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思考范文

时间:2019-05-13 20:1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思考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思考范文》。

第一篇: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思考范文

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在宪法、法律和法规赋予的权限内,依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管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事务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活动。

工商行政管理,是指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国家通过其行政管理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及其市场经济活动进行的管理监督。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依法对各类工商企业、经济组织和个人经营行为实施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专门机关,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要使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就必须使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到具体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践中。

一、要加深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郑重宣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行政机关的一项最根本的活动原则。当前,进一步加深对严格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理由有三条:

1、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与市场秩序规范同步进行。

2、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关键时 期,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观念在一些领导和部门中没有真正确立,在如何处理尽快发展经济与规范经济秩序的关系上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

3、虽然市场经济法制框架和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内容不尽完备,配套性不够,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状况。

二、要加强全面学习,注重人才培养。

(一)要学习政治理论。这方面的学习,不能只是读或听,而是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入心入脑,总结提高,把理论原则变成实际行动,成为指导我们言论和行动的指南,才能算是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二)要学习业务知识。现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面越来越宽,范围越来越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行业、新标准越来越多,常常会遇到一些我们不懂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成为行家里手。

(三)要学好法律知识,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工作。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是执法,通过行政执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实现市场经济的法治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要学法、懂法。与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现有150多部,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800多件,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必 须学法、懂法。二要立法。要对日常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研,提出立法建议,以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制体系。三要严格执法。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

三、要在优化市场经济环境过程中贯彻落实依法行政。(1)把住市场准入关和退出关。要规范市场主体资格,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年检验照和登记管理工作,严格登记管理前置审批许可证制度。加强对市场准入的指导,积极进行市场外指导、服务,帮助基本符合条件的主体达到进入市场的条件。按照法律的规定,对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制等提前介入,实行“绿色通道”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四不限”,即不限发展比例、发展速度、经营方式、经营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好市场退出关,坚决清查整顿非法经济组织、取缔“三无”等非法企业和无照经营户,对特定行业和企业进行清理整顿。

(2)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流通体制体制改革。坚决贯彻落实粮改政策,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积极参与对棉花、化肥、成品油市场流通秩序的整顿;加强对农资市场、节日市场、食品市场、旅游市场等的监管力度。二要深入开展打假、打私、打骗、反不正当竞争,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工业的发展及 国家利益,促进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三要大力支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扫黄”、“打非”和清除“文化垃圾”。四要规范广告市场,维护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五要严厉打击传销等非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四、要加强执法纪律,建章立制,强化监督管理。在工作中要突出抓好建章建制、督查评案、举报受理、违纪查处、责任追究等重要环节,确保政令畅通,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创造良好的执法办事环境,为树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威信、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作出努力。

总之,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扎扎实实地建设一支识大体、顾大局、钻本行、重实干、会创业、高素质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认认真真地将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践中,才能找到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才能通过依法行政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也才能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职能作用。

第二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依法行政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基本原则是法治、公正、公开、效能以及程序正当,其中法治是重中之重。由于行政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法治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对行政权的规范、约束及监督方面。这就要求行政主体必须按照法定权限、法定方式、法定程序来行使职能;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确立并承担法律及道义责任;维护并保障公民权益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肩负着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任,每天都要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经济发展、食品安全、消费维权、打假售假等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维护广大老百姓的利益,是构建和谐工商依法行政的重点,也是法制保障的核心内容。为此,我局在依法行政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法确定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关于执法主体资格的规定,确定合法有效的执法主体,确保行政主体合法,尤其是明确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执法主体所拥有的执法权限,因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在行政执法的最前线,直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严格把好主体执法资格的第一关,明确执法责任,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执法人员考核制,实现持证上岗。完善执法人员定期培训制,通过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现代经济社会执法者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强化廉洁自律,通过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经常性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严格追究责任等方法,提高执法者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意识。

