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澧县实验小学创省级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汇报材料(修改)
加大投入,强化应用,促进整合 不断创新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创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临澧县实验小学
我校创建于1988年,经过27年的奋斗,现在已经建设成为临澧教育的窗口学校、湖南省合格学校、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南省示范家长学校、常德市名优学校、常德市明星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级32个,在校学生1902人,教职工93人。自建校以来学校连续20多年被评为全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自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之后,学校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现已经顺利地通过了试点学校的终极评估验收。
现在,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校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但要想在学校办学品质、教育内涵、教育竞争力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必须依托教育信息化作为强大的支撑,用教育信息化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在各位领导、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的通知”要求,以创建为抓手,主动谋划,强力攻坚,自觉完善,使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硬件配备、师资培训、资源开发与应用、教学研究、示范引领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观念引领,制度保障,构建信息化管理网络
现在,教育信息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制高点,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将形成信息化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形态。
学校成立了以周乃恒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小组,领导班子成员对日常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评估、培训,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学校信息化工作。构建了由信息教研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及网管员、学科教师组成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学校每学期工作计划中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专项工作。
二、硬件升级,软件更新,充实信息化教育资源
推进教育信息化,硬件是前提,资源是基础。我们在硬件升级,软件更新,充实信息化教育资源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投入100多万元配套完善了校园智能广播网、校园闭路电视网和千兆校园网,成为全县第一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二是筹资100多万元为全校32个班级教室、2个多媒体电教室建设了多媒体“班班通”。在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全覆盖的基础上,投入10多万元率先购买多媒体课堂教学“畅言交互式教学软件”。
三是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完善现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已建成的千兆校园网,整个校园网络共有终端138个,交换机总接口256个,其中43个信息点到教师办公室,72个信息点到教室和功能室,每个信息点都有2—3台计算机。网络强大的信息量,开放性、交互性及趣味性已经成为师生开展教学、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工具。
四是全校32个教学班、2个多媒体电教室均配备了集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一体的交互式教学触摸一体机。
五是建成了高质量的学校空间,空间布局合理,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2014年,又将学校空间进行升级改造,融合了教师个人空间、班级学习主页,真正为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了最优环境。全校所有专任教师借助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平台建设了自己的个人学习空间,已经成为教师教研、学习和交流的互动平台。
三、加强培训,掌握技能,提升信息化技术素养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学校构建了完备的信息化培训机制,采取“走出去,带回来”的方式,先后组织30多批次教师外出参加计算机等级培训、课件制作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网络管理员培训等培训学习。还利用多种途径,从不同侧面进行校本培训。从简单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到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从课件制作到网络技术、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以及简单维护等方面,以定期培训、专门辅导、互相结对等方式进行。还开展了“课件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考核”等活动,对教师采取“以考促练、以评促教、考核兑现、纳入常规”的激励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目前,教师人人取得了信息技术高级等级证,能熟练完成文字处理、演示文稿制作;教师个个能熟练从网络获取所需资源,完成网络交流;教学人员人人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强化应用,促进整合,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
软、硬件是基础,资源是核心,而实践应用、发挥其功能才是根本目的。要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得以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1、成功实现了信息技术和学科应用整合。我校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应用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开展了如语文的情境作文、英语情境对话、口语学习、音乐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欣赏、心理健康教
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年,学校被定为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基地学校,成功承办了全县“信息技术与学科应用整合”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2、成功糅合了信息技术的德育教育功能。我校早在2000年就建设了校园电视台,陆续推出了《校园新闻》、《爱我临澧,发展临澧》、《实小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等优秀栏目,不但教育了学生,而且提高了学生素质。大型庆”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展演、校园环保综艺大赛、大型家长会以及演讲赛、故事会、“道德讲堂”等均以校园电视台大型多媒体演播室为主会场,全校32个班级为分会场,全校2000名学生和家长通过多媒体“班班通 ”收看现场直播。
3、成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科研的嫁接。在学校承担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艺术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用具有“准确得体、激励感人、导向明理、随机应变、幽默风趣”的语言、实物、媒体展示等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状况进行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课题已于今年2月份圆满结题。今年立项的市级课题《数字环境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正在借助信息技术功能,顺利开展。
