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思考(理论与实践)概要

时间:2019-05-13 11:2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思考(理论与实践)概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思考(理论与实践)概要》。

第一篇: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思考(理论与实践)概要

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建设思考

—以贵州省黔南地区为例

陈剑虹 蔺剑锋

[关键词]三线建设;贵州黔南;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

[摘要]三线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影响并推动了广大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对三线建设重点省份之一的贵州黔南地区三线建设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分析,提出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面对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重视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尤其是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大力推动下,自2007年来以江西、福建等为代表的图书馆已经完成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库》、《江西陶瓷文化多媒体资源库》、以及“福建文化记忆”多媒体资源库群集的建设思路。这些优秀的特色文化资源不仅使得珍贵的地方文化遗存得到抢救性的保护,也俨然成为图书馆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

贵州虽处于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却是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民族民间文化、屯堡文化、红色文化、夜郎文化、三线文化[1]等已经成为贵州文化的名片。贵州三线文化作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2013年度地方资源建设项目已立项。黔南州图书馆是该项目的第一个实施主体,面临着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压力,希望以此为契机,探索出一条不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如何建设建好特色资源数据库的新路子。

1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自1964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建设,我们称为三线建设。它是中国经济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其规模可与抗战时期的沿海工业内迁相提并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重要助推器[2]。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

* 本文为2012年贵州省社科联理论创新课题项目《三线建设对贵州文化的影响》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zskl-2012-09)Email:cjh3262@sohu.com 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1对研究和发扬西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 “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资源建设,实质上是把对三线建设的研究上升到文化价值的层面上来,从更加深刻的意义上,更广阔的空间上来认识三线建设,理解三线建设。在客观上、无形中也促进了对西部地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三线建设、三线经济、三线人已经成为西部开发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三线建设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是西部地区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针对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研究不仅能够梳理西部现代工业企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也是丰富和完善西部地区文化多样性、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十分显著。1.2真实再现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线建设是基于战备需要而实施的,事实上作为中国建设史上第一次西部大开发,其开发落后地区的意义明显大过其军事上的成就。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一大批干部、专家、科技骨干从全国各地进入西部荒蛮之地铺路架桥建厂房开展科研教学。每个迁入的企业、科研和教学单位在确保生产的同时还必须解决生存问题。因此几乎所有的三线企业都建有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食堂、医院、学校、图书资料室、养殖场等。学校招收驻地儿童,医院为附近群众看病,放电影时周围几十里的村民都聚集观看,形成了一个设施相对完善的小社会。这些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所在地社会的发展,尤其对周边封闭落后的农村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些改变体现的不仅仅是在生产生活上,而且在思想观念上也由此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可以说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农业经济、社会文化、地域文化等都可以基于数据库建设而得到广泛、完整的留存下来,有利于研究和借鉴。1.3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刻不容缓

贵州处于三线腹地,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有利于备战,又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成为了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3]。中央在贵州黔南、黔东南两个少数民族地区建起了三十几个企事业单位、研究所、学校,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军工电子工业基地(〇八三基地)。然而由于对现代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不足,在近几年旧城改造中甚至没有加以考虑,大部分遗留下来的三线企业厂房被拆除、工业物品被遗弃。如黔南拆掉083基地新建公园;中国工程院士预警机之父王小模工作过的1038雷达研究所被化工厂占用遭到破坏;还有州境内贵定、龙里曾经是总后勤军需军备生产储备重要基地,是湘黔铁路建设的主战场;贵定3326雷达生产厂遗留下的空厂房尽管破旧,因是军工厂房,仍十分坚固牢实,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领袖像依旧清晰。这些丰厚而又特色分明的三线文化遗址却一直徘徊在各级文物保护的门外得不到重视利用。再有三线厂珍贵的文献资料、照片、产品样品被当成废品处理。一些功勋显赫的建设者们,大都年事已高,有的已经过世,他们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有意义的经历也随之埋没。不仅现实中的三线建设遗址遗迹岌岌可危,就连三线建设者扎根贵州为国家建设事业“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4]也未得到有效的宣传。

2、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

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以下问题。

2.1.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许多人认为文物古迹、少数民族文化才是各地文化品牌打造的重点对象,而对离我们较近的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工业遗址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物品的未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抢救保护工作未有实质性的进展。

2.2 资源分布广 采集难度大

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分布广泛不仅采集难度大而且由于各地文化差异、习惯和理解不同势必会在资源收集、整理、加工、描述等方面出现各式各样的状况,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资源描述和评价体系。

2.3经费不足 人才缺乏

资源建设需要资金、人才作保障。但从实际情况看,图书馆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图书馆存在经费不足现象,还有就是人才素质普遍不高,缺少即能够承担资源收集又会数字化资源加工的复合型人才。

2.4软硬件差 建库能力弱

建库需要配备专门的数据库软件、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采集加工的软硬件系统[5],大多数图书馆现有的基础比较薄弱,与建库需要的软硬件设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建库的需要。

2.5 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

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应是一个多媒体数据仓库,内容涵盖书籍、报刊、口述、图片、视频、音像以及数字化文献等资源,在数据著录时容易出现不规范、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如字段定义混乱、资源描述不够详细等。3 对策及建议

3.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从储存量来讲贵州的三线工业文化遗产相当丰富,面积规模庞大。一个个厂房、一件件工业物品都记载着贵州现代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城市不可缺少的记忆,必须加以宣传在全省形成重视和加强对三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建设的共识,尤其是三线建设涉及到的贵阳、遵义、安顺、黔南、黔东南、六盘水等的地各级图书馆更是应该积极加入到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队伍里。

3.2团结协作共建共享

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浩大的工程,单靠图书馆业界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必须坚决走协作共建共享的道路,打破单位或行业的界限,与当地宣传部、档案馆、博物馆以及大专院校等进行合作,实现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优势互补,联合建库,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收益[6]。3.3规范三线建设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体系

三线建设涉及到全国十三个省市,资源建设过程中由于认识的差异以及地域的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有各个图书馆的技术实力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有个组织机构就资源建设的方法、标准规范体系、加工管理模式等进行统一指导。3.3.1在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自2004年开始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有了完备的组织机构、实力强大的技术人员队伍,特别是在社会已经有了很高的知晓度,已经被广大的社会群众和图书馆认同。在国家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凡是涉及到的省市地区应该成立各自的组织机构。

3.3.2设计内容丰富、特色分明的资源体系

由于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体量庞大、种类繁多。内容的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关系到一个数据库优劣评判的标准。在保障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的同时,应该抓住各自特色。像黔南大多数比较闭塞的农村,在三线建设之前是几乎没有和外界有接触,还有就是地处是少数民族地区,我们的建设重点就将从这些方面入手挖掘其中有意义和价值的地方。3.4.1数据库搭建思路:

因为“三线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很多资料一时间无法收集全,再受限于成本、时间、以及配套系统等因素的制约。在设计系统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数据库的可扩展性,这就要求在设计阶段从体系、设备、拓扑、功能等各个方面对系统的可扩展性加以设计。按照本设计思路,系统随着应用的逐步完善和入网用户的逐渐增加能不断地进行扩展。整个系统可以平滑地过渡到升级后的新系统中。系统具有良好的跨平台设计,具有良好的移植性、扩展性,具备高度的开放性,保证将来能够在统一的标准平台之上的扩展、移植和整合。系统采用和厂商无关的协议规范,符合国际标准,同时所选的产品要具有很强的与其他主流产品互连的能力。协议支持:XML,RSS,HTML,DHTML,SOAP,COM+,SSL,LDAP,RDF等协议,系统应能满足现有应用系统的要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能根据单位的需要方便的增加应用。

3.4.2 信息平台的功能设计:

数字化技术存储拥有的更大优势体现在于:更加方便快捷的检索、能够从图文影音的多媒体全方位的效果展示、更体现和读者的交流互动上。根据数据库的结构和功能需求,我们对其设计构想如下:

(1)功能上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支持windows32/64位等主流操作系统;多个版本的浏览器的兼容;可支持SQL SERVER、Oracle等大型的主流数据库;支持http直接访问。

(2)安全性:系统设置不同级别的安全权限,除可开放数据外,需要保护的数据,使用系统安全保护,以防数据库被非法访问、修改、拷贝,以保护本项目中某些项目的传承人、传承群体的利益。

(3)敏感词的替换和人性化的信息过滤:事先设置好一些敏感词和过滤词,并将他们的状态设置为启用。在信息导入和保存,就会对这些词进行替换和过滤,避免了手工寻找并替换词语的过程。

(4)发布信息的审核: 需要审核的信息,在没有审核前只保存在数据库中,在通过审核后,经过审核人的审核、发布,才能在终端浏览。

(5)数据库管理权限:根据不同角色的机构、职务,分配其所有的角色权限。在权限设置中对其所在IP的地址、网段设置其相对应的权限,最大限度的达到安全管理。

(6)全文检索:在最短的时间内可检索完整个系统中的数据,能指定搜索的项目,如书刊名、内容、责任人、出版时间,配合已有的资料管理系统以此来提高搜索速度。

(7)静态发布:采用http方式访问,使用分布式的发布,支持多线程生成静态页面。

(8)可扩展性:为本数据库能长期使用,更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使得三线的文字、影像资料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用本系统,上传、浏览,使得资源能最大化的使用,我们在设计时候采用多版本的并发读写与控制,以最大化的保持“三线”数据库的可扩展性。

(9)容灾备份:有完备的容灾备份方案,安全第一,万无一失。

综上所述,在对“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的建成和使用过程中,我们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系统且是具有历史纪念意义和人文精神的里程碑式的文化来建设。

【参考文献】

[1] 黔发改规划【2011】3022号:《贵州省“十二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09-03,33 [2]朱定军.军民产业成功融合的典范-西京电气总公司改革创新跨越式发展纪实[J].现代企业,2012(04):27 [3] 杨宗贵.“三线”建设迁移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J].贵州商专学报, 1993(10):2 [4] 史小波.三线建设在遵义[N].遵义日报, 2013-10-18(3)

[5][6]黎炳明.高校图书馆非物资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1(06):119 作者简介

陈剑虹 女,1968—,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都匀 55800 蔺剑锋 男,1980—,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技术部,助理馆员。都匀 55800

【Reference documentation】

[1] development and reform Plan of The qiannan【2011】No.3022:《“12th Five-Year Plan”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the guizhou》, 2011-09-03,33 [2]zhu ding jun.Tokyo Electric Company and industry model-the successful fusion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across thedevelopment of documentary style[j] The modern enterprise,2012(04): 27 [3]yang zonggui.” the Third Front” effect of migration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izhou[J].Journal of Guizhou College of business,1993(10):2 [4]shi xiaobo.the Third Front in zunyi[N].Zunyi daily, 2013-10-18(6)

[5] [6]li bingming.Construction of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database in University Library—Consider the Qinzhou University[J].Journal of Qinzhou University,2011(06):119、

第二篇:6、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成为现实,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方式,也改变了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路径。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提供了实现非遗保护和展示的无限空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运用文字、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是杭州非遗保护工程的主要实施内容之一。数字化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是对以传承人口手相传为核心的传统保护方式的辅助与补充。本文对杭州非遗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做了概要介绍,并对杭州进一步加强非遗数字化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本文写于2010年11月,收录于《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0调查研究论文汇编》。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现状及对策思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保护正在逐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新手段,数据库建设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所谓非遗数据库建设,就是将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于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借助数字摄影、三维信息获取、虚拟现实、多媒体与宽带网络技术等技术,建立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综合型数字系统,实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扬。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2008年杭州市作为省文化厅数据库建设试点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非遗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一年多来,虽然非遗数据库建设在国内外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但相关工作一直处于积极状态,于2010年10月底相继通过了技术上的终验和省非遗

/ 13

专家组的业务论证,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市非遗中心课题组立足于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现状,紧扣杭州市优势和特点,对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及对策进行了调研分析。

一、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杭州市非遗保护职能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动传承、保护和发展,广泛开展资源普查,研究制定保护办法,切实推动保护,一系列相关工作均走在全国前列。

2007年11月,市政府部署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13区、县(市)及西湖景区和下沙开发区近16000名普查员,按照“四不漏”(不漏线索、不漏种类、不漏村镇、不漏艺人)的要求,依靠“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工匠、老艺人、老土地),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共摸排非遗线索428966条,调查登记项目30168项,其中新发现项目18542项,登记重要传承人12869人,征集到非遗实物4165件,汇编普查资料文字档案714卷,音像档案2486盒,照片15686张,录像1729盒。

2009年9月30日,以杭州为主和参与申报的“篆刻”、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18个项目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杭州国家级名录数量跃升至26项,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2009年6月,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传承人名单中,杭州9人成功入选,使杭州的国家级传承人数量达到16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茅。同期,省政府公布的246项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杭州入围58项,至此杭州省级名录达到了122项,居全省第一。

普查和申报工作中搜集的民间文化资源种类和分布状况、传承人的记录、调查图表、保护项目清单以及创作的相关录音、影像、图片等珍贵实物资料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资料由几万普查者采集而来,需要将收集到的资源通过统一的整理、整合,这样才能既有利于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利用,2 / 13

又利于普通群众进行学习、传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信息化建设滞后,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发展。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杭州非遗数据库系统,已成为杭州非遗保护工作新的重点和突破口。

全国非遗看浙江,浙江非遗看杭州。杭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浙江的省会城市,非遗保护工作全国领先的地位离不开强大经济支撑所带来的先发优势。而在本身非遗资源不占优势的前提下,要保持这种领先性,必然要敢为天下先,超前一步做好转型升级。因此,杭州率先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非遗数据库系统,不但具备条件,而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二、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一)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的推进情况

2008年,作为省非遗数据库试点单位,杭州启动了非遗信息化建设的前期调研工作,确定了建设内容和框架,起草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年信息化建设规划书》。2009年3月,市文广新局办公室和市非遗中心一起制定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并于2009年12月完成了政府采购程序。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成功,市非遗中心分别于2010年1月26日、4月17日和7月3日举办了三次专家论证会。先后邀请了国家中心数据库专家、湖北宜昌非遗数据库专家来杭指导,也邀请了省内数据库专家、数字图书馆专家及省非遗数据库建设试点单位的同行共同出谋划策。

2010年11月20日,杭州非遗数据库顺利通过由市文广新局组织,数据库开发公司、监理公司、独立专家参与的,侧重于技术路线是否合理的论证。11月30日,在南浔召开的全省非遗数据库会议上,省非遗专家组围绕业务需求对杭州非遗数据库进行论证,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杭州圆满完成了基础建设的试点任务和目标。

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在全国非遗系统产生了一定影响,2010年6月,杭州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十

/ 13

二五”规划座谈会。在会上,杭州的非遗数据库建设方案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的具体内容 1.杭州非遗数据库的硬件设臵

非遗数据库硬件即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包含2台数据容量为6T的磁盘阵列,1台数据库服务器,1台应用服务器,以及相应的备份恢复软件。同时该存储备份系统和杭州市异地容灾备份系统连接,保证了非遗数据的存储和安全。2.杭州非遗数据库的应用系统

