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ICU)基本标准
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基本标准
一、ICU设置基本原则
㈠ICU床位一般按全院总床位的3~5%设置。
㈡ICU设置应与各医院功能要求相一致。一级医院不设ICU;二级医院设置综合性ICU,不设置专科ICU;三级综合性医院设置综合性ICU,或设重症监护中心下的专科ICU。综合性和专科性ICU应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综合性和各专科ICU床位总数不超过全院床位总数的5%。
㈢ICU应有固定的医护人员。ICU医护人员应按标准配备,并经相关的专业培训。二级医院(包括二级医院)以下医院医护人员应在三级甲等医院ICU进修学习三个月以上。
㈣综合性ICU和专科ICU,均应符合ICU建设的基本标准。
二、ICU基本标准
㈠ICU床位及单元设置
二级医院一般设置4—8张ICU床;三级医院ICU应分隔单元设置或分组管理,每个ICU单元设置8—12张床位,或每组设置8—12张;ICU床应分隔成单间或双间;每张ICU床位面积不小于15M2;电源、负压吸引、空气和氧气等应设置在吊塔或电、气源隔离带上。
㈡仪器设备
1、监护仪:每张ICU床位配置1台监护仪,至少具有监测心电、呼吸、无创和有创血压、氧饱和度的功能。
2、呼吸机:每张监护床配1台呼吸机,其中有兼有无创模式的有创呼吸机一台,或另有无创呼吸机(仅有无创模式)一台,呼吸机应具有压控和容控下:A/C、SIMV、PSV、PEEP等基本模式,每张ICU床配备1套简易呼吸器。
3、体外除颤仪1台。
4、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其中微量注射泵每床2套以上.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5、心电图机1台。
6、肠外营养配置净化装置1台。
7、临时心脏起搏仪1台。
8、降温毯1台。
9、设有6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1台血气生化分析仪。
10、设有6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1台血液净化机(CBP)。
11、设有8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1台支气管镜。
12、设立重症监护中心(科)并下设两个及两个以上ICU单元(专科ICU)的要求配备1台床边X光机和床边B超。
13、设有8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中央输液管理系统一套。
14、设有8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心肺功能监测仪一台。
15、SICU和MICU要求配备神经肌肉电生理功能监测仪一套。
㈢ICU的感染控制
医院院感控制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ICU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检测和管理。ICU一旦发现耐药菌感染如:MRSA等,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所有操作均需穿隔离衣、戴手套。每床边应设一套洗手盆和干手装置。ICU生活办公区、病房非污染区、病房污染区必须分开设置洗拖把池和洗抹布盆,各池(盆)不得混用。
㈣ICU的噪音控制
ICU应安装噪音检测装置,白天的噪音控制在45分贝(A)以下,傍晚40分贝(A)以下,夜间20分贝(A)以下。
㈤ICU医护人员配备
每张监护床位:医师:护士=1:1:3。根据需要配备护理员和卫生员若干名。
㈥具有开展以下监护诊疗技术能力
1、体温、呼吸、血压、心电、氧饱和度监测术。
2、氧疗术。
3、气管插管术。
4、机械通气术。
5、深静脉置管术。
6、心肺脑复苏术。
7、电复律术。
8、肠内营养术。
㈦ICU规章制度
ICU应建立以下规章制度:
1、医护人员值班、交接班制度。
2、ICU患者出入登记制度。
3、三级查房制度。
4、消毒隔离制度。
5、抢救制度。
6、医疗文书书写制度。
7、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制度。
8、ICU诊疗护理常规。
9、ICU质量评估上报制度。
10、院内感染控制制度。
㈧ICU的物流通道
要有合理的包括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和污物医疗垃圾流向,设置三个不同的进出通道,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㈨ICU的采光和照明
ICU的天棚灯光要柔和,晚间要有地灯。
㈩ICU的区域设置
ICU的生活区和办工区必须与病房区分开设置。ICU的位置应靠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麻醉科、影像科、输血科、检验科等。
(十一)ICU用房
ICU的医疗用房和医疗辅助用房面积比为1:1.5。
三、综合性ICU分级标准
㈠A级ICU标准
1、具备ICU基本标准。
2、仪器设备:至少2台监护仪可开展血流动力学和脑功能监测;具备中央监护工作站、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床≥1台、简易呼吸器/床≥1台、心肺功能监测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支气管镜、床边血液净化仪、中央输液管理系统、肠外营养配置净化装置、血气生化分析仪、体外除颤仪、心电图机、临时心脏起搏仪、降温毯、颅内压监测装置、胃PHi监测装置、神经肌肉电生理功能监测仪等。
3、医护人员:每张监护床专职医生≥1名,专职护士≥3名。
4、具有承担所有急危重病患者抢救能力。
5、具有开展下述诊疗技术的能力:⑴气管切开术;⑵胸腹腔引流术;⑶肠外营养术;⑷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监测术;⑸系统与分级监测术;⑹床旁血液净化术;⑺支气管镜诊疗术;⑻呼吸力学、呼气末CO2监测术;⑼体外心内膜临时和永久起搏术;⑽开胸心脏按压术;⑾低温治疗术;⑿床边X线摄片及超声检查的能力。
6、能培养危重症专业中、高级人才。
7、具有承担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的能力和承担省市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能力。
㈡B级ICU标准
1、具备ICU基本标准。
2、具有承担部分急危重病救治的能力。
3、具有开展A级ICU开展的十二项诊疗技术中的三项以上。
4、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开展学术活动。
5、具有承担科研课题的能力。
第二篇:山东省ICU基本标准(2010年修改稿)
山东省医院重症医学科(ICU)
基本标准(修改稿)
一、重症医学科设臵基本原则
(一)名称:重症医学科是其唯一的汉语名称,英文名称:Intensive Care Unit,ICU。其他学科(如急诊、外科、麻醉等)下设的监护病房(床)称XX科监护室。
(二)重症医学科是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的二级学科,独立设臵,床位向全院开放。
(三)重症医学科床位按全院总床位的3~8%设臵。
(四)重症医学科设臵应与各医院功能要求相一致。一级医院不设重症医学科;二级及其以上医院设臵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床位总数不超过全院床位总数的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该适度扩大规模。重症医学科每天至少应保留l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
