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玉良副总理在中华慈善大会讲话
民政部印发回良玉副总理在2008年中华慈善大会上的讲话
2009-01-08
12月5日,民政部在北京隆重召开2008年中华慈善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国内外爱心人士、企业团体的慈行善举,深刻阐明了发展慈善事业的重大意义,对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日前,民政部向各地民政部门印发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要求各地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回良玉副总理在2008年中华慈善大会上的讲话
(2008年12月5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中华慈善大会在此隆重召开,这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和盛事,对于促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突出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慈善事业和本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了会议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慈善事业取得的重大成绩,高度评价了国内外爱心人士的慈行善举,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慈善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努力开创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刚才,民政部表彰了2008年度为我国慈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企业和团体,颁发了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这是我国慈善领域的最高荣誉。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做了一个很好的致辞,3位代表从不同角度交流了参与慈善事业的体会和感受,谈得很朴素、很真挚,我听后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深受启发。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荣获“中华 赠款物达750多亿元;今年全年社会捐赠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你们的慈行善举,感动了中国,引领着时代,党和政府感谢你们,灾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的新形势下,发展慈善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发展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目前,我国还有8300多万残疾人、2200多万城市低保对象、3800多万农村低保人员,每年因灾需要救济的群众将近8000万人,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还有不少人处于贫困状态,他们都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救助和帮扶。发展慈善事业,能够汇集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活状况,实现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第二,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准的重要抓手。发展慈善事业,倡导和培育爱人类、爱社会、爱他人、爱自然、爱生命的善良意识和道德精神,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发展慈善事业,把高尚精神与物质捐赠结合起来,播撒人间真情,传递爱心关怀,有助于推动个人道德追求与社会主流价值要求的有机融合;发展慈善事业,以人道主义精神关爱社会、保护弱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第三,发展慈善事业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谐社会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发展慈善事业,能够完善社会再分配机制,调节不同利益群体、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融合和社会公平;有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爱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总之,慈善事业利国家、利民族、利社会、利他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需要大力发展的崇高事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显著增加,慈善事业发展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日益文明进步,奉献社会、帮助他人的慈善氛围越来越浓厚,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全社会慈善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慈善法规政策亟待完善,慈善组织体系建设尚不健全等。我们一定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发展慈善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中央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推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大发展。在工作中,务必抓住文化建设、法制建设、组织建设这三个关键环节,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夯实慈善事业发展的组织基础。
第一,大力弘扬慈善文化,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慈善思想和慈善观念在我国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慈善义举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既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努力吸收现代慈善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宣传现代慈善理念、慈善意识和慈善价值,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和慈善项目,把慈善事业发展列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的重要内容,推动慈善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基层,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员更多的人、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要大力弘扬“人人可慈善”的理念,大力表彰在慈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企业和团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先进典型影响、教育群众,让慈善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持续、深入发展。