杭州非遗数据库系统,由一个网站二大系统六大分系统三十三个子系统组成,基本涵盖了杭州市非遗资源全部和保护管理工作全部。除门户网站外,基础数据库系统基本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来源和业务支撑,由普查数据库、申报数据库、名录数据库、传承人数据库、保护载体数据库、专家数据库六部分组成。保护管理系统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和业务延伸发展,由普查管理系统、申报管理系统、名录管理系统、传承人管理系统、保护载体管理系统、专家管理系统六部分组成。

普查管理系统又主要由线索收集、线索筛选、数据比对、权限管理、统计分析、考核评定六个部分组成。申报管理系统由申报基础数据维护、权限管理、流程管理、申报材料审核、专家网上预审、终审管理、专家评定、考核评定八个部分组成。名录项目保护管理系统由名录基本信息维护、名录项目保护管理、名录项目保护工作抽查、考核评定四个部分组成。传承人管理系统由传承人档案管理、传承人活动管理、传承人授徒管理、传承人服务管理、传承人福利管理、传承人考核管理六个部分组成。保护载体管理系统由保护载体申报、保护载体信息管理、保护载体活动管理、保护载体综合管理、保护载体考核管理五个部分组成;专家管理系统由专家库信息管理、专家定向抽取、专家活动管理、专家统计分析四个部分组成。3.门户网站

根据杭州非遗工作的需要,本期数据库建设中已初步建设了门户

/ 13

网站,基本能满足现阶段的使用需求。门户网站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构建设、新闻动态、政策法规、非遗名录、传人风采、保护载体、工作简报、文档下载、你问我答和网上展厅十大栏。其中机构建设主要包括机构简介、领导班子、机构设臵、机构职能等,对杭州市非遗中心的基本面貌做详细介绍;新闻动态包括图片新闻、信息快递(文字为主)、热点聚焦、区县(市)动态,及时传递非遗信息,宣传非遗保护理念;政策法规包括国家、省、市各级的非遗政策,争取做到上情下达,工作政策透明化:非遗名录包括已申报成功的三批非遗项目,涉及十个类别,内容具体全面;传人风采包括传人介绍和传人所获成绩等,在对传承人进行宣传展示的同时,普及非遗知识;保护载体包括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产业基地、非遗生态保护区和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地区性的工作情况介绍;工作简报包括每个月的工作情况汇总,使非遗工作具体化、条理化;文档下载里可以及时下载到各类操作手册以及表格;你问我答给群众提供了互动交流下情上传的途径,包括办事大厅、办事指南、快速通道、建言献策、主任信箱等,试图提高群众参与度,推广非遗理念;网上展厅包括专家简介、传人风采、名录集成、保护载体;除此之外,还有辅助部分,包括搜索栏、杭州非遗手册、杭州地理信息图三部分。

三、杭州非遗数据库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一)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取得的成效

杭州非遗数据建设立足于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源共享、确保安全”的原则,建设成效显著,主要表现有:建立了信息化管理与存储系统,改变了目前资料以光盘形式为主的存放方式,达到了资料能够长期、有效的保存、管理和使用的目的;建立了数据中心,实现了对非遗数据和业务的流程化、自动化管理,有效加强了非遗数据的安全性;建立了门户网站,可以有效宣传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建立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的渠道;创建了传承人、专家、名录和延伸载体管理系统,可以进行有效的传承管理;建立了自动办公系统及相关业务系统,大幅提高了办公效率。具体说来,杭州非遗数据库呈现四大优势、六大特点。

/ 13

1.四大优势

(1)权威性和全面性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是拥有全市非遗文献、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最为权威、最为全面的数字化档案库,其不漏村镇、不漏线索、不漏艺人、不漏项目、不漏种类的涵盖面,呈现出资源独一无二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其综合性和单项性资源交互使用,普遍性与专业性兼顾的特色,及其示范性、导向性和标准化措施,使之成为地方非遗数据库的样板。(2)科学性和专业性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是全市最为科学规范、最为严格标准的数据库,其学术性强、分类准确、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特色,充分体现了其科学性和专业性的高度结合,以及专业水平的充分发挥。因此,差错率低,零返工、零异议和零投诉,应该是杭州市非遗数据库科学性、专业性的终极体现。(3)地域性和特色性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资源体现了杭州特色,体现了三江两湖一山一河特色。其采集、存储的非遗资源均为杭州独具地域民俗风情、民族民间特色、山水人文特点的文化精萃。正是由于这些不可复制的特色资源支撑,使其成为特色鲜明、地域色彩浓郁、吸引眼球亮点的非遗数据资源库。(4)普及性和效能性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是普通工作人员和社会人员均可操作使用的普及型资源系统。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求设臵了不同的权限和密级,使各层次的受众均可享用和使用数据库提供的各种资源。同时,该系统是杭州非遗申报、名录管理、传承人管理、保护载体管理和其他非遗工作电子化、数字化的一大体系,因此,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能,是该系统一大功能特色。2.六大特点

(1)资源普查与专项调查相结合

杭州非遗资源普查是在国家文化部和浙江省文化厅有关文件要

/ 13

求的指导下开展起来的,使用的文本标准均为浙文社„2007‟102号文件规定的规范文本标准。此项标准是在文化部有关普查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实际,总结试点工作实践经验修订而成。本数据库严格执行浙江省普查文本标准,同时又兼顾专业调查要求,设计制订了《杭州市非遗数据库数字化加工标准规范》,为专业化调查作了充分考虑与准备,这正是本数据库区别于其他非遗数据库优势所在。(2)静态资源存储与动态工作管理相结合

杭州非遗数据库系统包括非遗基础数据库系统和保护管理系统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基础数据库系统主要是解决普查获得的海量非遗资料的静态存储与查询使用;而保护管理系统主要是解决专业调查、名录管理、传承人管理、保护载体管理及申报工作等动态工作管理,这是其他非遗数据库没有考虑也未作建设的内容。因系统充分考虑现有技术投资以及未来电子政务办公需求,不仅解决了以往工作所积存下来的大量资料和今后工作中将获得的大量资料的科学妥善保存,同时为专项调查、申报、评审工作,传承人管理、名录管理、保护载体管理等动态工作,提供了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为非遗保护工作转型升级打下扎实基础。

(3)系统的灵活开放性与相对独立性相结合

由于非遗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程,而非遗本身又是一种生态文化、活性遗产,其不断变化、不断生长、不断适应环境的特点,决定了系统设计必须坚持开放、灵活和对环境的不断适应性,以应对实际工作中的种种变化需求;也就是随着非遗业务不断深入深化,系统应根据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和升级并正常运行,使系统成为一个应需求的不断升级而生长的活的有机体。同时,杭州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也强调系统的相对独立性,这就是要求系统立足于杭州市非遗保护实际,突出杭州非遗特点,在与外在资源互相交流共建共享的情况下,不因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影响系统的自身运行,保证系统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独立运行,并完成多种任务。(4)系统的实用便捷性与结构严谨性相结合

数据库建设很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实用便捷。该系统严格依据杭

/ 13

州非遗工作实际进行研发创制。整个系统全部采用常用语和常用图标,使用户一目了然,即使非专业人员未经培训或短时间培训即可使用,系统的可管理易维护性十分突出。与其他数据库纯从实验室研发、忽视基层工作、带有强烈的专业特点和学术意味有很大的区别。当然,实用便捷绝非简单粗糙、丧失科学性和严密性。恰恰相反,该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软件设计结构学来分布设计,如普查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申报系统和系统管理四大模块六个部分三十三子系统,十分科学严谨,顾及了存储、查询、管理、维护、安全等系统所需全部元素,使之成为一个既便捷实用,又结构严谨、运行有序的有机整体。