(五)二级及其以上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内必须设臵传染性重症病床(区),传染性重症病床数应占到重症医学科床位总数的1/3—1/5,应当单独隔离、单间(或双间)化、分区域由重症医学科负责管理,有条件的应设臵负压房间或病区。
(六)重症医学科应有固定的医护人员。重症医学科医
护人员应按标准配备,并经相关的专业培训。三级(包括三级医院)以下医院医护人员应在三级甲等医院进修学习三个月以上。主要重症医护人员应获得山东省重症监护质控中心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并逐步过渡到所有重症医护人员人手具有执业资格证书。
(七)重症医学科应符合重症医学建设的基本标准。
二、重症医学科基本标准
(一)重症医学科设臵
重症医学科应分隔单元设臵或分组管理,每个重症医学科单元设臵8—12张床位为宜,或每组设臵8—12张;每组床应分隔成单间、双间或叁间等;每张重症医学科床位面积15-18M;电源、负压吸引、空气和氧气等应设臵在吊塔或电、气源隔离带上。
(二)仪器设备
1、监护仪:每张ICU床位配臵1台监护仪,至少具有监测心电、呼吸、无创和有创血压、氧饱和度的功能。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单元至少配备1台便携式监护仪。
2、呼吸机:每张ICU床配1台有创呼吸机,每个重症单元另有无创呼吸机(或有无创模式的有创呼吸机)2台,呼吸机应具有压控和容控下:A/C、SIMV、PSV、PEEP等基本模式,每张ICU床配备1套简易呼吸器。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单元至少配备1台转运有创呼吸机。
23、体外除颤仪1台。
4、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其中输液泵每床2套以上,微量注射泵每床3套以上。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5、心电图机1台。
6、血液净化机(CBP)每单元至少1台。
7、临时心脏起搏仪1台。
8、升、降温设备各1台或调温设备1台以上。
9、血气生化分析仪1台。
10、纤维支气管镜1台
11、根据医院情况(医院有无成品全合一场外营养制剂),配备肠外营养配臵净化装臵或由静脉配臵中心配臵肠外营养。
(三)重症医学科感染控制
医院院感控制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重症医学科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检测和管理。重症医学科一旦发现耐药菌感染如:MRSA等,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所有操作均需穿隔离衣、戴手套。床边应设一套洗手盆和干手装臵。重症医学科生活办公区、病房非污染区、病房污染区必须分开设臵洗拖把池和洗抹布盆,各池(盆)不得混用。
(四)重症医学科的噪音控制
重症医学科应安装噪音检测装臵,白天的噪音控制在45
分贝(A)以下,傍晚40分贝(A)以下,夜间20分贝(A)以下。
(五)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配备
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ICU主任任职资格应由从事重症医学工作3年以上的主治医师以上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管理。
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任职资格应由从事重症医学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以上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每张床位:医师:护士=1:1:3-4。根据需要配备护理员和卫生员若干名。
(六)具有开展以下监护诊疗技术能力
①体温、呼吸、血压、心电、氧饱和度监测术。②氧疗术。③气管插管术。④机械通气术。⑤深静脉臵管术。⑥心肺脑复苏术。⑦电复律术。⑧肠内营养术。⑨血液净化术。
(七)重症医学科规章制度 重症医学科应建立以下规章制度:
①医护人员值班、交接班制度。②ICU患者出入登记制度。③三级查房制度。④消毒隔离制度。⑤抢救制度。⑥医疗文书书写制度。⑦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制度。⑧ICU诊疗
护理常规。⑨ICU质量评估制度。⑩院内感染控制制度。
(八)重症医学科物流通道
要有合理的包括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和污物医疗垃圾流向,设臵三个不同的进出通道;有传染性重症病床(区)进出通道;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九)重症医学科的采光和照明 ICU的天棚灯光要柔和,晚间要有地灯。
(十)重症医学科的区域设臵
ICU的生活区和办工区必须与病房区(包括传染性病房区)分开设臵。ICU的位臵应靠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麻醉科、影像科、输血科、检验科等。
(十一)重症医学科的用房
ICU的医疗用房和医疗辅助用房面积比为1:1.5-2。
三、重症医学科分级标准
(一)A级重症医学科标准
1、具备重症医学科的基本标准。
2、仪器设备:至少2台监护仪可开展血流动力学和呼末CO2监测;具备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床≥1台、简易呼吸器/床≥1台、意识深度功能监测仪、心肺功能监测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支气管镜、床边血液净化仪、中央输液管理系统、血气生化分析仪、体外除颤仪、心电图机、临时心脏起搏仪、升-降温设备等。
3、医护人员: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高以上职称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ICU主任任职资格应由从事重症医学工作3年以上的主治医师以上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任职资格应由从事重症医学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以上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每张床位:医师:护士=1:1:3以上。根据需要配备护理员和卫生员若干名。
每张监护床专职医生≥1名,专职护士≥3名。
4、具有承担所有急危重病患者抢救能力。
5、具有开展下述诊疗技术的能力:(1)气管切开术;(2)胸腹腔引流术;(3)肠外营养术;(4)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监测术;(5)(6)床旁血液净化术;(7)支气管镜诊疗术;(8)呼吸力学、呼气末CO2监测术;(9)(10)(11)低温治疗术;(12)床边X线摄片及超声检查的能力。(13)掌握复苏和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6、能培养重症医学专业中、高级人才。
7、具有承担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的能力和承担省市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能力。
(二)B级重症医学科标准
1、具备重症医学科的基本标准。
2、具有承担部分急危重症救治的能力。
3、具有开展A级ICU开展的十二项诊疗技术中的八项以上。
