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直流系统典型故障分析与对策
直流系统典型故障分析与对策
设备工程部 张建全
【摘要】本文介绍了直流系统的常见配置、绝缘监察装置的原理和数学模型,针对发电厂直流系统的接地、交流窜入直流、寄生回路等典型故障,分析了不同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分析方法,总结了应对直流系统典型故障的对策,以期为设计、检修及维护人员的直流改造、设备验收、故障消除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直流系统 直流接地 交流串入直流 寄生回路 引言
直流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些重要负荷、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交流不停电电源(UPS)、远动通讯装置、控制及信号回路提供稳定可靠地工作电源。发电厂直流系统所接设备多、回路复杂,常因回路设计不完善、误接线、元件生产工艺落后以及在长期运行中环境的改变、气候的变化引起的电缆及接头老化等问题,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直流接地、交流串入直流、不同直流系统间形成寄生回路等故障,这些故障不仅会造成直流电源的短路、引起熔断器熔断或电源开关断开,使电力设备失去控制电源;甚至会引起信号装置、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断路器的误动或拒动,引发电力系统故障乃至事故,从而对发电厂、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因此关于直流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及如何迅速有效的解决故障等问题,得到了研究、设计、检修及维护人员的广泛关注。2 直流系统的配置、绝缘监察原理和数学模型 2.1 直流系统的常见配置
直流系统的常见配置如图1所示。直流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都有独立的充电机、蓄电池组和绝缘监察装置。两个直流子系统通过直流分电屏分别提供两组直流母线KM1(控制母线电源1)、BM1(保护母线电源1)和KM2(控制母线电源2)、BM2(保护母线电源2)。将保护装置的直流电源与操作控制的直流电源分开,以保证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的直流电源、两个控制回路的控制电源相互独立[1]。
图1 直流系统的配置
2.2 绝缘监察装置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直流绝缘监察装置的原理如图2所示,虚线内为主机内部分,主机检测正、负母线对地电压,通过对地电压计算出正负母线对地绝缘电阻,当绝缘电阻低于设定值时,装置报警。
图2 直流绝缘监察装置原理
其中,R+为直流正母线对地电阻值,R-为直流负母线对地电阻值,V1为直流正母线对地电压值,V2为直流负母线对地电压值,R1、R2为装置内设定电阻,R1=R2,数学模型如下:
当K1闭合,K2打开,测得一组V1,V2实际数值,得出方程(1)
V1/V2=(R1//R+)/R-(1)
当K1断开,K2闭合,测得一组V1’,V2’实际数值,得出方程(2)
V1’/V2’=R+/(R2//R-)(2)联立方程(1)、(2)即可求得正、负母线的对地电阻值R+、R-,当计算值R+、R-低于设定值时,装置报出正、负接地告警信号。3 直流系统典型故障及分析 3.1 直流系统接地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因其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而成为发电厂电气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顽疾。在丰润热电公司两台机组运行5年发现的电气二次缺陷中,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占有很大的比例。仅2011年涉及直流接地故障就有5次之多。
当直流系统发生一点金属性接地时,因其不能形成回路,不会产生短路电流,故不会影响设备继续运行,但是必须及时消除。否则,再发生另一点金属性接地,就有可能构成接地短路,造成继电保护、信号、自动装置误动或拒动;造成直流保险熔断,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控制回路失去电源,从而引发电力系统严重故障乃至事故[2]。
3.1.1直流正极两点接地导致误动
直流正极两点接地有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断路器线圈误动的可能,如图3所示,若A、B两点接地,则KA1、KA2的接点被短接,KM将误动跳闸。若A、C两点接地,则KM接点被短接从而引起相关开关误跳闸。同理,正极两点接地还可能造成误合闸,误报信号。
图3 直流系统接地情况图
3.1.2直流负极两点接地导致拒动
直流负极两点接地有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断路器线圈拒动的可能,如图3所示,若B、E两点地,则KM线圈被短接,保护动作时KM线圈不动作,开关不会跳闸。若D、E两点接地,则LT线圈被短接,保护动作及操作时开关拒跳。同理,负极两点接地开关也可能合不上闸,信号不能报出。3.1.3正负极两点接地引起熔丝熔断
当直流正负极两端两点接地时,如图3所示,当A、E两点接地时,将引起熔丝熔断。当B、E和C、E两点接地,保护又动作时,不但断路器拒跳,而且熔丝会熔断、可能烧坏继电器的触点[3]。3.2 交流串入及耦合电容对直流系统的影响
在电厂、变电站现场除了直流回路外,还存在着大量而广泛的交流回路,例如照明及墙壁电源、低压电动机交流控制、电压互感器以及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等。由于他们的一端是连接大地的,这些回路与直流回路串电时,不仅导致直流系统接地[4],甚至引起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误动作。
2010年6月丰润热电公司1号机机炉PC A段进线等三个进线开关跳闸,跳闸前DCS系统检测到直流负母线发生过接地故障。经检查发现某端子箱内交、直流相邻端子有短接烧黑痕迹,确定因此发生了220V交流电串入直流负端。直流负端串入交流电压后,DIC对DI的电位某些时刻超过动作电压值,同时因为DI端存在的耦合电容导致DI端的电位不能发生突变(电容特性),导致DI的两端存在大于动作值的电位差,测控装置检测到DI动作,开关发生跳闸。
图4 模拟实验原理图
我们对相关测控装置进行了交流串入直流的模拟实验,原理如图4所示,K1、K2、R1、R2为绝缘检查装置内部元件,监察原理如2.2所述,在控制回路负端加入交流220V电压,当耦合电容达到0.4μF时,光耦发生了偏转。
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因控制线路教长而存在耦合电容,当耦合电容达到一定量时,若发生直流负极接地或负极串入交流电源信号时将导致光耦电路产生电平变位。同理若直流正极或外部分闸接点下口线路发生交流串入,风险等同。3.2 寄生回路造成接地假象
