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用社权力监督运行工作汇报材料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协调权力机构运行机制 信用社权力监督运行工作汇报材料
信用社自从1996年从农行脱勾,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的办社宗旨,狠抓资金组织,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实力不断增强,信贷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营状况明显改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信用社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运行机制,为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村信用社起步在农村,成长在农村,本着为“三农”服务的思想和经营理念,在广阔的村镇金融市场中充当着主力军的作用。虽然现在农村信用社大有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事态,但村镇级金融市场才是农村信用社最大的舞台。根据党和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构建的大方向,农村信用社在其中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信用社有自身的优势,他深入村镇一级金融市场,相对大型商业银行更加贴近农民日常的生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稳定的经济后盾。截止2012年5月底,山阳县县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额已超过37.86亿元,贷款超过20.5亿,整个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的存款总额更是超过了3000亿元,而贷款也超过了1840亿,占据了农村金融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农村信用社同样有其缺点,陈旧的体制结构,不完善的监管现状和机构运行机制,工作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等都成为了制约农村信用社长期、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大型商业银行有趁机向农村拓展市场的趋势。农村信用社要想长期在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劳固占领农村市场,就必须不断的从自身内外革故鼎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就必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协调权力机构良好运行的机制。
一、信用社目前面临的内部风险主要是行业行为风险
所谓行业行为风险是指金融部门员工在经营活动中由不规范的言行所造成的风险,不规范的行为主要包括不健康的思想行为,不严密的管理行为、错误的决策行为及随意的操作行为和无力的监管行为等。
——扭曲的思想行为
1、人情面子思想。办事讲人情不讲社情;讲感情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风险;人情大于法章,面子重于事业。
2、相互攀比思想。少数人受社会不良习性的影响,重享受轻奋斗,重索取轻奉献,重自由轻纪律。向钱看,讲排场、比阔气,比职位,比待遇,比吃穿,比挥霍。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想心思,找机会,违章法。有的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以存以贷以权谋私,贪污挪用,化公为私,侵吞公款。
3、仆人雇佣思想。部分人因没摆正位置,存在主仆思想。一是为单位打工的想法。亦即我为你收贷收息吸存,你付给我工资报酬,你是主人我是仆人。什么工作责任、劳动质量、资金风险与已无关。二是下级为上级搞的思想。认为信贷员为分社、分社为中心社,中心社为联社做事。故此不少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4、急功近利思想。急功近利思想助长部分干部职工短期行为。一是脱离实际,层层下达高指标,采取高压措施,追求高速增长,其
结果是欲速而不达。二是职工为了眼前个人收入,运用不正当的经营手段,社内无序竞争,互挖墙脚,酿成新的信贷风险。三是少数信用社负责人为了突出政绩,报功不报过,报喜不报忧,隐性风险严重。
5、畏难消极思想。认为有些风险贷款是历史形成的系他人所为,时间长、数额多,难度大,在清收问题上,持消极态度,新官不理旧债,新员不收陈贷。
——随意的操作行为和道德风险
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是造成信贷风险的主要方面。农信社在经历了人民银行、银监局、农业银行的代为管理,进人渠道不一,70年代和80年代基本是世袭制的内部职工子女依靠关系进入信用社,90年代进入的是未经培训的短期合同工,高等院校人才进入信用社的占比太少,基层信用社职工大多是按部就班的操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缺乏综合性管理人员。每个网点的负责人都能得到一定额度的授权,这部分人员素质参差不一,操作风险不同程度存在,不能避免个别人有意识地为了自身利益损害集体利益,因此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防范难也是统一信贷授权面临的新问题。
1、有禁不止,有令不行。一是基层社少数人目无章法,办事随心所欲,先斩后奏或斩而不奏;二是借营销贷款之名,违规经营,假抵押、空担保、自批自贷,冒名贷款、跨地区放款、多头贷款及贷款垒大户等在少数社仍有发生。三是贷款“三查”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第一、二责任人未落实,审贷分离,责利脱钩,查处脱节;四是定性不准,清收不力,盘活效果不佳,风险贷款数名义上减少而实际上在增加。
2、作风飘浮,工作不深入。一是官僚衙门作风严重。习惯于上传下达,停留于一般号召,满足于层层布置。基层部分信用社工作不深入,而上层领导高高在上,看报表听汇报的多,亲自检查下乡摸情况少,因疏于调查研究,问题难发现,办法难制订,工作难开展,风险难防范。二是工作消极被动,务虚不务实,个别社资产质量越来越差,经不起内部有关部门的真实检查。
3、责任不明,考核不严。特别是岗位间责任不清,主要表现为:一是责任不明确,任务难落实,工作难考核。二是分工协作功能差,工作相互不衔接,大局意识淡薄,而考核走过场,讲人情不讲原则。
4、监控不力,处理欠佳。一是人情观念过浓。对问题的发现和查处,存有“人情流一线、日后好相见”的想法,面难破、情难断、话难说、事难办、思想同化。二是问题难发现。包括日常监控、专项稽核、综合检查等,深查严追不够,问题难于暴露。三是重点不突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平时事前事中事后序时检查监督不到位。四是本位思想。知情不报,隐瞒真相,且查处不力。而这些行为风险的产生根源就是没有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协调权力机构运行机制
二、信用社目前面临的外部风险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信用社风险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金融危机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日益明显。
(一)背景分析
