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带一本书去旅行”素材解读及考场优秀作文
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素材解读及优秀作文讲评
一、真题回放。
暑假,我们可以放下课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50分)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分析。
①明确范围——“旅行”: “带一本书去旅行”是一个偏正短语,重心落在了“旅行”上,文题中的“旅行”可以实写、可以虚写,可以指走向某个具体的目的地,如到云南、镇隆、人民公园等;也可以是心灵的旅行,如徜徉书中,或穿越时空、梦回汉、唐等。
②选准对象——“书”:可以实写、可以虚写,实写的书就是除课本外的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期待阅读的书籍;虚写的书就是写某个精通百科、可当成一本活的书的真实人物等。但要把读书和旅行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打开思路,精心选材——从虚与实自由搭配的角度思考:比如从“书”的本义与“旅行”的本义这一角度构思。写自己带着一本“书”进行一次实实在在的“旅行”。可以叙述旅行途中的读书生活与收获,如读书增加了旅行的趣味;书本上的知识解决了旅行途中遇到的困惑或困难;旅行补充了读书的不足等。从“书”的虚意与“旅行”的本义这一角度构思。可以写自己某地旅行,景物或风物给了自己精神愉悦或启示感悟,如同在书中徜徉;可以写在旅行的过程中,爸爸或同行的人帮你一路解惑或给你启示,如同带了一本百科全书在旅行;还可以从文题的整体出发,以呼吁“带一本书去旅行”的角度构思。如,可以利用片断式,写春、夏、秋、冬分别应带一本什么书去什么地方旅行,通过分析原因从而达到呼吁的作用。
④巧妙点题,三致其志。考场作文,文章写得过于含蓄隐晦肯定要吃亏,所以要写明白晓畅的文章,要写那种吹糠见米的文章。因此,要学会巧妙点题,做到三致其志:一是起笔点题限方向(比如本次一开笔就写去哪里旅行);二是文中内容保切题(比如在旅行中带了什么书);三是结尾呼应巧切题(这次带什么书旅行给我怎样的启发)。让阅卷老师能够迅速领悟你文章的主旨以及你对文题的理解深度。
三、素材导航。
可以围绕“读书”“旅行”来采用一些我们熟知的材料。包括名著经典、名人名言、人物故事等,能体现两者之间关系的主题,都可以相应地进行内容引用、部分化用或借用。
可以引用,比如,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及“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手不释卷。读书让他接受了马列主义新思想,进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最喜欢读《孙子兵法》,这在他日后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事例可以直接引用。
可以化用,如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旅行吧,一个人。你会觉得世界很大,很壮美;你会无意中甩掉都市的喧嚣、浮躁、势利;你会不经意间真正地体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况味;你会变得很平静、很豁达。
可以借用,如《心灵之旅》的开头:斟一杯清茶。今夜月光淡如水,独坐庭院,轻翻唐诗,今夜月色美好,何不邀李白共醉?轻翻书卷,我与太白先生一道,畅游天地,展开心灵之旅„„可用的名人名言,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可用名人典故,如:纸上谈兵的赵括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三、选材立意。
四、优秀例文。
例文一:带一本书去旅行
我变成了一个自由的精灵,怀揣着一本《智慧背囊》,开始一段独特的穿越华夏历史之旅„„
第一站:战国长平我在喊声、厮杀声、马鸣声中睁开眼,哇,这里正进行着激烈的战斗。一了解,原来是赵括被秦军团团围住。赵括,自幼习得父亲的兵书,谈起军事、兵法来头头是道,在被昏庸的赵王启用为主帅后,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被困后,赵括想带兵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我打开了《智慧背囊》,对万箭穿身的赵括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呀,你当初如果能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怎么会落得今天的下场呢?”
第二站:乌江水边哀叹着,惋惜着,被风猛烈地吹动着,我飞到了乌江水边。风掠过项羽神色凝重的脸庞。他轻抚着乌骓马的鬃毛,望着汉军的重重包围,手下随从一个个倒下,他拔剑自刎。我惋惜地说:
“你虽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咤风云。但你自称霸王,忙于分封诸侯,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你烧杀掳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正是因为这些,才落得这样的结局呀!”说着我又翻开了书,谆谆告诫道:“刚愎自用,多行不义必自毙,失民心者失天下呀!”
第三站:曹军辕门外飞过历史的星空,我又来到了三国时期的曹军辕门外,一个谋士一样的人被五花大绑,刽子手正准备行刑。仔细一看,这不是杨修吗?杨修呀,你虽才思敏捷,聪颖过人,但你锋芒过露,恃才放旷,不懂得韬光养晦,聪明反被聪明误啊!杨修呀,我想告诉你一句智慧箴言:“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呀!”
