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人大视察农业工作汇报材料
县人大视察农业工作汇报材料
2016年4月1日
近年来,****农业立足生态优势,以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两区”建设为重点,推动农业由一产向“接二连三”、“跨二进三”发展,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15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4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56元,增长9.2%。
根据县人大《关于开展农业工作视察的通知》要求,结合此次视察重点,将****农业局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我县自2010年起实施《****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2010-2018年)》,截止目前,共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69个,面积11.3万亩,其中****等4个粮食生产功能区被确定为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累计建设总投资10923万元,其中省以上资金投入2110万元,县级资金500万元,乡镇及主体自筹资金8313万元。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1、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县169个粮食生产功能区,累计新建机耕路10.64万米,新建排灌渠15.11万米、修复19.47万米,新建机埠161座,增设机坡2129个。同时,还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土壤肥力情况,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建成一等田2.73万亩,二等田8.57万亩,有效地提升了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增收。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深入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通过实施良种统供、物资统配、病虫统防,强化区域增产模式攻关,实现了良种推广率、技术普及率、病虫防治率三个100%,2015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水稻高产创建最高田块亩产达887.8公斤,核心示范片亩均产达790公斤,创我县水稻高产新纪录。
3、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健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生产资料采购、供应、生产服务、技术指导、生产标准、销售“六统一”。目前,功能区内机插面积4.377万亩,机械化率78.2%,统一育插秧覆盖率27.4%;统防统治面积实现全覆盖;各粮食生产合作社共有烘干机60台,年烘干能力2万吨,服务面积 5.5万亩,统一烘干服务覆盖率达47.8%。
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应该认识到我县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2016年,我们将抓紧完成《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建设任务23个面积1.46万亩,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制度,强化建设保护和长效管理,防止出现粮食功能区非农化、非粮化倾向。
二、畜禽养殖工作情况
近年来,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县畜禽养殖量呈总体下降趋势,但规模化程度得到提高,产品品质明显提升。201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16.7万头,出栏9.85万头;家禽饲养量327万羽,出栏270万羽;羊饲养量1.9万只,出栏1.1万只,全县肉蛋总产量约1.26万吨。围绕加强畜禽养殖生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肉禽产品消费需求,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升畜禽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制定了标准化养殖模式图,强化标准化技术推广和指导,****振宇湖羊销售有限公司、畜禽养殖场被评为2015年度市畜禽标准化示范场。通过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治理,推进畜禽产业的转型升级,对146家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治理,对规模化程度低、治污能力差的66家养殖场实行了关停,使我县畜禽产业的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扎实开展四季防疫工作。规模饲养场全部实施程序化免疫,免疫密度达100%,散养畜禽集中免疫行动免疫率达到100%,平时保持95%以上,生猪二维码耳标佩戴率达到100%。2015年共完成重大动物疫病日常监测4860份,H7N9流感和布氏杆菌病监测1340份。
3、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立了****等三个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派驻官方兽医,使全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三个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外出煅炼等培训,实施了肉食品安全、动物诊疗机构、兽药经营场所、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系统等专项整治行动,2015年共立案查处动物卫生违法案件14起,有力地打击动物卫生违法行为。
4、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监管。开展了冬春季度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专项监管行动,发放告知书777份,签订承诺书218份,排查河道周边养殖场共35家,建立****等2个病死动物收集点,按照“场户报告、上门收集、统一处理”的收集体系,规范开展病死动物收集工作,2015年共收集病死猪约3880头,其他动物23421只,约213吨。
2016年,我县的畜禽养殖工作将围绕“环境友好、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把好养殖污染减排关、优质服务关,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持续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市产学研联盟的联系,充分利用浙大学术资源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主推笋壳青贮、稻草青贮、种养结合(沼液消纳)、抗体监测与程序化免疫等重点技术,提高饲料化利用水平,降低草食动物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提高兽医检测和动物防疫水平。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确保达到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水平,提升对重大动物疫病和疑难病症的检测、初步诊断能力。建成防疫可追溯体系平台,实时监控全县规模养殖场的免疫信息,对全县规模养殖场发生疫病的可能性进行分级、分阶段评估。
3、推进养殖污染长效治理。落实县、乡镇的监管责任,稳步推进50头以下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建立养殖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示范推广健康标准化养殖、加强畜禽污染节能减排,将全县养殖量控制在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范围内。
4、抓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积极推进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和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加强畜禽产地检疫工作。严格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动物卫生监管措施落实,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点的检查指导,保证收集设备的正常运行,完善和提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能力。
三、生猪定点屠宰工作
