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管理文秘的思考——读胡乔木的事迹有感
对管理文秘的思考
——读胡乔木的事迹有感
胡乔木一生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中,最主要的、时间最长的莫过于秘书了。更准确地说,是文秘。顾名思义,文秘,就是文字秘书。没有深厚的文字写作功底,根本胜任不了文秘这一职位。而胡乔木,在我看来,能够在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身边担任秘书长达25年,确实是将文秘工作做到了极致。
严格来说,胡乔木是一位专项个人秘书。“专项”指文字工作,“个人”指专门辅助一位领导。他从事的工作几乎是办文的事务性工作,而这些文字事务又绝非一般,具有高度的政务性,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实践的结晶,具有指导全党全国人民的旗帜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称他为“中央一支笔”的原因。
胡乔木在秘书职业上的成就是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我们在赞叹之余,更应深刻思考当代秘书应做好什么。就胡乔木的事迹给予我们的启示,先来谈一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
秘书的定位是助理、助手,它的职位的根本属性就是辅助性。所以,秘书几乎是唯领导马首是瞻的,自身多处于被动的地位,权力极为有限,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就必须放下身段,低头做事,总想高高在上的人做不了秘书。
秘书的辅助地位也决定了一名出色的秘书应有的性格特征:任劳任怨、豁然宽容、谦虚谨慎、机动灵活又条理严谨„„看过胡乔木的事迹,发现竟无一例外,这些几乎构成了胡乔木的全部性格特征。性格决定命运,这些粘液质气质类型的人往往最适合秘书的职位。这无疑给大家选择秘书职业提供了借鉴。
在秘书工作中存在一对基本矛盾,即领导者的辅助需求与秘书的辅助水平之间的矛盾。领导者的辅助需求推动着秘书辅助内容的变化和辅助水平的高低。合格秘书的辅助水平大致呈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在担任毛泽东秘书期间,胡乔木的思想与文笔基本与毛泽东的要求保持一致,尽管偶尔会偏离领导之意,在领导心里产生落差,但这25年来胡乔木这“一支笔”还是得到了毛泽东的默认。拿胡乔木的话来说:没有批评,就是一种奖励。但在1957年后,毛泽东和党内思想发生多次剧烈变化,胡乔木的精神压力愈来愈大,逐渐跟不上毛泽东的步伐,最终还是被毛泽东排弃了。这也反映了一条基本规律:秘书的辅助水平一定要适应领导者的辅助需求。
但是,是不是适应领导者的辅助需求就必须表现出绝对服从?答案是否定的。在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中,我们要做到相对服从,绝不盲从。因为秘书这一职业,是有法律风险与政治风险的。胡乔木在担任毛泽东秘书期间,处于权力顶端的最近处,伴君如伴虎,万事都必须小心谨慎。如果一不小心触犯权威,不遵守权力规则,就会受到领导处罚。在毛泽东与刘少奇意见产生分歧时,因为权衡后果而擅自处理,竟然受到了毛泽东“不过是一个秘书,有什么权力”的无情指责,最终还是导致了其秘书生涯的终结。但后来的事实表明,胡乔木没有盲从毛泽东的思想,无疑是正确的。反观今日的反腐大潮,秘书帮之所以位列腐败三大帮之一,就是这些高层秘书盲从正国级领导***的指示,亲上无度,相互勾结。而他们的下场,就是永远被钉上耻辱柱。
管理文秘不同于一般秘书,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秘书,却不一定是一名出色的管理文秘。这是因为管理文秘还要求自身是一名管理者,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协助上司进行管理并做出决策。显然,胡乔木没有做到这一点。他做的多是“跪受笔录”,将毛泽东思想文字化而已。现今政府和一些社会组织的秘书长、公司高层助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文秘。所以,管理文秘是一项崇高的、有光辉前景的职业,它对任何组织的管理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张** 2016年5月29日
第二篇:关于对文秘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对文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杨 龙
办公室工作在部门和单位所有工作中发挥着中心枢纽作用,而秘书工作是办公室的主体工作,领导要做到决策科学化,离不开秘书人员的协助。因为秘书人员一方面处理着大量的日常事务工作,使得领导能集中精力考虑大问题。另外,还能发挥他们了解全面情况,掌握多方面信息的优势,辅助领导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加强文秘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一、文秘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是人员配备较少,兼职秘书较多。我局人员配置少,在编在职人员有6名,借调人员2名,办公室基本上没有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秘书或人员,大多是由分管办公室工作的副局长或办公室工作人员兼职。而局办公室往往还担负着人事、教育、监察和党、工、团、妇等工作职能,工作人员往往分身无术,造成局文字工作疲于应付。
二是年龄结构不优,学历层次欠佳。总体上看,人员年龄大多偏大,其中30岁以下的只有3人,仅占35%左右,且大多是“老面孔”,新鲜血液未得到及时补充,没有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而且大都没有接受过文秘专业的学习和系统培训。
