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企业推动民族事业和企业经济共同发展
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企业推动民族事业和企业经济共同发展
热电厂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全国最大的热电联产企业之一,吉林省主力发电厂。肩负着向化工、造纸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的供热任务,民用采暖主干线长度超过40km,多年来为吉林地区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如果将企业比喻成树,那么员工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树茂叶盛,常青不衰,是因为扎根在民族团结这片沃土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企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干部职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渠道。多年来,国电吉林热电厂党委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健全机制,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有效开展。
国电吉林热电厂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专门研究制定了年度考核实施细则,针对民族团结工作制定了“三同、两有”要求,即:与生产经营工作同样重视,同样落实,同样考核,奖惩评比有标准,检查考核有记录。要求各基层单位结合实际特点,总体部署,逐项开展。职工物质文化待遇得到质的提升,班组增添了家的温馨。物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感召力大为增强,从而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的进步。
二、强化责任,提高员工对民族团结工作的认识。
国电吉林热电厂以“巩固发展,特色创新”为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适时召开少数民族热点问题调研会,同时根据民族团结工作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每人做一次民族政策的传播者,每人做一次民族团结的实践者,把企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向一个新高潮!具体我们抓实这样几项工作: 一是抓经常性教育。厂党委把民族政策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党政机关干部政治学习计划,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坚持不懈地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民族政策的学习,采取培训、专题辅导、座谈交流、印发学习材料等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等方式,对广大员工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宣讲民族发展的历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分裂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使广大员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抓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民族团结教育月为中心,以生产经营为主线,贯彻落实到全年的安全生产,稳定发展中。在制度上保证有民族团结进步的环境,在方法上有保证民族团结常抓不懈,充满活力的手段。坚持把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结合起来,以活动为载体,力争做到年年有新的内容,年年有新的办法,年年有新的成效。在教育月活动中,经常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联欢晚会、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板报比赛、电视专题片展播等活动。
三是抓舆论宣传教育。利用横幅、宣传标语、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广泛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在2005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厂党委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新闻中心利用每日的黄金时段在自办节目设置了《企业民族团结》的专题、专栏节目,播放专题节目19期,宣传标语达40余次,播放专题电教片6期。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厂广大员工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了民族团结教育,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抓实载体,增强民族团结工作的实效性。
为有效加深企业各民族员工之间的感情和沟通,我们始终坚持在感情上关心,在文体活动上丰富,在活动设施上投入,以增强职工认同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作为一名吉热员工的自豪感。我们先后开展了少数民族员工“婚生病死”四必到、在厂有线电视上为过生日的少数民族员工点歌、每年对全厂少数民族女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举办“少数民族员工中秋赏月晚会”、对少数民族家庭有困难的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实施“送温暖”工程、救助工程、扶贫济困等一系列关心少数民族员工生活的载体活动。投资几千万元先后建成了运动场、滑冰场、篮球场、排球场、老年活动中心、乒乓球室、健身房、文化活动中心等一系列文体设施,兴建了省内一流标准的室内游泳馆和松花江畔露天游泳场,在厂前区建起了集草坪、假山、喷泉、雕塑于一体的大型园林广场,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文体活动环境。年年举办由职工自编自演的“迎新春团拜会”、“庆三八”等大型文艺演出,定期组织职工田径趣味
运动会、足球、篮球、游泳、台球、太极拳、厂歌比赛、卡拉OK演唱会等各项文体活动,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在娱乐中陶冶情操,在活动中增长才干,提高了员工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各民族之间水乳交融,员工之间情同手足,各族员工在娱乐中交流感情,增进友谊,从而达到企业各民族员工团结友爱互助的目的。
企业是-
树,员工是根,民族团结是沃土,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吉热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果实,绽放朵朵奇芭。近年来,我厂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示范单位和优秀单位、国电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吉林市“红旗党委”、“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等多项殊荣。国电吉林热电厂党委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无一起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件发生,全厂各族干部群众互相支持,亲如一家,共谱民族团结之曲,共唱民族团结之歌,保持了企业政治稳定的大好局面,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和谐发展,有效推动了民族事业和企业经济的共同发展。
