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何力同志在2013—2014年由市委组织部抽调参加市棚改工作第三推进组工作,与全组同志一起负责鸿嘉花园小区、融福康城小区拆迁征收工作推进落实。期间,能够积极开展工作,深入住户家中调查,加强协调,督促开发商积极推进,科学合理制定拆迁工作方案,较好地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征收办公室交办的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鸿嘉花园于2010年7月动工,小区占地面积23.63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该小区动迁面积19.2万平方米,动迁户数2915户。工作组于2013年7月初进入,进入时还有315户没有动迁。工作组进入后,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截止现在,拆迁226户,还有89户没有动迁,已经安置入住1135户。规划建设回迁楼32栋,已经建成20栋,今年预计建设12栋。融福康城小区拆迁总面积2.6万平方米,动迁户数577户,已拆迁528户,已安置入住479户,未动迁1户。
二、主要工作
(一)深入调查摸底,准确掌握第一手材料。进入小区之后,首先,工作组听取了业务经理介绍了本小区涉及征收拆迁户的基本情况及对每户补偿的初步意见,并查看了前期工作留下的工作资料。其次,深入各家各户进行走访调查。基本是采取“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到各家调查摸底,详细了解各住户的想法和用房情况,然后与各户进行了初步的沟通。对白天上班不在家的住户都是晚上等下班后到家中商谈,经常工作到晚九点多才结束。如有一户主不在本地,在沈阳工作的,就通过电话约谈,或利用星期日等空闲时间从沈阳回来谈其想法和要求,组织其与征收办进行具体商谈,对上述约谈的情况一一形成笔录资料。
(二)积极宣传政策,确保顺利推进工作。在开展约谈和走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释,从近几年先后出台有关政策的衔接、实施和理解,以及对其要求补偿的适用哪项政策及对其影响等情况一一进行了解释说明,保证了他们对各级政策的正确理解和认可。特别是对年龄较大的老人,不听你解释政策不政策的,就要求按他要求的条件,我们就多次进行耐心的劝解。
(三)加强沟通协调,力争建迁双方满意。针对鸿嘉花园 小区拆迁户多,涉及住户面广等因素,在深入调查后,我们一是对双方所持条件相差较大的,工作组积极协调双方进行商谈协调,使所持要求逐渐接近。二是对开发商所给予补偿条件略低的,以工作组的名义建议开发商提高补偿标准。如果有住户要求过于高的,工作组进行了多次的协调讲清相关征收政策之后,仍不同意的,将建议开发商对其提出强迁申请,由工作组报市征收办。现已有2户进入强迁程序之中。三是所在住户涉及亲戚朋友的,通过多方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促进其相互信任,达成协议。有的涉及某单位工作人员拒绝见面约谈的,工作组主动到单位上门约谈,或通过其单位领导说明情况进行约谈。
(四)注意预防上访事件,积极督促按时回迁。在工作中,一方面,针对有一部分住宅楼回迁户不满意水、电、暖等附属工程进度过慢的情况,欲串联到市政府上访的言论。工作组及时找开发商沟通,了解接水、接电、供暖等生活设施工程的进展情况,催促其抓紧时间进行协调、加快施工进度。另一方面,加大对回迁住户落实政策的解释和调解工作,保证顺利办理回迁入住手续。同时,对办理入住后对其结构不十分满意的住户,积极协调开发企业帮助解决。一住户在办理入住后,发现中间有非承重的间墙和多出一个卫生间等问题,要求能否帮助去掉间墙,取消一个卫生间,工作组出面与开发企业协调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使住户满意而归。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要求条件过高的无法协商。拆迁区内剩余56户大多数因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漫天提高安置条件,致使无法达成拆迁协议,而所占位置处在6栋回迁楼的位置,将使510户住户无法正常回迁。
二是部分签订协议仍拒绝不搬迁。有2户签订协议后拒不搬迁的,致使按规划位置建设的回迁房、廉租房不能整栋落地,动迁进程停滞。相应160户回迁住户无法回迁入住,期间每天都有不能按期入住的回迁户到棚户区动迁办上访,虽经工作组和回迁入住办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但情绪激愤,以致到市里上访的事件频发。
三是回迁时且拒不交清余款。此种情况在协议签订时,已标明相互费用在入住时结清。但在办理入住时回迁户不认可超出面积,或感觉超出面积过多,不想交多出协议规定的面积房款的,而无法回迁入住,这类情况引起上访的也较多。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协调做工作,督促推进工作进程。
二是积极协调开发企业,解决好办理入住中的问题。三是提出安置要求过高的,经对多次调解无效,尽快完善强迁手续。
2014年7月10日
第二篇:2019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2019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棚户区改造是33项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采取三项有力举措,全力为棚户区改造工作做好服务,确保民生工程高效推进。
我县2019年蓉城镇东门酒厂、塔桥新村等地块棚户区改造任务共计1046套,改造拆迁总面积约14.32万平方米,征收工作:截至10月底,已完成新四中地块、塔桥新村地块、东门酒厂地块等地块共计1046户的签约任务。
2、安置房建设方面:安置房建设面积约24.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71亿元。9月底,安置房已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安置房正在主体施工,预计2020年底全部完工。
3、资金保障方面:截止12月底,向上级争取棚改中央补助资金2038万元,省级补助资金181.8万元,棚改项目基础配套设施第一批补助资金540万元(争取碧桃路的项目补助资金)。
2020年工作安排:2019年9月份就提前谋划2020年棚改任务,10月拟定计划(2020年蓉城镇老城区棚户区计划改造230户)上报市住建局,并已上报申请棚改专项债券40000万元。通过谋划在先、提高认识、形成合力三大举措,会同相关单位,坚持信息摸在先、工作做在先、预案定在先。突出抓好项目资金筹集、征地拆迁等关键环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第三篇:棚户区改造社区工作总结
棚户区改造社区工作总结
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资料整理回来了一些关于工作总结的作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工作总结范文
