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森林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13:4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省森林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省森林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陕西省森林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2-01-04 【生效日期】1982-01-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森林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1982年1月4日陕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森林保护

第三章 森林管理

第四章 造林育林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爱林护林,植树造林,是全省人民的光荣义务和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人民群众进行爱林护林的宣传教育,动员全省人民保护森林,发展林业。

第三条 第三条 森林资源包括林木、竹子、林地以及林区范围内的野生植物、动物。

森林按不同效益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四条 第四条 森林属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社员在房前屋后、自留山和生产队划定的地方种植的树木,永远归社员所有,允许继承。

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在自己用地和当地政府划定的地方种植的林木,归种植单位所有。

国家、集体、个人以及其他部门、单位的林木,经过清理登记,明确权属,由县或者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保障林木所有权不受侵犯。不准将国有林划给集体和非林业单位,不准将集体林划给个人,不准侵占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林木。

第五条 第五条 林业建设必须执行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强森林保护,大力植树造林,积极抚育改造,合理采伐利用。

第二章 森林保护

第六条 第六条 根据森林状况,划定林区县和林区社、队,作为重点保护地区。

林区县由省人民政府划定;林区社由地区行署(市人民政府)划定;林区队由县人民政府划定。

林区县和林区社、队实行以林为主,全面发展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要合理安排林区县和林区社、队的粮食购销任务。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林业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的林业建设事业。充实健全林业工作站,根据需要建立林业工作分站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省、地区(市)和森林面积较大的县,应当建立有林业、公安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护林防火指挥机构;建立健全林业公安、检察、法院机构。

行政区交界的林区,建立护林联防组织。通往林区的山口要道,由县人民政府设立护林检查站。

人民公社根据需要配备林业专职干部。

第八条 第八条 国营林业局、林场和林区社、队,应当建立群众性的基层护林组织,订立护林制度和护林公约;划定护林责任区,配备专职或兼职护林人员。

护林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护林政策;

(二)进行巡山检查;

(三)制止一切可能引起破坏森林的行为。

第九条 第九条 严禁毁林开荒,禁止陡坡开荒。已经垦种的,必须限期停耕还林。

第十条 第十条 严禁乱砍滥伐森林、树木。

林权有争议的,在纠纷解决之前,任何一方都不准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军事禁区和秦岭、巴山、关山、乔山、黄龙山五大山系主梁两侧各一公里范围内的森林,禁止采伐。

五大山系主梁两侧一公里以外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名胜古迹林、环境保护林、科学试验林以及公路、铁路、河流和渠道两侧的护路、护岸、护渠林木,只许抚育采伐、卫生采伐和更新采伐,不得皆伐。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林业管理单位要在林区修建护林防火设施,做好森林火灾预测预报,防止森林火灾,保障森林安全。

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五月底,为森林防火期。防火期内,必须加强火源管理,严格控制用火。

在林区进行生产需要用火的,必须经林业管理单位批准。

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必须立即组织力量,全力扑救。驻军和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大力支援。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各级林业行政部门和国营林业局、林场,要做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以及林木种苗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的病虫害传播和蔓延。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在珍贵、稀有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繁殖地区,由省人民政府划定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管理。未经管理单位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自然保护区从事生产和狩猎活动。

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必须严加管护,不得任意猎捕。不得在禁猎区、禁猎期狩猎,不得使用危害人畜安全和破坏动物资源的狩猎工具和方法。

严禁砍挖古老、珍贵、稀有的树木、植物。

第三章 森林管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国有林按山脉、水系和森林分布情况,设立国营林业局、林场,实行分级管理,建立严格的森林管护和生产责任制。国营林业局、林场的建立、撤销、合并和改变其经营区界,按规定报批。

未建立国营林场的国有林,由县林业行政部门设立管护站。零星小片的国有林,可委托社、队管护,签订合同,林权不变,收益分成。

国营林业局、林场根据需要,组织林区社、队参加各项林业生产活动,付给合理报酬。居住在国有林区而没有集体林的社、队,国营林场要在生产、生活用材方面予以照顾。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集体所有的林木,建立社队林场、专业队或包到户、包到劳,负责经营管理,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耕地上的零星树木,可以包给社员经营。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量。以国营林业局或林场、林区公社为单位计算,用材林的年采伐量,不得超过年生长量。全省木材生产计划,由省人民政府下达,各级不得层层加码,不准计划外采伐。