1、内因分析。关于资金结构,由于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三农”的地方性金融企业,其资金主要来源于“三农”,外出务工工资收入存款占较大比重。“三农”存款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负债,信贷资产是主要为“三农”所投放的生产经营,生活消费贷款,从当前经营数据看,“三农”贷款占比呈下降趋势。从存贷比来看,农村信用社存贷比大多在70-90%,加之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资产质量较差,以致资金流动性不足。关于操作控制,农村信用社往往通过借鉴、探索、改进的方式逐渐建立与自身业务经营相适应风险控制体系,对于建立风险控制模型等风险控制措施,一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以中小法人机构进行金融活动,资本不足,规模小,势单力薄,无法进行风险模型研究。二是受人员知识的缺乏限制。目前农村信用社风险主要靠“人”控制,没有专业化的风险控制业务模块支持。加之农村信用社从业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道德修养、职业水准,八小时以外的社交、娱乐以及兼职兼业情况构成的道德风险,都对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外因分析。随着金融危机的纵深发展,外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对农村信用社防控形成了新的挑战。一是劳动就业率下降严重影响了 “三农”经济。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全国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造成了6-7万家中小企业的倒闭,部分农民工失去了务工性工资收入。即使没有倒闭的,经营也是举步维艰,大多采取削减员工工资的手段降低经营成本,故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也是大为减少,有的仅能保证日常生活开支,没有结余资金增加积蓄。二是部分实体经济融资难。金融危机致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收缩性信贷政策,股市也持
续低迷,企业基本失去低成本融资渠道,采取其他形式从社会上融资,成本高昂,因此企业流动性风险得不到根本改善。三是企业盈利水平大幅降低,金融危机一方面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上升,主要表现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销售价格却下降,这大大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甚至导致企业出现亏损。四是失业率走高和经济收入的降低进一步增加了社会治安压力。
(二)对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造成的影响
1流动性风险压力增大。一是资产流动性风险增大。由于金融危机已对实体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部分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损失。二是负债流动性风险加剧。受农村信用社存贷比居高不下和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减少,储蓄存款降低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容易引发相关损失。农村信用社筹资能力的变化可能影响原有的筹融资安排,迫使农村信用社被动地进行资产负债调整,造成流动性风险损失。三是挤兑风险增大。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造成民众对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信任度下降,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大量返乡而形成的储蓄存款大幅度下降的压力。
2操作风险突出。一是由人员引发风险的可能性增加。一方面,由于农村信用社部分员工投资股市、基金或实业形成亏损,或参与**等违法行为,这些都是容易引发操作风险的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为内部欺诈;另一方面,外部企业为了达到融资的目的,对农村信用社相关人员采取非常手段引发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为外部欺诈;第三,农村信用社员工业务知识的缺乏,不懂装懂,也是容易造成新的操作风险的重要因素。二是流程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违反相关业务管理规定,逆向操作,或跨流程操作。三是系统风险隐患存在,业务操作系统的不成熟、漏洞的存在和不当操作,都可能引发系统风险。
3信用风险增加。主要是由于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债权人或农村信用社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目前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对房地产商的贷款,一方面是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吃掉了开发商的部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房屋价格的节节攀升超出了大部分民众的承受能力,因此出现了有房无市的局面。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切合实际地讲,如何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协调权力机构运行呢?就山阳县农村信用社的情况而言,只要把《山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内部控制制度汇编》和山阳县农村信用合作内部刊物2009年第二十期黄勇理事长的讲话《狠抓经营作风整顿 推进依法合规经营 努力提高全县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好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信用社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问题,从根本解决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协调权力机构运行的问题。制度汇编从七个大的方面79个具体方面做了全面的论述,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协调权力机构运行机制提供了可操作的政策和理论依据,理事长的讲话更是对制度汇编的具体诠释。
一、要强化农村信用社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各级农村信用社的“一把手”要主动负责、带头负责、负主要责任,要勤政善政、敢抓敢管,其它干部也要恪尽职守、尽职尽责。要逐步建立责权对称、层级清晰、奖罚分明、衔接得当的岗位责任制。责任主体要明确,责任内容要具体量化,责任层级要合理分解,责任考核指标要准确完备,权大责小、有权无责、责任不清、责任死角的现象要彻底消除。建立健全责任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措施,强化监督效力。对失责者罚、渎职者究、违法违规者严厉追究。
