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报告要点
化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报告要点
评估领导小组:
石炳文(***),王绪绪(***),袁耀锋(***),刘旺(***)
评估办公室成员:
陈伟斌(***),余爱萍(***),蓝荣聪(***),刘景东(***),林凌(***)
一、目标与定位
学院办学定位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坚持理工结合特色、国际化办学格局的研究型学院;以化学学科为基础,以能源、环境、材料和制药工程等领域科技应用为目标,形成化学和药学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格局;从本科生基础和创新教育并重发展,快速向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为主发展。
学院培养目标
学院现有两个专业:化学专业(含理科化学基地专业)与制药工程专业;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国家与地方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性化学基础研究与教学后备人才。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具备化学和药学基础,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和从事药品及其它化学品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制药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学院的专业排名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2014年发布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福州大学化学学科首次进入世界第151-200名,全球该领域ESI排名前3.2‰,PUB指标(前两年SCIE论文数量)名列全球第64名,国内23名。在Nature发布的2014年自然指数中,福州大学化学学科以37篇论文和6.53的贡献指数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和高校(含港澳地区)的第24位。
二、师资队伍
高水平教师
2011-2015年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青年千人计划”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获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化学理科基地教学团队);拥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类)、1个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生师比
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为659名,学院的专任教师的数量为123人,师生比为1:5.4。
学历职称结构
化学专业的理论课老师共有119名,其中有107名博士,其余12名具有硕士或学士学位,博士学位比例为89.9%。制药工程专业理论课教师共有22名,其中有20名博士,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90.9%,其余2名具有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在职称结构上,从事化学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中教授45人、副教授22人,副研究员17人,高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6%。制药专业从事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副研究员1人,高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0%。
教师培养与发展
学院制定了新聘青年教师预聘期的考核办法,规定了年轻教师入职后先以实验课程教学为主,每学年承担1-2 门本科教学工作,在预聘期内享受与固定编制同类教师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并在入职的前三年免除教学工作量考核的相关政策以减轻其教学负担,为年轻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氛围;聘请资深教授作为教学督导组,加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2012年至今,学院共邀请了75名国外学者、55名国内学者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三、教学资源
教学经费
2012-2014年,用于教学运行的经费合计107.84万元,教学运行的经费预算比例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的比例均高于63%-99.8%,学院积极筹措资金,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等经费的资助下,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专业建设经费为1032.68万元,其中34.6%用于本科生的科研训练,58.7%用于实验室运行及条件建设。2012-2014年,本科生年生均经费大幅增长,每生人均2670元/年迅速上升到6433元/年。
实验室资源
学院拥有“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心”2个国家级研究平台、教育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催化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科研平台。物理化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化学基础研究及应用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学院拥有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大楼建筑面积 12600 m,实验室面积8800 m,拥有化学化工学科楼群(建筑面积18100 m,使用面积约11150 m),共276间学科专业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4931台(套),总价值已达7494.45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有共173台(套),总价值3961.54万元。
除了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外,学院近三年来还投入6.68万元购置了77种本专业中文期刊(含电子读物),所有期刊均对本科生开放。2
222课程资源
近三年,我院教师主编并正式出版了四部理论及实验教材,分别为:张汉辉教授主编《波谱学原理及应用》,35万字;高绍康教授主编《基础化学实验》,109万字;林树坤教授主编《结晶化学》,30万字;高绍康教授主编《大学化学实验》,38万字。《物理化学》、《有机合成实验》、《高等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化学讲案及学习指导》、《有机化学实验指导》、《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制药工艺学教学案例》和《有机化学习题精解精练》八种教材获得了福州大学教材立项资助。
2012年以来,学院承担了2项国家级教改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结构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1项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项目、12项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1项闽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项目。2014年,化学专业的《结构化学》课程通过教育部审核,作为教育部“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并成功上线,是我校成功上线的第二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制药工程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采取双语教学。
我院教师积极开展慕课(MOOC)/SPOC的建设和应用,推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目前我院已有分析化学A、药物化学、物理化学D等三门课程立项建设。
社会资源
学院化学专业共有实习单位16家,签有协议的6家;制药工程专业共有实习单位12家,签有协议的4家。
三年来学院共收到社会捐赠127万元,资助或鼓励学生求学和创新实践。
四、培养过程
课堂教学
学院教学单位由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物理化学系,制药工程系和化学实验中心组成,各系负责理论课程的日常安排和各课程建设,化学实验中心负责实验课安排及中心平台建设,各系和中心制定了相应的章程;学院设有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查组,在学院办学过程中起着参谋指导作用,促进学院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学院坚持实行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开一门课,教授每学年为本科生做教授讲座;每个教师承担1~4门本科生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践)环节等;每个教师均能够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并尽量采用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的交叉型结构。
学院各专业每年都根据培养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并在开课前录入学校的本科教学管理系统,学校和学院均派专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和任课教师联系纠正,大纲制定完成后要求严格执行,如确需调整要提交书面申请,各系主任审核后更改。
每位教师按学校要求在开课前两周录入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根据本专业最新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行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且在新授课计划进行中体现。
化学学院每学期院级召开教学工作会议 3次,系级每学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3次以上,其中期初、期中、期末必须召开一次。
学院坚持
1、本科教学听课、评教制度;
2、新教师试讲制度;
3、实施教考分离、综合评价教学质量制度;
4、学期课程考核与评优制度;
5、构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制度。
实践教学
我院实验教学化学专业按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教学层级、化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的实验教学层级和综合实验层级组成;制药工程专业按基本技能操作层次、专业实验层次、综合型实验层次组成。
实习实训
在一二年级每学年分别开设教授讲座和科研实践讲座各1学分(必修),增强学生化学认识;鼓励二、三年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申请SRTP课题或参与科研课题研发,开展化学实验创新研究。近三年来,学院获得了校级SRTP项目10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1项。
2012年以来,学院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遴选优秀导师,以学生为课题组长,设立了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课题81项、资助经费达309.50万,资助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400人次以上。
我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均做到一人一题,化学专业每位指导教师每届指导一名学生,杰青或长江学者指导学生数不超过2人。第二课堂
