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镇委托消防执法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1:2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乡镇委托消防执法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乡镇委托消防执法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探索乡镇委托消防执法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探索乡镇委托消防执法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文章分析了消防“网格化”监管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开展消防委托执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探讨民勤县开展消防委托执法工作的经验,重点分析了目前委托执法中存在的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等方面的问题,从编制机构、执法资格、人员培训、委托执法事项等方面提出了工作对策,为推进消防委托执法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公安消防;委托执法;实践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社会多元融合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据统计,截止2015年10月,民勤县个体工商户总量已达14052户,且绝大多数属于利用临街铺面或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从事低端生产加工或服务行业的小工厂、小作坊、小餐饮、小旅馆等“九小场所”。按照《消防法》的规定,此类场所均属于镇街、村(社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范围。但受限于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乡镇政府在开展消防执法监管工作中,只有监督指导权,而无相应行政执法权。这一管理模式造成乡镇(街道)在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执法盲区和空白,大量火灾隐患未得到有效制止。如何借鉴安监、食药等部门在委托乡镇街道行使行政执法权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消防警力无增长改善,成为摆在各级公安机关消防部门面前的难题[1]。消防委托执法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2.1 委托执法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委托行政执法是指具有法定职权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本行政机关或本单位的行政执法权按照规定程序委托给其他行政机关或符合条件的组织实施的行为。

2.2 委托执法的构成要件

2.2.1 客观要件

委托机关(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受委托组织(乡镇人民政府)本身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条件和依据。委托机关必须有法定职权,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法定职权由消防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消防条例及公安部的规章设定。委托执法要有法律依据,但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可以委托执法的事项不多,可以提请有地方立法权的人大及常委会和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拓展委托执法事项。受委托单位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即依法成立、有能力行使执法权的正式工作人员、能够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

2.2.2 主观要件

委托行政机关与受委托机关有一致意思表示,并签订书面的委托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委托机关应当梳理本部门可以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明确委托执法的具体事项和内容。委托协议签订后,委托机关和受委托单位应当将委托机关和受委托机关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以及委托执法事项、期限和法定依据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或报刊等载体进行公告[2]。民勤县改革乡镇消防监管模式的基本情况

3.1 机构设置

2014年,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在各乡镇设立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站,属于股级建制,与所在乡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工作职责为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辖区内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掌握本辖区的消防安全状况,建立健全各类消防工作台账,及时上报各类信息;分析、研判本辖区消防安全隐患;经常性的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3.2 人员编制

目前,各乡镇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站设有2-3名兼职工作人员,其中站长由分管消防安全工作的乡镇政府副职兼任,其余兼职工作人员由乡镇将原“农村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调剂使用,未正式核定人员和岗位编制。

3.3 日常工作

自2014年全市农村火灾隐患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乡镇高度重视,创新机制,结合农村消防工作实际,推行“三级网格”、“三色预警”、“三户联防”管理模式,着力构建农村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

3.4 执法资格

全县现有1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取得甘肃省行政执法证人员共175人,配备在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站的兼职人员共56人,取得甘肃省行政执法证人员共40人,全部为乡镇行政管理岗位。

3.5 委托执法

县公安消防部门结合辖区消防安全形势,确定距离城区较远、“九小场所”较多、基础工作扎实的蔡旗、重兴等2个乡镇作为试点乡镇;对试点乡镇授予监督检查权、责令改正权和提请行政处罚权等3种消防监督执法权,并与被委托乡镇签订了《行政执法委托书》,明确了委托执法的具体范围和权限;行政执法权的范围为对本行政区域内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列管单位以外的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存在的问题

4.1 人员编制不明确

全县虽然设立了乡镇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站这一机构,但是未核定人员编配职数和岗位,导致各乡镇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站人员不固定,且全部为调剂的兼职人员,无专职工作人员。

4.2 执法主体不具备

近年来,各地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乡镇作为负有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的基层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但是由于不具备安全生产执法资格,导致对辖区内一些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仅能行使行政督促权,而不能行使行政执法强制权。目前,只有通过委托执法的形式填补消防监督执法的“空白点”。

