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与提高部队战斗力
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与提高部队战斗力 【副题名】
【责任者】 符廷贵
附加信息
【内 容】
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与提高部队战斗力
符廷贵
内容提要:先进军事文化是影响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先进军事文化对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及其实现的途径,探讨了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特点与规律,研究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部队官兵的整体素质,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等问题。
关键词:先进军事文化战斗力 军队建设 军事文化建设三个代表思想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才能为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先进军事文化是先进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先进军事文化在现代军事实践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影响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研究和把握先进军事文化对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作用和实现途径,对在新世纪实现江主席提出的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战略目标,提高部队官兵的整体素质,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对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证人民军队建设的性质、方向与宗旨,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
军事文化指人们在军事实践中创造的精神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包括军事思想、军事学术、军事传统、军事教育、军事法制、军事科技、军事文艺、军人价值观念、道德风尚和生活方式等。军队战斗力是指军队在一定条件下担负作战任务的实际能力,由军队的数量、军政素质、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和物质保障程度等因素综合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军队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质量的高低。军事文化与军队战斗力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军队战斗力是军事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制约和影响着军事文化的发展;军事文化是军事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如同人的灵魂与血脉,直接渗透和影响各项军事活动,对提高军队建设的质量,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是先进军事文化具有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与宗旨的奠基功能。军队建设的性质、方向与宗旨是军队的灵魂。马克思主义认为,区别一支军队的性质,最根本的是看这支军队服从于哪个阶级政党的领导,为哪个阶级的利益服务。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人类发展方向,为人类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的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先进社会文化的核心,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人民军队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引人中国革命战争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军事文化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开创了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新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全心全意地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的惟一宗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其前进方向。这是有中国特色的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内涵。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我们都将坚持“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保持正确的军队建设方向。在西方加紧对中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发挥先进军事文化对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保证功能,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抵制所谓“军队非党化”、“军队国家化”等谬论,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二是先进军事文化具有增强人民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激励功能。文化具有使各类人员在同一模式中产生相同或相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功能。通观中国和世界的军事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反映这个时代特色的军事文化。先进的军事文化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激励广大官兵昂扬向上、团结奋战。我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是靠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军事思想武装官兵头脑,人民军队才能在极其困难和艰苦的战争条件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形成了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的强大力量,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才能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军事实践中,同心同德,再立新功,成为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面对国际战略格局调整和新军事革命挑战,先进军队文化有其新的时代特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按照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实行科技强军,坚持从严治军,走质量建设的道路,成为先进军事文化的题中应有之意,正在转化为加强军队建设的强大动力。
三是先进军事文化具有提高广大官兵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引导功能。先进的思想文化是我们战胜各种落后、腐朽文化的强大武器。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给社会思想文化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当今社会文化的主流是进步和积极的,是我们搞好军事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和一些落后腐朽文化的泛化,极大地影响着广大官兵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面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我军积极探索新时期治军特点和规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文化知识结构,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部队经受住了“酒绿灯红”和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考验,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作风;经受住了改革中利益关系调整的考验,保持了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经受住了军事斗争准备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保持了高昂的土气。旺盛的斗志和顽强的作风,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四是先进军事文化具有陶冶官兵情操、培养高尚品德的塑造功能。军营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战斗集体。青年人正处在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时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可塑性强。提高官兵的军政素质,既要有直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与引导,又要有富于时代气息的军营文化的熏陶。军营文化是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团队精神、军人的价值观念、军人的行为准则。军人的道德规范、营规营容营貌、军事人才的培养、官兵文体娱乐活动等。军营文化作为赋予部队以生命活力的一种必要形态,在陶冶军人情操、培养军人意志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部队正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军营文体娱乐活动,以广大官兵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励斗志,鼓舞士气;用严整优美的营容营貌和严格的军事纪律,营造积极向上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活环境,培养优良的作风;在爱军习武、团结一致、倡导奉献的氛围中,培育官兵良好的军人气质和道德情操。
二、先进军事文化通过思想政治、法律制度、科学文化等途径作用于军队战斗力.实现由精神成果向物质力量的转化
军事文化作用于军事实践活动具有多种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部队官兵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又创造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形式和办法。积极探索和运用军事文化对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的作用,促进军队的建设与发展,使其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最大的效能。
