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 担任工商联主席的实践与思考
2001年,刚刚跨入新世纪的工商联面临换届,中央办公厅在下发的换届文件中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省级工商联会长,可先在个别具备条件的省进行试点,并根据人选条件在当地政协领导班子换届时统筹考虑”,并确定浙江、重庆、贵州三省(市)作为试点推进此项工作。这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广东省工商联虽未列入试点,但鼓励各地级市工商联先行探索。在中共广州市委的支持下,广州市工商联加入了先行先试行列,成为全国第一个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市工商联主席(会长)的副省级省会城市。
一、广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会长)概况 2001年5月,广州市海珠区工商联率先选举广州市星河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仔担任会长,开启了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会长)的先河。随后番禺区、从化市在2001至2002年的换届中亦选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会长。2002年1月,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志刚被推选为广州市工商联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会长,成为当时广州工商界的一件大事!2005至2006年工商联换届时,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萝岗区、增城市均选择由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花都区和南沙区则在2011年换届时采用了这一做法。至此,前后经历三届,时间超过十年,广州市、区(县级市)工商联主席全部实现由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
广州市、区(县级市)工商联到目前为止共有19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过主席(会长),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19位主席(会长)任职时的最高年龄为53岁,最低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45.9岁,年龄区间在40至50岁之间的企业家有13位,占68%。
二是文化素质较高。19位主席(会长)中,研究生学历9人(其中博士2人),本科学历6人,大专1人,中专以下3人。
三是所从事行业以实体经济为主。按照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19位主席(会长)中,有9位从事制造业,1位从事住宿和餐饮业,2位从事居民服务业,2位从事房地产业,2位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位从事租凭和商务服务业,1位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四是所属企业多为行业龙头企业。19位主席(会长)的企业,有半数以上可算得上是本区或本市的行业龙头,有部分甚至是本省及全国的龙头,如广州市工商联主席企业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珠区工商联主席企业广州市星河湾控股集团,荔湾区工商联主席企业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在业界均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五是热心工商联工作,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19位主席(会长)都对工商联的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工商联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有着较丰富的参政议政经验。
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广州模式”
1、注重培养领军人物,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工商联的认同感。
广州是非公有制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截至2011年底,广州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在一起超过9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244486户。工商联是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工商联主席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群体的代表,就是“商界1号”。因此,广州市委以及各区、县级市委对选拔什么人担任工商联主席非常慎重,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工商联主席一定得是非公有制经济群体的领军人物。选拔程序非常严格,大致如下:由统战部和工商联物色人选,通过向一定范围和层次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推荐人选后,由统战部和工商联组成的工商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初步确定人选,并对人选进行考察后报上一级统战部和工商联同意,再报市(区、县级市)委批准决定。
从实践来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工商联的认同感,增强了工商联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走访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更能体现工商联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之家”的特征;二是吸引了更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加入到工商联这个“大家庭”中来。2001年市工商联的会员数为6673个,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主席后,工商联发展会员的速度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全市工商联会员数已超过3万多个;三是随着一批科技型、知识型企业家担任工商联主席,吸引了不少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和新社会阶层中的法律、会计、审计、精算、测量等专业人士入会,大大优化了会员队伍结构,提高了整体素质。
2、注重发挥民间优势,畅通政企及与海内外工商界沟通渠道。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由于其企业家身份的特殊性,比公务员担任工商联主席相对超脱,有明显优势。一是更容易与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保持沟通,所提建议易受重视和被接受。如市工商联主席、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提出由市政府提供用地,由工商联筹资兴建能充分展示广州民营企业风采的标志性建筑”广州总商会大厦“的建议,市工商联副主席、海珠区工商联主席、星河湾集团董事长黄文仔提出每年由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评议政府机关的建议等,都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此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至少出席两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家代表主要是各级工商联主席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在与海内外工商界特别是境外商会组织联络交流时,更能真实代表广州工商界形象。特别是广州毗邻港澳,与国外商会的联系也十分密切,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的工商联主席出面,更能凸显民间性优势,更易拉近双方距离,拓宽海外联络渠道。三是在参政议政方面易受媒体关注。如市工商联主席、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关于”大广州需要大交通“的提案,市工商联主席、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关于“颁布禁塑令杜绝白色污染”的提案,以及市工商联副主席、海珠区工商联主席、星河湾集团董事长黄文仔在全国两会上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有关言论等,均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在社会上反响强烈。
