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安排意见
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安排意见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傅文才
(2009年11月3日)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开展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的具体安排讲几点意见。一会儿,恩华副省长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一、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紧迫感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整个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云川书记、春华省长、恩华副省长等省领导多次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今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为切实将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开展了 一系列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在搞好高校毕业生供需对接、就业指导、政策宣传等工作基础上,组织实施了“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面向基层的就业项目,完善了待遇支付、参加社保、期满就业等配套政策。启动了“创业导航行动”,组织创业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36场次,启动了“就业见习计划”,目前已征集见习岗位近4万个,全年计划安排3万余名高校毕业生见习。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下基层、摸实情、办实事、促就业”调研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人员,逐户逐人建档立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春风送岗位活动,促使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应当说,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但我们也要看到,我省劳动力供过于求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加上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尚未结束,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仅靠他们自己寻找就业岗位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一些困难家庭毕业生,以及因所学专业、自身条件等因素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尤为突出。据统计,目前全省约有15万高校毕业生未实现稳定就业,这里面包括2008年11月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时推算出的8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今年截止到9月底未签订就业协议的近7万毕业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创造性地做好工作。
二、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做实做细
省政府决定,从今年11月份开始,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较稳定就业。这次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的目标包括:一是对全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逐个调查摸底,做到一人一卡,建立专门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切实搞清他们的真实就业失业状况和就业意向。二是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未就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帮扶措施,确保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或积极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去。
这次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分6个步骤进行:
(一)动员部署。今天省政府召开这次动员会,就是统一思想,明确责任,部署工作。会后,各市要抓紧进行安排部署,尽快开展工作。
(二)调查摸底。从11月5日至30日,集中一个月时间,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中未落实用人单位的毕业生为重点,开展调查摸底。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进行核查。会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将把毕业生未办理就业手续的相关数据按生源地通报给各地,由各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人事部门进行逐人核查。二是组织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利用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这一平台进行登记,并填写《河北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协调有关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发布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公告和宣传相关政策,使未就业毕业生充分了解登记地点、登记意图,明白就业政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登记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省厅将在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等媒体刊登公告,请各市将申报地点、联系方式本周内报省厅人力资源市场处统一向外发布。各市要尽快明确新闻媒体刊登公告,告知本市及各县(市、区)申报部门和联系电话。为确保公告准确有效,省厅将统一公告相关内容。三是入户走访。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利用去年11月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和今年初开展的“下基层、摸实情、办实事、促就业”活动的成果,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集中座谈、信函通知等形式,对辖区内摸排统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摸清他们的就业情况,掌握就业意向,建立专门档案。
我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比较全面、详细地记录了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核查未就业毕业生的情况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主要记录正式办理就业报到证的毕业生情况,对于一些毕业后外出打工、灵活就业或不稳定就业的毕业生情况未作登记,因此需要采取毕业生求职登记和走家串户回访等调查方式对相关数据予以补充。请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充分认识调查摸底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好相关活动,全面准确的摸清未就业毕业生情况。整个调查工作由各市政府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还没有整合到位的市,由人事局负责。人事、劳动保障局分设的县(市、区),由于人事部门没有乡镇(社区)基层服务机构,入户走访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情况由人事部门统一汇总上报。
为做好这次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我们设计了三张调查统计表:一是《河北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登记表》,这个表要做到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手一表,登记的基本信息包括:本人毕业时间及院校、所学专业、报到地址、生源地、联系方式等。调查的信息包括:本人的就业状况、未就业主要原因、是否登记失业、就业地点和工资待遇要求、对政府就业服务的需求以及是否愿意参加就业见习等。通过填写这张表,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做到“四清”,即:个人情况清、家庭状况清、就业状况清、择业愿望清。二是《河北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统计汇总表》,这个表要求 以县(市、区)为单位对第一张表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总,以设区市为单位统一上报。三是《河北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统计表》,这个表主要是按地区、按学历分别统计2008年以前、2008年、2009年毕业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通过这张表,要摸清历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摸清学历分布和地域分布情况。
(三)汇总分析。对调查摸底情况,由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逐级汇总、梳理、分析确认后,于12月5日前报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征集岗位。11月15日到12月底,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在全省征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见习岗位。一是就业岗位。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大力收集用人岗位信息作为就业援助工作的重点,采取机关事业单位征集一批,动员企业挤出一批,各类项目开发一批等多种方式,征集一批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二是见习岗位。目前,我省开展的就业见习计划活动,已面向社会各类用人单位征集见习岗位近4万个。要搞好已征集岗位的筛选,组织好与高校毕业生的对接。三是公益性岗位。各地要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形成一定规模的岗位储备,及时安置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托底安置。
