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时间:2019-05-13 10:0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第一篇: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历史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东良中学 王XX 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8日 活动地点:东良中学

参加人员: 刘校长、教研组长、李利敏老师、李颜存老师、赵志清老师、谢荣霞老师

形 式:课例研讨 做课教师:王焕存

主 持 人:李利敏

记录人:李利敏

研讨主题: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活动流程:

确立主题

课题由来

备课回放

课例示范

课后反思

交流研讨

提炼总结

布臵任务

一、主题由来

主持人: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历史课教学多数教师固守的是“讲解-接受”的模式,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发挥,创新性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长此以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甚至弃学。

如今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为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体意识,培养自主 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天我们就依托王焕存老师的《民族团结》这节课谈一下《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二、理论学习:

主题确定后,我们按县教研室的要求,以校为单位进行了自主学习,并召开了集体学习研讨会,对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加深了认识。

三、集体备课,确定课例:

课例: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 主讲教师:东良中学王焕存老师

四、课堂实录,印证预设: 《民族团结》教学实录 东良中学初中综文组 王焕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观察,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 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

相互 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2、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法建议】

本课采用分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课前布臵导学案。

第一组问题包括: 我国的民族关系概况?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建议?

第二组问题包括: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

西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开始于哪一事件之后? 第三组问题包括:

请举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

中央提出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第四组问题包括: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学法指导】

1.分小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乐学。

2.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3.多使用图片,尤其是和时事有关系的,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并不遥远,培养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能力,也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堂实录〗

1.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片断导入新课。

2.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在第一、二小组的问题回答完之后,进行以下方面的引导与探讨:

(1)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第 一段,用多媒体设备给出我国的56个民族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使学生理解三个问题:一是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是民族团结的概念。民 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三是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2)用多媒体设备给出教材中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本目的小字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重点指出: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成部份。

(3)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归纳: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3.各民族共同发展

第三组问题回答完之后进行以下内容:

(1)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国家在 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在学生对少数民族发展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 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 力度。③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④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⑤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 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第四组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总结以下内容: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①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得益于政府重视,给予政策保障和多方支持(人力、物力、财力)。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大发展,且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4、问题探究 动脑筋

谁能说说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做出的贡献?除课本上的,你还知道哪些事迹。

活动与探究

用直线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起来

5、巩固练习

6、布臵本课作业

了解身边有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

五、课例示范

由王焕存老师做示范课:《民族团结》

六、交流研讨

(一)、做课教师进行课后反思:

由王焕存老师结合本次研讨主题做课后反思,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王焕存:各位老师大家好。本次教研的主题是《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所以顺应新课改的形势,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在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分组合作自主学习为主。就本节课的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下回顾:

第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本中提供的基础的历史信息。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和应用。

第二,把课堂中的大量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通过一些教学活动,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加深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堂课以党的政策,民族的发展、民族情和畅想未来为线索,按照激情阅读—理解—掌握的有效教学步骤,循序渐进的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

1、首先,把学习的提纲发放给学生,给学生的学习以提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又升华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之前以一首《爱我中华》之曲,把声情并茂,56个民族的图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以“民族知识知多少”和“谈一谈你身边的民族团结的事例”的常识提问作为本课导入,这一设计也激发学生的兴趣,效果不错。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有利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供线索,引发学生思维。

结尾又以一首《我的中国心》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既照应了开头,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最后老师送给学生历史歌谣。《五十六个民族团结歌》。

2、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仅体现在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通过本课教学之后,学生从课件中形象直观地了解到了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分布及其存在的优势,让学生看、听、思相结合,从而认识到党的民族政策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以及当对民族地区的开发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为下文《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用故事激趣,在故事中明理、导行。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课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布臵了学生搜集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同时又充分学习文中《党的好干部----孔繁森》榜样的事迹成了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不仅让学生思想上受到感染,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指导了学生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课件相机出示反面的事例,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理、导行。对学生提出做人的要求。

