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市妇联春蕾助学工作的调研材料
关于我市妇联春蕾助学工作的调研材料
心系春蕾女童 共创美好明天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育是改变困境儿童未来命运的基础,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保障贫困儿童受教育权利是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妇联系统深入开展春蕾助学活动,尽心竭力为困境儿童排忧解难,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费用全免政策的实施,孩子上学难现象有所缓解,但贫困依然存在,助学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春蕾助学工作重点该如何转移,工作方式该如何改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近日对我市部分县市区开展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春蕾助学工作是用爱心和奉献编织的一首公益赞歌自1994年全国妇联和中国儿基会开始实施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春蕾计划以来,我市在各级党政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截止目前,共争取助学款及救助物资479.6万元,创建春蕾小学5所,先后设立春蕾女童班11个,使16565名面临失辍学的儿童重返校园,与市艺校联合举办五届春蕾舞蹈班,共在我市招收贫困女童20多名。使一批又一批春蕾女童毕业,有的上了大学继续深造,有的已经当了国家公 务员,有的已经参军入伍,还有的当了人民教师,回乡参加劳动生产的春蕾女童,有许多成为农业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多年来,为使助学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我们利用媒体宣传有关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及失辍学情况,先后与**日报、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壹舟商务报、**公益网站、**妇女儿童网共同开设了“爱心传递”、“捐一点钱,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等救助专栏,有的县市还形成了领导分包、领导结对的形式,吸引众多社会热心人士加入到捐资助学行列。为拓宽救助渠道,我们还采取了一次性建校救助和连续救助相结合,企业集团救助、部门救助、社会零散救助相结合的办法,先后争取中国儿基会、中国扶贫基金会、波斯登股份有限公司、卓达集团、**蓝天集团等单位的款物支持。XX年10月又与**日报社联合推出“爱心接力行动”,在全市发起了“伸出你的手,点亮他们的未来”倡议,力争在3到5年内实现零失学率的奋斗目标。春蕾助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具有强大的亲和力,这项工作越来越显出良好的社会公益效应。一是春蕾助学的实施使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特别是女童入学率以及在校生巩固率逐年提高,对我市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激发了全社会的爱心,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尚的改善;三是通过让更多的失学女童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有力地推进了男女平等国策的落实;四是对于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 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导致儿童失辍学的主要原因经过十多年年救助,大量失学儿童已重返校园,但我们通过调查还发现新的面临失学的儿童,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贫困地区,深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许多家庭生活贫困,甚至尚未解决温饱,无力负担孩子的学习费用。我市西部山区由于地理条件原因,居住分散,学校布点不足,学生上学路途远,难于行走,加上学校寄宿条件较差,也是造成部分学生上学困难的原因之一;
2、由于家长下岗,往往这些人年龄大,文化素质偏低,没有一技之长,就业前景不乐观,家庭收入少;
3、由于父母身残、智残智障等原因,无劳动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家庭收入少,导致家庭贫困;
4、由于天灾人祸,如山区暴雨引起的山体滑坡造成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以及车祸、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
5、因父母一方死亡、离异等原因等造成的单亲家庭,劳动力减少,影响家庭收入。
二、当前助学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发现,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助学工作是妇联工作中的其中一项,由于列入不到四大主体工作,总结不到帐上,甚至有的领导认为可做可不做,在人力、财力配备上不如其他部门,平时检查、督导、评估、落实力度不够,造成德民心的工作做的不深入;
2、妇联编制少,人员少。县市区基层妇联一般3人,乡妇联只有1人,面宽,工作量大,助学工作牵扯精力多,为一个孩子要摸底、联系、确认、填表、上报、下发、反馈等,打电话、跑腿,垫付大量时间、精力和经费,没有专人管理,助学工作应付的多;
3、以往一提春蕾学校,首选是山区、是贫困县,现需要打破这个思路,逐步引导资助人,向平原地区的年财政收入较低的老区县扩展。平原地区有些小学,为普九达标借下了欠款,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依靠村集体力量翻修校舍难度大,孩子们还在七八十年代的校舍学习。图书室几乎没有适合学生可读的书,仪器室的仪器简单,数量少,遇上普九验收,只能通过向有条件的学校借,才能完成验收标准。
