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法则与法治建设

时间:2019-05-13 12:1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丛林法则与法治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丛林法则与法治建设》。

第一篇:丛林法则与法治建设

丛林法则与法治建设

世界上有千姿百态的森林,它们被称为地球的“肺”,是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在森林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我们人类也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所以人类对森林始终心怀敬意。去年我有幸走进了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在为高大乔木和原始生态系统所震撼的同时,也见到了林中可爱的猴子,看到它们抢食人们扔去食物的乐趣,也看到了它们在林间敏捷地攀缘爬跃。那一刻,我忘却了世间各种争斗,释放了积存已久的压力和烦恼。如果能挣脱世间的烦恼,我真想变成一支无忧无虑的猴子,过简单、充实又有秩序的生活。但我也知道,只要“社会丛林法则”存在,这种美好的愿望只能是奢望。

其实人们也越来越像是生活在森林里,不过那是钢筋水泥的“森林”。人类进化成了最高等的动物,进入了所谓的文明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一个个叫做家的“小巢”。人类越来越失去祖先的攀缘功能,乘电梯越来越多于爬楼梯,还可以乘飞机飞上更高的天空,甚至是飞到太空去傲视宇宙中漂浮的这个小小星球。人类的自我迁徙功能越来越退化,越来越多地用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代步,在高飞的同时走得越来越远。人类还高居食物链的顶端,凡是有营养的东西都可能成为人类的食物,甚至很多动物也成了人类的美餐。但食物链到了人类这里就断了,高高在上的人类为了自己更好地生活,在肆无忌惮地消耗着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竞争和争夺,原始的规则都一个个被打破了,也产生了一种叫做“管理”的文明,法律、道德等各式各样的规则也随之产生了,政党、宗教、文化等意识形态的东西产生了,国家、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约束人类的东西产生了,人们也不得不生活在各种无形规则的“森林”之中,在无休止的博弈中上演了一出出的人间悲喜剧。

人类不断从蒙昧走向文明,如影相随是法治文明的进步。其实森林里的动物在自然法则的影响下,也自然形成了其生存的法则,大的生存法则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食物方面有一个从低到高的食物链法则。小的动物群落也有其生活法则,如猴群中有猴王,羊群中有头羊等,这些“头儿”承担着部分“管理”职能,自然形成了一些自我管理法则。原始人类也有部落的生活准则,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他们除了与自然斗争外,也展开了族群内外的竞争。他们之间竞争起初是遵从“丛林法则”,原始

人之间、各种动物之间为了生存而互相竞争,弱肉强食,甚至是互相残杀,也就产生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这种原始的竞争方式是率性而为的,形态上往往是同态复仇、血腥报复、你死我活,强大的还可能划出势力范围。丛林法则虽来自自然界,但有人却把它用于人类社会,就有了“社会丛林法则”,甚至进一步发展成“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社会丛林法则实质上是“反文明法则”,与人类文明进程毫无共同之处,甚至是“反动”。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国家和政权出现了,有了公权力和私权力之分。人们要从私权利中让渡出一部分形成公权力,产生了国家政权和国家机器,人们一步步抛弃丛林法则,法律的萌芽在社会进步中一点点长大,也就产生了负责社会管理的法律、法治等规则。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都高度发达,人类的生存竞争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激烈。表面上看是人们对物的竞争、对权的竞争、对名的竞争,但这些东西背后都是人的欲望在作怪,所以,一切竞争都可以归结为人类欲望的竞争,可见实物的物质的“森林”在争斗中也就成了人欲的“森林”。因为管理不是创造社会财富,而是分配社会财富,所以从权力产生的那天起,有权力参与的竞争永远不可能是公平的,总有一些人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等优势来侵害别人的利益,更巧妙的是打着维护大多数利益的幌子来侵害他人的利益,实际上维护的是自己或小群体的利益,这就产生了特权、腐败和社会的不公平竞争,也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侵权行为。丛林法则实质就是倚仗自己的优势来争夺他人的权益,所以,无论过去的封建专制,还是现在的权力腐败,都是丛林法则的翻版或者叫现代升级版,不过是形式更加隐蔽,危害也更大。在新旧“丛林法则”的淫威下,民意被强奸,公正被打破,道德被践踏,民主和民意成了某些人的玩物,法律成了某些人侵害他人权利的“遮羞布”。这时迫切需要用法治来平衡权利,并保护道德的底线,因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正是因为长期的法治缺失,让有些人对法律产生了功利思想,法治成了时有时无、可有可无的东西,对法律的信仰在公平正义被践踏中一点点缺失,造成对法律“崇而不拜,信而不仰”,这实在是法治的悲哀。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有两件事我愈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道德是教化人民、治理国家的基石,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讲求“忠诚、诚信、孝悌、礼貌”等美德的优良传统,这与法治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然而只凭道德是无