国有林的采伐,由国营林业局、林场根据国家计划,制定采伐作业设计,分别报省、地区(市)林业行政部门审批。社队集体和部门、单位采伐自有林木,要提出计划,报县(市、区)林业行政部门审批,发给采伐证。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林区木材及半成品由林业部门统一经营管理,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进入林区采伐、收购和加工。

供销、轻工、外贸、社队企业等部门需要的柴、炭、木柄、木棍、沙柳、扫帚、竹子及大宗木竹制品、半成品,均应纳入计划,由林业部门负责组织生产,提供货源。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严禁盗伐和非法贩运木材,严禁投机倒把活动。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运输木材、竹子和木竹制品、半成品出县的,必须有县林业行政部门发给的运输证明;出省的,必须有省林业行政部门发给的运输证明。国家计划调拨的木材,凭批准的调拨计划、运输计划、供货合同运输出境。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进入林区狩猎或从事林副业生产,由当地林业管理单位批准。进入林区的人员,必须遵守护林制度,不得毁坏林木,不得破坏资源。

国有林区的林副业生产,由林业部门统一管理。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建立林业基金制度。木材、竹子和林产品征收育林费,征收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林副产品按实际消耗量征收,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局、省林业局共同制定。

第四章 造林育林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十一岁的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每人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包栽包活,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它绿化任务。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限期绿化所属地区的宜林地和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实现《 森林法(试行)》要求的森林覆盖面积和绿化任务。

铁路、交通、水利、农垦等部门,要营造护路、护岸、护田林。煤炭、造纸和其他以木材为原料的企业,要建立原料林基地。烧柴困难的地方,要发展薪炭林。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城市、集镇,应当把植树绿化作为市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动群众种树、种草、种花,美化环境。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要带头绿化环境。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国营林业局、林场和社、队,在林木采伐后,应当以人工更新为主,于采伐当年或次年内及时更新。积极开展封山育林,进行次生林抚育改造和人工林抚育间伐,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扩大森林资源。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集体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林业行政部门给予表扬或奖励。

(一)连续三年以上无森林火灾,无乱砍滥伐,无毁林开荒的;

(二)在护林中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扑救森林火灾,制止乱砍滥伐,事迹突出的;

(三)育苗造林,封山育林,抚育林木成绩显著的;

(四)在林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中做出优异成绩的。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暂行办法的单位和个人,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毁坏“四旁”树木一棵要栽活三棵,或处以罚款。

(二)盗伐、滥伐、乱砍林木的,除追回木材外,并处以罚款;数量大,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烧毁森林、毁林开荒、毁林搞副业的,应分别情节,责令限期还林,赔偿损失,处以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四)乱捕滥猎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破坏珍禽珍兽和其他野生动物资源的,砍挖古老、珍贵、稀有的植物的,根据情节,处以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五)无证运输木材,拒绝检查,殴打护林人员、木材检查人员的,根据情节,除扣留木材外,分别给予罚款,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六)非法贩运木材,投机倒把,情节较轻的,没收木材,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非法进入林区收购、加工木竹及林副产品的,根据情节,没收木竹及产品,处以罚款。

(八)国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贪污受贿,使森林遭受破坏的,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分的,由林业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处理,追究刑事责任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暂行办法授权省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暂行办法和实际需要,可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陕西省印花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陕西省印花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文字号:陕地税发[2007]30号

各设区市、杨凌地方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陕西省印花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省局。

附件:

1、印花税应税凭证登记簿(略)

2、印花税核定征收通知书(略)

二00七年三月二日

陕西省印花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印花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印花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4]150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纳税人应加强印花税应税凭证的管理,统一设置《印花税应税凭证登记簿》(附件1),保证各类应税凭证及时、完整、准确地进行登记;应税凭证数量多或内部多个部门对外签定应税凭证的单位,要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应税凭证登记管理办法。有条件的纳税人应指定专门部门、专人负责应税凭证的管理。

印花税应税凭证应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保存十年。

第三条 同一种类应纳税凭证需频繁贴花的,纳税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采用按期汇总缴纳印花税的方式,汇总缴纳的期限为一个月。采用按期汇总缴纳方式的纳税人应事先告知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缴纳方式一经选定,一年内不得随意改变。纳税人应定期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报送汇总缴纳印花税情况报告。

