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济源事迹简介及感悟
人,一定要有责任感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10-04-19 15:39
编者按:2009年12月31日,浙江工业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07级学生杨济源,在见义勇为抓捕小偷过程中被捅伤,送医院后不治身亡,年仅22岁。杨济源同学勇斗歹徒的先进事迹,在高校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为表彰他的先进事迹,2010年2月21日,教育部追授杨济源同学“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为深入学习、宣传和弘扬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浙江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高校中开展向杨济源同学学习活动。连日来,杨济源的事迹在我院传颂,他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感动了无数纺服学子的心。
院记者团 潘梦乔
“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不可以没责任感。”这是浙江工业大学天津籍学生杨济源留下的一句话。西子湖畔,海河之滨,两座城市因这样的青春誓言而共同感动着。
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杨济源在与小偷搏斗中英勇献身。他用殷红的鲜血,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英雄赞歌;他用逝去的生命,展示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他用铿锵的言语,告诫世人,我们有一份应该承担的责任。其实,不仅是男人,只要是人,就应该有责任和社会担当。为表彰他的先进事迹,2010年2月21日,教育部追授杨济源同学“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这并不是一时之举
在事情发生后,杨济源的姐姐说:“这次我并不感到意外,他敢作敢当,无论在哪里发生这种事情,他都会这样挺身而出的。”是的,“为社会做好事,是我应尽的责任。”杨济源就是这样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作为大学生的他,无偿献血、迎接地震灾区伤员、保护西湖环境……每一个他所能及的有需要的地方几乎都有他留下的脚印。志愿书上,一连串鲜红的印章是他关注社会、热心公益的最好见证。当一个人的思想和言行相互融合,当这种社会责任感变成一种习惯,那么,他所做的这一切事情都将变得合乎逻辑和理所应当。杨济源不是“一时意气”而成就的英雄,他只是保持了他的习惯,做了他觉得正义的事情。
同龄人有话要说
作为“80”后的我们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而杨济源则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他向这个社会大声地宣布,我们这代是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得知这件事是在新一年的第一天,当我们沉浸在新年欢乐中的时候,他却没能迎到新年的曙光,没能和自己的父母、朋友道一声“新年快乐”。他的先进事例带给我们的既有感动、敬佩,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作为同龄人大学生的我们有话要说。在采访的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了对英雄的敬佩和赞扬。在现在的社会中,“见义勇为”这四个字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杨济源则用自己的青春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同时也为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输入了原本应有的思想。在哀悼和崇敬的同时,这件事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学校四周隐患多,通过这个事件,应唤醒所有学校管理人员,加强学校周边的治安管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见义勇为应该„聪明点‟,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遭遇小偷时不能硬碰硬,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抓住机会,及时报警。平时也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责任感人人当有
对杨济源事件的感想和思考大家可能都各有不同,然而,对于英雄的离开,我们都抱有深深地哀伤和不舍。“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不可以没责任感。”这句话不仅是杨济源自身的写照,同时也唤醒了我们,唤醒了这个社会,人人当有责任感!他的事迹感动了太多人,而在感动之余,他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正义与邪恶之间,进与退之间,我们应该毅然地选择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学习杨济源,并不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英勇就义,我们能从中学到的东西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有时候被人性的弱点所掩盖过去了。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学习的是杨济源那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
说说对杨济源事迹的感悟
——“五五普法” 心得体会
近一段时间,中小学校园甚至幼儿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法制工作怎么样?
去年年底,也是一个突发事件,让我感慨良多。第二天我在我的博客发表了下面这篇博文:《我的心要滴血——说说对杨济源事迹的感悟》,今天,我把它附在这里,作为我“五五普法” 的心得体会。
我的心要滴血
——说说对杨济源事迹的感悟
在昨晚央视—1[焦点访谈]节目中,编导以《用青春诠释责任》为题,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到现在还让每一个当父亲的心要滴血的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有一个年轻的生命感动了很多人。在凶狠的歹徒面前,一位80后的大学生挺身而出,奋勇搏斗,不幸受伤牺牲。一个朝气蓬勃、充满阳光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10年新年的到来之际,定格在22岁的青春年华。
这位“80后的大学生”就是浙江工业大学学生杨济源,他在阻止4名不法分子行窃时,不畏凶险,在搏斗中不幸牺牲。
连日来,杨济源的事迹在各地传颂,他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感动了校内外无数人的心。
一位网友说:“杨济源的牺牲应唤起更多人的责任心,不仅仅是就抓小偷而言,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责任心,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少一分冷漠,多一分热情;少一分懈怠,多一分积极。”
在杨济源牺牲之后,社会高度关注,媒体连续报道,杨济源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学子,照亮了人心,温暖了社会。《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及所属网站等各大新闻媒体都对杨济源的英勇事迹予以了高度关注和大篇幅报道。
面对杨济源的英勇事迹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我思考了很多,原因似乎只有一个,我的儿子也是在校大学生,年龄刚好22岁。
见义勇为毫无疑问应该提倡,但是,关键是如何“为”。在确保自己生命的前提下,挺身而出是可以的;我总感觉,当前的“关注”太热,有误导之嫌,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当年的小赖宁,为了扑灭突发山火,献出了年仅14岁的可爱生命,当年的“关注”也很热,但后来非常自然地“冷”了下来……
因此我建议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在危急情况下的防身、搏斗知识的教育,以免这种让人心要滴血的事件频繁发生。
当然,作为一名父亲的我很敬佩杨济源在校内网上的留言:“男人可以没钱,可以没才,但不可以没责任感”,敬佩他的践行;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我同时感到非常惋惜,我心疼的很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应该说,我们的学校一直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有效地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确保了我校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运作。但是从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逐渐上升——特别是犯罪人员日益低龄化的趋势——以及中小学校园甚至幼儿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事实中,让我们认识到,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因为青少年接受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还是学校。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法制教育途径的单一,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导致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一些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在这里,套用一句广告语:我们一直要努力!
