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监利支公司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案
关于加强“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案
(人保财险监利支公司)省政府办公厅鄂政办发[2011]42号文件关于《湖北省农村全能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的通知精神,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水稻、奶牛、能繁母猪、两属两户农房保险覆盖面达到100%,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覆盖面达到50%,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覆盖面达到80%,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保险营造绿色保险环境。为认真贯彻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规范执行落实政策的行为,使“三农”保险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针对当前工作人员力量薄弱,基层网络不健全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方案:
一、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责任共担。把政策性三农保险作为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的一项政治任务,严格遵循“政府引导、商业运作”的运行机制,强化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作用,强化职能部门的深度参与和协同配合职责,着力形成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经办机构对政策性保险责任共担的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
2.坚持依法合规,长期有效。通过完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组织领导和考核力度,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服务网络和服务队伍,着力解决农业保险收费难、理赔难等症结问题,建立农业保险规范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3.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效率。考虑我县农业保险发展实际,在完善健全现行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控制成本,注重效率,合理选择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办法和途径,确保 “四到户、两公开”落实到位,即:承保收费到户、保险凭证到户、保险理赔到户、保险赔款到户;保险承保情况公开、保险赔款公开。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工作组织机构。在完善县政府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成立乡镇(管委会)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村级农业保险工作辅助网络,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
2.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农业保险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建立落实政府对农业保险机构和网络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工作机制。
3.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工作服务措施。依托乡镇(管理区)、村行政力量,加强农业保险机构网络和队伍建设,补充完善农业保险信息采集、承保收费、凭证发放、损失核定、赔款支付等服务举措,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质量。
二、组建工作专班
(一)成立由分管县长为组长的三农保险领导小组, 财政局、民政局、人社局、农业局、畜牧兽医局、气象局、保险公司等单位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工作由政府金融办牵头负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二)乡镇(管委会)组建乡镇级“三农”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乡镇分管领导、镇农办、财管所、农技站、兽医站、保险公司等单位和部门的人员各一名。
(三)、组织镇、村保险站、点人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各级政府 关于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系列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工作步骤和试点
(一)、步骤:
第一步,成立乡镇(管理会)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开展日常具体工作.第二步,选聘合适的站点负责人和协保员
各乡镇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办公室除了由一名乡镇领导担任主任外,还可选聘一名站点负责人,每个村选聘一名协保员,建议以村会计为主要人选在乡镇政府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站点负责人主要职责为:
1.统一协调乡镇涉农部门间的保险事务,完成农业保险工作任务; 2.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农业保险宣传发动和投保工作;
3.负责向各村农业保险负责人员收集农业保险费,核对整理各村分户清单上报县区支公司;
4.负责从县支公司领回保险凭证并分发至各村农业保险协保员; 5.负责受理各村农业保险协保员或农户的报案并向保险公司转报案;
6.收集各村受灾损失清单,核对无误后,汇总上报县支公司; 7.组织开展本乡镇农业保险防灾防损(防疫病)工作等。村级农业保险协保员主要职责为:
1.负责本村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发动和投保组织工作,切实做到宣 传到户;
2.负责向投保农户联系收取农业保险费,采集投保农户基本信息,填写投保单与分户清单;
3.负责将保险凭证逐一发放到农户;
4.接收农户报案并到现场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进行转报案; 5.负责填写受灾农户损失清单,上报乡镇农业保险负责人员,并协助落实公司损失确定和赔款到户工作;
6.按照乡镇农业保险服务站的统一部署协助做好本村防灾防损工作。
(四)工作经费: 1.依据承保规模,站点负责人基本工作经费300-500元/月,浮动工作经费根据保费任务、理赔情况和优质服务等量化指标考核确定。2.村级协保员实行浮动工作经费,根据保费任务完成、理赔情况和优质服务等量化指标考核确定。
为加强对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站点和服务人员的管理,事先以委托协议等形式明确工作内容、各方权利和义务关系,建立综合考评制度,并对其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政府鼓励支持乡镇和村级农业保险协保员参加保险监管部门组织的营销员资格考试,在没有获得营销员资格之前,只能办理农业保险业务,不得办理其他商业保险业务。
中保财险监利支公司
2011年六月二十日
第二篇: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开办农业保险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支农惠农政策,其目的在于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化解农村灾害损失,保障农民切身利益。扎实有效建立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是将党的这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进入千家万户的关键举措之一。为此,省分公司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中国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全省系统各分支机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一、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的和意义
承办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党和政府交办公司的一项政治任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关乎公司发展大局和长远利益。因此,全为抓好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首先是公司放眼未来,统筹发展的战略安排。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消费水平在发生显著变化,保险需求不断增加.广阔农村具有良好的保险市场成长性。农业保险基层专业队伍和服务网络是我们占领广大“三农”市场,实现公司在县域经济板块可持续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同时,也是我们实现营销政府,搭建平台,全面发展目标的生力军。其次是保证农业保险依法合规经营。实现公司农险业务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电于农民对农业保险认识的差异性、农村地域的宽泛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以及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决定了承办农业保险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这就要求我们有一支熟悉农村基层情况、精通农业生产业务、掌握保险专业知识的队伍以及相适应的服务网络承担农业保险基层服务工作。再次是完善承保、查勘、定损、理赔和赔款支付流程的重要保证。农业保险线长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必须有专业的队伍和服务网络。才能贯彻落实中国保监会“五公开,三到户”(惠农政策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结果公开.、服务标准公开、监管要求公开,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工作要求。为此,我们要举公司之力,用心打造全新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延伸公司服务“三农触角,充分发挥宣传农业保险的阵地、服务农民兄弟的窗口、联系农村工作的桥梁作用。
二、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作用
(一)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
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包括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在内的网络建设;二是包括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在内的队伍建设。
1、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建设要求 乡镇农业保险机构名称确定为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全称为“XX县XX乡政府农业保险办公室”(详见附件1)。凡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乡镇必须设立农业保险办公室。在农业保险办公室建设具体事务中,要认真落实“八个一”建设标准。
(1)落实一个固定办公场所保险领导小组。(2)成立一个乡镇政府农业保险领导小组。(3)悬挂一个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牌子。(4)配备一名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专(兼)干。(5)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并悬挂上墙。(6)配备一套办公室桌椅。(7)安装一部固定办公电话。(8)设置一个宣传信息发布栏。
2、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的要求
凡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乡镇,必须聘请一名保险专(兼)干。开办种植业保险的村,必须聘请一名协保员。只开办养殖业保险的村,聘请包村防疫员为村级协保员。
