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典型经验-43工作法打造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模版]

时间:2019-05-13 11:0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建典型经验-43工作法打造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建典型经验-43工作法打造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模版]》。

第一篇:党建典型经验-43工作法打造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模版]

“4+3”工作法打造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中共兰州市红古区矿区街道工作委员会

矿区街道是根据甘政办纪〔2005〕54号文件精神,由滩子、下街、山根、下窑四村整体移交我区后于2005年11月成立的。党工委辖机关等5个支部,有中共正式党员129名。全街道现有1973户,7180人,99.9%为居民户口,有汉、回、满、东乡等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近一半,仅有土地215亩,人均0.03亩,绝大多数群众无地可耕、无业可就,生活困难,主要靠享受城市低保维持生活,大部分劳动力在辖区小煤矿打零工。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以平稳、顺利移交接为中心工作,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首要任务,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工作受到市区表彰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街道党工委始终不渝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尤其是针对四村在企业管理期间党建工作涣散、组织建设薄弱的情况,健全完善了“4+3”工作法,不断加强和深化党工委与社区党支部的互联共建,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构建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四个一”工作制度着力打造学习型、务实型党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有效提高

作为在特定历史时期、针对特定的管理对象成立起来的机构,各项工作面广量大、困难重重。如何在复杂的局势和纷繁的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是党工委经常探讨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党工委从学习教育抓起抓好,把思想政治工作抓牢抓实,探索建立了一周参加一次街道集中学习、半月调研一次社区工作、一月听取一次重点工作

汇报、半年检查考核一次工作进展等“四个一”工作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社区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切实转变。通过这一制度,全街道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完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理论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第一道防线和与广大群众的联系纽带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群众由起初对街道的质疑逐渐变为理解,进而积极参与和支持,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氛围逐渐形成,想发展、要发展、快发展的意识逐渐凸显,稳定、和谐、发展的氛围逐渐浓厚。

(二)街道社区各项工作得到有序高效运转。通过这一制度,街道和社区领导干部定期面对面沟通,全面了解街情、社情,共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社区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打算汇报上来,街道及时将工作安排部署下去,对于重大事项征询社区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反复酝酿沟通,形成了定期汇报沟通、随时交流探讨的运转协调机制。岗位目标管理、不合格社区党支部书记调整、社区“两委”班子年度述职述廉、“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四签两审”等制度得到落实,街道和社区上下和谐、信息畅通、运转协调。

(三)“三有一化”的要求得到较好落实。通过这一制度,检验考察了社区“一把手”和干部队伍,为配强队伍抓龙头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根据发展形势积极稳妥地对社区党支部进行了改选,配齐了妇女委员、支部委员、主任助理,实现了“有人管事”。为解决原四村办公阵地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状况,积极争取市星光计划资金40万元,并多方筹资100余万元,建成4个社区办公阵地,面积都在280平方米以上,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实现了“有地方议事”。从2010年开始,党工委决定为社区每年各补助5000元,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干部干

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各社区积极引资引项,争取优惠政策和资金,基本实现了“有钱办事”。

二、“三个机制”着力打造创新性、服务型党建,街道社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街道党工委始终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坚定不移维护稳定,坚持不懈改善民生,不断推进移接交工作,维护了社区群众的基本利益,维护了矿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全区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做出了贡献,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一)党委、政府、企业、社区联席会议机制有力助推移接交工作。在四村移交接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党委、政府、企业、社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思路,精心谋划,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同时,主要领导进京赴省、跑厅进局,围绕省政府〔2005〕54号纪要精神抓协调、促落实。四年多来,主动和窑煤公司沟通30余次,向省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和省国土、煤管、财政、教育等部门汇报沟通20余次,有力推动了移接交工作,已与窑煤公司签署移接交协议五份。省政府关于移交接工作“两个纪要”中有关彻底理顺管理体制、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计划生育等七个方面的工作已经得到了落实。红大板坪1500亩山旱地改造工程、沉陷区2200亩土地复垦项目、群众就业等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落实。乐山坪农场土地已确权待交接,居民养老保险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上报省政府待批,小煤矿整顿管理和移交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与各有关方面达成了共识,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资金正在协调解决。