4、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困境中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不光需要经济上的扶持,还需要来自思想、品格、能力等方面的关爱。在捐钱捐物的基础上,加强对儿童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贫困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享受社会的关爱,享受成长的快乐,在给予物质帮扶时同时注意精神上的抚慰。
三、下一步助学工作的建议及思考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费教育后,学生负担虽有所减轻,但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讲,要完成学业,还需要社会救助。春蕾助学工作任重而道远。下一步重点作好:创新活动载体,转变救助重点。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政策后,要求我们重新调整资助重点。由过去的城乡特困家庭女童的救助向单亲、下岗、特困家庭及孤、残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扩展,由关注义务教育向关注大龄女童高中等学历教育甚至就业拓展,由儿童的学业救助向提高儿童自身生存能力、生活技能和社会认知水平扩展。引导和鼓励贫困儿童好好学习,力争上游,全面发展,提升受教育层次,使家境贫困的学生能够有平等地、有尊严地享受教育权利的平台;实施“春蕾就业培训工程”,开展大龄女童实用技术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大龄女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家政知识培训,重点帮助辍学大龄女童实现就业创业,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和造血功能。如:创办春蕾班、春蕾学校、春蕾大学等。转变筹资方法,实现多方共赢。一是把行政性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在广泛进行社会动员的基础上,把筹资重点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倾斜;二是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建立短信捐助平台,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爱心救助;三是适应需求拓展资助渠道,不断开发培育新的资助服务项目,使妇联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不断向服务型、开放型、务实型转变。强化宣传引导,转变救助工作的价值取向。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宣传工作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妇联宣传阵地,通过绩效宣传、典型宣传等形式,多渠道、多方法、多视角地宣传,“春蕾助学”的服务宗旨和实施效果,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共同营造关注、关爱、扶助贫困儿童的良好氛围。一是教育引导人 们由传统的扶贫观念向现代权利观念转变,明确救助弱势群体是国家和社会应负的责任,获得救助是公民应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明确关爱贫困儿童的关键是赋权儿童。关爱贫困儿童不仅是同情儿童、救助儿童,而是要赋予儿童平等的资源、权利和发展机会,增强贫困儿童走向社会的能力。二是注重宣传,表彰典型,注重培养、挖掘、宣传热心公益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不断扩大妇联救助工作的影响面和美誉度。各级妇联每年“六一”节前夕都要对实施春蕾计划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春蕾女童”进行隆重表彰。积极参与协同,拓宽就业领域。促进就业是解决贫困的根本措施。各级政府要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辍学问题。因地制宜逐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依法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妇联组织应充分发挥协同作用,促进政府更加关注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家庭保护和素质教育。借助“再就业工程”、“阳光培训工程”,积极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各级妇联组织要把实施“春蕾助学”与“双学双比”活动结合起来,借力、借题、借台延伸工作空间,扩大活动内涵,要在努力帮助更多失、辍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同时,着重培养高素质、有一技之长的儿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规范工作机制。组织工作要科学有序,规范有效,各级妇联组织要深入开展调查研 究,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实践锻炼和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业务熟练;乐于奉献的公益队伍,要进一步加强春蕾资金管理,筹措的资金必须有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下设分支机构,负责发放、审核、监督等,基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利用名牌效应,开创助学工作新领域。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全免后,有人建议撤消春蕾助学工作,助学会失去意义,通过调查,95%的人建议保留“春蕾助学”一词,这项工作已经深入民心,为适应新形势,可以将“春蕾助学”改为 “春蕾之星奖学金”、“春蕾爱心基金”、“春蕾助困基金”等。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事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本着对贫困家庭的孩子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把春蕾助学这项顺民意、得民心,真情暖万家的民心工程,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企业、个人参与进来,让孤儿不孤,残儿心理不残,贫困家庭的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使我们的社会成为和谐、温暖的大家庭。
