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汇报材料(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3:5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汇报材料》。

第一篇:2016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汇报材料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对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检查督导工作安排,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概况

上蔡县古为蔡国,秦相李斯、汉相翟方进故里,海内外蔡氏祖地,“重阳文化”的发祥地,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全县151万人,辖22个乡镇及四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29平方千米。201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80亿元。

上蔡县中医院成立于1985年,是在原城关卫生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现为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综合医院、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基地。全院现有在编职工33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0人,中级职称人员68人。设立床位 900 张。

医院新区建设始于2007年,占地127亩。艾滋病病房大楼于2011年4月投入使用,病房大楼投入3960万元,建筑面积19650平方米,2014年投入使用,楼内配有中心供氧、负压吸引,床头呼叫、空调、暖气、程控电话、闭路电视、淋浴等医疗及生活设施。门诊楼设计13600平方米,正在装饰。驻马店市关爱治疗中心艾滋病外科楼项目总投入4000万元,已经破土动工。

医院内设科室有: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外一科、外二科、中风科、康复科,骨伤科、妇产科、耳鼻喉科,检验科,功能科等近二十个科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科、心脏介入治疗科、中风科是我院的特色治疗科室。

医院现有德国西门子螺旋CT机、韩国三星麦迪逊VIO四维彩超、日本格林巴斯电子胃镜和电子结肠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腹腔镜、电子宫腔及阴道镜、利普刀等大型先进设备。

2015年,全院总收入7793.2万元,其中补助收入720.3万元,医疗收入6870.9万元,其他收入202万元。总支出7690.2万元。门诊54022人次,住院10108人次,手术1127台次,床位使用率达到80%。

二、项目基本情况

按照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办公室的要求,我们于2004年10月在全县范围内筛选了304例符合要求的病人为救治对象。根据省中管局统一部署,我县在2006年6月和2009年7月又分别筛选病人123人和448人,这些人主要是应用抗病毒药有禁忌症者或服抗病毒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不能继续服用的,且CD4细胞在300个以下的艾滋病病人,2015年6月,应广大患者要求,向上级申请后同意新增加654人入组。四次入选人数共有1529人,其中男660人,女869人。CD4≤200个的357例,201≤CD4≤350个的321例,CD4≥351的829例,未查12例。单服益艾康胶囊的病人409人,其中男142人,女267人。年龄16周岁以下的8人,16-60岁的378人,60岁以上的23人。合服抗病毒药的1120人,男424人,女696人。年龄16岁以下的7人,16-60岁的1089人,60岁以上的24人。项目病人涉及5个乡15个行政村,分别是芦岗乡(李斯楼、刘楼、谢庄、黄尼庄、董寨、文楼、程老)、齐海乡(牛庄、魏桥)、黄埠镇(蔡埠口)、邵店乡(丁楼、后杨、郭屯)、五龙乡(高白玉、孟楼)。经过这10年的跟踪治疗(以中成药益艾康为主配合辨证论治的汤药),患者临床症状普遍减轻。截止到今年6月份该项目现有人数1288人,死亡183人,脱落58人,长期外出务工259人。单用益艾康132人,合服抗病毒药1035人,服益艾康加中药的64

人,服益艾康加抗病毒药加中药的46人,单服中药的11人。其中有85%的病人精神状态好转,体力明显恢复,有69%的病人体重增加,有90%的病人症状体征积分降低。据今年全县普查CD4活动显示,目前病人CD4上升的比率在42%以上。实践证明中药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总有效率达到81%以上。鉴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全县强烈要求入组救治的患者越来越多,病人依从性越来越高。

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工作开展情况

2004年10月,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省中管局派驻专家的具体指导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益艾康项目在上蔡县中医院开始实施。通过努力艾滋病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提高了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大局稳定。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制度

为确保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的实施,县卫生局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和县中医院院长担副组长,有关负责人和专家成员为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和专家指导组,为项目工作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在省专家指导下,为确保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病人的有效实施,我们制定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领导小组职责”、“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办公室制度”、“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检查监督制度”、“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医生工作职责”、“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医生巡诊、会诊制度”等,定期考核,按照“三统一、三结合”的原则实施。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治疗方案,统一观察指标;临床救治与科研相结合,固定方药与辨证施治相结合,中医药治疗与抗病毒治疗相结合。