4.3 执法资格不严格

目前,各级政府虽然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资格准入制度,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履行行政执法职权的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行政执法资格证,但是对于配备在乡镇安全生产监管岗位上的人员未强制实行持证上岗。同时,省级政府在组织行政执法岗位资格考试时,对乡镇干部限定在“乡镇行政管理”等特定的执法岗位,未分配“消防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等安全生产类执法资格岗位。

4.4 人员培训不到位

县公安消防部门虽然对乡镇消防安全“网格员”分层次进行了消防知识培训,但缺乏消防法律法规的培训。尤其是开展委托执法活动,更是缺乏对有关人员开展系统的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规范培训。深化乡镇消防监管模式改革的对策

5.1 提请核定人员编制

参照乡镇安监站人员岗位编制,由县级编制机构统一核定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站人员编制。同时,在省、市层面协调人社、编制、公安、安监等部门,下发相关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整合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站和安监站,增加机构编制人数。

5.2 加快试点经验总结

目前,民勤县仅确定蔡旗、重兴等2个乡镇开展委托消防执法活动,具体执法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县公安消防部门按照《行政执法委托书》确定的范围,加强业务指导,总结经验,为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提供有益借鉴;同时,及时搜集在具体委托执法活动中遇到的疑问,对于涉及法律适用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向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反馈,以便得到相关法律条文适用解释,做到委托执法于法有据、权责一致。

5.3 加强执法业务培训

强化对乡镇的有关人员进行系统的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规范知识培训;参照消防文员参与辅助执法的条件,适时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参加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同时,邀请消防专业方面专家对乡镇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站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规范知识培训。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委托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行使部分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权[EB/OL].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网站,2013,11,9.[2]刘云甫.委托执法备案审查的立法思考[J].广州大学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作者简介:

郭子清(1983.09-),男,汉族,甘肃会宁人,在职研究生,工程师,武威市公安消防支队,主要从事消防监督管理、火灾事故调查。

第二篇:关于消防行政执法探索与思考(精选)

关于消防行政执法探索与思考

张见立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行政执法体系的运作模式发端于计划经济时期。这套执法程序适应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为我国的各项发展做出了独有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体制的转轨,该模式的行政执法体系已显现出一些弊端,并暴露出该体系中所固有的问题,变得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消防行政执法作为我国行政执法体系中的一部分,也不可比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经过几次整改补救,但所做的工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掉。据笔者分析,现行的消防行政执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一、职责不清,与其它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能有重复交叉的地方,造成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由于行政改革的实行,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如精简了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等等,但同时由于我国没能彻底在改革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全面修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各部门职责也有所扩张,导致各部门的工作既有重复,又有所遗漏。这种局面既是政府职能界定不清、缺乏硬性法律约束的反映,又是各部门职责扩张的必然结果。没有法律约束,机构扩张具有随意性,往往视利益的大小而定。常常是有利则争、无利则推,都把手伸向有利可图之处;而对那些工作难度较大、油水却不多的工作则能推就推。这样就造成了有些工作若干部门都来抓、都来管,相互牵制,而有些工作则大家都不管,从而形成了工作中的大量重复和漏洞,出现了某些“老、大、难”问题。例如在建筑

执法方面,消防部门、地震管理部门、人防部门、建设部门等等都有执法资格,致使一张建筑设计图纸要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反复审核,其它不说,只是在时间上的消耗,就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效率十分低下,完全不符合效能优化原则。据不完全统计,在1998年以前国务院设置的四十个部委中,除外交部、国防部、国防科工委、国家民委、国家安全部等五个部门以外,其余三十五部门都与其它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纠纷。这些职责纠纷,少则发生在两个部门之间,多则发生在九、十个部门之间,最夸张的是,建设部竟与当时的近二十部门都有职责纠纷。中央是这样,地方更不用多说,更是到处都是“依法打架”现象。