参观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举办诗歌朗诵和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博士科技服务实践团”深入偏远地区,开展一系列学以致用、贴近生活、惠民利民的服务活动;
学院积极拓展办学渠道,拓展合作育人的广度和深度。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开展了本科生“5+5”联合培养。从2013级本科生(即2013年9月入学的新生)执行,首批与德国的联合培养生人数为11人;借助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以学习“985”高校先进教育理念与经验,加强兄弟院校间的学习交流为原则,以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为宗旨,组织一批优秀的本科学生、嘉锡班的学生前往“985”高校进行学习交流。
教学改革
学院“面向基础学科,以‘国家化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班’为改革着力点”,开展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将化学专业建设成为地方院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创立了具有特色的拔尖人才实验班——“嘉锡化学创新人才实验班”。
2012-2015年,学院获批建设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6项校级教改项目等。
五、学生发展
生源
学院男生占52.9%,女生占47.1%。在民族构成方面,汉族占95.4%,少数民族占4.6%。在生源地分布方面,福建省占64.38%,其余来自其他地区。
学生指导与服务
以教育效果为导向,设计特色成长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制定了《学院学生突发事件处置实施方案》、《学院学生突发事件预防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近三年无发生安全事故;强化心理服务;强化资助服务,设立“鸿耀奖学金”、“黄金陵教授奖助金”、“联想新概念奖学金”、“志强校友助学金”等社会奖助资金30余万元,累计资助学生人数200多人次;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开展留学及访学经验交流会、暑期英语学习加强班。
学风与学习效果
学院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坚持“一帮一”制度,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监督成绩较差的学生,同时还要建立起后进学生短期学习情况汇报制度,直接向辅导员汇报。 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工作制,建立本科生导师工作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大学生导师工作与职称评聘相挂钩,专任教师参加职称评定的,必须要有担任低年级大学生导师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学院每学年对导师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对优秀大学生导师进行表彰与奖励,并在岗位聘任、进修培训、评先推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如构建嘉锡化学班“一对一”导师制;“谈心制”催生新型师生关系;“联系制”跟踪学生成长需求;“科研制”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我院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获奖18项,省级竞赛获奖16项,校级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16项。
就业与发展
学院经常开展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2014年学院选择了17家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对我院2006~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评价非常高,毕业生的品质也得到了企业的肯定,这是对我院所培养的人才的一种极大的肯定。
六、质量保障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构建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及时收集、分析、反馈教学信息,每学期对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定期报告,建立了常态化的教学督导与学生网络评教、教学信息网络化管理,督促任课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我院建立了完善的本科教学系列文件,于2012年制定了《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遴选办法》,2013年制定了《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评选奖励办法》、《化学学院各教学单位考核指标》等文件,2014年,制定完善了有关《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教学管理补充规定》《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教学大纲》等文件。2015年,制定《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课程考试规范(试行)》,实行教考分离,规范考试。
质量监控
学院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质量督查组的主导下全面检查课堂教学质量,在检查基础上综合听课结果、学生意见和学校督导组意见,评选出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每学期学院将对老师的考察结果和意见以邮件形式反馈本人,并同时在学院网页进行集中通报。 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和教师认真上课,提高本科生教学的质量,学院制定了《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本科生课程考试规范(试行)》,凡本院化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简称I 类课程),原则上必须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方式采用闭卷考试。期中考试由任课教师自行命题出卷,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集体评卷;期中考试前所讲授章节的知识点在期末考试中需要体现30%左右。
我院于2012年开始,每学期期末,教学指导委员会开会,评出教学优秀奖的初选人员,再集中组织多位教师,同听一堂课,这样评价出来的授课成绩更加公正、合理。之后,组织根据《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评选奖励办法》,综合听课教师评价成绩与学生评教成绩,评选出本院10位“杨鸿耀”教学优秀奖,以奖励教学质量好、公认度高、学生评价高的教师,实施精神与物质奖励。迄今为止,已有20余位教师获得了相关的奖励。
七、特色项目
我院的特色项目: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化学本科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建立完善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资助体系,近3年来,共开展了科研训练项目208项,本科生参与完成了SCI论文98篇,其中包括Angew.Chem.Int.Ed.、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国际权威期刊,其中JCR 一区期刊论文20篇以上;JCR 二区期刊论文31篇以上(含Chem.-Eur.J.,Langmuir,Dalton Trans.,CrystEngComm.,J.Phys.Chem.C 等),本科生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显著提高了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撰写的能力。
第二篇:黄山学院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工作方案
黄山学院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安排,我校拟于2018年下半年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接受审核评估是对我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以来学校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是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契机。为切实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下简称“评建工作”)的各项工作,依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部署,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切实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依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以下简称《审核评估方案》),紧密结合我校发展实际,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用新的奋斗、新的措施、新的成效续写学校工作的新篇章。
迎接审核评估工作以教育部2012年对我校的合格评估结论 1
为基础,对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建设切实改进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差距、问题和薄弱环节;各教学、教辅单位和职能部门为评建工作的基本主体,学校基本教学状态数据为评建工作的重要依托,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评建工作的根本保证。
评建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整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重在建设、务求实效;坚持全员参与、分工负责,强化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坚持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通过评建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依据《审核评估方案》的要求,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通过评建工作切实落实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内涵建设。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评建工作的指导,学校调整评建工作领导组,下设评建工作办公室、各专项小组以及各单位评建工作组,具体组成人员与机构工作职责如下:
(一)校评建工作领导组 组
长:汪
枫
副
组
长:胡家俊
胡善风(常务)
刘英旺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政负责人
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学校评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实施。2.审定评建工作方案,监督、检查评建工作。
3.对照审核评估要求,梳理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差距,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
4.审定《自评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等重要材料。5.负责协调、解决、处理评建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评建工作办公室和专项工作小组 1.校评建工作办公室 主
任:张小明
副主任:方辉平
江
诚 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学校评建工作领导组的决定。(2)拟订学校评建工作方案,部署具体工作任务。(3)起草评估体系的分解任务和具体要求;细化评估体系内容及支撑材料目录;制定各种材料整理的规范要求。
(4)协调并督促各专项小组、各单位按要求完成评建任务;指导审核各专项小组、各单位撰写的评建工作重要材料。