自2014年2月,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能划入县农业局以来,通过规范管理体系、合理规划布局、严格日常监管和建立长效机制,综合提升全县生猪定点屠宰水平,共关闭生产条件不达标的生猪定点屠宰场(点)5个,捣毁私屠滥宰“黑窝点”8个,立案查处6起,罚没款2万余元,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起,使久治不愈的“白板猪”现象基本消除,私屠滥宰现象全面遏制,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1、规范生猪定点屠宰治理。成立生猪定点屠宰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多部门的联合稽查队。明确由农业部门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的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监督入市生猪产品的查验登记,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生猪屠宰监管工作。强化对定点屠宰场的责任追究,形成质量安全、品质检验、生猪入场和生猪产品出场登记、检疫申报、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制度,配备了统一的检疫工作服,规范检疫和肉品登记台账。
2、优化生猪定点屠宰布局。出台了《毛猪贩运管理办法》,坚决杜绝毛猪批发后由屠户私自运回屠宰的情况发生,阻断了生猪批发到私屠滥宰的通道。对全县原先存在着“乱、小、散、脏”的8个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开展专项整治,共关闭****等乡镇的生猪定点屠宰场5个,保留并提升****等3个生猪定点屠宰场,针对性地开展设施、设备添置和更新,为生猪进场检疫、屠宰规范操作、肉品品质检验、病害猪无害化处理、产品追溯等规范管理创造了条件。
3、严格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加强对省外调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备案监管,2015年实施动物调运备案2517批次,报验1627批次,其中查验生猪4.8万头610车。严把畜禽产地和屠宰检疫,确保出厂、入市猪肉一律具备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章、检疫验讫章、动物检疫合格证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等“两章两证”。严厉打击私屠滥宰,采取主动查处与群众举报相结合、定期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联合执法,2015年共查获“白板猪肉”1050公斤。
4、优化生猪定点屠宰宣传。通过各类媒体积极宣传专项整治的进展、成效和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在各农贸市场张贴宣传海报100余份,悬挂横幅630余条,大力普及肉品安全消费知识;鼓励群众通过“阳光热线”和110监督举报私屠滥宰行为,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知晓、人人支持和参与打击私屠滥宰专项整治行动的良好氛围。
我县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取得的成效得到省局充分肯定,主要做法在全省畜牧工作会议作典型交流,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屠宰企业责任心不强,市场竞争力弱,生猪产品外观不佳,生产业务品种单一,随着外来大型肉制品公司鲜猪肉的大量进入,县内生猪屠宰场屠宰量急剧下降,成本上升,直接威胁屠宰场的生存;二是市场监管力度仍待加强,一些经营户将外来鲜猪肉与本地鲜猪肉混同销售,部分销往乡下的猪肉没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或信息追溯凭证,一旦发生肉品质量问题,无法区分追查溯源;三是监管人员严重不足,随着群众对食品安全关注程度的不断提升,规范生猪检疫与定点屠宰,实行家禽、牛羊定点屠宰的呼声越趋强烈,目前,我县3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只有8个动物检疫协检员,且未配备官方兽医,监管任务重,人员严重不足。
接下来,要在继续强化现有做法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外来鲜猪肉的市场监管。严格省外调入鲜猪肉的备案报验。同时,强化县内生猪定点屠宰场的管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出场肉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2、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争取编制和人员,足额配备官方兽医和动物检疫协检员,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消除监管漏洞,确保食品安全。
3、开展生猪屠宰整治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严力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行为,发现“黑窝点”坚决取缔、捣毁,对于屡教不改,数量较大,符合刑事立案标准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进行查处。
四、循环农业建设
近年来,农业部门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围绕“控养、限药、减肥、禁烧、护渔”十字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主体责任、完善运行机制,通过堵、疏、转、建相结合,加快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建设,着力形成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全程清洁、环境持续优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1、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围绕农业特色产业,按照“扩面、精链、亮点”的思路,打造“东-茶、西-竹、北-桑、南-休闲农业”四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实施“沃土、沼气”等6大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工程,创建果桑循环等18个示范点,构建起从点到链到面、纵横结合的立体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2、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充分挖掘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利用价值,有效促进畜禽排泄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利用转变,通过推广使用畜禽排泄物还田、有机肥加工、沼气工程等无害化处理技术,全县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排泄物处理与利用率达97.6%。全面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出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推广应用新型技术、装备和制剂,成功研制了符合****土壤实际的“秸秆高效腐熟菌剂”,实现还田增肥和规模化收储利用,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
3、强化种植业肥药双控。探索开展农药等投入品包装回收试点工作,源头管控农资经营店,禁售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库区、林地禁止使用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全县草甘膦年使用量控制在210吨以内。全县共建立农资连锁经营店72家,核定高毒农药定点批发单位1家、定点零售单位6个。创新“公共植保”机制,推广综合防控、绿色防控,整村、整乡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目前已完成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10.5万亩,绿色防控示范3万亩,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1万亩次。
4、促进水产健康增殖。编制完成《****县生态渔业发展规划》。实行温室龟鳖养殖准入制度,下发了《严格控制温室龟鳖养殖的紧急通知》。目前,温室龟鳖养殖控制在7.5万平方米以下,养殖废水治理率达100%。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2520亩,推广稻鳖共生等新模式2080亩;在全市率先推行禁渔期管理,加强渔业资源保护,2015年以来查获、收缴、销毁电捕工具51台(套),收缴违规捕捞网具1100余条,立案8起,查处9人;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2015年已投入资金20余万元,增殖放流各类渔业苗种1580余万尾,有效地改善了西苕溪的水生态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1、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全面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评定办法,完善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等政策意见,出台符合****实际的细化意见措施,推动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制度化。
2、建立健全项目支撑机制。以畜禽养殖场治污设施、生态循环节点工程和废弃物深度开发利用为重点,抓紧编制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库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库,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推进工作落实。
