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典型经验

时间:2019-05-13 12:4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矿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典型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矿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典型经验》。

第一篇:煤矿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典型经验

煤矿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典型经验

目录

实施严刑峻法 筑牢安全基础 坚定不移追求煤炭生产“零死亡”目标 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 推进四化建设 创新班组管理 全面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8 强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和标准化建设 创建花园式和谐矿区 百色百矿集团有限公司..........................................................14 健全体系 革新技术 创新管理 扎实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晋能集团长治有限公司三元煤业....................................................19 实施“一优三减”筑牢百年老矿安全基础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孙村煤矿....23 管理精细化助推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26 瞄准管理前沿 致力创新实践 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公司...............29 依靠科技进步 坚持自主创新 实现急倾斜和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33 实施“四诺”诚信管理 加强班组安全建设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吕家坨矿业分公司......................................................37 以“七字箴言”为引领 助推企业安全发展 山西高平科兴前和煤业有限公司 41 提境界、抓实训、严考核扎实推进新形势下员工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47 狠抓“五优”矿井创建全面提升煤矿基层基础建设新水平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办公室..........................................................51 面对困难 坚定信心 大力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四川省安全监管局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57 推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 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 神华集团公司...........59 加强培训能力建设 努力打造高水准培训平台 中煤集团大屯煤电公司.....62

实施严刑峻法 筑牢安全基础

坚定不移追求煤炭生产“零死亡”目标

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安徽省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皖北煤电独资、合资、托管、建设的矿井,大都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15对矿井中,高突矿井8对,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及以上矿井5对,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11对,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的矿井12对,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2对。近几年,煤炭市场持续下行,煤炭经济大幅下滑,安全管理难度陡增。2014年,集团公司发生了两起较大事故,安全形势空前严峻。直面问题、剖析原因,我们痛定思痛、果敢亮剑,实施严刑峻法,以霹雳手段严肃处理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员。狠抓问责不留后路,对事故情节严重的责任领导进行“断后路”式处罚,处分期间领导不变更安排,处分期结束也不必然官复原职。严管班子党政同责,推行政工、经管领导安全协管制度,发生事故,同时问责安全生产分管领导与协管领导。重惩典型提级升格,对典型重伤事故比照死亡事故处理,给予分管副矿长撤职处分,矿长、党委书记、安全副矿长降级处分。紧绑工资全员挂钩,对致命性重伤事故、死亡事故,根据后果程度扣罚责任单位10%—30%的全员工资。去年,集团公司问责矿处级干部35人次,其中撤职2人次、降职5人次。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安徽煤监局、省经信委、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监督指导下,我们坚守安全、严守红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以严刑峻法倒逼责任落实,强力推进观念转变、体制变革、管理创新、筑实基础,一举扭转了安全事故多发频发态势,实现了瓦斯“零超限”、煤业“零死亡”,首次开启 “安全年”。下面我就皖北煤电探索尝试的做法,向各位领导、同仁作一汇报。

一、推行一优三减,为筑牢安全基础创造有利条件

要义在于正确处理安全、生产、经济的关系,通过优化系统实现减产量、减头面、减人员,促进煤炭生产安全高效。

(一)转变观念,变革生产模式。应对持续低迷的煤炭市场,传统办法是提高产能、以量补价。这必然导致生产系统复杂、作业人员过多、隐患管控难度加大,不仅未必增加效益,反而大大增加安全风险。这方面,我们曾有惨痛教训。2014年,任楼煤矿发生一起较大瓦斯爆炸事故。当时矿上为了提高产量,井下3个采煤工作面、14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在断层、密闭墙、放水孔、抽采钻 孔等多处漏风的共同作用下,Ⅱ7322收作面采空区内遗煤自燃造成瓦斯爆炸。反思事故教训,我们坚决不再以传统方式组织生产,不再以超产为手段增加收益,下定决心推行一优三减。去年,集团公司不再把原煤产量作为考核矿井的龙头指标、硬性任务,将其由指令性计划变为指导性计划,由核心考核指标变为辅助考核指标,矿井只要完成利润计划就可以了,促进生产由产能规模型向安全经济型转变。省内矿井原煤产量虽然比计划减少120万吨,但单产提高了11.8%,入洗原煤增加了130万吨,原煤吨煤完全成本降低了33元,实现了以效补产。

(二)优化系统,减少采掘头面。统筹考虑矿井灾害程度、煤层赋存条件、生产装备水平等因素,“一矿一策”推进一优三减。2015年省内矿井大部分实现了 “一井一面”生产,少数矿井“一井两面”生产,消除了3面及以上矿井,累计减少了6个面;活动采区由37个减少到28个,关停了恒源煤矿深部井、任楼煤矿北风井、祁东煤矿南部井、五沟煤矿充填开采投料井、钱营孜煤矿西风井等5套地面生产系统;采掘队伍由104支减少到65支,净减少2支综采队、4支炮采队、33支掘进队;采煤工作面与回采巷道掘进工作面,由2014年底的18:81优化到13:40;累计减员分流采掘人员2035人。今年上半年,最后3对“一井两面”矿井也将调整到“一井一面”。同时,把一优三减与去产能工作相结合,拟采取关闭退出、减量重组方式,三年内关闭退出3对矿井,减量生产2对矿井,累计压减产能500万吨。

(三)综合施策,安置富余人员。实施一优三减,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既是重点更是难点。为此,我们制定了十条富余人员转岗分流路径,概括起来就是“退、转、休、输”。退就是退出现有岗位,包括内部退养、停薪留籍、协议中断劳动关系等;转就是转出现有岗位,包括待岗、转岗等;休就是实行内部休假制度;输就是对外输出人力资源,采取 “五险一金”企业兜底方式,鼓励矿井对外输出劳务、员工自主进行创业,已将1000多名生产员工输出到山西振义煤业以及美的、格力、长安汽车等企业。同时,成立转岗创业服务中心,多种渠道帮助富余人员再就业。目前,已稳妥安置分流人员8690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22%。

二、注重管理创新,为筑牢安全基础提供可靠保障

要义是以落实《安全生产法》、压实安全责任为核心,改革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管控能力、筑牢安全根基。

推进安全监管一体化。以前,集团公司、省内煤业、省外煤业都设有安监局,导致安全监管主体不明、权责不清,流程不畅、反应迟缓,力量分散、效能低下。为明确监管主体、夯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效能,集团公司重构安全监管体制,推行一体化管理。把三块牌子、三套班子整合为一,将安全监管、煤业运营职能集中到省内煤业——恒源股份公司。恒源股份公司发挥人才、队伍、技术、管理等专业优势,对省内省外煤矿实施“决策部署一体化、标准制定一体化、调度指挥一体化、监督检查一体化”管理,并设立区域性安全监察中心,实现了重大情况反应灵敏、重点工作跟踪有力、突出问题解决迅速、日常监管覆盖到位。

推进基层工作简约化。为确保生产科(区)管好现场、守住安全,集团公司大力开展去形式化工作,为基层简政减负。本着“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原则,在“员工培训、班组建设、企业文化、精细化管理、党建”等基础管理中,按照“法定、实用、归

一、共享”要求,采取“取消、合并、重整”等方法,砍记录、删表单、减牌板、控检查。同时加强业务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精简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过去,一、二线科(区)在经营、管理、党建等方面的表单、记录等高达142项,繁文累牍不堪重负。现在,各类资料已精简到62项,而且大部分实现了无纸化,生产单位得以从沉重负担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抓好现场管理。

推进全员保安契约化。安全不仅是管出来的,也是经营出来的。祁东煤矿创新引进经济人、股票期权等理论,建立全员安全风险投资管理机制,通过经济契约把员工结成安全经济共同体。矿井按照“自愿投资、差异认购、不得转让”的原则,结合不同岗位安全责任与风险的大小,向员工发售安全“股票”。员工购买 “股票”后,像关注股市一样关心安全。通过每个人对自己安全“责任田”的自觉经营,确保了矿井安全“大盘”的稳定,取得了“共赢”的“好收成”。这种管理模式由管人、管事向管脑、管心延伸,促进了员工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2015年,祁东煤矿 “三违”人数下降了48%,工伤人员下降了75%,轻伤事故创建矿以来最低起数,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健全双控机制,为筑牢安全基础打造有力抓手

要义在于落实安全双控的新要求,健全风险预防控制、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强平台建设,有力把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实施立体化风险预控。以防控重大安全风险为主旨,坚持源头、系统、综合治理,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线下线上结合的立体化风险预控体系。对“一通三防”、防治水等重大风险源,实施集团公司、子(分)公司、矿井、职能科室、生产科区五级预控,进行基层单位日分析、专业部室周排查、集团公司月剖析。对排查出的风险,综合经济投入、技术能力等因素,分别由集团公司、子(分)公司、矿井分级治理,实行任务、标准、责任、时限、监督“五定”闭合管理。同时,构建安全综合自动化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对重大风险源监控分析、预警预报和应急管理。

开展定向化专家会诊。煤炭市场虽然持续下行,但也为深化安全管理创造了更大空间。我们顺势而为、乘势发力,在安全双控中实行专家会诊,为安全生产拉紧“保险绳”、筑牢“防火墙”,增强对复杂安全局面的驾驭力、掌控力。安全专家会诊以促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为目标,运用系统理论,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集团公司每月对一对矿井的安全威胁进行系统性排查、实施根源化治理,杜绝重大事故,降低零星事故。这一举措,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动静结合。既查系统、环境、设备等动态变化的生产要素,又查体制机制、制度措施、执行落实等相对静态的管理保障。二是大小结合。大的方面,对安全生产六大系统实施“体检”,辨识、防控重大风险;小的方面,对生产环境、装备设施、岗位作业进行排查,消除生产现场的突出隐患。三是近远结合。近,是指对现有生产布局、格局进行诊断,确保接替可靠、生产安全。远,是指结合矿井长远生产规划,对采场进行安全、经济论证。在现有技术、装备条件下,对“安全无把握、经济无效益”的采场暂缓开采。目前,划定了5个矿8个缓采区,封存可采储量7706万吨。专家会诊不仅完善了安全双控平台,也有力推动矿井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实现内在、本质达标。

四、持续素质提升,为筑牢安全基础激活动力源泉

要义在于培育工匠式员工、打造专业化干部,练就过硬本领,锻造精细作风,为安全生产注入强劲动力。

大力推行实操培训。利用集团公司实操基地、矿(厂)技术工作室、生产现场示范教学、联合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全真培训等渠道,在员工中大力开展实操培训,有效提升了技能、本领。目前,具有技能等级的员工由2010年的30%提高到70%,建成了6个以全煤行业“技能大师”、“优秀技术能手”领衔的高等级技术工作室,集团安培中心成为全煤首批安培示范基地。

全面创建精益班组。实施“两精、三化”建设,以小班组保大安全。两精,即标准精益、操作精益。构建并推行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作业工序、生产动作、生产工时、成本参数,促进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出安全煤、出高效煤。三化,即班组长专业化、作业流程化、运行市场化。强化班组长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推进班组长由生产工人向专业管理人员转变。现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一、二线班组长,由2010年的5%提高到48%。规范班前、班中、班后工作流程,将班组工作的内容、秩序通过流程固化下来。实施内部模拟市场运行,构建安全生 产要素价格体系以及结算、考核体系,通过市场化交易,把班组打造成自我管理、自主保安、自负盈亏的责任单元。

切实加强干部管理。落实全流程跟班制度,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带班期间,至少巡查2个主要生产系统;其他矿领导 “全流程”(班前会-入井-作业-交接班-升井)带班,进行全覆盖走动式巡查。开办领导干部“三违”学习班,对违章指挥、违反纪律、履职失位的矿副总师及以上领导干部,采取谈心对话、专项培训等方式进行“三违”帮教,2015年有5人次进班学习。

五、强化技术应用,为筑牢安全基础夯实关键支撑

要义在于以技防替代人防、以设备替代人工,在安全生产中走出了一条“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新路子。

实施技术攻关,防控重大灾害。利用集团公司“国家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实施跨企业、跨部门、跨专业技术攻关。瓦斯治理方面,建立了基本参数与预测预报、单项治理技术与装备配套等集成技术体系,大力实施区域治理和保护层开采。2015年,集团公司实现了瓦斯“零超限”。水害防治方面,提出“控水开采”理念,形成了隐伏陷落柱预测与治理、松散强含水层下煤层安全开采、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超前精细探查、水害预测预警及混合水源识别等技术体系,连续13年杜绝了水害事故,累计回收防水煤柱储量1950万吨。

建设四化矿井,促进安全高效。推广综采工作面远距离供液供电系统、液压支架邻架操作液控先导系统、巷修机械化作业线,在采掘工作面全面应用无极绳绞车、异型轨卡轨车、齿轨卡轨车、单轨吊等设备,采区上、下山等主要斜巷全部采用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钱营孜等矿井已实现采掘头面安全可视化,井下主要硐室及地面主要车间运行自动化、无人化;任楼等矿井主排水泵房水泵已基本做到自动化运行,并建立了远程监控系统。推进四化建设

创新班组管理 全面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投资控股公司和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全资子公司-国投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煤炭业务的开发投资和经营管理,现有控股投资煤矿企业13家,生产煤矿14处(包括1处露天煤矿),分布在安徽、山西、河南、山东、新疆等省(区),总核定生产能力3418万吨/年,拥有煤炭储量300亿吨以上。

公司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始终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在充分保障安全投入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装备升级改造和管理创新,涌现出了国投大同塔山矿“人人都是班组长”班组管理模式,国投新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等先进安全基础建设经验,全面提升了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水平,确保了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的整体稳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推进“四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流的煤矿企业

国投新集作为国投公司最大的煤炭企业,始终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管理创新,注重装备升级,把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作为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先后建成位列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的“中国第一对数字化矿井”刘庄煤矿,以传感器技术为代表被誉为“国内首对大型智能化矿井”的口孜东煤矿;国投新集连续5年被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评为“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一)大力推进机械化,努力提高劳动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通过引入国际国内先进的煤矿机械化设备,不断推进煤矿新装备的应用,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保障。采煤机、掘进机、巷修机、台车、侧卸式装岩机、架棚机、“机械手”等先进进口设备比重达到35%以上。目前已实现采煤机械化率100%,掘进机械化率86.9%。

一是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综采装备,优化综采工作面配套技术。其中在刘庄煤矿使用的支撑掩护式电液控液压支架,单架重量达47吨,支护高度、工作阻力大幅提高,配套进口的采煤机和电液控系统,最高月单产664973吨。二是应用液压台车、架棚机、掘锚架充一体化作业平台、CFT干式除尘风机等新型装备,提高作业机械化水平,职工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改善。工作面粉尘净化达到99%以上,整体掘进效率提高3.5倍。