(二)乡镇专(兼)干、村级协保员选聘标准和程序
1、乡镇专(兼)干选聘标准和程序
根据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专(兼)干岗位职责要求,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专(兼)干从乡镇财政所所长、农技综合站站长、动物防疫疫站站长中选聘。具体选聘的程序为:本人填写《中国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农业保险乡镇专(兼)干审批表》(详见附件2)、乡镇政府推荐、县市区支公司初审、市州分公司审核批准方可聘用。鼓励乡镇专(兼)干参加保监部门组织的代理人资格考试,在没有获得个人代理资格证书之前,只能办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不得办理群常规性商业保险业务。
2、村级协保员选聘标准和程序
根据村级协保员岗位职责要求,村级协保员从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中选聘,要优先聘请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群众支持率高的人员从事协保员工作。具体选聘程序为:本人填写《中国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农业保险村级协保员审批表》(详见附件)
3、所在村推荐、乡镇政府签署意见、县市区支公司初审、市州分公司审核批准方可聘用。鼓励村级协保员参加保监部门组织的代理人资格考试,在没有获得个人代理资格证书之前,只能办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不得办理常规性商业保险业务。
(三)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职场布置标准 农业保险办公室职场布置要求(详见附件4):
1、“农业保险办公室”标牌悬挂在办公室大门上方或左右。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2、办公室室内配备一套办公桌椅、安装一部固定电话,办公桌上分别摆放“咨询服务”、“承保受理”和“理赔受理”三个工作桌牌。
3、办公室墙面悬挂“公司简介”、“乡镇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名单”、“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职责”、“种植业保险投保须知”、“养殖业保险投保须知”、“惠农政策保费补贴标准”、“农业保险理赔流程”、“农业保险“五公开、三到户”的主要内容”等8块模块(详见附件5),张贴省农业保险办公室标牌制作标准(详见附件6)。
4、摆放承保理赔及保险宣传资料,如承保登记薄、理赔登记薄、报案登记薄,以及水稻保险、棉花保险、油菜保险、森林保险、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育肥猪保险等宣传资料。
(四)加大对乡村农业保险队伍的培训力度
2011年省分公司将举办两期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培训班,市州分公司全年对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培训师不少于4次,县市区支公司全年对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培训不少于6次。同时,省分公司组织编印适合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的《农业保险工作手册》,为基层一级人员提供理赔工具书支持。
(五)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制度建设
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乡镇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的工作职责,组织管理架构,业务工作流程和绩效考核办法。
1、乡镇专(兼)干工作职责
乡镇专(兼)干在县市区支公司和乡镇政府农业保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职责为:
(1)统一协调财政、农业、林业、畜牧、保险等部门工作,完成农业保险工作任务。(2)负责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任务,制定出台具体措施与办法。(3)负责本辖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发动和投保组织工作,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实务具体要求,防止投保逆选择。
(4)负责向协保员收取政策性农业保险费,核对(填写)分户清单,办理相关投保手续,发放保险卡。
(5)负责受理协保员或农户的报案并向公司转报案。
(6)负责协调落实公司赔款定损到户,协助农户办理理赔手续,配合公司将赔款通过“中国农民补贴网”直接转账至被保险人的“一卡通”账户或保险人的其他银行账 户。
(7)负责组织开展农业保险防灾防损(防疫病)工作。(8)办理上级政府和公司交办的其他农业保险工作。
2、村级协调员工作职责
村级协保员在县市区支公司和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具体职责为:
(1)负责本村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发动和投保组织工作,防止投保逆选择。(2)负责向农户收取政策性农业保险费,收齐投保农户基本信息、填写投保单与分户清单,发放保险卡。
(3)负责接收农户报案并到现场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转报案。
(4)负责协调落实公司赔款定损到户,协助农户办理理赔手续。配合公司将赔款通过“中国农民补贴网”直接转账至被保险人的“一卡通”账户或保险人的其他银行账户。
(5)负责组织本村开展农业保险防灾防损(防疫病)工作。(6)办理公司和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农业保险工作。
3、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组织管理架构
省分公司农业保险事业分部,负责全省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标准、流程、考核办法的制定和全省系统的组织推动。各市州分公司农业保险事业分部负责对本辖区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的审核确定、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的聘用审批、工作经费的使用监管、业务培训和业务工作推动等。各县市区支公司农业保险部负责对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业务的具体管理、业务工作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经费发放等。县市区支公司提请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对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日常事务进行协调管理(组织管理架构图详见附件7)。
4、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业务工作流程(1)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承保流程为:(2)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理赔流程为:
5、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绩效考核办法
为加强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省分公司制定《中国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绩效考核办法》。分基本工作经费和浮动工作经费两大部分进行考核。浮动工作经费分保费任务、理赔情况和优质服务三大部分量化考核(详见附件8)。
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农业保障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切实抓好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事关能否经营好政策性农业保险,事关维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事关确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各分支公司务必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立足自身实际,全力完成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服务“三农”大局,从公司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认识建立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抓好抓实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强化责任。各分公司,特别是“一把手”要亲自抓好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省分公司成立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总经理徐如财任组长,副总经理周有颖任副组长,农业保险事业分部总经理宁松、办公室主任唐松青、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向颉、财务会计部总经理申娥英、客户服务管理部总经理杨建雄、理赔管理部总经理伍可平、销售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黄辉、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赵智国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办公室,宁松兼办公室主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农业保险事业部牵头,各部门相互协作、组织推动的工作格局。各分支公司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辖区内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三是细化工作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抓好农业保 5 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落实。
(二)积极营销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开展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政府的组织推动至关重要。在开展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时,坚持把依靠政府作为一项关键工作来抓,主动向政府领导及其职能部门汇报工作:讲解建设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县市区和乡镇政府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进行布置。并在办公场所和人员配备上给予大力支持,扎实有效推动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进展。
(三)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实施步骤及时间要船
省分公司要求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在2011年3且31日前全面完成,其具体实施步骤为:
l、省分公司出台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召开会议进行宣讲布置。时间为2011年1月17日至2011年1月27日。
2、市州、县市区两级公司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化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并下发文件。时间为2011年1月28日至2011年2月20日。
3、乡镇政府召开会议,布置安排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确定办公场所、保险专(兼)干及协保员推荐名单。时间为2011年2月21日至’2011年3月5日。
4、县市区支公司对乡镇办公场所进行初审,填写保险专(兼)干及协保员审批表,进行初审并上报市州分公司。时间为2011年3月6日至201_1年3月15日。
5、市州分公司对支公司上报的办公场所、保险专(兼)干及协保员名单进行审批。时间为2011年3月16_日至2011年3月20日。
6、县市区支公司根据市州分公司审批通过的办公场所及人员名单以文件形式进行确定并正式聘用。同时。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按省分公司“八个一”的要求进行建设。时间为2011年3月21日至2011年3月31日。