二、消防行政法制不建全,制度不规范,方法和手段落后。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还是1998年4月2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而由于我国近些年的飞速发展,社会情况早已和当时千差万别,出现的许多新的问题和新事物都不能在消防法中找到明确的管理办法。于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地方各级政府又制定种种条例、地方法规来对消防法进行补充、解释。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各地区间的规定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为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来往和政治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法律制度的硬性约束,消防行政执法中的不规范操作自然会造成执法的随意性,在消防行政执法中往往出现管什么、怎么管,全凭领导人的意志的现象。这种凭个人意志进行的行政执法,缺乏合理的分工、明确的制度和严格的制约,往往会造成人心

涣散、滥用权力、徇私舞弊等情况。

三、消防行政执法理念落后,执法人员特权思想存在,缺乏服务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强调政府本位。在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权威,忽视对具体民主参与渠道的建设,造成政府孤立行政,缺乏监督。近年来,我国加强了社会监督的作用,大力倡导执法为民,将行政执法人员从父母官、管理者的高度降下来,统一成为公务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执法状况。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历史的惯性原因,执法者很难立即由以前的管理者、恩赐者的地位下来,调整好心态树立起与社会公众相互平等的观念。在执法过程中,缺乏服务意识,对待公众时态度傲慢、作风霸道、耍威风、摆架子的大有人在,甚至更有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打着维护国家利益的旗号,侵害集体利益和公众利益。

四、消防执法任务重,执法力量不足,执法人员水平不高。基层消防监督工作包括建审、监督、火调、宣传、易燃易爆等多种岗位。在行政执法时,必须两人或两人以上,加上审验分离,专业分工,导致更多的岗位产生。警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消防执法。公安消防部队作为一支武装力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由于受转业、复员、提升、岗位交流等多种因素限制,难以保证执法干部安心、持续地工作,影响了工作的完整性和学习的持续性。加之,消防规范弹性大、规范多、变化快、涉及的专业多等因素,从而直接影响到消防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

解决消防行政执法中现存问题的方法有过不少的观点和建议。一种观点认为,当前消防行政执法中出现的问题是由于现行的消防法和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不适应造成的,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

必须彻底修改现行的消防法和相关的其它法制体系,从而在根源上消除问题。这种观点比较理想,也是一种根本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难度也十分巨大。我国现正处于全方位的改革时期,消防问题涉及的面广、问题复杂,要把相关的问题完全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应的立法修订工作也必须是渐进式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对于消防行政执法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为解决执法中的多部门职责重复现象,可以采取联合执法的形式,加强不同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减少重复检查、重复处罚。具体做法是在某一部门牵头的情况下,采取相对集中行政执法点的做法。这样可以在业务处理上进行合并、调整,既不涉及不同部门职责的重新划分,也不涉及行政执法资格的并更问题,同时又可以简化办事程序,集中处理需办业务,节约了人力物力,又由于减少了中间的流动环节,而缩短了处理周期,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好的先例,象在我市范围内,就有针对建筑审批工作所做的所谓“打包”服务,具体就是申请单位只需要向制定的部门提出审批、审核要求,就有该部门代为和其它相关单位联系,一次性的办理完建审、人防、防震等等多方面的审批程序,从而节省了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之间的流转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规范消防执法程序,改进工作方法,追求公众满意度。消防法律为了大局需要,就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如有些条款对违法行为罚款金额上下限的差距较大,执法人员拥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权。这时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随意执法、凭好恶、凭关系执法的现象,甚至会

有人借机侵害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公平、公正,达到群众满意,就必须完善制度。同时,为了追求群众满意,执法为民,一切以为民服务为基础,某些方面又要求我们对某些执法程序进行灵活应用。例如,在进行火灾调查时,对于重大的火灾事故,我们必须一步一步按固有程序勘查、认定、核定损失等。但对于一些案情简单、清楚、后果轻微或损失极小的事故时,执法过程就可以采用简易程序,如一个损失在500元以下,又事实清楚的案件,就可以不必要求专业的鉴定部门进行财产损失核定了。如果这样,我们是不是应该对执法程序进行一些明确的规定,何种案件可以进行简易程序,何种案件必须采用一般程序,何种案件要求采用听证程序呢。

