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管理机构管理模式的定位与作用(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13:2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判管理机构管理模式的定位与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判管理机构管理模式的定位与作用》。

第一篇:审判管理机构管理模式的定位与作用

审判管理机构管理模式的定位与作用

一、专门审判管理机构的设立是改革现行审判管理体制的必要

专门审判管理机构,顾名思义,是对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专门管理的机构,其设立是现代法治的需求,是符合审判规律的有效审判机制,是克服大立案审判格局弊端的最佳审判管理模式。基层法院设立专门审判管理机构是强化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提高审判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设立该机构具有理论上的必然性,实践上的操作性,设臵上的合理性。

(一)设立专门审判管理机构是实现法院工作“公正与效率”主题的有效途径。法院各项工作是以审判工作为中心,公正与效率最终体现在审判上。一方面,专门审判管理机构通过对整个审判工作进度和质量管理,对每个案件进行程序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专门审判管理机构通过审判流程管理,达到对审判效率和审判质量的宏观管理,确实保证了审判的公正与效率,营造了公正与效率的客观外在环境,并以此促进和保证了法官在审判中实现公正与效率。

(二)设立专门审判管理机构是法院适应审判流程管理改革的有效措施。《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提出对审判进行流程管理,从此,彻底改变了法官从立案到裁判一人操办 的局面。法官只负责审判,审判以外的辅助性工作由法院其他部门和人员办理,形成从立案到结案不同环节不同人员办理的格局。在审判流程中,有几个部门、众多人员参与流程,部门间的职责划分、协作关系十分重要,如果出现职责不清,互不协作,推诿责任,则势必造成审判流程的各个环节流而不动,难以运行,使审判工作遭受严重影响。专门审判管理机构不参与审判流程的任何环节,是审判流程的指挥中心,对审判流程的每个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流程环节中出现的矛盾进行协调、服务,能够确保整个审判流程畅通无阻。

(三)设立专门审判管理机构是实行法院工作科学管理的有效形式。人民法院的管理工作可以分为三大块:审判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各地法院一般将行政管理交由办公室负责办理,人事管理交由政治处负责办理,这两项工作都有法院内设机构进行专门管理。自法院成立来,审判工作一直沿袭行政管理的方法,由主管院长、庭长直接管理,法院没有相应的部门对审判工作进行管理。长期以来,由于审判工作被严重地涂抹上行政化管理色彩,审判人员权力过分集中,审判业务部门以庭长为首各自为阵,审判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导致审判工作效率低下,裁判不公时有发生,甚至滋生司法腐败。因此,顺应改革潮流,吸收行政、人事专门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设立专门审判管理机构十分必要。专门审判管理机构既能弥补院长、庭长对审 判管理的不足,又能填补法院三大管理中对审判缺乏专门机构管理的空白;既能直接对审判的公正与效率进行专门管理,又能集中精力研究如何提高效率、公正审判,使法院的审判管理形成以审判流程管理为主线,以专门审判管理机构管理全局,主管院长、庭长管理局部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格局,有利于法院的审判管理工作早日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专门审判管理机构性质、职能和管理模式的定位

科学合理界定专门审判管理机构的性质、职能和管理模式是确保审判管理公正、效率的前提。县法院结合自身实际,成立审判管理办公室,对其性质、职能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合理界定。

(一)审判管理办公室的性质。《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第八条规定“由专门机构根据各类案件在审判流程中的不同环节,对立案、送达、开庭、结案等不同审理阶段进行跟踪管理”,这条规定是设立审管办的理论依据。按照改革纲要的精神,审管办是法院内设的一个综合部门,它不同于一般行政部门,是对法院审判工作进行宏观管理的部门,是审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受审判委员会指导并对其负责,在法院的审判工作中居中心地位,对审判进行指挥和管理。为了便于管理,充分考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地位的不平等性,该机构级别高于其他业务部门。

(二)审判管理办公室的职能。审管办对法院机关内设的业务职能部门和基层法庭进行管理、监督、协调、服务,包括以下四大职能:第一,管理职能。审管办围绕审判的公正与效率管理审判工作,主要是对法院各项审判工作进度、质量进行宏观管理,对每个案件的审判流程进行跟踪管理,对法官承办案件的数量、质量进行管理。它通过审判流程对案件审限、办案进度进行管理,通过掌握各项审判工作收结案件情况对审判工作进展进行管理,通过考核各项审判工作指标对审结率、合格率等进行管理。第二,监督职能。审管办对审判的案件质量进行监督,业务庭承办的每个案件通过案件评查后,才能计算结案。审管办对每个案件从实体到程序全面、认真评查,对审判工作成绩给予表扬、宣传和鼓励,对评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通报,并认真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达到提高审判质量的目的。第三,协调职能。审管办担负着审判流程管理的职责,指挥案件的审理过程,为了使审判流程中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提高审判效率,审管办对审判流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召集各部门进行协调,使审判工作高效运转。第四,服务职能。业务庭在审判过程中,不仅希望有良好、便捷、宽松的审判环境,而且希望遇到困难能简便、及时解决,确保审判效率,审管办通过履行服务职能,为业务庭开展审判工作提供各种便利,解决各种困难,保证审判 工作高效、顺利进行。

(三)审判管理办公室管理模式的定位。

(1)从管理体制上体现权威性。审管办对法院参与审判的每个部门审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它不参与审判的任何环节,其职责是专司管理,所处地位十分超然,与各个部门不存在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相互推诿等利害冲突,当审判环节出现矛盾,由其进行协调,及时解决矛盾,确保审判的正常进行。

(2)从管理过程中体现独立性。业务庭的每个案件从立案到结案都在审管办的监督管理之下,所有案件收结案情况均由专门审管办统计,都要经过审管办的管理和评查验收。这样,审管办在管理过程中具有独立性,从宏观上掌握着法院审判工作的全部情况,尤其是对办案进度、审判质量了如指掌。通过分析掌握的情况,对各类案件每月应当完成的审判任务进行督办;对各类案件质量评查情况进行总结通报,找出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改正;对案件的审限跟踪管理,临界时进行催办。

