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毒供应室针刺伤应急演
消毒供应室针刺伤应急演
一、演练时间:2016年09月30日16时30分
二、演练地点:消毒供应室去污区
三、演练事件:消毒供应室去污区护士在清洗外科手术器械时,不慎被乙肝阳性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手指,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护士被感染。
四、演练目的:通过护士被乙肝阳性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手指后,立即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及时上报院感科,提高了护士对职业暴露的应急能力。使护理人员增强了标准预防意识,熟悉和掌握处置报告方法及流程,从而达到正确规范清洗手术器械,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目的。
五、参演人员:演练负责人(解说):XXX 在班医护人员:清洗护士A、XXX 清洗护士B XXX 清洗护士C XXX 护士长
六、场景布置;输液架1个、输液装置1套、治疗车1辆,病历夹1本,生理盐水1瓶,碘伏1瓶,棉签1包,纺纱1包,采血器1套,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电话1台。
七、演练流程
第一步;2016年09月30日16时30分,消毒供应室去污区护士在清洗外科手术器械时,不慎被乙肝阳性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手指。清洗护士A()迅速脱下手套,立即从近心端往远心端挤出伤口血液,立即用流水或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告知清洗护士B()。第二步;清洗护士B立即用生理盐水协助清洗伤口,碘伏外涂,纱布包扎。清洗 护士C迅速联系手术室,查外眼包使用患者血液化验情况,发现患者乙肝阳性。第三步;清洗 护士C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电话告知院感科和护理部,遵院感科指示,立即为其采血,送检。到中心药房领取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为其注射。护士长告知责任护士()一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接种乙肝疫苗。第四步;清洗 护士C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提交院感科,一份交由护士长保存。第五步:护士长总结、评价演练效果。
第二篇:针刺伤应急演练
检验科职业暴露应急演练记录
时间:2014年9月25日 地点:检验科
演练内容: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事件 负责人: 参演人员:
演练步骤:
1、科室院感质控员王建波对本科医务人员进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培训。
2、事件描述:检验科医务人员苏会亮给患者采血过程中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时应急处理演练。
(1)局部处理。①轻轻挤压伤口旁端(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尽可能基础损伤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②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0.5%的碘伏消毒。
3、报告。
3.1事发后,当事人员立即向检验科主任汇报事发经过。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感控科、医务科)。
3.2感控科立即启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感控科王科长立即上报主管院长韩明军并组织职业暴露管理小组相关人员调查评估、陪同采血2份,一份本院送检验科检测,一份备测。(检验结果及时送回院感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4、随访和咨询。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5、韩明军院长对此次演练进行点评,总结了本次演练的亮点和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次演练发现的问题:我院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弱,标准预防依从性较低。防护用品的使用不够规范。整改措施:
感控科对检验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加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标准预防依从性,指导规范使用防护用品。
演练负责人:苏建刚
第三篇:针刺伤应急预案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预案
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
(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医护人员在发生意外针刺伤或粘膜、有创伤口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
处理措施
(1)紧急处理
不慎被尖锐物体刺伤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液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如:0.5%聚维酮碘或75%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必要时行外科处理。如为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阳性患者污染的粘膜、伤口,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2)暴露程度评估
按照职业暴露的类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暴露,依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分级分型确定详见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3)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应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基线检查在24小时内抽血检查HIV抗体,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保健科,进行登记;根据暴露级别及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5)乙肝、丙肝追踪随访6个月;梅毒追踪随访3个月;艾滋病病毒暴露按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12个月时间点复查病毒抗体,作相应处理。
应急处理程序
血液、体液暴露→立即冲洗、消毒清洗伤口→暴露程度评估→针对暴露源进行实验检查和预防用药→登记、上报→追踪随访。
第四篇:针刺伤 应急预案
手术室针刺伤应急预案演练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其中,据统计,针刺伤作为最常见的职业暴露,约占职业暴露的79%,在我们手术室的日常工作中也时有发生,在面对针刺伤,如何正确处理,降低危害,我科组织进行了应急预案演练如下:
演练步骤:
1、手术室护士长王如萍及感控护士董元一对科室人员进行针刺伤应急预案培训,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手册。
2、情景演练:
① 在传递器械过程中,洗手护士不慎被乙肝患者使用过的缝针刺伤。
②
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伤口,尽量挤出血液,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反复冲洗。
③ 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2% 碘酊、0.5% 碘伏或75% 酒精等)浸泡或涂抹,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报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逐级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事件报告表”报院感办,24小时内进行相关检查和预防性治疗,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3个月后复查表面抗原、抗体情况,定期随访。
护士长王如萍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对今后的工作予以要求:不断加强培训,尤其是针刺伤重点人群如新进人员,实习生及护工的培训,提高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做好标准预防,严格规范化操作,积极正确使用防护器具,尽最大努力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第五篇:针刺伤范文
针刺伤上报流程
1.发生针刺伤后,受伤者即刻电话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由科主任、护士长电话
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处,节假日可先报告总值班,由总值班向医院感染处负责人。2.受伤者从内网“e”123黄色文件夹中下载职业暴露登记表并填写,科主任或护
士长签字后上交院感处。
3.院感处根据受伤者受伤情况开出检验化验单并签字扣章,受伤者凭借检查单到
检验科进行抽血检查。
4.受伤者将检查报告交回院感处,院感处根据检验结果指导用药,建档,进行追
踪检查。
针刺伤口的处理措施--报告--具体处理流程
1、伤口局部处理措施
⑴若戴着手套,既脱去手套; ⑵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局部伤口;
⑶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⑷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报告
⑴填写感染控制科发放的针刺意外报告单,报感染管理科; ⑵由感染管理处填写检验申请,进行血液检查并备案; ⑶报告医务科备案。
3、具体处理流程
⑴经职业性接触(艾滋病)HIV的处理:
①如果病人的HIV抗体呈阳性或结果不祥,伤者应尽快接受HIV抗体测试作底线。②如果伤者HIV抗体呈阳性,说明伤者此前已感染HIV ③如果伤者HIV抗体呈阴性,应于24hr内服用叠氮胸苷(Zidovudine,AZT)进行预防。④伤者应于伤后6周、3个月、6 个月、12个月再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查,如果在伤后1个月至6个月血清HIV抗体转阳,则认为是职业感染。⑵经职业性接触(乙肝)HBV的处理:
①原病人及伤者都应进行验血,前者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后者则须同时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HbsAg)。②如果伤者以前曾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并确定有足够的抗体,或以前曾受感染而已经有免疫力;或者伤者本身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则无须进一步处理。③原病人不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而伤者以往接种疫苗后未能产生抗体,则不须再进一 步处理;如果伤者从未接种疫苗,应立即进行预防接种。④原病人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如果受伤者以往曾接种疫苗而未能产生抗体,应于24hr内(最好不要超过7天)接受注射一剂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于一个月后注射第二剂;对于曾未注射疫苗的伤者,应注射一剂HBIG,然后再进入预防接种。
⑶经职业性接触(丙肝)HCV的处理:①原病人及伤者都应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测试。②对于意外发生的职业性接触,现在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或药物能阻止丙型肝炎的感染。③如原病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伤者应于6个月后重复检验丙型肝炎抗体及肝功能,以确定是否职业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