2010年5月6日
看了《杭州市追授杨济源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的文章叫人心情复杂!
说的是2009年12月31日晚,杭州“浙工大”学生杨济源与同学们一起去抓小偷,在抓小偷过程中不幸负伤,英勇牺牲。
面对又一位莘莘学子的不幸离去,我想的更多的是他的家人:该如何接受这一
事实?又该如何面对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情?孩子可是大人的心头肉,从
呱呱落地一直拉扯到成人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能到杭州读大学更是杨的全家乃至
整个家族的骄傲!如今,一切的一切皆因杨济源的“悄然倒下”而顿成空!
我想,此刻无论哪位家长,只要自己也有孩子,一定跟我一样将心比心!除了感
叹、唏嘘外,更多的就是替杨济源的家长深感失子之痛!
痛定思痛,如何避免这种人间悲剧的再上演,才是今天每一位家长和社会需要考
虑的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面对血气方刚、不
谙世故的青春期,你我的孩子该怎样生存与应对,值得每一位家长去深思!
昨天与儿子谈及此事,我思量再三,最后也没敢选择一种颇积极的态度去弘扬所
谓的什么精神,倒是言语中不断“婉转”地反复强调着一个关键词:(当面对可能出
状况的时候)“聪明点”!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社会也
有分工。争做好市民、好学生不一定非要见义勇为。读好书、做好人,将来报效社会
和父母,这才是大家更希望看到、更有价值的结果!
„„„„
“杭州警方表示将继续加大对街头盗窃团伙的打击力度,维护好社会治安。同时
提醒广大市民,在遭遇小偷时,不要和小偷硬碰硬,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抓住机会,及时报警;平时最好多学一些防偷招数,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学习杨济源事迹有感
“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不可以没责任感。”这是浙江工业大学天津籍学生杨济源留下的一句话。西子湖畔,海河之滨,两座城市因这样的青春誓言而共同感动着。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杨济源在与小偷搏斗中英勇献身。他用殷红的鲜血,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英雄赞歌;他用逝去的生命,展示了一份难能可贵的天津人精神;他用铿锵的言语,告诫世人,我们有一份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认为,不仅是男人,只要是人,就应该有责任,就应该有社会担当。尤其是在机关单位工作的我们,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功劳多大,都不可心存侥幸,贪赃枉法,应加强党性修养,增加廉洁从政的意识,坚守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廉政,廉洁从政,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私;做到勤政,心系百姓,把百姓要求的事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是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干部。可是,在当今社会中,很多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在金钱的欲惑下,丧失了思想道德和法纪的防线;在权利的考验下,丧失了共产党人的责任。
正义与邪恶之间,进与退之间,杨济源毅然地选择了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清廉与腐败之间,足与欲之间,党员干部要坚守防线,选择共产党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杨济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正如他在博客中写道,他呼吁人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当今社会,这一点尤为珍贵,而且他不光只是喊口号而已,毕竟说空话很容易,说到与做到完全是两码事,但他将信念付诸行动,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消息令人悲伤,但又为当今社会拥有像他这样的人而感到高兴。
我在网上做了些调查,发现了很多有关小偷的帖子,很多人说扒手偷东西时,路人通常视若无睹,不会上前阻止,不会出声制止,我们的社会似乎很淡漠。我也读到过此类消息,人们熟视无睹也是有原因的,他们害怕因此遭遇危险,现在的偷窃多是团伙所为。
Ashley 在澳大利亚是否会有路人挺身而出制止违法行为呢? 澳大利亚与中国没有太大差别,根本在于个人选择,危险情况下人们会有所犹豫,我认为社会不应该因为这个年轻人牺牲了,把他奉为英雄,我们之所以奉他为英雄,是因为他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人们把他称为英雄是因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他的精神激励和鼓舞了人们。
我们也遇到过不是因为牺牲而被称为英雄的故事,前年四川大地震中,很多人伸出援手,我认为这些人也是英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定义英雄? 在我看来他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为他人贡献自己所有,这是我对英雄的定义。
我这里还有一则关于英雄的故事,三名大学生因抢救两个落水儿童不幸身亡,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14名大学生跳入长江,挽救两名落水孩童,他们手挽手组成人梯,不顾湍急的水流,奋力挽救两名落水儿童,一个男孩被成功救上岸,另一个男孩顺着人梯往岸边靠近,这时激流冲散了人梯,陈及时、方招与何东旭被卷入湍急的江水中,他们都只有19岁,两个月前才跨入大学校门,这是个让人伤心事情,我们会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但许多网友就此展开讨论,三名大学生牺牲自己挽救两个男孩是否值得?
不能说值得或不值得,但我们希望获救的男孩将来有所作为,让三名大学生没有白白牺牲,完全从数学角度来看,三条命换两条显然不值得,但这和小偷事件反应的问题是一样的,人们应该挺身而出,还是袖手旁观,我们希望见义勇为而导致的牺牲不会阻碍人们勇敢地承担社会责任,其实那只是一瞬间的决定,无论如何这都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见义勇为是个人的主观决定,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完全没有时间考虑后果,只是那一刻决定出手相助,我想谈谈值不值得牺牲的问题,我深信生命宝贵,但我们不能以金钱或数量来衡量,生命的重要意义在于精神层面,虽然这些年轻的英雄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这也是我们今天讨论这件事情的原因,他们为社会树立了典范,普通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举动,当一些紧急状况可能威胁生命,我能够理解人们的犹豫,因为也有许多令人伤心的故事。
我们一起来一些相关报道,今年1月1日《新民晚报》报道,在上海,一位民工在深夜
见义勇为抓小偷的过程中被刺中,身受重伤,欠下医院5万元的医药费,去年5月《重庆晚报》报道,一名54岁的男子因帮助邻居对付两名持刀劫匪,头部受重伤,而其家人却无法承担医疗费用,许多此类事件发生在草根英雄身上,他们因做好事而受伤甚至丧失工作能力,这对个人和家庭都是极大损失,应该如何补偿他们呢?