(二)领导干部分工包干重点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党工委每年都专题研究经济社会建设重点工作,按照班子成员分工将移交接工作、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分解到领导,落实到科室、社区,明确完成期限和工作要求,并采取定期督查、考核等方式,确保了重点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实效。沉陷区农业综合开发复垦、红大板坪山旱地改造、新型建材环保砖等工程和项目进展良好;协调窑煤公司完成沉陷区909户危房搬迁户赔付工作,迁入地问题已基本落实;争取资金600万元,硬化道路小巷1.2万米、4万多平方米,敷设改造上下水管网1.6万多米,道路小巷硬化和上下水改造已基本完成;电网改造工程已完成主干线路和两个社区入户线路并通电使用,年内可全部完成;每年坚持为民兴办一批实事,今年初确定为民兴办的8件实事已有5件取得积极进展。同时,通过规范低保发放、提高医保参保率、结对帮扶零就业家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廉租住房、开展救济救助等工作,保证了低收入家庭和居民的基本生活。创建成市区级两级“平安街道”、“文明街道”,四个社区均创建成平安社区,两个社区创建成文明社区,综治、禁毒、计生等工作多次受到表彰奖励。目前,矿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生得到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三)机关帮扶社区和互动机制使区域化党建格局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是思想工作联做。通过开展各类集中整治活动,抽调干部组成工作组进社区入户宣传,坚持突发事件思想政治工作先行和经常性教育常抓不懈。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实行重大信访案件包案、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投诉处理等制度,明确提出“两有三心四个一”的信访接待要求,即有记录、有答复,耐心、细心、热心,进门问一声好、让一个座、倒一杯茶、给一个满意的答复。四年来累计疏导劝解上访人员800多人次,依法处理群体性事件5次,实现了矛盾纠纷全排查全调处。二是基础设施联建。争取市上城中村改造、星光计划专项资金640万元,已全部用于社区阵地建设、道路硬化、上下水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辖区党员联管。针对社区党

员年龄老化、思想观念僵化、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认真做好发展党员的培养考察工作,四年累计发展新党员27名,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社区党支部都保持了入党积极分子至少5个的常数。开展了“党员亮身份”活动,把党员的一言一行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党员意识和自律意识。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对流出党员实行跟踪管理,做到底子清、去向明。四是民生服务联办。努力构建民意互动、民情问责、民事联动、民生服务、民权保障、民困帮扶“六民”民情服务体系,努力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推行“一线工作法”,全体干部包社区入户,通过走访慰问和帮扶,了解社区情民意,传递致富信息,帮助解决困难,广开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了党员服务和联系群众的渠道和载体,实施了一名党员帮扶一个贫困户、一个支部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等党员“八个一”工程,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搭建平台。五是文体活动联谊。积极建设完善了下窑、滩子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和图书室。积极参加并组织机关干部、社区群众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国庆60周年、运动会等节会活动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成功举办了由社区干部群众参与的“文体活动周”和纪念抗战胜利63周年等文艺演出。六是坚持“三帮扶”。在向社区选派党建指导员、结对帮扶零就业家庭等工作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三帮扶”,即机关党组织帮扶社区党组织、机关党政领导帮扶社区困难党员、机关党员帮扶社区困难群众。从指导和帮助社区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等“五个基本建设”入手,着眼帮助社区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机关干部定期下社区,与社区干部一起研究社区工作。每年都专门安排包社区和帮扶工作,结成帮扶对子29个。要求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深入社区、深入住户了解民情、调查民意,开展活动240余人次。今年起,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开始实行民情日记制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党工委决策部署提供了信息和依据。