2013年8月,丰润热电公司I、II段两独立直流系统的绝缘监察装置同时报警,I段母线发负接地信号,I号绝缘监察装置显示正母线对地电压为230V,负母线对地电压0V;II段母线发正接地信号,II号绝缘监察装置显示正母线对地电压为0V,负母线对地电压-230V。同时启备变B套保护装置告警。经查在B套保护装置的操作箱内“显示与复归”板件端子焊点处有短路烧黑痕迹。其板件原理图如图5所示,板件元件布置情况如图6所示。
图5 显示与复归原理图
图6 板件实际布置图
因板件焊点9J1ac4和焊点9J1ac5在板件上的距离接近,制造工艺不良,再加上环境变化及积尘的影响导致了两个焊点间的短路。从而形成寄生回路将II段直流正电与I段直流负电短接。两段直流短接后形成了一个端电压为460V的电池组,中点对地电压为零,又因为每组直流系统的绝缘监察装置均有一个接地点(原理见2.2),短路后直流系统中存在两个接地点。所以II段直流系统的绝缘监察装置判断为正极接地,I段直流系统的绝缘监察装置判断为负极接地。4 直流系统典型故障相应对策
鉴于直流系统的重要性、故障造成的危害性以及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如何将风险降至最低,如何将缺陷消除于萌芽,如何迅速有效的解决故障成为继电保护设计、制造和检修维护人员紧迫问题。为此,本文针对上述直流系统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对策,已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对于运行环境复杂、环境恶略的场所的直流电缆,在设计、建设施工期间的电缆选型应考虑足够的备用芯,检修维护人员可利用设备停修的机会,对直流回路进行绝缘测试做好记录,并进行劣化分析。对于绝缘水平低,或出现接地芯线时可及时更换。当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故障时,虽不至引起危害,但必须及时消除,以免发生两点接地给系统造成影响。对于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查找方法和注意事项可参见相关规程,本文不再赘述。
(2)为避免交流串入直流的影响,应在端子箱或屏柜端子处将交流端子做明显的标识,并与直流端子以明显距离隔开。同时直流回路继电器与交流继电器、接触器、小开关等设备保持相当的距离,以免交流回路的电压切换中产生电弧将交流电压引入直流回路[2]。为避免直流长线路耦合电容的影响,可在控制回路,特别是跳合闸出口回路加装大功率的重动继电器。
(3)对于设备数量多、回路复杂的发电厂直流系统,由于输煤、除灰、废水等辅助系统的工况和环境恶略,建议将这些辅助系统的直流电源与主系统的直流电源分开布置,以提高主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4)为防止出现寄生回路并造成影响,除了在直流回路的设计、改造、施工、验收中严格审核把关外,还可以在定期检验过程中以测量两组独立的直流系统之间的绝缘的方法进行检验。对于板件内回路应尽可能采用弱电源设计,且两组不同的直流回路之间应留有足够的绝缘距离,提高制造工艺,以防焊点接近虚接而形成寄生回路。
(5)加强日常巡检及特巡力度、保持电缆沟排水通畅,定期清扫灰、粉尘、检查接线端子发热情况,二次回路退出运行或多余的电缆头应包扎好,工作完毕注意清理现场勿将金属零件遗留屏内,保持好设备的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甘景福 直流系统间的寄生回路造成的直流接地假象 华北电力技术 2004.2 41-42; [2]谭重伟,梅俊,欧阳德刚 500kV变电站直流系统故障分析与应对措施 湖北电力2006,30(6),9-11;
[3]毛锦庆,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4]余育金 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分析、查找及处理 广西电业 2007.1(82)90-91;
第二篇:继电保护典型故障分析
继电保护典型故障分析
摘 要 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还能针对电力系统中不正常的运行状况进行报警,监控整个电力系统。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出现各种故障,造成电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本文即分析了继电保护的典型故障,并详细阐述了继电保护典型故障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继电保护 典型故障 元器件 接线错误 短接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
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要素
电力系统机电保护装置的构成一般包括输入部分、测量部分、逻辑判断部分和输出执行部分。
1.1.1 输入部分
该部分通过隔离、低通滤波等前置处理方式对电力系统出现的问题和故障进行前置处理。
1.1.2 测量部分
该部分主要负责将测量信号转换为逻辑信号,进而通过逻辑判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运算,最后确定出执行动作,并由输出执行部分最终完成。
1.2 继电保护装置的特征分析
1.2.1 选择性特征
选择性特征是继电保护装置智能化的表现,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做到有选择性的对出现故障的部分进行处理,另一方面保证无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这样便可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及电力供应的连续。
1.2.2 快速性特征
快速性特征是继电保护装置高效率的体现,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第一时间切断故障系统,从而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
1.2.3 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在处理问题和故障时要科学可靠,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
2.1 设备故障
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保护电力系统的基础和前提。一般设备有装置元器件的损坏、回路绝缘的损坏以及电路本身抗干扰性能的损坏,具体的表现为整定计算错误,这主要是由于元器件的参数值和电力系统运行的参数值与实际电流传输的参数值相差甚远,从而造成整定计无法正常工作。还有,设备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和湿度。由于设备具有不稳定性,很容易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造成定值的自动漂移,有时候也可能是因为设备零部件的老化和损坏造成的。