(5)掌握了解校内外评估工作的动态,为校评建领导组决策提供依据。
(6)及时联系教育部评估中心、省教育厅以及相关评估专家,指导我校迎评促建工作。
(7)结合专家组意见,提出整改建议。(8)负责评建总结及整改工作安排。2.评建工作专项工作小组 第一工作组:定位与目标组 分管领导:汪
枫 牵头单位:办公室 召 集 人:曾小保
负责内容:总结办学定位确定的依据和落实;总结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标准确定的依据、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的政策和措施;制定发展规划等;完成学校《自评报告》中“定位与目标”综述及支撑材料等。
主要相关部门:办公室、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处、各教学单位等。
第二工作组:师资队伍组 分管领导:胡家俊 牵头单位:人事处
召 集 人:庄丹娅
负责内容: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发展与
服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完成学校《自评报告》中“师资队伍建设”综述及支撑材料。
主要相关部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宣传部、工会、各教学单位等。
第三工作组:教学资源组 分管领导:胡家俊 牵头单位:财务处 教务处 召 集 人:吴海澜
负责内容:财务处负责牵头促进教学经费投入的进一步改进、教学设施建设、社会资源筹集等评建工作;教务处负责牵头促进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完善与课程资源建设等;完成学校《自评报告》中“教学资源”综述及支撑材料。
主要相关部门:财务处、教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总务处、图书馆、科研处、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后勤集团、各教学单位等。
第四工作组:培养过程组 分管领导:胡善风 牵头单位:教务处 召 集 人:张小明
负责内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运行管理和质量监控,促进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学校《自评报告》中“培养过程”综述及
支撑材料。
主要相关部门:教务处、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处、团委、各教学单位等。
第五工作组:学生发展组
分管领导:胡家俊
牵头单位:学生处 召 集 人:李庆玖
负责内容:促进学生指导与服务、学风建设、学生就业与发展,促进招生生源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等;完成学校《自评报告》中“学生发展”综述及支撑材料。
主要相关部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各教学单位等。第六工作组:质量保障组 分管领导:胡善风 牵头单位:教务处 召 集 人:张小明
负责内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质量监控过程的实施、质量信息及利用、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及效果;“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相关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与报送;撰写近3年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等;完成学校《自评报告》中“质量保障”综述及支撑材料。
主要相关部门:教务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科研处、国
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处、团委、各教学单位等。
第七工作组:宣传特色组 分管领导:汪
枫 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 召 集 人:张德学
负责内容:负责学校整体文化氛围营造工作,审核评估宣传报道工作;办学特色凝练;评建工作期间影像记录、留存工作;完成学校《自评报告》中“办学特色”综述及支撑材料。
主要相关部门:党委宣传部、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处、团委、各教学单位等。
第八工作组:材料汇编组 分管领导:胡善风 牵头单位:评建办 召 集 人:张小明
负责内容:负责编印评建工作学习材料,负责学校评建工作支撑材料收集、整理、编目等工作;完成学校《自评报告》统稿;负责指导和检查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评建材料的收集、整理、编目等工作;负责全校评估业务培训指导工作;负责准备专家组进校期间的案头材料等。
主要相关部门:评建办、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及教辅单位。第九工作组:校园环境建设组 分管领导:刘英旺
牵头单位:后勤集团 召 集 人:程周旺
负责内容:负责校内环境规划与建设工作,提出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美化、优化校园环境建设,营造绿色校园、人文校园、文明校园和节约型校园。
主要相关部门:后勤集团、总务处、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团委等有关部门及各学院。
第十工作组:迎评接待组 分管领导:汪
枫 牵头单位:办公室 召 集 人:曾小保
负责内容:负责迎评、评估期间的接待和协调工作;负责评估专家校内联络员队伍建设。
主要相关部门:办公室、评建办、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第十一工作组:评建监督组 分管领导:汪
枫 牵头单位:监察审计处 召 集 人:黄先进
负责内容:负责全面监督、检查各单位迎评促建工作进程、质量和实效,督促各项评建工作的落实,保证迎评促建工作顺利实施。
主要相关部门:监察审计处、组织部、人事处、工会、离退
休处等有关部门及各教学单位。
上述专项工作小组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本单位评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各专项工作小组布置和安排各项评建工作任务、督促评建工作进度,确保评建工作有效运行。
(三)各部门及教学单位评建工作小组
各单位应成立评建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的评建工作。工作小组由各单位的党政负责人担任组长,各单位的党政副职为副组长。根据各单位实际,确定参与评建工作的具体人员,分解、细化、落实工作任务。
各部门及教辅单位应认真对照审核评估要求,找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依据工作职责范围提出初步的改进建议,供学校研究决定参考;做好本单位评估业务培训工作;根据评建工作办公室和各专项小组的要求,完成本单位所有评建工作档案、典型案例、支撑材料等的收集、整理、归档、报送等工作。
各教学单位要在学校评建工作领导组的工作部署和督导下,认真对照审核评估要求,结合各专业、课程和教学的实际,强化内涵建设,严格教学运行的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根据评建工作办公室和各专项小组的要求,完成本单位所有教学档案、典型案例、支撑材料等的收集、整理、归档、报送等工作;做好本单位评建组织、动员、培训工作,确保全员参与、全力投入评建工作;强化教学工作和教学档案的严谨规范,确保
本单位评建工作顺利完成。
四、工作进程
为了高质量完成评建工作,做到重点突出、任务明确、推进有序,将我校评建工作分为“宣传动员”“自查建设”“自评提升”“预评改进”“迎评提高”“现场考察”及“总结整改”等七个阶段,各阶段的时间进程和主要任务如下: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7年10月-11月)1.工作目标
通过广泛深入动员、宣传,组织学习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明确评估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迎评促建工作之中,认真落实评建工作的各项任务,用评估标准全方位指导日常工作。
2.基本任务
(1)制定迎评促建工作方案,成立学校评建工作组织机构,调整学校评建工作领导组,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2)各层面召开评建动员及培训会,邀请评估专家到校作专题报告,解读审核评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主要目的和意义、实施办法和基本要求。
(3)各单位成立相应的评建工作小组,广泛动员教职员工,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深刻理解《审核评估方案》
指标体系及内涵的基础上,制定各单位评建工作的计划和措施,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4)各工作组和专项小组制定出台工作方案,制定评估工作计划,细化工作目标任务,明确职责,落实到人,提交评建工作办公室。
(二)自查建设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3月)1.工作目标
依据评估指标体系,按统一规范及要求,全面检查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摸清家底,总结成绩,凝炼特色,找出差距,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尤其狠抓薄弱环节整改,落实建设成效。收集、整理基础数据和教学资料,基本完成评估要求的基本材料的整理和建档。
2.基本任务
(1)各教学单位结合本科教学的实际工作,着力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教学运行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等。
(2)各单位结合实际工作,着力促进教学设施及教学条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服务教学、教师、学生等工作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3)持续做好系列教风、学风建设活动;做好考试及试卷评阅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组织开展听课、看课活动,模拟专家听课、看课;加强日常教学工作检查;做好本部门在质量保障体系中所承担的工作;收集整理近三学年
(2015-2016学年、2016-2017学年、2017-2018学年)的教学管理档案材料。
(4)学校评建各专项工作小组完成各自所负责的工作,保证教学基本条件达标,保证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达标;将教学管理材料整理到位,形成评估支撑材料。按审核要素和审核要点进行材料汇总(包括原始资料的收集归类、建档,支撑材料汇总等)。
(5)各工作小组按要求形成专项自评报告文字,完成学校《自评报告》《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初稿,完成相关佐证、支撑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形成较完备的学校支撑材料,并上交评建工作办公室。
(6)做好迎评工作的宣传、展示和其他各项准备工作。
(三)自评提升阶段(2018年4月-5月)1.工作目标
学校组织校内专家组进行第一次自评,审查各工作小组、各单位评建工作进展情况,明确存在的差距,确定整改建设实施方案。
2.基本任务
(1)评建工作办公室按照审核评估要求,组织对各教学单位、专项小组形成的教学档案、支撑材料等进行全面检查,提出整改意见。
(2)各教学单位按照检查提出的整改意见,重点整改,逐项落实,优化提高,进一步完善教学档案等材料。
(3)组织专家对学校的自评工作进行审查,查找《自评报告》、相关数据和佐证支撑材料,重点检查合格评估报告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中已明确的薄弱环节的改进情况,促进自评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根据检查提出的整改意见,继续完善相关报告、支撑材料。
(4)开展教学资源检查与校园环境整治工作,检查、布置校园文化建设与校风建设工作,包括网站、橱窗、横幅、标识牌等清理,教学(教辅)、办公、生活等区域内外环境整治,学生文明礼仪建设等。
(5)组建评估专家校内联络员队伍,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
(四)预评改进阶段(2018年6月-7月)1.工作目标
邀请校外专家对学校评建工作进行预评估,查找学校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2.基本任务
(1)邀请校外专家组对学校评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查找问题。
(2)根据预评估专家意见,督促完成整改工作;优化佐证、支撑材料,形成专家评估案头材料,制作完成审核评估资料。
