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资产经典案例

时间:2019-05-13 12:1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货币性资产经典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非货币性资产经典案例》。

第一篇:非货币性资产经典案例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典型案例解析

【典型案例1·单项选择题】2008年5月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换入乙公司一幢房产,该批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200万元,已提跌价准备80万元,公允价值为25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5%。乙公司房产的原价为400万元,已提折旧160万元,公允价值230万元,适用营业税税率为5%,该交易使得甲乙双方未来现金流量与交易前产生明显不同,而且甲、乙双方均保持换入资产的原使用状态。经双方协议,由甲公司收取乙公司补价40万元。则甲公司换入房产及乙公司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分别是()万元。

A.252.5,227.5

B.250,225

C.250,230

D.225,227.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①甲公司换入房产的入账成本=250+250×17%-40=252.5(万元);

②乙公司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成本=230+40-250×17%=227.5(万元)。

借:固定资产 252.5 银行存款 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2.5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

存货跌价准备 80 贷:库存商品 2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2.5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240

累计折旧 160 贷:固定资产 400

借:库存商品 227.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2.5 贷:固定资产清理 230 银行存款 40

【典型案例2·单项选择题】资料同上,甲、乙公司就此业务分别认定损益为()万元。

A.130,-10

B.117.5,-21.5

C.150,-30

D.25,-7.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①甲公司换出库存商品的损益=250-(200-80)-250×5%=117.5(万元);

②乙公司换出房产的损益=230-(400-160)-230×5%=-21.5(万元)。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240 累计折旧 160 贷:固定资产 4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1.5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1.5

借:库存商品 227.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42.5 贷:固定资产清理 230 银行存款 40

借:营业外支出 21.5 贷:固定资产清理 21.5

【典型案例3·单项选择题】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交换乙公司一幢房产,该商品的成本为1 000万元,已经跌价准备2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5%,该商品的计税价格为1 500万元;乙公司房产原价为1 600万元,累计折旧6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30万元,计税价格为2 000万元,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经双方协议,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补价30万元,交易双方均维持换入资产的原使用状态。完成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后双方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交易前明显不同,但是由于没有同类资产活跃交易市场且无法正确判断交易资产公允价值,则甲公司、乙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分别是()万元。

A.1 160,785

B.1 200,715

C.1 500,890

D.1 800,67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①甲公司换入房产的入账成本=1 000-200+1 500×17%+1 500×5%+30=1 160(万元);

②乙公司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成本=1 600-600-30+2 000×5%-30-1 500×17%=785(万元)。

甲公司

借:固定资产 1160(1 000-200+1 500×17%+1 500×5%+30)

存货跌价准备 200

贷:库存商品 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1500*17%)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75(1500*5%)

银行存款 30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970 累计折旧 6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

贷:固定资产 16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00

(2000*5%)

借:库存商品 785(1 600-600-30+2 000×5%-30-1 5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55(1500*17%)

银行存款 3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70

(970+100)

【典型案例4·单项选择题】2008年2月,甲公司以其持有的5 000股丙公司股票交换乙公司生产的一台办公设备,并将换入办公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甲公司所持有丙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成本为18万元,累计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万元,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28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银行存款1.25万元。乙公司用于交换的办公设备的账面余额为2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25万元。乙公司换入丙公司股票后对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拟随时处置丙公司股票以获取差价。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和乙公司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公司换入办公设备的入账价值是()。

A.20.00万元

B.24.25万元

C.25.00万元

D.29.25万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甲公司的核算如下

借:固定资产

29.2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

银行存款

1.25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贷:投资收益

②下列各项关于乙公司上述交易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换出办公设备作为销售处理并计缴增值税

B.换入丙公司股票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C.换入丙公司股票按换出办公设备的账面价值计量

D.换出办公设备按照账面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2008年尚未实行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换出办公设备不收销项税额;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价值应该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选项C不正确;换出设备需要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收入,按账面价值结转成本,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第二篇:固定资产及其它非货币性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制度

2013年7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第九条

第十条

第十一条本制度的目的是通过规定合理的资产管理流程,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与效果,保证财务报告的公允性,从而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