精灵告白:广大朋友们,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呀!我们如果能多读书,时刻让做人的道理成为我们“行动”的准则,就不会有赵括、项羽、杨修那样的结局了。
【点评】1.作者从“旅行”的虚的方面:“心灵旅行”入手,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自由精灵,跨越时空局限,选取历史上三个存在缺点人物的可悲事件,并总结出人生道理进行规劝。2.三个人物的事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利用“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作为“我”“旅行”的行踪,不仅形式新颖,还条理清晰;呼吁在人生的旅途中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议论点题,给人启迪,引人深思。
例文二:带一本书去旅行
父亲一直要求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每年都会带我外出旅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家中翰墨书香,弥漫全室,我的小书房,更是被父亲用诸子百家的书籍填满。我对旅行兴趣盎然,然而对于书籍,尤其是古典名著、诗词歌赋,总是爱理不理!
一如其他的90后,喜欢在网络上、电视里寻找自己的快乐,对于父亲的话,我也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没有真正刻在心中。
暑假,父亲带我去了湖南,这是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宝地,夕阳映衬下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显得庄严肃穆,两旁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一时间,却不知道它的意思。导游娓娓道来,给我们讲述着发生在这个书院的故事。原来,宋代的朱熹、张栻曾经在这里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一千多年来,留下了许多名人圣贤的足迹。近年来,岳麓书院邀请金庸、余秋雨等当代名家重开会讲先例,使古老的书院焕发了新的书香气息。爸爸意味深长地说道:“看来不读书,就是见识少呀!” 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这些充满沧桑的建筑物。虽然各处地方都略显陈旧,但每一个角落依然书香如故。我突然想象起“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之时书生们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情景,正是由于这样的磨砺,书院学子中涌现出一大批千百年来炙手可热、千百年后将青史留名的人物。这时,我的脑海中冒出了朱熹老先生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2 水来。”先贤们的人生智慧、名作家的经典之作不就是我们理解生活、提高修养的源头活水吗?
这次湖南之行,让我对书、对文化有了重新认识,真正理解了父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旅途中应该时刻带着一本书。
带一本书去旅行,世界变小了,思想却变深了。
【点评】1.选材真实,立意高远。文章选取了父亲带自己去湖南旅行这一事件,其中对岳麓书院的描写以及对此的了解,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恐怕难以杜撰。在旅行之中,“我”感受到读书的不足,获取了深刻启示,尤其最后一句话不仅有力点题,还蕴合深刻道理.给人启迪。
2.铺垫照应,结构严谨。开头一段写父亲的良苦用心和“我”对读书的态度,为下文“我”在旅行过程中的态度转变做了铺垫,结尾呼应开头,点明题意,使得文章文脉畅通,浑然一体。
例文三:带一本书去旅行
我喜欢旅行,更喜欢带一本书去旅行,带一本书进入书中去旅行。因为,在书中旅行,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我看来则是:“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我以趣为径,以乐作舟,开始了我的旅行。
我畅游在书的海洋,与王维一起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间佳境,在那里,明月当空,轻风吹拂,松林颔首,泉水空灵,山清气幽。我又与坐禅的他一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体味无欲无求,放空心灵。我会和李清照乘上那片诗的扁舟,在黄昏时共饮一杯酒,分担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忧愁,体会她那“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悲伤,因她而伤心。
在书的海洋里,我感受到了人生的境遇,体味了人生真情,胜过走了万里路。我漫步在书的幽静的花园,与李太白一起“举杯邀明月”,把酒言欢,以诗会友,感受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价值的宣言,体会他作为一个天才诗人的高度自信、乐观豪放的写照。我会与李煜在高楼上,共谈愁情,倾听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强烈亡国之痛,同情他作为一个薄命君主的悲苦境遇,为他而洒泪。
