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柳乡扶贫整乡推进工作
杨柳乡扶贫整乡推进工作
一、杨柳乡基本情况
杨柳白族彝族乡位于保山市隆阳区西部,距保山城40公里。国土总面积49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4.2%,有耕地1475万亩(人均398亩),其中:水田224万亩,旱地1251万亩。最高海拔2864米,最低海拔670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显著。主要农作物有包谷、水稻、小麦、马铃薯、白芸豆、甘蔗、香料烟、烤烟、核桃等,2008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2376元,人均占有粮食465公斤。杨柳乡辖18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176个村民小组,37056人,其中:白、彝、傣、傈僳等少数民族人口23745人,占总人口的64%。贫困人口20908人,占总人口的56%,是隆阳区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一个乡。
二、项目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杨柳乡幸运地成为全省16个扶贫整乡推进试点乡之一,我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扶贫开发成果,按照“一次规划,两年实施,综合配套,整乡推进”的总体要求,以稳定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中心,瞄准以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以贫困自然村为扶持单元两大目标。抓住六个切入点:一是以基础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突出、规模发展迅速、带动增收明显,覆盖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三是以基本素质提高为切入点,切实加强贫困群众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四是以基本保障构建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推动贫困村公益事业快速发展,使贫困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五是以基本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建设一支守信用、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组)干部队伍,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六是以项目资金“大整合”为切入点,以整乡推进为平台,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对贫困群众的投入,加快杨柳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的进程。力争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全乡20908人贫困人口的温饱,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人均生产粮食达到565公斤以上。实现村委会“九有”、自然村“八有”、农户“八有”的“988”目标。即:村委会九有:有一项特色骨干产业;有一个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弹石或符合“通达工程”要求的道路;有一所合格的村级完小;有移动通讯、电视网络信号覆盖;有一个合格的村卫生室;有党员活动室;有一栋合格的村委会办公楼;有团结干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两委”班子及管理制度。自然村“八有”:有一项能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有进村入户的通车道路;有硬化的村庄道路;有安全饮用水;有进村入户的通电条件;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化树木;有一名脱贫致富带头人;有一批劳动力接受专业技术和技能培训。贫困户“八有”:人均有一亩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地);人均有一亩以上的经济林果或经济作物;年人均有一头以上肥猪或商品畜出栏;有一幢安居房;有一块硬化院场;有安全饮用水;有沼气池或节能灶;有一名科技明白人。
整乡推进实施工作中,我乡始终围绕“七个着力”展开工作,2009年共实施各类项目32个自然村(其中整村推进13个自然村,整乡推进19个自然村),总投资11574.08万元。截止11月20日,已完成投资8680.37万元,占年度计划的75%。
(一)着力产业发展:2009年累计完成产业投资1938万元。其中新植甘蔗0.95万亩,累计总面积达4.12万亩,完成投资465万元,新增产值1100万元;新植香料烟0.55万亩,完成投资306万元,实现产值1966.2万元;新植高产包谷3.11万亩,完成投资280万元,预计产值2670万元;新植泡核桃0.6万亩,管护6万亩,完成投资224万元,预计产值350万元;新植烤烟0.37万亩,完成投资365万元,预计产值650万元;新植白芸豆0.4万亩,马铃薯0.25万亩,完成投资161万元,预计产值930万元;新植蚕桑0.12万亩,完成投资106万元;新植茶叶0.05万亩,完成投资31万元。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扶持玉春、加荣养猪场2个,养猪示范户12户,引进良种公猪2头、母猪191头,带动了杨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全乡生猪存栏4.56万头,出栏肥猪3.02万头,实现产值3672万元。
(二)着力基础设施改善:2009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245.42万元。其中实施大、小海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件,完成土石方6.23万方,混凝土0.50万方,完成投资1076万元;建成人畜饮水工程4件,建调节池3个,安装管道39公里,完成投资55万元;建成香料烟烟水工程3件,灌溉渠道5条3.9公里,完成投资110万元;建成烤烟桩灌工程2件,建蓄水池15个,安装管道252公里,建盖卧式密集型烤房14群184座,完成投资1011万元;建成优质糖料基地1个,灌溉渠道9.1公里,完成投资348万元;建成乡村道路“通达工程”35公里,弹石路15公里,完成投资470万元;建成村内混凝土道路10.2公里,支砌挡墙0.28万方,入户道路7.2公里,完成投资309.7万元;新开挖村组道路15公里,蔗区道路50公里,完成投资65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876户,安装变压器8台,完成投资164万元;实施民居地震拆除重建4户、加固改造202户,完成投资92.8万元;实施“8·21”地震恢复重建91户、加固修复382户,完成投资227万元;建成院场硬化1413户7.06万平方米,墙体粉刷921户18.4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16.92万元。
(三)着力社会事业进步:2009年累计完成社会事业投资798.72万元。建校舍8所3500平方米(平掌、阿东、法水、鱼和、河湾、马田、联合),完成投资448.12万元;建成村级卫生室9个540平方米(马鞍、法水、鱼和、干田、岩头、鱼塘、河湾、马田、联合),完成投资48.6万元;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场310平方米,完成投资12万元。
(四)着力生态能源建设:2009年累计完成生态能源投资739.73万元。共建成沼气池982口,节能灶538眼,卫生厕所978个0.39万平方米,卫生圈1107间2.2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16.73万元;完成封山育林0.72万亩,人工造林0.88万亩,坡改梯0.15万亩,完成投资223万元。