三、加强政治学习,转变思想,推进执法为民思想,规范执法人员行为,实行文明执法。首先加强政治教育力度,充分发挥我党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入手,培养执法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使其从思想上树立平等待民意识,打牢执法为民的理论基础。其次,建立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要求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要做到着装整齐、仪表大方,执法时要敬礼在先、亮证在先、礼貌称呼在先,接待群众来访时要做到文明用语、规范接待、微笑服务。从形式上规范执法者,使其习惯于平等待人,放下以往高高在上的架子,从而由形式改变内容,让执法者最终从心里愿意执法为民。

四、转变体制,培养骨干,提升执法水平。要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解决执法人员水平不高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将消

防现役体制转为地方编制,让一批消防技术骨干,熟悉消防业务的人员能长期留在自己的岗位,确保消防队伍的稳定性,保证消防工作的连续性。其次是接收引入专业院校和地方大学的毕业生,特别是和消防业务相关专业的人员,以逐步改善和提高消防监督队伍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结构。再次推行岗位培训和资格考试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对已取得消防监督证的人员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消防监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实践教学,对较复杂的案件让监督人员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从立案依据、适用法规、执法程序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以案论法、以案学法,同时,及时组织考核。

五、精简业务,引进竞争,提高效率。对于现在消防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任务繁重的现象,我认为可以采取推出去的办法,将一部分专业性较强,需求较大的业务可以交与社会上的专门机构进行处理,我部们只负责查收。具体的例如我们现在所具有的建筑审核和电气检测等业务,完全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指定有几家具有相应能力的单位办理。这样一来可以减少消防行政执法的压力,更好的完成消防执法任务;二来可以给公民选择的权力,在同类公司间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这些单位能采用更合理的价格、更快捷的服务来满足群众的需要。三来节省了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提升办事效率,加速社会发展。

消防行政执法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综合性较强的全方位系统工作,涉及到政府、各部门、各行业以及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因此,消防行政执法的建设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完善制度,实现规范化执法。

第三篇:乡镇安全监管探索与思考

乡镇安全监管探索与思考

沐川县茨竹乡安办主任胡泰华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事故信息的公开,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近年来,国家从立法、单独设臵监管机构到加大打击安全生产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力度,无不显示了国家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乡镇安监机构处于安全监管的前沿阵地,做好乡镇一级安全监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各地安全生产基础不

一、乡镇监管执法权的弱小,乡镇安全监管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监管存在“政府热、企业冷”的现象。乡镇政府把安全生产摆在相当重要的地位,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网络,组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专门协调安全生产事项,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每逢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都要督查安全生产落实情况。一旦发生事故,政府部门立即组织抢险、处理后事。但不少企业难以将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法施行有近7年的时间了,不少企业主尚不了解这部安全生产的基本法,不明白自己的安全生产主体地位,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基础薄弱。村社建有安全网络,有的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对非法生产经营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制止和举报。

2、责与权不对称,监管效果不佳。说乡镇安监人员“责任重于泰山”,并不过分。区域内日常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都是乡镇安监人员的工作,经常在节假日也得不到休息。但负有管理责任却处罚权限的制约,往往导致面临隐患却治不了的尴尬局面。虽然工作忙忙碌碌,效果却不是很好。书面整改指令没有强制措施作后盾,往往会成为空纸一张。

3、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一。乡镇安监员有不少是半路出家的,专职人员少,编制达不到落实,有的业务不精,有的兼职太多。乡镇工作“无所不为、无所不包”,在工作上个个是多面手,除了负责繁重的安全监管任务外,还有所在单位的中心任务、驻村工作,平时有大量事务要处理,难免精力不能到位,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钻研相关安全生产知识和法律法规,安全工作往往抓不到点子上,对于综合监管、专项监管业务知识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在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存在不会管和管不好的现象,在执法过程中存在适用法律和执法程序出现错误的现象。

4、没有具体措施排除隐患。由于《安全生产法》有些规定过于原则,配套法规不健全,有的规定操作性不强,政府职责定位交叉,对违法行为制裁力度不够,导致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得并不是很好,安全生产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法律实施效果与立法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如《安全生产法》第八十条至八十八条(第八十四条除外)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 2