(5)资源联网共享与安全可靠性相结合

目前,余杭等区县(市)所研发的数据库软件已与杭州数据库系统软件实现联网互通兼容。市与区、县(市)之间实现共享和无障碍推广普及,与省级非遗数据库兼容联网正设计之中。共享联网必然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杭州采用高可靠、高可用性技术以使系统能够保证安全性。也就是业务和数据不被非法侵入和修改,不因意外丢失和损坏,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这就使杭州非遗数据库必须考虑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及时调整开放的权限和级别,使该系统成为安全可靠而又实时互通的资源库。

(6)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与工作量化考核相结合

该系统研发严格根据国务院、文化部和省文化厅有关非遗文件精神和标准执行。同时,根据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点,制定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系统资源标准规范》,将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的存储与格式的转化统一起来;将大量不同格式的表样数据[word,excel,wps等格式]的导入标准化规范化格式;同时,为了该系统操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定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对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操作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数据库系统的高效科学的运行。与此同时,改变了以往长期在缺乏科学标准或者有科学标准而不严格执行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量化考核来推动动态管理工作,确保保护工作在科学的监督下进行,这与其他

/ 13

非遗数据库仅考虑资源的存储、查询建设相比,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二)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成功的经验(1)组织到位

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的优越条件是各方高度重视,把它放到了全局工作的突出位臵,明确了职责和任务,为其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2009年,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顺利通过市政府信息化立项,市文广新局信息化专项资金专门切出一块用于其建设。同时,省文化厅也在经费上给予了一定支持,为杭州市非遗数据库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市文广新局办公室、市非遗中心、数据库开发公司、监理公司等单位根据任务分工,通力合作,保证了数据库开发建设的质量。

(2)技术路线先进

建设非遗数据库,就是要求用新的模式新的思路去开展非遗保护工作。虽然国内外开发数据库呼声很大,但杭州是率先启动并第一个开发完成的。杭州市非遗数据库建设坚持了高标准、高要求,软件平台选用J2EE、数据库平台选用DB2、中间件选用WebSphere、流程管理选用IBM FileNet。业务能力强大而全面,安全性和保密性高,同时具有可用性,可靠性,扩展性,灾难保护,灵活性和可管理性等优点。

(2)实际工作支撑

浙江非遗保护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杭州非遗工作又走在全省的前列。不管是名录数量与质量、还是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都是可圈可点的。近年来,杭州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工作,诸如开展大规模的非遗普查工作,成立6个编制的非遗中心,建设全国一流、世界领先、占地3.5万平方米的非遗展示中心等工作。正是由于大量基础性工作的支撑,保证了杭州市非遗工作者对非遗数据建设具有很深的理解。此外,经常与北京、省市专家,业内同仁,基层业务工作者,及文化部、省文化厅等业务主管部门沟通联系,保证了方向上的正确性。

四、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一)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难题

/ 13

数字化与非遗结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学术分类、信息化存储,建立全面汇总各种记录媒体提供的相关信息的资料数据库;二是利用多媒体虚拟场景建模、多媒体虚拟场景协调展示等数字虚拟现实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方式、使用方式、消费方式、流通方式、传播传承方式等进行真实再现;建立包括文字、声音、图像、视频、虚拟现实在内的多媒体的数字博物馆;三是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通过不断创新以及产业化使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

目前,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应该说还只属于第一方面的范畴,在内容上有待扩展和深化。此外,杭州非遗数据库还存在技术以外的难题,诸如:全市非遗资料绝大部分资料都散落在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及杭州十三区县(市)文化馆、非遗中心项目保护责任单位等基层单位,大量资料以手抄本、老照片、录音磁带等不易数字化的信息媒介形式存在,资源采集难度很大;现有的人才队伍与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要求存在差距,杭州非遗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少,特别是既熟悉非遗业务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难以满足杭州非遗信息化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是试点工作,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因此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维护水平较低等现象。

(二)进一步推进杭州非遗数据库建设的对策(1)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高素质的人才是建设数据库的核心和关键,杭州非遗数据库管理人员应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外语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如对信息的敏锐反应能力、系统的导航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整理加工文献信息的能力等。有了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才能完成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2)做好全市非遗资源的整合工作

非遗资源的数字化程度直接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水平。应有规划、有步骤、有标准地展开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积累工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收集、积累与保管作为日常业务中的 10 / 13

一项独立工作,并从人员、物质、技术等方面提供具体保障,同时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由传统保护媒介向现代数字媒介的转换,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增强资料库的实用性和丰富性。要加强统筹指导,强化协调,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单位对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整合。最终,力争实现在一个统一平台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的共建、共通、共有、共享。

(3)开发非遗数字应用技术

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从整体上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提升展示和研究水平。应用范围包括建立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系统(主要应用于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等场所),利用捕捉技术,为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分析、研究民间舞蹈、传统竞技等非遗项目提供方便,同时,提供的三维动作数据可直接应用于动画、网络游戏等数字产业内容,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资源走向产业开发搭建起技术平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通过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积极利用中得到传承和光大。应根据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需要,发挥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园区优势,依托重点软件企业,以项目带动为重点,鼓励科研机构、高校、软件企业与相关文化单位联合攻关,积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应用技术,促进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推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由传统向现代的跨越。

(4)建设网上三维非遗博物馆

杭州位于滨江奥体中心的非遗展示中心投资巨大,为了更大程度的实现实体场馆的社会效益,借鉴世博会、西博会网上三维场馆的建设经验,有必要在实体场馆推出的同时推出网上三维非遗博物馆。网上三维非遗博物馆,是指以数字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方面信息进行收藏、管理、展示和处理,并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借助网络环境,网上三维非遗博物馆能够向公众及时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情况和工作动态,汇集相关政策法规和研究成果,推动保护、研究、挖掘、利用。

/ 13

(5)建设非遗网络市场

即开设网上商店(超市),实现非遗产品的网上销售。同时,将民间文学、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等非遗资源进行数字化娱乐化的创作与制作,使之融入到影视、游戏、动画、表演等当代文化娱乐活动之中,以期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6)推动非遗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主要是指发行多媒体出版物,包括多媒体出版和光盘多媒体出版。多媒体出版物在创意、趣味、交互体验和视觉冲击方面具有优势,杭州多媒体出版将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加大脚步,结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和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的编纂成果,积极开展尝试。

(7)加强门户网站建设

但目前网站的建设还有许多不足,其中杭州地理信息图、互动交流等内容只是预留了页面框架,实际内容有待完善。而在后期的完善过程中,还需加强特色展示,突出每块内容的重点,尽快落实各部分的功能,提高普通访客的参与互动。

五、总结及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建设非遗数据库,以数字技术推进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转型升级,是杭州建设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杭州相关职能部门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国内外相关工作做了有益的尝试。非遗数据库建设还有许多难点有待解决,杭州应进一步抢占先机,把我市非遗保护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林敏.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系统建设工作介绍.2010,(10)

2、杨海波.数字技术与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山东社会科学, 2009,(01)

3、彭冬梅.面向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 2008

4、黄鸿滨.保护与传承——构建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的探

/ 13

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 , 2009,(01)

5、柳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的建设[J].东岳论丛 , 2008,(06)

6、郭佳慧.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刍议[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09,(04)

7、沈莹.浅谈依据互联网有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资源[J].消费导刊 , 2008,(10)

8、杨宏丽.地方图书馆参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思考[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9,(01)

8、杨晓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研究[J].大视野 , 2008,(12)