3、建立健全宣传引导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生态循环发展和农业水环境治理的典型模式、成功经验,对治理不力、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主体进行曝光,努力营造政府部门积极倡导、农民群众自觉参与、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良好氛围。
4、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进一步梳理政策,加强制度创新,加快形成法律约束、政策支撑、市场化运行有效衔接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着重推动构建“一种农业废弃物、一套治理方案、一个支撑政策”的治理利用新机制。
第二篇:人大视察林业工作汇报
抢抓机遇,打造优美后花园
——XX镇“绿色宝鸡”建设工作汇报
各位代表:
我镇地处山区,林业工作是我镇重点工作,在我区开展“绿色宝鸡”建设工作以来,我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优美后花园”为核心,大力实施公路、水系、坡面等绿化工程,引导农民产业调整,建设核桃经济林,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了“绿色宝鸡”创建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镇“绿色宝鸡”创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交通道路绿化全面完成在2010年,我镇对长坪路实施工程造林绿化17.5公里,栽植柏树3.7万棵,银杏1.5万棵;2011年完成长坪路绿化10.5公里,栽植柏树32.1万棵,银杏1.2万棵。到目前,我镇境内从XX沟至蜂泉山路口长坪路段已全部完成绿化。对我镇境内的通村、通组道路,我镇也采取向上级部门争取、自筹资金等方式全面进行绿化美化,现已完成川刘路、红荔路、红交路等公路绿化共约20公里,栽植国槐8000棵、杨树2000棵,柏树2000棵。
二、苔原坡面绿化全面覆盖
我镇地处山区,荒山荒坡坡面较多,我镇以生态六川河 1
建设为重点,积极实施“水系绿化”、“三北工程”造林等项目,对六川店、董家村、上排、高家湾等六川河沿线各村东西坡面进行绿化,共栽植侧柏、油松等树木7万多棵。
按上级部门要求,我镇每年都能积极实施补植补造工程,对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荒坡林地巩固补植,2012年对高家湾、车辙、李家河等13个村共计1.3万亩荒坡地进行了补植补造,栽植核桃、刺槐、侧柏共计45万棵。
三、“生态家园”建设稳步推进
我镇能积极争取“生态家园”和“三化一片林”生态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对新规划的村两委会大院、移民新村等地进行绿化美化。我镇五七村、林家村、荔家山、七家沟村已完成生态家园建设,共栽植雪松、紫薇、石兰等景观树3.2万棵。
为提升生态六川河吸引力,我镇在观景平台、六川店村西坡面栽植碧桃、侧柏5万棵;在六川店村河堤栽植柳树600棵,花树120棵,石榴100棵;在六川店休闲广场、移民新村栽植油松、石兰、紫薇、竹子等景观树6000棵。在大柳树蜂泉山段新修河堤栽植柳树800棵。近期,我镇将对张家崖村和大柳树村广场进行绿化美化。
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经常化
在“绿色宝鸡”创建中,我镇能调动全镇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教育群众爱绿、护绿,先后录制了《争创生态
文明示范区,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关于加强六川河地区森林保护的通知》等录音带,在各村进行广泛宣传。广大群众能积极响应号召,在自家房前屋后、自留地等空地上植树造绿,五
七、司家窑等村自行购买刺槐等树苗,绿化荒山荒坡,美化居住环境。从2010年至今,我镇连续2年承办了全市市级机关义务植树,承办区级机关义务植树3次,参加人员达1.2万人次,在六川店村西坡面共栽植侧柏3.8万棵。市、区级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不仅为生态六川河造林添绿,也是对生态六川河旅游品牌的宣传。
自2012年3月初开展渭河北坡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活动以来,我镇能积极行动起来。在此项活动中,我镇造林任务为675亩,占我区总任务的三分之一,我镇林家村523亩,红硖村152亩。我镇能及时主动联系上级包抓部门和企业,及时安排村组分解任务。在包抓企业不能及时落实人员、资金等问题的情况下,我镇要求林家村、红硖村克服苦难,积极行动起来。目前,我镇林家村已在渭河北坡栽植侧柏1万多棵,核桃3000棵,造林面积达260亩,占总任务的50%,红硖村已全面整修了通往义务植树基地坡面的生产道路。
五、核桃经济林建设成果显著
在做好生态环境绿化工作的同时,我镇也非常重视经济林建设。根据我镇实情,我镇积极向林业局争取项目,引导
广大群众进行产业调整,大力建设核桃园林。两年多来,我镇已在20个行政村新建成片核桃林7200亩,改建、扩建核桃林500多亩,改造低产林300多亩,使我镇核桃栽植总面积达2.1万亩,为今后我镇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镇非常重视核桃园林的管护,适时要求村组组织群众进行浇水施肥、放盘、缠枝防冻等管护工作。在2011年11月,我镇联系市、区林果站,组织广大果农进行核桃栽植、管理等技术培训,提高了新栽植核桃成活率。
六、存在问题:
1、道路绿化还需继续补植补造。长坪路沿线还有较大面裸露土崖、荒坡,既影响我镇旅游形象,也影响环境卫生整治。蜂泉山景区旅游专线还有3.2公里未绿化。
2、“生态家园”项目下发指标不足。我镇各村植树造林积极性高,到目前只有5个村实施了“生态家园”建设项目,其余各村要求实施此项目,但上级下发指标有限,每年只有1、2个村,不能满足各村发展要求。
3、核桃经济建设缺乏配套资金。我镇核桃经济园面积较大,但因地处山区,大部分核桃园区无,无法顺利进行浇水、施肥等管护,亟需资金整修生产道路和添置水泵、水管。广大果农核桃亟需核桃管护、病虫害防治、施肥、核桃加工等技术,因资金、人员缺乏无法经常性开展培训。
4、森林防火资金缺乏。我镇林区面积广大,除原始林
外,仅退耕还林林区面积有1.8万亩,近年来新建各种园林达1.2多万亩。随着我镇旅游开发步伐的加快,进入林区人员增多,我镇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上级只配备2名防火员已远远不能满足,我镇亟需建立森林防火队伍。
经统计,自2010年以来,我镇共栽植各种苗木达135万棵。今后,我镇将继续大力开展植树造绿活动,绿化美化我镇境内的山山水水,将我镇建成“四季见绿,三季有花”的生态旅游区。“绿色宝鸡”创建工作的开展,为我镇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镇将乘势而上,继续全面落实“绿色宝鸡”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全力打造XX生态旅游新形象。
XX镇人民政府
2012年X月X日
第三篇: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汇报(人大视察)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汇报(人大
视察)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汇报
关于全市第八届村民委员会
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汇报我市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从10月份开始,到今年3月底已基本结束。整个换届选举工作,在各级党委、人大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按照《村
民委员会组织法》、《山东省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选举,保证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截止目前,全市应换届的1022个村,已完成换届选举1010个,占%。
回顾总结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总的特点是领导重视,组织严密,程序规范,进展顺利。一是选民参选率高。由于广大基层干部认真学习宣传“一法两办法”,广泛发动,靠前指导,尊重民意,依法办事,广大村民参选热情明显高于上届。据统计,全市共有选民万人,参加选举的万人,参选率达到%;村民依法选举能力明显增强,违法乱拉选票的现象明显减少。二是当选的村干部素质高。通过换届选举,村委会班子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干部素质明显提高。新一届村委会成员平均年龄38岁,比上届下降了岁;妇女干部461名,比上届增加了240名;高中以上文
化程度的1612人,占%;“双带双强”型干部达到50%以上。三是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高。选举中大力提倡村党支部成员与村民委员会成员交叉兼职,减少了村干部职数。换届选举后全市村“两委”成员总数为3497人,比上届减少了816人。村“两委”成员交叉兼职的2909人,占%;村委会主任兼任村党支部书记的914个,占%,分别比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高了10个以上百分点。四是各类组织机构健全。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建立健全了村民委员会下属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委员会5025个,推选各类委员会成员万人,推选产生新一届村民代表万人,村民小组长4690个,普遍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等。这些组织的建立,为推动村民委员会工作的全面开展、维护村民的民主权利、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解决“三农”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促进了“富民强村”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主要做法