(二)认真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一:量化细化方案。

为切实加强为确保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病人的有效实施,我们制定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领导小组职责”、“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办公室制度”、“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检查监督制度”、“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医生工作职责”、“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医生巡诊、会诊制度”等,定期考核,按照“三统一、三结合”的原则实施。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治疗方案,统一观察指标;临床救治与科研相结合,固定方药与辨证施治相结合,中医药治疗与抗病毒治疗相结合。省专家组成员每月来上蔡县一次为期二天的诊疗指导工作,并深入到基层卫生所对病人进行诊治,对“益艾康”项目的实施进行督导。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和我县13个项目村的实际情况,我院抽调11名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中医骨干医师为医疗小组组长,分包13个项目村,组织乡村医生,负责对每组病人治疗、观察、记录和汇总报告工作,并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项目职责、项目流程和项目要求。

二:医务人员求真务实、积极奉献的精神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可靠保障

在项目开展的这10多年时间里,我院参与项目实施的医务人员自愿放弃节假日,以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投入到项目实施之中。在对病人诊治过程中,他们态度和蔼,认真细致,详细记录病人服药后的症状和改善情况,仔细询问病人的病情变化,耐心地向病人解释病因、病理,宣传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优势及合理规范地服药能够带来的积极疗效。同时他们教育病人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融入到巡诊的每一个言行举止之中。参与项目实施的临床、护理、医院感染控制、功能检查科的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岗位职责,工作一丝不苟,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在每年两次的小样本采血中,我们

医务人员深入卫生所甚至田间地头,利用农忙病人在家集中时进行此项工作,除极个别外出打工人员外90%以上都能够按要求采血,且病人依从性较好。三:详实载录病情,完善病历资料

项目试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要展示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这一世界难题中的独特作用,即要有明显疗效。另一方面,又要取得科学的数据,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最后出成果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我们要求参与项目实施的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省中管局的要求,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记录诊疗过程。初次诊断后,我们按登记表中规定的内容认真填写,并详细记录病情变化、登记病程记录,然后针对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处方用药。处方采取双联制,药房、资料室各保留一份,便于核查和归档。

④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体现辨证施治精髓

在搞好益艾康项目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应用辨证施治的原则,对病人实施个体化治疗。以“毒邪”为本病辨证的切入点,而不拘泥于艾滋病病毒本身,根据其“毒邪”致病的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经过临床观察与总结,我们对艾滋病所致的发烧、腹泻、PCP的辨证施治形成了初步攻补兼施的用药思路与方法,其中艾条炙治疗艾滋病所致的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PCP,中医辩证治疗艾滋病所致的发烧,已成为我院在艾滋病治疗方面的基本疗法。依据临床观察与总结,针对艾滋病出现的并发症成立重点专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针对具体情况拟定了独特的诊疗方案:①明确诊断标准。明确患者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及实验室检验标准。②形成以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对发热、泄泻、蛇串疮病辨病辩证,形成统一治疗方案。③进行非药物疗法。在辨证论治原则的基础上,运用虚实补泻手法,随发热类型的不同,合理选穴,灸法的湿热性刺激和药理性作用,通过腧穴而激发经气,从而达到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四)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多次组织参与项目实施的县、乡、村医务人员召开座谈会。通过座谈,参与项目实施人员一致认为,在县、乡、村三级医生的密切配合下,项目实施较为顺利,大部分病人服药后反应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个别病人依从性较差的情况。由于益艾康胶囊属单一固定处方,以温补为主,不能全部包括临床病人的各类证型,特别是那些肝胆湿热、脾胃湿热、肝郁气滞等证型病人,服药后出现腹胀、胃满、口苦、鼻出血等症状,导致了这部分中断治疗或改为中药汤剂治疗。还有少部分病人因服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失去信心,造成停服或漏服的现象,起不到跟踪观察的效果。二是个别项目病人因症状轻微,不能按照巡诊医生的安排正常服药。三是极个别病人因务工或其它原因而中断治疗。四是由于个别医生从事西医临床工作,在中医病例书写及中医处方书写中存在一些问题。