法约束人们全部言行的,于是,法律因为其强制性便有了存在的现实性与必要性。因此,管理社会最先进、最可靠的方法应该是法治,社会管理创新应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法治文明与社会丛林法则是相排斥的,因为人拥有理智与智力,人类的个体之间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还可以通过分工合作来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双赢”。人是生而平等的,没有人可以因为自己一时强大,把弱者的正当权益据为已有。现代社会竞争是必须的,但只有良性竞争才能促进和维持发展,竞争的方向应是合作方向上的,竞争的结果应当是“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在这些竞争规则中应秉持法治精神,摒弃丛林法则,让恶性竞争越来越少,让“恶法”越来越少,让“善法”越来越多,这样才能彰显法治的精神。现代文明需要人们抛弃丛林法则中野蛮、落后的东西,在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形成了法律这种“社会总和约”。法律被称为是公正与善良的艺术,法律中蕴含着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优秀进化成果,法律中这些优秀的成果如同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值得我们去敬仰和敬畏。虽然这片“星空”在特定维度空间里可能有所偏差,但通过道德、政策、宗教、革命等社会内部力量的“修正,”人类的法律“合约”正在持续不断地接近“星空”,这就是法治的力量。所以,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上层建筑,要求人们树立法治信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卢梭说:“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因为社会丛林法则是反人性的,让人变成了冷血动物,毫无道德可言,所以社会丛林法则为人类道德所不齿。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在现实的利益面前,总有人会心存侥幸、见利忘义,将社会丛林法则奉为人生哲学,如果任其发展,必将恶性传染,污染整个社会风气,所以,法治思维首先需要搞好法治教育,让人们坚定对法治精神的信仰,如果法治的规则活在心中,自然会“随心所欲不逾矩”,另外,“法之必行”还要靠法治的引导、监督和惩戒,所以法治应当与“德治”并行,遵纪守法应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依法办事应成为一种自然,从而释放法治思维的正能量。现在虽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目标已经明确,但有些人对法治的认识仍存在很大误区,搞不清楚权大还是法大,一厢情愿地想当“特殊公民”;令人遗憾的是,“走关系”强于“走程序”,拼实力不如“拼爹”等事例并不少见,“中国式过马路”、“信访不信法”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样造成的人情腐败、法律悬空、制度空转,屡次让法治蒙羞,也让法治

精神“很受伤”,成了实现中国梦的绊脚石,所以,法治的教育势在必行。

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平安中国、美丽中国都是中国梦的目标,而法治中国既是中国梦的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法治作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法治践行得有多深。因为民主从来就不是“你是民,我是主”,法治从来就不是“找个法治你”,法院也不应当是“法儿院”(这里的“法儿”是“办法”的“法”),不能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因为外在压力或其他因素而随意突破法律,法治不允许新的“丛林法则”盛行。法治建设的的重头戏应当是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的方式反对腐败,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给腐败带上法治的枷锁,让法治的阳光照亮“人欲森林”,不再有“取媚权力、取媚关系、取媚金钱”的阴暗。有了法治的阳光,才能使“人欲森林”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所以,法治的完全实施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要素,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并提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16个字方针,从而用法治保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习近平同志还提出:“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这些英明论断就是要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首要方式,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法治思维不但要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还要求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于头脑之中,体现于日常行为之上。所以,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让官员和执法部门带头守法,从而让全民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这样的法治才有希望。