4、设计活动,强化学生的明理、导行。

结尾设计的《畅想未来》篇让学生畅所欲言,又一次把课堂推向高潮。大多数同学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要求回答问题,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及时地进行引导,把学生的思想引向一个新的境界,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发言与众不同,提出:长大后即使到西藏地区工作,也不愿牺牲在西藏,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了讨论给与了肯定。体现了生命的重要性,体现了以人文本的重要性。

5、在教学中,给与学生学习的时间还是有点过少,总想老师多讲。课堂练习设计缺乏科学性。缺乏面向全体学生,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处理的过于简单。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认识,由于水平有限,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及同仁批评指正。

(二)、集体研讨

主持人:下面我们就围绕本次研讨的主题,针对这节课上体现的得与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的做法以及存在的困惑,展开讨论交流,希望各位同仁积极发言。(主要内容)

刘校长:首先,可以肯定一点儿,王老师的这节课应该算是上的很成功的。她教学中始终是以小组合作为主,为学生们自主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地氛围,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研组长:王老师在教学中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点值得我学习,我觉得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本节课最后问学生“你觉得我们还应该掌握哪些内 容”,让学生找问题,必然会动脑筋。总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固然是一种能力,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

李颜存老师:我同意刚才老师的意见,教会学生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王老师大胆的鼓励学生提问题。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

过程中为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她采用记分办法,进行比赛,并将得分计入平时成绩,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会高起来,自然自主能力会提高。

赵志清老师: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符合学生心理,如:王老师用音乐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用兴趣激发学生们自主合作的能力。我在平时的 教学中也是有意这么做的。我在上七下第二课《“贞观之治”》时,我先展示了一幅李世民的画像。学生看了以后,马上有人说:“唐太宗李世民!”我说:“对,是李世民,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给大家讲一讲好吗?”学生说:“看过有关他的电视剧。”我问:“有多少同学看过?”这时,看过的同学纷纷举手。我说:“那好,大家说说,你们对李世民有一个什么印象?”有同学说:“英明!”有同学说:“谦虚!”也有同学说:“武艺高!”……我说:“那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说说你的理由,好吗?”学生兴趣盎然,一一阐述了自己的理由。所以自主、探究式学习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让学生感兴趣,用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我们同样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

谢荣霞老师:我很欣赏王老师在教学中始终鼓励学生。如:“第一个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我们给他掌声”“第一个回答对的同学我们给他掌声”“第一个女同学回答问题的同学我们给她掌声”......在鼓励中,学生们就会愿意自主合作回答问题。

七、活动总结

主 持人:今天我们聚到这里,共同来探讨这个主题是非常难得的。各位老师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能积极发言,而且都能亮出

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儿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交流中又质疑了一些新的问题,有待我们继续研讨。对《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这一主题,我们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一)精心设计问题和组织学生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二)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三)引进竞争机制,分组比赛,学会合作

(四)鼓励质疑,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

(五)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总之,在历史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和目标,从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出发,来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强烈意识和思路,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适宜的发展空间,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七、布置任务

提出下次研讨主题《--------------》

第二篇: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侯马五中历史教研活动案例】

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活动时间:2016年6月8号 活动地点:侯马五中教研室

参加人员:徐林芳 常雁鸣 李改玲 李新娣 杨彩萍 崔河燕

杨晓华 张美荣

形式:课例研讨 做课教师:常雁鸣 主持人:李改玲 记录人:张美荣

研讨主题: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活动流程:确立主题 课题由来 备课回放 课例示范

课后反思 交流研讨 提炼总结 布置任务

一、主题由来

主持人: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那些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历史课教学多数教师固守的是“讲解-接受”的模式,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发挥,创新性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长此以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如今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为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天我们就依托常雁鸣老师的《民族团结》这节课谈一下《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二、理论学习

主题确定后,我们按市教科局教研室的要求,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自主学习,并召开了集体学习研讨会,对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加深了认识。

三、集体备课,确定课例

课例: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 主讲教师:常雁鸣老师

四、课堂实录,印证预设

《民族团结》教学实录 侯马五中政史地教研组 常雁鸣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二)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观察,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一)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二)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八年级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建议】本课采用分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课前布置导学案。

第一组问题包括:我国的民族关系概况?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建议?