(3)从审判效果上体现公正性。审管办在审判流程中,通过对案件排期控制每个案件的办案进度,通过指定审判程序进行个案的审限跟踪,通过案件评查监督每个案件的审判质量,杜绝案件超审限,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缩短案件审理期限,增加裁判正确率,让当事人确实感到审判的公正与 效率。

综上,审管办的管理模式以审判质量和效率为核心,以个案的审判流程跟踪管理为基础,以案件的程序管理和实体监督为对象,以各项审判工作情况为依据,以催办、督办命令和通报为手段,以实现公正与效率为目的,是一个与审判工作截然分开的独立管理体系。

三、正确处理审判管理办公室与审判委员会、主管院长和业务庭的关系

1、审管办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审判委员会是法院的最高审判组织,负责对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指导,讨论重大疑难案件,总结审判经验,通过召开会议以决定的方式履行职责。审管办对法院审判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对审判效率、审判质量的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审判委员会提供审判工作情况,执行审判委员会除裁判案件以外的决定。由此可见,两个机构都有对审判工作进行管理的职能,一个是决定机关,一个是执行机关。因而,审管办是审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接受审判委员会的指导并对其负责,二者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审管办与主管院长的关系。法院主管审判的院长对审判工作实行行政化管理,基于其管理的行政性,管理面广泛,不仅对其分管的审判工作进行全面管理,而且对分管部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在审判工作的管理上,无论是案件的裁 判情况,还是审判工作的综合情况,主管院长都要进行管理,包括对分管审判工作质量、进度。主管院长一般采用行政管理手段随时进行管理,审管办对法院的整个审判工作进行宏观管理,主要是程序上的管理。虽然对主管院长分管的审判工作也进行管理,但这种管理不同于主管院长的管理,审管办立足对法院整个审判工作实行宏观管理,主要是通过审判流程对审判进度和质量进行管理,一般采取事前督办,事后监督的方法进行管理。相比而言,主管院长的管理更全面、更具体、更详细、更直接。主管院长与业务庭是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审管办与业务庭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因此,主管院长是对局部审判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审管办是对整个审判工作进行宏观管理,从这个角度看,二者是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审判管理,形成审判工作多层次、立体式的管理。

3、审管办与业务庭的关系。业务庭庭长负责本部门的审判工作,对承办的案件质量、办案进度和其他相关的审判工作承担管理责任,不仅接受主管院长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而且接受审管办的监督管理。业务庭对审判工作的管理主要是对案件的审判进行具体管理,一般由庭长进行行政化管理。审管办对各业务庭的审判进度和审判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也为业务庭的审判工作搞好服务,确保审判的正常进行。审管办与业务庭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总之,基层法院设立专门审判管理机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院工作不断创新的具体措施,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仍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更新更好的管理形式和办法,使法院工作真正实现公正与效率的主题。

第二篇:审判管理办公室的定位职责与工作方法

审判管理办公室的定位职责与工作方法

作者:张俊文发布时间:2009-11-24 10:07:19

审判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审管办)应作为一个重要的机构来设计和维护,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性质上的专门性。法院内部管理机构过去主要有实施队伍管理的政治部、实施机关事务管理的办公室、实施调研统计的研究室等等,却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实施审判业务的管理。各审判机构既履行审判职能又履行管理职能,往往是“重审判轻管理”;且在相互协调配合方面,常常是“重局部轻全局”。因此,建立独立的、专门的、常设的审判管理机构的新模式势在必行。这种新机构,应不同于“审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之类的不占编制的议事协调机构。二是职能上的综合性。在传统的法院内部管理模式下,系属审判管理的统计评估、审判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审判业绩考评、审判事务督察等管理职能分属研究室、立案庭、审判监督庭、政治部和办公室等多个部门。为避免多头管理导致的缺陷,必须建立具有综合职能的管理机构,即审管办。三是地位上的权威性。法院管理包括三大系统,即审判管理、队伍管理和司法政务管理,通过三个机构来实施,即审管办、政治部和办公室(含行装处),类似军队的“司政后”三大机构。但是,队伍管理和司法政务管理是为审判核心工作服务的,这两项管理的目的都是为更好地促进审判。因此,三项管理应密切协调配合,并应向审判管理倾斜,审判管理的权能应在一定程度上覆盖队伍管理和政务管理。

审管办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与其他审判管理主体的关系中。审判管理具有主体多元的特点,不仅包括院领导的决策管理和宏观管理,还包括审判业务部门的微观管理和法官的自主管理。审管办作为一个专门机构,既需要辅助其他管理主体,其存在的合理性又在于弥补其他管理主体的不足。要始终围绕综合性审判管理的平台功能和核心管理地位,协调各方,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保障法院审判工作有序运转的结合效应,在审判管理体系中担负主导的作用。

审管办的工作职责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判流程管理。对本院案件从立案、送达、开庭、裁判、结案到归档全程跟踪监控,确保案件审理程序合法、及时、不超审限;对鉴定评估、中止、延期审理和审限监界警示等审判“节点”事项过问、审批和督办;为各审判庭与综合部门之间和各个审判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进行协调,保证审判工作的高效运转。二是审判态势分析。在司法统计的基础上展开调查研究,掌控本院及辖区法院审判工作总体状况,及时为院长宏观决策提供准确的情况分析。三是案件评查。对已审结的各类案件,从程序到实体进行严格评查,分析研究并及时通报,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四是审判绩效管理工作。从上诉率、发回重审改判率、申请再审率、裁判文书合格率、涉诉上访率、调解率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考核。五是审判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安排审委会工作日程,记录发言,制作并督办落实审委会决议,发布指导性案例。六是其他审判综合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审判管理制度,指挥大型系列案

