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学科优势学校
2、华南理工大学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包括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3个本科专业。主干学科“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新型高性能与功能材料”是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近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攀登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0多项。重点建设的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实验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毕业生去向】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大多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高分子材料合成、信息材料、医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电子电器、汽车、航空航天、贸易等工作或到研究院所、高等学校和海关、商检等政府部门,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1、东北大学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最早的金属材料学科之一,国家级重点学科。专业课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新材料研究开发能力、材料领域技术咨询和管理能力,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工程技术和使用近代仪器分析材料显微组织的能力,具有现有材料质量的控制和改进、材料的合理应用和工艺开发的能力。
拥有教育部材料电磁过程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新材料与功能材料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以及辽宁省金属防护专业技术服务中心。
【毕业生去向】该校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包括:计算机、金融、教育和科技咨询等领域。很多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浙江大学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建于1952年。大学初期不分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特长、爱好和个人发展目标选修课程,4年级采用“双向选择”方法,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研究课题。大部分本科生课程由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教授担任主讲。从一年级开始就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并选派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担任导师。本科生培养目标以继续攻读研究生为主,教学内容、毕业论文研究课题以高新技术材料为特色。拥有大量现代分析测试仪器、材料实验装置和专业教学实验基地。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在所有材料二级学科上都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建有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都是“211工程”和“985计划”重点建设的学科。【毕业生去向】近年来三分之二左右的毕业生免试或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余毕业生主要应聘于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和高新技术企业。历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为100%。
4、山东大学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入学前期按“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模式培养,在第7学期,根据社会需求、本人兴趣确定主修专业方向。该专业设高性能结构材料设计方向、光电信息功能材料方向、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智能化控制方向,分别隶属于材料科学系、信息功能材料系和材料工程系。
【毕业生去向】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开发、设计与制造工作,或在海关、商检、外贸、科技等部门从事质量检测、技术监督、生产管理等工作。
5、北京科技大学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两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
【毕业生去向】本科部分优秀毕业生被推荐到国外继续深造,如德国亚琛工大、丹麦南丹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每年有40-50名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毕业生可在机械、电子信息、冶金、航空航天等行业,从事材料的生产、质量检验、工艺与设备设计、材料的再生与利用、材料化学失效和控制技术研究、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以及经营管理工作。
6、天津大学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材料领域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院之一。目前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材料化学等3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毕业生去向】多年来,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为100%,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军工、机械、化工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北京工业大学
【专业特色】北工大材料学科设立于1960年,1995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材料学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二、三年级开始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毕业生去向】毕业生可在国家和北京市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上市公司中就业,可以出国留学,推荐或考取研究生、双学位、软件工程硕士等。
8、北京化工大学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学院教学与科研的传统强项。碳及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防护学科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本科生在三年级后按专业方向培养。学院现已覆盖了高分子材料、生物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碳材料、信息记录材料、金属及表面保护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等领域。
学院建有“可控化学反应的科学与技术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近5年来,学院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20项。
【毕业生去向】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5%,主要以科研院所居多。学生25%以上考研。
9、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业特色】哈工大材料学院紧密围绕国防尖端技术发展需要的新型材料、新型材料的精密和特种加工技术设置课程和内容,培养国防尖端技术发展所需的优秀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现有材料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学院建有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毕业生去向】每年有40%的毕业生进入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的科研、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及高校就业。每年考研率达40%左右。
10、吉林大学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6个系和4个研究所,材料加工工程为国家一级学科。各专业结合材料与材料加工基本理论围绕汽车工业急需及未来发展所涉及的材料与材料加工领域组织教学。在超塑性与塑性精密加工、汽车用铸造合金新材料及其精密成型、汽车关键件精密塑性成型工艺与设备、汽车现代焊接成型与控制、材料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层次上的各种测试、分析、表征方法研究等方面优势突出。
近5年来,承担国家科委、总装备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6项。建有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矿物应用基础与物化性能检测方法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汽车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毕业生去向】近5年来保送、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36%,到中国一汽、海尔等国有企业的占32%,到上海大众、上海汇众等合资企业的占13%,到高校、科研单位及部队的占10%。
11、上海交通大学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为上海交通大学冶金系。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有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开放实验室、国家轻合金工程中心。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外大公司的科研项目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约1500万元。3年来科研成果20项,7项达到国际水平。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近3年来本科生就业的供需比连续保持在1∶2.5左右。本科生学习成绩优秀者可成为本校或其他院校、科研机构硕士研究生,或被选拔出国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12、清华大学