二、要制定清晰、符合自身农信社实际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体系。信用社的发展必须有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明确的目标体系。企业有共同的目标,才有执行力。农村信用社的总体目标是各项业务得到更好更快发展、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更为有效。因此,农村信用社在经营活动中要始终贯彻量、本、利的原则,合理设置一套指标管理体系。其一是利润增长率和人均利润增长率。以利润为中心,把此作为考核一个单位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不仅考核利润总量,还要考核人均创利能力。其二是存款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和人均存款增长率。加大横向纵向考核空间,检验业务发展速度及行业横向比较。其三是资产收益率和收入增长率。检验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其四是费用下降率和工资增长率。考核费用率是否低于收入增长率及和工资增长率是否相匹配。其五是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考核“双降”和资本充足率是否同步。通过考核,使信用社自觉按照利润及相
关指标安排经营活动,自觉组织存款,扩大资金规模;自觉管理贷款,依法合规放贷;自觉拓展收入渠道,促进经营好转;自我约束行为,自觉控制费用,使费用率逐年递减。工作中要有具体目标。统一着装的目标是提升员工的个人形象及企业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为了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公信力;会计工作的目标是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财务信息等等。只有清楚地让员工明确总体目标、具体目标,才能形成统一而有效的竞争力。
三、要建立公正科学的激励考核机制。“短期绩效决定当期薪酬,长期业绩决定升迁”。公正科学的激励考核机制是总体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的有效结合点。有了明确的目标体系,就必须有一套相适应的激励考核机制。考核要合理公平、激励要恰当有效。因此,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以执行力为重点的原则,二要公平公正的原则。首先要实行以利润为主要指标的工资同步增长办法。参照利润及相关指标,实行工资增长略低于利润增长比例。核定基数,按季考核,年内留有折扣,年底一次找平的分配办法。县联社只管按利润指标核定工资总额,基层社具体细化考核办法。但不管怎么细化,都要坚持收入分配向一线倾斜,向复杂劳动岗位倾斜的原则,坚持按员工的劳动量及创造的效益确定工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彻底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其次要实行工资分配与信用社等级管理制度挂钩的办法。把存款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人均存、贷款,人均盈利额,不良资产占比,安全运营,经营管理水平等指标作为对信用社评价的主要依据,按照百分制量化,依据考评得分多少定级,绩效工资考核、浮动。
四、要建立充满竞争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在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协调权力机构运行机制的核心中,人员摆在首位,主要在于人员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因素。“选拔合适的人员到恰当的岗位上就是执行力”,这充分体现了人员因素对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协调权力机构运行机制关键性。因此,农村信用社一定要把加强培养和使用人才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好。首先要建立学习型团队,树立学习新风尚;其次要加强人才资源建设,推动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严把进人关,吸收高素质人员;加强员工的全面培训和学习组织;建立多种方式的人才培养制度。其三要精减管理层面的机构体系,提高操作层面各岗位的业务技能,合理设岗,实行员工竞岗,干部竞聘,任前公示,离任稽核,末位淘汰等措施,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人才的使用。其四要加大岗位轮换力度。岗位轮换是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岗位轮换,可以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消除内部风险。岗位轮换包括县联社、基层信用社主任,也包括工作人员的轮换,对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强制休假制度,同时也要把岗位轮换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五要敞开出口、优化结构,要废除一纸合同定终身的局面,真正实现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修订合同文本,建立劳动保障机制,教育员工履行职责。公开奖励惩处办法,形成全员监督,履行民主程序的机制。要加大员工的分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近亲繁殖的残次品、年龄偏大、不适应工作的人员的分流力
度,采取买断工龄、内部退养等办法。同时,要严肃纪律的惩处,对违法乱纪的员工予以清除。通过灵活的用人机制,推动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五、要建立运用高效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高效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是“能做”的基础、前提和保证。首先,高效的管理就是要有“以制度管理人,而非以人管人”的管理制度,将责权利职能化、制度化,让员工做事有章可循,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执行力。其次,组织结构“扁平化”。要学习商业银行“扁平化”管理经验,县联社统一法人后,将分社和储蓄所都纳入县级联社直接管理,从而在组织结构上缩短管理半径、减少管理环节、确保政令畅通。
六、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体系。制度监督执行人的挑选和任用支持,是企业制度能否贯彻的关键。监督执行人要具备顽强的意志,原则性强,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超越一般的正直人品,熟悉企业所有业务环节。执行人必须被公开授予权力,并公开制约其行为的措施,执行人必须获得企业最高领导的支持。建立起信用社内部相对独立的监督机制,从管理体系上形成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明晰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从根本上完善自我约束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强化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当前最迫切的就是重整行业监控,强化行业自律。真正实行县联社理事长、主任、监事长三足鼎立,直接对社员代表大会负责,监事会从真正意义指导县联社稽核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独立履行对本级联社、信用社理事会和经营班子工作的稽核监督职能。