第二组问题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西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开始于哪一事件之后?

第三组问题包括:请举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中央提出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第四组问题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学法指导】

(一)分小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乐学。

(二)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三)多使用图片,尤其是和时事有关系的,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并不遥远,培养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能力,也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片断 导入新课。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在第一、二小组的问题回答完之后,进行以下方面的引导与探讨:

1.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第一段,用多媒体设备给出我国的56个民族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使学生理解三个问题:一是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是民族团结的概念。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三是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2.用多媒体设备给出教材中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本目的小字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重点指出: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成部份。

3.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归纳: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 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三)各民族共同发展

第三组问题回答完之后进行以下内容:

1.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在学生对少数民族发展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③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④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⑤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2.第四组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总结以下内容: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①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得益于政府重视,给予政策保障和多方支持(人力、物力、财力)。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大发展,且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谁能说说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做出的贡献?除课本上的,你还知道哪些事迹。活动与探究

用直线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起来

(五)巩固练习

导学案自主测评部分

(六)布置本课作业

了解身边有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

五、课例示范 由常雁鸣老师做示范课:《民族团结》

六、交流研讨

(一)做课教师进行课后反思:

由常雁鸣老师结合本次研讨主题做课后反思,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常雁鸣:各位老师大家好。本次教研的主题是《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所以顺应新课改的形势,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在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分组合作自主学习为主。就本节课的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下回顾:第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本中提供的基础的历史信息。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和应用。第二,把课堂中的大量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通过一些教学活动,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加深了教学内容 的理解和掌握。本堂课以党的政策,民族的发展、民族情和畅想未来为线索,按照激情阅读—理解—掌握的有效教学步骤,循序渐进的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首先,把学习的提纲发放给学生,给学生的学习以提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又升华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之前以一首《爱我中华》之曲,把声情并茂,56个民族的图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以“民族知识知多少”和“谈一谈你身边的民族团结的事例”的常识提问作为本课导入,这一设计也激发学生的兴趣,效果不错。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有利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供线索,引发学生思维。结尾又以一首《我的中国心》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既照应了开头,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最后老师送给学生历史歌谣《五十六个民族团结歌》。第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仅体现在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通过本课教学之后,学生从课件中形象直观地了解到了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分布及其存在的优势,让学生看、听、思相结合,从而认识到党的民族政策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以及党对民族地区的开发加强民族 团结的必要性,为下文《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第三,用故事激趣,在故事中明理、导行。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课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同时又充分学习文中《党的好干部----孔繁森》,榜样的事迹成了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不仅让学生思想上受到感染,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指导了学生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课件相机出示反面的事例,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理、导行。对学生提出做人的要求。第四,设计活动,强化学生的明理、导行。结尾设计的《畅想未来》篇让学生畅所欲言,又一次把课堂推向高潮。大多数同学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要求回答问题,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及时地进行引导,把学生的思想引向一个新的境界,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发言与众不同,提出:长大后即使到西藏地区工作,也不愿牺牲在西藏,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了讨论给与了肯定。体现了生命的重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第五,在教学中,给与学生学习的时间还是有点过少,总想多讲。课堂练习设计缺乏科学性,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处理的过于简单。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认识,由于水平有限,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二)集体研讨 主持人:下面我们就围绕本次研讨的主题,针对这节课上体现的得与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的做法以及存在的困惑,展开讨论交流,希望各位同仁积极发言。(主要内容)