第一,通过思想政治的途径弘扬时代主旋律,强化革命军人的精神支柱。思想政治是军事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在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领域积极探索的认识成果积淀,涉及军事思想、政治理念、文化思潮、精神力量等内容。人类战争史证明,先进的思想政治对赢得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孙子》提出:“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孙膑兵法》里说的“延气”,《六韬》里的“文伐”,马谡提出的“用兵之法,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等,都强调通过思想政治来争夺人心的重要性。列宁说:“在任何战争中胜利属于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的群众的情绪决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伊始就十分重视发挥思想政治的作用,把加强政治建设作为军队建设之本,靠强有力的思想工作启发官兵觉悟,激励部队的作战热情,形成思想政治建设的若干重要原则。思想政治的建设原则主要体现在,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贯彻“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制度,确保部队永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发挥其巨大威力,形成人民军队强大的精神支柱;坚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针,用先进的军事思想武装头脑,确定正确的建军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大力宣扬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树立新风正气,鼓舞部队士气;等等。与之相适应创造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如战前动员,战场鼓动,战后总结,树立先进典型,宣扬英模事迹,弘扬革命精神等。还有很多对敌宣传的有效做法,通过瓦解敌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用先进的思想政治凝聚军心、提高部队战斗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第二,通过法律制度的途径规范军人行为,强化从严治军、依法办事的意识。广义的军事文化包括军事制度文化,狭义军事文化的许多内容也体现在军事法律制度之中。而军事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将制度文化置于比较突出的位置。这是由军队建设与作战的特殊性要求所决定的。军事法律制度是为保障军队建设顺利进行和提高战斗力而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军事力量的组织、管理、训练、储备、征募的法规系统。它通过国家法令和军队条令、条例的形式确定下来。科学完备的军事法律制度体系是军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持和发挥军队战斗力的先决条件。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军队的法律制度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初期,毛泽东等老一代军事家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基本的军事法规制度。邓小平同志主持军委工作以后,强调要恢复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领导军队进行整顿。他认为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强调科学和完善的法规制度,不仅是军队正规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军队实现现代化和革命化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重视法制的作用,强化了依法治军的方针,指出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修改、充实、完善军事法规和条令条例,不断提高我军的正规化水平。经过70多年的努力,我军建立了一整套的军事法规和制度体系,形成了先进的军事制度文化,成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基础。军事法制文化对军队战斗力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立法确立军事领导体制、指挥体制、编制体制,保证军队集中统一和军令畅通;二是依法构建国防动员、武器装备和物资器材供应体系,确保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三是用条令条例规范军人的行为准则,保证部队步调一致,提高部队的正规化水平;四是从法律上保障军人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使他们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部队建设和完成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中。
第三,通过科学技术的途径作用于战斗力,实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目标。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作为军事文化的物化形态,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成分。部队官兵作为军事文化的创造者和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应当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必须以提高部队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为基础。在未来高科技战争中尤其如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重视提高部队的科技含量和官兵的科学文化水平。毛泽东早就深刻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新中国建立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我们党高瞻远瞩,积极推动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开发,自力更生地研制了一批在世界上领先的常规武器。“两弹一星”的问世,确立了中国在世界力量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央军委确立了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和“科技强军”的方针,提出在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上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通过掀起学习高科技和科技大练兵的热潮,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研制开发和引进世界先进武器装备,推动军队现代化的发展和提高。通过加强军事理论研究,促进了军队建设和作战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通过体制编制的调整,部队结构更趋精干、合成、高效。历史反复证明,科学技术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只有瞄准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前沿,加速军事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加大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力度,军队建设才能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才能真正提高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能力。
第四,通过文化熏陶的途径潜移默化,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内容健康、催人奋进的军营文化,为官兵成长进步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官兵精神的充实,艺术的熏陶,品格的升华,心灵的净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文化工作做好了,就会为我们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因为它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审美能力,能够激励斗志,鼓舞士气,引导群众为振兴中华、建设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我们应当看到,军营文化在通过行政管理、思想灌输和法纪约束发挥作用的同时,更多的是通过耳濡目染的形式施加影响,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一是通过智育的途径,陶冶思想、开发智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知识是进步的阶梯。确立正确的思想是官兵成长进步的先决条件,丰富的知识是确立正确思想的必要基础。而丰富的知识,正是在文化学习和熏陶中得以实现的。二是通过美育途径,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军人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军人不仅要有伟大的理想,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心灵。军人的道德情操不是天生的,也不能靠硬性灌输,而是在军事实践活动中自我塑造、磨练形成的。其中,军营文化对官兵良好道德情操的形成,起着独特的作用。唱一首革命歌曲,读一本优秀图书,看一台高雅的晚会,都可以达到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增长知识、启迪人生的目的,可以激发大家对军营生活的热爱,坚定献身国防的信念。三是通过体育的途径,陶冶身心、强健体魄。强壮的体格、健康的心理是官兵事业成功、精神愉悦的基础,也是军人履行职责、遂行战斗任务的前提。加强经常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强健身体,而且可以磨练意志,提高勇气,还可以调节情绪,抒发豪情,使广大官兵保持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锤炼不惧任何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军旅生活和打赢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需要。
三、把握先进军事文化的特点与规律,增强工作指导的科学性、预见性,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自觉抓好军事文化建设
军事文化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我们积极探索先进军事文化的特点,把握其内在的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有助于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地推动军事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先进文化一直伴随并推动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充实自己的内容与形式。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给现实生活提供不竭的动力。先进的军事文化,具有随着军队建设的发展不断前进,保持其生机与活力,促进部队战斗力提高的品质。发展和创新先进军事文化,首先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努力摆脱过时的思想观念和陈旧思维方式的束缚,大胆摒弃那些不适合的内容、形式、体制和做法,着力培育和建设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军营文化、科技文化、体制文化和素质文化,丰富和扩充先进军事文化的内涵。发展创新先进军事文化,还要尊重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研究和解决部队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理出新思路,拿出新举措,不断适应军队战斗力发展的时代要求。发展创新先进军事文化,也要遵循文化所特有的开放性、交流性、渗透性和兼容性的特征,以放眼世界的目光和“海纳百川”的宏伟气度,跟踪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大胆学习、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真正建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先进军事文化。
