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日报关于若干意见一周年报道方案

时间:2019-05-13 13:2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赣南日报关于若干意见一周年报道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赣南日报关于若干意见一周年报道方案》。

第一篇:赣南日报关于若干意见一周年报道方案

赣南日报关于纪念《若干意见》

出台一周年宣传报道方案

(定稿)

2013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一年。现就《若干意见》出台一周年的宣传报道制订如下方案:

一、时间安排

2013年5月30日至7月2日。分三个阶段:5月30日—6月27日预热阶段;6月28日—7月2日高潮阶段;7月3日—7月10日收尾阶段。(均为见报日期)

二、人员安排 采编总调度:边斌

报道组:陈济才、杨晓安、杨怿华、黄树青、任继众、萧森、刘芳、吴迪、廖福玲、曾艳、刘荣松、钟李荣、彭雪英、王怡岚、李美霞、刘珊伊、谢若闲、胡星、徐金侦、杨桂兰、曹友春、各县(市、区)报道组成员10名左右(责任领导:许军 协助:任继众)

资料组:钟新红、温玲、徐金萍、王玮、幸菲菲、李华、曾艳华、严章文(责任领导:王晓光 协助:钟新红)

图片组:郭智勇、何敏、王雪敏、吴悦、吴书梅、郭芷汇(责任领导:许军 协助:何敏,郭智勇负责资料图片和约稿)

编辑组:张河云、曾晓强、涂家福、张宗兴、郭远、卢盛、胡丹萍、易丽芬、刘荷英、特约记者若干名(责任领导:谢运胜 李忠生 协助:张河云)

美化组:肖丽、戴琛、刘鹏、钟龙(责任领导:罗亦华 协助:肖丽)

第一读者:(责任领导:陈昱鑫 协助:刘效江)后勤保障组:解决临时抽调人员的食住问题,6月27日-7月1时战役时提供夜宵等

预热阶段

(5月30日—6月27日)

一、动态报道:(报道组)

动态刊发《若干意见》出台一周年纪念活动的相关消息。(报道组动态派出)

二、系列综述稿件:

从6月26日起开设《振兴足音》专栏,每天1篇综述,共5篇,可先行冠上《振兴足音》专栏名称。

刊发《若干意见》出台一周年来,我市干部群众全身心投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各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分回眸、成就、奋进、展望等四个方面推出重头稿件。共5篇,预热阶段刊发前2篇。每篇综述须配发“记者手记”。

1.回顾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时刻和重大事件,表达对党中央、国务院,国家相关部委,省委、省政府的感恩之情。(报道组: 济才)

2.对各部委支持《若干意见》实施而出台的配套政策进行疏理,撰写1篇综述,文后附配套政策出台部门、时间、名称等图表。

(报道组:松伶)

三、看变化稿件:

从5月30日起,以记者走基层的形式隔两天刊发。共18篇,可先冠上《踏访苏区》专栏。

深入乡村、社区,探寻回访《若干意见》出台前曾经采访报道过的人物和事件,如采访老红军、老干部、老劳模、老支书,以及住上了新房、喝上了安全水、通电、通路村庄的等社会各界受益者,展示《若干意见》出台一年来各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突出宣传赣南人民饮水思源、感恩奋进的品质,充分表现赣南苏区人民的感恩之情。

1.“重访”10篇:重访国家调研组走过的点,突出宣传这些点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和成效,从而以小见大宣传全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民生工程建设的成效,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等。(报道组5篇、资料组2篇、编辑组2篇,请走基层的编辑记者在6月份转向写此类稿件。)

2.“图说振兴”5组:充分利用图片说话,推出5组“图说振兴”,每组确定一个主题。A.“老照片新变化”4组:通过重访调研组走过的点,以新旧照片对比等方式,来反映《若干意见》出台一年来的变化。(图片组:智勇);B.“晒幸福”1组:用图片故事,述说一年来 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捕捉广大人民由衷的感恩表情。(图片组:吴悦)

3.“榜样力量”3篇:充分挖掘《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各类先进事迹中的典型人物(或集体),以鲜明的个性立体展现人物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中表现的典型性。如 “三送”干部、土坯房改造先进等。(报道组:福玲、胡星、松伶)

四、系列专版:

1.重点项目巡礼

从5月26日起开设系列专版,先刊发重点项目专版(预算60个左右),每天2-3个版。责任部门:经济部)

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巡礼,充分展示《若干意见》出台以来,赣州经济社会所取得的喜人成就,赣南苏区人民感恩之心,奋发图强,推动了赣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2.县(市、区)专版

从6月26日起刊发各县(市、区)专版,每天4个版,五天内发完,责任部门:经济部)

五、理论评论: 1.言论稿件:

从6月上旬起,推出相关系列“求实谈”。每周3篇,共10篇。(编辑组:郭远统筹)2.理论文章:

拟请市内专家学者探讨《若干意见》出台带来的重大机遇,探寻努力创造“黄金发展期”的思路、举措等;

在理论版重点推出相关理论文章,或摘登其主要观点、言论,以“《若干意见》出台一周年——思辨”专版的形式呈现。(资料组负责)

六、文学副刊

从6月中旬起,在周末版块的“赣江源”“八境台”刊发相关散文诗歌。(资料组负责)

《若干意见》出台一年来,涌现出了相关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赣江源”“八境台”等副刊版面将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刊登,提升报道的可读性与艺术品位。

七、公益广告:

从6月中旬起,刊发系列公益广告,使《若干意见》更加深入人心。(美化组负责)

高潮阶段

(6月28日—7月2日)

6月28日起,连续5天,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中央苏区成立82周年纪念活动,推出大型专栏《感奋南赣——纪念〈若干意见〉出台一周年》,分《振兴足音》《周年回首》《踏访苏区》《成 就辉煌》《故乡变迁》《新的征程》六个篇章。

一、动态报道:

动态刊发《若干意见》出台一周年纪念活动的相关消息。(报道组动态安排)

二、系列综述:(报道组)

继续在一版刊发《振兴足音》系列综述,6月28日、29日、30日每天1篇,共3篇。

内容:①充分展示《若干意见》出台以来,赣州经济社会所取得的喜人成就。(报道组:怿华)

②宣传《若干意见》出台以来,赣南苏区人民感恩戴德,奋发图强,推动了赣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报道组:惠婷)

③展望我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若干意见》确立的目标任务,未来8年“分步走”,努力创造一个“黄金发展期”。(报道组:吴迪)

三、《周年回首》版块

在二版连续推出《周年回首》版块,脉络式地回顾《若干意见》出台前后梗概及点滴故事。

1.“再回首”1篇:内容:回顾《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一年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大事件,如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龙南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赣州吉安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获批等。形式:以“纪事年表”方式让广大读者回顾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时刻和重大事件。包括图片、示意图等半个版的内容。

(资料组: 温玲)

2.“故事汇”6篇:内容:拟重点“讲”好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关心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动人故事,市委、市政府对接落实《若干意见》的感人故事;“讲”好外资企业、国内外商人、本土企业在赣南苏区投资创业的典型故事;“讲”好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若干意见》,全面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感人故事。形式:通过在不同环节亲历者的故事性的述说,反映其中的辛苦与喜悦。

(资料组:新红、温玲、艳华、王玮、菲菲、章文)

四、《踏访苏区》版块

在三版连续推出《踏访苏区》版块。

内容:深入乡村、社区,探寻回访《若干意见》出台前曾经采访报道过的人物和事件,如采访老红军、老干部、老劳模、老支书,以及住上了新房、喝上了安全水、通电、通路村庄的等社会各界受益者,展示《若干意见》出台一年来各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突出宣传赣南人民饮水思源、感恩奋进的品质,充分表现赣南苏区人民的感恩之情。

形式:以记者走基层的形式,鲜活生动、富有现场感地反应苏区 之变。

1.继续刊发“重访”稿件:重访国家调研组走过的点,突出宣传这些点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和成效,从而以小见大宣传全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民生工程建设的成效,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等。(由走基层的编辑记者承担)