在书的花园里,我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明白了人生的意义,胜过走了万里路。我激情澎湃于施耐庵的《水浒传》。漫步在梁山山下,我偏僻目睹了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心情激荡。我激情于行侠的武松除恶蜈蚣岭;澎湃于他斗杀西门庆。我更为一身英雄气概的林冲这等英雄好汉受到百般迫害而气愤。
我叹息于曹雪芹的《红楼梦》。我悲伤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我为有才华却受封建压迫的香菱感到惋惜,同时也对她心生佩服之情。佩服她一个孤苦女子,痴心与学诗,欣赏她对艺术的崇拜,同情她苦苦找一个精神上的寄托而不得的处境。
歌德曾说:“一本书一个世界”。带一本书,我踩着趣铺成的路,乐作成的舟,游遍南北,游遍古今。在书中旅行,可以体味人生百态,了解社会现实,胜过行万里路。
例文四:带一本书去旅行
春日,万物复苏,碧草如茵,空气中氤氲着花草的清香,迸发出蓬勃的生机。此时,你不妨手携一本《诗词大全》,迈出家门,行走春天,或爬山踏青,或乡野漫步。游玩间隙,面小河,坐石岩,诵读着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感受着春草青青、鸟儿乍到的喜悦;靠大树,躺长椅,面对着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惊叹那巧如剪刀的春风裁剪出丝丝碧柳,突然给大地披上新妆,让你感到 3 大自然活力无穷生机无限。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可以打开书本,慢慢地翻阅。这种亲近大自然的阅读,一定会让你悠然自得,惬意无比。
七月,天空瓦蓝,没有云彩,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灼人的气浪。此时,不如带着一本〈庐山旧事》,来一次庐山之行。那里是著名的避暑胜地,风景优美,环境极佳。你可以一边赏景消夏、一边翻阅历史,你可以了解一下“美庐”称号的由来,你可以参观许多风云人物住过的别墅,你诵读着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抗日宣言:
“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如同来到了全民抗战的年代,禁不住热血沸腾。
秋冬之际,你可以自由制定旅行的计划,你可以带着《华夏地理》去浙西大峡谷,去了解那神奇的地貌;你可以带着郦道元的〈水经注〉去三峡,来一番寻幽探胜;你可以带着沈从文的《边城》去湘西,去感受那里神奇的风光和人情、风俗之美„„让一本书伴随着你的旅行,让你进入一个消遣休闲的状态,犹如喝一口山泉,不腻,却甘甜了唇舌,清凉了心田。手执一本书,行走在祖国的名山胜景中,俯仰之间便会觉得天地无垠、人生辽阔。
带一本书去旅行,行走游荡之间裹挟着淡淡的书香,或多或少,都会在心中荡起微微的涟漪,有所触动,有所领悟。
【点评】1.内容充实,主题深刻。春日带书旅行的悠然自得,夏日带书旅行的惬意感受,秋冬带书旅行的寻幽探胜,这一切都被作者娓娓叙来,内容具体充分。最难得的是,最后两段在前面的基础之上进行主题的提炼和深化,写出了“带一本书旅行”的重要意义,必然让许多读者心生向往之情。2.详略得当,条理清晰。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春夏秋冬写起,详写了春、夏两季带书旅行的好处,略写了秋、冬两季,这样重点突出,详略分明,且避免了单一呆板。另外,主体部分的开头词,使得文章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3.旁征博引,语言优美。诗句的恰当引用,庐山的历史、书名和地方特点皆精当妥帖,可谓信手拈来;大量排比句、比喻句以及一些词语恰当锤炼,无不体现了作者的文化功力。
第二篇:带一本书去旅行
带一本书去旅行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我看来则是:“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在书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我畅游在书的海洋,与王维一起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间佳境,与他一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会和李清照乘上那片诗的扁舟,在黄昏时共饮一杯酒,分担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忧愁,体会她那“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悲伤。
我漫步在幽静的花园,与李太白一起“举杯邀明月,”感受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价值的宣言,体会他作为一个天才诗人的高度自信、乐观豪放的写照。我会与李厚祖在高楼上,倾听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强烈亡国之痛,描绘他作为一个薄命君主的悲苦境遇。
我激情澎湃与施耐庵的《水浒传》。我漫步在梁山山下,目睹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我激情与武松除恶蜈蚣岭;澎湃与他斗杀西门庆。我更为林冲这等英雄好汉受到百般迫害而气愤。