XX 市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 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然而在棚改的进行 中,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可避免的困难。我觉得棚改是在 提升城市形象、解决城市中的“二元结构”、节能减
排的基 础上,更是为了老百姓能更好的享受到安全、供暖、绿化等 多项城市便利的一项安居工程,是一个便民、惠民的举措。
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把以民为本作为具体操作的一个核心,解决起棚改中遇到的困难就不是难事。对于把双城的棚改如 何把工程圆满顺利的完成,我个人有几点建议。
一、政策公开。政策补偿的公开,一方面让具体操作的 工作人员能正确的执行,不敢越雷池;另一方面也让老百姓 能对自己应得的补偿心知肚明,避免漫天开价。在棚改过程 中,还是有很多老百姓对棚改给予的政策补偿不了解、不清 楚、不明白,有的认为棚改就是政府征收了自己的房子,有 的觉得是政府给我的钱不坑白不坑等等,这给整个棚改工程 造成了很大的阻力。这就需要在棚改过程中,要把政策补偿 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公开,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把政策补偿耐心 讲解给老百姓,避免在棚改过
程中由于不了解政策发生的矛 盾。
二、补偿公平。很多老百姓对补偿不满意,嫌少,那么 政府就应该继续研究拓宽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渠道,积极创 新融资方式,尽量给予老百姓更多的补偿。但是更多老百姓 不是怕补偿少,而是恨不公。同样的面积,为什么有些人得 到的补偿就会比自己多。究其原因,还是在棚改过程中和棚 改以前,很多人利用人情、利用关系,虚报多报、胡建滥建、违规办照,还有个别工作人员对关系户特殊照顾,对违规情 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公平的补偿是整个棚改工程执行 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公平的给予补偿,棚改中的困难多数是 可以很好的解决的。
三、办事公正。如上面所说,更大的矛盾和困难,集中 在补偿不公平,人情补偿、关系补偿和违规报面积上。那么 这就需要政府下决心,抓关键,狠整改,严处理。要对那些 无理索要补偿的,要严格依照政策执行,决不妥协。还要
对 那些违规建设的房子、违规办理的房照和其他非正常渠道办 理的提高补偿的,要拆除那些私建滥建的房子,取消违规办 理的房照,同时一定要要抓源头,看看是谁允许这些违规问 题发生的,对涉嫌违纪违法的人员严肃处理,一方面确保的 了公正,另一方面也起到了警示作用,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 生。
以上是我对棚改的几点意见,同时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保证自己绝不插手介入违规建筑,对知道的他人在棚改中 违规违纪行为及时举报,如果政府需要,全力协助动迁工作。
第四篇: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阜新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解决弱势群体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自2005年棚户区改造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抓住民生之本,实施民生工程,确保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成果惠及广大棚户区居民。我市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全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使81820户棚户区居民彻底告别了久居多年、狭窄破旧的棚户区而喜迁新居,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增强了全市人民转型振兴的信心和艰苦创业的决心。
一、阜新市棚户区基本情况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人口193万,全市总面积10355平方公里,下辖两县和五区。阜新取自“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四项落户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的资源型城市,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是闻名全国的煤电之城。建国50多年来,共为国家贡献了6亿吨煤炭,用60吨的火车皮装载可绕地球赤道四周半;共输送出1700亿千瓦时的电力,平均每个国民可分享130度。
在计划经济时期,受“先生产、后生活”观念的影响,职工住房非常困难,在矿山周围建设了大量的简易平房,矿区职工为解决子女的居住,在平房的周围搭建了无数的小房和偏厦。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和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这些临时搭建的小房和偏厦年久失修失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天的棚户区。阜新人引以骄傲的百里矿山,如今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百里棚户区。我市棚户区具有建筑年限长、分布范围广、房屋面积多、改造任务重、面临困难大等特点,而且很多矛盾和问题在全省也是最突出的。
一是棚户区房屋建筑年限长。棚户区最早建于日伪时期,多数房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年限多在50年以上。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重生产、轻生活,房屋建筑简易,不仅面积狭小,而且设施不全、年久失修,致使地基下沉,墙体裂缝,屋面破损不堪,夏天灌水,冬天进风,很多早已成为危房、险房。棚户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匮乏,居民行路难、吃水难、入厕难、用电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也存在很多消防隐患。
二是棚户区分布范围广。阜新号称百里矿区,百里矿区百里城,如今百里城遍布百里棚户区。棚户区中的新邱、城南、高德、太平、五龙、平安及清河门平房密布,国铁以南基本都是棚户区,被喻为阜新的“第三世界”;老百姓形象地比喻为:“过了铁道南,回到解放前”,“铁南铁北两重天”。