(五)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更好地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确保病人得到科学、规范、有效的医疗救治,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项目实施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病人的依从性教育,进一步宣传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优势与意义,让那些服药效果较好的病人现身说法,开展对病人的教育,让他们从内心接受益艾康治疗。对那些不适合服用益艾康的病人,建议改服其他剂型。二是请上级专家组增加巡回指导时间,切实做好对项目医生的传、帮、带,及时总结经验,指点不足。三是加强业务学习,增加培训时间及座谈会次数。

总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作为一个新的课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我们正在逐步完善艾滋病人救治管理模式,从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入手,踏踏实实地做好艾滋病人的救治工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扎扎实实工作,争取圆满完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探索出一条新途径,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蔡县中医院 二0一六年六月

第二篇: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工作培训小结

2015年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工作培训小结

2015年月日下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保健科组织了参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工作相关人员,学习了艾滋病防治培训班,由保健科主任主要讲了工作中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项目流程、病例收集的中医药干预等内容。

一、通过此次学习,使得相关参与人员对艾滋病病毒的防治、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了新的认识,临床医生、护士对于职业暴露的处理方式、工作注意事宜,已无心理畏惧感,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大家经过培训后,都非常满意,对今后的实际工作有着指导意义。

二、通过此次培训,项目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实施项目流程,病例收集及中医药干预有了透彻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工作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保健科

2015年6月10日

第三篇:在全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卫生厅党组成员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邵湘宁

(2011年7月15日)

同志们:

今年是我省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试点省份的第五年,作为中医医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局一直很重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重点安排专人负责,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目前,我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工作进展顺利,项目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次又专门在洪江召开全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工作会议,总结前段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就下段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一是构建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领导机制和管理体系。我们实行省局—市局—项目单位三级管理机制,省局成立了由我任组长的湖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领导小组和由王军文教授为组长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医疗专家组。各项目市、县(市)也相应成立了专家组,负责协调和推进本地区项目实施及医疗巡诊工作。根据项目要求,我局组织省级专家按时到项目单位巡诊督查。为确保项目按要求实施到位,我局还为每个项目单位增配了部分工作经费。

二是加强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治疗基地建设。根据各项目单位的具体情况,为条件差的部分治疗基地安排了专项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基本达到了人才结构合理、设备较齐全、管理规范的省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基地建设要求。其中长沙市一医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株洲市疾控中心、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祁阳县中医院、洪江区中医院及洪江区疾控中心、常德市皮肤性病防治所、临湘市中医院等项目单位在当地防治艾滋病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壮大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队伍。省项目办公室多次指导与督促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艾滋病防治临床与科研知识学习,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鼓励各临床基地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宣讲教育,去年专门组织全省各治疗点相关人员到北京地坛医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进修培训。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促进了各医疗机构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壮大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队伍,为项目的顺利、持续、高效实施提供了人员和技术保障。

四是开展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科研和临床总结。我省在防治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提高,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大批有关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科研项目顺利开展,如《中医药诊疗HIV AIDS方案及临床疗

效、作用机理研究》、《中医药对不同阶段艾滋病干预作用特点的研究》等课题顺利结题,并就我省防治艾滋病的临床技术方案和治疗经验被纳入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定标准,专家高度认可。

五是探索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不同管理模式。其一,专科病房治疗模式。我省治疗基地的医疗机构中,长沙市六医院和衡阳市三医院属传染病专科医院,开设了专科病房,是艾滋病治疗定点单位,与国外艾滋病治疗基金开展合作,拥有较好的医疗条件。病人能得到系统的中医药治疗。其二,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模式。怀化市洪江区、永州市祁阳县和岳阳市临湘市作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防艾意识。怀化市艾滋病病人集中由洪江区疾控中心统一管理,将接受治疗的艾滋病人分成两个治疗点,一个点设在区关爱中心,病人全部是住院病人,由区疾控中心与天主教澳门利玛窦社会福利院共同管理,配备有专职的医护人员;一个点设在区疾控中心性艾科,病人为门诊病人,由区疾控中心约定每周一下午到疾控中心性艾科就诊。洪江区中医院专家定期分赴两个治疗点定期出诊,按时送中药。其三,“艾滋村”治疗模式。张家界市的患者集中在偏远的山村,我们积极发挥村卫生室的作用,除了省市两级专家组定期到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患者诊治外,还组织患者定期到定点医院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复查。其四,散在病例治疗模式。常德市皮防所采取出诊形式提供中医药服务,一