(五)着力科技培训与推广:2009年累计完成投资11.5万元。共开展烤烟、泡核桃、养猪等农村种养实用技术及劳务输出培训10期2000人次;开展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技能培训3期200人次。
(六)着力民生保障:2009年累计完成民生保障投资921万元。共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743人,优抚定补51人,大队干部生活补助22人,完成发放补助资金111万元;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6万人,完成补助资金360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0.31万人,完成发放补助资金186万元;粮食直补1.97万亩,完成发放补助资金159万元;退耕还林0.27万亩,完成发放补助资金67万元;计生奖补221人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658人,农机补助17台,完成发放补助资金38万元。
(七)着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009年累计完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投资26万元。新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4个,创建了茶花、茶山、阿东、鱼塘带头致富党支部4个,党小组9个;培养致富带头人65人。
三、主要做法及取得的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为确保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人大主席、乡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杨柳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杨柳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区、乡、村、组逐级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建立了乡主要领导挂片、副职领导挂村,挂钩帮扶单位包村,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包组,村组干部包户的机制,强势推进整乡推进试点工作。
2、高规格召开项目启动会。项目通过省级评审后,区委、政府及时在杨柳乡召开整乡推进试点启动暨培训工作会议,区委书记董礼书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3、加强专项督查。为确保扶贫整乡推进工作入户项目和公益项目如期按质按量地完成,乡党委政府组成若干工作组深入各项目点召开户长会,充分发动群众,以及时发放小额信贷、以村两委为主体进行物资统购等形式,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对项目实施整体效果好的村委会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懈怠,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不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有关人员进行行政问责。
(二)结合辖区实际,科学规划
1、科学规划。在市扶贫办的指导下,区扶贫办与杨柳乡党委政府紧密协作,抽调30余人组成3个规划工作组于2009年3月深入杨柳乡各自然村,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并及时召开村组干部会、户长会现场规划,填写“杨柳整乡推进建档立卡”表,通过分析贫困原因,理清了发展思路,科学编制了试点项目规划。
2、明确项目点。按照贫困人口分布、贫困人口比重以及非贫困村委会中贫困自然村的脱贫问题,确定茶花等8个村委会为整乡推进中心村,规划项目点36个;鱼和等10个村委会为整乡推进基层村,规划项目点18个。确定14个地理位置偏僻、生存条件恶劣的自然村为扫除贫困“死角”村。
3、明确项目建设目标。按照省、市、区“先户后村”的总体要求,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下而上充分酝酿,结合杨柳乡情制定了“988”目标,确定了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使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三)创新扶贫模式,1、创新产业开发模式。重点打造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做到近期增收有保障,远期增收有潜力,打牢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基础。种植业上形成保山香料烟公司、隆阳烟草分公司、保升龙糖业集团公司等涉农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基地支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的新模式;养殖业上重点培植养殖大户和养殖示范户,依托茶山村加荣养猪场、杨柳村玉春养猪场,积极探索“猪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覆盖贫困户”的养殖方式,走高寒山区“养母猪、卖仔猪”,低海拔地区“育肥出栏”的发展路子;把林果业作为群众长效增收的基础,积极发展以桤木树、果松为主的商品林基地建设和核桃基地建设,促进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按照区委、政府制定的《隆阳区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公示公告管理办法》、《隆阳区扶贫项目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全面推行区、乡、村、农户四级公示公告制度,确保项目资金“阳光”操作;确保了扶贫资金封闭运行,严格补助到户资金以存折兑付,到户物资、公益项目承包费及大宗物资采购费转账支付的方式。
3、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组织群众参与规划的制定及实施,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项目村、组成立了有群众代表参与的项目实施小组和监督小组,全程参与到项目的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形成了“要我干”为“我要干”,掀起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业自己创的热潮。
4、创新项目组织形式。道路、人畜饮水等公益项目建设,采取自建与统建相结合,对于村组干部工作得力,群众组织发动充分的,由村、组自行组织实施,聘请专业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对于缺乏技术力量的,实行乡级推荐,区级审核,统一招标投标,选择信誉度高,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施工单位承建;改厕、改圈等入户项目由村、组统一采购水泥、红砖及沙石等建筑材料,3-5户农户组成互助小组,集中技术力量、劳动力资源统筹组织实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建设成本。
5、加强廉政建设。杨柳乡整乡推进点多面广,资金结构复杂。为保障项目资金运行安全,区政府与杨柳乡、乡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村民小组签订了整乡推进《廉政承诺书》,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公益项目承建单位与区直相关部门及杨柳乡签订《质量信誉承诺书》和《廉政承诺书》,进一步强化了区、乡、村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