三是棚户区面积大,改造任务重。全市有棚户区房屋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其中,被列入省5万平方米以上棚户区改造计划的有221万平方米,占全省计划总数的27%。棚户区实有面积和列入省棚户区改造计划面积均居全省首位。
四是棚户区内弱势群体人口多。棚户区85%是矿工住宅区,而且大部分为退休和下岗职工。列入全省5万平方米以上棚户区改造计划的棚户区共有居民81820户、22.66万人,其中,低保户30842户,占38%;低保及低保边缘户高达75%。
五是棚户区商业开发价值小。我市的棚户区多数靠近矿山边、铁路边、高线走廊边而建,分布在城南矿区的周边,交通不 便,几乎没有基础设施,土地价值都在零以下,基本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
六是棚户区改造筹资难度大。阜新是全省唯一的市、县两级财政靠补贴过日子的城市,2006年全市财政收入8.96亿元,仅占全省财政收入816.9亿元的1.1%,但却承担全省27%的棚改任务,筹措资金困难很大。
二、棚户区改造取得的成果
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不但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而且带来了社会更加深层的变化,促进了“三个和谐”,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第一,促进了城市的和谐发展。
两年来,我市共拆除棚户区房屋221万平方米,新建住宅楼711栋,272万平方米,城市规模增加近一倍,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合理。一是大片超大型棚改新区拔地而起。新邱棚户区是全省单体最大的棚户区,仅列入省改造计划的棚户区面积就有78.57万平方米,有居民17722户,47849人,通过棚户区改造建设了208栋、90万平方米的棚改新区,使整个新邱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区取代了原来破旧不堪的旧城区;建设规模达到30万平方米到40万平方米的大型棚改新区有城南、平西、煤城海新三处;建设规模达到20万平方米到30万平方米的棚改新区有1片,5万平方米到20万平方米的棚改新区有9片。目前,这些建成的棚改新区已经成为阜新城区靓丽的风景线。二是改变了城市的不平衡发展状态。“细河南北两重天”已经变成历史,从新邱区到清河门区的百里矿山百里棚户区,已真正变成了百里矿山百里城,城市 各区域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三是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棚户区的改造,城市污染进一步减少,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提高,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776吨,减少烟尘排放5418吨,每年可减少垃圾排放200吨,新增绿地54万平方米,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状况已不复存在。实践证明,棚改工程是一项“振兴工程”,它使落后偏远的矿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促进了城市整体的和谐发展。
第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在棚户区居住的居民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通过棚户区改造,广大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变,全市有8万多户、22万人告别了低矮破旧的棚户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占城区人口四分之一的居民通过棚户区改造受益。户均居住面积由原来30平方米增加到52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9.1平方米增加到16.7平方米,接近全市人均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的水平。棚户区居民个人资产也得到了增值,从原来几千元的破旧平房增值到5至6万元楼房。棚改新区的社区建设、医疗卫生、新型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均同步跟进,棚户区居民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实践证明,棚改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它使广大棚户区居民享受到了转型发展的成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消除了多年的不平衡心理,同时也增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决心,对我市转型振兴充满了信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第三,促进了党群、干群的和谐关系。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 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千方百计地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使广大棚户区居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为他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在棚改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棚户区居民家中,看到了棚户区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受到很大震动,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执政为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采取登门服务、现场办公等工作方式,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广大党员干部自发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主动献爱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棚户区困难居民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全市还组织了对棚户区居民的“大走访、大服务”活动,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党员干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热潮,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实践证明,棚改工程是一项“鱼水工程”,它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使广大群众更加热爱和感谢党和政府。