件审理,协助监察室审查案件,完成院领导交办事项等。

从上述工作职责来看,审管办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其职能具有五个特点:一是程序性为主,实体性为辅。主要着力于案件的程序控制,除个别情况下办理审批事务外,一般不直接作用于案件实体处理。二是立足中观,偏重宏观,兼顾微观。作为法院内设机构,天然具有“中观”视野。但是,基于审判工作在法院的核心地位和审管办的综合性地位,审管办的工作要着眼于审判工作的整体,内提“审判力”,外提“公信力”;同时,对重大疑难案件要全程跟踪掌控,提供相关服务,帮助法官提高审判质效。三是服务为主,监督为辅。要走内函式发展道路,一为领导决策服务,二为法官服务。即使是做案件评查工作,也重在总结经验教训,不在纠错。在这方面,既要区别于审监庭的改判纠错,又要区别于监察室的责任追究。四是管理性为主,事务性为辅。审管办的服务,是管理性、行政性的,应侧重于协调、指导、监督,应当区别于从事审判工作中的辅助性工作的服务。诸如送达、询问、收取证据和评估鉴定等事务性工作,审管办不应当承担或不作为“主业”。五是事前事后管理为主,事中管理为辅。加强审判管理,不能因噎废食,必须尊重和保障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审管办应侧重于通过案件审结后的评查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审判态势分析预测未来并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制度完善防患未然。对办案过程中的管理,应让位于审判庭和法官,审管办仅限于节点控制。

有三个方法对审管办的工作是最根本最长效的。一是互动的方

法。既对法官的审判活动实行有效监控,又最大限度地调动法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关注为领导决策服务和为全体法官改进和提高审判工作服务;要将评估排序的行政管理拓展到以评估促管理、以管理促质效的审判管理;要将对立型、指令性的审判管理转化为互动型、服务型的审判管理。二是量化的方法。要强调精细化,实现“数目字的管理”。很多法院的审判管理本身就是从定量化的审判绩效考评开始的,这种方法应当坚持和强化。三是技术的方法。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审判管理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是审判管理的重要依托,要将智能化建设贯穿于审判管理的全过程。

为迅速打开局面,审管办在草创之初,可首先采取四个措施:一是汇集整理、健全审判管理制度。其中,与审判管理软件相配套的、构成审判管理软件设计标准的审判流程实体规范和案件评查办法、审判绩效考核办法是三大支柱性制度。二是要开发两大软件,即“网上办案系统”和“审判绩效考核系统”。三是开展专项活动,如召开审判管理研讨会、开展裁判文书评比,实施对辖区法院和本院审判庭的目标考核等。四是创设和运用有关载体。如编发不定期内部资料《审判管理》,分别设立院长论坛、管理研究、审判态势、焦点解析、他山之石和工作信息等栏目;出版《审判指导与参考》,全面反映一个法院的审判质效和理论研究水平等。

相关链接

重庆高院审判管理办公室

经重庆市编委批复同意,2009年8月6日重庆市高院下文新设审判管理办公室。审判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和监督全市法院的审判质效、考核、流程管理、评查、审委会日常事务及督办等,在机构序列中居各庭之首,编制十五人,下辖四个二级机构,即综合科、流程考核科、案件评查科和审委会办公室。

(作者系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

第三篇:文化建设中文化馆的定位与作用

文化馆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的重要阵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西方文化产品及其文化理念、价值观念的强大攻势,我国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坚守阵地、谋求发展的新课题。而我县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群众文化建设,把文化作为全县发展的“软实力”来对待,要求全县树立起“抓文化就是抓经济”、“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对此,我们文化馆更是责无旁贷。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县文化馆如何定位自己的作用呢?

一、认清工作职责,把握角色定位

去年国家出台的《文化馆管理办法》中规定,文化馆主要职能是:1.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3.组织并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研究。4.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5.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6.指导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工作,为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培训人员,并向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配送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7.指导本地区老年文化、老年教育、少儿文化工作;8.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为此,以县城社区和乡镇、农村为重点,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我们工作的角色定位。

二、强化文化馆人才建设,当好文化工作的先锋和排头兵

1.强化人才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人的建设,不断提高文化馆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社会感召力。要改革文化馆内部机构设置,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使内部结构从不合理趋向合理,并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主体地位。要积极推行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文化馆目前专业人员还很缺乏,特别是高级创作人才、导演策划人才尤为缺乏,已经影响到文化馆作用的发挥。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既符合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又符合文化自身规律、既有竞争又有约束的文化馆运行新机制,使文化馆成为结构合理、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2.强化社会公益功能,加大无偿服务力度。需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服务功能、强化自己的服务功能,实际上就是强化社会公益公能,就是文化馆如何面向社会搞好服务的问题。我们要把文化馆的服务工作纳入正常轨道,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大无偿服务力度,包括服务的面和服务的量,从服务内容到服务形式和服务手段都要兼顾。要善于更新观念,敢于突破旧的思维模式,善于挖掘人才资源的潜力,进一步充实无偿服务的力量。二是要提高服务质量。群众有各种文化生活的需求,或传统的、或现代的、或艺术的、或娱乐的,文化馆要善于及时掌握群众的文化生活信息,从中列入自己的服务计划,将无偿服务工作作为文化馆业务工作的主体之一。提高服务质量,文化馆要做到主动出击,上门服务,及时反馈信息。无论办班辅导、活动策划、还是展示演出,送戏(节目)下乡,都力求精益求精,真正体现文化馆的整体实力、良好素质和服务水准,进一步提高和扩大文化馆在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三、狠抓四个强化,发挥一个优势、搞好一个调动

近两年来,我县文化馆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把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狠抓四个强化努力推进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工作和群众文化理论研究工作。四个强化是:(1)强化精品意识,加强对艺术创作的组织和领导;(2)强化整体意识,发挥专业作者和业余作者的联动效应;(3)强化人才意识,加大创作队伍的人才培养力度;(4)强化服务意识,优化艺术创作的工作环境。要充分发挥社区中老年文化资源的优势。社区是离退休人员集中最多的地方,老干部、老工人多年的实践磨砺,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各类专长人才颇多,无论吹拉弹唱、戏曲歌舞、美术书法、著书立传、运动健身等业余爱好者门类齐全,有些专长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他们自娱自乐开展的一些活动,深受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这是我们的资源优势,必须广为采撷。要大力调动中老年追求先进文化的热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我们要因势利导,注重培养社区中老年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四、突出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居民

