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① 第三讲 亲情关爱的需要
课题:亲情关爱的需要
七年级五班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与家长的交流
1.使家长反思自己对孩子关爱中的不当做法,激起家长想真正了解孩子的愿望。2.使家长了解初一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求,为有的放矢的关爱孩子打下基础。3.进一步和家长探讨如何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教学重点】
使家长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教学难点】
如何使家长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并付诸于行动。【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情景演义法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我们有着共同的关注对象——我们的孩子,并能有缘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关爱孩子。
一、下面就发生在我身边的几个家长对孩子不当关爱的教育故事与大家一起探讨: 1.包办代替
一个舞蹈班,原本舞蹈老师不赞成家长旁观,无奈关不住门,也就默许了,我偶尔全程旁观了一次,发现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服务周到到只差替孩子吃东西了:从孩子脱下外套,快抱到怀里,到孩子休息的间隙,一手抱着衣服,一手递上插上管的酸奶,再腾出手递上水果,矿泉水,拿出毛巾擦擦汗……可以想象这些爱孩子的家长,一方面全身心的透支着对孩子的爱,另一方面又张大着胃口期待着孩子丰厚的回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当其独立意识逐渐增加非常反感家长用照顾小孩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时,这些家长是否会随之调整自己的教育步伐?
2.严厉管教
有一年,我教过一个学生,叫鑫鑫,初一刚来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长得又细又高,脸很白净,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很可爱,最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在课上,她大方得体。但一看成绩,让人很是惊讶,倒数前十名,并且开学不久,就极少再看到她的亮点了——完不成作业,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等一系列的坏毛病暴露了出来。我找她谈过多次,表面上也很乖巧,听话,但过后依然照旧。并且越来越差,让我觉得她就像我手中的沙子,我抓得越紧,她从我手中漏得越快,让我心中很没底。就赶紧找了她的家长。家长很无奈地讲述了他的教育苦恼:他说:“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严格要求,五岁的时候,我守在她旁边写作业,她只要一写得不认真,我三下两下就给她撕掉,结果也没管好,我是一工人,和她妈妈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工作之余不敢玩,陪她学舞蹈,学音乐……结果越来越差,我早没劲了,家长一脸的沮丧和无奈。我终于知道孩子到今天这个地步的根源了。孩子还不知学习为何意义的时候,家长粗暴的做法已让孩子淋漓尽致地体会到了学习的痛苦,那么在后面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孩子想尽各种办法逃避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
以上两种管教方式的初衷都是对孩子的不信任,都想把孩子紧紧抓在手里,只不过一种 是春风化雨式的,一种是急风暴雨式的。但是,不论哪一种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因此,我们要明确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要。
二、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求特点
1.初一的孩子开始有选择地接受家长的关爱
初一学生的行为特点还是和六年级的孩子很接近的。比如有时候孩子在学校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了,放学回家后会兴高采烈地告诉家长。有时孩子在学校挨老师批评了,或被同学误解了,回来后会闷闷不乐甚至大哭大闹,当家长询问时,他们基本还是能够向家长倾诉的。他们还是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与帮助。
但是,半年至一年之后,孩子们熟悉了她所在的班级,也组成了适合她生活的群体,同时也确定了她在群体中的地位。这时,有些喜悦与苦恼就可以与同伴分享与倾诉了。而且这时他们会发现,和同伴分享喜悦与苦恼是非常有趣和刺激的。同学和家长所站的角度不同,他们所说的内容也就不同,传达给倾听者的感受也就不同。同学本身自己也是孩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他们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更能找到认同感。而家长主要关心的是孩子的人身安全是否有保证,学习成绩是否只升不降,对孩子讲述的事情往往没有他的同学关注度高。而且有些家长还只会习惯性地给予是非式的评判,有些家长甚至还没听明白就烦了,训斥孩子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其他的事少上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经过几个回合,就会发现,把学校里一些趣事,或苦恼跟爸爸妈妈讲的结果是我爱批评或招来一串唠叨,而跟同学讲他们从来不会说我,还会安慰我,给我出主意。以后的事不会什么都跟父母说了,得有选择地说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愿意接受家长对他的亲情关爱呢?