4、成功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
一是开辟网上家长学校。在校园网开辟“家长学校”栏目,有计划、按步骤对所有家长进行培训,开展家长征文竞赛活动,交流优秀家长育子经验。
二是组织大型家长会。2014年,隆重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庆“六一”大型家长会,县五大家领导、教育局长和2000名学生家长应邀出席会议。家长会主会场上,少先队员为优秀学生家长献上红领巾,隆重表彰了评选出的“优秀家长”和“优秀少先队员”。各班级分会场上,班
主任向家长汇报工作,孩子们展示了自编自演的才艺展示节目,优秀家长交流成功经验。
三是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课堂,展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展示班队活动课上孩子的特长素质。
四是积极开展网上交流。学校网站主页开辟班级主页,指导家长进入学校网站,关注学校发展。各班级主页设置“班级留言”栏目,鼓励学生及家长经常登录,进行网上班级留言,师生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交流信息。
五、深入探索,研究实践,开展信息化创新应用
当前,如何充分发挥试点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创造性的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已成为我校争创省名优学校,打造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破解的课题。因此,我校将深入探索,研究实践,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工作。
1、加大投入,夯实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基础。五年内投入300万元,完成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不断升级综合管控系统和应用管理系统,健全、充实、扩展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使已基本建成的数字校园走向完善与成熟。
2、加强管理,做好信息化应用机制创新示范工作。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着重探索建立信息化长效推进机制和有效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创新信息化建设、应用与管理的制度体系。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使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人人参与创新应用示范工作。
3、做实“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与应用示范。立足优质资源共享,探索创新的优质学校与网络联校之间课程教学互助共享模式,学校课程教学资源与社会共享新途径。
4、积极探索研究“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这一课题。结合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从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角度来破解如何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将研究工作的要求、做法、成果及优秀案例及时置入相关的公共空间,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
5、组织好校内外各种竞赛比武、社团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类竞赛比武活动,组织校园开放日活动,充分展示创新应用亮点成果。
6、充分发挥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亮点展示平台,及时展示创新应用成果和示范推广、辐射引领的动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随时接受上级督查评估。
近几年来,我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我们深知:科技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实践是一项永远没有终点的赛跑。教育信息化必将对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借这次创建的东风,我们会不懈努力,抓住机遇,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并能真正起到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篇:临澧县实验小学创省级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汇 报 材 料
坚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创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名校
——创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临澧县实验小学
我校创建于1988年,经过27年的奋斗,现在已经建设成为临澧教育的窗口学校、省合格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省示范家长学校、常德市名优学校、常德市明星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级32个,在校学生1902人,教职工93人。自建校以来学校连续20多年被评为全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自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之后,学校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现已经顺利地通过了试点学校的终极评估。
现在,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校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但要想在学校办学品质、教育内涵、教育竞争力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必须依托教育信息化作为强大的支撑,用教育信息化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提出了“创建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以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在各位领导,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2015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的通知”要求,以创建为抓手,主动谋划,强力攻坚,自觉完善,使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硬件配备、师资培训、资源开发与应用、教学研究、示范引领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观念引领,制度保障,构建信息化管理网络 现在,教育信息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制高点,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重要一环的观念已经深入我校全体教师的心中。我们都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将形成信息化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形态。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小组,由黎松副校长具体负责,对日常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评估、培训,并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学校信息化教育工作。学校构建了由信息教研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及网管员、学科教师组成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学校每学期工作计划中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专项工作。
二、硬件升级,软件更新,充实信息化教育资源
推进教育信息化,硬件是前提,资源是基础。我们在硬件升级,软件更新,充实信息化教育资源上做了大量工作。
1、学校投入100多万元配套完善了校园智能广播网、校园闭路电视网和千兆校园网,成为全县第一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学校筹资100多万元为全校32个班级教室、2个多媒体电教室建设了多媒体“班班通”。2014年10月,学校在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全覆盖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县中小学投入10多万元购买多媒体课堂教学“畅言交互式教学软件”。