三是应用单轨吊系统,实现综采面回撤一次整架起吊、运输、安装、撤除,解决了传统回撤工艺准备工程量大、运输环节多、运输效率低、需要人员多、安全管理难等问题。

(二)大力推进自动化,逐步减少人工操作。

坚持“无人则安”理念,创建了无人硐室、无人车间和无人工作面,实现了生产、主提、主运、掘进、支护等系统的自动化。

一是建成了以安全可视化为核心的煤矿风险预控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反“三违”的自动化。“三违”识别分析模块可对职工操作行为进行自动甄别、抓拍取证及实时报警,具有传统的安监员巡查反“三违”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平台还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整合,形成了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员工行为管控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因果链为手段的完整体系,规范了隐患排查治理、干部安全履职的“闭环”管理,实现了隐患的提前消除和事故的事先防范。

二是实现了厚煤层工作面自动化无人开采。在口孜东煤矿建成无人开采工作面,工作面采煤机自动运行和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移架成为常态,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并成为安全高效厚煤层智能化开采的示范基地。

三是建成了国内先进的快速自动化掘进作业线。采用国内外自动化配套设备,实现了4项自动化工艺和技术的集成和创新:掘进工作面迎头采用双臂钻车及侧卸式装岩机,同时采用架棚机进行掘进支护工作;壁后采用世界先进的自动化物料充填技术和工艺;物流输送系统采用柴油机单轨吊,工作面迎头采用气动单轨吊;掘进工作面出矸系统采用皮带机、转载机、自移机尾等自动化工艺。

四是实现了井下主运输系统的无人化。刘庄煤矿主井选用德国六绳内装电机式提升机,采用自动化控制,实现了无人化运行模式。口孜东矿于 2013年建成全自动封闭式物料输送系统,在地面设置1个物料配比搅拌站,科学配比的混合料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掘进迎头进行壁后充填,工作面操作人员减少了80%。

五是实现车间与硐室无人值守。通过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逐步实现了主井、矸石井、变电所、抽风机房、压风机房、皮带运输、排水泵房等多个系统、车间和硐室的无人值守,每个矿井平均减少岗位工162个以上,共减员约567人。

(三)大力推进信息化,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一是研发新型信息化矿灯系统。国投新集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研发矿灯新产品,综合了井下工作照明、人员定位、语音通信、双向报警等功能,建成了高度信息化的矿灯系统。

二是建成新型远程调度指挥系统。针对矿井分散的特点,国投新集结合网真会议系统,自主研发了远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集成了全公司生产过程自动化监测监控信息、经营管理的人财物信息、实时视频信息和应急救援的物资车辆等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综合利用,提高了公司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三是建成矿井远程中央集控系统。在单机智能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在顺槽监控中心对主要设备的集中自动化控制和在地面集控中心对综采工作面设备的“一键式”启停。通过井下工作面操作台上的总控设备,对工作面、顺槽、供电、泵站、转载、破碎、刮板、支架电液控制系统、采煤机等设备监控信息全面集成,实现了对工作面各系统的综合自动化控制,实现了集控中心的分区控制和业务协调,保障了中央集控中心职能的高效执行。

(四)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现代化的智慧矿山。

国投新集正以口孜东煤矿为试点,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矿山。目前打造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仓储管理与物流运输新模式,对全矿区设备、材料等物资的仓储、调配、物流等环节进行安全智能管控,变领料模式为配送模式,使物资运输作业人员减少30%,运载车皮数减少25%,运输效率提高30%,做到了矿车运输的全过程监测和物资领用、审核的电子化。

通过推进煤矿“四化”建设,国投新集提升了职工素质和工作效率,实现了机构、人员精简和降本增效,保持了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

二、持续推进班组建设,切实扎实煤矿安全基础

国投公司始终把加强班组建设作为做强做优和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成立了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班组建设总体方案,子公司将班 组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纳入管理提升活动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推进公司班组建设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考评体系,形成了良好的班组建设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三级组织”的作用。

“人人都是班组长”班组管理模式是国投大同按照公司班组建设部署,结合企业特点,把先进管理经验进行实践落地的成功典范。主要做法是:

(一)勇于直面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全面推进“人人都是班组长”管理模式。

国投大同塔山煤矿在建成投产初期,由于职工队伍来自全国13个省,地域文化差异大,且大部分是农民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职工队伍的业务培训普遍不够、技术技能水平不高,难以掌握使用先进的装备,生产效率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推进缓慢,矿井生产能力迟迟不能达到设计标准。

面对困难和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塔山煤矿确定将提高基层管理水平、提升全体员工素质作为破解困境的主要手段,将强化班组管理作为推进工作的平台。2011年初,塔山煤矿在国投公司推行的安全和谐班组建设基础上,全面创新实行一种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每一个班组成员作用,以推行全员轮值为抓手的“人人都是班组长”的班组管理新模式。

(二)不断丰富内容,逐步完善“人人都是班组长”班组管理模式。“人人都是班组长”的班组管理模式核心内容是:一个体制、三大平台、四项机制。

1.一个班组轮值管理的组织体制。

这种体制是在保留原有班组长的基础上,设立由一名轮值班组长和分别负责安全、学习、和谐、士气的四名轮值委员组成的轮值班委会。四位轮值委员一起辅助正式班组长管理好班组;人数较多的班组还增设由轮值委员领导的轮值管理小组,全班成员按一定周期进行轮流任职轮值班组长和轮值委员。同时,明确划分轮值班组长和轮值委员的职责、权限和利益,让他们有责、有权、有利。

“三有”轮值体制让每个员工都有参与班组管理的机会,每个员工在不断的轮值角色转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内在动力,激励员工由被管理者向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使每一个员工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参与,每个人都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改进者、创新者。2.三大轮值管理平台。

一是例会平台。也就是班前会和班后会平台,在班前会讲工作计划、安全事项、学习措施、分配工作,提振士气,关注职工情绪;在班后会总结、评优、分析、表扬、批评。例会全部由轮值班组长主持,四名轮值委员重点发言,在这个平台上,轮值班组长和委员组织才能和业务素质得到充分展示。

二是看板平台。班组日常管理以看板为载体和表现形式,将制度、考勤、绩效、工分、问题等诸多要素在看板上公布,达到时时提醒、时时对标、时时激励的效果,实现了班组管理的公开、公正、公平。

三是轮值案例平台。采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的方式,以“说想法、说看法、说做法”为主要内容,通过人人写案例,分享案例,让每个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管理,提高员工对问题的敏感度和安全意识。

3.四项人本管理机制。

一是分享评议机制。让员工讲案例、讲技术、讲经验、讲亮点、讲感受,实现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和进步的成果,以问题为师、以实践为师。集体评议产生员工每日工分和每日一明星,让员工点评当班人和事,给予表扬和批评,实现评议别人、激励自身。

二是竞争激励机制。开展班组内赛安全、赛创新、赛节约、赛技术、赛学习等活动。通过每日、每周、每月、每季、每年评出班组的安全之星、质量之星、学习之星、创新之星,即时鼓励、即时嘉奖,并命名荣誉称号。实现用荣誉激励行为、创造价值、塑造品格、产出绩效。

三是责任链锁机制。一人违章或有事故,身边工作人员共同承担责任,整个班组受损失。实现安全自保、互保链锁。

四是制度公约机制。每项班组内部制度都要经过班组共同协商研究、人人参与,全员签字确认,大大提高了制度执行力,实现了我的班组我做主。

(三)强化组织落实,“人人都是班组长”班组管理模式效果显著。“人人都是班组长”的班组管理模式,重点是通过轮值,激活员工的潜能、激励员工参与,形成一种人人参与、人人发力、人人负责、人人都是动力引擎的“动车组”管理方式,是煤矿班组管理的一次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实行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塔山煤矿各项工作的落实,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夯实,人员素质明显提升,企业管理也有了落地的平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综合绩效稳步提高。强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和标准化建设

创建花园式和谐矿区

百色百矿集团有限公司

百色百矿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广西百色矿务局(简称百矿集团),是广西百色市属国有企业,于1956年建矿,目前全资和控股企业22家,资产总额180亿元,是广西主要的褐煤生产基地。

2005年前,百矿集团年产煤不足30万吨,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生产工艺落后,通过强力推行小煤矿的机械化、标准化建设,努力打造花园式和谐矿区,着力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开创了在南方复杂地质条件下中小型煤矿安全、高效、环保、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矿井新模式,企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发展成为跨区域、跨行业的综合性能源企业,连年实现安全效益双丰收。主要做法是:

一、推进小煤矿机械化改造建设,全面提高工效,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一)解放思想,抓住机遇。

百色煤田煤炭赋存条件十分复杂,是典型的软岩薄煤层及断层发育矿区。2005年以前,百矿集团所属煤矿均采用炮采、炮掘生产工艺,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串车提升,生产效率相当低,最大的生产矿井生产能力不足15万吨/年,并且顶板、运输、放炮等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濒临破产。面对困境,我们对矿井的支护方式进行了多种改革和尝试,但都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企业在重重困难中艰难度日。

随着国家调整、优化煤炭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战略的实施,面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困境,我们意识到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经过反复参观考察、研究论证,企业管理层作出决策:在条件相对较好的东怀煤矿搞综采综掘试验。但是,决策一出台立即遭到多方的质疑反对:广西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储量少、煤层薄、断层多,不能搞机械化几乎已成了专家定论。特别是东怀煤矿,煤层底软易鼓、顶板破碎易漏等,投资上千万元的滑移式支架刚遭到失败,投资打了水漂。如果再投资上亿元搞综采综掘,一旦失败,企业立即破产,有人说,不上机械化是等死,上机械化是找死。

面对重重阻力和压力,我们没有在专家的“定论”面前裹足不前,决心勇闯“禁区”。公司成立了机械化改造领导机构,设立了技术攻关小组,组织技术骨干到全国先进煤矿考察学习,与装备生产厂家及科研单位反复研究论证,并把其 他单位成功发展机械化的典型案例与百色地区的资源条件相比对,力争在技术、装备条件上找到搞机械化可行的依据。为解决机械化改造资金问题,我们引进澳门客商等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在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实施矿井合作开发模式。为了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我们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了“解放思想、要不要上机械化”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和引导,绝大多数职工对推进机械化建设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从不赞成到赞成,实现了认识上的统一。

(二)以点带面,统筹推进机械化改造。

2005年,东怀煤矿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进行了综采综掘机械化改造,全部淘汰了传统落后的炮采、炮掘工艺和串车提升方式,矿井原煤生产能力由15万吨/年迅速提升到150万吨/年,采煤面由4个减少到2个、掘进面由8个减少到4个,用工人数由原来近1000人减少到500人。

东怀煤矿机械化改造成功后,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并从2007年底开始先后对所属那怀煤矿和东笋煤矿进行机械化改造。那怀煤矿原是百色县办煤矿,2001年兼并重组,煤层厚度仅为1.2~1.6米,且变化大、断层多,兼并前矿井年产原煤不足2万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那怀煤矿大胆进行综采综掘机械化改造,甩掉老生产系统,引进了薄煤层综采机组,矿井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年,比兼并改造前增长了30倍,采煤面由4个减少到2个、掘进面由7个减少到4个,用工人数由原来650人减少到400人。东笋煤矿是建于1956年的老矿井,主采煤层已基本采完,目前开采的煤层厚度仅为0.5~1.0米。结合实际,我们与有关设备厂家实行产研结合,共同研制出机身高度仅0.6米的采煤机组、高度仅0.85米的掩护式液压支架,全套设备投入使用后,生产能力由原来的9万吨/年提升到30万吨/年,采煤面由4个减少到2个、掘进面由8个减少到4个,用工人数由原来近600人减少到300人。

截至2008年底,公司全部矿井实现了机械化开采,引起强烈的反响,广西自治区政府专门印发文件要求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百矿经验”,辐射带动了广西区内小煤矿机械化改造,并取得重要进展,扭转了广西小煤矿落后面貌。同时,我们不断总结完善,坚持“以矿带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依托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抽调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各专业人才到整合矿和新建矿中,从矿井规划、系统建设、装备配套、队伍培训、资金筹措等方面按照综合机械化矿井的模式建设,整合技改了靖西县锰矿,使该矿生产能力由30万吨/年提升到120万吨/年;整合技改广西都安县那精煤矿,矿井生产能力由3万吨/年提升到60万吨/年;对贵州省大方县安强煤矿和六枝特区六龙煤矿控股合作,进行机械化改造,矿井产能由9万吨/年提升到60万吨/年。基于我们在中小型 煤矿机械化改造方面具有的技术优势和成熟经验,我们成立专业化综采技术输出服务公司——百能公司,为广西环江县下金煤矿、云南富源县宏发煤矿提供机械化改造服务;托管贵州鑫悦集团6对矿井,实施全面机械化改造;目前,签约托管贵州丰联矿业集团16对矿井,整合技改为7对现代化机械化矿井。

全面实施机械化改造,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与改造前的2005年相比,百矿集团煤炭产量从不足3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矿井煤炭回采率提高了30%,平均回采工效由原来的每个工日2.0吨提高到32吨;年产值从不到8000万元增长到49亿元,利税从不到1000万元增长到约5亿元。2015年实现利润1.2亿元,吨煤成本159.2元,职工收入保持稳定,人均收入达7万元;生产安全事故大幅度减少,连续五年实现零死亡,截至2016年3月底,那怀煤矿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558天,东怀煤矿连续安全生产2093天。在小煤矿机械化改造成功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推进技术进步,当前,我们正在东怀煤矿实施“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试点,逐步向自动化采煤迈进。

二、创新安全管控理念,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深入开展

多年的实践证明,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改善矿井作业环境、保障生产安全的必由之路。我们通过深化、细化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宏观系统化、微观单元化”安全管控办法,推动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深入、持续开展。

(一)深化细化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一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我们将矿井每条巷道、每个硐室、每个采掘工作面和每个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分解落实到矿领导、科室及工区领导身上,实行专人负责,并将责任人的工资与所负责的区域标准化达标情况直接挂钩,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实施“三三”制安全管理。明确矿井的安全生产“ 集团公司、二级公司、基层矿井”三级责任主体,实行月度安全管理“ 日常监管、二级监管、一级监管”三级监管,每周进行“ 优秀、良好、合格(不允许存在不合格等级)”三级安全绩效评定。