第二篇: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

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

(2009年10月30日)中共肇庆市端州区委

端州区是肇庆市的中心城区,辖2个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38万,有基层党组织602个,党员人数13145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和省驻肇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在完善党建机制、配强党建队伍、整合各方资源、拓展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开创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党建“主业”意识

区委一直把党建作为“主业”,做到整体规划,层级责任落实。

精心布局,整体规划。根据端州的特点,我们从2003年开始,着手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划,并根据每个时期的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2005年。结合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把城市社区党建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着力在解决办公经费、办公场所、制度建设和业务工作上下功夫。第二阶段是2005年—2008年。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党员“安家”工程,通过“党员找组织和组织找党员”活动,引导“口袋”党员和“隐性”党员重新回到党的怀抱,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参加组织生活。第三阶段是2008年—现在。区委更加注重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把“社区党建”提升到“城市基层党建”来作总体部署,明确了在本届区委任期内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去年,全省社区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后,区委专门成立调研组,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加强城市基层党的建设”主题,深入基层调研,并远赴南京、上海、宁波等地“取经”,学习发达地区的社区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今年,区委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市委对端州提出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知名品牌”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把“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建的重要目标。

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区委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镇(街道)党(工)委也相应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完善了社区党建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2004年1月,将4个街道党委改建为街道党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党工委),明确党工委与街道辖区内各级、各类党组织的关系,使党工委能更好地适应街道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在地区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活动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与此同时,健全了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一是完善了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镇(街道)党(工)委每年向区委报告党建工作制度、党(工)委会议定期讨论党建工作制度、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等。二是完善了考核评价机制。出台了《基层党委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抓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三是完善了保障机制。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并保持与财政同步增长,确保了社区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四是建立了协调机制。初步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社区范围内各单位党组织和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协调机制。

二、强化党建队伍建设

加强党的基层建设,组织是关键,队伍是保证。

优化组织设置。我们建立了以镇(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支部为重点,以社区党小组为支点、以社区党员为主体、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的城市基层党组织网络。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按地域、小区、单位楼栋为单元设置社区党组织,形成了以“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为主要形式的三级组织架构,初步构建起区域化、社会化的党建工作格局。

配足配强党务干部。一是各镇(街道)党(工)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配备3—5名党务工作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专职人员。二是按照干部队伍“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去年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从2003年的47岁降为现在的38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由原来15%提高到66.6%。三是从2005年开始,通过公开招考等办法,为每个社区配备1名共66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平均年龄34岁,大专以上学历占了近70%。

提升干部素质。不断加大社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社区干部的工作水平。2006年以来,选派社区干部及社区党务工作者到区委党校参加集中培训4期,329人次;选派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到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参加脱产培训1期,50人次。同时,通过上下挂职、交流学习、提高待遇等方法,不断提高社区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能力。目前社区党员干部学习氛围浓,精神面貌好,工作干劲足,服务社群热情高,成为了我区社区党建工作的骨干队伍。

三、强化结对共建活动

我区的结对共建活动是市直和省驻肇单位、区直单位、“两新”组织对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等进行共创共建的一种新形式,经历了一个由初级到逐步成熟的过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市直、区直退休、下岗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等平均每年以近千人回归社区,社区管理压力加剧。从2003年开始,我们通过以挂点帮扶的方式,帮助社区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出台了《区直部门挂点联系社区党建工作的方案》,由区四套班子成员挂点20个重点社区,区直部门挂点47个党建工作相对薄弱社区,办事处(镇)领导挂点全区所有社区,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5年,在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办发出了《关于开展市直和省驻肇单位党组织与城区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的意见》,正式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结对共建单位扩大到市直和省驻肇单位党组织,初步形成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工作格局。共组织了165个市直、省驻肇单位和区直单位党组织与56个社区党组织进行结对共建,有效地整合了资源,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显示出结对共建的强大活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最近,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牵头组织,启动了新一轮城市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把全区所有社区纳入了结对共建范围。共有375个市直、省驻肇单位和区直单位参与活动,比原来增加了210个单位,标志着我区在更高起点上深化结对共建,为最终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去年上半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考察端州区睦民社区时,对睦民社区党建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去年4月,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泽君同志在我市召开的全省社区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上,认为肇庆市和端州区走出了一条在次发达地区高起点、高水平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近年来,香港中联办会同有关政党和10多个地级市同行先后到我区参观考察基层党建工作。从改善办公场所入手,着力解决“三无”问题。面对社区工作压力大、困难多的实际,结对共建首先从改善办公场所入手,2003年,在财力偏紧的情况下,以区财政投入为主体、镇街投入为辅助、结对单位支持为补充,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社区“三无”问题。至2008年,共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社区建设,成效明显。社区办公用房达标率由2003年的18%提高到现在的100%;平均面积由21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194平方米,最大的社区办公用房达到1000平方米。现在的社区办公场所不但面积大,而且功能齐全,工作社会化、服务群众化的功能越来越明显,社区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和谐。