(四)加大对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各分支公司要充分认识建立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对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以倾斜,确保资源配置到位。
(五)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检查验收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检查验收含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检查验收和乡镇农业保险队伍建设检查验收两个部分。具体 分三个阶段实施:
1、县市区支公司初检阶段(2011年3月25日一2011年4月5日)。支公司按照建设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的步骤和时间要求。在完成乡镇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后,由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填写《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建设及人员选聘验收申请表》(详见附件9)。根据申请表,支公司按照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八个一”标准和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选聘标准进行初审,发现不合格的要进行整改,不予申报。
2、市州分公司复检阶段(2011年4月6日一2011年4月15日)。各市州分公司根据各支公司申报的<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建设及人员选聘验收申请表》进行复审,并将复审合格的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及人员花名册上报省分公司农业保险事业分部。
3、省分公司抽查验收阶段(2011年4月15日一2011年4月30日)。根据各市州分公司上报的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及人员花名册,省分公司组织人员对部分县市区支公司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建设及人员选聘情况进行抽查。
(六)实行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责任追究制省分公司要求,各分支公司必须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任务,不得打折扣,走过场。同时把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纳入对分支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的考核,对于检查不合格的乡镇办公室和没有按要求完成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省分公司将严格追究责任。
第三篇: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讨论稿)
****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讨论稿)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中共*********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要求,为加强新形势下基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全市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市、县(市、区)、乡三级水利技术服务优势,全面建立市、县(市、区)、乡一体化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能力,着力提高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力促增收惠民生,全面推动三农工作跨越式发展,结合****市水利工作实际,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基层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
(一)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党中央对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部署,是实现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不管经济体制怎样改革,不管生产关系如何调整,水利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健全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则是确保水利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水利事业就会蒸蒸日上,良性发展;忽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水利事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滑坡。中发2011年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以及省、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都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
—1—
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要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要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二)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手段。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而逐步发展变化,大致经历了设员建站、改革转型、恢复发展、用水合作组织形成和服务体系建立等五个发展阶段。总的来看,各个时期各地都在针对自身特点,不断探索适宜的基层水利建设管理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水利的建设与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尚不能适应当前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据调查,当前我市三级水利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市级农村水利服务机构为****市农村水利水电(技术服务)发展中心,“有机构、有编制、缺人员、无经费、无设备、无资质”,业务工作勉强维持。县、乡两级水利服务体系因乡镇机构改革基本撤销,仅偃师市、嵩县(无经费)乡镇设有水利站,其他县区的乡镇有的仅有一两名水利员,有的既无机构也无人员。多数地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线断、网破、人散,一些地方出现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等工程建设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出现了末梢管理薄弱等工程管理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出现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政府管不到、集
—2—
体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局面。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已刻不容缓。
(三)建立健全水利服务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坚定决心,各县(市、区)一定要将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加快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福民强市”为目标,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坚持在改革中增活力,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切实解决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存在的体制不顺、职能不清、队伍不精、重建轻管,水利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广泛,技术推广指导服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通过明确职责、理顺体制、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合理布局基层水利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基层水利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公益性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构建起以水利部门为主导,市县乡三级水利服务机构为基础,城乡供水公司、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涉水企业、民间用水管理组织广泛参与,分工协作、运转协调、服务到位、充满活力、农民信赖的一体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3—
(二)基本原则 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臵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臵水利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改革的范围和具体要求
(一)改革的范围 市县乡三级水利服务机构,市*********下属的****市农村水利水电(技术服务)发展中心、全市各县(市、区)水利局下属的水利勘测设计室、打井队、抗旱服务队等二级机构、全市各乡镇水利站。
(二)改革的具体要求 1.科学设臵机构
全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为基层水利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各种组织与机构形成的有机整体,其主要基本框架是以水利部门为主导,市、县、乡三级水利服务机构为基础,城乡供水公司、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涉水企业、民间用水管理组织广泛参与,真正实现“分工协作、运转协调、服务到位、充满活力、农民信赖”。其中:
(1)市级水利服务机构为****市农村水利水电(技术服务)发展中心。主要职责为指导农村人畜吃水,乡镇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指导机井、电灌站、渠道、喷滴灌等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先进灌溉技术、先进材料、设备的引进和推广;
—4—
县、乡水利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灌溉及工程管理的科学研究;新增全市小水电行业管理,承担全市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与管理;承担组织实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等工作。目前,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无经费来源。
(2)县级水利服务机构以县(市、区)水利局为主,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对口衔接的原则,对现有二级机构(站、室)坚持“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通过明确职责、理顺体制、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方式,合理布局县级水利服务机构,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健全公益性经费保障机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3)乡镇水利服务机构为乡镇水利工作站。全市按行政区划和水利工程管理需要设臵水利工作站,机构名称统一规范为“××县(市、区)水利局××水利工作站”,为县水利局派驻乡镇(街道)县财政支持经费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
2.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经费