这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法律性、政策性强,新要求、新标准多,时间紧,任务重。做好这项工作,党的领导是关键、发扬民主是基础、依法办事是保证。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四点:
认真安排部署,加强了对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来抓。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了领导。市里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分工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各区、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并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文件等形式,进行组织动员,全面启动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二是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
市委明确了各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分工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各区、乡镇也都普遍实行了区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的办法,形成了层层有人管、村村有人抓的局面。三是各级各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对经济薄弱村主职干部发放定额补助,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通知》,拿出680多万元对812个经济薄弱村的主职干部发放定额补助。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分别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市公安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各分局、派出所落实警力,主动配合,较好地维护了换届选举秩序。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法院、市农业局等部门也都立足各自职责,制定下发了相关文件,为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保驾护航”。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人
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配合的领导和工作机制,有效地推动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泛宣传发动,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四五”普法,采取上下联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宣传培训。一方面抓好宣传。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及“一法两办法”的有关规定,市民政局还会同市委组织部印发了1200多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手册》,保证了各区、各乡镇主管领导人手一本,每村一册,用以指导换届选举工作;各区、乡镇、村也都通过宣传车、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营造了人人关心换届选举、人人参与换届选举的浓厚氛围。据统计,各级、各单位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活动150多次,张贴标语横幅2300多条,印发宣传材料15万份。通过以上多种形式,进一步把“一法两办
法”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村民掌握了有关法律法规,明白了自己的民主权利,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换届选举工作中来。另一方面搞好培训。市里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和民政助理员参加了全省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培训班,重点学习了“一法两办法”规定的选举程序、原则要求、操作方法和具体步骤,通过模拟选举等形式,把握了选举中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的处理,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各区、各乡镇也都采取了集中办班、现场观摩、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增强了法制观念,培养了大批换届选举工作骨干,为搞好换届选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搞好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一是深入调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下半年开始,市民政局和各区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和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
等形式,掌握了广大村民的思想动态和部分村班子的工作现状,提高了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各乡镇对每个村进行了调查摸底,重点了解、掌握村干部现状,部分乡镇在换届选举前召开了村民代表和村“两委”成员参加的民主测评会议,开展了对村干部的民主测评,在此基础上,对各村进行分类排队,分成好、中、差三类,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制定换届选举预案,分批组织实施。二是抓好试点,推动面上工作。各区普遍采取了试点先行的做法,选择好、中、差三种不同类型的村进行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再在面上展开。三是加强调度,及时交流经验。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区换届选举情况每周调度一次,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通过印发简报等形式进行通报,交流工作经验,促进了换届选举工作的健康发展。
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选举。各区、各乡镇在组织选举中,坚持发扬民
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的结合,做到法定的程序不走样,规定的步骤不减少。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严把“四关”:一是严把选举委员会推选关,保证村民的推选权。严格按照“一法两办法”的规定,由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推选产生5-9人的村民选举委员会,落实好选举工作的组织基础。在制定村选举办法时,各级加强对选举委员会的具体指导,在认真了解村情,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由选举委员会制定出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选举办法,既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议事权,又保证了选举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二是严把选民登记关,保证村民的选举权。依照村民户籍、年龄等条件,对选民进行登记造册,逐户核实,发放选民证,做到了不错登、不漏登、不重登,并在选举日前20天张榜公布选民名单,保证了村民对选民资格的监督。选民名单公布后,及时通知外出的选民按时回村参加选举,最大限度地提高参选率。对特殊村民资格认定,法律有规定的,依法办理,法律无明文规定的,由村民讨论决定。三是严把候选人提名关,保证村民的直接提名权。引导选民提名那些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热心为村民办事、能团结带领村民致富的人作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按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并当场公布名单。四是严把正式选举关,保证村民的投票权。基本做到了选举大会由村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现场设立发票处、代笔处、秘密写票处和投票箱,严格执行委托投票数量,严格控制流动票箱的使用范围,实行无记名投票、当场开箱验票、公开唱票和计票,按照“两个过半”的当选原则,当场公布选举结果。通过严把以上“四关”,落实了村民的民主权利,保证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市村民委员会一次换届选举成功率达到98%以上。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从总体上看是好的、成功的。但