李新娣:首先,可以肯定一点,常老师的这节课应该算是上的很成功的。他教学中始终是以小组合作为主,为学生们自主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地氛围,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杨彩萍:常老师在教学中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点值得我学习,我觉得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本节课最后问学生“你觉得我们还应该掌握哪些内容”,让学生找问题,必然会动脑筋。总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固然是一种能力,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

崔河燕:我很同意刚才老师的意见,教会学生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常老师大胆的鼓励学生提问题。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为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他采用记分办法,进行比赛,并将得分计入平时成绩,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会高起来,自然自主能力会提高。杨晓华: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符合学生心理,如:学生们感兴趣的音乐就进入了这节课。常老师用音乐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用兴趣激发学生们自主合作的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是有意这么做的。我在上七下第二课《“贞观之治”》时,我先展示了一幅李世民的画像。学生看了以后,马上有人说:“唐太宗李世民!”我说:“对,是李世民,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给大家讲一讲好吗?”学生说:“看过有关他的电视剧。”我问:“有多少同学看过?”这时,看过的同学纷纷举手。我说:“那好,大家说说,你们对李世民有一个什么印象?”有同学说:“英明!”有同学说:“谦虚!”也有同学说:“武艺高!”……我说:“那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说说你的理由,好吗?”学生兴趣盎然,一一阐述了自己的理由。所以自主、探究式学习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让学生感兴趣,用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我们同样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

张美荣:在常老师这节课上我学到了在历史课堂上要努力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教学模式。有了这个模式,学生们才有自主学习的氛围。在这节课堂上常老师始终围绕事前分好的组来教学,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很好。我在教学中也如此做过:如在讲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我做了这样的尝试,根据本课内容精心设计了研究课题:将全班同学组成一个联合考察团,假想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向西进行寻访考察。这个团队由旅游观光者、考古学家、古代商人、文化使者四种不同身份的人员组成,将分别为大家介绍沿途景色、考古发现、贩运的物品、传播的文化等。提前一周下发活动预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身份,组成四个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我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知识和丰富、合理的想象来完成本组的主题,准备好回答相关的提问。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通过阅读课本、同学间相互交流、查找课外资料、网上查找等多种途径进行整理搜集。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及时点拨、指导、适时鼓励。整个过程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缩短了与史实的距离,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对比较枯燥的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多种能力。

李改玲:我很欣赏常老师在教学中始终鼓励学生。如:“第一个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我们给他掌声”“第一个回答对的同学我们给他掌声”“第一个女同学回答问题的我们给她掌声”......在鼓励中,学生们就会愿意自主合作回答问题。

徐林芳:常老师从始至终以一种温和的口吻和学生们对话,这样就能让学生们觉得和老师是平等的,没有了紧张感,老师提到的问题也就愿意去思考,我觉得这样学生们自主能力一定会得到锻炼和提升。

七、活动总结

主持人:今天我们聚到这里,共同来探讨这个主题是非 常难得的。各位老师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能积极发言,而且都能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交流中又质疑了一些新的问题,有待我们继续研讨。对《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这一主题,我们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一)精心设计问题和组织学生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二)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三)引进竞争机制,分组比赛,学会合作。

(四)鼓励质疑,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

(五)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总之,在历史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和目标,从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出发,来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强烈意识和思路,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适宜的发展空间,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八、布置任务 提出下次研讨主题《如何激发学困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三篇: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新课程要求下,更加尊重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改变自己在课堂的角色,要树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要做主人了,那么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主学习形式多样,但都体现在做课堂的小主人。如在语文课上自学生字词,敢于提出问题等等方面,这也是我们教师重点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古人有训:‚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而也可推理不疑则不进,可见,在学习中提出疑问的重要性。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多闻、多问、不耻下问。他认为学生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把学和问结合起来。他经常鼓励学生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也强调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要求学生通过自求自得来获得知识,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求自得之也。‛《中庸》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宋代理学家将其简称为学、问、思、辨、行。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一直被古代教育家们强调着,而且也是近代的中外教育家备受推崇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三少三多:在校的时间少,自学的时间多;有教师的时间少,没有教师的时间多;学的知识能直接运用的少,需要自己创造的多。李政道先生曾提过:‚我们学校现在的教学往往是学‚答‛,学答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是学习答案的前面。‛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被推崇的。