本制度所称资产,是指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公司拥有或控制的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各类经济资源。

本制度根据公司经营环境和主要业务活动,按照流动性、用途及其性质,将资产分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等五个主要类别。当公司经营环境或经营活动发生变化导致上述分类不再合适的,应当及时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本制度主要规范资产的取得、保存与管理、处置等管理过程,对资产增减变动的记录和报告由公司会计核算制度相关的规定规范。

第二章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现金,指公司持有的纸币、硬币(通常称为库存现金)以及存放与商业银行的可随时支取的活期存款。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管理、收付程序参考《资金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

第三章 应收款项

应收款项是因日常经营活动形成的债权,代表将来收取现金、获取商品与劳务的权利。按照应收款项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可分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

应收款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财务部根据合同或协议的规定确认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及对应的营业收入增加或其它资产负债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对业务部门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

财务部每月末编制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分析表,对每一债务人的欠款期限、性质进行分析,针对欠款期限超过合同规定的期限的款项,应通知有关业务部门收回款项。

应收账款的收款流程,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形成过程中的付款流程参照《公 司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核销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应符合《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制度》规定的商品与服务验收流程的规定,不涉及商品与服务采购的,应向债务人开具收据。

第十二条 财务部于编制财务报表前会同业务部门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进行评估,存在导致应收款项不能收回的情形的,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资产准备。

第十三条 与应收款项相关的资产减值准备符合《集团内部控制办法——资产减值准备财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 务核销》规定的条件的,应核销相应的应收款。核销程序参考前述办法之规定。

第四章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指公司持有的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或用于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非货币性有形资产。价值较小但预期使用寿命超过六个月的低值易耗品,参照本章的规定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划分

直接占有、支配、使用和控制固定资产的部门为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对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负有直接的责任,其主要职责包括:(1)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做好本部门使用与管理的固定资产台账,确保固定资产台账的各项信息与实物一致;(2)编制固定资产购置、更新改造、处置与报废计划;(3)参与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新改造决策过程,对需要处置与报废的固定资产提出处置与报废申请;(4)就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固定资产及时向资产管理部门报告;(5)固定资产发生损毁、灭失的,及时向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协助调查原因,提出处理意见;(6)配合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盘点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监控中心为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行政部为除此之外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1)建立和维护固定资产台账;(2)审核固定资产购置、报废、处置、调拨申请;(3)参与固定资产购置、更新改造、报废与处置的决策过程,从全局控制固定资产购置、更新改造、报废与处置的经济性、合理性;(4)就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固定资产提出处理意见,提高资产使用效率;(5)追查固定资产发生损毁、灭失的原因,按照管理责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提出处置意见;(6)组织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7)履行其它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管理职责。

财务部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1)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新改造、报废与处置、调拨进行会计核算;(2)维护固定资产总账与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台账的一致性;(3)负责相关的会计核算;(4)参与审核固定资产购置、更新改造、维修、处置、报废预算及后续预算管理;(5)对与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相关的经济活动和固定资产盘点实施财务监督。

第十六条 资产使用部门按照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按年编制固定资产购置、更新改造预算提交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列入预算。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新改造应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购置、更新改造预算按项目和金额编制,且购置、更新改造不得随意变更项目,且不得超过单项预算的金额。需要变更项目或单项购置、更新改造超过预算金额的应按照预算调整的流程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 资产使用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能、使用状态及其它影响因素编制固定资产维护、处置与报废计划并由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列入预算并经批准后作为固定资产维护、处置与报废的预算控制目标。

第十九条 资产使用部门应根据批准的预算,编制固定资产购置、更新改造、维修、处置与报废的详细计划并提交资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资产使用部门每季度向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固定资产的性能、使用状态等信息供资产管理部门决策使用。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取得

第二十一条 资产使用部门根据固定资产购置、更新改造计划提出固定资产购置、更新改造申请提交资产管理部门审核。

第二十二条 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资产使用部门报备的购置与更新改造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审核购置与更新改造申请。公司有闲置的同类资产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将闲置的资产调拨至资产使用部门;实地测定资产性能和使用状态符合使用要求的,应驳回申请。