由于对农村逐步取消农业税、对主职干部实行补贴等政策的实行,村民的参选热情高,竞选更加激烈,给换届选举工作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极少数村选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有些问题和矛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个别村宗族、派性矛盾较为突出,导致选票不集中,过半人数少等情况,影响了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市还有12个村未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组织各区、各乡镇对这些村派驻工作组,调查情况,综合分析,逐一制定措施,成熟一个选举一个,力争全面完成换届选举任务。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健全规章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指导基层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使村委会的工作进一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使村民办事有据、理事有章、行事有序,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水平。同时制定好新一届村民委1 2 下一页
第四篇: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汇报(人大视察)
关于全市第八届村民委员会
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汇报我市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从2004年10月份开始,到今年3月底已基本结束。整个换届选举工作,在各级党委、人大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山东省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选举,保证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截止目前,全市应换届的1022个村,已完成换届选举1010个,占98.8%。
回顾总结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总的特点是领导重视,组织严密,程序规范,进展顺利。一是选民参选率高。由于广大基层干部认真学习宣传“一法两办法”,广泛发动,靠前指导,尊重民意,依法办事,广大村民参选热情明显高于上届。据统计,全市共有选民63.1万人,参加选举的58.4万人,参选率达到92.6%;村民依法选举能力明显增强,违法乱拉选票的现象明显减少。二是当选的村干部素质高。通过换届选举,村委会班子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干部素质明显提高。新一届村委会成员平均年龄38岁,比上届下降了2.8岁;妇女干部461名,比上届增加了240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612人,占51.4%;“双带双强”型干部达到50%以上。三是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高。选举中大力提倡村党支部成员与村民委员会成员交叉兼职,减少了村干部职数。换届选举后全市村“两委”成员总数为3497人,比上届减少了816人。村“两委”成员交叉兼职的2909人,占83.2%;村委会主任兼任村党支部书记的914个,占90.5%,分别比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高了10个以上百分点。四是各类组织机构健全。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建立健全了村民委员会下属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委员会5025个,推选各类委员会成员1.2万人,推选产生新一届村民代表2.38万人,村民小组长4690个,普遍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等。这些组织的建立,为推动村民委员会工作的全面开展、维护村民的民主权利、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解决“三农”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促进了“富民强村”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主要做法
这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法律性、政策性强,新要求、新标准多,时间紧,任务重。做好这项工作,党的领导是关键、发扬民主是基础、依法办事是保证。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四点:
(一)认真安排部署,加强了对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来抓。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了领导。市里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分工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各区、各乡镇(街道)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并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文件等形式,进行组织动员,全面启动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二是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市委明确了各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分工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各区、乡镇(街道)也都普遍实行了区领导包乡镇(街道)、乡镇干部包村的办法,形成了层层有人管、村村有人抓的局面。三是各级各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对经济薄弱村主职干部发放定额补助,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通知》,拿出680多万元对812个经济薄弱村的主职干部发放定额补助。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分别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市公安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各分局、派出所落实警力,主动配合,较好地维护了换届选举秩序。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法院、市农业局等部门也都立足各自职责,制定下发了相关文件,为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保驾护航”。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配合的领导和工作机制,有效地推动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发动,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四五”普法,采取上下联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宣传培训。一方面抓好宣传。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及“一法两办法”的有关规定,市民政局还会同市委组织部印发了1200多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手册》,保证了各区、各乡镇(街道)主管领导人手一本,每村一册,用以指导换届选举工作;各区、乡镇(街道)、村也都通过宣传车、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营造了人人关心换届选举、人人参与换届选举的浓厚氛围。据统计,各级、各单位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活动150多次,张贴标语横幅2300多条,印发宣传材料15万份。通过以上多种形式,进一步把“一法两办法”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村民掌握了有关法律法规,明白了自己的民主权利,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换届选举工作中来。另一方面搞好培训。