从解决社区实际困难入手,发挥共建单位的作用。结对共建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一方面社区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些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共建单位通过参与社区活动,真实地了解社情民意,促使本单位党建和机关作风效能进一步提升。按照省、市开展“1+1+1”结对共建活动的要求,我们组织了75个区以上机关单位党组织(含省直单位6个党支部)与全区所有农村及城市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几年来,结对单位帮助社区(含农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72个,帮助排查解决突出问题135宗,赠送社区各类办公设备6740件,帮扶和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学生2196人,为社区办好事办实事6668件,深入社区开展活动的党员19251人次。实践证明,结对共建是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发展的有力推手。

四、强化服务功能

针对目前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实际,我们围绕“党建带社建”的目标,坚持以社区党建为龙头,扎实推进社区治安、文化教育、环境卫生、低保救助等工作,社区服务群众的机制初步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围绕社区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成立了以党员志愿者为主,青年志愿者、老人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红领巾志愿者为补充的五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了区级志愿者服务总队(联会)、镇(办)志愿者服务分队(分会)、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三级服务网络,积极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等工作,切实为社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完善党内关怀机制。每年从区管党费中拨出专项经费,设立困难党员患病医疗救助金,专门用于最需要救助的困难患病党员的门诊医疗开支,落实困难党员季报制度和定期慰问制度。深入开展“三必访”(即:党员本人有疾病必访、党员家庭有大事必访、党组织有新人必访)活动。以党员服务中心和党员工作站为载体,通过邻里互助、便民直通车、小区服务点等多种形式,打造了“党员责任岗”、“党员帮带就业”、“心连心互助金”、“爱心成就梦想”等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去年以来,全区投入困难党员患病医疗救助金20万元,帮扶困难患病党员100名;投入“三必访”活动资金 13万元,走访慰问党员321人次,为党员办好事实事297件。

搭建服务平台。一是成立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和社区党员工作站。为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员群众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感、归属感,主动参与社区建设,今年5月,我区率先在全市成立了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和社区党员工作站,让社区居民有事情找社区、有困难找党员,真心实意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目前,各镇(街道)党(工)委都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并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逐步成立社区党员工作站。二是大力推动“数字社区”建设。今年所有社区已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居民数据库的建立为党建、计生、社保、民政、综治等社区公共服务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高效和优质的服务。

创建平安和谐社区。结合社区居住环境、居民构成、工作基础等方面实际情况,通过开展便民服务进社区、廉政文化进社区、科普知识进社区、禁毒知识进社区等群众性活动,创建了一批“关爱型”、“服务型”、“学习型”、“文化型”、“科普型”、“体育型”、“环保型”、“无毒型”特色社区。同时,以推进小街小巷“五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底化)整治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区环境建设,建设美好家园。2006年以来,投入2525万元,完成整治工程项目173项,受惠群众23万人。目前,我区已有一半社区被评为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我区以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重要载体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强化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凝聚了党心民心,增强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了从“三无”到“三有”的可喜转变,初步形成了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不足32亿元,跃升至2008年的69.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3年的1.6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86亿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需解决的问题,离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的距离。这次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既是对我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检阅,又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激励,我们将会以这次现场会精神为动力,坚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市委覃卫东书记对我区党建工作提出的“四个进一步”的要求,不断巩固和扩大基层党建工作成果,为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知名品牌而努力!

