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基层残联建设成服务型机关的思考
丁柏森:以人为本强化服务
----把基层残联建设成服务型机关的思考 以人为本,建立服务型机关,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基层残联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市残联机关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强化服务,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一定效果。
一、在服务的观念上,变“管理”为“服务”。政府赋予残联“代表、服务、管理”职能。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管理职能逐步弱化,过去靠“政府发救济、单位搞福利”的办法不行了。在新的形势下,残联机关首先思考的是,自身要先转变观念,在工作中深入实践“三个代表”,按照“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树立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深刻认识“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内涵就是服务。我市残联通过学习和开展“残联是为什么人”的大讨论,一切为了残疾人、为了一切残疾人、为了残疾人的一切已成为残疾人工作者的思想理念,热爱残疾人事业、热情为残疾人服务、热心残疾人工作已成为残疾人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工作中以“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为宗旨,把机关“衙门”变成残疾人的家门,在服务方式上变等残疾人“上访”为干部“下访”,工作“重心”前移,实现干部“下沉”,切实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残联从领导到一般干部每人均在“一助一”结对帮扶的基础上,了解掌握至少20名残疾人家庭情况,将他们的各自需求、困难登记造册,逐步创造条件加以解决。各级残联还依托信访工作积极反映残疾人呼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他们在就学、就业中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有效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市残联抓住社区建设这一机遇,向市政府提出了残联工作“四进社区”:即成立社区残疾人协会,掌握社区残疾人基本情况,反映其需求,维护其合法权益;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点),掌握社区人群残疾发生情况及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建档立卡,协助残联开展康复项目服务;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资源,将残疾人低保、就业、教育、无障碍设施、维权等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工作内容,为社区残疾人提供扎实有效的帮扶服务;社区残疾人申办《残疾人证》,经个人申请,由社区居委会出具证明后,由社区报残联办理。这一举措让服务更帖近残疾人,取得了好的效果。
二、在服务的依据上,变依据政策为主为依法为主。自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来,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在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权益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为我们依法保障残疾人权益提供了依据,改变了过去依靠政策有关规定办事的局面。与此同时,给我们提出了依法服务、维护和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新要求,那就是必须体现法律的严肃性、连续性、公平性和普遍性,体现社会共同义务原则和残疾人权益共享原则。《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又为我们依法服务提供了保证。为促进社会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市残联每年确定一个专题请市人大、政协对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有关法规情况进行检查、视察,推动有关法规落到实处。加大对《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每年的“助残日”都围绕助残日主题,采取召开座谈会、领导发表讲话、举办法律咨询等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宣传残疾人法律法规;利用颁发《残疾人证》,印发残疾人法律法规小册子,让残疾人学法、知法、懂法,依法维护自身利益;在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设立了法律法规网页,供社会各界人士查询下载。加强了维权工作,市残联设立了维权工作站,与市司法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维权工作的通知》,推动了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力度,每年,市残联为3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一系列举措,推动了社会各界依法行政,在学校,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全部实行免收学杂费;在农村税改中,对残疾人家庭实行减免照顾;在个人从业过程中,对残疾人实行了税、费减免;对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实行了税收返还;在城市标准道路建设中,重视盲道建设等,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三、在服务的方式上,变单一行政行为为主为社会化服务为主。残疾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市残联不断探索社会化的服务方式,为全市残疾人提供多形式、全方位的服务。各级残联进一步加强与民政、卫生、财政、教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托城乡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网络和残疾人家庭搭建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工作平台,全面开展各项康复工作,每年,请省医疗队先后到我市6个县(市)区开展复明手术,使150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依托民办和公办学校、幼儿园开展听力语言训练,使337名聋哑孩子能说话;正在实施的“假肢安装项目工程”,将使一部分下肢残者得到服务;利用营销网络,给残疾人赠送和提供廉价辅助用具6250件,帮助残疾人改善和补偿功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切实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服务,我市将需要纳入低保的残疾人全部实行低保照,并由社区按月发放低保金。在学校、医院、社区普遍开展了“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助残、“一助一送温暖”等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残联采取办培训班和利用社会培训网络,帮助残疾人接受技能培训达3400多人,一部分人被授予中级职称。从去年开始,我们尝试利用中介机构集体组织30余名残疾人到沿海城市务工,使外出务工不再是健全人的专利,取得较好效果。加强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按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的规定,逐步建立健全聋人、盲人、肢残人协会以及智力、精神病亲友会,使自身的维权活动社会化。用政协提案惠及残疾人,我是市政协委员,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双重身份让我更加关注残疾人事业,用提案的形式呼吁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工作。2003年,“加强残疾学生教育扶助”提案被立案,市教育局实行从2003年秋季起行文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学杂费。今年,“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提案也被立案,市建设局高度重视,已争取市政府将无障碍设施工作列入市政建设大局。用社会化的工作模式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路越走越宽。
