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收入农户脱贫案例
XX低收入农户脱贫案例
案例一:XX镇XX村农户王X过去一直以瓦木手艺为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无法再做瓦木工,渐渐失去主要经济来源,成为低收入户。后来,市XX局和XX镇XX村会计共同与王X结对帮扶,资助2000元帮其做起了手工生意,年增加纯收入3000元。“现在比以前做瓦木匠轻松很多,生活也有保障,这多亏了政府的关心与帮助!”谈起如今的生活,王X心怀感恩地说。
案例二:家住XX镇XX村的农户张XX,家里有4口人。他的爱人在几年前因事故重伤,花去医药费近6万元;他的母亲也因年迈常年患病,小孩正在上学,家庭生活一度十分困难。该村村支部、村委会获悉这一情况后为张XX申报了低保户,并安排退休村干部与他结对帮扶。在村干部的协调与所在组村民的支持下,村里无偿将原生产组闲置的一处厂房提供给张XX从事生猪养殖,村干部还借了几万元给他作为启动资金。几年来,张XX不断扩大饲养规模,全年可出栏生猪100多头,产值20余万元。“没有村里领导和大家的帮扶,我们哪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今后我还会争取进一步扩大规模,把养殖场越搞越红火,不辜负大家的帮助!”如今的张XX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无限憧憬。
第二篇:低收入农户调研工作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进一步掌握低收入农户的对象、状况、致贫原因和帮扶要求。根据浙委办传[2012]9号和浙扶贫[2012]1号文件精神,依据市扶贫办关于开展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工作的各项指示,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并结合春节前的访贫问苦和年终慰问活动,全面开展了以“走进贫困、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为主题的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工作。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确定由县老区办专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工作。年初以来,县老区办为抓好调查工作的落实,先后分别召开了各镇乡街道分管领导工作部署会、工作骨干业务培训会、调查工作形势分析会等,并适时下基层检查指导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完成我县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通过近三个月的努力,到3月12日,全县共完成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19069户,44757人,所有农户调查资料已全部录入电脑,率先完成了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的前期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浙东沿海,地域面积193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34平方公里,是省重点沿海山区县。全县辖14个镇乡,4个街道,398个行政村,58万人口,其中,被列入市经济欠发达地区有6个镇乡和2个片,130个行政村,19.8万人口,2011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20元,欠发达地区农民纯收入仅4880元。
根据调查统计,至2011年底,全县有农业总人口51.48万人,共18万户。通过这次调查,我县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农户有19069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10.6%,其中,五保户有431户,低保户有6297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6个镇乡2个片中,收入在2500以下的有10474户,占总户数的64%,共27797人,占总人数的62%。综合调查结果,具有以下特点:
(一)贫困人口减少,农户增收显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从政策优惠、经济扶持到扶贫开发等,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增加,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如我县的茶院乡,近三年来,通过扶贫开发,落实11个重点扶贫开发项目,使205户,603人实现了脱贫目标,该乡从2004年贫困人口4500人减少到目前的3200人,年人均增收403元,贫困人口减少了28%。全县贫困人口也从2004年的26090户61200人减少到目前19120户44775人,贫困人口减少了27%。
(二)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据调查,由于自然环境、劳动者素质和产业结构差异等原因,造成农户之间收入差距进拉大,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大都是以从事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农户,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农户主要从事果业、蔬菜、养殖业生产为主,兼种粮食作物。再从收入结构看,同第一产业收入也不同,低收入户生产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从事粮食种植业;高收入户农户内部结构调整得较为合理,粮经比例适当,产出效益较高,去年高收入户的人均收入6620元以上,是低收入户收入的3倍以上。
(三)已解决温饱的一部分农民出现了返贫现象。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户为了尽快走上致富路,千方百计找门路、上项目。从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经商、劳务输出等,涉及各个领域。有的致富心切,不搞市场预测、调查,看别人搞种养加工挣了钱,便一哄而上经营同一行业,由于受天时、地利、环境、经济、资源、技术等条件影响,结果投资失败赔了钱,成为新贫困户;这类农户约占低收入农户的15%左右;有的农民因病、因灾返贫,占35%左右;还有因供子女上学致贫的占18%;因缺少劳动力或残疾和其他原因返贫占32%。
