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地双语交流材料3
自治区2010年“双语”教学工作会议材料
加强“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和《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的通知》(新党发[2005]28号)以及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意见>的通知》,昌吉州教育局下发的《进一步加强昌吉州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我校本着‚建设合格双语教师队伍,优化‘双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双语’教育‛的工作目标,制定措施、强化交流、完善管理、总结经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地乡小学是一所哈汉合校的‚双语‛小学。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2006年9月开设了第一个‚双语‛班,成立了‚双语‛领导小组,开展了‚双语‛教学工作。目前有10个教学班,其中有一个‚双语‛班,三个哈语班。附设‚双语‛学前班1个。我校共有142名学生,其中民族学生84名,占59%;现有42名教师,其中哈语教师有21名。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大民语教师培训力度,为‚双语‛教学奠定基础。
在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深入贯彻自治区《关于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加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积极主动地组织汉语水平差的教师培训。
脱产培训循序渐进。组织教师分期分批地去县、地区、自治区等地培训以‚提高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强化专业知识、培养汉语授课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训一个、管用一个‛为原则,组织教师脱产培训以便迅速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参训教师结业后全部安排在‚双语‛教学岗位上。
2、广泛开展‚双语‛教学教研活动,按照教研培训工作思路,把民语的汉语教师归在汉语语文教研组,充分利用周三语文组活动,组织汉族教师给民语教师讲授汉语知识,加大民族教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双语‛教师。
(二)民、汉教师结对子提高民语教师‚双语‛教学能力。
学校制定《民汉教师、学生学汉语‚一帮一‛结对子计划》和相关制度,开展民、汉教师‚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要求民、汉教师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教师结为友好互助对子,充分发挥汉语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民汉教师间实行面对面的辅导、备课,开展教研活动,提高‚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创造条件,达到民语教师学习汉语‚时间短、见效快‛的目的,促使民汉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为加强民汉师生的了解,学校对每个民汉班级、教师办公室都进行了精心安排,民汉各班级按年级安排教室,民汉教师交叉安排办公座位,增加沟通交流机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沟通,教师之间拉近了距离,提高了汉语水平;学生通过交流,促进了文化、心理和情感融合。从而在学校中形成学习汉语的良好的氛围。
(三)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双语‛教学。
根据自治区双语教学‚从小抓起,从老师抓起‛的指导思想,合校后,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全校开展双语大赛、‚庆十一‛诗歌朗诵比赛、‚庆六一‛三爱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民族师生的汉语水平,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在上半年,学校领导在‚双语‛班听课和与教师的交谈中了解到部分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低口语表达能力差的情况后,及时采取措施,专门安排汉语教师给民语班上汉语示范课,交给民语教师更多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民汉教师互相听课,提高民语教师教学水平。本学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将民语班的汉语课由每周5节调整为每周8节,加强学生汉语
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四)家校合作推动‚双语‛教学。
今年,在一至三年级分班时,向家长发出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介绍了‚双语‛教学的意义、指导思想、内容,同时广泛征求了家长的建议。使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有了了解和信任,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对于汉语水平高的民族学生可进入汉族学生班学习。在课程安排上,‚双语‛班所有课程均用汉语授课,加授母语,其它年级的民语班级继续用母语授课。自‚双语‛班开办至今,学校领导把‚双语‛教学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安排专门的领导负责‚双语‛教学工作,坚持听课,坚持和师生交流探讨教学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多次邀请家长来听课,为‚双语‛教学工作出谋划策,同时对家长进行培训,在家里给孩子创造语言环境,家校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五)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全面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因为我校地处山区,没有幼儿园,因此在2006年9月,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我们在小学校园内附设了第一个汉哈混合编班的‚双语‛学前班。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要开展好‚双语‛教学,必须从小抓起,从学前教育抓起。2010年春季,我们开办了两年制‚双语‛学前班,面向