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努力使家庭氛围和谐、轻松。只有这个家庭是开放式的,家庭成员都有言论的自由,孩子才有可能在家里畅所欲言。人说“听话听音”,因此,引导孩子全方位的说,您就会多方位的了解孩子的思想,为以后正确教育孩子号准脉。
⑵当孩子的同学打来电话或到家里来时,您一定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宽容。一方面从孩子的同伴中,或与同伴的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思想信息;另一方面,树立您在自己孩子同伴中的形象。在孩子们私下的聊天中,如果您的孩子流露出对您的某些做法不满意,她的同学就会向着您说话了。同学都觉得您是个好家长,您的孩子能不自豪吗?能不愿意接受您的亲情关爱吗?
⑶换位做工作法,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当一个有恩于你的人,整天把对你的好挂在最边,你是否会反感,但她的好若通过他人转达,那效果是否会不同。每新接一个班,我都会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小伙子,长大后,爱上了一个姑娘,(姑娘是个妖精,小伙子不知情)一天,姑娘让小伙子去把他母亲的心挖给她吃,小伙子鬼迷心窍,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挖出心,捧着往姑娘那儿跑去,跑着跑着,跌倒了,心摔了出去,这时,这颗心说话了:“孩子,摔疼了吗?”母亲的心是这样,父亲的心也是这样。每听到这里,即使处于逆反期的孩子也常泪流满面。如果父母自己说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孩子多不爱听。
2.不同类型的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需求是不同的(1)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型和不敏感型对于敏感型的孩子家长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艺术,不要随口说的一句话伤了孩子却不加呵护。另一方面,要提高这类孩子的受挫能力,帮助他化解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感到的一些受伤体验,让他阳光的感知生活。
(2)从孩子的性格倾向上看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型的孩子通常自我认识能力、反省能力比较强,他们不需要过多的亲情关爱,如果家长过多的表示关心的话,他会感到厌烦。但这并不是说内向型的孩子不需要关爱,他们同样也需要亲情关爱,只是他们更需要准确而深刻的关爱。比如:当一个内向型的孩子最近生活中遇到困难,而他自己却不知如何解决时,就需要家长帮助他找到原因,并与孩子共同探讨几种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让孩子自己去解 决。对外向型的孩子,家长可用相关故事提醒孩子,大咧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3)从性别角度可分为男孩和女孩初一男孩普遍不喜欢家长管他的小事。但当他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如:被诈钱时,他也会求助家长。女孩更希望家长的具体关爱,比如:女孩感兴趣的话题,但并不希望对她们所有的事都管,还是希望给她们留有一定的空间。
3.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加需要关爱
目前,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父母是残疾人或下岗人员的家庭,父母曾经或正在服刑及吸毒人员的家庭,正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另外,还有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更需要亲情的关爱。甚至需要父母超越自己的个人恩怨,以大爱为切入点关爱孩子,孩子照样可以健康成长。如: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及演员王刚,他和前妻离婚后,对女儿的教育令人觉得原来“大家”处理离婚问题也如此的高明。他对女儿说:“爸爸是爱你的爸爸,妈妈也是爱你的妈妈,我们分开,只说明我们两个之间出了问题,不合适了,与你没有关系。”
那么,我们如何真正去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呢?