贯坚持定期驱车数百公里为患者诊治。其五,与疾控中心合作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疾控中心的合作,许多在疾控中心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也同时接受中医药治疗。

六是注重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我们以各治疗基地为中心,利用广播电视媒体,以《五年防艾行动计划》为依托,突出防艾知识和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主题,加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知识普及宣传。同时,各基地也加强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我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开展以来,多数患者感受到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通过正确的辨证施治,中医药可以明显地改善艾滋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抗病毒治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病人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已经有大量患者主动寻求中医药治疗。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大多数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恢复了劳动能力,消除了对社会的仇视心理,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社会治安得到改善,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结项目实施的成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机制,科学决策,精心策划,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建立结构合理、规范运行的诊疗体系,建立适宜中医药特点和各地实际的临床救治模式,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制订完善严密可行的项

目管理制度,加强总结督导,开展质量控制,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尊重科学,勇于探索,不断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完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技术方案,研究治疗手段和有效方药,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是项目顺利实施的根本;充分调动广大中医药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建立一支技术精湛、无私奉献的临床技术队伍,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证。

目前,试点项目已走过了最困难的阶段,但并不意味着今后的项目实施会一帆风顺。我们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成效还不能估计过高,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还有不少需要改进、完善和丰富的地方。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讲几点意见。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其一,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是中医药行业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客观需要。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前,艾滋病疫情虽然呈低流行状态,但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对经济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已经显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企盼中医药能够在艾滋病治疗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医药参与对艾滋病的治疗,不仅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更是艾滋病患者的期盼。因此,积极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是中医药工作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促进

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其二,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为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契机。从目前总结的情况来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是肯定的、费用是低廉的、方法是简便的,显示了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实践证明,中医药在参与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中,中医药应该有所作为,这既关系到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又关系到中医药事业自身的发展。其三,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有利于提高中医药的威望和地位。党和政府保护、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仅是因为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讲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要靠实践来检验,靠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来体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实践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中医药不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过去而且在将来仍将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做出重大的贡献。其四,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是中医药为人类健康继续做出贡献的重要突破口。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化学合成药品的毒副作用及医源性疾病不断出现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对传统医学、天然药物日益重视,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已广泛引起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的兴趣。在艾

滋病防治方面,世界各国的医药科学家积极探索运用化学合成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面对抗病毒治疗的诸多缺陷,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传统医药,希冀从传统医药中寻求治疗艾滋病有效方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成效向世人显示了中医药强大的生命力,也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并以此为突破口,使中医药在疾病防治领域继续为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

二是要进一步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不单纯是中医药管理部门的事,更不单纯是医疗机构的事,需要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地要积极争取把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纳入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防治方案中,列入当地政府的工作目标,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检查,以确立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地位,使其得到应有的重视,保证工作开展所必需的经费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大家也深切体会到,要做好项目实施,必须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必须加强与有关方面的配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

通和协调,积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协调,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努力营造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的良好环境。

四是要进一步强化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宣传与引导。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开展不久,人民群众特别是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和支持是我们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我们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政策,大力宣传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优势,让人民群众特别是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方法、手段和优势,使更多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能够得到规范的中医药治疗,也让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了解、理解支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同时,要宣传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调动更多的中医药专家参与防治艾滋病工作中来。

五是要进一步突出临床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实践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科研也必将指导和推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实践,进而提高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临床和科研脱节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地在加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治疗工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科研工作,注意临床资料的规范与完整,不断规范治疗方案,完善疗效评价体系,为中医药治疗艾滋