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建设这一根本,牢牢把握军事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文化是由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多种因素组成的集合体。文化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在众多的内容中,其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军事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决定着整个军事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因此,在加强军事文化建设中,必须首先抓住思想政治这个核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永不变色,保证军事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在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中,更要强调思想政治因素的作用,强调人在未来战争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发挥精神因素的重要作用,使官兵牢固树立以劣胜优、敢打必胜的信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阵地意识、旗帜意识和主导意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部队永远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要坚持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教育官兵,深入开展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艰苦奋斗教育,高度重视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根本性问题,筑牢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影响的思想防线,保证部队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要坚持用昂扬精神激励官兵,大力弘扬“五种革命精神”、“六十四字创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学英模活动,真正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唱响军事文化的正气歌。
遵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规律,把军事文化建设持续不断地抓紧抓好。军事文化底蕴深厚,有其潜在性、渗透性的特征。它对部队建设和战斗力提高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渠道、单一形式的,而是像阳光和雨露一样,渗透到部队建设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往往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地启发和引导军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行为习惯。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握这个特点,尊重军事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要用大文化的观念指导军事文化建设,拓宽视野,不断创新,发挥多种文化形式的综合效应;要搞好结合渗透,在军事训练、作战指挥、后勤保障、装备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注重发掘思想文化的底蕴,发挥军事文化的激励、熏陶、益智等功能和作用;要注重抓根本、打基础,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行为等做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抓好军事文化建设。
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进步的新形势,不断提高军事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周期愈来愈短的新形势,广大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化、高层次、高品味的趋势。军事文化建设要适应这一特点与规律,贯彻江泽民主席关于把我军办成大学校、大熔炉的指示精神,增加先进军事文化载体的科技含量,加大建设先进军事文化的力度。要善于运用哲学、社会学的方法,分析研究部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增强军事文化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要注重吸纳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在信息获取、知识传播、思想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充分发挥网络、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作用。要大力开展科学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办好多种形式的军营文化学校,提高官兵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科技强军、科技兴训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要加大对军事文化建设的投入,逐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使之与科技发展的水平相适应,与社会文化大环境相适应,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相适应,与广大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努力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不变质”提供可靠政治保障。
第二篇:论消防部队如何提高战斗力
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消防指挥专业毕业论文
论消防部队如何提高战斗力
李治国
摘要 本文通过对消防部队战斗力的分析,再以战斗力的构成要素“人、器材装备、和战士”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如何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 消防部队
战斗力
三要素
观点
1.前言
消防部队是一支有着特殊责任和使命的队伍,他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时刻担负着保卫祖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随之而来的各类灾害事帮也逐渐增多,且增加了突发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使我们消防部队的责任更加繁重,更具有挑战性.消防工作也由简单的防火灭火向抢险救援,处置突发事件,反恐等全面发展。面对这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消防部队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保卫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社会进步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这是作为我们消防人要长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努力提高战斗力,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在这里我将简略分析现今的部队战斗力状况,再对如何提高部队战斗力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第1页(共7)页
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消防指挥专业毕业论文
2.消防部队战斗力的现状
消防部队的战斗力通俗的讲就是消防部队处置问题事故的能力,它包括人、器材装备和战术三个方面。现阶段消防部队战斗力总体水平不高,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2.1环境因素 地理位置较偏远,当地经济生活文化比较落后
由于对消防的需要不是很大,(灾害事故问题较少,生活中消防意识不强)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发展消防(经济水平低,机制不健全等)所造成消防战斗力不强。
2.2人的因素(主观问题尤为重要)
2.2.1指战员业务理论素质不高,不能很好胜任工作,履行职责,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灭火救援处置对象情况及处置方法不了解,特别是一些新事物新问题
(2)对手中所掌握的器材装备情况不精通,不能灵活运用,尤其是新器材新装备
(3)其他情况(责任区的情况,重点保卫单位,交通道路水源等不是很熟)2.2.2指战员的训练不够,包括业务训练(消防技能、战术运用)体能训练,实战演练
2.2.3编制不合理,有的消防部队缺编,警力不足,专业水平不高,两年兵役制度使许多刚精通消防业务人员就面临退出现役,士官比例不高 2.2.4心理素质不强
2.3器材装备因素(客观因素)包括装备落后,装备破旧,装备不足等几个方面 2.4其他一些因素
第2页(共7)页
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消防指挥专业毕业论文
3.针对不良因素提出解决的方法,即如何提高消防部队的战斗力,重点分析战斗力三要素
3.1加强消防宣传,将消防宣传纳入社会大宣传的轨道之中,动员和依靠社会各种宣传媒介的力量,采用多种宣传形式,提高整个社会的消防意识。例如,消防的“四进”活动,它是针对社会消防意识淡溥,需要加强全社会和广大群众消防意识而提出的,也是为了对全社会消防工作进行协调,挖掘人的思想资源,促使认知的根本性进步,是我国消防宣传最主要手段之一。总的来说,要多时段,多地点,多形式进行宣传,不断加强宣传力度,使人们明白消防工作的重要性,从被动变为主动,为消防事业注入新元素。
3.2过硬的业务理论知识是首要条件,针对指战员业务理论水平不高,不能很好胜任工作的现状,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3.2.1以自学为主,消防部队的特点决定了指战员的理论学习不可能像院校教学一样,它具有人员的分散性,时间的间断性,内容的实用性,师资的薄弱性,资金的有限性等特点和困难。因而,学习的主要方法还得依靠广大指战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挖掘自身潜力,不断自我加压,自学自育,岗位成才。且自学宜有计划,有目标,同时分清重点轻次。如燃烧学,水力学,热力学,机械学,常见化学危险物品泄漏事故处置对策等,要牢固扎实掌握。自学目的是巩固和提高自身的理论业务水平,最忌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和盲目超前。