2.2 人为操作
人为原因一般就是工作不够细心,对系统内各项设备数值的读数观察不够仔细,导致读错设备整定器上的计算数值,导致继电保护故障,且对故障的检查技术水平不够,无法及时准确地发现故障段,从而造成大面积的电路故障问题,导致系统无法正常供电。
当工作电源出现问题时,电力系统保护出口处的动作过大,造成电路内波纹系数过高,输出的功率就不够,电压便会不稳定,当电压降低或者电流过大时,如果保护行为不恰当极容易出现一系列的继电保护故障。继电保护典型故障的防治策略
3.1 元件替换法
元件替换法,顾名思义,就是用正常的元件将出现故障的元件替换下来,这样能够将故障范围迅速缩小,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效率,因此是机电保护装置故障处理中经常用到的方法。
3.2 参照法
参照法是指通过对不同设备的技术参数的对照,找出不正常设备的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检查认为接线错误,定值校验过程中发现测试值与预想值有较大出入又无法断定原因之类的故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继电器订制校验时,若发现某一直继电器的测试值与整定值相差很多,那么此时要用同只表计去测量其他相同回路的同类继电器进行进一步的比较,错误的做法是在发现数值不同时,轻易调整继电器的刻度表。
3.3 短接法
短接法是缩小故障范围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回路某一段或一部分用短接线接入为短接,进而判断出故障是存在短接线的范围还是范围外。短接法对判断电磁锁失灵、电流回路开路等故障具有明显的优势。
3.4 继电保护典型故障的预防措施
3.4.1 构建完善的电力管理体系是基础
构建完善的电力管理体系是预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的基础,构建该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逐步形成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这其中,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不可或缺的,这需要电力企业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电力系统管理的知识技能。另外管理体系内的各个部分要职权分明、责任落实,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井然有序和正常运作。
其次,完善的监测评价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监测评价体系具有监督指导的作用,通过建立该体系,在全电力系统中形成严谨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力工作的质量,进而能够及时正确的发现继电故障,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有序运行。
3.4.2 加强电力系统的技术管理是核心
技术管理作为降低继电保护故障率的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有效减少继电保护故障的发生。
第一,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在设计和开发电力系统时,要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包括自动控制技术和智能技术。这样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智能化技术便能有效避免继电保护障碍的发生。
第二,运用新技术来增加电力系统设备的承受能力。比如,继电保护中使用CPU容错技术。由于CPU容错技术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所以它能够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内降低电力系统硬件问题带来的影响,从而起到保护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
3.4.3 提高电力工作人员的素质
电力工作人员素质是影响电力系统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对电力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教育,提高其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并通过一些业务培训,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促使电力企业员工能够更好的处理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蒋陆萍,胡峰.冷建群.继电保护故障快速查找的几种典型方法及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18).[2]刘亚玉.分析备自投装置的启用与运行接线方式的关系[J].继电器,2007(19).[3]应斌.浅谈继电保护工作中故障处理的若干方法[J].广西电力,2006(04).作者单位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甘肃省酒泉市 735000
第三篇:开关柜典型故障分析
高压开关柜典型故障分析
电力系统广泛使用10kV(含6kV)—35kV开关柜,担负着发电厂用电、变电站和用户供电的任务,且用量大,分布广。由于1OkV-35kV开关柜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而开关柜事故率比较高,危及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影响供电可靠性。
一、下面列举几种类型的开关柜事故(故障)案例:
(一)开关柜防爆性能不足或防误性能不完善,危及人身安全; 由于开关柜防爆性能不足或防误性能不完善,近几年省内外发生多起人身伤害事件,以下列举四起事故:
1.2006年2月 24日,某 220kV变电站 10kV高压开关柜(GGX2型)由于馈线故障,开关发生拒动,运行人员在处理开关拒动过程中,当拉开开关,确认开关位置指示处于分闸位置后,操作拉开隔离刀闸时,发生弧光短路,造成 2人重伤 1人轻伤。事故后现场检查发现:该开关操作机构 A、B相拐臂与绝缘拉杆连接处松脱,造成 A、B相主触头未分开,在操作拉开隔离刀闸时发生弧光短路。由于906柜压力释放通道设计不合理,下柜前门强度不足,弧光短路时被电弧气浪冲开,造成现场人员被电弧灼伤。开关柜的上述问题是人员被电弧灼伤的直接原因。
2.7月 1日,某单位发生一起因变电运行人员擅自打开10千伏开关柜柜门,误碰带电部位造成的人身触电死亡事故。设备缺陷是事故发生的又一间接原因。由于 6522A相刀闸动触头绝缘护套老化,松动后偏移,刀闸断开时护套卡入动触头与刀闸接地侧的静触头之间,造成刀闸合闸时卡涩合不上。且该 GG-1A型高压开关柜系 60年代设计的老旧产品,96年生产,97年投运;原安装有机械程序防误锁,于 2002年改造为微机防误装置,由于此型号的高压开关柜原设计不完善,不能实现线路有电强制闭锁。