二、制约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缺少劳动能力和文化程度低是导致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调查结果44757人中,年龄在18岁以上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有24901人,占56%,初中文化有10064人,占22%,因缺少劳动能力的4501户,占24%。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导致观念落后,许多村民对市场经济还不适应,他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视农为本,宁愿守地受穷,也不愿外出冒险致富。许多村民仍习惯寄予“老天爷”风调雨顺,消极等待国家救济的思想依然存在。由于没有掌握生产技术,造成就业难,收入自然就低。
(二)健康状况差,就医难,因病因残致贫。44757人中残疾人口有3474人,占8%。由于身体有病不能及时就医的25户。因病残致贫的有6789户,占36%。调查中发现,有病无钱医治,等、挨、靠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目前农民看病就医保障体系也刚刚起步,农民看病就医的费用大部分还是由自己支付,常年看病就医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病情稍微重一点,一般的农民家庭都负担不起,贫困户更是承受不起,有的得了大病,只能听天由命。此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的也需要就医治疗,有的甚至瘫痪在床,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还需要别人照顾,即使家庭其他成员想外出打工也不能出去了。
(三)缺少土地资源,依靠土地维生难。调查显示,有些农户耕地大部分为山地,土地贫瘠,经常遭受旱、涝灾害,粮食生产靠“老天爷”,经济作物更是无从谈起,缺粮缺钱,看病上学都要借债,这些农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根本无法摆脱贫困,劳动力主要从事传统农业,户均土地少收入低。被调查的4000名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3120人,占78%,从事第二、三产业的320人,仅占8%。外出打工360人,占9%。
(四)孤寡老人比例高,缺少劳动力致贫。19069户低收入农户中五保户和丧失劳动能力的4501户,占24%。这部分家庭主要是他们的子女分家或出嫁且家庭状况也不好,想帮忙的也没有条件,只能提供一些粮食来基本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也有一部分子女养老意识淡薄,不管不问,还有的甚至虐待老人。这些老人一般是单独居住,生活比较困难。随着农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困地区的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收入远远高于务农的收入。而缺劳动力户则无法走出去打工挣钱。
(五)因上学致贫。现在,一个中学生一学年的学杂费大约一千多元。有2个孩子同时上学,对于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孩子考上大学,一年要花一万多元,一个贫困家庭更是难以承受,许多家庭为了上学,只好贷款、借债,有的甚至借高利贷,这些家庭因此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六)政府救济覆盖面小。目前,由于贫困家庭数量仍然较大,尽管每年国家都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救济扶贫,但仍有许多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得不到救助,有的得到了,也是救急不救贫,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政府投入,改善生存环境。自然条件差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今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照顾到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二)重视文化建设,实施科技扶贫。贫困地区文化大都比较落后,文化贫穷是农民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要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的项目,不怕农民学不到,就怕我们想不到,要制定完善的中长期文化科技扶贫规划,对贫困地区农民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尤其是要对农民进行实用的科技培训和职业基本技能培训,帮助和指导农民科学种田,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同时,针对因上学致贫现象,政府可以在扶贫资金中专门设立一块奖学基金,用于帮扶贫困地区孩子上学。
(三)有序组织农民外出打工,帮助脱贫致富。随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逐步脱贫致富。但在目前,贫困地区的农民外出打工基本都是自发的、盲目的、无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社会治安、农民自身安全、经济保障等。因此,政府要在引导农民外出务工方面进行合理的指导,要合理地有组织地引导农民适时外出务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后顾之忧。贫困地区因病、因残致贫的是贫困的重要原因。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还比较弱,农民抗风险能力差。因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后顾之忧,对低收入人口来说尤为迫切。