(3)完成学校《自评报告》《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等,经校内公示并报送省教育厅、教育部。
(4)完善教学资源、校园环境整治等工作,确保安全、卫生,确保校园综合治理到位;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建设等工作。
(五)迎评提高阶段(2018年8月)1.工作目标
根据预评结果进行全面整改,整理评估资料和补缺补漏,完成所有评估材料的整理,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教育部评估专家进校实地考察、评估,确保我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顺利进行。
2.基本任务
(1)召开迎接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进校前的全校动员大会;根据预评整改意见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与责任人。
(2)校自评专家组再次整改检查;继续充实评估支撑材料;校园环境进一步美化与治理。
(3)细分接待任务,启动接待组工作程序;做好教育部评估专家进校前和进校后的接待工作,为专家做好服务工作,积极配合教育部评估专家开展工作。
(六)现场考察阶段(2018年下半年)
专家进校考察,配合专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专家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协助专家开展现场工作。
(七)总结整改阶段(教育部专家组反馈评估意见后一个月)
根据教育部评估专家组提出的评估意见,召开校评建工作领导组全体会议,根据专家评估意见研究整改方案,开展整改工作,形成整改报告上报教育部。
五、工作要求
(一)认真学习,统一认识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我校近期的重点工作,全体教职员工必须充分认识审核评估的重要意义,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加强对评估政策、评估方法、评估要求等的学习与研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精心组织,为顺利完成评估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团结协作,强化落实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任务艰巨,要求严格,涉及到全校每一个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各单位要加强合作,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互相支持、积极配合,保证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各单位要将实际工作与评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保证日常工作的稳定,又要通过审核评估促进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有序推进,注重实效
学校的自评工作要深刻把握审核评估的内涵,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五个度”为主线,准确把握我校本科教学工作采取的举措、落实的情况、取得的成效等,找准存在 的问题,提出有力的改进措施,为我校今后本科教学工作持续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各单位要在准确把握审核评估工作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学校评估工作方案和各单位的评建工作计划,扎实推进评建工作,定期进行阶段性的回顾与总结,查找不足,理清思路,持续推进。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员工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追求卓越、志在一流的办学传统,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扎实工作,积极进取,促进我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新业绩,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
第三篇: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支撑材料目录
*****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支撑材料目录
2016年4月
目录
定位与培养........................................................................................................5
1办学定位...................................................................................................5
1学院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5 2办学定位在学院发展规划中的体现.........................................................5 2培养目标...................................................................................................6
1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其确定依据............................................................6 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6
1落实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6 2学院领导对本科室教学的重视及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于效果..............6 3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及政策制度倾斜人才培养.....................................7 4经费投入保障人才培养.........................................................................7
师资队伍............................................................................................................7
1数量与结构................................................................................................7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8 2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8 2教育教学水平............................................................................................8 1 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8 2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9 3 教师教学投入...........................................................................................9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9 2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9 4 教师发展与服务......................................................................................10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10 2 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10
教学资源..........................................................................................................10 教学经费................................................................................................10 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10 2 学院教学经费变化情况................................................................10 3 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11 2 教学设施................................................................................................11 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11 2 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11 3 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11 3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12 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12 2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12 3 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12 4 课程资源................................................................................................12 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12 2 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12 3 教材建设与选用................................................................................12 5 社会资源................................................................................................13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13 2 共建教学资源情况.............................................................................13 3 社会捐赠情况..................................................................................13
培养过程........................................................................................................13 教学改革................................................................................................13 1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13 2 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14 3 教学及管理信息化.............................................................................14 2 课堂教学................................................................................................14