3、全校32个教学班,均配备了集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一体的交互式教学触摸一体机。
4、学校拥有了“一台”、“两站”、“三室”、“四网”的校园信息化的硬实力。
5、学校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学校信息化改造和完善学校现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已建成的千兆校园网,整个校园网络共有终端138个,交换机总接口256个,其中43个信息点到教师办公室,72个信息点到教室和功能室。网络强大的信息量,开放性、交互性及趣味性已经成为师生开展教学、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工具。
6、早在2005年学校就建成了高质量的学校空间,空间布局合理,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2014年4月,学校将学校空间进行升级改造,融合了教师个人空间、班级博客主页,真正为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了最优化环境。全校所有专任教师借助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平台,建设了自己的个人学习空间,已经成为教师教研、交流的互动平台。
三、加强培训,掌握技能,提升信息化技术素养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学校构建了完备的信息化培训机制,采取“走出去,带回来”的方式,先后组织30多批次教师外出参加计算机等级培训、课件制作培训、网络管理培训等培训学习;并采取“先考核,后示范”,“一帮一”,“老带新”的模式,定期组织校本培训、考核,鼓励青年教师刻苦自学。目前,学校教师人人取得了信息技术高级等级证,能熟练完成文字处理、演示文稿制作;45岁以下教师个个能熟练从网络获取所需资源,完成网络交流;100%的教学人员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32名教师初步具备网站开发与维护能力。
四、强化应用,促进整合,达成信息化建设目的 软、硬件是基础,资源是核心,而实践应用、发挥其功能才是根本目的。要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得以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1、成功实现了信息技术和学科应用整合。
我校教师应用多媒体“班班通“进行教育教学,应用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开展了如语文的情境作文、英语情境对话、口语学习、音乐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欣赏、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年,学校被定为全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基地校,成功承办了全县“信息技术与学科应用整合”的教学观摩活动。
2、成功糅合了信息技术的德育教育功能。
2000年,我校建立了校园电视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对发生在学校里的好人好事,以及一些不好的现象进行报道,陆续推出了《校园新闻》、《爱我临澧,发展临澧》、《实小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等优秀节目。这些活动不但教育了大部分学生,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校园电视台还具有大型活动现场直播功能,2012年大型庆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展演、2013年校园环保综艺大赛、2014年大型家长会以及演讲比赛、故事会、2015年“道德讲堂”等均以校园电视台大型多媒体演播室为主会场,全校32个班级为分会场,全校2000名学生和家长通过多媒体“班班通 ”收看现场直播。
3、成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科研的嫁接。
在学校承担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艺术的研究》课题研究中,学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用具有“准确得体、激励感人、导向明理、随机应变、幽默风趣”的语言、实物、媒体展示等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状况进行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课题已于二月份圆满结题。三月份立项的市级课题《数字环境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正在借助信息技术功能,顺利开展。
4、成功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一是开辟网上家长学校。在校园网开辟“家长学校”栏目,有计划、按步骤对所有家长进行培训,开展家长征文竞赛活动,交流优秀家长育子经验。
二是组织大型家长会。2014年,隆重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庆“六一”大型家长会,县五大家领导、教育局长和2000名学生家长应邀出席会议。家长会主会场上,少先队员为优秀学生家长献上红领巾,隆重表彰了评选出的“优秀家长”和“优秀少先队员”。各班级分会场上,班主任向家长汇报工作,孩子们展示了自编自演的才艺展示节目,优秀家长交流成功经验。
三是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课堂,展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展示班队活动课上孩子的特长素质。
四是积极开展网上交流。学校网站主页开辟班级主页,指导家长进入学校网站,关注学校发展。各班级主页设置“班级留言”栏目,鼓励学生及家长经常登录,进行网上班级留言,师生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交流信息。
五、深入探索,研究实践,开展信息化创新应用
当前,如何充分发挥试点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创造性的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已成为我校争创省名优学校,打造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破解的课题。因此,我校将深入探索,研究实践,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工作。
(一)、示范内容: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校学困生的转化。网络学习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尤其利用网络良好的交互性和协作性在进行学困生的教学时更具有传统学习环境无法具备的优势,我们将结合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从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角度来破解如何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具体任务:
(1)、充分掌握网络学习环境中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方式和途径 ①、发挥网络的多媒体优势,激发学习动机 ②、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工具,进行归因训练 ③、利用网络信息管理功能,建立学困生学习档案 ④、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⑤、利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进行角色扮演 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施成功教育
⑦、利用网络的交互控制功能,教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⑧、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2)、正确使用网络环境下的学困生转化工具 网络环境下的交流工具很多,能够作为学困生转化工具的相关软件也很多,我们除了利用微信、QQ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外,还要正确掌握下面几个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工具。
①、网络课程 ②、网络教育游戏 ③、“人人通”空间平台
(3)、努力突破网络学习环境中学困生转化方式和途径的局限性
①对于一些本身自制力就比较差的学困生,网络上的生动的多媒体资源会分散学困生的注意力,丰富的网络资源容易让学困生产生依赖思想,甚至养成抄袭的习惯。
②学困生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和交流,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偏离学习的主题。
③通过网络平台间接与学困生沟通比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缺乏眼神、手势等方面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影响相对较弱。