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杨柳乡辖区面积大,农户居住分散,扶贫开发成本高,扶贫效果不突出。
(二)杨柳乡贫困人口比重大,贫困面大,程度深,群众投入能力低,农户原始资金积累较少,加之乡级财政困难,投入不足,部分农户入户项目建设有困难;
(三)由于我乡特殊的立体气候条件,不同海拔区域的产业相对单一,缺乏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增收的基础,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四)由于我乡部分项目建设村2009年新种植烤烟,劳力存在困难,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
杨柳乡扶贫办公室
第二篇:整乡推进机制创新
小寨乡整乡推进扶贫项目机制创新
一、建立村级互助发展资金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操作性强、群众乐于接受的村级互助资金发展新模式,有效缓解了项目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强责任作保障。对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扶贫、监察、财政、审计、信用联社及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同心县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实施方案》、《同心县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要求项目村所在乡镇“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要求成员单位负责人深入项目村进行实地调研与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建制度促规范。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重在突出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周转使用,滚动发展。为规范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经过大量的调研,制定了《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章程》、《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监督小组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经过一年的实施,又对死亡、婚嫁等情况及占用费和红利的分配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管理制度,使项目操作有章可循。2008年共实施10个村,参股农户1331户,入股资金107万元,政府配股170万元,借款总额277万元。2009年互助资金项目资金达到660万元,项目覆盖28个村,目前,柳树堡子、深沟、马套子、惠安村、龚家湾5个村已完成了69万元入股资金筹集,其它19个村也正按照项目规程实施意向性认购股份等前期准备工作。
创机制强措施。依据各个不同阶段的工作性质,制定出了一套保证资金平稳运行、便于操作、让农户放心的工作机制。在实施中,把国家注入资金和群众入股资金捆绑在一起,用参股和联保的形式把群众利益结合起来,操作公开,账务透明,实施的五户联保实行管委会成员分片负责制,保证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安全,利于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不但解决了群众发展生产贷款、借款难的问题,而且提高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信用意识也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群众受益于互助资金,共同致富,邻里和谐,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信贷资金倍增机制和担保机制
第三,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倍增机制和担保机制,力争明年小额信贷和项目贷款分别达到15亿元,使信贷扶贫资金规模突破30亿元。全面推广“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的村级互助发展资金模式,拓宽农户生产经营资金来源渠道。规范扶贫资金分配使用和项目实施公开公告公示制,把因地制宜设立整村推进标志牌,作为接受群众监督的一项有效举措,健全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决策、执行、监督制度。完善项目监控和绩效管理制度,提高扶贫开发质量水平,筑牢上级、监察审计、部门、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长期发挥作用机制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加强改进村级党组织建设
主持人:近年来金山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充满希望的热土。这次《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请介绍一下。
闵卫星: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 1
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把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市委常委会2005年重点工作之一。根据中央和市委的要求,金山区委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把“抓基层、打基础”(“双基”)工作尤其是农村“双基”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探索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应对村级党组织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村级党组织传统意义上的领导体制、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村级党组织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级党组织建设,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总结金山基层党建实践探索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坚持以“凝聚力工程”建设为总抓手,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村干部队伍建设、发展党员工作、党员教育管理有了进一步加强。这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客观上需要阶段性总结和归纳。四是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农村党建工作先进经验的客观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农村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加强农村党建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方面,我们的《组织人事报》和《上海党史与党建》都作了不少报道),其中不少经验对我们金山的农村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各地之长、补金山之短、创金山之新,客观上需要我们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在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区情,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经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起草了《若干意见》,经今年7月27日的区委全会通过并正式施行。