(二)探索建立“宏观系统化、微观单元化”安全管控理念。

一是推行宏观安全管理系统化:按照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要求,以装备先进、系统集成、安全高效为方向,对矿井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 灾害防治系统,按规范化设计、标准化施工、科学化验收、高效化运行进行系统化管理,每月对各系统开展排查,凡存在缺陷、无法有效运行的系统,列入重大事故隐患,实施挂牌督办管理,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现场验收销号闭合管理,形成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的长效机制。

二是推行微观安全管理单元化: 将各生产系统分解细化,岗位工种、重要设备设施及关键作业地点等划分为安全管理单元,对安全管理单元进行“预警、预防、整治、培训、责任”五要素安全管理,主要是:

预警:对安全管理单元内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辨识。如那怀煤矿将井下划分为43个岗位(工种)、20个重要设备设施、10个工作地点、10个重要硐室和矿井“六大系统”等89个安全管理单元。

预防:对安全管理单元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整治:对安全管理单元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维修,并对存在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培训:对安全管理单元内各岗位、设备、工作地点及系统单元,制定相应的培训方式、方法及要求,并组织实施。

责任:对安全管理单元按“矿、队、班组”三级进行管理,对“矿、队、班组”三级层层落实责任。

通过推行微观安全管理单元化,使矿井安全管理触手伸至每个作业现场、每台设备设施、每个岗位人员,实现无盲点、无死角、全覆盖管理,有效解决了人的“三违”行为、机械故障、零敲碎打事故的发生,同时极大了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三年来,工伤事故由2013年的16起,下降到2015年的8起、千人“三违”率由2013年的3.2,下降到2015年的1.8。东怀煤矿、那怀煤矿、六龙煤矿连续三年保持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称号,其他煤矿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化。

三、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建设花园式和谐矿区

在全力推进煤矿机械化建设的同时,我们按照“井下标准化,地面花园式”新理念,实现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一是对井下生产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安装自动除尘、降温系统,降低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同时建立了从井口安全文化走廊到井下运输大巷的文化长廊,井下建有音乐大巷,有咖啡吧,有优美靓丽的 山水风景画,安全宣传牌等,井下生产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二是对地面工业广场进行“花园式”改造。矿区按照“一广场一园一湖”的模式,实施大面积、广覆盖、全方位的绿化工程,矿区的绿化率达到80%,一步一景,昔日“脏、乱、差”的煤矿变成了“常年有花,四季常青”的花园式生态矿区;消灭了锅炉,倒掉了烟囱,地面煤仓全部实现密闭式仓储,“出煤不见煤”,建设了矿井污水排放沉淀净化系统,污浊的矿井水变成了清澈的湖水,湖中鱼儿成群,欢怡畅游,湖上鸟儿追逐,野鸭往返;建设了煤矸石砖厂,所有煤矸石全部制成建材用砖,实现了煤矸石的综合循环利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精心构建“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同心互助”四位一体的帮扶救助机制,投资3.2亿元,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2209套,安置近万人,职工人均居住面积由2008年的不足4平方米增加到25平方米。为职工办理“五险”的基础上,又为职工办理了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和雇主责任险等,与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煤矿正走向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良性发展。

百矿集团通过实施机械化、标准化建设,打造花园式和谐矿区,实现了煤炭产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目前,百矿集团在做稳做优煤炭主业的基础上,已构建起煤电铝网一体化发展的循环产业集群,企业实现了转型跨越发展。健全体系 革新技术 创新管理 扎实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晋能集团长治有限公司三元煤业

晋能集团长治有限公司三元煤业位于长治市郊区,1997年9月投产,核定生产能力260万吨/年。

多年来,三元煤业积极践行“赢在细节,重在执行”的理念,健全体系,革新技术,创新管理,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这条主线,推行安全量化管理系统,走出了一条具有三元煤业特色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之路,实现了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岗位达标,有效地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连续9年被评为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国家级)矿井。全公司建矿以来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事故,2015年在煤炭市场不利的形势下,完成利润3.94亿元,取得了安全生产的双丰收。

一、健全工作体系,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岗位达标

(一)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组织体系。成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组,总经理担任组长,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和各专业组等管理机构,负责标准化建设的规划、实施、检查和考核等工作。做到了有领导、有组织、有规划、有监督、有考核。

(二)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责任管理体系。公司大力推行质量标准化建设包保制度。年初,层层签订安全质量目标责任书,确定全年的工作目标。按照“横向分工负责、纵向逐级负责”的原则,对全年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形成了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厂队、厂队保科室、科室保全矿的目标责任包保体系,将每一条巷道、每一台设备,都划分到相应的责任单位、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挂牌明示。

(三)细化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体系。编制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具体执行要求》和《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管理手册》,涵盖了30个部门、440个岗位,实现了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流程、每一个步骤、每一个事项都有具体的标准和执行要求。

(四)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体系。

一是设立安全质量标准化专项考核基金。在原工资分配办法基础上,单独设立了安全质量标准化专项考核基金800万元,逐月考核,季度兑现。二是推行质量标准化积分制考核。对标准化检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级,并根据问题级别不同的对应不同的奖励,对查找出问题的人进行奖励,每条问题从3元到1000元不等,季度兑现;同时,对造成问题的人进行处罚。运用经济杠杆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发现和解决安全质量标准化问题的积极性。

三是严格奖惩兑现。我公司规定每月最后三天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全面开展“拉网式”排查,安全科对查出的问题分类、建档,考核结果和单位领导的“票子、面子、帽子”挂钩,和职工的收入挂钩,形成了促进标准化工作不断提升的利益驱动机制。2015年,兑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奖励800万元,因质量标准化问题处罚56万元。

二、强化“三基”建设,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强化“三基”(基础、基层、基本技能)建设,本着立足实际,按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通过多年持续的投入,不断提高安全装备水平,提升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保障水平。

(一)扎实基础,促进生产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通过优化生产系统,抓好工艺改进,并及时淘汰落后装备、工艺和方法,实现了基础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科学性、标准化。

1.优化通风系统。公司在2012年被鉴定为高瓦斯矿井后,对矿井通风方式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中央并列式(一进一回)变为中央分区式(两进两回),提升了矿井通风能力,优化了通风系统。

2.改进采煤工艺。将工作面由180米延长至350米,减少工作面煤柱留设损失量,减少巷道掘进成本,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积极应用小煤柱开采技术,将留设的煤柱由12-15米缩减到5米,并在回风顺槽采空区侧采用锚网、锚索与喷浆、注浆联合加固支护技术,实现了支护一体化、荷载均匀化,巷道更加稳定。

3.引进掘锚一体机。掘锚一体机每天掘进进尺在18米以上,速度快、效率高,相当于普通掘进机进度的2倍。在使用过程中,结合井下工作需要,我们也对掘锚一体机进行了一些改进,在机组上增加探放水设备,解决了独立探水钻机使用不便的问题,将机组上的帮钻拆除、重新安装液压钻机打设巷帮部锚杆,解决了因机组帮钻滞后造的成片帮问题。通过改造,机组掘进工效增幅40%,最高月单进506米,发挥了减人提效的效果。4.提升装备水平,强化机电运输管理。在一、二、三采区实现辅助运输胶轮化,在四采区实现单轨吊运输,避免了使用多部绞车运输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还解决了职工上下班的乘车问题。自主研发的液压支架起吊装车装置,可消除工作面支架起吊过程中的脱钩、崩绳、人工操作等隐患。安装了皮带运输、供电、排水、通风、压风自动化系统,实行地面远程控制,实现中央变电所、泵房、通风机房、压风机房无人值守。

(五)研发新技术,推进粉尘治理达标。研发了“气水两相喷雾”添加“粉尘抑制剂”新技术,对采掘工作面、转载点等区域的防尘工作进行了综合改造,提高了防尘效果。综采工作面回风流的粉尘浓度由原来的36.3 mg/m3降为6.0mg/m3;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的粉尘浓度由原来的38.5mg/m3降为7.6 mg/m3。

(二)强化基层管理,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实到班组。

一是构建团结和谐班组。推行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七步法”(会前摸底、会上交底、入井前和上岗前查看、班前确认、班中巡查、交班前验收和进行安全交接、班后总结),大力开展安全理念引导、亲情文化渗透、安全行为养成、素质技能提升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技能型、安全型班组,增强班组的凝聚力、战斗力、亲和力,形成丰富多彩、独具三元特色的班组文化。

二是实行“三六制”生产工作制度。2014年8月取消夜班生产,在采掘队组采取每天两班生产、一班检修的模式,每班由原来的8小时减少为6小时,解决了职工休息不好、疲劳作业的难题。取消采掘队组夜班后,不仅产量和掘进进尺没有减少,效率反而有所提高,同时违章和事故也大幅减少,2015年的违章人数下降了35%,基本实现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三)强化技能培训,促进职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素质提升。以贯彻规程、标准、基本行为规范为重点,促进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提高员工标准化作业能力。

1.开展标准化培训。公司大力开展“学标准、用标准”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到我公司讲解标准化中的各专业内容,强化职工实操培训,为职工学标准、懂标准、干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6月至今举办了5期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班,共培训1600余人。

2.强化实操培训。公司先后建成2个实验室、1个特种作业实操室、1个职工培训实习基地,承担新工人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岗位练兵等任务。积极 推行“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培训法,结合岗位对标,实现了由课堂培训到现场培训,由传统考试到实际操作考核的转变。

3.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设立技术创新奖和“五小竞赛”(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奖,通过经济杠杆来鼓励职工学技术,参与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掀起了职工学技术、学技能、重创新的热潮,大大地提高了职工基本技能,有力地提升了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水平。2015年,有11项技术创新、26项“五小竞赛”成果被采纳运用,分别给予了500~6000元奖励。

三、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管理水平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过程中,我们创新推行了量化管理系统和“挂账式管理”。

(一)推行量化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及电子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质量标准化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总结的动态闭环管理,实现了对采、掘、机、运、一通三防等各标准化专业问题考核的细化、量化。系统由井下手持仪、井口隐患录入触摸屏、井下基站、身份识别卡等设备组成,通过井下无线网络完成对问题的发现、三定、审核、处理、复查、督查的流程化管理,并可实时监测已发现问题的处理进展,通过综合自动化和信息化平台进行远程控制,对各类异常问题进行及时预警。

(二)实施“挂账式管理办法”。为体现管理的人性化,在质量标准化监管过程中,我们对首次违反标准化标准要求、出现小问题的人员不做处罚,安全科开具“安全挂账通知单”,进行挂账登记管理,单位问题挂账科队负责人,个人问题挂账个人。若一个月内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则连同上次挂账处罚金额一并进行处罚。一个月内不出现类似问题,则挂账通知单撤除,对挂账人员进行销账。但对于出现的质量标准化方面较大的问题,则要对责任部门和人员实行责任连带追究,全队停工培训,七长参与监考,副队长以上领导考试不及格的进行降职,复考合格后方可复职;班组长考试不及格的就地免职;普通员工不及格再次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实施“一优三减”筑牢百年老矿安全基础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孙村煤矿

孙村煤矿位于新汶煤田中部,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开采历史。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20万吨/年,有7个可采煤层,6个开采水平,矿井系统复杂、人员多,且随着矿井开采深度逐步增加,经济可采储量减少,高地温、高地压及冲击地压等灾害日趋严重,制约着矿井安全高效发展。为破解百年老矿开采过程中的诸多难题,我们坚持推进矿井“一优三减”(即以系统优化为出路,实现减系统、减头面、减人员),构建矿井“331”系统优化模式(即生产布局“三级优化”、生产系统“三大优化”及核心技术一项保障),对复杂系统进行颠覆式改造,逐步探索出了百年老矿千米深井安全高效开采新模式,为矿井安全生产、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实施生产布局“三级优化”

一是优化开拓布局,新建千米立井。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深部储量日趋减少。新矿集团将邻近2个矿的深部资源整合到孙村煤矿,扩大了矿井深部开采范围。在此基础上,我们按照新井建设模式,于1984年开工建设全国第一个千米立井,1996年正式投用,实现了第五水平与地面的直接连通,将6个开采水平优化为2个,矿井辅助运输环节多、进风线路长、人员运送困难等难题迎刃而解。矿井最深-1100米水平采用立井加一级斜井延深方式,水平垂高由以往的200米加大到300米,为千米深井开拓方式提供了借鉴。

二是优化采区布置。针对分区式布置采区煤柱易产生集中应力、导致煤柱损失等问题,我们将深部采区布置由分区式优化为片盘式,增加采区走向长度,将-1100水平一、二采区合并,使采区走向由原来的500—600米加大到目前的1300—2600米,实现了合理集中生产,减少准备巷道2000米,降低了万吨掘进率。

三是优化工作面布置。孙村煤矿以开采薄及中厚煤层为主,我们坚持“设备换人”的理念,不断提高采掘装备水平。通过矿井开拓布局的优化,解决了原有生产系统制约现代化采掘设备安装的难题,为矿井淘汰落后的采掘工艺奠定了基础。按照“建大井、放大面”的思路,增加工作面长度与储量,工作面个数明显减少,采掘接续紧张局面得以缓解。目前,综采率达到100%,综掘机械化程度达到70%以上。

二、开展生产系统“三大优化” 为解放浅部生产系统压覆的大量经济可采储量,孙村煤矿未雨绸缪、超前谋划,紧紧抓住前几年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2003年至2013年累计投资2亿元,对矿井浅部生产系统进行优化改造,报废原有二到五水平生产系统,在采空区保护范围内重建生产系统,布置井巷工程8000米,解放了浅部井筒保护煤柱1500万吨,实现了系统换煤。形成了深部与浅部同时生产的格局,缓解了深部开采压力。

一是优化提升运输系统。主运系统新建二到四水平、四到五水平皮带井,使主运系统由原来的9个环节减少到目前的4个,总运输距离由6950 米减少至5200米,提高了矿井主运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年节约运行费用500余万元。辅助运输系统通过新建两级轨道暗斜井,打通了浅部斜井和深部千米立井的联络通道,减少了辅助运输环节,缩短运输距离2700米,人员下井时间减少2个小时,打造了老矿深井半小时运人圈,提高了矿井抗灾能力和劳动效率。

二是优化通风系统。新建-800千米回风立井,降低了通风负压和通风阻力,2013年停运浅部-400风井,解放了风井保护煤柱372万吨,累计封闭闲置巷道45600米,矿井在籍巷道由原来的近13万米降至目前的8万米,矿井通风负压由原来的3700帕降至目前的1500帕。

三是优化排水系统。新建-800中央泵房,报废了原泵房,安装大功率、大流量、高扬程水泵,将原来五级斜排改造为一级立排,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千米立井矿井水直排至地面,减少了排水环节及排水费用,提高了矿井防洪抗灾能力。