2.“老照片新变化”2个版:通过重访调研组走过的点,以新旧照片对比等方式,来反映《若干意见》出台一年来的变化。

(图片组:智勇);

3.“榜样力量”3篇:充分挖掘《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各类先进事迹中的典型人物(或集体),以鲜明的个性立体展现人物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中表现的典型性。

(报道组:福玲、胡星、松伶)

4.“我来说”6篇:老干部、老劳模、老支书,以及住上了新房、喝上了安全水、通电、通路村庄的等社会各界受益者自己述说一年来生活发生的显著变化。(报道组:继众、吴迪、曾艳、惠婷、李荣、珊伊)

5.“走基层”6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亲身体验一年来老百姓生活的点滴变化。(报道组、资料组:曾艳、胡星、松伶,新红、艳华、金萍)

6.“数字看变化”若干篇:拟请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就有亮点的数据进行解读,分专题来谈《若干意见》出台一年来的变化,并制作表格或示意图。(报道组: 怿华、松伶)

五、《成就辉煌》版块

从6月28日,连续5天在五八版推出5个通版。

着重宣传我市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报道组:继众,资料组:新红),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报道组:曾艳、李荣,资料组:李华),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区域性金融、物流、旅游中心(报道组:刘芳、福玲,资料组记者:王玮),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报道组:珊伊,资料组:章文),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报道组:若闲,资料组:菲菲)。

围绕五个战略定位,图文并茂推出五个通版。每个通版的具体栏目:

1.“刊首语”5篇:分别刊发记者采访“五个战略定位”的感言,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分别报道我市打造“五个战略定位”的进展和成效。(报道组上述相关记者)

2.“历程回顾”5篇:用粗线条描述的方式,分别展示我市打造“五个战略定位”的历程。(资料组上述相关记者)

3.“精彩点击”5篇:分别盘点我市打造“五个战略定位”的成效,充分报道相关亮点工作。(报道组上述相关记者)

4.“部门访谈”5篇:采访打造“五个战略定位”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谈谈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如采访市扶贫办主任,谈我市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报道组上述相关记 者)

5.“政策解读”5篇:分别盘点国家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单位对我市打造“五个战略定位”的相关政策。(资料组上述相关记者)

6.“镜头回放”5组:用图片的方式,分别展示我市打造“五个战略定位”的精彩镜头。(图片组:王雪梅、吴悦、郭芷汇)

六、《故乡变迁》版块

从6月28日当天四版推出一期《故乡变迁》版块。

通过外地的赣南人以及与赣南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人的口吻,来谈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共6篇稿件。

(资料组:温玲、菲菲、王玮、艳华、金萍、章文)

七、《新的征程》版块

从6月28日起,连续推出5期《新的征程》版块。

突出宣传我市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全面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切实举措和进展情况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振兴发展的深厚力量。

1.“振兴路上”18篇:特约记者深入各县(市、区)振兴发展一线,采访各行业人物,展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奋力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精神风貌,各县(市、区)推进振兴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新成就、新风貌。(编辑组:张宗兴统筹)

2.“晒晒设想”18篇:访谈市直(驻市)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 人,各部门在探寻努力创造“黄金发展期”的具体思路、举措等。

(编辑组:曾晓强统筹)

八、系列专题版块(专版)

从6月26日起,每天四个版刊发县(市、区)专题。(经济部统筹)

内容:①宣传我市各县(市、区)在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振兴发展一年来所取得的新成效。在报道的深度上进行充分挖掘,做出精品。每个县(市、区)做一个彩色通版,形成强烈的冲击力和影响力。

②重点反映市直(驻市)各单位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一年来所取得的成效及创新举措。每个单位做一个彩版,也可以彩色通版。

③宣传我市各乡镇在土坯房改造中的具体做法,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及表现出来的崭新风貌。

④宣传我市各知名企业在经济建设中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在企业发展和市场开拓中服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九、理论言论互动

1.社论1篇:在6月28日《若干意见》出台一周年“纪念日”,发表社论。(资料组:新红)

2.系列评论4篇:社论之后连续刊发至7月2日。(新红统筹)3.小言论若干篇:结合相关稿件配发短评、记者手记等。4.报网互动6篇:从6月27起,每天1篇。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平台,汇集广大网友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热议和反响,以互动来反映一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好评。(中国赣州网)

5.理论文章1个版:

6月30日推出《若干意见》出台一周年为主题的理论版。(资料组)

十、文学副刊

1.报告文学2个版:拟请市内外作家就《若干意见》出台一年来的巨大变化,撰写报告文学,在“赣江源”版面配图整版刊发。(资料组)

2.散文诗歌2个版:《若干意见》出台一年来,涌现出了相关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赣江源”“八境台”等副刊版面将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刊登,提升报道的可读性与艺术品位。(资料组)

十一、公益广告

刊发系列公益广告,使《若干意见》更加深入人心。(美化组)

收尾阶段

(7月3日—7月10日)

1.继续动态刊发《若干意见》出台一周年纪念活动的相关消息。(报道组动态跟踪报道)

2.继续刊发各行各业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中的思路、举措等。(编辑组继续约稿)

3.继续刊发《若干意见》出台一年来,涌现出了相关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赣江源”“八境台”等副刊版面将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刊登,提升报道的可读性与艺术品位。(资料组)

赣南日报编辑部

2013年5月20日

第二篇:连云港日报报道稿

以学定教 双向延伸

——灌云县下车中学课堂教学经验解读

□ 何秀山

徐开达

唐兴勇

灌云县下车中学是一所较为偏僻的农村初级中学,骄人的办学成绩令人刮目相看:连续多年中考考核指标全市领先,位居全县农村中学之首,近四年中考参考率、合格率达100%,优秀率逐年上升,荣获省初中教育研究先进集体、市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市教学质量奖等诸多荣誉。那么,下车中学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呢?

用校长吴振思的话讲,就是坚持“借鉴别人,做出自我”的原则,积极创新“以学定教,双向延伸”的课堂教学策略,形成了较为实用、易于操作的基本教学流程。具体地说,就是从关注学生的愿望和需要出发,恰当地确立教学的目标要求,合理地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灵活地调节教学的内容与进程,以课堂练习为载体,实现知识的前后延伸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采访中,吴振思校长对课堂教学基本的教学流程作了系统的阐述:

课前延伸,以学定教

学案检测,生成问题。以学案为载体,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注意温故知新,以事实性知识(学科知识)为主,方法论知识(学科方法、学习方法)为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通过学案来研究学生、发现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学案提前下发,让学生按照学案提前进行预习。上课开始的时候,老师组织学生对学案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反馈情况,当堂修正学习目标,生成本节课合理的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当堂解疑

创设情境,激发思维。课堂教学问题(学习目标)生成之后,一般不直接要求学生去解决问题(特别是语文、英语学科),而是尽可能地创设学习情境。因为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根据学生的生成问题,适时调整学习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教师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让个人投入到小组(根据座位情况,4——8人一组)的交流、讨论和检查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巡视指导,主动参与其中,及时关注学情,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班级建立小组考核机制,促使各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地展示自我。

点拨精讲,萃取内化。对学生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对于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时发现的个别性问题,老师可以进行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对于在集体交流展示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则提出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老师就要进行精讲,抓住问题的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从个性到共性,力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学习目标点拨精讲之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萃取本课学习的精华,并通过练习、背诵、实验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学习目标的学习。

质疑解惑,总结提升。质疑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学习中,老师还要鼓励学生思考,提出自己发现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质疑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帮助解决,对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甚至延伸到课外。学习目标学习结束,老师要和学生一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归纳,以搭建新旧知识联系的网络,使学生的知识体系系统化。

