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赢得发展先机
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赢得发展先机
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0名院士,超过两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开发出100多项科技成果……短短10年间,凭借技术优势,湖南省长沙市新材料产业迅速集聚,日益壮大。现在,这里正在打造“储能材料之都”。
电池和超高电容器等储能设备正向更高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发展。未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业及其上游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已经展现出了不可小视的潜力和美好的新前景。
以储能材料为节点,以“新动力”和“新储能”为核心,湖南长沙储能电池产业上下延伸,产业链条日渐清晰、完整,以储能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在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企业集聚
储能材料企业聚力发展
中南大学教授李新海2002年与人合作,凑齐50万元启动资金,凭借自有技术办起一个小小的校办工厂。一年后,校办小厂就吸引来了5000万元的注资,并扩建成为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两年后,公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销量就占据国内第一;3年后,他们就实现了综合实力排名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并成功带动湖南当地上下游相关企业发展壮大。如今,他们正朝着世界规模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的发展目标迈进。
杉杉新材料公司的历程只是湖南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于不经意间蓬勃发展起来的一个缩影。近10年间,先进储能材料企业在长沙的“扎堆”发展已有目共睹:
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产业领域,长沙无论是技术水平、产业规模,还是产业集中度,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国际先进水平。除了杉杉新材料,这里还有国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口量最大的湖南瑞翔新材料公司等;
在镍氢电池材料产业领域,长沙已在国内市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已是国内镍氢电池领域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长沙力元新材料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生产基地;
在超级电容电池及材料制备方面,长沙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发。2007年,中南大学、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杉杉新材料、湖南业翔晶科、湖南瑞翔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动力型超级电容电池系统关键材料及器件研发”,目前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燃料电池及材料制备方面,中南大学在3个国家“863”项目的连续支持下,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炭纸的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材料性能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中南大学的全钒储能液流电池材料制备技术也达到产业化水平,为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进一步创新做出了积极的技术储备。
技术升级
科研“沃土”育“新芽”
为什么这么多储能材料企业能在长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长沙市经委主任赵跃驷告诉记者,“长沙发展新材料产业有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但最重要的‘土壤’还是科研基础。”
长沙是我国新材料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中南大学是一所以有色金属新材料科研为特色的重点大学,黄伯云院士、黄培云院士、刘业翔院士等专家学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稀土研究院、长沙矿冶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从传统材料到新材料产业的科研人员,并平均每年为新材料及相关产业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1000多人。
“长沙仅新材料领域就拥有10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从事新材料产业领域的硕士、博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等专业技术人员有两万多人。全市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每年开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新材料类科技成果达100多项。”长沙市经委科技处、材料工业处处长肖逸告诉记者,其中,以中南大学有关科研团队为主体单位完成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制造技术”,曾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些为长沙储能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杉杉新材料公司的出现、成长过程就很典型。李新海感慨地说,“只要有技术实力和人才资源,资金就会闻风而至。”当年,公司的投资方杉杉科技想寻找合适的载体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领域。他们同时考察了至少5家以上的同类企业,最终与李新海的校办小厂达成从技术到股权的转让、移交与合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杉杉科技看中了李新海所率科研团队过硬的自主技术,及其身后中南大学在新材料领域强大的科研力量。
平台升级
努力提高产业聚集度
企业主动扎堆,产业逐渐集中,靠的是先天优势,但如何提高集群绩效,促使产业内合理地布局分工,靠的就是后天的努力了。