(二)强力规范执法办案行为。程序合法性和正义性,不仅是一个法律制度有效运行的保障,也是实现法律价值及构建和谐工商的重要检验标准。强化办案工作制度就是将执法程序化落实到制度中的重要方式。一是规范办案文书,逐步推行说理性行政处罚决定书,增强程序说理、事实说理、证据说理、法律说理、陈述申辩说理、救济风险说理、文书格式应用,最大限度使案件说理清楚,法律适用,说理明确,情理说理到位,从而提高办案的正规化、系统化;通过规范综合办案程序、整合办案信息、强化办案指导等方式,将案件的立案、审案、结案三个环节纳入规章和制度规范的范畴。二是规范处罚告知和听证告知程序,通过工商专门法制机构监督和提高当事人法律意识等方式,将处罚告知和听证告知程序制度化,从而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行使。三是实行“三级九档”。所谓“三级九档”,就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关于行政处罚幅度的规定,将每一种违法行为分为“甲、乙、丙”3个级别,每一级别又分为“A、B、C”3个档次。其中,“级”是在法定处罚幅度内,按违法行为是否恶劣、危害后果经重程度进行划分,甲级是从重处罚,乙级是一般处罚,丙级是从轻或减轻处罚;“档”是按违法行为涉案金额的大小划分。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违法行为“档”的划分标准:在甲级涉案金额50万元以上,乙级、丙级20万元以上的定为“A”档;在甲级涉案金额20-50万元以上,乙级、丙级5-20万元以上的定为“B”档;在甲级涉案金额20万元以下,乙级、丙级5万元以下的定为“C”档。在具体操作中,严格做到“两个无一例外”,即所有案件都必须录入“案管系统”,所有案件都必须适用“三级九档”。“案管系统”软件平台的运用和“三级九档”裁量意见的适用,使工商部门的执法办案程序更加规范、定性更加准确、裁量更加公正。

(三)积极探索柔性执法方式。执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秩序安定,而非是为惩治而执法。执法行为的最优效果,当属社会呈现出公众广泛认同并自觉愿意接受的局面,使法治成为公众的信仰。柔性执法与严格执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执法方式和执法原则的辩证法。所谓水亦软之,却足以穿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商面对存在大量游离于法律法规监管空间之外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这就需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运用非强制性和灵活性的方式来指导解决这些问题。其中,行政指导制度就是其中的代表。通过完善对行政相对人示范教导、行为预警、行为告诫和帮扶奖励等制度,来监控和指导市场主体准入或退出及运行过程,促使其自觉调整行为,及时改正违法行为或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发状态,起到防患于未然和防微杜渐的作用。如,对于新生无照经营户,工商部门的做法是先发出催办通知书责令当事人限期办理相关证照,到期后若仍未取得证照则予以查处,对于涉及食品安全、存在重大隐患的将予以取缔。再如,在查办案件时,工商部门坚持把好两个原则,即将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做到教育为先、重在纠正、苗头预警、轻违告诫、重违严惩;认真落实工商行政指导制,做到事前预警告诫、事中纠正制止、事后规范教育;严格区分三类主体,对经营规模小、流动性大的生计型违法主体,积极帮扶其走上合法经营轨道,对存在守法经营主观愿望的营利型违法主体,督促引导其合法经营,对明知故犯、屡教不改、危害性大的暴利型、高污染违法主体,坚决予以取缔。(四)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理念。工商机关和工商人员在执法中必须积极为行政相对人提供诚信服务,把行政相对人作为服务的对象,在服务中实现执法,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只有在执法中落实服务意识,才能实现工商执法的正义和公平,体现执法的价值,减少复议及上访的比率,维护执法体系的和谐。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局在开展监督检查和查办经济违法违章案件过程中,高度重视依纪依法、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的每一个经济案件,注意充分有效地发挥行政指导作用,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欺诈的界限、企业依法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限、工作失误与故意违纪违法的界限,避免造成个别问题扩大化、单一问题复杂化,避免因执纪执法不当给企业生存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五)切实建立考评督查机制。以内部监督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同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为依法行政提供监督保证。一是推行“案审制度”。成立由局领导班子、纪检组、监察室、法制股负责人组成的案审领导小组,对于一些在法律法规适用方面有争议的案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及案件主办人召开专题案审会议。通过案件主办人汇报案情、分析争议焦点,法制部门提交建议,案审领导小组成员交流探讨,研究制定最合法公正的定性和处罚办法。二是推行“案评制度”。组织法制部门定期开展案件质量评析工作,对各阶段所办理的案件进行逐一认真核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相关部门督促整改。三是推行“电子监察”。电子监察,即纪检监察人员通过登录“案管系统”,对执法办案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检查,督查纠正执法办案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纪检监察人员适时登录“案管系统”,从案件的立案调查,到案件的办结,全程进行跟踪监察,发现问题及时要求相关办案部门和责任人落实整改。联合公平消保、法制等部门,将电子监察工作与案审、案件评析等相关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监察合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能。三是推行“双述双评”。“双述双评”,即基层工商所长、指导员、副所长向行评代表、党风廉政监督员以及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听取他们的评议,全面客观地了解自身在执法办案和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改进方法,调整思路,不断提升服务监管水平。“双述双评”活动,开辟了一个执法效能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能更加广泛、详实地了解到社会各界对执法办案部门的期待和要求,加快了行政执法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进程,促进了市场秩序的和谐稳定。