(2)构建五个长效机制转变村级组织职能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若干意见》体系比较完整,逻辑也比较严密,特别是提出了建立“五个长效机制”的设想。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若干意见》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郜工农:《若干意见》共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方法途径和组织保障五部分,把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推进。基本原则提出了“五个必须坚持”的要求,即必须坚持围绕中心、促进发展,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坚持强化服务、形成合力,必须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作为方法途径和工作抓手,重点阐述了构建“五个长效机制”:组织构架上通过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大力发展优秀青年入党,建立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的长效机制;组织方式上通过创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舞台和载体、关心农村党员个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内关怀的长效机制;组织功能上通过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五个机制从构架、方式、功能三方面五个支撑点构成了基层组织建设的立体框架。通过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实现村级组织“两个明显”(即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党组织“三凝聚”(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农村党员“三个出”(“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强化“三服务”(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最终实现基层社会“五个得到”的总体目标(“维权在基层得到体现,发展在基层得到实现,稳定在基层得到保证,基础在基层得到巩固,人心在基层得到凝聚”)。其核心目的,就是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转变村级组织职能”。
第三篇:xx乡扶贫工作
XX乡关于2011年扶贫工作
开展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工作组各位领导:
2011年,XX乡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在地区、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始终把改善民生、解决群众热难点问题、帮扶弱势群体作为全年的中心任务贯彻始终,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圆满的完成县委县政府的各项任务,脱贫20户,在实现XX跨越式发展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我乡及时调整和充实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以乡政府乡长达瓦欧珠同志为组长,乡政府各包村副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且经常走村入户,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各村实际情况,定期将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讨论研究,确保工作不脱节、不延误、有前瞻、有安排。
二、筑牢防线,确保稳定
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切实保障社会局势高度稳定,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不断建立和健全维护稳定长效机制,切实在全乡形成“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的全方位、人人参与的社会面管控和防范体制。二是加强矛 1
盾纠纷排查,对可能存在的经济纠纷、家庭纠结、草场纠纷、上访等方面进行细致调查,能及时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准备好细致的书面材料上报有关部门。坚决把问题控制在属地范围,不升级扩大。三是加强感恩教育,尤其加大宣传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辉煌成就,农牧民群众生活的变化和“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重大意义。深入揭批**集团的罪恶行径活动。
三、加强教育,转变观念
乡镇作为各项工作的第一线,时刻和群众打交道,要做好各项工作就要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为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解决“等、靠、要”等消极思想,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XX乡党委政府始终将教育工作纳入到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中去,切实做好“三个协助”:一是协助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作用,利用农家书屋等特色设施,加大“智力帮扶”,提高群众素质,掌握实用的农牧业技术;二是协助低收入群众致富。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并把群众能参与进来的项目让群众参与进来,组织群众外出务工,不断拓宽群众视野和增收渠道;三是协助先富起来的群众带动其它低收入群众致富。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不断壮大和完善“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小组”、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等致富平台,让先富带后富。
四、完善社保,巩固基础
“社保”是群众生存和发展的依托。要做好扶贫工作,必须要把老百姓都装进“保险箱”,不断完善和健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2011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努力工作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五、深入宣传,坚决到位