突出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居民。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满足居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深化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不断增强居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亲近感,努力把社区建设成美丽的花园、文明的乐园、和谐的家园。

五、创新运行机制,提升文化内涵

创新社区文化运行机制,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共建和谐人文环境,是创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又一重要内容。社区要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努力抓好文化队伍,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文化环境等基础建设,注重活动内容、形式和需求的统一,不断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搭建居民群众乐意参加的群众文化活动载体,引导和吸收更多的居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常年开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艺术辅导培训班。具体方法是:纵向深入、横向拓展、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

第四篇:管理机构与职责

安全管理与职责

一、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是企业安全生产最高领导机构。全面领导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并研究制定公司安全生产制度,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二、公司安全科是企业安全生产专职机构,在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经理(厂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日常工作,并向总经理(厂长)负责。安环科的负责人由公司任命,并向上级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三、各分厂、车间行政正职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厂、车间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分厂、车间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协助本单位领导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四、各班组长是本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副班(组)长为本班组(兼职)安全员,负责本班组安全管理具体工作。

五、公司各部门对职现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职责划分:

安全管理基本制度

一、安全教育与考核

1、公司安全教育计划由生产部编制,公司安全小组成员要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与考核,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取得《安全管理资格证书》。

2、对新进厂职工“三级安全教育”,新入厂职工必须按规定进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危险性较大的岗位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新进厂职工经公司安全培训后,持安全教育卡到车间、班组参加教育,由人事部、安环科进行考核备案,合格后进入新岗位进行技术培训和操作实习培训。

3、日常安全教育:公司每年进行1-2次全员性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考试、安全演讲等活动,各分厂、车间负责按公司规定的每周二晚上全员安全教育和按计划进行日常性安全教育。

4、特种岗位作业人员的教育:列入国家特种作业范围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由专门机构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国家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范围包括:电工、电气焊工、起重工、厂内机动与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及压力容器作业、爆破作业、危险物品作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组织由公司人事部负责,安环科协助,人事部要建立专门档案,定期参加培训和资格复审。

安全例会制度

1、公司实行安全例会制度。公司安全例会由生产副经理主持,参加部门为各分厂、车间和有关部门。安全例会于每周一上午召开,特殊情况下可以变更开会时间。

2、分厂、车间、工段的安全例会由各部门自定。

3、安全例会要作出会议记录。会议所研究决定的问题,要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确保落实。

4、开展班组安全活动。班组要开好班前、班后会,班前安排任务时间要对安全措施做好具体布置,班后当班安全生产情况,班组安全活动要有内容、有效果、有记录。

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操作规程

1、建立健全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实行责任制考核。公司总经理、各副经理及分厂、车间、班组、职工各级各类人员要制订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自安全管理职责。各部门安全职责的制订和考核,由安环科协同有关部门具体落实。

2、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各工种、岗位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安全作业规程做好三会:会背、会讲、会用,并定期组织考试。

3、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做到张贴上墙,安全操作规程悬挂各岗位明显处。

4、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标准做到人手一册。

安全检查形式和时间

1、公司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一产大检查,由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召集领导小组成员,由安环科组织实施。

2、安环科每周组织一次检查,由主管领导召集有关人员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或专项检查。

3、分厂、车间每周进行一次检查,由主管领导组织有关人员组织检查组,专(兼职安全员)具体组织实施。

4、班组坚持岗位日检、巡检、点检,做到责任到人。

二、检查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

2、安全教育开展情况。

3、各种操作记录、台帐、安全活动。

4、现场隐患及治理情况、文明生产、安全标志、物料堆放、设备维护情况、隐患治理记录。

5、劳保用品使用情况。

6、有无“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等。

三、隐患整改

1、每次检查要制定检查计划,将查出的隐患逐项分析研究,公司安环科、各分厂、车间要建立事故隐患整改台帐,制订整改措施,做到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整改指令由各级主管领导签名交办落实,专(兼)职安监员负责督促整改、记录和反馈。

2、在隐患治理前,要采取必要措施,做到设备监护运行,暂时不能整改的,要逐级上报,重大隐患由安环科负责及时向公司上级部门报告。

3、属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装置,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条件评价,对于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装置、部位,要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上级管理部门备案,并每年进行1次事故防范演练。

建设工程安全“三同时”管理制度

一、公司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必须经安全“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设计审查,安全设施投资应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二、管理程序

1、项目备案: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必须由设计单位对职业安全卫生时行论证和设计,编制《安全专篇》。

①、一般建设项目由工程部向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提供初步设计文件及有关资料,由领导小组长或副组长指派有关部门向主管部门和市安监局审查备案。

②、确定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由工程部、办公室负责联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论,并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查。

2、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前,由安环科提前30日向上级管理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办公室组织项目建设有关准备材料,会同安环科选择经安监部门备案认可的单位,进行安全检测、检验和验收,出具验收报告,并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查备案。项目正式验收通过后,由筹建单位及时填写《建设项目安全验收审批表》,交安监处办理开工证。

第六章 外协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

外协施工队伍是指在本公司从事建筑安装、设备维修改造、防腐工程、零星土建工程等到临时施工队伍。对外协队伍的安全管理原则是“归口审核、人事备案、发证”。

一、归口审核施工资质

1、基建工程的施工队伍,由工程部负责资格审查,到安环科备案,发给施工许可证。

2、设备改造、设备大、中修、加工制作、检修安装队伍,由设备部负责资格审查,发给施工许可证。

3、厂内从事搬运装卸、零星维修等施工队伍,由办公室负责资格审查,到安环科备案,发给作业许可证。

4、凡从事特种作业检修安装(如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构重)的外协队伍,由设备部负责资格审查到安环科备案,发给施工许可证。

二、统一归口备案

从事建筑安装施工工程的外协施工队伍,统一由安监处对其安全资质进行审查,施工队伍必须具备国家安监部门颁发的《建筑安装施工安全资格证书》,并到市安监局审核备案,由安监处发给施工许可证后,方可进行作业。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

一、劳保用品实行“统一计划、归口验收、分批购置、按时发放”制度,劳保用品的配备计划,由公司供应部根据有关要求和标准,制订、月度购置计划、发放标准、数量,并由总经理批准实施。