民族学生,要求五-六岁的哈族幼儿100%入园,接受学前两年教育,使这些少数民族幼儿在入小学时,都能听懂、会说汉语,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同时严格执行自治区学前‚双语‛教学课程设臵方案,调整年轻教师担任学前‚双语‛教学工作,以汉语口语训练为主,通过情景对话、互动小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交流中学,切实提高幼儿汉语说、听能力。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使幼儿在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协调发展。在‚双语‛学前班开办的一个月内,一部分民族学生就能够流利的用汉语背诵出儿歌,用汉语和小伙伴们交流做游戏。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是要有一批精通‚双语‛、责任心强的民族教师。进一步加强校级民族教师的汉语培训,同时积极争取外派教师参加培训,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的‚双语‛教师队伍。调整和充实民族教师队伍,要把精通哈汉‚双语‛的教师放在教学一线上,保证学校内部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臵和充分利用。
(二)为少数民族学生创设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
1、为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学‚双语‛、听‚双语‛、说‚双语‛的语言环境。
2、为少数民族学生创设良好的哈语文环境,努力提高
民族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三)加强家庭教育
要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还需要家长的鼎力配合,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力度。向家长宣传‚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家长为少数民族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四)继续加强学前‚双语‛教学
继续坚持开设两年制学前‚双语’班,加大‚双语‛学前教师的培训力度,转变教师观念,解决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中‚小学化‛倾向。规范使用自治区统编的学前‚双语‛教材,规范教学行为,建立健全学前‚双语‛教学管理体系,为全面提高我校‚双语‛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大力推进 ‚双语‛教学工作,牢牢抓住小学是学习语言黄金年龄这一有利时机,从小抓起。在珍惜和传承本民族母语的基础上,加强汉语学习,提高使用汉语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营造强烈的学习汉语的氛围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各项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为尽早实现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促进新疆繁荣昌盛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昌吉州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学
2010年4月12日
加强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双语教学交流材料
昌吉州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学
2010年4月12日
第二篇:“双语”交流材料
自治区2010年“双语”教学工作会议材料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精河县“双语”教学工作交流材料
近几年来,我县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自治区教育厅和自治州教育局的有力指导下,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决定》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民汉合校,坚持“双语”教学从学前教育抓起,从教师队伍抓起,采取有力措施在全县范围内扎实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健全“双语”教学工作体系,加大“双语”教学的投入,积极探索中小学“双语”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扩大“双语”教学覆盖面,“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县所有少数民族小学起始年级均开设了“双语”教学班。全县小学阶段“双语”教学班45个,其中一年级15个,二年级14个,三年级11个,四年级4个,五年级1个,接受“双语”授课学生1038人,占全县小学阶段非汉语授课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37.9%。从事 “双语”教学班授课的民汉教师共115人。全县所有幼儿园及附设在小学的“双语”学前班均实现了民汉混合编班,使少数民族孩子能接受学前“双语”教育,“双语”班规模和学生人数位于全州前列。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双语”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近年来,我县充分认识到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是进一步深化民族教育改革,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加快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措施。