三、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
孩子上了中学,他对家长关爱的需求开始发生了变化,他希望家长在支持他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他在精神上的需求。我们认为按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信任,理解,支持和帮助。
1信任
信任的前提是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创造畅所欲言的家庭环境是了解孩子必不可少的。2理解
大家注意理解并不等同于认同和支持,它只是表达了自己对孩子某一做法的体谅。3支持
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遭遇了不公,这时,最想得到的就是家长的支持,给孩子提供一双耐心的耳朵,轻轻拍拍肩膀,拥抱一下孩子都可以给孩子心理上以莫大的支持。甚至有时孩子在诉说的过程中就会理清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4帮助
孩子毕竟还小,有时候想法过于幼稚,需要家长给他以有效的帮助。这是家长可和孩子一起共同探讨集中可供孩子选择的解决办法,最后的实施要让孩子自己来,只有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他才能产生真正的自信。
另外,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两个案例 1跟在三轮车后面跑的母亲 2从蜜罐掉进冰窟窿里的娃娃
各位有时间可以自己阅读一下,其中的故事和案例分析会给大家一些启示。【作业】
回家后的一周,希望您少说话,多倾听,一周后对比: 1你对孩子的了解的多少,现在和以前有何变化。2孩子态度的变化
3询问孩子对你变化的感受 交作业方式:
1一周后请家长写出书面对比
2根据上交作业情况和部分家长电话交流。
第二篇:亲情关爱的需要
亲情关爱的需要
教学目的:
1、家长了解孩子在亲情关爱方面的需求及自己在这方面教育的误区。
2、在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基础上,找到切实可行的施教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家长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并付诸于行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我们有着共同的关注对象——我们的孩子,并能有缘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关爱孩子。
案例讲述:从“妈妈爱吃鱼头”的漫画谈起:不合理的亲情关爱。教师板书:亲情关爱的需要
家长讨论:现在的孩子这是怎么啦?
话题讨论
一、孩子更需要哪些方面的亲情关爱呢?
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物质的满足,更需要精神的关爱。2.上中学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情况不像小学那样强烈了。不愿意和家长外出,对家长的教育有反感情绪„„因为孩子的心里寄托转向同伴,很在意同学、伙伴的评价——这是孩子社会化的必然。
3.孩子更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帮助,让孩子切实感到家长是他们最可信赖的人。
4.孩子在情感方面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家长在平日生活中,是否根据孩子的需要予以满足呢?
话题讨论
二、家长关爱孩子有哪些误区:
1.包办代替倍加呵护:看p56“跟在三轮车后面的母亲”——溺爱
溺爱的危害: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任性的毛病,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处处碰壁——不会换位思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无法融入社会;不感激,不孝敬……
2、严格要求,过高期望:看p59“从蜜罐掉进冰窟窿里的娃娃”——不一致的爱;粗暴,造成缺失的爱:使孩子的心灵扭曲,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3.用物质满足替代情感抚慰:不但让孩子养成不良消费的毛病,还降低家长的威信,淡化亲情,没有责任感。
话题讨论
三、不同类型的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需求是不同的(1)从亲情关爱的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型和不敏感型。
对于敏感型的孩子家长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艺术,不要随口说的一句话伤了孩子却不加呵护。另一方面,要提高这类孩子的受挫能力,帮助他化解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感到的一些受伤体验,让他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2)从性格来看,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外向型的孩子通常自我认识能力、反省能力比较强,他们不需要过多的亲情关爱。而内向型的孩子最近生活中遇到困难,就更需要家长帮助他找到原因,并与孩子共同探讨几种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去解决问题。
(3)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加需要关爱,特别是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孩子。
话题讨论
四、家长如何真正去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呢?
教师建议: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
孩子上了中学,他们对家长关爱的需求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希望家长在支持他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他在精神上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家长信任、理解、支持和帮助他们需要注意的是:
1、学会.爱的正确表达:家长在施教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您的爱。
2、.爱要讲究方式:不要过度满足,过多照顾
3、多一些精神方面的关爱:信任、理解、帮助与支持,平等交流
结束语:我们家长的教育不管选择是春风化雨式还是急风暴雨式,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末了,我跟家长开了一个玩笑:记的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个歇后语:家长会后——今夜有暴风雪。我希望今晚家长会后会像现在外面的天气:今后是暖春!上面说的不当的地方,敬请大家谅解!