我叹息于曹雪芹的《红楼梦》。我悲伤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我为香菱感到惋惜,同时也对她心生佩服之情。佩服她一个孤苦女子,痴心与学诗,欣赏她对艺术的崇拜,同情她苦苦找一个精神上的寄托。
歌德曾说:“一本书一个世界。”我踩着趣铺成的路,乐作成的舟,游遍大江南北,畅游古今中外。
第三篇: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3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1每日行走在车水马龙的南京城,我并不觉得自己在忙碌,仿佛只是在与这座城市相恋。
而有这样一本书,记录下南京城多少年来的风风雨雨、沧桑变化。这座城的喜怒哀乐,这座城的风雨飘摇,都在这一本书中静静地被铭记,被眷恋,也悄无声息地陪伴着南京城继续走过以后的每一个春秋冬夏。这本书便是《带一本书去南京》
不论是饱经沧桑的六朝古都,还是战歌飞旋的虎踞龙盘,南京历史的踪迹在如今现代化的都市之中,仍然能够被人们轻易想起,亦不难寻觅。毕竟,这是时光为南京城刻上的烙印。因此,每当我漫步在快节奏生活的南京城之中,总有一种恍如隔世的苍凉之感。
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道不尽的是南京的变迁与这座城的苦楚。在秦淮河附近的一带里,四处可见破旧不堪的寺庙,院墙的红漆仿佛再经受不住时光的考验,便在人们的不经意间悄悄掉落下来,再被寺里每日出现的小和尚扫起,最后,这古寺的红墙漆不知被带走至何处,继而渐渐被世人所遗忘。就好似那历史长河之中的南京城一般罢,再多的繁华也终将落幕,然后被时光掩埋,不着痕迹。百年前的帝王怕是如何也不会想到,他所建造的满城寺庙,终抵不过时光的苍凉,无法被世人永世铭记,时过境迁之后,便慢慢消失在满城烟雨之中,成为如今城市一隅的一块空地之上凄凉的一株荒草。
或许真的如同书中说得那般罢,南京,着实是一座伤感之城。
不是每个旅人,甚至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都能明白南京城独自的凄凉与沧桑。他们看到的,或许只是南京城一砖一瓦里的`旧时光,亦或许是那路边蒋委员长为宋佳三小姐栽下的法国梧桐树上飘落下来的小绒毛,但就是这样的他们,注定不明白南京这座城内心的伤感。
南京城的故事,无心,便永不知晓。
鲜有人知,如今繁华的鸡鸣寺旁的进香河路,原是百姓摇船进香的一条小河。而它的身边,更有一条不为人知的,小小的,最终消失在时光之中的珍珠河。少女们在此靧面的场景,已然在时间的变迁里,找不到踪迹,只留下一条遭人厌恶的臭水沟。而在人们感叹南朝的亡国之君时,没有人注意到鸡鸣寺旁,一口小小的珍珠井。虽南陈主不理政事,诗酒风流,但却没有人想到,若陈主叔宝未曾当帝,那么,《玉树后庭花》的亡国之音是否会流芳百世?只可惜,风流才子生在帝王家,注定与诗词歌赋无缘,而那些妃子们的胭脂泪,竟赋予了一口胭脂井之中,南陈主道不尽的悲伤。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呢?后世只听得无尽的谩骂声,而那些曾经存在于南京城的时光,竟也成为人们口中一无所成的短命王朝。怕,这便是南京城的伤感之处吧?
我猛然发觉,生活了十几年的故土,竟然变得如此陌生,仿佛未曾相遇。南京城的风韵与灵魂忽然间变得异常沉重、悲痛,深深扎根在坚固的明城砖上,每一块砖上都是南京城的一段往事。我的耳畔仿佛回荡起秦淮河畔动人的歌声,还有眼前一片华灯之下的水墨秦淮。南京城的往事竟令我不自禁地恋上了怀旧,便也想看着书中的一城烟雨一城风。
我决心忘记那个熟悉的南京城。带上一本书去南京,在旅途中,邂逅我与南京城的故事。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2一本书,一杯茶,一条路,一串脚印。
幽幽的茶香袅袅升起,冰冷的镜片上水雾渐渐模糊了视线。我取下眼镜,小心地翻开书,撑着额角看丝丝缕缕的云朵呼啸着从身边穿过。
一直很想去黑龙江,去萧红的家乡看看,领会一下那冰天雪地的旷世里壮丽的奇观。轻抿一口热茶,微甜中带着丝丝苦涩,很清爽的感觉。
缓缓翻动着书页,一行行平凡的文字编织成一个梦幻的世界,细腻深刻的笔触,似一串珍珠,轻叩我的心扉。《呼兰河传》,用一个个轻快稚气的故事,揭示了那个零落纷扰的年代,不禁在敬佩萧红的同时,心底有一株名为凄凉的种子在悄悄生长。
寂寞的童年,一生的苍凉。
17:43,飞机终于缓缓降落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随着飞机的最后一声轰鸣,我终于踏上了这片在梦中邂逅了千百次,如梦般缥缈的土地。空气有些干燥,在凛冽的寒风中,穿着厚厚羽绒服的我仍打了个寒颤。
几经周折,在我昏昏沉沉抱着书倚在客车上睡着了的时候,汽车终于载着满满一车疲惫却期盼的旅客,驶向了一代才女,被喻为“30年代文学活神”的萧红故居。
静立在2米高的萧红塑像前,看着萧红淡而恬静的微笑,狂跳的心却渐渐平息,带着些许期翼,我迈着急切却又沉重的脚步,走进了那个曾经鲜活而现不复存在的大院。
透过红漆斑驳的木门,墙上悬挂着萧红和父母的合影。书柜、小饭桌、梳妆台……一样一样,有条不紊地摆放在小小的屋子里。很安静,很平常,似乎屋子主人刚刚离开而下一秒又会从屋外走进,伏在书桌上苦读。浓浓的书卷气息充斥着我的鼻腔。
离开正屋,漫步在小院里。院心那一丛蒿草,孤单地伫立着,在风中摇摆。我慌忙翻开随身携带的书,惊喜地捕捉着那一抹抹似曾相识的景色。眼前恍若看见一个带着草帽的孩童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在满园的春色中嬉戏、玩耍,欢快的身影像一只飞舞的蝴蝶,转瞬即逝。祖父对萧红的疼爱是她对那个寂寞的家庭最后的眷恋。