长沙请来长期关注当地先进储能材料及设备产业群发展的有关研究机构出谋划策。专家提出建议说,虽然这里不少企业已经在国内数一数二,可仍然规模偏小,凭任何单个企业的产能规模和资本实力,不仅难以实现更高层次更迅速的发展,而且较难抵御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这些问题,长沙近两年来正以积极有效的行动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尽快加强集成和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度。在发展思路上,长沙的先进储能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出现了转变,由原来的单一“重大轻小”转化到“抓大并扶小”、“抓大先扶小”的思路,最终由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以及大量中小企业共同形成了一个协调有序的企业群。目前,长沙高新区内就正在建设形成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中小企业园。在具体举措上,长沙加大了相关公共技术、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力推产业群内企业、院所的共享与合作。
2009年上半年,长沙高新区管委会牵头组建起了电池材料行业分会和专家技术咨询委员会,还发起组建了以科力集团、力元新材、杉杉新材料、科力远、科力丰等30家企业、院校及科研院所为载体的长沙先进电池材料产业联盟,建立重点联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并以“会员制”的方式实施仪器设备资源和信息共享,不仅大大提高了设备和关键技术的利用率,也提升了企业间、企校间的合作数量和质量。
2008年,科力远公司、中南大学牵头成立了“先进储能材料湖南工程研究中心”。到去年,已申报进一步建设“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到今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镍锌动力电池和大容量大功率超级电容器等三大中试基地,成为企业自主搭建研发应用技术平台的有益尝试。
产业链升级
上下拓展力争跨越发展
先进储能材料及其应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其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强劲的带动性:上游涉及到有色金属原材料产业,下游涉及到电池、电容器等储能设备产业。实践表明,储能材料发展与储能设备发展通常是相匹配的,前者制约和决定了后者,后者又是反促和带动着前者。如今,两者在技术上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开发与应用之间的联系已越来越紧密,而且产业结构出现了向上下游垂直扩散趋势。
这种趋势意味着新材料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减少。科研人员可以针对特定的应用目的开发某种新材料,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降低研发与市场风险,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并可以减少材料的“性能浪费”,节约资源。这对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群的发展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畅通高效的产学研用结合;二是多个环节协调发展的产业链。
目前,长沙的储能材料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企业都有高校的技术背景和人才资源,产学研用结合非常紧密。但是,虽然长沙储能材料产业发展迅速,电池、电动工具等产业链下游环节却生产能力薄弱,而这正是产业链的增值环节,产业链的不够完整使得产业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较低。长沙如今重点发展方向,就是要以铅布铅酸电池及相关材料、镍氢电池及相关材料、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无汞锌锰电池及相关材料等的研发生产,带动终端产品(电池及电动工具)发展,形成先进电池材料及应用产业链。具体的产业链条是:电池级原料(锌、锰、铅、镍、钴、稀土金属等)—→电池材料(动力型超强泡沫镍、高温型球形氢氧化镍、储氢合金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电池隔膜等)—→镍氢、锂离子、燃料电池等先进电池—→电动工具及电动汽车用大功率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长沙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85.55亿元,同比增长25.0%;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21.90亿元,同比增长19.2%。“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到2012年材料产业总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对此,赵跃驷满怀信心地说,“长沙发展新材料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完全可以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储能新材料之都!”
上图:湖南长沙高新区正在积极建设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中小企业园,以发挥出更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刘 勋摄
下图为湖南科力远新能源公司员工正在查看材料检测仪器设备运行情况。
刘 勋摄
第二篇: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赢得发展先机
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赢得发展先机
2010-11-05 02:53 长沙工业网
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0名院士,超过两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开发出100多项科技成果……短短10年间,凭借技术优势,湖南省长沙市新材料产业迅速集聚,日益壮大。现在,这里正在打造“储能材料之都”。
电池和超高电容器等储能设备正向更高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发展。未来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业及其上游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已经展现出了不可小视的潜力和美好的新前景。
以储能材料为节点,以“新动力”和“新储能”为核心,湖南长沙储能电池产业上下延伸,产业链条日渐清晰、完整,以储能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在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企业集聚
储能材料企业聚力发展
中南大学教授李新海2002年与人合作,凑齐50万元启动资金,凭借自有技术办起一个小小的校办工厂。一年后,校办小厂就吸引来了5000万元的注资,并扩建成为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两年后,公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销量就占据国内第一;3年后,他们就实现了综合实力排名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并成功带动湖南当地上下游相关企业发展壮大。如今,他们正朝着世界规模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的发展目标迈进。