第二十三条 财务部审核固定资产购置与更新改造申请是否符合预算的要求。第二十四条 经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审核后,固定资产购置与更新改造申请仍需依次提交分管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批后方可采购。

第二十五条 价值达到或超过3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投资项目,无论是否已经列入预算,在实际执行时履行完内部审批程序后,还须按照《集团项目投资审批管理条例》的规定,报集团或其它有权管理部门审批。第二十六条 购置九座及以下的小轿车、越野车、面包车、吉普车等车辆的,在实际执行时履行完内部审批程序后,还须逐项报集团或有权管理部门审批。

第二十七条 固定资产采购按照《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制度》的规定,履行采购、验收程序。固定资产的验收应由采购人员、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共同参与。

第二十八条 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项工程应按照工程管理的相关规定组织验收。第二十九条 财务部于验收时为每一单项固定资产分配唯一的编码,在资产存续期间该编码保持不变。固定资产编码规则按照集团信息管理的相关规定确定。

第三十条 资产管理部门于验收时制作固定资产标签,登记名称、编码、型号、购置日期、资产原值等基本信息。固定资产标签于资产使用部门领用前粘贴于醒目位置,没有粘贴固定资产标签的,资产使用部门不得领用。

第三十一条 因自然因素影响导致标签脱落、模糊不清的,资产使用部门应及时提请资产管理部门制作新标签替换原有标签。

第三十二条 由多个设备或部件组成的独立发挥功能的系统应当确认为一项固定资产,而不应将组成该系统的各个设备或部件单独确认为一项固定资产。

第三十三条 车辆、确认为固定资产的大型工程可不贴固定资产标签,但应分配固定资产编码并在固定资产台账和固定资产总账中立项管理。

第三节 固定资产维护与维修

第三十四条 固定资产维护与维修费用纳入预算,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第三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维修支出应作为资本性支出纳入预算:(1)使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使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提高,(3)使生产成本降低,(4)使企业经营环境或条件改善。

第三十六条 资产使用部门应注重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维护,发现影响性能和使用的不利情况应及时排除,保持固定资产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不利因素重复叠加对资产造成更大的影响。

第三十七条 资产使用部门应编制固定资产维护与维修计划,规划日常巡检与维护、定期维护、维修等资产维护与维修工作。

第三十八条 固定资产维护与维修计划于编制全面预算期间由资产使用部门根据资产的技术状态、使用性能等运行状况编制,提交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列入财务预算。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在编制和审核固定资产维修计划的过程中应按照预算编制的程序开展工作。

第三十九条 固定资产的维护与维修需求由资产使用部门提出,并经资产使用部门审核、资产管理部门复核后,依次经分管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批后方可实施。预算超过300万元的维修工程项目,在履行内部审批手续后,还需报集团或有权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第四十条 维修与维护涉及外购产品或服务的,应按照《采购与招投标制度》的规定开展采购工作。

第四十一条 固定资产维护与维修工程完成后,由资产使用部门验收确认维护与维修工作,并由资产管理部门复核。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报废

第四十二条 固定资产报废,是指对因使用中的有形磨损或因技术进步的无形磨损等原因丧失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注销的过程。

第四十三条 固定资产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报废:(1)使用年限过长,功能丧失,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或不能使用并无修复价值;(2)产品技术落后,质量差,耗能高,效率低,已属淘汰且不适于继续使用,或技术指标已达不到使用要求;(3)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或虽能修复,但累计修理费已接近或超过市场价值。

第四十四条 主要附件损坏无法修复,而主体尚可使用的,可单独就损坏的部分申请报废。第四十五条 固定资产报废申请由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经资产管理部门复核后,依次经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批后方可进行核销、处置工作。

第四十六条 资产使用部门应妥善保管经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保护其剩余价值不受损害,不得拆解、私自变卖或以其它方式私自处理报废的固定资产。

第四十七条 财务部根据经批准的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在财务会计系统中注销报废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在固定资产台账中登记报废固定资产台账,待报废资产处置完成后再从固定资产台账中注销。