(五)供需对接。12月10日到明年1月底,各地要将征集到的就业和见习岗位通过适当形式向社会发布,通过各 种就业服务帮扶措施和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毕业生与岗位对接。一是各地组织不同形式的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促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有效对接。二是在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设专门窗口,随时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岗位对接服务。三是通过多种途径发布见习岗位信息,组织有见习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参加见习活动,并同时落实见习期间的基本生活补助。四是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实行“一对一”帮扶,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并通过公益性岗位等措施进行托底安置。
(六)总结表彰。各设区市要在2010年2月5日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行动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采取适当形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三、协调联动,合力推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是省政府针对我省当前就业形势,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出的一项重要安排,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涉及面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主动搞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一)加强领导,周密组织。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推进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要加强工作督导和调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为落实用人单位的毕业生及时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对接收毕业生数量较多的单位实行上门办理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等就业手续,确保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搞好宣传,正确引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就业政策特别是应对当前形势所采取的积极就业政策,使广大高校毕业生了解政策、熟悉政策,充分享受政策。要大力宣传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以及各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要搞好正面宣传,引导高校毕业生正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念,鼓励他们勇于创业,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就业;鼓励他们到基层就业,在艰苦岗位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
(三)主动协凋,形成合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调动各成员单位在落实政策、开发岗位、就业援助等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
第二篇: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关于做好我市***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我市年共有普通高校、中专学校毕业生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专科毕业生人(),中专毕业生人()。今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年增长%,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根据人事部《关于做好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为做好全市年高校、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和指导思想
年我市高校、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仍然坚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和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方针,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今年是高校扩招以来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毕业生数量大幅度上升,就业压力很大。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全市各级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应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的有关文件精神,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
(一)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接收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我市生源及愿意来梧工作的外地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我市各级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用人单位吸纳毕业生可以进入人才市场,公开招聘,公平选人。
(二)积极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毕业生。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博士生、硕士生和大学本科毕业生到我市工作,对愿意来梧工作暂未落实单位的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采取“先接收后就业”的办法。重点满足我市支柱产业、重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对毕业生引进需求,优先保证我市各类外来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对毕业生的吸纳需求。
(三)我市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实行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为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各县(市)、乡(镇)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司法等执法部门新增人员,也应优先从高校毕业生中考试录用。
(四)根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从2003年开始,我市事业单位接收高校、中专学校毕业生按照“新人新办法”原则,全部实行聘用制。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并到人事部门办理合同鉴证手续。
(五)我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引进紧缺、对口专业的非本市生源专科、中专毕业生,仍采取“先聘用3年”的办法。毕业生的人事关系在聘用期间由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代理,毕业生在聘用单位服务满3年而单位继续留用的,可办理正式调(转)入手续。
(六)鼓励、支持毕业生到我市各类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引导和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支持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继续读书以及被国有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应在生源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申请办理人事代理。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其提供人事代理的有关服务如政策咨询、接转人事关系和党、团组织关系、管理人事档案、保留干部身份、计算工龄、转正定级定职、考核、出国(境)政审、代办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手续、代收代缴养老医疗保险金等。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府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
(七)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并做好到农村基层锻炼毕业生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参加社区、街道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以适应社区发展的新需要,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八)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编制范围内优先接收安排师范类毕业生。鼓励师范类毕业生到各类民办学校工作。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师范类饱和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跨行业就业或自主择业。