【专业特色】本科生在用3年左右时间系统完成基础理论、人文科学、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实践后,分别按材料物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电子材料5个方向侧重培养。目前建有“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材料分室等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承担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任务,973、863高科技新材料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各部委、省市科技开发项目近200项。取得过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毕业生去向】既可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工程技术工作,又可独立承担相关专业领域教学、管理工作。
13、西安交通大学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设有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粉末冶金与陶瓷材料工程、腐蚀与防护及表面工程等专业方向。学生入学后可自由选择专业方向。
学院拥有材料制备、评价和产品开发实验大楼。曾获省部级以上奖70余项。年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至5项、国家攻关、863项目10余项,年均发表论文150余篇。
【毕业生去向】可在高校、科研单位工作,也可在机械、冶金、化工、能源、电子、交通、轻纺、军工等企业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
14、西北工业大学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覆盖了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塑性加工、铸造及复合材料4个博士点。其中铸造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又首批被批准为按照一级学科培养博士生的单位。
学院建有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磨擦焊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磨擦焊重点实验室。目前承担国家“九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数十项。已有1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9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毕业生去向】该专业毕业生供需比例为1∶4.3。全校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6.8%。
第二篇:大学优势学科
非“
211、985”大学里面去淘金985、211工程大学好就业,但不绝对!这只是个社会现象,985、211毕业生会更受用人单位重视,就业比率和就业质量会比较高。其实,非211、985大学里也有很多实力不错的大学。要么有一些重点学科,要么就业比较好。笔者之前也写过相关的博文,今天把非211、985里面比较优质的院校做一个梳理,为家长和考生开拓一下思路。
东北财经大学
院校简介:东北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校,由财政部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重点建设东北财经大学,积极支持东北财经大学进入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目标的“2011计划",同年入选国家“小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优势学科:财政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会计学
就业情况:十年来,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在行政管理部门与事业单位,先后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的有数十人,走上市、厅级领导岗位的有数百人。在中央与各省(市)的财政、金融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均有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沈阳建筑大学
院校简介:沈阳建筑大学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兵工专门学校,经过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建筑、土木、机械等学科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管、理、文、农、法、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学校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与辽宁省共建高校,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优势学科:建筑学
就业情况:建校近60年来,该校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成为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系统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到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就业的毕业生一直占总数的80%以上,到国务院各部委直属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总数的30%以上,还有部分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被选干、考取政府公务员等。同时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进一步学习深造。
中国民航大学
院校简介: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
优势学科: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就业情况:建校以来,学校为民航和社会培养了四万余名各类毕业生,毕业生遍及民航各生产岗位及技术领域。全国民航七分之一的员工、三分之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来自该校,一大批毕业生成为民航工程技术和管理的中坚骨干,许多人成为业界精英。
天津财经大学
院校简介:天津财经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财经大学之一,原名天津财经学院。是一所以应用经济和工商管理学科为主干,兼有文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七大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优势学科:会计学、金融学
就业情况:多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好,落实的就业单位质量优,涉及行业广泛,主要就业方向为:国家政府机关、公检法、海关、教育及事业单位;国际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大型股份公司、民营企业;中外合营、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公司等。就业质量好,成为了天财响亮的品牌。
天津外国语大学
院校简介:天津外国语大学是一所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型高等院校,也是全国八所独立设置的高等外语院校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天外日益成为天津乃至全国重要的外向型人才培养基地、语言服务交流基地、跨文化研究和天津国际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优势学科:日语
就业情况:天津外国语大学建校40多年来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外语专业中高级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近年来,该校毕业生的足迹遍及我国各大沿海开放城市。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各类企、事业单位对外语、经贸、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将使该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
天津科技大学
院校简介:天津科技大学是我国第一批建立的4所轻工类的本科院校之一,隶属于原中国轻工业部。是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食品、发酵、造纸、海洋4个特色优势学科在全国最早建立,相关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位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拥有重要影响。
优势学科:发酵工程
就业情况: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该校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大部分毕业生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东、江浙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部分优秀毕业生推荐到国外就业,他们的去向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在中央各部委、厅、局、研究所、企业(公司)等从事研究、设计、技术开发、管理工作;在各地政府机关(公安、卫生、工商、税务等)担任公务员;在中、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在金融系统、外资、合资、独资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
浙江工业大学
院校简介:浙江工业大学是浙江省省属重点大学,现为浙江省与教育部共建院校。目前已发展成为理、工、文、法、农、哲学、经济、医药、管理、教育等10大学科门类兼容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优势学科:工业催化
就业情况: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学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上述院校虽然不是985、211,但是,就业情况仍然比较乐观,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这些院校都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相关专业有国家重点学科或博士点。这些专业在行业内部的认可度必然会比较高,因此,就业情况比较乐观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一些院校也不是211、985大学,但它们之前是全国重点大学。各有各的优势学科,它们的就业情况在业内也是比较不错的。如:东北石油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湘潭大学和燕山大学这些院校,详细介绍见本博:《考生容易忽略的十所院校》
第三篇: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