病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艾滋病相关科研项目,要以试点项目为主要依托,加强协调,整合资源,突出重点,避免重复,争取有所突破,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取得更好的效果提供后续技术支持。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临床实践是第一位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科学研究必须来源于临床实践,并为临床实践服务,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服务,这里就是个科研思路和方法的问题,临床和科研都要以疗效为评价标准,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提高,上升为理论,然后再到临床实践中进行验证,再总结、归纳、提高,如此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才能不断推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学术进步。

六是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与方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而且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对保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卫生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深入实际,尊重基层,尊重科学,不断总结,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特点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提高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的管理水平。要加强与艾滋病患者的沟通,在治疗过程中要尊重理解艾滋病患者,要把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给艾滋病患者,消除恐惧,消除隔阂,树立信

心,建立信任,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上级和下级、中医和西医、管理部门和专家、专家与专家之间的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

同志们:实施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工程,既为艾滋病人造福,又拓展了中医药服务领域,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力和贡献率,是中医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我们正在并将继续进行着一项艰巨而充满希望、创新而又富有特色、光荣而又崇高的工作。让我们以振兴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历史使命感,以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独特的作用的政治责任感,以推动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效的时代紧迫感,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理清思路,积极探索,团结协作,努力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实施水平,使更多的艾滋病患者能够得到规范的中医药服务,使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中的作用和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力争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谢谢。

第四篇:中医药治疗胆管癌感悟

中医药治疗胆管癌感悟

袁宗军

1. 胆管癌治疗现状

胆管癌是发生于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根据其解剖学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肝内胆管癌、肝门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胆管癌恶性程度高,由于所在部位结构复杂、位置深在、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处于癌症晚期,预后很差[1]。即使是能手术的患者,联合化疗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8.7个月;对于未手术的患者,联合化疗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未联合化疗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3.1个月[2]。

根据2016年2月3日至5日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召开的第三届胆管癌基金会上一些国际专家的新观点,胆管癌的手术切除是唯一潜在的治愈手段,但是前提条件是早期发现。即使能够进行R0切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也小于20--30%,其手术死亡率为3%~18%。肝移植仅限于某些经严格筛选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胆管癌对放疗不敏感,全身化疗或放化疗疗效不确切。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仍在研究中。

作为中国的特色医学,基于传统方法的中医药治疗胆管癌,由于存在治疗矛盾和缺乏针对性,鲜有有效的病例报道。且与中医药治疗其他恶性肿瘤类似,这种多变量输入的黑箱试错法治疗,由于没有按照西医肿瘤学观点对输入的变量进行性质和范围的限制,即使是个别有效病例也基本上没有参考价值。

通过检讨文献资料上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和方剂,笔者发现,目前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普遍存在两大严重缺陷,第一个严重缺陷是治疗矛盾,恶性肿瘤病人普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不宜使用免疫抑制剂,但是不少抗癌处方都使用冬虫夏草、丹皮、苏木、夏枯草、山茱萸、白芍等这些既无抗癌作用却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对于肝癌患者滥用苦参,对食道癌患者滥用山豆根,导致病人食欲不振,脾胃功能减退。对肺癌患者竟用数个活血化瘀药,据临证观察,肺癌患者出现气滞血瘀,证属危候,很难救治,使用活血化瘀药只能加速病人死亡。诸如此类符合了中医理论却违反了西医理论或者遵守了西医学说却违背了中医学说的中西学对立的方剂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书刊杂志文章上比比皆是。第二个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就是治疗缺乏针对性,以肺癌治疗为例,一首方剂少则十几味药,多则二、三十味药,但是有针对性抗肺癌的中药仅三、五味,甚至一味都没有。通过检讨文献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笔者提出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第一、按照“双符合理论”的要求遣药组方,所用中药既要符合中医理论,又要符合西医理论

[3,4]

。第二、方剂中的中药符合“中药抗癌四项原则”的要求。“中药抗癌四项原则”是指①有针对性的抗癌;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③顾护脾胃功能;④方剂在整体上药症相符。2.中医药治疗胆管癌的感悟