第二,加强慈善法制建设,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制度是根本、是保障,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以制度促进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推进慈善立法准备工作,认真总结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把党和国家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把已有的成功经验、把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制度和措施,为我国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要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慈善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依法加强对募捐市场和捐赠活动的管理,把慈善事业纳入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同时,要完善和落实社会募捐和捐赠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和保护公众参与慈善的积极性,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稳步发展。
第三,培育发展慈善组织,夯实慈善事业发展基础。慈善事业能否得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如何,取决于慈善组织是否具有社会公信力。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基层慈善组织,培育和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的慈善公益机构,发挥其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阳光运作、规范管理,切实提高和维护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同时,要健全慈善组织准入退出、行业评估、信息披露、产权转让机制,规范慈善组织的组织形式和运作程序,确保慈善组织的健康发展。要加强慈善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慈善工作人才队伍,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发展慈善事业需要政府加大组织、引导力度。今年,国务院首次把“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列入工作要点,地方各级政府也要把慈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慈善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公共财政支持慈善组织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大扶持、引导和指导的力度,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民政部门作为慈善事业管理的职能部门,要从促进慈善事业大发展的角度,加强管理、协调和指导,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培育和规范,发展好各类社会慈善组织,一手抓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慈善捐助来自于民、用之于民,确保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政府也欢迎所有真诚友好的国际和外国慈善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在中国依法开展各种慈善活动。中国政府将依法保障他们的权益。
同志们,朋友们!慈善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是充满爱心、充满激情的光荣事业。我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中华慈善事业一定能够又好又快发展。我希望,大家都来关心慈善事业,参与慈善事业,为社会献一份爱、出一份力,共建共享和谐美好新生活!(来源:
民政部门户网站)
第二篇:学典礼杨玉良讲话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对一所大学而言,一年中有两个仪式最为重要,那就是新生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参加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代表着人生的一段美好时光,一段大学生涯,这段时光将使你难以忘怀。因为,从今天起,你们成为了复旦人,复旦大学将成为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今天这个令人激动的场景,使我想起35年前(1974年)我进入复旦时的情形。那时还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学生被称作是“工农兵学员”,教 室和寝室的破旧,实验室的简陋自不待言,更加荒唐的是那时的教师不敢教,学生不敢学。我本人就曾经被扣上“白专分子”,“红口袋装知识”等等一系列的帽 子。在那个年代,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入学典礼,也没有毕业典礼。在那个年代,“知识”被看成是一种罪恶,“阅读”被人讽刺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 外事”,天天嘴里喊的只有空洞的政治口号,晚上教室里和图书馆灯光稀疏。
那个时候,我是抱着对大学的巨大的神秘感从农村来到复旦的。起初,我真的还以为大学就是像我看到的那样的一片乱象,上课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从来没有考试,老师在讲到科学定律和理论时不许用外国人的名字,学员每周都要对教师在讲课中是否有“政治错误”进行评议,……。这些时常令年轻的我感到十 分茫然。