4.1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14 2 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15 3 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15 4 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16 3 实践教学..............................................................................................16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6 2 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17 4 第二课堂................................................................................................17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17 2 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17 3 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18.学生发展......................................................................................................18 招生及生源情况......................................................................................18 2 学生指导与服务......................................................................................18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18 2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19 3 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学生工作处................................................20 3 学风与学习效果...................................................................................20 1 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20 2 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20 3 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21
6.质量保障.....................................................................................................2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1 质量标准建设...................................................................................21 2 学院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21 3 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21 4 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22 2 质量监控................................................................................................22 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22 2 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23 3 质量信息及利用....................................................................................23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23 2 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23 3 质量信息公开及质量报告............................................................24 4 质量改进................................................................................................24 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24 2 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24
特色项目..........................................................................................................24 1 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五模块、三层次”的学实验教学体系.......................................................................................................................24 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活动资料............................................................27 3 医学生早期接触科创活动材料..................................................................28
1.定位与目标 1办学定位
1学院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1.1.2 办学定位在学院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 2012年学院第一次党员大会材料汇编
学院第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会议材料汇编 学院2013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学院2014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学院2015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学院党委2015年党建工作自查报告
2培养目标
1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其确定依据
*****关于印发2011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2015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二五”人才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落实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二五”人才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2013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学院2014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学院2015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学院党委2015年党建工作自查报告 学院行政工作制度汇编 学院党委及学生工作制度汇编
2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及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学院关于调整党政领导分工的决定 2013-2015年学院党委会会议记录本 2013-2015年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记录本 2013-2015年学院研究教学工作会议统计表 2013-2015年学院安排布置教学工作会议统计表
2013-2015年学院召开专题本科教学工作研究会会议纪要 2013-2015年学校领导承担本科教学工作情况统计表
3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及政策制度倾斜人才培养
学院2013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学院2014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学院2015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学院党委2015年党建工作自查报告 学院行政工作制度汇编 学院党委及学生工作制度汇编
4经济投入保障人才培养
2013-2015年学院经费预算方案总表
2013-2015年学院本科教学经费使用情况统计表 2013-2015年学院奖励性绩效发放情况统计表
师资队伍 数量与结构 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近三年学院专任教师名册
近三年学院专任教师的数量及结构统计一览表
近三年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名册
近三年学院实验技术人员的数量及结构统计一览表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二五”执行情况总结
学院“十三五” 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学院“十三五”人才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近三年招聘计划、近三年新进教师名单及结构表
引进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崔立旺相关文件
学院近三年教师队伍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学院近三年师资培养总结 教育教学水平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近三年学院省级教学名师名册 近三年学院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比赛获奖名单
近三年学院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名册
近三年学院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单(附通知文件)
近三年学院新增专任教师一览表
近三年学院新增博士、硕士导师名册及现有导师一览表
近三年学院承担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一览表
近三年学院教师承担各级科研项目一览表
近三年学院发表教研教改论文一览表
近三年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一览表 1近三年学院教师出版教材专著一览表 1近三年学院获各类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近三年学院教师获科研成果奖一览表 1近三年学院教师教学、科研获奖统计 1近三年学院教师专利成果一览表 1近三年学院教师国内外进修学习一览表近三年学院学院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议一览表 1近三年学院获省级、校级优秀创新团队名单 1近三年学院获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及建设总结报告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学院加强和改进教风建设实施细则 学院教书育人制度
学院关于组建新一届教学督导组的通知近三年学院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纪要单
2015年学校、学院关于开展评选学生最喜爱的授课教师的决定及实施办法,及学院推荐结果公示
2015年学校关于评选教师育人先进个人的通知,及学校推荐我院郭泽云教授为2015年全国教师育人楷模候选人公示
学校杨照青教授获云第一届“中国梦”教师育人“星光奖”相关资料 学院关于向教师学习的决定 教师教学投入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近三年学院教授、副教授名册