面对犯罪行为,这些人能挺身而出,那么在他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政府也应该站出来,他们见义勇为的精神,是整个社会所提倡的,我曾在欧洲读书,我记得北欧国家有专门的法律用以帮助伤害案件中受伤的人,罪犯负有首要赔偿责任,但如果罪犯无力赔偿,政府将承担这个责任,如果政府对伤害案件中的负伤者负责,我认为若案件中有人曾经伸出援手,政府也理应给他们褒奖和补偿,我认为主要是机制问题,如果可以证明某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受到伤害,首先需要一个机制肯定他们的作为,承担由此产生的费用,这笔钱应该由某个基金承担,这个机制必须是自上而下的,如果要求医院承担社区中,因做善事而产生的医疗费用,他们可能会产生争议,因为医院需要病人支付费用,来维持日常运营,所以首先要有高层认可见义勇为的行为,当然补偿机制不是没有限制的,必须有明确的预算和规定,当然之后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定义合理的赔偿,对一条生命的合理赔偿是多少,对失去工作能力的合理赔偿是多少,由谁来负责,整个流程如何根据个案来不断改进,这些问题都没有确切的答案,无论结局如何,总有人觉得不公平,但是我认为即使某人因见义勇为而受伤,他依然会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若问他们,将来是否还会这样做,我想他们的答案依然是肯定的。
【姚岚】
我不赞成大部分对杨济源行为的否定看法。只说两点:第一,你们说他首先连自卫都不会,就去逞英雄,其一他没想到小偷会如此残忍,他的世界里应该人性都是美好的。于是他去做了。第二,举个例子,假如有歹徒入室抢劫,家里只有母亲和年幼的孩子,歹徒想要对孩子不利的时候,母亲是否会义无反顾,毫不犹豫的保护孩子呢?她会考虑自己是否能自卫吗?所以杨济源精神其实和母爱精神是类似的,他是一种大爱,爱他的同学,爱他的社会,他也想改造这个败坏的社会,以一己之力,抛砖引玉吧~~
—————————————————————————————————————————— 【黄轶】
学习了杨济源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之后,我还是有很多的感慨的,以下就是我个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我还是不赞成杨济源同志如此见义勇为的行为的,当然,不是说对见义勇为的否定。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每个大学生心中都有一种见义勇为、打抱不平的思想,可以说这是我们青年人热血澎湃涌现出的一种意念!是一种正义感的体现。但是意念归意念,实际归实际,两者是相差甚远的。见义勇为是要有前提的,前提就是要懂得自卫,连基本的自卫都不懂,在见义勇为的同时又怎么能做到保护自己呢?无可否认,杨济源同志对人对事志都充满满腔热情,他同样有着一颗维护正义的心,可是他并不具有自卫的能力,在与小偷搏斗的同时,没有很好的保护自己,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然而,再往深层想,权衡得失,如此见义勇为实在不值得提倡,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来看看杨济源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他得到了一系列的光荣称号,钱,人们的悼念,可他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连生命都失去了,荣耀,钱对他来说还有何意义可言?然而,他的撒手离开,留给了父母无尽的悲伤,留给了亲人永远的伤痛。父母的二十年养育之恩,望子成龙之情一朝丧,换来的是儿子那些已经拿不到的东西,耳边再也没有了儿子身影,再也没有儿子的关怀,再也没有了家书……杨济源父母的悲痛可想而知。而罪魁祸首呢?会得到应得的惩罚吗?现在这个社会已经不是曾经那个“杀人者死”的社会了,行凶者基本上是被判入狱服刑,但是,死去的杨济源再也不法再阳光了。社会上的各种刑事犯罪会因为杨济源的见义勇为而减少吗?若干年后,又有多少人会记得杨济源这个名字和他的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其中的种种,使得他的死变成了一个社会的悲剧。
通过这件事也折射出政府的低效,政府有治安机构,负责维护治安,政府明知那里的偷盗是多发段,为什么不针对这个现象进行根本的治理?事后,警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承认抓住过很多小偷。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该处设置警卫室?以防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亦或者是,警察口中满口仁义道德,可实际上却只是虚空一片?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确定的是杨济源的悲剧,政府的低效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政府没有做到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
职责,是个很神圣的词,我们必须要履行自己应有的职责。人可以没有才,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这职责。这话不错,但是我们的职责是要有范围的,我们能力不能触及的职责,我认为我们还是不该去履行,血的事实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更应该引起重视。谨慎处事,珍爱生命。
第二篇:杨济源的事迹
杨济源的事迹
2009年12月31日22时许,4名小偷在浙江工业大学北门附近行窃。这一行为被杨济源等大学生发现,他们勇敢地围上去准备抓住这些歹徒。其中一个小偷被抓获后,在挣脱过程中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将杨济源捅伤。杨济源被立即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2010年1月1日16时30分,4名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获。目前杭州已经追授杨济源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事件
抓小偷被刀捅身亡
2009年的最后一晚,原本是要召开班长会议,但杨济源没去,他叫上了几名同学外出,另一个班的班长吕同学说,“他们班最近有好几个同学的手机都丢失了,他和同班的同学去抓小偷了,没想到就真的遇见了,他是个很为班级同学着想的人,没想到……”说着,吕同学掩盖不住内心的悲哀哭起来。
晚上10点多,杨济源和其他两名同学一起出了学校北门,途经德胜路小吃店门口时果真遭偷,杨济源与同学等人一起将正在行窃的小偷扭获。
在与歹徒搏斗的过程中,杨济源被其中一名歹徒用随身携带的刀子捅伤,当即倒地。
晚上11点多,杨济源被送往浙江省人民医院,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终因抢救无效,不幸牺牲。>>目击
歹徒大喊“捅死你”
1月1日,经过反复打听,记者找到了一位目睹整个过程的同学,她说,31日晚上10点多,不少同学都在等着买夜宵,突然有人叫了一句:“怎么回事?”