3、注重发挥带头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群体,如何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是工商联的一项重要任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使得这一任务有了一个带头人。事实证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的工商联主席在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带头作用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带头参与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广州市历任市、区(县级市)工商联主席在公益慈善及光彩事业等社会捐助行动中,共捐款10多亿元,占工商联组织的光彩行动筹资总额的近一半。今年6月,广州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正式成立,在筹建“光彩事业基金”中,市工商联主席袁志敏率先认捐2000万元,在他带动下,其他各位市工商联副主席和区工商联主席纷纷响应,短短的一个多月中,就筹集捐助资金一亿多元。在广州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的“羊城十大光彩人物”中,有8位是各级工商联主席。二是带头参与抗灾救灾及扶贫事业。如为支持汶川灾区重建工作,市工商联副主席、海珠区工商联主席黄文仔捐资六千多万元,兴建能抗八级地震的汶川第一小学;为支持广州市北部山区扶贫事业,他又慷慨解囊捐资一亿七千万元,兴建农村公寓、基础设施等扶贫项目。为支持广州对口援疆工作,市工商联副主席、番禺区工商联主席林广明斥资数千万元在南疆投资设厂等。三是带头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支持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如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的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考察调研及“新广州、新商机”推介活动中,在围绕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及开展千家民企、百家商会积极参与“三打两建”公开承诺等活动中,市工商联主席袁志敏都是亲自带头,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则踊跃参与。
4、注重搞好政治安排,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整体政治地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本身就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政治地位的一个提升。广州市委以及各区、县级市委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工商联主席的政治安排。2004年3月,在广州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市工商联主席苏志刚被增选为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成为当时广东省民营企业家中第一位厅级领导。在此前后,部分区、县级市工商联主席,同时也当选为同级政协副主席。据统计,在担任过市、区、县级市工商联主席的19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中,同时担任过同级政协副主席的有7人;目前13名广州市、区、县级市工商联主席全部是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同级政协副主席的只有5人,虽然还不到一半,但长远来看,这一状况将逐渐改变。业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即将出台的《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市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市及区(县级市)工商联主席原则上选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具备条件的应提名安排进入同级人大或政协班子。毫无疑问,随着《意见》的贯彻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的政治安排力度将逐步加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将真正得到实现。
5、注重搞好合作共事,同心协力推动工商联事业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至少有两个关系需要妥善处理,一是自身企业经营管理与参与工商联工作之间的关系,二是与工商联党组书记如何合作共事的关系。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共事模式:一是物色确定人选时,同时考察其企业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规范,作为企业领导人,工作是否超脱等,并由市委领导与其谈心,提出对参与和支持工商联工作的要求,达成共识。如袁志敏主席的公司是上市公司,他也承诺全力支持工商联工作,在时间上予以保证。二是明确分工,抓大放小。凡是涉及工商联工作或非公有制经济重大问题,如民主协商会议、港澳新春联谊会、广交会开幕宴会、执委(常委、全体主席)会议、重要接待工作以及市委、市政府主办的重大活动等,一般要求主席参加,工商联的日常工作则酌情参加。三是建立工作联系和汇报机制。在工商联机关设臵主席办公室,并选配一名机关干部担任主席秘书,党组书记就工商联重要工作及时与主席沟通,共同研究,日常工作则定期汇报。四是注重情感维系。主席和党组书记一人代表工商联出席活动,在讲话中必定同时代表另一人。每年春节,工商联专职领导班子第一时间向主席拜年,送上美好祝福等。
三、几点思考
1、民营经济发达是前提。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主要任务。从工商联工作实践来看,做好民营经济及其人士工作,是工商联工作重点。目前各地民营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工商联工作重心也不完全一样。一般而言,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上对民营经济的评价较高,民营经济人士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热情也要高涨一些;相反,民营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家还在起步摸索,艰苦创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相对较弱。选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目的主要有二:一是以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二是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如果民营经济欠发达,则大家的主要精力放在创业发展上,自顾尚且无暇,是很难有时间精力甚至能力来参与工商联工作或社会政治事务的。因此,民营经济是否发达,是选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的前提。
2、选准主席人选是关键。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并不是一剂灵丹妙药,百试不爽。理论上讲,是有利于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群体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利于增强工商联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但实际是否如此,关键取决于主席人选。工商联主席是整个工商界的代表,是”商界1号“,其人格魅力是工商界的”良心“,假如选人失当,则贻害甚烈,如选的是一个沽名钓誉、只想利用工商联平台肥一己之私的人当主席,则不仅会让整个工商界蒙羞,也会对工商联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人选选准了,事业就成功了一半。人选没选准,则得不偿失。广州对工商联主席人选不仅有严格规定和条件,而且在考察挑选时十分审慎,这也是广州这些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3、落实政治安排是动力。