2.1胆管癌的本质是脾虚 胆管癌患者就诊时主要症状是黄疸、腹痛、腹胀和发热等,但是几乎所有患者都伴有食欲不振、苔厚。所以中医药治疗胆管癌首先要健脾。

2.2对黄疸的治疗 胆管癌患者出现的黄疸是阻塞性黄疸,中医药治疗基本无效,甚至加剧肝损伤。滞留肝内的胆汁对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和肝内扩张的胆管对血窦压迫造成肝缺血,而引起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从中医角度来讲,虽然阻塞性黄疸也表现出湿热症状,但是病因是肝内瘀积的胆汁,清热祛湿退黄的中药并不能疏通胆管,所以对阻塞性黄疸无效。不仅如此,从西医角度来讲,清热祛湿退黄的中药如大黄、栀子、附子等主药,多为免疫抑制剂,有可能加速恶性肿瘤生长和扩散。根据我们长期的临床观察,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免疫增强剂不易建功,而免疫抑制剂容易显过。一味免疫抑制剂就能使一个有效的抗癌方剂失效。如果放任阻塞性黄疸不顾,以健脾为主,进行抗癌治疗,情况同样糟糕。从中医角度来讲,健脾中药都温性中药,而阻塞性黄疸表现出的是湿热症状,显然用温性中药治疗湿热症状肯定有助邪之嫌。从西医角度来讲,健脾中药多为免疫增强剂,能增强炎症反应,从而加剧肝损害。上述推断与我们的临床观察相符。基于以上分析,中医药不宜治疗胆管癌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此种黄疸只能西医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置入胆道金属记忆支架,对远端胆管癌,还可以通过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疏通胆管。即使胆管疏通了,在肝功能恢复正常之前,亦不能进行抗癌治疗,必须等到肝功能恢复正常以后方可进行。

2.3对疼痛、腹胀的治疗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疼痛是由于血瘀所致。对于隐痛,活血化瘀治疗有效。我们通常用三棱和莪术治疗胆管癌引起的腹痛、背痛,疗效肯定。三棱和莪术有行气止痛作用,对腹胀也有明显效果。从西医角度来讲,三棱和莪术都有抗癌作用,胆管癌患者使用,与“双符合理论”相一致。

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基于“双符合理论”和“中药抗癌四项原则”遣药组方治疗胆管癌,疗效肯定。按照Basedovsky提出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网络)”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这三个系统不是互不相干的独立系统,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整体。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恶性肿瘤是NEI网络上多机制调节异常造成的,中药方剂对机体是多靶点的作用。据笔者临证观察,与西药相比,中药方剂的多靶点作用有如下的优点:第一、一旦治疗有效,恶性肿瘤不易产生耐药性;第二、药物将机体调整到抑制恶性肿瘤生长的状态后,即使停药,这种状态也能维持一定时间。不会因为停药,导致这种抑制恶性肿瘤

[5]

生长的状态立即消失[6]。

由于西医对胆管癌的治疗只能是早发现,早手术,所以中医药治疗就成为不能手术根治的胆管癌患者的唯一选择。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当前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严重问题,那些西医已经不能治疗或相信中医药的胆管癌患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所以笔者想把自己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与经验拿出来与同仁共享,以便共同提高,惠及更多患者。与西医类似,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也不是万能的,根据笔者临证观察,只有肿瘤负荷较小,胃气尚存的患者,中医药治疗才可能有效。甚至是那些KPS评分已不再适合西医治疗的病人,只要肿瘤负荷较小,胃气尚存,中医都能有效治疗。

另外一点,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肿瘤病灶消失的,几率极小,大多数患者是肿瘤病灶稳定,或是生长延缓、生存期延长。临证甚至发现过这样的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身上的数处肿瘤病灶有的消失了,有的却长大了。就象何裕民教授说的那样,恶性肿瘤就是一种慢性病。当然前提条件是,中医药治疗要能使患者要能长期生存,当然要长期用药。

[参考文献] [1] 费健,韩天权.胆管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分型、分期的研究进展[J/CD].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5,4(4):199-201.[2] 詹茜,沈柏用,邓侠兴等.手术切除联合化疗对胆管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242例病例的多变量分析[J].上海医学,2011(11):828-830.[3] 袁宗军.对中西医学结合研究的反思[J].时珍国医国药,2003(3):120-122.[4] 袁宗军.中医药学现代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江苏中医药,2008(1):23-26.[5] 袁宗军.从中西医学两个角度认识恶性肿瘤的扶正治疗[J].江苏中医药,2003(4):17-19.[6] 袁宗军.抗癌中药临证选择探索[J].中医药信息,2002,19(2):4-6.