近三年学院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一览表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学院实施教学改革措施、方案及效果
近三年学院承担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一览表近三年学院发表教研教改论文一览表近三年学院获各类教学成果一览表 教师发展与服务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改革措施
学院师资培养培训中心相关资料 学校关于在职攻读学位的有关规定近三年学院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统计表 学校、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近三年学院师培经费及使用情况一览表 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学院学科建设奖励办法
学院设立博士教师科研基金的决定及实施方案 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试行)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学院试讲制度(试行)
教学资源 1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学院经费相关管理制度
学院近三年教学基本建设经费投入统计表 学院教学经费变化情况
近三年教学经费投入(学校投入、专项经费、质量工程建设经费、教学改革经费等)统计表
近三年学院教学经费使用情况表 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学院经费预算管理规定近三年学院教学经费预算明细 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及各实验室简介 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 学院教学、实验、办公用房一览表近三年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
学院10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明细表 学院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一览表
近三学年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统计表 大型仪器完好率及使用率统计表 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 实验教学大纲(院、系、中心)近三年实验教材使用情况一览表 实验中心获质量工程立项情况一览表 实验中心获教研教改立项情况一览表 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学校、学院实验室开放规章制度近三年实验室开放情况统计表 实验设备开放及使用总结 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学校有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文件 各系、中心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整体情况 各教学类软件使用截图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此要点学院不涉及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此要点学院不涉及 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学校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资源 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选一课程建设规划(见学院“十三五”建设规划)学院部分课程建设规划与总结 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近三年学院开设必修课一览表近三年学院开设选修课一览表
近三年课程类质量工程立项及建设经费投入情况一览表近三年课程类质量工程推广使用情况
各实验课程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类)实验开出情况统计表 教材建设与选用
关于印发*****教材选用质量评价办法的通知 2.近三年我院教师参编公开出版教材目录
近年或各类精品教材奖励一览表 4近三年学院必修课程选用一览表
5社会资源
1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无 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无 社会捐款情况
近三年解剖实验室遗体捐赠情况
培养过程 1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综合改革实施意见
*****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学院学科建设“十三五”规划
学院关于印发《*****学院学科建设奖励方法(试行)的通知》 《*****学院学科建设奖励方法(试行)》修订的通知
推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活动范例(学院)学院推动教学改革情况总结 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非医学类专业学概论Ⅰ教学体系的构建
学院教学改革方案之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初稿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方案
《基础课程质量标准》
学院2013-2015在建本科网络教学开展情况
学院近三年教研教改立项情况
学院2013-2015教研教改理想开展情况表
推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活动范例(学院)
双语教学方法与改革活动开展情况(本科)
双语教学改革情况
3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网络教学平台使用须知 AMPS网上阅卷系统使用资料
实验中心优质网络资源建设情况 *****办公自动化系统操作手册
健康生活预防癌症——慕课建设及运行介绍
教学及管理信息化使用情况之截图资料
网络课程建设总结
2课堂教学
1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
课程质量标准
部分课程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总结
部分课程建设计划书
部分课程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总结
学院近三年各学期承担教学任务情况
学院部分选修课课程简介及公开课情况
学院近三年各学期学期教学进度表,课表
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关于印发2011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进程表(基础-模块)*****本科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学院教务工作规程
学院教学运行情况
*****学院关于印发《学院集体备课制度》等制度的通知
近三年学院实验课开设情况一览表
推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活动范例(学院)
3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
部分课程教案、讲稿、课件
学院2013-2015教研教改立项开展情况表 学院推动教学改革情况总结
双语教学研究与改革活动开展情况(本科)5.双语教学改革情况 6.学院教学运行情况
7.部分课程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总结 8.近三年学院在建本科网络教学开展情况
近三年自主学习开展情况及学习方案和总结
近三年学习方法指导讲座及问卷调查表近三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结题验收情况 1近三年学院院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情况
学院学生2015年科技节获省级、校级奖励情况统计表 1 学院多媒体课件获奖名单 1 本科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总结
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本科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学院教务工作规程
学院课程考试考务管理条例 *****考试出题大纲
学院试卷印制管理规定
学院学院本科期末考试命题保密责任书 *****本科试卷格式、阅卷。归档要求 *****考试成绩分析表 *****试卷质量分析表
近三年学院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体系基本情况 1近三年学院实施教考分离情况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学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学院实验室基本情况
课程质量标准(教学大纲)
典型多媒体课件
十二五期间出版实验教材情况
机能实验学网络课程平台使用情况
近三年学院实验课开设情况一览表
近三年学院教学进度表、课表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名单(实验教学部分)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2013-2015教研教改立项开展情况表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改革立项、大学生创新实验开展情况 1 *****学虚拟仿真实验室介绍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学院实验中心实验课课程体系建设
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试行)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
创新实验简介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更新开放内容
形态学实验室开放教验项目
学院实验室开放(教学)情况
近三年学院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情况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 学院团委学生会优评材料
学院团委学生会活动策划合集
学院课外学分制度管理办法
学院班导生规章制度 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学院团学活动一览表
学院团委学生会工作总结合集
学院团委学生会活动海报合集
学院团委学生会活动简讯合集
学院课外学分制度及实施材料
学院寻找“最美白衣天使”征文、PPT演讲大赛材料汇编
学院暑期实践材料汇编
学院计算机设计大赛材料汇编
学院学生暑期读书活动材料汇编
学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团日活动汇编 1 学院文明宿舍评比材料汇编 学院学生科技节获奖、大赛立项模拟招聘大赛汇编材料汇报材料
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初赛汇编材料 1 学院班导生活动材料 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学院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一览表
学院学生交流学习项目选拔、心得体会、交流会材料
学生发展 1招生及生源情况
此要点学院不涉及 学生指导与服务
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1.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材料
2.学院《三生教育》教学组相关材料 3.学院学年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相关材料
4.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第八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5.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6.学院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名单 7.学院心理委员名单及工作职责 8.学院心理剧报名材料及剧本
9.学院参加素质拓展训练的心理委员信息 10.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材料 11.学院心理问题学生咨询谈话记录
