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社区加强基础建设,狠抓活动开展经验材料
加强基础建设狠抓活动开展 努力开创社区建设新局面
×××社区党支部书记×××
各位领导:×××社区是我市社区建设暨“村改居”工作的试点单位。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市民政局的帮助指导下,围绕“以自治管理家园、以整治改善环境、以服务凝聚民心、以文化陶冶情操”的社区建设新思路,积极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推动了社区建设全面发展。目前,整个社区面积2.27平方公里,居民2100户,总人口8500人;辖区内有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25个,个体工商业户45户。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三点:
一、健全组织,形成社区建设的工作合力
社区建设工作能否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关键在于组织领导。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确保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一名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工作责任制,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领导小组下设了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配备了4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成立了由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成员单位参加的社区共建委员会,共同讨论协商社区的事务管理,从而加快了社区建设工作的进程。
二是健全规章制度。为使“村改居”后的社区居委会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在街道和市民政局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制定了《社区居民会议制度》、《社区居务公开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社区居委会干部守则》、《社区共建会议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设立了两个居务公开栏。通过建章立制,划分了职能,明确了权利和义务,从而加强了社区居委会自身建设,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是建立管理服务中心。要搞好社区服务没有场所不行。为此,我们筹资建成了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中心内设社区警务室、卫生室、老年人保健服务室、阅览室、计划生育服务室等,并配备了桌椅、微机、档案橱等必要的办公设施。在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还抓了服务队伍建设。居委会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抽出7名同志协同有关部门组成了工作机构,全身心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二、打牢基础,构筑社区建设新格局
一是调查研究,合理划分社区。一方面,我们组织“两委”干部到广东、青岛等地参观学习社区建设,学习借鉴外地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针对原村辖区内单位多、流动人口多的实际,在划分区域时,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对辖区内的所有单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在界定区域时,走街串巷,实地勘察,确保准确性、实效性。本稿件版权属517878秘书网对一些有争议、难以界定的地块、路段,充分征求党员干部的意见,并及时向街道办事处汇报,由街办统一协调解决,最终界定出了东起北三里庄社区,西至扶淇河,南至密州路,北至潍河的社区范围,划出了辖区平面示意图,基本做到了科学合理,成方成块。
二是建设玉山文化大院,提供活动载体。社区建设,重在建设。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一处集工作、娱乐为一体的社区活动场所:玉山文化大院。文化大院主要包括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管理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建起了玉山社区公园、玉山书屋、玉山美术馆、健身俱乐部、门球场、儿童活动室、篮球场、游泳池、乒乓球室等休闲娱乐场所。相继成立了玉山文化艺术团、龙州市超然台诗社、龙州市书法家协会、《玉山报》报社、玉山文化研究会等群众性文化艺术团体,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是加强环境建设,创建整洁优美新社区。社区居委会向社区居民发出了“创建优美环境,建设新型社区”的倡议,号召大家齐心协力抓好社区环境治理。在玉山“商业街”和玉山“天江路”形成三化(绿化、美化、硬化)规模的基础上,着手抓了背街小巷的硬化,硬化了6条背街小巷,全部接通了排污管道,安装了148盏路灯,绿化了1000平方米的绿化带,路边植树10余里,实现了迈进社区不见“三堆”,走街串巷不沾泥水,主要街道和路口灯光齐亮,污水地下畅通排放的社区环境建设新格局,赢得了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的赞同和认可。
三、开展活动,推动社区建设上台阶
在社区建设中,我们立足大院办文化,始终以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活动为载体,以群众参与、自娱自乐为目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楼院和家庭中异常活跃,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一是举办了家庭文化艺术节。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的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家庭文化生活,弘扬家庭美德,美化家庭环境,更好地做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篇大文章。艺术节上参展的作品全部由社区居民自发创作,主要有书法、美术、民间工艺品、花卉盆景等。目前,我们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今年10月份将举办第三届。
二是开展了评先树优活动。先后开展
第二篇:社区完善基础建设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社区在建设科技,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建设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以及天津市的相关实施细则,围绕“科技”发展战略,在夯实和谐社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强化社区服务,满足群众需求,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进一步推进我区社区基础建设再上新水平。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统筹联动、资源共享的原则,把社区基础建设推向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力争到今年,全区90%以上社区达到全国和谐社区示范标准,为我区在“十二五”期间社区基础建设工作继续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三、主要任务