4、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并能开展学术活动。
5、具有开展科研课题的能力。
(三)C级重症医学科标准
1、具备重症医学科的基本标准。
2、具有承担部分急危重症救治的能力。
3、具有开展A级ICU开展的十二项诊疗技术中的五项以上。
4、具有一定教学能力。
(四)D级重症医学科标准
1、具备重症医学科的基本标准。
2、具有承担部分急危重症救治的能力。
3、具有开展A级ICU开展的十二项诊疗技术中的三项以上。
(六)其它,儿童监护室、新生儿监护室、麻醉科监护室、急诊科监护室、脑外科监护室、胸外科监护室、心外科监护室、心内科监护室、呼吸内科监护室等不属于重症医学科范畴,暂不设定统一标准。可由本专业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对病人进行监护和处理。一个器官(或系统)以上功能障碍
时要转重症医学科监护和处理。
四、监督管理
(一)山东省重症监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科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
(二)医疗机构应当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重症监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开展对重症医学科的检查和指导,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三篇:ICU收治标准
关于下发《ICU收治病人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规范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手术后病人的麻醉恢复,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ICU收治病人管理规定》,自2014年11月1日起执行。
特此通知
某某某某医院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附件:《ICU收治病人管理规定》
ICU收治病人管理规定
一、非手术科室系统:
(一)心搏骤停:
各种原因导致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肺脑复苏后。
收入指征:心跳、呼吸骤停需行心肺脑复苏或复苏后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神志等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监护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意识障碍、脓毒血症、低血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休克
收入指征:
1.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原收缩压降低30%以上,并伴有下列四项中的二项:①意识障碍;②皮肤湿冷;③尿量减少,24h尿量<400ml或<17ml/h;④代谢性酸中毒。
2.各类休克,经扩容及初步治疗后,生命体征仍不平稳。
(三)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急性肺栓塞、急性支气管哮喘合并呼衰、哮喘持续状态、慢支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ARDS、格林巴利需呼吸机支持。
收入指征:
1.临床有呼吸困难或紫绀的急性发作,经吸氧后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善。
2.血气分析有下列任何一项异常者:①PaO2<60mmHg;②PaCO2>50mmHg;③SpO2<90%。
3.慢性呼吸功能失代偿,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者。
(四)急性心功能不全
收入指征: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急性左心功能不全;②急性心源性肺水肿;③心源性休克;④急性心包填塞。
(五)急性心肌梗死
收入指征:急性心肌梗死。
(六)严重心律失常
收入指征:临床上有症状并伴有显著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各种心律失常。
(七)高血压危象
收入指征:各期高血压或急进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急剧性升高,出现以下临床表现:①面色苍白或皮肤潮红、口干、出汗。②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③气急,心悸,胸闷,胸痛。④尿频,尿少,尿中出现蛋白和红细胞。⑤眼底检查见小动脉痉挛、渗出及出血。
(八)急性肾功能不全
收入指征:有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病因,并有下列临床表现者:①24h尿量<400ml或<17ml/h,或无尿;②血清钾>6.0mmol/L,心电图出现T波高尖等高血钾表现;③血肌酐、尿素氮急剧增高。
(九)大出血
收入指征:各种疾病引起的严重急性出血并发症: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或颅内出血等。
1.消化道出血:突发大量呕血或便血,或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
2.咯血引起突发窒息或呼吸困难、紫绀等危重症状。
3.其它原发疾病引起的急性出血,伴有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十)危重创伤、多发伤
收入指征:
1.危重创伤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危重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收缩压<80mmHg;②有窒息史,呼吸异常,需手术开放气道或机械通气;③有心脏骤停者;④脑外伤格拉斯哥积分(Gtassgow coma scale,GCS)<8,有瞳孔散大,或仍表现为意识障碍者;⑤伴有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2.多发伤。
(十一)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l.高钾血症
收入指征:血清钾>6.0mmol/L,ECG示T波高尖、传导阻滞、QRS波增宽、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经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
2.低钾血症
收入指征:血清钾<3.0mmol/L(周期性麻痹除外),同时伴有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Q-T间期延长和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等ECG变化,经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
3.高钠血症
收入指征:血清钠>150mmol/L,伴烦躁、谵妄或昏迷等经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
4.低钠血症
收入指征:血清钠<130mmol/L,淡漠、嗜睡或昏迷等经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