作业:
家长会后,建议家长少说话,多倾听,一周后对比: 1.列出你您对孩子的了解:现在和从前有多少。2.写出孩子态度的变化 3.询问孩子对你变化的感受
4.了解孩子的困惑与苦恼,试着帮助孩子解决一下,看看效果。交作业方式:
1.一周后请家长写出书面对比
2.根据上交作业情况和部分家长电话交流。
第三篇:初中作文关爱亲情,珍惜友情
关爱亲情,珍惜友情
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也曾有人把亲情比作有形的风筝线,把友情比作无形吹拂支撑风筝的风,只有在线和风的牵挂和吹拂下,风筝才能在广袤的天空自由飞翔。
多美切合的组合,将深度与宽度、线与风、有形与无形恰如其当地融为了一体,这种关系犹如蓝天之于白云,露珠之于荷叶,相吸而不相染,聚时灿烂,散时洒脱,若即若离的距离之妙,使亲情和友情更至真、至善、至美。也似乎是在提示,让我们要关爱亲情,珍惜友情吧!
著名作家冰心曾经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无论是阳光下,还是风雨里,都可以闪耀出一种灿烂夺目的光辉。”老人用自己的经历和对人生生活的感悟把亲情和友情描绘得如痴如醉,呼吸着亲情纯洁的氧气,吹拂着友情沁人心脾的风儿,好是幸福、满足!
亲情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感,是一笔超越万物的财富,是一种忽略时空的永恒。无论相隔多远,相隔了多久,都可以尽情享用它。有了亲情的储蓄,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但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而友情就是独立人格之间的相互呼应与确认,是苍茫大海升起的一张白帆,是漆黑夜晚里闪烁的光亮蜡烛,是夏日里沁人心脾的悠悠凉风。
拥有亲情使人愉快,拥有友情使人充实。亲情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无私付出;友情是一种牢固坚定,可以随时安然栖息的理解堤岸。当我们衣食无忧之时,不可忘记辛劳一生而年迈的双亲;当我们养尊处优之际,不可忘记昔日同甘共苦、凌云壮志的朋友。
因为亲情抚育着我们成长,使我们羽翼丰满,展翅飞翔;因为友情激发着我们向前的激情,使我们充满豪情,阔步向前。
关爱亲情,珍惜友情!就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
第四篇:亲情关爱的需要.doc家长课程教案
亲情关爱的需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反思自己对孩子关爱中的不当做法,激起家长想真正了解孩子的愿望。
2、使家长了解初一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求,为有的放矢的关爱孩子打下基础。
3、进一步和家长探讨如何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理解如何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情景演义法
四、教学过程
一、首先,对目前家长有些关于亲情教育的一些做法进行现况分析:
1、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做法上存在的不适当的做法。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分的宠爱孩子,整个家庭以孩子为中心,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的事情让步,孩子就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家长甚至有时候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也过分的包容。
过分宠爱
期望值过高或者管教过分严厉
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要讲求方法,不要走向极端.否则,不论哪一种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2、也有的家长能够适时地权衡利弊,对孩子的教育能够恰到好处,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力发展全面,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表现自己的优点,在学校感到自信,在家里感到幸福。
二、初一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求特点 1.对家长的关爱开始有选择性.初一学生的行为特点还是和六年级的孩子很接近的。比如有时候孩子在学校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了,放学回家后会兴高采烈地告诉家长。有时孩子在学校挨老师批评了,或被同学误解了,回来后会闷闷不乐甚至大哭大闹,当家长询问时,他们基本还是能够向家长倾诉的。他们还是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与帮助。