四、在服务的内容上,变扶助为主为扶助与自强并重。就其残疾人身体条件,他们永远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爱,而且,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这种支持和关爱的程度越来越高,是不言而喻的。但也应该看到,鼓励残疾人自强,同样十分重要。因为他们同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贡献者,他们中间也有佼佼者,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千千万,当企业家、明星的不乏其人,是科学家、领袖的也有,他们的成功无不是靠自己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扶助也得扶志。只有扶助和自强并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参与、共享”目标。近年来,我们作了些探索,在市残联网站设立残疾人自强者网页,不断推出自强者的先进事迹,用典型引路,发挥榜样的力量,带动残疾人自强;在家庭、学校、社区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奋发向上;在残联系统抓好宣传报道工作,建立了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工作,制订宣传报道奖励制度,鼓励干部、职工搜集典型的积极性,每年,我们残联机关在杂志、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新闻稿件300余篇。去年,我们组织编辑了《自强者的足迹》一书第一辑,记录了我市一部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展示了残疾人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他们是生活的强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引起了社会关注,残疾人受到鼓舞。社会扶残助残氛围浓烈,残疾人自强自立成为风尚。
(此文被收入《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丛书)
第二篇:关于把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的思考
关于把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的思考
南丰乡党委副书记王军槐
南丰乡各党支部是全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宣传者、执行者。党组织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作用,甚至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树立“人人学习,事事学习,时时学习”和“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全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成为全乡每个农村党员的一项经常性任务;必须着眼提高全乡党员整体素质,认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管理知识、实用技术和人类一切积极的文明成果,用以武装头脑、加强修养、提高能力。
建设学习型组织,应注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增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当前,我乡各党组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执政使命感不强,认为基层只是“奉命行事”,不能“掌权办事”,工作上马虎应付,只做表面文章;有的政治意识淡薄,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有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在解决一些区域性的重大事件时,拿不出魄力和勇气,致使一些矛盾和问题恶化;更有的党支部设置形同虚设,几乎陷于瘫痪状态,在党员和群众中形不成核心,丧失了战斗力。这些问题都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地位不相符,与我们党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要求不相符。因此,全面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就能够从整体上促进全乡基层党组织不断增强与时俱进、把握大局、推进改革的能力;不断增强开拓创新、适应市场、谋求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处理复杂问题、化解群众矛盾、维护大局稳定的能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要把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摆上显著位置,纳入议事日程。乡党委已经健全学习领导机构。成立以乡党委一把手为组长的创建学习领导小组,各村都有的精干驻村干部充实到学习领导小组中,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为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其次,各村也要选拔一批热爱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党员担任村党组织学习型党组织中来,使之成为农村党员学习的领路人、农村文化发展的倡导人。其三要营造学习舆论氛围。要进一步宣传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在社会中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在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用身边的典型
促进学习、带动学习,为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其四要加强学习指导督查。乡党委 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指导督查,帮助村级党组织制定规则、建立制度,安排活动等。要定期不定期地采取暗访、抽查等形式,加大对创建活动任务的监督、检查、指导力度,了解掌握学习活动取得的成效,为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推进和提高的动力。
三、建立教育阵地。组织农村党员学习,要把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结合起来,坚持村党支部为主体,密切联系实际,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学习模式。充分利用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收看电教片和学习活动。
四、完善工作机制。全乡各村要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组织学习、检查学习、考核学习、评价学习的制度措施,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党员履行责任和义务的重要指标。全面推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和谐发展。
五、改进学习方法。要改变过去那种“拿张报纸念一念,打着瞌睡听一听”的枯燥无味的形式主义做法,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种养示范、科技讲座、市场分析、典型宣讲等,使学习具有吸引力。要紧密结合我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党员、群众的需求,有目的地学,有针对性地学,着重于解疑释惑,着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
学。既要把握学习的原则性,又要把握学习的灵活性;既要考虑党员实际需要,又要考虑党员接受能力;既要注重理论层面的学习,又要注重操作层面的学习;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把各种先进知识灌输和渗透到每个农村党员的心里。
六、健全师资队伍。在师资选择上,要坚持“能者为师”,充分挖掘农村实际工作中和党员身边的智力资源。各支部要建立农村党员学习队伍,这支队伍应包括驻村干部、村干部、农业科技人员、种养能手、营销加工大户和先进党员典型等各方面的人才。乡党委要加强对队伍的教育,引导他们无私奉献,因人施教,诲人不倦,为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贡献才智。