(三)、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三个工作小组(1)示范项目研究领导小组(2)示范专项研究条件保障小组(3)示范专项研究教师工作小组
2、示范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⑴申报以“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为示范内容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工作方案
⑵加快网络建设和资源建设,打造更优的学生网络学习环境:①对学校硬件再升级;②开发更优的网络课程和网络教育游戏③更进一步建设好“人认通”学校空间、教师空间和班级三个空间
⑶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学会正确使用网络环境下的学困生转化工具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7年12月)⑴摸清学校学困生底子,并利用网络信息管理功能,建立学困生学习档案
⑵分组开展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①低年级段侧重于对网络学习环境中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方式和途径的研究;②中年级段侧重于对网络环境下学困生转化工具的研究;③高年级段侧重于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学困生转化方式和局限性突破的研究
⑶收集信息,不断完善研究运行过程
⑷定期召开专项研究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撰写研究阶段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5月--)⑴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⑵申请示范工作验收
⑶展开研究辐射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我们深知:科技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实践是一项永远没有终点的赛跑。教育信息化必将对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借这次创建的东风,我们会不懈努力,抓住机遇,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并能真正起到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三篇: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
XXXXX小学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具深远的意义。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现将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XXXX小学现有教学班9个,在校生307人,教职工23人。我校自2003年建微机室,拥有学生机19台,2005年安装远程教育资源接收装置,建立起卫星地面接收系统起,从此踏上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之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20092013年我校首批安装了两套电子白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迈上新台阶,之后两个批次安装了10套电子白板,实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接入宽带网,联接市教育局局域网;教师办公用机7台,实现了教师办公、备课电子化。校园安防系统一套,校园智能广播系统一套。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情况。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抓好常规工作。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各项管理制度,我校完善了《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教室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XXX小学教育技术培训制度》《班级多媒体设备操作规程》,在《乐白道中心校集体备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XXX小学电子备课制度》等制度,真正规范了全体师生多媒体设备的相关操作。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学校领导带头,思想上足够重视,认真执行,所有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水平,确保了学校信息化工程的顺利进行。
2、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学校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是推进本校信息化工程的关键,并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其灵活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每学期进行两次信息技术系统集中培训,时间为每学期初和期中。平时依据教学具体情况针对教学中的某个项目进行及时培训。集中系统培训依据当时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而定,先期进行的是电脑基本知识,基础运用的培训,比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word文档、excel表格、ppt幻灯片制作等。然后进行网络资源的下载,二次开发培训,重点教会教师运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云南教资源网”等正规免费资源网站资源的下载与运用。后期开始运用电子白板,重点对教师进行白板运用技能的培训,从白板的基础知识到运用鸿合备授课软件进行备课,自主制作hht课件。后期主要进行的是鸿合备授课软件的各功能,多学科资源相互渗透、灵活运用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观念有了非常大的转变,大家都爱用这些“武器”来辅助教学,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管好设备、用好资源。
教育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硬件的支持,教育技术装备的效益最大化离不开管理。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对信息设备的管理,让新老设备都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对学校所有信息技术设备登记,建立设备台帐;其次是定期对设备进行常规维护,并进行记录,以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第三,设备使用严格规范化,每次使用后都有记录;第四,设备出现故障,第一时间报告管理员,管理员及时依据相关规程进行修复或报修,保证师生正常使用设备; 第五,故意损坏设备追责。
目前,国家建设了许多免费的教育资源网站,省,州也建设了相应的网站如 “云南基础教育资源网”、“红河教育资源网”等相关教育资源下载站,同时学校也建设了相应的资源库—— 影视课堂教学资源库。我们通过集中进行系统的运用培训和建设学校QQ群进行及时辅导的方式教会每个老师运用这些资源。
4、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兴趣。
2003年,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在中心校第一家建起微机室,教师机1台、学生机19台,率先开展信息技术课。在所有学科课程中,孩子们最爱上的课当数信息技术课了,在信息技术课上孩子们学到了正确的操作技巧,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培养了正确的电脑兴趣。学校里信息技术能力比较强的几位老师,分别带一些对电脑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电脑制作,提高了孩子的创新能力。
5、整合教育技术,开展课题研究。
教育技术怎样促进教育教学的提高,是一个新的课题,我校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师运用白板技能,让教育技术装备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于2013年9月申报了两个市级科研小课题《交互式白板在农村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和《运用电子白板提高农村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对交互式白板的运用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基于交互式白板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成绩。
6、网站建设,搭建平台。