岗位的设臵是责权利的统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当工商联主席也不能例外。从广州工商联历史来看,工商联主席此前都是由党外人士担任,其中有的同时担任政协副主席,有的担任人大副主任,也有的担任过副市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以后,苏志刚在届中增选为市政协副主席,新任市工商联主席袁志敏目前还没有安排。区、县级市工商联主席也大都没有安排。这就造成了在政治安排上与工商联主席岗位设臵不匹配,一定程度影响了主席履职动力,削弱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工商联的社会政治影响力。我们不能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当工商联主席,都是冲着政协副主席的政治安排来的,但毋庸讳言,政协副主席的政治安排无论是对工商联主席个人而言还是对工商联而言,都是一张十分重要的”政治牌“,某种程度上它就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和工商联政治地位的象征,有与没有差别甚大。因此,在实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时,同时要设计落实好政治安排。
4、完善制度机制是保证。
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虽然已探索实践多年,但很多制度机制还有待完善,这既是保证工商联主席履职和发挥作用的需要,也是保证工商联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至少应明确以下几个环节的制度设计:一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的考察任命,要严格条件和程序;二是要明确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从广州实践来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的政治待遇是安排进入同级人大或政协班子,当然前提是具备条件的,而理想和现实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待遇基本上没有,那么是否该有,也值得探讨;三是要建立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的履职考核机制,确保发挥其独特优势和作用;四是要建立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主席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水平等。
第二篇: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工商联对全县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现 状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安化县在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工作上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工作,培养建立了一支思想境界比较高,社会责任感比较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分子队伍。此次参与调查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共148人,从以下三方面来看呈现“三高”特点。
1、从政治安排上看,社会地位高。148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其中县工商联执委、副主席29名,市工商联副主席、执常委5名,县人大代表19名,县政协委员43名,市人大代表4名、政协委员7名,省人大代表1人。
2、从组成结构上看,整体素质高。代表人士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61名,占总数的46%;具有中级职称的65名,占总数的47%,高级职称的23人,占总数的18%;党员82人,占总数的54%;年龄40岁以下的35人,占总数的25%,40—50岁的79人,占总数的50%,50岁以上34,占总数的24%。
3、从企业状况来看,社会贡献高。在调查中,注册资金在500万以上的企业有84家,年生产总值达到1000万元的企业有65家,企业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有75家,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8家,成立了党组织的企业有26家。
二、主要做法
根据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新要求,安化县委统战部一直把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致力于打造一支过得硬、靠得住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
1、积极搭建参政议政平台,提高社会责任感。一是重大决策征求意见。近几年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尊重工商界在重要决策、重要事项、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县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非公有制企业考察调研,主动参加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和迎春团拜会,为工商界经济人士创造了更多的参政议政机会。二是做好政治安排。目前,我县有41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县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王彬、夏求喜、黄朗云、夏绪平、高招辉等企业家分别当选为上届和本届省人大代表;同时还推荐、选派了20名工商经济界代表人士担任监察、检察、法院、公安、工商、税务、教育等职能部门的监察员、形象监督员,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拥有的这些身份和职务,提升了工商经济界参政议政的平台。
2、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活动,提高社会影响力。一是开展非公经济宣传活动。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与有关部门及安化电视台合作,对我县的一批优秀民营企业进行了系列报道,促进形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流舆论导向。组织了10家民营经济单位的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制作了15块大型专版,利用县城镇东桥文化走廊窗口进行宣传,向社会宣传推介了一批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优秀民营企业及其代表人士。二是组织先进典型评比宣传活动。全县组织开展了“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优秀民营企业家”、“质量信得过企业”、“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巾帼百佳十杰”等一系列评比表彰宣传活动,大力推介宣传了我县的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去年,在市委、市政府举行的第一届益阳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我县推荐的夏绪平、蒋智能获得益阳市第一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光荣称号。三是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及公益事业。近年来,全县各级组织发动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投入山洪救助、抗冻救灾、抗震救灾等行动,一大批民营企业代表人士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充分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四是积极组织参与“民企联村”活动。目前我县共有61家企业与213个村开展了合作对接,正式启动各种合作项目70个,投入资金3500万元。