全生产条件的等几种情形,要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因为没有相关的配套法规或司法解释对“停产停业整顿”规定具体的执行措施,在基层实际执法工作中,如何去操作,感到法律依据不足。

安监执法人员对严重隐患依法发出整改指令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复查,对于不按要求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就可以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了。但生产经营单位如果不主动“停产停业整顿”,安监部门怎么办呢?有的地方采取对企业贴封条的办法,也有的采取邀请电力部门停电的办法。但对这两个措施,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也有应对办法:撕开封条、自己发电继续生产,况且法律法规也未规定这两个措施。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安监总局第15号令,即新修订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了“停产停业整顿”的几种情形,但仍未规定具体的执行措施,只是在第五十八条规定了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时,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这一条规定还是过于原则,毕竟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是一个时间上比较长、程序上比较复杂的过程。刑法学理上有一个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在安全生产执法实践中,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处罚措施能不能实行呢,我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5.各部门多头监管。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安监、质监、消防、公安、工商、教育、交通、建设等部门都有职权去抓 3

各自分管领域的安全工作,看上去各司其责,实际是部门多头管理,造成职责不清。各部门在监管中自行操作,职能交叉,有利的谁都想管,没有好处的往往踢皮球,目前体制仍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有关特种作业培训发证工作,多个部门都在管。多个部门负责使得工作上的扯皮和监管空档在所难免,有的工作要么无人过问、要么越位争权的现象,降低了监管治理力度,增加了执法成本,削弱了执法效率,难以形成高效、统一的工作机制。有时企业很反感,这边安监部门的检查刚过去,那边卫生、质监、消防等部门又来了。

二、建议对策:

1.加强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宣传,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要靠执法,也要靠宣传。政府主管部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乡镇安监人员也要当好一个宣传员的角色。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应多在当地电视台做公益广告、宣传安全知识;印发安全生产内容的各种宣传图片、小册子送到每家企业,利用流动宣传车放广播,在各集镇、主要道口悬挂安全宣传横幅,向企业发放“安全生产公开信”,向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安全员发送安全警句短信等各种形式;并要求乡镇机关干部都要成为安全员,做好所驻村居安全知识宣传,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此达到全民自觉参与安全生产的大格局。

2.理顺监管体制,实行垂直管理。乡镇安全管理机构在各地 4

设臵和称谓不一,但都沐川而言属于乡镇政府社会事务办公室下属的一个工作部门(安监办)。要尽快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使安全监管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可以借鉴工商所、派出所、税务所的体制和机制,将乡镇安监办改制为安监所(或站),实行垂直管理,条件不成熟可以实行省、市或者县垂直,或者通过立法、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出台硬性规定,将乡镇安监办的机构相对独立、人员专职专用作为考核指标,建立督查考评制度,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督查考核,督促乡镇政府加以落实。乡镇组成一个综合性的公共安全管理机构,称谓乡镇安监站(所)或安监中队,解决安全监管工作中多头监管、职能交叉问题,人数在3-5人之间,综合管理乡镇工矿企业安全、消防安全、道路水上交通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建筑安全、卫生安全、公共场所安全等职能。配备必要的安监设备,并赋予一定的行政处罚权。

3.完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强化执法职能。《安全生产法》颂布实施后,有关部门相继颂发了安全生产方面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我国已经形成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安全生产领域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有法可依。责权统一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个基本规则,加强安全生产领域依法行政工作,做到“依法治安”,要求乡镇政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运作效能,必须赋予其一定的行政处罚权,使一线安监机构责与权相对称。