以教定练,课后延伸

分层达标,迁移运用。以学定练,分层练习,以方法论知识(学科方法、学习方法)为主,价值性知识(学科意义、学习意义)为辅;通过检查反馈,过关提优,既强化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又让所有学生合格,让更多的学生提优。当堂巩固是必要的。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依据学习目标编制的课堂巩固(达标)练习。一般分三个层次:A层次为基础知识性练习,要求人人都能达标;B层次为基本技能性练习,要求中等以上的学生都能达标;C层次为发展性练习(包括本课学习内容的拓展性习题,以及下节课学习内容的前伸性习题),要求优生能够达标。练习时,教师认真巡视,精心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并尽量在当堂进行矫正反馈,效果回授。

课后反思,自我调控。每节课结束后,学生都要对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包括:预习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是否有价值,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如何、主要学到了什么,是否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明确掌握的和有疑问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和弥补。

“以学定教,双向延伸”课堂教学策略强调有意义的探索性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互相促进,强调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互相促进,强调促进创新能力发展和落实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互相促进,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的互相促进。反对一味灌输式的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反对他主、个体、接受性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了,学生“爬黑板”的多了,勇于展示自我的多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不仅实验开足率达到了100%,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实验小制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政治、历史课采用了专题探究的方式,课堂上学生讨论得异常热烈,大家常常围绕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地理课上学生分组围着地球仪摆起了“龙门阵”,教师则不时地参与其中,加以点拨。

为了更好地进行高效教学,学校新上8套投影仪,并鼓励教师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在教师中积极开展“一争二学三比”活动,破解规范办学行为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一争”即争做优秀教师;“二学”即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三比”即比教学活动不违规,比教学效益有提高,比校本研究出成果。本次活动开展仅一个多学期,学校就开课40多节,涌现出乔莉、徐华等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

四年来,广大教师经过反复培训、深入实践,能够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初步改善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以学定教,双向延伸”的教学策略成为下车中学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良好载体,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有利空间。“以学定教”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双向延伸”拉长了学习链(预习、学习、练习、复习、总结),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教学效果好了起来,师生负担减了下来。

下车中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经验做法再一次启示着我们:只要学校领导班子头脑充盈科学发展的意识办学理念的先进,教学方法得力,偏僻的农村学校照样能在短期内实现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第三篇:赣南日报6篇评论

没有工业大发展就没有经济大提速

——再论打好六大攻坚战系列评论之一

去年9月,经过深入调研,市委、市政府作出“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的重大决策部署,一场以工业追赶跨越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攻坚战随之打响。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企业兴则工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就不会有经济的大提速。

然而,长期以来,赣州经济发展的短板恰恰就在工业上。

赣州这么大,但工业总量却小得很不相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仅占全省的10.4%,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全省的9.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省的6.5%。这种现状多少有点让赣州人难以接受,却不容回避。

如果把历史的镜头拉长,新中国工业的起源地,就在赣南。上世纪30年代,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定都瑞金,以采矿业、军工业为代表的苏区工业应运而生,为中国革命挺起了坚实的经济脊梁。

与自己的过往比,恐生知足之心;与别人的进步比,当增紧迫之感。

赣州工业有过荣光,并一直在发展,这是事实;但由于存在总量小、结构单

一、产业层次低、具有核心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少等短板,发展速度和质量却没有人们预期的那么快、那么好,以至不断被别人“超了车”,这也是事实。有人将原因归结为赣州地处赣江之源、东江之源,一直以来为保护源头生态作出了贡献、付出了牺牲。这事不假,但不能成为我们工业慢发展的借口。绿色与发展的关系从来就是辩证的,我们要发展,也要绿色;要绿色,也要发展。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

认识在学习中不断深化。去年下半年,赣州市党政考察团奔赴广东韶关、河源、广州、深圳和南昌等地学习考察,市政协也派出调研组分赴福建、湖北、山东等8省20多个与赣州基础条件相近、工业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专题调研。这些地方有的与我们情况相似但发展更快,有的却“甩了我们好几条街”。然而,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快速发展都是工业在撑腰,他们经济的大提速都是依托工业的大发展。

这些地方的发展实践还告诉我们,把自身的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好,将会释放巨大的能量。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若干意见》赋予的特殊扶持政策等,是赣州主攻工业的重要依托。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是赣州加快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前外地人说赣州人只会采矿卖矿,现在我们要证明的是,赣州在矿产品精深加工上也能做得很好;以前外地人对赣州的优质农产品津津乐道,现在我们要证明的是,赣州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也能做得很好;以前外地人说赣州招商引资“捡到篮里都是菜”,现在我们要证明的是,赣州根据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在择商选资、招大引强上也能做得很好……

创新,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动力,工业发展也是如此。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发展,只能依靠创新驱动。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是我们正在不懈致力的一项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钨与稀土采冶及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的引领作用;如何更好地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形成产业创新联盟;如何更好地推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集聚创新主体、延伸产业链条……这些,都需要我们以行动作答。新常态下主攻工业,盘活存量事关根基。盘活存量就要拿出管用措施帮助现有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地等实际问题与困难,引导和激励企业推进技改、转型升级、做大 做强。到目前,市里制定实施了主攻工业三年推进计划、精准帮扶企业实施意见和考评方案,出台了七个方面的综合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1+2+7”的服务工业发展政策体系,并成立了主攻工业领导小组和10个工业主导产业推进小组,建立了市县两级领导挂点联系帮扶企业全覆盖机制。这些政策措施,条条都是“真金白银”。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制定出帮扶的政策措施,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层层落到实处、事事务求实效。

新常态下主攻工业,扩大增量至关重要。扩大增量就要学习广州、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舍得给利让利,以最大诚意、最好环境、最优服务吸引客商投资,同时加快园区升级步伐,突出招商重点,注重产业导向、投资强度和科技含量,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

新常态下主攻工业,项目建设至为关键。无论是盘活存量还是扩大增量、做大总量,无论是企业自身发展还是产业集群发展,离开了项目这个载体,都将失去依附。以钉钉子的精神抓项目,形成集群和规模,企业才会有更好的成长性,产业才会有更强的竞争力。赣州以钨和稀土为重点的稀有金属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证明了这一点,南康家具产业的异军突起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市委、市政府正致力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若干个千亿元支柱产业集群和一批百亿元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建设“稀金谷”、“青峰药谷”、绿色有机食品“君子谷”和新能源汽车科技城…… 寻芳陌上花似锦,敢折东风第一枝。当共识形成、目标既定、路径明确,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快马加鞭,用实干、创新和担当去作出生动诠释。

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同步全面小康

——再论打好六大攻坚战系列评论之二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一直是赣南老区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绕不开的现实问题。然而,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每个赣南人来说,脱贫攻坚既是历史任务,又是时代使命。“确保到2018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没有退路,我们必须打赢这场攻坚战。”赣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向全市人民发出铿锵誓言。

立下“军令状”,拿下攻坚战,决心和信心来自哪里?来自中央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来自顶层设计、政策支撑,来自这几年来脱贫攻坚的“赣州实践”。

在全中国将于2020年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坐标轴上,赣南这片红色的土地,没有被党和国家遗忘:新中国成立后,赣南有8个县(市)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顶层设计赋予赣州“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战略地位;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嘱咐江西各级干部:“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肩负时代使命,牢记殷殷嘱托,赣南以创新和实干推动脱贫攻坚,探索出脱贫攻坚的“赣州模式”:精准识别扶真贫,精准施策真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等同步推进;6万多干部结对帮扶,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接力推进“六到农家”工程,从水、电、路、房、网络和环境改善等方面济百姓之急、2 帮百姓之需;出台“1+1+17”精准扶贫工作政策体系,相关政策取得最大程度的叠加效应……

实践证明,这些探索行之有效、效果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市贫困人口减少三分之二;贫困发生率由29.9%下降到9.23%。仅2015年,全市有34.82余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列全省第一。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时至今日,条件好一点的已先期脱贫,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决战“硬骨头”,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探索和更精准的举措,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实干担当,勇当先锋。