杉杉新材料公司的历程只是湖南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于不经意间蓬勃发展起来的一个缩影。近10年间,先进储能材料企业在长沙的“扎堆”发展已有目共睹:
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产业领域,长沙无论是技术水平、产业规模,还是产业集中度,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国际先进水平。除了杉杉新材料,这里还有国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口量最大的湖南瑞翔新材料公司等;
在镍氢电池材料产业领域,长沙已在国内市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已是国内镍氢电池领域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长沙力元新材料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生产基地;
在超级电容电池及材料制备方面,长沙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发。2007年,中南大学、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杉杉新材料、湖南业翔晶科、湖南瑞翔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动力型超级电容电池系统关键材料及器件研发”,目前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燃料电池及材料制备方面,中南大学在3个国家“863”项目的连续支持下,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炭纸的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材料性能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中南大学的全钒储能液流电池材料制备技术也达到产业化水平,为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进一步创新做出了积极的技术储备。
技术升级
科研“沃土”育“新芽”
为什么这么多储能材料企业能在长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长沙市经委主任赵跃驷告诉记者,“长沙发展新材料产业有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但最重要的„土壤‟还是科研基础。”
长沙是我国新材料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中南大学是一所以有色金属新材料科研为特色的重点大学,黄伯云院士、黄培云院士、刘业翔院士等专家学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稀土研究院、长沙矿冶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从传统材料到新材料产业的科研人员,并平均每年为新材料及相关产业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1000多人。
“长沙仅新材料领域就拥有10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从事新材料产业领域的硕士、博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等专业技术人员有两万多人。全市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每年开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新材料类科技成果达100多项。”长沙市经委科技处、材料工业处处长肖逸告诉记者,其中,以中南大学有关科研团队为主体单位完成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制造技术”,曾获得2008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些为长沙储能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杉杉新材料公司的出现、成长过程就很典型。李新海感慨地说,“只要有技术实力和人才资源,资金就会闻风而至。”当年,公司的投资方杉杉科技想寻找合适的载体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领域。他们同时考察了至少5家以上的同类企业,最终与李新海的校办小厂达成从技术到股权的转让、移交与合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杉杉科技看中了李新海所率科研团队过硬的自主技术,及其身后中南大学在新材料领域强大的科研力量。
平台升级
努力提高产业聚集度 企业主动扎堆,产业逐渐集中,靠的是先天优势,但如何提高集群绩效,促使产业内合理地布局分工,靠的就是后天的努力了。
长沙请来长期关注当地先进储能材料及设备产业群发展的有关研究机构出谋划策。专家提出建议说,虽然这里不少企业已经在国内数一数二,可仍然规模偏小,凭任何单个企业的产能规模和资本实力,不仅难以实现更高层次更迅速的发展,而且较难抵御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这些问题,长沙近两年来正以积极有效的行动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尽快加强集成和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度。在发展思路上,长沙的先进储能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出现了转变,由原来的单一“重大轻小”转化到“抓大并扶小”、“抓大先扶小”的思路,最终由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以及大量中小企业共同形成了一个协调有序的企业群。目前,长沙高新区内就正在建设形成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中小企业园。在具体举措上,长沙加大了相关公共技术、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力推产业群内企业、院所的共享与合作。
2009年上半年,长沙高新区管委会牵头组建起了电池材料行业分会和专家技术咨询委员会,还发起组建了以科力集团、力元新材、杉杉新材料、科力远、科力丰等30家企业、院校及科研院所为载体的长沙先进电池材料产业联盟,建立重点联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并以“会员制”的方式实施仪器设备资源和信息共享,不仅大大提高了设备和关键技术的利用率,也提升了企业间、企校间的合作数量和质量。
2008年,科力远公司、中南大学牵头成立了“先进储能材料湖南工程研究中心”。到去年,已申报进一步建设“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到今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镍锌动力电池和大容量大功率超级电容器等三大中试基地,成为企业自主搭建研发应用技术平台的有益尝试。
产业链升级
