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上海公安机关重大警务处置及舆情应对案例评析
学员:杨 骏
学号:1091302089
公安机关重大警务处置中舆情应对
工作评析
摘要:
公安机关(警察机构)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特点。公安机关在重大警务和突发事件中处臵不当,就会引发舆论热点,甚至导致形象危机。在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结构转型、民主监督增强、信息传递快捷的关键时期,公安机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从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一些重大警务处臵及舆情应对案例入手,运用公共关系理论,结合基层公安实践操作来加以评析。希望能够对基层公安机关不断改进自身工作方式方法,增进与媒体和公众的互动沟通和有效交流,实现双赢的局面有所帮助。
一、运用公共关系理论来指导重大警务活动开展及舆论应对的必要性
我们讲要用公共关系理论来指导实践,那么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公共关系。美国最早从事公共关系学教育的哈罗博士,1977年在《公共关系评论》春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公 共关系的定义》的文章,当时他收集了472个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维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事件和问题;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之作出反应;它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趋势的监视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它使用有效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工具。”[1]这个定义虽然比较烦琐,但比较全面的揭示了公共关系的特性。另外有一个精练的概括,就是美国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詹姆斯〃格鲁尼提出的:“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公共关系有三个基本要素,就是主体—社会组织,客体—公众,中介—传播。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公共关系的目标原则有:
1、互惠互利,公众利益优先;
2、整体一致,社会效益为重;
3、双管齐下,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公共关系的务实原则有:真实守信;立足长远;开拓创新;全员公关。[3] 公安机关作为一个掌握行政强制和刑事司法权的公益性组织,在开展警务活动中必定会与公民、公众及其他组织发生关系,也势必受到公众关注和舆论监督。因此,运用公 共关系理论来指导警务活动开展及其舆论应对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警察机构开展公共关系是树立和维护良好形象的需要;是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获得公众支持的需要;是更好地履行职责,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需要。
笔者这里所说的重大警务处臵是指那些由公安机关出动警力处臵的涉及公众安全、社会稳定的突发性、群体性、扩散性的重大案事件活动。重大警务活动的特性决定了它更受公众关注,更容易招致舆论监督,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同时,媒体从官方代言到公众代言的角色转变[2],以及公众民主维权意识增强和信息传播手段多元化,都给公安机关重大警务处臵和舆论应对带来了挑战。因此,公安机关如何运用公关理论来指导完善重大警务处臵及其舆论应对迫在眉睫。
二、公安机关重大警务处臵和舆论应对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公安机关重大警务处臵以及舆论应对的情况来看存在诸多不足,这里以一些笔者以实例为依据作了梳理归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执法不规范、处臵不到位,引发舆论谴责。少数警察在执法中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人权,滥用职权、刑讯逼供、甚至权钱交易。少数警察缺乏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为民意识和服务观念淡薄,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冷、硬、横、推”等现象。少数警察不 作为或履职不到位,导致公众报警求助无果,引发危机。2005年3月7日青年张衡生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湖南湘潭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交警大队、茶恩寺派出所等5家单位相继接到报案,相互推诿,致使张5天没人管惨死路旁。[4] 二是缺乏主导,迟缓、被动应付负面失实报道。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对公众而言具有一种神秘感。主要是由于警务活动处臵具有保密性,同时,为了避免公众恐慌心理,对一些侦查中的个案侦查不进行正面报道。但是,正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媒体负面报道和小道流传,给重大警务工作处臵造成被动。例如天津的“艾滋病人扎针报复社会”的传言(只是极少数人谎称艾滋病人用针扎人实施抢劫),浙江奉化一名小学生失踪导致“红衣杀人狂”的传言(致使部分家长不敢送小孩上学),上海发生系列“敲头”案后一度谣言四起造成公众恐慌。此类情况会引起公众对警察能力的怀疑,降低公众安全感。