3、积极加强组织阵地建设,增加队伍凝聚力。一是工商联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目前为止,我县共计有各类商会组织15家,其中乡镇商会13家,行业商会2家。各类商会的建立和发展,有效扩大了工商联工作的覆盖面,为加强行业引导、行业服务、行业规范、行业自律提供了组织保障。为实现有序竞争、提升整体对外竞争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等方面创造了新途径。二是以“两新”组织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不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设。我们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形式,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两新”组织单独组建了党组织,先后指导督促湖南建玲竹业有限公司、山山食品有限公司、安化县实验高级中学、江英实验学校等19个“两新”组织单独建立了党组织,其中湖南建玲竹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党委和纪委。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两新”组织,按照“业务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组建联合党支部,或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入其业务主管部门等形式建立党组织。
4、积极加强学习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开展政策形势的学习宣传。通过座谈会、报告会、培训班等不同形式,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时传达、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理论、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学习与研讨,广大企业对国家大局形势、经济发展趋势及规划、各级党委和政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精神实质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坚定了做大做强企业的信心,激发了创业的热情。二是组织开展商务考察和经贸活动。近年来,我们组织了部分优秀民营经济人士到香港、澳门、珠海、广西、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等地考察参观,认真学习了外地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达到了考察市场、寻找商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开拓思维、更新观念、增强信心的目的。梅城商会利用召开年会的机会,多次组织声势浩大的商务宣传游行活动,推介本地企业,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三是积极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活动。为了搞好信息服务,我们充分发挥商会网络的优势,千方百计与外地加强联系,为商会和会员提供人才、商品、融资信息。我们开通的安化总商会网站,将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和信息网络资源为会员搞好信息服务,推介安化及其民营经济;也将为商会的信息服务功能逐步产业化和网络化打下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
但是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自由人、社会人,对他们深入了解,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还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缺乏有效的综合管理机制,工作深度不够。一是综合管理坚持难,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推行两年多来,动态管理不够,数据不齐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二是综合管理协调难,各部门各单位各自为政,联席会议制度难坚持。三是综合管理落实难,执行时间长难到位。
2、思想政治工作是薄弱环节,存在“长短腿”现象。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群体,以最求利益为目标,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发展不平衡。一是机构不健全;二是制度不健全;三是机构、制度健全了,落实不到位。
3、社会责任缺失现象存在。主要表现为:偷税漏税、不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诚信经营等等。
四、意见建议
培养一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引导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是一项长期艰巨的重要任务。
1、建立健全健康成长的机制,加强凝聚力。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成长规律、思想动态、价值取向等情况,建立健全教育引导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机制。
(1)建立健全培养选拔机制。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按照有较高政治素质、有较大社会贡献、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在工商界别阶层中有较大影响的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对拟作政治安排、拟授予荣誉称号或奖励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综合评价。积极争取各级党委重视,加大选拔培养力度,适当增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数量,举荐他们担任行政、司法机构的监督员并发挥好作用。
(2)建立健全评比表彰机制。加强与党政职能部门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合作,积极向党委、政府推荐表彰“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民营企业”、“优秀光彩人物”、“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评比表彰活动,提高民营企业家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扩大他们在社会中的影响。
(3)建立健全扶贫济困机制。积极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贫帮困、共同富裕”的教育,对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要积极宣传推介,以此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富民强县为已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等慈善事业,继续推动“光彩事业”,深入开展“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新农村建设活动。
2、加强与代表人士的日常联系,增加归属感 统战部门、工商联系统要加强与代表人士的日常联系,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从细微处让代表人士感受到关心,有“家”的感觉。除了已经采用的一些方式,如:组织免费体检、组织企业家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等,还可以采取另外一些方式:一是结合日常工作,将平时工作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以邮件、短信等方式发送到代表人士。二是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要向各方进行通报,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要及时向企业提供简报,尤其是涉及行业性的方针政策,要向有关行业组织作重点跟踪了解,及时掌握政策实施中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与有关部门作沟通;三是建立短信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发布多种信息,如向代表人士发送生日祝贺短信、相关会议的提醒、贺年短信、商会网站重要内容的提示等。
3、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服务,增强向心力
(1)加强法律服务。发挥法律顾问室的职能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手段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供法律服务;逐步建立完善与县优化办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建立长效维权机制,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与民营企业有关的仲裁和调解。
