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畜牧业的发展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乡畜牧业的发展经验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发言的题目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加快我乡扶贫开发步伐》。
*乡位于*县南部,距县城**公里,这里山大沟深,农业基础脆弱,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全乡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农业人口***户***人,耕地面积****亩,人均**亩,**年农民人均纯
收入***元,人均产粮**公斤。境内有天然草场**万亩,与邻县的草场相连,面积可达**万亩左右,群众历来就有养畜致富的传统习惯,发展养殖业潜力巨大。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把发展养殖业作为改变*面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性产业来抓,取得了明显效果,畜牧业发展向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方向发展。截止**年底,全乡各类大牲畜存栏8918头,其中牛7629头,猪存栏3218头,羊1810只,出栏各类商品畜4000多头(匹、只),较上年增长31,其中牛出栏1540头。全乡8头以上规模养殖户296户。畜牧业产值达320多万。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人均达300多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7.5。回顾我乡畜牧业的发展过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初步确立科技兴乡,畜牧富民的战略思想
我乡地大,雨水多,水甜草丰,气候高寒阴湿,发展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长期以来,群众养殖观念陈旧,饲养技术落后,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乡党委、乡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历年来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确立了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大力发展以养牛为主的养殖业,确立了“种草养畜,富民富乡”的发展战略,明确把发展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作为全乡农业的主导产业。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养殖信心,我们先后多次召开座谈会,邀请养殖大户,兽医站的技术人员,为广大群众分析养殖业形势,采取算帐对比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其次采取示范带动的方法,将乡牧厂承包给乡村干部经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现牛存栏200多头,马30多头,年收入10多万元,示范效益十分明显,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乡养殖大户已由2001年的192户增加至2004年的296户。第三,从资金、技术方面为广大养殖户及时提供服务。先后为养殖户提供贷款60多万元,帮助群众解决了发展资金。
二、依靠科技,改良品种,提高效益
实践证明,良好的饲养方式,加之科学的管理,是快速发展养殖业,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关键,因此我们下大力气,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一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全乡养殖大户,到我县畜牧养殖技术较好的**养殖公司等地方参观学习先进经验。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县畜牧中心技术员为养殖大户传授先进技术。三是狠抓品种改良和新技术推广,全乡近年来共引进秦川牛、西门塔尔、野牦牛等多个优良品种**头。促进了当地品种改良。利用扶贫资金和整村推进项目发展暖棚养猪**户,使暖棚养畜户达到**户,占总户数的**,累计投资50多万元。四是注重防疫,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在防疫工作中,始终保持“春防,秋补,重点防疫,全面注射,四季防疫”的原则,乡有兽医站,村有防疫员,形成防疫网络,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不留死角。近几年内,全乡没有畜禽疫病的发生。
三、依托项目,整合资金,加快发展步伐
为了整合区域资源突出产业优势,首先我们在项目工作上,围绕畜牧业储备和争取项目,先后争取到,黄牛品种改良项目,暖棚养猪项目,舍饲养牛项目,整村推进暖棚养猪项目,世行基础母牛项目,种草(紫花苜蓿)项目等多个项目,整合资金80多万元,形成有效的资金投入,确保畜牧业迅猛发展。其次,在招商引资中,大力推介畜牧业。基本形成了公司 农户(即农民生产、公司销售)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发展畜牧养殖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养殖规模不大,群众观念、经营方式落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程度低。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力争使我乡畜牧业有更快的发展。
四、畜牧业工作打算
***年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为了实现我乡畜牧业的较快发展,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夯实一个基础,加快两个基地建设,强化五项服务措施。
(一)夯实一个基础即饲草生产
坚持立草为业,牧草配套,以草促畜,大力发展草产业。充分利用我乡**万亩天然草场、**万亩退耕还林面积**亩紫花苜蓿种草项目,引进阿尔冈金、苜蓿皇后等优质紫花苜蓿品种,高丹草、大力士高粱等优质牧草品种,大力推广饲草种植,力争推广种植面积1.5万亩。同时,积极争取对境
第二篇:山东畜牧业发展经验
山东畜牧业发展经验来源:山东畜牧网作者:发布日期:(2010-09-06)我要评论
