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调动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调动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摘 要]一向被称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课,在中职学校却往往遭到学生忽视或拒绝,有一定的原因。根据《中职语文课标》的要求,要让语文课重回正常教学的轨道,必须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达到这一目的,可尝试多种方法,如:把握教学环境,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认知;根据课堂需要,以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实际应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写应用文;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剧本;根据时代特点,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等等。
[关键词] 调动 中职生
语文
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课标》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并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开拓发展空间。
然而,在多年的职教经历中笔者发现,一向被称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课,在中职学校却往往遭到学生忽视或拒绝。他们声称,他们到中职学校是专门来学技术的,语文课可听可不听,少上几节也无所谓,上课发呆、走神也属正常,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学习语文简直是浪费时间。他们只偏重于专业课,文化基础向来较薄弱,再加上有的语文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语文课堂“老师讲课味同嚼蜡,学生听课呆若木鸡”。结合平日的教学,在与学生们交流后,笔者发现,其实学生拒绝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我们教师传播知识的途径。笔者认为,身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要让课堂活跃起来,充分展示语文魅力,让学生想学、会学。那么,如何调动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近年来笔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地思考着,并且做了以下尝试:
一、把握教学环境,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认知
1、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创造。语文以文字的形式来记录知识,如果将枯燥的文字叙述制作成课件,配以生动的画面和语音,这样的情境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精力集中,情感专注,身临其境,从而获得更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学习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时,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反复阅读这篇散文。课堂上借助多媒体音乐和,师生一起朗读。播放音乐,教师开始范读,当读到“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时,乐曲凄婉。教师的声音也低沉起来,这时学生脸上的神情庄重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当读到“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乐曲变得非常明快,教师读得也轻快柔美,学生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神情,似乎感受到了老人的幸福表情。在这一刻,学生都能理解老人一生的追求,理解了什么是“朴素的一生”。实践证明,学生对这节课的感受颇深。
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中职语文课本有大量的插图:有说明文的实物示意图,有散文或诗歌的意境图,有小说戏剧的生活原形图,有记录历史风云变幻的珍贵照片。充分利用插图创设情境,调动情绪,渲染气氛,不仅可以让他们深刻领悟课文,还能够培养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
3、组织体验场景。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性,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教学中应把学生带到课文涉及的实体场景,用最直观的情境告诉他们无法用语言讲述的知识内涵。比如,讲授应用文写作时,指导学生到会场、公证处、法庭、中介事务所,亲身感受体验文体的客观反映对象,形成牢固的感性认识。
二、根据课堂需要,以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舒婷的《致橡树》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思考题:爱情是美好的,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职生能不能过早地品尝男女之间的爱情呢? 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反响很大。因为这涉及“早恋”问题,有的学生赞同它,甚至已成为“早恋”者;而有的学生却持反对意见,认为“早恋”是错误的。这是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各自都有话说。所以,在课堂上便止不住地辩论起来。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早恋”这一问题,笔者便让学生组成正反两方,要求课前认真做好准备,下次课堂上一起辩论。题目定为《中职生“早恋”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由于作业形式很新颖,所以布置后学生便马不停蹄地积极准备着。辩论的场面非常热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简直不分胜负。经过激烈的辩论,正方“中职生‘早恋’弊大于利”获胜。通过辩论这一形式,学生高涨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不仅对“早恋”这一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对辩论这种口语交际形式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引导并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他还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如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等等,所以,人不能只靠爱情活着。
三、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写应用文
“学以致用”这句话古已有之。面对中职学生的就业需要,语文教育应重点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毕业后立即投入工作的需要,这也是中职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应重点让学生学习各种实际所需的应用文,如广告、新闻、说明书、会议记录等。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专门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非常受他们的欢迎。
例如,生活中商品广告、公益广告、求职广告通过各种媒体铺天盖地而来,中职生很有必要学会写广告词这一应用文体。写作指导中,先让学生了解广告词的特色:语言简洁,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内涵丰富,让人产生联想;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指出了产品的功效和作用。然后向学生介绍写作广告词通常运用的手法及注意事项。再鼓励学生搜索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广告词,并对其进行评价。学生对此兴趣十分浓厚,纷纷开动脑筋,搜集了许多好的广告词,并积极参与讨论。如某打字机广告------“不打不相识”;某眼镜店广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某运动鞋广告------“安踏,永不止步!”最后让学生学写广告词,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们不仅不觉得枯燥,反而兴致更加高涨了,写出了不少内容和形式都很出色的广告词。
四、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剧本