二、购置劳保用品的采购部门,必须到省级安监部门批准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并建立健全劳保用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制度、台帐。

三、劳保用品购置后统一验收,产品必须附带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等手续,劣质产品不得入库和使用,公司安环科负责劳保用品的质量的监督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员工上班期间必须按规定穿戴齐全劳保用品,并按规定正确使用,不准买卖。

五、因个人保管不妥或使用不当而丢失、损坏的劳保用品由个人负责,因抢救事故等工作原因而损坏的劳保用品应予以补发。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点)是指企业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危险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部位。

二、划分危险源(点)的具体依据: 有发生爆炸、火灾、灼烫危险场所及物质;

有附落、倒塌、落物、崩块、飞溅伤人及补绊倒危险的场所及物质;

有触电伤害危险的线路、设备和场所; 有被机具绞、挤、撞、夹等危险的场所; 有其它容易致人受伤的场所及物质;

三、危险源的分级管理

危险源按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机率大或虽发生事故机率小,但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引起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对此,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危险因素。

二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频率较大或容易导致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对此,要果断采取措施排除危险因素。三级危险源是指虽不导致重伤以上事故和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但事故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性发生,对此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四级危险源是指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性的伤害事故。

四、危险源的管理

一级危险源由厂级领导负责,由厂、车间、班组进行三级管理,班组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每月检查一次。二级危险源由车间领导负责,由工段和班组分级管理,班级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不定期进行抽查。三、四级危险源由班组长负责,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五、对危险源管理的几项要求 一、二级危险源必须设立标志牌,悬挂在显著位置,并保持清楚、完好、三、四级危险源可以不设置标志牌。标志牌要按规定要求制作(用不易损坏的材质): 长600mm 宽400mm 危险源(点)名称: 编号: 潜在危险: 危险级别: 检查标准: 责任人:

各级危险源(点)要建档登记,绘制管理网络图(表)。

事故报告与处理

一、伤亡事故划分

企业职工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恶性中毒事故。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业因工外出人员而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均属工伤事故

按事故严重程度划分为轻伤(指轻微伤害,受伤者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够不上重作才是)、重伤事故(达到国家规定的重伤标准,或因伤损失工作日在108日以上者)、死事故(一次事故中伤亡1-2人事故)、重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3-9人事故)等。

二、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后,受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中应立即向车间、班组报告,车间、班组立即向厂安全员和调度室报告,厂调度室(安全员)向公司安环科报告,公司安环科查清事故情况后,8小时内向公司主管领导报告。

2、一次重伤3人或发生死亡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要立即向单位领导、安环科、生产总调度室和办公室报告。公司安环科要在24小时内,立即向主管部门和市安监局报告。同时要立即抢救受伤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并保护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因抢险救护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应拍照或绘制事故现场图。

三、事故调查处理

轻伤事故由安环科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一次重伤3人以上及一般死亡事故由市安监局会同企业主管部门、进行调查。重大事故按国家规定的程序由上级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

事故调查处理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即查不清原因不放过、分清责任不放过、责任受不到处理不放过、职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进行。事故发生后,公司安监处理要根据事故调查情况,写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书》,并向上报送。公司安不科各厂、车间要建立事故台账,通过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和漏洞,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上级部门的事故批复意见要认真落实,并将处理情况及时报告反馈。

安全生产考核制度

一、考核原则

1、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将安全目标管理工作纳入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

2、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按照安全职责,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状,按照责任状内容考核。

3、公司实行月、年奖励办法和安全奖励制度。

二、考核办法

1、对口考核单位为各厂、部(室)。工伤事故考核:

①、发生死亡事故所在厂、车间、部(室)本免发奖金,班组全年免奖。

②、发生一起重伤事故所在厂当月免发奖金,车间、班组扣发全年奖金。

③、发现一人次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扣本单位4分,造成重大未遂事故,一次扣20分。

④、发现一般性事故隐患,每次扣4分。

⑤、车间、班组安全活动未进行,台账记录不完善、呈报不时,一项(次)扣0.5分.⑥、发现隐瞒事故、加倍处罚。

⑦、外工发生工伤事故时对用工单位同样考核。

2、对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和安环科的考核

①、发生死亡事故,免发安环科本月奖金,免发公司总经理、主管副经理当月奖金,减发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当月50%奖金。②、发生重伤事故,免发安环科当月奖金,减发总经理、主管副经理当月50%奖金,减发安全领导小组成员20%当月奖金。

安全奖励基金制度

1、公司年初拨出一定数额的安全奖金基金,与安全生产考核的各种处罚款,统一作业安全奖励资金使用。

2、安全奖励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重点用于奖励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对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提出合理化建议、抢险救护等方面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

3、安全奖励基金的使用。公司安环科负责牵头制订安全生产奖励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标准,提出奖励方案,由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实施。对消除重大隐患、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做出贡献的个人,经公司安环科确认后,拿出奖励方案,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4、公司每年进行一次安全工作综合考评。当年安全奖励资金的全部余额,用于安全工作奖励,对评为安全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及作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经济奖励,以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提高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安全互保联保管理制度

一、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思想意识,增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每位职工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自我作业安全行为。

二、安全工作实行互保联保制度,即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全厂。

三、班组根据岗位实际建立固定互保联保对子,互保联保对子日常工作中应相互提醒和监督。

四、班组长派班前必须做好安全讲评,确认好互保联保对子。班中加强检查、监督、提醒。

五、生产班一条线实行互保联保。即相关班组工作中遇重大工作任务、高空作业等由于人员不足时,可以和当班一条线班组长请求支援,相互协助人员实行互保联保。班组长必须即时安排援助。

六、同一岗位的职工相互实行互保联保,相互监督。

七、独立岗位职工除正常进行地面操作外,遇重大工作任务,高空作业等必须告诉班组长,以便安排人员支援,确保互保联保工作。严禁一个人从事高危工作。

九、发生责任安全事故,层层追究责任(即追究事故责任者的责任,追究在一起工作的人员的责任,追究联帮对子的责任,追究事故责任者所在班组,车间的责任等。)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1、加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就是通过对员工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员工端正事项,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提高思想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并积极贯彻执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自身的保护意识,不违章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2、将安全教育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中,加强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安全教育的长期性。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教育。因为生产与安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哪里有生产,哪里就需要进行安全教育。