第四十八条 资产管理部门于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对当季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集中变卖处置。固定资产变卖一般应通过询价获取最为有利的价格条件。

第四十九条 单项固定资产报废净损失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后还需逐项报集团批准后方可报废。

第五节 会计核算

第五十条 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终止确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的基本原则处理。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的确定参照《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公司财务会计工作手册》的相应规定。

第六节 抵押与担保

第五十一条 用固定资产为本公司的债务设定抵押或担保,应符合集团关于抵押与担保相关制度规定的审批流程,且抵押与担保额度不应超过集团规定的限额。

第五十二条 除非取得董事会的书面授权,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用固定资产为非本公司的债务设定抵押或担保。

第七节 固定资产盘点

第五十三条 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以季度为周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抽查盘点,并以年为周期组织全面的固定资产盘点。

第五十四条 财务部对固定资产的抽查盘点和全面盘点实施监督。第五十五条 季度抽查盘点的抽样比率应大于百分之二十五。

第五十六条 资产管理部门应编制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对固定资产的性能、使用状况、资产管理成效与缺陷进行评估,并在盘点过程中收集资产管理与控制活动的信息,评估资产管理制度与流程的合理性及执行的有效性。

第五十七条 固定资产盘点中出现盘亏的,资产管理部门应追查原因,并在盘点报告中对盘亏原因、处理建议进行专项说明。

第五十八条 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应提交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批后报财务部备案。涉及盘亏处理的,财务部和资产管理部门柑橘经审批的盘点报告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第五章 无形资产

第五十九条 无形资产是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第六十条 公路收费经营权属于特许经营权,单独购买的计算机软件属于著作权,应当作为无形资产管理。随硬件设备出售的软件与硬件设备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无形资产管理。

第六十一条 除公路收费经营权外的无形资产的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参照第四章的规定确定,其购置、升级、报废、维护及管理参照第四章关于固定资产购置、更新、报废、维护的相应流程。

第六十二条 公路收费经营权由工程管理部负责管理。公路维修、改扩建计划由工程部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六十三条 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终止确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的基本原则处理,其使用年限、摊销方法参照《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公司财务会计工作手册》的相应规定确定。

第六章 资产减值测试

第六十四条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适用本章规定的资产减值测试。

第六十五条 公司于编制财务报表前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资产减值测试由财务部组织实施。

第六十六条 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时应先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作为一个资产组确定其可回收金额,在通常情况下由于不存在销售协议或活跃市场而无法通过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净额确定该资产组的可回收金额,因此应根据该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其可回收金额。

第六十七条 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和使用寿命三个因素的影响。

第六十八条 资产组的使用寿命根据收费公路经营权的剩余年限确定。

第六十九条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包括以下各项:(1)剩余收费期间预计产生的通行费收入其它经营性收入构成的现金流入,但不包括融资性现金流入;(2)为实现前述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主要包括销售税金、人工费用支出,道路养护支出,大中修费用支出及运营与行政费用支出,以及为维持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而进行的三大系统(通信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设备投资支出,但不包括未来期间除三大系统之外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购置、更新、改造支出,也不包括融资性现金流出和所得税支出;(3)公路收费经营权期限届满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一般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将该现金流量设为零。

第七十条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以预算为基础,且预测期间不超过五年。公路收费经营权剩余收费年限超过五年的,超过部分的预计现金流量按照合理的增长率预计。

第七十一条 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折现率通过计算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确定,在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应将权益资本成本用当前所得税税率折算成税前资本成本。

第七十二条 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权重以其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

第七十三条 债务资本成本按照合同规定的利率确定,涉及发行费用的应考虑发行费用对实际利率的影响。股东对公司的贷款应作为权益资本处理。

第七十四条 权益资本成本通过CAPM模型计算确定,其中无风险利率以与剩余收费年限期限最接近的国债收益率为基础确定,风险溢价根据预期经济增长率等因素在3%至5%的范围内判断确定,贝塔系数在同行业与公司业务最接近的上市公司贝塔值的基础上考虑股权流动性等因素确定。