身在一线,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宣传落实工作作为乡镇扶贫工作的中心工作来抓。认真做好“五个到位”:一是政策宣传到位。乡党委政府采取各类方式,如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学习、“羊圈学校”等深入到各村各牧区进行政策讲解,做到家喻户晓,引导他们从中找到致富门路;二是资金监督到位。在各村建立了由乡包村干部、村官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参与财政监督机制,由包村领导负责账目监督,村两委负责资金使用,村官负责账目管理;三是具体情况摸查到位。乡领导干部每季度深入群众中进行调研,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存在的瓶颈,认真研究,找出办法;四是人员档案建立到位。乡政府及时建立和更新各村“贫困户”、“低保户”、“一孩双女”、“三老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众档案,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关怀;五是资金政策落实到位。上级落实的各类帮扶政策和拨付的各
类帮扶资金,乡党委政府都全力争取,及时兑现,做到不延误、不截留,切实进入群众手里。
六、和谐共进,对口帮扶
为切实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乡党委政府设立了便民服务办公室,2011年共接待来访群众920人次,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群众办理各项事务达200多件。开展了乡干部联系各村党员贫困户活动,结成帮扶对子24对,实行定期入户走访制度,去年,组织乡干部为贫困户捐款4100元,乡政府为各村贫困户解决帮扶物资折价6000余元。围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乡干部党员争做教育扶贫的表率,乡政府和干部职工个人与乡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共为贫困学生捐款12260元。
七、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XX乡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很多主客观上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乡的扶贫工作任务依旧繁重。一是经济基础薄弱,还没有把区域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缺乏一个提供致富解决就业的优质平台;二是“智力”帮扶还需加强,农牧民专业技术能力需要提高,但目前我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不能形成有效指导。
八、下一步的打算
今后,我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扶贫政策,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改进扶贫方式,推进扶贫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利用创先争优强基层惠民生活动开展的有利时机,积极为群众争取项目,提供增收渠道;二是进一步加大物质和精神帮扶,将结对帮扶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并在帮扶中加大教育引导,提高他们脱贫致富的主动性;三是做好今年安居工作;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五是认真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
XX乡人民政府
2012年5月27日
第四篇:乡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自以来,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严格按照市、县扶贫办的安排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落实。通过5年来的努力,乡的面貌大有改观。现将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新平县西南面,哀牢山脉中断东麓,西北同思茅地区的镇沅县接壤,东面同墨江县和新平县建兴乡毗邻,乡政府所在地距新平县城
150公里,离玉溪市政府所在地260公里。全乡共有国土面积23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00米,最低海拔800米,相对高差1800米。乡内山高、坡陡、箐深,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全乡共有耕地面积21657亩,其中:田5109亩,地16548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5亩,土地较为贫脊,“广种薄收”现象较为突出。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16个村民小组,147个自然村,末全乡总人口14782人,其中农业人口3488户14130人。乡内居住着彝、哈尼、拉祜、傣等多种少数民族,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50%,哈尼族占总人口的15%,拉祜族占总人口的12%。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6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元,粮食总产553万公斤,人均产粮392公斤,地方财政收入37.3万元。
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缓慢,广大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弱,目前尚有70%左右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实施整组推进扶贫项目,帮助特困民族实行生产自救,解决温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势在必行。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自以来,我乡重点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农户之间行路难的问题。二是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我乡首先在瓦寺村和仓房村实施了“千村扶贫”和“百村送温暖”扶贫项目。,完成仓房“重点村”项目建设,总投资89.8万元,其中:省级配套资金4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2万元,乡自筹(含投工投劳)37.8万元。具体分项完成情况如下:
(1)安居工程:新建安居房10户800平方米,投资7.5万元,其中:市级资金3万元,乡自筹(含投工投劳)4.5万元。
(2)村容村貌整治:完成村人行道建设9649米,14474平方米;投资70.9万元,其中:省市级资金43.3万元,乡自筹(含投工投劳)27.6万元。
(3)科技文化室等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种植茶叶、科技培训投入资金11.4万元,其中:省市级资金5.7万元,乡自筹(含投工投劳)5.7万元。,投资76.1万元对梭山村榨子下寨、山神庙上寨、土锅寨和联合村坝塘街四个村民小组以村容村貌整治、农业科枝培训和产业发展为重点进行整村(自然村)推进建设。,共投入资金150.3万元,完成柏枝村及瓦寺村8个村民小组“整村推进”建设工程。其中:省级资金120万元,乡自筹30.3万元.,完成库独木下寨、仓房班卡等7个小组整组推进项目建设,财政总投资105万元。