“我们的注意力很快被一个很高很瘦的男同学吸引过去了,紧接着,那个男生就和一群人扭打了起来,当时我还以为是打群架了。”
在扭打过程中,有两个模样不像大学生的年轻男子往马路上逃跑,但尚有一个被同学们围堵着,这名男子突然掏出一把匕首,对着围着他的同学大喊:“我一刀捅死你。”
“因为人多,同学们并不害怕。但几分钟后,就看到刚才那个高个子男同学捂着肚子蹲下了,还有同学喊„有人受伤了!有人受伤了!‟”
附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居民说:“从听到喊声到大学生被刺,最多就七八分钟。后来学生们也顾不了别的,赶紧把受伤的扶起送医院。”
中刀的大学生就是杨济源,在浙江工业大学07级化学工程专业读大三。
腹部中刀的杨济源是在31日10点40分左右被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的,虽然医生护士努力抢救,但1日凌晨0点45分,杨济源停止了心跳。>>破案
案发后,市、区两级公安机关迅速组成专案组,展开侦破。经参战民警连续18小时的缜密侦查,1月1日下午4点30分,全部抓获了此
案犯罪嫌疑人,他们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追授
授予见义勇为称号
2日中午,受浙江省领导的委托,浙江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有关负责人专程前往慰问杨济源的亲属,并代表浙江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向杨济源的家属送上慰问金。并追授杨济源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
杨济源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在校外也引起强烈反响。受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委托,杭州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万光政,于1日晚专程看望慰问了杨济源的家人,对杨济源在抓捕小偷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嫉恶如仇、伸张正义的英雄壮举予以高度评价。
22岁的杨济源牺牲了,他的离去震动了校园。2010年1月1日上午,浙江工业大学的精弘论坛里专门开辟了“纪念杨济源”的板块,两小时即已达到2000多帖。杨济源在校内网上最后的签名——“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被发掘出来,传遍了校园,成为同学口口相传的名言。
“泣别英雄,杨济源走好。”1日傍晚时分,学校在体育馆为杨济源设置了灵堂。闻讯后,悼念的人群朝这里涌来,直至22时,灵堂门口仍排着队,人流慢慢地移动,在沉重悲怆的哀乐中,许多与杨济源素不相识的同学手持白菊,走到杨济源的遗像前三鞠躬。
1日22时30分左右,距离事发整整24小时,许多人又自发地
汇聚到学校操场,在夜幕下点燃悼念的蜡烛,拼成“20100101”字样,映照着那一朵朵寄托哀思的白菊。
“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的签名网上流传。>>回忆
“正直的好班长,他的班级是最有凝聚力的。”
1月2日零时,4位同学还在操场的烛光边为杨济源“守夜”。“等这些烛光烧完熄灭了,我们再走。”宁夏小伙子马巍告诉记者。
“31日22时14分的时候,我们还通了电话,说好要碰头商量事情,没想到22时38分就发生了这样的事。”马巍哽咽了。在杨济源生前,他们既是亲如兄弟的同学,又是学生工作中的好搭档。杨济源的离去令他感到异常悲痛,但他对杨济源见义勇为的举动并不感到意外:“以他的性格,当时他肯定会出手,虽然这个结果让我们非常难以接受。”
在杨济源担任班长的班级里,约30名同学分别来自宁夏、福建、安徽、山西、浙江等地,却始终亲如一家。在老师和同学的回忆中,这位高高瘦瘦、特别阳光的男生,就是团队的“主心骨”。“杨济源是个北方男生,正直、大气,做事又很细致,很受同学欢迎。他担任班长的班级是年级里最有凝聚力的。”杨济源所在年级的年级主任周老师这样评价。
杨济源同时身兼年级副团总支书记一职,还参加了志愿者工作,所有事他都认真负责。只有少数人了解,老家在天津蓟县的杨济源其
实家境一般,务农的父母要担负三个孩子的成长费用。入学前两年,他一直在勤工俭学。
第三篇:杨瑞珩事迹简介
杨瑞行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杨瑞行,男,汉族,44岁。河北坤腾集团泵业有限公司车铣工技师、技术攻关小组组长。
自1989年参加工作起,他就立志干出一番事业,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勇于创新。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技术标兵”、“革新能手”、2011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金牌工人”,2012年被衡水市评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一、精益求精、模具制作填补业界空白
2001年3月集团成立模具公司,自主研发食品机械。其中家庭汽水机项目为公司专利产品,在汽水机模具中,瓶盖模具一模多腔,是一种结构为大导程大螺距六头螺杆和螺母配合模具。产品设计思路新、技术含量高,加工难度大。当时公司无制作能力,需外协厂家加工。业界只有北京房山某军工单位可进行加工制作,但加工周期较长,无法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公司领导研究决定,由杨瑞行负责在本公司内加工制作,并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他利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积极与设计人员沟通,并借鉴有关技术资料,向有关专家请教,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利用普通机床反复攻关改进终于做出了合格模具,达到了设计技术要求,通过了设计总工认可。经装配试生产,产品精度达到设计要求,确保了试生产一次成功。为产品提前上市赢得时间。获得模具业内知名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
获得者李永信的高度赞扬。开创了业界先例,填补了此类模具加工的空白,该工艺成为业内工艺范例。
二、细心钻研、研制各类检验专用量具100余套
2003年公司承揽了洛阳发电设备厂部件的生产任务。其中多处部位无法用常规量具进行检测,造成装配过程中返修率高达50%,而洛阳发电设备厂也无检验设备,也只能靠装配进行验证。面对困难,杨瑞行决心自己设计制作,构思设计了圆弧尺寸的测量工具,经过多次实验,做到了不可测部位均有了专用检测工具,使装配一次合格率达到100%,取得了客户好评,也为公司增加了效益。此套测量工具被洛阳发电设备厂收购,成为他们的检测专用量具。
2007年,公司在加工建筑机械配套件过程中,设计锥面切削,尺寸严格、精度较高。为了提高测量准确性,他设计了新的可操作性强的专用检测卡板。当图纸设计完后,又面临新的加工难度。本厂磨床设备加工能力有限,不能满足需要,而具有加工设备的外协厂家,加工精度和手段又不能保证技术要求。为解决此项难题,他通过创新原加工工艺,增加新的辅助工装,在确保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制作出理想的卡板,大大方便了测量手段。提前了交货时间,杜绝了产品的返修,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公司信誉。近几年来,经他手设计制作的各种专用检测量具多达百件,全部通过了市质量监督局的检测,准确率达到了100%。
三、利用普通设备加工各类高难度复杂零件
2004年由于生产设备改造,需用一根CW61100C用加长丝杆。长径比超过100:1。外购需进行定做,且价格不菲,公司领导反复斟酌,决定由杨瑞行来承担制作。他精心设计,改革工夹、刀具,综合各家之长,一切从严入手,大胆革新。通过多次试验,终于获得成功。产品几何精度、表面粗糙度均达到或超过行业标准。近几年,公司成为荷兰IHC战略合作伙伴,生产船用疏浚设备,其中分支管技术特别复杂,为此公司专门成立由他牵头的工艺攻关组,立足现有条件,经过集思广益,解决了垂直坐标系保障空间尺寸的位置精度,自行设计制造专用组合夹具,使各工序转移保证基准统一而且薄壁件不致弹性变形。终于用普通的型号设备实现了一系列由高端数控机床才能制造的产品,为公司节省了固定资产投资近千万。