对我来说,幸运的是1976年“四人帮”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很快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整个复旦的气氛几乎是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真可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图书馆和教室在晚上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人人都是埋头看书。当时的中青年教师主动在业余时间开课,记得当时倪光炯教 授讲《量子力学》,王兆永教授讲《数学物理方程》,卢鹤绂教授讲哥本哈根学派的哲学思想,……听课的人都是复旦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大教室里除了讲台,所有 的地上空间都被坐满了。这些课都是自发的,在晚上开的。课程内容非常浓缩的,譬如,倪光炯教授的《量子力学》课,每天只有两学时,总共上了两周。现在回忆 起来,我的《量子力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程》、《分析力学》、《电磁学》等都是那时学的,因为那时化学系的“工农兵学员”是完全不开这些课 的。那时打下的基础至今仍然让我十分受用,可最令人怀念的是当时大家突然迸发出来的巨大的,没有那么多的功利主义色彩,更多的是为了“求知”和“探索”的 学习热情!
面对未来四年的复旦生涯,我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认真思考过究竟该如何度过?你们没有了“考大学”这样的具体目标,你们父母、亲友为你们成功考入 复旦大学的兴奋、赞扬将逐渐褪去。你们离开了父母的贴身关照,来到了以“自由”著称的复旦大学,你们或许真的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否则,就像复 旦的一位学子说的:“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复旦每年都会出现因沉溺网络游戏而被劝退的同学,他们的灵魂掉了队,让我们深感惋惜。学生有聪明的 头脑,但未必能有聪明的选择。
我并不觉得作为校长在这里提几点听起来“语重心长”但实质上是俗不可耐的所谓的“希望”是我的“荣耀”或“特权”。我只想引用两位校长曾经说 过的两句话,虽然有些久远,但仍然十分有益。一位是1916年,哈佛大学校长Lawrence Lowell,他在给耶鲁大学新生讲话时说:“如果我们以自由之名不务正业,或碌碌无为,或汲汲于一己之利,那就是文明社会的失败,……。建设文明社会最 关键的,是把青年培养成为能造福世界的人。”前面一句是对新生的告诫,后面一句是对学校的要求。另一个时间更早,1912年,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先生 在严复辞职以后代理北大校长,在他的就职演说当中有这样一段话,“诸君皆系学生,然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 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深渊之谓也。诸君在此校肄业,须尊重道德,专心学业。庶不辜负大学生三字。”
因此,我想强调:学习就是你们来到复旦后最首要的责任。香港中文大学的前校长金耀基说,“当一个青年进入到大学以后,他就被赋予了一种责任,即他应该以充实的学问为责任,他应该沉浸在理性的精神当中,于图书馆、实验室、教室里与教师一起,在知识的大洋中做创造性的航程。”你们的航程从复旦学院 开始,学院将通过大学导航、学养拓展等一系列计划使你们尽快熟悉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你们的辅导员们热切地期盼了整整一个暑假,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把 他们所知道的关于复旦的一切,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收获和遗憾,以及对复旦的热爱都迫不及待地告诉你们;你们还将接触学校著名教授为你们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 课程,其中有陆谷孙教授的《英美散文欣赏》,王德峰教授的《哲学导论》,丁耘教授的《西方经典导读》,……。你们将接触许多新的知识领域、新的观念、新的 思维方式,你们还会在寝室、课堂、实验室、社团、暑期实践和国际学术交流等各种场合和机会中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或者是知识背景和性格差异都很大的人,不要 放弃各种交流的机会,要勇敢坦诚地去面对。
你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乐于学习。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朱维铮教授说过,大学的学习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懂得去积累。通过阅读经典的文献,掌握最新的 学术动向,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你就逐渐学会了和老师、同学进行学术交流的语言,你就进入了大学最令人激动和流连忘返的世界,“给 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冯至《十四行集》)。大学求知,如临大海,虽然难免有望洋兴叹之憾,但也何尝不会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畅快呢!
复旦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大学所拥有的知识、智慧和活力,可以为我们的成长作最好的铺垫,使我们的梦想一步步地变成现实。但我们不仅要有勇 气坚持自己的梦想,有时也要有勇气调整,有时甚至是改变自己的梦想。大学生活和你以往的学习生涯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你所接触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有你周 围的师长、朋友的阅历和思维,都会给你带来新的冲击和灵感,使你能够更加深入地发现自己,认识世事,理解人情。复旦大学中文系陈思和教授写过一段话:“一 个知识分子(你们也将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如果对当代生活没有激情,没有热望,没有痛苦,没有难言的隐衷,那么,他的知识,他的学问,他的才华,都会成 为一些零星而没有生命力的碎片……”所以,尽管你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你们的视野开阔了,心智成熟了,梦想就会更加高远,人生也会更加精彩。
同学们,你们来复旦这几天,我想你们已经参观了校史馆。复旦大学这一百多年来的历程,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在民族危难时期,复旦虽然几度陷 入解体的困境,但仍以坚韧不拔的精神贡献国家、服务社会。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复旦又能把握一次次的历史机遇,取得迅速的发展,且凭借一代代复旦人的努 力,把复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复旦有自己的梦想,这梦想寄托在一代代复旦师生对复旦办学理念的理解与坚持和对复旦未来的丰富的想象中间。今天,这个梦想交 到了你们手上,它将和你们的人生梦想一起成长。
“复旦欢迎你,让梦想在这里汇聚,有勇气就会有奇迹。”这是复旦学生根据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改编的歌词。这段“复旦欢迎你”的视频挂在网络上,有很高的点击率,因为它代表了所有复旦人对你们的热情。作为复旦大学的校长,我引用它来表达复旦对你们的欢迎。
我相信复旦将塑造你们的人生,而你们则将塑造复旦的未来
第三篇: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中华慈善论坛上的讲话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中华慈善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慈善家,各位企业家,各位热情参与慈善的人士们:
今天,中华慈善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中华慈善大会代表,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回良玉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做了全面总结回顾和动员部署。这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上最高规格的盛会,是共和国对慈善家和慈善事业的贡献者给予的崇高敬意和盛大礼赞,它给我们传递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就是在历经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党和政府将全面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慈善事业的春天已经真正到来。
现在,我们带着信念、责任和期待聚集在这里,共同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之路。这次论坛以“聚焦5·12——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挑战”为主题,与会者共同分享了我国慈善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直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就公平与效率、透明与公信、竞争与合作等有关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议题展开了精彩讨论,我们深受启发,获益非浅。在这里,我代表民政部,也代表中华慈善大会组委会,对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慈善实务工作者、企业界和社会各界朋友给予中华慈善论坛的支持,特别是给予我国慈善事业的长期关心与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一年,我国的慈善事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多难兴邦,受今年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特大自然灾害的洗礼和激发,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普遍提高,公民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逐步提高,社会慈善文化氛围大为改善;经过30年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财富,人民群众生活普遍提高,奠定了较为丰富的慈善资源;慈善组织数量发展迅速,慈善组织的活动浸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推动和运作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集结慈善资源的途径不断拓展,慈善捐助数量逐年提高,使更多需要帮助的个人和群体得到实惠;提供志愿服务作为慈善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自觉价值取向,为今天“12·5国际志愿者日”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慈善法规制度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国家对慈善领域的税收激励机制增强,提升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广大专家学者参与慈善、研究慈善,推动的不仅是我国慈善理论和实践,更是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大计。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前景光明。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事实。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还较低,慈善事业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矛盾,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的挑战。
一、来自全球经济危机给慈善事业带来的挑战。在一个全球化时代,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慈善也是世界性的。全球经济危机,确实给许多国家的慈善事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欧美国家的许多慈善组织,就已经开始感受经济危机带来的劝募压力。尽管世界经济危机还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有力的应对措施,但对我国的慈善捐赠肯定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同时,社会对慈善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如何趋利避害,推动我国的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慈善工作者面前的挑战。
二、来自慈善供给与社会救助的需求不相适应的挑战。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处在构建过程中,社会上依然有很多困难群众,需要通过慈善的方式给与帮助,慈善的社会需求很大。据统计,07年我国慈善捐赠309亿元,只占GDP的0.13%,而美国的比例为1.85%左右。今年在特殊情况下,全年捐赠总量接近1000亿,但也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4%左右,与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及我国社会需要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来自我国慈善法律、政策和措施与慈善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挑战。我国慈善事业的主体法律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慈善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法律模糊的尴尬;慈善捐赠的优惠政策还没有有效地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捐赠的积极性;政府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手段和能力有待增强,政府向慈善组织购买服务的机制没有建立;完整的志愿服务体系还没有搭建。这一切都使慈善事业的能量还没有得到充分激发。