按照我市有关要求,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全区个社区居委会在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等方面全部达标,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为适应“科技”的发展形势,达到民政部和我市新时期有关社区建设的更高标准,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区将按照“一个模式、两个阶段、三个机制、四支队伍、五项保障”的工作思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一个社区管理工作模式
为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能,确保社区和谐稳定,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组成的社区管理委员会,形成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管理委员会决策监督、居委会议事、社工站干事的全新社区管理工作模式。
(二)完成两个阶段社区基础建设任务
按照规范一个、夯实一个、提升一个、巩固一个、充实一个的工作要求,分两个阶段推进。今年为重点实施阶段,完成20个“五个一”文明小区创建工作;完成嘉陵道街整街建制创建任务,着力改造向阳路街、王顶堤街、长虹街等西区重点社区基础设施,着力提街、街、街、街、中心街重点社区建设水平;着力建设街市民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今年为全面提升阶段,文明社区“五个一”创建工作全区达到80%。强化全区街道社区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管理数字化、办公信息化、服务网络化水平,推进全区社区基础建设达到更高层次。
(三)通过三个机制推动工作
一是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区委领导,政府统筹,社区办、民政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基础建设工作联动机制。二是运行机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由社区办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保、法律等需要进社区的工作项目,实施审核备案制度,规范工作内容、明确人员配备、保障资金使用,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考核,确保特色和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管理机制,健全社区居委会岗位职责、考核培训、基础档案等管理制度;建立居委会、社工站办公设施、外观标识标准化配备制度;规范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和社区事务民主听证制度,提高社区管理效能。
(四)打造四支专业社区管理服务队伍
打造社区党务工作者、居委会成员(含义务制委员)、社工干事、社区志愿者四支专业管理服务队伍,推动社区建设骨干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力争到今年底,专职党务工作者实现社区全覆盖,对居委会成员进行专业培训不低于60课时,取得全国社工专业职称资质的人才超过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一,创出经验,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常住人口20%以上。
(五)实施五项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社区办、民政局牵头对社区基础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组织、考核验收;各职能部门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各街道发挥社区基础建设工作主司作用,确保工作落实,认真对基础建设项目的前期选址、设计、招标、施工、质量监控及相关协调工作负责。
二是加强资金保障。按照政府投入一点、向上级争取一点、街道自筹一点、社会支持一点的方式,加大社区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将社区基础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在今年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力争实现社区建设资金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用足用好市属职能部门资金配套政策,积极争取市级专项资金的投入;区属职能部门根据进社区的工作任务,为社区提供相关工作经费。从街道系统“选商引资和协税目标两个责任制”奖励资金中统筹5%,用于支持和奖励社区重点项目建设、基础性工作和解决遗留问题等。加大社区基础建设项目的影响力,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区、街、社区三级信息通报制度,畅通街道社区和职能部门的沟通渠道;通过“六网合一”工程建设,加强社会保障部门和街道的信息共享,实现资源整合和工作联动;围绕社区基础建设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分析情况、研究对策、解决难题,深化便民服务,推动社会管理能力上水平。
四是加强监督考核。按照谁管理谁负责和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确定社区基础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指标,列入全区党政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中,作为各街道和各职能部门考评的重要依据,推动社区管理上水平。
五是加强舆论宣传。通过组织互看互学互促观摩活动、印发《街道工作专刊》等形式,及时交流工作成果,推广先进典型;利用《时讯》、有线台和政务网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氛围,促进全区社区基础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篇:社区开展“四民社区”活动
XXXXX社区开展“四民社区”活动
XXXXX社区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居民群众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环境优美、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开展了以“便民、乐民、康民、安民”为主要内容的“四民社区”活动,有效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步伐。