上下拓展力争跨越发展
先进储能材料及其应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其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强劲的带动性:上游涉及到有色金属原材料产业,下游涉及到电池、电容器等储能设备产业。实践表明,储能材料发展与储能设备发展通常是相匹配的,前者制约和决定了后者,后者又是反促和带动着前者。如今,两者在技术上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开发与应用之间的联系已越来越紧密,而且产业结构出现了向上下游垂直扩散趋势。
这种趋势意味着新材料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减少。科研人员可以针对特定的应用目的开发某种新材料,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降低研发与市场风险,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并可以减少材料的“性能浪费”,节约资源。这对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群的发展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畅通高效的产学研用结合;二是多个环节协调发展的产业链。
目前,长沙的储能材料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企业都有高校的技术背景和人才资源,产学研用结合非常紧密。但是,虽然长沙储能材料产业发展迅速,电池、电动工具等产业链下游环节却生产能力薄弱,而这正是产业链的增值环节,产业链的不够完整使得产业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较低。长沙如今重点发展方向,就是要以铅布铅酸电池及相关材料、镍氢电池及相关材料、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无汞锌锰电池及相关材料等的研发生产,带动终端产品(电池及电动工具)发展,形成先进电池材料及应用产业链。具体的产业链条是:电池级原料(锌、锰、铅、镍、钴、稀土金属等)—→电池材料(动力型超强泡沫镍、高温型球形氢氧化镍、储氢合金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电池隔膜等)—→镍氢、锂离子、燃料电池等先进电池—→电动工具及电动汽车用大功率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长沙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85.55亿元,同比增长25.0%;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21.90亿元,同比增长19.2%。“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到2012年材料产业总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对此,赵跃驷满怀信心地说,“长沙发展新材料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完全可以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储能新材料之都!”
第三篇:新赢得先机,发展成就梦想
创新赢得先机,发展成就梦想
各位领导:
大家好,2005年我校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近年来,我校在规范学校管理、三个文明建设上狠下功夫,取得一些较好的成绩,2009年通过文明单位复评,并且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现将我校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西吉中学创建于1945年,属自治区首批普通高中示范学校,2009年9月搬迁到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5万6千平米的新校区。现有教职工276人,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69人,中级教师59人,自治区级学科骨干5人。曾先后有16名教师被评为省部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有90余名教师受到县、市级表彰;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10多篇,获奖论文100多篇。为重点大学输送1900多名,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输送16名品学兼优学子。现有教学班65个,在校学生4600余名。2005年被确立为自治区首批普通高中示范学校,2005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2009通过复评,同时,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形成共识
学校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该项活动的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
日常工作;制订了精神创建活动规划,确立了创建工作的具体目标;动员全体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上级相关精神和指导要求,扎扎实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坚强有力
学校领导班子能认真带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一直非常重视“三个文明”建设,而我们单位作为育一代新人的特殊环境,精神文明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年年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把创建文明单位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创建文明单位领导小组,明确了创建责任目标。为此,我们从领导班子做起,工作上团结奋进,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生活上廉洁奉公,严于律已。如学校坚持每周召开例会,总结本周工作,布臵下周工作,上下协调一致;重大事情总是集体商议后才施行,先民主后集中。工作上既有明确分工,更有通力合作。
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让精神文明薪火相传