四、力求检验标准与国际接轨
2012年下半年,公司接到国外荷兰订单生产出口疏浚航道泵任务,而且生产工期较短,以前未有这方面生产经验,质量要求必须达到国外使用标准,经过四个月不分昼夜艰苦工作各方面搜集国内外行业标准四百余份,制定出本公司行业产品标准并全程跟踪指导监控制作产品8台/套现已投放市场运行,参数指标已全部达到用户使用标准,取得同行业上海航道局、天津航道局、中铁建等用户的认可和好评。
五、改革创新,使铸造、加工、产品性能完美统一
2013年下半年公司承接了风力发电设备的改进项目几个主要部件的制作合同,杨瑞行成为公司技术攻关部副部长,在总工的领导下积极对产品图纸进行研究消化,根据铸造及加工的实际能力评估,结合改进项目的目标,对产品部分结构提出了多项改进意见,使铸造、加工更好的保证了产品的性能目标,得到了发包方项目总工的高度认同,并全部采纳。为该项目产品的生产周期质量大幅度提高作出了贡献。
六、做好传、帮、带,努力为公司培养技术人才
为培养更多的业务能手,为企业做更大贡献,杨瑞行从1997年开始收徒传艺。为了便于学员学习和接受,他尽量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解、示范,力求多引申、多实践,二十年来,先后带出徒弟40多人,其中,有5人走上公司中层领导岗位,多数成为公司技术骨干,部分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还带出了自己的徒弟。
七、崇尚培训,强调质量问题
面对市场竞争力日益激烈的现实,面对顾客的投诉、市场调查反馈,公司把矛头都指向了质检科。质检科全体感到真正的无辜和无奈。杨瑞行任质检科科长,他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必须扎住根本才能解决问题
1、必须狠抓培训,他已认识到质检员检验能力的实际问题。公司没有相应的培训制度,积极组织质检科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对自己平时积累的小技巧都毫无保留的充分展示给人们,力求每个质检员都能互相
作业,各取所长,在锻炼了质检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公司的检验能力。每次组织培训他都亲自布置教室,发放培训通知。积极研究所接的合同验收标准,并及时向下级转达,经常加班加点到很晚。
2、狠盯质量。杨瑞行强调质量是盯出来的,客户水平提高了,我们就得提高自己产品的性能,才能在市场里立于不败之地,经过他查资料找标准,在他的提议下车间增加了序检,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降低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不必要的工时,产品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了,产品质量也逐渐的上升了,客户投诉越来越少,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客户已很少有投诉,年底经过对客户的回访,客户们都反应产品使用情况良好,杨瑞行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质检员们终于不用因为客户投诉而感到无辜和无奈。现在质检科已经成为坤腾独树一面的旗帜。
八、成就在于“勤”,而更在于“心”。
杨瑞行同志是那种干一行、精一行的工人。工作中,杨瑞行渐渐感到传统加工模式的局限,但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加工方式,凭他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他买了大量的书籍,积极的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记得公司接到一批国外合同,工期紧任务重,验收标准相当严格。公司有这种操作技能的工人正在休假,车间负责人正在为难的手足无措之时,杨瑞行找到车间负责人,说:“让我试试吧”。车间负责人怀着怀疑的目光盯着他,考虑到工期紧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勉强的同意
了。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只见他沉着的接过图纸,经过一番计算、书写,编制好了程序,准备试车。手法如此的娴熟,工友们疑惑的眼光瞬间充满了佩服。经过他的努力,工期比合同提前了两天产品完全验收合格。车间负责人连连叫好,得到了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学习文化、钻研技术、注重实践、学以致用,是杨瑞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的前提。以学习为源,杨瑞行以饱满的热情始终站在岗位技术的前沿,实现了从操作型工人到知识型工人,进而成长为坤腾的技术骨干工人的转变。再难加工的零件,到他那儿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九、收获了荣光与自信,更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杨瑞行已在行业中小有名气,有些单位千方百计想挖他的“墙角”。面对众多丰厚的待遇,杨瑞行却十分淡然。因为他在与很多同行的交往中,逐渐清楚了自己优势。这些年,他的技能之所以能突飞猛进,一方面在于个人的刻苦勤奋,而另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坤腾给了他一个成长的平台。面对企业给予他的成长平台,面对各级组织授予他的一次次殊荣,杨瑞行感觉到了荣光与自信,他更对坤腾充满了无限感激。“孤木不成林”,下一步,杨瑞行希望能把自己积累的技能诀窍在公司内推广,也想在努力探寻更多的新工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已成为他心中根深蒂固的一份责任。
杨瑞行同志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勇破难题,力攻难关,在二十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他利用自己所长为公司攻克了一系
列技术难关,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个人也获得了公司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认可。平凡之中见伟大,杨瑞行同志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实际工作诠释着一个坤腾员工的光荣使命和无私奉献。阅尽征程好风光,更有胜景在前头。如今,杨瑞行同志正带领着全体公司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发扬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他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为坤腾泵业有限公司更好地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篇:科技二传手——杨意红事迹简介
科技二传手——杨意红事迹简介
科技二传手——
杨意红事迹简介
杨意红,男,55岁,浏阳市葛家乡金塘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省人大代表。从1982年就被评为浏阳县级科技示范户。1986年组织创建了浏阳市果蔬实用技术研究所。1995年在果蔬实用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创办了浏阳市果蔬协会。
一、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组织协会会员及当地农民赴海南租地从事辣椒、蔬菜制种和反季节蔬菜种植。
1996-1998年三年间,杨意红带领果蔬协会会员18000人次,在海南租地6万多亩,与省菜办、省蔬菜研究所合作,进行湘研系列辣椒、冬瓜、豆类蔬菜制种和大田栽培。共繁育辣椒种子19万公斤,运回内地辣椒13万吨,年产值超过亿元,农民增收3千多万元。为农民增收、缓解省内淡季蔬菜供求矛盾和降低市场价格作出了较大贡献。
2005年,组织赴海南的果蔬协会会员及当地农民2500人,租地1.5万亩。会员及菜农当年实现增收人平8000元。会员陈旺来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
