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投诉与行政复议的比较与办理

时间:2019-05-13 12:1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访投诉与行政复议的比较与办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访投诉与行政复议的比较与办理》。

第一篇:信访投诉与行政复议的比较与办理

信访、投诉与行政复议的比较与办理

信访、投诉与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近些年来经常遇到的不定公务事项,也是相对人寻求上级行政机关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救济途径。其中任何一项如果办理不慎以致失职,都有可能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或者国家和公共利益,带来更大的不良后果。为简便起见,本文中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如无特别说明,所引用的法律或法规条款就是指所涉及问题的法律或法规文本。

一、信访事项的适用范围与办理

1、信访适用的事项:规定与解读

相关法条:国务院《信访条例》第三章 “信访事项的提出”中,“第十四条 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解读:这一条第一款规定不服的是各类“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至于具体是什么内容的行为,没有具体限定。另外,第二款还对解决“投诉请求”的法定途径作了明确规定。信访不是优先的解决投诉请求的法定途径。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是法定的解决投诉请求的途径。这里的投诉请求应当理解为广义的概念,它有别于下面要讨论的狭义的投诉请求“举报投诉”。

2、信访被投诉的主体

非常宽广:可以是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也可以是企业(经营者)、事业单位、社团、甚至是村委会、居委会,和所有在这些单位工作的人员或成员。这是信访的显著特点,被投诉的主体范围非常宽广。由于这些单位和人员的行为内容又不具体限定,只要是对这些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他们的职务行为,都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所以,几乎不论对什么单位和个人的什么行为不满,都可以去上访或信访。加上我们一些地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执法不公现象还比较多见,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到省里和到中央上访的事件现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九十年代末的一年几千件到现在的一年数万件。

3、受理、办理的期限与办理结果

受理: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是否受理信访应当在当场答复,或者在15日内书面答复。信访范围虽广,但受理上却并不优先选择信访受理。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办理时限(第三十二条):是自受理之日起60日,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30日。办理结果的类型(第三十二条),第五章有关条款规定:应当听取陈述、查明事实、可以听证(不是必须的程序)、作出处理、书面答复:

事实清楚、合法,予以支持;

事由合理,缺乏法定依据,做好解释;

缺乏事实依据,缺乏法定依据,不予支持。

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后续救济规定: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查;再不服,再向复查的上一级机关请求复核。申请和提出复查复核意见的时限都是30日内。

二、价格投诉举报的适用范围与办理

1、价格投诉举报适用的事项:规定与解读

相关法条:国家发改委发布《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国家发改委第15号令)中的: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认为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采用书信、来访、电话等形式,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予以受理:

(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

(四)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行为;

(五)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六)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的行为;

(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的行为;

(八)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行为;

(九)不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的行为;

(十)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行为;

(十一)在接受价格监督检查时提供虚假资料的行为;

(十二)应当由价格主管部门受理的其他价格违法行为。”

解读:这些行为都是什么行为呢?都是价格违法行为,包括所有的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放开的价格即市场调节价,以及明码标价、规避检查等。只要有这些行为之一,就可以向价格部门投诉以求获得处理。但第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价格主管部门不予受理,并酌情予以回复:

(一)举报内容不属于价格主管部门职责管辖范围的;

(二)没有明确的被举报人或者被举报人无法查找的;

(三)就同一事项已经向有关机关举报、申请复查、行政复议、仲裁或者提起诉讼,有关机关没有做出不予受理决定或者不予受理裁定的;价格主管部门对同一价格违法行为已经做出处理决定的;

(四)不属于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受理范围的其他情形。

由于价格部门还有收费管理的职能,因此除了上述价格违法行为外,还有收费违法行为的投诉,每年这方面的投诉案件也不少。这些投诉要按照收费管理的有关法规和政策进行处理。

2、价格投诉举报被投诉的主体

被投诉人,在价格方面只是经营者;但如果是投诉行政性收费,则包括行政机关(第二十二条规定行政性乱收费参照本规定办理)。这是价格投诉的显著特点。这里的被投诉主体范围上要比信访小得多。

3、受理、办理的期限与办理结果

受理:是否受理都是在15日内告知。

办理:与信访相同,是60+30(最长)为90天。

处理结果的类型:提出分类处理意见(第六条);正确适用价格与收费的法规;按照规定程序调查处理,并应当事人要求在办结后5个工作日内告知结果。

投诉处理意见不服的后续救济规定:第十五条 举报人对办理结果不满意,可以再次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举报人再次举报,但没有提供新的价格违法行为事实或者新的理由的,价格主管部门可以不再受理。

4、受理信访与举报的区分依据

根据《国家发改委转发国务院法制办国法函[2008]205号文件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检[2008]1279号)规定: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类似“公营性”的价格和收费,如民用水、电、气、公立学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价格、收费的举报件,执行《信访条例》规定;

类似民营性的价格和收费,如商业零售、银行、电信、等行业,私立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价格、收费举报件不属于信访事项,按照《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规定的程序办理。

信访事项的分类:《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事项包括“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按照国务院法制办复函的意见,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自身合法权益且无法律救助渠道的,按投诉请求处理。其他信访事项,按照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办理。反映问题包括这两类的,要分别办理。

在价格管理和执法的实践中,我们主要还是按照信访事项的分类比较好操作。事实上,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类似“公营性”的价格和收费违法行为,涉及当事人自身合法权益的,我们照样要把它当作投诉件处理。

三、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与办理

1、行政复议适用的事项:规定与解读

相关法条:《行政复议法》第二章 行政复议范围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解读:这一条列举的11项,主要可以概括为:第1——7项是认为行政机关乱作为,或对其作为不服;第8——10项是认为行政机关不作为或乱作为。最后一项是兜底条款。投诉的对象大体包括财产权利、人身权利、行为权利这三大类。

2、行政复议被投诉的主体:

(被申请人)都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履行行政职权),因为不服的都是这些机关或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这是行政复议的最显著特征。

3、受理、办理的期限与办理结果

受理:是否受理,应当在5日内审查并告知。第十七条规定,如果没有前款规定的不受理情况,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即为受理。

办理的期限:第三十一条:60天+30天(最长)

办理结果:第二十八条: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一)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

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四)被申请人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的后续救济规定:第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法律规定”如第十四条规定的国务院对省部级行政复议的裁决和第三十条规定省级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四、要本着有利于当事人、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对投诉请求进行引导和办理

