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山地回忆测试(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3:2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语文山地回忆测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语文山地回忆测试》。

第一篇:高二语文山地回忆测试

《山地回忆》扩展练习

(一)一把炒米

(1)炊事班老班长和一个大个子战士,还有一个小个子战士;有一次作战中没有突围出去,与队伍失去了联系,被敌人围困在一个叫苇子沟的山上。

(2)已经第七天了。

(3)这七天,三人是靠吃野菜啃树皮活过来的。

(4)此时,三人都无力地靠在一棵粗壮的老榆树上,三人的目光都很贪婪地望着米袋里的那一把炒米。

(5)望着那一把炒米,老班长的喉蠕动了几下,小个子战士艰难地咽下唾沫,大个子战士的那张嘴很大地张着„„

(6)谁也没敢动那一把炒米,老班长有话:不到关键时刻,谁也不许动。这句话是昨天夜里老班长端着枪说的。

(7)昨夜里,老班长刚刚眯瞪,就被一阵撕扯声惊醒。老班长睁眼一看,见是大个子战士和小个子战士争夺米袋里的那一把炒米。

(8)老班长愤怒地抓过枪,拉上枪栓骂道:“妈个蛋,都给我住手!这米不到关键时刻谁也不能动,谁动我就崩了谁!”

(9)第八天夜里,夜色漆染一样的黑,老班长拿过那个米袋,走到大个子战士面前说:“你赶快把这把米嚼下去,趁今晚上没月亮,天黑突出去。我们在北面打枪把敌人吸引过来,你就在南面突围。突出去找到部队来救我们。”

(10)大个子战士激动地接过米袋,稍迟疑一下就把米抓到嘴边。小个子战士忽然冲上去,一把抢过米袋对老战士说:“还是叫我吃吧!我个子小,突围灵。”

(11)老班长被小个子战士的突然举动激怒了。他夺过米袋,一拳就打在小个子战士的鼻子上,骂道:“混帐小子,灵巧个屁,个子顶不住枪杆高!”

(12)小个子战士就不再言语,流着泪抹着鼻内流出的殷红的血。

(13)大个子战士狼吞虎咽地把那把米嚼了进去。

(14)突围开始。老班长和小个子战士在北面山坡上的一阵枪声把敌人吸引了过来。

(15)突围出去的大个子战士,回望着苇子沟的北山时,那里的枪声正一阵紧似一阵„„

(16)几天以后,大个子战士带着队伍来营救老班长和小个子战士时,却在苇子沟的北坡上,发现了老战士和小个子战士布满了弹孔的尸体。

(17)大个子战士痛悔地仰天长哭之后,和其他战士一起把二人的尸体掩埋在苇子沟的北山上。

(18)几十年过后,一个大个子将军来到苇子沟,在苇子沟的北山上,立下一块墓碑,上写:“革命烈士刘冬生父子之墓”。

1.三个战土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是为了突出什么?

2.小说安排了两个小战士两次“抢米”的细节,老班长的两次态度分别是怎样的?这两处细节描的作用是什么?

3.你认为文段(9)中的划线句子,是老班长说的真话吗?谈谈你的看法。

4.文段(12)中写小战士“流着泪”,结合全文思考一下,小战士为什么流泪?

5.你认为小说最为震撼我们的是第几段?结合全文,从结构上谈谈这一段的作用。

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和主题。

(二)彩蒲台的苇 孙犁

⑴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草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那么紧。人,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⑵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⑶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⑷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的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

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⑸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⑹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⑺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们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12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⑻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八路?”“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⑼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起沙着嗓子喊:“没有!”

⑽敌人杀死了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⑾“没有!”“没有!”

⑿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7.在第一自然段空格处补充上喻体,那一项更恰当()

A.好象生活在水里的鱼

B.好象生长在苇上的虫儿

C.好象飘荡在水上的船儿

D.好象寄生在苇里的鸟儿

8.第二自然段作者详细列举了各种苇的不同用途,是为了具体说明第一段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

A.水养活了苇草

B.人们依靠苇生活

C.这里到处是苇

D.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

9.第四自然段方格处缺一词语,应该是()

A.不只

B.不但

C.不会

D.不再

10.下面对第⑷段划线句子深刻含义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项()

A.它充满了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是抵抗日寇侵略的象征。

B.苇不单纯是好看,它还有各种用途,养活了生活在冀中的勤劳朴实的人民。

C.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

D.它之所以成为名胜,是因为它体现了冀中人民的坚韧不拔、不可征服的民族的精神,因而显得壮美。

11.第⑸段加点的“血液”一词在此有特定含义()

A.反抗斗争

B.坚强不屈

C.流血牺牲

D.英勇智慧

12.请简略回答“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这句话:⑴从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看,它起什么作用?⑵作者接下去并没有写“采蒲台的苇”,那么它有何深刻含义呢?