3.2.2通过实地调研,预则立,不预则废。经验与实践告诉我们,欲成功出色的完成任务,尤其是一些难度大情况复杂的事故问题,需要多种内外力量的配合与协调才能完成。只有通过调研,才能充分的了解辖区内各类建筑物的生产性质,建筑特点,火灾危险等级,周围情况,内部消防设施,消防排烟系统,第3页(共7)页
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消防指挥专业毕业论文
以及发生事故后,消防如何处置等。如果没有实地调研,心中无数,战备失当,临阵必然会陷入完全的被动,甚至面对突然生的事故而副手无措。
3.2.3组织学习消防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课程,可以说与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精通所有的知识,再加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出现了许多新的事物和新的问题,曾经掌握的知识将逐渐落后,根本无力解决现在所出现的问题,因此,通过组织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将大大有助于提高指战员业务理论水平。现在上岗前和阶段性培训都是很好的说明。
3.2.4网络学习现在许多消防部队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系统,除了应用于一些日常工作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来提高指战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可以把一些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业务技巧、事故处置、调查分析等放在网络中进行讨论,互相促进有助于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又使指战员懂得信息网络技术,可谓一举多得,且以后发展趋势也越来越现代化、网络化,它将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2.5征集论文和参加评比优秀文章,通过写论文可以使指战员不断巩固和提高理论水平,把日常工作、防火灭火、抢险救援、反恐处突等的体会观点通过文章表现出来,再进行评比,可激发指战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的潜质充分发挥出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3.3严格的训练是战斗力的保障
3.3.1技能训练 它是消防部队的基本,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必要手段,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着装、水带铺设、消防梯架设与攀登、常规火灾的各种消防车操。技能训练是关键,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训练内容上,要立足与实战应用的基础,对训练项目要有重轻主次。
第4页(共7)页
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消防指挥专业毕业论文
建议减少“硬功夫”项目训练,增加“适用性”项目训练。这点对现在灾害事故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很重要。它有助于我们跟紧发展需要,适应未来趋势,能够迅速有效地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2)在训练对象上,要坚持官兵同训练的原则,强调练兵先练官的重要性,改变战士练干部看的不良现象,激发战士的气势,以高的热情高的姿态投入到训练中去。同时要根据人员的分工不同进行有目的的普训、分训,使指战员的技战术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3)在训练方法上,要改变传统训练方法,要根据人员的变化强调一个变字,即训练科目求变——推陈出新,器材装备要变——更新换代,训练内容求变——去糟求精,训练方法求变——改革创新。最重要是以实战为目的,紧围绕实战需要为中心。
(4)在训练设施上,要改变不合理的训练设计,训练的设施更要趋于逼真性,适用性和高难度性,从严从难的训练官兵,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的去面对实战。
(5)在训练时间组织上,要进行科学安排合理分配,在保证训练效果的前提下,根据需要使用时间,做到事半功倍。3.3.2体能训练
消防人员担负着灭火和抢险求援的艰巨任务,实践证明,消防人员在实施灭火和抢险救援活动中体力消耗大,没有强壮的体魄是无法完成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建立一个设施齐全的体能训练基地。
(2)将中队训练与基地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安排,认真组织,严格训练。
第5页(共7)页
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消防指挥专业毕业论文
(3)科学计划,健全考核制度,本着面向实战,面向未来的原则,制订科学组训方法,规范训练内容,并且训练成绩与晋升晋级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消防人员体能高素质发展,达到队伍身体状况适应需要的目标。3.3.3战术训练
要与演练结合起来,演练是提高战斗力的有效方法,能够把广大指战员的各方面素质充分展现出来,并得到锻炼提高。战术训练与演练的结合能够增加指战员的适应实战能力,培养战斗能力,提高水平。现在许多的灾害事故表明,经常进行战术和演练训练,非常有助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为此各消防部队多开展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训练,使部队更加适应未来需要。3.3.4心理训练
由于消防工作的特殊性,经常会遇到一些日常不常见的景象或事物,具有恐怖性,危险性、毒害性等特点,所以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它是提高战斗力的基本要求。根据发展需要,总结以下几点:
(1)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直接接触来提高心理素质。
(2)加强理论学习,从理论上了解掌握基本知识,从心理上来克服适应。(3)进行模拟训练,它可以随时地进行训练,让官兵通过频繁接触,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4完善的器材装备是提高战斗力的物质基础
消防器材装备是指消防部队处置各种问题和灾害事故所使用的工具总称。目前我国的消防器材装备相对比较落后,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而国外的消防器材装备不但比较齐全而且很先进,消防车内装有排烟机、切割机、扩张器等,车两侧挂有屋面梯、单杠梯、车顶排列各种口径的水带和其它器材,就连到了事故现场时,需要使用的隔离桩、分隔绳索、发电机等都有,可以说一
第6页(共7)页
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消防指挥专业毕业论文
般所需要的东西车上都有。且还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制造了许多新装备,如用途广自动化程度高、耐高温、耐辐射的无人驾驶消防车,可在多种环境下使用的抢险车,生命探测仪,热成像仪,消防机器人等。而我国消防车相比之下种类少,器材也不全,多数使用水灌车和泡沫车,车内除了几十盘水带和水枪,接口之类的物品,还有几件破拆工具,如铁锹,撬棍等,且这些装备有的阵旧破损,有的根本解决不了现场需要,即使我们的人员素质再好,战术应用的再好,再恰当,没有装备也是无济于事的。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消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了对消防的投入力量,特别是一些特种车辆和装备的配置,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因此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加强对消防的投入力度,使之成为一支装备精良的现代化队伍。3.5编制要合理能满足需要
目前许多消防部队都有警力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兵退伍新兵未下队这期间更是人员缺少。同时队伍中素质水平不高,因此要扩大人员编制,特别是士官比例要增加,其次,开展其它形式来补充警力,如增加合同制消防员,来增加警力和战斗力。去年,去年有许多总队都招收了合同制消防员,他们的加入,将有利于战斗力的提高,但要注意加强他们的管理和合理使用。3.6还可以通过其它一些手段和方法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例如,开展交流学习,即可以在国内进行,也可以在国际间进行,这样有助于新成果,新技术的吸收转化应用,学习别人的优势,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互补长短,将迅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通过上面对战斗力的分析和对如何提高战斗力而提出的一些观点,可以得出我们的消防部队,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代条件下,打赢这场现代战争,就必需把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结合起来,着眼于实际和未来的发展需
第7页(共7)页
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消防指挥专业毕业论文
要,立足本职,不断创新发展,逐步完善各项机制,把我们的战斗力提高上去,为祖国发展,繁荣富强,为人民的安居乐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是我们消防部队的光荣使命,也是作为我们消防人的骄傲。未来正向我们走来,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战斗力提高上去,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第8页(共7)页
第三篇:先进军事文化
浅析军队转型中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摘要:我军深刻把握党的历史任务新要求、国家安全和发展新需求、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赋予国防和军队建设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军正处于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军事文化在军队总体格局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文化软实力对军队战斗力提升作用越来越明显,军事文化越来越成为渗透并影响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本元素,推动先进军事文化发展对军队转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先进军事文化;军队转型
我军历来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领导全军将士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军队事业向前发展。回顾我军近90年来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不难发现,先进军事文化始终是我军的精神旗帜。当前我军正处于社会历史环境深刻变化之中,正确把握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过程中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因素,对于推进我军战斗力的转型和先进军事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充分认识军队转型中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滚滚浪潮,实现军队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正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的奋斗目标。在此其间,武器装备、编制体制等因素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文化同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正如美军强调指出的:“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要预测未来,而且要创新未来。但是不管怎样,转型都是以文化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军队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军事文化转型”,美国《国防部转型计划指南》确定的三大转型战略,第一条便是实行“军事文化转型”,可见文化建设在世界军队转型中的重要程度。