1、对各种投诉请求要有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当前我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事件趋于上升,有效化解这些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相对人着想,重视相对人寻求上级行政机关维护自身利益的愿望。要使信访、投诉与行政复议真正成为相对人寻求上级行政机关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救济途径。这不仅对当事人有利,对维护行政机关的形象,对具体经办干部的形象也都是有意义的。同时,也要重视媒体为有关当事人或事件的采访,要通过媒体正确引导舆论、适时公布事情的真相,消除社会上各种不切合实际的传言造成的影响。

2、要根据事件和被投诉主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解决途径。信访受理的范围虽然较广泛,但应优先考虑复议、投诉的处理途径。对于各种信访事项,要认真分析其性质和被投诉主体,符合条件的要引导和归入投诉举报和行政复议的救济方式处理。这也符合《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就行政机关来说,处理各种投诉事件优先考虑投诉举报和行政复议的救济途径,也有利于及时、恰当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因为投诉、复议的事项分类比较详细,处理起来比较有针对性。复议的受理时限也比较短暂,只有5日,有利于当事人尽快地得到是否受理的答复。特别要指出的是:信访特别是群体上访,这种形式本身就是社会不和谐的某种表现,现在许多群体上访影响政府形象,严重的还对当地的交通、治安等社会秩序带来消极影响。要为民着想、为民维权。即使是极少数胡搅蛮缠的人,也应当据理说服,多做解释工作,依法办事。但如果当事人坚持不走投诉和行政复议的救济途径,在不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等原则问题的前提下,也是可以适当迁就的。例如:某市曾经有一市民对市直一机关的听证会程序不符合规定的投诉,按道理属于信访,因为不直接涉及他个人的权益,而且他本人也不是那个听证会的参加人,但他执意要用行政复议的方式进行投诉和寻求解决,我们也同意受理并予以办理和答复。

3、要注意采用和解、调解的办法解决投诉问题。这在上述三类法规或规章中都有相应规定。《信访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可以用协商、调解的办法;《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可以用和解、第五十条规定可以用调解的办法;《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可以用协商解决的办法。我们要根据投诉事项的具体性质、内容,准确适用这些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妥善处理投诉问题。以和为贵,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某市一市民几次来人来信投诉在诉讼中被多收费的问题,认为当地的价格主管部门对他的反映处理不力,涉嫌不作为。我们在受理时曾经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达成调解意见。申请人当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某市某学校对市物价局的批费不满意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我们受理后觉得适用和解或者调解的解决办法对双方都有利,做了很多劝解的工作,但申请人坚持不同意调解,我们也只好按照行政复议规定予以办理。对于其他价格与收费问题的投诉,我们有投诉举报中心进行处理。对于反映情况、咨询政策之类,当然要按信访进行答复和解释。对于非正常的诉求,要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进行引导和处理。

第二篇:信访_投诉与行政复议的比较与办理

信访、投诉与行政复议的比较与办理

林国光

[内容提要] 信访、投诉与行政复议是相对人寻求上级行政机关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救济途径。正确适用这些途径并办理好相关投诉事项,对于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或者国家和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信访投诉行政复议比较与办理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670(2010)08-0108-3 信访、投诉与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近些年来经常遇到的不定公务事项,也是相对人寻求上级行政机关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救济途径。

一、信访事项的适用范围与办理1.信访适用的事项:规定与解读 相关法条:国务院《信访条例》第三章“信访事项的提出”中,“第十四条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解读:这一条第一款规定不服的是各类“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至于具体是什么内容的行为,没有具体限定。

另外,第二款还对解决“投诉请求”的法定途径作了明确规定。信访不是优先的解决投诉请求的法定途径。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是法定的解决投诉请求的途径。这里的投诉请求应当理解为广义的概念,它有别于下面要讨论的狭义的投诉请求“举报投诉”。

2.信访被投诉的主体

非常宽广:可以是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也可以是企业(经营者)、事业单位、社团、甚至是村委会、居委会,和所有在这些单位工作的人员或成员。

3.受理、办理的期限与办理结果

受理: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是否受理信访应当在当场答复,或者在15日内书面答复。信访范围虽广,但受理上却并不优先选择信访受理。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办理时限(第三十二条):是自受理之日起60日,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30日。办理结果的类型(第三十二条),第五章有关条款规定:应当听取陈述、查明事实、可以听证(不是必须的程序)、作出处理、书面答复:事实清楚、合法,予以支持;事由合理,缺乏法定依据,做好解释;缺乏事实依据,缺乏法定依据,不予支持。

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后续救济规定: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查;再不服,再向复查的上一级机关请求复核。申请和提出复查复核意见的时限都是30日内。

二、价格投诉举报的适用范围与办理1.价格投诉举报适用的事项:规定与解读 相关法条:国家发改委发布《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国家发改委第15号令)中的: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认为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采用书信、来访、电话等形式,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予以受理:

(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四)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行为;

(五)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六)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的行为;

(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的行为;(八)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行为;(九)不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的行为;(十)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行为;

(十一)在接受价格监督检查时提供虚假资料的行为;

(十二)应当由价格主管部门受理的其他价格违法行为。”

解读:这些行为都是什么行为呢?都是价格违法行为,包括所有的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放开的价格即市场调节价,以及明码标价、规避检查等。只要有这些行为之一,就可以向价格部门投诉以求获得处理。但第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价格主管部门不予受理,并酌情予以回复:

(一)举报内容不属于价格主管部门职责管辖范围的;(二)没有明确的被举报人或者被举报人无法查找的;

2010年第8期《发展研究》

(三)就同一事项已经向有关机关举报、申请复查、行政复议、仲裁或者提起诉讼,有关机关没有做出不予受理决定或者不予受理裁定的;价格主管部门对同一价格违法行为已经做出处理决定的;

(四)不属于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受理范围的其他情形。由于价格部门还有收费管理的职能,因此除了上述价格违法行为外,还有收费违法行为的投诉,这些投诉要按照收费管理的有关法规和政策进行处理。