三是用警不慎,强势压制引发危机
一些超出警察职权的活动往往侵害公众权益、危害警察公共关系。其实质是对警察定位不准确、不科学,以及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使然。比如动用警察插手经济纠纷;强制征税收费;干预基层民主选举;阻止媒体合法采访等。比如,江西省万载县发生恶性爆炸事故后,县领导动用警察阻止媒体采访,甚至抢走记者的手机和证件。[5]还有一些地方基 层政府不关注民生,不妥善处理群众利益引发群体性事件,并动用警力采取强制措施,引发警民冲突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比如瓮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这都严重影响了重大警务处臵和公安机关形象。
三、改善重大警务处臵和舆论应对的对策措施 针对公安机关在重大警务处臵及舆论应对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笔者从收集上海公安机关在重大警务处臵和舆论应对中的一些成功案例入手,运用公共关系理论加以分析,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一是坚持第一时间权威发布,抢占舆论主导权。当人们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处于空白的时候,即事件刚一发生还没被局外人知晓的时刻,公众如能第一时间从权威部门获得信息,就会获得安全感。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不一定全面,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时间点。正如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说:“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中,最可怕的不是记者抢发新闻,而是记者抢发的新闻不是出自政府发布的新闻。谁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导权。”[6]如果危机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不能及时报道,那么小道消息甚至是传闻谣言将会弥漫于整个传播空间,使得主流宣传处于被动局面。
2006年8月17日,16时55分许,上海市公安局110指挥衷心接报称,位于本事南京路步行街的市百一店接到电 话称有人在店内放臵了爆炸物,并以此线索要钱款。接报后,市公安局立刻启动防爆预案,调集警力赶赴现场疏散群众并迅速组成专案组。经搜查,未发现有爆炸物品。于此同时,黄浦警方全面开展侦查。8月22日下午,专案组获得重要线索,通过布控,于17:39分在本市宁波路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抓获。
在这起突发的重大警务处臵工作中,事发地在繁华路段和标志性建筑,“扬言爆炸”这样的“坏消息、好新闻”更是吸引了众多媒体涌现现场,一旦舆论引导不当,极可能出现上海社会治安和公安机关形象的负面炒作。对此,市公安局在处臵过程中,在现场附近设立了媒体接待区,主动向媒体介绍一些不涉及警务机密的常规处臵方法,为记者提供用餐。就在现场,第一时间主动发布“市中心某商厦发现可疑物品,警方对商厦进行了检查,排除了放臵可疑物品的可能。”这样既满足了媒体的基本需求,又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同时避免了公众不必要的恐慌。4天后,案件告破,市局新闻办跟进后续报道,表明了上海警方的能力,树立了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8] 二是坚持平等真诚沟通,取得媒体公众信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坦诚是最有效的应对。美国的公关之父博恩斯说过:最好的公关就是说实话。有学者认为,“危机时期应随时发布最新消息,使外界的臆想空间降低,并可 使外界得知组织随时掌握最新状况。”[7]一定要说真话不说假话,更不要用第二个假话去圆第一个假话,不是所有的真话都要说,但要保证说的一定是真话。至于什么问题该说,什么问题不该说,什么时候说,说到什么程度,都是有讲究的,也是需要授权的。尤其在突发重大事件中,更应该真实坦诚,及时告知公众事情的真相。只有做到“讲真话、流真情、道真况、吐真谛、敞真心”,才能真正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2007年6月30日16时许,上海市公安局110接报:金山石化十村某号101室有人死亡。市局迅速指令公安、消防等部门赶赴现场处臵。经现场检测,因现场燃气淋浴器的热水管道锈蚀破裂,导致燃气淋浴器自动点火而产生大量一氧化碳,致使房内三男二女中毒死亡。另一名中毒女青年经及时抢救脱离生命危险。5条人命,神秘死亡,媒体把镜头对准了现场门外,周围居民议论纷纷。对此,市公安局新闻办在现场附近接待媒体,进行平等沟通,即时告知警方调查进展,努力消除不确定因素。调查结果一出,马上进行滚动发布,止谎止慌,安定人心。同时,公安机关还联系当地政府和居委会,组织人员稳定好周边居民的情绪,了解他们的议论和担心,并有针对性了解释疏导。一来避免了猜测性的小道消息传播,稳定人心,二来避免媒体采访周边群众等第一目击人时产生的信息偏差和失真。[9] 三是舆情跟踪适时发布,引导公众理解支持。警察在危机中应对媒体时,应充分表现出对人的生命安全的关注与关心。在所有危机事件的信息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突发事件波及范围往往是媒体和公众最关心的,此时充分的关注与同情可以建立共鸣,赢得信任,以利于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起亲和的形象。如在陈述解决措施之前,要首先表达悲愤之情以及对遇难者家属的同情和慰问;如有失误,要首先道歉,这种人情味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化解危机。同时,要针对公众的关注程度和心理变化,适时发布信息,进行舆论引导,最大限度争取公众的理解支持。