第四,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就业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我市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城建项目,涉及面很广。这一项目建设,带动了我市的建筑、建材、冶金、化工、家装、运输及社区服务业、家庭手工业等相关的二三产业迅猛发展。棚户区改造的腾空土地也为我市新增工业项目创造了条件,棚户区改造后,全市共腾空土地347万平方米,而且这一区域的主要道路、上水、下水、电力、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具备了招商引资的条件。其中平安西部、新邱中部、清河门等三片可以作为工业用地,海州区利用腾空的土地建成了13.2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内已完成“七通一平”,部分项目已经进入园区,即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工 业年”的快速发展。同时,棚户区改造后,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社区服务业、家庭手工业,努力解决棚户区居民就业难题,目前已解决了2.2万名棚户区居民就业和再就业,有力保证了居民住得起、住得稳。
第五,培育了阜新的“棚改精神”。
棚户区改造工程在我市城市建设历史上投资最高、涉及居民最多、工作难度最大,但全市上下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克服各种困难,两年内完成了常年5-6倍的房屋改造工作量,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棚改佳绩。在创造“棚改速度”的同时,也培育了以充满感情的负责精神、团结协作的友爱精神、科学务实的创新精神、扎实苦干的奉献精神、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棚改精神”,为我市转型振兴带来了巨大精神财富,更加坚定了全市人民对未来的信心,激励全市人民发奋图强,艰苦创业,推动阜新转型振兴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三、棚户区改造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第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直接关系到棚户区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市委、市政府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把这项工程列为全市一号民心工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组长的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下设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市棚户区改造进行组织、调度、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完善了市、区、街道三级领导体系,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实的领导体制。二是强化工作机制。制定了专题例会、定期调度、重大问题现场办公、日常工作保持 联络等工作制度,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全力解决棚改进程的各类问题。三是确定操作方式。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棚改指导方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分期实施的总体要求,落实了各方面工作职责。四是制定政策措施。为确保棚改工程的科学化、正规划和规范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阜新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招投标指导意见》、《阜新市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创造了具有阜新特色的棚改方式。
第二,坚持科学规划,改善城市布局。
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棚改机遇,统筹考虑棚改建设规划布局。一是把棚户区改造与推进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相结合。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突出城市南部棚改建设,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市南北的协调发展。二是与促进就业再就业相结合。充分利用腾空土地,建设工业园区和商贸市场,为棚户区广大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与增强城市功能相结合。坚持以煤城海新棚户区为圆点,向南、向东辐射,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空间,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四是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彻底解决棚户区居民行路难、吃水难、入厕难、用电难、用热难等问题。五是与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相结合。全面解决困难群众居住问题,调节住房供需矛盾,抑制房价上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三,多方筹集资金,抓好工程建设。