但是时间长了,每个孩子熟悉了他所在的班级,也组成了适合他生活的群体,同时也确定了他在群体中的地位。这时,有些喜悦与苦恼就可以与同伴分享与倾诉了。而且这时他们会发现,和同伴分享喜悦与苦恼是非常有趣和刺激的。同学和家长所站的角度不同,他们所说的内容也就不同,传达给倾听者的感受也就不同。同学本身自己也是孩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他们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更能找到认同感。而家长主要关心的是孩子的人身安全是否有保证,学习成绩是否只升不降,对孩子讲述的事情往往没有他的同学关注度高。而且有些家长还只会习惯性地给予是非式的评判,有些家长甚至还没听明白就烦了,训斥孩子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其他的事少上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经过几个回合,就会发现,把学校里一些趣事,或苦恼跟爸爸妈妈讲的结果是我爱批评或招来一串唠叨,而跟同学讲他们从来不会说我,还会安慰我,给我出主意。以后的事不会什么都跟父母说了,得有选择地说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愿意接受家长对他的亲情关爱呢? ⑴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和谐的家庭氛围.只有这个家庭是开放式的,家庭成员都有言论的自由,孩子才有可能在家里畅所欲言。人说“听话听音”,因此,引导孩子全方位的说,您就会多方位的了解孩子的思想,为以后正确教育孩子号准脉。
⑵尊重孩子的同学和朋友,并学会跟他们友好相处.当孩子的同学打来电话或到家里来时,您一定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宽容。一方面从孩子的同伴中,或与同伴的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思想信息;另一方面,树立您在自己孩子同伴中的形象。在孩子们私下的聊天中,如果您的孩子流露出对您的某些做法不满意,她的同学就会向着您说话了。同学都觉得您是个好家长,您的孩子能不自豪吗?能不愿意接受您的亲情关爱吗?
⑶换位思考,时刻体会孩子的感受.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当一个有恩于你的人,整天把对你的好挂在最边,你是否会反感,但她的好若通过他人转达,那效果是否会不同。每新接一个班,我都会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小伙子,长大后,爱上了一个姑娘,(姑娘是个妖精,小伙子不知情)一天,姑娘让小伙子去把他母亲的心挖给她吃,小伙子鬼迷心窍,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挖出心,捧着往姑娘那儿跑去,跑着跑着,跌倒了,心摔了出去,这时,这颗心说话了:“孩子,摔疼了吗?”母亲的心是这样,父亲的心也是这样。每听到这里,即使处于逆反期的孩子也常泪流满面。如果父母自己说自己对孩子有多好有多爱,孩子一般都不爱听,效果则适得其反。
2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需求因人而异.2
(1)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型和不敏感型对于敏感型的孩子家长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艺术,不要随口说的一句话伤了孩子却不加呵护。另一方面,要提高这类孩子的受挫能力,帮助他化解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感到的一些受伤体验,让他阳光的感知生活。
(2)从孩子的性格倾向上看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型的孩子通常自我认识能力、反省能力比较强,他们不需要过多的亲情关爱,如果家长过多的表示关心的话,他会感到厌烦。但这并不是说内向型的孩子不需要关爱,他们同样也需要亲情关爱,只是他们更需要准确而深刻的关爱。比如:当一个内向型的孩子最近生活中遇到困难,而他自己却不知如何解决时,就需要家长帮助他找到原因,并与孩子共同探讨几种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对外向型的孩子,家长可用相关故事提醒孩子,大咧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3)从性别角度可分为男孩和女孩初一男孩普遍不喜欢家长管他的小事。但当他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如:被诈钱时,他也会求助家长。女孩更希望家长的具体关爱,比如:女孩感兴趣的话题,但并不希望对她们所有的事都管,还是希望给她们留有一定的空间。
3.特别孩子需要特别关爱
目前,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父母是残疾人或下岗人员的家庭,父母曾经或正在服刑及吸毒人员的家庭,正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另外,还有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更需要亲情的关爱。甚至需要父母超越自己的个人恩怨,以大爱为切入点关爱孩子,孩子照样可以健康成长。如: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及演员王刚,他和前妻离婚后,对女儿的教育令人觉得原来“大家”处理离婚问题也如此的高明。他对女儿说:“爸爸是爱你的爸爸,妈妈也是爱你的妈妈,我们分开,只说明我们两个之间出了问题,不合适了,与你没有关系。”
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女生,性情温和,做事如大家闺秀般,学习踏实上进,成绩优秀。在她14岁时,父母离异,并且父亲在女儿面前说她妈的不好,甚至爷爷奶奶也附和,母亲在女儿面前说她爸窝囊,在外面有人,不要她们了,并叫孩子,去跟父亲一家作对„„如此,一来二去,孩子小小的心灵再也无法承受如此扭曲的爱,一度想自杀„„
那么,我们如何真正去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呢?