第二篇:关于我市妇联春蕾助学工作的调研材料
心系春蕾女童 共创美好明天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育是改变困境儿童未来命运的基础,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保障贫困儿童受教育权利是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妇联系统深入开展春蕾助学活动,尽心竭力为困境儿童排忧解难,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费用全免政策的实施,孩子上学难现象有所缓解,但贫困依然存在,助
学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春蕾助学工作重点该如何转移,工作方式该如何改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近日对我市部分县市区开展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春蕾助学工作是用爱心和奉献编织的一首公益赞歌自1994年全国妇联和中国儿基会开始实施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春蕾计划以来,我市在各级党政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截止目前,共争取助学款及救助物资479.6万元,创建春蕾小学5所,先后设立春蕾女童班11个,使16565名面临失辍学的儿童重返校园,与市艺校联合举办五届春蕾舞蹈班,共在我市招收贫困女童20多名。使一批又一批春蕾女童毕业,有的上了大学继续深造,有的已经当了国家公务员,有的已经参军入伍,还有的当了人民教师,回乡参加劳动生产的春蕾女童,有许多成为农业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多年来,为使助学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我们利用媒体宣传有关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及失辍学情况,先后与**日报、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壹舟商务报、**公益网站、**妇女儿童网共同开设了“爱心传递”、“捐一点钱,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等救助专栏,有的县市还形成了领导分包、领导结对的形式,吸引众多社会热心人士加入到捐资助学行列。为拓宽救助渠道,我们还采取了一次性建校救助和连续救助相结合,企业集团救助、部门救助、社会零散救助相结合的办法,先后争取中国儿基会、中国扶贫基金会、波斯登股份有限公司、卓达集团、**蓝天集团等单位的款物支持。2003年10月又与**日报社联合推出“爱心接力行动”,在全市发起了“伸出你的手,点亮他们的未来”倡议,力争在3到5年内实现零失学率的奋斗目标。春蕾助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具有强大的亲和力,这项工作越来越显出良好的社会公益效应。一是春蕾助学的实施使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特别是女童入学率以及在校生巩固率逐年提高,对我市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激发了全社会的爱心,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尚的改善;三是通过让更多的失学女童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有力地推进了男女平等国策的落实;四是对于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导致儿童失辍学的主要原因经过十多年年救助,大量失学儿童已重返校园,但我们通过调查还发现新的面临失学的儿童,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贫困地区,深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许多家庭生活贫困,甚至尚未解决温饱,无力负担孩子的学习费用。我市西部山区由于地理条件原因,居住分散,学校布点不足,学生上学路途远,难于行走,加上学校寄宿条件较差,也是造成部分学生上学困难的原因之一;
2、由于家长下岗,往往这些人年龄大,文化素质偏低,没有一技之长,就业前景不乐观,家庭收入少;
3、由于父母身残、智残智障等原因,无劳动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家庭收入少,导致家庭贫困;
4、由于天灾人祸,如山区暴雨引起的山体滑坡造成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以及车祸、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
5、因父母一方死亡、离异等原因等造成的单亲家庭,劳动力减少,影响家庭收入。
二、当前助学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发现,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助学工作是妇联工作中的其中一项,由于列入不到四大主体工作,总结不到帐上,甚至有的领导认为可做可不做,在人力、财力配备上不如其他部门,平时检查、督导、评估、落实力度不够,造成德民心的工作做的不深入;
2、妇联编制少,人员少。县市区基层妇联一般3人,乡妇联只有1人,面宽,工作量大,助学工作牵扯精力多,为一个孩子要摸底、联系、确认、填表、上报、下发、反馈等,打电话、跑腿,垫付大量时间、精力和经费,没有专人管理,助学工作应付的多;
3、以往一提春蕾学校,首选是山区、是贫困县,现需要打破这个思路,逐步引导资助人,向平原地区的年财政收入较低的老区县扩展。平原地区有些小学,为普九达标借下了欠款,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依靠村集体力量翻修校舍难度大,孩子们还在七八十年代的校舍学习。图书室几乎没有适合学生可读的书,仪器室的仪器简单,数量少,遇上普九验收,只能通过向有条件的学校借,才能完成验收标准。