四、来自慈善组织培育发展与社会转型加速不相适应的挑战。中国社会加速转型之后,大量的社会工作、社会服务需要慈善和社会组织来承担。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取得了长足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组织整体力量有待加强,公信力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培育发展壮大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来自我国慈善事业专业人才与慈善组织的发展壮大不相适应的挑战。这是制约慈善组织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吸引社会精英投身慈善事业领域,成为日益迫切的问题。这里涉及到人事制度、福利保障等系列配套措施。
为了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民政部将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回良玉副总理的讲话精神,加大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慈善意识,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立法进程,完善政策法规,形成支持慈善事业良性发展的法制环境;大力培育发展慈善组织,规范管理,热诚服务,形成政府部门与慈善组织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加强信息协调、沟通和交流,搭建慈善信息服务平台;组织实施应急救助项目,真正发挥慈善在应急帮困中的积极作用,扩大慈善的社会影响;做好经常性的社会捐助活动,对捐助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实现捐赠资源的高效使用,使困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机制是“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是促进者、协调者和监管者,而让慈善可以愈久弥新,永远充满生机活力,则是需要企业、社会组织和全体民众充分发扬公民责任,广泛关注、支持参与和相互合作。可以说,我们更寄希望于我们的企业慷慨参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寄希望于媒体正确引导、传播慈善理念与价值观,培育慈善文化;寄希望于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慈善,形成人人慈善的生活方式和良好风尚;特别寄希望于慈善组织发挥专业优势,汇聚慈善资源,传递慈善精神,丰富慈善活动,扶助贫弱群体。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慈善事业将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谱写历史新篇章。
今天,注定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由中华慈善大会组委会的9家基金会和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创始发起了“5·12慈善联合行动”,积极倡导社会各界的慈善力量团结起来,联合行动,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而共同奋斗!“5·12”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因为汶川地震使我们中华民族和无数的家庭承受了巨大的悲痛,而这场历史上罕见的灾难不但没有压垮我们,反而因此唤醒和激发了我们民族蕴藏和沉淀几千年的慈善意识和慈善行动。“5·12慈善联合行动”,既可以让我们记住慈善界的光荣,记住慈善界的责任和使命,也可以推动慈善信息和资源共享,促进慈善交流与合作,倡导透明慈善、阳光慈善,并通过5·12慈善日主题活动传播慈善理念与价值观,为建立我国慈善事业信息披露机制、资源共享与合作机制和慈善文化培育弘扬做出有益的探索。我代表民政部表示积极支持,我个人也愿意积极参与,为大家服务,为慈善服务!预祝“5·12慈善联合行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滴水能映照太阳的光辉,无数颗爱心便能温暖世界。捐赠万元是慈善,捐出零用的一分钱也是慈善,捐款捐物是慈善,献智出力同样是慈善。无论企业精英,还是社会公民,无论耄耋老人还是学龄儿童,人人皆可慈善。让我们都来支持慈善,参与慈善,分享慈善带来的快乐。让慈善成为人世间最美好的语言,成为当今和谐社会最崇高的时尚。
第四篇:复旦开学典礼杨玉良讲话.doc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对一所大学而言,一年中有两个仪式最为重要,那就是新生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参加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代表着人生的一段美好时光,一段大学生涯,这段时光将使你难以忘怀。因为,从今天起,你们成为了复旦人,复旦大学将成为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今天这个令人激动的场景,使我想起35年前(1974年)我进入复旦时的情形。那时还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学生被称作是“工农兵学员”,教 室和寝室的破旧,实验室的简陋自不待言,更加荒唐的是那时的教师不敢教,学生不敢学。我本人就曾经被扣上“白专分子”,“红口袋装知识”等等一系列的帽 子。在那个年代,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入学典礼,也没有毕业典礼。在那个年代,“知识”被看成是一种罪恶,“阅读”被人讽刺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 外事”,天天嘴里喊的只有空洞的政治口号,晚上教室里和图书馆灯光稀疏。
那个时候,我是抱着对大学的巨大的神秘感从农村来到复旦的。起初,我真的还以为大学就是像我看到的那样的一片乱象,上课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从来没有考试,老师在讲到科学定律和理论时不许用外国人的名字,学员每周都要对教师在讲课中是否有“政治错误”进行评议,……。这些时常令年轻的我感到十 分茫然。
对我来说,幸运的是1976年“四人帮”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很快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整个复旦的气氛几乎是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真可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图书馆和教室在晚上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人人都是埋头看书。当时的中青年教师主动在业余时间开课,记得当时倪光炯教 授讲《量子力学》,王兆永教授讲《数学物理方程》,卢鹤绂教授讲哥本哈根学派的哲学思想,……听课的人都是复旦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大教室里除了讲台,所有 的地上空间都被坐满了。这些课都是自发的,在晚上开的。课程内容非常浓缩的,譬如,倪光炯教授的《量子力学》课,每天只有两学时,总共上了两周。现在回忆 起来,我的《量子力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程》、《分析力学》、《电磁学》等都是那时学的,因为那时化学系的“工农兵学员”是完全不开这些课 的。那时打下的基础至今仍然让我十分受用,可最令人怀念的是当时大家突然迸发出来的巨大的,没有那么多的功利主义色彩,更多的是为了“求知”和“探索”的 学习热情!