(1)(2)

13.根据上下文,回答“仇恨是一个┅┅一个”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14.这篇文章的题材裁是()

A.小说

B.报告文学

C.通讯

D.散文

【参考答案】1.“没有突围出去”“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被敌人围困”“七天,艰难咽下唾沫”“嘴很大地张着” 2.“谁动我就崩了谁”“一拳就打在小个子战士鼻子上”作用是为了表现老班长舍生忘死的无私形象。3.应该不是真话。老班长肯定知道自己和孩子等不到营救的那一刻。4.一是因为父亲打了他;二是对父亲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感到不理解、委屈。5.文章最后一段。这一出乎意料的情节出现,使上文老班长的种种行为有了感情基础,让人顿感老班长形象的高大。6.老班长舍弃自己儿子而把炒米和生的希望让给一个大个子战士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忘我的牺牲精神。

7、D

8、B

9、A

10、B

11、D

12、⑴引出下文。⑵这句话很自然地将文章从对苇的描述转入对人的赞美,并明确交代了写作目的,在人不在苇。(意近即可)

13、仇恨对敌人,爱对革命队伍,智慧是人民群众的。对采蒲台的革命人民的赞美,赞美他们的爱憎分明、勇敢机智。(意近即可)

14、A)

第二篇:《山地回忆》读后感

《山地回忆》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地回忆》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山地回忆》读后感1

《山地回忆》作为孙犁众多作品中的一个,并不是最具代表性的,但在当代文学的作品中,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短篇作品。它并没有像其他小说一样来直接描写革命,却通过主人公“我”最朴实的经历表现了军民之间关系的亲密。

这是一部回忆性的小说,整篇小说结构完整,思维缜密。回忆性小说往往分三个阶段来写:现在,过去,现在。其中第一个现在指的是引起回忆的事,“过去”指回忆的事,而第二个现在指回忆结束后的总结。孙犁的这部《山地回忆》便是采用了这种写法。

小说开篇便写到“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又因为“我们是老交情”,所以“我”决定在他“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而我想送的便是几尺布。由此便引出了后文我的回忆。

回忆的内容是我当年与农民一家和睦相处的事。从我与女孩在河边相识,通过谈话而成为朋友,然后到女孩家与他的家人认识,相处到我的离开。

小说的最后则是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

这一切发生的都很自然,让读者看不出一点的虚构成分,可见作者的功底深厚。

小说以布为线索贯穿全文,紧紧围绕布来写故事的发生发展。

小说开头写我想买几尺布,而我为什么偏偏想起买布来,便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下文。

小说虽是以阜平来的农民为开头与结尾的,但他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是他的女儿。

主人公我与女孩认识是在1941年的冬天的一个早晨,我在河边洗脸时,遇到了正在河边洗菜的女孩,一开始是因为他们站的位置而引起女孩的不满,后来他们便开始讨论起卫生问题。二人很谈得来,对对方都产生了好感。当女孩看到我没有穿袜子时,便问了原因,而当我说到“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去做呀”时,女孩说了“我给你做”,“你要是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而这也使我认识了女孩一家。

在部队在这里驻扎的日子里,我与农民一家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而小说的结尾又用我陪大伯买布作为结尾,首尾呼应,使得小说脉络清晰,结构严整。

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女孩很热心、善良,心眼也很好,从她为主人公做袜子这件事中便可以看出。女孩还很会说话,和主人公很合得来。同时,她还很勤劳、能干,愿意接触新事物,文中说主人公的袜子所用的布是女孩“纺了半年线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孩的勤劳的品质;而最后那句“还像小时候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则写出了女孩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喜爱。

小说并没有写太多回忆的事情,但仅仅是几件小事,却也足够让我们去体会其中的韵味。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八路军战士与群众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和睦场景,这体现了当时的写作特点,符合当时的写作要求。

整部小说笔调细腻柔和,语言简洁朴素,给人一种甜蜜、温馨、幸福的感觉,很符合回忆美好过往时的感觉。

通过这部小说,我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当代小说都是充满革命味道的,而这种接近人得心灵感受的小说是很受人欢迎的。

《山地回忆》读后感2

初识孙犁,是从初中时的课文《荷花淀》开始的。记忆里是茂盛的芦苇荡,善良勤劳的水生嫂。全文韵律充满着时代背景下的诗情画意,是一部典型的“诗体小说”。同样,他写于建国初期的《山地回忆》也是这样一部散发着茉莉清香的短篇小说。