第七十五条 按照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定的可回收金额小于资产组账面价值的,表明该资产组发生减值,二者之间的差额为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

第七十六条 以资产组为基础估计资产的未来可回收金额未发生减值的,应对单项资产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时公路收费经营权不再包含在减值测试的范围中。

第七十七条 对单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时,应通过下列标准判断是否存在减值迹象:(1)该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2)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3)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第七十八条 对单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应以该资产在活跃市场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为基础确定可回收金额,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确定其可回收金额。

第七十九条 单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对该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而无论该单项资产所处资产组的其它资产是否发生减值。

第八十条 资产减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公司财务会计工作手册》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第三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教案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培训专业: 会计

教案课题: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教案作者:

寿国利

培训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2009年 7月 28 日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并能够运用准则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并能够运用准则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归纳法

教学内容(讲稿)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几个基本概念

(一)、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

1、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2、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三)、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四)、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一)判断条件

根据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几种典型的业务类型

1、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也不涉及补价。

2、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但涉及补价。

3、具有商业实质,并且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但不涉及补价。

4、具有商业实质,并且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并涉及补价。

四、换入资产的两种计价方法及损益的确定

(一)、账面价值计量

1、适用情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然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

2、计算关系:总原则:换入=换出+相关税费

不涉及补价时: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涉及补价时:

支付补价的一方: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收到补价的一方: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3、损益的确定:以账面价值计量的业务,不确定损益。

五、举例:东方公司拥有一台专有设备,账面原价300万元,已提折旧220万元,远东公司拥有一幢建筑物,账面原价200万,已提折旧140万元,由于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双方拟对这两个资产进行交换。

情况1:账面价值计量,但不涉及补价。相应假设:如果东方公司的设备是系当时专门制造,性质独特,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远东公司的建筑物系一幢古建筑物,年代久远,其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

分析:由于交换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这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成本应适用账面价值计量

东方公司换入的建筑物的入账成本=换出设备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80万 远东公司换入的建筑物的入账成本=换出建筑物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60万 应确认收益:没有 有关会计分录:

东方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万

累计折旧

220万

贷:固定资产-----设备

300万

借:固定资产----建筑物

80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万

远东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60万

累计折旧

140万

贷:固定资产-----建筑物

200万

借:固定资产----设备

60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60万 情况2:账面价值计量,但涉及补价。相应假设:如果东方公司的设备是系当时专门制造,性质独特,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远东公司的建筑物系一幢古建筑物,年代久远,其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但是,由于远东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急于取得该专用设备,并支付了15元补价。分析:由于交换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这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成本应适用账面价值计量,但是,交换双方涉及了补价。

东方公司(收到补价)换入的建筑物的入账成本=换出设备的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80万-15万=65万

远东公司(支付补价)换入的建筑物的入账成本=换出建筑物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60万+15万=75万 应确认收益:没有

有关会计分录:

东方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万

累计折旧

220万

贷:固定资产-----设备

300万

借:固定资产----建筑物

65万

银行存款

15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万

远东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60万

累计折旧

140元

贷:固定资产-----建筑物

200万

借:固定资产----设备

75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60万

银行存款

15万

六、练习

丙公司拥有一台专有设备,该设备账面原价450万元,已计提折旧330万元,丁公司拥有一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90万元,两项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丙公司决定以其专有设备交换丁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该专有设备是生产某种产品必需的设备。由于专有设备系当时专门制造、性质特殊,其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丁公司拥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其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经双方商定,丁公司支付了20万元补价。假定交易中没有涉及相关税费。

丙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1200000

累计折旧

3300000

贷:固定资产 ——专有设备

450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00000

银行存款

2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200000 丁公司:

借:固定资产——专有设备

11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900000

银行存款

200000

七、小结、作业

第四篇: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综合题

1.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有关资料如下:

(1)2012年10月12日,经与丙公司协商,甲公司以一项非专利技术和对丁公司股权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换入丙公司持有的对戊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甲公司非专利技术的原价为1200万元,已推销2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0元,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应交纳营业税50万元;对丁公司股权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均为400万元。其中,成本为35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50万元。甲公司换入的对戊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丙公司对戊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 1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1 200万元。丙公司另以银行存款向甲公司支付补价200万元。