3、开展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多用,尽量采用符合人的认识特点的、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方式。针对我公司的具体情况,安全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议形式。主要有:安全知识讲座、座谈会、报告会、先进经验交流会、事故教训现场会等。

(2)张挂形式。主要有:安全宣传横幅、标语、标志、图片、安全宣传栏等。(3)音像制品。主要有:安全教育光碟、安全讲座录象等。(4)现场观摩演示形式。主要有:安全操作方法演示、消防演习、触电急救方法演示等。

4、严格执行公司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杜绝未经三级安全教育就直接上岗的现象。对于新进厂的员工新工人,应严格要求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包括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学习内容包括安全技术知识、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制度和严禁事项,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操作岗位,考核情况要记录在案,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

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对现场使用的施工设备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并负责检查整改完成情况,同时写相关安全资料。

2.执行定机、定人、定岗和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加强人员安全教育,督促机械作业人员遵守作业规程。发现制止并纠正违章作业。对不遵守安全规定的人提出处理意见。

3.经常深入现场检查使用机械的安全状态。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提出改善措施,并报告领导安排人员着手整改。

4.参与机械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和上报工作,填写事故报告单。

5.组织新进工人和即将派驻工地上岗的机械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学习。经常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工作业规程

1.电工应持证上岗,非电工人员禁止从事电气作业。

2.安拆作业前,电工人员应仔细研读设备的电气线路图以及电气部件的安装方法、顺序以及步骤,熟练掌握电气工作原理。3.机械拆装前,电工应全面检查设备的电气线路、电气部件、限位开关、绝缘和接地情况并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确保电气线路工作正常可靠。

4.严格按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电气安装和调试工作,对安装好的机械设备,要做好机身接零接地工作,要仔细调整各安全限位装置使之动作灵敏可靠。

5.作业中要认真遵守电气、机械、高空作业安全规程,防止触电、坠落、挤伤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注意保护协同作业人员的安 全。

机械修理工操作规程

1、工作环境应干燥整洁,不得堵塞通道。

2、多人操作的工作台,中间设防护网,对面方向工作时应错开。

3、清洗用油,润滑油脂及废油脂,必须指定地点存放。废油、废棉纱不准随地乱扔。

4、扁铲、冲子等尾部不准淬大,出现卷边裂纹时应及时处理。剔铲工件时应防止铁屑飞溅伤人,活动板手不准反向使用,打大锤时不准戴手套,在大锤甩转方向不准有人。

5、用台钳夹工件,应夹紧夹牢,所夹工件不得超过钳口最大行程的三分之二。

6、机械解体,要用支架,架稳垫实,有回转机构者要卡死。

7、修理机械要选择平坦紧实地点停放,支撑牢固和楔紧,使用千斤顶时,必须用支架垫稳。

8、不准在发动着的车辆下面操作。

9、检修中的机械应有“正在修理,禁止开动”的标志,非检修人员一律不准发动或转动,检修中不准用手伸齿轮箱或用手找正对孔。

10试车时应随时注意各种仪表、声响等,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停车。

电焊工操作规程

1、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其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

2、电焊机设单独开关,开关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时应戴手套侧向操作。

3、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应戴手套。潮湿地点,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

4、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5、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须先清除干净,并将氖孔口打开。

6、在密闭的金属容器内施焊,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人监护。严禁向容器内输入氧气。

7、焊接预热工件时,应有石棉匝布或挡板等隔热措施。

8、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更不得用钢丝绳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所有地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

9、更换场地移动把线时,应切断电源,不得手持把线爬高攀登。

10、清除焊渣,应戴防护眼镜和面罩。

11、雷雨时,不得进行露天焊接作业。

12、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

13、工作结束,应切断电源,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第五篇:审判管理的职能定位与实践1

审判管理的职能定位与实践

一、审判管理产生的背景及发展

审判管理制度在我国司法制度建设中是一个新兴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法院率先对审判流程管理进行有益探索,开启了审判管理改革的先河,但审判管理作为一个主题词被提上法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还是缘于审判管理机制改革序幕的拉开。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1999-2003)》的第6项中首次权威提出审判管理的概念,这是审判管理首次出现在正式的官方文件中,改革纲要并对审判管理的概念、内容和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随后,审判管理的事项被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在紧接着的《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004-2008)》中,审判管理的内容继续得到重视和推进。而此后推出的《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的第8条明确提出“改革和完善审判管理制度。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高效运转的审判管理工作机制度。研究制定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案件质量评查标准和适用于全国同一级法院的统一的审判流程管理办法。规范审判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工作程序。”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最高法院对审判管理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对审判管理已经由思想上的认识深化和拓展到司法的实践中或者说揉入到司法改革的进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二、审判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当然,审判管理的推进并不是完全单纯最高人民法院的单兵突进,而是有其宏大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司法需求做铺垫和支持。

一方面,人民法院对于审判管理的需求有其宏大的制度背景。“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永恒主题,进入21世纪,这一主题显得更加突出和迫切。随着国家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公民法制观念和诉讼意识的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审判效率、司法公正的要求越来越高,公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同期待和一致追求。而如何向社会提供公正、高效和优质的司法服务越来越成为人民法院的主旋律,这就对人民法院的审判质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如何提高审判质量,如何向社会输出优质、高效和公正的司法产品,审判管理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和手段。因而审判管理是人民法院顺应形势发展,提升审判质量,促进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审判管理是推进人民法院自身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人民法院提升审判效率和谋求职自身发展的内置要求。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大量的社会矛盾以诉讼的形式涌入全国各级法院,尤其是人民法院为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而作出的降低诉讼费也就是降低人民群众的诉讼门坎,更是刺激法院收案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这些都将导致人民法院自身通过寻求管理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运作效率、促进审判效率的提升以应对规模越来越庞大的收案数和法官数。再一方面,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从社会外部评价来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反差,在对审判质量与效率的评价上,有的案件法院自身认为案件处理得很公正,都能在审限内结案,但是群众并不满意。有的案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法院的社会评价度、群众对判决的认同度较低,司法的公正效率及司法的权威性等受到诸多方面的质疑(先有佘祥林案,后有赵作海案,今有张氏叔侄强奸案、王书金故意杀人、强奸案。特别是针对王书金故意杀人、强奸案,社会公众出现“杀人恶魔苟活6年以上 公检法情何以堪”的质疑),也需要通过审判管理提高司法的公信力,确保司法公正、廉洁、高效。