1941年的中国,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和持续着的抗日战争,撕扯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肺。风云变幻的年代,人们的眼睛里充斥着的是枪林弹雨,炮火硝烟,鲜血与尸体。他们为保家卫国的好男儿唱起赞歌,将满腔的怒气喷向残暴的敌人。战争的记忆,残酷、血腥而悲痛。

然而,有这样一片领地,它独辟蹊径,写战争却不沉重,轻松却不轻浮。就像人们对他的普遍评价一样,他的小说风格清新明丽,如荷花少女般自然淡雅,他选取了战争大背景下的一个截面,将笔墨集中在冀中平原普通抗战军民在残酷的战争过程中的日常生活故事的描写上,展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他把人们习惯称之为“重大题材”的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合二为一,既描摹北方农村所经历的革命风云变幻,又抒写社会历史变迁。所形成的这一独特风格无疑使他在文学上的艺术造诣得到了提高。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孙犁的小说给人们带来一种心灵的超脱,让人们的思想不局促于生活的阴暗面,而是注意到黑暗背面的光亮。孙犁把笔触主要地放在了对真、善、美事物的表现和歌颂上面,把内心的对美的追逐以一种质朴真实的形态展现出来。宛如一抹冬日的阳光,在严寒下却让人们感受到温暖。

此外,这篇小说的一大语言特色是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看似简单的对话,却于嬉笑怒骂中表现出了抗战背景、人物个性与对抗战必胜的信心。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朴素自然但却秀美如兰。正是这平易单纯的文字底下所流淌出的的人性美、灵魂美和人情美,让我们倍感亲切,读来意味深长。

孙犁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他把和战争形成鲜明对比的劳动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体,用一句“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句看似强硬的话语引出妞儿这一在小说全篇都摇曳着缤纷色彩的女孩儿形象。

从“我”去河边洗脸,和妞儿拌嘴,妞儿给做袜子,跟妞儿一家熟络起来,到帮着妞儿的父亲长途贩运红枣,挣的钱又由妞儿做主买回一架纺车,她开始兴致勃勃地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没有气势磅礴的黄钟大吕,却能让读者不觉中爱上妞儿的热情、乐观、坚忍和执着,感受到无比真实的生活画面,体味到中国底层百姓小人物身上坚韧的生命力量。也正是他们,支撑起我们民族的脊梁,让捧读后的人们无不肃然起敬。

《山地回忆》结尾时,大伯要“我”多买点红色的布,回去妞儿可以做红旗。那代表家国的旗帜,是信仰!

第三篇:《山地回忆》读后感

《山地回忆》读后感

《山地回忆》作为孙犁众多作品中的一个,并不是最具代表性的,但在当代文学的作品中,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短篇作品。它并没有像其他小说一样来直接描写革命,却通过主人公“我”最朴实的经历表现了军民之间关系的亲密。

这是一部回忆性的小说,整篇小说结构完整,思维缜密。回忆性小说往往分三个阶段来写:现在,过去,现在。其中第一个现在指的是引起回忆的事,“过去”指回忆的事,而第二个现在指回忆结束后的总结。孙犁的这部《山地回忆》便是采用了这种写法。

小说开篇便写到“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又因为“我们是老交情”,所以“我”决定在他“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而我想送的便是几尺布。由此便引出了后文我的回忆。

回忆的内容是我当年与农民一家和睦相处的事。从我与女孩在河边相识,通过谈话而成为朋友,然后到女孩家与他的家人认识,相处到我的离开。

小说的最后则是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

这一切发生的都很自然,让读者看不出一点的虚构成分,可见作者的功底深厚。

小说以布为线索贯穿全文,紧紧围绕布来写故事的发生发展。

小说开头写我想买几尺布,而我为什么偏偏想起买布来,便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下文。

小说虽是以阜平来的农民为开头与结尾的,但他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是他的女儿。

主人公我与女孩认识是在1941年的冬天的一个早晨,我在河边洗脸时,遇到了正在河边洗菜的女孩,一开始是因为他们站的位置而引起女孩的不满,后来他们便开始讨论起卫生问题。二人很谈得来,对对方都产生了好感。当女孩看到我没有穿袜子时,便问了原因,而当我说到“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去做呀”时,女孩说了“我给你做”,“你要是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而这也使我认识了女孩一家。

在部队在这里驻扎的日子里,我与农民一家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而小说的结尾又用我陪大伯买布作为结尾,首尾呼应,使得小说脉络清晰,结构严整。

