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0:2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民调解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民调解工作》。

第一篇: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民调解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民调解工作,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县、乡、村调解组织网络,不断适应新时期新形式新任务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和《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云政办发[2010]94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类矛盾纠纷不断产生,矛盾纠纷的主体、内容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许多矛盾纠纷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化解,有可能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甚至激化为刑事案件,将严重干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调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司法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有利于及时化解不断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有利于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自治组织依法管理、依法 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减少社会管理的资本和投入。因此,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革命和发展,使人民调解成为我市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下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的“第一道防线”。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大调解的格局,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第一道防线”作用,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和建设平安和谐临沧服务。

(二)工作目标:一是要建立完善适应新时期矛盾纠纷的工作制度,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对辖区内可能存在 的矛盾纠纷适时进行排查,分析矛盾纠纷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制定解决矛盾纠纷的预案和方案;完善矛盾纠纷包案调解处理制度,将每件矛盾纠纷的解决安排落实到调解员身上,做到及时化解。二是要建立完善适应新时期矛盾纠纷人民调解经费保障制度,把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三是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日常事务,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调解工作机制,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多元化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将其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认真落实“四防”“四不”人民调解工作要求,防止矛盾纠纷激化,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防止群体械斗事件发生,防止群体性上访;做到小纠纷不出村(居)民小组,大纠纷不出村(社区),疑案复杂纠纷不出乡(镇、街道),重大纠纷不出县(市、区)。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覆盖面达到100%,原则上由乡(镇、街道)党委政法委书记或司法所长担任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村(社区)人民调解 委员会主任。在村(居)民小组全面建立人民调解小组,由村居民小组长担任人民调解小组组长,加强纠纷信息员队伍建设,健全基层调解体系。大力推进企事业单位和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接边地区联合调解组织,逐步建立行业、社团组织、集贸市场、商品集散地、工程工地、流动人口聚居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向人群集中的区域延伸。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和镇康县可以在边境村寨建立边民调解组织,及时化解边民之间发生的民间矛盾纠纷,力争做到凡有化解矛盾纠纷需求的地方都有人民调解组织,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组织网络。

(二)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坚持人民调解员任职条件,在坚持民主选举人民调解员的同时,有条件的方可采取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办法,拓宽人民调解员选任渠道,吸纳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和退休干部、教师、职工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有效整合各类人才资源,逐步建立一支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懂公序良俗的专职调解员和兼职调解员、志愿调解员相结合的人民调解员队伍。要把人民调解员的培训纳入司法行政系统的培训计划中,市司法局负责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 会主任的培训,县(区)司法局负责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的培训。人民法院要主动协助和积极配合当地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指导,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可组织人民调解员旁听典型案件的审理,安排人民调解员参与审前的辅助性工作,聘请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通过培训,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业务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法律素质和调解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三)推进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结合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加快人民调解员工作规范化建设步伐,落实人民调解的标牌、印章、标识、程序、制度、文书“六统一”。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工作纪律,在调解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即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要自觉接受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基层人民法院接受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邀请派出经验丰富、业务强的法官具体指导人民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和制作规范的调解文书,以增强调解工作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使人民调解 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压器”和“调节器”。

(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各级政法部门要按照“大调解”的要求,组织政法干警、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基层,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引导他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建立健全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积极调解矛盾纠纷,重点调解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和突发性、群体性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和“大调解”的预防功能和信息报告功能,对城乡建设中涉及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承包以及进城务工农民维权等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事件,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提前介入,定期进行社情民意分析,科学把握纠纷发生的规律,做到因人、因地、因事、因时预防。逐步建立起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认真研究城乡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注重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群众怨气,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社会稳定。