12.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第六部分 奖助贷工作相关内容)13.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材料汇编 14.学院各级各类奖助学金评选材料汇编
15.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奖助学金评定痕迹材料 16.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慰问材料 17.学院“助学.筑梦.铸人”征文汇编 18.学院学生勤工助学情况汇编
19.学院助学育人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实施材料 20.学院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简讯汇编 21.学院安全维稳工作材料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第一部分 学生工作组织领导;第二部分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相关内容)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
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
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自评报告
学院学生名册及学生工作专兼职辅导员信息汇编
学院学生工作例会记录本
学院专兼职辅导员工作记录本
学院各年级大会会议记录
学院专职辅导员查看查寝记录本
学院专兼职辅导员交心知心谈话记录本、重点关注学生谈话记录本 1学院兼职班主任开展工作痕迹材料 1学院辅导员履职考核材料
学院辅导员参加进修培训、评优获奖、教学科研材料汇编 1 学院兼职班主任工作汇编 1 学院兼职班主任月报表 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学生工作处
学院专兼职辅导员学生满意度测评统计
学院兼职班主任学生评价统计
3学风与学习效果
1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第五部分 学生纪律教育、学风建设 相关内容)
学院开展迎评估促学风建设活动材料
学院开展诚信考试教育活动材料
学院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朋辈教育、学习指导系列讲座简讯汇编
学院优秀学生及先进文明班级宣讲会材料
学院辅导员查课记录表
学院各班级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
2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学院学生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励情况统计表
学院学年综合测评及校级奖学金培训材料汇编
学院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材料汇编
学院五四红旗团支部考核材料汇编
3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1.学院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
2.学院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对策分析
质量保障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质量标准建设
学院理论、实验教学、考试考核等质量标准
学院关于印发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 *****本科本科试卷格式、阅卷、归档要求 *****考试成绩分析表 *****考试出题大纲 *****试卷质量分析表
2学院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
学院集体备课制度(试行)
学院试讲制度(试行)
学院关于实行听课制度的规定
学院2012级学生信息员名单
学院2013级学生信息员名单 学院2014级学生信息员名单
3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学院关于组建新一届教学督导组成员的通知 学院关于组建新一届教学督导组的通知 学院关于组建新一届教学督导组的通知 学院关于调整教学督导组成员的通知
学院教学督导组职责
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
学院开展审批制度
学院关于调课、停课的规定
学院加强和改进教风建设实施细则(试行)
学院教务工作规程 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试行)1 学院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暂行)
学院学分制度管理办法(暂行)1 学生考试工作有关规定
4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3学院教学管理队伍一览表 2014学院教学管理队伍一览表 2015学院教学管理队伍一览表
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获奖统计表
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论文统计表
2质量监控
1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近三学年各学期开学初教学秩序检查情况通报
近三学年各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情况通知、通报
近三学年各学期期末考试情况通报
近三学年各学期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情况
近三学年各级领导干部听课情况
近三学年大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工作情况
学院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
学院2014-2015下学期教学督导组工作计划
学院2015-2016上学期教学督导组工作计划 学院监督专家综合评教数据(评课)2014-2015年 1学院2014年监督专家工作手册(汇总)1 学院2015年监督专家工作手册(汇总)
2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
学院2013-2015年教学事故汇总表
学院2014-2015上学期教学督导组工作总结
学院2014-2015学年教学督导组工作总结
学院督导组工作报表
*****2014学年(上下)学期 同行教师评价汇总报表
学院2014学年督导专家听课情况
2014-2015上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开展情况统计 2014-2015下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开展情况统计
3质量信息及利用
1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此要点学院不涉及 2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学院2013年质量信息反馈(学校质量监控与反馈1-11期)
学院2014年质量信息反馈(学校质量监控与反馈1-9期)
学院2015年质量信息反馈(学校质量监控与反馈2-13期)2013年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纪要单 2014年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纪要单 2015年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纪要单 2013年学生座谈会反馈汇总 2014年学生座谈会反馈汇总 2015年学生座谈会反馈汇总 质量信息公开及质量报告
此要点学院不涉及
4质量改进
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学院日常教学质量监督突出问题反馈整改回应台帐2013年
学院日常教学质量监督突出问题反馈整改回应台帐2014年
学院日常教学质量监督突出问题反馈整改回应台帐2015年
关于2016年3-7月实施校院两级日常教学质量精准化监督促改的通知
学院日常教学质量重点督查教师授课信息表
学院日常教学质量重点督查课程教学信息表
学院日常教学质量重点督查班级信息表
学院日常教学质量精准监控情况汇总表
学院教学专家工作经费发放管理办法及明细
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学院教师试讲同行(专家)评价表 *****课堂教学质量督导专家评价表 *****理论课教学同行评价表
*****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教表
学院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教师个人整改纪录
特色项目 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五模块、三层次”的学实验教学体系 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活动资料 医学生早期接触科创活动材料
第四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第二部分:学习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基本数据
1、学校2011年7月由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原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筹建,2012年6月正式成立。2、2013年7月,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3、2013年12月,学习入选山东省“省部共建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4、学校现有4个校区,占地4818亩。
5、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2291人,本科生29395人,研究生1937人,留学生、专科生等959人。
6、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7、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8、学校有经、管、文、法、理、工、艺术、教育等8个学科门类。
9、学校设有24个学院,56个招生本科专业,其中经管类专业36个。
10、学校已建成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1、2013-2014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课程2493门。
12、学校已建成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6门。
13、截至2014年底,学校师资情况:(1)在职教职工2498人;
(2)授课教师1914人。专任教师141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7%;(3)其他师资498人,占教职工总数20%;
(4)授课教师生师比为17.9:1,专任教师生师比为23.9:1;(5)学校目前专任教师中高职比例为61%,博士比例为36%。
14、截至2014年底,学校人才队伍情况:(1)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5人;(3)“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
(4)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5)全国优秀教师9人;
(6)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7)山东省教学名师15人;(8)山东省教学团队11人;(9)博士生导师47人。
15、合校后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4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8项。
16、学校教授、副教授每年为本科生上课率达到100%。
17、学生评教成绩90分以上的教师占98%。18、2014年,全校本专科生学费收入2.5亿元左右。19、2014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追加1.5亿元左右。20、2014年,学校本科教学日常经费支出7800万元左右。21、2014年,学校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308元。22、2014年,学校各类本科教学专项投入4200万元左右。
23、学校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
24、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31.5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9.1平方米。