9、梅杉.浅析博物馆信息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重庆师范大学 , 2007

/ 13

第三篇:班组建设思考与实践

班组建设思考与实践

班组是煤矿最小的工作单位,相当于人体活动组织最基本的细胞,如何调动起每个细胞的潜力,提高每个单位的执行力和创造力,这是所有企业现在乃至将来共同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因此,要从理念先导和规范制度,也就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作为出发点,不断探索,逐步实施。要从本质上有所创新,这就意味着有一场不可避免的改革,无论从认知观念还是管理方式都必须发生质的变化,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班组管理模式,必定效果不佳,正所谓换汤不换药,使其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一、转变思想,换位思考。要转变思想首先要从选拔称职的班组长着手,让每个班组长明确自己的位置和拥有的权限,班组长兵头将尾的作用要时刻体现出来,他们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要对不同人员采取不同的立场,即:面对部下应站在代表上层管理者意志的立场上,用领导者的声音说话;面对经营者又站在反映部下呼声的立场上,用部下的声音说话;面对他的直接上司又应站在部下和上级辅助人员的立场上讲话。因此,对于班组长的任命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存在任何的利益因素,这样就会变味,更不利于班组建设和企业发展,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全矿上层领导的决策以及对班组建设的认知,只有动员所有管理者和被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才能提高班组建设的具体实施,为

班组建设扫清障碍。过去的班组努力方向往往是争取被评选上“优秀班组”、“先进班组”,如今的班组将向学习型、和谐型等更高层面的目标上转变,过去的班组往往满足于如何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为出发点,而如今的班组则不满足于被动的完成任务,而更加强调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过去的班组往往重视培养一两个个人先进,代表班组,而如今的班组更为重视团队协作,培育整体的战斗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简而言之,如今班组的转变方向是:团队、学习、创新、高效、和谐的“五型”班组,因此,可以看出要不断提高和强化班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班组建设的实施。

1,开展争创“星级班组”和“明星员工”活动,初期以奖罚制度来激励每个班组和每个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每个职工争荣誉,争奖励,学习个别优秀班组的管理模式和考核制度,逐步完善和建立每个班组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考核制度,逐步完善加以推广。

2,加大“三违”帮教模式,重点强调帮、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加人性化的对“三违”人员进行帮教工作,让他们从思想上转变。

3,严化排查-整改-落实-验收-考核五个环节,从每个岗位、每个人员、每个班组,自下而上进行安全隐患彻底排查,真正扎扎实实地抓好安全工作。

4,开展职工与班组长,班组长与队长换位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讨论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队长和班组长的管理素质和执行力。

5,提升个人技能和团队作战能力,每个班组成员关系到整个班组的实力,因此提升个人技术素质至关重要,培训部门可以不定时不定点抽样对班组成员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比赛,奖罚分明,拉开差距,让他们自己寻找差距,产生危机感、紧迫感,致使自己去学习,挖掘潜能。

6,改变培训学习方法方式。不能只坐在教室里,一味的通过书本学习,我们不需要赵括,不需要只会考试的人,而是能将理论结合到实践,举一反三不断创新带动班组建设的人。

7,开展班组交流研讨专题会,通过相互沟通交流,寻找自身不足,发现自身优点,确立改变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

8,设立学习榜样。每个班组或多或少都存在技术能力强、管理方法先进的人员,组织技能、管理拔尖人才进行技术交流,发挥技术骨干的榜样作用,充分利用班组学习的平台,把职工个体学习和组织团队学习结合起来,是班组学习成为员工技术交流的小讲台,传递知识的小课堂,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业务难题,把经验变为智慧,敢于实践,把理论变为实践能力,实现班组整体技术能力的大提升。

总之,班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和完善。时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去执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推动班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推动企业大发展。

第四篇:班集体建设实践与思考

在新课程和先进教育理论思想的引领下,在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的启发下,在各校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中,我们在班集体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这样一些理念:

1、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包括了德育与班集体建设目标,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任务包括班集体建设的任务,课堂教学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活动;

2、班集体是由教师群体、学生群

体、家长群体组成的自组织系统,三个群体的协同是和谐班集体自组织系本文来源:文秘11

4http://www.xiexiebang.com统产生的基本条件;

3、班集体是未成年人的“准社会”,是教师和家长可以建设和控制的富有教育性的社会,教师群体和家长群体的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保证;

4、班集体的未成年人集体性质不同于成人集体,应保证网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自己的岗位,有为集体服务、展示特长、发挥潜能的机会,有完全平等一致的成长权和发展权;

5、学生、家长、教师都是个性化的,他们组成的班集体也必然是个性化的,在个性化的班集体建设主题下,打造班集体建设精品活动,让教师和家长与学生一起在新颖的序列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自主自由的生命体验。

在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探讨班集体建设理论,回首过去,我们对新课程下的班集体建设作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点滴经验;但也遇到不少困难,产生不少疑问。例如:

1、低年级与高年级、小学与中学班集体建设如何把握不同的特点;

2、班主任如何当好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群体的“主任”;

3、如何处理好学生群体自我管理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成长权和发展权的关系;

4、班集体是学习性集体,与工作性集体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未成年人的学习集体与成人的学习型组织又有哪些区别;

5、和谐班集体有哪些标志,班集体建设如何评价。

此外还有许多问题都有待商榷和进一步研究。

第五篇:团队建设实践与思考

加强团队建设实践与思考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分析了项目部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了团队建设的过程和操作方法,提出了项目施工管理中几种常见冲突的处理方法,以建设迎合公司高速发展态势的团队,从而提高建设工程的效益。

关键词:工程项目,团队建设,团队冲突

总公司目前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包括项目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及施工管理与协调等,而要成功做好一个项目,就要有机结合做好以上各项工作,这就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

工程开工人员进场组建成项目管理的团体,但这个团体往往是由各个工程点抽调组成的,除了未曾在一起工作而存在磨合的问题,还存在背景、能力、专业等各种各样的差异,如不重视这些问题,将有可能因这些差异而影响项目顺利推进,甚至引发冲突,因此,如何将这个团体打造成一个团队,一个高效的团队,对公司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

以下是就团队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团队的初步建设

1、团队会议。

从群体团体到团队需要跨越的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成员要充分信任、二是有效沟通、还要有明确的团队目标。团队会议对于团队建设过程来说至关重要。会议的最重要的意图是开始积极的团队建设过程。而首次会议意味着团队建设的开始,因此,首次会议应该有下列所有或大多数目的:让团队成员互相认识;建立工作联系和沟通方式;制定目标和目的(包括安全、质量、进度及各项成本指标等);审核建设项目的发展水平或状况;审议建设项目计划;确定项目问题存在的地方;建立个人的、部门的和项目部的责任和职责,获得个人和集体的,包括时间、作用、项目优先等方面的承诺;制定技术及程序议程等;有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信息和有效沟通,并且有了明确的团队目标,这是由团体向团队转变的第一个跨越。

2、建立有效沟通联系机制,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如果项目部内部或项目部与外部相关单位没有良好的沟通联系,协同工作就不会存在,团队也就没有形成。沟通不仅仅是指对信息的传输,更重要的是要使每个人明白被传递信息的意图和真实含义。项目经理的职责除了向团队提供领导才能、资源、工具、支持,更重要的是应致力于营造团队工作所必须的那种团队氛围。为达到这些目标,有许多特定行动项目经理可以采用,例如塑造一个开放的、诚实的、守诺言的、不耍政治手腕的形象,说到做到,在成员中进行自由走动式的管理,鼓励开诚布公的讨论,必要时进行协商等,以有助于形成这种团队氛围。有了良好的团队氛围,才可能使团队具备向优秀团队跨越的条件。

3、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的勇气。

团队成员必须不断的激发积极性同时也要不断的创新,否则,整个团队就会失去激情、丧失创造力,退回到传统的团体的一个管理组织。要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和创新勇气,必须首先鼓励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到团队工作中来。在明确的奖惩体系下,人们都有积极应对挑战、解决困难的勇气,因此有效的激发因素是提出挑战并明示或暗示其个人负责的工作或项目的重要性。经验表明,团队建设在项目团队面对非常多且重要的工作时才最成功。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可以采用各种激发因素,普遍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1)提出挑战。团队成员会积极地对一个令人激动的挑战做出反应。不容易对付的挑战会令大多数人激动,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