三、做实技术创新保障

为了保障系统优化工程的顺利实施,安全高效开采深部资源和浅部煤柱,我们组织开展了矿井核心技术的优化创新,有34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一是创新上行卸压开采技术,解决煤柱区域开采应力集中及深部二层煤复合顶板开采难题。二是创新巷道穿老空区技术,实现改造系统与浅部煤柱高效连接。通过超前探查及注浆锚索加固等综合措施,成功穿过采空区,解决了采空区附近巷道布置及支护难题。三是创新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实现深部区域安全生产。按照“布局合理、措施到位”的原则,上全各种监测及防治系统,冲击地压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深部采区通过备用掘进工作面,实现防冲与掘进工艺协调,合理组织生产。四是创新高强支护技术,成功研制500#及600#高强度锚杆及注浆锚索,实现深部围岩控制。五是创新冰冷辐射降温技术,解决高温热害治理难题。自主 研发了冰冷低温辐射降温技术,可使采掘工作面温度降低5-7℃。六是创新煤矸石似膏体自流充填技术,解决浅部开采地面塌陷及地面矸石污染问题。

通过实施“一优三减”,孙村煤矿破解了制约百年老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2013年完成对原有生产系统的优化改造后,目前,开采水平已由原来的6个减少到2个、生产采区由5个减少到3个、回采工作面由5个减少到3个、掘进工作面由19个减少到7个,井下生产人员由3753人减少到2037人。煤炭生产综合成本由2013年的612元,降低至今年一季度的 427元,降幅30%。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4月26日,我矿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501天,创建矿以来的最长安全生产周期。

管理精细化助推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

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是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控股的省属大型股份制能源企业。企业地处高原煤都——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井田面积138.3平方公里,设计年生产能力1200万吨。安全是天,是煤矿企业永恒的主题。近年来,红柳林矿业公司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煤监局及陕西省委省政府、陕煤化集团关于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从确保矿区稳定和谐发展的新高度,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一、强化超前预防,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我们将安全生产工作的防与治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深入研究隐患、风险的规律,做实风险预控工作。

一是在“零敲碎打”事故预防方面,我们发动全员反复讨论,提出了“双危”辨识法,即人的危害操作和物的危险状态96条,比如,对采煤机司机的检查就是“未戴或未正确佩戴安全防护头盔割煤作业”等三条规定,找到了风险管控的关键节点和主要方面,有效防范了“零敲碎打”事故。

二是在岗位作业控制方面,我们强化现场过程管理,实施班前抓菜单式安全确认、班中实行三三整理、班后进行总结的闭环管理。重点强化对个人精神状态、零散岗位、岗位交接班等的监管,坚持开展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加强了岗位作业风险预控。

二、强化素质建设,提升安全行为能力

红柳林创新培训形式,突出技能提升实战化、素质培训常态化,全面提升员工安全行为能力。

一是双向培训。开展了“管理人员培训员工理论知识,员工培训管理人员操作技能”的双向培训活动。截至目前,红柳林公司在采、掘、机、运、通等专业共选拔员工教师51人,开展双向培训200余场,培训人员850余人次,提升了管理人员抓“三违”、查隐患的精准性,增强了工人岗位作业的实操性。

二是全员岗位练兵。开展了以练就岗位“绝技、绝招、绝活”为主的基本功训练。员工们针对自己的岗位特点,进行技能、记忆力训练,使员工操作技能更加精准和精湛,促进了安全生产。

三是全员参与学习。坚持全员学习常态化,组织开展“一年一本书”学习活动、“一月一主题、一周一话题”教育活动和“一天一案例”警示教育活动;要求员工每天利用晨会和班前会时间谈心得、讲体会,做到了员工教育员工,员工引导员工。

四是强化制度学习。让制度制定部门,深入基层对制度核心内容进行讲解、释疑。通过精准宣贯,让员工对制度有全面的认识,推动了员工由被动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变。

五是鼓励全员参与创新。要求每名员工都围绕自己的岗位查找设备、工具、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开展全员岗位创新活动。制定了《全员岗位创新管理办法》,根据积分年终评选出创新状元、创新明星和创新能手,进行奖励;每项创新都以创新人的名字命名,使创新的员工受到鼓舞。目前,共申报创新项目2640项,其中70项专利获国家授权。

三、强化技术应用,保障装备运行稳定

红柳林公司坚持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前沿的科学技术,确保装备的本质安全。

一是应用机环双检技术,提升现场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我们应用了点检制和巡检制相结合的机环双检技术,分析查找设备、设施、系统的故障易发点、弱点、盲点,以设备的点检、操作环境的巡检为内容,确定点检巡检项目。机环双检技术的应用,保障了设备的稳定运行,使设备隐患下降了75%。

二是应用人机工程技术,确保人机的和谐匹配。我们以人机系统优化工程为载体,建立了包含员工身高、体重等资料的数据库,有针对性地进行了257项人机工程项目优化,并对习惯用左手的57名员工、佩戴眼镜的228名员工进行岗位调整,做到了人适机、机宜人,人岗相适。

三是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实现设备全过程监管。我们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设备台账为基础,对设备的购置、验收、出入库、使用、维修、改造、配件、封存、报废处置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明确了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设备从购置到报废的全过程监管。四是应用智能化技术,推进矿井生产系统安全管理。我们以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实现减人提效、无人则安。管理人员通过手持机就可将井下发现的隐患信息直接传输至地面控制系统,通过信息平台自动分析得出结论,自动形成管理建议及防范措施,自动生成报表和绩效考核表。目前,我们已实现了井下变电所、机头硐室的无人值守,并建成了一个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一个班的生产人员由13人减少为5人。

四、强化标准化建设,确保环境安全可靠

红柳林用更高的标准、精细的管理打造良好的矿井环境,保障了安全生产。一是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动态达标。我们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为制度保障,以“三一、三公” 机制(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套人马,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为载体,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规范管线吊挂、巷道成型、材料码放等,把“毫米、秒、刻、厘”的精确作业法融入到现场的每个环节。比如,采煤工作面的支架,国家标准检查验收规定10个点,红柳林公司规定工作面支架要逐台验收,共174个点,远超国家标准。

二是以四项应用实现物品设备的行迹管理。我们在现场管理中,积极推广四项应用(定置、编码、标识、看板)。井下所有设备、设施的重点部位结合面和紧固位置,都设置位移辨识线;井下设备、设施、材料编码摆放,整齐有序;重要场所、地点悬挂安全警示牌、避灾路线示意图;作业现场悬挂作业流程、隐患处置等看板。

截至2016年4月底,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已累计实现安全生产2570天。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红柳林矿业公司将继续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本质安全为准则,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为企业安全生产、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瞄准管理前沿 致力创新实践 打造煤矿特色安全心智培训模式

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公司

近年来,山东能源肥矿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系列部署要求,把安全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文化铸魂,重塑员工心智,再造管理流程,创建安全心智培训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新时期煤炭企业实际的安全培训之路。

一、拓宽视野,勇于变革,突出安全心智培训创新性

管理是企业永恒主题,创新是发展不竭动力。多年来,肥矿集团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坚持探索安全生产的新规律、新机制,持续创新实践,在实施“5F协同管理法”、构建安全管理“十个体系”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安全风险预控关键环节,着力夯实安全管理根基。“海因里希法则”指出,每一起事故的背后都隐藏着大量的隐患,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决定性因素。长期以来,违章重复发生、屡禁不止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棘手问题。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肥矿集团基于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安全规律的认知把握,借鉴国内外安全文化、心智模式、智能模拟培训等研究成果,运用心理学、认知学、行为强化理论,创建安全文化培训学院,推行目标定向、情境体验、心理疏导、规程对标、心智重塑、现场践行、综合评审七步流程的安全心智培训模式。开发应用安全闭环管控信息系统,针对区队、班组及个人三个层级,根据不安全行为类型和安全隐患源,制定违章积分管理办法,设定黄牌、红牌等界线,凡是达到触线标准的,相关责任人进入安全文化培训学院进行培训。同时借助这一模式,将培训范围扩大到素质提升的各级管理人员。安全心智培训模式的推行,实现了员工安全培训身、心、灵一体化和谐统一,全公司安全培训工作增添了新鲜动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以人为本,多维实施,突出安全心智培训科学性

安全心智是员工在生产过程当中形成的对于外界安全的认知地图,它根深蒂固于员工心中,影响员工行为。安全心智培训模式的内容是“七步法”,核心是“重塑魂”,关键是“改变人”。深度融合信息化,实施精准培训,采取心理教学、互动体验、岗位践行等方式,七步流程层层递进,形成闭环,力求“受教一次、净化心灵、管用一生”。

(一)注重问题导向,实施个案式培训,由“千人一面”向“一人一案”转变。违章各不相同,培训必须有的放矢。根据学员所在单位提出的培训意见,认真研究入校分析报告,利用心理量表、沙盘疗法、入校会谈等方式,搜集整理学员资料。从知识、技能和心理三个维度重点分析违章者的心理诱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不同岗位科学订制培训菜单并进行评估。成立评审小组审定培训方案,在13至15天的培训期间,结合学员自我需求和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和细化培训计划,实施个性化培训。一名区长因工作被动、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单位送其进校学习。教师借助心理量表测试、深度会谈等方式,发现他有激情但工作方法简单,有干劲但不善协调,为其制定了侧重沙盘疗法、管理对标、团队协同的培训方案,该同志愿意学、学得深、悟得透,自身素质有了较大改善,返回岗位后,迅速打开了局面。

(二)注重自我感悟,实施体验式培训,由“课堂说教”向“情境模拟”转变。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触动身心、震撼心灵。搜集各类伤亡图片500余幅,组织学员观看和分析,达到冲击学员视觉的目的。搜集煤矿主体专业的事故警示视频117部,拍摄真人事故还原3D影片,达到震撼学员心灵的目的。设置反例体验项目13个,根据学员专业、违章性质以及容易造成的伤害,组织学员进行体验,达到触动身心的目的。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员思考安全、违章和家庭幸福的关系,有效解决了过去浅表式教育、对事故伤害认知感不强的问题。一名违章人员模拟伤残状态下去食堂买饭、到开水间提水等日常生活,真实体验伤残员工身体的不便和心灵的痛苦,动情地说:“坐在轮椅上,我想到了父母妻儿,如果自己真的身体伤残了,谁来照顾他们。以后说什么我也不违章了。”

(三)注重把握心理,实施疏导式培训,由“违章处罚”向“帮扶疏导”转变。思想通则行为变。填写情绪测评表、抑郁测评表、焦虑测评表、情商测评表等量表,了解学员情绪状态。运用压力与情绪管理设备,评估学员情绪压力等级,帮助学员压力释放、情绪平抚、自主调节。实施“一对一”咨询和箱庭疗法,引导学员消除心理困惑,塑造安全认知模式。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学员在团体中自我成长和协作的能力。进行感恩自测练习,描绘安全警戒线,培养爱自己、爱家人、爱岗位、爱企业的正向心理品质。通过心理疏导,让学员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深刻认知,破解了违章罚款和警戒谈话效果不强、作用不持久的难题。不少学员以前经常会带着情绪下井,现场违章蛮干,个人也挺苦恼。通过心理疏导,找到了打开心结、自我调解的灵丹妙药,心态平静了,精力集中了。

(四)注重补齐短板,实施对标式培训,由“零散学习”向“系统掌握”转变。人的因素千差万别,因为有了短板才会出现问题。通过前三个环节,到了这步,总体判断员工缺什么。重点进行补脑充电,缺什么补什么。补课的过程就是 充电的过程、补缺的过程,引导员工向规程看齐,向容易缺失的短板看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建立健全“技术、工作、管理”三项标准,处处时时有标准、能遵循。运用事故案例,对照规程学习,反思违章行为,找出事故根源;运用角色扮演,体验工作过程,找出不安全因素;运用对照分析,让学员自我反思、自我纠正、自我提高。一名井下打眼工以前操作时不把系袖口这些小细节放在心上,接受培训后深有体会的说:通过规程对标,我真正明白了细节决定成败的含义,不按规程办,事情再小也可能酿成大祸。

(五)注重风险预控,实施启发式培训,由“纠正行为”向“重塑心智”转变。采用主题探讨式互动、归纳问题式互动、精选案例式互动、多维思辨式互动的方式,在学习中产生共鸣,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在研讨中提炼固化。编制87个关键岗位风险源辨识表,研制发明管理岗位风险源辨识—系统诊断卡,关键操作岗位风险源辨识—应对卡,将每个岗位风险源以及易产生后果和应对措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形象情境般展现在学员面前,不知隐患不能下井,不会查隐患不能下井。对照风险源与应对策略进行超前防控,管理人员掌握如何诊断,一般员工知道怎么应对,在头脑中形成一张安全认知地图。通过学习,让学员由发现风险的被动应对到预知风险的主动防控,进而塑造科学的、安全操作的心智模式,固化正确的行为方式。

(六)注重岗位操作,实施实践式培训,由“理论灌输”向“现场践行”转变。实践才能固化行为。重点采取观摩对标、换位体验、实际操作等践行方式,实行8小时校内现场践行,达到重塑后的心智模式迁移到实践的目的。区分不同层级、不同专业、不同入校原因的学员,合理确定不同的践行内容。管理人员到安全好、质量优的区队,践行日常安全管理和井下现场轮岗盯班,侧重对标管理、诚信履职、制度建设、安全教育、质量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一般员工担任义务安监员进行换位体验,侧重风险识别、对标操作、手指口述等方面的践行内容。同时,明确践行标准、时间、要求,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践行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和效果评价。

(七)注重效果检验,实施跟踪式培训,由“单一考试”向“综合评审”转变。通过设置题库、上机考试,与入校时理论知识考试情况对比分析,检验学员对煤矿行业通用知识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运用公文筐测试形式,模拟现场事故情境,列举问题清单,考核学员对问题的处理流程及危机应对措施,全面考察学员的现场判断问题能力、临场应变处置能力、组织协调沟通等能力。引导学员全面分析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撰写书面体会材料。经过评审小组综合考察评定,达到标准,方可结业。学员离校并不意味着培训结束,还要回原单位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岗位践行,学院定期回访,根据践行单