5.其他如低镁血症(<0.75mmol/L)、高镁血症(>2.0mmol/L)、低钙血症(<2.2mmol/L。)、高钙血症(>2.75mmol/L,),多表现为神经肌肉系统症状,以及相应的ECG改变,常由内分泌、肿瘤、胰腺疾病等引起,出入ICU指征应结合原发病决定。
6.酸碱失衡
收入指征:单纯性酸碱失衡(pH值<7.30或>7.50),双重性或三重性酸碱失衡,或需用机通气治疗者。
(十二)急性中毒
收入指征: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危急重症(一氧化碳、化学毒物、农药、药物、食物、酒精等中毒史,并且出现下列各系统症状体征之一者:①神经系统:昏迷、谵妄、惊厥、瘫痪。②呼吸系统:呼吸肌麻痹需用机械通气,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衰竭。③循环系统: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休克,心肌损伤。④泌尿系统:急性肾功能衰竭。⑤血液系统:溶血,急性粒细胞缺乏,严重出血。
(十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收入指征:符合MODS、MOF诊断标准。
(十四)其他
收入指征:电击伤、溺水、自缢、中暑、妊娠中毒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甲状机能亢进危象、甲状腺机能减退危象、肾上腺危象、非酮症性昏迷、酮症酸中毒、急性重症胰腺炎等需入ICU监护治疗。
(十五)小儿科参照“大内科”标准执行。
二、手术科室系统:
(一)口腔科:
1、上颌窦根治术后
2、舌癌术后
3、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联合根治及各种皮瓣修复术后
4、腭裂修补术后
5、上下颌骨骨折固定术后
6、口腔颌面部严重外伤危及生命的抢救术后
7、伴有全身严重性器质性疾病的手术术后
8、新开展的重大手术术后
9、其他需要全麻的手术术后
(二)耳鼻喉科:
1、喉切除术及发音重建术术后、喉部分切除术后
2、喉及气管狭窄成形术后、鼻成形术(全麻)术后
3、鼻窦内窥镜手术(全麻)术后
4、鼻咽癌手术术后
5、外、中耳癌根治术术后
6、新开展的各种手术术后
7、其他需要全麻的手术术后
(三)眼科:
1、眶部肿瘤摘除术后
2、其他需要全麻的手术术后
(四)神经外科:
1、各种颅内肿瘤手术术后
2、各种自发性脑出血、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
3、各种脑挫裂伤脑疝去骨瓣减压术后
4、颅骨修补(全麻)术后
5、各种脑积水分流术后、脑积水脑室外引流(全麻)术后
6、严重颅脑损伤及复合伤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监护或呼吸器支持者
7、颅脑外伤或者肿瘤术后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8、脊髓肿瘤术术后
(五)胸外科:
1、各种心脏手术术后
2、纵隔肿瘤切除术后
3、食管癌根治术后、贲门及食管下段肿瘤切除术后
4、肺癌术后
5、全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全肺及肺叶切除术后、肺楔形切除术后、肺大泡切除术后
6、膈肌破裂修补术、肺破裂修补术、心脏破裂修补术后
7、血气胸开胸控查术后
8、贲门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后
9、食管憩室切除术后、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后
10、其他开胸手术
(六)普外科:
1、胰腺癌根治术后、胰腺的其他手术术后
2、肝脏肿瘤左、右半肝切除术后、肝脏外伤术后、肝脓肿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术后
3、胆道癌根治术、复杂的胆道再次手术、胆囊胆总管的相关手术后
4、胃部及十二指肠手术后、肠切除术后
5、直、结肠癌根治术后
6、脾脏外伤、脾肿瘤、脾功能亢进脾脏切除术后
7、门静脉高压的各类分流术及断流术术后
8、胸、腹联合损伤的救治手术、腹部损伤剖腹探查术术后
9、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廓清术、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后、甲亢术后
10、乳腺癌根治术后
11、腹腔镜的诊疗手术术后
(七)泌尿外科:
1、各种肾上腺手术术后
2、涉及肾主要血管的手术后
3、肾癌根治术、肾切除术、肾结石手术、肾破裂手术后
4、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输尿管的其他手术后
5、全膀胱切除+肠道尿流分流手术后
6、前列腺癌根治术、前列腺摘除术后
7、经膀胱镜复杂性手术、经腹腔镜手术后
8、膀胱癌手术后
(八)骨科:
1、全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及返修术(膝、髋、肩、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后
2、骨关节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或截肢术后
3、脊椎前路手术(颈、胸、腰)、上颈椎后路手术后
4、脊柱侧弯矫形术、驼背矫正术后
5、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后
6、半骨盆切除术、骨盆复杂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
7、脊柱后路椎板减压及椎弓根内固定的应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胸椎管狭窄减压术后
8、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摘除术(包括常规手术及椎间盘镜)后(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根据情况定)
9、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
10、其他需要全麻的手术或者病情较复杂较严重的手术后、颈髓损伤需要呼吸功能支持者
(九)妇产科:
1、子宫体癌根治术、宫颈癌根治术、盆腔清扫术后
2、卵巢癌根治术后
3、腹腔镜诊断与经腹腔镜手术后
4、各种子宫切除术后
5、有严重合并症、并发症的产科及妇科各种手术后
6、宫外孕手术(全麻)术后
7、产后大量出血(DIC)、羊水栓塞
8、巨大卵巢囊肿手术(全麻)后
三、手术科室的其他情况:
1、高风险手术、其它原有较严重基础疾病
2、年龄>70岁以上三类以上手术
3、所有全麻手术
4、各种术中麻醉不稳定或有并发症的手术
5、各种新开展手术
四、其他相关规定:
1、科室的病人病情特殊希望入住ICU者,请与ICU联系后定。
2、从其他科室转入ICU的病人,原床位医生及其上级医生必须每日早上去查房一次,全天候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ICU值班医师白班必须床头观察病情,如果有病情变化随时与原科室联系处理。
3、各科符合收住标准的病人必须及时收住ICU。
4、出现以上未涵盖的特殊情况及时向医务处报告。
某某某某医院 二〇一四年十月
第四篇:ICU建设标准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引言】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
(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ICU的人员配备】
(一)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ICU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二)ICU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3 : 1以上。