走过西院,石磨、石碾一个个跳入眼帘。当年冯歪嘴子在这里辛苦劳作,王大姑娘的凄苦爱情久久萦绕在我的心间。可小磨房被修建的格外簇新,我丝毫也看不出当时盖着面袋子的孩子是如何在这里生长,想不出那段凄苦的爱情有多么悲凉。走过那条“曾淹死猪、鸭的东二道街,往日的大泥坑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各式各样的商店抢夺着人们的眼球。我在暗暗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而开心的时候,一丝落寞漫上心头。翻开书本,字里行间隐约着的惆怅和悲切,叫我从何寻来?
还是不舍的罢!在车开动的一瞬,我忍不住回头,再深深地看一眼那越来越远的萧红故居。在那里,我找到一个亦美亦悲的真实界域,那里曾有人哭过,笑过,有人爱过,恨过。在那里,萧红寂寞人生的呐喊,在我耳边久久回荡。
我不会忘记那片萧然的小院里,有一个孑然一身的女作家创造了中国文坛上的传奇。
就着车里昏黄的灯光,我又翻开《呼兰河传》,再细细地品味那令人唇齿留香的乡思。
后记:带着一本书,走遍那些路。那串串的脚印清晰地勾勒出书后最真实的美丽。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3书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纵横几万里的尊严;
书是一条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几千年的智辉;
书是一个人,字里行间悸动的是独行的灵魂;
书更是一次旅行,在旅行中名思,就是“带一本书去旅行”。
书,神奇瑰丽,包罗万象,它书写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记录着仁人智士的传奇佳话。倘佯书中,惜黛玉葬花,叹水浒好汉,品一代袅雄,观西天取经,感时光流逝,书,以它独道的智慧,给予我们启迪思考。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在旅行中,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带“一本书”去旅行,我们便可在旅行中寻觅书迹,感知天地。
朱熹曰:“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在我看来,旅行本身就是一本好书。
中国北方敦煌莫高窟的神秘莫测,使我浮想联翩,正如同看余秋雨先生的《人生苦旅》中的莫高窟,庐山瀑布的壮观奇丽,使我心鹜其中,如同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内蒙古广阔无边的大草原,使我平静闲适……南方,人杰地灵,杭州西湖、西双版纳,都令我心弛神往。
在橘子洲头风扬文字,澎湃激情,感受伟人当年的意气风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零丁洋前思如潮涌,感动至深,感受文天祥当初英勇无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维纳斯断臂前,启迪深思,感受到的是其断臂的残缺之美。
探访这些名胜古迹,我仿佛穿越古今,穿缩于书中,仿佛与古贤圣人交谈,聆听教诲。
在旅行中,看到风云变幻,我不禁查阅资料,学到的是天文知识,看到的是喜马拉雅山,感叹沧海桑田,学到的是地理知识,看到生物繁衍栖息,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这让我更直观感受到书中的知识。
在旅行中,来到大海前,观海纳百川,让我懂得了宽容他人,包容他人。在看海水穿石的神奇时,我领略到了水并不只有液态美,并不只是随波逐流,是坚韧,是顽强,是不卑不亢,也许只有像水一样执著追求,才可为自已的理想做出力量。水是镜子,是一面明镜,反射出真、善、美,反射出人性的光辉。在看完大浪淘沙的绝伦后,我感知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是坚持、是努力、是拼搏,是人类为共同的目标而奋勇的一种精神。面对高耸入云的大山,我更能清晰捕捉到那种精神,爬山的过程虽然艰辛万苦,但只有努力攀上顶峰,才可“一览众山小”。这也许正是我们曾在书中看到过的真善美,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真理哲思。
在旅行中,我也看到:陕北人的安塞腰鼓和他们丰收的喜悦。许许多多的民风民俗,婚、丧、嫁、娶……而这些不正是他们热情、好客、纯朴的最好体现吗?在他们的勤劳纯朴中,感知的是人性的光辉。
由此可见,书与生活息息相关,书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旅行是一本好书。
在旅行中,我看沧海桑田;
在旅行中,我解自然迷题;
在旅行中,我享清风流水;
在旅行中,我品婉约缠绵;
在旅行中,我感豪迈洒脱;
在旅行中,我思人生真谛;
……
旅行如书,在旅行中增添了对人生的感悟,似在书中徜徉。让我们一同“带书旅行”。
第四篇:《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讲评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明确中考作文导向——要多读书、读好书、真阅读、深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年南京市的中考作文题是“带一本书去旅行”,题目及要求如下:
暑假,我们可以放下课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这篇作文该怎么写呢?
