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管理在项目施工中的重要性
第一章 材料管理在项目施工中的重要性
1.1 施工项目材料供应管理
1.1.1 材料供应权应主要集中在法人层次上
材料供应是材料管理的首要环节,与供应市场关系极大,必须建立合理的材料供应体制。施工项目材料的采购、供应权,应主要集中在总队。现在,总队的材料供应权基本上下放至各个施工项目部,总队这一层面的材料供应基本上是空白。近几年,总队承揽的任务点多、面广,各项目施工点高度分散,客观上造成总队材料供应权下放至各项目部;针对这种状况,总队可以考虑在项目较集中的地区或距各项目部相对较近的物资集散地设立专门的物资供应站,来负责各项目的主要物资供应。物资供应站作为总队内部的材料市场,在内部材料市场中,总队材料部门是卖方,项目管理层是买方。各自的权限和利益由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加以明确。除了主要材料由内部材料市场供应外,周转材料、大型工具还可采用租赁方式;小型及随手工具采用支付费用方式由班组在内部市场自行采购。材料内部市场建立后,作为卖方的总队材料部 门,同时负有总队材料管理责任,这些责任包括:制定总队材料管理规章制度,发布市场信息,指导编制项目材料需用计划和降低成本计划,检查计划实施情况,总结材料管理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建立物资供应站的好处如下:(1)方便总队集中掌控流动资金。(2)相对于各个项目部自行采购,物资供应站的集中采购更能降低物资采购成本。(3)物资供应站具有水池 功能,方便各个项目部现场物资管理达到库存 的目标,使得项目部能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施工生产任务。(4)物资供应站制定内部的物资价格信息,为总队更加方便对各个项目进行评估。与此同时,各个项目经理部应有部分的材料采购供应权。为满足施工项目材料特殊需要,方便工程施工,调动项目管理层的积极性,总队应给项目经理部一定的材料采购权,负责采购供应计划外材料、特殊材料和零星材料,做到两层互补,不留缺口。对总队材料部门的采购,项目管理层也应有建议权。这样,施工项目材料管理的主要任务便集中于提出需用量计划,与总队材料部门签订供料合同,控制材料使用,加强现场管理,制定材料节约措施,完工后组织材料结算与回收等。
1.2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 现场材料管理是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根据工程、场地环 境、材料保管、运输、安全、费用支出等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从材料进场到成品产出的全过程中所进行的材料管理。
1.2.1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原则
1.按时、按质、按量地组织各种材料进场,保证施工进度的需要。2.严格保证进场材料的质量完好、数量准确、保管妥善,不降低材料使用价值。
3.控制使用,确保节约、降耗,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1.2.2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任务如下
1.做好施工现场材料管理规划,设计好总平面图,做好预算,提出现场材料管理目标。
2.按施工进度计划组织材料分批进场,既保证需要,又防止过多占有储存场地(仓库),更不能形成大批工程剩余材料。
3.按照各种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并按规定办理验收手续。
4.按施工总平面图要求存放材料,即方便施工,又保证道路畅通,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二次搬运。
5.按照各种材料的自然属性进行合理堆放和储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数量上不减少,质量上不降低使用价值。因此要明确保管责任。
6.按操作者所承担的任务对领料数量进行严格控制。
7.按规范要求和施工使用要求,对操作者手中的材料进行检查,监督班组合理使用,厉行节约。
8.用实物量指标对消耗材料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和考核,以反映实际消耗水平,改进材料管理。
以上可以总结为:全面规划,计划进场,严格验收,合理存放,妥善保管,控制领发,监督使用,准确核算。
1.2.3现场材料管理的内容
1.调查现场环境。包括工程合同的相关规定,工程慨况,工程地点及周围已有建筑、交通道路、运输条件,主要材料、机 具、构件需用量、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需用人数、临时建筑及其他用料情况等。
2.参与进行施工平面使用规划。尽量使材料堆放场地接近使用地点,以减少二次搬运和提高劳动效率;存料场地及道路的选择不能影响施工用地,避免倒运;存料场地应能满足最大存放量;露天场地要平整、夯实、有排水设施;现场临时仓库要符合防水、防雨、防潮、防盗的要求;现场运输道路要符合道路修筑要求,循环畅通,有周转余地,有排水设施。
3.建立健全现场材料管理责任制。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划区划片,包干到人,定期组织检查和考核。
4.加强现场平面管理。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材料供应品种和数量的变化,调整存料场地,减少搬运,方便施工。
5.有计划地组织材料进场。要掌握施工进度,搞好平衡,及时提供用料信息,按计划组织材料进场,保证施工需要。
6.保持存料场地整齐清洁。各种进场材料,构件要按照施工总平面图堆放整齐,做到成行、成线、成垛、成堆、经常清理、检查。
7.认真执行现场材料收、发、领、退、回收管理标准,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及台帐,定期组织盘点,抓好业务核算。
8.严格进行使用中的材料管理。采用承包和限额领料等形式,监督和控制班组合理用料,加强检查,定期考核,努力降低材料消耗量。
1.2.4竣工收尾后的现场材料管理
1.估计未完工程用料,在平衡的基础上,调整原用料计划,控制进场,防止剩余积压,为完工清场创造条件。
2.提前拆除不再使用的临时设施,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旧料,节约费用,降低成本。
3.及时清理、利用和处理各种破、碎、旧、残料、料底和建筑垃圾等。4.及时组织回收退库。对设计变更造成的多余材料,以及不再使用的周转材料,抓紧作价回收,以利于竣工后迅速转移。
5.做好施工现场材料的收、发、存和定额消耗的业务核算,办理各种材料核销手续,正确核算实际耗料状况,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新工程上加以改进。1.2.5现场材料管理实务
1.现场材料验收程序。做好场地、设施、计量器具、有关资料等验收准备;核对凭证;质量验收;数量验收;办理验收手续;如发生问题及时通知经办人,能退货的应及时退货,一定不能退货的,在协商期限内妥善保管,不丢失,不损坏。
2.现场材料的消耗管理。现场材料消耗管理普遍采用限额领料办法,是通过限额领料单的签发与下达、领料与发料、检查、验收与结算、考核与奖罚等环节,把班组施工用料控制在与其任务相符的品种和数量内。限额领料可促使班组合理地、有效地使用材料;促进总队加强经营管理,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可动员职工参加项目管理,把用料结果与职工物质利益结合起来,正确实行按劳分配,调动职工的节约积极性。限额领料单的管理程序是:签发!下达!应用!执行情况检查!验收!结算!根据限额领料单执行结果进行奖罚。限额领料单可根据承包要求按分项工程签发、按工程部位签发或按单位工程签发。其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工程量、定额用料量、退料数量、节约量等。
3.进行材料的使用监督、回收和统计。班组领料后,便对材料管理负全责,应做到使用合理,无抛撒、无浪费、无垃圾,工完场清。材料人员应督促、检查班组按操作规程及规范化做法使用材料,了解材料使用不当超耗浪费的原因,纠正不当做法,故要建立和执行材料监督员制度。余料必须回收,回收时应根据材料质量和用途采取有偿回收的办法,并使回收手续齐全,建立完备的回收台帐。现场材料统计的内容包括:进料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现场材料收、发、存统计;限额领料执行情况的统计;项目实际耗料统计;工程项目实际耗料与施工预算对比节超统计;临时设施用料与原定额用料计划节超对比统计,超耗数量统计及超耗原因分析。综上所述,材料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管理的人员层次多,除专门的材料管理人员外,还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各部门、各环节须加强合作,密切配合。从业人员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科学的方法和团结实干的精神抓好该系统工程,使部队向集团化、集约化方向迈进一大步做出各自贡献。