历史的发展证明:人类社会的丛林法则是恶法则,丛林社会是不可能和谐的社会,也是不可能持续稳定的社会。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上写着:“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从丛林法则中走出来的人们,应当像敬仰星空一样敬仰法治,法治建设也应当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沐浴和滋养高居资源顶端、难以良性循环的“人欲森林”,让它像真实的森林一样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让芸芸众生享受法治的温暖和滋润。

第二篇:贯彻《监督法》 建设法治政府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贯彻《监督法》 建设法治政府

卞军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是一部专门规范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对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监督法》的颁布有助于打造阳光政府,促进政府在人大的监督下,公开公正透明地履行职能,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引导和带动全体公民提高法制素质,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推动和促进依法治国进程全面加快。

真正的法治离不开监督。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犹如硬币的两面:一面是法律的运行,包括立法、执法、守法、司法等;另一面就是对法律运行过程的监督,它是法治健康生长的保障。透过《监督法》文本,我们不难发觉其在内容设计上,注重发挥对法治的保障功能,诸多亮点显现出监督对于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非凡的意义。一是对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予以规范和制约。《监督法》规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根据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本级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本级人大专门委员会、本级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在执法检查、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其他问题等,来确定政府的专项报告并审议,对政府行政权力运作过程中行政行为进行监督,这就要求政府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不断规范行政行为,始终把自己置身于《监督法》约束之下。二是促进了政府行政决策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在我国,各级政府行使着很大的权力,掌握着许多的资源,决策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监督法》规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对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经审查,发现有超越法定权限,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的,或者同法律、法规规定相抵触的,或者有其他不适当的情形,有权予以撤销。这就要求政府行政决策必须做到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从根本上杜绝随意决策、滥用决策权、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现象发生。三是有力地强化了对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良法在于行,法治要求法律得到全面履行。只有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能够得到全面、正确实施,国家才能保持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在我国,80%以上的法律、90%以上的法规、几乎全部的规章都是由政府及其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和落实的,大多数行政管理行为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关直接面向社会和公众,执行法律的水平关系到政府的形象,执行法律的结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监督法》将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作为一项重要监督内容,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全面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各项职能,强化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和法治政府。

保障监督法的全面正确贯彻实施,这是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监督法》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强化人大意识和被监督意识,把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贯穿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始终。要以人大代表满意为标准,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办理的落实率、答复率和满意率。其次,我们要认真履行《监督法》规定的行政机关的若干具体职责。要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制度,做到重大决策、重要项目、重要政策事先及早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按照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凡法律规定应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安排,要及时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和决定。规范性文件应及时报送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对人大常委会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采纳,及时整改,并将办理和整改情况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再次,我们要以贯彻监督法为契机,抓住以下主要环节,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一是要端正执政理念,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意识,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二是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不断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科学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机制,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决策公开制度、专家论证制度、听取

意见制度和合法性论证制度。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行政决策,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三是要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法律法规正确实施。继续做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完善行政执法运行机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确保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关真正做到依法执法、和谐执法。四是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防止权力的缺失和滥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自觉履行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完善落实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所属各部门、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经常性监督制度,强化层级监督的力度。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等专门监督,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依法行政的合力,促进政府机关及公务员廉洁、高效行政。强化社会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五是要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完善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强化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