七、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的作用。驻村干部是有思想、有知识的农村干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首先要发挥好带头学习的作用。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驻村干部要带头学习,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率先掌握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水平。二是要发挥好辅导学习的作用。驻村干部不仅自己要带头学习,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辅导其他村干部进行学习;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针对具体事情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坚决避免不着边际地空谈和说
教;要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把党在农村的政策和当地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让农村党员干部学有所用、学有所想、学有所进。三是要发挥好实践学习的作用。驻村干部要进行制度实践,把学习成果及时转化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要进行科技实践,及时把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科技致富上;要进行创业实践,抓住各级组织提供的创业平台和创业政策,立足当地实际,争取创业项目,积极兴办领办合办各类符合农村发展实际的企业,通过自身的成功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
通过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力争使乡村两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增强,有一支为实现团队目标而不懈进取的领导班子;党支部的学习力不断增强,有一支勇于挑战自我极限的党员队伍;党支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有一个保证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运行机制;党支部的创造力不断增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第三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新知新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要有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重点。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这一要求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了方向,对于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依靠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我们党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优势。但是,在看到抓基层、打基础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些不良倾向。比如,有的地方将基层党组织混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一些基层党组织忙于事务性工作,严肃的党组织生活被具体的琐碎事务代替。这些倾向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与新时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政党是政治组织,必然要突出政治属性。我们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基层组织必然要高度重视自己的政治功能。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区别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一大组织优势。充分运用党的组织资源,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
用进一步发挥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就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特别是在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对于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磅礴伟力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强调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些重要要求,对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强化问题导向,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破解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为突破口,把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首先,提升组织力,就要把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作为前提和基础。要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其次,突出政治功能,就要大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第一位的功能,体现我们党的政治属性。广大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强化党员的党— 2 —
性教育,引导党员敢于同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思想作斗争,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执行党的决定,有效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再次,强化制度执行。严格执行党内生活各项制度,坚持和创新“三会一课”制度,把“三会一课”制度作为提升基层党建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最后,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选、育、管、用”多管齐下,着力解决后继乏人、能力不足、管理不严等突出问题。
第四篇:关于构建服务型机关的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构建服务型机关的思考
**集团机关开展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活动已有三年时间。今年,为把创建“三型”机关活动引向深入,取得新的成效,又把构建服务型机关作为机关工作的重点,本文就构建服务型机关问题略谈一二。
一、构建服务型机关要以增强服务意识为前提
构建服务型机关,机关工作人员要自觉增强三
种意识。即: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要真心服务,做到感情到位、责任到位、各项工作措施到位,努力做到工作快节奏、办事高效率、服务优质化,不断增强服务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实效性,以机关优质高效的服务质量促进基层工作的开展。
二、构建服务型机关必须以提高机关干部素质和服务水平为基础
服务能力大小和水平高低,取决于机关干部的素质,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机关干部学习教育的成效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构建服务型机关必须以培养“团结、高效、务实、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基础,提高机关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广泛开展读书教育活动,强化能力训练,培养思考型干部,为集团公司当好参谋助手。
三、构建服务型机关必须以提高机关工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主线