五年来,累计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347.9万元。投资155万元,完成集贸市场道路硬化、坝塘街牲畜市场和五个文明村建设;11月启动民族特困乡综合扶贫建设项目,7月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整个项目总投资461.82万元,其中:第一期工程总投入资金244.92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00万元,市级资金60万元,乡自筹资金8.4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76.51万元,一期工程于10月完成并通过验收。第二期工程总投入资金216.9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00万元,市级资金50万元,乡自筹财政资金1.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65.8万元;五年共计完成联合村坝塘街、梭山村榨子下寨、土锅寨等35个村民小组整组推进项目建设。
(二)发展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
我乡紧紧围绕“一保三种”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茶叶、核桃、竹子种植,大力培育以茶叶、核桃、竹子为主的林果业。五年来,全乡累计新植茶树7021亩,总面积达11491亩;新植核桃13735亩,总面积达23045亩;新植竹子7915亩,总面积达12753亩。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五年来,我乡认真搞好乡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一是发展基础教育,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资助贫困儿童入学,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在100%。二是搞好科技培训,自以来共举办科技培训84期,参训村民7224人次。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实施扶贫项目,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的做法和措施:
(一)领导有力,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为了使扶贫项目顺利实施,我乡成立了以分管副乡长为组长的整组推进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扶贫工作领导和组织实施。不断建立
健全各项制度,规范了资金使用及有关项目工程质量、进度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二)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实施好扶贫开发项目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根据实施扶贫开发的贫困村大都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文化科技落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实际,在项目规划编制过程中,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入手,重点在水、电、路等基础条件改善、群众增收和科技扶贫上突破,综合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结合。项目选择与乡情民情结合,我们针对不同村的经济发展状况,自然条件和农户的实际情况选定项目,使所有项目利于实施,利于农民增收,利于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三)严格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制度。为了防止非正常的工程招投标以及以权谋私等问题的发生,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全面加强对项目工程建设的全程监管,确保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我乡按照建设部《招投标管理办法》和市、县政府对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进行工程招投标。20万元以上的工程都由乡政府以邀标方式决定。因此,乡项目工程没有出现违反有关工程管理规定。为从源头上遏制“暗箱操作”等腐败行为,我乡在与工程建设方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还签订了《工程廉政合同》,对建设工程进行双合同管理,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坚决杜绝工程建设中各种违纪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项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在扶贫开发项目工程建设中,项目实施严格按设计要求,落实工程技术负责制,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技术人员现场监督指导,县乡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实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原材料、施工、维护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
(五)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扶贫资金账务设在乡财政所,资金支付采用报账制,以合同为依据,按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由乡长认可签字后到财政所审核办理取款手续。由于管理严格,未出现乱批乱支的现象。
(六)资金到位及时,不延不误。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项目资金还是帮扶资金,县、乡各单位都及时拨付,为整村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取得的效果
(一)全乡完成生产总值2209万元,比增455万元,年均递增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3万元,年均递增8.7%,第二产业增加值71万元,年均递增15.2%,第三产业增加值535万元,年均递增1.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7.3万元,比8.4万元增28.9万元,年均递增34.7%;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元,比901元增259元,年均递增5.2%;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407万元,比76万元增1331万元,年均递增79.2%。各项存款余额达2011万元,比增160.8%;各项贷款余额1213.5万元,比增42.2%。