第四条 根据《征管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和印花税税源特征,纳税人有下列情形的,由县级地方税务机关核定纳税人印花税计税依据:

(一)未按规定建立印花税应税凭证登记簿,或未如实登记和完整保存应税凭证的;

(二)拒不提供应税凭证或不如实提供应税凭证致使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

(三)采用按期汇总缴纳办法的,未按地方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报送汇总缴纳印花税情况报告,经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报告,逾期仍不报告的或地方税务机关在检查中发现纳税人有未按规定汇总缴纳印花税情况的。

第五条 地方税务机关核定征收印花税,应向纳税人下达《印花税核定征收通知书》(附件2)。纳税人对核定有异议的,可向上一级地方税务机关申请复议。

第六条 对实行核定征收印花税的纳税人,县级地方税务机关按下列标准核定计税依据:

(一)购销业务:

工业生产企业,按销售收入80-13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按照“购销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商业流通企业,按销售收入50-8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按照“购销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房地产业,按照销售收入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产权转移书据”税目征收印花税。

(二)加工承揽业务:按加工或承揽收入80-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加工承揽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三)建设工程勘查设计业务:按收取费用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建设工程勘查设计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四)建筑安装工程承包业务:按承包金额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五)财产租赁业务:按租赁金额80-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财产租赁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六)货物运输业务:按运输费用60-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货物运输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七)仓储保管业务:按保管费用80-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仓储保管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八)借(贷)款业务:按借(贷)款金额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借款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九)财产保险业务:按保费收入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财产保险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十)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业务:按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取得收入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技术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十一)产权转移业务:按取得收入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产权转移书据”税目征收印花税。

第七条 核定征收印花税的认定期限为两年。在此期间确有特殊原因需要重新认定的,可向县级地方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由县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八条 无论采取本办法规定的何种印花税缴纳方式,纳税期限均为一个月,纳税人应于次月十日前办理纳税申报,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第九条 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应逐步建立印花税基础资料库,包括:分行业印花税缴纳情况、分户纳税资料等,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型,保证核定征收的及时、准确、公平、合理。

第十条 各市地方税务机关可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细化行业分类,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局备案。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陕西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二○○七年四月一日起执行。

第三篇:陕西省印花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印花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印花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印花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4]150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纳税人应加强印花税应税凭证的管理,统一设置《印花税应税凭证登记簿》(附件1),保证各类应税凭证及时、完整、准确地进行登记;应税凭证数量多或内部多个部门对外签定应税凭证的单位,要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应税凭证登记管理办法。有条件的纳税人应指定专门部门、专人负责应税凭证的管理。

印花税应税凭证应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保存十年。

第三条 同一种类应纳税凭证需频繁贴花的,纳税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采用按期汇总缴纳印花税的方式,汇总缴纳的期限为一个月。采用按期汇总缴纳方式的纳税人应事先告知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缴纳方式一经选定,一年内不得随意改变。纳税人应定期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报送汇总缴纳印花税情况报告。

第四条

根据《征管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和印花税税源特征,纳税人有下列情形的,由县级地方税务机关核定纳税人印花税计税依据:

(一)未按规定建立印花税应税凭证登记簿,或未如实登记和完整保存应税凭证的;

(二)拒不提供应税凭证或不如实提供应税凭证致使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

(三)采用按期汇总缴纳办法的,未按地方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报送汇总缴纳印花税情况报告,经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报告,逾期仍不报告的或地方税务机关在检查中发现纳税人有未按规定汇总缴纳印花税情况的。

第五条

地方税务机关核定征收印花税,应向纳税人下达《印花税核定征收通知书》(附件2)。纳税人对核定有异议的,可向上一级地方税务机关申请复议。

第六条 对实行核定征收印花税的纳税人,县级地方税务机关按下列标准核定计税依据:

(一)购销业务:

工业生产企业,按销售收入80-13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按照“购销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商业流通企业,按销售收入50-8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按照“购销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房地产业,按照销售收入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产权转移书据”税目征收印花税。

(二)加工承揽业务:按加工或承揽收入80-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加工承揽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三)建设工程勘查设计业务:按收取费用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建设工程勘查设计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四)建筑安装工程承包业务:按承包金额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五)财产租赁业务:按租赁金额80-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财产租赁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六)货物运输业务:按运输费用60-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货物运输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七)仓储保管业务:按保管费用80-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仓储保管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八)借(贷)款业务:按借(贷)款金额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借款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九)财产保险业务:按保费收入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财产保险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十)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业务:按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取得收入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技术合同”税目征收印花税;