位、职能部门给出的反馈评价意见和学员践行报告,按照评分标准进行定量打分,提出综合考评意见,填入档案,以检验培训效果。

三、文化铸魂,植入心灵,突出安全心智培训实效性

安全心智培训模式根植于矿山、服务于矿山,活力加速集聚,成效日益凸显,成为肥矿集团安全工作的重要支撑。

(一)员工心智模式有效改善。学员由过去给自己违章找借口、怨别人,归罪于外,转变为反思工作过失、深刻剖析问题原因,安全素质得到很大提升。一名青工参加工作后,违章不断,区队教育听不进去,家人嘱咐当作耳旁风,是单位的“老大难”。经过半个月的系统培训,他像变了个人,回到单位工作后,不但自己杜绝了违章,而且主动制止身边的同事违章,被矿上评为“安全标兵”。目前,“诚信履职、敬畏标准”已在肥矿集团蔚然成风,“拒绝违章、自主保安”成为了全员的自觉行动。

(二)现场违章比率大幅下降。学员学习结束回到工作单位后,一般员工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安全管理,转变为主动抵制违章;区队管理人员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区队自主、班组自治的管理效果不断提升。一名区长因区队违章积分触线入校培训,深刻反思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与其处理事故不如处理违章”,出校后严抓安全管控,区队月度违章积分由74.2分下降到22.9分,平均下降率达69.2%。从对学员跟踪回访三个月岗位践行的结果来看,现场违章率均有了大幅度下降。如2015年先后培训区队长83人,违章积分月均下降率为63.1%;班组长66人,违章积分月均下降率为66.5%;一般员工65人,违章积分月均下降率为96.6%。

(三)安全管理基础更加牢固。培训一名一般员工,就影响了其身边的同事;培训一名管理人员,就带动了一个集体。实施安全心智培训模式以来,累计个性化培训违章作业人员及素质提升人员1600余人,集中培训管理人员3000余人、国家员工援助师60余人。2015年下半年,分期分批对各矿井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安全心智素质提升轮训,切实达到了改善心智、提升管理的目的。一名安监处长参加培训回到单位之后,根据所学、所思、所悟,认真分析工作现状,拿出了一整套全面提升安全管理的方案,分三班召开全矿员工安全教育大会,讲授安全心智培训收获以及今后工作打算,引起很大反响。心智模式的转变,塑造了本质安全人,促进了现场安全管理的提升,按章指挥和正规操作固化于心、外化于行。推行安全心智培训模式以来,肥矿集团年年实现安全生产。

依靠科技进步 坚持自主创新 实现急倾斜和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

一、川煤集团基本情况

川煤集团是由攀枝花、芙蓉、广能、达竹、广旺5个矿务局整合而成的国有独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共有34对矿井,其中生产矿井24对,基建矿井10对。设计生产能力2053万吨/年,核定能力1653万吨/年。川煤集团资源赋存条件差,煤层特点是“一大一薄”。“ 大”指煤层倾角大,倾角大于35°的大倾角和急倾斜煤层资源量占45%;“薄”指煤层厚度薄,1.3m以下的薄和极薄煤层占60%(其中,0.8m以下的极薄煤层占30%)。矿井地质构造复杂,断层、陷落柱、褶曲多,节理、裂隙发育,煤层结构复杂,顶、底板稳定性差。水、火、瓦斯、煤尘、硫化氢等各种灾害严重,34对生产和基建矿井中,有高瓦斯矿井10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8对。

二、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急倾斜和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 川煤集团成立11年来,克服了煤层赋存条件差、地质构造复杂、灾害严重等困难,采煤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川煤集团的机械化之路,起源于煤炭市场走入低谷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当时的华蓥山广能集团面临和现在相似的情形,在困难面前,广能集团坚持了创新发展理念,与西安科技大学合作,攻克了大倾角综采的世界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扭转了安全被动局面,也使华蓥山广能集团摆脱了困境,为川煤集团走向机械化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川煤集团成立之初,受装备和技术限制,急倾斜煤层采用倒台阶、柔性掩护支架等采煤方法,薄煤层和极薄煤层采用炮采或人工采煤方法,导致机械化水平低(全集团综采率仅23.2%)、安全状况差(百万吨死亡率高达2.54人/百万吨)、用人多、效率低、效益差。我们认识到,川煤集团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实现急倾斜和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要实现急倾斜和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机械化是唯一出路。在国内外研究较少,没有成熟的装备和技术的情况下,我们决定以自主创新为主,开展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构建了科学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建立了完善的三级技术创新机构。分别是属于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川煤技术中心本部、包含5家省级技术中心的各子公司技术中心和各矿厂技术开发部门。

二是建立了完善的科技管理制度。在科技方面形成了全过程的激励机制和创新考核机制,激发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性。

三是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研发基地。在广能嘉华机械公司建立了大倾角和急倾斜煤层、薄和极薄煤层“三机”装备的自主研发基地,研制成套设备,探索机械化采煤工艺。

(二)大力攻克机械化开采技术难题。

一是实现急倾斜煤层综采。川煤集团从2006年起开始攻克急倾斜(大于45°)综合机械化开采这一世界级的难题,当时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没有急倾斜煤层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先例。借鉴大倾角综合机械化开采经验,川煤集团下属的广能嘉华机械公司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急倾斜综采“三机”装备,2008年率先在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实施,在平均倾角50°,局部最大倾角56°的工作面开采获得成功,之后又在李子垭煤矿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2012年广能公司李子垭南二井“三软”急倾斜煤层试采成功,平均倾角达56°以上。同年,川煤集团研发了广旺公司代池坝矿和唐家河矿坚硬顶、底板情况下的急倾斜(大于48°)综合机械化开采装备及工艺,使该公司矿井综合机械化开采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广能绿水洞煤矿急倾斜综采局部最大倾角已突破70°。2014年,川煤集团攻克了急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开采的世界难题,在攀煤公司花山矿获得成功。在倾角大于45°最大采高达5.5米的煤层实现综采一次采全高,平均月产6.6万吨,最高月产8.7万吨。该套设备的液压支架和端头支架都是自主研发和制造。

二是实现薄和极薄煤层综采。为解决李子垭煤矿下分层薄煤层(平均煤厚0.85米)综采技术难题,川煤集团2006年在国内进行了课题公开招标。因为课题难度太大,没有单位能够解决,导致招标失败。在国土资源部、省科技厅等上级部门支持下,川煤集团自主研制了薄煤层骑铲板悬臂式采煤机综采成套装备,实现0.8-1.3m薄煤层双滚筒采煤机综合机械化高效开采。项目于2012年获得成功,在平均煤厚0.85米的李子垭煤矿下分层工作面,月产量达3万吨。解放了难利用的李子垭下分层约1040万吨煤炭资源,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约9年。与有关单位合作,还解决了极薄煤层因空间狭小配套困难的世界性难题,研制成功爬

底式电牵引采煤机,2011年在达竹公司斌郎矿实现了极薄煤层﹙0.8m以下﹚综合机械化开采。

(三)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元化机械化技术方案。

在发展机械化过程中,我们确定了根据地质条件,实行“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的总体方针,坚持“大功率、高强度、低故障”的“三机”配套原则,在综采装备及“三机”配套方案选择上多样化,使综采达到最佳效果,形成了川煤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元化综采技术方案:

广能公司:大倾角和急倾斜煤层综采;急倾斜煤层伪俯斜综采、0.8-1.3m薄煤层骑运输机铲板采煤机综采;

达竹公司:0.5-0.8米极薄煤层爬底板采煤机综采、悬机身采煤机综采; 攀煤公司:大倾角厚煤层放顶煤开采、大倾角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综采; 芙蓉公司:中厚煤层综采、保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近距离薄煤层群松软顶底板综采;

广旺公司:大倾角坚硬顶板综采。

三、川煤集团机械化取得了显著效果

川煤集团采煤机械化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安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助力科技治灾,安全保障度大幅提高。

依靠薄和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实施保护层开采,实现煤(岩)与瓦斯共采,助推瓦斯治理,提高了安全保障度。

2005年至今,杜绝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2015年集团百万吨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84.85%。

(二)综采率大幅提高。

川煤集团2005年机采率只有36.3%,综采率仅23.2%;2015机采率达84.7%,综采率达80.3%。

(三)工作面数量和用人大幅减少。

川煤集团2005年共有23对生产矿井,采煤工作面102个。2015年共有24对生产矿井,采煤工作面减少到62个,减少了39.2%。采煤人数由2005年的8711人减少到2015年的5729人,减少34.2%。

(四)产量逐步提升,效率大幅提高。

回采工效由4.60吨/工提高到2015年的8.38吨/工,提高82.17%。公司煤炭产量从2005年的950万吨/年,提高到2015年的1297.9万吨/年,提高36.62%。

(五)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2005年以来,川煤集团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1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87项;获国家专利471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

(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产业

川煤集团自主研发、制造的急倾斜综采和薄煤层综采“三机”设备,为复杂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提供了装备,在川煤集团的嘉华机械厂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产业。产品远销黑龙江、新疆、河北、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煤矿。

10余年来,川煤集团通过对急倾斜煤层和薄煤层综采装备及工艺的探索研究,为全国同类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证明了采煤机械化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安全保障度、减人提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资源回收率,更能够给煤炭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面临去产能的市场行情,我们相信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发展,才能解决煤炭企业面临的困境;我们相信必须坚持机械化自动化道路,才能保持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相信通过在座煤炭行业各位领导、专家的共同努力,中国煤炭行业面貌必将得到改观,我们相信煤炭行业的明天会更好!

实施“四诺”诚信管理

加强班组安全建设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吕家坨矿业分公司

吕矿公司是开滦集团所属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分公司,1968年投产,原为全国最大的水力采煤矿井,2004年矿井整体转型为综合机械化采煤,目前矿井核定生产能力330万吨。公司下设有27个基层区科,314个班组。近年来,面对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依法治安、从严治安的新常态,以及36年水采形成的传统思想、习惯性做法对抓好大综采安全生产的桎梏,我们坚持把班组安全建设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四诺”(定诺、承诺、践诺、评诺)诚信管理,着力增强员工“一生诚信、一世平安”的安全诚信意识,规范管理和操作行为,筑牢班组“前沿阵地”,保持了公司持续安全稳定的局面。

一、突出重点,强化目标导向,科学定诺

人无信不立。对于煤企员工而言,保证安全生产就是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最大的诚信。因此,我们围绕兑现“员工零违章、班组零隐患、区科零轻伤”目标,以班组为单位,科学组织全员制定承诺内容。我们划分层次,突出了班组长、群监员、安全无把握人三类重点人群和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对工友安全负责、对班组安全负责三方面重点内容,坚持“量化、精准、可评价”的原则,集思广益,严把区科自下而上征集、包保管技人员协助制定、分线部室会审把关三个重点步骤,确保了员工承诺内容与规程措施对标、与员工个体习惯性违章对号,增强了定诺的实用性强和针对性。

二、形式与内容并重,强化宣传引导,公开承诺

要想使承诺成为一种自觉、一种凝聚全员保安的无形力量,必须让员工认知、认同定出的承诺内容。为此,我们创新形式,强化教育引导,着力增强员工的安全诚信意识。一是推行班前会一分钟表扬法。深入挖掘诚信守诺、确保安全的身边人、典型事,由班前会主持人或身边工友在班前会上用一分钟时间对其进行表扬,以正向激励的方式,促进了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二是强化案例教育和亲情感化教育。采取制作典型案例动漫、播放案例教育片、事故责任者现身说法、每名员工谈体会、模拟事故现场纠偏和在会议室及更衣箱张贴

全家福照片、区科领导安全寄语、女工家属协管员联谊活动、向“三违”员工家属邮发《告知书》、“三违”员工家属到单位讲安全等形式,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及心灵触动,促进了员工对所定承诺内容的认同。三是坚持承诺公开。采取签字承诺与口头承诺相结合的方式,由公司与基层区科、基层区科与班组长、班组长与班组员工分别签订安全承诺书;并排定计划,组织班组长、群监员、安全无把握人到班前会进行巡讲、宣读安全承诺。同时,在区队会议室开辟了安全承诺专栏,分类张贴区科、班组、员工安全承诺书,班班提示,激发了员工兑现承诺、抓好安全的能动性。

三、严把关键节点,强化过程管控,扎实践诺

言必信,行必果。只有将安全承诺落实在现场,转化为行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确保“三零”目标实现。因此,我们严把关键节点,加强过程管控,狠抓员工现场践诺。

一是结合班组安全特点践诺。班组是企业管理的最小单元,各班组作业条件不同致使其安全特点不一。结合每个班组的安全特点,我们确定了安全高效型班组、安全质量型班组、安全创新型班组、安全创效型班组等创建标准,组织各班组分类践诺、逐一达标。特别是突出了“兵头将尾”的班组长岗位践诺,推行班组长程序管理,全时管控、全过程监督,严把班前确认、班中巡查、班末验收、班后考评“四个关口”,提高了班组安全可控水平。

二是突出行为规范难点践诺。开展了员工“四个一”行为治理:第一,完善“一类一法”措施。通过排查分析,将安全无把握人员按不同表现具体分为16类,并分类制定出针对性措施。第二,做实“一岗一规”管理。对每个岗位的操作标准及行为禁忌进行细化完善,并依此抓好落实。第三,开展“一序一标”训练。制定了409个重点岗位工序操作标准,采取班前模拟演练、现场手把手教等方式,组织规范操作训练。第四,实施“一人一策”帮教。对排查出来的安全无把握人员逐人设定包保人,制定具体转化方案,做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

三是狠抓安全确认重点践诺。一方面,推进了员工过程性安全确认。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重复确认、双人确认、互保确认”的规定,制定了121个主要岗位工种过程性安全确认标准,以班组为单位,采取实战训练、结对帮带、示范引领、达标竞赛、全员验收等形式,逐人、逐岗

位地推进过程性安全确认,促进了员工自觉确认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另一方面,开展了管理人员 “红线”确认。建立了“小额度、高频率”(考核额度以5元-10元为主,考核的次数增多、加密)考核机制,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分级分类、逐要素对红线隐患进行对表检查、对标巡查,并抓好红线问题的分析、整改、反馈和验收,做到统管到底、不留隐患。

四是强化班中整顿践诺。利用班中整理整顿时间,由班组长对整体践诺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提示后半班注意事项,并对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不好的员工,及时采取谈心交流、心理疏导、调整工作任务等措施进行应激调试,确保当班安全生产。

四、围绕“三个”驱动,强化机制保障,严格评诺

企业认可是员工获得尊重、增强荣誉感、实现自我提升的强大动力。为此,我们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狠抓班组、员工落实承诺的科学评价、精准考核,调动了员工自主践诺的积极性。