(五)加大实施生产型低收入农户帮扶的投入。对尚有劳动能力但双缺少致富门路的生产型低收入农户,加大生产发展扶助力度,实行“一户一策一项目”帮扶措施,进行基本生产资料扶持,落实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和示范基地带动农户的合作模式,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经营性收。欠发达镇乡的低收入农户由市里重点帮扶,面上的绝对贫困户由县里帮扶,其余的由镇乡(街道)帮扶。
(六)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党和政府在最基层的集体经济组织单位,是带领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目前国家各项农村保障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村集体经济作为保障贫困地区低收入人口的作用依然强劲有力。政府要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符合当地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村、农民发展好的项目,有了强大雄厚的集体经济,贫困人口的各项保障也就有了依靠。
第三篇: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情况汇报
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情况汇报
xx社区位于xx区xx之乡xx街道的西大门,xx、xx高速公路、xx铁路穿村而过。全村下辖xx个自然村庄,xx户人家、xx人,农村劳动力xx人,耕地4500亩。近年来,社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始终坚持以富民强村为第一要务,着力推进“三个集中”,集体经济快速壮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村风民风显著好转。先后荣获省“农村现代化先行示范村”、“文明村”、“卫生村”、“新农村典型示范村”、“生态示范村”、“康居示范村”、“民主管理示范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和市“综合实力百强村”、“十佳生态农业村”、“优秀基层党组织”等称号。xx9年该社区实现三业总产值4.19亿元,村经营性收入5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xx20元。
近年来,社区绝大部分村民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舒适、富足的小康生活,但仍然有一小部分村民因残致贫、因病返贫、缺劳致贫,收入较低,xx年,该社区共有低收入纯农户66户、197人。为此,社区围绕低收入农户增收这个主旋律,把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全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今年,在xx区委农工委、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xx社区被列入南京市农村合作经济试验示范区,通过低收入农户项目区建设可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xx0元。
一、项目区实施的具体情况
社区集中力量建设低收入农户增收“五有五好”项目区,全力构建低收入农户增收基地,整村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为此,xx年我们已投入建设资金xx万元,主要实施了以下五大工程:
1、投入xx万元建设xx亩小杂粮种植园,xx亩食用野菜种植园,xx亩大路菜种植园,10亩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xx亩果园扩建,xx年4月底已完成。
2、投入xx万元建设百头标准化养猪区、千只围栏养鸡区、千只散养草鸭区,xx年6月底已完成。
3、投入xx万元修建曲桥一座、仿古休闲长廊xx米、凉亭一座,铺设卵石小径xx米,xx年7月底已完成。
4、投入xx万元建设水泥路xx米、铸铁式栅栏xx米、喷滴灌管网xx米、5口鱼塘护水坡、铺设生产石子路xx米、开挖灌溉渠xx米、配套深井泵1台套、购置增氧机5台,xx年8月底已完成。
5、投入xx万元建设容纳xx人的多功能会议厅和容纳xx人同时就餐的餐厅,xx年9月底已完成。
二、项目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社区高度重视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把项目区建设纳入社区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项目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3名责任心强的社区干部抓项目区日常工作,分工明确、任务落实。
2、资金保障。项目区总投资xx万元主要来源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尤其是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和区、街财政配套资金,适量引进社会资金投入,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及时筹措拨付建设资金,实行项目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确保项目按期实施到位。
3、管理保障。对项目各项建设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确保各项工程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完成、高效益运作。
4、监督保障。本项目实施中将接受两个方面的监督。首先是接受市、区农工办、财政的监督,定期上报相关材料,接受实地检查;其次是接受村民监督,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通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相关工程建设内容实行公开招投标管理,确保项目在阳光下操作实施。
三、项目区带动增收的措施