(2)加强信息服务。工商联组织要发挥传递商讯、沟通商情、开启商智、协调商事的作用,要搞好政策咨询服务,为企业的设立、发展、变更和调整提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咨询;要搞好市场商讯服务,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网络优势,向企业提供行政、社会和企业的资讯服务,帮助企业方便快捷地联系业务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好、利用好安化总商会网站的信息平台作用,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和信息网络资源为会员搞好信息服务。
(3)加强对企业科学发展的引导服务。关心关注企业的发展,按照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要求,引导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帮助其做大做强,对中小会员企业要注重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促进交流,为会员企业之间的合作牵线搭桥,加强会员企业在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努力破解我县民营企业总量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4)加强对外联络工作,组织开展工商贸易考察活动。要加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商会及工商界人士的互动和交流,积极配合和参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各类经贸活动,为民营经济发展牵线搭桥。
第三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心得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各级党组织,特别是统战部、工商联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迅速扩大,他们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最初大多是在公有制经济不发达的领域发展起来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活跃,紧跟时代潮流,尤其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动有着天然的敏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普遍十分关注时事和政策的变化,注意从新闻报道、政策文件、领导讲话中捕捉信息,用自己的智慧分析、加工、判断经济走势,以此作出自己的决策。很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就是在这种一次又一次的分析判断后找到了商机。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迫切希望组织上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并进行政策解读,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思想上和发展上都能适应新的形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弄潮儿,他们的思想合着时代的节拍。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一味地沿用老办法,凭借老经验,而应与时俱进,不断深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寻找与他们活跃的思想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探索出新时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有着自身特点的新社会阶层,他们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民族工商业者,更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他们是在党的富民政策鼓励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如缺乏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动态的深入了解,思想政治工作浮于表面;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从事经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他们可有可无;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一,沿袭老办法,往往效果不佳。要做好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把握时代性,突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紧紧抓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热点和难点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帮助他们办好企业,离不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这个大前提。否则,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要建立走访谈心制度。利用工商联的网络优势,确定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对象,并明确领导与之对口联系。同时,要拓宽走访企业的覆盖面,让工商联机关每个干部分别与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联系制度,定期走访企业。做到会员企业遇到困难时必访,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遇到大事时必访,企业家个人和家中有大事时必访,企业与周边单位及群众发生矛盾冲突时必访。通过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特别要了解、掌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遇到的难题,存在的困惑,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脉动,明确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帮助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化解矛盾、困难和问题。
要努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在走访谈心中了解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梳理,通过各种途径促成问题的妥善解决。如去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企业普通出现资金紧缺融资难的问题。对此,一方面,应该积极向政府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诉求,建议政府出资出政策,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问题。另一方面,应该在金融部门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信用优良的企业,促成合作的成功。对涉及到行业、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工商联要积极组织或通过行业商会举办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座谈会、恳谈会、沙龙等活动,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政府相关部门领导面对面交流沟通,增进了解、理解和支持,推进问题的解决。总之,企业的困难就是工商联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与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质量,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也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他们发展的信心。