第三篇:2011 街道 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创新社区党建联动模式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

——XXX街道党工委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一、以“党建共融”为龙头,创新组织设置,健全党建网

络,推进组织体系区域化

一是完善领导体制。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轴心”、以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为“扇面”的街道“辖区党工委”。目前,党工委共遴选了15名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辖区党工委委员,使辖区单位的沟通协调转变为联合领导,使辖区单位支援社区建设由配角变为主角,使工作由“无责”变为“有责”,实现了辖区事务一起议、活动内容一起定、发展成果一起享,极大地调动了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创新组织设置。街道党工委按照“三贴近”(即贴近群众组织、贴近群众需求、贴近岗位职责)原则,科学设置了四种功能型党支部——服务民生型党支部、维护稳定型党支部、文明创建型党支部、带动发展型党支部。三是健全党建网络。除了开展“党组织活动进楼院、党员作用发挥在社区”活动外,街道通过单建、联建、挂建和派建等方式的形式,重点加强了非公企业的党组织的组建,彻底消除盲点,真正做到了“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实现了非公党组织建设全覆盖。

二、以“机制创新”为前提,加强制度保障,推进工作机制区域化

一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机制。街道与各社区党组织、非公

企业党组织和功能型党组织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同时与驻街单位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办法。二是建立党建共建沟通机制。街道党工委会同辖区15家单位共同制定了《XXX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章程》,明确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项权利和义务,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具体研究党建重点工作、社区重大建设和居民自治、民主管理等事项。三是建立党建工作帮扶机制。街道党工委建立了驻街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联系社区制度、驻街单位帮扶社区责任制度,有效实现区域党建互动对接。通过领导联系、互动共建,各辖区单位自觉把“社区事”作为“分内事”。市交通工程局向居民免费开放活动娱乐场所,市水务局帮助社区解决自来水管道、排污管道问题60余件,市园林处社区绿化、硬化面积达7万平方米,五洲医院每年为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和育龄妇女进行免费体检。

三、以“资源共享”为抓手,创新载体和平台,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区域化

一是创新党员教育载体,拓展教育阵地。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街道建立了区域化党建专题网站,并依托党员远程教育、党员QQ群、手机短信等平台,实现学习资料在网上发布、交流讨论在网上开展、工作情况在网上通报,使党员组织活动从单位封闭式向区域开放式转变。二是创新党员作用发挥途径,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双向管理。通过建立在职党员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向管理、双向服务、双向反馈”机制,近1000名在职党员到居住社区党组织报到。广泛开展了“服务在社区、奉献进

楼院、爱心献居民”等活动,利用党员“123”帮扶工程、“红色服务联盟”、“民情流水线”和爱心超市等载体搭建党员服务平台。三是创新居民民主自治途径,建立“三级自治”模式。成立楼栋协商会,每月召开楼栋协商会议。建立社区议事园,成立社区议事会,组建“居民事务自治(小区)服务队”。成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组建社区居民事务站。通过“三级自治”,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区,纠纷调解在楼栋、矛盾化解在小区”。

四、以“民生共担”为根本,整合辖区资源,推进服务功能区域化

一是整合人才资源,优化干部队伍。在辖区单位党组织中选树一批有能力、有影响力的党员优化到街道、社区党务干部队伍中,发挥不同领域的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整合社区资源,完善基础设施。街道辖区党工委协调400余万元资金,新建社区服务中心4个、党支部活动室6个,文化休闲广场3个、居民休闲游园3个。三是整合组织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在街道、社区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推行一站式服务和全程代理制。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8支,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26个,积极开展了“党徽耀三区”、“先锋惠民进万家”、“党员帮扶在社区”等活动,组织引导区域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齐争共创。