决战“硬骨头”,责任落实是关键。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双向全覆盖,在不少地方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但在个别地方,“上边热,下边冷”的情况仍然存在,脱贫攻坚难以扎实推进。我们要立下“军令状”,进一步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加强督查考核,跟踪问效、跟踪问责,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脱贫攻坚的始终,这场硬仗才能迎来最终胜利。

决战“硬骨头”,需要党委政府的担当、干部的担当,也需要社会的担当。要汇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打出“组合拳”,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当然,扶贫对象自身的担当也不可或缺。目前有些贫困村、贫困户扶不起,不是他们不能致富,而是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缺乏勤劳实干的精神,缺乏人穷志不短的信念。扶贫先扶志,要强化贫困户的担当意识,坚持脱贫攻坚中决不养“懒汉”。决战“硬骨头”,要善用“他山之石”,借鉴其他地区在脱贫攻坚中探索出的好的经验做法。其中,“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宁德市赤溪村实施搬迁扶贫和产业扶贫的效果就非常显著,尤其是旅游产业让其开始破茧成蝶。赤溪给我们的启示是: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及利益联结机制至关重要。

这样的路子,我们赣南同样也有探索实践。近年来,我市让15.4万余困难群众彻底“挪了穷窝”,但目前仍有部分边远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人口“挪不动”。我们要开动脑筋利用相关政策,让移民对象乐意“挪窝”。

易地搬迁“挪穷窝”,产业扶贫“拔穷根”,双管齐下,更见良效。作为一个拥有96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赣州市利用脐橙、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已先期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但产业扶贫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赤溪经验启示我们:产业扶贫需要依托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要不拘一格推进发展旅游、电商、光伏等特色优势产业。同时,要建立起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兼顾好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各方利益,推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共赢模式。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推进“党建+党员+贫困户”扶贫模式。

当然,还有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扶贫等一个个脱贫攻坚的战场。而创新,则是各个战场的通用制胜之道。我市创新利用金融杠杆撬动8倍资金用于扶贫,启发我们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比如可利用省里把我市列入涉农项目资金整合试点的契机,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用于脱贫攻坚。还可通过创新扶贫“信贷通”、“油茶贷”、农房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撬动更多信贷资金投入各项专项扶贫。

输血一阵子,造血一辈子。打好脱贫攻坚战,更要以加快振兴发展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好了,为贫困户输血、造血的能力才会更加强大,激发脱贫对象自身发展活力才会更有依托,防止返贫现象发生才会更有保障。

没有新型城镇化就没有城乡一体化 ——再论打好六大攻坚战系列评论之三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来到了城市。”

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以超前的理念、系统的思维、统筹的办法,打好新型城镇化攻坚战,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成为全市人民的强烈期待。根据发展规划,到“十三五”期末,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53%。这意味着要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提高7.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新增70万人以上。

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拉动1.8个百分点消费、3.7个百分点投资;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将带来10万元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不仅是赣州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力,也是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抓手。可以说,没有新型城镇化,就没有城乡一体化。

赣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史料记载,在宋代就成为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属全国性的繁荣都会。今日赣州,作为我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了构筑“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为主骨架的省域城镇体系,赣州都市区、瑞金组团、三南组团列入其中。以赣州为圆心,方圆200公里近2000万人口区域内,尚无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这个区域内,赣州有条件建成四省通衢的中心城市。

“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型城镇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赣州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依然存在城镇群内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不足等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推进新型城镇化,就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解决“如何市民化、城乡如何统、产城如何融、瓶颈如何破”等问题。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市民化”建设成为重要任务。

目前,我市户籍人口960万,城镇常住人口仅375万。如何“市民化”?唯有深化改革,才能打开农民、市民身份转换的“旋转门”。

不妨看看南昌怎么做。南昌抓住户籍制度改革契机,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让转户农民带着福利进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方面,赣州也一直在探索实践,有些做法还走在全省前列。今后,改革的步子还可以更大,推进的速度还可以更快。

“品质之城,心安吾乡,人之向往。”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明确,将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优化和完善“一区两群”城镇空间总体布局,科学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中心城区是赣州发展的核心,集中要素资源将其做大做美、使其宜居宜业,极为必要。围绕这一目标,必须高标准规划建设蓉江新区,加快水东和水西组团开发,推动赣县撤县设区,推进上犹同城化发展,着力建设覆盖信丰、于都、崇义、大余和兴国的赣州都市区。同时,要做强做优县城,打造中心镇和中心村。

完善城市功能,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为此,要着力建设大通道,繁荣大流通,构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着力完善城市路网,改善市政设施,推进“公交都市”等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着力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合理布局医院、学校等设施,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新型城镇化理应包含文化记忆,跳动历史脉搏。赣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要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古迹的保护力度,传承历史文脉,延续城市记忆,让子孙后代共享千年荣耀。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农村的良性发展。让乡土更芬芳,给田野以希望。要着力建设美丽乡村,让“故乡”载得动梦想,安得下“乡愁”。同时,推动城乡交通、公共服务和生产要素有效对接,调准公共资源分配使用的天平。

说一千、道一万,没有项目是空谈。打好新型城镇化攻坚战,要以项目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市棚户区改造等重大项目,做好前期策划和跟踪调度,确保项目扎扎实实落下去。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打好新型城镇化攻坚战,要以产城融合为路径,通过培育产业支撑融合、提升园区带动融合、完善政策保障融合,形成共生共融、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推进新型城镇化,资金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以全市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为例,“十三五”时期,大约需要投资230亿元,市县财政需配套近160亿元,压力的确不小。

钱从哪里来?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行PPP融资模式,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合肥、常州等地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把政府大楼、公益事业场馆等资产划入融资平台,不断壮大资产规模。同时,加大政府投入,用好用活金融资源,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支持城镇化建设。

当前,赣州城镇化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突出。用地瓶颈如何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天津实施“宅基地换房”、重庆推出“地票”模式 ……都是可以学习的好经验。我市也进行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三项试点”,并取得良好效果。创新土地利用机制,研究建立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我们期待更多新尝试。

目标在前,探索不止。只要我们协力同心、苦干实干,坚定不移打好新型城镇化攻坚战,一个城乡一体化蓬勃发展的赣州必将从蓝图变成现实。

没有现代农业就没有农村蝶变

——再论打好六大攻坚战系列评论之四

《汉书》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无农不稳的道理,千百年来深入人心。

没有现代农业,就没有农村蝶变。打好现代农业发展攻坚战,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当下推进“三农”工作必取的方向、必选的路径。

其实,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发展现代农业,赣州一直在探索、在努力。赣南脐橙以657.84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全国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榜首,“赣南茶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有限的土地上解决了近千万人的吃饭问题,各种特色农产品均有较大发展。

立体农业、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等也是亮点迭出。全市到目前培育了包括2个国家级龙头企业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0多个,建成了赣南脐橙出口全直通暨定南口岸作业区,创建了全国首个基于O2O电商运营的线下供货联盟……

看到成绩和优势,我们才不会妄自菲薄、畏难不前;认清短板和差距,我们才不会孤芳自赏、坐井观天。

赣州曾派出调研组赴山东寿光考察现代农业。寿光这个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优势的县级市,凭着重视科技和规划引导,凭着求新求变和苦干实干,创造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样板、一个奇迹。跳出赣州看赣州,让我们明白了前方的路不平坦,要沉下心来做的事还很多。

赣州现代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有先天不足的原因,但更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思想解放和理念更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人们对现代耕作技术和方式接受程度不高、市 场意识不强、土地流转的进度也慢……这些因素,导致赣州农业发展未走出传统农业的模式。

现状,让我们看到了存在的差距与瓶颈,也让我们看到了提升的空间与潜力。

打好现代农业发展攻坚战,不容迟疑。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牢牢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势和机遇,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原则,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要“蹄疾而步稳”,在关键环节上率先突破,补短板、强动力,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现代农业,务必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上来。“十三五”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很多也很重,其中一个,就是要用新发展理念破解“三农”问题,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带给农民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化理念经营农业”,我们必须尽快形成这样的共识与认同,并切实付诸探索与实践。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所在。只有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业发展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释放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潜能。