第五篇:中医药辨证论治合艾艾灸治疗艾滋病20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辨证论治合艾艾灸治疗艾滋病20例疗效观察

樊翠红 路聚更 王庆雷 王红全 池招民

(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沙河054100)

[关键词] 艾滋病,中医药,艾艾灸。

艾滋病(HIV/AID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自2005年10月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在省中医院毛宇湘等有关专家指导下,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开展了中医药辨证施治结合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的研究,通过20例病人的治疗观察,对HIV/AIDS有一定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我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内病人,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11-54岁,平均年龄35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16例,性传播2例,母婴传播2例;病史8-15年,平均12年;20例中无症状期患者11人,发病期患者9人;中医药辨证论治三期十二型分布情况:气血两亏型10人,气阴两虚型3人,气虚血瘀型2人,肝经风火型1人,脾肾亏虚型4人。

1.2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选择经CDC确认的无症状和发病期艾滋病患者,在中医药辨证论治基础上,随机选取20例患者,加用艾艾条施以灸疗。

1.3治疗方法

1.3.1辨证论治法

1.3.1.1气血两亏型 治宜补气养血。予八珍汤或人参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白术、甘草、黄芪、茯苓、熟地黄、白芍药、当归、川芎、山萸肉等。

1.3.1.2气阴两虚型:治宜补益肺气滋肾养阴。予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熟地黄、百合、甘草、元参、桔梗、山药等。

1.3.1.3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化瘀解毒。予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白术、人参、当归、川芎、赤芍、甘草、桃仁、红花、牛膝、杜仲等。

1.3.1.4肝经风火型:治宜清肝泻火利湿解毒。予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芪、栀子、泽泻、当归、车前子、柴胡、地肤子、板蓝根等

1.3.1.5脾肾亏虚型:治宜健脾利湿,和胃止泻。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砂仁、山药、白扁豆、薏苡仁、黄连、黄芪等。

1.3.2艾艾灸疗法(艾艾灸法)

取双侧足三里穴为施灸部位,选用艾叶、白芷、丁香、樟脑等组方,宣纸包装,加工成1.5x20cm之艾艾条,供患者使用,名为艾艾灸法。该艾艾条具有辛香走窜,开表透里,提神醒脑之功。

用法:擦净施灸部位,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相距3-5cm,6个月为一疗程,以局部温热能耐受为度,避免灼伤。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20例患者经一疗程治疗,临床症状和CD4数值均有不同程度改善。CD4数值治疗前后有3例下降,17例还有升高。

2.2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

1表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症状

乏力

纳呆 治疗前 20 20 治疗后 14 16

多汗 睡眠 精神 8 15 16 4 10 1

2从表中看到,乏力、纳呆、多汗、睡眠、精神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为70%、80%、50%、66.7%、75%。

2.3 治疗前后CD4数值变化情况比较见表

2表2治疗前后CD4变化情况比较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治疗前 222 175 356 460 576 196 324 385 554 713 490 425 274 317 439 453 488 374 81 38

1治疗后 268 242 538 633 709 283 350 386 776 406 488 552 435 334 539 554 459 558 147 437

升降值(±)

+46 +67 +182

+173 +133 +87 +26 +1 +222-307-2 +127 +161 +17 +100 +101-29 +184 +66 +56

从表中看到,CD4数值治疗前后比较:3例下降,总值338,均降112、67。17例升高,总值1749,均升102、88。CD4数值有增长趋势。4 典型病例

4.1 刘某,男,45岁,农民,沙河市柴关村人。因其妻受血感染HIV而接触感染,2004年被CDC诊断为艾滋病。2004年10月接受中医药治疗,患者素有乏力,纳呆,伴腹胀,恶心,关节酸痛数年,经中医药辨证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2006年12月CD4检测为549,2007年7月CD4为555,2008年1月CD4为356,2008年7月15日CD4为538。血常规:2006年WBC为5.0×109/L,Ly为2.2×109/L;2007年WBC7.7×109/L;Ly为3.3×109/L。2008年WBC5.0×109/L,Ly为2.2×109/L。艾艾灸以来,疲劳感消失,正常参加工作和劳动。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