(三)ICU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
【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
(一)ICU医师应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以胜任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监测与治疗的要求。
(二)ICU医师应经过规范化的相关学科轮转培训。
(三)ICU医师必须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
(四)ICU医师应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1)复苏;(2)休克;(3)呼吸功能衰竭;(4)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5)急性肾功能不全;(6)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7)严重肝功能障碍;(8)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9)急性凝血功能障碍;(10)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11)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2)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13)镇静与镇痛;(14)严重感染;(1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16)免疫功能紊乱。
(五)ICU医师除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1)心肺复苏术;(2)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3)机械通气技术;(4)纤维支气管镜技术;(5)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6)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7)胸穿、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8)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9)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10)持续血液净化技术;(11)疾病危重程度评估方法。
(六)ICU医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省级或省级以上重症医学相关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的学习,不断加强知识更新。
(七)ICU护士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重症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经过专科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
【ICU的医疗管理】
(一)ICU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诊疗常规。除执行政府和医院临床医疗的各种制度外,应该制订以下符合ICU相关工作特征的制度,以保证ICU的工作质量:(1)医疗质量控制制度;(2)临床诊疗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3)患者转入、转出ICU制度;(4)抗生素使用制度;(5)血液与血液制品使用制度;(6)抢救设备操作、管理制度;(7)特殊药品管理制度;(8)院内感染控制制度;(9)不良医疗事件防范与报告制度;(10)疑难重症患者会诊制度;(11)医患沟通制度;(12)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二)ICU的患者由ICU医生负责管理。患者的相关专科情况,ICU医生应该与专科医生共同协商处理。
(三)ICU的收治范围:
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ICU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4、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ICU的监护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范围。
【ICU病房建设标准】
(一)ICU应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考虑以下因素: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
(二)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M;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M。每个ICU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据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2间。鼓励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三)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属接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积之比应达到1.5:1以上。
(四)ICU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五)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六)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七)ICU病房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八)ICU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通道。
(九)除了患者的呼叫信号、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电话铃声、打印机等仪器发出的声音等均属于ICU的噪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这些声音应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的水平。根据国际噪音协会的建议,ICU白天的噪音最好不要超过45分贝(A),傍晚40分贝(A),夜晚20分贝(A)。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十)ICU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
【ICU必配设备】
(一)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医疗用电