“接二”,就要围绕农产品产后减损增效、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连三”,就要建立完善的营销流通体系,完善仓储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势农业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畅通流通渠道,破解农业“卖难”与“买贵”的矛盾。同时,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健康养生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调整优化农产结构,壮大优势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又一项基础工程。当前,国家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我们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来了机遇。我市明确:做大做强脐橙、油茶、蔬菜等赣南优势产业,建成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建设油茶“四个中心、三个基地”,建成面向东南沿海和粤港澳地区蔬菜重要供应基地。培育壮大赣南区域特色产业,让赣州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上规模、成集群,将现代农业发展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诚然,这样的谋划与布局,凸显了赣州的优势和发力点。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与服务体系建设作保障。这方面,赣州的努力也一直未曾停歇: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积极推行“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我们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坚持,就能看到前方的风景。

“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千家万户的农业分散经营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风险必大、步履必艰。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还要加速“小农经济”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但分散生产经营的格局和大量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的现状极大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如何破局?赣州以着力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为抓手,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转移集中,并在农村土地流转和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农房抵押贷款助民融资等方面迈出了探索的步伐。我们期待的是,这样的步伐还要更快速、更坚实。

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我们合力攻坚,闯关夺隘,以实干担当书写新的华章。

没有现代服务业就没有发展新活力 ——再论打好六大攻坚战系列评论之五

如果说工农业构筑了现代经济航母的厚实甲板和主引擎,那么,现代服务业则是加速器和润滑剂。没有现代服务业,就没有发展新活力。

历史长河中,服务业谱写过古代赣州的灿烂华章。穿过时光的垛口,古城墙外的贡江江面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曾经“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赣州,借助繁荣的商业经济和发达的航运物流,跻身宋代全国36大城市之林。

服务业也哺育了红色故都的峥嵘岁月。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襁褓中的苏维埃政府积极开展“封锁线上的贸易”,打破敌人的军事围堵和经济封锁,革命的星星之火终于燎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攻坚战,建设全国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再把目光从历史的经度投向地理的纬度。

湘江——赣江;岳麓山——通天岩;“惟楚有才”——“厚德载物”……赣州的西北方向,千里之外的长沙与赣州虽然规模、区位不同,但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条件颇为相似。近年来,长沙的文化创意产业、娱乐休闲产业异军突起,风起云涌,搅动了现代服务业的一池春水,书写了中部城市转型发展强势崛起的豪迈篇章。

有一种反思振聋发聩:当孩子们准点收看《快乐大本营》的时候,当金鹰卡通系列文创产品热播热卖的时候,当长沙旅游景点游人如织的时候,赣州的位置在哪里?

没有现代服务业就没有发展新活力,这也是2015年底,我市党政考察团南下广东、北赴南昌取得的“真经”。

一个开放式办公室,几张桌子、几台电脑,几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几件引领未来的作品……深圳南山智园的“创客”模式,打开了“互联网+”的神奇魔盒,释放出现代服务业的崭新活力,带给我市党政考察团成员巨大的启迪和震撼。

回首来路,赣州现代服务业从筚路蓝缕中蹒跚走来;当下赣州,欣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盛世良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利好政策层出不穷;区位优势日益彰显……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规划布局,大交通、大物流格局逐步形成,赣州推动现代服务业井喷式发展,正逢其时。

展望前程,赣州“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现代服务业的基本走向: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创新业态模式、增强服务功能,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张、比重提高,力争到2020年,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转型升级取得突破”“在三产比例中,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十三五”规划里设定的宏伟蓝图终将变成红土地上的生动现实。

“路线图”和“时间表”已定,哪里才是我们应该聚焦和发力的“主战场”?

——做大金融业,围绕建设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全省次金融中心,加快金融改革,提高服务能力;

——做优旅游业,按照“一核三区”布局,把赣州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 ——做强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重要节点城市;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着力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以及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

此外,文化创意、体育休闲、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新兴产业,也是现代服务业开疆拓土的重要领地。如何把蓝图变为现实、将机遇化为成就?空谈误事,实干为先。

明确工作抓手。我们要以做大现代服务业总量、优化现代服务业结构、提升现代服务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建设重大项目、打造重大平台、培育龙头企业,以超常规的手段和措施,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提升思想认识。提升认识是加快发展的前提。服务业是第三产业,却不意味着地位第三。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主攻工业、脱贫攻坚、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型城镇化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至关重要。

增强市场意识。把现代服务业的“高智商”特点转化成“高钱商”收益,我们尚需努力。赣州是客家摇篮,但发展客家文化旅游,我们跟梅州、龙岩、河源却还存在不小差距;我们打造过《八子参军》《快乐标兵》《山歌情》等采茶大戏,却缺少《云南印象》《印象刘三姐》这样的票房“重磅”。

夯实项目支撑。赣州的大交通、大物流格局即将形成,通过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一批大项目支撑,建成像浙江义乌那样的商贸交通物流枢纽并非没有可能。当前,我市正在布局一批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一定要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大力推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制定保障措施。要制订完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系列文件,拿出实实在在的促进办法,大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要善于进行资本运作,解决资金难题,搞好配套服务。同时,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业绩考评机制等制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合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风云际会,潮涌赣南。打好现代服务业攻坚战,期待我们拿出担当精神,作出探索实践。这片土地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也一定能续写现代服务业的时代荣光。

没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就没有坚实的支撑

——再论打好六大攻坚战系列评论之六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来说,没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就没有坚实的支撑。

不妨先说说深圳。这个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从一个小渔村崛起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创造过令世人称奇的“深圳速度”。“深圳速度”无疑包含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速度。有客商坦言:“完备的基础设施,让我们看到了深圳强大的实力和发展前景,增强了我们投资兴业的信心。”

深圳不是特例。放眼全国,凡路网、水网、电网、气网等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经济发展就快;反之,则发展滞后。我们所说的地区之间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差距就在基础设施。

回望历史,赣南作为“五岭要会、粤闽咽喉”的战略要地,在路网、城市功能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曾令人心羡:千里赣江船帆穿梭,穿境驿道马蹄声疾;宋城墙、福寿沟为城市防洪、御敌、兴商提供坚实保障,赣州“名城重镇”的辉煌由此延续千年。

然而,近代以来,随着全国铁运、海运和空运兴起,传统运输方式由于没有了速度、运量的优势,群山阻隔的赣南在发展中一度被边缘化。交通优势旁落、信息获取不畅、经济发展落后,成为赣南长期的痛。以致到了上世纪90年代,赣南迎来首条铁路过境,举市曾经为之欢腾!

进入新时期,赣州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不遗余力。如今,火车有了,动车来了,高速公路也实现了县县通,更有一架架飞机通达四方,还有联接世界的信息网络……赣南大地正在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天。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市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突破500公里和1000公里;市内电源装机容量达212万千瓦……

但是,这样的进步,我们来不及回味。周边地市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赣州基础设施建设的路依然漫长: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有待延伸,还有7个铁路“空白”县;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较低,通行状况较差;能源保障水平不高……这些短板还在困扰、束缚着我们的发展。

基础牢固,方能行稳致远。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投资和发展的“马车”。没有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就无从谈起,制约发展的瓶颈就难以突破。

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产生经济学上的“乘数效应”。有专家研究认为,在基础设施上投资1元钱,能有效拉动相关产业7元钱的投入。依此推算,正在建设的昌赣客运专线(赣州段)项目总投资约138.02亿元,5年建设期年均投资约27.6亿元,按7倍的“乘数效应”,建设期每年将带动相关投资约193亿元。目光放远,才能走得更远。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既要看到“死结”,又要找到“活扣”,还要研究如何“解结松扣”。