(1)****市农村水利水电(技术服务)发展中心由****市*********管理,联系各县级水利技术服务机构,指导全市农村水利工作开展,其人员工资、工作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
(2)各县(市、区)设臵的县、乡水利服务机构,由县水利局管理,乡水利站为县水利局派驻乡镇县财政支持经费的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后,建立“县乡共管,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其人员工资、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水利工作站人员
—5—
和业务经费由县水利局统一管理,行政、业务由县水利局直接管理,党团组织关系、日常考勤由乡镇管理,人员的考核由县水利局与乡镇共同考核。水利站站长的任免由县水利局在全县水利系统内按照干部组织任免程序、原则提出拟任人选,经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出示书面意见后任免。其他人员的聘任、调配、技术职称评聘等按县人事编制部门有关规定执行。理顺水利工作站管理体制后,乡镇人民政府继续承担在行政辖区履行水利建设、水资源保护、防汛抗旱、水环境整治等政府职能,搞好综合协调和监督,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并配合县水利局共同管理好水利工作站。
3.按水利工作需要逐步充实基层水利人员
鉴于我市国土面广、部分县(市、区)所属乡镇辖区面积大、农村人口多,村组分散、交通不便,水利建设及管理任务重的实际。各县水利局要积极稳妥、科学合理的原则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进行充实,按水利工作需要,以及专业要求,通过人事部门考试考核合格后录用。
4.健全管理制度,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发展活力
根据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定聘用合同。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上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并保持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逐步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岗位薪酬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将德、能、勤、绩
—6—
与绩效工资挂钩,形成工作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管理靠合同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科学化、社会化的专业人才技术队伍,以增强事业单位内部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各县水利局要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需求变化,切实加强水利行业职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专业技术队伍素质,不断增强水利规划、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水利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并将学习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完善职称评定有关政策,落实好相关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不断提高基层水利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引导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更加贴近民生,更多服务基层,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5.保障经费投入
各县财政部门要尽快落实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运行必须的经费,并列入县财政预算。水利部门要在整合现有资产的基础上,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基层水利机构办公条件,使广大水利技术人员办公有定所,创新有保障,工作有奔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切实履行好职能职责,促进水利科技发展,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7—
6.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职能明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县财政对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推进管养分离,提高养护水平,逐步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县级财政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安排,采取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形式给管护主体进行补助,建立健全管理规范、制度灵活、效益提升的管理机制,确保小型水利工程的持续效益。
7.组织领导
为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水利系统的稳定,市、县有关部门要成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根据市、县人民政府批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进度,协调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做到工作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确保水利队伍稳定和水利改革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
8.时间要求
各县(市、区)水利部门要会同同级机构编制、财政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同级人民政
—8—
府审批,报市编制、财政、水利部门备案后实施。2011年12月底前完成方案的制定和准备工作,2012年初开始组织实施,2012年上半年基本完成。
二〇一一年九月一日
—9—
第四篇:合肥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意见(试行)
合肥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意见
(试行)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合发[2009]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服务组织的作用,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07]69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围绕“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及“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基本思路,在加强建设中增活力,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加大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活动,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2、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充实一线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进行探索和实践。
3、总体目标。着眼于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建设,逐步构建起以县农业中心为龙头,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骨干,以服务对象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涉农企业和种植大户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功能完善、服务到位、充满活力,适应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效化、现代化、多元化基层农业服务体系。
二、建设内容
(一)建立服务体系
1、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立市、县、乡镇和村四级农技服务体系,即形成以市级为龙头,县级为骨干,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重点村为网点的基层农技服务网络构架。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实行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根据工作职能确定岗位职责,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建立农业服务首席专家制,设立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县级农技指导员和乡镇责任农技员;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推行绩效考核,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农技人员考核评价体系。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围绕构建极强竞争力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机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体系;建立健全布局合理、职能明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健全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与标准管理、档案管理有机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乡镇、村级农业服务网点相联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健全 2 资源整合与层级负责有机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联手联动、反应快捷、运行高效的预警应急体系。
3、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按照“有编委批准的正式机构、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有与执法相适应的执法手段、有完善的执法制度、有明显的执法效果”的“五有”标准,一是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执法队伍;二是按照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需要,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提高执法手段;三是坚持行政处罚职能与行政许可、检验检测职能相分离的原则,健全农业执法体系;四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行政处罚程序、案件举报、案件处理、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行政处罚取证、行政执法公示、行政罚没款物收缴、案件统计、案卷评查等规范和制度,健全执法管理制度;五是建立执法协作机制、执法协调机制、执法信息共享机制、重大农业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完善执法工作运行机制。
4、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构建市县有局、区域(乡镇)有站、村设有员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二是建立安全责任体系,构建以源头管理、执法监督、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三是建立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创建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制农机专业服务公司(队)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四是建立健全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形成以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指导,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机大户+龙头企业的“3+1”农机推广服务新模式;五是建立健全农机政策法规保障体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配套法规建设,研究制定农业 3 机械管理办法和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意见;六是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