第三篇:关于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法治政府建设》2010年第2期

席雅民

一、当前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工作的现状

(一)街道办事处的法律性质、地位、职权和职责

1、街道办事处的法律性质

目前关于街道办事处的法律依据有两部:一部是全国人大2004年10 月27 日修正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另一部是1954年12 月31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布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地方政府规章一部,《北京市街道办事处工作规定》(市政府1999 年第23 号令,以下简称《工作规定》)。关于街道办事处的法律性质,《组织法》第68 条第3 款明确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城市的居民工作,密切政府和居民的联系,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可以按照工作需要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从以上法律规定来看,街道办事处的法律性质是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在直辖市就是区政府的派出机关。

2、街道办事处的法律地位

《条例》规定,按照工作需要设立街道办事处是“为加强城市居民工作,密切政府与居民的联系。”《工作规定》第1 条规定:“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第2 条规定:“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受区人民政府领导,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辖区内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第3 条规定:“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以居民工作为基础,以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为重点,把辖区建设成为社会稳定、秩序良好、环境整洁、生活方便、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文明社区”。从以上法律、规章来看,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政府伸向社区的触角,是密切政府与居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工作对象是城市中的居民;工作任务以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为重点;工作目标是把辖区建设成为社会稳定、秩序良好、环境整洁、生活方便、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文明社区

3、街道办事处的法定职权

《工作规定》载明了街道办事处有四项工作职权:一是领导决策暨监督检查权,向辖区内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布置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的工作任务,以及领导、指挥辖区城市管理监察分队的行政执法工作,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二是属地管理暨统筹协调权,统筹协调并监督检查公安、工商、税务、环保、绿化、统计、房管等职能部门派出机构或专职人员的行政执法工作;三是规划建设建议权,参加辖区内新建居住区配套公共设施的验收工作,对未按规划要求落实配套公共设施或者建设质量存在问题的,有权提请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纠正;四是评议考核权,组织辖区内单位和居民对区人民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或专职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和考核意见向区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对派出机构负责人或专职人员进行任免、调动、奖惩前,应当听取街道办事处的意见。

4、街道办事处的法定职责

总的职责是: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区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指示,完成市、区人民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

具体职责有四个方面:一是城市管理职责。包括对辖区内街巷居民区的环境卫生、绿化和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组织和监督对违反市容环境卫生行为的查处,配合环保部门监督环境污染项目的治理,协同建设部门监督依法施工并配合做好居民工作,对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二是社会管理职责。包括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划,综合管理流动人口,负责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统计、红十字会、人民调解、促进就业和人民武装部工作,维护老年、妇女、未成年及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三是社区服务职责。包括规划、发展辖区内社区服务事业,组织志愿者队伍,兴办福利事业,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四是居民工作职责。包括指导社区自治组织、反映居民诉求、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文教卫体、科普、环境整治等社会公益活动。

