畜禽生产经营自主权、废除生猪统派购制度、取消对猪肉消费补贴,把畜牧业生产经营率先推向市场。而政府则把重点转向扶持调节、执法监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实施的养殖补贴、猪价调控、监测预警等,更加体现了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调控扶持的针对性,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
三是坚持转变养殖方式与推进加工流通相结合,加快推进一体发展。生产发展和加工流通一起抓,推进一体化经营,是我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畜牧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通过实施畜牧良种工程基本建设、农业良种工程等办法,支持种畜禽繁育和家畜改良,推动建设了近1300多个种畜禽场、2000多个改良站点,形成了与畜牧生产相适应的供种改良能力;通过采取示范引导、财政金融支持等办法,引导畜禽养殖实现了从兼业专业户到养殖场区的转变,形成了年提供生猪4000万头、家禽20亿只、牛奶250万吨的生产能力;通过引导改造升级、扶持产品开发和原料基地建设,形成了年屠宰生猪5000多万头、家禽25多亿只、肉牛300多万头,牛奶300多万吨的规模,实现了产加销的动态平衡。
四是坚持推动体制创新与注重科技创新相结合,努力增强产业活力。从80年代中后期诸城肉鸡商品经济大合唱起步,在全省迅速形成了畜牧产业化经营潮流,促进了畜牧业组织方式和经营机制的变革;近年来,各地大胆尝试加工养殖相互参股、建设直属基地、开展连锁经营、产销直挂,又进一步深化了畜牧产业化经营。针对形势发展,及时把发展畜牧合作组织摆上日程,采取政策扶持、示范引导、规范服务等措施,使全省畜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8900多个,走在全国前列。与此同时,以“三〇”工程、重大专项等项目为抓手,采取产学研结合方式,围绕畜禽良种、规模养殖、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开展了攻关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五是坚持加快产业发展与实施安全保护相结合,着力实现持续发展。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实施保护作为现代畜牧业“另一翼”予以强化。引导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制定实施布局建设规范,为动物疫病防控奠定基础;全省每年投入疫苗经费近4亿元,对禽流感、口蹄疫等开展了强制免疫,形成了覆盖完善的防疫网络;全省建立153个疫病控制中心、1380个疫病化验室,开展疫病检测预警;各级设立158个动检所,73处道路检查站,全面开展了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实施了胶东半岛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在德城区六和集团启动了生物安全区建设试点;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所有这些,不仅有力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而且奠定了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础。
第五篇:畜牧业污染治理发言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上午好: 张庄镇有着传统畜禽养殖的习惯,畜禽养殖是农民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生猪饲养量占全市的1/3以上、肉鸭饲养量也在不断增加。过去有句俗话:大沟的洋车、二沟的瓦屋赶不上陈韩沟的大肥猪。生猪存栏量桃花山村超过田黄镇,张庄村超过郭里镇。大量畜禽粪便、尿液、污水严重污染周围环境,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健康,广大群众对畜禽养殖污染意见大,有的反映到上级环保、畜牧部门和市长热线,给我镇带来不利的影响。
一、生产污染情况
截止现在,全镇生猪存栏12万余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2万头,年出栏生猪25.4万头,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191户,存栏6.1万头;肉鸭养殖户96家152余棚,最少一个鸭棚的养殖量在3000只以上。由于大部分养鸭、养猪场位于河流两侧、村庄附近,有的养猪场在村庄内,存栏50头以上生猪养猪场和肉鸭养殖场污染尤为突出。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规模养殖户的粪污在直排河道,造成水体污染,有的场任意将粪堆放在养殖场边、村边、路边等,污染周边环境,有的养殖场虽然有粪污处理设施,但容积小,处理能力
弱,与粪污生产量不配套。肉鸭和生猪养殖是我镇畜禽养殖污染的主要因素。
二、工作试点情况。邹城市2014年10月召开了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镇有两家养猪场(将军堂刘德民养猪场、仙桥刘广民养猪场)实行干清粪,每立方米可卖到70元,进行大型沼气池和软体沼气池建设,所产沼气除自用外还供应本村村民,沼液沼渣用于肥田、养鱼,达到养殖粪污零排放。仙桥、孔沟、西柳峪村的徐振红、陈凡生、王召华、魏飞、聂强肉鸭养殖场已完成生物环保垫料30厘米以上发酵床或者高架床垫料的改造和沉淀池建设,确保养殖废水不外排,有效遏制畜禽养殖污染。
三、下步工作打算
面对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决心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国家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宣传和落实“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强化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告知养殖户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也要增加对污染治理的投入,让乱排乱放不进行养殖污染整治的养殖场(户)付出代价。
2、积极搞好与环保站的配合,坚决听从张镇长的工作安排,严格监管新建、改扩建畜禽养殖项目,定期不定期的
对肉鸭养殖、生猪养殖场户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向领导汇报。
3、积极联系上级业务部门,引进养殖新技术、新品质、新项目,推广应用养殖节能减排技术。
4、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以及畜禽菜篮子工程项目建设上优先扶持养殖污染整治合格的单位和个人。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关系到全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活健康,是我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不能很好的完成这项工作,受到上级的批评,本人愿意接受镇党委政府的处罚,辞去畜牧站长职务。
表态完毕,敬请大家监督指导。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