第四篇:2011 街道 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创新社区党建联动模式

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

——XXX街道党工委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一、以“党建共融”为龙头,创新组织设置,健全党建网络,推进组织体系区域化

一是完善领导体制。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轴心”、以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为“扇面”的街道“辖区党工委”。目前,党工委共遴选了15名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辖区党工委委员,使辖区单位的沟通协调转变为联合领导,使辖区单位支援社区建设由配角变为主角,使工作由“无责”变为“有责”,实现了辖区事务一起议、活动内容一起定、发展成果一起享,极大地调动了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创新组织设置。街道党工委按照“三贴近”(即贴近群众组织、贴近群众需求、贴近岗位职责)原则,科学设置了四种功能型党支部——服务民生型党支部、维护稳定型党支部、文明创建型党支部、带动发展型党支部。三是健全党建网络。除了开展“党组织活动进楼院、党员作用发挥在社区”活动外,街道通过单建、联建、挂建和派建等方式的形式,重点加强了非公企业的党组织的组建,彻底消除盲点,真正做到了“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实现了非公党组织建设全覆盖。

二、以“机制创新”为前提,加强制度保障,推进工作机制区域化

一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机制。街道与各社区党组织、非公

企业党组织和功能型党组织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同时与驻街单位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办法。二是建立党建共建沟通机制。街道党工委会同辖区15家单位共同制定了《XXX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章程》,明确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项权利和义务,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具体研究党建重点工作、社区重大建设和居民自治、民主管理等事项。三是建立党建工作帮扶机制。街道党工委建立了驻街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联系社区制度、驻街单位帮扶社区责任制度,有效实现区域党建互动对接。通过领导联系、互动共建,各辖区单位自觉把“社区事”作为“分内事”。市交通工程局向居民免费开放活动娱乐场所,市水务局帮助社区解决自来水管道、排污管道问题60余件,市园林处社区绿化、硬化面积达7万平方米,五洲医院每年为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和育龄妇女进行免费体检。

三、以“资源共享”为抓手,创新载体和平台,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区域化

一是创新党员教育载体,拓展教育阵地。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街道建立了区域化党建专题网站,并依托党员远程教育、党员QQ群、手机短信等平台,实现学习资料在网上发布、交流讨论在网上开展、工作情况在网上通报,使党员组织活动从单位封闭式向区域开放式转变。二是创新党员作用发挥途径,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双向管理。通过建立在职党员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向管理、双向服务、双向反馈”机制,近1000名在职党员到居住社区党组织报到。广泛开展了“服务在社区、奉献进

楼院、爱心献居民”等活动,利用党员“123”帮扶工程、“红色服务联盟”、“民情流水线”和爱心超市等载体搭建党员服务平台。三是创新居民民主自治途径,建立“三级自治”模式。成立楼栋协商会,每月召开楼栋协商会议。建立社区议事园,成立社区议事会,组建“居民事务自治(小区)服务队”。成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组建社区居民事务站。通过“三级自治”,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区,纠纷调解在楼栋、矛盾化解在小区”。

四、以“民生共担”为根本,整合辖区资源,推进服务功能区域化

一是整合人才资源,优化干部队伍。在辖区单位党组织中选树一批有能力、有影响力的党员优化到街道、社区党务干部队伍中,发挥不同领域的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整合社区资源,完善基础设施。街道辖区党工委协调400余万元资金,新建社区服务中心4个、党支部活动室6个,文化休闲广场3个、居民休闲游园3个。三是整合组织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在街道、社区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推行一站式服务和全程代理制。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8支,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26个,积极开展了“党徽耀三区”、“先锋惠民进万家”、“党员帮扶在社区”等活动,组织引导区域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齐争共创。