一是坚持面向国内市场与开拓国际市场相结合,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早在80年代后期,我们就确立了立足国内发展、面向国际提升的战略。在坚持夯实省内市场、积极开拓大中城市高端市场的同时,充分发挥开放程度高、养殖基础好、地理区位优越的有利条件,始终把畜产品出口摆在重要位置。在建立出口基地、加强出口扶持、搞好出口应对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畜产品出口实现了从土畜产品到禽猪兔产品的转换、从初级冷冻产品到调理加工制品的升级、从日韩和港澳到欧盟和俄罗斯拓展,引领了全国畜产品出口的潮流,形成了以内促外、以外带内、内外互促的良性循环。
二是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逐步形成发展合力。我们在坚持畜牧业发展市场化取向、调动生产经营者积极性的同时,力争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通过放开畜禽生产经营自主权、废除生猪统派购制度、取消对猪肉消费补贴,把畜牧业生产经营率先推向市场。而政府则把重点转向扶持调节、执法监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实施的养殖补贴、猪价调控、监测预警等,更加体现了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调控扶持的针对性,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
三是坚持转变养殖方式与推进加工流通相结合,加快推进一体发展。生产发展和加工流通一起抓,推进一体化经营,是我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畜牧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通过实施畜牧良种工程基本建设、农业良种工程等办法,支持种畜禽繁育和家畜改良,推动建设了近1300多个种畜禽场、2000多个改良站点,形成了与畜牧生产相适应的供种改良能力;通过采取示范引导、财政金融支持等办法,引导畜禽养殖实现了从兼业专业户到养殖场区的转变,形成了年提供生猪4000万头、家禽20亿只、牛奶250万吨的生产能力;通过引导改造升级、扶持产品开发和原料基地建设,形成了年屠宰生猪5000多万头、家禽25多亿只、肉牛300多万头,牛奶300多万吨的规模,实现了产加销的动态平衡。
四是坚持推动体制创新与注重科技创新相结合,努力增强产业活力。从80年代中后期诸城肉鸡商品经济大合唱起步,在全省迅速形成了畜牧产业化经营潮流,促进了畜牧业组织方式和经营机制的变革;近年来,各地大胆尝试加工养殖相互参股、建设直属基地、开展连锁经营、产销直挂,又进一步深化了畜牧产业化经营。针对形势发展,及时把发展畜牧合作组织摆上日程,采取政策扶持、示范引导、规范服务等措施,使全省畜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8900多个,走在全国前列。与此同时,以“三〇”工程、重大专项等项目为抓手,采取产学研结合方式,围绕畜禽良种、规模养殖、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开展了攻关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五是坚持加快产业发展与实施安全保护相结合,着力实现持续发展。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实施保护作为现代畜牧业“另一翼”予以强化。引导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制定实施布局建设规范,为动物疫病防控奠定基础;全省每年投入疫苗经费近4亿元,对禽流感、口蹄疫等开展了强制免疫,形成了覆盖完善的防疫网络;全省建立153个疫病控制中心、1380个疫病化验室,开展疫病检测预警;各级设立158个动检所,73处道路检查站,全面开展了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实施了胶东半岛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在德城区六和集团启动了生物安全区建设试点;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所有这些,不仅有力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而且奠定了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础。
第三篇:乡发展畜牧业工作总结
大邢庄乡发展畜牧业工作总结
我乡位于沈丘县东南部,与安徽界首市、临泉县相邻,距沈丘县城35公里,南靠泉河,地势低洼,是全市有名的重灾区。全乡辖21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31600人,27800亩耕地。被省科协命名为科普示范乡镇和畜牧养殖科技示范基地。,乡党委、政府根据市、县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立足本乡
实际,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来抓,通过铸龙头、建基地、带农户,促进全乡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已成为我乡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亮点。全乡共有黄牛、生猪、家禽养殖小区(场)20个。其中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新发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3个,养殖大户216户。全乡黄牛存栏5120头,出栏4810头;生猪存栏36000头,出栏28000头;其它家禽存栏68万只。畜牧业生产值达68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人均畜牧业产值达2426元,已成为我乡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好两个基地,发挥示范作用
过去,我乡农民具有传统的养殖习惯,特别在土地到户的前15年中,我乡畜牧业发展形势迅猛,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外出务工群体结构的复杂化,一些农户认为过去养牛是为了种田,现在不养牛照样能种好地。其次,猪、牛价格波动大,饲养成本高,加之管理跟不上,觉得搞养殖没利可图。因此,我乡的畜牧业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走下坡路。不仅影响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而且减少了农民的收入,给粮食生产后劲带来了不利因素。为增加农民收入,从开始,大邢庄行政村农民邢付生在瞄准生猪养殖的时机后,筹资200万元,组建了星华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引进种猪60余头,品种母猪100多头,尽管价格波动频繁、效益忽高忽低等因素,但他始终坚持搞下去的决心没有变。以来,养殖效益十分可观。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稳住养殖大户的情绪,带动全乡农户重新发展养殖业,乡党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层层召开会议、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明确了“大场大户带动,特色养殖突破,科技服务保障,精深加工增值”的畜牧发展思路。在全乡树立了邢付生这个养殖典型,采取介绍经验,科技培训,先饲养后付款的办法,带动全乡养殖业的发展,全乡很快涌现出饲养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262户。乡党委、政府在抓好星华畜牧生猪养殖基地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又引来了山西老板赵志英投资10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返租承包方式解决用地30亩,半年时间建成了千头黄牛育肥基地,带动户养黄牛20头以上大户46个,存栏黄牛3320头。目前,在我乡形成了以黄牛、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挥组织作用,带动千家万户