3.2009年9月30日,某220kV变电站发生一起10kV开关柜内部三相短路,电弧产生高温高压气浪冲开柜门,造成2名在开关柜外进行现场检查的运行值班员被电弧灼伤,其中1人于10月1日死亡。
4.2010年8月19日,8月19日,某单位在更换某220kV变电站10kV I段母线PT过程中,工作班成员触碰到带电的母线避雷器上部接线桩头,造成2人死亡、1人严重烧伤。
初步分析,事故主要原因为厂家设备一次接线错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典设和设备订货技术协议书,10千伏母线电压互感器和避雷器均装设在10千伏母线设备间隔中,上述设备的一次接线应接在母线设备间隔小车之后(见附图1)。而开关柜厂家在实际接线中,仅将10千伏母线电压互感器接在母线设备间隔小车之后,将10千伏避雷器直接连接在10千伏母线上,导致拉开10千伏母线电压互感器9511小车后,10千伏避雷器仍然带电(见附图2)。
变电站运行人员按照工作票要求,拉出10千伏Ⅰ段母线设备间隔9511小车至检修位臵,断开电压互感器二次空开,在Ⅰ段母线电压互感器柜悬挂“在此工作”标示牌,在左右相邻柜门前后各挂红布幔和“止步,高压危险”警示牌后,向调度汇报。变电站运行人员与工作负责人一同到现场对10千伏Ⅰ段电压互感器进行验电,由于电压互感器位臵在9511柜后,必须由施工人员卸下柜后档板才能进行验电,在验明电压互感器确无电压之后,运行人员许可施工人员工作。由于电压互感器与避雷器共同安装在10千伏Ⅰ段母线设备柜内(见附图3),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触碰到带电的避雷器上部接线桩头,造成人员触电伤亡。
图1:
附图2
附图3:
(二)开关内设备接(触)头过热性故障
封闭式开关柜在运行中不能打开,因此难以测量运行中柜内接(触)头的实际温度,如不及时发现并处理接(触)头过热性缺陷,严重威胁电力安全生产。固定式开关柜每个进出线间隔共有负荷电流流过的33或39个接(触头),小车移动式开关柜每个进出线间隔共有负荷电流流过的24个(或更多)接(触头)。这些接(触)头直接流过负荷电流,当负荷较大时存在隐患的接(触)头就会严重发热。由于发热点在密封柜内,运行中的柜门禁止打开,值班人员无法通过正常的监视手段发现发热缺陷。一旦触头发热严重必然造成事故发生,影响系统安全运行。下边四起故障分析。
1.2007年2月3日23时59分,某变电站10kV电容器组III644开关跳闸,保护装置显示“过流I段动作”。现场检查发现,10kV配电室有浓烟,10kV电容器组III开关柜下部有着火现象。第二天检查情况:10kV电容器组III 644开关柜内B相CT和铝排连接处松动引起发热导致该处烧断和热缩材料燃烧,A、C相也有放电痕迹。
2.2009年8月16日晚,某变电站发生10kV开关柜故障,烧损多面开关柜。
10kV农专Ⅰ线柜(开关、CT、静触头及套管、母排及相接铜排、母排套管、保护测控装置、屏顶小母线、电度表、二次控缆烧损;出线电缆头轻微灼伤);
A相 B相 C相
开关 电缆头及CT 母线
10kV下白货柜(母排、母排套管、静触头及套管、保护测控装置、屏顶小母线、电度表、二次控缆烧损;相接铜排、开关、CT、出线电缆头轻微灼伤);
母排 保护及二次控缆
10kV医院Ⅰ柜(母排、母排套管、静触头及套管、保护测控装置、屏顶小母线、电度表、二次控缆烧损;相接铜排、开关、CT、出线电缆头轻微灼伤);
保护及二次控缆 母排
故障原因分析:10kV农专Ⅰ线开关柜由于隔离插头接触不良,开关长期在满负荷运行,触头发热引起梅花触头的弹簧退火变形,失去弹性,造成该隔离插头接触电阻变大,运行中发热烧熔,烧损触头周围的绝缘件,最终绝缘击穿,造成触头相间短路故障。
2.2010年8月12日某变电站#1主变低压侧631开关因发热造成开关柜内部三相短路烧毁。
初步分析是:1#主变 10kV侧 631手车开关柜内断路器 A相母线侧梅花插头(上侧)与静触头间接触不良发热,最终发展成梅花插头对静触头电弧放电,导致真空断路器铜触指严重烧损,散热件熔化,穿墙套管烧毁并产生大量的含有金属离子、碳合物的烟气,造成母线三相对地短路(见附图)。
1#变母排开关开关柜接线图
断路器A相触指被电弧烧损。
3.2006年3月8日,某单位在处理某变电站#1主变10kV侧61A3刀闸缺陷时发现:⑴、61A3刀闸断不开,外观检查静触指存在局部过热痕迹。⑵、#1主变10kV侧61A1刀闸下断口A相丢掉两只静触指,静触头夹紧弹簧有过热的痕迹,C相静触头夹紧弹簧有过热的痕迹(有三只弹簧熔在一起),C相支柱绝缘子上有被热气薰的痕迹。⑶、10kV分段回路6001刀闸下断口C相丢掉一只静触指,静触头夹紧弹簧有过热的痕迹(有一只弹簧熔在一起),上断口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该变电站该段母线的开关柜型号为GGX2,61A1、61A3刀闸和10kV分段回路6001刀闸均为户内高压旋转式隔离开关,型号均为GN30-10,4S热稳定电流均为40kA,额定电流:3150A(61A1、61A3刀闸)、2000A(6001刀闸)。
动静触头过热的原因分析:这种刀闸合闸时,静触指与静触座间有间隙,接触的点、面少,在通过大电流时,固定静触指与夹紧弹簧的螺栓和夹紧弹簧参与分流、导电,造成有些螺栓烧断(静触指丢落的原因)和夹紧弹簧过热退火,也造成动、静触头接触不是很好,造成动静触头局部过热、熔焊。
图
161A1刀闸C相触头的过热情况
图2 61A1刀闸A相触头的过热情况
图3 10kV分段回路6001刀闸的过热情况
图4 丢落的静触指和烧断的固定静触指、夹紧弹簧的螺栓
(三)小动物进入开关柜引起短路故障
2006年9月14日,某单位某变电站#1主变后备保护动作,跳三侧开关。检查发现,10kV开关室烟雾弥漫,10kVI、II段母线联络柜内6001刀闸与10kV母联600开关之间连接线发生相间短路,10kVI、II段母线联络柜下柜门被冲开,下柜门上的观察窗与、断路器前柜门上电磁锁被高温熔化,后柜门下方被电弧烧个洞。10kVI、II段母线联络柜底部有只毛烧光的死老鼠,隔壁柜(备用柜)底部电缆孔洞未封堵(该开关柜原为运行间隔,配网调整间隔,该柜内电缆调到其它开关柜,电缆抽走后孔洞未封堵),10kVI、II段母线联络柜与隔壁柜间的接地铜排穿孔未封堵。
故障原因分析:老鼠从隔壁柜电缆孔进入,再经10kVI、II段母线联络柜与隔壁柜间的接地铜排穿孔爬到10kVI、II段母线联络柜,老鼠活动时引起短路。
(四)开关柜内组件绝缘爬距或绝缘距离不足引起开关柜故障 早期投运的开关柜支持瓷瓶及电流互感器等的外绝缘爬距较小,当运行中绝缘表面出现凝露或有污秽时,系统中出现不高的过电压或运行电压下发生绝缘件沿面闪络。还存在对地和相间距离不够,在系统单相接地谐振或雷电等过电压情况下,直接造成对地或相间击穿。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户内交流金属封闭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规范》(闽电生产〔2008〕480号)高压开关柜中各组件及其支持绝缘件的外绝缘爬电比距(即高压电器组件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额定电压之比)相应值的应用范围应不小于 18mm/kV。单纯以空气作为绝缘介质的开关柜,柜内各相导体的相间与对地距离、手车开关隔离触头与静触头绝缘护罩的净空气距离、相间隔板与绝缘隔板的净空气距离:12kV为125mm,40.5kV为300mm。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DL 404-1997)规定:在金属封闭式高压开关柜中,凡采用非金属制成的隔板来加强相间或相对地间绝缘时,7.2~12kV高压带电裸导体与该绝缘板间还应保持不小于30mm的空气间隙;40.5kV,保持不小于60mm的空气间隙,且为阻燃材料制成。