为什么要在这里和你们讲这些呢?因为我相信你们中的大多数对大学生活还缺乏了解。当你们有了一年大学生活的体验后再想起我对当时那个年代的描 述,你会感到更加的不可思议!“荒唐”与“热情”都表现得不可思议!当你对学习感到厌倦时,你或许该想象一下当学习的权力被剥夺时的感受,……。我要想说 的一句话就是:今天你们在复旦所能够享用的一切,包括大楼,图书馆,教室,包括教师,包括你们自己的时光,……,都是来之不易的,你们一定要珍惜!
面对未来四年的复旦生涯,我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认真思考过究竟该如何度过?你们没有了“考大学”这样的具体目标,你们父母、亲友为你们成功考入 复旦大学的兴奋、赞扬将逐渐褪去。你们离开了父母的贴身关照,来到了以“自由”著称的复旦大学,你们或许真的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否则,就像复 旦的一位学子说的:“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复旦每年都会出现因沉溺网络游戏而被劝退的同学,他们的灵魂掉了队,让我们深感惋惜。学生有聪明的 头脑,但未必能有聪明的选择。
我并不觉得作为校长在这里提几点听起来“语重心长”但实质上是俗不可耐的所谓的“希望”是我的“荣耀”或“特权”。我只想引用两位校长曾经说 过的两句话,虽然有些久远,但仍然十分有益。一位是1916年,哈佛大学校长Lawrence Lowell,他在给耶鲁大学新生讲话时说:“如果我们以自由之名不务正业,或碌碌无为,或汲汲于一己之利,那就是文明社会的失败,……。建设文明社会最 关键的,是把青年培养成为能造福世界的人。”前面一句是对新生的告诫,后面一句是对学校的要求。另一个时间更早,1912年,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先生 在严复辞职以后代理北大校长,在他的就职演说当中有这样一段话,“诸君皆系学生,然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 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深渊之谓也。诸君在此校肄业,须尊重道德,专心学业。庶不辜负大学生三字。”
因此,我想强调:学习就是你们来到复旦后最首要的责任。香港中文大学的前校长金耀基说,“当一个青年进入到大学以后,他就被赋予了一种责任,即他应该以充实的学问为责任,他应该沉浸在理性的精神当中,于图书馆、实验室、教室里与教师一起,在知识的大洋中做创造性的航程。”你们的航程从复旦学院 开始,学院将通过大学导航、学养拓展等一系列计划使你们尽快熟悉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你们的辅导员们热切地期盼了整整一个暑假,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把 他们所知道的关于复旦的一切,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收获和遗憾,以及对复旦的热爱都迫不及待地告诉你们;你们还将接触学校著名教授为你们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 课程,其中有陆谷孙教授的《英美散文欣赏》,王德峰教授的《哲学导论》,丁耘教授的《西方经典导读》,……。你们将接触许多新的知识领域、新的观念、新的 思维方式,你们还会在寝室、课堂、实验室、社团、暑期实践和国际学术交流等各种场合和机会中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或者是知识背景和性格差异都很大的人,不要 放弃各种交流的机会,要勇敢坦诚地去面对。
你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乐于学习。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朱维铮教授说过,大学的学习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懂得去积累。通过阅读经典的文献,掌握最新的 学术动向,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你就逐渐学会了和老师、同学进行学术交流的语言,你就进入了大学最令人激动和流连忘返的世界,“给 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冯至《十四行集》)。大学求知,如临大海,虽然难免有望洋兴叹之憾,但也何尝不会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畅快呢!