2.价格投诉举报被投诉的主体

被投诉人,在价格方面只是经营者;但如果是投诉行政性收费,则包括行政机关(第二十二条规定行政性乱收费参照本规定办理)。

3.受理、办理的期限与办理结果受理:是否受理都是在15日内告知。办理:与信访相同,是60+30(最长)为90天。

处理结果的类型:提出分类处理意见(第六条);正确适用价格与收费的法规;按照规定程序调查处理,并应当事人要求在办结后5个工作日内告知结果。

投诉处理意见不服的后续救济规定:第十五条 举报人对办理结果不满意,可以再次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举报人再次举报,但没有提供新的价格违法行为事实或者新的理由的,价格主管部门可以不再受理。

4.受理信访与举报的区分依据

根据《国家发改委转发国务院法制办国法函[2008]205号文件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检[2008]1279号)规定: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类似“公营性”的价格和收费,如民用水、电、气、公立学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价格、收费的举报件,执行《信访条例》规定; 类似民营性的价格和收费,如商业零售、银行、电信、等行业,私立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价格、收费举报件不属于信访事项,按照《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规定的程序办理。

信访事项的分类:《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事项包括“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按照国务院法制办复函的意见,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自身合法权益且无法律救助渠道的,按投诉请求处理。其他信访事项,按照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办理。反映问题包括这两类的,要分别办理。

三、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与办理 1.行政复议适用的事项:规定与解读 相关法条:《行政复议法》第二章行政复议范围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六)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解读:这一条列举的11项,主要可以概括为:第1——7项是认为行政机关乱作为,或对其作为不服;第8——10项是认为行政机关不作为或乱作为。最后一项是兜底条款。投诉的对象大体包括财产权利、人身权利、行为权利这三大类。

2.行政复议被投诉的主体:(被申请人)都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履行行政职权),因为不服的都是这些机关或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这是行政复议的最显著特征。

3.受理、办理的期限与办理结果

受理:是否受理,应当在5日内审查并告知。第十七条规定,如果没有前款规定的不受理情况,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即为受理。

办理的期限:第三十一条:60天+30天(最长)办理结果:第二十八条: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一)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2.适用依据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四)被申请人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的后续救济规定:第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法律规定”如第十四条规定的国务院对省部级行政复议的裁决和第三十条规定省级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四、要本着有利于当事人、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对投诉请求进行引导和办理。

1.对各种投诉请求要有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2.要根据事件和被投诉主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解决途径。

3.要注意采用和解、调解的办法解决投诉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 国务院令第431号:《信访条例》。[3] 国务院令第499号:《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4] 国家发改委令第15号:《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

[作者单位:福建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责任编辑:黄中凯)

第三篇:浅谈行政复议与信访的关系

浅谈行政复议与信访的关系

辽宁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复议处

《行政复议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行政复议工作已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在新阶段行政复议工作将面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采取新举措,才能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便捷高效解决行政争议的优势。只有正确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才能确保行政复议结果的公正与效率。在行政复议工作实际中,时常遇到信访人对信访答复(含处理、复查、复核)不服和信访机构未在法定期限内答复,又未作出不予受理决定,以不作为为由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情况,对这类申请是否应该受理,在行政复议机构内部也存在着应予受理和不应受理两种意见。本文仅就如何处理行政复议与信访的关系问题试作粗浅探讨,愿与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同仁们共同商榷。

-、行政复议与信访都是法定的行政救济制度 行政复议与信访都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有关部门提出投诉或请求,由有关部门依法解决问题的工作制度。行政复议与信访是现阶段解决行政争议的主要途径,也是法定的行政救济制度。

1、依法设定。行政复议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设定的。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制度,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而言,是一种事后的救济措施。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制度。信访制度是国务院《信访条例》设定的。信访是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的行政救济制度。信访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2、目标相同。行政复议与信访同属于行政救济制度。虽然这两种制度性质有所区别,运行程序有所不同,但都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主张其合法权益,向有关部门提出投诉请求或反映情况、由有关部门依法解决问题的工作制度。行政复议主要是通过及时合法审理行政复议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信访通过处理信访事项,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投诉请求,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复议和信访是并行不 2 悖的处理社会矛盾问题的不同途径,他们都是为了实现维护社会和谐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共同目标。

3、相辅相成。行政复议与信访由于同属于法定的行政救济制度,因此,他们各自的适用范围,操作空间是不矛盾的。这两种救济制度在具体执行时不存在谁先谁后、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问题。由于他们共同的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所以,这两种制度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

二、行政复议与信访是不同的救济制度

行政复议与信访同作为行政救济制度,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参加主体、受理时限、处理程序、处理结果等由法律严格界定;而对于信访就相对规定的比较宽泛,法定性不是非常严格。因此,行政复议与信访是两种不同的行政救济制度。

1、主体不同。行政复议申请人必须是具体行政行为施行结果的利害关系人,即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复议被申请人是除国务院以外的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复议审理的对象是法人,而不是自然人。行政复议审查的客体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行政复议机关及其工作机构是县以上人民政府和所属的工作部门。信访人的范围比较宽泛,既可以是行政管理相对人,也可以是与行政行为无关的 人员。凡是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求、反映情况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是信访人。信访针对职务行为的主体不仅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或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也包括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中由国家任命的人员,甚至还包括村委会、居委会及其成员。信访反映问题所指的对象不仅是职务行为,还可以是个人行为,信访审查的对象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信访机构既可以是在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中设立,而各级党委、人大、法院、检察院也设有信访机构处理信访事项。

2、受理范围不同。《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仅仅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理,而对抽象行政行为只能是附带性审查,其只限于具体行政行为及其所侵犯的相对人合法权益。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及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信访条例》规定的信访事项的范围基本涵盖了所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信访受案范围非常宽泛,信访人不仅对行政行为可以提出投诉请求,也可以对各级党委、人大、法院、检察院所作出的行为通过信访提出意见,甚至对企业事业单位的行为有意见,也可以通过信访反映情况。信访事项符合行政复议、仲裁和行政诉讼等法定受 4 理条件的,信访机构不应受理,信访人应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和法院等法定机关提出。

3、受理时限不同。《行政复议法》规定,申请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期限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具有严格的时效,行政复议只对法定时限内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信访条例》对信访事项的时限未做具体规定,没有明确的时效。信访人对近期和远期的信访事项都可以提出信访。