三、审判管理的职能定位与实践

(一)审判管理部门的职能

审判管理的职能被定位于是各级法院审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受其领导对其负责,其既是审判委员会开展审判管理工作的参谋助手,又是承上启下、连接各方的枢纽,并在各级法院审判委员会领导下,履行审判管理职能,开展审判管理工作。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条的规定,审判委员会是人民法院审判组织的一种,由审判委员会来行使审判管理的职责不仅于法有据,也有助于促进审委会职能的落实,因为审判委员会本身就负有对疑难案件进行研讨和讨论的职责。但是,审判委员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院部门或机构,只有当法院有重大案件或其他重要事项需要讨论决定时,由法院院长启动,审委会才被临时召集起来运行。而审判管理的诸多事项在日常中就需要一个常设机构进行管理,审委会本身的性质不适宜从事如此细碎的工作,加之审委会是各级人民法院在案件和审判业务上的最高集体决策结构,其决策的地位应当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所以在审委会下设审管办有利于审判管理的权威性,保障其决策的有效贯彻和落实。除此以外,实践证明,新时期的审判管理工作的职能还体现在服务职能上:一是科学、客观、如实地提供各项数据,为院党组宏观作出各项决策提供服务;二是从查找不符合审判权行使规律,不利于公正与效率的环节入手,对审判工作进行规范、考评、整合,从而保障、促进、服务审判;三是与法院的其他部门一样为人民服务,这其中也就包括为各方当事人服务。

(二)审判管理的实践

目前,我国对于审判管理并无统一的运作模式,各地法院都处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阶段。在未接触审判管理工作以前,谈到审判管理,感觉很空泛,具体包括些什么、要做什么和如何做都说不出个所以然。通过具体的实践后,按照审判管理的目标、要求及主要内容,我认为审判管理的工作职责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开展流程管理,监督案件在法定期限内立案、审判和执行;二是通过数据分析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审判资源的供给和分配状况,为领导决策作出分析和参考;三是通过开展质效管理,提升案件质量和审判效率,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8项具体的工作来完成。

1、审判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

审判委员会负有对审判工作监督、管理、指导的职责。这是一项重要的职责,根据上级法院的要求,要将此项作为审判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纳入专门审判管理机构的工作范围。审判委员会事务管理的重点,一是注重审判经验的总结,及时向审判委员会报告审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注重对审判委员会决议事项的督促检查,确保决议及时、有效地落实;三是注重对后续相关工作,如案件沟通协调、征求意见、补充调查等,加强跟踪督办并及时反馈。

实践中,这项工作上有的法院规定对于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改判的案件要认真评查分析后定期向审委会进行汇报;有的法院建立了对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指令再审以及以其他形式要求报告结果案件的信息反馈机制;有的法院规定上级法院需要发改下级法院审理的案件,要事先与下级法院进行沟通与交流。根据我院的实际看,原先分散的审判管理工作,基本都优化整合到新的组织机构中,集中管理、主动管理、专门管理的效应优势日渐明显。审判委员会树立了服务的理念,完善了审委会制度,制定、讨论并通过了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审判管理部门已经逐步发挥协助审判委员会更好地监督、管理、指导审判工作的作用。

2、审判流程的监管工作

审判流程管理是审判质量管理和审判效率管理的基础。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审判流程的监管工作要做到“案件底数清、审理情况明、各个环节看得见、出了问题管得住”,使其成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平台的坚实基础,成为创新审判管理方式的强有力保障。

在2011年以前,全省法院没有使用审判管理的统一软件,有的法院分别使用了交大慧谷、迈维、紫光等的软件,有的法院还是按照传统的台账管理。到2010年,省高院为了改变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落后的状况,组织调研组对省内、省外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2011年是全省审判管理年,从2011年起全省法院审判工作统一使用紫光华宇研发的审判综合管理系统,2010年下半年开始根据我省的审判工作实际,对流程管理系统进行了修改完善,在全省进行了布署、安装和培训,在省院的统一指导下,各级人民法院狠抓审判流程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将 2011年起的所有新收案件全部录入系统,2011年以前的案件逐步补录入系统。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149个法院(1个高院、17个中级法院、131个基层法院)已按要求使用系统录入案件。这个案件信息平台建立之后,在具体的实践中我院也是严格按照省院制定的《云南省法院案件流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强化对案件审理的程序监控和节点管理,实现对立案、分案、开庭、裁判、执行、归档等流程节点的管理,切实做到节点不遗漏,全程有监控。所有的案件都是向指定的流程管理部门也就是立案庭报结。

3、审判质量效率评估工作和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工作

为全面准确的把握审判形势,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修定了《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规定了31项评估指标作为审判工作的“体检表”,省高院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16项评估指标,从去年年开始每季度从审判管理系统中提取数据对案件质量进行评估管理,通过分析指标数据,发现存在的问题,克服薄弱环节,整改提高。在16项评估指标中,公正指标有5项,效率指标有6项和效果指标有5项,对审判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

审判态势运行分析就是树立正确的司法政绩观,切实用好质效指标体系,注重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决策和管理,防止指标功能异化。紧盯关键数据,提升主观数据,关注异常数据,力争透过数据反映客观现象,深入分析研判审判工作运行的整体态势,尤其要及时发现影响、制约案件质量与效率的各种潜在问题,总结规律、掌握动向、提出前瞻性的对策、建议。