4、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困境中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不光需要经济上的扶持,还需要来自思想、品格、能力等方面的关爱。在捐钱捐物的基础上,加强对儿童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贫困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享受社会的关爱,享受成长的快乐,在给予物质帮扶时同时注意精神上的抚慰。
三、下一步助学工作的建议及思考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费教育后,学生负担虽有所减轻,但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讲,要完成学业,还需要社会救助。春蕾助学工作任重而道远。下一步重点作好:
(一)创新活
动载体,转变救助重点。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政策后,要求我们重新调整资助重点。由过去的城乡特困家庭女童的救助向单亲、下岗、特困家庭及孤、残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扩展,由关注义务教育向关注大龄女童高中等学历教育甚至就业拓展,由儿童的学业救助向提高儿童自身生存能力、生活技能和社会认知水平扩展。引导和鼓励贫困儿童好好学习,力争上游,全面发展,提升受教育层次,使家境贫困的学生能够有平等地、有尊严地享受教育权利的平台;实施“春蕾就业培训工程”,开展大龄女童实用技术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大龄女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家政知识培训,重点帮助辍学大龄女童实现就业创业,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和造血功能。如:创办春蕾班、春蕾学校、春蕾大学等。
(二)转变筹资方法,实现多方共赢。一是把行政性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在广泛进行社会动员的基础上,把筹资重点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倾斜;二是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建立短信捐助平台,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爱心救助;三是适应需求拓展资助渠道,不断开发培育新的资助服务项目,使妇联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不断向服务型、开放型、务实型转变。
(三)强化宣传引导,转变救助工作的价值取向。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宣传工作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妇联宣传阵地,通过绩效宣传、典型宣传等形式,多渠道、多方法、多视角地宣传,“春蕾助学”的服务宗旨和实施效果,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共同营造关注、关爱、扶助贫困儿童的良好氛围。一是教育引导人们由传统的扶贫观念向现代权利观念转变,明确救助弱势群体是国家和社会应负的责任,获得救助是公民应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明确关爱贫困儿童的关键是赋权儿童。关爱贫困儿童不仅是同情儿童、救助儿童,而是要赋予儿童平等的资源、权利和发展机会,增强贫困儿童走向社会的能力。二是注重宣传,表彰典型,注重培养、挖掘、宣传热心公益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不断扩大妇联救助工作的影响面和美誉度。各级妇联每年“六一”节前夕都要对实施春蕾计划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春蕾女童”进行隆重表彰。
(四)积极参与协同,拓宽就业领域。促进就业是解决贫困的根本措施。各级政府要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辍学问题。因地制宜逐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依法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妇联组织应充分发挥协同作用,促进政府更加关注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家庭保护和素质教育。借助“再就业工程”、“阳光培训工程”,积极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各级妇联组织要把实施“春蕾助学”与“双学双比”活动结合起来,借力、借题、借台延伸工作空间,扩大活动内涵,要在努力帮助更多失、辍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同时,着重培养高素质、有一技之长的儿童。
(五)、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规范工作机制。组织工作要科学有序,规范有效,各级妇联组织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实践锻炼和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业务熟练;乐于奉献的公益队伍,要进一步加强春蕾资金管理,筹措的资金必须有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下设分支机构,负责发放、审核、监督等,基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
(六)、利用名牌效应,开创助学工作新领域。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全免后,有人建议撤消春蕾助学工作,助学会失去意义,通过调查,95%的人建议保留“春蕾助学”一词,这项工作已经深入民心,为适应新形势,可以将“春蕾助学”改为 “春蕾之星奖学金”、“春蕾爱心基金”、“春蕾助困基金”等。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事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本着对贫困家庭的孩子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把春蕾助学这项顺民意、得民心,真情暖万家的民心工程,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企业、个人参与进来,让孤儿不孤,残儿心理不残,贫困家庭的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使我们的社会成为和谐、温暖的大家庭。