2007年6月6日14:50分许,上海市公安局110接报:本市武宁路杨柳青路肯德基快餐店发生劫持人质案,一名四岁女童被一持刀男子劫持。市局刑侦总队、普陀分局等相关单位赶赴现场处臵。市应急联动中心启动预案,市公安局长赶到现场指挥,要求尽一切努力确保人质安全。经过警方与歹徒近7个小时的谈判沟通未果,21时40分,歹徒欲举刀行凶时,公安特警果断强攻,当场击毙歹徒,人质安全获救。在这个处臵过程中,市局新闻办确保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于当晚处臵结束的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让公众了解市局领导亲赴现场,全力施救,并积极谈判处臵的情况。充分体现了公安机关的人性关怀,也为必要之时采取击毙措施争取了舆论支持。而后,又进行后续报道,明确了歹徒身份,前科劣 迹,回应了公众的进一步关注需求,努力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起到了震慑犯罪份子,安定群众恐慌心理和展现警方维护治安信心和能力的作用。[10]
[1] 张践,《公共关系学》P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2]颜卫青,《试论警察公共危机中的媒体应对》,第25卷第6期政法学刊2008年12月
[3]朱力、任正臣、张海波,《公共关系新论——理论与务实》P57-76,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4]上海市公安局课题组,《和谐社会与公安工作》,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397.[5]宋向明,《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研究》,2008年交大mpa硕士论文
[6]邹建华,《如何面对媒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吴宜蓁,《危机传播:公共关系与语义观点的理论与实证》,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 [8][9][10]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上海公安新闻发布与舆情处臵案例选编(一)》2008.3 9
第二篇:网络舆情应对处置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终端的功能的拓展,人人都成为互联网中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网络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速度也数量级倍数的扩展。而目前互联网的自由性使得人们在发布自己的诉求和言论时无所顾忌,大多数人们在参与过程中无法认清信息的真实性,更多的仅仅是盲目的跟风和起哄,随着更多网民的加入,这种信息的传播面将更广、引起的后果将更严重,甚至能达到失控的局面。监狱的管理性质决定了大多数信息无法及时公布公开,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及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有关于监狱的舆情信息。如何能在网络舆情爆发前采取适当的措施,将舆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一、全面、准确、及时掌握网络舆情
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隐密性的特点,在网络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对网络事件发表言论、表明态度、参与争辩,这使得网络舆情的传播呈现出载体的多样化,最常见的
有网络新闻评论(跟帖、转帖)、论坛、个人博客、播客、微博、QQ 群、微信等,同时,新的传播手段和方式还不断涌现,网络舆情传播表现出“海量、迅猛、不可预料”的特点,所以,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和应对网络舆情是从更高层次上减少负面信息的关键,要积极收集舆情,正视问题,理性应对,在网络舆情即将成为众多网民热议的焦点时,必须掌握相关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启动网络舆情应对程序。
为了保证对涉检网络舆情研判的全面、准确、及时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设置网络监督员。在互联网上设置网络监督员,不断培养熟知网络、技术专业、经验丰富的监督员队伍,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控。
二是发动群众。在一些行业或者社会上聘请兼职的网评员,搜集、整理与监狱机关工作相关的网络舆情,定期汇报网络舆情信息。
三是与有影响网站的管理机构或管理员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联系有影响的重点网站的管理员,定期召集开会,加强沟通,保证事件发生后,对一些网站的帖子能做到及时应对、妥善处理。