构建服务型机关要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明确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首先要下大力气解决好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要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要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快机关网络平台建设的进程,利用先进的服务手段实行无纸化办公,使机关处室之间,机关与各厂矿之间的文件传递,信息沟通,指令下达均能在网上进行,努力实现机关工作办公现代化。
四、构建服务型机关必须以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载体为动力
优质服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阜矿集团的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对机关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容有丝毫懈怠。构建服务型机关必须以创新和竞争为动力,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活动载体,靠活动增活力,靠创新求发展。通过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营造“团结、高效、务实、廉洁”的人文环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提升各处室的整体服务水平,树立机关良好形象。深入开展争创“优秀工作成果”和“文明处室”活动,完善创新目标,带动机关各项工作不断创造出处于领先水平的业绩。
五、构建服务型机关必须以制度为保证,强化服务效果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构建服务型机关必须以制度为保证,建立和完善各项行之有效的机关工作制度和机制,规范服务行为,接受群众监督,强化服务效果。一是把《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手册》作为机关干部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使机关干部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形成一整套符合机关特点、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约束制度。三是要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发挥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方面的作用,把机关服务置于强有力的监督之下,杜绝“吃拿卡要报”、“冷横硬顶”等不良现象,不定期地对机关干部服务基层的情况进行明查暗访,了解和掌握机关干部在工作效率、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强化服务效果。
服务型机关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入手,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干部素质为基础,以机关工作全面提速为主线,以创新提高为动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构建服务型机关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把机关建设成为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具有先进服务理念,完善的服务体制和机制,科学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更加有效的服务载体。
《关于构建服务型机关的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构建服务型机关的思考。
第五篇:创建服务型机关的思考
创建服务型机关的思考
作者:白春明 檀硕泽
创建服务型机关是开展“创建现代文明机关、优化政务环境”活动,加强机关建设的重要载体,必须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入手,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干部素质为基础,以机关工作全面提速为主线,以创新和竞争为动力,抓好机制和制度建设,把机关建设成为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具有先进服务理念,完善的服务体制和机制,科学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有效的服务载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服务型机关,切实提高机关工
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创建服务型机关要以增强服务意识为前提
创建服务型机关必须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做到“三个解放出来”。一是加强机关干部马列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使机关干部牢固树立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责任感、使命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意识、发展是第一要务意识、服务也是生产力意识、廉洁从政意识。二是准确地把握机关工作定位,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创造性的履行好职责,把“领导就是服务”、“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真正落实和体现到各项工作中,自觉地把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自觉地把权力的运用当作服务的过程,真正实现机关由领导型向服务型转变。三是处理好对上负责和对基层群众负责的关系。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始终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围绕中心、顾全大局,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紧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
二、创建服务型机关要以提高干部素质和服务水平为基础
服务能力大小、水平高低,取决于机关干部的素质,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机关干部学习教
育的成效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创建服务型机关必须以培养“廉洁、公正、务实、高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基础,提高机关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等理念。要把学习融入工作运行的各个阶段,研究部署工作、检查讲评工作、总结考核工作都要把学习作为重要内容。要把学习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一需要,创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环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机关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广泛开展读书教育活动。要在落实述学、考学、评学等各项学习教育培训制度的基础上,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措施,组织机关干部学理论,学业务,学科技,学法律,学习各种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打牢理论功底,提高理论素养,夯实服务基础。三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注重机关干部的适应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能力训练。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培养机关干部全新、前瞻、开阔思考方式的重要途径,实现机关干部由服从型向服从服务型、知识型向知识能力型、规范型向规范创新型转变,提高机关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使每个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都得到升华。