2008年9月6日,某变电站#1主变差动速断动作跳闸。从现场检查分析认为:#1主变中压侧33A开关柜过压保护器的A、B相跳线(从固定铝排引至过压保护器的连接铜线)过长,跳线弯曲弧度较大,A、B相跳线同时侧向绝缘隔板,其跳线与绝缘隔板的电气距离(最小处)仅5cm左右。A、B相跳线之间的绝缘仅通过绝缘隔板隔离,长时间运行中造成A、B相跳线对绝缘隔板放电,绝缘档板被碳化后,绝缘破坏并击穿,引起A、B相短路。
A相
B相
(五)开关柜组件质量(如过电压保护器、传感器等)劣引起开关柜故障
1.9月30日8时31分,某变电站10kV中亭I线633开关因过流Ⅰ段保护动作跳闸。现场检查10kV中亭I线633开关柜内过电压保护器A、B相爆炸,该开关柜前柜门下柜门被冲开,前柜门中柜门(断路器前门)轻微变形,柜内其他设备未损伤。
2.2004年11月10日,某110kV变电站因10kV开关短路引发10kV母线故障,造成该变电站全停及10kV部分设备严重损坏。
现场检查情况:最严重的母联刀闸柜的带电显示器传感器(福州高新高压电器有限公司产品)烧损情况:发现A、B相已烧成灰,C相略好;结合刀闸触头烧损情况:C相触头基本完好、A相略有烧损、B相最为严重。推测故障是从B相带电显示器引发,导致电弧相间短路。
为了进一步验证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对开关柜内未损坏的带电显示器传感器,抽两只传感器进行解剖,发现内部芯棒填充剂软化,存在绝缘薄弱点。由于10kV系统出现失地引起过电压,使传感器内部局部放电,逐步发展为贯穿性击穿,造成相间短路。
此外,开关柜故障的原因还有检修预试时在开关柜遗留工具或短接线接地线、误操作等。开关柜故障往往会出现“火烧连营”事故,多面开关柜被电弧烧毁,“惨”不忍睹。造成事故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由于开关柜母线室是连通的,当一个间隔故障时,电弧侵犯邻柜造成“火烧连营”;其次,继电保护整定配合不尽合理,保护动作时间过长或保护有缺陷不动作靠上一级保护动作隔离故障,故障时间长造成电弧损害加重;最后一个原因则是高压电弧故障时引起保护损坏或直流电源故障,造成保护失灵,短路长时间不消失,整个高压室几乎所有的开关柜均烧毁,最后连主变lOkV低压架空母线都被弧光烧断,直至越级跳闸,往往连主变也被长时间短路所损坏。
二、防范措施:
(一)加快老旧开关柜(如GG1A、GGX2、XGN型等)改造或完善化大修。各单位要按《关于印发2008-2010年县供电企业电气设备技改、大修指导性意见的通知》(生变〔2007〕145号)加大老旧开关柜技改力度,运行时间短、达不到技改的条件的开关柜要按省公司完善化方案开展完善化大修。
开关柜内绝缘可靠性低的酚醛环氧类绝缘子和爬距不足的绝缘子安排更换为符合要求的瓷绝缘子。母线加阻燃热缩绝缘套,绝缘套本身应耐受20 U,的交流耐压,目的是防止小动物爬人柜内造成短路,也可防止因烟气、游离气体进人时空气间隙绝缘降低造成的弧光短路。
(二)做好开关柜订货、出厂前验收、安装与验收管理工作 根据国际、电力行业标准和《预防交流高压开关事故措施》(国家电网公司生〔2004〕641号)、《预防12kV-40.5kV交流高压开关柜事故补充措施》(国家电网生〔2010〕811号)、《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户内交流金属封闭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规范》(闽电生产〔2008〕480号)等文件,做好开关柜招标文件、订货技术协议的审查工作,开关柜出厂前赴厂验收,开关柜安装调试过程安排专业人员开展技术监督工作,组织做好开关柜投产前的验收工作。
把好10kV开关柜的选型及采购关。选型要注意开关设备有关参数是否满足现场运行条件。对开关柜所配的元件应严格把关,尽量选用运行情况良好的产品;并要求验收时,开关设备配置要有各元件试验报告,特别是带电显示器的传感器的局放试验报告,杜绝不良设备入网。
(三)加强巡视运行管理
1.加强巡视中的安全管理,巡视或操作时应严格按照安规和标准作业文本(含标准巡视卡)或 PDA以及操作票的要求进行,巡视或操作时着装应规范,并注意站位。
2.开关柜操作前应确认柜内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实际状态,进行倒闸操作时,应严格监视设备的动作情况,如发现机构卡涩、动触头不能插入静触头、合闸不到位等,应停止操作,待缺陷按规定程序消除后再行操作。3.对防误、防爆等功能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开关柜,应逐一列出清单,做好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措施,纳入红线设备管理,并根据红线设备要求在开关柜面板上张贴标识,有计划地安排改造。
4.巡视中应注意开关柜的门和面板是否锁紧,对螺栓丢失、损坏的,应及时上报缺陷处理。
5.严格按照《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管理规定》的要求,做好开关柜带电显示装置的巡视和维护工作,确保带电显示装置工作正常。
6.对重负荷的开关柜,应重点巡查。无法开展柜内测温的开关柜,可检查柜体温度是否异常。
7.加强保护定值及压板投退管理,避免由于定值或压板投退错误造成事故扩大。
8.在开关柜配电室配置通风、防潮设备和湿度计,并在梅雨、多雨季节或运行需要时启动。
(四)加强检修维护管理
1.开关柜检修重点对触头接触情况(有无过热变色的痕迹)、柜内电气主回路连接螺栓紧固、传动部件轴销的固定情况、机构辅助开关接触、操作机构手车轨道及闭锁装置部件是否有机械变形或损坏等情况等进行检查。对于变电站电容器组等操作频繁的高压开关柜要适当缩短巡视检查和维护周期。
2.已运行的开关柜结合停电检查,开关柜底部以及柜与柜间孔洞是否封堵,有无小动物进入的可能。3.检修试验结束后,应重点检查开关柜有无遗留工具、物件以及试验用的短接线、接地线。
4.由于GGX2、XGN等型号开关柜选用运行中易造成发热的旋转隔离开关(如GN30-12型隔离开关),应结合停电检查隔离开关触头(含弹簧)有无过热或烧损,重点为大电流开关柜(如主变进线柜、分段开关柜等)。
5.对重负荷且无法开展测温的开关柜尽快安排停电检查,可选一、二座变电站尝试安装开关柜在线测温装置。
6.结合停电检查开关柜各相带电体之间、相对地之间空气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35kV开关柜的为300mm,10kV开关柜的为125mm)。
7.结合停电检查开关柜的机械联锁,是否满足“五防”要求。检查开关柜内手车活门打开、关闭是否灵活正常。
(五)10、35kV出线多的变电站安排10、35kV系统电容电流测量,10kV电缆线路电容电流达30A和35kV系统电容电流达10A需安排安装消弧线圈。10—35kV母线PT安装消谐装置。
第四篇:DCS典型故障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一、前 言