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女孩很热心、善良,心眼也很好,从她为主人公做袜子这件事中便可以看出。女孩还很会说话,和主人公很合得来。同时,她还很勤劳、能干,愿意接触新事物,文中说主人公的袜子所用的布是女孩“纺了半年线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女孩的勤劳的品质;而最后那句“还像小时候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则写出了女孩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喜爱。

小说并没有写太多回忆的事情,但仅仅是几件小事,却也足够让我们去体会其中的韵味。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八路军战士与群众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和睦场景,这体现了当时的写作特点,符合当时的写作要求。

整部小说笔调细腻柔和,语言简洁朴素,给人一种甜蜜、温馨、幸福的感觉,很符合回忆美好过往时的感觉。

通过这部小说,我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当代小说都是充满革命味道的,而这种接近人得心灵感受的小说是很受人欢迎的。

第四篇:山地回忆教案

《山地回忆》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二、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三、初步了解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

四、进行小说阅读的比较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想]

一、重视文本诵读。本文篇幅不长,可以花不多的时间,通过诵读,领会作品。

二、关于背景,可以在诵读作品后由学生提炼总结,借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阅读或诵读作品后,只须概括出,故事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是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即可,因为这两点是这篇小说人物形象产生的依据。

三、布置学生阅读孙犁的一些短篇小说和同时期其他作家创作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以“战争小说”和“抗战小说”为话题,进行比较鉴赏,从而总结孙犁作品的创作特色,也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作者和乡土文学。

二、分析妞儿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孙犁的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山地回忆》。料想大家经过预习后,会对这一定性表示惊奇,为什么呢?我想大家可能会觉得战争题材似乎不是这样写的。请大家一起来回忆,我们读过哪些战争题材的作品,这种题材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可能的答案有小说,电视,电影等等。特点无非是场面宏阔,炮火硝烟,残酷凄惨之类。)在众多的作家中,孙犁描写战争有他独到的视角,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作家的基本情况。

二、介绍孙犁及其作品

关于孙犁其人。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东辽村人。孙犁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任教,他在这里初步了解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创作题材和思想感情上都有所积累,白洋淀成为他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中人物故事的背景。1937年冬,他参加党领导的抗日运动,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39年,孙犁到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冀西山区的阜平城,在刚成立的晋察冀通讯社做通讯指导工作。1944年,孙犁到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学习和工作。1945年重返冀中参加土改。1949年后,到天津日报社工作。从1939年起,先后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后又创作了《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长、中篇小说。

关于孙犁作品。“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存在一条乡土文学的脉络。鲁迅先生最早即被称为乡土艺术家,他本人也曾从乡土文学的角度评述过文学研究会的一些青年小说家的作品,之后有更多人写出这类小说。他们主要写的是农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风土人情。例如鲁迅等人之写浙江,沈从文之写湘西,萧红萧军等人之写东北,以及蹇先艾之写贵州,废名之写湖北等等,留下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从这个意义上看,赵树理之写山西,孙犁之写河北,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物风情,继承了乡土文学的特点,进入这重要的传统。但他们又有较大的差别。上述乡土文学作家,当他们写作时,都已离开故乡,寓居各地,鲁迅先生曾将这种作品与“侨寓文学”相比。他们的作品也因之较多流露对故土的离愁别绪,怀念中还时感失落,鲁迅先生曾评述到蹇先艾“心曲的哀愁”,许钦文“无可奈何的悲愤”,还评述到萧军“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面前展开”的“作者的心理”。赵树理、孙犁等人就不同了,他们都身处故乡,生于斯、长于斯、生活战斗于斯,作品中自然表现出与上述作家完全不同的心情和精神。作为“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写作风格,对后来写作农村题材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孙犁的《山地回忆》这篇小说。

三、把握小说结构

小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是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至“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三部分(从“我洗过脸”至“纺,拐,浆,落,经,镶,织”),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第四部分(从“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至结束),写“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这篇小说不以情节曲折取胜,因而无须多加分析,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人物和语言。)

四、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女孩子,她没有姓名,她的父亲也只是称呼她“妞儿”,这是极为普通的称呼,几乎可以用在所有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孙犁小说常用的手法,例如《荷花淀》里的几位可爱的女子也大多没有姓名,这说明这个或这些美丽动人的人物,只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缩影,但她或她们又绝不是一个“集合概念”,而是一个或一些有着丰满形象的人物。我们从这篇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那位女孩子的形象。(启发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对其形象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这个女孩子有这样一些性格特征:

一是爽快率直,甚至还透着点泼辣。她在河边洗菜,“我”在她的上水洗脸,她就不高兴了。于是朝我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当她听到“我”的“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的辩解时,更加恼火了:“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不仅毫不让步,反而有些“得理不让人”了。这就是“我”和她的初次见面的情景,初看起来,这个女孩子简直太过厉害,很不友好,很快我们就发现不是这样,这只不过是她坦率的性格的自然外露而已,正如她的姥姥说的“她不会说话”(意思是不懂得婉转,没有世故)。这样写,也有点“欲扬先抑”的意思。

文中还多次写到女孩子的笑:“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等。她的笑是那样的开朗、无遮无挡,就像开在深山石崖上的山花,灿烂、自然。

二是质朴善良。这可以从她给“我”做袜子(使她的父亲没有袜子穿了),给“我”做好吃的(引起她父亲跟着“沾光”的议论)等情节中看出。

三是勤劳能干。她不仅会干一般的家务活计,任劳任怨,而且要强好胜,什么都想学会。她四天的功夫就用手工缝制出“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的袜子,有了织布机,她就很快地“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这最后几个动词,一字一顿,很有感染力,尽管中间有些工序我们难以确定其准确含义,但我们读后分明感受到她的勤劳和智慧,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啦,依旧“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总之,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我们可以知道,孙犁的小说,不论是写孩子、妇女,还是干部、战士,都始终洋溢着生活的深情,人的深情,主要表现为在浓厚时代气氛下人民大众与革命者之间的血肉情谊。孙犁理解这些,热爱这些,歌颂这些,他总是在生活之中,在人物之间,与他的形象共度艰辛,共享胜利。

五、布置作业 1 2小说《荷花淀》(见《语文读本》第三册)等,体会孙犁作品的特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二、总结孙犁的创作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简要的环境勾勒

任何小说都离不开环境描写,《山地回忆》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实在精彩。说它精彩,就精彩在简要上。“要”是不可或缺,“简”则是干净利落,仿佛稍多一点的描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损害小说的精练完美。例如开头的部分有处描写:“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不多的几句话,既可见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可见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还可见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真是一箭数雕,言简而意无穷。

二、清新自然的语言

孙犁的作品语言很有特色。现代文学史上,仅凭语言习惯和风格就可以判断出自那位作家之手的作品并不多,屈指可数的几位如鲁迅、沈从文„„孙犁无疑也是其中之一。语言,尤其是对话,是孙犁创作中极为精心的方面。他的语言文字总是清新、明快、流畅,能描尽乡土生活的诗情画意,含蓄的情感又常真挚得深沉、浓郁,能表现出独特的文体美。缺少这些语言对话,便没有鲜明美好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这些动人的小说。

有些对话看似平淡,其实蕴涵深情(这一点要特别强调,或努力启发,使学生在诵读中加深体会,否则马虎的学生就会失之交臂)。例如下面这段对白:

“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这一组对话中,并无什么优雅的辞藻,可真是活灵活现,今天读来,只感到人物还栩栩如生,“我”的话,句句仿佛是被动的回答,但巧妙地交代了时代或生活背景,女孩子的话,一开始仿佛在试探,进行得很“慢”,等她知道了明确的答案,节奏突然变得很“快”。“我”可以帮你做,“我”家在什么地方,“我”有布(也愿意给你使),尽管中间加入了不可或缺的动作,还是几乎没有余隙。仿佛不容对方考虑,事情就这么定了。可是等到“我”真的前往时,女孩子又说“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就来了”。从这里,我们分明看到女孩子美好的心灵和矫羞的情态,真是回味无穷。

即使是交代性的语言,作家也不是随便苟且。例如小说的最后说:“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当年的女孩子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可是美好的心灵和要强的性格没有变,由此可见,“我”怀念她,就是因为她的美好和进步,决没有什么个人的情愫。寥寥数语,包含的内容很丰富。

三、小说的叙述方式——倒叙

这篇小说,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那双土气而又特别厚实耐用的袜子,做袜子要用布,所以小说就从布写起,不是写那块做袜子的布,而是写在解放后的天津买一块布带给乡下来的农民代表,作品由此写到过去生活和战斗过的阜平乡下以及乡下的值得怀念的人。这种倒叙的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凸现出作品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巧妙地烘托出当年的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

四、孙犁小说的特点

孙犁与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有他自己独到的地方。总的说来,孙犁的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他的作品,不仅有美的乡土、人物,美的思想感情,还有美的语言、文体,有人称他的小说为“散文化的小说”,甚至“诗化的小说”,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使孙犁的小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品位,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孙犁的成就,是他生活、思想、艺术长期积累凝聚的结果。