《热电厂民族团结汇报材料》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热电厂民族团结汇报材料。
六车间刚刚成立,岗位人员都是从各车间抽调而来,人员结构复杂,且拥有满、汉、苗等多个民族,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主动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并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参加车间及冶炼厂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员工之间增进了了解,加强了互信,树立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思想观念,让大家尽快的融入到新的集体当中,为六车间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车间人员配备较少,工作量相对较大,但无论是检修、备料、生产等工段同志,都没有任何怨言,他们还主动利用午休及节假日时间对产品进行倒包,并且互相协助,不计报酬。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家积极献言献策,想办法、出主意,如对三效蒸发母液槽及泵的拆除,并采用管道直连,不但减少了设备运转、维护等费用,也降低了员工的工作强度。在日常生活中,车间也积极的对有困难的员工伸出援助之手。包俊雨同志因患脑溢血住院,行动不便,大家就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前去看望、陪护,使其病情逐渐好转,让其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六车间刚刚成立,经费短缺,但是车间还是积极的参与厂里举办的各种活动,并想尽一切办法为大家购买比赛服装,正是通过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使大家渐渐地拉近了距离,有了凝聚力、向心力,也为六车间团结、和谐、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弘扬民族精神 构建和谐企业
弘扬民族精神 构建和谐企业 推动民族事业和企业经济共同发展
石嘴山市大东工贸公司始建于 年,是惠农较大的私营企业之一。肩负着向石嘴山发电厂、英力特电厂等20多家大中型企业的供煤任务,多年来为惠农地区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果将企业比喻成树,那么员工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树茂叶盛,常青不衰,是因为扎根在民族团结这片沃土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企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干部职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渠道。多年来,大东公司党支部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健全机制,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有效开展。
大东公司党支部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专门研究制定了考核实施细则,针对民族团结工作制定了“三同、两有”要求,即:与生产经营工作同样重视,同样落实,同样考核,奖惩评比有标准,检查考核有记录。要求各基层单位结合实际特点,总体部署,逐项开展。职工物质文化待遇得到质的提升,班组增添了家的温馨。物化的思想政治工作 使其感召力大为增强,从而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的进步。
二、强化责任,提高员工对民族团结工作的认识。
大东公司以“巩固发展,特色创新”为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适时召开少数民族热点问题调研会,同时根据民族团结工作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每人做一次民族政策的传播者,每人做一次民族团结的实践者,把企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向一个新高潮!公司具体抓了这样几项工作:
一是抓经常性教育。厂党支部把民族政策纳入党支部学习计划和党政机关干部政治学习计划,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空隙时间,坚持不懈地在广大职工中开展民族政策的学习,采取培训、专题辅导、座谈交流、印发学习材料等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等方式,对广大员工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宣讲民族发展的历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分裂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使广大员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抓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民族团结教育月为中心,以生产经营为主线,贯彻落实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稳定 发展中。在制度上保证有民族团结进步的环境,在方法上有保证民族团结常抓不懈,充满活力的手段。坚持把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结合起来,以活动为载体,力争做到年年有新的内容,年年有新的办法,年年有新的成效。在教育月活动中,经常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联欢晚会、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厂区广播表扬等活动。
三是抓舆论宣传教育。利用横幅、宣传标语、黑板报、厂内红色广播等宣传媒体,广泛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厂党支部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路线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厂办利用每日的黄金时段在自办广播节目设置了《企业民族团结》的专题节目,播放专题节目26期,宣传标语达30余副,播放专题电教片6期。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公司广大员工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了民族团结教育,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抓实载体,增强民族团结工作的实效性。
为有效加深企业各民族员工之间的感情和沟通,公司始终坚持在感情上关心,在文体活动上丰富,在活动设施上投入,以增强职工认同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作为一名大东员工 的自豪感。公司先后开展了少数民族员工“婚生病死”四必到、在公司红色广播站上为过生日的少数民族员工点歌、每年对全公司少数民族女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举办“少数民族员工中秋赏月篝火晚会”、对少数民族家庭有困难的职工和劳务移民职工实施“送温暖”工程、救助工程、扶贫济困等一系列关心少数民族员工生活的载体活动。投资 万元先后建成了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职工活动中心、乒乓球室、文化活动室等一系列文体设施,在厂前区建起了集草坪、雕塑于一体的大型园林广场,形成了立体化文体活动环境。年年举办由职工自编自演的“迎新春团拜会”、“庆三八”等大型文艺演出,定期组织职工田径趣味运动会、篮球、台球、卡拉OK演唱会等各项文体活动,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在娱乐中陶冶情操,在活动中增长才干,提高了员工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各民族之间水乳交融,员工之间情同手足,各族员工在娱乐中交流感情,增进友谊,从而达到企业各民族员工团结友爱互助的目的。