5、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按照“政府投入引导、多元参与发展、运作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的思路,建立以市级农村沼敢服务站为主导、县级农村沼气服务站为骨干、乡村农村沼气服务网点为基础的三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络,不断推进沼气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农村沼气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市、县(区)、乡(镇)、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构建全市“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以“三电合一”为重点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模式。建设农业基础数据分析统计系统、新农村“十镇百村”示范综合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网络服务平台系统、农业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农产品价格应急预警及监测系统。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市统一制定全市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包括人员配备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交通、通讯、办公设备标准、区域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标准、运行管理制度建设标准等,统一编制合肥市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方案,指导全市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二)大力加强农业服务功能建设。
1、积极推进县级农业综合服务,着力抓好植物新品种和关键技 4 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灾害等农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业技术指导、农业公共信息、农村能源建设指导服务及农民培训教育服务;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接受农民生产咨询,提供应急求助服务,协助处置农业突发事件;协调配合政策性农业保险、涉农政策补贴和农业各类扶持项目组织实施等公益性服务。
2、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整合现有的各项农业监管职能,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着力抓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和监管。
3、加强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着力抓好区域内植物新品种和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灾害等农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验检测;协助对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服务;农业技术指导、农业公共信息、农村能源建设指导服务及农民培训教育服务;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区域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接受农民生产咨询,提供应急求助服务,协助处置农业突发事件;协调配合政策性农业保险、涉农政策补贴和农业各类扶持项目组织实施等公益性服务。
4、加强村级服务网点建设。以农村党员干部、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生产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每个行政村选配1-2名农民技术员,驻村服务,建立农业服务“网底工程”。农业的经营性服务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
(三)加强农业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县级农业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对县级农业服务机构现有资源要素进行整合,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设备;建立具有能开展各类培训的多功能培训室;配备开展土壤成份和种类检测、粮油经蔬等作物成份分析、农产品农药残留测试的试验检测室等办公场所和仪器设备;建立配备农业综合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植物检疫的办案设备;建立农作物病虫观测圃和试验示范基地;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配置一台农残速测车;配齐交通工具。根据开展工作需要,保证每年人均工作经费。
2、加强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设施建设。每个区域服务中心拥有800平方以上的综合办公楼,包括办公用房与农村服务大厅、农民培训教室、检测与设备室;购置农药残留速测仪、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土壤墒情速测仪等仪器设备;购置投影仪、电脑等培训和办公设备;购置科技入户直通车等交通工具;建立区域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购置相关农机设备。
(四)加强农业服务队伍建设。
1、科学配备人员。县级农业服务机构应确保在一线从事农业服务人员不低于全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不得存在人员在编不在岗位,不得与经营性服务人员混岗混编。
2、完善人员管理。推进基层农业服务机构用人制度改革,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6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聘用在编在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完善考评制度,探索建立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新机制,将其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其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改革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
3、理顺管理体制。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人、财、物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在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
(五)创新服务方式。
建立农业服务首席专家制和科技特派员制,逐步形成首席专家带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联普通农户的科技进村入户机制。充分利用农民万事通“12316”新农村服务热线、“三电合一”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推进农业信息服务现代化。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场(基地、户)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与示范。利用科普赶集、科技下乡、流动科技服务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三、保障措施
市农委成立合肥市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各县农委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对建设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地要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结合当地 7 实际,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认真制订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和规划,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支持,确保建设工作顺利完成。市农委将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县农业部门考核内容,逐年推进。
第五篇:宁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宁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0/12/27
庆阳市科技局
一、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结构
1、学历和职称结构。2009年底,全县全民所有制涉农单位各种专业科技人员共有562人,大学本科占16.4%,大专占38.2%,中专以下占45.4%;具有高级职称的占全县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总数的1.8%,中级占15.6%,初级以下占82.6%。
2、编制及从业人员结构。2009年底,全县全民所有制涉农单位共核定编制654人,实有从业科技人员562人,其中农业核定编制285人,从业人员234人,林业核定编制97人,从业人员96人,畜牧业核定编制114人,从业人员70人,水利水产业核定编制59,从业人员58人。
(二)管理体制及经费来源
根据调研,全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上由三种类型构成。
一是政府主导服务型。以政府系列涉农部门构成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也是目前政府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体,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乡镇机构改革前由县、乡两级农技、农经、农机、林业、水利、水保、畜牧等技术站组成,分别为各自主管部门管理。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一级将农技、水保等站合并成立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其人员和经费由乡镇政府管理,主管部门农牧局只负责业务指导和技术职称评审。林业、水产、畜牧在乡镇单独建站,人员、经费、业务指导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农机部门类似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但属差额事业单位,从2007年开始,财政只负担人员工资的80%。这些推广机构,在全县农业、水利、农机、林业、畜牧、水产技术的开发、引进及推广应用,指导农户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发展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外向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副产品的转化和附加值,创办经营服务实体,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开展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等科技推广服务方面,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较好作用。