首先,孙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他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他对生活的体验、分析和研究,就是感情积聚的过程。理解这一点,可以从他篇幅短小的作品入手。他的作品,未必有宏大的场面,曲折的情节,可是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能使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孙犁在《文学和生活的路》中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这是对他的小说最好的诠释。

其次,孙犁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孙犁的小说,不写那些残酷的战斗,激烈的场面,血腥的遭遇。用他自己的话说,写的是“战争对人的生活,对人的心灵的影响”。这可以说是孙犁选取题材、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也就是独特的艺术角度。他更愿意写战争环境中人民群众多方面的丰富的生活情态,尤其热衷抒写女性的真善美。她们也参加战斗,但她们有他们的生活以至爱情;她们面对残酷灾难,她们更珍惜自己的希望和盼求、欢乐和幸福。而对这希望、盼求、欢乐、幸福的描写,正是孙犁作品中最美、最有特色的篇章。他在《孙犁文集自序》里说:“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她们。”这道出了他善于写妇女形象的根由。

不可否认,人民一心抗日,支持战争,对胜利的信念,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成长,迎击敌人的英雄气概等等,这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而孙犁的小说,正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这些本质的某些方面。如果承认生活是广阔的,本质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那么我们既需要正面描写战争并充分表现其残酷性、艰巨性的作品,也需要孙犁这种深刻描写“战争影响”的作品。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生活,也丰富文学的宝库。

另外,孙犁重视创作技巧、表现能力,他的小说是建立在现实主义的牢固基础上的,是生活的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但作品又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浪漫的色彩。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写的是乡土人物,但创作中很少方言土语,也不借用民间通俗文艺的手段。这些都表明他的创作是精雕细刻,追求美丽的。

五、布置作业

经过讨论,我们对孙犁的小说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建议同学们通过阅读、上网等手段进一步阅读孙犁的作品以及有关孙犁的评论,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孙犁的分析报告,也可以以“关于孙犁”为话题,写一篇读书报告或文学评论,然后大家来交流。

第五篇:《山地回忆》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二、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三、初步了解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

四、进行小说阅读的比较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重视文本诵读。本文篇幅不长,可以花不多的时间,通过诵读,领会作品。

二、关于背景,可以在诵读作品后由学生提炼总结,借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阅读或诵读作品后,只须概括出,故事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是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即可,因为这两点是这篇小说人物形象产生的依据。

三、布置学生阅读孙犁的一些短篇小说和同时期其他作家创作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以“战争小说”和“抗战小说”为话题,进行比较鉴赏,从而总结孙犁作品的创作特色,也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作者和乡土文学。

二、分析妞儿的性格特点。[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孙犁的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山地回忆》。料想大家经过预习后,会对这一定性表示惊奇,为什么呢?我想大家可能会觉得战争题材似乎不是这样写的。请大家一起来回忆,我们读过哪些战争题材的作品,这种题材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可能的答案有小说,电视,电影等等。特点无非是场面宏阔,炮火硝烟,残酷凄惨之类。)在众多的作家中,孙犁描写战争有他独到的视角,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作家的基本情况。

二、介绍孙犁及其作品

关于孙犁其人。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东辽村人。孙犁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任教,他在这里初步了解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创作题材和思想感情上都有所积累,白洋淀成为他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中人物故事的背景。1937年冬,他参加党领导的抗日运动,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39年,孙犁到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冀西山区的阜平城,在刚成立的晋察冀通讯社做通讯指导工作。1944年,孙犁到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学习和工作。1945年重返冀中参加土改。1949年后,到天津日报社工作。从1939年起,先后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后又创作了《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长、中篇小说。关于孙犁作品。“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存在一条乡土文学的脉络。鲁迅先生最早即被称为乡土艺术家,他本人也曾从乡土文学的角度评述过文学研究会的一些青年小说家的作品,之后有更多人写出这类小说。他们主要写的是农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风土人情。例如鲁迅等人之写浙江,沈从文之写湘西,萧红萧军等人之写东北,以及蹇先艾之写贵州,废名之写湖北等等,留下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从这个意义上看,赵树理之写山西,孙犁之写河北,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物风情,继承了乡土文学的特点,进入这重要的传统。但他们又有较大的差别。上述乡土文学作家,当他们写作时,都已离开故乡,寓居各地,鲁迅先生曾将这种作品与“侨寓文学”相比。他们的作品也因之较多流露对故土的离愁别绪,怀念中还时感失落,鲁迅先生曾评述到蹇先艾“心曲的哀愁”,许钦文“无可奈何的悲愤”,还评述到萧军“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面前展开”的“作者的心理”。赵树理、孙犁等人就不同了,他们都身处故乡,生于斯、长于斯、生活战斗于斯,作品中自然表现出与上述作家完全不同的心情和精神。作为“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写作风格,对后来写作农村题材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孙犁的《山地回忆》这篇小说。