(十一)产权转移业务:按取得收入100%的比例核定计税依据,依照“产权转移书据”税目征收印花税。

第七条 核定征收印花税的认定期限为两年。在此期间确有特殊原因需要重新认定的,可向县级地方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由县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八条 无论采取本办法规定的何种印花税缴纳方式,纳税期限均为一个月,纳税人应于次月十日前办理纳税申报,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第九条

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应逐步建立印花税基础资料库,包括:分行业印花税缴纳情况、分户纳税资料等,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型,保证核定征收的及时、准确、公平、合理。

第十条

各市地方税务机关可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细化行业分类,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局备案。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陕西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二○○七年四月一日起执行。

第四篇:陕西省出版物印制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8-02-23 【生效日期】1988-02-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出版物印制管理暂行办法

(1988年2月23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出版物的印制管理,保证印刷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凡从事出版物印制的国营、集体和个人印刷(排版、制版、装订)厂(以下通称印刷厂),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中所指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含书籍、丛刊、画册、图片、年画、年历、挂历、年历卡和音像出版物的彩封、唱词、广告宣传画等)。

第三条 第三条 印刷厂不得承印非法出版物和进行非法印刷活动。承印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都要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正式出版物,是指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批准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和经省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报纸、期刊。

非正式出版物,是指非出版单位报经主管单位批准,并经县级以上(含县级)新闻出版(文化)行政管理机关核准并发给准印证,印制供内部使用的非营利性的资料性图书、报刊等。

非出版单位未经县以上(含县级)新闻出版(文化)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印制的和出版单位违反出版规定印制的各类图书、报刊等均为非法出版物。

第四条 第四条 省新闻出版局主管全省出版物的印制管理工作。地、市、县新闻出版(文化)行政管理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出版物印制管理工作。

各级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范围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印刷厂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 印刷单位的管理

第五条 第五条 凡申请从事印刷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由其主管部门批准,经所在地文化局和公安机关审查同意,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核准,发给营业执照后(承印报刊和图书的印刷厂还须取得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的印制许可证),方可开业。

第六条 第六条 凡申请从事印刷业的印刷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上级主管部门;

(二)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及懂政策、法律、熟悉业务技术的领导和专业人员;

(三)有固定的印刷场所和维持正常经营的流动资金;

(四)有保证出版物印制质量的设备和技术力量;

(五)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第七条 第七条 印刷厂改变字号名称、经营者住所、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项内容时,应申请变更登记。停业、歇业的,应及时办理注销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和扩大经营范围。

第三章 出版物印制管理

第八条 第八条 印刷厂在承印出版物时,应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承印本省出版社交印的出版物,必须有出版社出具的正式发排单、付印单。

(二)承印本省报刊社(编辑部)交印的报纸、期刊、必须有报刊社(编辑部)出具的报纸、期刊登记证。承印本省报纸、期刊的“增刊”、“增页”,必须有省新闻出版局的批件。

(三)承印本省音像出版单位音像出版物的内外彩封、唱词、广告宣传画,应收验音像出版单位的正式发排单和省音像管理部门的审批单。承印外省音像出版单位的上述出版物,还应收验陕西省音像管理部门的审批单。

(四)承印非出版单位交印的出版物,必须有县以上(含县级)新闻出版(文化)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准印证,准印证一次有效。

(五)承印外省的出版物,一律凭我省新闻出版局核发的准印证。

(六)承印带有商品广告的出版物,必须有我省新闻出版局的批件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发给的广告经营许可证。

(七)印刷厂必须在承印的出版物的版本记录页标明厂名、厂址,以及出版物印数、日期。以上批件、发排单、付印单、审批单、准印证、许可证必须是原件,复印件无效。

第九条 第九条 印刷厂对出版社、报社、期刊社(编辑部)等出版单位委印的图书、报刊和其他非出版单位委印的内部资料性图书、报刊等,不得擅自加印和销售。严禁盗印出版单位的出版物,自行发行销售。