4.2 王某,男,37岁,沙河市柴关村人,1997年因其妻分娩受血感染HIV,2003年其本人经CDC诊断为艾滋病。患者经常感觉困倦,乏力,纳呆,关节肿痛,时见皮疹。2005年接受中医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已下地参加劳动。2006年12月CD4检测为416,2007年7月CD4检测为459;2008年1月,CD4检测为425,2008年7月16日CD4为552;血常规:2006年12月WBC 6.0×109/L,Ly为2.7×109/L;2007年7月WBC6.9×109/L,Ly为3.4×109/L;2008年1月WBC6.8×109/L,Ly为3.4×109/L。从检测结果看,患者免疫力得到提高。5 讨论

5.1 艾艾条灸疗足三里穴,配合中医辨证论治,确实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客观指标,不论从主观感觉还是试验室检查均得到了验证。5.2 艾艾条研发思路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为强壮要穴。根据针灸学理论,针刺和艾灸足三里穴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和血之作用,临床上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针刺不宜,但艾灸值得应用,艾灸本身具有扶正补益作用,适合于虚证表现者,邱茂良主编五版《针灸学》教材记载“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并阐述其有双向调节功能,助消化,增加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格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增强免疫能力。

依据艾滋病的特点,从患者发病过程看,多数患者在较长时间内,表现为五脏气血阴阳虚损,尤其是脾气亏虚为主要病机证候。因此培土固元,健脾益肾法则当贯穿于艾滋病治疗用药的全过程。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功能赖脾胃得以充养,脾胃虚则五脏俱虚。足三里穴作用与之相合,且选取方便,施灸容易。

5.3基于以上分析,选取双侧足三里穴为施灸部位,选用艾叶,白芷,丁香,樟脑等组方,配制之艾艾条供患者使用,经6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比较,从临床表现看,对患者心情,精神,睡眠,体力、多汗等症状有明显疗效,CD4数值多数有不同程度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观察应用。

参考文献

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培训资料.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2004.08

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合肥:安徽中医学院.2008.11.作者简介:路聚更(1963—)男,主任中医师,学士。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工作,尤其擅长痔疮、皮肤病及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研究。

下载2016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汇报材料(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汇报材料(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艾滋病治疗保密工作制度

    艾滋病治疗保密工作制度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 二、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护咨询者的隐私权。 三、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将咨询者姓名、......

    中医药应用汇报材料文档

    澧县澧阳镇卫生院 中医药应用现状汇报材料澧阳镇卫生院位于澧阳镇解放中路,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现有医务人......

    中医药调研汇报

    XX县中医药调研工作汇报 2014年,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的单位的成功创建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我县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我县将继续深入实施基......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之心得体会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之心得体会 ——师从林英基老中医之笔录 李爱民 林老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表现为气虚......

    老中医分享中医药治疗鼻咽癌心得体会(合集5篇)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于鼻咽腔或上咽喉部的癌症,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癌症,发病以中年人为主,慢慢有青少年化的趋势。对于鼻咽癌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治疗。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已经......

    艾滋病项目工作总结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0年艾滋病项目工作总结 在驻马店市卫生局艾防办的指导下,在医院主管院长的领导下,我们市中心医院按照驻马店市卫生局预防艾滋病工作计划要求,圆满完成了201......

    研究发现艾滋病治疗新抗体(汇编)

    研究发现艾滋病治疗新抗体用抗体对抗HIV就如同用花园的水管来扑灭森林火灾。它们可以使病毒减速,但HIV病毒强有力地自我复制使得突变版本能够躲避这一关键的免疫反应。现在,一......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建阳镇卫生院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录 针刺曲池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 中药安眠方浴足治疗失眠症 无创痛经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