二、开展新品种研究,不断开发、推广辣椒新品种。
果蔬协会和果蔬研究所通过多年研究培育,成功培育了湘椒33、42、43号新品种,制种亩积达1000多亩。制种30000多斤。先后在湘西的花垣、永顺、保靖,怀化的芷江,邵阳的隆回,常德的石门等县推广,面积达5万多亩。
三、不断推广新技术,服务会员和农民,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老杨率领他的一帮技术人员,在协会会员所及的2万多亩海南蔬菜基地和山西、陕西、湖南的5万多亩新品种推广服务基地上,推广新技术如:地膜复盖、微滴管、防虫灯等,推广生物新农药如抑太宝等,使蔬菜大大减少了农药残留,起到了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的作用。为了提高蔬菜产量,大力推广菌肥等有机肥。共推广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二十多项。在老杨的带领、指导、传授下,会员及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四、强化协会服务功能,提高协会服务会员和农民的能力。
1、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多年来,老杨先后培养了陈固平、陈卓平、陈德生、陶丙炎、陈胜吾等一大批辣椒制种和栽培能手,他们长年累月活跃在田间地头,为会员进行技术辅导和解决技术问题。理事陶丙炎负责经营季节性农药店,负责会员的农药肥料供应,农药销售额一季达50万元。
2、组织营销服务。会员组织专门的运销服务队伍,并与李树德、李海均、何良等20多位运销大户建立联系,把蔬菜运往长沙、温洲、重庆等地。保证了当地蔬菜的均衡供应,平抑了蔬菜市场价格。会员肖光泉、张江洪、傅伟林等还在蔬菜基地建立代收店,方便会员和菜农集中供应蔬菜。
五、在科研院所指导下独立承担科研项目,不断改进果蔬栽培技术,将技术传导到田间地头。
老杨和他的果蔬实用技术研究所,在省蔬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指导下,承担和完成了“果蔬优良品种繁育及开发”等省“星火计划”项目,在开发中,不断创新,改进了人工杂交制种技术,如辣椒茄子杂交制种授粉节位,授粉程序,授粉工具等;间作苦瓜遮荫,解决了湘研一号父本扩繁留种的难题;同时大面积推广了辣椒冷床大苗越冬育苗、西瓜嫁接及高产栽培等配套新技术。还从国内外引进了十二个种类的40多个花色品种的蔬菜良种4470公斤;引进辣椒种质资源18个,选配新组合31个,扩大了杂交制种技术在蔬菜领域中的应用。几年来,老杨深入现场精心指导,共培训了杂交制种技术人员5500多人次,丰产栽培能手1000多人,技术咨询服务8000人次,配套提供品种说明书及丰产栽培技术资料9万份以上,西瓜栽培手册5000多本,目前果蔬新品种已推广到广西、湖北、辽宁、江西、浙江、山东、四川、陕西、安微、贵州、广东、山西、河南、海南、黑龙江等22个省市。共推广西瓜、辣椒、茄子杂交一代面积达18.78万亩,总产值达3.25亿元,新增产值9710万元。
第五篇:杨善洲事迹简介
杨善洲事迹简介
杨善洲(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 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2010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生平事迹:
义务植树绿荒山 晚年做出新贡献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只有进一步开荒耕种面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他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他请地、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调查研究。他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对姚关、旧城、酒房等地进行了调查。经过调研,更坚定了杨善洲改变大亮山面貌、‚种树扶贫‛的决心,并将场址选在施甸县的旧城、酒房、姚关3个乡结合部的大亮山。
当时大亮山周围的山林都已经承包到户了,怎么办林场呢?杨善洲在深思熟虑之后,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方案。在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支持后,县政府召开了有关乡村干部和部分农户代表参加的会议,把绿化造林与发展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以及林场的性质、范围、办法、利益分配讲清楚,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然后才开始筹备建场的有关事项。
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大家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不期而至,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林场成立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杨善洲亲自担任指挥长。成立当晚,他们在用树枝围起的简易帐篷里,围着火塘召开了第一次造林会议,把林场职工分宣传动员、整墒、育苗三 个小组,要求抢在5、6月份雨季来临前育下能种万亩以上的树苗。
到达大亮山的第二天,杨善洲把大亮山社的社长找来,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把他们到大亮山的目的意义都讲明白了,希望得到大亮山社的支持。大亮山社的社长李宗清见到老书记身先士卒,早感动得不得了。他连声说:‚老书记你这么大年纪的人,不住城里住山里,为的是给咱老百姓造福,咱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办什么事,就老书记一句话,说什么我们都支持!‛
杨善洲一方面又带着人在大亮山区一个山头一个山头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大亮山的底,盘算种什么树、怎样种。他在山上转了12天,把能造林的地方都走遍了。回来后,他确定了当年要种1万亩松树林,育20亩苗圃,以后平均每年种一万亩以上松树林。
种树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杨善洲绞尽脑汁。他每天和职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他把原来摆放在家里的几十盆雪松、白梅、银杏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杨善洲就发动全场职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
1990年林场修公路,为了省钱,杨善洲找来仪器,找了几个小工,自己测量自己干,硬是修通了一条长14公里的山路,每公里路花费不到1万元。
林场没有资金扩大种植面积,无法发放林场工人工资,他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到省、市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共为林场争取到300多万元资金支持。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拄这拐杖执意爬上了大亮山。开始办林场那几年困难很大,但是杨善洲艰苦奋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没有钱盖房子就花7000多元钱盖油毛毡房40多格,一住就是8年,有三个职工住了9年半才出去。没有钱购买农具,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办公桌、板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晚上照明没有电,每人买一盏马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杨善洲同志到大亮山林场要发展壮大,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改变传统单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多种经营。建场之初,杨善洲主要以种植华山松为主,在党的十四大后,他感到仅仅种植华山松不能在近期内产生效益,林场要以林养林,要提高经济效益。于是,他们从广东、福建等地引种龙眼树苗,开辟了龙眼水果基地。施甸县的立体气候十分突出,高海拔地区常年云遮雾罩,是种植茶叶的好地方。酒房乡供销社茶厂生产的袋装黑山银峰茶,1994年曾荣获省农业厅优质产品称号,供不应求。他们从中得到启示,也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还专门投资建了一个粗茶叶加工厂;另一方面,杨善洲号召林场职工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领域,他和林场职工的努力下,大亮山林场没有几年时间,就红火起来了,家业扩大、经济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