棚户区改造工程投资巨大,2005到2006年总投资近3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0%。在这一工程建设中,资金问题是关键性问题,为有效破解难题,我们发动了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建 7 设。一是实行多方筹资。打破“有多少钱干多少事”的陈旧思维观念,采取了“六个一块”的解决资金方式。即争取国家和省补贴一块、通过银行贷一块、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免一块、社会各界支持一块、居民个人出一块、腾空土地商业化运作收入一块。二是千方百计降低建设成本。棚户区改造大宗建材实行政府统一公开招标采购,既确保了回迁楼的质量,又降低了建设成本,两年来共节约采购资金2934万元。三是减免相关费用。最大限度地减免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配套费等1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共免收7.2亿元,最终使棚户区居民得到了实惠。四是充分发动各界力量服务棚户区改造。市人大、市政协多次视察指导棚改工程;房产、发改委、建委、国土、财政、公安、审计、物价、消防、人防、统计、动迁办、规划等部门打破常规,实行“一站式”现场办公,从速办结审批事项;交通和交警部门为棚改运输车辆开辟了“绿色通道”;文化、卫生、体育、民政、劳动、精神文明办等单位积极为棚改工程作贡献;各区政府全力以赴推进拆迁工作和回迁楼建设;各级棚改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做好指导、协调、调度、检查、拆迁、建设等项工作;阜矿集团、供电公司等中省直单位以及建筑施工企业全力支持和参与工程建设,确保了棚改工程快速推进。五是狠抓工程质量。在确保工程建设速度的同时,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全面落实建筑工程质量责任制,广泛开展建设工程分项和创优样板工程活动。对主体建设和各项配套工程全面实行公开招投标制,选聘资质高、能力强的施工队伍。在施工进程中,有关部门加强经常性检查,还聘请32名熟悉工程建设业务的回迁群众作为义务质量监督员,全面参与工程质量的监督,努力把回迁楼建设成质量优、价格廉、人民满意的“放 8 心工程”。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拆迁回迁。
拆迁是棚改的基础工作,难度最大。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各种措施,短时间内完成了拆迁任务,为回迁楼建设腾出了工作面。一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板报、宣传车等形式,讲清棚改工作意义和好处、讲清棚改有关拆迁政策、讲清工作程序,达到家喻户晓。实施了“八公开”,即公开拆迁补偿安臵政策、回迁安臵方案、搬迁顺序号、补偿标准、拆迁和回迁房屋面积、评估标准、分房时间、办事程序等各项重大事宜,得到广大棚户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和赞扬。二是落实包户责任,推动群众拆迁。采取市领导、区领导包片、党员干部包户的办法,全力做好拆迁动员工作。全市92个市直部门和中省直单位,共抽调3000多名干部与棚户区居民结成包保帮扶对子,帮助棚户区困难群众解决大量租房、求学、就医、生活等诸多难题,累计帮扶资金427万元。三是实行梯次拆迁,缓解拆迁压力。避免了居民租房和二次搬家的麻烦,为减少政府搬家补助费4379.6万元。四是变上访为下访,认真做好拆迁稳定工作。为化解矛盾,市主要领导主动下访,面对面的解决拆迁问题,赢得了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由于采取上述措施,确保了拆迁工程快速有序地向前推进,尽管8万多户居民同时进行大搬迁,但没有出现一起群体入省进京上访事件,实现了和谐拆迁。同时,精心组织回迁,保证居民入住。提前组织召开回迁分房大会,公布安臵政策、分房原则、选房程序和办理回迁手续。严格按照搬家顺序和交款顺序确定分房顺序号,组织居民按顺序号自主选房,并将分房名单进行公示。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证员、居民代表对回迁 9 分房全过程进行现场监督,确保回迁分房公开、公正、公平。对特困户、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制定了免收结构差价、分期付款、廉价租房、困难救助、公积金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回迁居民顺利上楼。
第五,完善服务功能,建设新型社区。
在棚改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既注重解决居民当前困难,又考虑居民长远生活和城市长远发展,明确提出建设“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文明健康”的棚改新区的目标,努力使棚改新区拥有一流环境、一流服务、一流管理和一流治安,成为安居乐业的新型社区。围绕“设施齐全”,做到主体建设与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使新区给排水、供电、通讯、消防、供暖、环卫等公用设施全部配套,建设了中心文化休闲广场、停车场、幼儿园、商店、社区卫生室,配备了健身设施、篮球场地、休闲娱乐场所和图书室;围绕“服务配套”,新区成立了物业管理所、就业服务站、低保救助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创业市场,努力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围绕“环境优美”,保证新区绿化率达到40%以上,做到道路通畅、路面平坦、无裸露地面,按规定配套建设环卫设施;围绕“管理有序”,对新区的工作网络、管理制度、警务工作、环境卫生等做了明确规定;围绕“文明健康”,组织新区居民开展经常性的文明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我市建设新型社区的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受到棚户区居民的一致欢迎。
第六,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居民就业