(九)妥善安置本市生源特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全市各企事业单位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和安置特困家庭毕业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就业主管部门可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按专业对口的原则下达指令性就业计划。各县(市)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本地特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十)对回到生源地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由生源地人事局出具证明,先予办理户口迁入手续,当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免费为其保管档案2年。其间,该类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择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免费为其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并帮助推荐就业,办理人事代理。
(十一)毕业生办理报到和人事代理的具体程序,按《高校、中专学校毕业生报到须知》和《毕业生办理人事代理须知》执行。经批准到我市工作的非本市生源毕业生,还须按有关规定办理调整、改派手续。
(十二)毕业生符合《***城市人口准入暂行办法》规定的,按此办法办理落户手续。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各部门、各单位应准确掌握本单位的人才需要情况,按要求及时上报大中专毕业生需求信息,大力支持和配合由人事部门主办的各类双向选择洽谈会。吸纳毕业生要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办法。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向毕业生收取不合理费用。各主管部门要加强所属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廉政建设,在选录毕业生的过程中增加透明度,防止以权谋私、“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为毕业生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择业环境。
(二)充分发挥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为毕业生就业接收提供全面、优质服务。要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主动进入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要积极动员、组织用人单位到人才市场摆摊设点,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招聘毕业生,真正做到就业市场“两个主体”到位。要全面掌握全市的毕业生需求信息,并通过报刊、网站等媒体公开发布,做好用人需求预测分析。要发动、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和人才交流大会,为供求双方提供更多的供需见面机会,努力提高成功率。要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求职登记、就业推荐以及人事档案管理、代办保险等“一条龙”服务。
(三)努力开拓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新业务,为毕业生挖掘更多的就业门路。要与外省经济较发达、人才吸纳量较大的地区加强联系,了解人才及劳力需求,通过开展人才输出、劳务输出等业务,鼓励和推荐在本地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到外省就业。
(四)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多渠道、多层次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及重点工程项目做出突出贡献的毕业生先进典型,要对其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对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典型,也要通过媒体宣传其创业之路,努力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各县(市)可根据本工作意见,结合县(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实施办法,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与援助活动计划
运河区高校毕业生
就业服务与援助系列活动计划
结合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为切实做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深入开展,运河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决定开展“运河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与援助活动”
一、活动目的:
结合当前形势,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开展针对性、实效性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提供就业、创业援助和政策帮扶,促进高校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
二、活动对象:
择业期内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
三、活动内容:
1、运河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与援助活动”启动仪式 时间:3月16日上午9点—10点
地点:运河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
主持人:刘永江 运河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局长 聘请:市局领导、区委区政府领导
参加人员:全体高校毕业生约240人
启动仪式首先由市局领导、区委区政府领导讲话,最后由应届高校毕业生代表讲话。
2、运河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专家讲座
主持人:袁海林运河区就业服务局 局长
时间:3月16日上午10点—12点、下午2点至6点
地点:运河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
聘请专家:郭茹 人力资源管理高级顾问
参加人员:全体高校毕业生约240人
主要内容:结合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并针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心理、就业准备、就业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就业指导。
3、运河区见习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主持人:袁海林运河区就业服务局 局长
时间:3月17日上午8:30—12:00
地点:运河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
聘请:刘青山沧州市就业服务局社区协调科 科长
刘玮天津贻成集团金狮国际酒店 人力资源总监
参加人员:运河区申请见习岗位的高校毕业生146人
主要内容:⑴、8:30--9:00由刘青山科长讲解高校毕业生岗位见习相关规定、政策、目的及意义。
⑵、9:00--12:00由刘玮女士对见习高校毕业生在自我定位、端正就业心态、在见习单位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职业素质方面进行就业指导。
4、开展运河区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开班仪式
主持人:袁海林 运河区就业服务局 局长
时间:3月17日下午2:00—5:30
地点:运河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
聘请:杨维忠 沧州市就业服务局就业训练科 科长
曹淑立 沧州少年新闻学院 院长
参加人员:运河区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117人
主要内容:⑴、2:00—2:30由杨维忠科长讲解对创业的理解、创业相关政策及创业对于高校毕业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⑵、2:30—5:30由曹淑立院长向参训学员讲述个人成功创业经历及感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5、运河区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授课安排:
⑴、3月18日至20日将参训学员分成两个班,由创业培训师李红梅和柳凯各带一个班,系统讲授SYB创业培训理论课程。
⑵、3月21日参训学员做市场调查。
⑶、3月22日上午邀请运河区工商局杜革莉科长和运河区税务局郑科长讲解与创业有关的政策法规知识。
⑷、3月22日下午聘请沧州市创业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成员,创业指导专家张擎炬先生讲授创业指导知识。
⑸、3月23日参训学员做创业游戏,并由创业教师引导学员做创业计划书。
⑹、3月24日上午考试,成绩合格人员颁发《创业培训合格证书》。
6、运河区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对接会
时间: 3月26日上午9:00—11:30
地点:运河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
聘请:提供见习岗位的用工单位相关负责人
参加人员:运河区申请见习岗位的高校毕业生146人
运河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10年3月9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高校毕业生登记未就业(失业)可领取临时生活补助、大学毕业生见习补贴标准从15元/天提高至39元/天„„昨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广州大学生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预计今年在广州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将达15万至20万人。为了帮扶这20万人就业,《意见》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措施,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和扩大见习毕业生数量。
此外,《意见》在以往基础上扩大了可享受各项扶持政策的毕业生范围,除了入学前具有广州市户籍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广州市属普通高校毕业生也可享受同等扶持政策。会议提出,要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0%的目标落到实处。
困难家庭毕业生未就业当月可领取补助
《意见》提出,高校毕业生离校时仍未实现就业的,可到户籍所在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或公告服务机构免费办理未就业(失业)登记,领取生可按失业保险金标准按月领取临时生活补助,最长不超过6个月。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自登记未就业(失业)当月起即可按月申领临时生活补助,最长不超过6个月。