一是组织领导驱动。为更准确地检验员工践诺情况,我们成立了三级领导推进组织。第一,建立了以党群部门领导为主要成员的群安网络领导小组,对公司“四诺”诚信管理进行系统研究、整体推进。第二,构建了安管员、群监员、青年安全监督岗员、女工家属协管员和职工代表“四员一代表”大群安体系,规范了现场发现隐患、上井录入信息、单位整改落实和责任部门检查督导的隐患处理流程,实现了对员工践诺情况的有效监督考评。第三,成立了区科诚信管理领导小组,突出区科主体责任,加强对班组、员工日常践诺的检查督导,确保“四诺”诚信管理扎实有效推进。

二是信誉等级驱动。我们运用“互联网+”思维,搭建了班组员工安全诚信评价电子平台,制定了员工信誉考核评价标准,采取日清日结的形式,结合日常各级管理人员动态检查、公司安全大检查等考核结果,实行每奖罚1元动态加减1分,每月底进行综合汇总。根据得分情况,评定A(诚信度高)、B(诚信度较高)、C(诚信度低)三个安全诚信等级,并将信誉等级情况录入员工信誉档案,作为考核评比依据。

三是正负激励驱动。我们以正激励为主强化评诺结果的应用,使安全诚信等级高的班组、员工不仅获得荣誉,还多得收入。2015年,共有229个班组被评定为A级,占比72.9%; 71个班组被评定为B级,占比

22.6%,14个班组被评为C级,占比4.5%。其中有12个A级班组被公司评定为“安全型”班组,累计获得奖励7.2万元。班组长韩宝柱连续12个月被评定为A级,共获得奖励2400元,同时被评为公司“安全把关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累计增加收入6600元;员工李良连续6个月被评定为A级,获得奖励600元,还被公司评选为“平安之星”,参加了“遵章守规模范员工”幸运抽奖。此外,以负激励为辅,将连续两个月或年度累计三个月被评定为C级的张强等24人,纳入安全无把握人实施重点跟踪帮教管理;对于月份被评为C级的班组长刘洋15人,由区科进行了诫勉谈话;对连续两个月或年度累计三个月被评定为C级的班组长和群监员6人,按规定免除待遇、调整到操作岗。

吕矿公司通过实施“四诺”诚信管理,初步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员工的安全自律意识明显提升。员工牢固树立了“安全决定成败”的思想,认识到了企业抓安全的良苦用心,增强了安全生产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律性。2015年,全矿职工“三违”率同比下降了45%,有756人次因杜绝“三违”受到嘉奖。二是管理和操作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班组长和管技人员积极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实现了由被动执行向主动管理的转变,员工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做实确认、规范操作的良好行为习惯。2015年,累计消除安全隐患1051个,有229个班组实现了零“三违”,员工规范操作动态合格率达到了93%以上。三是矿井的本安水平进一步提升。截至2015年底,矿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039天,并先后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国家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第十批全国煤炭工业文明矿等称号。

以“七字箴言”为引领

助推企业安全发展

山西高平科兴前和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高平科兴前和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山西科兴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属地方国有煤矿。公司成立于2008年,2012年5月正式投产,年核定生产能力120万吨。近年来,前和煤业坚持把“七字箴言”文化融入安全生产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前和特色的“一三七”安全文化管理模式,推动矿井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借助文化力提高了矿井安全保障力,推动了企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

一、树立先进的安全理念,为企业安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前和煤业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故里,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样一个几千年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地区,建立一个现代化本质安全的煤炭企业,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要与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相适应,要与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强省的要求相适应,还要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相适应。运用安全文化手段,弥补和解决安全管理手段不能彻底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先天不足。我们通过追溯地方优秀文化,挖掘人性最朴实、最突出、最本性的源头,采取文化大讨论,安全理念征集,文化大讲坛等活动形式,经过反复酝酿,整合提炼,升华成了具有前和特色的“善勤信学爱谦和”的七字文化理念。

“善”乃根本。在前和,“善”是第一要求。“善”就是确保安全,尽责尽孝,不让白发人送黑发人。“勤”者生存。在前和,“勤”是第一特质。“勤”就是学习不偷懒,操作不偷工,执行不打折。“信”者立身。在前和,“信”是第一准则。只有诚信,墙上的安全制度才不是文字游戏,所有的安全承诺才不是一纸空文。“学”则能成。在前和,“学”是第一技能。不仅要学习岗位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管理、文学、艺术等其他知识。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爱”而德厚。在前和,“爱”是第一品德。要像爱家人一样爱我们的同事;要把工作当成事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谦”者有尊。在前和,“谦”是第一态度。“谦”就是敬畏生命、敬畏法律、敬畏制度、敬畏责任。“和”谐幸福。在前和,“和”是第一追求。“和”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作为一种前瞻性的管理形式,我矿安全文化理念的特点就是将安全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上来,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上来。经过

文化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促使煤矿职工在生产活动中自觉主动地采取安全行为,化解安全风险,实现本质安全。

二、构建安全文化管理体系,为企业安全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管控手段。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我们坚持把“七字箴言”融入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一手抓安全心智模式的培养,提升员工思想境界,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一手抓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规范操作行为,强化责任落实,逐步形成了具有前和特色的“一三七”安全文化管理模式。“一三七”即:一个愿景、三大要素、七字融入。

“一”就是全体员工共同的安全愿景:首善之矿、首善安全。

企业文化作为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为企业安全发展提供软性支撑,我们要通过文化建设向全体员工传递“安全第一”的理念,确保员工思想、管理制度等与企业的安全目标保持一致。在“七字箴言”中,“善”字是排首位的,“首善”是最好的意思。我们将“首善之矿、首善安全”作为公司的安全愿景,通过发挥“七字箴言”的文化引领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前和煤业努力建设成为本质安全、高产高效、环境友好、绿色和谐的现代化煤炭企业。

“三”就是“思想、行为、责任”三大要素。

我们认为,人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人的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影响责任,责任改变思想,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企业安全生产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发挥“七字箴言”的感召力和教育力,从思想、行为、责任三要素着手,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等理念,充分激发员工渴望安全、维护安全的思想意识;在行动上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总结,做到遵章守纪、规范作业;在责任上要牢记安全使命,认真履行承诺,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三违”治理工作。通过思想、行为、责任三大要素,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彻底消除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不稳定因素。

“七”就是把“七字箴言”系统全面地融入安全管理中。

1.文化引领——善乃本。我们立足传统文化制高点,以文化引领企业安全发展。组织开展了《前和赋》、《向善向上》等一系列以“七字箴言”为中心的专题讲座30余次,深化了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使企业文化融入员工工作生活的每个细节,成为前和人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总结出了“安全是一种大爱”、“安全是对父母的孝心”等20余条安全理念,通过警示牌、42 电子屏、宣传标语、报纸专栏等平台进行宣传。建立安全文化长廊,将文化理念渗入到工作现场,潜移默化影响和指导员工思想行为。

2.精细管理——勤当头。勤劳是前和人的特质,在安全生产上更是不遗余力。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以岗位为单元,根据矿井专业分工和生产程序,对岗位流程进行认真梳理,把岗位作为最小的核算单元;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制度,将预算管理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科队、班组,落实到岗位,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可控成本消耗和行为规范等为基本要素,实行以分计资,节奖超罚。推行准军事化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凸显出无事不精细、无岗不标准、无人不文明的企业形象。

3.诚实守信——信立身。通过树立诚信风,建诚信档,建立了涵盖遵章守纪、安全培训,奖惩情况等内容的安全诚信档案,将诚信度落实到具体考核中,引导全体员工上下时时刻刻诚心、诚信、诚实。围绕安全生产、绩效达标等内容,签订承诺书,员工诚信实践考核完成率达95%以上。开展以“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为核心的双述活动,按月考核,提高应知应会能力。

4.培训塑人——学为先。定期开办大中专学历提升教育班,通过专业学历的提升,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大力开展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科队、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建立了每周学习制度、班前班后学习制度、全员月考制度。借助公司“人文书院”的平台,开展专家讲座、周四学习、夜校培训、技能考核、公司领导讲课等多种方式,全面开展素质提升工程。

5.人文关怀——爱德厚。采取日常抓宣传,井口送温暖,科队建联保,服务到一线等方式,积极开展文艺演出、节日慰问等活动,为一线员工送去了安全卡、平安果、爱心包、吉祥物等安全祝福。采取大病大灾救助、金秋助学、困难党员帮扶、节日走访慰问等形式,加强经济援助和情感关怀,使员工及家庭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关爱,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6.警钟长鸣——谦是谨。组织开展安全宣誓签名、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活动,认真汲取事故教训,深刻剖析根源。举办“三违”人员演说会,要求当事人现身说法,依法论理、以理说教,增加了事故案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达到警钟长鸣,事倍功半的效果。加大“三违”处罚力度,严厉责任追究,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员工的安全责任心。

7.化解矛盾——和为贵。在当前严峻的煤炭形势下,我们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稳定工作,认真做好困难时期员工思想工作,凝聚人心、疏导情绪、化解矛盾。

开展了“领导干部下基层进班组”活动,不断加强管理层与普通员工沟通联系,持续推行心理疏导长效机制,及时化解员工各种不良情绪,确保员工不带着情绪上岗,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狠抓“七字箴言”落地生根,确保了安全文化建设取得实际成效。一是规划先行有目标。先后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企业安全文化创建活动考评标准》,成立了安全文化建设领导组,召开30余次专题会议进行研讨,把安全文化建设由粗变细,由软变硬,使安全文化建设步伐走的更实、更快、更好。

二是阵地建设有特色。建立起以“七字公园”和人文路为主的教育“一条街”,以综掘头到综采面为主的教育“一条线”,以井口到井下运输大巷为主的教育“一条龙”,以科队班组学习室为主的教育“一园地”,以广播、电视、《前和通讯》、前和网站、公寓楼一字一画为主的教育“一阵地”。开展“一封家书”、“情系矿山、心系安全”活动,让员工用安全珍惜家庭,回报家庭。

三是活动载体有创新。突出重点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一通三防”、事故案例分析、师徒保安全、技术大比武、“天行健”俱乐部等安全文化活动;开展了“五清楚、六必访、七必谈”等活动,筑牢了安全亲情防线。

四是职工行为有规范。制定推行《前和煤业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确立了“行、走、站、立、言”等规范标准,出台了“安全操作红线80条”,“安全管理红线40条”,明确了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了作业标准,并印刷成册,人手一本,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目的。

我们联系工作实际,在构建安全文化主体、创造优良安全环境、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强化班组安全建设五个方面进行深挖掘精提炼,有力地促进了安全文化建设与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

四、提升“七字箴言”文化软实力,实现了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长治久安。一是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七字箴言”揉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体现了友善、敬业、诚信、和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使广大职工深刻认识到,企业和职工是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尤其在当前煤炭市场低迷,安全形势严峻,工资待遇下调的情况下,公司多名技术骨干婉拒高薪诱惑,坚持与企业共渡难关,使我们留住了技术人员,稳定了职工队伍,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是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在煤矿经营困难的特殊时期,广大员工把前和当作一个大家庭,充分发扬“我与企业共命运”的主人翁精神,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做起,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自觉加强废旧物资使用,为公司节省支出700余万元;大家集思广益、主动作为,通过优化开采设计,改进开采工艺,产块率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4%和8%,为公司增加收入近千万元,以实际行动助力企业抵抗“煤炭严冬”。

三是促进了员工良好安全行为的养成。现在前和煤业员工已经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遵章守纪意识明显增强。“一举一动、规章至尊”深入人心;学技术、学规程,会安全、能安全在广大职工中蔚然成风;从主观能动性上解决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问题,为企业安全生产增加了一条“防护链”,为员工人身安全增添了一道“保护锁”。从人这个最能动的因素方面消除了事故隐患。数据统计,自公司安全文化工作开展以来,“三违”现象每年呈下降趋势,由建矿初期的19起下降到2015年的5起,下降了73%;在隐患排查整治方面,隐患条数由建矿初期的1808条降低为2015年的922条,下降了49%,同时,在重大安全隐患排查上,2015年我们实现了“零目标”。

四是促使了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实践证明,只要紧紧抓住教育和投入两个关键环节,安全环境就能实现有序可控。在抓教育方面,我们以“七字箴言”为基础,不断灌输安全文化理念,采取事故演练、案例剖析、自身示范等多种方式,使员工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安全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抓投入方面,作为高瓦斯矿井,我们持续加大对瓦斯抽采、监控等方面的投入,先后累计投入资金2500万元,确保了瓦斯抽采达标、监控有效。不断加大安全培训投入经费,由建矿初的22.8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40.7万元,培训人员由建矿初期的314人扩展到现在的629人。持续推进了矿井“六大系统”建设,进一步优化安全装备结构,整体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我矿自成立以来,千人负伤率为0,持续保持了安全生产“零伤亡”的良好态势,先后获得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省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等荣誉称号。

五是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七字箴言”的引领下,前和煤业实现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有了很大提升。同时,我们在矿区环境建设、员工素质提升、质量标准化建设等诸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点成景、线成带、面成园”的花园式矿山令人陶醉,“两人成排、三人成列”的准军事化管理氛围令人敬佩,“比学习、比技术、比安全”的浓厚氛围令人感叹,企业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践行文化治企的道路。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的问题单靠说教其力度是不够的,只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彻底解决人的问题。近年来,我矿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之路,并使之成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力。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丰富“七字箴言”文化的内涵,不断完善扩展“七字箴言”文化的外延,把安全真正变成职工的自觉行为,将安全文化管理模式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前和人的心中。

提境界、抓实训、严考核

扎实推进新形势下员工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兖矿集团是以煤炭、煤化工、电解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金融投资为主业的省属国有企业,2015年原煤产量1.08亿吨,在册员工10万人。近年来,面对产业规模拓展、员工新老接替、本部向省外转移、转岗分流加大的实际,兖矿集团牢固树立“抓培训就是保安全、增效益、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始终把强化培训作为强基固本、应对危机的有力举措,逐级提境界、抓实训、严考核,大力实施员工安全素质提升工程,有力保障了集团公司逆势突围、安全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教育引导,全面提升严抓培训的思想境界

安全发展,人才为本,培训先行。兖矿集团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始终把提升员工队伍安全素质作为战略任务和一把手工程,做到思想上重视、思路上明确、要求上严格。

一是摆正安全培训重要位置。强化安全培训,是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保障安全高效生产的源头性、根本性举措。面对产业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困难、职工收入减少、干部职工思想波动的严峻形势,兖矿集团牢固树立“抓培训就是提高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增强发展力”的思想,把强化培训作为效益工程、基础工程和一把手工程,通过持续深化形势任务教育、事故案例教育和安全法治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和本领恐慌意识,培育自觉学习、认真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坚定应对危机的信心决心,形成“越是形势严峻越要严抓培训、苦练内功、积蓄力量”的思想共识。