DCS在国内大型火力发电机组上应用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目前为止只有十几年的运行经验。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整套引进350MW机组,投资建设的南通、上安、大连、福州电厂是国内最早应用DCS的电厂。
随着火力发电机组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单元机组DCS系统的功能范围不断扩大。近两年新建和改造机组的单元控制室内除用于紧急停机、停炉用的后备手操外,其余操作全部依赖于DCS。因而,由于DCS本身故障引起的跳机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如何提高DCS的可靠性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了从事热工自动化工作的各位人士的面前。
由于工作关系,有机会到过三十多家火电厂收资、交流或验收,接触到应用DCS的100~700MW单元机组近八十台,几乎覆盖了国内应用过的所有类型的DCS,对各种类型的DCS发生的故障有较多的了解,无论是进口DCS,还是国产DCS,尽管在原理、结构上迥异,包含的子系统也不一样多,但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一些相类似的故障,通过对典型故障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找出故障的真正原因,举一反三,制定出防范措施,并正确地实施,可以很好地防止此类DCS故障的重复发生。本文列举了几个典型的DCS故障案例,供从事热工技术管理及检修人员参考。
二、案例一 控制器重启引发机组跳闸 2.1 事件经过
2001年11月1日,A电厂4号机组停机前有功负荷270MW,无功96MVar,A、B励磁调节器自动并列运行,手动50Hz柜跟踪备用。
14时26分,事故音响发出,发电机出口开关、励磁开关跳闸,“调节器A柜退出运行”、“调节器B柜退出运行”等报警信号发出,机组解列。对ECS控制系统检查、试验,发现#14控制器发生故障已离线,与之冗余的#34控制器发生重启,更换了#14和#34控制器主机板后,机组重新启动,不久,发变组与系统并列。2.2原因分析
根据历时数据分析,13时31分,#14控制器硬件故障而离线运行,热备用的#34控制器自动由辅控切为主控。14时26分,#34控制器由于通讯阻塞引起“WATCHDOG”误判断,致使控制器重启。由于控制器控制励磁调节器的方式为长信号,没有断点保护功能,#34控制器重启后,不能自动回到断点前的状态,导致A、B调节器自动退出运行,手动50Hz柜自动投入。由于发电机失磁,发电机端电压下降,导致厂用电源电压降低,手动50Hz柜输出电压继续降低,手动50Hz柜投入后发电机没有脱离失磁状态,直至切除励磁装臵,造成发电机失磁保护动作,发电机出口开关跳闸。#14控制器和#34控制器控制发变组设备,包括厂用电切换的备自投继电器接点BK,#34控制器重启后,BK自动复位,继电器接点断开,BK投到退出位臵,造成6KV电源开关6410、6420开关自投不成功。2.3防范措施
2.3.1将故障控制器更换。后来制造厂确认这一批主板晶振存在问题,同意免费更换,利用停机机会更换4号机组所有控制器主板。
2.3.2增加任一控制器、I/O卡、通讯卡离线报警功能。2.3.3程序内部“WATCHDOG”的时间设臵太短,易造成误判断,对所有控制器进行软件升级。
2.3.4调节器AQK、BQK方式开关和厂用电备自投BK开关组态图增加断点保护功能,防止控制器自启动后,励磁调节器和厂用电自投开关退出运行。
2.3.5检查ECS系统的所有组态,对存在以上问题的逻辑进行修改。
2.3.6联系调节器厂家,使调节器内部可以作到运行状态自保持,将控制器控制调节器的方式改为短脉冲信号控制。2.6.7在ECS内增加手动50Hz柜输出电压自动跟踪功能。
三、案例二在线传代码致使机组解列 3.1事件经过 2002年7月12日,B电厂#5机组监盘人员发现机组负荷从552MW迅速下降,主汽压力突升,汽轮机调门开度,由原来的20%关闭到10%并继续关闭,高调门继续迅速关闭至0%,机组负荷降低至5MW,运行人员被迫手动紧急停炉,汽轮机跳闸,发电机解列。3.2原因分析
DCS与汽轮机控制系统分别由两家国外公司制造,两系统差异较大,通讯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存在一些难以消除的缺陷。热控人员在DCS工程师站上向负责DCS与汽轮机控制系统通讯的PLC传送通讯代码时,DCS将汽轮机阀位限制由正常运行中的120%修改为0.25%,造成汽机1、2、3号调门由20%关闭至0%,机组负荷由552MW迅速降至5MW。3.3 防范措施
3.3.1机组运行期间,禁止DCS传代码工作。
3.3.2机组停运期间,DCS传代码时,应经运行班长同意,并做好安全措施。
3.3.2将DCS操作员站对汽轮机控制系统操作员站画面进行操作的功能闭锁,但在DCS操作员站上仍能监视到汽轮机控制系统的信息。
四、案例三 DCS工作站时钟混乱引发DCS失灵 4.1事件经过: 2001年 8月3日,C电厂2号机组负荷200MW,#1至#9控制器处于控制方式,#51至#59控制器处于备用方式。8时23分,各控制器依次发NTP报警,历史站报警窗口显示如下: Aug 3 08:
3:
drop7
<
7>
NTP
:too many recvbufs allocated(30)Aug 3 08:
:
drop4
<
>
NTP
:too many recvbufs allocated(30)………
8时26分,#2控制器脱网,#52控制器切为主控;11时05分,#52控制器脱网;13时39分,#7控制器脱网,#57控制器切为主控,在#7控制器向#57控制器切换瞬间,由该控制器控制的A、B磨煤机跳闸;15时11分,#9控制器脱网,#59控制器切为主控,在#9控制器向#59控制器切换瞬间,由该控制器控制的E磨煤机跳闸;15时51分,#1控制器脱网,#51控制器切为主控,在#1控制器向#51控制器切换瞬间,由该控制器控制的A引风机动叶被强制关闭。
15时22分,重启操作员站drop213(备用时钟站),NTP报警未消失;15时35分,重启历史站,NTP报警未消失;15时59分,重启工程师站(主时钟站),NTP报警基本消失;16时09分,重启历史站,16时30分,系统恢复正常。4.2原因分析
NTP软件的作用就是维持网络时钟的统一,主时钟设臵在工程师站上,备用时钟设臵在操作员站上。控制器脱网原因为主时钟与备用时钟不同步造成系统时钟紊乱,从而造成NTP报警导致控制器脱网。
NTP故障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主频为400MHz工作站,不同于1号机组的270MHz(SUN公司在400MHz工作站上对操作系统有较大改进)工作站,2号机组所用的1.1版本软件在400MHz工作站上未测试过,不能确保1.1版本软件在此配臵上不出问题。另一种是主时钟与备用时钟不同步,在8月3日控制器脱网后,曾发现Drop214的时钟比其它站快了2秒, 当时Drop214的画面调用速度较慢,经重启后正常,并且NTP时钟报警是在系统运行73-75天左右才出现的,估计是系统时钟偏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导致主、备时钟不同步,而引起系统时钟紊乱,最终导致控制器脱网。
NTP时钟故障使控制器脱网,处理不及时会使报警的控制器依次脱网,从而导致整个控制系统瘫痪。4.3防范措施