(二)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工作的基本情况

街道办事处的具体法定职权分散在组织管理民兵预备役、实施义务教育、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市容环境卫生、垃圾渣土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残疾人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翻建扩建私房、征兵、拥军优属、就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防地下工程、安全生产、小区物业管理、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中。法律法规赋予了街道办事处哪些行政职权呢?经过初步梳理,截止2008 年底,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法定职权包括:行政处罚4 项,行政许可1 项,行政确认1项,行政给付5 项,其他行政职权40 项,总计有51项法定职权。除此之外,还要完成《工作规定》第8条规定的“市、区人民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市、区政府赋予街道办事处相应的管理职能,使街道办事处承担着大量的事务性、阶段性、临时性工作,事务繁杂,责任重大。街道办事处已从法律规定的民政型派出机构变成了区域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的管理机关。从西城区来看,各街道担负的义务性职责有300 多项,真正体现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街道办事处的各种职能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有些工作因办事处职责不明晰,权力不到位,导致行政职责、执法职权缺失,管理力度不强。所以,市第五次城管会把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定位为:统筹辖区发展、监督专业管理、组织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第五次城管会精神,西城区月坛街道、德胜街道于2004 年11 月开始探索“大部制”改革。“大部制”的运行,基本解决了过去街道内部机构分工过细,部门之间交叉管理,干部承担任务苦乐不均,工作中各自为政等问题。

二、推进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问题

1、无法律依据

由于没有一部基本法律明确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职责,而行政管理体制又在不断改革,涉及街道的法律、法规、规章之间或政策之间经常出现相互抵触的问题,增加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难度。

2、无专门的法制机构

目前区政府设立法制办公室,而街道办事处尚未设置独立的法制部门,有的街道将法制工作划入了行政办公室,有的则划入了司法所或纪检监察科,上下不对口,法制工作缺乏统一协调,依法行政工作处于虚置的尴尬地位。

3、法定职责不清,统筹难

条块如何分权始终鲠在行政体制改革的关口,街道办事处层面的各项行政执法权实行垂直管理后,尚未赋予街道办事处有效的统筹监督手段。法定职责不清,街道依法行政的内容、范围等方面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着“无法可依”的情况。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需要街道办事处配合,而又没有明确的依据可以遵循,使街道行政管理逐渐弱化,致使属地管理难以统筹。实践证明,街道办事处与执法派出机构关系好,统筹作用就发挥得好,条块配合得就好。

4、权力有限、责任无限,协调难

街道办事处没有审批权、执法权,但承担了多项前期审核、出据相关证明文书等职责,如在街道公章使用中,有些事项核实起来困难较大,没有明确的事实证据,无法出具证明,而如果不给证明则居民认为街道办事处不作为。从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来看,涉及居民人身和私有财产证明的事项都要街道把关,而街道又缺少必要的行政调查手段。如目前“辖区内失业人员、社保所存档人员购买经济适用房家庭收入核定”和“北京市重点工程和危改区被拆迁居民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审核”两项,市相关部门要求居民所在街道审核,街道并不掌握申请购房居民的住房基本情况,工作难度较大。

5、监督权形同虚设,监督难

目前,各街道与区域内专业部门的关系存在着错位,街道办事处对专业部门的监督权尚未体现,按照市五次城管会的要求,街道工委、办事处的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统一组织考核和监督,政府专业管理部门不再对街道办事处进行专项评比,但专项评比依然延续。而街道对相关专业部门的监督却无法可依,尚在摸索之中。

6、法律人才匮乏,履职难

法制工作人员法律基础知识严重不足。街道办事处的法制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人员不多,中心任务一来,法制工作自然无暇顾及。加之培训力度不够,许多街道法制工作中存在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

(二)主要原因

一是现行法律规定严重落后于改革开放条件下的街道管理体制。《条例》制定于1954 年,半个多世纪过去,该法对于街道办事处的职责规定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二是政府规章严重落后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前街道履行职责的主要依据是《工作规定》(市政府1999 年第23 号令),大部分职责依据分散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之中。而《工作规定》中的很多职责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已经从街道办事处拿走,如城管执法、婚姻登记、统计等职责已实行垂直管理,职权也在缩小,地方规章已严重滞后。三是涉及街道办事处的法律制度不统一。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有许多不一致和互相冲突的地方,既然《组织法》规定了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其他法律规定就不应该再赋予街道办事处任何行政处罚权。法律的不健全不完善,是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主要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源。

三、关于推进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路径的思考

(一)抓紧法律建设,保证街道依法行政

职责法定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最基本的原则,法定职责明确是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能的基本条件,《纲要》提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就是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随着法治政府建设进程的加快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街道办事处的职责不只是加强居民工作,密切群众联系,其在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和服务方面日益承担起更多的职能。《条例》原有规定已远远不能适应现行城市管理的需要,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关立法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应当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高度,从巩固国家政权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从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来认识街道立法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建议立法机关尽快修订《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进一步明确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管理机构、职权、职责、人员设置、工作程序、经费保障等,使其可以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二)加强制度建设,根据法律确定街道职权