施工项目是施工企业的成本中心,是企业产生利润的中心,是企业利润的源泉。材料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根据施工企业经验数据显示,材料成本(包括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材料摊销等费用)约占整个项目成本的70℅。因此,项目的材料管理就成为施工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把材料管理好已经成为施工企业必须面对的话题。要把施工企业项目的材料管理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管理。
1.3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这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开始,为材料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主要内容如下。(1)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编制采购计划,要考虑一定期间合理的经济订购批量,并结合项目生产的需要,对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进场时间,进行明确的规定。(2)了解材料的供应方式。加强与公司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从公司《合格材料供应商名册》中合理选择供应商。如甲方指定材料供应商则由项目将所选材料供应商及时报公司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公司主管部门组织对采购报价进行有关技术和商务的综合评审。(3)确定材料管理目标,与供应部门签订供应合同。(4)作好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5)作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任务的准备。
1.4 施工中的材料组织管理工作 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是现场材料管理好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1.材料的采购环节。对钢材、水泥、木材、砂、石、沥青等主要材料和其他一些批量大、价值高的物资采购实行招投标采购,全部实现阳光操作。通过供应商的竞争,从而大大降低材料成本,并使材料的质量和供货的及时性得到一定的保障。对授权项目采购的材料,项目应通过市场调研、公司主管部门或者通过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材料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要合理地确定进货的批次和批量,还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确定经济批量。
2.合理安排材料进场,作好现场材料验收及入库环节。要建立材料验收及入库控制的严格程序和手续。每次验收都应由两人以上共同进行。项目的所有材料必须经过核对发票、品种、规格、数量、合格证,才能够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严格按计划验收,无计划不验收;大宗材料、成批量材料按合同验收,无合同不验收。严格通过过磅、检斤、检尺等方式对材料进行数量检验;通过目测、委托试验等方式对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大宗材料、成批量材料应按样品验收。严格材料入库手续,实行岗位分离,互相牵制。材料在点收入库时,保管员应清点数量是否与发货单相符,检验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核对规格型号及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并向供货商索取有关材质证、合格证。对数量、质量不合格材料应及时汇报,并按规定办理补货及退货手续。其中,特别要控制的环节是进场材料的数量和时间。如果材料进场数量多了、进场太早,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占用大量资金,还可能增加二次搬运费,有些易受潮的材料还可能因为堆放太久导致不能使用,需重新订货,增加工程成本;提供数量不足、进场太晚,不但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造成延期罚款或增加赶工费,不仅影响生产,也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
3.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和浪费,防止丢失。材料存放管理,首先要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在满足现场施工的同时,在不影响正常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储存量,实行“零”库存管理;缩短储存时间,合理堆放材料,杜绝材料二次搬运的现象,防止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和增加资金成本,以加速资金周转。
其次,要加强现场管理,进场的所有原材料必须按品种、规格分别存放、严禁混放混用;储存材料的场地要符合要求,排水、防水设施应该齐备,保证储存材料的场所对材料本身不会造成浪费、损坏、丢失;对于不同的材料要有不同的保管场所,合理堆放,避免材料腐蚀,失效等。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现场上存放的待加工钢筋很多,钢筋必须按照不同的钢号、牌号、等级、规格、厂家分别堆放,并立牌予以识别;钢筋的储存应有防潮措施,不能露天堆放,以避免锈蚀、污染和变形;水泥应先到先用,按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和生产日期分别储存于室内,地面应有防潮湿措施,堆放层数不应超过12层。总之,应该根据各种原材料的不同性能,按要求做好现场材料储存防护工作,消除因储存不当造成材料的损失浪费。保管员应做到帐、卡、物相符,材料帐要日清月结。从而做到材料的有效利用,降低工程材料成本。
4.材料发放管理(加强材料精细化管理,控制材料支出)。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对精细化管理有这样一个生动而形象的比喻:一项工程竣工后,一个螺栓也不能剩下。这个比喻就是把有限的资源得到最恰当的利用,不能浪费一丝一毫。工程施工中,材料支出历来是项目较难控制的环节,现场人员随意领取材料、浪费材料的现象常常被大家习以为常,对于这样的情况,必须严格控制材料使用量。由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按施工图,施工进度计算出每月各种材料消耗定额,施工班组根据施工需要领用,按照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对施工材料实行限额领料。材料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班组自行承担,从施工班组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班组会更合理的使用材料,减少了浪费损失。实际耗用材料的数量,必须以计算期内实际用量为准,不得以领代用,对超额领料应由相关负责人审核签认并注明超用原因,已领未用的材料,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