学习剧本这一文体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尝试了好几种教学方法,都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影视文学剧本《城南旧事》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相思、淡淡的哀伤,笔者先播放了这部影片的主题歌曲《骊歌》,那缠绵忧伤的歌曲在学生的心间慢慢流淌,他们很快就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中了。之后又播放了电影《城南旧事》,由于前面主题曲的作用,学生都能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欣赏影片,从而对剧本的内容有了更真切地体会。
又如,学习舞台剧本《雷雨》一文时,若按传统教法,中职学生不感兴趣。于是,笔者变换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个演出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排练,上课就是一场汇报演出。学生要想演好角色,就必须要熟悉内容,了解时代背景,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人物个性和作品的魅力所在。事实也是如此,课堂上学生表演认真,配合默契,把母亲鲁侍萍这个人物演饰得真切感人,而周朴园这个虚伪人物的丑恶嘴脸也让人念念不忘。可以说,这节汇报演出课形式新颖,紧扣剧本内容,给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学生对剧本的学习有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
五、根据时代特点,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在的中专生思想比较活跃,想法也较多,他们的意识带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对一些课文的理解与老师的见解不同。而老师也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在语文课堂上,只要言之有理,则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
比如,在学习《项链》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是一次想象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在最开始时都是沿着课文的思路给女主人公一个悲剧的结局:不是“疯了”就是“死了”。另外一部分学生写女主人公幡然醒悟。可以说这是最普通的两种结局,没有什么新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要求他们把自己当做女主人公,想象自己会怎样,再加入现代意识和价值观念,这样,学生的想法变得多种多样,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得回项链捐给了慈善机构,有的想象女主人公利用项链的钱自己创业,成为真正的贵妇人等等,本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余耳”的效果,要生觉得上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以上所谈到的五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应有的择取、综合运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立足本校和学生的实际,以满腔热情来染学生,持久地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这样,中职语文教学才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页码
参考文献
第二篇:浅谈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孙书华
(辽宁丹东118100)
摘要:为了培养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在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力争用最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关键词: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教学改革
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厌学文化课,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的现象。为了提高中职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需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其正确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也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着力培养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本身是一种情趣体验,教师对学生的由衷热爱的积极情感是取得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亲其师而信其道”,说明了教育效果与师生感情关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通过亲切的教态,贴近学生的语言,平等交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就会在教学活动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课文,去体现师生和文本、编者间的和谐与平等。
二、明确学习目的,激活语文学习的动力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使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现在读职高的学生,一般都是文化基础较差,对文化学习早已失去兴趣,而且错误地认为上中职学校学好专业课就行了。何必还要学语文?因此,教师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认识,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例如告诉学生,中职生毕业就要就业,就业需要写自荐信,要*口才来推销自己。如果语文素质不高,将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展示自己的才华。“好酒也怕巷子深”,在当今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环境下,即使你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被别人了解、任用。现在是市场经济、法制社会,做什么事情都得签订合同,如果没有很好的语文素质,不能正确理解合同条款,将无法正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只有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会产生学习语文的需要,进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标志之一即看其学生能否真正参与教学中来。高艺术水平的教学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语言枯燥、方法单一的教学只能使学生生厌。
1.要重视导语激趣,尝试让学生设计导语,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起来。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语的优劣。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来设计导语,从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这种做法没有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仍然把教师看做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导语,从一开始就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具体做法是:将学生4人一组分为十二个小组,每学习新的单元前,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导语的设计,每单元三篇文章,每四个小组设计一篇文章的导语,看哪一组设计的导语更精彩。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设计的导语思路开阔、语言精练优美、创设情境巧妙,令人刮目相看。在上课时当某一小组的导语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赞赏时,这个小组的同学上课时的劲头特别足。有了成功的体验,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很
大的提高。同时,让学生设计导语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预习课文。