在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等相关法规尚未修订之前,市、区政府要加强街道办事处制度建设。对《街道办事处工作规定》进行修订,一要确定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权,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城市管理工作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府的决定、命令、指示,作出总体规划和部署,并督查落实情况。二要确定街道办事处的统筹协调权,鉴于政府职能归位以后,行政执法队伍实行垂直管理,应以属地管理为原则,明确赋予街道办事处统一协调联合执法,对城市管理实行综合治理的职权。三要确定街道办事处的监督考核权,建立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干部任免权归街道,对干部实行双重管理;考核结果与对干部的奖惩、任免挂钩;对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实行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

(三)加强街道办事处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

一是建议在街道办事处设置法制科,配备2—3 名法制工作人员。二是加强对法制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和交流,不断提高法制机构和干部的综合素质,当好街道领导和各部门在依法行政中的参谋、助手和顾问,在本辖区依法行政中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的作用。各项对外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都要经过法制机构的审核,保证街道办事处作出的所有决策及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四)加强社区建设,依法指导社区民主自治

落实《决定》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的要求:一是建立街道行政管理与社区民主自治相衔接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严格执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清理目前由社区承担但依法应当由政府及其部门履行的职责;三是建立社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报告、评议、考核制度,健全完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四是组织社区定期对区政府及所在街道办事处工作进行评议;五是建立充分保障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制度,扩大居民的自治范围;六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在区社会办的领导和指导下,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扶持、规范和管理,把应当由社会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积极与社会组织合作,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产品服务。

第四篇:城市管理依法行政的实践与思考

城市管理依法行政的实践与思考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1,这两个重要概念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出现,是继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之后,民主法制建设领域两个具有战略号召力的新概念,也成为十七大报告的亮点。贯彻好十七大精神,就要求我们结合城市管理执法实际,坚持依法行政。当前城市管理执法中出现的各种执法不规范,甚至违法执法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要求将如何规范执法行为作为当前城市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城市管理工作中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从城市管理执法的性质、目的来讲,加强依法行政是当前我们弘扬法治精神的首要任务。城市管理部门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城市管理执法的目的和职能,就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服务。在这个意义上,由城市管理的公共性质所决定城市管理的公共服务性决定了城市管理执法的目的,即保障和维持城市高效、协调运行和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城市管理执法的水平最终要体现在执法的法律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即是否以最低的执法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高效、协调运转和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从城市管理执法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来讲,加强依法行政是规范城管执法行为的根本举措。在城市管理实践中,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有所增强,依法行政水平有所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存在问题,固然有许多客观的因素,但也不可否认,我们城管执法的自身行为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规范执法行为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法不知道、知道不执行、执行不严格”2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把执法当作一种特权,有的执法犯法,滥施处罚,徇私枉法,以权代法,尤其野蛮执法、暴力抗法事件层出不穷。这就充分说明,我们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和按法定程序办事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行政执法的现实情况来看,导致失范失当和违规

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主要源于“四个不适应”:一是领导干部思想观念不适应。在领导层中不少人法制观念还很淡薄,总觉得依法行政不管用、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烦,尤其是一些肩负组织指挥职能的领导者头脑里存在着传统的“人治”观念,有的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置法律于不顾。二是行政执法队伍素质不适应。目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既有因不懂法而导致出错的,也有滥用权力而违法的,这些都可以归结为执法队伍的素质问题,要么是业务素质偏低,要么是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三是执法手段不适应。突出表现在,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加上具体操作时的个人偏好及其他人为因素,致使行政许可标准不一,范围失控;行政处罚畸轻畸重,显失公正;行政强制执行往往贸然实施;行政监督检查难免流于形式。种种执法手段目前所达到的效果,显然与依法行政的要求反差较大。四是执法机制不适应。一方面,在执法运作上注重实体法而忽视程序法,注重执法环节而忽视承担相应责任;另一方面,既缺乏有效的激励,又缺乏得力的监督。