对委印单位的出版物纸型、胶片、图版等,不得擅自转让和供给个人复制、印刷。

第十条 第十条 印刷厂不得承印以个人名义交印的出版物。严禁盗用国家出版单位名义或伪称出版单位搞非法出版活动。严禁承印走私入境的出版物。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除经有关部门批准指定的印刷厂和机关内部印刷厂外,其他印刷厂不得承印各种密级的文件和具有秘密性质的内部材料及重要会议文件等专用印件。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印刷厂遇有下列情况时,应主动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新闻出版(文化)和公安机关报告:

(一)伪造或仿制布告、护照、委任状、袖章、符号、胸章、工作证及各种票证和机关文件;

(二)印刷非法团体、机关的专用介绍信、信纸、信袋等;

(三)印刷反动、淫秽和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书刊宣传品;

(四)印刷未经批准的报刊、图书等。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营思想端正,遵纪守法,自觉抵制非法出版活动的印刷厂和个人,由出版(文化)行政机关给予表扬;对一贯遵守本办法并主动揭发检举或协助破获重大非法出版案件的单位和个人,由出版(文化)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奖励。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凡违反本办法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条规定之一者,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公安和新闻出版(文化)机关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下列处罚:

(一)批评教育;

(二)罚款;

(三)没收全部非法出版物和所有非法收入;

(四)责令停止营业:吊销营业执照或报刊、图书印刷许可证;

(五)追究印刷厂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以上处罚,可以并处。对从事非法出版活动情节恶劣,后果严重,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管理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严重失职、营私舞弊、收受贿赂或者侵害印刷厂的合法权益,由主管机关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印刷厂和个人对管理机关的处罚不服时,应当在收到处理通知后十五日内向其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由上一级机关作出裁决。不服裁决的,可在接到裁决书后十五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即生效。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在查处非法出版活动中依法收缴的罚没收入,全部上缴国库。查处单位办案费用补助,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按照规定专项核拨。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办法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与国家法律和政策相抵触的,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全省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的贷款行为,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风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本着“分级授权、落实责任、强化管理、控制大额、防范风险”的指导思想,结合我省信用社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各类贷款。

第三条 信用社发放贷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相关规章制度;应当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原则。

第四条 信用社发放贷款的借、贷双方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章 贷款范围、对象和比例

第五条 信用社应本着“立足社区,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为入股社员服务,为“三农”服务,为本社区服务。其贷款范围主要是在本辖区内,除社团贷款外不得发放跨区及异地贷款。

第六条 信用社贷款对象主要是本辖区内的入股社员、农户、个体工商户、农业经济组织、涉农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

第七条 信用社不得向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行为的自然人和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不得向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和产业发放贷款。

第八条 信用社发放贷款额度界定以信用社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为依据,按资本充足率高低确定额度。

(一)资本充足率在8%(含8%)以上的,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30%;

(二)资本充足率在8%以下、4%(含4%)以上的,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20%;

(三)资本充足率在4%以下的,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10%。

第九条 对最大十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150%。第十条 信用社贷款总额原则上不超过存款总额的80%(剔除使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贷款部分)。

第十一条 信用社当年新增贷款中用于发放支农贷款的比2 例实行分类指导。

(一)农业县(区)信用社原则上不低于60%;

(二)城郊结合部信用社原则上不低于40%;

(三)城(市)区信用社原则上不低于15%。

第十二条 信用社对在其他信用社已有贷款的同一借款人或关联企业授信,要严格审查、审核,实施统一授信管理,防止多头贷款。

第三章 贷款种类、期限和利率

第十三条 信用社贷款按期限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是指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贷款。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

长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的贷款。第十四条 信用社贷款按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农户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企业贷款和其它贷款。

农户小额贷款和个体工商户贷款的具体管理分别按照《陕西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及创建信用村(镇)管理暂行办法》和《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个体工商户“信用共同体”小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执行。第十五条 信用社贷款按保证方式可分为质押担保贷款、抵押担保贷款和保证担保贷款。

第十六条 贷款期限由借、贷双方根据贷款用途、资金状况、资产转换周期等协商后合理确定。

第十七条 借款人申请贷款展期,应当在贷款到期日前20天内提出书面申请,经信用社和担保人同意,可以展期。信用社办理贷款展期须审查贷款所需的资产转换周期的变化原因和实际需要,并坚持审慎管理原则、合理确定贷款展期期限。短期贷款展期累计不超过原定期限;中期贷款展期累计不超过原定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累计不超过三年。

第十八条 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应在贷款合同中约定,并按合同约定执行;事先未约定的,应征得贷款人同意。