2)给出例行的审议和反馈。实践证明,那些认为他们同其项目经理有真正而又开放式沟通的团队最容易被激发出积极性,项目经理例行的审核跟踪其工作进展,会让其感受到其负责工作的重要性及被承认感,增强其自信心及荣誉感,同时也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更满意。

3)明确奖惩体系。项目的特别酬劳,比如报上级单位和表彰突出业绩,对团队成员来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人被激发的积极性高低同他们感觉被承认的价值成正比;体现其个人价值的指标是他们的酬劳,但工资和奖金并不是唯一的有效酬劳。单位金钱增加的边际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下降。而一些其他更隐藏的“特殊待遇”可以加入到团队的总酬劳中,并得到有效的激发因素。如出差安排派车、安排旅游度假和休假奖励、参加培训等。二 团队冲突的处理

冲突在一个团队、一个项目中不可避免。对冲突的处理是项目团队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项目冲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团队的运作绩效。高压的环境、任务模糊不清、众多的指令是最容易引起冲突的情况。而项目中的进度计划、项目的优先次序、各项资源的权衡、分工界限划分不清晰、成员个性差异等等都是冲突的来源。冲突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它可能给项目或团队带来消极的影响,也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这取决于在冲突发生时团队的领导如何去解决。处理得当,冲突会促进项目团队的建设。因为冲突可以把问题暴露出来,进而激起讨论,并迫使团队成员寻找新的方法能培养人的创造性等。但处理不当,则会产生诸如破坏沟通、降低团队的开放度和信任、破坏团队的建设等。常见冲突处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缓和或调停。

缓和或调停指淡化冲突双方的分歧,强调他们在争议问题上的共同性。缓和的方式使得气氛较为友善,但这种方式只能缓解冲突的气氛,不能解决问题。如果频繁使用或作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解决冲突方法,那么冲突永远得不到解决。

2)回避或退让。

在冲突发生后,项目经理可能选择一种消极的处理办法,如无视冲突的存在,强调争议的共性。领导者是可以采取这一办法的。领导者通过回避对策,或让冲突双方有和平共处的机会。它虽然无助于冲突的解决,但能暂时缓解冲突的气氛。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积极方法,它会使产生冲突的因素积累,并在以后升级爆发。

3)妥协。协商及寻找试图让双方在一定程度上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冲突的任何一方都不是赢家,但他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需求,这是一种折衷的方法。它的主要特征是寻找一种折衷的方案并进行实施。在冲突双方势均力敌时这是一种较为恰当的解决方式,并且可以最有效地缩小冲突。

4)采取强制办法。

强制的方法是把冲突当成一种非胜即败的局势。是项目经理利用权力有效地处理并最终从根本上强行解决群体间的冲突。从处于冲突中的群体的角度看,有两种办法可以来促进强制程序。a.两个群体之一直接到项目经理那里寻求对它立场的支持,由此强行采取单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b.其中的一个群体可以设法集合组织的力量,办法是与组织里的其他群体组成联合阵线,这种来自于联合阵线的“强大阵容”常常能迫使组织里的另一些群体接受某个立场。这种处理冲突的策略,其实质是借助或利用组织的力量,或是利用项目经理权力形式,或是利用来自联合阵线的力量。

5)合作、直面冲突,解决问题。

与“对抗”不同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直接指出分歧,并将冲突视为一个问题解决。由于组织内的群体、个体往往可能不总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处理组织冲突或许最合适,它可能是比较永久性的固定形式,它可以用来就事论事地处理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办法是将冲突双方或代表召集到一块,让他们把他们的分歧讲出来,辨明是非,找出分歧的原因,提出办法,以及最终选择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理论上这是被认为处理冲突的最好方式,可以促进相互理解,达到公司及项目最大化盈利。三 团队文化的建设、建设优秀团队

在团队发生冲突时,通过成员合作、成员直面冲突,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目标的一致性和相互激励等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设并形成团队文化,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建设优秀团队。团队文化建设是团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其作用可归纳为四个“形成”,即:形成团队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形成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形成具有感召力的人文氛围,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它与一般管理的区别是文化要素的作用,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强化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形成团队共同的价值取向

工程项目部各项目标非常明确,但这个总目标如何成为团队成员的目标意识,转化为共同的责任,形成一股强大的团队力量,以势如破竹之势完成全部任务,是团队的首要工作。而常规火电工程项目部工期往往在一到两年内,因此要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真正意义的团队,亟待统一思想,不断强化团队成员的目标意识,不断明确团队具体的目标任务,分解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并落实责任,形成团队共同的价值取向。

二)、规范团队运行行为,形成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要保证一个团队有序高效运行,就要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既有规范运行行为的功能,又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使团队成员乐于执行,提高了规章制度的实效性。因此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应更注重指导思想、出发点和归宿。一是本着管理效能的原则,少而精、要管用。二是建章立制的过程要交给大家认真讨论,群策群力。三是建立规章制度更多体现服务效能,程序要简便易行,让人人感到顺手、处处感到方便。

三)、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形成具有感召力的人文氛围

文化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团队要全面营造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环境对人的能动作用,有利于形成团队意识和团队的人文氛围。

(一)创设足以让人心动的文化环境

团队在集中办公区精心设计制作了文化墙、展板、志愿者微笑墙、专栏、志愿者快报报刊架,各业务口悬挂统一规格的指挥系统图和工作流程图等,给人以团队的整体印象。文化墙上集中反映的是团队成员的工作风采,微笑墙上有志愿者们的照片、格言警句和心得体会。把工作台帐挂在黑板上,完成的画一个“笑脸”,暂时没有完成的画一个“加油”。这些文化环境都是团队人精心安排又都是自己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看上去令人亢奋、给人自信,团队意识油然而生。

(二)设计象征团队精神的文化标识

把团队人表现出来的精神风尚概括为团队精神,即“团结、和谐、创新、奉献”,并用文化标识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成为团队的LOGO,内涵反映出“团队同心,力量同在”,悬挂在团队文化墙的正中央,制成团队徽章佩戴在每个人胸前,让团队精神发扬光大。走进这个环境就可以产生团队的认同感,就让人有使不完的劲儿。团队的同志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文化环境,在文化标识前摄影留念,并且主动、自豪的向外界介绍我们的团队。团队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生根。

(三)组织策划有品味的文化活动,培育团队精神

为让团队成员把爱国主义激情释放出来,相互激励,增强团队意识,培育团队精神,我们不失时机的组织策划各种文化活动,每次活动都令人耳目一新、受到心灵震撼。如“5.19”举行为汶川地震死难者默哀、为灾区捐款,表现了团队人的爱心之所在;“七一”党的生日,举行“残奥会筹备战场上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主题讲演会,表现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积极分子的崇高党性和无私奉献精神之所在;在第一批志愿者誓师会上,几百名受薪人员、志愿者和残疾朋友在一起做“游戏”,表现了团队同心的力量之所在;团队运行启动仪式上各方代表立下誓言,表现了团队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之所在。就这样,团队共同的价值取向被一次次坚定和强化,形成成了具有感召力的人文氛围。

四、物化人本理念,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方位指导团队建设,可以增强团队的内驱力,形成优良的团队品质,打造一张团队的形象名片,以高水平高质量的团队服务奉献北京残奥会。