二是政府引导服务型。主要是把县级科技推广单位具有一技之长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下派农业生产第一线,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科技“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形成科技人员基层创业,也就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县目前已选派科技特派员148名,累计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35个,探索出了建立利益共同体等形式的运行机制。
三是自发组织合作型。主要是由民间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经济合作组织构成,其服务对内为会员实行非盈利性的有偿服务,对外则以市场为导向,为自身的积累和为会员谋取最大化利益的商业操作。全县目前获得认证的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已发展到81个,会员(社员)达14170多人,带动农户3.8万户,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农业机械等领域,协会对发展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直接起着作用。
二、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服务“三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较多。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对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一些乡村领导干部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农技推广时期,对农民迫切需要的良种、技术、信息、营销等问题,没有真正抓在手上,对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管理体制不够理顺。据调研,近年来县级业务部门普遍对专业技术工作有所放松,每年引进和开展的试验,示范课题很少,加之没有形成一套激励机制,多数专业技术人员下不去,没有具体的任务去搞,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渴望技术指导。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后组建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其管理体制不够理顺,存在着管人与管事相分离的现状,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不能有力地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进行管理和指导,乡镇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搞中心工作偏多,造成农技干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比较严重,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功能。
(三)推广经费不够落实。近年来,虽然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投入,但相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仍然偏低。对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公益性服务的经费无保障,绝大多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推广手段落后,设施落后,人心不安,队伍不稳,长期处于“只能养兵、无法打仗”的局面。
(四)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从农技推广服务队伍结构上看,普遍存在学非所用,一线的农技人员偏少,各种专业人才比例不合理等问题。以农业部门为例,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编制285人,缺额51人,其中从事种植业编制的167人,在岗134人,而且工人占13%,管理人员占39.5%,非农专业人员占30.2%,专业人员“不专”的问题比较凸显。
(五)培训制度不够健全。由于受经费和体制的制约,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没有保障,农技推广队伍中高层次人员短缺、能力弱化、知识老化等问题十分严重。技术职称评聘制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三、对抓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研究制定我县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措施,切实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解决改革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二)要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体系改革。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对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文件,已明确了具体工作方案。建议县政府根据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组建工作班子,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底子,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合理设置、职能科学界定、管理体制理顺、人员编制核定等工作,落实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把我县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好、发挥好。
(三)要进一步创新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要不断创新农业综合服务的体制和机制,努力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需要。要按照“提升县一级、强化乡一级、延伸村一级”的工作思路,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利用农业科技项目建设一批示范基地,整合技术力量,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利用科技下乡、科技大集和科技流动服务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把服务延伸到村、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到龙头企业、到专业大户,实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要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引进,开展同农业科技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快农作物、畜禽、动物防疾、农业机械化、果品良种选育、节约能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县一级业务部门要调查研究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每年有目的的安排引进一些试验、示范项目。县乡两级业务部门都要把专业技术工作抓实抓具体,结合实际,制定出一些具有激励机制的政策措施,鼓励广大农技人员热情投身到生产第一线中去发挥作用。
(四)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经费。县乡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投入,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对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县、乡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同时要积极稳妥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
(五)要进一步加强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建设。一是要积极发展壮大民间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县、乡两级要积极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等民间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服务组织与农户间的双赢服务机制,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龙头企业协会、“协会+农户+基地”的各类专业协会以及个体贩运户、经纪人等的服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民间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指导,保障其规范、健康发展。二是要强化各村委会的服务职能,提高乡村技术能人和“大学生村官”的科技服务水平,通过“传帮带”和业务培训,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发挥技术“二传手”的作用。三是要整合各类农民科技服务能手资源,通过培训考核,颁发执业证书,提高服务技能水平。此外,建议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专营,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农资供应安全。推广良种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收效快的农业增产措施。县级良种推广体系直接面对农民、服务于农民,肩负着把良种送到千家万户的重任。然而由于众多的原因,原有的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将面临新的形势和考验,如不通过改革建立新的良种推广体系,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效益农业。
一、县级良种推广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大部份县级良种推广体系是以种子公司为龙头,乡(镇)农科站为桥梁,集引种、试验、示范、良种供应为一体的体制。这种体制在以往的良种推广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县、乡机构改革的推进,原有的良种推广体系将有可能面临“线断”、“网破”的境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体制上不适应:作为“龙头”种子公司是七十年代末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为行政、事业、经营三位一体的体制。存在着政、事、企不分、“划地为牢”和“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经营观念,人员多、负担重。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种子公司将逐步走向企业化经营与管理,面临“脱钩”、“断奶”。作为一个企业,理所当然地要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然而,推广优良品种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决定了其投资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作为企业化经营的种子公司不可能有很多的资金投入到良种推广事业中去,存在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二)《种子法》实施后种子公司为主体的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将面临挑战:一是实行了种子市场准入制度,完全根据经营者的条件和资格取得种子经营权,开放了种子市场;二是明确和提高了申领“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一批小规模的种子公司将失去经营权;三是种子经营打破行政区域后,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种子市场竞争。由于竞争将直接影响到县级公司原有的种子销售市场,使利润和销售量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到种子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政府在良种推广方面缺少资金投入,制约了良种推广事业的发展。
(三)乡(镇)农科站的“桥梁”作用减弱;乡(镇)农科站是良种推广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产份,是连接种子公司与农户之间的桥梁。以往的新品种推广和良种供应,大部份通过乡(镇)农科站再到农民手中。乡(镇)农科站作为种子公司下伸点,代销种子公司种子,并从中得到一点手续费。《种子法》实施后,乡(镇)农科站受利益驱使,也可以自己经营或代销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如不处理好与乡(镇)农科站的责、权、利关系,其“桥梁”作用将会减弱,甚至出现“线断”、“网破”的局面。