4.3.1根据本次故障现象,制造商将软件由1.1版本升级为1.2版本。
4.3.2为确保控制系统可靠运行,定期重启主时钟和备用时钟站。4.4 D电厂5号机组在2002年试运期间曾发生DCS时钟与GPS时钟不同步,引发DCS操作员站失灵事件。由于网 上传送的数据均带时间标签,时钟紊乱后会给运行机组带来严重后果,基本情况与C电厂2号机组类似。采取的措施是暂时断开GPS时钟,待软件升级和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后,再恢复GPS时钟。
五、案例四 CABLETRON集线器总通讯板故障导致MFT误动 5.1事件经过
2002年 1月1日,E电厂1号机组负荷250MW,#51至#59控制器处于控制方式,#1至#9控制器处于备用方式,A、B、C、E、F磨煤机运行。18时57分,所有磨煤机跳闸(直吹炉),MFT动作,机组跳闸。5.2原因分析
经分析,确认是DCS集线器的总通讯板故障,导致连在其上的所有控制器同时发生切换,在控制器向备用控制器切换过程中,#
57、#
58、#59控制器PK键信号误发(这三个控制器属FSSS系统),即CRT上“磨煤机跳闸按钮”的跳闸和确认指令同时发出,使所有磨煤机跳闸,导致MFT动作。5.3防范措施
CABLETRON集线器属于早期产品,目前在市场上购买备件已比较困难,采用CISCO集线器来取代CABLETRON集线器。
六、案例五 冗余控制器失灵造成机组跳闸 6.1事件经过
2003年3月23日,F电厂#3机组停机前电负荷115MW,炉侧主汽压9.55MPa,主汽温537℃,主给水调节门开度43%,旁路给水调节门开度47%(每一条给水管道均能满足100%负荷的供水),汽包水位正常;其它各参数无异常变化。
监盘人员发现锅炉侧部分参数显示异常,各项操作均不能进行,同时炉侧CRT画面显示各项自动已处于解除状态。调自检画面发现#3控制器离线,#23控制器处于主控状态。运行人员立即联系热工人员处理,同时借助汽机侧CRT画面监视主汽压、主汽温,并对汽包电接点水位计和水位TV加强监视,主汽压在9.0~9.6MPa波动、主汽温在510~540℃波动、汽包水位在+75~-50mm波动,维持运行。
几分钟后,热工人员赶到现场,发现#3控制器离线、#23控制器为主控状态,但#23控制器主控下的I/O点(汽包水位、主汽温、主汽压、给水压力、等)均为坏点,自动控制手操失灵。经过多次重启,#3控制器恢复升为主控状态。在释放强制的I/O点时,监盘人员发现汽包水位急剧下降,就地检查发现旁路给水调节门在关闭状态,手动摇起三次均自动关闭,汽包水位TV和显示表监视不到水位,手动停炉、停机。6.2原因分析
根据能追忆到的历史记录分析,可以推断#3控制器(主控)故障前,#23控制器(辅控)因硬件故障或通讯阻塞,已经同I/O总线失去了通讯。当#3控制器因主机卡故障离线后,#23控制器升为主控,但无法读取I/O数据,造成参与汽水系统控制的一对冗余控制器同时失灵,给水自动控制系统失控,汽包水位保护失灵。在新更换的#3控制器重启成功后释放强制点的过程中,DCS将旁路给水调节门指令臵零(逻辑如此设计是为了在控制器故障时,运行机组向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关闭旁路调节门。而旁路调节门为老型号的阀门,相当于解除了自保持的电动门(接受脉冲量信号),切手动时不能做到电气脱扣,因此,紧急情况下不能顺利打开,造成汽包缺水。6.3防范措施
6.3.1更换#
3、#23控制器主机板,同时考虑增加主机板的备品储备。
6.3.2增加通讯卡,使控制器与I/O卡之间的通讯为冗余的。6.3.3对所有控制器、I/O卡、BC卡的通讯进行监测,增加脱网逻辑判断功能,生成报警点并进行历史记录。一旦控制器工作异常,可及时报警并处理。
6.3.4增加控制器超温报警功能,在控制器出现故障之前可以采取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6.3.5汽包水位等重要调节、保护系统的输入信号,一般应为三路相互独立的信号,通过分流器将这三路信号变成六路信号,分别进六块端子板和AI卡件,送入两对控制器,一对控制器用于调节、保护,另一对控制器只参与保护。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一对冗余的控制器同时故障时,重要保护失灵的问题。
6.3.6更换重要自动调节系统的执行机构,使之具有完善的操作功能。
6.3.7 DCS失灵时,若主要后备硬手操或监视仪表不能维持正常运行,运行人员应立即停机、停炉。
6.3.8关闭MIS系统接口站中的所有硬盘共享功能,确保DCS系统同MIS系统只具备单向通讯功能。
七、结 束 语
以上案例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的DCS故障的几个比较典型案例,即使将这些案例的反措全部应用到每套DCS中去,也不能避免DCS故障的再次发生。在更大范围内,由DCS故障引发的停机事件也不会太少,有些事件肯定会涉及到控制器负荷率高、网络通讯负荷率高等问题,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手段监测控制器负荷率和网络通讯负荷率,找出这类事件的根本原因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消除这类缺陷也比较困难。
要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源头-DCS的设计和制造抓起,将国内应用的各种类型的DCS发生过的故障情况反馈到有关部门,由有关部门召集专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制度和反措,强制执行,并形成一个大的闭环质量控制体系,长期良性循环。
第五篇:汽车防盗系统的典型故障分析及排除
论文资料:汽车防盗系统的典型故障分析及排除
【原创】一辆通用凯迪拉克无法启动故障排除的体会
故障处理:
某单位一辆凯迪拉克弗里伍德(CADILLAC Fleetwood)车在定点维修厂作常规保养后,待交车时,怎么转动点火钥匙,起动机都无反应。经查,钥匙处于STA档时起动机电磁阀无控制电源到,人为给一控制电源让起动机正常运转,但发动机仍然无法着车,同时仪表出现“PASS KEY,FLAULT”灯亮,并闪烁,由于“PASS KEY”指示灯在系统正常时,打开车匙到ON位,灯亮2S后应熄灭。据此,该故障基本锁定为该车防盗系统触发所致。故障分析与诊断
(一)、故障分析
大家知道,通过故障现象,确定故障范围后,要准确地分析、诊断洗故障,就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出现此故障的系统结构及控制原理。既然此车故障现象表明由防盗系统触发所致,那么此车防盗系统结构由那些组成?工作原理如何?电路图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在爱诊断此故障之前必须搞清楚的。于是我调阅了凯迪拉克—弗里伍德维修技术手册,及相关维修资料。通过资料系统学习,我了解到:
1、凯迪拉克弗里伍德(CADILLAC Fleetwood)防盗系统PASS KEY主要由带阻值晶片的钥匙,点火锁芯,起动机继动器,发动机模块,系统指示灯及中央控制电脑组成。
2、CADILLAC Fieetwood防盗系统工作原理