二、看文审题
1、请同学们阅读学案上的两篇习作,你觉得这两篇文章符合题意吗?
1、带一本书去旅行(只写读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山,路上我再一次带上了它,保尔那钢铁般的精神又一次深深地震撼了我。
故事中的主人公保尔既是一名刚毅坚强、自觉无私的革命战士,又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年轻人。他也做过傻事、错事,犯过军纪。在生活中也有失望和悔恨,在生命陷入绝境时,他也曾经绝望想要自杀。但这些正如保尔说过的一句话“这都是由于缺乏经验,由于年轻,然而多半是由于无知造成的。”正是保尔那钢铁般的精神,使保尔重新站了起来。无论病情多么严重,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党,都在想着学习、看书,在病情那么严重的情况下还想着为党做一点事,他甚至在双目失明时还坚持写了一本书,这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那本书是他用了整整6个月的时间写成的,结果不幸的事发生了,在邮递时稿件丢失了,保尔很痛苦,但他没有灰心,又重新写了一遍。他的这些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我就缺少像保尔那样钢铁一般的精神,我应该学习那样的精神,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地锻炼自己,经历什么都不怕,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光阴荏苒,事过境迁,保尔所处的那个烽火时代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而保尔的精神仍被一代一代人传承着。
2、带一本书去旅行(只写旅行)
有句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带着自己喜欢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去自己喜欢去的地方。
我喜欢登山,喜欢站在山顶俯瞰山下的感觉。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登紫金山。
我们从樱驼村入口开始登山,进入樱驼村的山路很幽静,偶尔看到人来人往,都是匆匆忙忙,有的人还打着招呼,我想他们大概是经常登山互相都熟悉了吧。走完一段坡路,就是一级一级的石阶了,林间不时传来小鸟清脆的鸣声,让人们心情愉悦。开始时我很有劲,一直走在妈妈的前面,还不停地催妈妈快一点,妈妈笑着喊我说:“慢点慢点。”可刚登了一小
半路程我就慢慢放缓了脚步,向山上看去,还有那么远的路,我忍不住直喊“怎么还没到,好累,好累啊!”这时妈妈走过来鼓励我说:“坚持,坚持,再坚持!”我的腿好像又有力气了,继续一步一步前进,快到山顶时,我已经是满头大汗了,脱下外衣我继续前进,最后我们终于成功到达了山顶。
到了山顶,我和妈妈高兴地欢呼着,我们的声音在山林间回荡。山顶空气很好,而且景象开阔。站在山顶向下看,玄武湖、高楼大厦尽收眼底,一条条大街像蜘蛛网一样把一座座高楼连在一起,汽车像忙碌的蚂蚁跑来跑去。
下山的路走得很快而且轻松,我和妈妈边走边愉快地聊天。
我觉得登山真是件快乐的事,虽然辛苦但使我懂得了遇到困难永不放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学习也是一样,知识的积累和丰富需要我们不断地迎难而上,这样我们才能登上知识的高峰。
学生阅读并指出问题:两篇文章不符合题意。没有紧扣住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书”和“旅行”;也没有把握住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这个题目是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去旅行”,修饰语是“带一本书”,它限制旅行的方式,写作中要把“读书”和“旅行”结合起来。
2、小结:写好这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审准题意:
一、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
二、分析理解词语间的关系
三、评说例文
大家都带了哪些书去旅行呢?
1、老师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搜集到一些素材,你们觉得带这些书合适吗?
(1)父母、老师、朋友、同学
(2)坚持、勇气、爱心、信心
(3)语文书、历史书、地理书
(4)游戏秘笈、卡通漫画、言情小说
学生评价并指出问题:从提示语中可以看出,题目中的书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书,且不是课本,应是自己爱读的好书。从这些素材可以看出读书不够多,读书面较窄,书的格调不高。
2、小结:读书态度要端正——多读好书
3、列举一篇套读唐诗集或宋词集或古诗文集的习作,你觉得这篇文章带的书可以吗?写的好不好?