(五)健全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制度。一是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警、分流、联动、调处、考核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多元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正常规范运行。二是建立完善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及人民调解组织联系会议制度和诉前劝导制度。三是各级人民法院要建立完善与人民调解工作相衔接的诉讼制度,切实改进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切实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落实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所需要经费应当给予必须保证”《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司法厅转发财政部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意见的通知》(云财行[2007]311号)明确规定,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开支范围包 括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助经费。市县(区)要把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适时拨付。从本年度起,全市八县(区)要把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助经费安排到位,采取“以奖代补”、“以案定补”的方式进行兑现,具体标准由县级司法行政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四、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列为普法的重要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预警防范体系建设范围,及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的困难和突出问题,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障人民调解工作正常开展。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增强服务意识和工作主动性,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和改进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程,积极组织实施好。

(二)落实人民调解经费的保障措施。各级政府要建 立适应发展需要的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人民调解工作经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长,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助标准。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做好对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助经费使用和发放的工作监督。对挪作它用要坚决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三)优化人民调解工作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的建设和管理,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沟通,配齐配强与司法所职责任务基本相适应的工作人员,确保司法所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开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理论、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营造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支持人民调解工作的良好氛围。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强对人民调解地位、作用和调解成功的典型事例、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对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的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民调解工作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郑政〔2007〕2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2〕23号)、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豫办〔2003〕30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和优势,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民内部矛盾起因的复杂性、行为的对抗性和群体性事件的组织性越来越明显,纠纷内容愈益复杂化。人民调解在建立良好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人民调解方法化解当前的矛盾和纠纷,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2.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践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合理地表达利益诉求,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健全和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实际、富有成效的人民调解制度,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和道德水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当前,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需求日益提高,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推动人民调解与时俱进,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各级要认真贯彻中办发〔2002〕23号和豫办〔2003〕3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应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调处工作机制,为我市的跨越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3.完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继续完善和加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负责处置辖区内复杂的民事纠纷、群访案件、突发事件和有重大影响的疑难案件以及跨地区民间纠纷调处等,负责组织本辖区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司法所负责指导、管理所在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4.巩固村(社区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各县(市)、区要结合本辖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实际,对现有人民调解组织状况进行深入调查

摸底,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做到全市每一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都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切实把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到实处。

5.探索建立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工作要适应新形势,采取多种组织形式,便民利民,及时化解民间纠纷。要建立和发展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在集贸市场、民营企业、流动人口聚居地、行业协会发展人民调解组织,积极探索跨单位、跨行业、跨区域的联合人民调解组织。尚不具备条件建立调解委员会的,应选聘人民调解员或调解信息员。

三、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

6.建立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各人民调解委员会要采取选举方式择优选聘群众威信较高、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负责矛盾纠纷的受理、调处、回访、文书归档及统计上报等工作。专职人民调解员按照常住人数比例进行配备。原则上每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平均配备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

7.严格人民调解员的产生方式。人民调解员要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推行聘用制和任期制,杜绝随意指派、更换调解员,逐步改变人民调解员多头兼职现象。专职人民调解员由各县(市)、区司法局统一负责管理和考核。

8.发展人民调解志愿者队伍。大力组建以专家学者、大学生、法律服务人员、政法工作人员以及离退休公职人员等为主体,多方参与的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加强人民调解经费保障

9.落实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及调解员工资待遇。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保障力度,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将专职人民调解员聘用经费、调解业务经费、补助经费等纳入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财政预算,确保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

10.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包括业务经费、专职人民调解员聘用经费以及人民调解员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工作业务经费,市级暂按每年100万元拨付,县(市、区)、乡镇(街道)按常住人口数(含居住3个月以上的暂住人口),分别暂以每年人均0.5元、1元计算,由同级财政负担。专职人民调解员聘用经费以所在地农民的平均收入的70%为标准(依据上年底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经费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按1∶1比例分担。人民调解员的办案补助,由各乡镇(街道)财政根据各县(市)、区司法局核定的调解成功案件数暂以每件30-50元标准予以解决。

11.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拨付和使用。人民调解工作业务经费,由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司法行政部门管理使用,由各级财政部门按标准计算当年经费数额,并于每年第一季度分别拨付至市、县(市、区)司法局和乡镇(街道)司法所。专职人民调解员聘用经费,由市财政和各县(市)、区财政根据市司法行