市里组织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民政助理员参加了全省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培训班,重点学习了“一法两办法”规定的选举程序、原则要求、操作方法和具体步骤,通过模拟选举等形式,把握了选举中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的处理,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各区、各乡镇(街道)也都采取了集中办班、现场观摩、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增强了法制观念,培养了大批换届选举工作骨干,为搞好换届选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搞好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一是深入调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市民政局和各区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和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了广大村民的思想动态和部分村班子的工作现状,提高了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各乡镇(街道)对每个村进行了调查摸底,重点了解、掌握村干部现状,部分乡镇(街道)在换届选举前召开了村民代表和村“两委”成员参加的民主测评会议,开展了对村干部的民主测评,在此基础上,对各村进行分类排队,分成好、中、差三类,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制定换届选举预案,分批组织实施。二是抓好试点,推动面上工作。各区普遍采取了试点先行的做法,选择好、中、差三种不同类型的村进行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再在面上展开。三是加强调度,及时交流经验。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区换届选举情况每周调度一次,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通过印发简报等形式进行通报,交流工作经验,促进了换届选举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选举。各区、各乡镇(街道)在组织选举中,坚持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的结合,做到法定的程序不走样,规定的步骤不减少。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严把“四关”:一是严把选举委员会推选关,保证村民的推选权。严格按照“一法两办法”的规定,由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推选产生5-9人的村民选举委员会,落实好选举工作的组织基础。在制定村选举办法时,各级加强对选举委员会的具体指导,在认真了解村情,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由选举委员会制定出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选举办法,既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议事权,又保证了选举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二是严把选民登记关,保证村民的选举权。依照村民户籍、年龄等条件,对选民进行登记造册,逐户核实,发放选民证,做到了不错登、不漏登、不重登,并在选举日前20天张榜公布选民名单,保证了村民对选民资格的监督。选民名单公布后,及时通知外出的选民按时回村参加选举,最大限度地提高参选率。对特殊村民资格认定,法律有规定的,依法办理,法律无明文规定的,由村民讨论决定。三是严把候选人提名关,保证村民的直接提名权。引导选民提名那些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热心为村民办事、能团结带领村民致富的人作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按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并当场公布名单。四是严把正式选举关,保证村民的投票权。基本做到了选举大会由村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现场设立发票处、代笔处、秘密写票处和投票箱,严格执行委托投票数量,严格控制流动票箱的使用范围,实行无记名投票、当场开箱验票、公开唱票和计票,按照“两个过半”的当选原则,当场公布选举结果。通过严把以上“四关”,落实了村民的民主权利,保证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市村民委员会一次换届选举成功率达到98%以上。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从总体上看是好的、成功的。但由于对农村逐步取消农业税、对主职干部实行补贴等政策的实行,村民的参选热情高,竞选更加激烈,给换届选举工作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极少数村选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有些问题和矛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个别村宗族、派性矛盾较为突出,导致选票不集中,过半人数少等情况,影响了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市还有12个村未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组织各区、各乡镇(街道)对这些村派驻工作组,调查情况,综合分析,逐一制定措施,成熟一个选举一个,力争全面完成换届选举任务。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指导基层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使村委会的工作进一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使村民办事有据、理事有章、行事有序,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水平。同时制定好新一届村民委员会班子工作计划和三年任期目标,实行任期目标承诺制和践诺奖惩制,定期对照目标,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实行村干部工作实绩与补助待遇挂钩,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
(二)搞好培训、提高村干部素质。指导各区、各乡镇(街道)建立村“两委”干部培训长效机制,每年培训两次,重点加强对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深化“富民强村”工程,使他们能依法按章开展农村工作,增强自身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力争本届内村级收入过50万元的村达到100个左右,“双带双强”村干部、村委会主任占全市村干部、村委会主任的比例分别达到60%和80%以上。
(三)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指导各区、各乡镇(街道)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精神,尽快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和我市实际,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抓规范。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配套制度,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二是抓创新。在公开的内容、方式、程序上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进一步探索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新途径,重点探索经济强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效方式,培养一批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整体发展。三是抓落实。制定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具体考核细则,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纳入村级班子考核范围,市级每年考核一次,各区每年考核两次,各乡镇(街道)指定专人每月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查,促进工作落实。通过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好基础。
第五篇:人大视察水污染防治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市检查指导水污染防治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下面,我代表**市政府,汇报一下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
近年来,在**市及我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积极履行**市人大《关于加强**市市区水源地保护的决议》,把加强水污染防治作为水源
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点面结合,综合治理,收到了明显成效。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水污染防治,是保护水源地的治本之策。**市地处**市水源地上游,抓好水污染防治,不仅关系到**百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市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确保水源地不受污染,我们责无旁贷。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齐抓共管。市委书记挂帅,市长亲自抓,分管副市长具体靠上,定期检查调度。把水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继出台了《环境质量功能区达标工作方案》、《关于保护市区饮用水源地的决议》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规定,使水污染治理工作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市人大、市政协经常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视察,促进了各项环保法规的落实。