正是基于对基础设施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立足现实,正视差距,对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把交通、能源、信息工程等领域的建设作为攻坚重点。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作为欠发达、后发展的赣州,需要加快对接“一带一路”,需要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没有完备的交通作保障不行。为此,我们这些年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立项支持,加大投入推进水陆空立体交通建设,成效明显,但与形势发展和实际需求比,还远远不够。目前,赣州虽然迎来动车,但还没有进入高铁时代、地铁时代;赣州都市区规划建设引人注目,但城市地铁、城际快速交通仍是人们的热切期盼……消灭“空白点”,打通“连接线”,畅通“微循环”,调整和优化结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整体网络性服务功能,我们还须在内外兼修中攻坚克难。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能”。发展要提速,动能须增强。能源总量缺口较大、结构单一,是赣州的主要现状。人们还记得,2008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冰灾,曾让赣州电网与国家大电网“脱联”,孤网运行的赣州电网供电能力由105万千瓦锐减至10万千瓦,短时间内造成全市大面积停电,赣州电力供应不足暴露无遗。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华能电厂二期建设进度,加速信丰和宁都煤电项目、赣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上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十三五”期间,赣州在能源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还须持续发力。

信息工程是经济发展的“传感器”。信息化不仅关乎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体现社会的发展进步。据了解,2015年,我市电商交易总额达221.32亿元。数字的背后,反映出近年来赣州信息化发展有了个好的起步。打造“无线城市”“光网城市”“宽带乡村”,建设网络强市,通过提升信息网络建设和运用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智慧旅游、文化创意、高效物流等,催生一批新的增长点,我们还须快马加鞭。

众所周知,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的投入。向上争取扶持、对外吸引投资、政府发债融资……不管哪种方式的筹资投入,最终都要落到项目上。因此,谋划和储备一批带动力强、受益面广的基础设施大项目、好项目,是打好这场攻坚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充分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合力做大基础设施建设这块“蛋糕”。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只有驰而不息,积极作为,才能夯实基础、做强支撑。

第四篇:法治日报----安全报道

安危系我心 安全在行动

——陇西县校园平安建设工作纪实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学校安全工作,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教育 发展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陇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客观、理性地指导安全综治工作,全面营造尊师重教、依法治教、安全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陇西县委政法委、陇西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及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开展了学校、幼儿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促进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陇西县教育系统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深化教育、加强管理的工作思路,把“安全无小事,时刻保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了由校长主要抓、处室负责人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突出问题重点抓、全体教师共同抓的安全工作格局。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了人人关心,个个参与的学校安全工作氛围。

创新机制 搭建平台

陇西县教育系统从维护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做到安全责任落实,安全工作到位,真正把安全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和教育教学

常规管理范畴,建立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形成层层负责的安全工作网络。

一、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机制。经过长期努力,形成了教育局局长亲自抓,分管副局长负责抓,分管科室具体抓;校长负总责,副校长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老师包学生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工贸中专、陇西一中、南安中学、城关一小、县幼儿园等配备了专职安全信息管理员,目前,全县信息管理员达41人,信息员及时收传文件、编报工作信息、整理归类档案,做好综治安全工作的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坚持安全工作“三优先”原则,即安排工作先安排安全工作,检查工作先检查安全工作,汇报工作先汇报安全工作,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防范格局。

二、健全和完善安全工作制度。各校建立健全了“六有”制度,有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有学校安全防范制度或方案,有学校安全护校队或巡逻队,有学校安全责任制或责任追究制,有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预案,有学校安全教育课的开展。崇文中学、紫来九年制学校、文峰小学、铁路幼儿园等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细化、分解了安全责任。做到了各项工作职责到人、责任到人。西铝学校与西郊派出联系,警、校联合内外齐抓,努力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内外环境,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陇西一中、陇西二中、文峰中学、崇文中学、文峰小学等学校设臵警务室,聘请专职校警、保安人员,配备保安装备,加强门卫管理,对出入校园的社会人员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对学校实行封闭管理,严格学生的请假审批制度,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力地保障了师生安全。

三、搞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都做到安全工作逢会必讲,时时强调,天天教育,周周小结,月月通报。各校每学期安排4-6节安全教育课,每班开展3次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每名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开展1次法制专题讲座,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南二十铺学校、民族小学、城关二小充分利用“安全教育阵地”宣传栏每学期出好4期安全教育宣传板报;根据不同季节抓好各有侧重的宣传教育工作;每月开展1—2个安全教育专题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学校积极悬挂平安校园建设宣传横幅、标语,利用主题班(队、团)会、全校师生大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等途径,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宣传。陇西三中、巩昌中学、首阳中学、菜子中学、昌谷初中、东铺小学等学校通过聘请法制副校长为师生“以案说法”(1—6年级学生)、开展“珍惜生命,关爱社会”征文活动(3—6年级学生)、组织师生观看安全教育图片展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营造了全员参与,齐心协力,共建平安校园的良好氛围。紫来学校、城关二小、翠屏小学等学校每年“6.26国际法制日”活动期间,积极组织全校师生观看法制教育影片,向各班发放“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法制宣传材料。陇西一中、崇文中学、县实验小学、城关一小、文峰小学、安家门小学等学校开展了放学路上“八不”教育(不在放学路上逗留,不乱买零食吃,不损坏群众物品和庄稼,不进电子游戏室和网吧,不与社会闲杂人员或外校学生结伙,不私自下河游泳,不打架斗殴,没有经过家长允许不到同学或亲戚家串门)活动。通过形式生动活泼、师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教育活动,有效地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本着“预防为主、警钟长鸣”的安全工作理念,各学校幼儿园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加大对校门、校舍、楼道、围墙、厕所、体育设施、及重点路段交通状况的排查和监管力度,加强对校内用电设施、实验室、活动室、微机室、食堂、宿舍及卫生状况、饮用水安全等的检查,对隐患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各校归类登记,建立台帐,落实专人,及时整改。对涉及师生安全的重点时段、重点地段、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工作进行严防死守,不留死角。坚持每月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月报制,做到学校安全工作底子清、情况明、防范严。

五、建立校园治安防控工作机制。工贸中专、陇西一中、双泉初中、县幼儿园等学校幼儿园建立了校园治安防控工作机制,截止目前,现有189所学校配有兼职或专职保安,其中101所学校配臵了专职保安,105所学校为校警或保安配备了 4

安保器械,有46所学校安装了监控系统,有134所学校设有专用或兼用警务室、门卫室,其中45所学校建有专用警务室,并挂有警务室标识牌。目前,中心校以上学校都配有专职或兼职保安和警务室或门卫室,县直17所学校都配有专职保安和专用警务室。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基本到位。

六、建立健全寄宿生安全管理机制。按照县委政法委和县综治委工作要求,教育系统不断加大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和监管力度、强化管理措施,创新管理机制,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工贸中专文峰分校、首阳初中、文峰初中等学校实行房东资格审核制和招住管理责任制,对周边农户进行详细的摸排,对房东品德、住房安全、环境卫生、生活设施、管理能力、收费情况等进行综合审核,将符合招住条件的房主上报派出所,由派出所颁发招收住宿生许可证。学生入住时,派出所、学校、村委会与房东联合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细化房东的义务和责任,让房东明确自己的管理责任,配合家长、学校共同完成寄宿生管理任务。在各租房户确定监护人,定期组织培训,具体负责住宿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建立健全寄宿生台帐,学校全程跟踪管理,制定实施《租住户管理考核标准》,每月对校外住宿点进行检查、评分,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学生代表大会,对各租住户的管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学期末对所有量化资料进行汇总考核,对前三名进行表彰奖励,对分数低于60分的租住点进行处罚、限期整改,直至取消下学期招住

资格。初步形成了派出所、学校、房东、家长、学生五方联动的校外寄宿生管理格局,保证了校外住宿生管理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建章立制 明确职责

在教育局的督促指导下,各校加快了安全工作制度建设步伐,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促管理,用制度保安全。

1、建立了学生“一日安全常规”制度。南二十铺学校、乔门初中、安家门小学、城关二小等中小学对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学校安全工作成为教育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2、建立了安全信息浏览制度和安全信息上报制度。教育局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教育简讯、教育电视台,对文件、通知、预警等信息及时予以发布,各校做到每天进行一次浏览,并形成制度。同时将本校安全工作落实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安全工作部署及重大举措等及时形成文字材料报送教育局综治办。将各校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公布在教育信息网上,做到了工作透明、资源共享。