3、带一本书去旅行
我要带一本《全唐诗》,走遍大江南北。
我要带一本《全唐诗》,度过四季春秋。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行至江南水乡,烟花三月,如烟如雾的小镇,下着绵绵细雨,仿佛一幅感动千年的水墨画。恍惚间,时间定格于此,一切都是那么恬淡素雅。弹指数千年,那江南的美丽不顾时间匆匆,仍自妖娆。
携着的那本书,被风吹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行至边疆,广袤大漠,死寂沙海,雄浑。坐在高高的沙丘,随手捧起细碎的沙,沙还散发着微微热量。大漠的夕阳将落,风习习吹过你的耳边,此时,城市的浮华与喧嚣已然遥远,有的,只是一份宁静致远。
携着的那本书,落下一张卡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旅行,不仅在于行,更在于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年时,凌云壮志,朝气蓬勃。无知,亦无畏。循着脚步,循着心之所向,攀上生命的巅峰,胸怀坦荡。
携着那本书,撕下一面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儿童见面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旅行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旅行本身,而在于旅行的过程和目的。旅行是美丽的,更美丽的在于回归。其实纵观《全唐诗》每一篇名作,甚至于结合其年代,我们都不难发现,繁华落尽,还是归于沉寂。也许旅行到最后,家才是最温暖的吧。
带一本书去旅行,莫不如说,是带一种心情回家。
学生评价并指出问题:只是套用了古诗文素材,看似文辞华美,其实并没有充分的理解感悟。
4、小结:读书经历应真实——真读好书
5、列举三篇习作,一篇扩写复述书中内容的,一篇神游书中的,一篇优秀作文。请学生紧
扣题意给三篇文章写评语并选出最好的一篇。
4、带一本书去旅行
旅行,一件我最喜欢的事,沿途风光、景色名胜,在我眼里,都是无比美好的。我去过的地方也很多,不过,我最向往的却是书本中的地方,虽然不是真实地存在,但仍令我产生无限的向往。
翻开《格列佛游记》,跟随着勇敢的外科医生格列佛的脚步,我来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大人国、小人国、飞行岛、巫师国、科幻国、长寿国、日本国和慧骃国。
首先我们来到了小人国。顾名思义,这里的人都很小,所以我们的主人公在小人们看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怪物,小人国的人们非常团结,而且诚实。他们把欺诈看作是比偷窃更大的罪恶。
接下来就是大人国。同样顾名思义,这里的人们都很高大。这里有高大的麦子、高耸入云的树木,还有对当地人来说只是一条小路,而对格列佛来说却是一条大道的“田间小径”。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如此巨大,令人好奇。
之后,我们来到了飞行岛、巫师国、科幻国、长寿国、日本国,光听这些国家的名字就很有趣。这些国家里不仅有热情好客的人们,还有美丽的风景,在此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最后,我们抵达了慧骃国,这是这次旅行中我最喜欢的地方。
慧骃国有成行的树木,被野草包围的燕麦田,还有田间的几只长相奇特怪异的动物。慧骃国的人们都具有良好的品质,这就是我喜欢这里的原因。他们正义、友好、忠诚、善良,这些美好的品质都是人们所喜爱的。
依依不舍的合上书,结束了这段奇妙的旅行,我结识了各种神奇国度的居民,也欣赏到了奇异国度的美丽风景,这比我之前的所有旅行都令人激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着《格列佛游记》旅行,别有一番体会。
5、带一本书去旅行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小时候就喜爱看书,书能给我无限的快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书的时间少了,有的只是做不完的作业。不过,现在的我可以放下压力,带着一本书去旅行了。
捧着我最心爱的《三国演义》,开始一趟心的旅行。
锦衣白袍,手持银枪,在敌群中七进七出威风八面,这不就是单骑救主的赵子龙吗?此刻我正与他并肩作战,共同御敌;手握酒杯,眼观棋盘,面对刮骨疗毒之痛还能谈笑自若,这不就是毅力惊人的关云长吗?此刻我正站在他的旁边,敬佩他的勇敢与坚强;挥动羽扇,独弹银琴,大摆空城计仍然气定神闲,这不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吗?此刻,我正在聆听着他的琴声,感叹他的机智与冷静。
当我站在赤壁战场时,只听得两边士兵的喊声震天,大火已将天边染红,血色映满了河流,我不禁叹息一将功成万古枯的悲壮;当我站在五丈原,看见诸葛亮临死不忘先主知遇之恩的忠心耿耿以及未能匡扶汉室的无限惋惜,我不得不为贤相的逝去而痛心;当我站在宫殿之上,看见司马家族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我又要感叹历史的残酷与现实。
每当我读《三国演义》,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自己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就好像进行了一场旅行。
只要用心去读书,你就能身处其境,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奇妙,而这一切的一切只源于一颗求真的心,带一本书去旅行,用一颗心去读书。
6、带一本书去旅行
我带着《目送》,和妈妈去乡下旅行。
没有城市的喧闹,没有补课的烦恼,没有庸俗的人群,这儿,是清静,是纯朴;这儿,像《目送》,是干净,是安宁。
无目的地走,牵着妈妈的手,一言不发。看人,看景。我腿长,步子快,妈妈与我相反。她为了迎合我的步子,一路快走,刚开始还能坚持,后来,我听到了她喘息的声音,而我的心那么平静。终于,她扯着我的手,讨好般地说:“你慢点行吗?我好累啊!”