二是转变抓培训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培训调研,针对 “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基层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确立“以问题为导向、以安全为核心、以实训为突破口、以质量倒逼和评估考核为抓手”的培训思路,制定培训三年目标规划,持续开展“业务大培训、岗位大练兵、素质大提升”活动。按照“分级分类、按需施教、应培必培、严格考核”原则,实行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教考分离,强化集团公司指导监督、专业公司监管考核、矿处单位主体落实和培训机构质量保障,着力构建“培训有目标、考核有标准、推进有活力、质量有保证”

的培训管理体系,根本扭转了过去重形式轻内容、重规模轻质量、重投入轻实效的不良倾向。

三是严格安全培训工作要求。细化落实矿处单位安全培训主体责任、培训机构质量保障责任和专业公司监管考核责任,健全培训管理制度,配强培训管理人员,保障培训费用投入,形成以“一把手”负总责、分管负责人直接负责、业务部门管理考核、培训机构具体实施的安全培训责任体系。认真组织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严格培训项目立项报告审查,明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式、考核方案和经费预算,确保培训项目可行性和计划严肃性。加强培训组织管理和过程控制,严格做到一培训、一评估、一考核。

二、强化技能实训,着力提升岗位安全培训实效

近年来,随着集团本部矿井产能逐步压缩和省外基地产能释放,本部职工加快向省外基地转移,加之80年代入矿技术骨干相继离退,新工人和转岗分流人员比重不断加大,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问题日趋严重,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业务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兖矿集团从强推实训课程、拓展实训基地、优化教师队伍、实行导师带徒等方面入手,狠抓岗位技能实训和问题导向培训,使员工岗位履责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是强制设立实训课程。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培训并重,组织制订岗位操作实训大纲和考试标准,综合利用各类实训资源,将操作技能考核作为岗位人员安全培训的核心内容,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全部增设实训课程,规定实训学时不得少于总学时数的40%,实训费用单独核算,严格实行实训考核“一票否决”。强制推行差异化岗位实操培训,每年有计划地组织45岁以下岗位作业人员分批到实训基地参加实操训练,每年实操训练达4万余人次,员工岗位标准化操作水平稳步提高。按照“一年上岗、三年成熟、五年成才”要求严抓新工人培训,重点强化习惯养成、体能增强、岗位实操训练,确保每名新工人都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系统接受操作实训,严格做到理论、实操“双培训、双合格”,使新工人半年后就能独立上岗作业。2012年招收的1200名新工人,目前多数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生产骨干,70人担任了班组长。

二是拓展实训基地建设。转变过去过分依赖投入、大而全重复建设、各自为政低效利用粗放模式,按照专业化、系列化、实战化要求,对各矿井原有实训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本着投入少、见效快的原则,将各单位现有维修车间、设备制造大修基地、大师工作室、作业现场就地转变为实训课堂,进一步拓展实训基地建设渠道,丰富各专业现场培训资源,实现了所有单位、所有重点工种全覆盖,48 形成集团公司统一协调、专业公司监督管理、实训基地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格局。集团公司专门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实训收费标准,规范实训基地使用管理,确保了实训基地有序开发、高效利用。

三是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兼职教师为主的教学思路,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严抓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上讲台能授课、下讲台会生产”,着力解决现有专职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专业欠缺、知识老化、与现场严重脱节等问题。推行“干部上讲台”和基层工程技术人员1年30学时兼职授课制度,分专业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形成以学科带头人、技术专家、技能大师、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体的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兖矿集团具有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人数达到2700余名,各单位培训机构兼职教师使用率已占到教师总量的近80%,有力促进了产学融合,实现了培训课堂与生产现场高度同步。

四是推行导师带徒制度。有效发挥集团公司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劳模(技能大师)等高技能人才资源“传帮带”作用,在技术含量高、人才相对紧缺的关键岗位推行“1带2”、“1带3”的名师带高徒活动,着力打造高技能核心员工队伍,形成梯次化人才支撑。各单位将“名师带徒”活动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分专业、工种制定工作方案,严把师徒资格准入关,规范签订师徒协议,坚持学员与师傅同考核、同奖惩,强化双向激励约束,将“名师带徒”活动转化为职工提升技能、岗位成才和促进安全生产、挖潜增效的创新创效过程。鲍店煤矿自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以来,有79名徒弟在集团公司及以上层次的技能比武中获奖。济宁二号煤矿以陈忠合大师工作室为平台,短短2年时间就培养高级技师3名、技师6名、高级工5名。

五是坚持问题导向培训。坚持培训重点与现场问题有机结合,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消除短板效应。针对2011年某矿井口房着火事故应急处置中暴露出来的个别井下职工自救器佩戴不熟练问题,集团公司立即出台专项培训规定,集中强制性地开展自救器佩戴使用培训,做到所有下井作业及管理人员全覆盖,并纳入区队常态化培训考核。针对2015年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个别瓦检员光瓦检测仪操作不正确、基础知识不掌握问题,集团公司及时印发通报,对相关培训机构和责任单位挂黄牌警示,责令对各矿所有在岗瓦检员进行操作能力强化培训、逐个重新评估考核,对4名不合格者立即调离。针对日趋严峻的矿井防冲严峻形势,集团公司及时召开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会,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和事故案例剖析,开展一系列专业研讨活动,进一步明确了防冲工作定位和技术路径,真正达到直面问题、抓住要害、精准培训。

三、强化考核激励,着力构建安全培训长效机制

一是严格培训效果检查考核。坚持把安全培训纳入各单位日常安全检查重要内容进行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严格教学能力评估,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完不成教学任务、授课质量评估不合格的,暂停兼职教师资格,年度内不得参加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技术技能人才评定。强制推行教考分离,定期组织“每月一考、每季一评”,不定期组织“现场抽考”、“在线抽考”,考试结果与个人收入和单位负责人安全抵押考核挂钩。2012年以来,仅杨村煤矿就组织各类抽查考试7600余人次,累计奖罚140余万元。

二是严格培训质量追溯倒查。建立培训质量检查考评机制,培训费用一律根据培训数量、质量和满意度实行市场化结算,低于90分每降低1分扣减1%,低于70分不予结算。凡培训责任不落实、计划执行不严格、培训管理不规范的,一律从严通报警示;凡因个人原因导致培训考核不过关的,培训费用的30%由个人承担,重新培训费用由个人全额承担。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一律倒查安全培训质量,对培训管理混乱、质量不合格的单位和培训机构,一律挂红牌集中整顿,并联挂追究有关单位的责任,按比例扣减其领导班子安全绩效工资。

三是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集团公司每2年组织一次优秀技能人才评选活动,分别给予每月500-3000元特殊津贴;每3年组织一次职工技能比武活动,分别给予获奖选手每人3000-8000元一次性奖励;积极组织技能大师推荐评选工作,近年来共有30人当选集团公司技能大师、设立大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每年给予5-10万元的活动经费,用于研发创新、培养新人。激励约束长效机制的建立,畅通了员工成长晋升通道,激发了员工学业务、提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促进了个人与企业融合发展。目前,兖矿集团有高级工以上技术工人11546名,占职工工人总数的16.7%。组织评选集团公司优秀技术技能人才2500 余人次、首席技师40 人次,取得“山东省首席技师”称号10 人次。

通过提境界、抓实训、严考核,有效提升了全员安全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了抵御风险、岗位创效的本领,有力保障了集团公司度危求进、转型发展。集团公司实现安全生产9周年,先后获得全国企业教育百强先进单位、中国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安全培训先进单位、全国煤炭行业创建学习型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第二篇:煤矿基础建设基本流程

煤矿基础建设基本流程

一、申请取得探矿权(审批部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可开展的工作:

1.招标选择地质勘探施工单位,勘查单位提出勘查设计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批后实施,同步选择地质监理单位,开展监理业务。

2.根据工作安排及各阶段的不同需要,分别进行普查、详查、勘探。

3.各阶段的成果分别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批。

二、普查及必要的详查完成后,自治区发改委委托编制矿区总体规划、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委托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

三、矿区范围的规划及其他工作(审批部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1.根据矿业权设置方案,拟建矿山项目的建设规模、服务年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初步方案确定。

2.根据预划范围意见,编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3.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4.采矿权价款评估。

四、采矿许可证的取得(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五、项目立项及审批

地质报告批复后,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开展一下工作:

1.编制项目预可研(立项报告)

业主行文申请进入自治区煤炭“十一五”规划的立项报告,通过县、州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2.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编制项目初步设计

以上2-3项设计文件工作完成后分别通过县、州煤炭主管部门初审后,报自治区煤炭管理局审批。

4.安全预评价、安全专篇(由自治区煤炭安全监察局组织审批)

5.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由自治区环保局审批)

6.水土保持报告(由自治区水利厅审批)

7.项目核准申请:在取得城市规划意见、土地预审意见、环评、水保批复等支持性文件后,报自治区发改委核准。

六、项目实施

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批准后,可开展以下工作:

1.施工图及施工文件的设计。

2.工程监理单位的选择。

3.工程施工单位的选择(工程招标)。

4.工程质量监督的委托(煤炭工业宁夏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直属站)

5.开工报告的批复,项目的建设。

七、项目的竣工验收

项目完成设计和合同中规定的各项工作内容,达到国家规定的竣工验收条件,由业主组织初步验收后,可组织试生产3-6个月,期间进行以下工作:

1.工程质量验收验收单位:煤炭工业宁夏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直属站

2.工程资料验收验收单位:煤炭工业宁夏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直属站

3.安全条件和设施验收验收单位:自治区煤炭安全监察局

合格后取得安全生产资格证

4.环保验收验收单位:自治区环保局或委托县市环保部门

5.消防验收验收单位:自治区消防局或委托县市消防部门

6.工程综合验收验收单位: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自治区发改委、国土资源厅、环保局,验收合格后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

第三篇:煤矿培训工作典型经验介绍材料

煤矿培训工作典型经验介绍材料1近年来,煤矿始终把安全培训工作摆在矿井发展建设的重要位置,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实“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紧密结合矿井安全生产实际,创新培训方法,拓宽培训领域,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为矿井实现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矿培训二级管理人员60人,培训-特殊工种人员560人,四级培训500人,全矿井职工做到了持证上岗,圆满完成了二级、三级、四级的培训任务。在枣庄市开展的“培训单位优秀学员”评比活动中,中泰集团的“优秀学员”总数达全市第一,煤矿获得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培训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枣庄市“安全培训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获得枣庄市“安全培训先进集体”称号。被鲁南煤监分局推荐为培训先进典型单位,参与全省煤矿培训先进经验介绍交流,《煤矿敷设“三线”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等多篇培训论文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省局、分局网站上发表。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把培训工作作为安全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 要搞好安全技术培训,首先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矿长、党委书记同志多次强调,“安全技术培训就是给予职工最大的福利”。安全培训是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煤矿职工操作技能、规范从业人员行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单位的“一把手”工程。矿成立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各分管矿长及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培训领导小组,成立了四级安全培训中心,以区队班组为培训主阵地,以安全科、工会、团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理论教学、实验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培训运行体系。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安全培训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培训的各种规章制度,使之形成规范配套、科学严密、内容完善、覆盖全面的管理体系。修订完善了《安全培训管理规定》、《安全培训机构检查考核办法》、《考试和复试制度》等管理制度,对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设置、“三项岗位人员”培训、新工人培训、培训计划、教师管理、经费使用、档案管理、监督与考核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每半年召开一次培训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专人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和管理。认真制定全年培训计划,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后下发,各单位严格执行。实施了安全培训的“七个一”工程,即:每日一题、每周一案例、每旬一比赛、每月一考核、每季一评比、每人一档案、每年一签教师协议,着力抓牢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精细化管理,推动职工教培工作计划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舍得投入,硬件建设高标准

足额提取培训经费,培训教育经费由培训中心掌握使用,财

务部门监督,专款专用。先后投资160万元建起了包括教学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活动室、展览室、职工技能实践基地等设施齐全的安全教育培训中心,设有空调专用教室,可容纳88位学员同时上课,配有44套桌椅,电视机、录放像机、投影机、幻灯机、微机、影碟机、多功能打印机、专用的档案柜等电教设施,计算机室装备10台微机,准备安装计算机考试系统,满足培训机考的需要,购买了煤矿六大特殊工种和从业人员专业基础教材等多媒体教学软件,下部准备实现局域联网和安全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建有6处职工技能实践基地,拥有与河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制作的仿照我矿生产系统模拟教学试验设备,一个模拟综采工作面,一个模拟掘进工作面,一套提升运输系统等试验实习模拟设备,通防、采掘、综合安全实验室齐全,配有智能型瓦斯爆炸试验装置、灾变风流逆转演示装置、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及周期来压显示教板等十几套模拟试验装置,实现了模拟化、现场化教学,教学效果显著。

四、优化师资力量,拓宽教学资源

按照规定签定兼职教师协议书,颁发聘任证书。聘用大学以上党政管理干部、有丰富安全生产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授课的教师12名。5名专职教师在青岛通过“安全培训教师”资格考核。坚持每年充实调整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学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让富有生产经验

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中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拓宽教学渠道,邀请专家来培训中心有针对性讲课,提高“一通三防”等实践操作水平;加强与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和相关培训机构间的交流,“走出去、请进来”,广泛联系和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重视基础工作,做足细节功夫

职工培训档案是职工参加培训的缩影,是最能够反映职工受培训情况的原始资料依据。自培训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将职工培训档案的充填,整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细微处体现管理水平。以来我们对特殊工种档案进行整理,及时充填了复训,再培训记录,按照pdca循环要求对培训班管理资料,进行细化,每期培训班资料包括培训计划、点名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班级分析、填充后的培训资料更实用、更全面、更完善,下井人员都有自己的培训档案袋,培训试卷、合格证、个人档案、个别人的违章记录,按时间的顺序分类规范存放。档案管理工作走在了全省地方煤矿的前列,得到省局肖云河处长的充分肯定,并将我们的安全培训计划带回济南,向其他兄弟单位示范推广。