一、“便民社区”活动,让居民群众省心。社区不定期的举办现场服务进社区活动。此项活动不仅为居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提升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知度,更加深了社区与居民的相互了解。
二、“乐民社区”活动,让居民群众开心。为了不断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社区积极动员辖区有文艺爱好的居民加入到社区的模特队、合唱团,还搭建起了辖区书法爱好者与书法家之间的交流的平台,极大的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
三、“康民社区”活动,让居民群众舒心。社区认真落实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低保户和包干单位共同参与到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来,为居民创造出“整洁、干净、文明、优美”的居住环境。
四、“安民社区”活动,让居民群众放心。每半月邀请辖区派出所民警对社区居民进行法制教育,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开门评警”活动,形成了“警民联动、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
XXXXXX社区
第四篇:社区开展重阳节活动
情暖社区 爱在“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团圆佳节,我一个人在家时总感觉非常寂寞。孩子们在外上班,我一个人在家看着空荡荡的房间,连吃饭都没有胃口了。明天就是重阳节了,多希望能有人陪我这老婆子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啊!”70多岁的赵桂芬奶奶说。
宜丰社区和“访惠聚”工作队为了减少辖区老人们此类的寂寞感,也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于10月17日下午开展了“情暖社区 爱在‘重阳’”重阳团圆活动。
社区“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吴宇翔同志代表社区和工作队向社区老年人致以节日的问候。活动现场,社区近三十几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围桌而坐,边品尝水果边聊天话家常,畅谈他们生活中的点滴。
除了水果,社区工作队为老人们准备了蛋糕,给老人们分享。“重阳节到了,社区组织老年人聚餐、聊天,真是太好了!今天是我农历生日,书记咱们这日子挑的正好,能跟大家热热闹闹的一起过生日,别提多高兴了!”陶菊华阿姨表示,阿姨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退休时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一眨眼几年过去了。
社区中老年舞蹈队张红精心准备了舞蹈,展现老年人健康快乐的精神面貌,吴宇翔同志朗诵诗歌庆祝老年人自己的节日。
活动在欢乐的“击鼓传花”游戏中达到高潮。老人们围成一圈,当音乐开始时,气球开始传递;当音乐停时,气球到谁手中,谁就是“幸运者”,“惩罚”是现场表演节目。这个游戏将一份浓浓的“重阳情”送达到每一位老人手中,老人们乐呵呵地或唱歌、或跳舞,或朗诵诗歌,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社区老年人居多,关注老年人工作、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定期举办老年人活动,经常慰问老人,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愉快。”社区“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吴宇翔同志表示。
此次活动的举办,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敬老氛围,给老年人提供增进感情的交流平台,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宜丰社区和工作队将继续尽自己所能,让辖区的老人们感受到社区的关爱,安享幸福美满晚年,为创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增添一份美丽的色彩。
第五篇:昌建社区开展服务群众活动经验材料
昌建社区开展服务群众典型经验材料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开展“党的群路线学习教育活动”,搭建党员活动平台,关爱党员群众、引导移风易俗、弘扬民族精神,不断提升党委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开创民族文化融合、独具社区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为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区和谐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基本情况
昌建社区成立于2001年4月,位于昌吉市延安南路以西,北京南路以东,特变大道以北,建国西路以南,辖区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共住有2604户居民,总人口达6644人。有汉、回、维、俄罗斯等11个民族。现有党员108人其中退休党员41,居民党员52大学生16。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7名。社区特点是,辖区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多,弱势群体多。根据社区特点,2014年坚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出发,以党建为龙头,探索社区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以社区全民共建为载体,完善社区党组织覆盖面;以社区文化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以社区服务为核心,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把各项重点工作重点放在网格化覆盖和社会化服务中继续努力创新。
二、具体特色做法
1、文化氛围浓厚,以文化凝聚人心。利用社区文艺活动队带动社区居民群众,依托文体资源,搭建每个市民都能参与的活动舞台,组织举办辖区单位、居民群众参与的群众文化,完善合唱团、文艺队、秧歌队等文体队伍。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协调并发挥公路总段的活动室的作用,资源共享;结合一些特色培训等迎合居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2、开展“五卡”连心服务群众活动