4、办理程序不同。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的程序由法律严格规定,分为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履行等,自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到作出决定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90天。行政复议原则上实行一级复议制,对具体行政行为经过行政复议后,申请人就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再向上一级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上一级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办理信访案件的的基本程序是受理、处理、复查、复核等。《信访条例》对办理信访案件的期限虽然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对信访终结意见不服没有明确规定信访人的接续救济途径,所以对信访案件期限的规定就显的约束力不强。对信访案件的办理,实行三级审查制度,即处理、复查、复核。对有些信访案件,经过一级处理就可能解决问题,有些信访案件经过三级处理后,也不一定解决问题,信访人还需选择其他救济途径依法主张权益。

5、处理结果不同。行政复议的结论为维持、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行政复议决定书一径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行政复议当事人必须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申请人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后仍不服的,只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能继续要求在行政机关内部获得处理。而对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信访人可以请求复查、复核,上级行政机关对该信访事项仍然可以继续处理。信访复核为终极结论,即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6、接续救济途径不同。行政复议申请人在对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后仍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继续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对省部级行政机关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实行原级行政复议而作出的决定不服,可以向国务院申请最终裁决。信访人对信访机构作出的信访复核意见不服的,《信访条例》没有规定接续的救济途径。因此,致使信访人容易到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三、行政复议与信访是平行的救济渠道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行政复议与信访虽然同属于行政救济制度,但法律、法规规定均有各自的受理范围和办理程序、处理结果等。因此,行政复议与信访是并行不悖 的处理社会矛盾的不同途径,他们之间既不能交叉,又不能互相包含,也不能互相代替,是依法设定的平行救济渠道。

1、行政复议审查的客体是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为维护行政管理秩序,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直接作出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从理论上讲,具体行政行为具有特定性、直接性、单向性等特点。具体行政行为的种类,由法律、法规严格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在法定范围内。信访处理的事项范围比较宽泛,法律、法规对信访事项没有作出具体规定。从信访工作看,信访虽然也具有特定性、直接性的特点,但其不具有单向性。即信访答复的行为或者处理结果是依申请的行为,故不具有具体行政行为的属性。因此,对信访答复行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不应受理。

2、从《信访条例》规定的办理程序看,当事人一旦选择了信访救济渠道,就应走完整个信访程序。即处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程序。当事人在信访程序过程中,对某一级信访答复不服的,只能继续向下一级信访程序提出申请,直至走完整个程序。在走完信访终结程序之前,不得跳出信访程序,再选择其他救济途径主张其权益,《信访条例》对此是有明确规定的。换个角度考虑,由于行政复议受理期限是法律严格规定的,因此,当事人一旦选择了信访程序,等待处理、复查或者复核的信访结果作出后,往往丧失了申请行政 复议的时间,即超过法定的行政复议受理期限。因此,从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来看,对信访结果不服再申请行政复议几乎是不可能的。

3、《信访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从此款规定可以看出,整个信访程序是独立的、封闭的、不与外系统交叉的。信访人一旦选择了信访救济途径,如果在第一、二级程序未解决问题,就必须要经过最后一级复核程序,而复核程序若仍未解决问题,信访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都不能再受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从现行法律、法规看,行政复议机关属于行政机关范畴。因此,信访人对信访复核意见不服提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不应受理。而且,《信访条例》没有规定信访人不服终极信访结论的接续救济途径,故从这点上看,行政复议机关也不应受理信访人不服信访复核的投诉请求。

第四篇:员工投诉与行政复议标准作业规程

员工投诉与行政复议

标准作业规程

1.0 目的规范员工投诉与行政复议工作,确保员工投诉能及时、准确、合理地得到解决。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以下员工在以下范围内的投诉处理工作:

2.1 员工对本人或他人绩效考评结果不满的。

2.2 员工对本人或他人奖罚结果不满的。

2.3 其他须进行行政复议的行为。

3.0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员工投诉与行政复议工作的监控与结果的审批。

3.2 人事部负责员工投诉的受理与行政复议的组织实施。

3.3 投诉人负责查找或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

4.0 程序要点

4.1 投诉原则。员工投诉须遵循以下原则:

4.1.1 署名投诉的原则。

4.1.2 逐级投诉的原则。

4.1.3 谁投诉谁举证的原则。

4.2 投诉要求。

4.2.1 投诉内容须符合适用范围所列各项。

4.2.2 投诉内容力求简明、扼要、事实清楚,最好能附有关的证据或证明人姓名。

4.2.3 公司不受理匿名投诉。投诉信要注明投诉人姓名、所在部门、联系方式等内容。

4.2.4 投诉可采用口述或信件(电子邮件)形式。

4.2.5 员工投诉的第一受理部门为公司人事部,第二受理部门为总经理室,原则上不得越 级投诉。

4.3 投诉的分类。按投诉的效果分为有效投诉与无效投诉两类。

4.3.1 有效投诉:在公司规定的投诉范围内,不违背投诉原则,且经调查属实的。

4.3.2 无效投诉:

a)在公司规定的范围外的;

b)匿名投诉的;

c)不提供证据的。

4.4 投诉与行政复议程序。

4.4.1 投诉的提出:

a)书面投诉:

—— 投诉人将需投诉的内容整理成文字,内容包括:被投诉人,所在部门、投诉的事实 经过、投诉人姓名、所在部门、投诉日期等,并将有关的证据或线索附后;

—— 投诉人将投诉信投入“员工意见箱”或通过邮局寄给人事部经理或直接交给人事部 经理。

b)口头投诉:

—— 投诉人到人事部经理处将需投诉的事项向人事部经理列举清楚;

—— 人事部经理根据投诉人的口述,进行记录,并将记录结果出示给投诉人检查,投诉 人予以签名确认后,由人事部经理告之于10 日内给予答复并请投诉人回去等消息。

4.4.2 人事部调查。人事部经理根据投诉人提供的投诉信息按以下程序进行核对。a)采用信件投诉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 确认投诉人是否存在。

—— 根据投诉人提供的情况及线索,查阅绩效考评或行政奖罚等原始资料,并根据原始 资料及员工投诉项目,列出有疑问及待核实的有关事项。

—— 就有疑问及待核实的有关事项向投诉人的主管上司说明调查的原因,并就有关事项 进行核实。必要时,再找知情人了解情况。如果投诉人的所投诉事项与其主管上司 或知情人所诉情况有出入时,人事部经理还须找投诉人进行核对。

b)采用口头投诉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 根据投诉人提供的情况及线索,查阅绩效考评或行政奖罚等原始资料,并根据原始 资料及员工投诉项目,列出有疑问及待核实的有关事项。