二、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

自主学习能力即知识接受中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

三、小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诚然,老方法有时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随着的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一)预习阶段: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自己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小组合作查生字,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课堂讨论。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内合作的汇报与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二)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记住读音、最快捷、准确的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字音读准方法,字形记忆技巧,扩词的美好,特别鼓励学生扩展四个字的成语。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即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学习方法后当堂课进行考核,既可以考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的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的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的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的效果如何。所以,在识字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会读,会写,明白含义是很重要的。

(三)教学阶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哈佛大学教学理念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那么怎么调动学生敢问、好问和会问呢?

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相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我们应该以趣做引导,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则不会激起学生好问的兴趣,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有创新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有激情的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

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问的很琐碎和零乱,千奇百怪的,有时可能还会重复性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课后习题等处寻找问题,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叶圣陶先生说过:‚若疑而能自决,是非能自辩,则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最后,教师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情感,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努力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各种舞台,提高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形成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四)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对学生是有调动作用的,正如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认为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⑨]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大胆问。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求问。我们要多激励,少批评,及时表扬孩子的闪光点: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入浓厚的平易之中。

综合上述,语文教学方法有千万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只是方法之一,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一步步向前,就会让当今的学生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新课程要求下,更加尊重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改变自己在课堂的角色,要树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要做主人了,那么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主学习形式多样,但都体现在做课堂的小主人。如在语文课上自学生字词,敢于提出问题等等方面,这也是我们教师重点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古人有训:“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而也可推理不疑则不进,可见,在学习中提出疑问的重要性。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多闻、多问、不耻下问。他认为学生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把学和问结合起来。他经常鼓励学生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①]孟子也强调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要求学生通过自求自得来获得知识,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求自得之也。”[②]《中庸》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宋代理学家将其简称为学、问、思、辨、行。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一直被古代教育家们强调着,而且也是近代的中外教育家备受推崇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三少三多:在校的时间少,自学的时间多;有教师的时间少,没有教师的时间多;学的知识能直接运用的少,需要自己创造的多。[③]李政道先生曾提过:“我们学校现在的教学往往是学“答”,学答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是学习答案的前面。”赵景瑞老师说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个体,还要开发个体,发展个体,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要让学生树立自身的主体意识,主动开发,自己动起来。”[④]顾明远先生也指出:“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之母,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⑤]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堪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被推崇的。

二、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

自主学习能力即知识接受中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

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三、小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诚然,老方法有时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随着的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一)预习阶段: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自己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小组合作查生字,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课堂讨论。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内合作的汇报与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二)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记住读音、最快捷、准确的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字音读准方法,字形记忆技巧,扩词的美好,特别鼓励学生扩展四个字的成语。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即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学习方法后当堂课进行考核,既可以考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的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的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的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的效果如何。所以,在识字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会读,会写,明白含义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活用生字词,更能体现语文课本的举例作用,真正的将所学的生字词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

(三)教学阶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哈佛大学教学理念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⑥]那么怎么调动学生敢问、好问和会问呢?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

[⑦]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相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我们应该以趣做引导,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则不会激起学生好问的兴趣,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有创新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有激情的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

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问的很琐碎和

零乱,千奇百怪的,有时可能还会重复性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课后习题等处寻找问题,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叶圣陶先生说过:“若疑而能自决,是非能自辩,则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最后,教师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情感,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努力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各种舞台,提高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形成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四)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对学生是有调动作用的,正如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认为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⑨]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大胆问。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求问。我们要多激励,少批评,及时表扬孩子的闪光点: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入浓厚的平易之中。孩子在老师的赏识下才会愿说,爱说,敢说„„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综合上述,语文教学方法有千万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只是方法之一,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一步步向前,就会让当今的学生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第五篇:美术课堂上的自主学习