(一)狠抓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党支部教育教师要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使教师在教学中既能教书育人,又能为人师表,特别是要文明执教,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重视法制教育。学校聘请县政法委领导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负责学校的法制教育和综合治理工作。同时组织法制报告会,学习法律法规,参加普法学习和考试,增强了广大教职工 的法制观念,提高广大师生员工依法治校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重视教科研工作。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我校加强教育科研的管理,通过开展各项业务学习,集体备课等活动,使教师更新了观念,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和教学的思路,真正站在了新课程改革的角度不断探索,通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学科带头人上优质课,鼓励教师参加各科、各层次的比赛,促进教师树立精品课的意识。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学校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2005年至2010年,连续被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近年来,高考成绩不断突破。2008年重点大学录取100人,本科录取583人,有2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2009年高考再创辉煌:重点大学录取178人,本科录取686人。其中李昊宁、何瑞刚分别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和水利专业录取。2010年高考录取人数再创新高:重点大学录取突破200人大关,本科录取840人。
五、加强德育教育,共建文明家园
在学生管理上从行为习惯入手,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精神文明品质。强化日常教育和管理,教师遵循以人为本、以导为首、以身为范的教学原则,热爱每位学生,争做知心朋友,强调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是多措并举,强化管理。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和管理的基
本单位,只有重视和加强班级管理,学校教育和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学生的素质和学业才能提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积极发挥班主任作用,从细节入手。诸如学生出勤、自习秩序、学习方法、品德修养、遵纪守规、文明礼貌、卫生习惯、责任意识、心理咨询、差生转化、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等,不断强化规范教育。
二是用心灵滋养,聚智慧育人。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不断强化学生德育教育。坚持开好“两会”,即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坚持利用班会、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坚持开展“不参与打架斗殴、远离网吧”等签名承诺活动;严格执行课堂考勤和记录制,严格学生请假制、班级量化考核制。同时寓思想教育于演讲赛、辩论会、运动会、文艺演出、主题班会等活动之中,落实“三德教育”(即以孝德为切入点的家庭美德教育,以爱德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诚德为核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强化学生组织纪律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弟子规》进课堂,开展“三德”主题教育和“母亲节”主题教育;组织观看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讲座光盘,与学生及其家长签订学生安全及文明离校协议书,督促检查学生服饰、发型、上网行为,制作孝敬师长、心理健康、生命安全、学习方法、励志成才等方面的宣传展板,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美化、净化、设施农业、植树造林、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劳动,向地震灾区捐款,表彰高一高二年级进步生,资助家庭贫困学生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了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2007年被评为“宁夏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军训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德育示范学校、自治区和谐校园、自治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六、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堡垒作用
精心部署、认真落实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规范领导干部的各项行为,认真组织教师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承优良传统,坚持扎实有效地民主评议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努力做到民主办学,广纳贤言。学校连续多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被评为自治区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七、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制度,并认真实施,使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校务会,教代会的作用,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常规管理,落实课程计划,开全开足各科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对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管理,着重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遵循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实验仪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建设高标准的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
大力弘扬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着力提炼与时代相适应、与全区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建设相符合的西中精神品格,提炼出“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办人民满意的区级示范高中”的办学宗旨。“不甘落后、敢为人先、奋发图强”的精神和文化;“认真负责、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不计个人得失、不追逐个人名利”的优良传统,已成为我校精神主流,“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的教风,“励志、勤思、善思、好问”的学风“尊师、爱生、尚德、精业”的校风和“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日臻浓厚,“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及新型师生关系的格局业已形成。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潜移默化,形成传统,努力使各项活动渗透着高品位文化,成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如高一新生军训、全校歌咏比赛、校团委学雷锋送温暖活动、作文大赛,举办法制报告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及定期开展校园歌手大赛、演讲、诗歌朗诵比赛以及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等活动。