市委、市政府把棚户区居民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各相关部门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努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一是利 10 用棚户区改造腾出的土地建设工业园区,进行招商引资,建设和发展密集型第三产业,解决下岗职工就业岗位。二是各区政府结合棚户区居民实际,开展了就业培训和提供就业信息,努力使每一位下岗职工都能学到一门知识,掌握一项技能,找到一份工作。三是建设农贸市场,无偿提供经营摊位。在棚户区改造小区周围将建设13个农贸市场,设立1300个摊床和325个精品间,无偿为下岗职工创造就业条件,预计可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将重点安排棚户区回迁居民中“零就业”家庭成员和“4050”人员的就业。四是组织劳务输出,通过对下岗职工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能,例如手工工艺制作、家政服务、裁剪班和小区内的保洁、保绿、保安等基本技能,既可在本地就业又可到外地创业。五是市棚改办制定了《阜新市棚户区改造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办法》,实行社区、居民委员会指导下的居民自治管理。将物业管理与居民就业相结合,参加小区卫生、维护等“三保”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和措施,已有2.2万棚户区回迁居民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保证了棚户区居民住得进、住得起、住得稳、住得好。
四、棚户区改造的几点体会
第一,只有把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能否把棚改这一直接关系几十万居民根本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实施好,是对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为民思想和执政能力的一次检验。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棚户区改造视为“天字号”工程,摆在重中之重的位臵,把棚户区改造工程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第一课堂;把大多数棚户区居民的呼声和反映作为制定政策、作决策的第一信号;把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工 11 程作为第一任务;把建设质量最优的回迁楼房,让棚户区居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作为第一目标,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困难,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所以说,只有把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使民生工程赢得民意,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第二,只有带着感情去做,才能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在棚户区改造中,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像“走亲戚”那样深入棚户区居民家中,把棚户区居民当成自己的亲人,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疾苦和愿望,增进了对群众的感情,增强了群众观念。真正做到了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全力以赴、昼夜兼程,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同时也使广大棚户区居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理念,增强了他们对阜新转型振兴的信心和自己艰苦创业的决心,为办好更多的民心工程积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第三,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民生工程建设,才能又好又快地把民生工程建设成民心工程。
在棚户区改造中,人大、政协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主动围绕棚改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为棚改工程擂鼓助威、保驾护航;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深入到棚改一线,发动群众,鼓舞斗志,扶贫济困,凝聚人心;各民主党派本着与党和政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精神,积极投身到棚改工作 12 中来,积极为棚改聚才出力、献计献策;驻阜各部队、各中省直单位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从各方面支援棚改,声援棚改;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不分份内份外,互相支持、紧密配合、协调动作,一切为棚改找方便,一切为棚改开绿灯。各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各级棚改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快速解决工程难题。在棚户区改造拆迁中组织全市92个市直、中省直单位,深入棚户区居民家中,进行拆迁包保帮扶,解决棚户区居民实际困难,加快拆迁进度;棚户区居民回迁后,又组织全市135个市直、中省直单位和33个重点民营企业对棚户区回迁居民进行大走访、大服务,解决他们回迁后的各种困难,使他们能够住得稳、住得好。
我市的棚改工作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7年我们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启动了1万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程。年内,我们将完成列入省改造计划的108万平方米拆迁任务,占全省总任务的36.1%。计划建设回迁楼161万平方米,解决29113户、80812人的棚户区居民住房问题,这项民生工程将惠及更多的困难群体。
第五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
中盐皓龙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
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市委、市政府为扩大内需、改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提升我市城市居民居住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公司棚户区改造,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皓龙、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改善我公司职工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城市形象。