县党委政府、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各中小学校长会议,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专题研究“双语”教学工作,制定了《精河县“双语”教学实施方案》,认真规划了全县“双语”教学工作,全面部署了 “双语”教学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了实施“双语”教学工作的保障措施,从师资培训,教材选定,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指导“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教育局成立了“双语”教学办公室,选派了两名教学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双语”教学专干负责全县的“双语”教学工作,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安排部署本校“双语”教学工作,为推进“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结合我县实际,2004年9月,我县率先在县第三小学进行了“双语”教学试点工作,2005年9月,“双语”教学在我县大河沿子镇小学推开,2007年9月,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进一步加快全县“双语”教学工作的步伐。为了使各学校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科学地推进“双语”教学工作,防止低水平,低质量地追求速度,确保“双语”教学工作的衔接性和延续性。我县要求各校进入一年级“双语”班的学生至少接受一年的“双语”学前教育,确保了“双语”班的教学质量。
二、抓实“双语”教师培训,建设适应 “双语”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我县民语言教师存在着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偏低的问题,根据大部分民考民的教师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现状,县教育局制定了“双语”教师培训规划,每年组织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参加自治区、自治州举办的两年制、一年制“双语”培训班和远程教育培训,提高了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和“双语”授课能力。截止目前,全县“双语”教师中参加电大一年制“双语”培训29人,区内外一至二年“双语”培训85人,参培教师占全县“双语”教师的90.4%。除此之外,全县各中小学还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开展“双语”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确保45岁以下的少数民族教师都能胜任“双语”教学工作。各学校除加大民语言教师的汉语培训力度之外,还采取民汉教师同室教研、同堂备课、同堂听课、互相评课、结对帮扶等措施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如县三小组织民汉教师优秀教案展、观摩课、示范课、读书活动;县高级中学给每位民语言教师发放汉语版的《教师用书》,民汉语言相互对照,鼓励民语言教师用汉语备课,提前做好“双语”教学的准备;县一小将优秀的汉族老师安排在双语班授课,带动其他“双语”教师的成长等等。除此之外,县教育局每年还举办“双语”教师演讲比赛、讲课比赛、教学论文评比等活动,组织全县民语言教师观摩汉语讲课比赛、参加远程培训等,一系列的措施使全县“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确保了“双语”班的教学质量。为了弥补 “双语”教师的不足,2009年全县招聘特
岗“双语”教师54名,同时结合全县学校进行布局调整的契机,在个别超编学校中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在茫丁乡教师中开展竞聘上岗工作,做到择优录用,同时还适当的选择了部分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民族教师从事学前“双语”教育,以提高学前“双语”班汉语教学水平。
三、创新机制,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均采用模式三开展“双语”教学工作,除母语以外的其他学科均用汉语进行授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全县范围内倡导有条件的学校要实行同级民汉学生音、体、美等科目混合编班上课,民汉教师交换班级上课,为民汉师生学习汉语营造有利的环境。县一小是一所蒙汉合校小学,大部分蒙古族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混合班中上课,为此,学校分别将一至四年级的民考汉的学生组织起来每天下午加授一节母语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家长与学生的好评。县教育局建立健全“双语”教学督查机制,对“双语”班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研究,定期开展对“双语”任课教师课前备课、作业批改、课堂教学等工作情况的现场检查,深入“双语”教学班级,走访学生,掌握“双语”教学动态,了解“双语”教学效果,每学期结束对全县“双语”教学班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与各学校“双语”教师一起分析寻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双语”教学的水平
四、加快“双语”幼儿园建设,进一步促进学前“双语”
教育的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双语”教学工作的步伐,我县将 “双语”幼儿园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之中。2009年投资1301.08万元新建了县第三幼儿园(双语)和大河沿子镇“双语”幼儿园,总建设面积达7986.76平方米,现已招收近900名孩子入园。2010年计划再开工建设4所乡镇学前“双语”幼儿园,使全县学前“双语”基础设施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在各幼儿园强化汉语口语训练,坚持汉语教学从幼儿抓起,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民汉合园,实行民汉幼儿混合编班,在个别薄弱的乡镇举办附设在小学内的以汉语口语训练为主的学前班,为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奠定了语言基础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的“双语”教学初见成效。“双语”班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学生汉语水平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在自治区第一届、第二届少数民族少儿“双语”口语大赛中,我县共有216名学生参加了比赛,有56名学生获初赛一、二等奖,27名学生获复赛一、二等奖,2名学生获自治区三等奖。三年来,先后有 21位教师在区、州、县举办的“双语”优质课评比和少数民族“双语”技能大赛中获奖。我县还承担了自治区专家讲师团在我州开展的学前“双语”教师“送教下乡”培训活动和两次全州“双语”教学比赛,展现了我县“双语”教学的成果。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㈠拓宽基层“双语”教师的补充渠道,严把入口关,坚决