政部门核定的人数和金额,按比例分上、下半年拨付至各县(市)、区司法局,确保专款专用。人民调解员补助经费,由各乡镇(街道)司法所每季度按调解成功案件(须制作调解协议书)数量向本级财政部门申请拨付专项经费,并向人民调解员兑现补助。

五、拓展人民调解领域

12.促进和推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重大社情报告机制、社会纠纷信息反馈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建设。拓展人民调解领域,在做好传统类型民间纠纷调解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医疗保险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的调解,主动预防和妥善处置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13.推行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和分类管理制度。司法行政机关要制定分类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对专职人民调解员、兼职人民调解员、志愿者和信息员的分类管理,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要为专职人民调解员、兼职人民调解员、志愿者、信息员建立服务档案。

14.建立人民调解员分级培训制度。要健全人民调解员的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培训网络,对人民调解员实行免费岗前培训、在岗定期培训,并经常组织经验交流、现场观摩、法庭旁听等活动,提高其法律政策水平和调解技能。市司法局负责培训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15.规范人民调解专用场所。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要设立专门的调解室,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要有固定的调解场所,调解场所应悬挂人民调解标识,在该场所主持调解的人民调解员应当佩戴人民调解徽章。

16.提高人民调解协议书的质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要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人民调解协议等文书的制作、装订和归档程序。

17.完善人民调解的奖惩和考评机制。全市每两年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一次人民调解表彰会议,对在人民调解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十佳人民调解员”评选等活动。

七、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管理

18.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要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不仅要善于发挥运用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而且要关心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实实在在地帮助解决人民调解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为人民调解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各有关

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尽到自己的责任。

19.各级要切实负担起具体管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责任。把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与管理,作为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大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硬件建设力度,加快形成完善的组织网络和有效的工作机制。要关心人民调解员的疾苦,及时为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增强调解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0.科学整合力量,构建“大调解”格局。各县(市)、区要建立由政府牵头,公安、法院、信访、综合治理、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研究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路、方法、措施,及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构建在党委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作用,三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三篇: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近期我们通过对教育系统、农口系统、文化系统等系统近来的人才投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初步掌握了解我市人才投入现状,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市人才投入机制,为推进和加强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人才开发的公共财政投入主要包括:教育经费、科研经费、医疗保健、财政拨款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上级财政人才投入专项经费。据统计,截止08年末,我市教育系统共引进人才428名,其中:大专及以上76名,本科及以上352名。2004年—2008年涉及人才投入总量为546.4万元。按来源分单位自筹投入93.4万元,政府投入453万元。按分,04年投入159.6万元,05年投入92.2万元,06年投入110.5万元,07年投入155.3万元,08年投入28.8万元。

截止08年末,我市文化系统共引进人才124名,其中:大专及以上89名,中专35名。2004年—2008年涉及人才投入总量为50万元。按来源分单位自筹投入32万元,政府投入12万元,个人投入6万元。按分,04年投入3万元,05年投入5万元,06年投入13万元,07年投入18万元,08年投入11万元。

截止08年末,我市农口系统共引进人才588名,其中:中专352名,大专及以上168名,本科及以上68名。2004年—2008年涉及人才投入总量为183.9万元。按来源分单位自筹投入102万元,政府投入29万元,个人投入51.9。按分,04年投入29.4万元,05年投入31.7万元,06年投入40.3万元,07年投入31.7万元,08年投入50.8万元。

从以上三个系统04年至08年的人才投入情况看,近年来我市人才投入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在人才投入总量、投入结构等方面,尤其 1

是在投入规范管理、投入效益以及建立健全人才开发投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亟待加强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有待优化。我市人才投入总量不足,占全市GDP或财政收入的比重很低,投入重点不突出、结构不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不高。