为了搞好多种经营,他们办起了茶叶基地,又建起茶叶精制厂,茶树也长得有半人高了,但正在这时,发生了一场鼠患,一只只肥大的老鼠几夜之间就把三分之二的茶树啃死了,人们辛勤多年的茶园毁于一夜。面对这挫折,有的人畏 缩了,但杨善洲却没有被困难压垮。他鼓励大家,茶园毁了可以重新种植,人的精神垮了,事业就真正完了。他要职工振奋精神,重新与大自然搏斗。初建林场的3年,他们好不容易种活了将近3万亩华山松,有近400亩松树被一种叫紫荆泽兰的毒草侵扰死了,杨善洲又鼓励职工不要泄气,振奋精神重新再干。在他的鼓舞下,林场职工始终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但他并没有从林场拿钱。最初的几年里,林场只给他补贴70元伙食费,后来调到了100元。不仅不要钱,杨善洲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林场在山下办了一个水里基地,招了一些临时工,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
23年来,他带领林场职工人工造林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左右,修建林区公路26公里,架设高压线路15公里,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为4个行政村1万多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村民人均产粮由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监近周边4个贫困村100多户贫困户开始脱贫致富。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是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
大亮山的生态修复,使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存。现在,林场珍稀动物有黑熊、豹子、猕猴、凤头鸟、野鸡等,植物有桫椤、银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风调雨顺,周边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 题,通过合理采收干巴菌等山珍实现增收。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
2009年4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精神家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曾说:‚我1952年入党,其实当时自己没想到入党,觉得自己条件不够,是组织上看我表现不错,把我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随着思想觉悟的提高,越来越觉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远大目标是使整个中华民族富裕起来,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入党后,我很快找到了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他还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还过着艰难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不是成了骗人的假话吗?无论在什么时候,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杨善洲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他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带草帽,穿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有一次,杨善洲下乡,到 乡政府打听乡领导在不在。乡秘书看他的模样,以为是农民,便打发说领导不在,杨善洲不急不恼,自己进村转悠了解情况,最后才叫来乡干部,安排具体工作。在当地委书记期间,他走遍了全市的村社。龙陵县木城乡地处中缅边境,不通公路,他绕道潞西,花四天时间到达木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他在报场镇种了半亩粳稻实验田,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亩产量提高三四百斤,广泛推广后,现在当地群众还采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他还实施了‚坡地改梯田‛、‚条田‛改造,还种了茶叶、包谷等实验田,效果很好,被群众称为‚粮书记‛。1980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保山考察,因提前抵达,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桥公社通知他,到了公社才发现,他正在田里头和农民一起劳动。听到工作人员的喊声,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拔腿往回跑。耀邦同志听说后,感叹说像杨善洲这么朴实的地委书记还真不多见。
杨善洲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一次,听说保山县大官市大队成立了一个茶叶专业组,没有生产基金,到处借钱,马上给送去了800元。有些人感到吃惊:‚杨善洲这样埋头苦干和无私奉献图个啥?‛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输出的是血!‛
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组织部门有文件规定他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写报告 上去时,被他要求撤销了。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1975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居住,妻子张玉珍专程跑去找杨善洲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1995年,杨善洲退休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对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盖起了一间房子,妻子张玉珍找杨善洲凑钱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问。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张玉珍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去,把刚盖起来还没住的房子卖了。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了他:‚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