杜绝不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㈡加强“双语”教师培训工作,实现在职中青年少数民族教师转型。
通过自学、校本培训和各级“双语”教师培训,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整体汉语水平,使少数民族教师尽快具备使用“双语”授课的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充分发挥“双语”骨干教师的作用,力争在五年内使所有45岁以下的民语言教师能胜任“双语”教学工作。
㈢创新“双语”教学工作方法,加大研究力度,提升“双语”教学质量。
我县推广“双语”教学已经五年多了,在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双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我县双语教学覆盖面和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夯实,“双语”教学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少数民族教师、家长关注孩子们的“双语”学习的热情高涨,在全社会营造了关注并支持学习“双语”的浓厚氛围。但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在“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师资、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双语”教学舆论宣传力度,不断深化民汉合校内涵建设,大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扎扎实实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积极促进“双语”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办好家长、社会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新地乡小学2012年“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新地乡小学2012年“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原则
根据区、州、县三级有关双语教学的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学前抓起,从教师队伍建设抓起,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系统、分步实施、实用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我校学前双语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教学工作,为全面提高我校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1、成立“双语”教育(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臧保同
成员:古拉西俞学芝王倩张雯俞琴哈布道拉聂华春 赵建刚王菲张秀丽
2、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国家、自治区及上级“双语”教学文件精神和政策,研讨、确定我校学前和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目标、任务、实施办法、保障措施。
(2)领导、组织、协调有关人员,落实并推进我校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双语”培训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实事求是原则,做到目标、任务、计划、政策“四明确”,确保学前及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3)按照上级“双语”教学有关精神和吉木萨尔县学前及中小学“双语”教学指导意见的工作要求和总体规划,制定我校学前及小学
“双语”教学、“双语”培训工作具体计划和实施办法,保证“双语”教学科学、有序、高效、健康发展。
(4)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贯彻落实“双语”教学、“双语”培训政策、计划,做好各项“双语”教学具体工作。
(5)组织有关人员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学习“双语”教学经验,总结“双语”教学及相关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建立我校学前、小学“双语”教学的培训、教学、评价、评估体系。
三、师资队伍建设。
1、继续对我校民语教师进行以普通话听力、说话、教学法为主的培训。
2、利用自治区、州、县三级培训、网络和电教载体、“双语”教学光盘资源、远程教育系统、互联网和多媒体,对40岁以下的少数民族教师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双语”教育培训。
3、将“双语”教师继续教育水平、普通话测试水平、教育教学水平纳入考核和“双语”教育奖惩、教师聘任工作系列,促进“双语”教师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高。
4、对学前、小学“双语”教师培训,选派民语教师参加县级及县级以上“双语”培训基地培训。
四、工作目标和方法
1、努力办好两年制学前双语班,为我校开展好模式二教学打好基础。
2、做好一年级混合编班双语教学班分班教学工作,安排汉语教
师担任双语班各科教学。
3、组织我校民语教师积极参加全县“双语”教学观摩课活动,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双语教师,以推动我校双语教学顺利快速发展。
4、举办一次“以„双语‟教育实效,促民汉师生沟通”为主题的文艺、演讲活动,推行每天学习一句日常哈、汉语言的“一日一句双语”活动。
5、开展“双语”达标课检查活动,检测方式实行随机抽查。
新地乡小学
2012年9月
第四篇:双语阅读推进会交流材料(范文)
读书启智慧 经典润人生
——古城实验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汇报材料