我军先进军事文化,作为军事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它蕴含着党领导人民军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军发展壮大、克敌制胜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和重要力量源泉[1],对于部队战斗力生成有重要意义。
(一)先进军事文化是催生我军战斗力的“催化剂”
军事文化的实践根植于战斗力,目标服务于战斗力,效果体现于战斗力。面对扬言三到六个月消灭共产党的国民党反动派,我党我军始终坚定着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信念,与全国各民族爱国人士组成统一战线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从索马里护航到联合国维和,从中外联合演习场到盛大国庆阅兵场,从奥运世博安保到抗洪抢险救灾,我军在遂行战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践中证明,立体多维、形式多样的先进军事文化在鼓舞官兵士气、激发战斗精神、提升战斗力发挥着关键作用,将先进军事文化融入战斗力生成模式,有助于提高部队谋打赢能力,有助于催生我军战斗力生成。
(二)先进军事文化是凝聚我军战斗力的“粘合剂”
战斗力是指战斗主体在军事活动中,履行根本职能的能力,主要包括战时克敌制胜的实战能力和平时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威慑能力。战斗力的构成主要有三大要素:人、武器装备以及二者的结合方式[2]。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渗透于诸要素的软实力建设之中,各要素只有凝聚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战斗效应,实现个体的优化和整体的跃升;而先进军事文化作为军事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牵引贯穿于诸要素,符合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时代诉求,成为凝聚我军战斗力的“粘合剂”。
(三)先进军事文化是提升我军战斗力的“助推器” 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永葆我军性质宗旨和政治本色,激发官兵战斗精神,保持部队高昂士气,巩固部队战斗能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是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基本要求。80多年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代表了我军各个时期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精华成果,这些立足现实环境汇集成的精神果实,对于当时的红军、解放军完成艰苦条件下军队建设任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军战斗力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牢牢把握军队转型中先进军事文化的发展路径
(一)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古今中外的军事实践表明,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表现在技术的进步,核心是理念的革新。党指挥枪始终是我国建军的根本原则,作为党的军队,就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军。“如果没有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军队就不能成为一支由公民自愿参加的军队,只能是支雇佣军。”[3]因此就要把永葆时代活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运用到指导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大问题,把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贯穿在军队转型过程中的文化建设之中,切实做到使“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融入官兵的灵魂血脉。
(二)以现代的手段促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新军事变革的时代浪潮风起云涌,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必须与科学技术的革新紧密结合起来,因为知识和技术是战斗力生成模式又好又快转变的关键因素。其中,建设内涵深邃、外延丰富的信息化文化的需求迫在眉睫。高度认同信息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保持对信息的敏锐感觉和自觉利用,拓展在信息空间的生存能力,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军队发展方向的一种认识论和价值取向。培育信息主导的价值观念,就是要深刻认识信息化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主动接受信息化这一新生事物,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增强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紧紧围绕信息主导推进军队改革,深刻认识信息技术是当代高技术群的核心,努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对机械化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深刻认识信息资源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信息优势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并把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力和行动力,进而转化为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战斗力。
(三)以过硬的队伍支撑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人,作为构成战斗力的核心因素,在我军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不断加大我军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和激励保障力度,建立以民主、科学、高效为主要特征的军事管理文化,全面提高官兵素质。要以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为主要目标,在军事教育训练的指导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更新,全方位提高官兵思想政治觉悟与军事体技能素质,要使官兵成为思想好、业务精、复合型的一专多能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这一核心问题,在军队转型浪潮中,以一支素质全面过硬的队伍给予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有力支持。
(四)以全面的创新推动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实质,就是军事领域的创新的结果。军事创新既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实现战斗力诸要素及其组合方式变革的原始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军事创新是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生命,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最终必须落实到军事主体的创新性实践中。基于适应信息化战争这一作战理念,先进军事文化建设要适应军队转型需要,必须要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与科学技术,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尊重官兵的创新意识,挖掘官兵的创新潜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核心信息的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从价值取向、心理素质和行为模式入手,鼓励、引导创新,提高先进军事文化创新的速度,提升先进军事文化创新的质量。
三、着力开创军队转型中先进军事文化的新局面
“文化是未来的决胜力。”中央军委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强调,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加强领导,精心策划,科学实施,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军事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发展,给我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同时也为开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新思路、新机遇。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积极适应多样化的环境变化,研究和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文化发展规律,不断开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使我军的先进军事文化更具时代感和使命感。
开创虚实结合的新局面。当前,军事文化的传播方式及内容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要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的便利条件,重视发挥网络作为文化载体和表现形式的传播力,不断为军营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将体现时代潮流的文化因子运用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在线交流等活动,使军营文化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开创以老促新的新局面。传统文化作为我军代代相传的文化血脉和发展根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要扎实做好利用传统时代精神打造现代文化品牌,让官兵在重温前辈革命历程,参观历史遗迹等活动中,洗礼升华自我精神境界,增强官兵对部队的认同感、归宿感和集体荣誉感,以促进新型先进军事文化的扎实建设与发展。
开创由线到面的新局面。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方文化正潜移默化的渗透影响着军队文化,两者结合程度越发紧密,新形势对构建军地合作机制推动军事文化融合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积极构建军地合作体系,建立军地文化设施共享机制,建立文化骨干培养机制,建立文化实践交流机制,摒弃过去军队线式发展,以军队文化为主线,实现军队文化与地方文化优势相互交织的面式发展,使两者共同构建服务转型时期的先进军事文化。
参考文献:
[1]解正轩.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 为部队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J].求是,2011(1)
[2]徐长安.军事文化与战斗力[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7)[3]彭怀东.战斗精神论[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4
第四篇:一切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
一切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浅谈对《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大纲》的认识
[灭火救援] 江西省消防总队总队战训处副处长朱飞勇(查阅次数:78)
首页>>调研专栏>>灭火救援>>正文
------------------
战斗力是一支部队兴衰成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部队训练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圆满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根本依靠和集中体现。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它都是部队建设的根本,是部队建设好坏的第一检验标准。《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大纲(试行)》(以下简称新《大纲》)自2004年底在全国消防部队颁布实施以来,受到了全国消防官兵的大力欢迎和高度重视。通过半年时间的试行,官兵总体认为此大纲十分符合部队的实际需要,将会对规范和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的训练工作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发挥巨大作用。作为新《大纲》一名拟草参与者及贯彻执行者,我认为“一切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是新《大纲》的核心与灵魂,所有训练方针、原则和课目确立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展开。
一、宏观更“宏”是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全国东西和南北纵横超过五千公里,所以东、南、西、北各地地理、气候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很大。因此由于担负的保卫任务不同、消防装备水平不同、各地气候差异很大等多种原因,作为保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公安消防部队必然要在训练课目有较大差异。这也决定了在综合制订训练大纲时必须对部分训练科目进行一定的“宏观”处理。
为了使各地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采取有效的灭火救援战法,新《大纲》对于一些具体的训练内容进行了更加“宏观”的处理方法,以增强训练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些宏观处理的训练内容和训练课目将在当前和今后公安部消防局统编的各种教材中进行详细规范,从而既达到了使大纲的纲目简洁明了,又能方便操作执行的目的。
1、灾害处置设置宏观。新《大纲》中将所有火灾的扑救种类概括为8类即“建筑火灾扑救;地下工程火灾扑救;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人员集中场所火灾扑救;交通交通工具火灾扑救;仓库火灾扑救;工厂企业单位火灾扑救;特殊火灾扑救”。将所有抢险救援处置种类概括为6类即“核化事故处置;建筑倒塌事故处置;交通事故处置;自然灾害事故处置;恐怖袭击事件及次生灾害事故处置;其它遇险紧急救助情况处置”。由于大纲仅从纲目上进行规定,将对于全国各地消防部队针对各地作战对象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战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对于提高救灾的有效性有较大作用,实际是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2、技能课目设置宏观。新《大纲》中对于目前全国各地现有的成百上千种消防技能课目没有一一进行列举,而是根据灭火救援的器材装备的种类进行了简单归纳。如“义务兵战斗员”的专业技术训练课目概括为“防化服、隔热服等防护装备操作;便携式侦检器材操作;灭火器材操作;供水器材操作;救生器材操作;破拆器材操作;拉梯、挂钩梯等登高器材操作;排烟器材操作;移动照明器材操作;固定灭火设施操作;其它消防器材操作”等11类。
3、合成课目设置宏观。目前,全国消防部队由于各种合成训练操法所针对的作战对象、条件各异,累积各类操法种类繁多难以胜举。在大纲中科学地将各种操法进行了概括,简要地归纳为12类合成训练:即“侦察、警戒、救生与疏散、灭火进攻、供水、阵地转移、破拆、排烟、照明、堵漏、输转、洗消”。
二、微观愈“微”是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
由于现代灾害事故的复杂性,为了提高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消防部队所用的灭火救援
装备器材种类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也要求部队作战和训练过程中官兵的分工必须越来越细,以适应救灾工作的需要。为此,新大纲要求官兵在训练中必须贯彻“练为战”的要求,根据作战岗位的不同,通过分编分训切实加强专业化训练,保证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1、人员分工愈细。新《大纲》中,首次将“士兵训练”分为义务兵和士官两大类分开设立。将义务兵与士官训练科目进行分开,既是适应当前兵役制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是普通作战班组与特勤作战班组进行区别训练的需要。在具体士兵训练实施中,根据作战实际需要,大纲将士兵训练分为战斗员、驾驶员、通信员、班长、消防船艇操控人员、潜水员、搜救犬训导员、摄像员、消防机器人等特种装备操控员等多种战斗岗位,在组织部队训练时进行按岗位分训,有助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2、课目设置愈细。在新《大纲》中,为切实提高部队战斗力,对于一些能够统一设置的训练课目进行了具体量化,避免训练的随意性,以保证训练的质量和成效。如在规定各类人员的“业务理论”课目中,都详细列举了具体掌握的条目式内容,在下达“体能训练”课目时,对涉及“100米、中长跑、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位体前屈”等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的必训和选训科目一一进行了明确,同时还就各科目的达标成绩进行了明确;对“辖区情况熟悉”课目下达时,就各类人员、各岗位人员具体要掌握的内容一一进行明确,便于操作和掌握。
三、强化“手段”是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
科学的训练课目要通过有效的训练手段来体现和实施,强化训练手段是保证消防部队训练成效的关键,是部队训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新《大纲》的规定,公安消防部队在实施大纲训练课目时必须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来保证,这是提高训练效率和部队战斗力的实际需要,是新大纲的一个重要特色,为公安消防部队的训练手段改革明确了方向。
1、建设训练集地,开展模拟训练。公安消防部队由于兵员高度分散,所担负的灭火救援作战对象十分复杂,要通过训练工作来提高部队战斗力,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在省、市两级建立设有齐全配套的模拟灭火救援训练设施的训练基地,通过在训练基地认真组织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模拟训练,使消防部队的指挥、侦察、进攻、供水、通信、驾驶等各作战岗位人员能相互配合,积累现场指挥和实际作战经验,强化官兵救灾工作心理体验,切实增强训练工作的实战性,真正做到训练工作“基地化、模拟化”。在新《大纲》中,几乎所有的操场训练课目在明确“训练条件”时都注明了“模拟训练设施”,表明了消防部队训练工作的改革方向。特别是新《大纲》在“公安消防总队、支队、大队、教导大队(训练基地)”的具体工作职责中都明确了“组织指导训练基地的建设、使用、管理”的要求。
2、利用电教器材,开展业务教学。现代灭火救援工作是一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工作,涉及到燃烧知识、建筑知识、通信知识、汽车制造知识、侦检防护破拆等器材装备知识、化学危险品知识、火场供应灭火剂估算、指挥协调等多学科知识。在组织业务理论知识学习、辖区情况熟悉、灭火救援战评、技战术讲授等工作时,充分利用电脑课件、网络软件、视频教学、光碟示教等科技手段进行,通过声、光、电等多媒体的刺激,坚决摒弃“黑板粉笔”和“拿书照搬”的传统教学方式,将可以大大提高业务学习训练工作的效率,从而直接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因而在新大纲的类似课目学习中,全部要求利用电教器材组织进行。
四、齐抓共管是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
部队训练工作是部队建设的根本,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为保证训练工作的效率,训练大纲中就集中部队各部门合力进行领导训练、实施训练、保障训练、奖励训练进行了具体明确,为通过强化训练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提高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1、党委议训。大纲中明确:业务训练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按级负责。各级党委要把训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军政首长是训练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将训练工作统入了会议制度,明确了计划训练的要求。大纲要求,总队每年、支队每半年、大队每季度、中队每月召开一次训练工作会议;同时各级部队根据需要,适时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研讨
会等专题性训练会议。大纲还规定总队、支队要制定训练计划,大队要制定季度训练计划,中队要制定训练的月计划和周安排,同时中队每月、大队每季度、支队第半年、总队每逐级报告训练情况。大纲还要求,各级部队应根据灭火救援任务的需要,对士兵、警官进行专业培训;士官、警官逢晋必训,训练考核成绩未及格者不得参加晋升培训。通过明确会议、报告和培训制度,全面加强党委对训练工作的领导,保证训练工作的有效落实。
2、部门抓训。大纲中明确:司令部是训练工作主管部门,政治、后勤、防火部门搞好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防火部的训练工作职责中,进行了细化和量化,从而将部队训练工作摆上应有的工作位置,确保了训练工作的经费、奖励、时间、设施的落实。为通过强化业务训练,提高部队的灭火救援战斗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五、注重考核是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
部队训练工作重在成效,只有强化训练成绩的考核和评定,才能使部队按照训练课目的要求,讲求训练效率,完成训练任务,保持良好的部队战斗力。注重训练考核是新《大纲》一个鲜明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大纲》同时也是一个“考核大纲”。
1、建立“训练质量调控”体系。在新大纲的规定中,创新的提出了“质量调控”的训练管理手段,淡化了训练时间的强制要求,突出了讲求训练效率的理念。在下达每一个训练课目的同时,都明确了训练考核的标准,要求在官兵组织训练过程中,必须按照各自岗位共同训练课目、专业训练课目、合成训练课目所要求达到的训练指标为衡量标准。由于官兵人人都事先明确了各自的训练课目和成绩标准,将会自觉开展固强补弱训练,不断巩固自身的训练成效,最终达到训练质量要求。新大纲通过建立“训练质量调控”体系,努力使公安消防部队训练工作实现由“要我训”变成“我要训”的训练指导方式的跨越。