随着养殖公司、养殖基地、养殖大户的快速兴起,随之而来的分散养殖,管理不一,服务功能不健全,销售受阻的问题成了养殖业的一大难题,多数养殖户要求组建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有力保障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发展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乡党委、政府先后多次召开有关会议,邀请市县专家来我乡作畜牧养殖专题报告,在深入养殖户调查走访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科学论证,于7月,以沈丘县星火黄牛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首先成立了沈丘县星火黄牛育肥专业合作社。为全乡饲养户提供优良品种、技术培训、饲料配制、饲料加工、防疫、销售等合作服务。该社又扩建牛舍2栋,已入社社员102户。其次是以沈丘县星华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为依托成立了沈丘县星华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总经理邢付生在历年养猪的基础上,又通过社员入股形式筹资500万元,新建起了标准化规模万头猪场1个。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加快了全乡养殖业的发展。如大邢庄村农民秦士良在原来养牛的基础上,他又租了别人3亩土地,办起了年饲养200头的养牛场,全家6口人从事养牛业,年纯收入20万元,并带动组织本村18户养牛大户加入沈丘县星火黄牛育肥专业合作社。其三新组建了以大邢庄村民王彩景为主的养兔专业合作社;以八里湾村民纪军为主的养鸡专业合作社;以赵老家村支书韩广云为主的养鸭专业合作社,且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成效显著。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带动了全乡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三、完善服务功能,确保安全生产
乡党委、政府多策并举,为畜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着力打造畜牧强乡,突出抓好“五个强化”:一是强化组织。为切实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领导,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和分管副职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畜牧养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实行了乡班子成员包片,乡干部包村的责任制。领导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二是强化措施。乡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畜牧业的有关规定,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个单位。明确规定:对投资10万元以上的
第四篇:现代畜牧业发展经验做法
突出“四带” 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县建设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的实践与探索
**年,**县被列为全省首批现代畜牧业培育重点县,几年来,该县紧紧抓住机遇,围绕建设“山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目标,坚持抓龙头建基地、上规模扩总量、强科技创品牌,突出四带”,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年全
县畜牧业实现总产值18.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7%;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3720元,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62.8%。其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基地带园区,以标准化建设壮大规模养殖
在建设现代畜牧业重点县过程中,**县坚持走“改造传统畜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路子,以建设产业基地和养殖园区为抓手,引导农户由分散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着力夯实畜牧产业发展基础。全域规划科学布局。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制定了《**县**-2015年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以生猪、牛羊、土鸡养殖为重点,围绕交通主干线和新农村示范片,实施“五线十片百区千场万户”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县重点打造10个畜牧养殖示范片,建设300个标准化示范小区,培育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带动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5万户。打造园区扩大规模。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适度规模养殖户”的模式,通过土地集中、项目配套和技术支持,连片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园区,形成“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格局。到**年已建成驷马镇、元山镇、灵山乡等畜牧产业示范片5个,中岭村、通木村等示范园35个,养殖小区181个,规模养殖场1726个。**年全县出栏生猪130万头、家禽396.7万只、肉牛8.9万头,畜禽规模养殖出栏比重达65%以上。培育主体抱团发展。大力培育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专合组织、规模养殖基地横向联合,采取“四供一统”、订单养殖等经营模式,构建养殖基地带小区、小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格局。全县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700多个,带动农户3万多户。