我体验我成长——关注美术课堂上的自主学习

摘要

课程改革中,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活动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自身的发展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并与世界和谐相处。而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正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终身发展需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美术、学生、学会学习

著名教育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行的感悟、感受,获得真正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真正使学生愿学、爱学、想学、学得好。

美术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一旦获得并发展成为其稳定的学习风格,将为学生适应今后深层次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构建开放的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值得探索的课题。

一、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1.布置环境,创设真实情景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展现教学内容情境或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布置教室,让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如:在绘画《恐龙世界》活动中,我与学生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恐龙的模型玩具、图片,并用彩色纸布置了一个原始森林的环境。学生本来就对恐龙感兴趣,而在这么一个神秘而丰富的教学环境中,更是情绪高昂,跃跃欲试。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作画中,学生积极主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

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爱猜谜语,老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学生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认,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如:在画《假如我是巨人》活动中,我借助多媒体和孩子们一起讲讲《小人国的故事》,谈谈主人公的奇遇和他的想法。通过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学生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个个画出了他们心中的“巨人”,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3.设疑启智,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启动,无不被问题所诱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学生有了疑问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这样可激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状态,促使学生不断思索,不断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从而真正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如:在二年级《出壳了》活动中,我提出了“我们知道有哪些卵生宝宝?”“它们出生时长什么样呢?”。孩子们也提出了“它们是怎么破壳而出的?”、“它们出壳以后会想些什么?”等问题。在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很自然地就带着问题去想象,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了。

二、做好点拨指导,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选择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针对所学的知识、技能,选择喜欢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作。自主选择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在更大的空间内发挥自己的水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潜能得以发挥出来。可以说,自主选择是学生潜能发挥的前提和重要保证。1.让学生自主选择创作内容。

自主选择创造内容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学生对创作内容感兴趣才能使其创作水平更好地发挥。有的课作业要求内容比较局限。于是,在这个作业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拓展,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学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绘画水平选择感兴趣或适合自己表现的物体去创作。这样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愿望。课堂上学生们热情很高,对学习内容充满了兴趣,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而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创新能力也就有了提高。

2.让学生自主选择创作表现形式。

自主选择创作表现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体现。我们在《留给母校的纪念》一课进行了尝试。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创作内容的基础上,又让他们自主选择表现形式。不采取单一的色彩绘画,而是采取绘画、剪纸、剪贴、或纸工等多种美术表现形式。这样学生们自主选择的空间更大了,可以采用自己所喜欢所熟悉的美术表现方式来创作。学生们的制作热情极其高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把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经过研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作业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这种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三、开展探究合作互动教学,促进群性和个性的发展

美术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教学过程活动化的基本属性是主体参与、合作交往、发现探究。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充分自主、高效合作、深入探究必然成为美术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旋律。这三者之间有所不同,又有着密切的联系。1.充分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美术学习目的,对美术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即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创作。2.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美术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通过探究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意识,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从而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坚持真理、敢于怀疑等科学素养。(1).在实践探究中获取方法。

在讲《漂亮的小钟表》一课中,以往我们为了节省时间,是把制作方法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做的结果,学生也就不用调动思维去想,不会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去探究理解。而采用自主探究则打破常规,先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从问题出发,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让学生观察小钟表的不同的造型特点。然后把问题抛给学生,如怎样巧妙利用纸盒来制作钟表?怎样制作钟表上的指针?又如何使指针转动?教师不讲解制作过程,而是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对手中的钟表范作大胆地去拆一拆,再装一装。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发现:可以巧妙利用盒子的外型来制作钟表,而制作钟表指针时,前面按上钉子,在后面按上块橡皮固定住,指针就可以拨动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制作方法,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研究、实践讨论,自己总结出方法。学生掌握了制作方法,创作热情更高了。这时,一件件造型迥异,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出现了,学生们相互陶醉着、欣赏着······。(2).在探究中,碰撞出创作的火花。