(二)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属地实施。坚持统一领导,因地制宜,加强协调。
2.整体推进,配套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安置先行,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将棚户区改造成房屋质量优良、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社区。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暖、供气、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要同步规划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3.要在深入调查、摸清底数、精确测算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
二、工作目标及建设标准
(二)工作目标
(三)建设标准
棚户区改造要按照国家建筑节能的有关规定,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充分考虑棚户区居民的购买能力和意愿,原则上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户型建筑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以内,高层建筑可适当放宽到90平方米。城市棚户区安置回迁居民的户型面积结合当地居民住房实际情况和居民收入水平确定,以中小套型为主。
三、政策保障
(一)资金筹措政策
(二)土地支持政策
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并完成拆迁安置工作的国有建设用地,由市和县(市)土地储备机构统一纳入储备计划,实施开发整理,也可以委托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建设用地的开发整理。开发整理后的土地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居民安置费、拆迁补偿费、开发整理费一并计入公开出让地块土地成本。前期参与投资开发整理土地的资金,按实际投入成本加同期银行贷款利息给予补偿。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的市政和公用设施用地及配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出让土地所得收益,优先用于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工矿棚户区,原属于国有划拨的生产用地,城乡规划部门应及时调整为棚户区建设住宅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规划部门的土地用途调整为原土地使用者办理土地用途变更手续;对于配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涉及使用的新增建设用地报批,比照保障性住房用地报批方式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
(三)税费优惠政策
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按低限减半征收。参照煤矿棚户区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要纳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并免征土地契税;城市棚户区居民因拆迁而重新购买的普通住房面积未超出拆迁面积的,免征契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偿还原拆迁房屋面积部分,按照有关规定减免税费。棚户区改造中配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项目,可享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24号)规定的优惠政策。
(四)拆迁安置政策
严格拆迁计划管理,在拆迁计划中优先满足拆迁棚户区的需要。城市棚户区房屋拆迁补偿安置采取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的方式,鼓励以产权调换方式为主。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的,原则上实行拆补平衡。房屋安置面积超出原有面积,在规定标准(另行制定)内的部分,可按成本价格购买;超出规定标准的部分,按房屋市场价格购买。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货币补偿的金额应当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折旧等因素,以房屋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补偿价款,不再进行土地补偿。
城市棚户区和工矿棚户区改造范围内国有直管公房、已改制和未改制单位的自管公房,统一由市房管局履行国有产权代表职责,按照市场评估价格优惠优先出售给现房屋租赁户(公变私)后,按棚户区改造有关拆迁安置政策进行拆迁安置。对经济困难,无力购买原租赁住房产权的低收入家庭,安排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确立新的租赁关系。国有公房出售收入纳入全市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统筹资金。
(五)住房保障政策
城市棚户区和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廉租住房比例不得低于建筑总面积的20%;对棚户区内符合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被拆迁居民就地优先保障,一次性解决住房问题。
(六)棚户区居民购房支持政策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对缴纳公积金的居民要降低首付款比例,简化贷款手续,支持棚户区改造。设立规范的住房置业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各类经济组织和民间资金介入,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贷款担保,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支持个人合理住房消费。
(七)产权政策