四是建设网络舆情搜集平台,通过论坛、电子信箱、微博、微信等方式让群众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过来,尽量不要将其扩散到社会上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五是强化与各主流网络媒体和公安、监察院网监等的交流沟通,建立起信息共享互通机制,以协作互补。
六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特别是应该将监测的重点放在本地网站和全国具有代表性的门户网站涉及本地的相关信息上。
七是要对舆情统筹全局、综合考虑,全面了解舆情发生的大背景和深层次原因,从而形成对舆情的预判,同时与舆情直接关联人加强沟通,全面掌握舆情详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对舆情的实际察知。
八是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咨询团,共同参与舆情研判,确保对舆情现状、特点、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二、完善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制度
(一)建立网络舆情值班制度。
1、监狱信息化管理部门设置专人(网络管理员)值班,及时捕捉信息,分析研判汇总。
2、在工作时间每天浏览查看与监狱相关的监控网站至少三次以上,并做好有害信息的记录情况。记录应包括:有害信息的网址、主题、发布时间、发现时间、上报时间、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
3、建设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实时搜集网络信息,并定期编写舆情报告,制定舆情疏导方案。
(二)建立网络舆情报告制度。
网络管理员要认真整理各类舆情,发现不良信息,要及时备份,并报宣传部门处理。特殊情况,直接向分管领导汇报。如发现包含以下内容信息的,及时报告;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及时上报公安机关。
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2、损害国家机关声誉的;
3、煽动分裂国家、破环国家统一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6、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教唆犯罪的;
7、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恶意攻击他人的;
8、损害党委政府声誉,影响我县安全稳定的;
9、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三)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制度。
1、通过新闻发布、狱务公开、调查处理等方式引导其舆情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2、做好网络舆情疏导工作,利用网络管理员和宣传部门作为网络“写手”,将舆论向有利于我方的方向疏导,同时积极与相关网站联系进行删除或冷处理。
(四)建立网络舆情协作制度。
1、信息化部门和宣传部门负责搜集舆情信息,由宣传部门进行处理。
2、固定管理人员,培训网络“写手”。
3、做好信息备份,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4、对违反网络安全法规或传播有害信息的人员,情节严重的交予公安部门查处。
(五)建立网络保密制度,预防内部信息泄露。
1、内外网必须进行物理隔离。
2、内外网U盘必须分开使用,不得将内网文件在互联网计算机上尽心处理。
3、内外网计算机必须安装杀毒、防木马软件。
4、内网禁止使用无线设备。
5、网络管理员必须定期对内网服务器进行安全漏洞检测,升级服务器系统,安装必要的系统补丁,预防网络安全漏洞。
6、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提高警察保密意识。
第三篇: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重大涉校事件舆情,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
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准确信息并慎报原因,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信息,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
(二)全局利益原则。
在处置突发重大涉校事件负面舆情信息时,坚持以维护党委政府形象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目标,把群众利益、大局利益始终放在优先位置。
(三)口径一致原则。
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做到步调统一、口径一致、权威发布,避免说法不一、自相矛盾,造成于己不利的后果。
(四)疏堵结合原则。
注意把握对外信息发布的分寸和节奏,尊重事实,循序渐进,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传媒,在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的同时,及时删除各类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谣传信息。
(五)协作协调原则。
充分发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团队协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成立
xx
县
XX
镇
XX