为了展示我校师生的风采,让师生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向外界展示我校的风貌,深入开展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早在2007年就建设了学校网站,并一直进行维护更新。在网站模块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互动性,设置了用户注册,开放留言。平时由各班级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品及教师文章,管理员及时发布到学校网站。
7、设备安全管理。
学校建立以副校长为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信息化设备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利用校园安防系统进行安全防范工作。
三、取得的成绩。
我校一直坚持教育信息化建设,更新教师的观念,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取得一定的成绩。
1、教师运用技术得到了提高。由于我校领导的坚持,教师的支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多进步。自2011年以来,我校有21人次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并进行了考试;22人次参加过“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39人次参加过“开远市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均培训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教师灵活运用白板的能力进步很大,2014年10月,我校XXX老师代表中心校参加“市中小学电子白板运用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XXX老师的课件《圆明园的毁灭》获云南省教育教学软件竞赛中获三等奖,XXX老师的课件《小小竹排画中游》获市二等奖。
2、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把实践升华为理论,是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组织教师把学到的技能,运用的技巧等升华为理论,撰写出信息技术相关论文参加省市的论文评比,其中就有XXX老师的文章《电子白板来了,你准备好了吗?》发表于《红河教育》2013年第4期,XXX老师的《活用交互式白板,使小学习作教学妙趣横生》《探索ppt课程资源二次开发应用之路》、XXX老师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获云南省教育信息化论文大赛一等奖,还有《浅谈电子白板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等8篇论文分获云南省教育信息化论文二、三等奖。两个信息技术相关课题《交互式白板在农村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和《运用电子白板提高农村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研究》完成研究并结题。2013年我校选送的优秀白板课例《统计初步》获市二等奖和州优秀奖。
3、学生学科课程学习兴趣的增强,学习取得进步。由于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开阔多了,产生许多有创意的回答,解答方式,课程学习中乐趣多了,枯燥少了。我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电脑制作比赛,年年都有学生获奖。其中2012年四年级XXX电脑绘画《小山村》2013年六年级XXX电脑绘画《馋》获省二等奖;XXX电脑绘画《向往》《失落的家园》获市二等奖。2014年六年级XXX、XXX的电脑绘画《瑶山放牛娃》《快乐的小鸟》获云南省三等奖。
4、信息化建设,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因此改革必须进行,我校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实践是进行探索性的学习为依据,效仿江苏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的优势,利用白板展示,演示功能,出示活动单,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可以说是媒体设备促进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四、存在的问题
1、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是制约信息化推进的瓶颈问题,信息技术更新快,年龄偏大的老师跟上趟有困难。
2、缺乏信息化教育所需要的具备专职教师,由于管理教师都是兼职,管理员还兼任其他班级的多学科教学任务。
3、学生机老旧,硬件老化严重,启动困难,不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总之,通过全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信息化建设会沿着逐步完善、科学实施的思路发展。我们会不断探索,积极营造教育信息化氛围,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促进教育教学取得优异成绩。
XXXX小学 2014年12月
第四篇:创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创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冯家镇第二实验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808人,教职工71人。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提高教育质量、振兴冯家教育”为己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团结务实,以”办社会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育祖国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细化学校管理,优化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坚定不移地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学校已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现代教育技术本领过硬的教师队伍。校园网站已经开通,并已服务于日常的管理、教育教学。基本上实现了教育信息化。
现将学校教育信息化自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管理。当今的社会对信息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必须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的新课题。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高度,以现代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阵地,以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建设为基础,以信息管理改革为方向,循序渐进,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李思满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网络管理员为组员,教职工全员参与。为保证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正常运作,学校制定
了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具体规化,并每年都根据教育信息化规划制定教育信息化具体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要想方设法在教育现代化工作上投入一定资金,保证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顺利进展。
我校按规定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目前,共有专职教师2名,两位教师都能按照要求出色完成教学工作,都有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信息技术在全校各部门办公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充分地运用。
二、狠抓硬件建设
对教育现代化工程中的硬件建设,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两年来学校在软硬件方面先后投入50余万元。2009年9月学校建成了校园网,2011年10月10兆光纤移动网接入我校,现在,学校拥有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结构,所有的教室、办公室、功能用房都可以直接上宽带。
目前,学校拥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学生计算机教室,电子白板20个、各办公室使用电脑十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上课办公。刻录机、打印机、数码照相机配备齐全。