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水平,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和多媒体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舞台,如果使教学内容或教材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则更能营造开放型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立足于未来社会,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指一种适应一定学习活动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在课内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掌握各科共同的学习技能和科学的方法,以及独立的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和多媒体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舞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能营造更加开放型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体,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重点就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任务或问题,一个巧妙的设计,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控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意志品质,有了学习兴趣的学生常常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不知疲倦地学习,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激发下,可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中状态下,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知识、去解决问题,并且掌握的方法也记忆深刻。
例如:在教授文字处理“段落和页面的设置”一节,课前提出问题:怎样帮助你喜爱的歌手设计一张歌页。学生会拿出磁带歌页或CD歌页来仿照排版,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涉及到了页面设置、分栏、段落设置、页边距等知识,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很快掌握了“段落和页面设置”一节所教授的知识,而且有些同学还提出了教材所没有涉及到的内容,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由此可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但能促使学生积极自动地去学,也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二、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自主学习,需要自主教育的氛围,需要学习主体不断的激发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首先要尊重学生,创造平等的教学环境。在实践中发现,平等的学习环境最能体现放松、行动、兴奋、情绪和乐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融洽的协作关系,形成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善于参与的氛围。
其次,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坚持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教师可问可不问的就不问,可讲可不讲的就不讲,把时间让给学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并且教师应运用学科优势,多提供自主学习课件,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己确定学习起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学习策略,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引导和答疑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掌握。
在任务中赋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信息技术课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的设计对于能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非常关键。所以在任务设置中,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
可以参与进来或自主创造,这样在教学中,有的练习内容不都是所有学生喜欢的,但他们因有自己的一份空间,因而也会乐于参与,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另外,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和多媒体了断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自主学习环境,所以设置的任务还要与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并敢于设计、运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达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学习目标的选择者、学习内容的探索者。例如在学习“获取网络信息”这一章时,我将任务和历史学科结合,让学生开展“论秦始皇的功与过”辩论会,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而每方又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收集资料,学生兴致勃勃地利用搜索引擎、网站、教学资源库等搜寻所需资源,在搜寻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怎样对网页上文字、图片的保存,怎样对关键词进行搜索等,并在些过程中完成了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最后对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和加工,还有的小组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来展示本方的观点,从而使辩论会开的有声有色。学生在完成此任务既培养了自身的信息素养及网络学习和应用能力,又从多方面进一步了解了秦始皇其人,历史知识得到了丰富,真正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之中,从而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在学校学完。所以,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一些终身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学习的方法,这也是信息技术新教材编写的宗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才能在离开学校,离开老师的情况下,继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教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而应教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只注意结果的传授,而要在过程中,使学生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应鼓励学生尝试从多角度、多渠道去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认识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求新求异的精神,并有意识地培养、组织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信息技术课本讲解的内容大多是操作方法,理论知识相对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其特点,认真做好启发、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而尽量避免直接给予式的讲解。课前先将本节课的重点利用投影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训练任务,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自学的内容包括:
1、课本讲解的知识,这一步骤是课堂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一部分学生书没好好看书,就忙着做题,教师要做好启发、提示,并精心制作自学课件,通过课件将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联系起来,使这一步骤落到实处。
2、利用自学的知识解决实践的问题。采用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教师巡视辅导,并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帮助。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操作实践能力。在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中,在挖掘教材智力因素中促进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四、激励学生自主评价
评价作为自主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成分,直接关系到实施效果。构建与自主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可以使评价切实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并保障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长效维持。首先,提倡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作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要义之一,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给予充分的重视。再次,鼓励学生互评。在自主学习中,为了创造更为丰富的评价手段,可以适当提供一些学生互评的机会。因为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回顾与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对自我和他人的客观认识,学会积极地看待同伴对自己的各种评价,并进而促进学生乐观生活态度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与