复旦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大学所拥有的知识、智慧和活力,可以为我们的成长作最好的铺垫,使我们的梦想一步步地变成现实。但我们不仅要有勇 气坚持自己的梦想,有时也要有勇气调整,有时甚至是改变自己的梦想。大学生活和你以往的学习生涯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你所接触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有你周 围的师长、朋友的阅历和思维,都会给你带来新的冲击和灵感,使你能够更加深入地发现自己,认识世事,理解人情。复旦大学中文系陈思和教授写过一段话:“一 个知识分子(你们也将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如果对当代生活没有激情,没有热望,没有痛苦,没有难言的隐衷,那么,他的知识,他的学问,他的才华,都会成 为一些零星而没有生命力的碎片……”所以,尽管你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你们的视野开阔了,心智成熟了,梦想就会更加高远,人生也会更加精彩。
同学们,你们来复旦这几天,我想你们已经参观了校史馆。复旦大学这一百多年来的历程,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在民族危难时期,复旦虽然几度陷 入解体的困境,但仍以坚韧不拔的精神贡献国家、服务社会。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复旦又能把握一次次的历史机遇,取得迅速的发展,且凭借一代代复旦人的努 力,把复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复旦有自己的梦想,这梦想寄托在一代代复旦师生对复旦办学理念的理解与坚持和对复旦未来的丰富的想象中间。今天,这个梦想交 到了你们手上,它将和你们的人生梦想一起成长。
“复旦欢迎你,让梦想在这里汇聚,有勇气就会有奇迹。”这是复旦学生根据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改编的歌词。这段“复旦欢迎你”的视频挂在网络上,有很高的点击率,因为它代表了所有复旦人对你们的热情。作为复旦大学的校长,我引用它来表达复旦对你们的欢迎。
我相信复旦将塑造你们的人生,而你们则将塑造复旦的未来
第五篇: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讲话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重温关于大学的常识 2012年9月7日在复旦大学2012级本科学生的开学典礼上,校长杨玉良发表了一场重要演讲,演讲的主题为“重温关于大学的常识”,强调每一位大学生不应该忽视永恒的常识。
一、大学是什么?
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常识问题,但是每个人理解不同,很多人会产生一些糊涂思想。这里引用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的话“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大学“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这让我们清楚明白的了解到大学并不是单纯的“职业培训所”,而是集人才培育,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场所。
那么在坐的学生们又为何会选择上大学呢?又为何会选择上复旦呢?很多学生就会解释说只要自己自身、家庭条件能够允许那么上大学就是一件十分自然事情,另外高考成绩能够达标那么报考复旦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说起为什么那么多数家长还学生都会认为要想找一份好的工作得到好的福利待遇那么就必须要拿一个好的文凭。
其实如果早在二三十年代如果你只是为了升官发财才来到复旦上学那你是会受到鄙视的。我们的前辈所构造出的复旦大学是为我们提供好的学习机会,为我们创造未来的杰出机构。所以杨玉良校长提醒在座的大学生们不要把大学当做是贩卖证书的机关,要把它当做是研究学理的机关,要能够自主的研究学问。也不要过早的加入社会的竞争,以避免因为对比而影响自我评定,要建立足够的自信心,理性的完善自己。
二、大学里的学习
对于大学生在大学里究竟应该学习些什么,很多学生认为就是进入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学习自己专业的课程,其实这样做对教育是十分不利的。理科学生势必放弃对哲学与文学的爱好,使他们失去了这方面的造诣机会。而另一方面,文科学生因为想回避复杂事物,就变得讨厌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所以学习就一定要打破不同知识领域学生间的障碍。复旦的本科教育贯彻了“通识教育”的理念,这些将是复旦实现这一理念的最终目标。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志向,要试着去改变些什么,应该具备极高的天分和潜能。
三、大学生的生存与生活
大学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学生每天都会在校园里学习、生活,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复旦在早年就提倡用“学生自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遵守校纪、校规。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说过:“一所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生的学问,将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终生的学问始于学校,终于社会。”我们应该始终坚信的是在几年之后,不管你将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们通过复旦的培训将具备更合理的知识结构,更理性的头脑,更勇敢的行动和更完美的人格。这是证明复旦和你们自己的时刻,如果你们没有做到那么就是你们还不够努力,或者说复旦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杨玉良校长结束了他完整的演讲,并感谢所有的学生们能够相信复旦,将自己的人生起点交在复旦手中,学生们选择复旦同时也使得复旦精髓不断延续下去。在听众席中也不乏很
[1]多其他学校的学生,他们在重庆大学就业信息网上得知杨玉良校长的演讲讯息,并第一时
间赶到演讲现场,他们认为复旦是一种永恒的精神,每一位学生都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