25、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000元左右。
26、截至2014年底,学校图书馆情况:(1)藏书357万册;(2)生均图书103册;
(3)本科生均图书流通量4.5册;(4)纸质期刊3000余种;(5)电子图书280万余种;(6)电子期刊1.44万种。27、2012年,学校成立山东财经大学校友总会。28、2014年学校共接受社会捐赠226万余元。29、2014年,学校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获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学校目前已建成26个教学实验中心。
31、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32、学校现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33、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培养人才机制。
34、学校与泰安、莱芜、省工商业联合会、中国银行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5、2014年,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建立。36、2014年,俞正声主席视察我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工作。37、2014年,郭树清省长批示我校学生实践调研报告。38、2014年,学校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银奖2项,省级金奖5项。39、2014年,学校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1项。40、2014年,学校56个本科专业在全国29个省共录取新生7556人。41、2014年,学校在山东省一批招生的普通本科专业38个,录取线超一批线30分左右。42、2014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85.44%。
二、目标定位
1、学校发展定位:到2020年,把我校建设成为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部分学科在国内有较高地位、少数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综合办学实力全国一流的财经特色名校。
2、学校层次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发展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和继续教学为辅助的财经类教学研究型大学。
3、学科发展定位:以经济学、管理学为核心,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交叉学科,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把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学科,带动提高整体学科水平,形成经管学科为主题,各学科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4、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5、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全部专业均以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为基础目标;依托重点学科、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博士点等培养少量拔尖创新型人才;选择部分专业试点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
6、学校服务面向: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区域和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7、学校教学改革思路:分类培养;个性化培养;强化实践育人体系。
8、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主修+辅修”培养模式;(3)交叉专业培养模式;(4)中外合作培养模式;(5)校企合作培养模式;(6)校际合作办学模式。
9、学校的特色项目:“2+1实践育人模式”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由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创业园组成的相互衔接、互为补充、逐步拓展和提升的育人模式。
第五篇: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迎评工作方案
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迎评工作方
案
根据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关于开展第二批、第三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西交评估[XX]1号文件)要求,审核评估专家组将于XX年11月19日至23日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进校考察。为了配合专家组顺利开展审核评估工作,根据《xx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xx院教〔XX〕号),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任务
按照审核评估的精神和要求,做好专家进校前和进校考察期间的各项工作,确保专家进校考察工作圆满完成。
二、组织机构和任务分工
总协调人:
设立接待联络组、材料组、校风教风学风组(简称“三风”组)、服务保障组。
(一)接待联络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具体负责:
1.负责的联络员的遴选、培训和管理工作。联络员名单见下表:
2.负责专家的迎送安排。
3.负责制定专家集体考察方案,包括考察路线、考查场所、解说人员、解说词、陪同人员、车辆安排等,并对解说人员进行培训。
4.组织落实专家走访校外实习基地、用人单位的各项工作。
5.指导联络员做好引导和陪同专家现场考察工作,以及专家在评估中的意见记录、汇总、整理、反馈工作。
6.编印并发放《审核评估专家工作手册》《审核评估迎评工作手册》,编制校级领导简介和专家简介,绘制校园分布图。
7.制作并发放专家、联络员、工作人员胸牌。
8.负责专家见面会、意见反馈会等会议议程的制定、会场落实与布置、参会人员的确定与通知、参会人员座位安排、会议记录、会议录音与整理、会议服务及会场秩序的维持。
9.负责会议室的管理与设备的检查、调试。
10.各类座谈会的组织服务及预参会人员的培训工作。
11.负责专家住宿安排,做好专家工作场所和房间的环境布置,摆放好水果茶点。
12.负责与陕西省教育厅、西部评估中心的联络工作。
(二)材料组
组
长:郭
捷
副组长:鲁进步、王登武
成
员:曹艳艳、续晓飞、郑
磊、张柳青、王
蓉、杨
帅
具体负责:
1.负责在陕西审核评估管理信息系统提交《自评报告》、审核评估工作方案、专家案头材料、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补充说明、质量报告等。
2.负责下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专家组成员名单、专家现场考察活动计划等。
3.负责准备好《自评报告》《校长报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专家案头材料、支撑材料、教学管理制度汇编等资料,并向专家邮寄《自评报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和近三年质量报告。
4.组织落实专家调阅材料的各项工作。
5.负责专家进校考察期间上级领导和校级领导讲话稿、主持词的撰写。
6.负责专家走访和访谈工作的前期准备、组织落实,为所有校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准备学校综述和相关材料。
7.搜集审核评估专家的基本资料(学科背景、专业成就等),配合接待联络组编制专家个人简介。
8.拟定审核评估迎评工作方案、联络员工作内容及要求、会议室和资料室使用安排等。
9.制定审核评估培训工作方案,落实培训安排。
(三)校风教风学风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具体负责:
1.专家进校考察期间,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保持良好的教风学风。杜绝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睡觉、讲话、玩手机和带早餐进教学场所等现象;学生举止文明、着装得体、礼仪得当。
2.专家进校考察期间任课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各项教学准备工作,上课携带相关教学文件和资料。课前有考勤、课堂有互动、学生有笔记、课后有作业。
3.负责评估期间的摄影、摄像工作。
4.专家进校考察期间,组织开展学术活动,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座,开办万钧大讲堂、创业大学堂等,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5.专家进校考察期间,组织开展学生文体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监管校园不文明行为,使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审核评估。
(四)服务保障组
组
长:唐娣芬
副组长:赵虎城、王晓艳
成
员:张锋涛、陈伍财、杨济昉、刘
杰、伏军强、宋小军、杜艳丽、丁
佳、张
洁、童绥勇、赵志军、武亚莉、李晓东、屈丽萍
具体负责:
1.校园环境维护。
(1)教学楼的环境整治与维护。包括教室的灯、风扇、时钟、桌椅、窗帘、吊顶、黑板的正常使用;多媒体设备,包括幕布、投影、话筒、网络、电脑的正常使用;教室讲台的整洁,粉笔、粉笔擦齐全;洗手间设备齐全,卫生整洁、干净、无积水、无异味、无杂物;楼道照明设备正常使用,扶手整洁,地板、墙面瓷砖完好;墙面无脱落,无发霉,文化墙无污迹,吊顶完整;教学楼铃声校对无误。
(2)实验(实训)室、图书馆保持清洁、规范、有序。
(3)校园公共场所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保障校园道路照明正常,卫生清洁无死角、无建筑垃圾堆放;对各建筑物墙壁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建筑物标识标牌完整,进行校园道路标识、标牌制作与维护;保证宣传栏橱窗整洁、背景灯使用正常。
(4)做好校园保洁、食堂卫生及门卫监管;做好学生宿舍、教学楼、办公场所卫生监管,做好水电维护。
(5)做好在建工程的监管。
(6)负责校园安保工作,排查安全隐患,加强车辆停放管理等。
2.负责专家饮食安排,为专家组成员办好校园一卡通。
3.负责专家车辆的管理与使用(包括司机)。
4.负责专家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碎纸机等设备的配备,网络、电话的安装与维护等。
5.做好专家生活服务工作,包括医疗、洗衣等。
三、工作要求
(一)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须服从学校安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团结协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各工作组可根据本工作方案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包括下设项目组的人员构成(组长、成员)、工作职责、人员分工及联系方式。
(三)全校师生应积极参加审核评估培训,熟悉审核评估知识、专家进校考察的基本内容和形式,熟悉校情校貌、自评报告的重要内容和本部门的基本情况,准确回答专家提问。
(四)专家进校考察期间,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必须保持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考风,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各书院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坚决杜绝上课迟到、早退、睡觉、讲话、玩手机和带早餐进入教学场所等现象,(五)专家进校考察期间,所有教职工24小时保证通讯畅通。随时做好专家组晚上调阅材料的准备工作,保证调阅材料能迅速、准确提供。
(六)专家进校考察期间,原则上不安排人员外出,全体教职工坐班,不得请假。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进度表上课,无课的教师和所有工作人员须在岗待命,认真履行职责,保证通讯工具通畅,不得出现离岗现象。
(七)各单位要召开动员会,提前做好迎接专家的准备(本科学院、教育中心做好院长、主任汇报准备,职能部门做好专家访谈准备),要求着装整洁,精神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