虽然处罚只是一种完成整改目标的手段,但如果没有这种手段,安全监管效果将大打折扣。乡镇安监机构责权对称,一线安监员能及时消除看得见的安全隐患,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但现行法律在这方面是空白,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方面有的规定不明确、操作性不强。有关部门要针对实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加强经营者权益保障、义务落实、强化制裁违法行为、科学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和完善配套法规等方面,加速立法调研,制定与修改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安全生产国家标准、从业人员紧急避险制度、安全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以适应安全生产监管实践的需要,不断完善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把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一些重大隐患要克服部门利益与地方保护主义,可以采取各部门联合执法的方法消除,如明确停产停业整顿的措施,要求供水、电力部门配合做好工作。探索如何建立和完善与电力、工商、税务和法院、检察、公安等司法机关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让责任人感觉违法生产无利可图,甚至倾家荡产,从而使人们普遍树立安全生产不尽责就要承担严重后果的意识。在当前情况下,严格执法显得尤其重要。对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或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强制提取一定的安全经费,用于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对干扰安全生产执法、包庇、纵容不法厂商的行政官员,一经发现,就地免职。

4.加强安全培训,夯实安全基础。培训工作包括对乡镇安监人员、企业安全员和员工的培训。

培养一支坚强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上级安监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安监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安全生产业务指导,督促乡镇安监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确保乡镇安监人员持证上岗;加大对乡镇安全监管工作的帮助,解决乡镇安监工作存在的困难,建立整套安全监管工作制度、规范和程序,提高乡镇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乡镇安全监管的工作水平,使乡镇安监人员一要懂、二要会管。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让职工真正掌握岗位安全规章制度,只有脚踏实地对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做好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私营企业是很难自觉做好安全培训的,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在这方面就要有所作为。

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特种作业人员意识到不参加安全培训、无证上岗的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培训意识。二要组建专门的安全培训机构。打铁先要自身硬,先做好师资培训,让师资自身强起来。三要针对不同行业、岗位特点做好有针对性的培训,开设不同的班级,分门别类做好安全培训。目前私营企业的职工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不高,要有适合职工特点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岗施教,学以致用。四要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如可以在晚上业余时间将私营企业的员工组织起来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开展安全培训服务,基本上不影响企业生产。7

五是培训不光只停留在理论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际操作培训和考核,确确实实做到让职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使职工学到知识就能真正有用。六要加强安全培训督查力度,督促企业按规定做好职工的安全培训,对新招录的人员,必须实施强制性安全培训,对特种作业人员经相关部门考核合格才能持证上岗。对于一些不参加培训工作的“钉子企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就安排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的违法行为,一定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

2010年5月6日

第四篇:“双师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数、语、外、物教研组教师写)

鹤岗市第二十六中学业务培训

内容“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二)主持人:马雪滨 地点:会议室 时间:2017.10.16

一、背景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往往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背离了交流互动的原则。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校改变了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互动方面,仍有缺陷。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一方面,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努力丰富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需。同学科教师之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独特的授课方式,因此,在一堂课中需要教师之间的互补和合作,需要以协同的方式进行,将学科知识完美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另外,我校班额人数少,利用多媒体两位教师同进一堂课,对学生将会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与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我校探索尝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双师教学”,即由同一学科的两个教师,一个是我校的老师,一个是多媒体网络老师来共同完成某一学科的授课活动。

二、双师教学构想

1、“双师教学”模式将是一种极具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交流、沟通和补充,构建起了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和谐统一。对学生而言,“双师教学”是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实现了“学习中感受,感受中学习”的目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师而言,则意味着上课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在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具体体现。

2、“双师教学”模式将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更能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激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激情和兴趣的课堂,是一潭死水,教者声嘶力竭,学者昏昏欲睡,实在是无效果可言。“双师教学”教学模式下,两位教师可以实现角色之间的迅速转换,根据教材内容即兴的情景表演与对话,以及随后师生之间的反串,把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个整体,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赋课堂以活力、激情和兴趣。

3、“双师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教师之间学科认识、思考、授课方式的不足。由于新教材取材广泛,学科之间渗透强,一位教师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这就需要更多的老师产生思想的碰撞,这样的情况在“双师教学”模式下将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总之,“双师教学”模式探究还只是一个起点,是一种探讨性的思考设计和实践摸索,还有许多很具体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例如,如何合理设计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如何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如何使双师课堂模式逐步成形并完善成熟;如何制定可行性的方案、“双师教学”是否会增加教育成本等等。但我们相信:在不断地探索、总结和革新中,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理想的、富于个性化的课堂教育途径。