3、建立了班级点名制度。所有任课教师都有一种习惯,每堂课上课前坚持对所在班级学生进行清点,一旦发现缺课现象马上通知班主任、值周教师和学校,在查明原因的同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确保学生时时处处都在学校和家长的呵护之

中。

4、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络制度。陇西二中、县实验小学、城关一小等学校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任务。寒暑假或其他节假日,学校都以适当方式提示家长监护好自己的子女,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农村学校严禁学生乘坐农用车、骑乘摩托车返校或上放学。学生放学途中天气突变、学生不明原因未返校或缺课、学生在校生病或有其他异常情况,都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5、实行了学生放学护导制度。派教师护送学生经过交通繁忙地段及危险地段。县实验小学、城关一小、紫来九年制学校,县幼儿园、巩昌幼儿园对幼儿、学前班、一至三年级学生实行接送卡制度,要求家长、监护人每天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保证了低年级学生的出行安全。在三至六年级学生中实行“小黄帽”路队制度,学生按所在班级和居住区域建立路队,头戴由学校统一配发的小黄帽,在相同或相近区域教师的护送下返回家中。在七至九年级学生中实行路队制度,路队长分工负责,值周值班教师跟踪检查,由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6、严格来客来访登记制度。充分发挥保安门卫的作用,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校园,严禁校外机动车辆进入校园,严禁携带危险品进入校园。

7、实施校内大型活动、校外集体活动申报审批制度。学

生出游进行校内外集体活动,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并与各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后,方可实施。

8、实施安全事故即报制度。建立了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遇到发生在本学校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突发事件,在及时做好处臵的同时,做到在2小时之内将有关情况报送给上级部门,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和不按程序越级上报现象。对因影响事件及时妥善处臵,造成不良后果的,按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9、完善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定期分析校舍、交通、消防、治安、饮食、传染病、校园周边环境以及大型集体活动等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根据安全工作动态,确定不同阶段和不同季节安全工作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采取细致周到的工作措施,发现苗头性问题,立刻进行教育和防范。

10、完善安全日志制度。认真使用好《学校安全工作日志》和《班级安全日志》等记录,确保将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

11、安全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各校从实际出发,健全安全工作考核机制、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按照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定安全管理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评优选项、晋职晋级、职称评聘挂钩,对在安全工作中成绩显著或有特别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视情况给予表彰奖励;对安全工作中懈怠马虎,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实行一票否决。

12、强化档案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档案整理和管理工作,将安全工作文件、计划 总结、安全检查记录等资料及时分类归档。档案 材料真实确凿,没有先上车,后买票现象。对档案不健全、资料不完善的学校责令其限期整改。

13、落实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因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和整治不及时、管理不严、监督不到位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14、完善各类岗位责任制度。各学校、幼儿园制订了校警、保安、门卫、护导队、护校队、值周值班教师岗位职责,按照职责要求,安排他们按时上岗,各负其责。严格岗位交接班手续,严肃工作纪律,工作期间,不得迟到早退,串岗离岗。

15、完善节假日领导带班值班制度。节假日期间,各学校都能及时向教育局报送学校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公布值班电话,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做到重要情况急事急报、特事特报,确保节假日期间的安定团结,组建队伍 细化工作

一、加强安全防范,确保校园平安。进一步完善安全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陇西一中、陇西二中、文峰中学、文峰小学加强特殊时间、特殊地段、特殊人物的防范,按照保安全、保运行、保发展的原则,增加安全工作经费投入,努力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协调发展。各学校、幼儿园按要求配齐门卫人员上岗执勤,镇区以上 9

各学校、幼儿园全部安装了监控设备、配齐了校警、保安及警用器械。重点做好防火、防震、防汛、防暴、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等工作,积极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二、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监管工作。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建立覆盖各时段、各空间、师生全员参与的校园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交叉安全管理网络,各校严格了课堂和活动管理,加大了对体育课、实验课和课外活动的管理力度,要求教师做好保护与指导工作。

三、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律意识。陇西三中、紫来九年制学校在小学、初中各年级每学期安排5课时的法制教育课,课时由学校从班会课中进行安排。学校安排业务较强的政治教师为教员,进行集体备课,开展专题研究,坚持做到“师资、课时、教材、经费”四落实。为了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效性,陇西三中将开展“六个一”活动作为行动指南,明确提出每学期必须“读一本法制书籍,看一部法制影片,听一场法制报告,写一篇心得体会,组织一次法制宣传展览,开展一次法制团队活动”。每学期,学校要求各班主任按照政教处的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法制主题,不拘形式,开展法制主题班会,把法制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

警钟长鸣 预防为主

1、各学校以《中小学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以课

堂为主阵地,活化教育内涵,对学生进行“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每学期开设“三生”教育课10课时,切实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集中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思品教师、政教干部、德育干部、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等多方面力量,使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处、达到实效。

2、以活动为契机,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工作。各中小学、幼儿园一、二月份,部署期末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寒假安全教育,重点做好防火灾、防节日出行安全事故、防烟花爆竹炸伤事故等。三月份,认真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月”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四月份,认真开展“交通安全月”、“消防安全月”活动,使学生牢固树立起交通消防安全防范意识。五月份,开展“三生教育活动日”活动,认真开展系列教育,让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懂得生活。六月份,围绕6.26禁毒教育日,认真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教育宣传月活动,让学生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七、八月份,认真开展 “法制宣传月”活动,使学生掌握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有效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特别是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加强对学生的暑期安全教育,特别是防溺水、防传染病和交通安全教育,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加强暑期安全管理,提高对雷电、暴雨、大风的防范能力。

九、十月份,开展安全常规教育、安全演练、“两节”小长假安全教育、秋游安全教育,使安全防范意识深入人心。

十一、十二

月份,开展交通消防安全教育、防雪防滑防冻安全教育,着力提高各学校幼儿园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处臵能力,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

3、加强全体教师的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学习活动,将教师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情况记入本人业务档案。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做好教师心理调适工作,坚决杜绝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的发生。

4、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应急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应急预案,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崇文中学、安家门小学、文峰小学、民族小学根据所在区域特点及师生特点,适时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且都流程清晰,责任主体明确。同时,紧紧抓住每年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组织学生认真开展各种应急避险疏散演练,深入开展以“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为主题的大型教育活动,及时做好记录和总结,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互救能力。

部门联动 确保安全

1、集中公安、交通、交警等多方面的力量,协同配合,抓好交通安全工作。教育局协调各校主动联络公安交警、交通运管等部门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从根本上消除乘车隐患。县交警大队在城区和公路沿线学校校门附近设臵交通警示标志,在放学高峰期安排交警疏散学生。大力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每学期邀请交警到学校做专题报告是各

校的常规工作。陇西一中、陇西二中、紫来九年制学校、云田初中、城关二小、红星小学把上好道路交通安全课作为校本课程大力开发,尤其是城关二小的“小交警韵律操”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交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2、在综治、安监、公安、文化、城市执法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群防群治,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各校提高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综治工作的认识,真正把治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建立了综治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坚决抵制扰乱学校周边环境的现象。陇西一中、陇西二中、巩昌中学、文峰中学、崇文中学特别重视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搞好校外网吧治理工作,力争让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3、积极与卫生疾控部门联系,预防为主,抓好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南二十铺九年制学校、昌谷初中、高塄初中、云田初中加强学校饮食卫生安全管理,改善学校食堂设施、设备与卫生条件。坚决遏制“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进入校园,严格执行食品留样检制度,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严格履行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饮水安全。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工作,成立传染病预防领导机构,制定和完善预防传染病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4、积极与消防部门配合,防教结合,抓好学校防火工作。南二十铺学校、双泉初中、云田初中、福星初中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加强人员培训和防火安全教育,加强消防安全设施建