从城市管理执法的特征来讲,依法行政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基本要求。就城市管理执法活动的特征而言,执法人员所面对的管理对象纷繁复杂,由于城管执法的管理对象是广大市民群众,而又大多为弱势群体,不能等同于公安执法的预防犯罪、制止犯罪的执法行为。城管执法的这一特性,就使城管执法行为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对城管执法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城市管理执法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暴力抗法事件,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执法者道德修养偏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并已成为依法行政的一大障碍。每日每时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要保证执法队伍具有快速反应、机动决策、果断行动的行为能力,就必须赋予其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而自由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带来权力的滥用。只有依法行政,才能在保证行政效率的同时,防止执法权力的失控。

依法行政已经成为规范城管执法行为的根本举措;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法律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而且直接影响到执法队伍的形象和政府的权威。

二、现阶段城市管理依法行政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

不可否认,当前城市管理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乱收费、乱罚款,暴力执法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出现了北京城管李志强在冲突中遇害的事件,全国各地也出现了很多的暴力冲突事件,市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虽然在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市容秩序得到了好转,但往往治理效果上去了,市民的满意率下去了的怪现象,成了所谓的“挨累不讨好”。时有发生集体信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大众媒体的频频曝光。上述问题突出的原因,既有城管立法的薄弱,也有城管体制混乱、职能不清、重叠执法的原因;既有行政执法的过度干预,也有城管执法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措施落实不力,以致行政执法权力滥用等问题。其实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依法行政不强,没有做到依法行政。

深刻分析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依法行政水平不高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

1、城市管理法制体系不健全。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形成一套专项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城市管理执法依据只是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之中,由于城市管理执法的特殊性,往往无法找到恰当的执法依据,甚至出现了“无法可依”的现象。城市管理立法进程缓慢,制约了城市管理依法行政。

2、行政执法程序还不够规范。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遵守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等现象,执法随意性大,没有依法办事、有的个别领导在处罚决定生效后随意乱表态不执法或执行大打折扣,也有个别单位不按规定办事,擅自低价处理没收财物,同时有的地方存在执法不公正,没有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由于城市管理执法性质不同于公安执法等其他执法部门的执法性质,绝大部分处理的是弱势群体摆摊设点、违章占道、乱倒垃圾之类的案件,一旦出现暴力抗法事件,往往由公安机关介入,以民事纠纷对待,淡化了执法权威。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人身保障制度也不健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遭遇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对侵犯执法人员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不严格,不具体,又加之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执法人员是非公务员的行政事业编制,处罚时又缺少法律的根据。在遭遇暴力抗法时事后往往不了了之,以致在很多情况下都影响了行政执法队伍的士气。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实行“收支两条线”在有的地方还没有做到,有的地方由于财政困难,执法经费无法保障,仍然实行罚款分离。不少执法队伍实行自收自支,以收费和罚没收入作为补充经费不足,这被称之为“自费执法”,而个别行政执法部门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和本单位的局部利益还向下属单位和执法人员下达经济指标,为了完成任务,在实际执法中,一些人不是重在纠正违法行为,而是只收费,罚款了事。这种以“违法养执法,执法护违法”的现象,极大地损害了执法机关的执法形象,权威和效能。

4、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随意性大。由于城市管理执法范围较广、管理量大,导致行政自由裁量范围过广,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随意性较大,造成行政自由裁量没有制约使行政执法偏离公平、公正、公开的轨道,难以做到行政执法合法、合理。

5、政府行政干预执法。由于城市管理执法相应的不具备执法独立性。往往不是以法律法规为执法管理依据,而是以政府行政长官的意志为中心。为了强化城市文明创建,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往往政府行政长官的命令就进行了集中整治,甚至进行违法拆除,忽视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具体执法中,在服从于法律还是服从于行政命令的选择中往往选择后者,造成难以依法行政。究其原因是人治观念根深蒂固。人治观念没有得到根除,思想观念陈旧,轻法律法规重行政命令,轻依法办事重行政权利。

6、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缺乏有效监督。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其权力的行使者即行政执法部门内缺乏自我约束机制,而外部监督又存在着约束不力的问题,导致整个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的运行失去应有的效能。目前各地行政执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视突击性的监督忽视经常性的监督,重视出了问题的时候监督,忽视预防性的事前事中监督,重视对实体法执行的监督,忽视对程序法执行的监督,重视对行政执法个人的监督,忽视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现象。以致公众被不文明执法侵权或受损时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