(2013年的爱心积分卡取得很好效果。困难居民凭“爱心积分卡”。不用掏钱就可以“买”东西。社区给每位残障人、低保户、孤寡老人发放了一张“爱心积分卡”,用上面的积分就可以到爱心超市“买”东西。“10个积分相当于1元钱,我们领到积分卡的时候,卡里就有100个积分。之后参与社区的义务劳动,比如捡垃圾、交通值勤等等,只要劳动满一个小时就获得100个积分。”目前登记在册的残障人、低保户、孤寡老人共有上百名,有了“爱心积分卡”,社区内不少残障人主动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和社会的活动中来;个别低保户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安享“懒汉”生活,他们更愿意通过自身劳动创造价值,挣得积分;一些健康条件不错的孤寡老人也愿意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结合2013年爱心积分卡的运用,本着“和谐、友爱、互助、奉献”的八字方针,从2014年起在全社区党员中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五卡连心进社区”的活动。即“贫困学子爱心助学卡”对考上重点困难学子。通过各种途径与县教委,县妇联,团县委,工商联取得官方支持。社区每年重点解决5—10户资助对象。“困难居民就业指导卡”,社区与上级劳动保障所,联手,从就业技能培训,就业信息介绍,推荐就业四个方面全方位搞好服务。“残疾区民爱心帮助卡”。能全面掌握社区残疾区民,生产生活情况。针对不同类型列入帮扶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帮助推荐就业。“特困居民生活帮助卡”,除了正常的帮扶外,我们协调州解困办、辖区单位和党委成员,对社区的帮扶力度大,针对社区基本情况。实实在在摸牌掌握特困居民的基本情况,促进上下协调确保,应报,尽报,目前已享受城市低保的家庭户。符合条件待享受未进入低保范围的,今年按程序正在审批。建立党员一对一帮扶,特事特办,针对困难对象帮助解决大病救助,零就业救助,“六零老人定时服务卡”,针对60岁以上人口多,而且单独居住,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社区计划继续做好15分钟便民圈,计划成立服务队,从购物、洗衣、买菜、住院陪护、钟点做饭、5个方面入手。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的服务项目,分别包到服务人员,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志愿服务,温心民生。
3、以“五个”亲情服务,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五个”亲情。一是社区 开展“亲情电话”:每周向包户家庭打一次亲情电话,及时了解近况。二是“亲情牵挂”:每月对包户家庭进行入户走访,以聊天方式帮助其疏解情绪。三是“亲情慰问”:在重要节日对包户特困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四是“亲情活动”:组织包户家庭参加社区组织的郊游、座谈、联欢等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通过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把“亲情服务”作为全社会共同的情感归宿和社区事业核心的价值追求,以鱼水相依、骨肉相连、同甘共苦的真实情感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感恩互助、亲情服务”的浓厚氛围。“社区亲情车”的配备,为我社区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品质,提高社区应急处突能力,打造 街道“亲情服务品牌”奠定了基础。
3、开展你身边“小管家”网格服务。结合网格化服务工作,充分调动网格党支部党员和网格联络员,做好老百姓身边的“小管家”。主要的工作就是服务群众,帮助办好群众的各种“小事”。按照区域划分,社区共设置了7个网格党支部,每个支部都设立每户居民的“民情档案”。协助社区包户干部做好居民身边的‘管家’。尤其是残疾人、老人和困难群众,设立网格支部党员一对一帮扶,定期上门慰问心理疏导,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难题。这个思路的落实关键是要细、要实,我们会继续通过效能作风建设加大这个工作思路的推进落实。
4、打造志愿服务“菜单”化品牌。(1)、菜单化形式上。依托党员进社区,志愿者招募等途径,成立6支“志愿者”队伍,通过特长进行分类别,在辖区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通过“你点我供”的方式,为居民量身定制,为社区居民提供定向的志愿服务,在志愿者自愿报名基础上,根据其居住地、工作特点、专业特长、服务时间,合理划分志愿者队伍和服务区,成立红领巾志愿队、双拥志愿队、职业技术志愿队等队伍,实行网格化规范管理,提供组团式服务。居民通过去志愿服务站,享受“定时、定点、定人、定单”的便捷志愿服务。(2)、菜单化内容上创新。“一帮一”的服务内容:改变以往的扶贫帮扶,可以开展经济条件优越家庭和困难家庭的结对,社会成功人士和心理弱势群体的结对,学生之间的互帮结对。定期组织社区干部、志愿者通过定期走访入户、电话询问、发放志愿服务评价单等方式,及时了解居民意见,根据群众“口味”对菜单进行更新改进。早教咨询、法律援助、帮扶济困、就业指导、治安管理、环境美化、心理疏导等15项志愿服务项目需求菜单。
5、打造关爱党员“四大举措”活动,提升党组织凝聚力。从学习、活动、保障和服务等方面对党员进行关爱,有效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升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三赢”局面。“四大举措”即:一是“两个生日”举措。在党员生日和党的生日是,时送上一束鲜花、一份蛋糕、一份贺卡、一份祝福。同时,在七月一日为党员过集体政治生日。二是党支部委员谈心举措。在党员事业遭受挫折、生活遇到困难、情绪出现波动时,党委委员以朋友的身份主动找党员谈心,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安慰激励,帮助度过难关,并且要充分发挥党委委员辖区单位领导的作用。三是文体活动举措。立足党员活动室和社区文化站,配置健身器材和乒乓球、羽毛球、象棋、跳棋、军旗等棋牌娱乐设施,免费开放社区图书阅览室,着力完善好党员活动阵地。支部每月组织党员开展一次文体活动,党员及其亲属可免费享受党员活动室内所有文体活动设施。四是对党员的优先帮扶举措。协调各方资源对社区的困难党员职工优先帮扶。
6、开展“社区业主论坛”公德讲评台”活动。主要通过这种形式巩固文明社区的创建成果,加强居民文明行为。聘请活跃小区、街面得“文明DV队”他们用相机和DV捕捉记录生活中各种文明或不文明的瞬间和片断,定期在小区公示“公德讲评红黑榜”。让老百姓通过DV镜头和照片,在幽默和谈笑间,真真切切的感悟到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丑陋、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结合收集到的资料,创新沟通平台,增强服务。针对业主没有时间和精力亲身参与社区交流、社区共建的特殊情况,创建社区业主论坛或者叫公德讲评台,增强了居民之间以及居民与居委会之间的互动,同时为居委会更好地开展服务搭建了平台。
7、“社区手机短信传递关爱”活动 开展手机短信传递党组织关爱。为进一步激发广大社区党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丰富党员学习形式,社区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探索手机短信这一党员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摘录关于党员学习的手机短信,用看得见、听得懂、篇幅小、易传播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学习的目的和内涵、精神实质,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送到党员干部手上,费用有待协调和筹措。并及时了解我社区学习活动动态,有效提升学习活动效果,同时,党员群众可通过回复短信的方式向社区办公室建言献策,推动社区党员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
中共北京南路街道昌建社区委员会
201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