立足本土文化资源,提出了“弘扬六盘山精神,打造名校文化品牌”的战略构想,集广大师生的智慧和汗水,编撰出版了校本教材《月窗扬帆》、《乡韵》、《西部月窗》,重点展示了当地丰厚的人文资源,如火石寨丹霞地貌、党家岔震湖、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六盘山毛泽东当年留下的光辉诗篇。凿建于北魏兴盛于唐的云台山、石寺山、禅佛寺等石窟壁画、石雕;“穆家
营”、“野仙洞”、“情鸟峰”、“棋盘梁”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这些都成为校本课程的宝贵资源。
承担校本课程编纂任务的西吉中学月窗文学社是西北较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学社,自成立以来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创作者。由文学社承担的 “十五”国家级科研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荣获优秀成果奖,西吉中学被评为“优秀实验学校”;学生作品集《月窗竹影》作为研究成果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07年,申报立项了“十一五”国家级科研课题“新课改形势下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研究”,目前,该课题已近尾声,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校本教材《西部月窗》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社刊《月窗》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二等奖。月窗文学社被《中学生》杂志社评为“全国校园文学社五十佳单位”、“十佳文学社”。2010年5月,西吉中学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批准为“理事单位”。
第二课堂是学生培养兴趣,拓展学习和生活空间、丰富精神需求的重要时段。学校把第二课堂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阵地。有了指导思想,许多课外活动小组产生了。学校组织的有大型铜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月窗》文学社、美术书法小组,篮球队、田径队、广播室等学科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在读书探究、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健康上网、计算机技术、劳动锻炼中充实心灵,丰富精神世界。近三年来,我校有420余人次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
九、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影响作用,学校尤为重视良好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校不断加大环境改善力度,实行硬件、软件两手抓,营造优美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克服资金短缺的极大困难,多方筹措资金300余万元,修建了花园、花坛,培植花草、盆景,绿化面积达50%以上。在校园内以“爱国篇”、“家乡篇”、“法制篇”、“廉政篇”、“勤奋篇”、“书画篇”张贴了中外名人画像、名言、照片200余幅,设臵了激励师生勤奋文明的标语、雕塑,增添了宣传栏报刊栏,突出了教育的主题,体现了教育功能和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环境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高人为峰,路遥心是岸”,只有建起思想的高地,精神的家园,才能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学校建设发展的动力,推动学校工作再上台阶。我校始终把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看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来认识,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常抓不懈,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影响力的扩大。
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一个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稳定,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多年来,学校党、政、工、团密切配合,严格按照上级有关安全防事故工作的指示和要
求,结合学校具体工作,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安全大检查、消防安全大检查等,建立健全突发性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齐抓共管,加强安全防范,有效地保障了校园的安全。多年来,学校未发生刑事安全和不安全事故,荣获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
十一、坚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学校紧密围绕争创文明单位的目标,坚持开展文明办公室、文明实验室、文明教室等创建与评比活动;坚持在教职工中开展“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坚持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评选活动,使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2011年是我校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校文化建设的提升年,我们相信春天的辛勤耕耘会带来秋天的丰硕收获,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会带来文明家园的丰硕果实。我校必将在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实践中脚步越走越快,道路越走越宽,把学校建设成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为当地老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四篇:电力储能产业上市公司