(四)良种推广手段落后,与发展效益农业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矛盾不是数量上的短缺,而是结构不合理。但在良种推广上仍存在着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重产量、轻品质的问题,与当前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不相适应。在良种推广手段上,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种子公司有什么、推广什么。甚至依靠行政命令推广良种,脱离市场需求。结果得到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好心办坏事。
二、对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良种推广体系主要由引种示范,良种供应和质量保证等环节组成。面对《种子法》的实施和机构改革的需要,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出现的新形势、新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体制改革、网络建设和手段创新三方面着手,建立和健全县级良种推广体系,以适应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需要。
(一)进行体制改革,改变目前这种“政”、“事”、“企”不分的体制。按照《种子法》的要求和当前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龙头”的种子公司,既搞管理,又搞推广和种子经营的政、事、企三位一体的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1.引种示范和推广工作:这项工作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共性事业,其承担的主体只能是政府或由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而不是企业。此项工作可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承担。其主要任务是:①征集并向农户提供有关新品种的信息;②负责进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③组织乡(镇)和农民对新品种进行参观、考察,指导农民因地制宜选用良种;④解决良种推广中的技术问题。使良种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
2.良种供应工作:《种子法》实施后,种子经营和良种供应工作将全面放开。县级种子公司经过国家20多年的投资和自身建设,有了一定规模的仓贮、检验、加工等基础设施和有一支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经营经验的专业技术队伍;国有种子公司供应的种子在质量上有保证,信誉较高,应成为良种供应的主渠道。同时国家也允许其它单位和个人经营(或代销)种子,参与种子市场竞争。种子放开经营后,对方便农民购种、降低种子价格、提高服务水平和加速新品种的应用都会带来好处,使农民得到实惠。但也要加强种子市场管理,防止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使良种在效益农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质量保证工作:种子质量是直接关系到良种是否发挥正常的增产效益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事。特别是种子经营放开后,农业部门更应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经营单位和个人进行种子质量监督检查,对发现经营假、冒、伪、劣种子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种子法》有关规定从严查处,以确保种子质量。为保证种子质量检验的客观公正,种子经营和质量监督工作必须彻底分开。此项工作可由县级种子管理部门或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承担。
(二)建立健全良种推广网络:乡(镇)农科站是最基层的一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农户,服务于农户。在县级良种推广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种子法》实施后,乡(镇)也可以从其它公司调入小包装种子进行代销或经营,所以县级良种推广部门、种子管理部门、种子经营部门要处理好与乡(镇)农科站的责、权、利关系,合理调整利益分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使乡(镇)农科站在良种推广体系中发挥应有的桥梁作用。
(三)良种推广手段要有创新:要根据当前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的新要求,改变目前这种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重产量,轻品质,忽视市场需求的做法。加大蔬菜瓜果及名特优新品种的引种推广力度,使之与市场需求和发展效益农业相适应。从当前农产品市场需求来看,未来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品种上的竞争。谁手中有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要改变原有的依靠行政手段推广良种的模式,按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推广新品种。推广部门和经营单位可以用建立“新品种展示区(点)”的形式,集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为一体,集中种植新品种,并组织乡(镇)干部和农民进行参观考察,使农民对新品种看得到、摸得着,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种植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从而达到快速推广良种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62”目标和市政协主席会议精神,9月13日至22日,在市政协副主席孔繁喜带领下,科经委组织部分委员、有关部门的领导、总农艺师、总畜牧兽医师等专家组成专题调研小组,分别深入到5个市、县,采取听取情况介绍、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围绕我市“种子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种子工程“的现状
据调查,全市种子工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靠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以“积极引导,强化优种,全面服务”为指导思想,积极稚进“种子工程”建设,对加速农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起到的促进作用,优种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多次受到省有关部门的表彰。
1、优种覆盖率明显提高。按照全国种子工作会议关于“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加快良种培育、引进和推广"的精神,我市把引进、培育、开发新品种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使我市的五大主导产业的优种覆盖率明显提高。粮油主要农作物优种覆盖率达10。%粮食总产连续几年保持4.1%的年均递增速度,1998年达20·68亿公斤;油料去年播种面积43万亩,总产5400万公斤。林果业从1990年以后逐步加大了更新换代、嫁接改造力度;使用材林优种覆盖率达1 00%,果树优种覆盖率达96%1 998年总产达8.4亿斤。瓜菜优种覆盖率达96%,种植面积由47.8万亩发展到80.7万亩,保持了年均11%的递增速度,瓜年产量达到5.76亿公斤,蔬菜33.8亿公斤,产值达30亿元。畜禽业已基本建立分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良种体系;优种覆盖率分别达到:猪98.5%牛8 6·4%,羊69%,鸡、鸭1 00%。
花卉作为一项新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 998年达1.8万亩,优种覆盖率11 00%亩效益达6000元。由于优种覆盖率高,产品质量好,价格优,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拉动了农村经济。
2、优种的统供加工能力得到加强。目前全市有市级种子公司1个,从业人员95名,有种子精选包衣机2台,加工车间60平方米,优种包衣率达1 00%;有仓库5个,分客1 000平方米、90万公斤;有营业厅160平方米,晾晒场地800平方米,种子质量检测设备14台件,年供种量70万公斤。县级种子公司9个,从业人员541名,有种子精选包及机11台,加工车闸2884平方米;有仓库49个,仓容1036平方米、1775万公斤,营业厅3000平方米,晾晒场地13400平方米,种子质量检测设备97台件,年供种1255百公斤。乡镇级站点86个,年供种390万公斤,基本满足了九县(市、区)用种需求,且市县乡三级优种统供率均缺85%。
_
3、种子基地建设迅速发展。现有农作物一级繁育田2万亩,二级繁育田8万亩,年繁育种子2465万公斤,优种推广覆盖面积2605亩。现有种牛改良站点5个,购冻精1.6万粒,冷配改良母牛1。2万头,牛饲养量52.6王万头,其中存栏30·86万头,能繁母牛12,91万头。种猪存栏94.86万头,并建有省圾二元杂交母猪繁殖场2个,其中能繁母猪11.8万头。有纯种小尾寒羊2万只。种鸭存栏3.2万只,存栏肉鸭1 8万只,出栏26万只。
4、种子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种子工作人员针对本市治种困难的实际,下大力走引种的道路。首先,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繁种基地建立长期稳固的业务关系,取得粮食瓜菜新品种的优先试验示范权,从中筛选出适宜品种和最佳栽培技术组合,可以及时准确地确定我市的当家品种,避免推广产品种决策的失误。其二,注重从国外引优种。我市与日本、荷兰、以色列、美国、法国等国建立了 业务关系,从而使我市的品种资源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近百个,使我市品种资源得到了较好地更换和补充,为“种子工程”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三,在品种引进过程中,实行订单化管理,严把质量关,做到“四不进”,即不是正式繁育基地的种子不进,达不到国家种子质量标准的种子不进,无检验合格证的种子不进;调运手续不齐的种子不进,从而杜绝了人情种子、关系种子,确保了种子质量。
5、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各种子公司一是推行了承诺制服务,确因种子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经专家鉴定凭购种发票种子公司负责赔偿,让农民买着放心,用着踏实.二是推行精选分级和小包装销售,并在包装袋上附有种子“质量卡片和品种介绍、栽培要点说明,使群众既买到放心种子,又学到了实用技术。三是搞好售后服务。种子一经卖出,服务紧紧跟上,及时为群众解疑答难和技术指导,赢得了本市及周边县市广大农民的信赖。
’
二、存在的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市的“种子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调查中委员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从全市“种子工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看,还存在着一些有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观念还比较落后,认识不够全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人们对主要农作物的种子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对于主要农作物的优种引进、推广、大面积种植中所带来的增产增收的经济效益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也肯于投入,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但是在人们头脑中,对于大农业的种子工程的概念,即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种植业、养殖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整体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还存有一些局限性、片面性,对于种子在品种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上、品质的改良提高上、高科技含量上。高投入才能获得高效益,在实施跨世纪的科技兴农重要地位和作用上认识得还不够全面深透,种子作为特殊的生产资料来发展龙头产业,带动农业、畜牧业的大飞跃,进一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二)种子工作管理不到位,存有薄弱环节。种子工作是实施种子工程具体运作的关键环节、服务和管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市在种子工作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①在种子工作申存有投入少、引种乱、队伍散、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的现象。考虑眼前利益和部门利益多,长远利益少,必要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没有跟上,有些乡镇技术人员少,从根本上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②在用种上存在着多、乱、杂等问题,存有一些盲目性,出现了一些优种不优,品质不高,有的甚至还没有完全摆脱农民自繁、自留、.自用的状态。③在经营中存在着小、全、散,真正高标准的种子