二是层层落实责任制。市政府每年都与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签定环保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并制定了《**市党政领导干部环保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和职务升降、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同时,把水污染治理工作作为考核企业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环保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搞好宣传教育。利用水源地普查、环保信访、执法监察深入村庄、街道、个体业户,广泛开展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保护水源地的决议,落实保护水源地的措施。利用“
六、五”世界环境日和“世界水日”宣传纪念活动营造氛围,提高各级对水源地的认识, 增强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环境意识;在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班中,专门开设《环保法规》课程,在全市村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集中轮训中增加环保内容,聘请环保专家结合实际讲授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节水护水成为自觉行动。
二、科学投入,加强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为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水环境质量问题,市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城区环保基础设施和企业治污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从2002年至2005年在**市率先采用bot方式融资先后建成了两处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11万吨,全市所有污染企业分别配套完善了废水、废气、噪声污染治理设施。为解决辛兴工业污水排放问题,投资763.9万元铺设地下管道实施了辛兴工业污水西输工程。今年又投资3.8亿元,在全市建设12处污水处理工程,其中建设4处乡镇污水处理厂,6处乡镇铺设排污管网工程,2处城市污水处理厂各进行4万吨的二期扩建工程,使全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加强城市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结合污水处理厂建设,从2003开始全面改造城区排污管网,对污水和雨水分别进行处理,并配套主管网。同时完成了铁沟河与东外环路、南外环路、西外环路的排污管道配套建设,利用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机会,配套完善了城区地下排污管网的更新改造。目前市区主要干道的排污管网基本配套,现建成投用的配套污水管网201公里,市区产生的废水全部通过地下排污管网集中到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三是完善环保执法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们以提高执法能力为目的,进一步完善了环保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政府实施的“三级五大网络”要求,全面落实“全省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建设视频调度会”精神,投资162万元,建成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中心”,投资520万元对7家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和10家水污染治理设施,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对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全部并入“三级五大网络”,使在线监测设备与省、市联网,实行在线监测、远程控制,使环保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突出重点,破解企业污染源头根治瓶颈
企业污染源是制约水污染防治的瓶颈,为破解这一瓶颈,我们主要采取三项措施,加强调度,严格执法,狠抓督查落实,加快了治理步伐。
一是狠抓重点源治理。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分类施治,一厂一策,逐个制定具体方案,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对具备条件的企业,要求在规定期限新上处理设施,保证达标排放;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采取停产、改造、搬迁等措施,控制废水排放。近年来,先后投资5亿
多元,督促得利斯公司等11家企业新上污水处理设施并通过验收,有力地控制了水污染源。
二是扎实推进“再提高工程”。组织有关部门对淀粉、食品等行业中的重点污染企业制定cod、氨氮等项目的再提高方案,督促仁木食品、良丰化学、兰凤针织等10家企业,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治理任务,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同时严格执行“三同时”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去年以来对209个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引导23家企业建立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三是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关停淘汰了城区酒业公司的酒精生产线,对淀粉酵母、水泥生产等企业全部实施了转产或关停搬迁治理。对废水工业企业实施废水治理工程和废水治理再提高工程,对良丰化学、泰盛化工等10家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审计,有6个单位通过了清洁生产绩效审核验收。至2007年底,经国家、省局审核,我市cod和二氧化硫分别削减1763吨、2056吨,连续两年实现了cod和二氧化硫双下降。今年以来我市cod已削减903吨,二氧化硫已削减972吨,完成上半年减排任务。
四、标本兼治,抓好以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的生态保护
一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面源污染。结合农业科技下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工作,搞好宣传,向农民群众发放手册、明白纸、现场讲解等方式宣传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重要性、紧迫性。成立了**市农村能源办公室,配备了业务能力强、素质高、有敬业精神的人员专门负责具体工作。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推行高效生态农业,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实施秸杆还田工程,减轻了面源污染;积极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环境工程建设。目前已累计建设沼气池4940个,使用率达99%以上,生产沼气190万方,替代2989吨煤,解决近5000多农户一年的生活燃料,相当于保护1.7万亩林地,每年产渣液7.4万吨,满足1.5万亩耕地用肥,每亩地减少20%的农药用量。
二是依法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治水理念,全面加强对南部山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预防保护监管。对现有基本农田树立农田保护标志,要求各社区、乡镇经常性整修养护,保护田面平整,田埂坚固;同时落实管护责任,加大对水土保护监督管理区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申报、审批制度,以及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依法规范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的行为,不仅有效遏制了开发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也增强了生产建设单位自觉防治水土流失的意识,树立了水保监督执法机构的权威。