大学生实习,零报酬

佚名

大学生实习报酬一直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在这里之所以用“报酬“而不用“工资“,因为实习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劳动者,不能取得用人单位正式的工资。社会上如此之多的大学生在校外实习,多数拿着微薄的补助,有些甚至没有补助,不得不说是制度的缺憾。实习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大学生该怎么面对实习,既能学到知识又不至于支出太多?大学生在出去实习之前,需要了解很多这方面的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什么是实习呢?最初的实习一般是学校和用人单位通过某种合作为学生创造校外学习的机会。实习更注重的是在实践中学习,丰富自己的课本知识。像医学院、法学院这类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学校一般都会为学生安排实习。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是学校“求”着用人单位给学生机会,学校往往会给用人单位钱,用人单位才肯干,当然不用想用人单位会给实习报酬了。这样的实习属于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而非劳动,并且是由学校指定的,接受实习生的单位必须专业对口,带实习生的老师必须具有相应的资格(如在法院实习,带本科实习生的实习老师应该是审判员,但带司法学校中专生的实习老师可以是书记员)。

实习不同于勤工助学。

实际上,勤工助学的待遇更丰厚一些。

实习不同于勤工助学,实习重在在用人单位学习,而勤工助学是大学生自立的一种方法,是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企业创造利润,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劳务关系。所以,他们能拿到“工资”。也能受到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和保护。

在这方面,北京政府和国家劳动部都出台了相关规定规范学生的勤工助学行为,上海地区更是规定学生校外兼职工资不得低于上海最低工资。

勤工助学工资或高或低,有的已经达到了缴纳所得税的标准。对此,国税局还出台了关于学生勤工助学工资的所得税的规定。

实习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在实习的关系中,学生始终处于弱势。虽然社会各界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但是至今国家没有出台正式的法律文件来规范“实习“这个常见却很尴尬的事物。

一些企业打着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的名义大量招录实习生,把他们当作正式工来用,却不给却给很少的实习补助,这其实是违法的。出于利益的考虑,企业很少派专人负责学生的实习工作,往往对学生提出和正式员工一样的工作要求,实质更像是免费用工。企业不给报酬的理由是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实际上通过学校的学习,学生很容易掌握一些工作技巧,和应届毕业生没有区别,用起来更 “顺手”,用人单位反而欢迎实习生的到来。没有社保、没有工资、没有工伤待遇,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面对企业不给实习报酬的情况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因为他们只想好好表现,为了将来能留在企业。尤其像医学院、法学院的学生,实习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要负担高昂的学费,还要负担自己的实习支出。整个实习下来,贴钱不少,贫困学生根本负担不起。

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应该注意:在专业对口的基础上,尽量选择正规大型的企业,这样在学习之余也能减轻经济压力。大型企业集团在实习生待遇方面要比中小企业做得好的多,因为他们把实习生作为将来正式员工的一个储备。像微软、通用、雅芳、蒙牛这样的知名企业,在实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岗位会给学生支付劳务费,除此之外,每天会给学生提供免费的工作餐,对于外地的学生则会尽可能的提供住宿条件。这样的大型企业成了实习生的最爱。在实习过程中牢记维权。

由于实习生在法律上还没有被认定为劳动者,因此即使出现了纠纷也不能申请劳动仲裁,只能通过民事纠纷的方式解决。因此,我建议同学在实习之前一定要和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规定实习内容和报酬,别怕被用人单位拒绝而知自己的正当权益而不顾。可以想象,一个连合法协议都不敢签的企业怎么会成为你理想的就业之所?微软这样的大企业会抢在你之前要求签订协议的。所以,不用担心被拒,他们在制度方面比你考虑得更多。

我们不得不承认“实习生等于免费生“是一种社会的病态,但至今我们还没法改变。在等待国家正式规定的公布之前,作为学生,作为实习者,就应该自己注意维权。

第三篇:民主法治与建设

编号: 0012009-2010 学年 冬季学期

上 海 大 学

本科生课程(选修)论文

论文题目:发展基层民主建设的思考

课程名称:姓名:

学号:

2010年3 月 1日

[内容提要]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社会主义与民主不可分割。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的长期历史过程。在这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依靠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世代相继的多方面的建设和创造性的实践。其中包括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以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城市基层民主建设;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事业基层民主建设。