第五篇: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索耀乐

《 人民日报 》(2012年10月09日18 版)

区域化党建,就是把一定的区域范围作为整体,对各领域党建工作实行统筹规划、通盘部署、协调联动、整体推进。开展区域化党建,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传统的党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新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适应形势,在探索中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理念。近年来,包头市立足于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积极探索各领域党建协调互动的有效方法。2009年10月,市委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依据。在实践探索中,包头市逐步形成了开展区域化党建的工作理念。一是明确目的。区域化党建要推动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融合,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目的。二是理清思路。区域化党建应包括“城市区域化党建”和“城乡区域化党建”(即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两个方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要经过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阶段,最终实现城乡党建一体化的目标。三是抓住关键。以“统筹”、“联动”作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主要手段和实现形式。四是强化保障。必须有人力财力支持,搞好硬件建设,搭建各类党组织沟通交流的平台,承载区域化党建理念。五是落实责任。市委和旗(县、区)委是抓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市级层面主要是抓宏观、抓规范、抓督导。旗(县、区)级层面主要是抓落实、抓创新、抓提升。

统筹联动,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区域化党建的核心是“统筹”和“联动”,包头市在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以“三级统筹、三力支撑”为重点的工作机制。所谓 “三级

统筹”,就是在城市搭建旗(县、区)、街道(镇)、社区三个层面的统筹平台,推进区域内的沟通协调和资源共享。在旗(县、区)层面,以地区性党建工作联席会为载体,建立区域统筹的宏观协调机制。在街道(镇)层面,以非建制性“区域党工委”这个包头市独创的“大党工委”制度为载体,建立共驻共建的具体操作机制。在社区层面,全面改建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并实行社区“大党委”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和服务群众机制。所谓“三力支撑”,就是发挥建制性党组织的核心力,非建制性党组织的联动力和街道社区“三有”(有人有钱有场所)为重点的保障力作用。在形成以“三级统筹、三力支撑”为重点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基础上,包头市推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重点抓住了两个切入点:一个是大力开展城乡党组织联建活动。推行以产业关联为纽带、资源互享为基础、双方受益为目标的非建制性联合党组织设置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另一个是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将其作为承载统筹城乡工作理念、落实统筹城乡工作措施的载体。注重实效,提升区域化党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包头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区域化党建全面提升了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区域化党建工作通过统筹的办法,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联动起来共同推进,破解了党建工作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难题。比如,区域党工委的建立,既保证了街道党工委在街道区域各项事务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也切实增强了驻区单位参与区域事务管理、推动区域共建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二是区域化党建为基层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找到了着力点。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契合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总要求。旗(县、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等建制性党组织的核心力加强了党的领导;非建制性党组织的联动力推动了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街道社区“三有”为重点的保障力强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区域化党建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目前,包头市已建成18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搭建起了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在推

动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很好的承载作用。城乡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广泛联建,使城市资源不断向农村流动,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作者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下载党建典型经验-43工作法打造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建典型经验-43工作法打造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域化党建

    所谓区域化党建,是指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统筹一体化的背景下,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

    关于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调研报告2011.07.17

    中共昌黎县委组织部 关于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的汇报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基层党建工作法学习心得

    白兔镇组织基层党建法学习心得 为迎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以方法创新推进基层党建实践创新,省委组织部在全国首次集中系统推广九个领域基层党建工......

    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社区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沈阳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综述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沈阳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综述 沈阳市现有街道党工委137个,社区党组织1086个,街道社区自管党员20万余名,在职党员22万余名。近年来,沈阳市委以创建......

    潍城区创新“五项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潍城区创新“五项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今年来,潍城区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创新“五项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

    2011 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

    XXX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总结材料 年初以来,XXX街道党工委按照区委要求,结合街道实际,创新组织设置,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载体创新,提高服务能力,党建区域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一、创新......

    区域化党建工作手册

    区域化党建工作手册区域化党建,就是以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为主线,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以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经费投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