2.注重对学生进行疑问激趣,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疑就是要巧设疑点,促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解疑的心理,以保持长时间的良好的听课意愿和浓厚的求知兴趣。经过设立疑问,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创设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学;同时更要启发他们思考,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四、结合专业特点,突出职业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的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和形式的语文生活实践活动,尤其是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语文生活经验。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要多多地创设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情境,充分利用语文知识去表达自己专业的特点,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此语文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就不仅要解决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效结合的问题,还应充分考虑中职生
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侧重职业素质的养成,突出职教特色。在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将专
业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真重理就不该轻文》一文时,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生动的比喻,提出“谈语文知识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论题,让学生论述。通过论述不仅使他们对语文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有了理性认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体会语文在专业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使之感到学之有用,方能使之学之有趣。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我们将在今后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最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滕红梅.谈对职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8
[2] 宋秋彩.“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2
[3] 万萍萍.中专语文教育教学问题探讨.成才之路,2008.10
第三篇:浅谈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
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后体现了较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但许多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仍然不高,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是摆在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是人学习行为的动力源泉。学习兴趣就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与深入探索世界的主要动力,它体现为好奇、探索、求知、掌握、操作等。因此,兴趣对学生学习起着非常强大的推动作用。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行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程度,增强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师,更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是各类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与专业课相比,语文课地位不高,显然已退居二线,这是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安排的课程教学时数上,从中可以明显得知学校有不重视文化课注重专业课的倾向。如在大部分中职学校,语文课的周课时多是3-4节,相比某些每周安排6-8节课时的专业课来说明显少了很多。
二、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对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于只靠“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法也已经厌倦了,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还可以增多学生获取信息的质与量,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所以,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使用音像、视听、电脑等各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教学真正变成师生累计知识、释放活力的过程。
(二)让学生融入课堂角色当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师生的角色功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融入课堂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摒弃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积极开放课堂教学,倡导教师与学生间平等探讨问题,提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将知识融入到各类活动中。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长期以来,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使学生產生厌倦,学生对课上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课堂上学生不爱听,长此以往,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陶行知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地好,教与学都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完旅游景点单元后,我们可以把大家分成两个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演讲比赛。在比赛之前,笔者让学生布置了一下教室,然后让两组抽签决定出场顺序,表演完后,评委当场打分,评出各个奖项。这个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而且进行的也很成功。通过这个活动的举办,我们培养了学生们口语表达能力,也增加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适当选取教材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大多数中职生毕业后就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和高质量劳动者,所以在校教师应针对学校的专业设备和学生的个人情况等,选择匹配各专业特色的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专业教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提升。另外,教材有天生的滞后性,因此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要常教常新,不断地找寻与专业有关的课外资料来辅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在职业学校,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是以就业为目标的。由于没有了高考的重压,学习上会负担较轻,也会有相对多的课余时间。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校要鼓励学生建立并加入各种社团。而与语文相有关系的社团有话剧社、文学社、电台、广播社等,这些社团都是由语文教师进行辅导。文学社每年都会在相应的文学杂志上出刊学生写的文章;话剧社每年都会在元旦等重大节日上演学生自编自导的话剧,全部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电台、广播社等大量工作都是学生自己完成,作者、主持人等都是一批又一批的中职生。而语文教师则可以多推荐一些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参加相应的社团,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四篇:中职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培养