[关键词] 基层民主建设民主自治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并强调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管理层次较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心在基层,基层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民主同保证人民合法权益密切相关。这决定了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多年来,我国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直选不断发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广泛推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竞争上岗深入人心。人们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享受的民主权利越来越多。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涌现出了一批“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但也要看到,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包括扩大基层民主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一、党的领导是发展基层民主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团体、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民主法治途径有序地进行。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发展基层民主的基本途径。

十七大报告将“发展基层民主”与“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紧密地联系起来,将人民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广泛的途径。目前,我国具有基层群众自治性质的组织主要有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镇的居民委员会,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包括城镇社区的居民委员会制度和业主委员会制度、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制度等。发展基层民主,要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三、将发展基层民主与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结合起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民主监督。

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相辅相成。发展基层民主,要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没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共产党能否以及怎样跳出封建社会“其兴也浡、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时,就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实现对外对内两个开放,还要使人民有更多的民主权利,特别是要给基层、企业、乡村中的农民和其他居民以更多的自主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成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表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著追求,始终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目标。尽管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但社会主义民主始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基层民主建设在改革开放实践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并取得了长足进展。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改革开放带来的“四个多样化”局面,给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使他们和谐相处,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社会?如何解决他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如何使他们行使好宪法赋予的权利?这些都是新形势下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与这种新的社会结构相适应。

参考文献:

[1] 张莉,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9年 第03期

[2] 张小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08年 第04期

[3] 陈素阁, 法制与社会LEGN SYSTEM AND SOCIETY 2009年 第24期

[4] 何群立--《探索与争鸣》1999年09期

[5] 李龙海《北方论丛》2003年第1期

第四篇:与法同行(法治进校园心得体会)

与法同行

与法同行,我们的青春更加绚丽多彩。

——题记

学校法制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次的“法治进校园”报告会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具体的课,活生生的例子给了我们最好的警示,让我了解到法律制度的重要性,让我们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社会相融,如何去把握自己的生命。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迈过了十五六岁的花季。在这青春的驿站里,我们的生活也悄然进行着格式化的创新。但这青春年华里,却述说着一起起斑斑点点的青春案例,令人痛心疾首。

初中生正处于血气方刚,自制力差的时期,从而容易漫骂,甚至大打出手、斗殴,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语伤人,过分的开玩笑都是不可取的。要试着保持冷静,人不知而不愠,相互宽容,相互谅解。

人生是个万花筒,开怎样的花,取决于花的结构,成就人什么样的人生。

亲爱的朋友们,生命只有一次,千万不要等生命之花刚刚吐露芬芳里,就将它扼杀。在这个法治社会里,唯有懂得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与法同行,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与法同行,我们在奋斗的路上!

石岭镇初级中学

九年级二班 张敏 指导教师 李素彬 2018/4/2

第五篇:法治政府建设述法工作总结

法治政府建设述法工作总结

2020 年,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根据《**市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法治委[2020]1 号),以提升法治意识、规范法治行为为目标,以健全法治监督机制、加大法治考核力度为保障,完善法治机制建设,创新法治具体措施,提高基层法治建设水平,较好完成全年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挥党委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情况。

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法治建设的一切工作。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宪法知识纳入我镇党员教育的全年计划中,在各种会议前进行学习,同时创新住镇值班学习制度,要求住镇值班人员集中夜学一小时。

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定期讨论研究党建工作,及时贯彻省、清远及**市关于党建工作新要求,研究部署全镇党建工作落实措施,发挥党委管大局、把方向、抓落实的领导作用。二是层层压实责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紧紧抓住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实,逐级签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责任书,对照党建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党的工作部门和具体人员的责任,层层把党建工作责任压紧压实。

三、严格依法依规决策,全面落实党委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职责作用情况。

一是已制订了《**镇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等相关制度,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定义、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决策程序、责任追究等做了具体明确规定。二是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三是建立了**镇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四是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参谋助手作用。为了加强**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我镇聘请了**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镇政府和*个村(居)法律顾问,配备相应工作场所,由其协助政府处理各类涉法事务,推进法治政府建设。2020 年,我镇做出《**市**镇**矿区周边民采区域土生态修复方案编制》和《**省**市**镇**矿区周边民采区域土石料利用方案编制》两份项重大行政决策均通过网上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无因行政决策不当或程序不完善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