增加从基层工作大学生中招公务员比例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意见》明确,从今年起至2011年,每年招募1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广州市镇(街)农村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为两年,每人岗前培训补贴250元,市财政和接受“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区(县级市)财政分别给予每人每月生活补贴800元。同时,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招聘2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力争5年内实现全市“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市财政给予每位大学生村官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每年工作生活津贴5000元。
另外,从今年起,财政拨款的市、区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和市、区党政机关招公务员,从具有两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聘的比例分别不低于40%和33%,以后逐年增加比例。
第五篇:关于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关于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龙政综〔2009〕8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省、市属各企事业单位:
为做好2009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闽委办〔2005〕75号)以及省政府《关于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闽政〔2009〕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意见如下:
一、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2009年,我市高校毕业生生源数为19790人,比2008年增加1370人,其中本科以上毕业生9320人,专科毕业生10470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能力暂时减弱,沿海城市和外地用人单位对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需求锐减,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减少,预计回龙岩就业的人数约占本市生源数的40%左右,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今年共需在岩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量约1万人以上,比去年增加近50%。从近期我市组织的几场招聘会情况来看,参加招聘的单位数和单位提供的岗位数明显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压力和困难。
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保证,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各高校要深刻认识做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努力促进毕业生多就业、高就业。
二、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
(一)继续实施大学生就业项目拓展计划
2009年,我市市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在原招募计划的基础上增加35%,共计100人。市级“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享受生活补贴(含交通补贴)1200元/月,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住院医疗保险350元/年,其他有关待遇按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执行。其生活补贴按照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由市财政和毕业生服务所在县(市、区)财政各承担50%,其他部分由市财政支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将在派遣工作结束后,由市“三支一扶”办根据实际派遣人数统一到确定的保险公司办理。
(二)实施紧缺人才储备计划
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省、市属各企事业单位要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要在完成省下达招聘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农村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学类医生和县、乡农技推广人才等专项计划的同时,积极储备专业对口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今年,市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机构要在往年人才储备基础上,增加50名应届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作为储备对象,享受政府提供的生活补贴及相关待遇。
(三)实施企业就业毕业生加分措施
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下,凡到我市各类企业就业满2年以上且符合报考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笔试总分加3分,参加县(市、区)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笔试总分加5分。
(四)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
重点落实好助学贷款代偿、生活补贴、工龄计算、户口迁移、档案接转、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益保障、创业扶持,以及为参加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补充人员考试的毕业生加分等政策,为服务期满毕业生提供周到的就业服务。在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招考时,安排专门职位招收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市直党政机关招考公务员应安排70%的职位招录具有2年以上(含2年)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市直属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时,应主要面向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不得违法设置未就业或其他带有歧视性的限制条款。
(五)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乡镇、艰苦地区工作
对到乡镇(含乡镇、不含县城所在乡镇)以下卫生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按闽人发〔2007〕59号文的规定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级,转正定级后可向上浮动1级薪级工资;对到乡镇(含乡镇、不含县城所在乡镇)以下中小学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按闽人发〔2007〕92号的规定直接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级。
(六)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各级各部门要为到中小企业、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的毕业生,在落户和人事代理等方面提供方便。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需取消落户限制。企业吸纳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和扶持新兴服务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继续实施鼓励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的优惠政策。按照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由市、县(市、区)财政各自承担同级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岗毕业生生活补贴经费。其中,市直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岗的普通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由市财政给予3年内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补贴。
三、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一)继续落实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
1、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扶持政策。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机构3年内免费办理人事代理,提供落户服务。
2、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其他形式小额贷款贴息政策,贴息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并由当地财政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给予全额贴息。
(二)落实大学生“十百千万”创业助力计划
根据省政府规划,争取在我市建立1?-2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扶持5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为100名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组织1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的服务机构,由财政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
(三)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建设完善1-2个大学生(或留学人员)创业园,在用地、用房、办理营业证照等方面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支助服务。
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