三是岗位机制不活,工作动力不强。一部分文秘人员对从事的文字工作“兴趣不大”,热情不高,思想不够稳定,工作积极
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没进门的不愿意进,进了门的不想搞,搞了一段就想走”的一种局面。这固然有自身因素的原因,但是,岗位制度和机制不活也是制约其积极性发挥的重要原因。比如岗位流动性差,工作很辛苦、晋升困难等原因。有的甚至七年八年都没换过岗位,这样就会使有些同志特别是一些在办公室工作时间比较长、年龄偏大、且学历偏低的同志,觉得自己提拨无门、晋升无望、换岗不易,再努力、拼命也就是那么回事,因而上进心不强,得过且过,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在某种程度上滞碍了国税工作的创新水平和发展速度。
二、加强文秘队伍建设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对从事这项工作整体素质要求较高,文秘人员比较难以选调外,对文秘队伍建设缺乏正确认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人根据实践工作体会,感到在加强文秘队伍建设中,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一要领导重视,广开“绿灯”调人才。选调文秘人员比较难。由于机关文字工作的特殊性,不仅是我局办公室,其他各单位的文秘人员同样非常缺乏,特别是具备政治理论水平、综合分析能力、语言文字功底等整体素质较好,又能吃苦耐劳的优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从外单位调人,一般都会遇到有关单位不肯“放”的问题。在当前机构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有时发现好的文秘人才,即使有关单位肯放,也往往会遇到人员编制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各级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广开“绿灯”,帮
助做好有关单位工作,帮助解决人员编制问题,为办公室选调文秘人才创造条件。
二要跳出框框,不拘一格选人才。从实践情况看,搞综合文字工作是逻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并不一定要很高的文凭,也不是只有机关干部才会搞,实际上绝大部分搞综合文字的也不是学中文专业。关键是要“吃透上情,分析下情”,要善于领会领导意图,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此,选调办公室文秘人员,要敢于跳出传统的用人“框框”,拓宽视野,面向社会、面向基层,打破专业限制、身份限制和地域限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人,这样才能不拘一格选人才。
三要大胆使用,创造条件引人才。办公室文秘人员难调是一个方面,但有时选到好的文秘人员时,也会遇到本人不愿到办公室工作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搞文字工作领导要求高,经常要加班加点,太苦太累,到办公室经济收入不好,又很难得到提拔使用等。因此,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及办公室领导对文秘人员厚爱一层,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包括新调进的文字人员,只要条件具备,就应及时提拔使用,大胆委以重任。这样既有利于搞活办公室文秘队伍,也有利于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从实际情况看,办公室文秘人员由于熟知上情下情,经常充当“参谋助手”的角色,提拔使用或到新岗位任职以后,一般都比其他人更能把握全局,更善于抓住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新工作和岗位是完全能够胜任的。
四要加强锻炼,立足培养出人才。依靠选人调人解决办公室文秘人才缺乏之忧,只是久旱求雨,权宜之计,最根本的出路还是要从长远发展出发,立足办公室自身实际,培养锻炼出人才。为此,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阶段性地从大专院校选调一些政治素质好、思想活跃、文字功底强的优秀毕业生,使综合文字队伍形成梯形人才结构。对新选调的毕业生,要加强他们的政治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技知识、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使他们尽快吃透“上情”;要经常组织他们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全面掌握“下情”;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工作中要搞好“传、帮、带”,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大胆放手使用,使他们早日锻炼成长。这样,办公室文秘队伍才能做到提拔一批、使用一批、培养一批,才能做到滚动发展、后继有人。
五要关心爱护,真诚相待留人才。办公室工作辛苦、生活清苦,搞综合文字的秘书经常为新观点、新思路绞尽脑汁且不说,加班加点更是常有的事,照顾不到家庭和亲人,面临着工作、家庭双重压力。特别是当工作压力过大,又得不到领导的理解和重视使用时,往往会产生知难而退的思想情绪,宁可不当领导身边的“红人”,甘愿到部门和基层去工作,因而出现人才“倒流”的现象。为此,各级领导不能仅仅是给文秘人员下任务,而且要经常关心爱护他们,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像全国党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提出的那样,“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