(2)2012年12月13日,甲公司获悉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对应收向乙公司销售商品的款项2 34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280万元,此前未对该款项计提坏账准备。

(3)2013年1月1日,考虑到乙公司近期可能难以按时偿还前欠货款2 340万元,经协商,甲公司同意免去乙公司400万元债务,剩余款项应在2013年5月31日前支付;同时约定,乙公司如果截至5月31日经营状况好转,现金流量比较充裕,应再偿还甲公司100万元。当日,乙公司估计截至5月31日经营状况好转的可能性为60%。

(4)2013年5月31日,乙公司经营状况好转,现金流量较为充裕,按约定偿还了对甲公司的重组债务。

假定有关交易均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因素。

要求:

(1)分析判断甲公司和丙公司之间的资产交换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计算甲公司换出非专利技术应确认的损益,并编制甲公司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3)编制甲公司与确认坏账准备有关的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重组后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和重组损益,并编制甲公司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5)计算乙公司重组后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和重组损益,并编制乙公司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6)分别编制甲公司、乙公司2013年5月31日结清重组后债权债务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第五篇:2014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研究分析与评价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研究分析与评价

刘 芳

摘要:自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各界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学习、研究也呈现出波浪式的趋势。本人一方面是为增进自己对这一具体准则的领悟,也是基于高校教学的目的,对中国知网平台收录的自2006年至2013年主题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文章从时间和内容两大方面进行梳理,希望承前人之果,引后人之思。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公允价值 相关税费 差异

非货币性交易是一种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不同于人类历史早期物物交换的现代交易现象,它给会计确认与计量、政府监督和管理提出了挑战性的课题。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迁

在我国,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经历三次变迁,1999年《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出台,2001年对《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进行第一次修订,取消了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的定义,也不再将非货币性交易划分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与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对所有非货币性交易均采用简化处理,即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且修订后的准则淡化了公允价值的运用,仅仅在判断交易类别,收到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中计算应确认的收益,以及在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时作为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进行分配的分配基础时有所运用。2006年财政部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新的面孔问世,在准则的确认和计量部分明确了换出换入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条件,损益的处理、认定交易活动的商业实质的标准、入账价格的确定。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计价基础,且对非货币性交易损益的确认方式不同是明显的新变化。

二、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研究的分析

自2006年至2014年初,各界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学习、研究也呈现出波浪式的趋势,本人基于高校教学的目的,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自2006年至2013年主题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以下的规律,一方面是增进自己对这一具体准则的领悟,另一方面是期望对自己的教学有所帮助。承前人之果,引后人之思。

(一)时间方面

我设定主题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中国知网网站收录的文章进行检索,结果显示2013年有107篇,2012年有69 篇,2011 年是84篇,2010年是101篇,2009年是130篇,2008年是170篇,2007年是157篇,2006年有108篇,可以看出随着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学术界对这非货币资产交换这一具体准则的研究日益热化,到08年数量多170篇,之后逐年递减,而到2013年从发表文章的数量看,这一准则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议题。

(二)内容方面

经过对这926篇文章的观览与对比,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研究大致从以下几个纬度进行的。

1.新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比较

针对新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比较,2006年和2007年相关文章以雨后春笋之势不断地涌现,经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者都分析了新旧准则在会计处理的差异。瞿晓龙(2006)不仅分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差异,更进一步指出变化的原因,如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环境逐步成熟、实务需要简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为实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国际趋同。2007年谢维佳在她的硕士论文中更是从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

产的定义、非货币性交易的适用范围、交易类型的划分、资产入账价值的规定、补价、相关损益确认、同时交换多项非货币性资产相关规定、准则的纰漏要求等八个方面做了细致的比较。

可以说新准则比旧准则进步不少,能更真实地反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取得资产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企业操纵利润,使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并减少了与税法的差异, 简化了纳税调整。