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造林绿化。按照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积极实施公路两侧的绿化美化工程,形成村村连的“绿色通道”;使全市的河流成为“绿色长廊”;将昌城镇规划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建立了8处森林公园,其中竹山、马耳山、绿园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认真开展各类绿色创建活动。在皇华镇被评选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基础上,昌城镇已开始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贾悦、林家村等乡镇开展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力争今年白玉山子社区获得国家级“绿色社区”称号,经济学校、密州学村、辛兴初中参加省级绿色学校评选,使全市有更多的省级绿色单位。
五、严格执法,不断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
我们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执法措施,加大严查惩处力度,保证了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转。
一是加大水污染严查力度。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任组长,环保、发改、经贸、监察、司法、工商、安监等七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七部门组成4个联合执法检查组,对全市69家重点水污染企业本着从严从细、不留死角的原则,采取明查、抽查、暗访等形式,加大夜间和“八小时”以外的监理频次,发现问题,坚决依法处理。去年以来,共对7家违法企业进行了罚款,对11家企业进行了整改,对19家违法排污企业停止了生产,对59家土小和未批先建企业依法予以取缔,对31家采取了断电措施,避免了死灰复燃现象。
二是开展环保联合执法行动。与建设、城管、市政和水利等部门开展了联合执法,以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三里庄水库、青墩水库库区周围为重点,对161个养殖场(养殖户)、43个饭店、2家医院和114家工业企业,采取关停一批、处罚一批、整改一批的措施,实施分类整治;对潍河、扶淇河、涓河、铁沟河两岸的60个入河排放口进行了全面排查、细查,对有偷排、误排行为的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对16个雨污混流排放口,区别不同情况,落实了部门责任。同时,加强了对潍河上游和下游的监察和整改力度,有效地保护了**市区饮用水源地。
三是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项目建设。市政府明确规定:任何有审批建设项目权限的部门,都不得绕过环保审批环节擅自审批建设项目,确保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越这个权力。结合国家开展的建设项目清理活动,对全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了全面清查,对未批先建的项目依法进行了查处。一年来,共拒绝审批小印染、小化工、小造纸等14个污染项目,所有新建项目均按规定进行了环保审批,有效地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目前,我市主要河流的水质都有了明显提升,出境点潍河古县断面cod水质监测平均值为30毫克/升,基本达到了省政府制定的半岛流域河流断面排放标准。在近期省、市环保局组织的环保暗查中,我市的重点污染监控点、银河污水处理厂和舜河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排放标准。
前段,我市在加强水污染防治保护**市区水源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局部水污染问题没有根本好转,潍河干流固县断面有时达不到功能区划标准要求;个别企业治污设施运转不良,不能稳定达标,存在超标排放现象;有的企业负责人仍然缺乏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重经济、轻环保。对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2008年,我们制定了全市cod排放量比去年降低 1%的奋斗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下步,我们将按照人大领导们的的指示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狠抓目标责任制落实,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治污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是加快在建污水处理厂和输污管线建设,力争2009年底在我市形成一个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中心,乡镇污水处理厂为点源,输污管网为连线的全市城乡污水处理网络系统,将全市城乡所有的生产、生活污水并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再外排。同时,结合城市道路改造,实施雨污管网分流。另外,加快新型城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将医疗垃圾送**危险废物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彻底解决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污染问题。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大治污设施投入,有污染的项目和生产环节,必须配套治污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二是抓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按照我市制定的《**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对影响水源地水质的所有排污单位进行全面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继续抓好潍河、百尺河、芦河等河流的水污染治理。对沿河所有污水排放企业加强监控,对不具备达标排放条件的企业,实行限产、停产治理,仍不达标的予以关停,决不允许超标排污,对城区的泰盛化工、良丰化学企业实施搬迁治理。
三是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管理制度,行使好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做到三个不批:即国家明令禁止、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批;查不明污染物排放情况的不批;不落实“三同时”措施的不批,从源头上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
四是加强监管,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市确定了占排污总量80%以上的69家重点监管企业,其中涉及到我市7家。前段,我们根据排污总量又列出了部分重点监控企业,对这些企业,进一步明确减排目标,安装氨氮水质、cod等在线监测设施。凡是水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对化工、造纸、印染、酿造等污染物总量负荷较高以及有严重污染隐患的企业,要按清洁生产审核要求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削减排放量,对造纸、酿造等重点污染行业编制废水减排、限排、禁排计划,实现区域废水资源化,对逾期完不成减排任务的企业,将实行停产治理。
五是坚持依法行政,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继续开展环保联合执法和环保专项行动,围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排污总量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认真抓好8小时以外和夜间的检查,搞好明查暗防,保持环保“严查”的高压态势。对查出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按环保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该曝光的曝光、该处罚的处罚,维护环保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六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围绕创建“两城一市(国家卫生城、环保模范城、生态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生态示范基地,实行封地育林。大力开展城区绿化,营造城市森林公园、广场绿地、水系绿化,调节城市局部气候;建设生态林网,形成绿色屏障,提高防风固沙能力;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确保生态安全。继续实施潍河治理工程,加大对高效生态农业的推行,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从根本上杜绝面源污染源。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积极探索以资源节约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对人与自然危害最低化,形成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企业群体,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今年再对润生淀粉等10家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计,鼓励企业更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确保水污染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