2、缺乏科学预测,规划工作有待加强。目前,我市在投入的需求方面,所做的科学分析研究还不够,还普遍缺乏量化的投入预测规划,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人才投入的方向和领域、投入的总量和重点等方面的预测和规划力度不够,政府投入与市场投入的比重和职责划分不清。

3、思想认识不到位。人才工作不像经济工作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一项见效慢周期长的基础性工作。不少地方、单位把人才投入当作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对加强人才投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影响了人才投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投入主体薄弱。目前,人才投入的主体是政府、单位、企业,而目前我市绝大多数部门都是“吃财政饭”,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仅处在“温饱”线上,没有能力保障人才经费的投入。我市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经济实力较弱,相对来说对人才的投入也较少。

5、投入渠道单一。目前,我市人才多元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或成熟。具体体现在:争取上级人才工作拨款不够和社会力量投入较少;金融机构贷款远未成为人才工作经费筹集的主渠道;企业对人才投入的动力、压力不足。

6、缺乏强制性。人才投入缺乏刚性机制,缺乏硬性责任要求和标准。对人才投入特别是人才工作财政拨款缺乏强有力的立法,也缺乏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

第四篇: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是贯彻执行习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人民调解工作是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搞好人民调解工作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都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区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根据我局党组要求,对下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作出如下意见。

第一、明确目标任务,确保我区人民调解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每个司法所每月15号、月底在所限范围内进行两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乡镇街道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彻底摸清矛盾纠纷底数,做到应调尽调,确保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具体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网络,各乡镇街道、社区(新村)、行业、大型企业都要建立人民调解组织,要做到有调解场所,有调解人员。充分发挥乡镇街道“五老”的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经济合作社,大事不出社区(新村),重大矛盾纠纷不出乡镇街道,确保一方社会稳定。

第三、为确保我区人民调解案例数量及水平,各司法所要对所辖区的人民调委会做好监督指导,及时将纠纷案件汇总,做到一案一卷,及时将调解的案件录“山东省智慧调节系统”。为确保我区人民调解案件数量,根据每个乡镇街道总人口数量,从2022年9月份起分配每个乡镇任务,每个乡镇街道司法所要按质按量完成,每个乡镇街道完成任务情况将于年底考核奖励挂钩。希望 各司法所认证贯彻执行。

附:各司法所每月案件分配情况

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每月不少于5件。

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每月不少于3件。

3、**每月不少于2件。

2022年9月1日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省、、市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建设“平安江北”、“和谐江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新矛盾、新问题还将不断涌现,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化解,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甚至激化为刑事案件,严重干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影响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的执政地位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个过程。学习创新“枫桥经验”,开创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

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作用

(二)强化人民调解矛盾纠纷预防功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信息工作网络和处置预案,完善信息收集、分析和预测制度,对各类矛盾纠纷信息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外置。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简单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和引发群体性事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向街道(镇)党工委(党委)、办事处(政府)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工作建议。

(三)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功能。加强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和生产经营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维护和发展和谐人际、社会关系。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发展变化趋势,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大力拓展调解领域。积极参与土地承包、环境保护、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的调解,妥善处置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提高对跨区域、跨行业、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水平。

(四)强化人民调解宣传教育功能。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民调解工作始终,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引导合法反映诉求,帮助群众释疑解惑,有效疏导化解矛盾。要把个案调解与有针对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

(五)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理念、手段和方法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民生问题解决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难易程度以及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适应基层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综合运用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坚持人民调解的自治性,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开展调解工作,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积极探索运用网络、通讯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

三、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六)健全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建立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在区卫生局、劳动保障局、区总工会、区法院分别建立医患纠纷调解、劳动争议调解、职工维权调解和民事纠纷调解,以此为平台,实现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各街道(镇)要建立相关部门人员参与的调委会。进一步巩固和健全村、居(社区)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村民小组或自然村(社区小区)应建立调解小组或配备人民调解信息员;加强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区域性、行业性的自律性调解组织,重点推进百人以上企业、外来人口聚居区、大型商贸市场、消费者协会等纠纷多发的特定区域和行业建立调解组织。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备案制度,区机关、街道(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应当向区司法行政机关备案;村(社区)企事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应当向所在地街道(镇)司法所备案。