当打开点灯开关时,防盗模块(中央控制电脑)通过点火锁芯识读点火钥匙中的电阻晶片,进行钥匙检测。如插入点火锁芯点火钥匙的阻值(B2 C2之间电阻)与防盗模块(中央控制电脑)的设置值相对应,则自检通过,中央控制电脑控制熄灭防盗指示灯。对点火钥匙的判定系统,实际上防盗系统控制模块并不直接测点火钥匙的电阻(B2 C2之间)之间而先由防盗模块提供一个基准5V电源线,再根据串接在信号线上点火钥匙的电阻而产生电压信号(不同的电阻会产生不同的电压信号),然后此电压信号(B2处电压)与标准的电压相比较,(该电压可以不是一个 固定值)而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变动,即允许电阻因磨损有一定的误差)通过比较之后防盗控制模块判断出该点火钥匙是否为合法的钥匙,并且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实际电阻值与设定值不同,一般情况下将出现故障,并产生故障码,而且电量防盗指示灯同时防盗控制模块传输给发动机控制模块(PCM)一个禁止启动信号,切断发动机燃油喷射,并控制起动继器电器控制线路断路,禁止起动机正常运转。若通过检测则提供给起动继电器一个低电位,并为发动机控制模块(PCM)提供喷油信号,同时断开仪表盘的防盗指示。
PASS KEY‖防盗学习同的自检状态不仅在打开点火开关时自检,而且还能在发动机运行期间进行自检。所以故障有三种可能,即点灯,熄火和闪烁。其中熄火代表系统正常,起动时点亮后则机智起动着车,而在行驶的自检时出现故障,防盗系统指示灯则以闪烁的方式提醒驾驶者应尽快维修,但此时仍然可以继续行驶。
PASS KEY防盗系统电路
(二)、故障诊断
在对该车防盗系统结构,工作原理作了全面深入分析后,先进入故障诊断环节。维修资料表明,此车防盗系统具有子诊断功能,故障码读取或清除都是通过车上的空调面板按既定程序来完成。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系统有子诊断功能,要诊断故障首先得进入系统子诊断。于是我首先按既定程序进入系统自诊断,读取故障代码:
首先将钥匙插入锁芯,打开点火开关“ON”位。然后,同时按下“TEMP▲”及“OFF”键,此时。空调面板将显示表示已进入自诊断模式。进入自诊断模式后,再按右侧有风扇符号的竖直长键“▲”及“”端选择诊断系统。当空调面板显示出01时,即可进入中央控制电脑系统的自诊断。当按下“OUT TEMP”键时,显示屏上即显示42,43两个当前故障代码。
查阅维修手册故障代码,查明:
42故障码含义为:B2与C2端子或防盗钥匙接地。
43故障码含义为:B2与C2端子或防盗钥匙与电源短路或断路。看来问题出现在点火钥匙与中央控制电脑B2、C2端子连接线路上,于是拆开仪表板下护板,断开点火钥匙与中央控制电脑间阻值传输线束,用数字万用表电阻档检测中央控制电脑端子B2、C2与断开线束(与电脑连接侧的线束)的通断情况。经查明A B2之间和B C2之间线路无短路及断线情况,然后把点火钥匙插入点火锁芯用数字万用表电阻档检测锁芯连接端(A B之间)的电阻,测得阻值为无穷大,无意中晃动了一下钥匙,测得阻值为0.8,再晃动几下,阻值又变为无穷大。于是把测得电阻与表(一)中的15组电阻相比较,发现无一相近。由此确定点火钥匙电阻阻值有问题。于是拔出点火钥匙细细观察,发现此车钥匙造形很是粗糙,一点也不光滑,重量不轻,不像有电阻晶片,据此我初步判断点火钥匙不对,但个我对客户提出点火钥匙不对的疑问时,于是就有了关于车匙的一番争论,经查明这把点火钥匙确实不是原车钥匙,只是一把普通钥匙。(由于车间主任开此车到外办办事不小心弄丢了点火钥匙,避免让人知道,临时配制了一把钥匙,无法启动汽车,还以为是起动机控制线送脱了,把车拖回厂后默不作声,想瞒天过海。殊不知因为他的私事、他的不小心却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普通配匙电阻为0.8。且配制不标准,做工粗糙,钥匙触点与点火锁芯触点接触不好,有时接触到,有时接触不到。所以,线束端(A B间)测得电阻有时为0.8,有时为无穷大。因此,中央控制电脑自检时,确实为非法钥匙,于是,断电(启动继电器控制电源),同时对发动机模块发出参考电压信号,调制发动机模块向燃油喷油器发出脉冲信号,如果代码不吻合,则将锁止喷油,防盗指示灯亮并存储42,43故障码。
三、故障排除
要解决点火钥匙丢失故障的常规修理方案是找到该车点火钥匙的晶片阻值档位,据此车原始资料找原厂配购相同档位值的钥匙,然后,插入点火开关,自动社定匹配后,即可起动发动机。
PASS KEY‖防盗系统的点火钥匙阻值标号,一共15对。其不同阻值对应标号是如下表(阻值±10%)表
(一)标号
电阻值
标号
电阻值
标号
电阻值 1
402
1470
4750 2
523
1870
6040 3
681
2370
7500 4
887
3010
9530 5
1130
3740
11800 要查找此车钥匙的 阻值档位,一般须用专用测试仪J35628 A来匹配查找,操作步骤如下:
利用配匙(无电组织的钥匙)插入点火开关,将转向盘下边的点火开关线束接头断开,将J35628 A上的电阻值输出线接到连接电脑一端的接头上。
利用档位选择开关确定某一电阻档位【共15组,进表】并准备起动发动机,若起动不成功,则需将点火开关处于锁定状态(KEY——OFF)选择另一档位并等待4min。若启动成功,则原电阻值所处党委为该档位。
由于我厂没有专用仪器,于是我利用数字万用表及变电阻器来达到上述目的,用聪电子市场购回的可改变电阻器(15),按表
(一)中15组电阻档位调制好,每组电阻允许在标准阻值上有±10%的偏差,用导线及接插头连接好,将此电阻线接到连接电脑一端的接头上,按上述步骤(3),(4)操作,至发动机启动成功时,用到的电阻器为7500,由此确定此车点火钥匙阻值标号为13号
常规维修方案,车必须留厂待原厂配匙。这样,维修周期较长,而客户要求,由于近段时间接待任务重,此车不易久停不用,特别是现在都已经计划好用此车去接待一大客户,要求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让车能使用。
鉴于此情况,我提出一个暂时恢复汽车使用的维修方案,但必须让客户签一张同意书,允许稍微改动防盗控制线路,即在仪表下护板点火钥匙线束与电脑连接的接头处串联一个7500电阻器。
由此改动,发动机可以启动,汽车可以使用,只是局部防盗功能丧失,又出于安全,在改动线路上又设一个开关(作暗开关用,不用车时关掉,用车时打开)。见图六。由此,此故障暂时予以排除,客户可以用车,待原厂配匙到后,再恢复原车路线,即可彻底解决此故障。
四、结论
通过以上控制电路改动,此车故障得到临时排除,既解决了客户的及须之急,更重要的是缓解了客户与修理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
通过此案例,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现代汽车修理工,不但要加强技术培训,学习现代汽车新技术,新结构,熟练掌握先到汽车控制理论,更要勤于动脑,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于实践中,才能走出维修困境。
同时也警示我们在加强技术提升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员工的诚信教育势在必行,要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
作为修理厂,也要加强现代企业管理,让管理上台阶,杜绝管理盲点,不要因管理漏洞蒙受不可挽回的损失,保证让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信誉度,诚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