电力储能产业上市公司
1.阳光电源
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储能系统、电动车电机控制器,并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光伏电站解决方案、储能及微电网解决方案。其中光伏电站解决方案包括:荒漠电站、屋顶电站、山丘电站。能及微电网解决方案主要有储能并网系统、光储微电网系统、燃料节约系统,主要应用与厂矿、企业、村落、通讯基站、光伏、风能发电站、地铁、港口医院等。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产品继续稳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也快速发展。
公司布局储能电源领域公司与三星SDI株式会社与2014年11月在韩国釜山签订了正式的合资合约,双方将在合肥建立合资公司,携手开展电力用储能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依据计划,双方将在合肥高新区新设立储能电池和储能电源两个合资公司,分别从事电力用锂离子储能电池包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分销,及电力设施用变流设备和一体化储能系统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分销。双方约定,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共同开拓电力储能市场,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储能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2.南都能源
公司主营业务为通信后备电源、动力电源、储能电源、系统集成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主导产品为阀控密封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及相关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铁路等基础性产业;太阳能、风能、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动自行车电池、通讯终端应用电池等民生产业。
公司战略目标:致力于成为全球的通信后备电源、储能应用电源、动力电源和新能源应用领域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在储能应用领域,拥有大型储能、离网储能、分布式储能的系统设计及集成技术;在动力应用领域,拥有电动汽车、电动叉车、电动自行车等车用超级电池、锂离子电池技术;在通信应用领域,拥有IDC等交换机房用、基站用、UPS用等阀控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技术,其中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环保节能电池为国际首创,具有巨大的经济及生态效益;在新型材料方面,拥有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阀控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等多项核心技术。
公司主营业务:
储能领域:
2014年,公司储能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5,969.52万元,同比增长14.69%。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在大规模储能、分布式储能、户用储能等领域齐头并进,各类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日趋成熟。在大规模储能及分布式微网储能领域,公司以锂电和铅炭电池核心技术为基础,提供全面系统解决方案,完成了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项目(国家电网主导、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新能源综合示范项目)、广东电科院广成铝业1.5MW蓄能项目(科技部863项目)、浙江鹿西岛4MWh新能源微网储能项目(科技部863项目)等项目的装机运行,并在一系列新的示范项目中中标。
3.科陆电子
科陆电子是智能电网、新能源、节能减排产品设备研发、生产及销售方面的龙头企业,较早涉足物联网行业,独立开发、自主研制并生产了100多种主要产品。
公司主要发展领域为智能电网领域、新能源光伏发电、储能方面、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智能变电站、智能用电系统、智能电能表、标准仪器仪表、风电变流器装置、储能与电力电源、机场专用中频静态电源、大功率光伏逆变器、高中低压变频器、高压大功率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电动汽车充放电设备及检测产品、电子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十几类产品。
储能方面,公司依托国家能源局成立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并网工程实验室,已研制出具有虚拟同步机特性的光伏-储能一体化高效智能充放电控制技术,研制成功500KW级的具有自同步电压源(V/F模式)电力能量路由器,能实现8台以上并联运行;兆瓦级箱式储能电站继成功应用于中广核曲蔴莱7.203MWp离网光伏电站、祁连3.087MWp离网光伏电站等几个示范项目后,于2014年7月一举中标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玉树州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独立光伏供电工程户用系统设备采购项目,公司为此项目唯一中标人,合计中标金额14,940.47万元。
4.猛狮电源
广东猛狮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类电池以及电池应用为主的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猛狮科技在全球范围率先推出纳米胶体电解质起动电池,经过六年的不断努力,纳米胶体电池在欧美高端摩托车更换市场已经成为新一代高科技换代产品,逐步取代传统的铅酸电池。2014年公司推出的全系列高倍率磷酸铁锂起动电池,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锂离子起动电池之一,已经高调进入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6大系列800多种规格型号的电池产品,涵盖汽车、工程机械、船舶、摩托车、通信、电力、照明、电动车辆、光伏储能等各个领域。
公司主要发展领域为摩托车起动电池,在新能源车辆研发、储能系统领域。在储能系统领域,公司主要开发产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家庭便携式储能系统、微电网复合储能系统、MW级智能电网储能系统,具体如下: 1)便携式式储能系统分为离网式、离并网式,功率范围从20W到10kW,特点是携带方便,安装简单,主要应用在家庭应急供电、缺电地区储备电能; 2)储能系统分为离网式、并网式、侧并网式等,功率范围从2kW到500kW,主要应用于分布式储能、微电网系统储能等领域; 3)MW级智能电网储能式系统,主要是并网式,功率一般大于0.1MW,应用于智能电网削峰填谷,大型光伏、风力发电站储能。
5.圣阳电源