(一)实行民主决策,打造一个和谐团队

民主决策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打一场“短、平、快”的攻坚战,就需要充分调动团队每个成员特别是核心层的积极性,让大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经过认真讨论、比较,再集中决策。团队成立伊始,最先设立的是主任办公会议制度,扩大到经理层和相关同志。凡涉及组织、人事、财务、计划、制度、工作方案、评价等重要内容的决定,都要上主任经理会议研究确定,并形成“主任办公会议纪要”或“赛时每日例会纪要”,并及时传达到全体人员。决策的民主、公开、透明使人人成为团队的主人,大家对全面情况有所了解,可以更加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工作,遇到本业务口与全局工作有矛盾的地方主动调整。因此,团队自始至终充满了和谐的气氛。

(二)倡导相互尊重,打造一个微笑的团队

尊重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在团队中我们提倡创设尊重的环境,让人在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愉快的工作和生活,以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到极致。例如:团队志愿者工作是筹备期最令人担心的,因为志愿者服务奥运会已很疲劳,残奥会时又逢开学,他们一旦流失就会造成岗位空缺。为了保证志愿者全部到位并发挥好作用,团队在受薪人员培训时专门安排了“尊重和善待志愿者”一课,并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当年轻的志愿者们来到团队受到大家欢迎,被大家称作“孩子”的时候,感情的距离被一下拉近了。渐渐的,他们感受到受薪人员对他们关心倍至,团队注重发挥他们的优势,使“英雄”有用武之地,他们就乐此不疲的在这里工作了,直到团队解散还依依不舍,真的做到了一个没有少。

更多令人感慨的是,在我们这个团队中可以做到不分等级、不分年龄、不分工作性质,大家彼此见面都会面带微笑互相打招呼问候,其乐融融。这种微笑、这种团队氛围时时带给客人,让客人感受到团队的整体氛围;这种微笑、这种团队氛围也熏陶感染着周围环境,场馆的保安、勤杂人员都被融为一体。大家同心同德的用微笑面对所有的工作、困难和挑战,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三)注重人文关怀,打造一个无私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团队所有成员最大最深的感受恰是团队的人文关怀。凭着人文关怀,凝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激发了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一是关注人的情感体验。8月8日奥运会开幕那天,残奥大家庭团队为在奥运会忙碌着的团队成员发出了一张带有开幕式纪念邮戳的慰问贺卡,小小的贺卡传递着本团队对他们的挂念。赛会期间,团队每周都为志愿者们举行一次生日PARTY,“孩子们”欢聚一堂,许下期盼残奥会成功的心愿。教师节,团队举行庆祝教师节茶话会,来自大中小学的教师们喜出望外、感慨万千。二是关注人的切身利益。吃住行是团队运行的重要保证,尽管每顿正餐几百人上千人就餐已经给餐厅带来很大压力,但团队还是要求餐厅变换食谱,并供应早餐。下小夜班的同志可以留宿,也可以回家报销的票。工作人员休息区设专人管理、有大夫“保驾”,水、冰棍和方便食品可随时领取。为使近500名志愿者工作量大体相同,团队领导和经理们做了逐个岗位的测算,较好的解决了苦乐不均带来的隐患。

该想到能办到的团队领导都尽量安排做好,换来的是团队成员对团队的热爱,対工作的热情与责任,工作中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客人细致入微的服务。转换期时间虽然短,但团队的同志们克服困难、分兵把口、日夜兼程,保证了国际残奥委会工作提前运转;开闭幕式组织大规模客人出行往返,交通、安全、组织工作困难重重,团队全员参与,周密组织,200多人前往“鸟巢”做组织引导,做到了万无一失。为让客人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团队为客人举办了大型“中秋联谊冷餐会”,丰富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少年儿童演出的文艺节目、作品展示,丰盛的晚餐让客人流连忘返;赛时团队的同志们24小时坚守岗位,志愿者陪同每天只能睡4、5个小时,大家的汗水、泪水与欢声笑语融在一起,感人至深。凡是本团队的成员,不用报名姓,用行为举止就能够分辨。大家确实做到了用周到服务、文明礼仪和奉献精神交给国际贵宾一张团队的形象名片,给客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临别时动情的说:真舍不得离开这个“温馨的大家庭”;萨马兰奇先生评价:“PFH,值得授予一枚真正的金牌。”

事实表明,要建设好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要更多的关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培育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设这样一个团队,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没有什么任务不能完成。

新形势下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0-07-21 阅览次数:318)

今年以来,商务委机关党支部紧紧围绕商务委党政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为推进区域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一、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战略任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落脚点和着力点在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有力举措,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是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区域产业发展造成的冲击仍未完全消除,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日益增大,“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对商务委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干部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持续学习,努力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练就新本领,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推进区域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重任。

(三)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是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需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提高。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学习新的知识,观念就会落后,思维就会僵化,就会出现“知识恐慌”、“能力危机”等问题,无法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脚步。每一名党员都必须把学习作为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工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来认识和对待,以学习转变观念,以学习凝聚智慧,以学习应对挑战。

二、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目标,领导示范,促进学习参与的广泛性

1、以提高核心执行力为目标,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商务委作为全区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核心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区域产业发展的快慢和成败。党支部以全面提高党员干部促进产业发展的核心执行力为目标,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交流座谈、参观考察、课题调研等学习活动,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把握产业运行规律的洞察力、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的引导力以及对商业商务资源的调控力,不断将学习中获得的新知识、新认识有效地转化为加快区域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2、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领党员加强学习。在日常工作中,商务委党政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带头畅谈学习体会,带头深入到小南国项目工地、西门子华东总部、万达广场等区域内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开展调研,探索推进区域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途径和办法,发挥了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全体党员在党政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广泛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不但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集体学习,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类知识,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增强学习管理的规范性

1、制定学习计划,丰富学习内容。年初,根据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不同需求,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推动学习活动有序开展。在学习内容上,注重做到“宽、新、专”:“宽”就是学习面要宽,除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外,还要学习经济、管理、法律、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新”就是学习内容要新,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的需要;“专”就是学习内容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突出业务知识的强化学习。

2、严格考勤制度,加强学习管理。在每次集体学习活动中,都安排专人做好学习记录和考勤记录,党员干部有特殊原因无法参加学习的,必须事先办理请假手续,并做好补学工作。此外,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党员和干部参加市、区委党校等有关单位组织的专题培训,引导、鼓励他们参加学历教育、函授教育和“干部在线学习”,逐步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3、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习成效。党支部将学习型团队建设与机关年终考核制度紧密挂钩,把党员干部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成绩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依据之一,突出学习成绩的评价作用,来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心,使他们学有动力,学有压力,学有成效。

(三)搭建平台,创新载体,突出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党支部积极搭建各类学习的平台,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吸引党员干部广泛参与,不断为学习型团队建设增添活力,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九个字:“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

1、请进来。首先,围绕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以及推进区域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邀请复旦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专家教授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开阔党员干部的学习视野,拓展大家的工作思路。其次,定期召开重点区域骨干企业负责人、重点园区负责人、离退休老干部、部分党代表和邀请代表座谈会,向他们征求推进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商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走出去。组织党员和工作人员赴徐汇、黄浦、闸北、虹口等区参观考察,学习外区在重大工程建设、创业园区管理、市场调控和监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借鉴外区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为提升区域商业服务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供参考。

3、沉下去。商务委处级领导干部带领分管科室的同志,定期深入到企业、园区、基层联系点进行走访、调研,主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到东方国际水产中心调研,帮助水产中心协调解决土地租赁、公交站点设置、车辆进出等方面的问题,并将水产中心营销活动纳入到全区商业营销活动范围内,产生的联动效应和得到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党支部动员党员和工作人员利用机关OA局域网,围绕理论热点问题、党政中心工作,提高核心执行力等议题开展学习讨论;会同工会、团支部组织读书漂流活动,增强大家的文化修养,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制作机关学习园地,及时刊登中央、市、区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当前开展的主题教育,并通过知识测试的方式督促党员和工作人员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四)联系实际,推动工作,确保学习成果的实践性