22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ICU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ICU最好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最好每个电路插座都在主面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
(二)应配备适合ICU使用的病床,配备防褥疮床垫。
(三)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ICU单元至少配备便携式监护仪1台。
(四)三级医院的ICU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二级医院的ICU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呼吸机。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ICU单元至少应有便携式呼吸机1台。
(五)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其中微量注射泵每床2套以上。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六)其他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血液净化仪、连续性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体外起搏器、纤维支气管镜、电子升降温设备等。
(七)医院或ICU必须有足够的设备,随时为ICU提供床旁B超、X光、生化和细菌学等检查。
【ICU选配设备】
除上述必配设备外,有条件者,视需要可选配以下设备:
(一)简易生化仪和乳酸分析仪。
(二)闭路电视探视系统,每床一个成像探头。
(三)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
(四)输液加温设备。
(五)胃粘膜二氧化碳张力与pHi测定仪。
(六)呼气末二氧化碳、代谢等监测设备。
(七)体外膜肺(ECMO)。
(八)床边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设备。
(九)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左心辅助循环装置。
(十)防止下肢DVT发生的反搏处理仪器。
(十一)胸部震荡排痰装置。
第五篇:icu标准预防措施1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院感知识学习记录
日
期:2015-1-1
地
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
讲课人:蒲学明
课
题:标准预防措施 内
容: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 护目镜、防护面罩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四)适时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脱下隔离衣后,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封口,贴标识送清洗消毒后备用。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
(五)防水围裙的使用
1、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2、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六)安全注射
1、使用过的针具和注射器应及时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2、锐器使用后放置于锐器盒中,在容器3/4满将其封口。
3、禁止用双手回帽。免疫注射时使用自动销毁式注射器。
4、任何锐器不能两人同时触摸;避免手术中经手传播锐器。
(七)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应正确处理。物体表面、环境、衣物按规定进行消毒。
(八)医疗废物应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隔离预防原则: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预防措施。
2、隔离病室或患者床头应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隔离。
3、经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如科室或医院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定点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如条件限制,可考虑将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病人安置在同房间,床间距宜大于0.8m。
4、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5、加强隔离病室空气、物表的清洁消毒。物体表面应每日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6、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二、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
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包括开放性或活动性肺结核、麻疹、风疹和水痘等疾病。
1、实施标准预防。
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4、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5、应严格空气消毒。
三、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
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主要有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1、实施标准预防。
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保持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6、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四、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1、实施标准预防。
2、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教育患者在活动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到其他病人和物体的机会。
3、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4、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5、一般的医疗器械应专人使用,即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如果必须与其他病人共用器械,其他病人使用该器械前必须经过相应的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五、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隔离预防