5.组织料具的合理使用。项目经理部必须准确地把握工程进展的情况,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预测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施工的进度问题。同时,要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在下达施工任务书中,附上完成该项施工任务的限额领料单,作为发料部门的控制依据,防止错发、滥发等无计划用料,从源头上做到材料的“有的放矢”。同时,在做好技术质量交底的同时做好用料交底。由于工程建设的性质、用途不同,对于施工项目的技术质量要求、材料的使用也有所区别。因此,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除了熟读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思想并按规程规范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外,还必须将自己的施工估料意图灌输给班组,做好用料交底,防止班组下料时长料短用、整料零用、优料“劣”用,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减少边角料,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所有管理人员特别是材料员应该随时检查工地的材料使用情况,发现不合理使用材料的情况及时制止,并予以处罚。对于施工完成后留下的边、角、余料应及时收回和有效利用,这样既杜绝了浪费,又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是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使用的、独具特色的材料品种,可以多次参与施工生产而不改变实物形态,用量较大、使用期短、收发频繁、易于损耗,应加大对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力度,对使用后的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进行修理维护,减少损耗,延长其使用寿命,有丢失或损坏的应由使用者赔偿。要彻底改变对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一次性出帐,之后便不管不问的情况,对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设立明细分类台帐,真正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1.5 施工全过程中对材料管理的控制
1.制度控制。树立“先算后用,节约有奖,浪费扣罚”的风尚,建立限额领料制度、余料回收奖励制度,包括“金点子”和合理化建设节约提成的激励制度;强化现场工程材料预算、计划和进场验收制度,对商品砼、钢材、水泥、砂石料、干粉砂浆和砼砌块等大宗材料应有专门采购收料制度,确保质量合格和数量准确;建立常用小器具和废旧料管理制度,扶梯、栏杆、灯架、配电箱等各种常用材料应设专人保管,废钢材、废电线等可回收材料应建立收集和处理制度。
2.材料限量控制。材料控制主要靠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合理堆放现场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对材料的领取做好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施工人员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这里举例主材使用量的控制:(1)加强商品砼的数量控制。目前商品砼的数量不足有两种情况:一是商品砼厂家提供数量不足;二是由于施工班组混凝土厚度控制不好造成浪费。针对第一种情况,建议商品砼合同签订时结算数量按图纸结算,避免数量失控;针对第二种情况,建议加强对作业班组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2)加强钢材用量的控制。目前钢筋存在超量问题,为了应付验收钢筋,钢筋工不懂规范只知道多放钢筋,造成超规范放置,这是因为班组结算时按吨位结算,多放钢筋对班组有利。针对钢筋用量严重超标现象,项目部应加强管理,要求钢筋工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按规范及图纸进行检查,多放要罚,同时合理利用钢筋的各类技术性能。加强加工管理,合理配料。进料的长度,可根据配料单确定,减少钢筋损耗。施工员审核翻样单或施工员翻样,严格按翻样单制作钢筋。(3)模板的控制。现场要加强模板的进货数量、规格尺寸控制,不能依靠班组,班组要多少就进多少。应根据进度安排、房屋类型来配置模板,模板规格根据结构模数定,要进行模板翻样的审核工作。考虑周转利用,旧模板可以制作成定型模板,进行重复利用。拆模后的模板及时清理并深脱模油,处理好模板安装与拆模的技巧,控制模板拆模的损耗。小而结构复杂的模板难拆处,尽可能用旧模板替代。
1.6 施工企业项目材料管理中索赔问题
关于材料常见的索赔内容有: 1.由于业主和工程师方面的原因,引起施工临时中断和工效降低导致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增加而提出的索赔;业主和工程师发布加速指令,要求承包商投入更多资源,加班赶工来完成施工项目,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业主材料质量问题或材料供应不及时引起的索赔。
2.供应商方面的原因,供货不及时、产品不合格、数量不够等影响施工进度的索赔。施工企业一定要增强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
1.7 材料管理对建筑施工意义
1.材料管理对技术管理的意义
材料管理自然是为施工生产服务的。关于材料的各种管理活动,都是做好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是企业指导施工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各专业管理部门都必须按照它的要求,贯彻执行。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工具,都要根据它的安排,组织供应。
2.材料管理对工程进度的意义
其实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本身就离不开材料管理,若材料供应或管理失当,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因材料管理不善而导致恶性循环,从而造成工程项目管理失败。离开科学合理的材料管理,工程施工进度的保障就成了纸上谈兵、无水之源。
第二章 材料管理的改进
2.1目前部分施工单位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管理水平能力不强
人才是管理的灵魂。从事材料管理的专项人才如果水平有限,自然影响管理效果和效率,一少部分材料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足,专业理论水平及文化水平不高,在加上较为频繁的的现场人员流动,工作连续度不够,必然造成材料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2.1.2 材料信息缺失
材料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不能满足新市场环境下管理对信息的需求,难以适应市场外部环境变化。一是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材料管理部门在工程投标活动中没能为工程单价分析提供有效信息,导致在中标后工程施工过 程中材料价格与投标时调查的材料价格相差较大,给工程项目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前没做好工程项目的材料成本预测,没有制定应对建筑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的措施;三是材料成本核算、分析工作薄弱,使材料管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滞后,造成 流动资产流失,不利于经营决策、资 金安排。
2.1.3 材料预算不准
材料采购中未作材料预算或虽有预算但过于草率。未签订购货合同或者签订的合同过于随意,甚至暗箱操作。材料验收把关不严。对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至部分主要材料)等一次性出账之 后便不闻不问。领料人员领取材料后严重浪费甚至私下变卖。相关领导与材料人员串通一气虚开发票将一些财经制度不准报销的费用通过 材料出账,甚至开具没有任何实物内容的发票从材料中出账,虚增材料成本,损公肥私。
2.1.4 材料保管不严
材料储存保管中不注意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防范。材料堆放零乱,无明显标识卡片、标记等。没有登记材料收、发、领、退、存台账,没有对材料进行盘点,无月、季度材料收支动态报表。仓管人员会通采购人员、领料人员虚列单据,中饱私囊。仓管人员故意刁难供货方,以索取好处费。
2.2 针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2.2.1加强材料的采购管理