2、建立“官兵体能、体形达标”体系。良好的体能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适当的体形是展现军人良好形象和气质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在新《大纲》中,首次就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的各个年龄段官兵的体能、体形标准进行了明确。如总队、支队机关29岁以下人员必训科目为100米跑、5000米跑、俯卧撑、仰卧起坐、立位体前屈5个科目,同时还必须选训单杠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立定跳远、游泳等科目。而且每个科目都有明确的达标标准,如所有士兵5000米跑的达标成绩为22分钟。由于官兵体能训练课目达标存在一定难度,官兵必须经过认真训练才能达到。官兵的体形要求是通过建立身高与体重的比例关系,保证军人的保持适当的体形。如按照大纲中所给公式进行计算,一名30-34岁、身高170厘米的支队机关男军人的体重应该控制在63-77公斤范围内。
3、建立“两级制和四级制相结合”成绩评定体系。为使公安消防部队训练工作步入正规化的轨道,全面衡量各建制单位和官兵个人的训练成绩,训练大纲中创新地提出了“以‘两级制’(合格、不合格)为基础,由‘两级制’和‘四级制’(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相结合的训练成绩评定标准”。并明确规定,训练成绩分为单课目训练成绩和训练成绩。其中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班训练成绩由本级警官(班长)训练成绩、本级合成训练成绩、下级单位(士兵)训练成绩综合评定。所有这些考核评定方法的贯彻执行,将对科学检验官兵训练成绩,进一步提高部队的灭火救援战斗力发挥重要作用。
六、改革创新是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
新《大纲》是在1995年版的老训练大纲基础上出台的一部用以规范部队训练工作的纲领性法规,事先经过了近5年的深入调研和近3年的反复拟草修改。在新大纲长期组织调研和拟草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总目标,创新地提出了若干部队训练课目、场地、考核、评定等新内容,提出了“按纲施训、科技兴训、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的训练方针,提出了“训战一致、科学练兵、注重效益、保证质量”的训练原则,将大纲总体结构调整为“入伍训练、士兵训练、警官训练、合成训练”四个组成部分。总之,所有改革创新就是要使新《大纲》的内容尽可能更加贴近实战,通过部队的按纲施训更加有效地提高灭火救援战斗力。在新《大纲》中,创新地提出若干新的训练内容和要求。
1、创新提出“心理训练”课目。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工作中,长时间处于高温、毒气、浓烟、潮湿、狭窄、爆炸的环境下,官兵要随时面临中毒、死亡的危险,对官兵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强化官兵心理素质,主要是要积极开展心理方面训练。在大纲中,对入伍、士兵、警官训练部分都增强的“心理训练”的课目,并要求运用电教器材、模拟训练设施,学习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爆炸、倒塌、中毒等事故案例;心理稳定、意志品质、应急脱险、观察思维能力”等方面知识技能。目前,我国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公安消防部队开展消防心理训练的书藉资料、模拟设施、录像光碟等辅助设施仍较缺乏,但在新大纲具体规定此训练课目后,各地为实现按纲施训的工作需要,必将会研发出许多配套的训练教材设施,我国消防部队的心理训练工作必将因此跨上新台阶。
2、创新提出“辖区情况熟悉”课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几乎所有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战斗都是“遭遇战”,极少出现“伏击战”,因为每次部队出动都是在灾害发生后才前往处置。由于救灾时对现场情况不太了解,在采取针对性技战术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包括消防车辆的停车位置、水枪阵地设置、建筑消防设施使用、救人疏散通道等选择上往往存在着不确定性,官兵许多平时练就的技战术由于现场情况的不熟悉而难以发挥,极易导致战机的贻误,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为破解此困境,新《大纲》对所有灭火执勤人员都创新地提出了“辖区情况熟悉”的训练任务。要求官兵事先深入各自消防安全保卫辖区熟悉了解相关情况,为灭火救援实战工作作准备。如大纲规定,大(中)队警官必须熟悉掌握“主要交通道路、消防水源情况;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分类及灾害特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建(构)筑物及重点部位情况;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内部消防设施情况;灭火作战与抢险救援预案;本队作战实力、社会救援力量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组织情况”。
3、创新提出“统放结合”和“质量调控”的训练监控模式。在大纲中,首次提出了“统放结合”的训练指导方式,首次提出了“质量调控”的训练管理模式。大纲要求,“采取‘统放结合’的训练指导方式,分层控制训练时间,灵活运用训练方法,根据辖区情况、任务需要及装备特点,完善针对性训练内容和训练质量标准”。所谓“统”,主要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计划,统一考核,以“统”来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所谓“放”,主要是放权于下,充分调动下级组训单位的积极性,坚持“有什么样的灾害,训练什么课目;有什么装备,训练什么课目;有什么样的设施,训练什么课目;什么课目成绩弱,就重点练什么课目;什么训练方法管用,就采取什么方法”。要通过“放权于下”,切实增强训练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真正达到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目的,杜绝以往训练工作统得过多,造成“练”与“战”脱节的问题。而“质量调控”的方法,则通过最后的“训练考核成绩”来监督“训练工作成效”,防止训练工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以此保证训练工作的“灵活性”与“高效性”相统一。
4、创新提出“抢险救援”训练课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安消防部队已经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任务,为适应作战保卫任务的需要,提高抢险救援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大纲中专门对此训练课目进行了明确。如战斗员专业技术训练课目中,将“救生、破拆、侦检器材操作”列入训练课目;在“辖区情况熟悉”将“抢险救援预案”同“灭火作战预案”一齐列入熟悉内容;在“警官训练”部分的“灾害事故处置程序和方法”“战术作业”等课目中,将“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课目同时列出,体现出了大纲对“抢险救援”训练课目重要性的认识。随着按纲施训工作的不断实施,必将使我国目前“灭火训练”与“救援训练”不分的局面有较大程度的改观,将会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专门“抢险救援”工作的整套训练体系,不断实现与国外救援训练体系的接轨,并将对提高我国抢险救援工作的效率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5、创新提出“安全防护与救生(护)训练”课目。随着灭火救援工作的难度加大,消防官兵在救灾过程面临的人身危险明显加大,为防止类似湖南衡阳“11。3”建筑倒塌中官兵特大伤亡事故的再次发生,开展灾害现场的自身安全防护训练极其重要。开展救生和救护训练,是提高灾害现场拯救被困和受伤人员的迫切需要,目前国外此项训练已经十分成熟,我国消防部队的开展此课目训练日益重要。在新大纲中明确了士兵训练中必训“安全防护与救生训练”课目,警官训练中必训“安全防护与救护训练”课目。其中救生训练包括“绳索训练和救人姿势训练”等训练内容;而救护训练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伤员急救训练内容。在公安消防部队全面开展“救生、救护”课目训练后,必将对提高灭火救援效率和成功解救被困群众发挥巨大作用。
总之,新《大纲》是一部以“坚持战斗力为第一标准”的纲领性训练法规,“一切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是其灵魂与核心。在宣传贯彻新《大纲》工作中必须紧紧扣住这个主题,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部队训练工作,更好地完成好全社会的灭火救援工作任务,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创建和谐平安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以先进军事文化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以先进军事文化 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这是“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具体要求、重要内容。新时期新阶段,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对于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有着建设性作用,应着力于发挥其重要作用、研究其科学内涵及把握其发展路径。
关键词:先进军事文化;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重要作用
我军历来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领导全军将士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军队事业向前发展。回顾我军近90年来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不难发现,先进军事文化始终是我军的精神旗帜。当前我军正处于社会历史环境深刻变化之中,正确把握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过程中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因素,对于推进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和先进军事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充分认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滚滚浪潮,加快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已成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线。战斗力的生成,武器装备、编制体制等重要因素之外,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正如美军强调指出的:“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要预测未来,而且要创新未来。但是不管怎样,转型都是以文化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
我军先进军事文化,作为军事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它蕴含着党领导人民军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军发展壮大、克敌制胜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和重要力量源泉[1],对于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有重要意义。
(一)先进军事文化是催生我军战斗力的“催化剂”