1、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医院专门的培训,方可进入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工作。
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人员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
3、限制患者在病区内随意走动,离开病房时应戴外科口罩。
4、患者安置于通风良好的病室内。
5、减少转运,如需转运,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6、严格限制探视者。
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
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其他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检出带菌者。加强对MRSA易感者的检查,如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长期住院及老年患者,危重症者、新生儿等。
2、检验科一旦发现MRSA或其他多重耐药菌,及时向临床科室和院感办报告,以便及采取隔离措施。
3、对MRSA感染或定植携带者进行单间隔离,或将同类病人隔离于同一病房。
4、限制减少人员出入,诊疗护理人员尽量固定。
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脱 去手套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时应戴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6、诊疗、护理用具
(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尽量固定专用,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7、医疗仪器、器具污染或可疑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桌面、窗台、床架等物体表面,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抹布使用后消毒。
8、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后可解除隔离。
9、接触隔离后或患者出院后进行床单位消毒。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预防控制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检出带菌者。加强对VRE易感者的检查,如近期使用广谱抗菌或万古霉素治疗者、长期住院的患者,危重症者、免疫抑制病人等。
2、检验科一旦发现VRE,及时向临床科室和院感办报告,以便控制感染和隔离治疗。
3、对VRE感染或定植携带者必须进行单间隔离。
4、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和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应戴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罩。接触患者时穿戴一次性隔离衣。
6、诊疗护理仪器、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固定专用,每天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消毒,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7、桌面、窗台、床架等物体表面,每天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抹布使用后消毒。
8、患者出院后必须对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生活用品经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
9、患者产生的所有废物包括生活垃圾,按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废进行处理。
10、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产褥感染的预防
1、保持待产室、产房环境清洁,空气、物表按规定处理。助产前后对室内空气、物表
进行消毒。
2、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专用工作衣、鞋、帽和口罩,离开产房时脱去专用着装或 更换外出服。
3、助产中,避免或减少人员活动。
4、接产中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程序,戴无 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助产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5、缝合切口前,应更换新的无菌手套。
6、疑有宫腔感染时,应立即留取标本培养以便指导产后或术后抗生素使用。
7、注意避免胎膜早破,产程异常者应及早处理,避免滞产、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等引 起感染的诱因。
8、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肛诊和阴道检查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9、产后注意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尽量早期下床,以使恶露尽早排除。
10、必要时合理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1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及时治疗外阴炎及宫颈炎等慢性疾病和并发症。
12、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产房产生的医废每台清理、及时转运。新生儿脐炎的预防
1、断脐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处理脐带前,应更换新的无菌手套,新生儿断脐器械其他助产器械不得混用。
2、脐部用碘伏消毒液进行消毒。
3、保持新生儿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不要让尿布覆盖脐部。
4、脐部护理时,如果有结痂形成,涂擦酒精时应将结痂掀起,从内向外涂擦,保持脐部干燥。
5、加强手卫生工作。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
新生儿脓疱疹的预防
1、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尽量每天洗澡,更换内衣。
2、保护新生儿的皮肤不受损伤,衣服、尿布和被褥要柔软。
3、护理新生儿时动作要轻,勤给新生儿剪指甲,以免抓伤表皮。
4、避免新生儿与有皮肤感染病的人接触。
5、护理新生儿前后要认真洗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沐浴用品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