第三篇:妇联实施春蕾计划调研报告
“春蕾计划”是在全国妇联领导下,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活动,旨在通过社会各界捐助因贫困而失、辍学的女童完成学业,保障女童享有最基本的受教育权利,使女童们能有基本的文化素质和一技之长。**市自1994年开始实施“春蕾计划”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春蕾计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目前,**创建了两个春蕾女童班,筹措资金56万余元,资助特困女童2300名,“春蕾计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帮助贫困女童入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成为妇联的一项品牌工作。
一、实施春蕾计划的总体情况
我市各级妇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救助活动,得到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现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爱护贫困女童、教育贫困女童、为贫困女童办实事”的良好社会氛围。
1、积极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春蕾计划”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了解、关心和参与。为了使“春蕾计划”这一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市妇联每年都把“春蕾计划”的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实施“春蕾计划”的重要意义,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奉献爱心,救助贫困女童”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募捐活动。如“奉献一颗爱心,温暖一颗童心”、“爱心献春蕾,真情在呼唤”、“社会妈妈助春蕾”等等,为社会各界奉献爱心、搭建平台。“春蕾计划”实施工作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扶一株春蕾,争一份春光,助一名女生,赢一份希望”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扶贫济困、助学兴教蔚然成风。
2、想方设法,切实为女童办好事、办实事
救助贫困女童,实施“春蕾计划”是妇联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妇联积极关注女童教育,关心女童成长,努力为她们做好事、办实事。一是创办冠名“春蕾班”。1994年我们争取衡阳市妇联的重视,在塔山少数民族乡创办了衡阳第一个 “春蕾班”,这个“春蕾班”有女学生30人,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小学毕业都是衡阳市妇联和**市妇联共同资助的。
二是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动员他们每年拿出2000元左右资金资助4-5名贫困女学生,其中2004年我们举办了一次集体捐赠仪式,24个成员单位负责人,5个企业老总与56名受助女童面对面进行捐赠,这一活动通过媒体的宣传效果很好,全市很多单位和个人主动打电话到妇联要求捐助。
三是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助学。2007年我们联系衡阳房地产公司老总雷小雄,拿出10万元资助13名考上大学而又一次面临失学的女学生,让她们步入了大学的校园。
3、拓展领域,努力提高贫困女童的综合素质
我市各级妇女组织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由主要关注贫困女童的教育、卫生向关注贫困女童生存、保护、发展的全过程扩展,由对贫困女童的生活救助、学业救助向改变儿童自身观念、提高社会认识水平扩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总之,我市的救助贫困女童工作呈现出了积极、有序、规范、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4、“春蕾计划”的实施对春蕾女童产生的影响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春蕾女童由于其家庭的贫困与不完整性,自尊心都比较强,性格较为倔犟或内向。贫困女童在得到救助后,社会和老师的关注,激发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自尊、自强的学习信心。她们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通过自身的努力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春蕾女童毕业后,多数生活有所改善,一部分改变不大。在家务农的春蕾女童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工作,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多数春蕾女童毕业后外出打工,她们能够自食其力,无需家庭负担她们的生活开支,并将收入中的部分用于贴补家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庭贫困的经济状况,她们的就业面不是很广,生活状况不是很好,因为文化程度限制了她们的发展。她们中绝大多数人就业岗位层次不高,工资报酬一般。可以说,学历和专业技术的欠缺使得已毕业的春蕾女童无法获得很好的待遇。
二、实施“春蕾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筹集难度大,救助面过窄。由于没有专项资金,也没有固定的社会捐款模式,完全靠妇联发动社会零散捐款,至使筹集到的资金非常有限,而且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塔山的女童班因资金短缺不能巩固,目前,市妇联档案库里仍有一部分女童没有得到救助。