中职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培养
【摘 要】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差,是现在中职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发挥目标效应,注重情感激励,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需要、动机、目标、外环境的推动引导下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目标效应 情感激励 创设情境 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081-03
学习积极性是发起和维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动力源。学习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部分。内在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达到一定目标,如升学、获得一定的技能等;外在动机反映在学生由于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家长的要求、老师的希望、同学的感染等)而不自觉地学习。大多数学生同时受到内在和外在两种动机的影响。由于受自身学习能力、原有知识、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职校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应认真研究职校生学习心理,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一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两种对策:(1)从学生的内部需要入手,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2)如果学生现有的需要与学习内容无关,则从诱因入手,通过外部的强化,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数学课,老师在讲授等差数列时,先让学生分析一个小问题:有10个人,第一个人有3个球,第二个人比第一个人多2个;第三个人比第二个人多2个……以此类推,问第八个人手上有几个球,十人共有几个球?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已经明确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意义,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起他们的探知欲。
2.课堂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基础相适应
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知识的获取一般经历了感知、理解思维、记忆、应用四个阶段。所谓感知是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去感受新知识。教师的备课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内容,教材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因素,备学生就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新的教学内容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原知识的缺乏,特别是职校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因此教师要熟悉教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教学中适时补充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新旧知识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对课程产生一种亲切感,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有许多教师可能认为这样会影响教学进度,殊不知没有基础知识就如造房时没有地基一样,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这样的学习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3.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
很多人都知道“维维豆奶,欢乐开怀”,很多小朋友也知道“娃哈哈你今天喝了没有?”这些广告词,但没有人去记这些东西,只是这些广告曾经引起过我们的注意。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好比吃饭让人觉得少不了但也无味。切实改进教学方式,加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具体性,是当前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研究表明,人的知识有80%是通过视觉获得,而通过听觉获取的很少。多媒体的引入无疑会达到强烈的视听觉效果,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有效引入竞争方式开展教学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是一种成长性需要,是激励因素。而竞争能使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是赢得他人尊重(如老师的赞许、同学的羡慕等)最有效的途径。社会发展的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随着中国加入WTO,竞争将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前有许多教育研究者认为在学校里不应该给每个学生排名次,诚然,单纯以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是不正确的,但这不是排斥竞争,采取有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排名,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和高度的责任感,促使学生顽强拼搏,学生在竞争中可以更清醒地了解自我,对照目标的具体要求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二 发挥目标效应
1.学习目标要合乎学生的需要
Locke认为学习目标对学习有四种功能:(1)发起功能,决定要不要学,没有学习目标就用不着学习;(2)选择与指导功能,即决定要学什么,有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就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活动;(3)激励功能,学习目标越切合学生的需要,学生付出的学习努力就越多;(4)强化功能,学生常常根据学习目标来评价自己的学习,对合乎目标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肯定与强化,以后更倾向于再次进行这种学习,反之,不合乎目标的学习行为就受到自我否定。学习目标要适合学生的需要,难度大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能力,如果学生学习能力强,有足够的挫折承受力,这种目标还能激起学生迎接挑战的欲望;但对于那些成绩和挫折承受力较差的学生,则要控制目标的难度,让学生觉得目标并不那么遥远,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够达到。在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时应将目标进行细化,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去,同时学习目标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使学生在每个学习过程中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以获取动力。
2.时时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往往是中考的失败者,学习上受到过较多的挫折,心理上承受了更多的打击和压力。家长的无奈、社会的轻视时时让学生感到低人一等。失落太多,他们就会放弃努力,从而对学习漠然冷淡,毫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没有一个人不关注自己的成绩,不论其有没有付出努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经常感到“我也行”“我也会”,如上课时让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回答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课余单独做一些习题,使之产生成就感,对学习产生兴趣。
3.帮助学生对失败进行合理归因