三、家长需要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
孩子上了中学,他对家长关爱的需求开始发生了变化,他希望家长在支持他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他在精神上的需求。我们认为按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信任,理解,支持和帮助。
1.信任
信任的前提是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创造畅所欲言的家庭环境是了解孩子必不可少的。只有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行,孩子才觉得自己“我能行”。
2.理解
大家注意理解并不等同于认同和支持,它只是表达了自己对孩子某一做法的体谅。
3.支持
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遭遇了不公,这时,最想得到的就是家长的支持,给孩子提供一双耐心的耳朵,轻轻拍拍肩膀,拥抱一下孩子都可以给孩子心理上以莫大的支持。甚至有时孩子在诉说的过程中就会理清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4.帮助
孩子毕竟还小,有时候想法过于幼稚,需要家长给他以有效的帮助。这是家长可和孩子一起共同探讨集中可供孩子选择的解决办法,最后的实施要让孩子自己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只有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他才能产生真正的自信。
我相信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能把自己最无私的爱奉献给我们的孩子们,我也相信我们会端正心态,把握尺度,做得越来越好,让我们的孩子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作业
1.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两个案例 跟在三轮车后面跑的母亲 从蜜罐掉进冰窟窿里的娃娃
各位有时间可以自己阅读一下,其中的故事和案例分析会给大家一些启示,请书面写出您读后的体会.2.回家后的一周,希望您少说话,多倾听,一周后对比: 请书面写出孩子有哪些变化.交作业方式:两周后让孩子将作业带来上交.
第五篇:第三讲关联词
新起点文化培训中心
第三讲关联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联词的种类吧。
(1)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既„„又„„,不是„„而是„„,一边„„一边„„,又„„又„„,一会儿„„一会儿„„。
(2)递进关系。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
不但(不仅)„„而且„„,不仅(不光)„„还„„
„„甚至„„,„„还„„,„„也„„。
(3)选择关系。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
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还是。
(4)转折关系。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却„„,„„否则„„。
(5)因果关系。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因为„„所以„„,既然„„就„„,这所以„„是因为,„„因此„„。
(6)假设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 如果„„就„„,即使„„也„„,哪怕„„也„„,要是„„就„„。
(7)条件关系。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只有(除非)„„才„„,只要„„就„„,无论„„都„„,不管„„总„„。
(8)取舍关系。
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一)关联词练习:
1、()不努力学习,我们()会落后。
2、我()喜欢语文,()喜欢数学。
3、关在“笼子”里的()动物,()游人。
4、()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物的一个奇迹,()吸引了许多游客。
5、王红()成绩优秀,()从来也不骄傲。
6、同学们知道,()现在好好学习,将来()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担。
7、小杨很爱劳动,只要有空闲,他()打水()扫地。
8、()社会主义,()能救中国。
9、开国大典那天,()群众把嗓子都喊哑了,()觉得不能充分
表达自己心里的兴奋和激动。
10、()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1、()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方法把人的头盖骨完整地分开,()都没有成功。
(二)成语填空
气象()()、风云()()、奇峰()()、()隐()现、()()驾雾、飘飘()()、白云()()、()()万变
有利()()、有机()()、有()有()、有()有()
有口()()、有()无()、有求()()、有志()()
风华()()、出类()()、才思()()、后生()()
文思()()、手不()()、笔下()()、力透()()
(三)小小神医。
1.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2.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3.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使我的素描画进步很快。
4.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5.我们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四)轻松一刻。
1、马克·吐温的妙答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
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
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2、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
了冠军。”
第一个人看后说,这场足球赛山东队赢了。公报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另一个人说,不对。战报上明明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二:阅读篇:
天才少年——比尔·盖茨
美国人比尔·盖茨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20年里,魔术般地把900美元变