2.中、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比较

田春晓, 牛成喆(2008)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商业实质的规定,将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报告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做了对比分析,发现三者都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信息质量要求, 对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的规定大同小异。何哲、刘冬荣(2013)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适用范围、交换中补价的规定、该准则披露的范围、以及会计处理四个方面将美国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我国的进行对比分析,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二者的差异,比如美国 APB 意见书第 29 号中这样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或很少涉及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交换以及非互惠转让。相比之下,我国准则不涉及非货币性负债、劳务和非互惠转让业务;美国相关准则对关联企业的非货币性交易严加限制、另行规定。而我国会计准则指出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注意审视关联方交易,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李寿喜、朱慧芬(2013)指出在非货币性交易类别划分标准方面,美国 APB29 号根据非货币性交易盈利过程是否完成将非货币性交易划分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和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我国准则取消了这一分类,这种修订是为了抑制我国企业利润操作的现象,防止企业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调节利润。在准则披露要求方面,我国准则的规定更加严格。

3.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商业实质”的判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究竟是采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价,关键在于判定这一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 16 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中规定了判断某项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标准,即主要考虑该项交易的发生预期使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的程度。我国准则借鉴这一标准,规定当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之时;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并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时,可以认定一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王冰(2008)总结了判断商业实质的技巧,可以从资产的类别方面进行分析,如存货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交换活动。存货属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在短时间内产生现金流量,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都是非流动资产,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花费的时间较长,即两类资产产生未来现金流的时间是不同的,可判定这样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姚孟良(2010)对商业实质的探析重点从商业实质与关联方关系、与视同销售的关系和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关系三方面进行。易竞、吴岚(2013)对商业实质规范的不妥当之处进行了归纳,如商业实质欠缺概念框架,标准中的“显著”、“重大”,缺少明确限定;商业实质与关联方关系未做出列举式说明、使其处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4.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规定“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对于相关税费包括哪些并未做具体的说明。王彦德(2008)指出在核算相关税费时,应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成本;二是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应等于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并发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和2007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关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与准则的规定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通

过分析例题发现按照讲解处理的结果,换入资产的成本、交换利得以及所得税费用均小于按准则处理的结果,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也有利于企业合理避税。冷琳(2009)细致讲解了关于增值税的处理应根据换入资产的用途来决定是否计入进项税额。而对于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在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应区别该税费是直接为换出资产还是为换入资产支付的,为换出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计入换出资产的交换损益,为换入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则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吴敏、杨勇(2013)明确指出“相关税费”仅指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相关联的税金及费用,不包括企业开办费、办公费、企业绿化费等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相关联的税费。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会发生一些费用,例如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资产评估费、律师咨询费等;资产交换过程中发生的佣金、清理费、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我个人认为这两位学者对相关费用的分析说明比较细致,为我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税的账务处理

秦文娇(2008)通过举例说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这三大流转税方面的会计处理,并进一步指出非货币资产交换不管在哪种方式下,只要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就可能涉及到流转税,就会产生利润,并涉及到所得税,所以审计机构、证券监管部门、司法部等应加强监督、加大处罚力度,从准则外部保证准则实施的恰当,防止利润操作等行为的发生。王秀敏(2010)指出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比,企业所得税没有要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也没有要求以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为条件作为是否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企业所得税法也没有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而是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作为计税基础或成本。张志友、王超(2011)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损益的纳税调整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涉税项目的税收筹划为突破口进行了分析,比如在涉及增值税纳税业务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实际交易过程中,交换双方都应作购销处理,以各自发出的货物核算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以各自收到的货物核算购货额并算进项税额。因此,双方可以通过采用非等价的物物交换或协商以低价出售的方式进行筹划,达到降低增值税负或解决资金紧张的目的。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根据准则规定,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要计入当期损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会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宋成业(2011)指出虽然新准则对于什么样的交易是具有“商业实质”的作出了解释,但在实际运用时需要会计执业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所以完全有可能经济实质相同的一项交易,在不同的会计人员那里给出不同的判断,这就给企业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交易类型留下了机会。陈立波、李谷音(2011)则是通过举例说明在实务中,如何谨防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利润操纵。当用于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真实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可能为减少税收,调减利润,主动选择账面价值来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张超(2012)认为鉴于准则对商业实质的界定比较模糊,一些意图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非货币性交换具备商业实质。众所周知,关联方之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能不具有商业实质,但企业要想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某种目的,会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应用指南规定,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或者说交换中资产最大的公允价值)的比例作为参考,即如果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 25%,则认定所涉及的补价为“少量”,该交换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该比例等于或高于 25%,则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谢国珍(2007)总结该准则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企业可能存在将资产置换行为转换成资产买卖行为;