为了扎实推进课外阅读实践,让师生沐浴经典的光辉,在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成长,我校近几年来有序、扎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对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首先是依托经典,建设书香文化环境。【课件:建设书香文化环境】 良好的读书环境的创设能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催化爱书情感。因此学校十分重视书香文化环境建设。我们已经完成的文化建设项目有:
1、班级文化。【课件:班级文化】每个班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校根据年级组推荐书目,为每个班级配备70%的图书,学生自带部分书补充,一段时间后不同年级之间进行“漂书”,实现班级“图书室”的书不断更新,学生间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每个班学生作品园地里好书推荐、我的读书故事、每周一诗、读后感言等时时散发着墨香。“我爱经典诵读”、“读书伴我成长”等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抄报,让人耳目一新。
2.读书廊。【课件:读书廊】把“书香”楼的每层走廊都建成了“读书廊”。走廊上各个班级外侧的一排长凳,可以供学生课间休息或随时读书,这里有学校历年来经典诵读的活动剪影,有“书墨飘香”学生读书成果展台,有学校推荐书目的精彩介绍„„这里成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向书海的快乐走廊。
3、门厅文化。【课件:门厅文化】门厅两旁的墙上制作了雕塑,西面为孔子游春,东面为书的发展历程,目的是让孩子们受到先贤的影响,立志学习做文明人。
为了让校园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点都能焕发出文化的韵味。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二期校园文化景点打造。
1、室外文化长廊。在操场西北角正在建一个“悟道修身”的文化长廊;【课件:操场西北图】教学楼走廊内分别设置不同主题的经典诵读文化,装饰以竹简为主;宿舍走廊设置以学生“行为规范”为主题的经典诗文;食堂内主要以“粮食生产过程”为主题的教育主题画;使学生一抬头就能受到激励和教育,得到鼓舞。
2、水车文化。【课件:大门南旁图】学校大门南旁将建一水车,辅以文化石和绿化,刻经典诗词于其上,通过小径让学生行走其中,使学生感受到经典传承。
3、竹简文化。【课件:操场的东北角图】在操场的东北角设立三块竹简,刻经典古文于其上,让学生在休闲时得到美的教育。
4、文化墙。【课件:操场东南角图】在操场的东南角建一个文化墙,在墙上装饰四块刻石,把经典的唐诗、宋词、名言等和代表现代文化
发展的科技知识、天文地理知识等相结合。形式上力求在学生必经的地方,进行全面铺展,点面结合。让墙壁说的话,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谐统一。
5.做好阅读服务——全面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使阅读服务有章有序。着力走好这样三步棋:一是培养小小图书管理员。二是开展读书方法指导活动和讲座。三是各班每周开设一节进阅览室读书课。
这样,我们让校园环境开口“说话”,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独特气息,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缕空气都浸润在书香中。
二、扎实推进,提升学校特色内涵。【课件:扎实推进,提升学校特色内涵。
(一)经典诵读,植入日常。
(二)多彩活动,彰显特色。】
(一)将经典诵读,植入日常。【课件:
(一)经典诵读,植入日常。
1、让教师静下心读书。】
1、首先是要让教师静下心读书。本学期,我校开展了教师文化快餐——每天一读活动。
一是倡导教师边读书边做读书笔记。每天完成课务的教师都到阅览室读书不少于半小时,每周理论学习的读书笔记不少于1000字。
二是通过开展读书沙龙、读书经验交流会,引导教师读教育理论书籍、报刊等,促使教师加快专业成长。
三是鼓励教师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上传自己的文章或读书心得,进行交流。
2、让学生在诵读中成长起来。【课件:
2、让学生在诵读中成长。】(1)精选诵读内容,明确诵读要求。我校把经典诵读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体系,各年级分层推进经典诵读活动:一二年级:熟读背诵的诗词30首;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40首;五六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50首。(另:鼓励教师根据各班实际,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如儿歌、童谣、《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增广贤文》等为诵读内容,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2)我们还以各种形式将诵读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实施了“日读,周写”的做法,保证了阅读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形成大课间文化,即:第一是师生做好广播操;第二是“每日跟我学英语”。使校园书声朗朗。一二年级不留家庭抄写作业,只有读书或讲故事的作业;三到六年级双休日的作业更多的是根据一周的读书,撰写读书心得或读书笔记等。让学生日有所诵,日积月累。
(3)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阅读指导课主要是从地方课中调剂。主要形式有:好书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汇报课、读写结合课。适度拓展,介绍好书。
(二)多彩活动,彰显特色。
【课件:
(二)多彩活动,彰显特色。】【课件:
(二)多彩活动,彰显特色。配上活动图片】
以活动为载体,我们开展了读、讲、演、写等系列活动。【课件:
(二)多彩活动,彰显特色。
1、每月主题活动。】
1、为了激活经典,学校将开展“主题诵读月”活动。如“古诗文背诵月”“同年级主题读书月”等。倡导各班开展主题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才华。
2、【课件:
(二)多彩活动,彰显特色。
1、每月主题活动。
2、期末展示活动。】 每个学期末,学校举行经典诵读成果汇报。我们已经开展了全校的“读书伴我成长”主题演讲活动,“阅读经典,好书伴我行”手抄报比赛;读书知识竞赛;古诗文默写背诵比赛、金秋师生美文诵读比赛;“阅读之星”评选活动等。
系列读书活动的全方位开展,使全校师生获得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抓好“经典诵读”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不懈,深入推进,把经典诵读继续做实、做细、做久,让经典诵读活动更好地助推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谢谢大家!