(二)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使其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实现家家通路,彻底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现象,环境建设已逐步向绿化、亮化、美化发展。科技文化室的建成,使村民有了开会、议事、聊天、学习、娱乐的固定场所,丰富和充实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科技培训,使群众不同程度地撑握一定的科学技术。因工程项目实施,增加了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逐步提高,社会不稳定因素得以缓解,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通过种植核桃、茶叶、竹子,即可保持水土流失,又可为群众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全乡各项扶贫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肯定,群众较为满意,为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扶贫工作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促进全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2)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防灾抗灾任务艰巨。
(3)劳动者素质低,科技意识和观念落后,我乡贫困山区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现代科技的能力弱,等、靠、要思想仍然较为突出,有的科技措施虽然取得成绩,一旦取消补助后就无法推广。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我乡贫困面大,基础差,起步慢,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还没有得到较大提高。扶贫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在今后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扶贫项目,建设尚未进行整组推进的贫困村。
2、进一步加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项目建成验收后,移交乡村进行后续管理,巩固和扩大综合扶贫开发的成果。
3、加强科技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种养水平,逐步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观念。
4、综合扶贫开发项目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突出基础建设的同时,着手扶贫,着眼小康,按照我乡“一保三种”的经济发展思路,着力培育核桃、茶叶、竹子优势产业,实现扶贫开发向新农村建设的新跨越,为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第五篇:整乡推进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定稿)
洞波瑶族乡整乡推进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洞波瑶族乡委员会
洞波瑶族乡人民政府
(2014年5月22日)
县纪委:
自整乡推进项目落地实施以来,洞波乡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措施,扎实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现将乡整乡推进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乡情
洞波瑶族乡位于富宁县中部偏北,总面积535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217个村小组8249户38437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6%。境内居住着壮、汉、瑶三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5%,其中壮族占58.7%,瑶族占30.8%。全乡最高海拔1518米,最低海拔470米,年均气温19.4℃,年均降雨量1199.4毫米,适宜发展八角、油茶、杉木、桉树、芒果、甘蔗等经济林果和经济作物。目前,发展甘蔗种植6.5万亩,2013-2014榨季甘蔗进厂23.1万吨,八角种植6万亩、油茶2.9万亩、杉木3万亩、桉树4.2万亩,产业助农增收效果明显。2013年粮食总产量1650万公斤,人均有粮448公斤,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68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87元。
二、项目投资及建设情况
洞波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科技培训与推广、生态环境保护五大工程,项目建设期限为2013年至2014年两年,估算总投资864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助1000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劳折资2579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063.2万元,其中:扶贫部门 125万元、水务部门160万元、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594万元、农业部门530.2万元、林业部门1080万元、卫生部门24万元、蔗糖产业部门600万元、交通运输部门1950万元。截止2014年5月20日,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633万元,占计划的63.3%;农户自筹及投劳折资完成2259.62万元,占计划的87.6%;整合部门完成投资4624.2万元,占计划的91.3%。
(一)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及项目建设完成情况。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其中:300万元用于发展芒果2000亩、油茶10000亩,已支出68万元,发展种植芒果1000亩,正在打塘1500亩,发展油茶10000亩;700万元用于硬化洞洪、那来等16个村小组村内道路56976平方米,建安居房150户,改厨、改厩、改厕314间。已支出565万元,用于洞洪村委会洞洪、那来、那石、谓洋,洞波村委会那也,洞塘村委会弄方、谓诚,坡甫村委会坡者,安那村委会布叶、下寨,芭莱村委会四秀,坡令村委会玉弄12 2
个小组的村内道路硬化44036平方米,洞波村委会那排、芭莱村委会腊山等4个村小组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正在实施中,已建设安居房142户,改厨、改厩、改厕116间。所有建设项目计划11月底前全部竣工并申请验收。
(二)部门整合资金投入及项目建设完成情况。项目规划需部门整合5063万元,现已投入4624.2万元。
产业发展方面。规划种植甘蔗10000亩,种植油茶15000亩,种植芒果1000亩,养猪10204头。蔗糖产业部门投入650万元,种植甘蔗8800亩;林业部门投入1042万元,种植油茶19226亩;农业和科技部门投入430万元,养猪7507头。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建设村村道路3条130公里,架设人畜饮水主管道32公里,危房改造200户,建地震安居房250户。交通部门已投入1689万元,正在建设洞波至那哈、洞波至里那马列、百干至那达行政村道路硬化3条130公里;水务部门投入127.5万元,架设洞洪、下寨等7个村小组人畜饮水主管道26公里;住建部门投入538.5万元,改造危房200户,建地震安居房196户。
社会事业方面。规划新建村民活动室5个,新建卫生公厕20座,农村改水改厕400户。扶贫部门投入41万元,新建村民活动室3个,卫生公厕20座;卫生部门投入26万 3
元,改水改厕410户。
科技培训与推广方面。规划开展科技培训42个村小组,培训20期4000人次。农业和科技部门投入16.5万元,开展科技培训32个村小组,培训16期3308人次。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新建太阳能热水器250户。扶贫部门投入13.5万元,在洞洪、下寨等村小组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35户。