低收入纯农户是农民中的弱势群体,我们因户施策,变输血型为造血型,我们摸清情况,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到组公示的方法,动态调整确认低收入纯农户,经过筛选,社区认真制定了详细帮促措施,填写好低收入纯农户增收卡,通过上下对接,实行挂钩帮扶,从而真正实现低收入户增收,确保全社区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3%以上。今年我社区通过以下措施来增强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收入:
1、成立低收入农户增收合作社,社区从集体收入中拿出xx万元作为低收入户扶持资金折股到66户以股分红。项目区内各级财政投入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归集体所有,产生的收益用于扶持低收入农户增收。
2、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安排低收入农户xx人在项目区务工。
3、让低收入户通过优先直接参与项目区租赁经营,鼓励4户低收入户以低价租用钢架大棚10亩发展蔬菜种植,发展高效农业。
4、免费提供种禽种苗给无法到项目区上班的x户年老年低收入户饲养,按高于市场价统一收购,提高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的能力。
5、加快土地流转,确保低收入农户土地流转收益逐年增加。
6、依托村经济合作社平台,通过吸纳低收入农户以农村集体承包经营权作价土地入股的方式,让群众参与股份合作经营,确保股份分红不低于xx元/亩。
在帮促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过程中,我们大胆地采取了“四帮”措施,多角度、全方位跟踪服务,确保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落到实处、帮出成效、脱贫致富。
一是帮思想。帮助低收入农户增强就业意识,克服破罐子破摔思想,通过村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迅速在全村上下掀起了人人忙增收、个个忙创业的热潮。
二是帮资金。在贷款担保方面,我们主动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更多便利和帮助。
三是帮信息。我们及时地向低收入农户提供增收致富的各类信息62条,以便他们及时掌握情况,抢抓脱贫致富机遇,谋求自身发展致富。
四是帮技术。今年,社区邀请市、区、镇专家在项目区先后举办果蔬、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参训人次xx余人,同时印发各种专业材料xx份,并组织了部分有种植、养殖意向的村民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让低收入农户学有所成,确保他们掌握发家致富的本领。
四、项目区带动增收的成效
1、通过吸收农业工人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让一批低收入农户种地领工资。近年,社区在调查中发现,社区里生活比较困难的农户大多是因为家庭成员身体不好或是子女小导致劳力无法外出打工,这部分人家庭收入主要靠种田。可是仅靠一家一户几亩地种着传统的农业去脱贫是很难的。如何让这部分人致富,也一直困扰着社区两委会,xx8年底,针对这部分农户的现状,社区实施了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建设,推进农业向高效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带动低收入农户尽早地脱贫。
社区通过返租倒包,流转了土地xx亩,有了成片集中土地后,根据农业结构发展规划,围绕生态农业、景观农业、旅游农业,引进了南京xx枫亚生态农场从事垂钓、农家乐、果蔬种植、无公害粮油、散养家禽等经营。枫亚生态农场土地肥沃,环境优美,服务优质,交通便捷,成为城里人做“城市农夫”、吃地道农家菜、休闲垂钓、采摘的好去处。项目区实施后,整菜畦、挖树塘、开水沟、植果树、种蔬菜、放鱼苗、养草鸡、养土猪等农活让过去离不开家里的近百“50、60”人员有了就业的渠道。项目区里根据树木管护的需要,吸纳了xx名固定农业工人,其中有xx名是村里推荐的低收入纯农户。项目区建成后,低收入户的土地流转给了枫亚生态农场,并签定了用工合同,这样不但每年可拿到土地租金,而且打工工资每人每月达xx元左右。
2、通过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
xx社区为丘陵地形,半山半圩,人均土地少,农业一直以稻麦轮作为主,村民在保口粮中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慢,农民增收机制弱。农业项目区实施中枫亚生态农场的种养技术、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市场销售,让村民看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后,土地改种生态农业后产值效益提升,亩收入是传统的麦油轮作的5倍。项目区远离村庄,环境绝佳,[~ 课 件 ]成片高效设施农业,更是独具发展观赏农业、旅游农业潜力。一些掌握了种植技术的村民开始利用家前屋后,荒地荒坡有针对性种植果蔬,这一好的势头,让枫亚生态农场看到发展潜力,将逐步实施“公司+农户+基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以公司提供技术农户自主种植,公司负责销售,扩大果蔬种植面积,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打出果蔬品牌,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区建成后,一是带动了80%以上的低收入农户xx户、xx人人均增收超过xx元。二是确保了低收入农户基本生活有保障、经营就业有门路。三是实现了项目区当年产值达xx万元,利税近xx万元。
五、项目区建设的三年规划
下一步,该社区在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基础上,努力增强低收入农户内生增收能力,为低收入农户群体增收实施行之有效的办法。重点在创新带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增收载体建设,进一步提升带动能力和成效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低收入农户增收“五有五好“项目区。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扎实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5个百分点目标。