1.认真调查材料市场认准合格材料
建设工程中所需的材料规格多样,品种繁多。
虽然目前中国建筑材料市场十分繁荣,但缺不是十分规范。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主体,施工单位应尽可能掌握相关的建筑材料知识,获取、积累相关的经验,多渠道、多方式走访市场、了解市场,特别要对工程建设中必须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进行详细的多方位的调研。
2.材料价格需严格进行控制
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对材料的采购价格必须严格控制。通过市场调研或者通过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对材料采购时的运费进行控制。要合理地组织运输,材料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在材料价格相同时,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要合理地确定进货的批次和批量,还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确定经济批量。
2.2.2加强材料存放、发放管理
材料购回至使用是有一定时间差的。在这段时间内,应加强材料存放管理,不能应因保管不善而降低使用寿命。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好材料进场检验关
建筑材料验收入库时必须向供应商索要其“防伪备案证明”。材料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检验工作。重点工程、重要工程的主要建材应委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2.加强现场材料保管
现场材料大多是露天存放,与仓管保管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应做到安全、完整、整齐,加强账、卡、物管理,按照材料性能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保管措施,减少损耗,防止浪费,方便收、发,有利施工。如钢材、水泥等材料,应避免潮湿、雨淋。
3.材料必须标识清楚,分类存放
一个建筑工地所用材料较多,同一种材料有诸多规格,因此,设计标号应是有差别的,以防止错用、混用。
(1)对不同的材料要分门别类堆放,并标示明显品名、厂家、生产日期、型号、规格等。
(2)认真登记材料的收、发、领、退、存的台账,及时报送各种材料报表,掌握、汇报材料动态,以便加强材料宏观监控和有效利用。
2.2.3 做好主材控制工作
1.加强商品砼的数量控制
目前商品砼的数量不足有两种情况:一是商品砼厂家提供数量不足;二是由于施工班组厚度控制不好造成浪费。针对第一种情况,在商品砼合同签订时结算数量按图纸结算,避免数量失控;针对第二种情况,混凝土厚度控制标高在施工前降低5~10毫米,因为混凝土的正常沉降在5~10毫米左右。
2.加强钢材用量的控制
目前钢筋存在超量问题,为了应付验收钢筋,钢筋工不懂规范只知道多放钢筋,造成超规范放置,这是因为班组结算时按吨位结算,多放钢筋对班组有利。针对钢筋用量严重超标现象,项目部应加强管理,要求钢筋工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按规范及图纸进行检查,多放要罚,同时合理利用钢筋的各类技术性能。如线材可进行工厂冷拔加工,增加长度、强度,现浇板采用冷轧扭钢筋,加强加工管理,合理配料。进料的长度,可根据配料单确定,减少钢筋损耗。
3.模板的控制
现场要加强模板的进货数量、规格尺寸控制,不能依靠班组,班组要多少就进多少。应根据进度安排、房屋类型来配置模板,模板规格根据结构模数定,要进行模板翻样的审核工作。考虑周转利用,旧模板可以制作成定型模板,进行重复利用。拆模后的模板及时清理并深脱模油,处理好模板安装与拆模的技巧,控制模板拆模的损耗。小而结构复杂的模板难拆处,尽可能用旧模板替代。
2.2.4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做好工程项目材料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培养和监理一支思想觉悟高、工作作风正和业务精准的高素质的材料管理人员队伍,这就需要全面提高材料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尤其对于那些业务不熟练、无法保证材料成本核算质量的材料核算人员,必须要迅速组织培训学习。二对于那些业务上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人员,要有针对性的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第三章 结 论
施工企业项目中的材料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一部分,只有通过材料的精心化管理,加强内部控制,降低工程成本,才能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要保证各种材料管理制度健全,从而起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程成本的作用。
第二篇:浅析财务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引言
目前,我国项目经理整体而言,结构不太不合理,并且有很多项目经理专业知识不够,即使某些项目经理专业知识水平够高,但岗位要求的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越发激烈的竞争不得不使企业管理层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以立于不败之地,实施项目经理职业化便成为加强企业管理的重大举措。
任何项目都是在一定的限制的资源条件下进行的,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企业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因此需要以较低的成本筹集资金,把资金投入回报率高的项目,才能为股东赚取更多利润,提高企业价值,增强投资者信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二、项目经理职业化
1、项目经理的重要性
项目经理是特定项目中的最高责任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缩短项目建设期,做好成本管理工作,降低工程成本,使客户满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预期设定目标。因此,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项目经理的素质,素质不高的项目管理者不能有效地管理好一个项目。而项目经理职业化后,项目经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项目工程质量也就随之提高。
2、项目经理职业化的迫切性
项目经理职业化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拿到项目往往需要付出较高成本,而通过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合理安排项目的时间、成本,提高项目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才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创造更高的价值。
项目经理职业化是实施名牌产品经营战略的需要。品牌效应是企业无形的潜在利益,做好每一个项目工作,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项目经理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项目经理职业化后项目经理素质提高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项目经理职业化是规范管理的需要。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后,管理效率显著提高,项目管理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没有规范的项目管理,就难以使项目质量方针的贯彻得到合理保证,难以达到项目质量目标。
三、项目资金管理