认真把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培训培养结合起来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人员结构多样化,不同的企业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着不同的思想,因此,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培训培养,搞好政治安排。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不断壮大,工商联要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选拔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工作机制。积极发现、培养和选拔一批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遵纪守法、守信用、重信誉、讲贡献,又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把他们推荐到各级人大、政协,推荐安排到各级工商联、行业商会的领导班子中,通过政治安排,为他们提供参政议政和参与社会事务监督的广阔舞台,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储备库。要把企业发展有潜力、企业家自身素质较高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代表人士的后备力量,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储备库。并对进入储备库的企业家进行重点培养。作为工商联的同志,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学会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交朋友,在工作中与他们拉近距离,赢得他们的信任和认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发挥好团结教育引导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团结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拥护党的各项政策,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支持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努力扩大生产,关心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要经常教育所在企业党员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党的宗旨,树立不管在哪里工作都要为党旗增辉的思想,在企业的生产、科研第一线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用党员的实际行动来感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有入党要求的企业家,党组织要热情欢迎、鼓励和支持,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培养教育,组织他们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方针政策,送他们参加上级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了解党的纲领、宗旨和任务,帮助他们从思想上入党;对符合入党条件的,要成熟一个吸收一个,让他们在党组织这个大熔炉里得到锻炼,成为组织上思想上都入党的真正的共产党员。
第四篇:靖安县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靖安县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靖安县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主力军。我部立足本县实际,不断强化措施,创新方式,采取注重教育引导,夯实组织基础,建立制度机制等措施,切实加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全面掌握情况,深化联谊交友。建立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档案,将个人情况录入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信息库,并根据代表人士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信息库资料,保证信息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统战部、工商联机关工作人员每人定点联系2个以上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及时通报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适时了解企业动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帮助排除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切实维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实现机关和企业的良性互动。
2、建立评价体系,做好政治安排。坚持和完善科学的综合评价工作,是加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关键。今年5月份以来,我部对全县已担任和拟任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综合评价工作。我们到企业悉心进行数据采集,之后会同县人大办、政协办、工商联、税务、工商等17个部门成员对评价对象从思想政治、诚信守法、经营状态、履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逐个确定评价等级。在对非公经济人士全面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他们的政治安排工作。对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中的先进分子,积极推荐他们到人大、政协和社会团体中作适当安排。通过综合评价,28名优秀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被推荐安排为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高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选拔、培养和政治安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发挥影响作用,承担社会责任。近年来,统战部、工商联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扶贫助学、捐资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全县非公经济人士素质不断提升,多名企业家被评为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不断深入推进“民企联农村”活动,今年我们深入调研,认真清理村企结对情况,淘劣存优,参与活动的民企与村组调整为15对。建立了村企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村企信息互通,大事互商,难事互助,实事互办的村企共建新格局。仅2011年,全县“民企联农村”活动企业共向扶助村捐资53.6万元,帮建村级活动场所14个,改水改厕92个。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达780人,扶助贫困学生40人。参与活动的非公经济人士用实际 行动证实了自己不仅是靖安经济的推动者,也是感恩行动的先行者、社会和谐的实践者。
4、注重宣传表彰,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宣传他们为创造财富、吸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所做的重要贡献,让广大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社会的广泛认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光华时报今年9月26日第二版刊登了《爱心与紫薇媲美 青春伴魅力绽放》一文,对我县政协委员、省劳动模范、靖安北河生态园董事长余昌达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县委、县政府在每年经济工作大会上对纳税大户企业家进行精神物质奖励,这些先进典型,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在非公经济人士队伍中也起到了示范和带动效应,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争创优秀企业,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热情。