第五篇:激励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激励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探索。激励教育就是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激 发学生的主体动力和内在潜能,培养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促使他们在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和个性特长都获得全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人。

激励教育模式就是依据激励教育涵义,由目标系统、操作系统、调控系统等组成的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

本文阐述了激励教育的涵义;介绍了激励教育模式的构建;论述了激励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思想观念、目标要求、结构特征等方面的关系;提出了激励教育模式在实践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思路;探讨了在当前普及中学教育的条件下,如何改善学生学习心理品质,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做法。

激励教育模式是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育人目标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

一、激励教育与激励教育模式

激励从字面上理解为激发鼓励之意。在心理学上,激励就是用诱因来诱发和激起有目标指向的行为。具体说就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因素去诱发活化其相应的动机,产生行为的推动力,它所强调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拓展人的内在潜能,从而促使人们在学习上、工作上取得成就。

激励教育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都有成才的愿望和需要,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激励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革,建立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动力和内在潜能,激发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促使他们在品行、学业和个性都获得全面发展。激励教育模式就是依据激励教育涵义,由目标系统、操作系统、调控系统等组成的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具体如下:

目标系统中学校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以激励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为中介,建立完善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并努力做到两者协调统一,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和谐发展。主动学习是爱学、勤学、会学;和谐发展是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在这个总目标下,我们还建立了班级教育目标和各科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目标。为了发挥目标的激励功能,我们要求在纵向上应具动态性,即目标和要求有一个从学生个体标准到社会标准的变化过程;在横向上应具层次性,目标和要求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只有两者协调统一,才能发挥目标的激励功能。

操作系统我们提出“四优化”。一是课程结构优化,要求健全学科课程,发展活动课程,建设潜在课程;二是课堂教学优化,要求教学方法上采取目标教学,分层递进,及时反馈,教学组织上低起点、小步子、分层次、多反馈;三是班级管理优化,在管理制度上多奖励少惩罚,在教育行为上多鼓励少批评,在教育活动上多主动少强迫;四是学生评价优化,在标准上主要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参照标准,在形式上以模糊评价为主,在方式上主要是鼓励和表扬。

在调控系统中,我们抓住了两个激励机制的建立,一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创设成功的环境和事件,引导学生、教师、家长作积极性的评价,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因果的良性循环,如每年评选学校最佳师表形象、“十佳学生”、“学业进步奖”等;二是协调教育合力,通过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形成学生、教师、家长和谐共振状态,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环境,如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社区学校,开展警民共建文明校园活动等。

实践证明,激励教育模式的确立,较好地为我校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选准了突破口,并逐渐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激励教育与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首先,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其主要观点是注重人的整体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思想。其次,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目标。素质教育注重开发人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终结。第三,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机制。从方法论看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进行整合重构,形成一个由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素质等多个方面复合构成的全面和谐的教育结构。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全体性、整体性和主体性。

激励教育突出强调了人的素质结构内容的核心——心理素质,并把教育首先指向教育的主体——人,拓展人的潜能,建立改善人的内部动力系统,确立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为导向,形成三个具体结构内容: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扎实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因此,激励教育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反映和体现。

激励教育强调解决学习的主体机制性问题,它从本校的学生实际出发,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为重点,强调形式和发展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提出要建立合适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激发形成学生积极的成功体验,促使建立完善良好的心理品质,既是激励教育的素质培养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介手段,并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原动力。所以激励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机制和基本要求。

激励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树立一个教育信念,就是承认每一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一定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这符合素质教育全体性原则。激励教育提出强化和增加与提高学生素质相关的教育、教学要求,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激励教育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征,创设机会,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使教育作用非强迫性,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化,从而内化教育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激励教育实施激励性的评价,采取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积极环境,教育的个体发展差异性原则。促使学生发现自我、拓展自己,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符合素质教育的个体发展差异性原则。

综上所述,激励教育是一种针对当前学生学习实际,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以改善学生学习心理品质为中介手段,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促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育。