六、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

煤矿安全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不同于通常的学院式教学。只有把握煤炭行-

业以及从业人员的特点,找准培训工作中的要点、盲点、难点,煤矿安全教育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产生实质效果。我们把培训工作与安全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安全生产现场需要什么人就培训什么人,哪些方面薄弱就在哪个方面下功夫,紧紧抓住安全生产实际当中的关键时段、关键环节、关键地域和关键人物,对症下药,实施创新“金点子”工程,不断创新培训形式、教学方法、培训途径和培训内容。一是强化节假日前后的全员安全培训,重视收心安神工作。节假日期间干部职工思想放松,精力涣散,是安全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制定专项培训措施,明确培训内容,对职工进行强制性教育,并采取集体上大课和分散集中学习的形式,教师轮流上课,重点学习三大规程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利用各单位电教设施观看安全录像片。通过这些形式,迅速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转变思想,收心安神。二是抓特殊人群,对“三违”人员实行帮教培训,一般“三违”进行集中业余帮教培训过“三关”,即:学习关、谈话关、检查关;严重“三违”进行脱产帮教培训过“五关”,即:强化学习关、分析危害关、违章亮相关、亲属联保关、定立保证关。通过过关帮教,让“三违”人员即能认识到违章的危害,又能学习有关的制度规定,还能起到教育自己、警示他人的目的,杜绝再次违章现象的发生。三是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加强教学管理,保证培训质量。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并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硬件设施,做到“三个结合”。即把教学大纲和煤矿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事故案例剖析与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学习相结合。同时一改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将培训地点搬到了安全培训教育展览室、试验室、现场新建6个培训基地(运输、安装维修、采煤、掘进、通防、自救器发放),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员熟知基本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识别隐患、排除隐患的能力,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四是把培训融入到生产实际当中,产学相长,相互促进。编制《煤矿岗位作业指导书》,人手一册,翔实阐述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原理,提高广大职工的基本技能和保安能力。继而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依据煤矿安全生产三大规程和指导书,制定“工作要诀”,达到人人想得到、看的准、说得出、做的到位,学真手艺,练真功夫。为保证培训质量,我们制定走动式安全教育培训的操作程序,管理人员下井提问的方式进行,现场记录,信息中心记录,月底考核,实现了管理人员及受训人员的“双赢”。培训中心联合稽查队不定期的对职工应知、应会的安全知识进行抽查,对掌握安全知识较差的职工进行通报罚款。

七、坚持环境育人,打造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文化是职工向心力、凝聚力的源泉,我们致力于创造以

矿为荣、以矿为家、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休戚相关的良好氛围。依靠安全文化的引领,采用环境熏陶,榜样激励,反面警示的方法,推进全员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矿内局域网、电子显示屏、安全警示标语、黑板报、安全大讨论、演讲比赛等,多形式、多层面宣传健康向上、富有新意、充满人文关怀的安全文化。对工业广场、区队会议室、井上下等候休息室、井下大巷和主要作业场所进行以“法规宣传、安全警句、亲情感化”为内容的安全文化修饰,及时反映矿井安全生产动态。形成了以班前会的安全宣贯到生产作业现场“传帮带”的安全教育“一条线”,以井口到井下大巷悬挂安全标语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龙”,以地面工业广场灯箱、橱窗、黑板报、更衣箱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街”,以区队、班组学习室、职工之家为主的安全教育“一园地”,以广播电视、局域网、安全简报为主的安全教育“一阵地”,以“安全月”、无“三违”日、无“三违”班组、无“三违”区队、技术比武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活动”的全方位宣传系统,使全员安全认识、安全素质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升华。总之,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安全培训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道路,安全培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领导的要求和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以此为新起点,认真贯彻上级安全培训工作的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

善方法手段,加大管理力度,推动矿井安全培训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篇: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今年是全国公安“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基层基础建设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安部和省厅有关基层基础建设的部署要求,xx县公安局装备财务股按照公安部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为基层和广大民警服务意识,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紧紧围绕基层基础建设年的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抓好服务和保障,扎

实推进“三基“建设,大力加强公安装备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后勤规范化管理水平,做实做强、做精做细“基层基础年”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为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加油助威,增劲助力。

一、发挥职能作用,抓好服务保障,扎实推进“三基”建设,必须明确思路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更为推进“三基”建设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装备财务部门,我们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县局党委的关怀帮助下,一手抓自身基础业务建设,一手抓服务基层保障建设,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

一是坚持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警力不足、经费短缺制约着基层基础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盼安求稳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使现实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与社会和群众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期望之间形成反差。公安工作发展慢了不行、不发展更不行。因此,在客观外因短时间内难以改善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理念。内涵式发展理念摒弃了构过去那种单纯靠投入、铺摊子的装备财务工作发展思路,而代之以科学整合人、财、物,以最大限度发挥各类装备、财务和人员的最大效能的科学发展理念。内涵式发展理念包涵提高队伍素质、优化体制结构、整合警务资源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促进。整合警务资源是手段,优化体制结构是保障,提高队伍素质是根本。其着眼点在于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的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工作。

二是加大基层装备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全县公安基层装备实力。今年县局为加强基层装备建设,在前几年已经投入400万元用于基层一线单位装备配备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专门投资100多万元用于基层一线单位科技装备配备和改善规范派出所基层基础建设,此项工作已列入2006我局重点立项推进工作。同时针对各派出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局党委决定拿出部分资金专门帮助扶持经济基础较差的派出所用于基层亟需装备建设,整体推动全县基层装备配备工作。我局还将积极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重点保证一线实战单位以及处置突发事件对警用物资的需要。

二、目前公安装备财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公安业务决定公安装备建设,公安装备财务基层基础建设必须对公安业务装备和机构经费等进行有效的调整,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公安装备财务建设仍有不少适应之处,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意识滞后,认为公安装备无非就是汽车、手枪、刑事勘查箱,搞装备无非就是买点东西发给业务部门。二是配备滞后,主要为机构、业务发生变化了,装备不能及时跟上,表现在装备种类缺少、数量不足和性能落后。三是管理滞后,尽管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但真正落实的不多,管理僵化,不够系统,与其他业务部门交叉较多。四是跟踪服务效能不高,装备配发下去后不管不问,缺乏跟踪保养、使用、培训、效能监督,致使一些装备没能发挥最大效能。近年来,由于对基层基础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缺少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随意性较大。机关业务科室对基层基础工作缺乏规范管理、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致使公安机关的基层基础建设各自“为政”,各显“神通”,出现了基层基础工作封闭运行,自我发展,与现实斗争相脱节等问题。刑侦、治安等部门与派出所工作不协调,各搞一套,造成重复劳动和工作交叉,既影响管理防范、侦破打击,又不利于对基层基础工作的考核和全局建设的整体推进,没有形成强大的整体战斗力。

三、装备财务要充分运用现代信xx技术,进一步规范基层基础建设管理

针对当前全县装备基础台帐相对薄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将充分利用现代信xx网络,建立和完善了公安装备、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车辆管理等业务后勤管理模块,规范统一全县各项基础工作台帐,增强数据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提高统计的科技含量,增强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为公安机关在动态社会条件下实施精确打击,提供高效的装备器材和有力的后勤保障。开展对装备使用效能监督,建立起装备使用效能考评制度,对各类装备的使用、保养、更新,特别是装备的使用效能进行考评,以提高装备的最大使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能充分发挥装备效能的运行体制,从而推动人员素质的提高,形成一个装备财务工作的良性循环。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做到服务保障贴近基层贴近实际。今后要把加强基层基础装备建设作为重点调研课题,装备财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基层单位、民警和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的材料,研究制定破解基层重点、难点工作措施,切实解决基层基础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岗位练

兵和“一专多能”培训,全力为基层单位和民警多办实事好事。在“基层基础建设年”工作中,装备财务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广大民警、为基层服务意识,想民警之所想,急民警之所急,真正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尽全力为基层、民警办实事、做好事。为切实做好基层单位和广大民警的服务保障工作,有力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要继续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苦练基本功,抓好“一专多能”培训,努力提高后勤民警职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逐步实现民警“一警多用”和“一人多岗”。

第五篇:2013三角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典型经验材料

以特色创品牌 以创新促发展

──永修县三角乡中心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典型经验材料

永修县三角乡中心小学位于永修县城东郊,距县城三公里。学校北枕修河,东临鄱阳湖,是一所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学设施俱全的乡镇示范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16个教学班,现有在校学生583人,在岗教师42人。近年来,学校坚持“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全面实施以“尊重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为内容的“三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发展、终生发展。近三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县学校目标考评优胜单位”、“全县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优胜单位”、“全县人民群众满意学校”、“全县卫生示范学校”、“永修县森林学校”、“九江市安全文明校园”、“九江市德育示范学校”、“九江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平安校园示范校”。

一、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首批启动的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2006年以来,学校不断加大对现代教育设备的投入,装备了计算机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和图书室等10余个功能教室。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和比赛,使校园“四化”建设形成了鲜明特色:一是推进远程教育全覆盖,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二是推进教师教学方式新突破,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三是推进信息技术广泛 运用,实现课堂教学规范化;四是推行教师档案、留守儿童电子查询系统,实现学校管理一体化。学校也因此被评为九江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秋季,学校成为全省“班班通”工程试点学校,每个教学班都配备了液晶电视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现在每个班级都能上网,课堂教学手段得到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得到更加有效地整合,有力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二、浓郁的校园文化美化学生的童年生活

学校坚持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切入点,以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为突破口,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一是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净化、美化校容校貌的同时,以创建“森林校园”为契机,对校园进行了总体规划和绿化,对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进行了合理划分,对景点、草坪、花坛进行了精心设计,对各景点植物进行了认真的挑选。通过创建,校园绿化覆盖率达60℅,学校也被评为“森林校园”。如今,园林式的三角中心小学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学校的主建筑、各种场所和各类设施在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做到和谐统一,让人一进校园就能产生清爽、亲切和无限愉悦、恬美的感受。二是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突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创设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如将健康常识、急救知识张贴在学生进出的楼道,将“中外科学家故事”宣传画悬挂在走廊墙壁,构建动人多元的走廊文化;将精心设计的校风、校训、校徽镶嵌在学校醒目的位置,便于师生警示和铭记;把言简意深的教育标语布置在墙壁上,烘托育人环境氛围,对学生的教育也融入了无声之中。三是注重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教室是学生在校园里感情最深、影响最大、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为给学生提供潜移默化的育人环境和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还创造性的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创作班报、创作书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生动的“三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导致农村小学留守学生也普遍增加。这部分学生由于绝大多数隔代监护照管,家庭教育中父母亲情缺失非常突出。同时,由于家庭隔代教育的过分溺爱,致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偏激,逆反心理严重,自理自护能力差,对生命、生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为此,学校把以“尊重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为内容的“三生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作为“一校一品”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组织实施,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心智。

为使“三生教育”有本可依,落到实处,学校编写了《三生教育》校本教材,各班每周设置一节 “三生教育”课,安排综合素质高的骨干教师担任授课工作,使“三生教育”的内容通过教材和课堂进入学生的头脑。同时,坚持将“三生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把“三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学校还以丰富多彩实践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自觉参与“三生教育”、感悟“三生教育”。一是固定教育时间,坚持每周一早上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如《助人为乐》、《地球小卫士》、《感恩》、《远离毒品》、《我爱我的祖国》等师生演讲,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思想上,都给师生很大的鼓舞和启迪,让他们进一步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善待生命、珍爱生 命,使生命更鲜活更精彩。二是组织应急演练,每学期都开展了防震防灾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是举办“生活技能展示大赛”,低年级比赛项目为系鞋带、整理书包、穿衣,高年级比赛项目有削苹果、做水果拼盘、做凉拌宴等,进一步倡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使同学们学会了一些劳动技能,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也懂得了感恩父母。四是开展主题画创作活动,组织学生创作“三生”主题画作,并进行集中展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倡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五是丰富主题队会,组织开展“守护生命”、“与生命握手”等少先队主题活动及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接受“三生教育”,彰显了“三生教育”注重体验的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生活,在活动中理解生存,在活动中读懂生命。六是观看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电影《火海逃生》,开展观后感写作比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提高了消防自救互救能力。七是举办“三生教育”主题文艺汇演,每年的“六一”,我校都举办以“畅想生命”、“快乐生活”等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学生通过节目的排练和演出,深化了对生命的认识,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人生的美好。八是开展绿地认养活动,把校园绿地的管理权交给学生,通过除草、施肥、治虫、浇水等劳动,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养育植物的兴趣。九是坚持阳光体育运动,本着健康第一和把快乐还给学生的原则,从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指导思想出发,科学设计了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娱乐竞赛、趣味游戏、身体素质练习、手语操等。在音乐的选择上也进行有意识的安排,让音乐和学生运动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之 美,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活泼健康成长”的构想。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使“三生教育”真正落到实处,2013年春,学校精心打造了“生活实践操作室”和“生活实践基地”。生活实践操作室中配备了煤气灶、电饭煲、菜刀、梳子、鞋刷、洗衣板等日常生活工具。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系鞋带、钉纽扣、洗小件衣物、做简单饭菜等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回到家中不但改掉了衣来伸手够、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还主动为父母做家务。此举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生活实践基地设在校园环形跑道的四个角上,采取学校提供蔬菜种子和幼苗,班级分块种植管理的办法实施。学生通过对幼苗的培植、呵护,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加深了对生命的认识和尊重,也使“三生教育”由室内延伸到室外,构建了完整和谐的“三生教育”体系。

推动素质教育,响应时代要求,这是学校坚定不移的办学方向。我校将继续遵循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不断探索新形式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不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之路,努力把我校建成区域内素质教育的先进学校。

下载煤矿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典型经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矿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典型经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典型发言

    全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会议依安现场会材料 规范统计基础 谱写数海春秋 依安县统计局 许义藩 (2009年6月3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年是全国统计基础建设活动第二年,也是进一步充实......

    煤矿开展基础建设年实施方案

    煤矿 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实施“全面安全、本质安全、持久安全”的目标要求,强基固本,落实责任,确保顺利完成我矿......

    煤矿基础建设年一季度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一季度总结 2012年是我分公司“文明矿山、和谐矿山”建设年,根据总公司《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的通知》(晋兰股字„2012‟141号......

    典型经验材料

    化解矛盾 关注民生 全力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开鲁县社会矛盾化解 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2010年6月21日 今年3月份以来,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

    典型经验

    专业名称:经营管理 [摘要] 农电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农电体制改革、农网改造结束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行同网同价,停止农电管理费的收取,其他各类电价水平逐步下调,......

    典型经验

    塔城市自来水公司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典型经验市自来水公司党支部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创建层次。把学习......

    典型经验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中,鄌郚镇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和制度的保障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领导干部带头学。按照......

    煤矿培训工作典型经验介绍材料(含五篇)

    近年来,煤矿始终把安全培训工作摆在矿井发展建设的重要位置,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实“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