三、把握小说结构

小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是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至“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三部分(从“我洗过脸”至“纺,拐,浆,落,经,镶,织”),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这篇小说不以情节曲折取胜,因而无须多加分析,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人物和语言。)

四、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女孩子,她没有姓名,她的父亲也只是称呼她“妞儿”,这是极为普通的称呼,几乎可以用在所有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孙犁小说常用的手法,例如《荷花淀》里的几位可爱的女子也大多没有姓名,这说明这个或这些美丽动人的人物,只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缩影,但她或她们又绝不是一个“集合概念”,而是一个或一些有着丰满形象的人物。我们从这篇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那位女孩子的形象。(启发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对其形象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这个女孩子有这样一些性格特征:

一是爽快率直,甚至还透着点泼辣。她在河边洗菜,“我”在她的上水洗脸,她就不高兴了。于是朝我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当她听到“我”的“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的辩解时,更加恼火了:“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不仅毫不让步,反而有些“得理不让人”了。这就是“我”和她的初次见面的情景,初看起来,这个女孩子简直太过厉害,很不友好,很快我们就发现不是这样,这只不过是她坦率的性格的自然外露而已,正如她的姥姥说的“她不会说话”(意思是不懂得婉转,没有世故)。这样写,也有点“欲扬先抑”的意思。文中还多次写到女孩子的笑:“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等。她的笑是那样的开朗、无遮无挡,就像开在深山石崖上的山花,灿烂、自然。二是质朴善良。这可以从她给“我”做袜子(使她的父亲没有袜子穿了),给“我”做好吃的(引起她父亲跟着“沾光”的议论)等情节中看出。

三是勤劳能干。她不仅会干一般的家务活计,任劳任怨,而且要强好胜,什么都想学会。她四天的功夫就用手工缝制出“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的袜子,有了织布机,她就很快地“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这最后几个动词,一字一顿,很有感染力,尽管中间有些工序我们难以确定其准确含义,但我们读后分明感受到她的勤劳和智慧,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啦,依旧“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总之,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我们可以知道,孙犁的小说,不论是写孩子、妇女,还是干部、战士,都始终洋溢着生活的深情,人的深情,主要表现为在浓厚时代气氛下人民大众与革命者之间的血肉情谊。孙犁理解这些,热爱这些,歌颂这些,他总是在生活之中,在人物之间,与他的形象共度艰辛,共享胜利。

五、布置作业 1认真揣摩人物语言,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2阅读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见《语文读本》第三册)等,体会孙犁作品的特色。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二、总结孙犁的创作特点。[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简要的环境勾勒

任何小说都离不开环境描写,《山地回忆》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实在精彩。说它精彩,就精彩在简要上。“要”是不可或缺,“简”则是干净利落,仿佛稍多一点的描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损害小说的精练完美。例如开头的部分有处描写:“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不多的几句话,既可见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可见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还可见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真是一箭数雕,言简而意无穷。

孙犁的作品语言很有特色。现代文学史上,仅凭语言习惯和风格就可以判断出自那位作家之手的作品并不多,屈指可数的几位如鲁迅、沈从文„„孙犁无疑也是其中之一。语言,尤其是对话,是孙犁创作中极为精心的方面。他的语言文字总是清新、明快、流畅,能描尽乡土生活的诗情画意,含蓄的情感又常真挚得深沉、浓郁,能表现出独特的文体美。缺少这些语言对话,便没有鲜明美好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这些动人的小说。

有些对话看似平淡,其实蕴涵深情(这一点要特别强调,或努力启发,使学生在诵读中加深体会,否则马虎的学生就会失之交臂)。例如下面这段对白:

“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这一组对话中,并无什么优雅的辞藻,可真是活灵活现,今天读来,只感到人物还栩栩如生,“我”的话,句句仿佛是被动的回答,但巧妙地交代了时代或生活背景,女孩子的话,一开始仿佛在试探,进行得很“慢”,等她知道了明确的答案,节奏突然变得很“快”。“我”可以帮你做,“我”家在什么地方,“我”有布(也愿意给你使),尽管中间加入了不可或缺的动作,还是几乎没有余隙。仿佛不容对方考虑,事情就这么定了。可是等到“我”真的前往时,女孩子又说“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就来了”。从这里,我们分明看到女孩子美好的心灵和矫羞的情态,真是回味无穷。