企业是树,员工是根,民族团结是沃土,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吉热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果实,绽放朵朵奇芭。近年来,大东公司先后荣获“ 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示范单位和优秀单位、惠农区 “先进基层党组织”、石嘴山市 “企业党建观摩基地”、“ ”、“ ”等多项殊荣。
大东公司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无一起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件发生,全公司各族干部群众互相支持,亲如一家,共谱民族团结之曲,共唱民族团结之歌,保持了企业政治稳定的大好局面,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和谐发展,有效推动了民族事业和企业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三篇:构建和谐企业,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企业,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勘查工程部工程水文室 李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把社会和谐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六个目标之一,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党的十七大会议上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写入党章,标志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面对时代发展的主题,国企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作为面向社会提供优质设计服务的电力设计经营企业,更应该以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为己任,并以此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为动力,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企业自身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和谐西北、和谐陕西的微观基础。
企业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不仅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所谓的和谐企业就是指构成企业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之间和谐、稳定、有序的状态。既包括企业的内部和谐,也包括企业与社会、环境等的外部和谐。
一、构建和谐企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保障。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员工生活水平。要实现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承担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注重企业各方面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着眼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经济结构,寻求发展机遇,做到立足国内市场求效益、强根基;走出国门求发展,以更大的步伐走向更广阔的外部市场,开辟企业发展的更大空间。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放到突出位置,坚持生产建设服从安全环保,速度规模服从质量效益,切实提高安全环保的保障能力。
二、构建和谐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力度,提高创新水平推进学习和创新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持续向前发展,企业内在的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企业,是不断发展的和谐企业,要实现这种发展的和谐,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接受新事物,尤其是电力设计企业,其面临的环境瞬息万变,要适应变化,取得竞争优势,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创新。目前,各个行业“走出去”的步子正在不断加大,作为企业自身与国外同行业相比,人才缺乏的现状仍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闯国际市场的进程中,还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科技高技术人才。在不断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我们必须下大决心、大气力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疏通两个学习渠道:通过行政行为强化员工培训,本着“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全员学习;通过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等群众性团体,在广大员工中广泛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让职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要使两个渠道并行,力求取得互为补充、殊途同归的效果。在不断学习的同时也不忘记创新,为此,一要在理念上创新。要把“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能否让合作方满意、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评判企业发展的标准,不断提升发展理念,指导企业的各项工作。二要在科技上创新。未来的生产发展对安全、质量、节能、环保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要深入实施“科技兴业”战略,不断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努力开发和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三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要保障。电力设计企业未来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发展环境,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企业的各项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使经营管理的思想、方式、方法上力求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和盈利能力。总之,学习和创新是企业进步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大力培养节约意识。
节约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要求。和谐企业既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体现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建设节约型员工、节约型科室、节约型企业。员工是节约的主体,要着力培育员工的节约意识,养成员工的节约习惯。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建设节约型员工的宣传教育,真正从思想上把员工发动起来,激发员工的节约热情,用每个人的力量全方位提高节约成效。要从点滴开始,厉行节约。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努力营造节约氛围,抓住节约的重点和源头,深入内部挖潜增效,持久地开展全员节约工作,使员工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一滴墨做起,尽量降低成本,为企业发展蓄积能量。其次还要从管理入手,探索节约方法,寻找节约的新途径。要通过严格成本预算,实施绩效管理等方法,运用成本指标预测和绩效考评体系的作用,建立能耗统计体系,分解费用总量,对成本费用指标实施具体有效控制,推进生产效益最大化。努力营造“人人头上有成本,人人肩上有压力,人人关注成本”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要引导员工向习惯要节约,向技术要节约,向管理要节约,向改进要节约,向节约要效益,努力弘扬勤俭办企业的优良传统,使厉行节约成为一种共识、一种习惯、一种风尚、一种精髓,成为企业精神的一部分。