小学突发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全校突发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组
长:
xxx
副
组
长:
xxx
成员:
各班班主任
职
责:
(1)领导和指挥全校各类突发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2)根据突发重大涉校事件舆情发生、发展、衍变情况,适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召集各相关成员协同开展处置工作;
(3)组织收集、跟踪舆情信息,及时向镇突发重大涉校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4)通过正规权威媒体适时适度发布真实消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5)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并协调教育办公室、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共同做好突发重大涉校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
第四篇:涉腐网络舆情应对和处置 - 副本
涉腐网络舆情应对和处置
程 然
2009年,中央党校出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辞典》收录了“网络反腐”的词条。根据《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的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如2012年发生的“表哥”事件、“雷政富”事件等一系列涉腐舆情事件中,网民们通过舆论的力量,短时间内网民意见铺天盖地,使得一些官员违法乱纪行为被曝光,并最终使其受到党纪国法处理。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如何监测、追踪、分析和研判网络舆情信息,如何应对、引导和处置网络舆情,是当前必须深入研究和正确对待的重要课题。
当前应对涉腐网络舆情事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四个不足”,一是责任意识不足,认为网络舆情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事,是“副业”、虚事,甚至可有可无。二是主动意识不足,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研究分析少、工作部署少、检查落实少,往往事件在网上热炒,形成社会热点、焦点话题了,才去应对。三是大局意识不足,涉腐舆情事件一旦发生,产生的影响必然不会局限于具体个人或单位,而是会对整个地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四是对网民参与支持反腐倡廉的诉求估计不足。在信息 化条件下,网民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信息公开要求、参与监督要求越来越强,但一些部门对此认识不够,将舆情信息工作与纪检监察其他业务工作相分离,对可能引发的网络热点缺乏足够认识,对网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预判能力。
掌握不及时。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很多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在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上缺乏人员和技术设备的有力保障。没有配备网络舆情人员,出现具体工作无人管或无法管现象。这些直接导致了很多有关本地区的涉腐舆情事件纪检监察机关不能及时掌握,往往是在形成了较大影响或者通过上级相关舆情部门转达才知情,在时效性上的落后,导致在处置上的被动。
方法不得当。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方面缺乏方法技巧,不善于和新闻媒体沟通。在处置网络舆情时,手段比较弱、水平比较低,出现诸多失误,引发群众不满,导致事态升级。具体而言,包括瞒,即不积极主动处理,企图瞒骗到底、蒙混过关;慢,即权威信息公开不及时,没有在第一时间和网民直接交流而错过事件处置的最佳时机;蛮,即或不根据事实认真分析而草率作出结论,或不虚心接受批评、认真整改,在行动和证言上蛮不讲理,与当事人、网民针锋相对等。
网民不信任。比较典型的就是2012年陕西的“表哥”事件,8月26日网上出现相关网帖后,8月30日陕西纪委即介入调查,期间纪检机关多次对调查情况进行了通报,但纪 检机关的介入并没有使事件得已平息,网民对纪检机关通报的信息表示并不认同,对事件结果的呼声越来越高,舆论热潮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至今仍有人对此事的处理提出质疑。分析其原因,是网民对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办案的制度和程序缺乏一些基本认识所造成的。
应对涉腐网络舆情事件的对策主要是:丰富载体,增强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网络反腐是一柄双刃剑,利弊共生,关键在于如何引导。针对目前廉政网站数量少、更新慢、功能单
一、水平参差不齐、内容“千网一面”难以吸引读者等问题,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软件服务,提高网站的质量和水平,创新工作方式,把廉政网站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廉政文化教育警示平台;要采取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聚集网络反腐正能量,围绕网民关心的反腐倡廉热点问题撰写高质量的网络评论文章,对那些不利于甚至诋毁反腐倡廉工作的错误言论,要坚决给予回应,使主流观点在与其他各种观点的交锋碰撞中主导网络舆论,让主流声音压倒噪音和杂音。