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第五篇:新地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言材料
(2011年8月1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单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我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地,贯彻实践《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以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为目标,大力开展文明村队、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动员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截止目前,全乡自治区文明单位1个,自治区级文明村队1个,地区级文明单位2个,地区级文明村队1个,县级文明村队8个。2011年,1个自治区级和1个地区级文明村队要复验,1个创建地区级文明村队,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448户,平安家庭1152户。
一、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乡党委始终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乡党委调整充实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安排两名领导主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今年年初,结合实际,围绕经济建设,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和实施方案,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二是党委不定期地听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经常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村队(站所)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全乡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强化培训,努力提高思想素质。
一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继续落实《干部任用选拔四项监督机制》、《基层党委议事制度》和《领导干部谈心制度》,不断提高乡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素质和发展经济的 1
本领。乡党委建立了由乡副科以上领导干部理论中心学习组,结合实际,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的主题学习活动。二是继续深入开展“双培双育”活动。按照政治强、懂经营、会管理、肯奉献的标准,共确定了42名“双重培养”对象和58名“双向培养”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培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扎实开展党员扶贫帮困活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00余件(次)。三是切实加强“双语”教育培训。制定了######“双语”学习培训工作规划和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先后选派10名干部参加县委党校“双语”培训,创新采取了民汉“一帮一”的学习形式,调动了干部学习“双语”的积极性。四是农牧区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组织学习2次。党员电化教育活动每月1次。五是加大党员培训力度,对全乡党员、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重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地区、县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党的方针、政策,农牧科技知识和法律法规等知识。乡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7次,召开理论座谈会3次,乡科级、村级领导干部有5人参加了地区级、县级党校的培训,乡党校培训党员、干部共400余人次,和县有关部门开展了######第21届“科技之冬”培训活动,培训农牧民1250人次。通过开展培训内活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干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决议的自觉性。
(三)立足实际,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1、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乡党委从思想政治工作和培育“四有”新人入手,广泛开展廉洁自律、奉公守法、防腐防变的警示教育活动,认真开展了第十三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提高了全乡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建立了“一岗双责”工作责任机制,实行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工作定期总结汇报制度。创新开展了农村党员议事会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切实保障了农村党员的民主权利。今年将######木乎尔村作为实行农村党员议事会制度的示范村,示范效果十分明显。实施集中办公大厅,建立为民服务代办机制,全程、依法帮助群众解决急事、难事,全乡共受理
群众代办事项30余件。建立财务管理和“三公开”机制,杜绝了滥收滥支、坐收坐支和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对学校收费、救灾物资发放、退耕还林补贴、农牧民减负等工作专项监督检查,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周密部署效能建设和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聘请了36名政风行风义务监督员,对乡机关和各站所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情况进行监督,有力地促进了站所服务质量,提升了基层干部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勤政为民意识,为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奠定了思想基础。
2、积极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和文化活动。2011年我乡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手段,大力宣传群众性创建活动,广泛发动,强劲造势,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一是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平安家庭户”等群众性评选活动。目前全乡有“十星级文明户”448户、“五好文明家庭户”475户、平安家庭户1152户。二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了元宵社火、农牧民运动会、庆祝建党90周年大合唱比赛、5年辉煌成就图片展、演讲比赛和征文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全乡13个村开展了“乡村百日文体竞赛活动”,丰富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宣传典型,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我乡共悬挂横幅15条,粉刷永久性标语32条,制作展板10余块,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面对面宣传500余户,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3、营造文明、舒适、卫生的新农村环境。