四、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企业最大的特征是人的和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要处理好班子成员之间的民主和谐关系、干群之间的信任合力关系、企业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关系。
第二,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充分发挥骨干力量的作用,又要积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在利益分配中,坚持合理的分配制度,企业要自觉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与正常增长机制,在此前提下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要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的发展机会既要体现鼓励干多干好,又要将分配差距控制在人们心理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使企业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员工与社会、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家庭、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切实维护和实现员工的各种利益,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
五、构建和谐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关键 企业文化是灵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和谐企业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文化对内表现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辐射力和成长力,对外表现为企业的形象、企业的美誉度、市场的亲和力和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没有文化素养和道德规范的企业,不可能实现和谐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在满足社会需求中获得最大利益,在促进社会进步中求得自身发展,最终实现服务社会、建设祖国、造福人类的最高目标。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教育人、感染人和凝聚人。只要员工有了文化认同感,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企业的和谐发展也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西北电力设计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是:本着“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的企业精神和“提升客户价值,努力终有回报”的核心价值观,基于“服务社会发展,促进环境和谐”的核心宗旨,“建设国际一流的工程公司”的目标,坚持企业作风“想得更好,做得更远”,为建设国际型工程公司而奋斗!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高效率整体运作模式;良好的沟通交流水平,热忱积极的工作态度;制定紧急的应变措施,完美的员工激励机制;培养员工积极人生观,真、情、诚、信、礼原则。正是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同企业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外,企业外部和谐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为此,要作到:一是构建企业与客户的和谐关系。按照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原则,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实现互利共赢。二是构建企业与供应商的和谐关系。实现供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三是构建企业与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和谐关系。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达到共同进步。四是构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妥善处理与政府的利益纠纷,建立政企沟通协调机制,自觉关心当地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力所能及地给予支持和帮助。五是构建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加大技改,减少污染、节能降耗、勤俭节约、清洁生产、循环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与环境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企业”,无论是对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对构建和谐西北院、实现建设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愿景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第四篇:弘扬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
弘扬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
众所周知,如何使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大、做优、做强,不仅要靠强有力的领导和严格规范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靠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把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每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达到成熟之后自然散发出来的魅力,是企业的灵魂,它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凝聚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其养成绝不是靠悬挂在生产一线、办公场所内的标语口号就能实现,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它需要一批批的企业人若干年苦修而成。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每个企业都有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它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一般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它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内部员工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它是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精神一旦形成群体心理定势,既可以通过明确的意识支配行为,也可以通过潜意识支配行为,还可以通过潜意识产生行为。其信念化的结果,会大大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主动的关注企业的前途,维护企业声誉,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一个企业的企业精神主要有5方面的效用:
一是,导向性。即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方向上来。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这比强迫命令更有效。
二是,规范性。即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对企业和职工的行为起着规范作用。是对员工中存在的生产意识、竞争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等的规范。
三是,约束性。是指一种由内在心理约束而起作用的对行为的自我管制,属于企业的微观管理制度部分。如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企业制度、企风厂风、人际伦理关系的准则等,企业精神正是它们的集中反映和理论升华。
四是,凝聚性。企业精神如同是一种粘合剂,它使整个企业团结一致,这是企业精神所确立的共同价值和信念所起的作用。
五是,融合性。企业精神对职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新职工进入该企业后,通过耳濡目染,自觉地接受企业的共同理想和语言,从而自然而然地融合到这个集体中去。
一支乐队,需要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否则难以呈现出余音绕梁的华章;一枝玫瑰,总归来自根茎的创新,否则难以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一座桥梁,需要桥墩的奉献,否则难以负载千车万人的流通;而一个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样需要每一位员工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需要每个员工的爱岗敬业。企业与员工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企业的发展,就不会给员工提供好的发展环境,只有具备了团结、实干、创新、奉献这四种精神,员工才能在企业方针政策的带领下发挥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构建企业文化 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构建企业文化 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延安北机务段是地处陕北革命老区隶属西延铁路公司的一个基层站段,近几年来,该段紧紧依托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从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规范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入手,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机制,以人为本,大搞人才战略,创下了建段以来各项安全工作指标的最高记录,先后被路局授予“安全生产标兵单位”、“双文明先进单位”、“治安保卫工作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
1、积极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魂,是企业的凝聚力所在。因此,延安北机务段领导班子在公司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审时度势,叫响了公司“艰苦奋斗、团结奉献、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依托地域优势提出了“弘扬延安精神,做铁路跨越式发展火车头”的口号,带领全段职工为打造“精干高效、勇往直前”的西延品牌努力奋斗,为此段专门派人到国铁机务段去参观、考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学习国铁、提高自身”的发展思路。为段进一步扩大再生产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机务段的各项工作开始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2、不断提高企业素质。
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在2005年,段下大决心通过竟聘上岗的方式,从生产一线职工中提拔出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的13名人员到干部岗位,果断将管理能力弱的干部进行适当的岗位调整,并提拔了5名同志到中层干部岗位上来,有力地改善了全段领导干部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充实了干部队伍,提高了整体工作能力,这也是机务段成立以来人员变动最大的一次。同时,针对职工业务素质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的实际,对生产一线职工业务素质进行集中培训,特别是我段机车逐步转型为DF8B型机车和与之配套的检修设备陆续到来的关键时期,段分批次,派大量技术人员和职工到多个国铁机务段和机车厂学习,培养了一批懂得新知识、新技术的关键人才,为我段机车转型顺利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以来,段党委还积极响应公司党委提出的全员“提素”工程,在全段每个干部职工中开展政治业务学习工作,给他们配备了专门的学习笔记本,结合实际每月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认真落实,为职工提高自身素质搭建了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存载,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能有效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以及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引导和约束职工的行为,使职工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下,自觉地按照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要求自己。延安北机务段为了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研究制定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段各项工作的奖罚措施,增强了干部抓落实的责任意识;为加强职工的劳动纪律,段率先在全公司范围内引进了先进的指纹考勤系统,制定了指纹考勤办法,并将考勤与奖金挂钩,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职能部门对职工考勤难掌握的问题,同时也大幅度减少了迟到、早退、旷工等想象。除此之外,段还参照国铁机务段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过程等方面的措施、制度,对全段各项安全管理办法、相关制度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补充、修订、完善,使段各项工作进一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4、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是铁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铁路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机务部门来说尤为突出。近年来,延安北机务段把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灵魂工程”,用文化的力量塑造职工、引导职工、规范职工,促进了安全生产的稳步发展。段在职工日常工