总之,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协调权力机构运行
机制是一个全方位、多层面、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我们行业和全社会的长期的、积极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才能确保信用社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现。
第二篇:强化权力运行监督
强化权力运行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监管,权力就成了滋生腐败的土壤。2010年5月6日,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召开的视频会议上讲话,要求贯彻落实干部监督制度,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2005年爆出的“1949年以来中国最大卖官案”的黑龙江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卖官受贿案中,涉案官员达265名,仅绥化市各部门一把手就有50多人。韩桂芝、马德买官卖官案涉及领导干部900多人,有多名省级干部,上百名地市级干部。据说某人给马德送了50万,第二年就被提拔为县长。如果市委书记马德的权力得到有效限制和监督,不能明里暗里决定下辖某县县长的人选,也就不会有人掏50万元向他“买”县长了。2010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制度明确了监督谁,谁来监督,出了问题追究谁,怎么追究等一系列问题。对党委党组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行为上,进行了明确规定和最基本的规范,为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起到有章有循,有规可依的作用,初步健全了防范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
第三篇:如何加强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
理论论文:
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
【文章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不少企业党政领导相继因经济问题出现职务犯罪。究其原因,除了他们主观上放松学习改造,法制观念淡薄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客观上对他们手中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监管,因而导致私欲膨胀,为官一方,大势敛财,走向犯罪深渊。大量事实证明,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必然产生腐败。而腐败对社会是一种巨大的破坏力量,随着腐败的恶性发展,其后果必将丧失民心、丧失政权,最终亡党亡国。
【关键词】权力运行;监督;遏制监督;
一、进一步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新形势下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事关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是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像监督意识不强、监督机制不全、监督力度不大等,此外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尚未有效全程监督,以及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惩处尚未达到应有力度等等,也是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社会系统观的角度来选择对策路径。首先,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强化全民监督意识,要着力克服监督工作中的“三种不良心态”。要克服“不能监督,怕权力受损”的心态,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名位观、权利观、监督观,奠定自觉接受监督、从严规范行为的思想基础;要克服“不敢监督,不必监督”的心态,要赋予监督部门开展工作所必需的权限,使监督部门充分认识到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既是一种职权,更是一种职责;要克服“难以监督,监督不了”的心态,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形式营造民主健康、扶正祛邪、勇于监督、监督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遏制用
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严肃查处 “ 跑官要官 ”、“ 买官卖官 ”、拉票贿选等问题,坚决防止干部 “ 带病提拔 ” 现象。实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加大督办和查处力度。领导干部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提拔任职前已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必须对其选拔任用的过程进行调查,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档案,如实记录拟任人选的推荐提名、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的情况,为实施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二、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构建反腐倡廉“防腐墙”。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使党内监督制度化,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是要坚持按照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督促检查,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探索和推行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议事规则,充分体现党内重大事项集体领导。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促使全体党员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党员民主评议、述职述廉等制度,坚持领导考评与群众考评相结合,按照德、能、勤、绩、廉,结合实际,严格实行群众推荐,公示等制度。五是要进一步完善党内责任追究机制,从问题查处上强化党内监督,积极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纯洁党员干部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实行党内监督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内部监督,在各种监督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的制约机制,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核心环节,是各种监督机制发挥有效作用的根本保证。首先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抓好领导干部党的宗旨观念、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使领导班