四、支持人大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

2020 年全年,*镇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第九次会议共收集代表建议数**条,镇政府各部门根据人大主席团交由的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做到件件有落实办理,认真做好答复,答复满意率达**%。

制定*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签订了 2020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在各层级、全方面的监督作用下,我镇党委政府带头依法办事,党政班子无发生违纪案件和渎职、贪污、受贿等刑事案件,也未出现违规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情况。

五、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

将法治建设工作列为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将它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方案要求每季度召开 1 次专题会议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有关工作汇报,集体分析、研究法治建设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各种措施,确保全镇法治建设工

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得到及时研究解决。

六、注重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依托镇村干部大会、党员大会、人大会等平台,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了信访条例、国家安全法、宪法等法律法规,定期邀请专家就日常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等举办法治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了镇干部职工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2020 年以来我镇召开镇村干部大会**次,组织镇村干部职工开展会前学法 1***人次以上。二是加大对法治专职和兼职人员培训提升,定期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各村(居)法治专员法律培训,共开展培训*次,培训人员**人次。三是加强政法工作分管领导建设,选优配强政法工作分管领导。四是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将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质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七、深入法治工作宣传教育

法治宣传教育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镇主要从以下几点营造法治*的浓厚氛围:

(一)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普法宣传,推进全民知法守法。深入宣传,努力营造浓厚创建氛围。我镇抓住全市开展巩固“平安**”的有利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七五”普法宣传形式。一是利用宣传栏、标语、板报等媒介进行宣传,2020 年全镇共开展法制宣传**次,法律咨询活动**次。二是加强法制宣传,共发放宣传册****本,宣传横额**条较好地宣传中央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增强了广大群众对建设“平安**”的意识。三是开展“送法进校园”和“把法带回家”活动,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法”、“森林法”等法律宣传手册,到**学校开展多次法制讲课,受讲学生****人次。四是利用法治建设“四级同创”品牌创建契机,稳步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目前我镇**%以上家庭达到“**市法治平

安家庭标准”。

(二)着重狠抓禁毒和扫黑除恶宣传工作。强化会议宣讲和新媒体宣传的综合运用,做到扫黑除恶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镇扫黑除恶宣传结合普法六进、基层党建、驻村联系群众、创文、扶贫攻坚等工作,各驻村服务团队深入到村(居)委会、各村、企业等群众聚集的地方,通过设置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方式,在主要路口、地点通过悬挂横幅、标语、滚动播放电子显示屏等方式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检举揭发涉黑涉恶信息,拓宽线索摸排途径。我镇 2020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共开展各类型活动**余场,制作扫黑除恶宣传横幅**余条,共发放宣传册***余本。

八、上法治建设领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2020 年,推动我镇在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仍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基层干部法治意识更新知识学用结合不好,底线思维不够,直接导致依法办事、依法处理个人事务方面仍显不足。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治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下载丛林法则与法治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丛林法则与法治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1局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述法报告

    2021局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述法报告一、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压实主体责任。本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届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

    法理学第二十九章 法与法治国家 A

    第二十九章 法与法治国家 一. 名词解释 1 法治2法治国家 二. 单项选择 1.法治即是,政府应该“以正式公布的既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

    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

    大力推动文化法治建设 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

    2014法治建设工作总结与2015工作计划

    ********中心 2014法制建设工作总结及2015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局关于法制建设工作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扎实推进依法制理,我中心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法制建设工......

    法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区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建设问题 ——法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区 江 北 社 区 二〇〇九年八月 法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区 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

    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范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

    法治建设

    意义 也许与湖湘与生俱来的灵秀地气有关,近年来,湖南总是在全国率先走出先声夺人的一步,创造一项项引人注目的成绩,“填补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空白”、“建设法治政府的‘湖南模式......

    浅谈法治建设

    浅谈法治建设 ——如何加强基层法治建设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法治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