作行为中积极倡导“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的“三不伤害”原则和“违章就是犯罪、违章就是杀人”的安全理念;专门设计制作了安全文化亲情寄语可视系统,机车乘务员在出乘前能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家属们的叮嘱,有效地提高了乘务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在机车运行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提出了“每防止一起路外伤事故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口号。同时,段党委还以“安全屏障”工程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保安全作用,认真开展了“反两违、灭事故、当先锋”、“党员无违章,周边无事故”等党内活动,并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征集安全警句、格言上百条,组织班组职工学习。段工会认真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月签名活动,使每个职工都来感受安全、确保安全。将职工家属的寄语和“全家福”照片悬挂在醒目位置,使职工既得到安全提示,又感受到亲情关怀。共青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开展安全大讨论和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了职工安全行为的养成。
5、积极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段领导班子深知这个道理,也着实在这项工作上下了一番工夫。一是认真开展形势教育。段党委抓住铁路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针对职工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映和队伍不稳定因素,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段领导班子成员主动深入一线,利用添乘、检查和以召开座谈会、形势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上级有关政策,深入浅出地讲明形势,使职工明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本职工作干好,我们的工作才有保证,才能促进企业的长治久安。每季度段党委都要对全段职工的思想情绪变化、队伍不稳定因素进行专题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拿出解决方案,指派专人负责落实,几年来全段没有发生过一起职工群体上访事件。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故,也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在每次别的站段发生事故后,段都会引起高度重视,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及时将事故通报向全段每个干部职工传达,对发生事故的关键点,组织人员进行认真分析,对口单位对照自身工作进行深刻自查,及时弥补管理中、工作中存在的漏洞,防患于未然。同时,每年年中和年底,段都要对半年、全年的违章违纪、事故案例进行汇总,找出共性和关键环节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有效地防止了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三是抓好职工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每年新入路人员到段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党委书记亲自为他们上专题思想、职业道德教育课,使他们在一开始就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文明进步的思想文化理念。
6、不断加强企业硬环境建设。
在加强企业软环境建设的同时,延安北机务段的硬环境建设也在同步有序地进行。2002年,机务段刚搬迁到延安北的时候,职工的生活条件特别艰苦,站区内没有绿化、没有自来水、附近没有市场、没有文化娱乐场所和设施、由于道路原因职工出行很不方便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就在这百废待新之际,段领导班子果断决定要下大力气搞好机务段的基础工作,解决职工的基本需求。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段的不懈努力下,短短三年时间,延安北机务段的面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段内铺上了水泥路面,职工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建起了商业一条街和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延河大桥修建完工,段内绿树成阴、鸟语化香。目前,为了解决职工住房难的问题,三栋“四个一”住房已经建成封顶,新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也即将破土动工。职工们对这些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职工的后顾之忧得到不断解决,牢骚声和抱怨声逐渐减少,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7、加快发展,塑造企业新形象。
两年前,延安北机务段的机车中修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当时,机故频发,机车临碎修件数居高不下,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影响了机务段的声誉和形象。为迅速扭转不利局面,05年初,段领导班子及时做出了年生产23台中修机车的计划,并提出“以中修促质量,以质
量促中修”的口号,全面打响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机务段”的冲锋号,这也成为我段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年,我们吸取了大量的国铁机车中修经验,不断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在管理上严格落实“严抓、严管、严考核”方针,生产过程中坚持“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的安全质量理念,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不断努力,段不但成功担负了DF4B、DF4D型机车的中修工作,就连刚引进的DF8B新型机车的中修工作也由我段完全承担,全段机车质量也因此得到迅速提升。04年,我段共发生机破48件,而05年中修生产工作开展后,全年机故降至13件,机车临碎修件数也由月平均380件左右下降到250件左右,06年在05年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升,有效地保证了运输生产安全,得到了路局、公司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兄弟单位的普遍好评。
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因地制宜,建设独特的企业文化,在观念上创新、企业品牌上创新,人才机制上创新,才能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好,才能推动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延安北机务段将一如既往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好企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促进我段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