三、项目建设采取的措施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乡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协调相关工作,并抽调了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进行蹲点指导项目建设,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制定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并结合实际组织建设,形成了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蹲点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对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的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合理、操作性强、体现特色、突出亮点、群众满意”的要求,坚持“产业支撑、强化基础、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扶贫工作思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走产业富村、科技兴村、4
群众建村、民主管村、和谐稳村的路子,从群众需求最急迫、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在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建什么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项目建设内容,全力加快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三)全体动员,全民参与。一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对村内规划,建设内容等,及时召开群众会议进行协商研究,让农民群众亲身体验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角色意识,从思想上让群众认识到项目建设是自己的事,树立“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观念,引导农民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从而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建议的热情;二是发挥村组干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要求他们办事公平、公正,不存私心,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号召群众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三是实行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为确保项目建设群众投工投劳到位,各村由群众召开会议进行承诺,对不能按要求投工投劳的群众,每缺席一个工日罚100元,交村小组作为项目建设工时费,让群众积极投工投劳自觉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
(四)公开账目,专款专用。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按财政资金管理程序实行报账制度。为让群众明白项目资金使用情况,5
我乡在项目准备初期就将项目规划预算向群众作了说明,召集群众一起讨论钱怎么用、用在哪些地方,经群众同意后在村内公示,真正让群众自己管账、自己盘算用钱,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采取“政府+村小组+群众+财政所”的多方联管模式,每用一分钱都通过政府、群众、财政三方的手,群众也会自行节约使用项目资金,避免了项目资金超支或不清等情况,增加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确保项目资金实实在在地用在村集体公益项目建设上,最大体现了项目资金使用效率。账目管理方式,得到了村干部和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五)培育产业,确保增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充分认识到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采取措施实现农民增收。一是在巩固甘蔗面积、提高单产上下功夫,积极开展甘蔗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加强甘蔗中耕管理,提高单产,促进增收;二是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芒果、油茶产业,由群众以土地入股,引导洞波玉弄大红油茶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化种植,合作社与群众进行五五分成,并与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协议,增强群众的信任度,提高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芒果、油茶产业健康发展,增加群众的增收渠道。
(六)规范管理,建全制度。为加强新农村民主管理,6
我乡在项目村建立健全党组织、党员、共青团、妇女、民兵等各套组织,同时建立以自然村卫生管理、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维护、村民道德礼仪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卫生公约》、《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制度》等,规范村民行为,初步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以实现“民主治村促发展,创建平安构和谐”的目标。
四、恳请帮助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虽然整乡推进规划覆盖了全乡80%的村小组,但大部分是用整合资金来解决,真正扶贫专项资金只有1000万元,只受益20个村小组,其中,实施16个村小组的村内道路硬化,实施4个村小组的“三改”、安居房建设、产业发展等,受益面不大,而全乡217个村小组中,还有95个村小组未进行村内道路硬化,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盼强烈。恳请帮助协调扶贫、财政等部门给予项目倾斜。
(二)已投入整乡推进项目专项资金建设的项目村,由于原来规划时没有安排科技活动室建设项目,而近年来各项惠民政策多,群众会议和科技培训也随之增多,群众要求建设科技活动室,为群众提供会议和培训场所。恳请帮助协调扶贫、科技等部门给予科技活动室建设和课桌椅等项目倾斜。
(三)坡令村委会作为“三农”规划建设的试点村,而 7
全村16个村小组目前只有玉弄村小组正在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其余村小组都没有项目资金投入,“三农”规划建设试点村没有项目支撑。我乡已将坡令村委会作为以工代赈项目进行规划,项目规划总投资1327万元,申请国家补助925万元,项目建议书将于5月25日前上报县发改局,恳请帮助协调县发改局帮助立项上报,争取列入2015以工代赈项目组织实施。
(四)芭莱村委会所在地是一个集贸市场,商品交易活跃,但由于原铺设的水泥路面使用年限长,加之过往的甘蔗车辆多,路面破损严重。村委会所在地芭莱村小组有88户429人,规划硬化集贸市场及村内道路3865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5盏,建公厕1座,垃圾堆放池2口,概算总投资69.38万元,恳请帮助协调农办将芭莱村列为2015年省级重点村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