城市棚户区改造中用于回迁居民安置的房屋产权归棚户区居民所有,商品住房以市场价购买后确认产权。工矿棚户区改造的房屋纳入经济适用住房的,实行国家和个人共有产权制度,个人以其出资额和企业补助取得部分产权;工矿棚户区居民通过补交土地出让金后可取得全部产权。持有部分房屋产权的工矿棚户区居民转让棚户区改造房屋时,要取得全部产权后方可上市交易。棚户区改造配建的廉租住房产权全部归国家所有。
四、组织领导
成立“新乡市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和“新乡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建立市棚户区改造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市发改、住房和城乡建设、财政、城乡规划、国土资源、房产管理、拆迁、审计、地税、人防等部门要协调联动,加强合作,研究解决棚户区改造的重大问题,主动提供服务,共同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1.各县(市)、区政府: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实施细则,搞好前期摸底调查和宣传动员,组织实施项目管理;负责棚户区房屋拆迁安置、资金监管和社会稳定工作,制止棚户区内乱搭乱建行为。
2.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棚户区改造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安置住宅建设项目审批立项工作。
3.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负责棚户区的认定;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的监督检查;拆迁安置房建设成本的审核;组织新建小区的综合验收。
4.市财政局:负责棚户区改造融资工作,落实棚户区改造财政补贴资金,争取国家、省的支持资金,落实本级财政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贴息资金。
5.市国土资源局:根据规划预留棚户区改造、廉租住房建设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提供异地安置住宅建设地块,确保土地供给;做好土地出让金收缴工作;办理棚户区改造项目、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土地手续。
6.市城乡规划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拟改造片区和异地安置住宅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规划设计条件,规划相应的回迁安置和商业开发用地,审批棚户区改造中新建小区规划方案,对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查处。
7.市房产管理局:负责棚户区改造中住房保障对象资格确认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各县(市)、区落实住房保障工作。
8.市审计局:负责棚户区改造政府投入资金使用的监督审计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要制定棚户区改造实施细则,于3月15日报市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组织实施
(一)编制改造规划和计划
各县(市)、区政府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住房发展规划、棚户区改造任务及资金筹集情况,按照3年完成改造任务的要求,编制3年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2010年3月底报市发改委审核同意后实施。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签订棚户区改造目标责任书,纳入市政府绩效目标考核范围。
(二)加快项目审批
将所有工矿棚户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纳入省、市两级联审联批范围,实行一站式、一条龙集约化审批服务,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供高效服务。
(三)依法规范拆迁
棚户区改造方案、优惠政策、面积测算方法、安置顺序等事关拆迁居民的事项要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拆迁安置由各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的拆迁政策,阳光操作,和谐拆迁。坚持先安置后拆迁,实行货币补助或提供过渡性住房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被拆迁群众的安置问题。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住房只能安置棚户区住户,不得面向社会销售。改造资金的使用、成本核算、价格核定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审计监督。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与拆迁当事人达不成补偿安置协议、在规定拆迁期限内拒不搬迁的,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拆迁;对野蛮拆迁,无理取闹、阻挠拆迁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四)加强建设监管
严格执行工程监理、质量责任制和项目投标制,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项目竣工后,由建设主管部门牵头,依法组织相关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市有关部门要加大审计和稽查工作力度,对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改造资金的筹集和安排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各县(市)、区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验收检查,对不能按期完成改造任务的县(市)、区和工矿企业,扣减棚户区改造以奖代补资金,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强化物业管理
新建回迁小区实行物业管理,缴纳公共维修基金,由业主按招投标方式确定物业管理公司,严格执行有关物业管理政策。小区内配建的商业性用房的经营收益可作为补充小区管理、房屋维修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