(八)提高人民调解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探索人民调解员队伍培训管理形式和机制,不断提高调解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加大培训力度,把调解员培训工作纳入司法行政队伍培训计划,坚持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区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及调解员骨干的培训;街道(镇)司法所负责辖区内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的培训。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每年参加集中培训的不少于7天;其他人民调解员集中培训的时间一般不少于5天。进一步落实法官担任街道(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员、法官参与人民调解员培训、人民调解员参与诉讼旁听等各项制度。

四、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制度建设

(九)努力推进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遵循依法调解、平等自愿、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依法规范调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立足人民调解的性质和特点,规范人民调解工作范围,细化调解工作流程,规范调解工作程序。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岗位责任制、重大纠纷讨论、回访等制度,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制定人民调解员行为规范,严格人民调解工作纪律。继续推进统一人民调解文书格式和标识徽章工作

(十)建立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倡导和支持一般民间纠纷向非诉解决渠道分流,将人民调解作为化解矛盾首选途径和主渠道。根据新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宁波市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规定》要求,建立健全预警、预案、预防“三预”工作机制,通过综治、联合调处、宣传教育等工作方式,控制和预防矛盾纠纷的激化,有效地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建立完善人民调解组织与信访部门的联动机制,通过联动服务窗口,加大涉法信访问题的调处力度,努力引导当事人先行调解;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与公安派出所的联动机制,通过治安纠纷委托调解等方式,化解治安行政纠纷;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与劳动仲裁等部门的联动机制,通过社会力量,积极化解劳动领域矛盾纠纷。

(十一)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与诉讼的衔接配合。人民调解组织要依法规范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人民法院要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及时受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并依法确认人民调解的法律效力。当事人持已经生效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人民调解协议书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及时发出支付令。人民法院对于常见性、多发性的简单民事纠纷,在当事人起诉时或立案前,可以主动告知人民调解的优势,引导当事人把人民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首要选择。人民法院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民事案件,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对案件进行调解。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协商建立人民调解与诉讼相衔接的工作平台,积极推广在人民法院(法庭)设立人民调解窗口的做法,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与民事审判良性互动机制,为诉讼当事人提供人民调解化解纠纷选择途径。在处理情节轻微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刑事案件时,按照宁波市人民法院、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宁波市公安局、宁波市司法局《关于情节轻微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案件委托人民调解的若干意见》办理。

五、切实加强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

(十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把人民调解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切实关心爱护广大人民调解员,积极探索关心爱护人民调解员的措施和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力宣传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总结、交流、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人民法院(法庭)要履行好职责,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的指导,积极配合当地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司法行政机关特别是基层司法所要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日常工作的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十三)切实保障人民调解经费。要根据《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核定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确定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保障办法。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要根据《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基层调处矛盾纠纷奖励办法的通知》(北区政办发﹝2008﹞72号)、《宁波市江北区基层调处矛盾纠纷奖励考核实施细则》(北区司法﹝2008﹞25号)和《江北区街道(镇)、社区(村)人民调解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认真实施人民调解的“以奖代补”工作。通过考核奖励,进一步调动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我区的社会和谐稳定。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下载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民调解工作(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省、、市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建设“平安江北”、“和谐江北”,构建社......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委、办、局: 我县现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38个,调解人员925人。己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每年调处各类矛盾纠......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正的用人制度,规范事业单位进人行为,在2012年的事业单位招聘中,我市将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人为本、不惟学历”及“公......

    为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深入推进筑牢“防火墙”工程,继续深化“四大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社会防控火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切实为“十二五”开好......

    省委政法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

    省委政法委关于进一步加强 我省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人民调解制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现......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加快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切实加强和......

    岳阳市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排查......

    关于创新发展我市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发展我市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市司法局(2004年8月)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宪法确认的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