军事文化的实践根植于战斗力,目标服务于战斗力,效果体现于战斗力。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贯穿于部队日常文化工作之中,“老精神”与“新环境”相结合成为先进军事文化的丰富内容,融入于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信息化主导的战斗力之中。从索马里护航到联合国维和,从中外联合演习场到盛大国庆阅兵场,从奥运世博安保到抗洪抢险救灾,我军在遂行战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践中证明,立体多维、形式多样的先进军事文化在鼓舞官兵士气、激发战斗精神发挥着关键作用,将先进军事文化建设融入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有助于提高部队谋打赢能力,有助于催生我军战斗力生成。
(二)先进军事文化是凝聚我军战斗力的“粘合剂”
战斗力是指战斗主体在军事活动中,履行根本职能的能力,主要包括战时克敌制胜的实战能力和平时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威慑能力。战斗力的构成主要有三大要素:人、武器装备以及二者的结合方式[2]。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渗透于诸要素的软实力建设之中,各要素只有凝聚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战斗效应,实现个体的优化和整体的跃升;而先进军事文化作为军事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贯穿于并牵引着诸要素的凝聚结合,符合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时代诉求,是凝聚我军战斗力的“粘合剂”。
(三)先进军事文化是提升我军战斗力的“助推器”
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永葆我军性质宗旨、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激发官兵战斗精神,保持部队高昂士气,巩固部队战斗能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是提升我军战斗力的基本要求。近90年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代表了我军各个时期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精华成果,这些立足现实环境汇集成的精神果实,对于当时的红军、解放军完成艰苦条件下军队建设任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这些思想凝聚为军事文化的精华部分,对于战斗力生成起到了显著提升的作用。
二、深切体会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先进军事文化的科学内涵
(一)“中国特色”是本质属性
十八大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条基本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建设不同于苏联,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更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的大旗,才能实现民族复兴。新形势下,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独一无二,军事博弈明争暗斗、日益激烈,特别是在军事文化阵地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军队转型过程中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只有保持“中国特色”的本质不改变,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奋勇前进,才能在繁杂的军事变革浪潮中屹立不倒;任何照搬照抄、生拉硬套的做法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背离的。
(二)“优秀传统”是前提基础
我军传统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创造辉煌成就的精髓,有着厚重的历史、丰富的内涵,蕴含着我军自始至终的宗旨本色,奠基着未来我军文化建设的基础。新形势下,建设先进军事文化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必须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历史经验和客观现实告诉我们,任何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背离的道路都是走不通的,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富有时代色彩的航天精神、抗震精神都是继承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精髓。军队传统文化是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魂生生不息的血脉,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动力来源,是丰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智力支持。军事变革浪潮中,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的文化渗透、侵略,失去了传统军事文化对我军官兵几十年来继承和发扬的铸魂育人作用,便失去了进一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的先进军事文化的根基。
(三)“开拓创新”是核心动力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由此可见,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一部分的先进军事文化,开拓创新在其中的关键地位。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实质,就是军事领域的创新的结果。军事创新既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实现战斗力诸要素及其组合方式变革的原始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军事创新是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核心动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最终必须落实到军事主体的创新性实践中。百年前落后挨打的境况告诉我们,闭关锁国必然亡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就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军队要走在前列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就要适应军队转型需要,必须要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与科学技术,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尊重官兵的创新意识,挖掘官兵的创新潜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核心信息的创新。
三、牢牢把握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先进军事文化的发展路径
(一)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古今中外的军事实践表明,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表现在技术的进步,核心是理念的革新。党指挥枪始终是我国建军的根本原则,作为党的军队,就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军。“如果没有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军队就不能成为一支由公民自愿参加的军队,只能是支雇佣军。”[3]因此就要把永葆时代活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运用到指导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大问题,把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贯穿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过程中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之中,切实做到使“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融入官兵的灵魂血脉。
(二)以现代的手段促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新军事变革的时代浪潮风起云涌,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必须与科学技术的革新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战斗力生成模式又好又快转变的关键因素。其中,建设内涵深邃、外延丰富的信息化文化的需求迫在眉睫。高度认同信息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保持对信息的敏锐感觉和自觉利用,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军队发展方向的一种认识论和价值取向。培育信息主导的认识论,就是要深刻认识信息化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主动接受信息化,积极利用信息化,增强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紧紧围绕信息主导推进军队改革,深刻认识信息技术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核心保证;深刻认识信息资源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信息优势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大力开发利用信息平台资源,并把信息优势转化为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战斗力。
(三)以过硬的队伍支撑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人,作为构成战斗力的核心因素,在我军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不断加大我军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和激励保障力度,大力发展科学、民主、高效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官兵素质。要以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为主要目标,在军事教育训练的指导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更新,全方位提高官兵思想政治觉悟与军事体技能素质,要使官兵成为政治思想好、军事技术好的复合型一专多能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这一核心问题,在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浪潮中,以一支素质全面过硬的队伍给予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解正轩.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 为部队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J].求是,2011(1)
[2]徐长安.军事文化与战斗力[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7)[3]彭怀东.战斗精神论[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