经营部门不多,有些种子公司、种子站相似,小打小闹,重复建设,没有特色,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集团。④仓贮面积小,设备落后,检测化验的仪器少且不配套,上下也没有形成网络化。⑤依法管理的力度不强,行政管理不够,执法不严。少数经营点,受利益驱动,还有销售假种子、劣种子的现象,坑农骗农事件时有发生。
(三)种子工程的体系不够完善。种子工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其自己的完整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快速的信息优势,在促进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先进设备的采用和手段的创新上进行大胆有效地尝试,在引、试、繁、如、推一体化下运行,是加速“种子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在这方面,我市的差距较大,种子工程体系还不够完善、也不配套。一是在引种上,大路货较多,高精尖名优新特转少,如小麦,高蛋白、高面筋的品种少,玉米、赖胺酸含量高、高油玉米少。这样就难以扭转增产快、增收慢的局面。二是在育、繁上措施不得力。全市主要农作物仅有一级繁育田2万亩,二级繁育田8万亩,远不能满足我市育种的需要。在试验筛选中全市没有建立起一块有比较价值的展示田。没有比较就很难鉴别种子的好求就很难确立自已的拳头产品和名牌种子,给推广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三是育、繁、推相脱节。育种考虑繁育不够,繁育考虑推产不够,三者形不成紧密的产业链条。四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协调领导机构。科研、农林、畜牧、蔬菜等部门都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行使职能作用,各自为政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协调统一,督查落实,有权威的领导规划、管理、执法的机构口
(四)资金最乏是实施种子工程的一大障碍。资金紧缺严重制约了引、育、繁、加、推一体化的发展。分析原因一是政府专项投入较少。政府没有单独划拨过实施种子工程的专项经费.所划拨的用于种子工程引进、科研、开发、推广的少量经费也都是与部门的办公经费一起划拨,由于单位机构、人员的超编等客观因素,所拨经费也就都被人头费占用了。即使有一些在科委授批立项的种子工程项目也很难争取到科研经费。二是前期投入资金短缺,从国外引种到示范推广需要大量资金,最简单的从国外引进一头种畜就需要一万甚至几万美元,群众在还没有认可的情况下不肯拿这部分钱,部门资金又不足,这就必然造成前期投入匮乏。三是流动资金有缺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相对过剩,且今年猪、鸡的价格普遍下滑,而适应性较强,已形成种禽种畜良性循环的规模养殖场又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来维持正常生产。自有资金不足,加之贷款偏紧,造成流动资金短缺。四是技术装备金少。种子工程是一项系统的配套工程,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现代的检验监测手段来保证。目前我市存在着设备简陋陈旧、无钱更换,必需的先进设备无钱购买,限制了种子工程的建设速度,影响了种子工程的质量。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委员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良和的重要性。早在50年代,毛主席提出农业的“八”字宪法,就把种子作为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之一。80年代,邓小平同志又提出农业靠科学种田,要抓种子,要抓优良品种。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同时指出,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基因育种工程、信息互联网络等高新技术运用于农业,这里说的农业指的是大农业。科技兴农,种子先行。种子工程是实现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又是搞好种子工作,实施种子工程的前提和关键,所以要加强宣传宣传来提高认识。通过领导讲话、新闻媒体、录制专题片、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多渠道搞好宣传发动工作,使人们真正树立起大农业的种子工程概念,在全市范围内把种子工程的意识炒热,把人们的思想认识提到种子工程是实现农村稳定的关键所住,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是实施跨世纪科技兴农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在提高认识的同时还要有组织保证。各级政府要真正把种子摆在农业、畜牧业生产的首位,建立起一个有权威的领导机构,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关系,强化管理,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我市的种子工作在特色、规模、效益方面上新台阶,逐步实现良种的规范化、系列化、优质高效化,确保种子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加快制定出台我市种子工程的整体规划。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种子工程还缺乏总体规划、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目前农村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对种子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9月22日召开的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上,市委、政府又对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落实好市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精神,种子又是先行官。因为,一个优良品种的突破,能产生一次大的飞跃,一项种子工程可以成为一个龙头产业,也可以带动起一大批相关产业,有的还可以把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或拉紧,充分显示龙头产业的牵动力。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尽快研究制定出台我市的种子工程整体规划。在《廊坊市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意见》、《廊坊市关于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指导意见》、《廊坊市加快畜牧水产监结构调整指导意见》3个文件基础上抓紧制定出台我市的种子工程规划。规划的制定要体现我市种子工程以市场为取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以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联系廊坊实际和土质,水利条件、自然资源等.与全国、省种子工程规划结台起来,长远目标和近期计划措施结合起来,与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以便发挥出种子在科技兴农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种子工作的网络建设。古今中外从事农业生产者无不重视种子的改良、研究分推产。谁在良种上突破了,谁的产量、品质就上去了,效益也就提高了。农业、畜牧业的落后,主要是科学技术落后,最主要的还是种了落后。事实证明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过去还是将来,良种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无法取代的良种已成为国际上农业、畜牧业竞争的焦点。抓农业畜牧业必须抓科学技术,抓科学技术首先要从种子抓起.抓
住了种子就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抓农业结构调整,不抓种子是不行的。良种的引进和供应是种子工作建设的突破口,网络建设是统一供种的重要手段,是种子工程全面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要搞好统一供种必须走“上合下联”之路,形成市、县、镇三级联合的供种网络。市种子公司上与科研院所、有关部委保持紧密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技术、信息优势,负责引进。研制、试验、示范、筛选新优品种,建立展示田,先搞试验示范,进行鉴定比较,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并为备县(市、区)提供原种;各县(市、区)种子公司发挥中间环节优势,负责扩繁,推广原种,为乡镇种子站提供原种;各乡镇种子站发挥基层优势,负责生产用种、扩繁,直接供应到户,服务到户,使全市种子供应上下连通,形成网络,既便于种子的管理,又有利于技术人员下乡包村到户进行技术指导,更有利于良种良法的普及推广应用,促进种子工程的深入发展。
(四)加快种子工程一体化进程。实现种子工程一体化,是种子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千中子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科研、生产、推广、销售等部门联合为一体,有利于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实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专业化,从而保证种子的品种和质量。因此要积极引导我市种子产业走引(引手中)、试(试验筛选)、繁(繁育)、加(精选加工)、推(推广)一体化道路。要把国内外高、精、尖、名、优、新、特、奇品种引进来,结合我市气候、土壤、水利自然条件进行试验,建立一定规模的实验田、展示田,对引进的优良品种的特性、品质作出进一步的比较、鉴定,再优中选萃,把适应我市自然条件的种子在基地扩大繁育,经过种子包衣、品牌包装、精选加工,尔后从品种特性、栽培要点、售后服务、技术指导,市场认可等多方面进行宣传和推广工作。首先,培育我市的龙头种子公司,扩大规范的繁种实验生产基地,创出我市种子行业的拳头产品、名牌种子。其次,尽快组建我市的种业集团,使种子公司直接和原种场以及科研育种企业联台,搞集团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不断壮大我市的种子产业。再次,实行种子专营制度。种子经营单位或部门一律由政府部门加强管理,统一发放经营许可证,严格检验监测手段.杜绝假冒伪劣种子流进我市和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同时如大执法力度,凡是没有准营证的不论是个人或部门,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五)如大投入力度,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实施种子工程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资金不足的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元投入来解决。第一政府要增加和保证对种子产业的投入和优良品种的扶持资金。每年从财政支农专款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种子产业,科技三项费用中用于种子工程的部分不要低于科技三项费用的1 5—20%并努力增加用于种子产业方面的周转金和贷款。第二政府要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多元投入。可采取种子公司与科研单位的联合,与企业大集团的联合来吸纳资金,或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十农户的形式签定台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来增加种子科研开发推广的多元投入,多渠道地筹措资金,以加快我市种子工程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