第十九条 信用社贷款利率和结息办法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贷款调查和审查

第二十条 借款人条件。

根据《贷款通则》及《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的有关要求和风险提示,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了登记或备案)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4 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借款人申请贷款,应当具备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效益、不挤占挪用信贷资金、恪守信用等基本条件,并且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第一还款来源充足,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原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清偿;没有清偿的,已经做了贷款人认可的偿还计划;

(二)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应当经过工商部门办理年检手续;

(三)已开立基本账户、结算帐户或一般存款账户;

(四)除国务院规定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累计额未超过净资产总额的50%;

(五)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率要符合贷款信用社的要求,一般应低于60%;

(六)申请中、长期贷款的,新建项目的企业法人所有者权益与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

第二十一条 借款人向信用社申请贷款时,根据《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中的相关要求,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借款申请书;

(二)借款人及担保人的基本情况;

(三)自然人必须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有关资信情况证明;

(四)法人、其它经济组织必须提供前三和前一月的财务报告(不足三年的,提供自成立以来的报表),其中报告必须经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部门或会计(审计)事务所审计;

(五)借款和担保企(事)业法人代码证(副本及影印件)、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及影印件)和年检证明、法人代表身份证及其必要的个人信息(历史背景、信用状况、道德品质、授信动机、管理水平等);

(六)借款和担保企业(其它经济组织)经税务部门年检合格的税务登记证明和近二年税务部门纳税证明材料复印件;

(七)借款人和担保人双方的验资报告、公司章程及贷款卡(证);

(八)抵押物(质押)清单、有处分权人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或保证人同意保证的有关证明文件、有法律效力的抵押物(质押物)评估报告;

(九)借款和担保企业董事会成员和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名单和签字样本等;

(十)若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合作或承包经营性质的企业或组织,要提供董事会或发包人同意申请贷款(授信)和提供担保的决议、文件或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或证明;

(十一)借款和担保企业现金流量预测及营运计划;

(十二)股东大会关于利润分配的决议;

(十三)借款(授信)由授权委托人办理的,需提供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

(十四)信用社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二条 受理借款人申请后,信用社授信人员根据《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中的相关要求和风险提示,应当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高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度。

第二十三条 信用社授信人员贷款审查应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提供的各类信息是否真实、有效;

(二)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主要通过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历史还款纪录等因素;

(三)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主要通过借款人的人员素质、劳动能力、经济实力、资金情况、履约记录、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等因素;

(四)担保的质量和法律效力。信用社在发放担保贷款时,应对保证人的担保资格、担保能力,抵(质)押物的权属和价值的真实性以及实现抵(质)押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必须按照《担保法》的规定,由信用社和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办理担保手续,需要办理登记的,应依法办理登记;需交付的,应依法交付;

(五)信用社发放企业贷款时,必须严格审查其是否在信用社开设有基本结算账户以及历史资金往来情况,掌握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

(六)信用社需发放项目贷款时,必须对项目立项的合法、合规性和项目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并要对项目贷款的可行性和风险预测进行评估论证;

(七)信用社向相关联的多个企业之一发放贷款时,应统一评估与借款人相关联的所有企业的资产负债、财务状况、对外担保以及关联企业之间的互保情况,集中控制风险。

第五章 贷款审批

第二十四条 根据分类指导、分级授权,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以“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求发展”为指导方针,信用社贷款均由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自主审批。

第二十五条 信用社企业贷款审批程序实行“审贷分离”制。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对企业贷款材料,首先由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查,业务部门经审查符合发放条件,提出书面审查结论后,转交风险部门审核,风险部门经审核没有问题的,签署审核结论,并退回业务部门按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表决,最后决定是否贷款。业务部门经审查不符合条件的贷款,要把材料及时退回企业,需补充完善的,应及时补充完善;风险部门经审核认为不该发放的贷款,应及时签署意见把材料退回业务部门处理,认为需要补充完善的,应及时反馈业务部门补充完善。

第二十六条 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应成立审贷委员会,人员由联社主任(行长)、主管业务副主任(副行长)、信贷、财务、风险、监察、稽核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任由联社主任(行长)担任。

第二十七条 审贷委员会主任组织召开贷款评审会,参会人员必须要超过审贷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对报批的贷款在听取情况介绍后,审贷委员会各成员应充分发表意见,明确表态,并实行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当会决定是否贷款,同意票数超过应参会成员的三分之二即为通过。