三、创建服务型机关要以提高机关工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主线
发展靠环境,环境的核心是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创建服务型机关必须以机关工作全面提速为主线,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一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职能,规范机构,理顺关系,解决好“越位”、“缺位”、“错位”和机关内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等问题,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二是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下大力气进一步解决好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一快四通”,即: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快速反应、马上行动;对工作职责范围内该办的事要速办“快通”;对工作运转时出现的不畅问题要及时“沟通”;对基层和群众遇到的一些矛盾要积极“疏通”,对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条条框框要大胆“变通”。三是利用先进的服务手段,改进管理方式。逐步推行电子政务,实行无纸化办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体系,实
现机关工作提速。
四、创建服务型机关要以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载体为动力
优质服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对机关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地区间比服务、比环境的竞争日趋激烈,机关服务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容有丝毫懈怠。创建服务型机关必须以创新和竞争为动力,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牢牢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核心问题,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活动载体。靠活动增活力,靠创新求发展。一是通过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把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干部素质和服务能力、营造“团结进取勤政务实”的人文环境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理清机关存在的非激励因素,用新的管理思维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增强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通过争创“机关服务品牌”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增强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提高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能力,提升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树立党政机关“第一窗口”的良好形象。三是通过深入开展争创“优秀工作成果”活动,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创新目标、创新记录、创新考核等制度,带动机关各项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实现机关工作思路、工作体制机制、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创造出在全国、全省处于领先水平的业绩。四是通过深入开展争创“文明处室”活动,使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延伸到每个处室、每个岗位、每个党员干部,规范处室建设,发挥处室作用,夯实机关建设的基础。五是通过深入开展以“爱民、为民、富民、安民”为重点的“送党情、办实事、解民忧”活动,建立和完善机关干部调查研究、基层联系点、信访接待日、与群众对话等制度,拓宽和畅通联系群众的渠道,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定目标、定标准、定时限、定承办部门、定责任人”的“五定责任制”,紧紧围绕基层和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梳理,抓好落实,为民排忧解难。
五、创建服务型机关要以制度为保证,强化服务效果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创建服务型机关必须以制度为保证,建
立和完善各项行之有效的机关工作制度和机制,规范服务行为,接受群众监督,强化服务效果。一是把《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作为机关干部在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和社会生活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使机关干部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自觉的从政治要求、思想品德、廉政勤政、秉公执法、文明服务、保密纪律、外事活动、行为举止等方面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以“双目标”考核为抓手,形成一套符合机关特点、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约束制度,把党员干部的工作、学习、作风等情况尽可能细化、量化,纳入考核范畴。要通过健全完善考核评估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考核目标、评价标准、考核程序和办法,增强考核评估的科学性、权威性。把业务工作和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体制机制、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有新的突破。三是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广泛采取听证、论证、专家咨询和研讨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保证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保证决策的客观性、准确性、实效性。同时,要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发挥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把机关服务置于强有力的监督之下,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和公务员效能投诉电话的作用,把投诉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杜绝“吃拿卡要报”,“冷横硬顶”等不良现象。充分发挥机关作风监督员队伍的作用,不定期地对机关干部服务群众的情况进行明查暗访,了解和掌握机关干部在工作效率、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服务型机关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既需要“一把手”亲自抓,建立领导机制和工作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建设服务型机关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更需要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参与,形成合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因此,必须以十六大精神统领机关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按照“四个新”的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保证我市开展的“创建现代文明机关、优化政务环境”活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