在讲《做笔筒》一课时,我们没有直接给学生讲授制作笔筒的方法,而是首先让学生观察,跟同组的同学讨论研究笔筒的组成部分,以及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制作笔筒上面的图案时,如何夸张地用人物和动物的形象来生动表现呢?我们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只要有碰撞就会有智慧的火花形成。学生们进行讨论,相互交流,有的说:“用彩色纸卷起来当做人物的头发”;有的说:“小鸟的翅膀可以用彩色纸卷起贴在笔筒的两侧”„„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又让学生探究制作方法,学生掌握方法后进行创作。结果学生们创作的作品各不相同,情趣横生。(3).在探究中,得出结论。

在讲《节节虫》一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观察制作材料,然后教师出示制作好的“节节虫”,让学生讨论分析出制作步骤。有的学生说:“第一、先用各种材料做成节节虫的一节一节的身体,第二、用线把这些部件组装起来,第三、用漂亮的彩色纸进行各种装饰。”他的话音还没有落,旁边就有人举手说:“老师我觉得第二步可以先装饰,最后把它们串联起来。” 先装饰?为什么?“一节节的身体先进行装饰比较方便,串联好后再进行装饰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弄坏。”我没有立即给出答复,而是问:“大家什么意见呢?”只见大家议论纷纷。学生经过一阵激烈的争论后,再通过实践,得出了结论。3.高效合作学习

如在《神秘的礼盒》一课中,首先组织学生分组,由每组推选一名组长,组织好组员展开设计创作,组员们按各自的分工进行礼物的设计和裁剪、粘贴等。通过合作式的学习,学生会主动的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创作想象非常丰富,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有的用彩带编织出了漂亮的“蝴蝶”;有的则用毛线和彩纸制作出了可爱的娃娃;有的用不同的材料在礼盒内制作了一幅立体风景„„我突然发现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要远远超过我对他们的认识。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创造条件,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学生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学生通过努力去发现、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评价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因此,评价学生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一是采用和他的过去比较(纵向比较)的评价方法,只要有闪光点就应该鼓励,并以多种方式展示学生作品。课上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黑板上张贴、班级开辟“小画家”专栏介绍学生满意之作,将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老师同学等等,多用鼓励赞扬的方式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二是加强过程评价,淡化结果评价。淡化结果评价不是不要结果评价,这是针对以前教师、家长过于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而言。单一的结果评价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艺术想象力、自信心,忽视学生在具体学习活动中的感情因素、技术因素、思想动态。加强过程评价则容易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迷茫,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鼓励、指导。三是学生参与评价,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展示自我,大胆地运用美术语言自由表达,提高审美能力。

总之,强调自主发展已成为美术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扬弃,也是对教与学关系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如何保障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呼唤主体觉醒,开放课堂,提倡创造性自主学习的美术教育,将是在美术教育领域中一个急待探索和急待实践的问题。

下载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乐于学习

    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乐于学习 ——赵慧 2011,11,09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乐于学习语文。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喜欢上教语......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本站推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育 动起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18-01 传统课堂枯燥乏味、气氛沉闷。一年前,笔者的课堂基本如此。......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内容提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

    “点石成金”——细节在历史课堂上的妙用(★)

    “点石成金”——细节在历史课堂上的妙用 正如高怀举老师所言:作为历史情节的高度浓缩,典型的历史细节有时最能反映历史的本质。因此在平时的历史课堂中教师注重细节对于学生......

    当学生在课堂上吹口哨时大全

    当学生在课堂上吹口哨时,我顺势而导,让“小亮点”放出大光芒,适度张扬学生个性,将其正确的引入到课堂中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当学生注意力不能......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行为规范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行为规范 一、主动性方面的习惯 1、课前准备 首先学生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二是调整好上课的状态;三是知识准备,课前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对数学......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激情飞扬

    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推荐阅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