2、管理还有待加强。救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全市仍缺乏统一的运作,对资助单位、学校等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共同的制约机制,使春蕾计划在管理上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如部分学校对春蕾计划认识不足,同时与资助单位沟通不到位,不能
按妇联要求及时向资助单位通报被资助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使资助单位和个人因不了解情况而失去热情,影响了救助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3、随着政府“两免一补”政策的实行和落实,小学和初中贫困女童的学费负担减轻,但日常生活的开支仍必不可少。过去主要以帮助贫困女童解决学费难题的资助方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此外,高中、中专及大学学费、生活费较高,对大龄贫困女童而言,压力仍然很大,部分女孩失去继续上学深造的机会,但就业又没有一技之长。“春蕾计划”工作如何转换工作重点,是当前妇联儿童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4、贫困女高中生陷入困境,高中阶段贫困学生的救助是扶困活动的空白点。相对于大学贫困生,高中贫困生是更“弱”的弱势群体。每年高考录取期间,大学贫困生问题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个贫困学生群体—高中贫困生却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非义务教育的高中阶段学费每年高达3200元。这给救助单位和个人也增加了压力。
三、实施“春蕾计划”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优势,采取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发动全社会参与其中,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使“春蕾计划”为更多的贫困女童造福;要加大评选表彰的力度和范围,选树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爱心单位”、“爱心使者”典型,联合文明办、教育、团委等,表彰“春蕾计划”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春蕾园丁”、优秀“春蕾女童”,为“春蕾计划”的深入开展和“春蕾女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当前社会救助面临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资金支撑,使救助工作显得非常被动。为此,一是要加大政府对救助的投入力度,建立专项救助基金。二是进一步完善经常性社会捐赠体系,形成固定的捐款模式。三是开展一些临时性的捐款活动。
3、建立统一协调机制。目前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容易产生重复和不规范的做法,不利于救助工作的有序和有效的发展,一是要建立扶贫救助领导小组,妇儿工委成员单位为成员,并经常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形成会议制度化,互通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完整的救助信息库。要利用现在的电子网络,汇集各部门开展扶贫救助的情况,建立待救助和已救助对象的动态信息资料库,既可使急需救助的得到救助,又可避免各单位的重复救助。
4、建议进一步拓展“春蕾计划”的救助领域和救助方式,建立“春蕾计划”助学基金,帮助中、小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校服等,帮助高中、大学“春蕾女童”交纳学费,建立“春蕾计划”就业扶助基金,用于大龄女童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帮助;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发挥各级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大对大龄贫困女童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她们获得一技之长,脱贫致富,增强她们适应社会、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将资助方式由过去的单一助学向全方位资助延伸,广泛开展结对帮扶、亲情关爱行动,对“春蕾女童”在经济上资助,在生活上关心,在精神上关爱。
第四篇:“春蕾助学”汇报材料
“春蕾助学”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A是最为偏远的乡镇,农民人均收入不足 元,成年人多数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相对来说比其他乡镇多,需要社会关心和爱护的贫困留守儿童较多,为此,近年来我乡深入开展“春蕾助学”活动,尽心竭力为困境儿童排忧解难,取得了显著成绩。
截至2010年9月,我乡共有留守儿童(学前班至初中)1315人。从年龄结构上看:学前留守儿童21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6.3%;小学留守学生72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4.8%;初中留守学生38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8.9%。留守儿童低龄化明显。从分布结构上看: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BCD三个劳务输出规模较大的村,其中B村留守儿童223名,占总数的17%;C村留守儿童189名,占总数的14.4%;D村留守儿童153名,占总数的11.6%。从性别结构上看:留守女童占据了一定份量的比例,达到62%。
近几年来,我乡通过村、校二级调查摸底,填好助学申请表,乡妇联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大学生村官和社会热心人士等实地核查,走访学生家庭,确实助学对象,上报市妇联。从2005年至今共实现“春蕾助学”120人次,发放助学款2.4多万元,成立“留守儿童之家”2处,通过市妇联、团市委等群团组织,联系 1 了 等多家学校的志愿者来水阁、小学校开展志愿服务,为孩子们送去温暖。
我乡在做好“春蕾助学”的前提下,下一步结合我乡现在的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再成立几个“留守儿童之家”,使他们也能象其他孩子一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第五篇:关于我市助学贷款的调研对策