党支部把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建设学习型团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党员干部在学习中长本领、在工作中展才华、用工作的质和量去认证学习成果的好与坏,不断促进学习成果向工作实践转化。全体党员运用所学知识,努力探索推进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积极贡献力量。通过梳理产业发展资源,掌握全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存量资产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提高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企业,拓展区域产业发展空间,引导和培育新的产业链;通过打造国际化商务商业环境,引进西门子公司、铁狮门公司资本,提升区域产业的能级和国际化水平;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和商业业态调控,引导商家开展多项主题营销活动,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促进市场繁荣稳定。今年前三季度,商务委完成区级财税11150万元,同比增长31%,占目标的8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同比增长15.1%,占目标的78.4%,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要借鉴现代管理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培养“学习型、思考型、创新型干部”为目标,努力使党员干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提升工作能力,更好地为推进区域产业发展服务。

(一)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营造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协同合作、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促使党员干部在对学习理念的自觉认知中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学习、发奋学习、持续学习,不断提升驾驭产业发展和产业管理的能力,为推进区域产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建立规范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和载体。通过健全和完善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交流、学习检查、学习考核、学习激励等方面的制度,形成学习管理的长效机制,促使学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多形式、多渠道地开辟学习途径和方法,创新学习载体,不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性,使学习型团队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三)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要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推进重点项目和重点园区建设,深化节能降耗工作,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加强市场监管与调控,努力提升产业的层次和能级,促进优势产业集聚,使区域产业不断向科技化、环保化、效能化方向发展。

(四)与机关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实现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建设学习型团队可以丰富机关文化建设的内涵,活跃机关文化建设的气氛,深化机关文化建设的成果。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可以为学习型团队建设搭建广阔的活动平台,培育浓厚的学习风气。因此,要将学习型团队建设与机关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的创建过程中,党支部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建设学习型团队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核心执行力,为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和区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高绩效团队的建设的要点

(一)每一位成员都认同团队目标

为了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尽最大努力,团队必须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只有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团队在面临挑战时才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干劲和行动热情。在设定团队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团队目标须准确、有意义

团队目标被明确地描述,并形成了书面说明;对团队目标的达成应该设置一个期限;团队目标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团队成员具有意义,值得全体成员为之努力。

2、目标制定时,团队成员充分参与 在团队目标设定时,团队管理者应该给予每一位团队成员机会,让他们畅谈他们的想法并提出建议,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有机会对团队目标的理解进行调整。

3、目标制定后,团队成员充分认同

团队管理者应该让所有团队成员都充分理解团队目标,让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可以采取哪些行动从而实现团队目标。

4、适当时,团队目标应该调整

团队管理者应该定期对团队目标进行评估和更新,并让团队成员知道个人和团队取得的胜利。

(二)设定共同的成功标准

成功标准是团队日常运作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功标准应该形成书面说明,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应该了解并且认同成功标准。成功标准的设定,可以通过组织所有成员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达成: 1)团队的主要目的

2)每一个团队成员能做出的贡献

3)如何对个人和团队取得的成功进行衡量

4)如何避免团队目标和团队成员目标之间发生冲突

5)如何对所有的努力进行协同使每个人都朝着共同的方式让所有努力 6)如何避免团队之间发生的冲突 在我们的团队中,整个团队的成功标准与每一位团队成员的成功标准之间是完全匹配的。每一位团队成员取得的成功将推动整个团队取得成功,而整个团队的成功也将推动每一位成员取得成功。

(三)建设“完整”的团队 在所有企业的所有团队中,团队成员最好能够掌握互补技能并且具有互补背景,我们很少会看到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掌握所有的一半技能和专门技能,而这是团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所必须的。因此,建设“完整”的团队,就要把有着不同背景、年龄、经验、教育和性别的人纳入团队,使整个团队掌握满足要求和期望所需要的全部技能,包括一般技能和专业技能。

1、使团队成员技能互补

在企业中,真正的团队是由以下掌握互补技能的团队成员组成的:

1)具有实干能力的人,不空谈,而是实实在在地付诸实施。

2)具有行政管理能力的人,可以进行规划、协调、控制和跟进任务。3)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并且激发团队成员转变。4)具有整合能力的人,鼓励团队成员合作,并且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

2、培训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

一个真正的团队还需要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都能采用专业方式完成团队任务,因此,需要所有团队成员掌握专业技能。团队管理者需要对每一位团队成员在培训、经验和技能方面提出专业要求,并制定相应地发展计划。

3、发展团队成员的跨职能性 企业能够灵活运营,灵活性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实现灵活性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鼓励所有的员工和团队成为“多面手”。这可以通过工作轮换实现,当然团队管理者也可以把那些愿意“身兼数职”的员工纳入团队。这样,团队成员可以掌握多项技能/专业,能够“身兼数职”,能从事跨越界限的工作。

(四)让每一位成员都掌握关系技能

在一支胜利的球队中,进球的队员和协助进球的队员都会受到奖励,同样,成功的守门员和参与防守的守门员也会受到褒奖。协助进球的队员和与防守的守门员之所以得到奖励,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关系技能,同时利用关系技能推动了团队的胜利。在成功的团队中,掌握关系技能的团队成员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善于团队合作,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互动与合作;

2)不仅了解自己地强项与弱项,还了解其他团队成员的;

3)了解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

4)能够有效地移交任务,从而确保工作过程中“下一个环节”能够顺利的移交工作; 5)能够与其他成员进行持续沟通、倾听、提问、提供信息并且相互之间对理解程度进行检查;

6)知道何时应该让其他团队成员参与工作过程。

根据以上特点,综合来说,团队成员需要着重发展以下四种关系技能:

1、理解技能。根据对工作的性质、工作过程和工作制度的充分了解,在具体情况下进行评估,做出决策并且采取行动。

2、交接技能。有效地对工作任务进行交接从而确保工作地顺利进行。

3、沟通技能。理解其他团队成员发出的信号,并且向其他团队成员准确发送信号,从而推进工作进程。

4、人际关系技能。考虑并尊重团队成员;提出建设性批评意见;提高人际关系推动团队合作。

(五)营造学习与积极关注文化

学习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鼓励每一位成员对自我发展以及团队和企业的发展承担责任;

2、为团队成员提供培训,发展他们一般领域和专业领域的技能及知识;

3、当团队成员参加培训、展会或其他活动时,其他成员将得益于新的知识;

4、团队领队者更多地关注成员的特长而不是弱点,并能有效利用并发展特长;

5、褒奖提出创造性想法和建议从而实现改进地成员;

6、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并且有机会表达他们不同地意见。

下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思考(理论与实践)概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思考(理论与实践)概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上我们党的议事日程。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

    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思考范文

    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在宪法、法律和法规赋予的权限内,依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管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事务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活动。......

    检察院调解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近年来,随着西方“adr运动”的发展和“恢复性司法”的兴起,人们认识到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智慧,其教判决更加有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因而被广泛提倡。但在法官主持下的调解,受诸多......

    检察院调解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近年来,随着西方“adr运动”的发展和“恢复性司法”的兴起,人们认识到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智慧,其教判决更加有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因而被广泛提倡。但在法官主持下的调解,受诸多......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 朱金全 导语: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对“教研组”一定不陌生,可以说有了学校,有了学科教学便有了教研组。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学校提......

    师德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师德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淮南五中 汪昌池 决定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一名教师素质的两大要素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学校管理工作......

    学习型乡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乡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学习型乡村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学习型乡村建设最重要也是着重要解决的是“三农”问题,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与思考

    泉州开发区加强外来从业人员子女 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泉州开发区党工委党务工作部 (2010年4月15日) 泉州开发区建区14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等社会各项事业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