—— 就有疑问及待核实的有关事项向投诉人的主管上司说明调查的原因,并就有关事项 进行核实。必要时,再找知情人了解情况。如果投诉人的所投诉事项与其主管上司 或知情人所诉情况有出入时,人事部经理还须找投诉人进行核对。

4.4.3 人事部将调查情况登记在《员工投诉调查处理表》内,给出行政复议结果建议并附 上有关原始资料报总经理审阅及给出行政复议最终结果:

a)同意行政复议结果建议的按正常手续办理;

b)认为证据不足的,给出指导性批示后,由人事部(或其他部门)收集有关材料,然后 再报总经理审阅及批示。

4.4.4 人事部将总经理审批的结果向投诉人及被投诉人通报,并跟踪行政复议结果的落实 工作:

属更正绩效考评分数的,在员工下月绩效考评成绩中予以计算;

a)b)属更正行政奖罚结果的,将更改的结果予以通报,并撤销原行政奖罚; b)c)需更正其他事项,由人事部跟进。

c)4.4.5 行政复议的结果为最终结果。

d)4.4.6 在行政复议的结果未出来之前,原决定有效。

e)4.4.7 须对有关人员处罚的,按《行政奖罚标准作业规程》办理。

f)4.5 员工投诉与行政复议纪律

g)4.5.1 员工投诉内容必须真实,不得捏造事实、诬陷、诽谤他人。

h)4.5.2 人事部在进行调查取证时,当事人必须予以配合,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i)4.5.3 人事部及总经理必须对投诉人及有关证人进行保护。

j)4.5.4 严禁对投诉人采取打击报复行为。

k)4.6 资料保存:

l)人事部文员将有关投诉的材料复印一份,原件存入投诉人人事档案长期保存,复印 m)件存入被投诉人人事档案长期保存。

n)5.0 记录

o)5.1 《员工投诉记录》。

p)5.2 《员工投诉调查处理表》。

q)6.0 相关支持文件

r)6.1 《行政奖罚标准作业规程》。

s)6.2 《档案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t)6.3 《绩效考评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第五篇: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信访机制的对比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讲述的是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信访机制的比较。首先,简单比较了一下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异同;其次,重点将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结合起来与信访进行了比较,通过六方面的分析得出了三点结论;再次,对做好当前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信访工作的提出了几点思考;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走法治化是必由之路。

【关键词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信访 比较

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根据行政诉讼法或者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诉讼制度。信访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可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信访都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有关部门提出请求或反映情况、由有关部门依法解决问题的工作制度,都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民主权利、使党和政府体察民情、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手段,都是是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推进社会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三者各司其职,各展所能,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在目前经济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同与异——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比较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定方式,二者有着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救济性质不同。行政复议由行政机关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属于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正错误的一种制度,是一种行政救济。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制度,应属司法救济,它意味着将政府管理的具体活动大范围地置于司法监督之下,公正性要高于行政复议。

2、受案范围不同。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要比行政诉讼的广泛,行政相对人不仅可以针对行政机关违法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请复议,还可以针对行政机关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即抽象行政行为)申请审查,而行政诉讼原则上只能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侵害进行救济。此外,行政复议可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而行政诉讼只能就合法性进行审查。

3、选择路径不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采取“双轨制”和“择一原则”,即一般情况下,行政相对人可以自由选择复议或诉讼,但不能同时选择,只能择一行使。如果行政相对人选择了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还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进入司法程序。如果行政相对人选择了行政诉讼,对法院裁决不服,不能再申请行政复议。

4、审理方式不同。行政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外,一律公开审理,司法程序较为复杂、冗长。行政复议实行一级复议制,一般采用书面审理,它贯彻了及时、便民的原则,能迅速查清案情,尽快解决争议,给行政相对人提供直接、快捷的救济,降低诉讼成本。

5、法律效力不同。行政复议除终局裁决外,复议决定不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行政相对人对复议决定不服还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行政诉讼是最终的权利救济途径,行政相对人对法院的裁决必须履行,权威性高于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虽然有以上区别,但本质上都是法律救济途径,对行政相对人实现权利救济有着更多的相同之处,如处理对象都是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发生的行政争议,有权提起救济请求的都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而行政机关处于被动地位,复议机关和法院都必须严格依法办理案件等。而信访是一种非标准化的救济手段和方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其相比,区别更加明显。因此下文将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结合起来,着重与信访进行一下比较。

二、“优”与“劣”——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信访的比较

(一)信访的“热”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冷”——凸现社会矛盾聚焦在信访

1、信访总量大,增幅大。近年来,群众信访总量居高不下,群众信访上升幅度呈“倒金字塔”型,信访活动上升趋势较明显。以笔者所在惠山区为例,2004年接待来访365批462人,集体来访94批2329人,来信468封,来电203个,网上信访1116件,领导接待174批1413人。而2004年区政府受理行政复议10件、区法院受理行政诉讼19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信访的数字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如此多的信访,真实地反映了社情民意,显现了当前社会存在的许多矛盾和行政机关执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表明信访已成为现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2、领导参与信访多,关注信访多。社会对信访日益关注,且信访工作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领导都作为一项政治性任务来抓,不敢懈怠,对一些重要信访,领导都亲自阅批、组织落实和督办。各级政府通过实行“领导信访接待日”、开通政府热线电话、建立网上信箱、设立投诉中心等方式,广开信访渠道,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领导的亲历亲为,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信访工作的了解和体会,给予信访工作更多的重视和支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专业性、技术性、独立性都较强,除一些影响大、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案件,一般领导不会过多干预。可见,领导工作重点也在信访。

3、群众对信访知晓率高,对信访选择率高。受传统观念影响,现在许多群众信“人”而不信“法”,“权”大于“法”的思想根深蒂固,乃至依赖政府,迷信领导。当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希望政府大包大揽,承担一切责任。许多原来应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问题,群众往往希望通过行政手段解决,认为可以减少诉讼资费,也能够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而群众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所知不深,因此选择不多。因此,群众更热衷于信访。

从上可见,信访数量急剧上升,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都把信访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保证信访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已逐步形成“大信访”格局,各职能部门充分调动,紧密协作,来做好矛盾的预防和化解工作。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虽然数量不多,却是重要的法律手段,并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代表着今后发展的趋向。