成139个亿,让世人大吃一惊。有人说,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将会改变整个世界。
盖茨天生精力旺盛,非常好动。还是在婴儿时,他就喜欢让摇篮长时间不停地
晃动,这好像很有趣。直到今天,他还是喜欢不停地摇晃,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
知的盖茨特征。他七八岁时,母亲担任社区服务工作,经常带他到学校里去给学生
讲解西雅图的历史,盖茨总是坐在前排极为专心地听讲,这时好动的习惯却一点儿
也找不到了。
盖茨从小志向远大。上四年级时,他就对自己的好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
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梦想成为人中豪杰。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概认真完成,就是花很长时间,也要尽力争第一。一次,老师让每人写一篇故事,不超过20页,他却写了100页。盖茨善于思考,喜欢创新。他觉得人人都应有自己的创造发明。
盖茨生于名门世家,但父母却不过度奢华。在母亲的安排下,一家人的吃饭、出游,包括孩子们的穿衣都弄得井井有条。家庭这种严谨、精细的作风自然而然也
影响了比尔·盖茨,使他养成节俭的习惯。
“时间”和“观念”是盖茨最注重的两个条件。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清楚地记下这
样一句座右铭:“机会加时间等于金钱。”自从他在中学就读后,便迷上了计算机,从此盖茨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阅读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妇孺皆知()秃丘()..
奢华()不解之缘()..
2.“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联系上文,盖茨特征指的是
3.“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的橡树。”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读了短文,你认为比尔·盖茨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5.从下面所举的事例中选择一个,联系前后,加以想像并简要回答问题。
(1)当“苹果”电脑公司开发了“鼠标”这种新技术后,“微软”落后了。你认为
盖茨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
6.亿万富翁盖茨,有一次和同事去开会,由于迟到了一会儿,找不到免费停车位,同事建议付12美元停到贵宾车位。你认为盖茨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
(二)放弃天堂的导盲犬
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
场被撞死,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
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
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
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
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
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样,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由谁上天堂。”
主人失望地问:“哦,什么比赛呢?”
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从这里跑到天堂的大门,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上天堂。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灵魂的速度跟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的人速度越快。”主人想了想,同意了。天使让主人和狗准备好,就宣布赛跑开始。她满心以为主人为了进天堂,会拼命往前奔,谁知道主人一点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着。更令天使吃惊的是,那条导盲犬也没有奔跑,它配合着主人的步调在旁边慢慢跟着,一步都不肯离开主人。天使恍然大悟:原来,多年来这条导盲犬已经养成了习惯,永远跟着主人行动,在主人的前方守护着他。可恶的主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他只要在天堂门口叫他的狗停下,就能轻轻松松赢得比赛。
天使看着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心里很难过,她大声对狗说:“你已经为主人献出了生命,现在,你这个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领着他走路了,你快跑进天堂吧!”
可是,无论是主人还是他的狗,都像是没有听到天使的话一样,仍然慢吞吞地地往前走,好像在街上散步似的。
果然,离终点还有几步的时候,主人发出一声口令,狗听话地坐下了,天使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主人。
这时,主人笑了,他扭过头对天使说:“我终于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所以我才想帮它决定,请你照顾好它。”
天使愣住了。
主人留恋地看着自己的狗,又说:“ 能够用比赛的方式决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让它往前走几步,它就可以上天堂了。不过它陪伴了我那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会儿。如果可以话,我真希望永远看着它走下去。不过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该去的地方,请你照顾好它。”
说完这些话,主人向狗发出了前进的命令,就在狗到达终点的一刹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似的落向了地狱的方向。他的狗见了,急忙掉转头,追着主人狂奔。满心懊悔的天使张开翅膀追过去,想要抓住导盲犬,不过那是世界上最纯洁善良的灵魂,速度远比 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
所以导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狱,导盲犬也永远守护着它的主人。天使久久地站在那里,喃喃说道:“我一开始就错了,这两个灵魂是一体的,他们不能分开......”
同学们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呢?(200~3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