公司的基本活动是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本,投资于生产性经营资产,并用这些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公司的基本活动可以分为投资、筹资和营业活动者三个方面。筹资和投资有关,投资决定需要筹集的规模和时间,公司已经筹集到的资本又制约公司投资规模;投资和经营有关系,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决定了需要投资的长期资产的类型,已经取得的长期资产也决定着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特点和方式。投资、筹资和营运资本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企业价值。
1、项目资金筹集
(1)融资方式的分类
企业资金的筹集根据来源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公司的内部资金由股东的初始投入(股本或实收资本)以及留存收益提供。外部融资是公司采用一定的方式向公司之外的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包括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企业常用的债务性融资方式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
(2)融资方式的特征
一是,内部融资。西方国家有很多公司正是看重内部融资的特点选择采用该种方法融通资金。第一,内部融资是公司的自有资金,基本上不会有外加的约束性限制,且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小;第二,内部融资不用支付利息,公司不会面临到期不能偿还使公司破产的情形,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三,内部融资不用通过中介机构获得所需资金,节省了筹资费用。但是,只有当企业盈利能力较高时才会有较多的资金提供支持,融资规模可能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二是,权益性融资。与其它筹资方式相比,普通股筹资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没有固定利息负担;第二,没有固定到期日;第三,普通股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支付固定利息,所以筹资风险小;第四,能够增加公司信誉;第五,利用优先股或债务筹资常常会有较多限制,而普通服筹资不存在这种情况。但是运用普通股筹资资本成本较高;控股股东的股权会被稀释,分散公司控制权;公司股票上市会支付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
三是,债务性融资。负债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只用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就可以满足资金需求的。适度的负债经营能够提高企业合理运用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效果,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流入。首先,一般来说,债务性融资资本成本比权益性资本成本低;其次,债权融资不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再次,债务性融资具有财务杠杆效应;最后,债务取得的资金在使用上具有时间性。但是不论企业经营好坏,都需要支付固定利息,从而形成固定负担,当企业经营不善时,无法支付利息,企业就可能面临破产风险。
(3)融资方式选择
资本成本具有重要的特征,任何筹资渠道,在筹资数量增加时,成本都会上升,而筹资数量的增加,将导致企业总体资本的成本率上升,因此企业需要权衡收益和成本的关系。首先企业需要准确计算企业内全部资本的成本,这一点我们利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计算,其次企业需要计算增加一单位的资本筹集,需要付出的额外代价,我们称为边际资本成本。企业的资本成本决策就是指,在企业增加一单位资本获取的收益超过了边际资本成本时,企业应该增加筹资,而相反,企业应该不筹集资金。
2、项目投资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环节,企业的投资管理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的复杂程度和竞争程度不断加深,企业投资不是只赚不赔的买卖,更多的需要企业先进的投资管理作为支撑,科学合理的布局企业投资活动,减少投资风险,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对于现代企业长远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企业增强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必经之路。(1)项目投资的评价方法
投资项目评价使用的基本方法是现金流量折现法,包括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此外还包括一些辅助方法,如回收期法、会计报酬率法。
净现值是指在特定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其他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如果净现值为正,则表明投资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该项目可以增加股东财富,应予以采纳;若净现值小于零,应予以放弃;若净现值为零,表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与资本成本相等,没有必要采纳。内含报酬率是指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收益率,或者说是使投资项目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内含报酬率是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计算的,是项目本身的投资报酬率。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积到与投资额相等时所需要的时间,回收期越短,项目就越有利。会计报酬率是年平均净收益与原始投资额的比值,数值越大项目就越容易被接受。
(2)项目投资方法的选择
对于独立方案的项目投资,采用净现值法、内部报酬率法所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只要净现值大于零或者内部报酬率大于行业折现率都可以采纳。对于互斥项目,若投资额不同,项目期限也不同,则采用净现值不再具有可比性。此时可以采用共同年限法比较,即假设项目终止时可以重置,通过重置使项目期限相同计算净现值比较。也可以采用等额年金法即净现值除以年金现值系数据以比较。
四、目标成本的制定实施
1、目标成本的制定 目标成本的制定一般分成三步,即第一步制定目标售价,第二步制定目标利润,第三步制定目标成本。
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研究、竞争者分析后设选择方法定价:目前市场售价加上新增加产品功能或特性的市场价值、预测在公司预期市场占有率目标下的市场售价、目前市场售价加上产品本身体积或动力的加大价值。
每个企业都有长期目标与利润计划,产品目标利润的制定要与企业的长期目标和利润计划相配合,综合考虑销售、利润、投资报酬、现金流量等因素。目标售价减去目标利润就得到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制定要有先进性,要使企业通过改善条件、增加员工有信心、加强管理能够达到目标;对目标成本的测定也要采用科学适当的方法,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不仅要相对稳定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变化及时调整满足市场要求。
2、目标成本的实施
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要做到“五定、两完善、一提高”。“五定”是指定额、定量、定点、定时、定员与定编;“两完善”是指完善信息系统,建立系统的信息档案资料、完善全面预算系统;“一提高”是指提高全体职工成本管理知识和参与管理的意识。