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努力程度、学习方法、心理状态、学习环境以及学习任务的难度等因素有关。帮助学生对成绩进行合理归因,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调整心态,迎接下一个挑战。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她学习刻苦认真,自尊心很强,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但我发现她的数学成绩不够理想,虽然她在数学上花的时间也已经很多了,因此她一度消沉,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数学永远也学不好。通过一个多星期的细心观察知道了问题所在:她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平时做习题时,重计算重结果,缺乏解题的过程分析和对习题的选择能力,对习题缺乏应变能力。根据这些,我有意寻找一些习题,并不让她做,只是让她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用什么方法去做,知道了就让这题过去,反之则做必要的提示,每题所花时间很短,因为我并没有让她去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的数学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人很机灵,基础也不差,他们能记住国内外许多球星的点点滴滴,但就是记不住英语单词,在他们心目中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对于这类学生,要充分挖掘他们自身的优点和内在潜力,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产生的原因,对他们取得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对学生所受的挫折,教师不能无动于衷,也不能干巴巴地说些“失败是成功之母”之类的大道理,更不能对学生的失败不问原因横加指责,而要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所在,是给学生最好的一剂良药。
三 注重情感激励
情感是心理动力产生之源,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情感包括对学科的情感、对教师的情感、对学校的情感。一般来说,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情感越深,学习积极性也越高,也就越容易取得好成绩,而消极的学习情感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大因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了解,特别是近几年由于专业教材的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和时代的发展,学校教学重理论、轻技能,使学生认为学无所用。学生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什么,这已经是当前大多数职业学校达成的共识。而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经常地给学生介绍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发展及应用,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使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兴趣。组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结构,安排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变老师的“一言堂”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内容要图文并茂,语言流畅生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学习。
2.言传身教,以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来影响学生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沟通者,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在影响着学生,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说起来有点夸张,但也充分反映了教师的影响力。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态度、知识水准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知识,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掌握透彻,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敬佩感,课堂教学中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让学生轻视老师,从而产生疑问,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对工作投入极大的热情,上课富于激情,那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被感染,对学习产生兴趣;最后,教师要能够关心和宽容学生,每个教师都应有一颗爱心,任何一个学生都关心着教师对他的评价,态度粗暴,动辄责骂学生,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师的眼光是学生心灵的砝码,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关心成绩单好的学生,对于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少一些责备,多一些交流,对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有付出总会有回报,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份关爱,学生都会记在心中,从而转变学习态度,充满自信地去战胜学习上的每一个困难。
四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从孟母三迁到今天的择校热,家长无不希望能为子女找到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些都反映了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环境育人,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从三方面考虑:
1.教室的环境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布置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正如一个随地吐痰的人到了一个一尘不染的地方会自觉约束自己。在教室里张贴一些名言警句,宣传学生的先进事迹,让学生知道榜样就在他们身边,经常展示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体会以及好的作品,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在布告栏里都要有反映,时时提醒学生现在应该怎么做。另外,教室要始终保持整洁干净、有条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室是学习的地方。
2.教室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室里不能出现不利于学习的事情,对学生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如篮球不能带进教室,课间不能追逐嬉闹,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3.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和建立兴趣小组
兴趣小组有利于扩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潜力;而知识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习产生兴趣。
总之,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很多,教师应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分析内因和外因,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庞远燕〕
第五篇:浅谈如何调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仙游县山立学校
林美丽
本人从事低年级教学工作有几年了,每次被安排教低年级时,心里都会掠过些许的紧张,总觉得教低年级的学生,付出和回报很难成正比,相信许多老师都有同感。几年来,本人一直在思考着这个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如何在四十分钟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效果。