结合我乡实际,开展“四进乡村”活动。一是科教进乡村。各村队以墙报、板报、宣传栏等宣传设施为主阵地,以讲座、座谈和咨询的形式,广泛开展疾病防治、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二是文体进乡村,组建了以群众为主要成员的业余秧歌队,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的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村级办公室为平台,在群众中开展各类文体好活动。三是法律进乡村。充分利用乡村已建立的各种宣传舆论阵地,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及公共卫生法等,并开展了“法律知识进校园”活动,在校园内掀起学法的热潮;四是卫生进乡村。积极与乡卫生院、计生办联合,开展卫生健康知识的咨询活动,走家入户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并对年老、体弱和行动不便的居民,实行上门服务。使广大农牧民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掌握防范疫病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我乡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2011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283.4万元。其中村民自筹541.5万元,县乡村投入57.2万元,项目资金684.7万元;清理垃圾890方,推残墙断壁5200米,拆除危旧房屋47栋、危旧棚圈32座,平整土地1500平方米,新修砂石路2600米,摊铺柏油路8760米,新植风景树3000棵,新建安居富民房230栋,打地坪1240平方,新修砖围墙18600米、路沿渠6000米,新建棚圈55座、门涵180座。
4、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今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乡党委高度重视此项活动,一是进一步明确创先争优活动主题,要求力求规定动作不走样;二是进一步明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力求自选动作有特色;三是进一步明确社区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力求创先争优有实效。并进一步强调,各支部和全体党员要深入实践和把握“五个好”和“五个带头”的争创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身份亮出来,把承诺的事情做出来,让老百姓得到更大、更多、更现实的实惠。
5、加强推进宣传力度,推进全乡社会稳定。我乡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加大了综治工作力度,乡党委始终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始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全乡调整充实联防小组120个,责任片区48个,信息员128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两个台账”,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全面覆盖。推行“四类管理法”,确定基本户83户,重点工作户28户,重点管控户12户。抓好乡综治维稳中心建设,实行矛盾纠纷日排查制度。调解各类纠纷6起,处理
信访案件5起。全面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巩固普法成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重大节假日和敏感时期的安全防范、保卫、值班工作,加大防火、防盗力度,消除各类治安隐患。抓好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员管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做好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反对邪教的思想,打击非法宗教活动。
6、加大农村改厕项目实施力度,共在13个村建成卫生厕所300座。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力争参保率达96%。认真落实养老保险各项优惠政策,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工作,截止目前,全乡16-59岁参保人员达1104人,参保率为45%,60岁以上参保人员达321人,参保率62.4%。已安装村村通数字电视80户,安装村村通大喇叭112个。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每个村配备书籍200余册、乡文化室2800册。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乡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当前农村事务多、矛盾多,乡村基层干部的主要精力用于生产生活、处理矛盾纠纷、经济发展上,部分乡村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经济效益,是软任务,无关大局,存在着应付抓、被动抓的现象。
2、文化体育设施缺乏,农民文体生活单调。在全乡13个行政村中,绝大多数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活动场所。同时大多数村队文化活动中心长期不开展活动,有的是“一间房子,多块牌子”。所以,目前农村文体活动设施存在着数量少,条件差,活动缺乏的问题,与广大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
3、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近几年来,农民生活条件有所提高,但农村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农村的生活垃圾管理不到位,生活垃圾随处乱倒现象还比较普遍,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环境,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今后工作思路
1、注重新农村建设。村队面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要做到村容村貌整洁,首先要抓紧实施农村村庄规划,统一规划乡村布局,按照适度集中的原则,积极抓好新农村建设。
2、提高农民素质。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举办美容美发、面点加工、烹饪、摩托车维修等各类实用知识培训班和讲座,对农民进行科技、法律、市场经济等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三下乡”等各种文化信息传播活动,引导农民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3、做实创建工作。一是着眼于多办实事。从具体事情抓起,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融入到为群众办实事和办好事等有形载体之中,化虚为实,使人民群众对获得的实惠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二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队、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把农户建成充满创新精神、富有生机活力的文明细胞,促进农民素质提高,促进农村文明程度提高,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4、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组织开展整治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公益活动,发动群众义务投工、修路,清除污水沟,清理垃圾堆,有效整治农村长期以来脏乱差问题。
今后,我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主题,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