(一)实施大学生就业见习计划
各级政府要发动企事业单位建立见习基地和提供见习岗位,组织毕业后未就业的毕业生参加见习活动。各级财政相应安排专项经费,为见习毕业生提供基本生活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龙岩生源高校毕业生在经批准设立的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中见习的,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见习补贴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补贴费用由见习单位负责50%,其余部分按隶属关系由市、县(区)政府负责支付。2009年我市省、市两级示范性见习基地争取达到12家,建立1所高校见习基地,组织1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活动。每年在市属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中征集300个见习岗位,县(市、区)各征集100个见习岗位,组织毕业生开展就业见习活动。
(二)实施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
积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已出台的就业援助办法,优先安排“双困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优先招募“双困毕业生”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各级政府要对回原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将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给予重点帮扶。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为“双困毕业生”建立专门台账,开展“一对一”就业服务,落实好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培训补贴、鉴定补贴等援助政策。各级政府所属人才中介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双困毕业生”全程提供就业援助。各高校要建立“双困毕业生”就业援助机制,并给予“双困毕业生”适当的求职补助。
(三)实施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计划
各高校要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组织专业技能不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到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毕业生可按规定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各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机构要积极配合各高校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类就业培训活动,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四)实施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计划
为促进毕业生多就业、高就业,今年市级人才市场应在7、8、9三个月组织举办“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开展毕业生就业的求职服务、见习服务、指导服务和援助服务等活动和举办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要举办1-2场大型的毕业生校园供需见面会。
五、充分挖掘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
(一)发挥政府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把增加毕业生就业岗位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保护和支持企业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1、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支持困难企业保留大学生技术骨干。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接收人员时,应优先考虑吸纳毕业生。
2、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和高校要积极聘用优秀毕业生,高校的科研专项可吸收毕业生参与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从项目经费中列支。各高校可安排科研助手岗位,聘用就业困难的应届毕业生,费用可从经费、科研项目经费等列支。
(二)开展“就业岗位大征集”活动
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和民间社团的作用,广泛挖掘和收集就业岗位信息;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大力挖掘毕业生就业岗位;各高校要把收集岗位信息作为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收集各行各业的岗位需求信息、就业信息,并及时汇总至市人事局,统一向社会发布。
六、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一)加大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力度
积极推进人才市场“四个一”工程项目建设,扩大现有市级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场所规模。
(二)广泛开展就业服务活动
多渠道、多形式举办专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和校园招聘会,继续办好春季、夏季全市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行业性、区域性公益专场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会,加大招聘会举办频率,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信息。2009年开始,政府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的各类面向毕业生的招聘活动,全部实行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免费入场,并为待就业2年内的毕业生提供免费档案保管和转递服务。各级财政对为待就业毕业生免费提供公共服务的人才中介机构给予专项补贴。
(三)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
加快实现县、市之间、高校间和校企间招聘求职信息共享。各级政府部门、人才中介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高校举办的各类招聘会的岗位需求信息和各项就业政策,要通过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应用系统及时汇总,由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和龙岩人才网对外统一发布。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和人才中介机构、各高校要统一就业信息数据标准,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各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机构要在办公场所设立专门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窗口,组建专门的就业推荐队伍为毕业生收集就业岗位信息,提供就业推荐服务和后续的人事代理服务。汇编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使每位高校毕业生了解最新就业政策。各高校要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人员和经费“三到位”,努力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各级共青团组织要进一步推进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青年创业见习基地等活动,切实服务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人事部门向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七、做好教育引导和安全稳定工作
(一)营造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
各级教育、人事等有关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重视和关心,发动社会各界关注就业,关爱毕业生,帮助毕业生树立就业信心。各高校要积极开展以当前就业形势教育为重点的就业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密切关注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地认清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二)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活动
由团市委牵头,市人事、教育、劳动保障和市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组成市级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团,赴市属各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讲。
(三)高度重视就业安全稳定工作
各地、各高校在预防群体性事件、保证招聘会安全、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等方面,要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及时排查并消除就业安全隐患,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四)加强就业形势研判与工作督查
2009年,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月报制度。各县(市、区)、各高校要在每月底前将本地、本校毕业生基本情况、用人需求情况、签约情况、招聘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就业状况预测和分析等报送市人事局汇总。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省、市政府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署,结合本意见精神,制订具体贯彻意见,并认真抓好落实。
龙岩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三月三十日
|关闭本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