做好目标成本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目标成本的预测与制定,目标成本决策,目标成本分解与落实,目标成本报告、分析与修订,目标成本考核。目标成本法可以解决传统成本法中的一些问题。以市场为切入点制定产品价格,根据销售的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从而提高市场适应能力;目标成本是由基层职工与管理人员共同制定的,员工参与到成本管理有助于他们对成本的认知;以往的成本管理更注重生产制造阶段,而目标成本法更加注重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对成本的影响。目标成本法对于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五、结语
项目经理职业化对提高项目管理工作质量发挥着重大作用。企业利用有限的资源运作,不仅需要做好项目资金管理,而且还需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目标成本以市场为导向可以解决传统成本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为企业赚取利润服务,为企业增加价值服务。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必须要狠抓。财务管理的好坏不仅是衡量项目经理对项目的管理水平的标志,还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直接影响。
第三篇:浅谈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浅谈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摘 要】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走向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主力军,安全事故不仅仅影响于企业,还严重影响行业在社会中的形象,乃至中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因此,通过加强安全施工的意识、先进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措施,迅速有效地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水平是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有力保证,是我国建筑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分析了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的重要性,提出了目前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安全施工管理;重要性;问题;措施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核心部分,能使施工项目效益目标的实现充分得到保证。安全管理对象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安全管理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集体财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在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上,我们应积极探索、认真研究、不断创新,共同筑起“安全生产”的万里长城。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的重要性
分析建筑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成因以及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在建筑施工全过程都应该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管理系统化、规范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有利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水平,更能防患于未然,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
由于企业内部组织的编制存在不够规范、细化的缺陷,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针对性、专业性相对较差,企业的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到位。各项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多数都属是行业的配套的文件,内容大多都是大同小异,还有他的实际应用性也比较差;同时鉴于有些企业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未能真正落实到位,导致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欠缺规范性、不专业,从而不利于建设施工的整体质量保证与工程进度以及自身信誉。
2.2 建筑市场环境不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不专业
在现实的施工建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挂靠、多头承包等不良问题现象严重;一些施工单位依靠恶性竞争揽到工程任务后,之后以克扣对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削减安全设施等方式,以此来获得经营的利润收益;有的建设单位在出现了安全生产的时候互相推诿、互相指责,导致安全生产的制度难以得到施行,同时也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如此以来,便会造成建筑市场环境的不规范,建筑质量的不达标等恶劣现象严重丛生。
2.3 建筑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较差
现实中相当多的企业只重视其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在建筑企业的安全监督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与不足,同时监督管理责任划分不清的不良现象相伴而生,大大影响了建筑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实际的监管效果。
同时,在市场经济自身逐利性本质的指引下,相对片面地追求企业的短期效益。企业缺少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技术力量配套的基础设备存续,同时安全管理人员缺乏足够高的安全管理意识、水平,生产施工中也缺少基本的安全设施配套。现实中,建筑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教育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问题较为突出。
2.4 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较低,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建筑生产领域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类型之一,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大部分劳动力,都是来自于相当贫困地区的建筑工人。这些建筑工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地相对较低、安全意识也相对比较淡薄。
2.5 缺少必要的应急救援预案