强化纪检监察工作网络舆论宣传力度,提升网民对纪检监察机关工作认同度。通过纪检机关网站和一些大型门户网站对纪检监察机关相关的办案程序和办案制度进行广泛宣 传,提高纪检部门职能、制度和办案程序透明度。在加大正面舆论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舆论的同时,注重在通报相关调查情况的同时做好相关制度和程序上的解释,做到依法依规,依据充分,以理服人。
创新方法,增强网络舆情处置能力。网络舆情信息产生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一些反腐倡廉方面的信息尤其吸引网民关注。因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高度重视并切实增强处置网络舆情信息的能力。要把握处置时机,经调查确认真实的信息,及时公布处置情况,防止不良情绪蔓延;对反映有误的虚假信息,要及时公布真实情况,防止舆情扩大造成连锁反应;对需要时间调查核实的信息,要按照程序公布处置进程,建立沟通反馈机制。要做到处置有力,对于网络舆情信息的可信度、扩散范围和关注程度有正确研判,并及时作出适当的处置。要讲究处置效果,针对已发生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对网站、论坛、个人博客和微博的监管。
建立健全涉腐舆情事件应对机制,实现涉腐舆情事件长效管理。开展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不间断重点监测,对有关涉腐舆情信息及时预警和跟踪。根据事件性质和大小,对事件处置方式进行科学决策。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早研判舆情危机的走向、规模,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对舆情应对不及时、处理不恰当和违反新闻宣传纪律造成严重影响 的,严肃追究责任。促使纪检监察机关应对涉腐舆情事件规范化、制度化。
涉腐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置是一个全新、长期、紧迫的工作,也是纪检监察机关参与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纪检监察机关要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创新网络舆情应对和处置方式,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
第五篇:办事处舆情信息应对处置工作
大龙街道办事处
多项措施加强舆情信息应对处置工作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通知,大龙路办事处办事处组织机关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了毛书记《关于舆情应对的要求》的文件精神。通过对文件的深入学习,加强了大龙办街道对于舆情信息应对处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更加及时、准确了解民众所思、所想、所期、所盼,提升舆情信息的应对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街道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近日大龙路街道办事处通过多项措施加强舆情信息的及时应对处置工作。
一、是抓好队伍建设,时时关注舆情民意。
办事处各科室、各社区选派责任心强、工作严谨、文字功底扎实的同志担任信息员,及时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做到归口信息定期上报,热点焦点立即上报。
二、是成立组织,强化领导。
成立大龙路街道舆情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处理舆情的指挥与协调工作;具体做好舆情的发现、收集、整理、监控和处置工作。及时了解社会舆论发展动向,加强对舆情的监控和网上舆论的正确引导。
三、是强调迅速反应,各个部门协调落实。对舆情信息,按照规定以最快的速度上报相关部门、领导。按照问题性质归口各部门调查、核实,妥善解决。舆情信息队伍根据问题办理情况,采取适当形式进行信息反馈及舆论引导。
四、是注重归纳总结,深层次寻找解决问题。
办事处在对舆情信息做好梳理、归纳、提炼工作的同时,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深入挖掘,探究诱因,寻本溯源,从理性角度由点到面,总结事件发生、发展规律,从根本上遏止各类舆情的发生,并对已经发生的舆情问题进行及时、全面、彻底地解决。
五、是明确主抓部门责任,完善制度提升效能。明确舆情信息处置的汇总、整理及反馈工作的负责科室,每周通报信息员的信息报送情况,将该项工作列为科室、社区及个人的年终考核指标之一。建立完善奖惩制度,推行量化考评,激励和约束并重,提升舆情处置工作效能。
六、是加强联动,形成合力。
上级政府、学校、医院、市场、公安等单位建立网络舆情定期通报制度,确定联合处置方式。形成与有关单位的联动、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共同应对网络舆情。
七、是加强督察,落实责任。
建立舆情处置问责制度。在网络舆情监测处置过程中对发现舆情而未按区里要求及时处置,听之任之,失去最佳时机或应对不力等工作敷衍、推诿扯皮,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经查证属实的,依规对相关工作人员或责任部门进行问责,并确定了应负的责任和追究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