(二)信访的“难”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易”——反映解决问题的效率有高低

1、信访形式复杂多样,处理难度较大。一是集体访、重复访。为了解决问题,信访人相互串联,集体行动,试图以人多势众扩大影响,促使政府予以重视。特别是一些上访人聚集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或重大节庆期间,到党委、政府机关上访,以扩大社会影响。二是越级访。有些上访人认为到地方政府反映不解决问题,不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只相信中央和省的政策,为此频繁去省、去京上访。三是无序上访、异常上访。有些上访人不到指点接待场所反映问题,动辄到党委、政府静坐、堵门、打横幅,甚至出现携带汽油、农药等以自杀、自残等过激行为相威胁。四是缠访。少数信访老户反复缠访,频繁去省、去京上访,行为激烈,对抗加剧,处理难度大。信访情况复杂,信访工作的难度加大,要解决问题也比较困难。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依法进行,不会有过多干扰因素,即使遇到一些新生或疑难的问题,也可通过请示、案审等方式解决。从这个角度讲,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能减轻行政机关工作负担,且提高工作效率。

2、信访反映问题棘手,群众往往难以达到期望。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很多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还有些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譬如企业改制遗留的问题、拆迁安置引发的问题、征地补偿问题、劳资纠纷问题、城市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等等,处理这些问题很棘手,有些群众对信访报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一旦达不到目的就反复上访,这些耗费了有关领导、信访部门和有关单位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解决的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不当性的问题,有法可依,有案可稽,是非曲直,终能有个说法。因此选择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解决问题更加合法和有效。

3、信访立法偏软,规范措施缺失。现行的国务院《信访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对于有些非正常上访行为约束力有限,尽管各地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规范上访人员行为,但效果不明显。如一些筹款串联、非法集会、在政府机关门前静坐示威等行为,严重干扰破坏了正常信访秩序,由于不属于治安管理范畴,难以进行有效处理,手段的缺矢使无理上访、闹访势头愈演愈烈。此外,现行的《信访条例》对信访机构极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规定不够具体,造成少数地方和部门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对集体访、越级访还缺乏敏感性和责任心,宣传政策不耐心,思想工作不得法,掌握时机不恰当,工作作风不扎实,致使有些简单问题复杂化,信访得不到及时处理,这也是重复访和越级访的重要诱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有法律作后盾,具有严格的法律责任和强制措施,确保了这项活动有序开展。

从上可见,信访要解决的问题纷繁复杂,但处理的手段又缺乏,因此要处理好信访问题难度很大,有时久拖不决,既会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又可能会使当事人权益受到损害。这就要求政府机关开阔思路,善于运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之类的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当然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同时,有义务教育引导群众学会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之路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信访的“宽”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窄”—— 表明信访有值得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借鉴之处

1、信访范围广。信访范围宽泛,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反映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都可列入信访范围。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事项须是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群众信访涵盖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内的事项,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只能受理一部分群众信访,即符合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规定受案范围的事项。从这点讲,信访解决的矛盾多,易受到群众欢迎。可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发展方向,就是要逐步扩大受案范围,不要动辄拒人于外,尽可能多的为群众解决困难。

2、信访门槛低。信访对于上访人或上访事项没有作过多的规定或限制,且不需要交费,有些部门为息事宁人,特别是一些集体上访,还提供午餐,用车把上访人送回家,群众比较能接受。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则严格得多,申请人或原告必须符合法定要求,复议或诉讼事项必须符合受案范围,受理必需在法定期限或管辖范围内等等,而且诉讼还要交费,请律师也是一笔支出。一般群众法律意识不强,法律水平不高,对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有些畏惧,或者说怕麻烦,宁可信访也不复议或诉讼就不足为奇了。可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要发挥更大作用,要为群众真正接受,必须降低门槛,更加切合实际。

3、信访程序简。信访在接到上访人提出的上访事项,即可受理、交办或转送,进入办理阶段。如果领导批示或特别关注,解决问题更快。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要在规定日期内立案审查、要被申请人或被告提出答复或答辩,然后再书面审查或开庭审理,所有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与信访相比较为繁琐。可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今后应逐步改革,简化环节,提高办事速度。

从上可见,信访在目前之所以不可替代,因为它的功能更多,作用更强,环节更少,有时解决问题速度更快。目前阶段信访具有的联系群众、民主监督、调节矛盾、反馈民意、决策参谋、综合协调等作用,有些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不具备或者尚未充分发挥的。因此,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虽然立法相对完善,但也不能夜郎自大,还有许多需要借鉴和改进之处。

(四)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硬” 与信访的“软”——显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具有自身优势

1、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法律依据充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所依据的是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都是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是经过长期酝酿和实践后出台的,象行政复议也是由行政复议条例逐步提升为行政复议法的,各项规定比较完备,操作性也较强,而且经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培训,以及十几年来工作的经验与教训,行政机关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群众这方面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有序开展,作用日益突出。而信访依据的主要是国务院或省制定的条例,一个是国家大法,一个是行政法规,级别有大小,效力有高低,上下贯彻执行力度有区别,重视程度也有差异,已经渐渐难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目前的信访立法对信访工作的指导存在诸多缺位,各地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已经形成制度的作法也需要以法律手段规范下来。可见,信访工作要加强力度,建立健全信访法律法规刻不容缓。在适当条件下,将《信访条例》提升为《信访法》,为信访工作提供更强保障,这已成为各界共识。

2、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执行力度强硬。对于信访的处理,有的是解释,有的是协调,有的是督促,信访行为本身并不具备具体行政行为特征(重新作出一个具体行政行为除外),不具有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等特征,除非领导下达行政命令,否则执行起来缺乏法律保障,难度较大。信访后重新作出一个具体行政行为的,除少数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执行外,大部分都需要通过诉讼环节,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而通过法律途径得到的复议决定或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具有拘束力,必须执行,否则能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可见,采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解决纠纷更能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3、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法律责任严厉。对于信访人的信访请求,除诬陷、诬告他人等行为要追究信访人刑事责任或治安管理处罚,信访人即使信访事实不真,也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申请人或原告复议、诉讼请求不被支持或败诉,就要受复议决定或判决拘束,承担相应责任。行政机关如果行政行为被变更或撤消,法律后果更加严重,除对行政机关本身形象有负面影响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过错人员的法律责任。因此,群众选择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一般比较慎重,很少会出现反复缠访、无理取闹等现象,由敬畏而产生公信力,这是信访所不具备的。