二、坚持龙头带大户,以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把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举措来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强化引领带动作用。培育龙头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通过改造重组一批、招商引进一批、新建培育一批,促进畜牧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011年引进广东温氏集团投资7.5亿元,建设5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年产30万吨饲料厂和5个年产10万头仔猪扩繁场。目前,温氏30万吨饲料厂、通木村种猪场全面投产,发展合作养户370户。全县培育畜禽加工龙头企业11个,年产值9.8亿元,带动养殖园区35个,带动农户6400户人均畜牧增收4500元以上。“四方联盟”铆劲利益链条。推行龙头带动、专合组织、农民参与、部门服务“四方联盟”机制,龙头企业通过品种推广、科技示范、效益带动和市场服务等方式组织农民进入产业链,企业把生产环节的利润让给农户,重点在销售和加工环节赚钱,实现“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温氏公司采取“公司+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实行“六统一保”运行机制,即统一圈舍标准、统一提供良种猪苗、统一提供饲料和药物、统一培训技术、统一组织疫病防控、统一回收育肥猪,保证养户每头商品猪获利润150元以上。产销一体拓展市场链条。大力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通过健全市场体系帮助畜禽产品拓展销售市场,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提升畜牧业附加值。引进四川德源食品公司投资6400万元建设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生产线,生产的“德锦源”牌猪肉产品远销重庆、上海等地;**本地企业生产的“巴山土鸡”、“朱老头”腊肉等产品畅销市场。
三、坚持科技带质量,以规范化生产提升发展质效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品质品牌为目标,促进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标准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实现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品种改良优化结构。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建立“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猪和西杂牛良种生产基地,大力推广生猪、肉牛人工授精,“良种场+精液供应中心+养殖户”的良种推广体系基本形成,畜禽饲养周期明显缩短、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全县建成28个生猪集中供精站、38个肉牛改良点,生猪以DLY为主的良种面达到90.6%,肉牛良种面达到92.8%。生态养殖提升品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养殖基地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推行“畜+沼+x”、“园中场”、林下养殖等养殖模式,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驷马启昌生猪扩繁场利用猪粪带动周边3个村农户种植商品蔬菜1200亩,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四川欣昌林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利用牛粪种植优质牧草150亩,年节省饲料费用12万元。依托优
势打造品牌。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畜禽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全县申报认证启昌、鑫旺等无公害畜禽产地及产品17个,国家工商注册“思千里”土鸡、“朱老头”腊肉等品牌8个,“昌陵牛肉” 获国家著名商标,镇龙瓦灰鸡申报认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四、坚持项目带投入,以市场化运作激活发展活力
**县
委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产业发展,政府统筹资源整合和项目配套,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多元投入,切实解决畜牧产业发展的投入问题。建立项目整合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业主主体、项目奖补、综合配套”,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按照管理主体、管理渠道、资金用途、使用方案、审批程序“五不变”的原则投入畜牧园区建设,公益性设施以财政投入为主,产业发展以公司带动农户投入为主,到户项目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让项目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去年来,全县投入畜牧项目资金27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配套投入42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发展28300万元,畜牧专项补助资金带动效应放大了10倍。创新产业融资模式。为加快畜牧业发展,解决养殖户融资难的问题,县政府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模式,成立四川畜旺牧业投资有限公司,按照“五统三分”的方式,为有意从事畜禽养殖的农户集中代建养殖园区,即统一圈舍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材料、统一工价标准、统一组织验收,分户签订协议、分散组织施工队伍、分点核算成本。农户从养殖利润中分期回购圈舍或支付租金。公司成立以来,融资修建畜禽标准化圈舍8.3万平方米,带动135户农户加入畜牧产业发展,年新增出栏生猪7.5万头、土鸡25万只。拓宽社会投入渠道。采取引导业主先期投入、鼓励大户自主投入的方式,充分吸纳社会资本领办创办畜牧养殖园区和产业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元山镇在外务工青年贺春雷返乡创办振海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孵报提供土鸡苗100万羽,出栏土鸡20万余只,带动300多户农户年出栏土鸡70多万只,农民户均增收2万多元。