所以,我们认为激励教育就是一种素质教育。

三、激励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实践

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的简要表述。依据素质教育理论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构建素质教育的实施模式,是我们构建激励教育模式的目的和要求。在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分析注意到,一方面由于中学教育普及,招生方法改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怕学思想导致部分学生学业不良,中下生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未能很好地向素质教育转轨,学生负担过重,学习兴趣减低,学习自信心下降,大量学生在选拔过程中成为学习的失败者。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当务之急。所以,由目标体系、操作体系、调控体系组成的激励教育模式,力图通过强化学生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激发强化学生的内在动力系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使之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人。

在目标体系中,激励教育模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学校培养目标、班级培养目标、各科培养目标都指向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为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逐步开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动力性机制,让学生主动得到发展,包括在各方面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充分拓展,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在操作体系中激励教育模式,抓住教学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强调做好教育教学过程的“四优化”。

首先是针对现行的课程模式单一,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功能不健全,从而导致学生的身心素质得不到合理的、全面的发展;我们提出一是健全学科课程,所有的课程不能因应试的要求随意删除,严格按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二是加强活动课程,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目前每学年全校都开设课外活动小组超过60个,学生参加率为94.3%。学校每年都举办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专项活动。三是建设潜在课程,包括由校容、校貌、绿化、卫生等组成的校园环境;由校纪、校规等组成的制度环境;由校风、校园文化等组成的精神环境。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拨出10万元左右,用于发展潜在课程,使学校处于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之中。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注重课内反馈、强化、矫正。在教学目标上细要求,把学生学习活动上的要求分解为较小目标,并逐个实现;在教学内容上找准起点,分层渐进;在教学要求上,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充分让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进步,从而使学生不断坚定对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制订的课堂教学要点如下: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做好教学设计,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所要达到结果和规定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意等内容及它们深度和广度。

1.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并组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为每一学生创设教育机会。分层的涵义一是教学内容多设台阶、分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小步前进;二是按照学生个别差异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实施教学要求分层、教学评价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激励发展。

2.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注重教学过程的多向交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使学生与教师平等地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协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4.制订激励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实行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让学生都能取得成功的体验。建立一套适应学生特点和需要的评价奖励标准和方法。

再次,在班级管理上,我们以中介性素质——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为结合点,专门开设心理常识辅导讲座,加强班级建设中的行为训练和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日常学习、班级生活中的问题,设计自我发展的目标,制定自我教育的措施,进行自我评价,激励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调动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逐步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形成。我们制订的班级教育要点如下:

1.深入了解学生,收集分析信息。关心尊重学生,根据学生发展特征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导向性激励教育。

2.重视非智力因素教育培养,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良好心理品质形成。

3.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不断进行过程性激励,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4.不断对学生提出积极期望,实施目标激励,逐步内化教育要求。

5.采取激励性评价,为学生不断创设成功的教育机会,逐步提高自信心。

6.认真重视班级集体常规建设和个人进步计划制定,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总之,激励教育模式在实践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做好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具体表现为在教育思想上,更新教育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师生双向活动;在教育教学内容上,面向全体学生,切合实际,小步子、多台阶;在教育教学评价上,进行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在素质结构关系上,加强中介性素质——学生心理品质的训练培养;在具体的实践中,制定了系列的实施方案,逐步确立了相应的教学,教育目标和原则。所以激励教育体现着素质教育思想,激励教育模式是一种素质教育模式。

下载探索乡镇委托消防执法模式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乡镇委托消防执法模式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深化汕头市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浅谈深化汕头市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当前,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新《消防法》”)及其配套规章、《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颁发......

    镇街消防委托执法工作方案范文大全

    镇街消防委托执法工作方案 镇街消防委托执法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第 298 号令),规范镇街消防委托执法工作,提高基层消防安全网......

    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计算机教育》 作者:李 祥1绪论我国软件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出口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2005年销售额将达到2......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

    学工交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工交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工交替”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实施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

    “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就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主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一......

    “双元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双元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职业学校招生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淄川第二职业中专连续三年招生突破1300人,使在校生达到90个班4000余人,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淄川二职专何以......

    思考与探索

    对年轻的公务员如何成长为 真正乡镇干部的思考与探索在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党中央解决民生实际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历年来以基层工作为主要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