英国科学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昂的时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年级学生缺乏自制力和思考能力,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来自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它还能促进学生追求知识、探索奥秘。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心理因素和强大的推动力。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学习成绩及学习信心成正比,这三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此,本人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从七个不同的角度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能与同行共勉。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获取学生的信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老师有了师生情,才会欣然接受老师的培养和教育。老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强烈的影响,如果老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那么就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信任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会直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记得教三年级时,我班转来一个留级生,初次见面就让我觉得这孩子在家里肯定有上树捉鸟,下河摸鱼的能耐,来了一会儿就上蹿下跳的,皮得很,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当时我真想拒绝,但教师的职业道德告诉我应该收了这位学生。不出所料,入学考试只考了4分,后来我向他家长了解情况,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孩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家对孩子很溺爱,大点了就管不住了。后来,我经常给他“开小灶”,课后找他聊聊天,谈谈心,慢慢地我发现他变了,课堂上也能经常举手,即使回答不那么准确,我也不忘给予适当鼓励。这样一来,学习成绩逐渐进步,着实让我感受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真谛。
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问题,相信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在学生心里产生亲切感。相反,如果我们对学生不闻不问,上完课就一走了之,那么学生就有可能对老师所任教科目产生消极或抗拒的心理。所以,师生感情融洽、互相理解、彼此信任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让课堂妙趣横生
大量的事实证明,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幽默,不仅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当然,教学中要灵活有效地运用幽默,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不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幽默,要考虑其特殊性。第一,教学幽默要符合教学活动的要求,做到恰到好处地推进教学活动,不能一味的为了活跃气氛而幽默不断;第二,幽默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幽默要以教育教学为大前提,紧扣课程的教学目的,既要寓教于乐,又不能让课堂成为娱乐场。
成功的教育应当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教学中的幽默集中体现了智慧美,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美的熏陶,美的享受。例如:在讲到语言的重要性时,可以引入这样一则趣味横生的小故事:一只母老鼠带着几只小老鼠在草地里漫步,突然来了一只猫。小老鼠吓得全都躲了起来,只有母老鼠沉着冷静,没有躲开。眼看猫越走越近,小老鼠们非常害怕,就在这时,母老鼠学了一声狗叫,猫不知其中有诈,调头跑了。等猫跑远了,小老鼠一个个胆战心惊地走出来。等所有的小老鼠都到齐了,母老鼠才语重心长地教导小老鼠:“孩子们,掌握一门语言是多么的重要啊!”学生们在哈哈大笑之后定会有所感触和启迪。教学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轻松自然而又回味无穷。
幽默之于教学,恰似催化剂之于化学反应,也如润滑油之于机器,能使教学过程更和谐,更流畅,还能让学生觉得教师既可亲又可敬。
三、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充满天真烂漫的情怀,对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这类问题。这种对自然的好奇心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强烈而积极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并使学生在好奇心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让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直观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相对而言,直观的认识能力比较强。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抽象平淡的叙述不仅使课堂的气氛沉闷,而且使学生也难以理解和记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相反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各种挂图、实物或实验演示,把抽象的问题具体、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就变得灵活生动、丰富多彩,不仅有益于活跃课堂气氛,还有益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例如在《乌鸦喝水》的课程设计中,利用PPT展示乌鸦和长颈瓶的图片,让学生对乌鸦和瓶子的特征有清晰的认识,再播放一小段乌鸦喝水的动画,让学生的注意力从书本上静态的插图转移到多媒体动态的画面上,配上背景音乐和旁白,生动形象地还原故事情节,最后请几个同学到台上来动手演示,模仿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感受瓶子里的水渐渐上升的过程,充分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激情,在学生惊叹乌鸦聪明的同时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五、游戏融入课堂,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安坐听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上课时经常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动一动,跳一跳,笑一笑,偶尔根据课文内容情景,让孩子进行课本剧表演,偶尔编一些儿歌让孩子边学边唱,偶尔放些轻音乐让他们在中途休息,这样一节课就会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结束,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调动积极因素,享受成功乐趣
学生参与的成功与学习效果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形式、多途径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指导朗读课文时,许多学生都想读,就请想读的都站起来读,让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们多读,并让他们来当小老师出题目,然后让其他孩子做这些题目,很多孩子都跃跃欲试,兴趣大增。最后给出题的小老师奖励一朵小红花,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通过思考和探索,学生就会学得更轻松、愉快、主动、热情,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乐学。
七、创设比赛环节,形成竞争氛围
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比赛活动。比如在背诵古诗或文章时,开展记忆竞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最多。上复习课时,为了避免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可将复习的知识有分有合地组成几个比赛环节,使学生在激烈的竞答中巩固知识点。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也可以用速读、速写方式贯穿其中,如上“如何写好人物神态”这一内容,我选一位善于表演的学生在台上表演几个动作,其余同学速写,限时完成,看谁写得又准确又生动。通过比赛活动,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方能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