7、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素质尚待提高。行政执法队伍处于行政管理的第一线,其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依法行政的效果。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执法的质量问题。目前,我国城市管理执法中运用粗暴、野蛮手段以达到严格执法目的屡见不鲜,不按规定执法、徇私枉法现象层出不穷。导致公众对法律的歪曲认识,觉得法非为保护其权益而制定,而是强迫、压制其之根源。还没有真正的树立法大于权、法高于行政的观念,法律是对人们各种行为正确与否的衡量标尺,但并非要求使用暴力或不文明的手段来达到法律规定之要求,文明执法才是其根本之体现。

三、城市管理工作中依法行政的主要内容和实现依法行政的途径

从城市管理执法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分析出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可以看出依法行政必须依法、依权、依序。依法行政,就是行政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行政事务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依照法律履行职责权限。依法的“法”,包括实体法律、办事规则和履法程序。依法行政首先“依法”,权限法定,即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权力都来自宪法与法律的授予、确认和许可,法律规定以外的行政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二是 “依权”,行为合法,即即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无论抽象行政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都要符合法律的精神与条文要求;三是 “依序”,程序合法,即合乎法定的程序。法律的严谨性和严肃性必然要求执法的严格性。执法人员务必“心中有法,虑必及法,言必合法,行必循法”3。

笔者认为要有效规范城市管理执法行为,达到城市管理依法行政的目的,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完善的法制体系和制度建设----确保依法行政的规矩。完善法律支撑体系,首先要把“城市管理”这个新生事物在法律意义上明确下来;第二是城市管理机构的设置应有法律依据和相应的执法主体地位;第三是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应有确切的法律支撑。解决上述问题应该看到,现在使用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规及规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与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发展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且目前各地出台的一些规章、规定又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不具备强大的民意基础和足够的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根据新的形势和条件加快城市管理立法,对原有的法规、规章进行修订。修定时需根据综合执法试点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成功经验,并考虑大中小各类城市管理执法的各种因素,尽早出台专门的城市管理法,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统一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法律体系,同时,要重视城市管理中的执法和监督,要加强各种制度建设,避免执法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行,保证依法行政,防止徇私枉法,以言代法的行为。

同时,通过立法推动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继续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推进综合执法,清理和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决纠正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行为失范、超越职权、滥用职权、暴力执法以及执法不作为等现象,要做到明确执法权限,细化执法标准,强化执法考核,落实执法责任。同时,行政执法机关还应从注重审批向注重监管转变,从注重结果处罚向注重过程控制转变,并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多采用说服教育、调解疏导等方法,以努力提高执法水平,消解执法冲突,化解社会矛盾,防止行政执法简单化、粗糙化、强制化的倾向。

健全的执法培训机制----确保依法行政的基石。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条件,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再好的法要靠执法者去执行。这就要求执法队伍,精通各项法规。在执法培训中不但注重实体法,而且注重程序法,不但重视大法,而且重视专业法。既加强思想教育,教育行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又加强法律知识和城管业务知识培训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以全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通过培训使执法人员熟知主体法、行政诉讼、赔偿、复议等有关法律法规,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强力的执法责任机制---确保依法行政的利器。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现了行政执法活动中各执法主体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责任是法律的生命,违法不究必然导致有法不依。要把强化城市管理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的责任、尤其是领导人员的责任,作为规范执法行为的着力点。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是前提,逐级分解执法职权是基础,切实做好检查考核是重点,从而健全执法责任体系,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自觉的依法行政意识---确保依法行政的源泉。首先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确立的治国方略,能否依法行政,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态度和政治纪律问题。第二,要充分认识依法行政就是按人民的意志办事。我们的执法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行动都要以维护和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第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的关系。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法律不仅不会也不可能时时迁就政府的各种即时性意向,有时还会构成一种强有力的制约。依法行政要求必须学会并习惯于按法律规定的形式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依法行政的助推器。天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行政、关键是执法,难点、重点还是执法,这就要解决一个执法监管的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某种意义上讲,比无法可依更糟糕。在规范执法上,执法监管尤为重要。要真正的发挥执法监督作用,必须在三个方面强化监督,这三个方面一直是城管执法的薄弱点。一是需要强化程序监管。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中,执法程序往往被忽视。程序不当,既影响执法的质量和执法效率,也影响执法的严肃性。二是强化财政监管。在行政执法管理中彻底摒弃部门经济利益追逐行为。行政权力与部门的经济利益相纠缠,必然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对所有符合规定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都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不得违反规定擅自设立行政性收费种类、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三是大力推行公众参与机制。即推行 “公众城管”这不但能有效地监督城管执法,规范执法行为,而且能够极大地体现城市管理民主化,并能够在管理中提高执法和管理的效力。监督是多方面的,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府、政协的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健全的职业道德教育机制----确保依法行政的动力。加强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的有效手段,而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对实现执法公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城管执法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相比,有着更为严格的职责性、强制性和自律性。如果不具备应有的道德品质,做不到忠于法律、廉洁自律、修身奉法,执法公正、服务于民,构建和谐城管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综上所述,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有赖于我们对依法行政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只有依法行政才能真正地规范我们城管自身的执法行为,才有可能自觉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健全行政执法机制,搞好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才能真正地提高执法效力,减少城管执法矛盾,构建和谐城管。