子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公仆意识。其次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好,要做到用人公正、公开、公平,最终达到任人唯贤,保证权力真正掌握在德才兼备的人手里。再次要严格监督“一把手”。要认真抓好述职评议、廉政档案、民主生活会、收入申报、礼品登记等制度外,还要落实好《条例》规定的“一把手”定期述廉制度、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推荐任用追究制度、廉政谈话制度、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最后要严格执纪,对不认真贯彻实施条例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四、进一步加强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首先要加强法律监督。通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司法机关在依法惩处腐败分子、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其次要加强行政监督。对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执法监察,确保政令畅通。最后要加强审计监督。对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进行审计,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进行审计,对政府采购、重点工程、重点基金进行审计。同时,严格执行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了“逢离必审、三年审一次、一次审三年”。
五、进一步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在实施监督中,一定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从大局和中心工作出发,追求最佳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防止和克服其破坏性的负面作用,正确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首先要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的党性原则。服从于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的原则。这是新闻传媒的出发点和归宿。确保良好舆论监督效果的原则。准确把握监督的方向、分寸、火候、方式等方面。其次要确保新闻舆论监督公开、公正、信息透明。舆论监督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各新闻单位和采编人员要认真对待,及时发现社会生活中损害国家利益、侵害群众利益、危害公共安全的各种事件。最后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道德和规范建设。作为新闻工作者要严格要求自己,既要敢于对各种腐败行为和严重不正之风公开批评,又要
认真抓好新闻自律,使舆论监督充分健康开展起来。
六、要进一步强化对监督者的监督。长期以来,某些监督者往往自认为是政策、法令的化身,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仿佛监督他人是自己的“专权”。我们的机制、体制的种种弊端往往又疏忽了对这些“监督者”的监督,造成“监督者”缺少监督的“真空”,结果“监督者”落马的事时有所闻,造成的严重后果令人担忧。所以对监督者而言,接受监督非常重要。接受监督的过程是一个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能力素质的过程。加强监督有两种手段——接受外部监督与强化内部监督,但外部监督只有通过内部监督制约才能发挥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内部监督制约更直接、更重要、更根本。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正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要高度重视对自身的监督,既要自觉接受外部监督,更要切实强化内部监督。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正人先正己,只有管好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监督别人,法律监督才会更有力、更有效。
总之,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必须在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形式优势的基础上,使各方面的监督相互支持,互相补充,协调作战,形成一个系统、严密、立体式的监督网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决不能成为只说在嘴上、讲在会上的口号,只看成是上面的事、与己无关的事,而是必须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对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实践中去,必须落实到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体现到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任务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成为“让人民高兴、让党放心”的好公仆。
第四篇:权力运行监督检查情况报告
文化厅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监督检查情况报告
今年是省纪委的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年”,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文化厅各项反腐倡廉制度落实的监督主体,我们派驻纪检组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更加有效的规范权力运行,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控廉政风险,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此,我们严格按照《黑龙江省文化厅关于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制度监督检查办法》履行职能。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按照《监督检查办法》要求,派驻纪检组去年共实施了两次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的监督检查。上半年与纪委检查组的检查合并进行,已向纪委检查组做以汇报,这里就不过多复述。这里着重对去年年底由派驻纪检组独立进行的监督检查做以汇报:
去年年底,我们派驻纪检组利用三天的时间,会同省文化厅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的成员深入各职能处(室),通过案卷、文件、记录、谈话了解和走访服务对象等方式对权力运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
(一)通过查看制度上墙、制度上网、行政触摸屏、申诉电话等制度公开的事项,检查权力运行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情况。
(二)通过调阅处务会记录,检查审批程序执行情况
(三)检查AB角执行情况,主要看权力制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四)通过查看各处(室)的行权案卷,看是否符合统一的文本格式,是否对行权全过程记录在案,全部责任人是否签字。
(五)通过问询服务对象,检查权力运行是否廉洁、公正、高效、便民。
(六)通过对五个有审批权项处(室)18余个工作人员的问询,检查其对制度涉及的责任人、工作程序、公开形式等环节,以及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等应知应会有关内容的了解程度。
通过检查情况来看,我厅的34项制度及相关的配套制度全部纳入了统一监管。运行过程真实公开。网上办件、咨询、查询、表格下载等信息服务真实有效,网上审批过程与公开流程一致。2010年运行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已办结,完成审批程序,运行无误。在全部许可工作中,各处(室)能够使用法制办规定并下发的专用制式表格;使用档案局规定样式的档案盒;申请材料打印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并在办公场所准备了申请材料示范文本供申办者参考。在审批过程中,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不但推进了制度的规范化,而且促进了行政的公开、公正、透明,并且通过专家评审等方面的制度,使智囊延伸,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廉政建设。
存在问题:
一、部分处(室)负责的审批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大,如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大多数项目还需专家论证,导致工作流程不能完全统一。
二、个别处(室)人员相对不足,在受理和审查过程中,不能完全发挥AB角的权力行使作用。
三、制度下发以来没有行权的处(室)中,个别人对制度的掌握不是很清楚,还需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2011年,我们计划结合“制度执行年”活动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安排,在6月中旬对文化厅规范权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由于检查组的到来,我们先期对情况进行了一次情况摸底。
因为文化厅审批权项并不是太多,所以自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实施以来,5个具有行权事项的处(室)中有3个至今没有进行任何审批项目(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教育科技处、计划财务处)。今年,整个文化厅共运行了9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文物保护与考古处7项;市场管理处2项,全部已办结。通过我们情况摸底和回访行权对象来看,各行权各处(室)均建立了行权案卷,认真填写处务会记录,对行权全过程记录在案,全部责任人签字,并向派驻纪检组送交行权案卷备查。同时每季度能进行自检自查,权力行使公正合理,运行程序严密,权责统一,裁量规范。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以这次检查组检查为推动,克服派驻纪检组人少线多的不利因素,加大力度治理行权处(室)对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走过场”的固体毛病,努力在“制度执行年“的半年检查中,使这次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得以彻底的整改。同时,争取在下半年工作中,整个省直文化系统能够以规范权力运行工作的成效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登台阶、上水平。
以上情况特此报告
二○一一年五月七日
中共黑龙江省文化厅党组
第五篇:管理中心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
胜溪湖森林公园管理中心 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权力运行,防止、纠正违法或不当执法行为,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根据“六权治本”有关规定,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监督对象为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所赋予职责的各部室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监督检查的范围:
(一)“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执行情况;
(二)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的公开公示情况;
(三)权力行使的廉洁情况;
(四)配套制度执行情况;
(五)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所涉及的其他情况。
第四条 监督检查的要求:
(一)党组织每年组织不少于一次对制度执行情况的全面监督检查;
(二)各职能股室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自检自查,建立执法案卷,对权力行使全过程记录在案,责任人签字;
(三)设立申诉举报电话,指派办公室专人受理。
(四)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以及人大、政协、舆论的监督;
第五条 监督检查在园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股室每季度的自检自查,由各股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 普查与抽查相结合,走访服务对象与问卷测试相结合,内部自查与接受外部监督相结合。
第七条监督检查采取的措施:
(一)调阅档案(案卷)及有关材料;
(二)要求有关职能股室或承办人就监督检查中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采取召开座谈会、回访相对人等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 监督检查中发现权力行使过程中存在不合法、不适当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责任。
第九条
各职能股室对上级主管部门在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认真调查,提出整改意见,并在及时给予答复。
第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