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每节课中留一段时间,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让学生展示所学知识或展示作品。展示作品时让学生先自我评价,然后相互评价,在评价中教师引导学生们从不同的观点和审美角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使作品的制作者发现哪些方面有长进,需要加以巩固和发展;哪些地方存在不足,有待改进,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调整与改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活动,并在进一步完善作品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我评价能力。如在学习演示文稿和Word,给学生个人或集体展示“杰作”的机会,对这些作品,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评价,甚至于连插图的大小合适与否都能加以评价,其自主学习与教育意义不言而喻。通过评价,学生主体性得到极大尊重,独立性得到极大支持,自主性得到极大发挥。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的意义在于充分体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所以在教学时,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条件的优势,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使学生由“畏学”到“敢学”,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自觉地树立自主学习的坚强意志。
第四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优势学科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优势学科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科(以下称“本学科”)历史悠久,从1948年中原大学(我校前身)成立并创办财政信贷系至今,已走过60个春秋。本学科涵盖财政、税收两大专业,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招收本科学生的财政学科点之一。1979年获硕士研究生招收权;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5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成为财政部首批重点学科;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经教育部评审再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一、学科团队
本学科现有专业教师41人,其中教授17人(含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15人。现有师资队伍中,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湖北名师(高校教师)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各1人。2008年财政学教学团队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本学科点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中外比较研究、勇于开拓创新的学风,在理论研究上追求高质量、超前性,在实务研究上讲求高起点、应用性。目前,形成了一支以杨灿明、陈志勇、庞凤喜等为带头人,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优化的主要由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教学科研团队,确立了本学科在湖北乃至全国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的地位。
二、学科基础(平台)建设
2003年,本学科点获批成立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根据本学科的历史发展、地理位置、人才结构等特点和优势,经过几年建设,中心目前已成为研究我国地方财政问题的一个重要平台。一是全面收集地方财政研究文献,不断充实和更新地方财政经济数据库内容,成为地方财政信息资料中心;二是每年出版2期《财政经济评论》刊物,为财税学界的研究人员、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经济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追踪财税前沿问题的研究成果提供有效途径;三是将中心每年的课题招标与《地方财政发展报告》撰写紧密结合起来,即针对地方财政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设计成若干课题,公开向社会招标,然后将通过鉴定的招标课题研究报告作为每年《地方财政发展报告》的主要内容,以此提高《报告》的质量,扩大社会影响。
三、主要学科带头人
杨灿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理事等职务。主要从事财政基础理论和财政政策研究。主持了10 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和省部级课题。出版著作、教材10 余部,在《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130 余篇,并有 12 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先后赴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进行学术交流。
陈志勇,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财政理论与政策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出版了多部著作、教材,在《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出访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作学术交流。
庞凤喜,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财政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组副组长,兼任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从事税收理论和税收法律制度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有多项成果获奖。曾出访新加坡、乌克兰、塞尔维亚和黑山、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作学术交流。
四、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本学科排名一直为国内前
三、省内第一。2002年,本学科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是同批四个财政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并且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财政学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成立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财政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同年,本学科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称号; 2005年,财政学被《中国大学评价》评为经济学专业A++级;2008年,财政学专业点被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本学科在师资规模与实力、科研成果档次与影响力、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学生就业水平与层次等方面,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均位居前列。
五、学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学科特色鲜明,科研成果突出
在巩固和加强财政基础理论与财政政策、税收理论与制度、中国财政思想与制度变迁等传统优势研究领域的基础上,以湖北地方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凸显地方财政研究特色,以地方财税理论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税等的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方向中独树一帜。
2000年以来,本学科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大多数为省部级以上项目;出版专著、教材120余部,其中专著70余部,专业教材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在国家权威和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100余篇;有3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二)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成就斐然
自1985年设立“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以来,财政学科本科生共有70多人次获奖,获奖等级与数量在湖北省高校各学科中居于首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湖北省和全国的获奖也居于前列。多年来,本学科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财经管理、教学和科研人才。
同时,本学科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的财经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教育服务,作出了突出贡献,如许建国教授、李祥云副教授等于2004年主持中共湖北省委重大课题项目—《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对湖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解决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央政治局委员、原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主持湖北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该课题报告的内容,并把该报告报送中央政治局、国务院,2005年,中央、湖北省政府据此课题研究成果拨付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7亿元用于解决湖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
第五篇:2018年牛津大学优势学科
www.xiexiebang.com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简称“牛津”,位于英国牛津,是一所誉满全球的世界顶级研究型书院联邦制大学,与剑桥大学并称牛剑,与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G5超级精英大学”。立思辰河北留学360郝晓静老师介绍说,牛津大学最早成立于1096年,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
涌现出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培养了大量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以及国家元首,包括了27位英国首相、64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数十位世界各国元首和政商界领袖。这些都为牛津大学奠定了世界近现代学术文化中心的地位。其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优势学科
牛津大学在心理学、生物学和法律、工程学、社会科学、经济、哲学、历史、音乐、化学、生物化学、文学、法语、德语、丹麦语、数学、物理、地球科学上均是行内之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