二是换入资产的价值被低估时,这样的交易可以成为上市公司利润造假的新途径。建议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可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增加一条“在同一会计内, 企业之间发生互相处置资产给予对方的行为,视为非货币性交易”, 以约束将一次性非货币性交易转换成两步走的货币性交易等等。徐文钦(2010)认为25%标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区分企业规模大小、区域、行业等因素,笼统地用25%的标准来进行区分有失妥当。不同行业从事大量的易货贸易,各种业务的经济性质没有显著差别,但很可能因补价所占比例的细微差别而采取完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难以准确判断其经营成果,给企业留下操纵利润的空间。二是受公允价值弹性因素的影响,难以用唯一标准来认定。因此建议区分行业、企业类型与规模,将行业特点、企业类型和规模因素纳入认定的标准范畴,在现有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一个更为细致的判别标准,以适用不同情形的需要。并建议将劳务纳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范围以及进一步规范公允价值的运用。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术界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关注涵盖了从时间的变迁,国内外准则的差异、我国新旧准则的异同、准则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如何完善发展等非常全面又深层次剖析的内容。可以说,任何一项会计准则的出台与实施,需要各行企业管理层、财务基层人员的学习和落实,要经得起政府职能部门及高校研究人员的评议和质疑。正是由于我们对准则的不断地学习、思考,才能更好地解决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的问题,也才能不断地推进会计准则的修订,达到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参考文献

[1]瞿晓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资本运营.2006(11)

[2]苏明.关联方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粉饰会计报表的识别[J]财会通讯.2007(9)

[3]秦文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流转税的涉税处理[J]首席财务官.2008(03)

[4]冷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税费核算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6)

[5]姚孟良.探析资产交换的商业实质[J]企业导报.2010(09)

[6]张志友、王超.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涉税会计处理[J]价值工程.2011(27)

[7]宋成业.上市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手段[J]中国农业会计2011(01)

[8]张超.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与盈余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2(07)

[9]吴敏、杨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税费”的账务处理[J]企业导报.2013(20)

下载非货币性资产经典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货币性资产经典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分析作者:刘艳琨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08期一、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福利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准则规定,职工......

    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小编推荐]

    一.外币交易日的账务处理 (一)收进外币业务的账务处理 1、收到外币投资的账务处理:企业收到外币投资额应将出资人投入外币的资本折合为记账本位币记账确认“实收资本”账户的余......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捐赠会计与所得税处理的思索(范文大全)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捐赠会计与所得税处理的思索 例子:某公司2011年通过政府部门向贫困地区捐赠一批自产食品,符合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条件,该批食品的公允价值是100万元,生产成......

    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新旧所得税政策的比较与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新旧所得税政策的比较与分析 作者:邓洪勇 张志臣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4期 [摘 要]文章通过实例试对两个所得税政策......

    非货币资产投资的涉税问题

    非货币资产出资的涉税问题 一、公司吸收、合并过程中的税收处理、税收优惠、免税条件、非股权支付额的概念 (一)、企业所得税的处理: 1、股权支付概念 股权支付,是指企业重组中......

    (财税[2014]116号)关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4]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

    拆迁安置非货币性补偿的标准(2017最新)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征地拆迁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拆迁安置非货币性补偿的标准(2017最新) 核心内容:什么是拆迁安置的非货币性补偿?......

    练习3:非货币性交换+债务重组(定稿)

    练习3:“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货”蓝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岛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凡资料中涉及的其它企业,需交纳增值税的,皆为17%的税率),所得税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