5、加强政治引导,推进党建工作。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成立了统战部牵头,工商局、工商联等单位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靖安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了活动开展的各项制度。同时分人联企包驻,定期组织学习,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承诺制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良好形象,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实现了以党建带动经济发展、以党建推动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二、存在问题
1、基础管理工作不健全。一是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管理部门多,但管理职责并不明晰,造成职责交叉、多头管理、重复处罚等现象;二是统计资料不完整,各管理部门没有建立较为完整的非公经济人士管理的数据资料文档;三是部分行业协会形同虚设,没有发挥行业协会的相应作用。
2、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一部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文化程度不高,知识结构单一,严重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和转型。而且参加继续学习培训机会少,也有一些职能部门组织培训,但流于形式的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建立系统的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提供继续学习培训的管理机制。
3、经营理念相对落后。多数企业无长远规划,以眼前利益为重,就是有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也比较粗放,目标性不强。创新精神缺乏,因循守旧,决策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无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管理企业以经验为主,缺乏系统的教育背景和先进管理方法与理念的学习培训。
4、综合素质尚待提高。一部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在发展企业过程中,不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注重科技研 发,使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有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不强,不守信用,缺乏诚信,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的只追求企业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社会利益,不愿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社会事业发展做公益事业的认识不足,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薄弱。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做好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是加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前提。根据这一群体数量多、流动性大、更替频繁等特点,进一步摸清底数,将各职能部门、各行业协会的数据整合起来,建立相应的文档管理资料,形成完整的非公有制代表人士数据库,制定系统配套、操作性强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管理制度及规章细则。
2、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一是要突出培训教育的目的性,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能力培养,构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二是要重视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短期方案和培训基地建设的并举,把经常性培训和临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培训教育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拓展和创新教育培训方法,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增强培训教育的实际效果。
3、创新经营管理理念。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非公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积极引导推动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完善企业治理结 构,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积极推行企业体制创新,加快建立符合现代化生产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从家庭、家族经营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转变,逐步实现产权多元化、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管理科学化,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活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积极做好服务引导。加强非公企业的党、团、工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健全非公经济服务体系,为非公企业发展和转型提供项目、技术、人才支持;创优政务服务环境,各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化服务意思,提高行政执行力,严禁不作为,乱作为,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打造高效优质、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同时,严厉查处各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为非公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五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统战部《印发〈关于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赤党统发〔2013〕10号)文件精神,按照上三级统战部和工商联关于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高度重视,认真部署,扎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6月20日,组织召开了松山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区工商联执委以上企业家40余人参会,区委统战部部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6月21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一是开展“企业家红色之旅”活动,组织区工商联执委企业家42人,赴辽宁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二是开展“观世博、看变化、谋发展”活动,通过参观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让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认清我国改革红利、市场潜力带来的无限发展机遇,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三是开展会员企业参观交流活动,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创业精神教育,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发展现代企业的信心。结合企业的发展历程和企业家的个人成长经历,组织执委企业相互参观考察,让企业家们座谈交流如何实现个人梦、企业梦和中国梦,加强交流合作,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阔视野,提高发展能力,增强发展信心。四是结合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工作,在全区各乡镇、街道辖区内,依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送党课进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