一年一度的高考过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贫困学子们能否依靠国家助学贷款进入大学深造?金融机构发放的助学贷款能否及时地发放到贫困学子的手中?往年发放的贷款能否安全收回?带着这些疑问**银监分局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市助学贷款基本情况
目前,**市只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三家金融机
构发放过助学贷款,累计发放助学贷款3853笔,2392.6万元。其中工商银行55.7万元,农业银行144.9万元,主要为高校助学贷款;农村信用社2192万元,主要为生源地助学贷款。至2007年6月底,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助学贷款余额498.2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07.1万元,原因是老贷款正常归还,新贷款还未到发放期。助学贷款不良余额3.7万元,贷款不良率为0.74%,与其他性质的贷款相比,不良率较低。
二、助学贷款发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地助学贷款成本高、收益差,银行缺乏放贷积极性。目前**市辖区7家金融机构中只有3家办理过助学贷款业务,并且有一家银行在2003年就未再发放助学贷款,发放助学贷款的单位发放额也相对较低,与全辖的助学贷款需求相差甚远。原因是助学贷款的利润空间小,随着存款利息和准备金率的提高,各金融机构的存款成本相应增加,根据《**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执行,不上浮,而**市农村信用社助学贷款执行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浮5%,与信用社贷款利率允许上浮的利息收入相差甚远。
(二)社会对助学贷款认识不足,阻碍了业务的快速发展。如我们对某县的调查显示,寻求社会各部门资助的大学生呈年递增趋势,2005年为50人,2006年为66人,办理助学贷款的仅有2人,今年到民政部门寻求资助的学生已达100人。但是,很少有贫困学生到银行部门咨询助学贷款,而是到民政部门寻求资助。调查显示有的学生或居民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助学贷款,可见社会对助学贷款认识的不足。
(三)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范围受限,覆盖面较低。《**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生源地助学贷款只对省内的69所高校录取生办理,对于考入省外高校的学生不给予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优惠政策,限制了助学范围,降低了受益覆盖面。
(四)贷款期限确定不太合理,大学生还款压力大。按照《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贷款本息可以在学生毕业后四年内还清,加上上学年限,这样每一笔助学贷款管理期限是八年,从现实情况看,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所以很难在规定期限内及时还贷,给大学生造成很大的还款压力。
(五)相关管理制度的缺乏,阻碍了助学贷款的发展。据调查,目前**市金融机构中尽管有三家办理了助学贷款业务,但相关制度建设还处于空白状态,各行、社都是执行《**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实施办法》,未制定关于助学贷款发放和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及切合本地实际的助学贷款管理实施细则。
(六)助学贷款的潜在风险增加,使金融机构发放助学贷款顾虑重重。截止到2007年6月末,助学贷款不良余额3.7万元,贷款不良率为0.74%。已形成的不良贷款主要是由于学生家长死亡或出现重病,家庭负担过重,学生毕业后未能找到工作造成。
一是由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收入低,可能导致贷款无法及时归还。二是部分学生及其家长,错误地认为助学贷款是国家救济,不需要也贷、不符合条件也贷,办不了就上访告状,还款主动性积极性较差,潜在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三、对开展助学贷款的几点建议
(一)金融机构应加大助学贷款的宣传工作,促进银行与学生的沟通。为使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助学贷款业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从贷款程序规定、对象要求、办理方法、执行利率上广泛进行宣传;在高考期间设立助学贷款咨询服务台,接受广大学子的咨询,使众多求学无钱、求贷无门的学生得到贷款资助。
(二)建议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助学贷款管理制度。制定专门的助学贷款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和奖惩办法。规范贷款的发放与管理,促进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
(三)制定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还贷制度,提高学生还款积极性。例如助学贷款期限方面,要根据大学生实际资金需要及还款能力确定贷款期限。
(四)建议国家财政部门适当提高助学贷款的贴补利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以提高金融机构对助学贷款投放的积极性。
(五)建立助学贷款保险机制,化解助学贷款的偿还风险。由于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象主要是贫困家庭的学生,担保方式主要是保证担保,还有个别为信用贷款,一旦学生家庭出现意外或负担过重,贷款偿还无保障。应该积极建立助学贷款保险机制,来化解助学贷款的本息偿还风险。
(六)制定增强还贷约束和防范逃贷风险的有效办法。为有效控制助学贷款的风险,信用社实行了在信用等级评定基础上发放助学贷款的方式,将助学贷款纳入资信证贷款序列,并进行专项管理,学生在申请助
学贷款时,需根据其家庭信用和收入状况核定适宜的贷款额度,避免了单纯以学生为借款主体而导致的贷款风险的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