从上可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充分体现依法治国的理念,是依法治国重要机制,群众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维权,真实反映行政机关在执法中的一些问题,便于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进行有效监督,预防和制止行政机关滥用职权,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从这点讲,信访虽然可以通过领导交办或督办解决问题问题,体现政府为民服务的理念,但这种由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更多反映的是领导的一种个人能力,一种占居高位发号施令而下级必须俯首听命的权威,体现的是“人治”而非“法治”。因此,在推行法治化的今天,还一味推崇信访解决问题是不合时宜的。

(五)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严” 与信访的“松”——突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要求更严格。

1、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审查全面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对具体行政行为要进行全面审查,需要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认定、证据收集、适用法律、运用程序、自由裁量、实施主体等方面作全面审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违法或不当,该具体行政行为都有可能被变更或撤销。而信访则追求问题的解决,对违法或不当行为的认定,还是需要通过法律途径。可见,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法律手段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监督更直接、更彻底,能发现群众反映中未暴露的更多问题。

2、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文书规范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一般都要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决定或判决,决定或判决必须按照法定格式,阐述和认定事实要清楚,适用法律条文要准确,分析和说理要透彻,条理清晰,用语规范,说服力强,使申请人或原告一目了然,心悦诚服,体现法律的威严。信访大多数时候是说服教育、耐心解释,只要当事人能接收就功德圆满,即使一些时候需要以正式书面形式,只要阐述事实清楚,处理措施恰当,能解决上访人的疑问或困难就可以,并没有法定格式。可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白纸黑字”,比起信访的“口头功夫”,前者更加严格、规范,能令人产生一种信任感,当然对办理复议的机关和法院也要求更高。

3、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用语专业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文书,要用法律术语,哪怕申请人或原告并不太明白,行文要求严谨,特忌模棱两可、辞不达意。信访口头、书面都要通俗易懂,关键要让上访人听懂或看懂,从而接受。可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专业性较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要求很高,信访虽然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总体素质和办案水平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从上可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为更具有严肃性,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而人员素养的高低,实际上决定了办案能力的高低,解决问题效率的高低。这里并非贬低信访干部的能力,进入法院或政府法制机构的大都是出自法律院校或熟悉法律的专业人才,而信访来说这方面人才相对匮乏。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要加强信访,必须提升人员素质,光采用传统的“哄吓欺骗”、软硬兼施等手段,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六)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法” 与信访的“权”——标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是今后发展趋势。

1、群众信“权”不信“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是法律途径,更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但群众还是选择上访,其思想根源于人们封建社会的“清官意识”。群众有冤情或自以为有冤情无处可诉,便寄希望于碰上一位清官为其作主。而这种“清官意识”是与现代社会的法治理念相悖的。法治社会推崇的是法律规范的制定、执行和完善的监督制度等,而绝非“清官”本身。群众陈旧观念的改变,需要行政机关加以引导,加强法制宣传,对领导的作用不要过分夸大和渲染。

2、行政机关重“权”不重“法”。信访对处理矛盾作用显著,但客观上也助长了行政机关的一些恶习,譬如下级机关过分重视上级的批示,而轻视法律法规。目前在实践中对上访案件的处理基本上形成了“上访—批示—昭雪”的模式,多数上访案件是在上级领导的批示下才得以处理,上访人最终实现了其应有的合法权益。然而,这些上访者应有的、法定的合法权益却不得不借助领导的“批示”才能实现,使人不禁不对法律的权威性提出质疑。虽然下级机关在查处上访案件中也会依法进行,但是领导的批示对下级机关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压力。在这种巨大压力下,很难保证行政机关执法的独立性。法治社会依赖的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非领导的“批示”。可见,领导对信访的关注,合乎情理,但要有个度。除重大信访问题和政治需要的信访问题有领导直接和亲自过问和处理外,其它的一般交由专业部门和司法机关处理为妥。

3、体制要“法”不要“权”。信访制度的存在,事实上妨碍了司法和行政执法体制。目前在我国已经制定了各个领域的法律规范,建立起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二审终审、申诉等完善的司法体制和分门别类的行政执法体制,同时还建立起了检举、揭发、控告等监督机关工作人员的制度。严格来说,查处上访案件不是一种国家司法形式,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行政执法形式。可见,允许在国家独立的司法和行政执法体制之外存在一种专门针对上访案件的工作机制,既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不相容,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司法和行政执法的作用和权威。

从上可见,信访在某些方面与依法治国有冲突,带有“人治”的痕迹,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代表着依法治国的方向和要求。从这方面讲,走法治化道路,是今后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综上所述,在以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信访的不完全比较中,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结论:一是在我国目前社会中,信访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都是重要的工作制度,三者呈现出一种“你中我有,我中有你”的格局,虽各具优势,但也互有不足,要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必须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二是信访在目前被群众广泛接受,领导也更加关注,行政机关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任务和前景依旧严峻,信访工作要发挥更大效用,必须走法治化道路;三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虽然目前还偏“冷”,却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机制,代表着今后发展的方向。

三、合与分——做好当前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信访工作的思考

当前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新旧体制和观念的冲突、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引发了大量矛盾,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信访作为重要的工作制度,必须紧密协作,分流疏导,切实发挥好作用。

(一)“合”——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信访的衔接。

1、分清职责,理清渠道,各司其职,不越位不缺位。政府专门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处理信访,表现出了对群众呼声的极大关注,对群众疾苦的无限关怀,这是与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这一理念相符的。但也要充分认识到,信访救济不是无限和无序的,对群众的信访,要综合运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仲裁、信访、人民调解等渠道去解决,而不局限于其中某一种。

2、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衔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衔接法律已有了相关规定,目前已经有足够多的理论著作或文章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篇幅所限,不再赘述。当然现行规定还有不完善之处,如: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行政相对人向法院起诉的被告不明确;《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和《若干解释》对“法定复议期间”、“法定起诉期限”规定不一致;对选择复议与复议前置并存的情况如何处理不明确;对部分复议、部分起诉的情况处理不明确,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逐步解决。