这一刻,我突然想到了在来这路上翻阅的《目送》。龙应台的母亲也老了,她似乎同我妈妈一样,时光磨去了她们的棱角,对我对龙应台是满满的信任与依赖。带《目送》去旅行,我发现母亲一点点变老,对我的爱却一点点增加。
母亲终究是老了,步伐愈发像老太婆,说话的声音比平时大好多倍。我拉着妈妈继续走。一个女人悄无声息地走在我们前面。她,不漂亮,黑色的皮肤,肥胖的身材,脏旧的衣服。妈妈像见到外星人似的,突然抓住我,一脸兴奋地向那个离我们并不算远的女人指去,几乎要破音地说:“快看呐!那女人的屁股好肥啊!”我连忙按下妈妈伸出的手,低声跟她说:“嘘!小声点!人家会听到!”
这一瞬,我突然有前所未有的尴尬。
后来,我和妈妈停靠在树下休息。我打开书包,捧起我心爱的《目送》,翻着。不知是否是巧合,还是人老的通病。龙应台的母亲原来也曾和我妈妈一样,不管会不会被人听到,手指一指,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原来,龙应台也曾如我一样,这样尴尬着。
带《目送》去旅行,我发现自己对妈妈的行为嫌弃的,尴尬着,而我是她女儿,我不该。
母亲终究是老了,但子女也应多关心她,教她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如同当初教育我们一样。
带一本《目送》去旅行,我想我会更加关爱我的妈妈。永不变。
学生评价并指出问题:第一篇只是扩写复述书中内容,第二篇只是在书中神游、想象,第三篇是真正的带着一本书去旅行,将读书的感悟融入了旅行经历中,旅行经历又升华了读书的感悟,两者有机结合。
6、小结:读书收获需丰厚——深读好书
四、反馈练习
前两篇文章,两位同学都带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去爬山,请你根据题意,运用今天所学,补写下面的片段。
走完一段坡路,就是一级一级的石阶了,林间不时传来小鸟清脆的鸣声,让人们心情愉悦。开始时我很有劲,一直走在妈妈的前面,还不停地催妈妈快一点,妈妈笑着喊我说:“慢点慢点。”可刚登了一小半路程我就慢慢放缓了脚步,我的腿好像又有力气了,继续一步一步前进,快到山顶时,我已经是满头大汗了,脱下外衣我继续前进,最后我们终于成功到达了山顶。
五、总结、推荐书目
南京是文化名城,一直倡导读书,倡导广泛阅读、潜心读书。“带一本书去旅行”这道作文题是一种倡导,是一种呼唤,也是一块试金石,是一场“读书现形记”,从作文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的读书态度、读书经历、读书收获。希望同学们从今天起多读好书、真读好书、深读好书。
最后,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些书以及作者:
史铁生《我与地坛》、龙应台《目送》、《庄子》、杨绛《我们仨》
林语堂、梁实秋、梁衡、刘墉、林清玄、张晓风
„„
第五篇:带一本书去旅行初中作文
带一本书去旅行
黄沙滚滚。一轮红日在塞外的烟尘中缓缓落山。余晖染红了茫茫大漠。这个暑假,我们乘车去陇西、内蒙一带旅行。尽管车内凉气袭人,但窗外那无尽的荒漠却仍然使人感到压抑。车内一片沉寂。
临近傍晚,暑热稍尽,我们便出来走走。一下车,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让我也万籁俱寂。“羌”多么悲壮的一句诗!它月光照在如雪的沙漠,残垣断壁上,征战几人回”
不知不觉中,东方的天际已经泛起了鱼肚白。远方也传来了一阵阵牧人的歌声。在母亲的呼唤中,我们也该踏上新一天的旅途了。此时我仿佛是重新踏上征途的勇士,高呼一声“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