即使是交代性的语言,作家也不是随便苟且。例如小说的最后说:“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当年的女孩子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可是美好的心灵和要强的性格没有变,由此可见,“我”怀念她,就是因为她的美好和进步,决没有什么个人的情愫。寥寥数语,包含的内容很丰富。

这篇小说,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那双土气而又特别厚实耐用的袜子,做袜子要用布,所以小说就从布写起,不是写那块做袜子的布,而是写在解放后的天津买一块布带给乡下来的农民代表,作品由此写到过去生活和战斗过的阜平乡下以及乡下的值得怀念的人。这种倒叙的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凸现出作品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巧妙地烘托出当年的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

四、孙犁小说的特点

孙犁与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有他自己独到的地方。总的说来,孙犁的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他的作品,不仅有美的乡土、人物,美的思想感情,还有美的语言、文体,有人称他的小说为“散文化的小说”,甚至“诗化的小说”,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使孙犁的小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品位,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孙犁的成就,是他生活、思想、艺术长期积累凝聚的结果。

首先,孙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他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他对生活的体验、分析和研究,就是感情积聚的过程。理解这一点,可以从他篇幅短小的作品入手。他的作品,未必有宏大的场面,曲折的情节,可是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能使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孙犁在《文学和生活的路》中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这是对他的小说最好的诠释。

其次,孙犁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孙犁的小说,不写那些残酷的战斗,激烈的场面,血腥的遭遇。用他自己的话说,写的是“战争对人的生活,对人的心灵的影响”。这可以说是孙犁选取题材、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也就是独特的艺术角度。他更愿意写战争环境中人民群众多方面的丰富的生活情态,尤其热衷抒写女性的真善美。她们也参加战斗,但她们有他们的生活以至爱情;她们面对残酷灾难,她们更珍惜自己的希望和盼求、欢乐和幸福。而对这希望、盼求、欢乐、幸福的描写,正是孙犁作品中最美、最有特色的篇章。他在《孙犁文集自序》里说:“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她们。”这道出了他善于写妇女形象的根由。

不可否认,人民一心抗日,支持战争,对胜利的信念,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成长,迎击敌人的英雄气概等等,这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而孙犁的小说,正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这些本质的某些方面。如果承认生活是广阔的,本质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那么我们既需要正面描写战争并充分表现其残酷性、艰巨性的作品,也需要孙犁这种深刻描写“战争影响”的作品。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生活,也丰富文学的宝库。

另外,孙犁重视创作技巧、表现能力,他的小说是建立在现实主义的牢固基础上的,是生活的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但作品又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浪漫的色彩。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写的是乡土人物,但创作中很少方言土语,也不借用民间通俗文艺的手段。这些都表明他的创作是精雕细刻,追求美丽的。

五、布置作业

经过讨论,我们对孙犁的小说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建议同学们通过阅读、上网等手段进一步阅读孙犁的作品以及有关孙犁的评论,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孙犁的分析报告,也可以以“关于孙犁”为话题,写一篇读书报告或文学评论,然后大家来交流。

下载高二语文山地回忆测试(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语文山地回忆测试(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地回忆》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二、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三、初步了解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 四、进行小说阅读的比较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想] 一、......

    我读《山地回忆》

    一种温情,一种情谊 —我读《山地回忆》 都说孙犁的小说如优美的抒情诗,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曾经在课文中学过《荷花淀》的节选,大概的总体印象是淡淡的朴素、真挚。于是便想拜......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单位:襄城三高 姓名:李雷涛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襄城三高 邮编:461700 电话:***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

    《山地回忆》教案及反思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许昌二高朱琛玲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分析感受小说中“妞儿”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2、以读促写,提高学生人物语言的......

    高二模块测试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模块考试 命题人:钱佰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

    高二语文测试(学生自己出题)

    语文第四小组测试一.字音纨绔勾当信札牛犊 忖度和稀泥溃败铁砧 编纂捋虎须铜臭穷兵黩武 讪讪踔厉风发毗临伶仃 吞噬祛斑家给户足脂肪 蹂躏飞来横祸谙熟拾掇 数罟不入洿池有......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山地回忆》教案(含5篇)

    《山地回忆》学案 【教学目标】 积累字词及文学常识知识。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归纳出人物性格和主题,感悟亲密无间的军民鱼水情。 揣摩人物心理,领悟潜台词,......

    高二语文期中检测测试试题10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测试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窈窕(yáo) 长歌当哭 (dāng) 搴旗斩将 (qiān) ...B. 撺掇 (duō) 妄自菲薄 (fēi) 搔首踟......