为了方便教师电子备课和制作课件,实现了校内所有电脑互通,初步实现了校园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投入最大限度的财力,添置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并增添教育教学软件充实学校资源库,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得以不断完善。我们边抓硬件建设,边抓对各种现代化设施的管理,不断促进其使用率,充分发挥各种现代化设施的电教功能。目前,信息技术课各年级均按
计划开设。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开设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加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办公自动化初级培训等。不仅如此,学校还经常对全体师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规范计算机操作,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从小培养学生计算机的使用道德。在切实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方面,我们采取的是购买、收集、改造和校内研发相结合的方式,除购买上级教育部门配合教材发行的光盘、录像、磁带、投影外,我们还收集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上的相关信息,改造已有课件,增添新的内涵,利用学校现有的技术和设施,广泛收集并开发教学所需的文字、声音、图像、图片、影像动画等素材,分门别类筛选进库,提供下载,方便教师备课上课之用。除此以外,学校还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软件和课件,并制订了相应的奖励措施 以教师开发课件的积极性。制作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目前我校使用电脑与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科达90%以上,随着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还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基础,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现在已取得一定成绩。多名教师在电化教育论文评选中获奖,宋牛牛同学在全市中小学机器人大赛中荣获第三名。各位教师都能运用办公室终端,连通校内各部门,互通、接收信息,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办公自动化。
通过不懈地努力,信息技术已融入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已初尝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便捷、高效。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将是我们永不停止地追求。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
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第五篇:《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方案(草案)3.9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实施方案 根据《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以及我厅‚教育信息化‘十百千万工程’‛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教育强省和‚数字湖南教育‛建设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和省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方针政策,以创新应用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示范引领为抓手,以促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与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为目标,遴选建设一批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通过示范带动,提高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整体水平。
二、实施原则
1.创新引领。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2.应用驱动。以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化教学管理,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
3.辐射推广。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期内,要积极开展其成功经验与创新成果的省域范围的示范带动和辐射推广,推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水平整体提高。
三、实施目标
按照‚创新有亮点、成效可考核、经验可推广‛的总体思路,2015-2017年,全省遴选建设300所‚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应用机制创新成效突出、应用效果明显、辐射能力强‛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其中,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幼儿园40所,普通中小学150所(小学50所、初中50所、普通高中50所)、职业院校80所(中职50所、高职30所)、普通高校20所(含普通本、专科)、终身教育机构10个(含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社区教育机构)。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形成全省教育信息化‚方便用、用得起‛的新机制,‚人人建设、人人共享‛的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新格局,‚大面积、普遍用、经常用‛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新局面,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四、示范基础
1.‚三通‛工程实施情况。幼儿园具备10M以上宽带接入,有线全覆盖,其它学校要求有线和无线全覆盖。其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10 M以上光纤接入,高职院校、普通本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社区教育学院要求1G以上光纤接入;优质资源班班通,每个教学班能应用信息化教学,并与互联网相连;幼儿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每人拥有1个教学空间,每个教学班拥有1个教学空间,其他学校所有师生每人拥有1个教学空间。
2.数字(智慧)校园建设情况。建设与学校类型、规模相适应的数字校园基础设施,能实行无纸化办公;高中阶段以上学校建设有数字图书馆、OA办公系统,教育教学、后勤、安全保卫等管理实现智能化。
3.优质资源建设情况。教师参与资源建设面达到100%,高中阶段以上学校学生参与资源建面设达到80%,形成人人建设、人人共享的资源建设格局;幼儿园、小学建成2-3门特色课程资源库,并与其它学校共享;普通高中建成3-5门特色课程资源库,并建设10门左右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并与其它学校共享;职业院校(含中职、高职)形成了与重点建设专业群相适应的专业资源库,建成1-2个专业群、职业教育慕课和职业教育专递课堂,建成10门左右名师网络课堂,并与其它学校共享;普通本、专科学校建成5个左右重点学科教学资源库、10门左右选修课程资源库、15个左右名师网络课堂,并与其它学校共享;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社区教育机构建成有10门左右与行业和区域特点相适应的终身教育资源库,并在行业区域内共享,在职职工、社区内居民能实现网上学习的覆盖面达到60%以上。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中阶段以下学校所有教师取得教育厅和人社厅颁发的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高职院校、普通本(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社区教育机构教师取得人社厅颁发的3个模块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1964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比例达到100%;60%以上的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效。