4、案件质量评查工作

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就是充分运用常规评查、专项评查、重点评查等各种评查方式,从审判工作机制、裁判尺度把握、工作经验与教训、办案典型等多方面对审判工作进行审视,查找审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规范司法行为,提升审判质量,同时积极发挥评查工作在化解涉诉信访积案、审判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全面发挥评查的多种功能。案件质量评查的方法有自查、常规评查、重点评查和专项评查四种方式。

一是自查,是指各审判部门对本部门已结案的监督评查。可各合议庭间相互评查,也可由各庭组成专门评查小组进行评查。我院采取的是审判人员案件审结后移送质检前自我评查。

二是常规评查。就是对本级法院审结案件进行全部评查或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实践中,有的法院规定对上一第四季度和本第一、二、三季度已归档案件进行常规评查,有的法院规定按月或者按季进行抽查;有的法院规定常规评查由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进行,有的法院由审委会委员、部分部门负责人组成评查小组进行。我院采取的是由审判监督庭的专职人员对内生效的所有案件都进行常规评查。

三是重点评查和专项评查。这是审管办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根据审判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阶段目标,对本院或本辖区审结案件开展重点评查和专项评查,尤其是对上诉、发改、申诉及申请再审、再审、举报投诉、重点涉诉信访案件和社会公众关注等案件要进行重点评查。实践中,有的法院针对庭审水平进行专项评查,有的法院对所有发改案件进行专项评查,有的法院针对发改案件、信访案件、有反映案件进行重点评查。

从实践来看,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是对审判工作的一种检视,不是对法官的一个简单控制和对其审判权的粗糙监督,它与审判权的关系是非控制、非侵犯的,是诉讼所必需,并非可有可无。

5、业务指导工作

这项工作主要是指高、中级法院要切实抓好对下级法院的审级管理。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充分利用审判质量效率评估数据,对审判运行态势深入进行分析,既肯定成绩,又要积极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推动全省和本辖区审判工作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对下业务指导。通过审理二审和再审案件、召开业务会议、发布典型案例、下发指导性会议纪要、编发审判参考丛书、开展疑难案件研讨及法律文书评比等方式,统一司法理念、统一法律适用,统一裁判尺度,不断提高各级法院的司法水平。

6、司法统计工作

司法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中的一种,其意义在于以反映事物主要是案件内部量的规定性的统计数字为基础,从定性与定量分析出发,运用统计的数量研究方法,研究事物的现象、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并以统计分析这一特有的文字予以适当的表达。反映近一段时期或某一段时期案件的流程变化,从而更直观科学的把握案件的动态。司法统计分析要有具体性,统计分析的对象是一定时间和空间等具体条件下的具体现象。其既是认识工具,又是管理工具,具有十分广泛的实用性,要求司法统计工作人员在进行统计分析时,一定要遵从社会需要,明确目的性,增强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克服随意性,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充分发挥统计分析为领导服务,为审判工作服务的作用。

实践中,对于此项工作,有的法院由审管办负责完成,有的审管办、审监庭合署办公,由属于审监庭的人员负责。我院多年采取的是由立案庭安排专人负责完成。

7、绩效考核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民法院执法办案考评机制的指导意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在此项工作的开展中,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以办案数量考核、审判质量考核、审判效率考核以及审判业务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法官审判业绩评价体系,强化正确的工作导向,把队伍建设与绩效考评有机结合。要坚持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加大平时考核力度。要加强法官审判业绩档案建设和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要改进执法办案考评工作,建立健全导向正确、符合实际、又简便易行的考评工作机制,通过科学公正的绩效考评,规范、引导法官的司法行为,努力实现管案与管人的有机结合。

8、案件督办工作

做好督查督办工作能及时落实法院的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专项工作和各级领导批示交办事项等,督办工作有事务性的督办事项和案件的督办事项,审判管理部门主要是负责案件的督办工作。督办工作不能是简单的转办,而是实质性的督办,收到案件后,及时了解案件的情况,提出处理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通过督办,保证督办案件依法公正审理、及时纠正案件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确保案件督办有力、纠正问题及时。案件督办是对案件审理进行事中和事后监督的一个有力抓手,如果发现违法线索,应及时将相关违法审判线索向纪检监察部门移送处理。

总之,公正是司法的基石,效率是司法的生命线,没有公正的依托,效率就没有内容和意义,缺失了效率的保障,司法就不能公正。正如英国的法谚告诉我们的“迟到的正义非正义”。因此,审判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改革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促进司法公正,改善司法品质;提升司法效率,优化司法的服务质量。

下载审判管理机构管理模式的定位与作用(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判管理机构管理模式的定位与作用(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法院设立专门审判管理机构的探析

    基层法院设立专门审判管理机构的探析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对审判进行流程管理后,各地基层法院积极探索,不断改革审判管理方式,使基层法院的审判管理工作日趋规范成熟。秭归县法......

    和谐社会建设中基层公务员的定位与作用

    和谐社会建设中基层公务员的定位与作用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政府改革基层公务员论文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基层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层级的公务员有很......

    审判管理办公室设立及职责定位方案

    我院审判管理办公室职能定位及设立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院审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使审判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发挥审判管理规范、保障、促进、服务审判执......

    管理机构与检查制度

     精麻药品管理机构与检查制度1、建立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机构,由院长负责,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等部门参加的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机构。 2、指定专人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

    通海法院构建西部小法院审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通海法院构建西部小法院审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法院的两大主题,作为现代司法的两项基本目标,公正和效率是对立统一的,理想的模式是通过正当、快捷的......

    通海法院构建西部小法院审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法院的两大主题,作为现代司法的两项基本目标,公正和效率是对立统一的,理想的模式是通过正当、快捷的程序得到“公正”的结果。从法院自身来考察,司法......

    通海法院构建西部小法院审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法院的两大主题,作为现代司法的两项基本目标,公正和效率是对立统一的,理想的模式是通过正当、快捷的程序得到“公正”的结果。从法院自身来考察,司法......

    安全管理机构在企业中的作用

    安全管理机构在企业中的作用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指的是生产经营单位中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设机构,其工作人员都是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014年12月1日新的《安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