县(市、区)信用联社理事长,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对审贷委员会通过的贷款有一票否决权。

第二十八条 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辖内农村信用社或分支机构只直接办理农户小额贷款和个体工商户贷款等小额贷款业务,对其授权的具体标准由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在“分类指导、分级授权”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依据该农村信用社或分支机构的业务量大小、负责人和授信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高低、社区内服务对象的不同,本着审慎原则分别确定。

企业贷款业务由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直接 授理,辖内农村信用社或分支机构可推荐,但不能直接办理。

第二十九条 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审批贷款的最高额度必须严格按照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执行。

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如需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品适销对路、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发放超规定比例且额度较大的贷款时,可由借款人向当地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申请,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审查同意后,申请省联社组织发放社团贷款,具体操作办法按《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社团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 省联社对全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主要进行如下管理和指导:

一、为全省农村信用社提供国家信贷投放导向政策、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等信息;

二、及时规范全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发放程序及要素,设定全省农村信用社贷款投向范围;

三、对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的超比例、超权限和跨区域的贷款业务,按照《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授信业务复核工作暂行办法》进行复核。复核的具体范围是:

(一)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超过以下限额范围的贷款业务:

1、同一客户在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辖内贷款余额在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保10 证担保贷款:

(1)贷款项目属农业项目或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项目;(2)贷款项目本身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可观;(3)借款人及其关联企业确无可供抵、质押的有效资产;(4)保证人资产状况、赢利能力等实力表现明显优于借款人;(5)保证人与借款人无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关系,无明显的互保关系;

(6)保证人及其关联企业在信用社系统无不良贷款;

2、同一客户在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辖内抵押、质押贷款余额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抵(质)押贷款;

3、同一客户在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辖内保证担保、抵押、质押贷款合计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所有贷款;

4、对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辖内发放的同一客户保证担保贷款余额在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抵(质)押贷款余额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符合转贷条件的借新还旧贷款;

5、对超本办法第八、第九、第十条规定比例的贷款;

6、关联企业的贷款视同一个客户授信管理,超出上述限额的;

7、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差额部分视同贷款管理,超出上述限额的;

8、对大额贷款,原则上以抵押、质押为主,对保证担保贷款 必须从严审核(在满足本款第1项规定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受理),不得发放信用贷款。

(二)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的异地授信业务;

(三)对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难以把握,不能自主确定是否发放的贷款。

对上述授信业务的复核程序,按《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授信业务复核工作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组织全省农村信用社发放社团贷款。

第六章 贷款检查

第三十一条 信用社授信工作人员在贷款发放后要按照《贷款通则》和《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的有关规定定期做好“贷后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贷款的用途、效果等使用情况;借款人生产能力、产品销售等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借款人现金流量、收入等财务状况变化情况;借款人重大经营决策变化等影响贷款风险的其他情况。授信工作人员要对以上情况及时掌握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检查报告”形式向主管部门及主管领导汇报,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要在“检查报告”上签署处理意见。

第三十二条 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业务、12 风险部门对新发放的贷款要建立贷款管理台账。业务、风险、监察、稽核等相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对贷款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要做到对贷款风险和违规放贷等情况及时掌握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和违规处理。

第三十三条 各设区市办事处对本辖内各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发放的大额度贷款要建立管理台账,加强监控。同时每半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全辖范围的信贷检查。可采取互查的形式交流贷款管理经验,检查贷款管理漏洞,并采取措施及时化解信贷风险,对违规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责任处理。

第三十四条 省联社业务、风险、监察、稽核等相关部门每年至少要联合组织一次全省范围的信贷检查。重点对各设区市办事处、县(市、区)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的贷款管理、监督情况进行抽查,并对重大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省联社要对全省的大额贷款建立台账,对大的贷款风险进行监控。

第七章 贷款档案管理

第三十五条 信用社授信工作部门应加强贷款的档案管理。每笔借款自接受申请之时起就必须按户建立贷款档案,申请资料、调查报告、审批资料以及贷款合同、借据和贷后检查报告、余额对帐单、催收通知单等有关贷款发放、管理和收回的一切书面资料都必须入档管理。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稽核 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信用社贷款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凡因贷款档案管理不规范造成贷款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八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六条 信用社贷款管理责任制度是指对信用社发放的贷款,明确贷款管理责任人,由责任人负责贷款的管理和收回,贷款造成风险和损失的,根据责任人管理责任的大小,由责任人进行赔偿的制度。按照贷款种类和岗位职责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其具体的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按照《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责任制度》(暂行)执行。