第五篇:工商行政管理理论道德规范

工商行政管理理论道德规范(课后练习)总共13题共0分

查看试题范围: 显示已答试题 仅显示答错试题 仅显示答对试题 显示全部试题

答题者姓名: 孙若君 答题结束时间: 2012-09-27 22:35:51 共计答题时间: 00:00:0

3一.单选题(共6题)

1.()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也是道德规范的工作要求。

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2.()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纪律保证,也是职业监督的要求。

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3.()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的政治素质和职业责任,也是对职业理想的要求。

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4.2007年,在全系统确定了()个单位作为全国工商系统工商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A.100

B.107

C.77

D.207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5.()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和服务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纪律的要求。

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6.规范虽然只有()句话、()个字,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要求明确。

A.4、32

B.2、24

C.2、12

D.4、28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二.多选题(共2题)

1.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以廉为荣,以贪为耻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E.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标准答案:A,C,D,E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2.近几年来,以“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为主题,以“五进”()和“五上”()为载体,体现工商机关职业特点、活泼多样的群众性工商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各级机关普遍深入开展。

A.进机关、进基层、进岗位、进家庭、进市场

B.上墙面、上桌面,上讲台、上媒体、上网络

C.进机关、进基层、进岗位、进社会、进市场

D.上墙面、上桌面,上讲台、上舞台、上网络

★标准答案:A,D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三.判断题(共5题)

1.《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了8个方面、42条不准。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2.2011年11月10日,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同志在召开的全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做了重要讲话,并正式颁布实施《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3.2011年11月4日,总局向全系统发出关于印发《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要求全体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认真执行。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4.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5.2003年9月25日,总局党组向全系统颁布了《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六项禁令”》。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下载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思考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思考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推进基层依法行政的实践与思考

    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政权体系中的最基层单位,面对着8亿多的农民群众,同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联系最经常,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最前沿阵地,推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新时期推进基层依法行政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推进基层依法行政的实践与思考 乡镇、街道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政权体系中的最基层单位,面对着基层农民群众,同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联系最经常,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最前沿阵......

    检察院调解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近年来,随着西方“adr运动”的发展和“恢复性司法”的兴起,人们认识到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智慧,其教判决更加有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因而被广泛提倡。但在法官主持下的调解,受诸多......

    检察院调解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近年来,随着西方“adr运动”的发展和“恢复性司法”的兴起,人们认识到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智慧,其教判决更加有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因而被广泛提倡。但在法官主持下的调解,受诸多......

    依法行政的调查与思考

    多措并举抓整改 严格执法提效能 ——从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看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复议制度是行政机关内部实行层级监督,自我纠正错误的具体行政行为,保障行政管......

    文化法制建设与依法行政实践的研究与思考(推荐五篇)

    文化法制建设与依法行政实践的研究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把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依法......

    浅谈关于创建和谐家庭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思考

    浅谈关于创建和谐家庭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思考 论文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家庭美德”和“家庭责任”建设,倡导建立“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

    关于创建和谐家庭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思考

    内容摘要: 论文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家庭美德”和“家庭责任”建设,倡导建立“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这是新时期我党重视家庭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