们的疾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好政治待遇和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家庭住房等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做好工作,勤奋自勉,乐于奉献。要用崇高的事业感召人,用良好的环境凝聚人,用适当的待遇激励人,努力为办公室文秘人员的工作和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011
鹤城区信访局 年3月21日
第三篇:读王顺友事迹有感(范文模版)
——读王顺友事迹有感
林晓慧
“王顺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各大新闻媒体竞相采访的对象。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能散发出如此伟大的人格魅力。
一直以来,我对这种人云亦云的炒作新闻总是抱着不可置否的态度。但是在观看完新闻联播中关于王顺友事迹的报道后,我觉得心灵最深处有根弦被深深地牵动着。风雨人生三十载,坐看潮起潮落,日沉月落,似乎已不再被任何的事及人所感动。但当我听到马班邮路的乡邮员王顺友20年来牵着骡子和马,跋山涉水,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漫漫高山邮路孤独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听到王顺友遇到匪徒,一声怒吼,正气凛然,肠子被踢断了,但他心系邮件,战胜伤痛,直到将邮件都送完;看到王顺友走过的乡邮路,山路崎岖,险象环生。看到王顺友孤单地唱着山歌,孤独地走在崇山峻岭中的寂寞邮路。我突然想起作家龙应台说过的一句话,人原本如散落的珠子,文化就象一根无形的线,将这些珠子串起来。而我将其理解为,人原本如散落的珠子,感动就象一根无形的线,将这些珠子串起来。感动是一种情感,一种生命最自然的状态,感动的人生是美丽的。而现在,当我知道了王顺友及他的马班邮路,我就被他
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深深地感动着。反观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与王顺友比起来真是有天壤之别。身在繁华都市的我们,享受着现代化带给我们的物资上的无比优越,但我们的精神却越来越贫瘠,总是会有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人生不如意的十有八九,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我们应当学习王顺友的精神,要树立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及生活。
王顺友说:“送信的工作是伟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邮政的工作是在为老百姓做事情。”多么质朴高尚的语言。同样是为邮政事业工作,同样身为绿色信使的邮政人,同样生活的一片蓝天下。但王顺友的付出及做出的牺牲是我们远远所不及的。走进王顺友的精神世界,深深懂得了王顺友的理想信念,那就是送信是在为党做事。在王顺友身上有着忠诚、敬业、勤奋、奉献、乐观的品质,体现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能让人富有激情及战斗
力。一个正确的理想信念就宛如黑夜里的一盏明
灯,能指引及激励我们前进。
学习了王顺友的精神,让我的精神有了更深
层次的提高;王顺友的精神,是我们当代邮政
人学习的楷模。
第四篇:读名人事迹有感
用汗水浇灌未来
——读好书 学英模
浏正街小学 六甲班 丁婉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坎坷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到底是什么?告诉你最主要的是勤奋!当我怀有感想地读完《名人事迹》这本书后,就有了这样深刻的体会:古今中外,任何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而成的。
在这本书中讲到世界著名的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他在小学里成绩并不优秀,甚至因为智力迟钝而留过级,他的老师还给过他“决不会有任何出息”的评价。进入大学后,他也成绩平平,连毕业考试也是靠借同学的笔记才勉强过关的,丝毫看不出他有什么非凡的才华。可正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居然是若干年后被公认为“天才中的天才”的伟大物理学家!这似乎谁也不会想到,但事实正是如此。为什么如此平凡的一个人之后会变成一位举世闻名的伟人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他勤奋。自从大学毕业之后,爱因斯坦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决心发奋学习,寒窗苦读。正是因为他勤奋努力,刻苦钻研,才创造了“相对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被后人誉为“20世纪的牛顿”。这与他非要弄清来龙去脉的钻研精神是分不开的。
爱因斯坦从“决不会有任何出息”到被誉为“20世纪的牛顿”这件事足以证明“成功源于勤奋”这句名言的所在性。不是每一个勤奋的人都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所有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从勤奋这条必