由于缺乏建筑施工建设的安全知识和意识,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不能准确、事先加以识别,并予以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比如,目前大部分建筑工程的生产施工现场,在发生建筑伤亡事故以及相应的问题的时候,不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援与专业的安全救助,使原本完全可以防止、避免的事故、人员伤亡等负面影响的状况,由于相关硬件设施的缺乏,以及相关制度的缺位而变成永远的悲剧,如果建立了必要的应急救援预案,企业应对现实中的突发事件以及建筑事故,就会显得非常的专业以及程式化,实现对于损失的最大限度的弥补。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构筑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起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改变传统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的监理环节中,要从服务水平、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等全方位的审查施工企业的技能水平,切实的行使好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在工程的施工现场还要设置相应的监理机构,制定完善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责任,以此来促进工程建设的高效运行。
3.2 认识到人民生命财产高于一切
首先,要提高企业领导的认识,企业法定代表人应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不但关系到企业的信誉,还关系到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的安危。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在生产、效益、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该坚持“安全第一”;其次,应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题。此外,还要组织施工班组每周进行安全学习并做好记录,提出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组织安全大检查,在学习中交流工作经验,保证工程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
3.3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加防范
首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多层作业多,因此,要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分析。在技术管理方面,要使施工人员了解、掌握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其次,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措施落实无死角,安全员的每天检查情况要以书面形式记录。安全管理人员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消除一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
3.4 做好阶段性控制工作
从源头控制开始,严格审查相关施工企业的资质等,对于不符合相关规范规定的企业单位或施工人员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在施工阶段,要严格制定不同阶段的评分考核制度,并按照工程项目规范要求组织由多方建设监督单位共同组成的安全巡检机构人员定期安全巡检。对于不按要求整改的企业和个人应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培训,并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
3.5 施工现场要悬挂标牌与安全标志
施工现场处应当设置标牌,如: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和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规定牌、消防保卫牌、管理人员及监督电话牌等,以便接受群众的监督。
总之,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的大事。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务必要高度重视起来。安全管理投入的费用约占到工程直接费的3%左右,而安全事故的经济损失,一般事故至少也要到5%以上,重大事故还会造成人身伤害。经济损失是一方面,而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是又一方面,在今后的招投标中也会受到影响。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因小失大,要把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化、具体化、普遍化。做到管理者重视安全,懂得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下转第207页)
【参考文献】
[1]陈月兰.浅析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风,2009(14).[2]黎凯旋.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10(22).[3]李炳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之我见[J].价值工程,2010(27).[4]宋雪飞,张彦敏.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9).[5]陈舜彬.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6]边寰.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10(8).[责任编辑:汤静]
第四篇: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主要分为施工成本预测、施工成本计划、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核算、施工成本分析和施工成本考核几个环节。
一、施工成本预测就是根据成本信息和施工项目具体情况,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可能发展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尤其是在工程施工前对成本进行的估算。通过成本预测可以在满足项目业主和本企业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成本方案。
二、施工成本计划是以货币形式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它是建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
三、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严格工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在成本计划范围内,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进而采取多种措施,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过程,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要详细介绍本环节的内容。从大方向来讲,可以参考下三点实施:
1、在项目部内部层层分解。层层分解责任成本,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好项目内部各成员的责任,谁负责、谁负担。提高项目部内部成员的责任意识,可将责任书上墙,时刻提醒部内成员。
2、具体考核措施:可以在项目部内部成立一个考核小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根据项目部内成员责任成本完成情况,进行商议考核。在各自责任成本范围内,成本节约了则所节约成本的2%-5%作为奖金奖励给相关人员。如果成本超耗则按超耗成本的1%扣除奖金。
3、必须从细节抓起加强执行力度。细则决定成败,没有亏损的行业,只有亏损的企业。一个项目的亏损,往往不是决策的失误,而是缺少一种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以下是从材料使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械使用和管理三个细节方面谈一下如何控制现场施工成本:
1、在施工全过程中,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60%~70%,要想控制成本,在材料管理和使用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必须改变以往材料管理权归物资部门所有的工作形式,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项目部的施工压力和施工负担,但为了更好的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低成本投入,应由单一由物资部门管理向多部门转变,材料采购部门及现场相关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材料采购前的基础工作。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工长必须反复认真的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熟悉和分析,根据工程测定材料实际数量,提出材料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应做到准确无误。例如本人所造十八所工程项目距砼搅拌站有40分钟左右路程,如砼实际用量低于备料单用量,当发现时,路上就会有至少4辆砼车在开往现场,势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加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在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资料的使用。物资的消耗,特别是钢材、砼要严格按定额供应。例如,建筑工程项目总包在与分包单位签订合同时,严格控制钢材及砼在施工时的损耗,钢材按钢筋小样结算,砼则按图纸工程量结算,如超出则由分包单位自己承担,如合理节约所获利润归分包单位。
2.成本控制中,人工成本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人工费占施工总成本的10-20%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到:
(1)在施工开始前,技术、计划人员不仅要安排施工进度计划,也应该据施工进度计划排出每道工序民工用工计划,根据用工计划排民工费。在开工前与民工负责人商议此份用工计划,做到民工负责人心中有数。
(2)在工程开工后,要严格控制定员,劳动定额,出勤率,加班加点等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员安排不合理,派工部恰当,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民工闲滞情况出现,降低人工成本。
(3)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施工工序承包法: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施工工序定工期、定质量、定人工量,由民工分段承包施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施工管理中的许多麻烦、工长的工作量,同样达到了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也可在施工开始前与民工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及承包书等,明确责任。这样也可以达到避免生产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施工工序承包法。
(4)项目内部人员也应该合理配置、加强管理。在不影响施工进度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除特殊岗位必须有专人负责外其他岗位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采用个一人多岗。例如,中电十八所工程项目内就实行一人多岗制,工长负责工长、实验员、资料员相应工作,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内、外业全部工作。项目部内可引进竞争机制,各岗位负责人定期写工作总结上交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根据工作表现,在年终奖金上按工作成绩做相应分配。
3、机械使用和管理。施工机械费占施工总成本的1020%左右,对于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也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避免不必要的窝工与浪费。每天晚上工长和技术人员必须安排好第二天机械设备详细使用计划,协同项目经理、总工根据工作得轻重缓急作统筹协调安排。
第五篇:浅谈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浅谈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在项目管理中监控项目工程费用,记录大量的相关成本数据,分析这些数据以保证及时采取正确的纠偏工作。而有效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则极大的保证了施工企业的利益。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措施
中国建筑业的持续繁荣促进了GDP的增长,但作为承包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企业内部利润却不容乐观。目前施工企业面临的困境是:每年的施工产值成倍增长,利润却成反比下降。出现了这一不合常规事实的根源在于:一方面是施工企业本身承包回来的工程价格就低,基本属于薄利;另一方面是施工单位的一些管理体制和制度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自身的发展。
1、精益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为彻底解决施工企业“产值利润率低”这一不争的事实,施工企业就必须在标准化、信息化、程序化、精细化上下功夫,对工程成本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益管理。只有解决了建筑施工项目质量、进度、安全、利润这些相互矛盾又相互依附的问题,同时降低企业内部低成本运营能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发展企业、富裕职工,才会使施工企业快速融入和适应惊涛骇浪的市场经济体制。
2、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原则
1.1成本管理的概念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生活费用的综合,包括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质的津贴;实体工程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等的费用;为完成工程所采取的措施费用中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等,施工机械的使用费或租赁费等;以及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措施费支出,包含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措施费。间接成本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的全部费用支出,是非直接用于也无法直接进入工程对象,但为进行工程施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等。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证质量、安全、工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包括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等,把成本控制在预测的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的一项系统性综合管理工作。
1.2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