计划xx年面积扩大xx亩,带动农户x户,基地工人增加到xx人,年实现总产值xx万元,年实现利税近xx万元。人均增收xx元。2012年面积扩大到xx亩,带动农户xx户,年实现总产值xx万元,年实现利税近xx万元,人均增收xx元。2013年面积扩大到xx亩,带动农户xx户,年实现总产值xx万元,年实现利税近xx万元,同时在项目区面积产量逐步增加中辐射周边,解决更多的富余劳力就业,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新途径。
第四篇:来料加工引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来料加工引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运河街道举办低收入家庭“来料加工”技术培训班
“上午刚培训好,午饭后就有10多位妇女打来电话,要求下午来领加工材料,还有4人直接来我场里领取了材料。这个培训效果真当好哦!”5月10日下午,博陆芳如纺织品手工加工经纪人姜芳如开心地告诉笔者。
低收入农户群体的收入水平和致富能力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据调查,运河街道目前还有110多户因突发事件或因残成为低收入农民家庭,这些低收入农户家中大多数有老弱病残的家庭成员,一般由女性家庭成员留守持家,照顾老小。由于缺乏就业技能和渠道,经济收入有限,这些家庭增收困难,生活也陷入窘迫。
低收入农户增收难,源头在于就业难。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如何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就业途径,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转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让他们尽早脱贫致富,近年来,运河街道积极开展“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各项活动,围绕低收入农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采取了政策帮扶、干部帮扶、社会帮扶、技术帮扶等形式,多措并举,使广大低收入农户真正得到了实惠,为他们尽早脱贫奔小康奠定了基础。街道妇联、成校、民政科及残联等部门连年联合举办各类培训班,为这些困难家庭、残疾人寻找致富途径。今年又从适合具有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劳动之余还可以兼顾家庭的来料加工也入手,组织发动低收入家庭人员从事家庭来料加工,改善生活状况。为使他们及时掌握相关技能,5月10日,运河街道妇联、运河成校、民政科及残联联合举办了“运河街道2013年来料加工技术培训班”,来自各村、社区的35名低收入人员及残疾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上,邀请了博陆芳如纺织品手工加工经纪人姜芳如进行现场授课,耐心讲解修毛、绣花、剪贴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并进行了“一对一” 示范教授,参与培训人员纷纷上台操作体验。姜芳如还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大家,培训后,受训人员还前往她的加工场实地参观学习,她还承诺首先保证低收入家庭妇女来料加工业务量的稳定。
培训激发了低收入家庭人员和残疾人的创业欲望,当天就有25人和博陆芳如纺织品手工加工经纪人姜芳如洽谈意向,表示愿意从事来料加工项目。“这些活很适合我们的自身实际和就业需求。我们通过自力更生有了自己的经济来源,我们对脱贫致富奔小康有信心。”博陆社区胡银仙如是告诉笔者。
运河成校徐裕春
2013-5-10
第五篇:2011镇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总结
2011灵芝镇实施“欠发达乡村 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工作总结
2011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新区社事局的具体指导下,灵芝镇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理念,因地制宜地实施“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结对帮扶,缓解燃眉之急。自2007年以来,全镇91名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与全镇91户低收入农户,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坚持每季度走访慰问一次,了解低收入农户的生活状况和困难需求,有效缓解了部分低收入农户的燃眉之急。
二、免费培训,提高脱贫能力。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在提供帮扶资金的同时,充分利用农民转移就业培训途径,对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缺乏技能又无固定职业的低收入农户实施免费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实现就业,为他们脱贫奠定了基础。全年先后举办导购员、手工艺制作、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班13期,首次举办了一期农村高层次人才研讨班,现已完成培训任务1067名。
三、推进保障,解决困难根源。一是通过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有效减少因病致贫的低收入农户;二是通过提高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参保率,尽可能避免产生因灾致贫的低收入农户;三是认真做好社会救济、优抚工作,累计向300多个低收入农户发放各类救济、优抚资金约200余万元,惠及全镇90%的低收入农户;四是认真做好低保户的申报初审工作,截止十二月底全镇共有294户低收入农户纳入低保对象,惠及全镇60%的低收入农户;五是加大敬老院建设的投资力度,确保“五保”、“三无”对象的生活保障。投资1230多万元建设成功的灵芝镇老年福利中心(敬老院)设施齐全,设备一流成为绍兴市乡镇敬老院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