经之路上走来的,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要勤奋,所有成功的大门都会对你敞开!成功就在眼前„„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看到一个个名人,伟人悄然诞生:像孔子、孟子、老子,他们的学问来自于毕身孜孜不倦的学习积累,用自己渊博的学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并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学者,文人;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他们正是靠着吃苦耐劳,为国为民的精神,开拓了新中国美好的前景,使今天的中国在世界的东方立于不败之地;像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英雄,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学习技能,磨练意志,最终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鲜花和掌声,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瞩目和敬仰;像先天聋哑的舞蹈家邰丽华,她难道不是靠着艰辛地付出才站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的吗?
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勤奋,源于付出,源于不断地学习,源于辛勤的汗水„„展望未来,我们是新世纪的主人,未来需要我们去铸造。我们只要勤奋踏实,刻苦努力,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我们有理由看到新的希望。让我们登上勤奋的小船,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走向灿烂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读南丁格尔事迹有感
读南丁格尔得事迹有感
作为一名护士,这位被誉为“提灯女神”的南丁格尔一直是从事护理工作的我学习和崇拜的伟大女性。
南丁格尔应该是我们所有女同胞应该学习的女性人物,她作为现代护理得鼻祖及现代护理专业的创始人之一。能以坚持的信念,排除一切困难并建立了特殊功业,这种坚持的信仰正是我们大多数现代人所缺乏的。1860年,南丁格尔用政府奖励的4000多英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随后,她又创办了助产士及经济贫困的医院护士培训班,被人们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1901年,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1907年,南丁格尔获得英王授予的功绩勋章,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其后还发起组织国际红十字会。1908年3月16日,南丁格尔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南丁格尔终身未嫁,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享年90岁。她的一生,历经整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对开创护理事业做出了超人的贡献。她毕生致力于护理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一切使她成为19世纪出类拔萃、世人敬仰和赞颂的伟大女性。
南丁格尔放弃优越的生活而选择用自己毕生得精力去照顾病人,这种勇气极为让我惊叹和佩服。南丁格尔出生于名门富裕家庭,她可以享受随时有人服侍、过着十分优越得生活,自幼便在家庭里接受教育,在当主妇、文学家、护士三者之中游移不定,最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选择了当护士,虽然表面看来是令人称羡之生活,但南丁格尔内心却一直感到十分空虚,觉得自己生命活得毫无意义。一直到她决心选择为人服务的护士,当作自己一生的天职后,她才强烈感受充实的生命意义。
南丁格尔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重新认识,对于走在南丁格尔创建的特殊道路上的我们,不只是把它作为一份工作,更应该用自己的心血和善心去护理每一位病人,既然病人将他们的健康交给了我们医务工作人员,我们就应该怀着一份认真负责得态度去护理每一位病人。19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土耳其和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的战地战士死亡率高达42%。南丁格尔主动申请,自愿担任战地护士。她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在战地医院服务。她竭尽全力排除各种困难,为伤员解决必须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对他们进行认真的护理。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伤病员的死亡率就下降到2%。每个夜晚,她都手执风灯巡视,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回到英国,被人们推崇为民族英雄。南丁格尔精神是我愿坚守在平凡护理岗位上的动力,护理工作平凡,但又不平凡。我相信只要心怀坚持的信念,每一个人平凡但又不平凡,每一份事平凡但又不平凡。
红了么,网红 http://hongle.me/
c1m1mX5iUC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