公司专业从事通信备用电源、电力备用电源、新能源储能电源、动力电源、新能源系统集成等系统方案的设计、开发和经营,是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绿色能源制造商。目前,公司已形成成熟的AGM和GEL两大类阀控铅酸蓄电池开发技术、锂离子电池开发技术和新能源系统集成技术。主要产品有:FCP铅炭电池、铅酸蓄电池、新能源系统集成、锂离子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动力和新能源储能等领域,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畅销国内外市场。
水系离子电池研发公司
1、巨化股份
2013年巨化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合作,主要合作领域有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加氢催化剂、海洋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及有机涂料、复合材料、激光表面处理、热喷涂技术以及高效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项目。
2013年7月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水系离子电池研究中获重要进展,首次提出用锂钠混合离子电解质这一全新理念构建新型水系离子电池。传统的以有机溶剂为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但存在安全性低和成本高的问题。与之相比,水系离子电池具有价格廉价、无环境污染且安全性高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体系中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然而,目 前适用于水系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极为匮乏,这成为阻碍钠离子电池发展的瓶颈。为此,宁波材料所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水系锂钠混合离子电池。这类电池的一极采用选择性嵌入/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为活性材料,而另一极则选用选择性嵌入/脱嵌钠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材料,同时以锂钠混合离子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得益于其独特的工作原理,这类电池不但能储存电能,而且还具有分离锂离子和钠离子的功能。电池可通过反复的充放电过程来实现对锂离子和钠离子的富集,与现有其他化学分离技术相比,此操作更为简便且更加绿色环保。
2、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卫华博士开发的一种水系可充放锂离子的电极材料及包含该材料的水系可充放锂离子电池,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标志着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电池的诞生。
据陈卫华介绍,有机系锂离子电池因其有机电解液具有毒性和可燃性,在过充或短路等不当操作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此外,非水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比相应的水溶液电解液要低两个数量级,有机电解液电池的制作成本也相应高很多。考虑到成本、安全性和循环寿命,这些缺点限制了大型电池的应用。
水系锂离子电池可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并能有效简化有机锂离子电池的严格组装条件,降低其制备和生产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水系锂离子电池体系基本可避免现有水系电池中存在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属绿色环保的新型电池。
第五篇:中国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3)
中国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3)
中国储能网讯:储能产业的发展与新能源以及智能电网的应用密切相关。储能电池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调控电能质量、优化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新能源并网应用以
及电网本身的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赛迪经智近日在京发布《中国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3年)》。研究报告在深入研究世界储能电池产业发展趋势、中国储能电池产业政策和应用市场、各种储能电池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几年中国储能电池产业发展趋势,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布局
中国储能电池市场提供决策参考和发展建议。
通讯基站、家庭和数据中心以及新能源利用:储能电池的三大市场应用发力点
从中国国内储能电池产业的发展趋势看,中国的储能电池规模市场领域还集中在通讯基站和数据中心应用市场,新能源储能利用还处于示范阶段。考虑未来通讯基站、数据中心以及新能源储能市场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15年中国储能电池产业规模会从2012年的60亿
元增加到85亿元。
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是通讯基站储能电池发展的基础。到2011年,3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及大部分县城、乡镇、主要高速公路和风景区等,3G建设总投资4,000亿元,3G基站超过40万个,3G用户达到1.5亿户。手机发送信号和光纤入户需要基站支持,而基站的运营需要储能电池提供稳定的电源。预计未来五年通信储能领域大约有1200亿元的规模,每年通信储能市场的资金规模达到50亿-60亿元人民币。
家庭式储能和数据中心储能都是近年来兴起的储能电池领域。家庭式储能电池市场在日本、欧洲已经得到蓬勃的发展。以日本为例,由地震引发的能源危机,刺激日本政府针对储能系统提出补贴计划,2万美元以上的锂电池储能系统只要通过SII认证,即可获得30~50%不等的补助。而大型的云计算中心包括以SaaS、虚拟化等模式存在的云计算相关应用服务发展、云数据中心、灾备中心等超大型机房建设也为储能电池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风力与太阳能发电均属间歇性能源发电,并网需要使用储能系统“缓冲”,然后重新转变为交流电再输到电网。此外,分布式新能源应用也需要储能系统进行能量的储存实现高效利用。按照市场普遍预期,2020年中国电力装机达到1500GW,风电占比10%(150GW),光伏发电占比接近3.5%(50GW)。配套储能装置的功率按照风电与光伏装机容量的15%计算(国网规划要求配置比例达到风电装机容量的20%以上),需要配备1.2亿度电的储能电池,以单位千瓦时电池设备500美元的售价计算(初期电池设备售价将在1200美元/度以上),十年内
中国风光储能市场需求在600亿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