第五篇:乡畜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乡畜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按照县政协的安排和要求,我们政协学习组成员分别深入到全乡13户养殖大户和2个养殖基地就畜牧养殖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深刻地认识到目前我乡畜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决策依据。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河道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畜牧业发展有着相当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河道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将畜牧业作为全乡基础性产业,常抓不懈,通过不断努力,全乡畜牧业呈现出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目前,全乡奶牛存栏量580头,生猪存栏达到67000头,其中能繁母猪9021头,鸡存栏17、3万只。全乡新建了规模养殖场2个,万只鸡场7个,养鸡专业户达19个,百头以上养猪大户14个,畜牧业收入占全乡农业总收入的42%,畜牧产业已成为全乡的主导产业。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中,河道乡立足现实,开拓创新,突破制约瓶颈,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推进,主要实现了两个转变:
1、畜牧养殖由传统的散养向小区规模化养殖发展,实行规模养殖有利于集中免疫和生态环境保护,避免零散养殖对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更能较好的解决养殖户对土地的需求。河道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养殖场(小区)建设,把养殖场建设作为打造畜牧业基地的着力点,积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村建立养殖小区。通过努力,吸引资金在全乡建立了陕西华兴种猪场和兴农奶牛养殖场,长兴综合养殖小区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河大港商投资1亿元的集养殖、屠宰于一体大型龙头企业,项目正在洽谈中,有望年内建成投产。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有力促进了畜牧业快速发展。全乡在皇中咬马等村新发展养殖大户14个。
2、畜牧养殖由传统的养殖向标准化现代化养殖转变。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县、乡畜牧站的技术指导下,养殖户防疫技术、饲养技术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意识不断增强,有效减少了养殖损失,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全乡90%以上的养殖大户防疫基本到位,初步掌握了科学养殖技术,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意识,能够抵御市场风险。
二、畜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根据河道近几年畜牧业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养殖基地发展速度还比较缓慢,畜牧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当前制约养殖基地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一是缺乏资金投入。无论是想扩大规模的养殖户还是想建养殖基地,最难的问题就是资金投入问题,主要原因是融资渠道不宽,贷款难,抵押贷款要求高,贷款支持难以满足审贷要求。二是政策支持覆盖面不广,力度还不够,激励机制还未健全。比如对新增规模养殖户,新建养殖小区采取贴息贷款,补贴、奖励等政策。
2、技术服务人员缺乏,技术推广工作滞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突出表现为疫病防治体系,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不配套,技术装备差,乡畜牧站建设进度缓慢,制约影响了畜牧防疫工作的及时开展。
3、上规模有效益的龙头企业少。养殖业仅靠散养无法明显增加农民收入也无法推动养殖业的优化升级。且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带动力以及辐射效果有限,一般农户处于经济或者技术原因无法跟进投资。从而产生龙头企业与散养户之间都是单纯的买卖,回收等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强领导,转变农户养殖观念。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让农户了解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认清作为农户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牧的发展前途。同时积极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提高从事畜牧业发展的本领和能力。
2、加大资金投入。建议金融部门扩大金融信贷投入,开展“小额贷款”业务,降低信贷门槛,放宽信贷条件,并通过财政补贴息的方式,争取向养殖户投放更多信贷资金。
3、建议有关部门完善激励措施,加大对中小规模养殖户的扶持力度。
4、加快畜牧业组织化步伐。引导和支持规模养殖户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吸引大企业介入到畜牧养殖业,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同时加快畜牧业服务配套化步伐,建立相适应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做到规模经营发展到哪里,技术指导与综合服务就跟到哪里,为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