3、遏制和减少涉法信访工作。近年来,涉法信访问题不断上升,有一些经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当事人没有达到个人目的或者对法律理解有偏差,认为案件处理不公,或者复议机关或法院自身工作确实有问题而产生涉法信访。要遏制和减少涉法信访,必须加强法律宣传和思想引导,完善各项制度,法院与地方党委、政府紧密配合,共同研究防范措施,实行有效控制,对非法信访要予以打击。

(二)“分”——做好信访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分流疏导。

凡事找政府,凡事就信访,这是个误区。许多本应由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解决的问题还是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如果一味依赖信访,很可能造成问题久拖不决,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做到以下三点:

1、接待信访的部门、复议机关或法院应告知当事人救济途径。接待信访的部门在信访中遇到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解决的问题,应向上访人宣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有关知识,鼓励和引导上访人去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既减轻自身工作压力,又有利于当事人有效解决问题。而复议机关或法院对不符合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法律救济途径已走不通,但通过信访有可能解决的,应告知申请人信访的方法。这就要求信访部门的工作人员熟悉法律,了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基本知识,能给予当事人正确引导,而复议机关或法院也应该重视信访途经,不应拘泥于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2、领导要对信访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有准确理解。现实工作中,有些领导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接触少,不是很了解,碰到有些群众来信来访,就把来信直接签给信访部门办理,或者指定到信访部门反映情况,领导的意见给信访工作部门造成了压力,对应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解决的,一味以解释或协调处理,结果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新时期的领导必须有较高的法律修养,懂得并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3、律师介入信访要主动疏导。目前在信访工作中,律师介入已成为一种共识。律师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对需要通过诉讼、复议解决的,应积极引导信访人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四、存与灭——走法治化是必由之路

上访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在古代老百姓可以到衙门去鸣冤叫屈,到了现代,上访的范围变得更加宽泛,凡事都可以找政府,不管是遇到了困难或不平,还是要反映问题,但我们应该看到,上访自产生之初就深深地打下了“人治”的烙印,至今仍难以完全消磨掉这个印痕,即使我们已经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从实质看,上访是一种人治思想的体现,从根本上说,上访是对现代法治的一种破坏。但上访又是我国所具有的一种比较独特同时又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反映了群众法律意识的觉醒和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方面确实存在问题。因此,在我国目前政治体制下,扩大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把信访纳入层级监督、司法审查的渠道,依法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这既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的必由之路。

1、信访法治化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现代法治社会的核心是保护私权利不受公权力的侵犯,而就依法治国的价值目标来讲,就是有效地限制和监督国家权力,逐渐地扩大公民个人的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结果和归宿。坚持依法治国,既要求承认法律是最高权威,又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而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能否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加强层级监督、司法监督是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环。在一个法治国家,保护公民权利和限制公权滥用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由中立无偏的机构或专门机构对公权的行使进行及时有效的审查。因此,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复议、诉讼审查制度,把作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晴雨表”的上访案件纳入复议、诉讼的审查范围,不断加大审查力度,实践证明,这是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最终使我国步入法治国家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2、信访法治化体现了现代法院的功能。传统意义上的法院,其主要功能在于依法强制性的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法院过渡到现代法院,法院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除了解决纠纷这一基本功能外,现代法院还具备了控制社会、制约权力、解释法律等延伸功能,并且其内容仍在不断完善中。就现代法院的制约权力功能而言,主要是通过行政审判来实现的。在现代社会中,行政权力的扩张更趋于突出,相应侵犯公民权利的事例更容易发生,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积极的乱作为,即滥用权力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消极的不作为,即不积极运用权力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这种不作为往往又是与积极的乱作为相伴随而产生的,即前期因滥用权力造成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犯,在公民要求对这种被破坏的秩序和利益进行恢复和补救时,行政机关却又以不作为消极对抗,由此造成群众上访。这也正是上访案件得以发生并逐年上升的原因所在。因此,发挥法院的延伸功能,不断强化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司法制衡便理所当然。当群众因为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得不到保护而上访时,司法审查便应运而生。

3、信访法治化在工作实践中切实可行。在实践中,上访案件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检举、控告类上访,二是可复议、可诉类上访。第一类上访往往没有其个人的要求,仅仅是其通过行使其基本权利,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线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关国家机关完全可以根据职能分工进行处理。第二类上访往往是上访人有其个人的要求,在法律上具有可复议、可诉性。一是上访案件本身具有可复议、可诉性,即上访人反映的问题属于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受理范围,上访人可以直接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上访人反映的问题虽然一开始并不具有可复议、可诉性,但是经过行政机关查处并作出处理决定后,赋予了上访案件以可复议、可诉性,上访人如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一部分信访因具有可复议、可诉性,最后是通过复议、诉讼途径来解决的。

上访的存在,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是随着我国社会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逐步扩大,上访案件将会逐步纳入法治轨道。我们有理由相信,上访这一存在很久的现象,迟早会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法治化是社会必然的选择。

下载信访投诉与行政复议的比较与办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访投诉与行政复议的比较与办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员工投诉与行政复议标准(2017年最新版)(五篇范例)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行政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员工投诉与行政复议标准(2017年最新版) 一、目的 规范员工投诉与行政复议工作,确......

    税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TopSage.com 大家网 1 / 1 本资料由大家论坛初级会计师考试专区 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大家论坛,全免费公益性考试论坛,期待您的光临! 2012年初级经济法预习——税务行政复议......

    广州市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暂行规定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广州市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保证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

    信访投诉管理制度(合集5篇)

    信访投诉管理制度 一、 医院成立由书记(或分管行政院长)为主要责任人,综合办公室为第一接待部门的专门信访投诉接待处理机构,负责患者的投诉接待工作,有工作规范与记录文件。公布......

    信访与司法独立

    访与司法独立 ——答《北京周报》问 贺卫方 贺按:日前,一位英文媒体朋友问及上访问题,我告诉他,关于这个问题我曾接受《北京周报》访问,访谈稿英译可以在博唠阁里看到。但是他却......

    海关行政复议审理与决定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行政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海关行政复议审理与决定 第一节 行政复议答复 第四十二条 海关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自......

    行政复议和解与调解制度评析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行政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行政复议和解与调解制度评析 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已于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一)、相同点: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是因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都是以解决行政争议为直接目的,都是以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为核心,因而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