1988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听信了对方的话,责 令杨春兰老人立即将猪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他说:‚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后经调查核实,原来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工作组还了他一个清白。
艰苦奋斗严要求 淡泊名利讲奉献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林场场长自洪学曾跟杨善洲谈过很多次,自学洪说:‚老书记,多的钱咱们林场拿不出来,一月补助你500元林场还是有的‛,但杨善洲一句话就把自洪学顶了回去:‚我上山来是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保山地区经济协作办公室得知杨善洲的情况后对他说:‚老书记,你来做我们的顾问吧,一个月我们给你1000块钱‛。杨善洲谢绝了,他说:‚我现在是林场的顾问,没有时间给你们做顾问‛。
他的老伴坐过4次林场的吉普车,他为此交了370元的汽油钱。他说:‚办林场后,领导考虑到我老了,出外办事不方便,就专门为我配了车。但车子是办公用的,不是接送家属子女的。虽然不在岗位了,但原则还是要坚持。还有我当领导有小车用,那些买不起车,买不起摩托车的人怎么办呢?想想这些,我觉得当个领导已经够‘特殊’的了,还想多占点其他的便宜,就太不应该了。‛
杨善洲无论下乡还是出差,都是自掏腰包,从来不拿林场的半分半厘,也不占公家的便宜。23年来从未在林场报过 一张发票和单子,也没有报过一分钱出差费。林场职工感慨地说:‚人们都说叫花子还有三担,而我们的老书记连一担也没有。‛开始有人认为:这老家伙就是想退休以后捞一把,几万亩森林成材后,他一年可以分红几万元。杨善洲说:‚在林场捞油水的机会还是有的,办林场这么多年,引进资金300多万元,按当时规定,引进资金可以提成5%~10%,能得30万,买幢房子不成问题。但我没有要。来造林是了却我的一桩心事,是我应尽的义务,我分文不取。我既不是林场场长,也不是支书,就是义务植树人。‚
办了保证树苗茁壮成长,他像照顾孩子一样照看着种下去的树苗。有一次发生山火,大家好不容易把他从火场劝回。到凌晨3时,大家回到住地后,他还坐在值班室里。
大亮山林场挂牌后,杨善洲不是场长,却没少操心。平时,他和林场职工一样,起早贪黑,上山挖塘种树,吃的是一个锅子里的饭,住的是一样的油毛毡窝棚。有的同志看不过去,说他年纪大了,给一点特殊照顾,给他开个小灶,他坚决不肯,执意要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御寒,大亮山四季烧火塘,晚上,大家就围在杨善洲住的火塘过商量工作。杨善洲乐在其中地说,‚白天造林、晚上烤火,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嘛!‛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火盆上架着锅针,锅针上是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摆放在桌上,火塘边的墙疙嗒摆放着雨伞、蓑衣、马灯、手锤、砍刀、板锄、镐、钉耙、油纸帽,床头挂着水准 仪、黄布帽、草帽、手套、袖套、围腰,床脚下一双黄胶鞋、一双翻皮皮鞋、一双拖鞋,墙壁上两张用旧的洗脸毛巾。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3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留下的是精神财富。
领导关怀树楷模 群众爱戴学善洲
杨善洲退休23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情系大山、开荒种树、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受到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的敬仰。
201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杨善洲同志病重期间,李源潮委托云南省委组织部领导到医院慰问。杨善洲逝世后,李源潮又委托云南省委组织部在追悼会上敬献花圈。
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贾治邦近日指出,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大典型予以学习宣传,作为 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增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
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对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也多次做出重要批示。10月份再次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白恩培要求,有关部门要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委托省委党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辛桂梓到保山市人民医院看望杨善洲。辛桂梓向杨善洲转达了李源潮的慰问,并当面读了李源潮的批示,转交了中央组织部给杨善洲的慰问金。辛桂梓还转达了省委书记白恩培对杨善洲的亲切问候。辛桂梓说,杨善洲同志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李源潮同志的慰问和批示既是对杨善洲同志的肯定,也是对全省党员干部的激励和鞭策。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李源潮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白恩培同志的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活动。他强调,要学习杨善洲同志恪守信念、清正谦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的优秀品质,始终坚守共产党员人的精神家园,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自觉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始终发扬奉献精神,公而忘私,淡泊名利地位,努力做桥头堡建设合格的领导者和推动者。近来,国家林业局、云南省委、保山市委等领导机关相继发出了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经保山市委、市政府批准,施甸县将大亮山林场正式更名为‚善洲林场‛,并决定在善洲林场修建杨善洲纪念碑和雕像。全国林业系统、全省各族群众掀起了缅怀杨善洲,学习杨善洲的热潮。
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也分别作出指示。李长春指出,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代表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流,模范地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是领导干部的楷模,要深入报道、大力宣传。习近平强调,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要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导,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杨善洲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学习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 领导干部学习杨善洲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