设,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形成应急处臵合力。定期对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房、供电设施、仓库、实验室、阅览室、会议室等人员集中场所进行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尤其对危旧建筑、电网线路等进行重点排查,不留死角。认真管理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保持公共场所疏散通道的通畅,各校每学期都组织2次以上的防火、防震、防汛疏散演练,有效的提高了师生的自护自救能力。

5、主动与城建、电力等相关部门联合,做好学校设施设备安全工作。西铝学校、通安中学、云田初中等学校对学校设施、设备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登记管理,认真落实整改。学校无力排除的隐患,及时上报,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对危险校舍、正在施工建设的校舍,及时设臵安全围栏或警示标志,禁止师生进入危险区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经过辛勤的努力,工贸中专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正在争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陇西一中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市级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学校,陇西二中、文峰中学被评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市级文明单位,陇西三中被评为省级法制教育示范学校。县实验小学、城关一小被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学校。

我们将继续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真抓实干,警钟长鸣,全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第五篇:河北日报报道

《河北日报》全版刊登我院《为病有所医建功立业》 为病有所医建功立业 ——石家庄长城医院科学发展结硕果

在举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近日深入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采访,深深感到:作为以呵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为己任的该院全体员工,个个都备受鼓舞,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创办人民满意医院,如期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信心十足。一致表示要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继续书写为民办院新篇章,为在人人都能病有所医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作出应有贡献。

忆往昔,成就辉煌增信心 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本院近几年来在创办人民满意医院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石家庄长城医院职工切身感受到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推进医院发展方面的巨大力量——

这些年来,由于坚持科技兴院,该院医学研究硕果累累。

心肌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经专家鉴定居国内领先水平,已获省级科技成果并获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由学科带头人王仁平发明研制的治疗心肌病的方药“心肌活力颗粒”,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定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血管血栓科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血栓,经专家鉴定居国内领先水平,已获省级科技成果并获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消化内科采用自拟方药胃新胶囊治疗胃动力障碍,经专家鉴定居国内领先水平,已获省级科技成果并获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由学科带头人段素社主任医师发明研制的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方药“胃新胶囊”,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定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妇科开展的“溯源追本汤”为主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经专家鉴定获省级科技成果和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此外,其他各科也都大力攻关,在多种疾病特别是疑难病治疗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该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与北京阜外医院联合,成为国家“十二五”心血管疾病科技支撑项目成员单位;心肌病科被省卫生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医专科,被中国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确定为心肌病研究基地;心内科被石家庄市卫生系统评选为“市十大名中医科”。周围血管科被省卫生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医专科。脾胃病科(消化内科)被市卫生局确定为市重点中医专科。

医院美誉度日益提升。先后获得“全国十佳心脑血管专科医院”、“全国优秀红十字医院”、“全国诚信医院”、“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患者誉为“咱老百姓自己的医院”。其中心肌病科、周围血管科、妇科等特色专科患者来自全国各地。

联系医院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所取得的这些辉煌成就,该院职工对如期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人人都能病有所医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信心百倍。更加坚信:只要沿着科学发展观所指引的道路继续前进,坚持科技兴院,为民办院,诚信办院,就一定能把医院办得更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学报告,科学发展不动摇

学报告,谈感想,长城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王仁平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来,石家庄长城医院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享誉全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能够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地走科学发展之路。”他还结合长城医院的发展实际,雄辩地阐述了自己的这一观点。他说—— 正是因为我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兴院战略,动员全院各科医护人员都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瞄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各种疾病,大力攻关,努力为广大群众打造医疗精品,长城医院才能够在攻关心肌病、周围血管病、胃动力障碍等多种疑难病方面取得多项重大突破,领先国内。

正是因为我院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诚信办院,诚待八方患者,视病人如自己亲人,特别是把凡是能用便宜药治的就不要开贵药,凡是能用国产药治的就不要开昂贵的进口药,凡是能通过非药物疗法治愈的就不开刀或开药治疗,作为为全院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行医准则,长城医院才赢得了全市乃至全国广大患者的无比信任,并被授予“全国诚信医院”称号。

正是因为我们能够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出台多项减免优惠惠民措施,经常在医院和深入城乡免费为大众义诊、查体和开展科普宣传,以“心” 的服务,为大众构铸健康长城,长城医院才能够被广大患者赞誉为“咱老百姓自己的医院”,并被授予“全国优秀红十字医院”称号。<

在学习座谈中,该院职工对医院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该院院长王雷说,这些年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好群众的就医问题,出台了多项医疗卫生改革政策,这使我院的发展建设如鱼得水。这次召开的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又把在病有所医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此,作为医院人,我们感慨万千:第一,再次深切地感到我们党真正是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的党;第二,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为我院的发展拓展了更大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第三,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也深感重任在肩。

该院领导表示,为了不负历史使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让全国人民都能够实现病有所医,石家庄长城医院今后将借党的十八大东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继续凝心聚力,再创新的辉煌,并为此做出了如下规划——

一是继续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努力为广大群众打造医疗精品,真正把长城医院办成能够为老百姓提供更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医院。

二是继续实施“三名工程”,广招名医,创建名科,创办名院,努力为广大群众创办“三好一满意医院”。

三是继续坚持走公益之路、惠民之路,真正把长城医院办成为老百姓谋福祉、为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民医院。

四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广泛开展针灸、拔罐、按摩等中医药适宜技术,用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造福更多百姓。

五是着手谋划在现有病房楼的的基础上再建新的现代化门诊病房大楼,努力创建能够满足更多患者就医需要而且条件更好的医院。

通过采访,我们深深感到:党的十八大精神,在该院正在化为全院干部职工的实际行动。我们相信该院也一定能够在为民创办名院、在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下载赣南日报关于若干意见一周年报道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赣南日报关于若干意见一周年报道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15消费日报报道

    3.15消费日报报道近年来,吉林省延吉可喜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始终以增强人类健康为宗旨,把顾客当成家人为基本经营理念,以公司顶尖技术团队的顶尖技术为后盾,研发生产的KCM-6000系......

    ——赣南日报60华诞民族音乐会(解说词)

    赣州风雅 ——赣南日报60华诞民族音乐会(解说词) “赣江激水三千里,洛纸温心六十年。岁月如歌天地阔,潮头遥挂一帆悬。”六十年前,赣州城刚刚解放的第四天,《赣州日报》与新生的赣......

    佛山日报关于幼儿教育的报道

    早托养,霸学位,低龄幼儿春季插班成潮 拔苗助长,幼儿教育岂容盲目跟风 两岁三个月大的幼儿就争着要上幼儿园,幼儿园春季插班成风,纵然有着很多现实的无奈,但也无改家长们不希望孩......

    遵义日报: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报道

    遵义市评出韩忠彧等18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14-08-25 16:49:49来源:遵义日报作者:石影 责任编辑:yfs001 本报讯(记者石影)经遵义市名师工作领导小组评审,18名教师确定为以促进教学......

    潮州日报关于交通违章的报道

    “岭南通·韩江通”开通交通违章查询支付业务 通过微信平台即可自助办理 本报讯 (记者 吴冰)昨日,记者从“岭南通·韩江通”运营公司获悉,从本月起,该公司开通交通违章查询支付业......

    华磊队成立一周年报道

    周年报道 热烈庆祝深圳狮子会华磊队成立一周年(会务篇) 我们在收获中,送走了2014年。2015年,向我们微笑走来。新年的阳光照亮前行的路,照亮我们追逐的梦想。只要一直在路上,就没......

    庄埠信用社一周年座谈会报道

    春风化雨山欢水笑——记江西省会昌县庄埠信用分社成立一周年座谈会惠农政策好,农金行动早,山村有了信用社,庄埠风景独好。谈起庄埠信用分社给山区群众带来的好处,退休的王老师兴......

    西安日报3月1日创文报道汇总

    18载风雨兼程 850万市民共同创建 西安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魏民洲参加表彰大会并代表西安领奖 2月28日下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在北京人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