5.教育教学应用情况。所有课程有配套的数字资源、能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其中核心课程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数比例达到50%以上。开展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活动的探索。
6.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机制与举措。有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建立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组织机构与相关制度,设立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激励与制约机制。
五、示范内容
按照‚创新应用、成果导向、示范辐射‛的思路,项目学校选择以下一个或几个示范点,形成有示范引领的成果向全省推广,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1.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示范: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核心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益中的关键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比传统教学高,学生学习能力比传统教学强,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革命性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
2.‚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示范,体现‚人人建设、人人共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建设的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水平高,在为薄弱学校提供优质资源的同时,与区域内同类学校共建共享,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促进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职业院校建设的名师课堂、专递课堂、职业教育慕课能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建设水平高,为同类学校和行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共享,为探索第二专业辅修、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提供了有效渠道;普通本、专科学校建设的名师课堂、精品网络课程水平高,并在同类学校和区域内共享;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社区教育机构建设的精品网络课程、名师课堂符合行业和区域、职工和居民的学习需求,并在一定范围内共享。
3.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示范,体现‚大面积用、普遍用、经常用‛。按照‚大面积用、普遍用、经常用‛的思路,所有课程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比例、每门课程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时数有一定上升。幼儿园、普通小学有1-2名省级网络教学名师,普通初中有2-3名省级网络教学名师,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有3-5名省级网络教学名师,高职院校、普通本、专科学校有10名左右省级网络教学名师。
4.教育信息化应用机制创新示范,体现‚方便用、用得起‛。根据国家和省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不断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并有效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推进组织机构完善、职责明确,并在信息化应用创新方面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指导作用;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相关体制机制,针对学校特点,结合区域实际,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示范点的选择有特色、有特点并有效实施;设立了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并做到了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5.提高管理效益的示范,体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管理系统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总体思路,有序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后勤、安全保卫实行全方位的智能管理,管理效益有明显提高;根据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校务公开,提高管理透明度,学校办学中的核心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探索德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德育活动效果好,充分利用信息化探索教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有效整合学校各类信息化管理资源和管理系统,学校管理和管理系统全面与‚湘教云‛对接,形成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格局。
六、实施办法
(一)申报与遴选
1.申报主体。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由学校申报。
2.申报资格。有独立建制、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评估并取得‚合格‛,并具备申报基础的学校可以申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报:
⑴近三年有违规办学行为,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 ⑵近三年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群体事件的;
⑶近三年有套取国家助学金(奖学金)或弄虚作假行为被有关部门查处的;
⑷所在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结论为‚不合格‛的县(市、区)内的;
⑸当前基本办学条件受到教育部红、黄牌警告的。3.申报时间与程序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实行自愿申报,我厅分下发当年申报的具体通知,明确具体申报时间和办法,有关单位按通知要求申报。
(二)项目实施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从2015年起开始实施,分三年立项,每年立项100所左右(幼儿园14所左右、小学17所左右、初中17所左右、高中17所左右、中职学校17所左右、高职院校10所左右、普通高校7所左右、终身教育机构4所左右),建设期为三年。项目单位应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我厅负责过程管理和项目验收。
(三)项目管理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由我厅信息化办负责过程管理和项目验收。建设期内,建立专门的管理平台,项目学校半年上传建设成果,我厅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不通过‛三类,‚不通过‛的停止项目建设,‚暂缓通过‛的限期整改,‚通过‛的要将阶段性建设成果向其他学校辐射;项目验收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不通过‛三类,‚不通过‛的停止项目建设,‚暂缓通过‛的限期整改一年,‚通过‛的要形成系列成果并向全省辐射。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厅信息化办统筹推进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各项目单位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相关管理机构要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要求,强化工作指导,狠抓督导落实。
(二)健全规章制度。
各单位要制定和完善项目建设制度,激发广大教师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建立项目建设事前评估、资金预算、应用绩效等考核评估办法,加强项目的跟踪和考核。保障项目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落实保障经费。
省级设立项目建设专项经费,专门用于项目建设和奖励补助。各级各类学校要确保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投入。确保项目的正常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