(一)主任负责制。县(市、区)联社主任、农村合作银行行长,信用社主任(分支机构负责人)在分级经营管理的原则下,对全部贷款发放和收回负全部责任。

(二)授信工作岗位责任制。信用社将贷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岗位和个人,并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

(三)小额贷款独任负责制。是指授信工作人员在信用社授予的权限范围内所发放不需要经过集体研究审批的小额贷款(包括:信用、担保、联保、质抵押贷款),实行五包独任负责制,即包调查,包审批、包发放、包管理、包收回。

(四)大额贷款责任制。是指发放大额贷款时,在严格落实14 “三查”制度,实行审贷分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由调查岗、审查岗、决策岗等授信岗位人员共同分别承担管理责任。

(五)离职责任追究制。对授信工作人员离开岗位后,发现其在原任期间或原单位存在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贷款的,返回原单位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七条 对农户小额贷款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责任认定和追究由辖内农村信用社负责;对企业贷款相关责任认定和追究由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负责;对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高管人员的责任认定和追究由上级管理部门负责。

第九章 奖惩制度

第三十八条 为了充分体现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对贷款管理好、资产质量高、考评业绩突出的单位和授信工作人员应给予适当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各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结合实际,自行确定。

第三十九条 授信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通报批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形成不良信贷资产的,要离岗清收;触犯法律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不执行“三查”制度造成贷款损失的;

(二)对借款人的财务、资信等状况调查不真实,导致审查、审批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的;

(三)越权或变相越权审批信贷业务的;

(四)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的或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条件的;

前项关系人是指信用社的各级管理人员、授信工作人员和其近亲属及上述范围内人员投资办的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

(五)违规发放跨社区、异地贷款以及假名冒名贷款的;

(六)填写合同、借据和相关文件不规范的;

(七)对贷款的风险预警信号不及时上报处理,或措施不力,延误时机形成损失或对到、逾期贷款不及时催收失去法律诉讼时效的;

(八)随意提高或降低利率,不按有关规定收息或以贷收息的;

(九)不按规定管理信贷档案,导致贷款档案内容不完整或遗失的;

(十)上报虚假数据信息,导致管理部门决策失误的。第四十条 县(市、区)信用联社主任和主管主任,农村合作银行行长和主管行长,信用社主任和主管副主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通报批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触犯法律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不按照规章制度规定审查、审批贷款的;

(二)与借款人、担保人串通提供虚假材料,误导贷款调查16 的;

(三)对合同、借据等贷款凭证审查不实有明显遗露的;

(四)逆程序或变相逆程序审批贷款的;

(五)越权或变相越权审批贷款的;

(六)向不符合规定和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的;

(七)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条件优于其它借款人同类条件的;

(八)依据未经核实的信息审批发放贷款造成损失的;

(九)审批贷款时运用政策法律不当造成贷款损失的;

(十)审批没有经过调查的贷款;

(十一)对授信工作人员上报的风险贷款化解方案不及时处理,或措施不力延误时机形成损失的;

(十二)随意提高或降低利率,不按有关规定收息或以贷收息的;

(十三)对授信工作人员管理不力,不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的;

(十四)上报虚假数据信息,导致管理部门决策失误的。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四十二条 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可依据本办 法制订实施细则,并报各设区市办事处和省联社备案。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从发文之日起执行,此前有关办法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下载陕西省森林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省森林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陕西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根据《就业促进法》、《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等法律法......

    个体工商户税收征收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

    个体工商户税收征收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省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公平税负,维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促进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

    陕西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陕西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工作,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保障受教育者和幼儿园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幼......

    陕西省救灾扶贫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2-11-22 【生效日期】1992-11-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救灾扶贫周转金管理暂......

    陕西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人事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陕人发[2006]19号 2006年2......

    森林保护标语[精选合集]

    1、保护森林,就是在保护自己。2、保护森林,人人有责。3、保护森林,捍卫家园。4、保护地球上有限的森林资源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5、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一项基本国策6......

    2002年度森林保护工作总结

    2002年度森林保护工作总结 邵阳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科 2002年,我市的森保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森保工作以贯彻落实《森林病虫害防......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61号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 (陕人社发〔2013〕6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